第一篇:安徽省合肥一中2018冲刺高考最后一卷
安徽省合肥一中2018冲刺高考最后一卷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变化过程。监察机构从隶属于行政机构到独立,从名目繁多、职权不清到台院制和六部分察制,监察官从近臣系统演变为御史系统、言谏系统,监察范围从地方豪吏到整个官吏群体,监察触角深入行政、财经、司法、军事、文教、人事、仪制等各方面,其组织、功能和作用,处处适应着封建专制的需要,折射出古代监察制度的特征。
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关乎监察系统的权威性,直接影响监察体系的整体效能。古代帝王认识到监察对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预防和惩治权贵官僚的恣肆贪婪、削弱和牵制对中央政权不利的地方势力、保障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重大作用,因此高度重视监察,把御史台(后为都察院〉的地位,提升到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军事机关并列的位置。极端君主制的发展,促使监察机构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职权不断扩大,以至于无所不监,无所不察,保证了监察的整体、有序和监察效能的发挥。
为了确保监察的有效实施,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皇帝垂直领导体制。监察官不受地方政府和其他行政官员的制约,只对皇帝负责,保持相对的独立性。监察官被称作皇帝的“耳目之司”,御史出巡是“代天子巡狩”,具有一职多能的监察权限,大事奏裁,小事立断。这种垂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监察权与被监察权的适当分离。如果监察权和被监察权由宰相或地方长吏掌控,或者监察权与被监察权虽然形式上分开,但实际上却存在着密切的利益关系或隶属关系,就会使监察权虚化和弱化。
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言谏两大系统组成,力图实现监督的全覆盖、无死角。御史的主要职能是维持国家纲纪与吏治,打击贪腐,纠弹非违,充分发挥官僚机构的作用,平衡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分配,实现对社会的调整。言谏是以臣对君的谏诤、谏议为表现形式,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约束君主的恣意妄为。言谏机构形成略晚于御史机构,兴于汉,盛于唐,衰于宋,终于明,从其消亡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到专制制度越强化,言谏制度越衰减,宋朝“台谏合一”、明朝“科道合一”,不单是监察百官的台官和谏诤皇帝的谏官在执掌上的混同,而是削弱了言谏对皇权的制约功能。当下我国正在进行监察体制的改革,古代监察机构的历史经验对我们今天监察制度的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编自李青《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演变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监察机构从隶属于行政发展为专门的机构,这是在功用上对政治制度的适应。B.最高统治者对监察机构实行垂直领导,导致监察官不仅拥有监察权,甚至拥有裁断权。C.深入中央和地方各权力领域进行监察的同时又与之相分离,是监察独立性的核心表现。D.作为权力制衡器,御史和言谏两大系统互相补充,被监察权越强,其制衡作用越明显。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层层递进,先概述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发展过程,然后分析其特征和现实意义。B.文章由概括到具体,阐释中国古代监察体制机构独立、垂直运作、目标全面等特征。C.文章以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的独立性为着力点,内容包括机构设置和权力运作的独立。D.文章更深层面上揭示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只有自上而下的监察,缺乏自下而上的监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关系到监察体系的整体效能,因此古代帝王提升了其权力地位和范围。B.监察权与被监察权相对存在,如果一个社会没有被监察权,监察权也就失去存在的依据。C.言谏制度由于其特定的运作方式和监察目标,必然伴随着封建专制愈演愈烈而渐趋衰亡。D.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虽然不能照搬,但是当今的监察体制改革有必要参考其经验和教训。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 题。万里长城 余光中
那天下午,心情本来平平静静。后来收到元月3 日的《时代周刊》,翻着翻着,忽然瞥见一张方方的图片,显示堪培拉和一票美国人站在万里长城上。像是给谁当胸锤了一拳,他定睛再看一遍。是长城。雉堞俨然,朴拙而宏美,那古老的建筑雄踞在万山脊上,蟠蟠蜿蜿,一直到天边。是长城,未随古代飞走的一条龙。……
而令他更惊讶的是,堪培拉不见了,那一票美国人怎么全不见了?长城上更无人影。真的是全不见了。正如从古到今,人来人往,马嘶马蹶,月缺月圆,万里长城长在那里。李陵出去,苏武回来,孟姜女哭,堪培拉笑,万里长城长在那里。1972年2月1日深夜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万里长城”为题,不仅因为它是行文的线索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也使文章先声夺人,给人以厚重沧桑的文化气息。
B.把蜿蜒雄踞山脊的长城比喻为一条未随古代飞走的龙,意在强调长城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因而不容许外国人捷足先登。C.“两个大陆的月色和一个岛上的云在他眼中,霜已经下下来”,作者用诗家语言含蓄交代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基因。
D.“寄信”和“回家”两个片段中均使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七十年代台湾民众对物质生活的追求和对文化乡愁的忽视。
5.作者主张散文语言要有弹性,即对于各种句式、语气和语体能够兼容并包、融和无间。请结合文章最后一部分简要分析。6 分)
6.作者是怎样在虚实变换中展现“他”的流动起伏的情思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 题。材料一: 月23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发布2017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名单,《复兴之路》等24部作品入选。今年的评审工作在“国家规格、政府标尺、大众审美、网络特质”定位基础之上,更加注重网络文学作品的品质,全面把握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三者之间关系。
据评委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陈崎嵘介绍,今年的申报作品中,现实类题材明显增多,反映人民群众主体生活和当下人们精神心理的作品量多质升。如描写国企改革曲折历程的《复兴之路》,展现当下都市女性生活的《全职妈妈向前冲》,直面8 0后情感价值观的《糖婚》等。“原先那种网络文学不食人间烟火和幻想类作品一家独大的现象有所改变,题材、内容及风格开始出现多元化格局。”
20年前,文学与互联网“第一次亲密接触”,网络文学应运而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变革发展,网络文学以强化原创为核心,不断推进影视、游戏、动漫、音乐等多种业态的衍生,极大丰富了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摘编自张贺《2017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名单公布,申报数量再创新高》)附:2017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介语(节选):
《天域苍穹》,作者风凌天下。作品以典型的玄幻穿越套路讲述了 一个逆天资质、不断突破而成就天域大业的曲折故事。作者设置了空间穿越的进阶模式,时空架构宏大。主角前世今生身份多变、性格鲜明,以不同“人格面具”和多重“金手指”推进故事,制造爽点,让读者产生代入感。语言表达时而幽默谐趣、时而厚重深刻,爱恨情仇故事桥段生动有趣,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凸显了玄幻类小说艺术魅力。材料二 :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网络文学这个行业,其中有着怎样的机缘巧合?
风凌天下:走上这一行,最重要的原因也是生活所迫。当时腿上受了 一点伤,没有工作,家里也没有收入,想着反正也出不去,看了那么多年的小说,要不自己也写写试试。结果没想到一写就写到现在。
记者:作为一个有名的网络文学作家,您觉得以这样的身份,应该有怎样的社会担当? 风凌天下:什么高大上的目标真的是没有想过,唯一想到的就是我要让我的读者从我的书里看到我一直坚守的东西。比如说忠义、信誉、承诺、友情、爱情、爱国、爱家……我不能让我的读者看过我的书之后思想上发生偏差,我需要把最美好的一面传递给他们。这是我现在正在做也是一直的事情。
(摘编自孙梦圆《网文大咖风凌天下:我需要把最美好的一面传递给读者》)材料三:
(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
得益于国内数字内容版权制度的不断完善,网络文学行业在2017年实现进一步发展。下半年,国内两大网络文学平台阅文集团和掌阅科技相继上市,标志着网络文学行业多年来的发展终于得到市场认可。在企业上市的同时,网络文学业务营收也进入全面盈利期。在行业内部,各网络文学平台对于创作者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在行业外部,听书作为网络文学的衍生业务,在2017年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CNNIC第41次调查报告:网络文学》)
1.下列关于网络文学发展状况调查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 0 1 7年,我国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网络文学用户及手机网络文学用户双双实现规模增长,增长用户均在4 0 0 0万户左右。
B.连续两年的数据显示,网络文学及手机网络文学使用率稳中有升,但后者提升幅度略低于前者,这与用户规模发展的情形一致。
C.网络文学行业的发展不只看用户规模和使用率,也要看网络文学企业的市场表现,以及听书等新型网络文学的发展状况。
D.对网络文学用户规模的提升,不能只是简单扩大网络用户数量,还要提升文学作品的质量,吸引更多网民成为网络文学读者。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材料一凸显了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对网络文学的监督力度的加强,材料二从网络文学主体的角度表达了从业者的自觉和担当。
B.2017年优秀网络原创作品推介活动具有规格高、政府主导、大众参与等特征,强调要综合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技术性。
C.《天域苍穹》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语言风格灵活变化,故事生动,它的入选说明网络文学在题材、内容和风格上呈现多元格局。
D.风凌天下的创作道路带给我们诸多启示,比如网络文学从业门槛低、专业要求低、创作自由,这样的环境有助于行业的繁荣。
E.网络文学离不开市场和企业,一方面企业担负着培育和开发的责任,另一方面没有市场的盈利,网络文学也不能长久地发展。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学生读者在阅读网络文学作品时应关注什么。(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 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负气俶傥,豪视一世。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摧监察御史。哲宗初,朝廷稍更新法,商英上书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徽宗崇宁初,为吏部,刑部侍郎,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京罢相,起知杭州。过阙赐对,奏曰::“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留为资政殿学士。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等旱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铟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上疏抗言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商英意广才疏,凡所当为,先于公坐诵言,故不便者得预为计。有郭天信者,以方技隶太史,徽宗等,时,尝言当履天位,自是稍眷宠之。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旋贬崇信军节度副使。天信亦斥死。京遂复用。未几,太学诸生诵商英之冤,复还故官职。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B.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C.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D.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长官。
B.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商英为宰相。
C.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灾祸的征兆。
D.潜邸,指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府第;也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商英有豪气有辩才,受到擢升。章惇狎侮郡县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张商英受命而来,随机挫败他的狂妄之言,受到章惇赏识,因之被推荐、提拔。
B.张商英支持新法,两度为新法辩护。哲宗初,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反对更改变法;徽宗年间,皇帝召见他对答问题,他上奏赞美新法,主张遵循新法旨趣。
C.张商英有声望,能改革弊政规谏君主。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得到大家称赞;他还大力革除蔡京执政留下的弊事。他直言进谏皇帝,皇帝因对他心有忌惮而厉行节俭。D.张商英做事不够谨慎,仕途因之受挫。他在公众场合谈论政务,给他人以可乘之机;因和郭天信有来往被贬官,幸有太学生们为他伸冤才得以官复原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数毁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御史劾非所宜言,罢知亳州。(2)商英因僧德洪与语言往来,事觉,鞫于开封府,御史张克公疏击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韩 愈
来往再逢梅柳新,别离一醉绮罗春。久钦江总文才妙,自叹虞翻骨相屯。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已知奏课当征拜,那复淹留咏白蘋?
【注】元和十四年正月,韩愈因论佛骨事反对崇佛被贬为潮州刺史,后遇赦改近地安置,为袁州刺史,途径韶州作《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绮罗春:酒名。江总:南朝陈大臣、文学家。虞翻:吴人,因直言获罪,孙权贬之交州。骨相屯:两汉三国相术中的骨相说风行;屯,艰难、困顿之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A.诗的第一句“再逢梅柳新”是写作者两次路过留居张端公处,蕴含感激之情。B.诗的第二句扣题点明“别”意,践行之酒“醉”而未散,可见依依难舍之情。C.诗中两次用典,一写张端公钦佩作者文才高妙,一写作者自比虞翻,意味丰富。D.第七句说张端公的政绩已被上奏,不久会被朝廷征拜至朝。这可能是咏别诗的常见客气话,无需拘泥地理解。
E.全诗以“留别”为诗眼,联联直写别事,联联皆含深情,作者感谢之意,张端公不舍之情,相得益彰,温馨动人。
15.请赏析本诗颈联“鸣笛急吹争落日,清歌缓送款行人”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屈原在《离骚》中写自己受着委屈而压抑着意志,并且“ ”,随后他表示要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
(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写不同的四时之景,给人带来无穷快乐,其中描写春夏景色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全市传统文化进校园文艺晚会上,我校黄梅戏社团自编自导演出了《天仙配》,两位同学将剧中的人物演得绘声绘色,获得如潮好评。
②整个青少年时代,我都保持着一种眺望与投奔的姿态,内心漂泊不定。我必须越过沧海,抵达彼岸,回到先人出发的地方,才能死得其所。
③苏霍姆林斯基经典教育著作平易近人,其之所以是经典,不是因为深奥而是因为深刻,而这“深刻”又往往是是通过非常朴素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的。
④记者调查发现,出台近十年的“限塑令”几乎名存实亡,原因之一是监管部门望尘莫及,惩罚力度越来越小,检查次数越来越少,最终默许了商家对塑料袋的肆意使用。
⑤刘恒义组织发起“善行使者·圆梦行动”大型社会公益活动,“善行使者”不顾山高水长,一路穿越河北、西藏等7 省区,一路播撒爱心的种子。
⑥新时代的中国将与各国人民一道,一以贯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不渝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浙大杨灿军教授研究团队在成功研制出哈姆海生物清洗机器人以后,中国海上油气田钻井平台的钢管表面的海生物和铁锈的清洗成本将会大大降低。
B.参加2 0 1 8年儿童阅读高峰论坛的百余位中外精英共同探讨了儿童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的关系,移动互联网如何促进儿童启蒙阅读的普及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C.联合国安理会认为,一段时间以来,非洲和西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受到干旱、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遭遇严重饥荒,国际社会应继续为这些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D.春节的文化内涵能否得到深度挖掘,春节文化消费市场能否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国民的文化自信力水平。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上次到你家请教问题,对你的失迎我一点都不介意,我知道你工作太忙了,倒是我屡次叨扰,心中着实不好意思。
B.高中三年,我遇到过很多困难,每次你都鼎力相助,令我至今难忘,你赠给我的照片我也一直惠存着,视若珍宝。
C.丁先生幼承庭训,数十年孜孜以求,终成一代学术大师,丁先生说:“我虽不敢言有所成就,不过差可告慰的是,总算没有折辱了祖上声誉。”
D.郑教授70岁寿辰,在国外工作的学生魏某发短信祝贺:祝贺先生为学有宗花甲成庆,德艺双馨恩泽广布。学生不能拨冗前往拜贺,深表歉意。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 0个字。6分)
需求量迅猛增长使野生药材成为稀有资源,“上山采药”的传统已变得不再现实,但是随之也带来很多质量问题。其中。中药重视道地药材,但很多异地种植根本无视“道地”,药效自然受影响。农药残留、土壤污染使得药材受到污染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中医,但是我们要警惕,中医。因为只有真正能够入药的才叫药材,临床上才有效;临床上有效,中医才能被广泛接受而有发展。
21.把下面语段中画线的长句改成4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 分)
作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的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和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
四、写作(6 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教育口号流布甚广又备受争议。它被很多人引用信奉乃至践行。于是,出现了针对儿童的形式、内容各异的早教班,也出现了诸如把小学课程提前教给幼儿、把初中课程提前教给小学生的超前教育。也有很多人反对,认为该口号反映的教育观念消极影响大,弊端甚多。
你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安徽合肥一中2018冲刺高考最后一卷
语文参考答案与解析、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 分)
1.C(A“从隶属于行政发展为专门的机构”属于组织上对政治制度的适应。B监察官有监察和裁断权是垂直领导的内容,不是结果。D.对于言谏系统而言,因为监察对象是君主,实际上是被监察权越强,其制衡作用越弱。)
2.D(“缺乏自下而上的监督”错。言谏制度就是自下而上的监督制度。)
3.A(因果关系有误。监察机构的独立导致监察体系整体效能的提高,是提升监察权力地位和范围带来的结果。)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4分)4. B(强加因果。)
5.以典雅的书面语为主,夹杂方言、口语词汇。例如“一票”的使用。以诗入文,整散结合。
陈述语气、反问语气、感叹语气兼用,运用反复等修辞以增强语气。创造性地使用句式。比如“未随古代飞走的一条龙啊万里长城万里长”。(一点1分,两点3 分,三点5 分。)
6.第一部分实中有虚,主要写“他”看到图片由平静转为愤怒、妒恨,中间穿插了“他”的经历背景。交代“他”对长城特殊的情感以及渴望登长城而不得的痛苦。
第二部分实写“他”寄信的遭遇,表达了“他”因人们不了解长城、不懂“他”对长城情深而起的愤怒。
第三部分先实写“他”步行回家,突然转为虚写“他”的内心感受,最后又回到现实世界。突出了“他”对现实的失望、心灵的孤寂和萦绕在心中的故土情结。
第四部分先实写“他”回家再见图片,后虚写“他”联想和想象发生在长城的古今事件。赞美了中华文化的永恒,暗示了自己的坚守。(每点2 分,3 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2分)7.C(听书”不属于网络文学。)
8.BE(A“监督力度的加强”错,应为“引导力度加强”。C 《天域苍穹》走的是典型的玄幻穿越套路,不能说明网络文学在题材、内容和风格上呈现多元格局。D.选项中所列启示有诸多不当,比如“创作自由”“有助于行业的繁荣”等。)9.关注阅读目的。不仅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要通过作品了解现实、体验生活,提升欣赏的品位和能力。关注作品质量。不沉溺于脱离现实的低级趣味的作品,多读思想艺术俱佳的作品,多读有正能量的作品。(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 小题,19分)
10.D(画线句子的标点如下:神宗修建法度,务以去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11.A(侍郎是副长官。)
12.C“他能团结心志相同的官员”错误,根据上下文,“立同异”意思是意见相同相异者张商英都能很好对待;“厉行节俭”有悖文意,原文为“过则如初”。)
13.(1)张商英多次毁镑蔡京“作为辅国宰相,心思却在逢迎君主上”,御史弹劾他说了不应说的话,他被免去现职做了亳州知府。(“劾非所宜言”也可译为“弹劾他所说的话都是不合适的”)
(2)张商英通过僧德洪和郭天信互传口信,后来事情被发觉,张商英在开封府受审,御史张克公上疏攻讦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1 1分)
14.CE(C中“一写张端公钦佩作者文才高妙”有误,应该是对张端公的赞美。上下句一说对方,一说自己;另外,作为咏别诗,自吹自擂也不合适。E中“联联直写别事,联联直抒别情”不当,颔联即无此意。)
15.妙在炼字精巧:“急”写天色已晚,启程在即;“缓”写别情依依,不忍离去;对仗相反相成、工稳巧妙。妙在借景抒情:描写了“鸣笛”“落日”“清歌”的典型送别之景,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及朋友间的惜别之情,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5 分)
16.(1)忍尤而攘垢 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
(2)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B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用来形容表演,不当。死得其所,死得有意义、有价值。使用恰当。平易近人,(性情或态度)谦逊和蔼;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使用恰当。望尘莫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此处使用不当。山高水长,比喻人品德高尚,声誉流传久远,也比喻恩德、情谊深厚。使用不当。一以贯之,指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使用恰当。)
18.D(A中途易辙,“浙大杨灿军教授研究团队”话题没有表述完整,主语转换为“中国海上油气田钻井平台的钢管表面的海生物和铁锈的清洗成本”。B成分残缺,“移动互联网如何促进儿童启蒙阅读的普及等问题”前缺少介词“就”。C表意不明,“非洲和西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有歧义。)
19.C(A.“失迎”,因没有亲自迎接客人而向对方表示歉意。B“惠存”,请保存,用于把自己的东西赠送给别人。D.“花甲”,指60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拨冗”,客套话,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
20.示例:人工种植解决了药材的数量问题
最主要的问题是异地种植和药材污染
可能毁在中药上(意思对即可)
21.示例一: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与团结力。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
示例二:“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两例的要相连,都要放在最后。、四、写作(60分)
22.参照2017年新课标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第二篇:合肥一中2014冲刺高考最后1卷作文审题
合肥一中2014冲刺高考最后1卷作文审题
沈周花费巨资购买了一部古书,他手不释卷,时常翻阅。有一天来了一位客人,无意中看到那本稀有的古书,大为惊讶,问道:“这部书怎么会在先生这里?”
沈周看着他,不明所以。客人迟疑了一下,说道:“这部书一直是我家珍藏,遗失很长时间了,没想到今天从您这里又得以见到,如果您不介意,我想将它赎回。”
沈周问:“你说是你家祖传,可有什么证据?”
客人回答说:“在某卷某页,我曾记有某件事,应该还在的。”
沈周拿过书,翻到那儿一看,果然有此事,于是,他把书奉还。客人虽然再三追问,沈周也没有说出卖书者的姓名。事后,也没有去呵斥卖书者的偷窃之举,向他追讨损失。
核心立意;选择了放手。而这,让他们超越了所有艺术的伟大,达到了令人难以企及的人格高度。
第三篇:一2014合肥七中最后一卷政治
七中城郊最后一卷政治 1.假设某国2013年甲产品的总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4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4年的价格分别是
A.5元 6元B.5元 12元
C.20元 24元D.8元 16元 2.某省2013年9月底前全面开工建设10万套(户)保障房,争取在年底前基本建成8万套。该省加快保障性住房的传导预期是
A.增加住房供给—抑制购房需求—房价下降—房地产市场稳定
B.增加住房供给—平衡供求—商品房价格下降—房地产市场稳定
C.增加住房供给—商品房价格下降—购房需求增加—房地产行业发展
D.增加住房供给—商品房价格下降—房地产商利润大幅下降—房地产投资下降
3.总书记近日在湖北省考察工作时强调,即使将来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避免农村“荒芜”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展农村经济
②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③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步伐,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发展现代农业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总书记多次谈反腐败问题,无论是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还是引用“物必先腐,而后虫生”的诗句,都显示出党中央决心狠抓党内廉政建设,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彰显党中央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决心
②表明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③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④对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2014年1月31日上午九时三十五分,解放军两架苏30战机在接获警报后由东南沿海一个机场紧急起飞,前往东海拦截擅闯中国放空识别区的日本军机。双方进行较劲后,最后日本军机始终无法摆脱,唯有飞走。我国军机的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
②着眼于世界各国共同的国家利益
③表明和平与发展已不再是时代的主题
④是我国有效行使自卫权的必要措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2014年1月21日,安徽省民族宗教界迎春茶话会在合肥举行。省委常委、统战部长沈素琍出席并讲话,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握新形势下民族宗教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完善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提升民族宗教事务治理能力,关心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切身利益,让他们更多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由材料可知
①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②新时期加强民族团结离不开党的领导
③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在我国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紧密交织
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③
7.当前最流行的成语产生于中国语言创新最活跃的地方—互联网。“喜大普奔”是最受亲睐的一个,表达极度激动和热情。它把“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
“奔走相告”四个词语揉合在一起。这个新成语也逐渐在我们生活中被广泛使用。这体现了
A.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C.人们接受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的D.互联网成为了当代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8.透过古今中外斑驳陆离、错综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会发现,各个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总是同一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密切联系着的。因此,我们应把建设安徽文化强省的重中之重放在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
B.引导公民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上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上
D.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上
9.当前我国改革到了攻坚时期、爬坡时期,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利益。所以,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来推进改革,要迎难而上,绝不能瞻前顾后,畏惧不前。这启示我们要
①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坚持适度原则,防止事物发展质变
③果断抓住时机,以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④深化改革,积极调整经济基础中与上层建筑不相适应的部分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10.漫画《感谢对手》告诉我们
①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③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④联系是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1.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要着力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高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要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需要
A.坚持正确社会意识的指导
B.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人生价值
C.处理好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D.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的作用
38..信息一:2013年冬天,安徽地区持续的雾霾天气令人忧虑。究其原因主要有:城市的汽车尾气,城市建设施工产生的粉尘,工厂“三废”的排放和制造出的二次污染等。改善环境建设美丽家园的任务非常迫切。
(1)试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材料给我们建设美丽安徽有哪些启示?(8分)
.(1)
①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3分)
②生产者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通过节能减排,减少二次危害对环境的破坏;(3分)
③国家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美丽家园。(2分)
信息二 为进一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我省也将在今年年底出台高考改革方案。高考将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调整高考学科设置、分值比重、命题内容,突出考查学科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命题将更加倾向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省高考改革的探索是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要求的?(8分)
①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②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高考改革遵循了教育规律、学生发展规律。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发挥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调整高考学科设置等”发挥了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我国高考改革的探索体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信息三汉语不仅是我们的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纪录汉语的汉字又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近期,各地高考改革方案中关于英语和语文考试方式和分值调整的提法引起社会关注。其中,北京拟将英语分值由150分降为100分,语文分值由150分提高至180分。这一调整将增加母语教学刚性要求,有利于提升国人母语的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提高汉语教学要求的必要性。(12分)①文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对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于研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②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提高汉语教学要求有利于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文化创新和汉语复兴奠定根基。
③文化可以影响人,塑造人。提高汉语教学要求可以潜移默化的提升国人母语的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汉语教学要求体现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可以提升国人对汉语的认同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9.(28分)
材料一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这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推进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设立该自贸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1)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就如何办好上海自贸区提出建议。(8分)
①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价格、供求、竞争三大杠杆的调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市场规则,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规范市场秩序。
③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还要加强和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党中央为什么要做出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大举措。(12分)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建立该自由贸易区体现了,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③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该自贸区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④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建立该自贸区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材料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发挥其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开展若干新的试点,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3)政府工作报告对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要求,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8分)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建设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
②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促进上海自贸区建设,发挥其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
③发展的实质(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要开展若干新的试点,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注重量的积累。上海自贸区建设要注重积累新的经验。
第四篇:合肥六中2014冲刺高考最后1卷
合肥六中2014冲刺高考最后1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2012年的圣诞节,成千上万的美国家庭打开报箱,都看到一封灰色的“讣告”:在一张俯拍自空中的黑白照片上,一幢Art Deco风格的摩天大楼,从纽约曼哈顿的街区耸起,宛如一座墓碑。照片中央一行大字标题:#LAST PRINT ISSUE(最后一期印刷版)。这就是美国第二大新闻杂志《新闻周刊》印刷版最后一期的封面。那墓碑般的大楼,是2010年和杂志本身一同被收购的前《新闻周刊》大厦。
②由此,杂志业多年偶像之一的《新闻周刊》,已经变得不可以被称作杂志了。到2012年年底,它已转变成为一家网站,一个移动应用平台,一家会议公司,但却不再是印在纸上的一个图文集合。塞迪称,走向数字化最终“解放”了杂志,它原有的品牌被印刷版的“形式”和“经济学”所束缚了。这准确道出了印刷媒体今天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报纸和杂志的成本结构完全不具备合理性。
③出产一份报纸是昂贵的。数据显示,美国报纸平均下来,管理成本占14%,纸张16%,印刷20%,发行9%,广告开销14%,最后留给内容生产的只有27%。可以看到,近一半的报纸运营费用被用在物理生产过程中,而不是编采活动上。当读者越来越多地在网上获取新闻,印刷出来的报纸注定会变得较为昂贵,成为一种利基产品,甚或是一种奢侈品。
④当然,报纸步入黄昏还有其他的原因。比如,读者群的日渐匮乏。报纸要想继续存在,需要有一定数量的读者支撑。然而,由于人们注意力的转移,以及年轻人未能发展出一种新闻阅读习惯,报纸的读者在不断萎缩。游戏、社交媒体、明星文化都在和报纸争夺注意力,NPR的首席执行官加里·奈尔甚至极而言之:30岁以下的人不读报,即使他们的年龄增长,也不会读。
⑤另外,报纸的商业模式日暮途穷。平面广告不断下滑,虽说数字广告正在缓慢地弥补这个缺口,但数字广告增长的速度赶不上平面广告下降的速度。结果是,所有报纸都面临大幅度的成本削减,因此牺牲的是新闻采编的力量。
⑥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媒体到处扩散:博客、网络报纸、搜索引擎、新闻集聚服务和社交媒体,导致了内容生产和复制的便利;这些都进一步推动了报纸订阅和广告的下降,而这反过来,又使得即使最严肃的报纸也只能生产少量的原创内容。
⑦这正是格雷厄姆家族忍痛割弃他们已拥有四代的《华盛顿邮报》的原因。他们面对报业转型的惊涛骇浪无能为力,因为这样的转型要求的不仅仅是止跌补损、保持盈利,还需要投资未来。对未来的投资也不仅仅是一个赚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报纸的社会意义问题。所以《华盛顿邮报》的掌门人唐·格雷厄姆坦率承认,即使不出售,这份报纸也能生存一阵子,但是“我们想要的不只是活下来”。
(选自胡泳《报纸的未来》)
1.联系上下文,对②段中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报纸杂志选择数字化的形式,极大地拓展了报道的内容。
B.传统报纸杂志因生产制作成本所占比例偏大,难以为继。
C.印刷媒体今天陷入困境的原因是经济压力大,入不敷出。
D.数字化报纸会缩减成本,也会增加编采活动的资金投入。
2.下面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②段由《新闻周刊》最后一期印刷版说起,认为如果成本结构合理,传统的报纸就能生存更长时间。
B.④⑤⑥段紧承③段,分别从读者群、商业模式、互联网方面,继续分析传统报业日渐委顿的根本原因。
C.文章开头写圣诞节《新闻周刊》被收购,结尾写格雷厄姆家族忍痛割弃《华盛顿邮报》,形成首尾呼应。
D.①②段提出传统报业生存问题,③~⑥段分析具体原因,⑦段总结,得出观点。总体上属于总分总结构。
3.⑦段中唐·格雷厄姆说:“我们想要的不只是活下来。”请简要阐述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聘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而楚独有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世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辞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己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
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
(苏轼《李君山房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宣子适鲁适:去往
B.季札聘于上国聘:聘任
C.然学者益以苟简苟:草率
D.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足“满足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有悦于人之耳目其皆出于此乎
B.拾其余弃以自补问征夫以前路
C.既已涉其流吾其还也
D.盖将老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在本文中,作者认为既能满足适用,又能让人看着心情愉快,并可以持续使用而不损毁的,只有书籍。
B.②段主要继续因为古人求书艰难,所以读书都十分刻苦,因而能成就非凡,超越当今的学生科举之士。
C.③段交代李氏山房的来历和藏书于此的目的,进而印证①段的观点,并赞美了李公择的“道德文章”。
D.④段交代作者希望读书终老的志趣,并说明作本记的缘起是友人所求和勉励当今学子珍惜读书机会。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才;仁智之所见,各随其分;才分不同,而求无不获者,惟书乎!
译文:
(2)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辞学术,当倍蓰于昔人。
译文:
(3)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8分)
秋暮寄友人
贾岛
寥落关河暮,霜风树叶低。远天垂地外,寒日下峰西。
有志烟霞切,无家岁月迷。清宵话白阁,已负十年栖。
8.对本诗的有关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柳永《八声甘州》中的“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一句,与此诗首联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B.颈联写自己虽有心吟赏烟霞,过着萧散自在的生活,但漂泊流离的现实生活,却让内心迷惘。
C.诗歌紧扣题意,前四句重在写景,表现“秋暮”特征;后四句意在抒情,体现于友人的情谊。
D.本诗体现“岛瘦”的艺术风格,意象清癯,意境缺乏杜诗的磅礴大气,语言平实,明白如话。
9.周汝昌先生认为“远天垂地外”是本诗“最奇的一句”,请作具体分析。(5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
甲:夫夷以近,则游者众;①,②。③,④。⑤,⑥。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乙:①,任重而道远。(《论语》)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贾谊《过秦论》)
③开琼筵以坐花。(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④,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⑤,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其二)》)⑥浊酒一杯家万里。(范仲淹《渔家傲》)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岁月深处,大地上的房子开过花
冯文柯
岁月深处,大地上的房子开过花。
公路从两排高矮无序的房子中间穿过。同伴告诉我,过了镇街,靠右拐,快要到了。雨还在下,镇子是湿的。抬头看天,粉末一样的东西飘到脸上。
我不知道自己一直在想我们要去的那个村庄。等我弄明白时,却无论如何想像不出它应该是什么样子。其实,这个村庄在什么地方,叫什么名字,对我来说都不重要。许多村庄在我的回忆中已经失落了,包括对我极其重要的村庄,比如我故乡的小村庄。多少年来,我在想像中再现它,再现它极其细微的部分,再现它朴实美好的一切。我在想像中依靠它来应对冬天的严寒,从它那里得到亲切和爱的感觉。一切都在变,现在,那个村庄变得连一口新鲜空气也没有了,我的心灵因此而疼痛。
可是,我们要去的村庄或许是不一样的,是一般中的个别,至少它不会再给我痛的感觉,因为我只是过客,一个过客而已。长长的镇街过去,拐弯,小镇没有跟来,镇街上的电器商店、农药商店没有跟来。它们是不会自己拐弯的,我回了一次头,看见小镇落在了身后。天空这时一下子伸展开来,远处,三条抛物线自然交合,固定出清晰又朦胧的圆滑山影;近处,两个三角形树冠在高于山影的地方红着黄着,引人注目。小路两边,是大片大片的橘子树,我们在橘园中行走。
进入我们要去的村子,一切都静悄悄的。这种静是青灰色的,散发出幽幽气息,像炊烟,又像雾气,有来自民间的暖意,又有源于时间深处岁月之外的冷漠。我们在村子里遇见一位姓徐的中年人,他说自己刚刚忙着安顿橘儿,安顿完了,在村子里转转。橘儿,你听,是橘儿而不是橘子,就像叫儿叫女一样。同伴说,我们想看一看村子,这里与别的村子不一样。是不一样,走了几条小巷,随处可见被废弃的古老房子。
据说是明清时的建筑,房主盖了新房,这些老房空下来,很快要拆掉了。我的同伴向姓徐的中年人打听这些房子的历史,我独自到一个业已废弃的院落里去,在那里站了很久。古老的房子斗拱飞檐,雕梁画栋,门上,窗上,都镂空雕花,图案繁复美丽。可惜,没有人住,它们显得疲惫而又苍老。
天空仍然飘着看不见的雨。院落一角,短墙低矮,顶部摆着一串有花饰的半圆瓦。这该是房脊上的抱瓦吧,一片瓦上一朵花,花瓣茎叶棱角分明。在房子的最高处,花儿给谁看?青灰色的瓦,花儿没有着色,人是分辨不出的。给天看?给天上的云和鸟看?风从那些花旁经过,雨、雪、日光、月光和三百多年的灰尘都曾经在花瓣上落脚。
古老的房子曾经是人在大地上的居所。并不高穴堂皇的居所内部,有过幸福,有过温情,也有过苦难。生活是平庸的,世俗的,但平庸和世俗没有使人忘却尊严。田野上的人们在古老的房子里生儿育女,生老病死,在形而下的低处劳作,把形而上的东西则安置在房子的最高处。
离开橘园里的村庄时,我带走了一页抱瓦。此刻,屋外阳光流动,稠稠的阳光在我面前积了厚厚的一层。我看着抱瓦被阳光照亮的部分,看着抱瓦上深刻的花儿,我觉得自己又一次穿过镇街,在两个三角形树冠后面的小村庄里游荡。那些古老的房子,在我面前就是一朵尚未凋谢的花儿。
(选自《散文》)
11.结合全文,请概括作者的行踪和相应的感情变化。(6分)
答:
12.稳中画线句中的“形而下”“形而上”分别指什么?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5分)答:
13.文中先写下雨后写阳光,请分析这几处描写有何作用。(6分)
答:
14.文章最后一句:“那些古老的房子,在我面前就是一朵尚未凋谢的花儿。”请结合全文,探究“花儿”蕴含了哪几层深意。(7分)
第五篇:福州三中2011年高考最后一卷
福州三中2011年高考最后一卷
语 文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1)高余冠之岌岌兮?。(屈原《离骚》)(2)庄生晓梦迷蝴蝶。(李商隐《锦瑟》)(3),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4)别有幽愁暗恨生。(白居易《琵琶行》)(5)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左右皆笑之,以告。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闻:‚冯公有亲乎?‛对曰:‚有老母。‛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乎?‛冯谖署曰:‚能。‛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懦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曰:‚愿之。‛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瓿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君云‘视吾家所寡有者,’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曰:‚市义奈何?‛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有毁孟尝君于闵王,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右以君贱之也 贱:卑微 B.比门下之客 比:和„„一样,等同于 C.过其友,曰 过:拜访 D.臣窃矫君命 矫:假托 3.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冯谖有远见的一组是:(3分)
①倚柱弹其剑 ②因烧其券 ③视吾家所寡有者 ④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⑤窃以为君市义 ⑥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A.①③④ B.②③⑥ C.②⑥⑤ D.①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冯谖生活贫困,他托人转告孟尝君,愿到他门下做食客。孟尝君虽然知道冯谖没什么才能,但还是收留了他。
B.冯谖以无法养家为由要回去,孟尝君亲自向他了解家里情况,知道他家中有老母,就派人给他母亲送去衣食。
C.冯谖到薛地收债,很快就办完事,又马不停蹄,一大早赶回齐都,这让孟尝君感到十分奇怪。D.冯谖曾主动问孟尝君,到薛地要买些什么东西回来。后来,他什么东西都没买,虽然做了一番解释,但孟尝君心里还是不快。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3分)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齐,洛阳人。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进士,历任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宋室南渡后,累官至参知政事。
(1)请描绘‚长沟流月去无声‛的景象。(2分)
(2)‚二十余年如一梦‛,词人感慨
;‚闲登小阁看新睛‛,词人感慨
;‚渔唱起三更‛,词人感慨
。(4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对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当王熙凤等人来到怡红院抄检时,别人都打开箱子接受检查,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抓着底子,朝天往地心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全部倒出。(《红楼梦》)
B.瑞珏的产期到了。陈姨太借口“血光之灾”,要瑞珏去城外生养。觉新流泪答应了长辈的要求,送瑞珏到城外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去。瑞珏难产,觉新赶到床前,妻子却在凄惨的叫声中,死在他的怀里。(《家》)
C.彻底失败后的吴荪甫回到了家中。他想自杀,但却没有勇气。此时李贵和丁医生进来,看到这一幕,丁医生告诫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子夜》)
D.副主教克洛德用匕首刺伤卫队长弗比斯后逃走,和卫队长在一起的爱斯梅拉达却被认定为凶手,被判处死刑。在巴黎圣母院前的广场执行绞刑时,卡西莫多跳下钟楼,击倒刽子手,把她救到了钟楼。(《巴黎圣母院》)
E.临终前,葛朗台要女儿把黄金摆在桌面上,他一直用眼睛盯着。他唤欧也妮前来,对她说:“幸福只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的。”(《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的是什么事?请简述这个故事。(2)简述聂赫留朵夫心灵‚复活‛的事。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批评杨子“为我”的利己,赞扬墨子“兼爱”的“利天下”。B.“子莫执中”的“中”即儒家的中庸思想。C.孔子倡导中庸,并以此为立身行事的标准。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与“为其贼道也”的“道”意思不同。(2)请谈谈孟子对‚执中‛的看法。(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人类早期的某一个段落,历史学与文学曾经浑然一体。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既是历史事件的记载,又存在强烈的美学特征。历史学与文学的分道扬镳意味着另一个文化阶段的开始。显而易见,历史学更多地负有特殊的责任。从‚史官‛的设立到修史的慎重严谨,历史学的记载、叙述以及形形色色的褒贬时常与涉及江山社稷的大是大非联系起来。孟子曾经说,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这是历史叙事不露声色的政治倾向。因此,历史学热衷于注视各种宏大的巨型景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政治风云,外交形势,社会制度,革命运动,诸如此类的显眼事件往往是历史学的注视焦点。多数时候,帝王将相理所当然地充当了历史著作的主要人物。
相对地说,文学认领的是各种具体的人生故事,现实主义之后的文学明显地转向了底层,转向了普通大众的悲欢离合。文学带来的喜怒哀乐源于日常生活的各种经验、细节,而不是高瞻远瞩的宏论。一首小令或者一篇美文仅仅抒写了些许人生感慨;即使像《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这种鸿篇巨制,人们读到的仍然是一个个人物的曲折命运,而不是包罗万象的历史全景。为了强烈的戏剧效果,为了逼真的现场气氛,文学甚至享有一个特权:虚构。现今,历史学与文学的分工日益清晰:当前者精确地提供某一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数据或者翔实陈述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文学正在栩栩如生地想象一条街道,一幅肖像,或者一批人物之间的恩怨情仇。
然而,这并不是文学与历史相互分离的证明。相反,‚历史‛始终是文学围绕的一个中心词。这不仅表现于一批以历史故事为主轴的‚演义‛小说,不仅表现于迄今盛行的历史小说或者历史戏剧,更为重要的是,‚历史‛的理解、再现时常成为鉴别文学价值的内在尺度。‚诗史‛是杜甫赢得的一个崇高赞誉,巴尔扎克自称要做法国历史的书记员,恩格斯在典型人物背后察觉到某种‚历史潮流‛,并且提出了‚美学的‛与‚历史的‛相结合的批评标准……或许,亚里士多德关于诗比历史著作更富于哲学意味的观点已经包含了重要的启示:文学不负责陈述已发生的事情,‚描述可能发生的事‛显示的是另一种史识。如果说,历史学擅长居高临下地处理历史,那么,文学考察的是历史与人生的复杂互动。没有完全脱离宏观历史的具体人生,正如没有完全脱离具体人生的宏观历史;但是,文学主要承担这个命题的上半部分:历史如何造就各种不同的人生,同时,每一个体如何在自己的位臵上理解和承受来自历史的压力。
10.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是:(3分)
A.文学的特点与历史学的特点的区别
B.历史学的特殊责任 C.文学与史识的关系
D.文学的历史走向 11.下对文中引例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引孔子《春秋》成书,说明历史真相的力量。B.引《红楼梦》和《战争与和平》,说明学鸿篇巨制的文学写的仍是日常生活的人生故事。C.引杜甫得到“诗史”的赞誉,说明文学的成就之一在于历史的再现。D.引亚里斯多德的观点,说明文学显示的是另一种史识。12.文中证明‚‘历史’始终是文学围绕的一个中心词‛的主要论据是什么?(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本题为待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大 鱼
镜湖里有大鱼,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鱼,就是说不是一米两米的大鱼,而是,三四十米的大鱼,和往来的游船仿佛。
有关镜湖大鱼的事情虽不及喀马斯湖大鱼影响广泛,但也终于是沸沸扬扬的了。
这是个噱头吗?抑或是炒作?都不关我的事,我用这样的语气叙述和任何传媒不搭界,只因为——等一下!
我的伯父住在镜湖边,是个老林业,年轻时在镜湖水运厂,专门把刚砍伐下山的原木放入湖中,排好,原木就在动力牵引下顺着湖水的流向被运出山外。我从来没亲眼见过水运原木的壮观场面,它像一种灭绝的动植物永远消失了,我只见过一幅版画,不过我觉得好在是一幅版画。
我的伯父安居山中,和伯母养了一头奶牛,两只猪,三箱蜜蜂,一群鸡,一条狗,侍弄一大块园子。我那一次到伯父家,正是大鱼像流言一样泛滥的时候,有传闻有悬赏,但是从没有人通过任何方式捕捉到它,是的,从不。
我走进院子的时候,伯父和伯母在八月的秋阳里铰蜂蜜。伯父很神,他穿着一件半截袖的老头衫,露着两只黝黑的胳膊,一只脚踏着踏板,蜜蜂们‚嗡嗡‛地围着他转,我看得心惊胆战,尤其是伯父稀疏的头发里,伯母的鼻尖上有蜜蜂爬来爬去。
我把照相机、摄像机、远红外望远镜等等仪器,居高架在伯父的院子里,一排枪口一样对着湖面。在这些事情完成之前我没有说一句话,反之亦然,伯父伯母也并未理睬我。
然后我问伯父:‚真的有大鱼吗?镜湖就在您眼前,您见过它吗?‛ 伯父沉吟了片刻,说:‚你记好了,什么事情都不能让人知道。‛伯父把‚人‛字说得很重:‚人要是知道了,就没好了。要是人不知道这山里有大松树,那些大树就还活着,现在还活着,一千年、一万年也是它。人知道了,那些大树就没有了,连它们的子孙也难活。‛
我当时心里充满了探索的热望,打断大伯:‚求您说实话,到底有没有大鱼?‛
大伯深深地看了我一眼,不吱声,我突然感到不同寻常的异样。首先是大黄狗,刚才还在我身边前钻后跳地撒欢,这一刻忽然夹起尾巴、耷拉着耳朵、耸着肩膀一溜烟钻进窗户下面的窝里去了。几只闲逛的鸡伸长了脖子偏着头,一边仔细谛听,一边高举爪子,轻落步,没有任何声息地逃到障子根去了。
我猛地领悟了伯父的眼神,随即周遭巨大的静谧漫天黑云一样压下来。阳光并不暗淡,依然透明润泽,但是森林里鸟儿们似遇到宵禁同时噤声,紧接着,平静如镜的湖面涌起一层白雾,顷刻一排排一米多高的水墙,排浪似的一层一层涌来,然后——等一下,你猜对了。
大鱼出现了!大鱼又消失了!一切恢复原样。
我七八个现代化仪器等同一堆废铁,是的,我没来得及操作。懊恼地坐在地上,看着鸡们重新开始争斗,大黄狗颠颠地跑出院子站在湖边高声大吠,森林里的鸟儿们的歌声循环往复,我忽然想:其它动物或者植物该是怎样的呢?
伯父却淡淡地说:‚我们活我们的,它们活它们的,不相犯。‛ 又说:‚你倒是个有缘的,有的时候它几年也不会出来一次。‛伯母在旁边连连点头。
随后的一个月时间里,我都住在伯父家里。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没有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熨帖。伯父伯母每天仍然愉快的忙碌着,两只猪、一头牛短促的呻吟和悠长的叹息互相唱和,呈现的都是生命的本来面目。我不知道是哪一天晚上,伯母拿来自酿的山葡萄酒,我和伯父喝着唠着,就听见了伯父给我讲的又一个惊人的森林故事。
野人?外星人?等一下,别猜了,你猜不对。而且,我和伯父一样,不会说出一个字。打死也不说。
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开篇用镜湖里有大鱼的传说,设置悬念,调动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写我为了求证传说的真实性,特地去拜访住在镜湖边的伯父做了铺垫。
B.小说第六段运用外貌、动作、神态描写,描绘了伯父伯母生活的画面,表现了他们自食其力、自得其乐的田园生活。
C.小说中的“我”想拍到大鱼出现的画面,在伯父院里架设了现代仪器。作者把这些仪器比作“一排枪口”,暗示“我”的行为可能造成对大鱼的危害。
D.作者写道“我睡得很少,吃得也很少,基本上不说话,但是心里很静很慰帖。”是因为“我”很懊恼没有拍下大鱼,于是我只好我”静下心来,等待大鱼的再次出现。
E.以第一人称“我”的讲述来通贯全篇,以叙述自己所见所闻来突显故事的真实性,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小说的主题,给人以启迪。
14.小说题为‚大鱼‛,却始终没有出现大鱼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描述大鱼的。(5分)
15.结合文本,请探究人的好奇心。(5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访谈】气候专家:“千年极寒”论无科学依据
嘉 宾:国家气候中心 主任 宋连春 采访人:中 国 气 象 网记者 王 晨
最近,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波兰学者预测欧洲今年冬季可能出现‚千年极寒‛的消息,其中还提到了亚洲地区也可能出现寒冬。对此,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研究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目前‚千年极寒‛的观点,已经出现了人云亦云的声音。这个结论是否有科学依据?类似‚千年一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目前可以预测吗?
宋连春:波兰学者的预测理由并不能站住脚。‚千年极寒‛这个说法的科学依据非常不充分,是完全可以被驳倒的。
实际上,把‚拉尼娜‛和墨西哥湾暖流扯到一起有‚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因为它们是属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拉尼娜‛是年际尺度,逐年之间的波动起伏比较大;而大西洋暖流却是相对稳定的,主要表现为十年以上的长周期变化,而且近几十年的观测显示出,大西洋暖流只有很弱的减少趋势。目前国内外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证明‚拉尼娜‛与墨西哥湾暖流有直接关系。
其次,‚拉尼娜‛的直接影响仅局限于热带太平洋地区,对中高纬度地区天气气候的影响是间接而复杂的。举个例子来说,自1986年以来,欧洲地区发生过4次‚拉尼娜‛事件,其中只有两次出现了冷冬。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拉尼娜‛事件期间,欧洲气温普遍较常年明显偏暖了1℃ 至4℃,并没有出现偏冷的现象。所以,单单靠目前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就预测欧洲将出现‚千年极寒‛,这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何况,目前在科学上还不具备预测‚千年一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气候预测不仅复杂,而且难度很大,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人类预测气候的能力只能局限在对未来一段时间内气候异常总体趋势的预测,还无法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做出可靠的预测,尤其是针对‚千年极寒‛这样特别极端事件的预测,更缺乏可以信赖的科学技术和手段。
记者:全球变暖是大家都了然于胸的一个趋势,如今‚千年极寒‛的说法与前者之说是否南辕北辙?它出现的可能性大吗?
宋连春:气候变暖,是指‚整体趋势‛在变暖,一般是指100年来气候变化的总趋势,但由于气候存在年际波动,所以并非‚今年温度比去年高‛就称为气候变暖的。
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出趋多趋强的情况,并不排除某一年、某些地区会发生‚寒冷事件‛,但是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当前全球气候处于持续性‚温暖‛阶段。
回过头来看,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南半球最暖的年份,2000至2009年是1850年以来最暖的十年,这都表明近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趋势是一个全球性的长期过程。根据1500年以来的代用资料分析,欧洲冬季气温变化与1901年至1995年的平均值相比,距平大多在正负2℃之内。1708年至1709年冬季是1500年以来最冷的冬季。但20世纪中期以来,欧洲冬季气温始终呈现上升的趋势,没有出现过较常年偏低2℃的偏冷冬季。由此看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极小。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增大。
以我国为例,今年以来,天气气候十分异常,降水量大、暴雨日数多,气温高、高温日数多,旱涝灾害相连,冷热时空交替明显,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强降雨造成多流域汛情并发和地质灾害多发。西南地区发生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秋冬春持续特大干旱;新疆北部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冬季雪灾;东北华北发生了4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冬春季持续低温;华南、江南5月至7月遭受了14轮暴雨袭击,造成了严重汛情;北方和西部地区7月中旬至9月上旬遭受了10轮暴雨袭击,渭河、辽河、第二松花江出现严重汛情;甘肃、陕西、四川、云南等地发生了严重的地质灾害;青海、新疆、海南等地也发生罕见暴雨洪涝;全国高温日数异常多,东北、华北、西北、江南多地高温突破历史极值,南方多地高温持续时间超历史同期。
记者:您在此为大家揭开了‚千年极寒‛在科学上是不可信的面纱。很多百姓在关注一个问题——今年我国冬季的气温与往年相比,会出现异常吗?
宋连春:首先,我想说个概念——气候预测。在气象学上,把月以上时间尺度的预报称为气候预测,与中短期天气预报相比,气候预测更加复杂,难度更大,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因子,除了‚拉尼娜‛导致的热带海洋和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外,欧亚中高纬度的环流形势对我国冬季气候也有重要影响。其中,西伯利亚高压及东亚冬季风活动与我国冬季气温密切相关。
就目前来看,‚拉尼娜‛正处在发展状态,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总体偏强,但稳定性较弱,位臵变化幅度较大,中高纬地区的冷空气逐渐活跃,但还并未明显偏强。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冬季我国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部分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也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11月份,我们还将组织全国性的会商,对我国乃至亚洲一些地区的冬季气候做全面、详尽的预测展望。
13.下列对访谈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千年极寒”是波兰科学家对世界气候发展趋势的一种预测。
B.专家以“风马牛不相及”一语解说“拉尼娜”和“墨西哥暖流”之间并无直接关系这一看法。C.欧亚中高纬度的环流形势是影响我国冬季气候的一个原因。
D.气候的“年际波动”指的是,一年之间天气的表现是不一样的。
E.预计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偏低,原因之一是中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活动较为活跃。14.气候专家是怎样反驳‚千年极寒‛的,请简述。(5分)
15.请从成因、表现、应对等角度探究‚极端天气‛这一气候问题。(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给“微博”下定义。(3分)
微博,即微博客(MicroB 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发布、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博客适合发布长信息,微博一般有较为严格的字数限制,比如美国的twitter限制为140字符以内;博客内容的传播主要靠民主动访问,属于典型的一对多传播,微博作者发的每条信息却能即时送到用户的首页,而无需对方主动访问。与QQ相比,QQ的信息只能个人查看,而微博上的信息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到;QQ信息知识发给某个人或个人群组,而微博上的信息是发送到整个平台的。
微博是①
,②
,③
的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平台。(每空格字数不超过35字)17.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潘妈妈最近很烦恼,这不最近孩子遇到不会做的作业第一时间就是‚百度一下‛,不到半秒钟就会出来几十页相关问题的解答。写作文更是素材多多,索性直接从网上‚拿来‛。
材料二:叶妈妈说,儿子昨天竟然搜索到了有理数的题自己在做;老师要他们预习,他在百度文库里找到了。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2)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150字左右)(7分)
五、写作(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据说,所罗门有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一位先圣在梦里告诉他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
请你根据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以‚一切都会过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不少于800字。
福州三中2011年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一)1.(1)长余佩之陆离
(2)望帝春心托杜鹃
(3)剑阁峥嵘而崔嵬(4)此时无声胜有声
(5)濯清涟而不妖
(6)齐彭殇为妄作
(二)2.A(贱:轻视,看不起)
3.C 4.B(孟尝君是通过他人之口了解到冯谖家中情况的)5.(1)(这位)客人果然有才能,我真对不起他,(我们)还未曾见过面呢。
(2)现在,您只有小小薛地,您不但不好好安抚薛地子民,视民如子,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
(三)6.(1)月光照着桥下的流水,长长的流水静静地流去。(2)时光飞逝(盛衰兴亡)豪英零落 功业无成(壮志难酬)。(答对一个空2分,二个3分,三个4分)
二、(一)7.BE(B陈姨太吩咐不许觉新进产房,瑞珏叫着觉新的名字痛苦地死去;E葛朗台说的是‚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
8.(1)赤壁之战前,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愿行此计,并在周瑜与众 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大唱反调。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随后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
(2)在法庭上,聂赫留朵夫认出了玛丝洛娃后,他为玛丝洛娃的冤案震惊而醒悟。他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不幸的罪人,于是积极奔走为她说情,并到狱中探望她,要求和她结婚。后来,聂放弃舒适的生活,跟玛丝洛娃到西伯利亚。在聂的努力下,玛丝洛娃减轻了处罚。后虽遭玛丝洛娃的拒绝,但他从此开始了新的生活。
(二)9.(1)A(孟子对杨朱和墨子都是否定的,因为他们都各执一端,不是中庸)(2)孟子认为‚执中‛只是接近正确。‚执中‛要是不懂得变通就变成了‚执一‛,这将损害‚道‛的原则。
三、(一)10.C 11.A(说明历史叙事的政治倾向)
12.①文学包含很多历史题材的小说与戏剧;②对历史的理解、再现是鉴别文学价值的内在尺度;③文学考察的是历史与人生的复杂互动)
(二)(甲)13.B D(B没有神态描写,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D在伯父的感染下,‚我‛放弃了原有的欲望,沉浸于大自然的和谐之中)
14.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或者间接描写)。(1分)当大鱼出现时,文章通过伯父的眼神,(1分)大黄狗、鸡、鸟儿的异常表现(1分)以及湖面的白雾、水浪等(1分)壮观情形来侧面烘托大鱼的不寻常,激发读者的想象力,达到了‚未见其形,却领其神‛的奇效。(1分)
15.好奇心,会激发人去发现自然的秘密。但也因为好奇心,人会破坏生命的自然状态,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所以,人对自己的好奇心应该有所克制。
(乙)13.AD(A只是对欧洲今冬气候的预测;D气候的‚年际波动‛指的是不同的年份之间气候的表现不一样)
14.①有关‚拉尼娜‛导致‚千年极寒‛的推论缺乏科学依据;②目前科学预测‚千年极寒‛的能力还不具备;③当前全球气候牌持续性‚温暖‛阶段,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不大。
15.极端天气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影响下形成的。极端天气主要的表现是气候异常,灾害频发。应对极端天气,要做好减灾防灾的工作,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
四、16.微博是①具有严格的字数限制,②作者信息能即时送达用户首页,③信息可以自由获取(或发送平台)并被搜索的一种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平台。
17.(1)学生作业爱用百度/学生作业求助百度(2)观点一:遏制‚网络拿来主义‛.观点二: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观点三:网络学习,各有利弊 【示例一】:网络学习,各有利弊。信息时代,上网查资料是应该学会的一种本领,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在书本上获取知识毕竟有限,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拓展视野,博采众长,有所创新,成为一种有效的助学工具。然而,长期依赖网络搜索答案,甚至盲目抄袭网上内容,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必然下降,还可能养成偷懒投机的坏习惯,对品质的养成也不利。所以,只有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才能促进学习的进步。
【示例2】靠百度做作业是有害的。读书靠的是真才实学,‚投机‛是行不通的。做作业是巩固、检验所学知识的必要环节,上网查答案这种做法,达不到做作业的目的。由于自己没有动过脑筋,没有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长此以往,必将养成惰性,最终害了自己。
七、作文 [例文欣赏]
一切都会过去
古时候有这样一个古老的故事:有位国王,梦见上帝给自己说了一句最富有哲理的话,而自己又想不起来了。就召集全国上下所有的智者挑选最富有哲理的话,全国的智者花费了几年的时间,挑选出了整整一房子的书,国王看着那一房子的书,笑了笑说,太多了。于是那些智者有用了几年的时间,将厚厚的一本书交到国王的手中,国王又笑了笑,说,还是太多了,并摘下自己象征王权的钻石戒指,告诉那些智者,如果挑出来了,就把那句话刻在自己的钻戒上。当国王在那到那枚钻戒时,上面刻了一行字:‚Tomorrow is another day‛用中文翻译过来就是:‚一切都会过去的‛。
是呀,那句话包含了太多的人生哲理,不管你所拥有的是什么金钱、名利、健康等等,都会有失去的那一天,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去看待他。
‚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有的人却等着地下的火烧‛。为了名利,有些人可以抛弃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而有些人却将名利看的分文不值。我被这首诗中的两种人带入深深地思索之中。我常常探索人为什么而活着,难道是为了名利吗?
在我看过开头那个故事后,恍然大悟,其实并不是的,因为一切都是会过去的,每个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而那些名利就像一闪而过的流星,虽然明亮,但也短暂。
那么对于名利,我们该抱有怎样的态度呢?不以物以,不以己悲,无欲无求,值身于名利之外,值身于世俗之外,过一种老庄式的小国寡民的原始生活吗?不,我们不愿丢掉现代文明回到人类的蛮荒年代,另外我们也不能回到那个时代,社会也不能回到那个时代,名利其实没那么可怕,只要你善待它,它就会是你人生中一笔意外的财富,名利也不应是我们的刻意追求。
也许有一天,当你渐渐淡忘了名利的存在的时候,它却会降临到你的身上,而苦苦追求它的人,却只能望洋兴叹,但无论你是否能得到它,请你记住:一切都会过去的。只有摆正名利的位臵,善待名利,你的生命才有可能变得光彩。
一切都会过去
我站在夏天的尾巴上,仍在浑浑噩噩中踟躇不前,而七月、八月已如走马灯一般掠过我身边,临走前还不忘一脚将我踹到了九月底。当我终于迟钝地发现天很蓝天真的很蓝的时候,十月份又携着凉风来到我身边。
十月三日,是一位旧友的祭日。说不上是什么好友,但的确曾有过不少接触,在我印象中,她是一个脸蛋圆、爱说笑的女孩子。两年前的这一天,她的花期匆匆结束。她走得并不安详;是在一场车祸中离开的,和她的母亲一起。
那是我对于死亡最直接的接触。得知消息的那几天,我总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其实也并不是不相信她去了,也并不是悲伤得过了度,只是迷茫,只是对生命的脆弱和不可知性的震惊。
她是真的不存在于世界上了。她的空间再也不会更新,她的QQ头像再也不会亮起来,她的身影再也不会出现在这个城市的某个角落。可与她在一起的记忆还存在,如此鲜明:她和我一同参加演出,穿一样的裙子弹琵琶,也曾有过背不上乐谱而一同滥竽充数的时候。和她在一起的、曾经湮没于尘芥堆中的细节,跳出来敲打我的脑袋。空空的声音提醒我,她的确存在过。
我曾经看过一个同学为她而写的祭文,那般真实,那般震撼人心。我于是清楚地知道,浸透了泪水和真情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人。我可以切身地体会到那种失去朋友的彷徨和迷茫,没有泪水,只是无边的恐慌和寒冷。
而这一切,逝去的她所带给我们的一切——不管是甜蜜的回忆还是令人心恸的结局,终将飘散在风中。逝者如斯。芳草离离覆上了她的坟冢,如同思念般苍翠,一岁一枯荣。我们的记忆渐渐模糊,如同被雨水冲刷过的泥土。曾为她昼夜不寐的人们,也开始显露出最最丰美的笑颜。那些固守了很久的从前,慢慢退色并且渐行渐远。正如陶潜所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而且终有一天,仅有些微的哀伤留在至亲的脸上。一切都会过去;他们将继续生活,而逝去的人安于永眠。
生与死,本是平凡如我们所不可抗力的事情。但我们还是要抓紧那苇草一般的希望,要说,要和深爱的人说那一句:‚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明明知道死亡的力量足以改变一切,谁都无法预知遗忘的速度,但我们仍如飞蛾扑火一样诉求天荒地老。
人们总喜欢从死亡中提炼哲理,以此来填补生命的空白。可是当你失去了重要的人——那些你爱的或爱你的人,你才会发现一切一切的哲理都是空话,都无法带走你的悲伤。你以为这就是你未来的人生了——一片黑暗,满是悲伤。但很多年过去后,你竟发现已记不得那人的脸了。
是的,一切都会过去。很多很多你希望记得、你以为可以一辈子记得的人或事,就在时间的罅隙里默然消失了痕迹。我们仍会依稀地悲伤,但却连遗忘都来不及,便匆匆踏上了通往未来的旅程。
时间会洗去所有的悲伤,却让欢乐和理想一再显现。生存的艰辛让我们都不由自主地选择了那些应该记忆,又有那些必须忘却。
未来会怎样,真的无法预料。但我们都要好好地活着,因为每个人都要死去很久很久。
一切都会过去
奶奶曾经的老宅前有一条青石板路。
雨后初霁的时光。屋檐上滴着水,纤尘不染的阳光直直地打在斑驳的墙面上,映得油绿的爬山虎闪闪发亮;蜿蜒而去的小路,原本泛着青幽光泽的路面会因积水染上阳光的味道而跳跃起来,和着风声,载着细细碎碎的金色,消失在尽头。
还记得在褪去炎热的夏夜,我们会就这么散坐在凉凉的路上,谈天,说笑。千年以前的老故事到刚刚结束的卡通片,上午被训斥的沮丧到下午赢沙包的喜悦……还有梦想。会有些不好意思,边说着心里积藏了许久的梦想又边刻意大声地笑,好以这笑声来掩饰一种希望得到肯定又有些担心的感觉。不管怎样,笑声和夜色都不能掩饰的是,脸上那若隐若现的自豪神情。
那时候,除了我们,唯一的旁听者就是泛着月光的石板路。不长的一段路,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有关‚小时候‛。
多年以后,当我们真的在为儿时的梦想努力奋斗,她却被藏在了记忆的深处,再深处。
这次回到老宅,当我站在烈日下看到一条平整而宽阔的柏油路,心里涌上了说不出的滋味,是从未有过的,空落落的感觉。我好像看见路面在白花花的太阳照射下有烟升起来,闻到难闻的气味。有那么一瞬间我真的希望炽烈的太阳可以融化这条路,然后石板路就会显现出来,像许久不见的老朋友般对我微笑。
当然,什么也没发生。所谓的现代文明就这么碾过了我们童年的记忆,甚至不留痕迹。我们连抱怨的机会都没有就得去适应。
当日子一成不变地流淌过去,有一天突然发现,那条路不再那么刻骨铭心了,只是存在于记忆中的一个片段,被悉心收藏。
就是这样,一切都会过去。
石板路会过去,坐在凉凉石板路上谈天的日子过去;卡通片、丢沙包会过去,所有的有关小时候都会过去。剩下的只剩那样一股追求梦想的力量,无比坚定。
不能再幻想回到小时候,等待在前方的东西太多了。尽管会有人觉得可惜甚至可悲,然而小时候真的不是用来幻想回到的,她不过是人生中小小的一段路,或许我们可以将它形容为梦想的一个起点。既然已经越过了起点,又怎么能总是回头呢,即使后面有再值得留恋的东西,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我们需要追逐更多的未过去和即将过去。
再见,小时候。你好,理想。
一切都会过去
我们穿梭在每个季节的开始和结束,慢慢走来。当别人在享受,我们却在吃着那些苦。不过,没有关系啊,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过去了啊。——题记
(一)幼年的记忆
我不太了解爷爷出海死后,奶奶面临的是怎样的境况。贫困的家庭,两个幼小的孩子,现在连顶梁柱都倒了。所以,她后来的改嫁还是合情合理的。爸爸19岁娶了妈妈不久,我就出生了。日子虽苦,但也算得其乐融融。
奶奶这个辛苦了一辈子的女人,没等到爸爸挣够钱让她享福的时候,便匆匆离开。尸骨未寒,我那狠心的继爷爷便要把我们扫地出门,竟连给奶奶烧纸钱的缸也被他搬出来,砸得稀巴烂!我在那个被赶出来的那个夜晚,看爸爸和他打架,看妈妈被他的姐姐揪头发,辱骂,我躲在警察后面,恶狠狠地盯着那个可恶的男人,发誓等我长大混出个样子让他后悔一辈子!
那年我6岁。
(二)艰辛却快乐的童年
再后来,我们住进了当地一家敬老院。一台破旧的电视机,一张床,一只泡沫小箱子是我们全部的家当。饭是在食堂吃的,大家都会把好的留给我,有时我也看到大家看我时眼里的雾气,但我一直都把头昂得很高,我知道自己要坚强。
爸爸在小修车铺里打杂,收入不多。但每每晚上回来,总是很‚神秘‛地问我:‚爸爸给你买了吃的噢,猜猜在哪儿?‛我也总是同样调皮地亲他一下,欢快地从泡沫箱里找出一袋小虾条。我们总是这样乐此不疲——爸爸每次都会把那袋小虾条藏在泡沫箱子里,而我总会准确无误地找到它。亲亲爸爸的脸颊,然后我会很用力地拆开包装,搂着他的脖子说‚老万,好吧,我今天看你很辛苦,奖你和我一起吃!‛爸爸只是笑笑地坐在一边看我吃,我撒娇硬要他吃时,他也只是吃一两根。一袋虾条,虽然只值五毛钱,虽然是幼年唯一的零食,但那是我吃过的最好的东西。
妈妈那时在菜市卖东西,骑的是一辆借的破旧自行车,我会很听话地坐在前面给妈妈唱歌。妈妈做生意的时候,我会在一边写作业。到冬天的时候,妈妈的手冻得裂开了口子,里面的脓无情地流出来,我很想哭。我轻轻地握着妈妈的手,给她取暖……我们都没有哭,就算是下雪天,妈妈骑车载我回家时在路上摔了个大跟头,路人投来异样的目光,我们都没有哭。我们拾起东西后手都冻得麻了,但我们从来不哭。因为,我们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只要我们坚定地在一起努力,一切都会过去的。
那年我8岁。
(三)雨后见彩虹
爸妈一直是能吃苦的人,爸爸后来就和妈妈一起做鸡的生意了。是的,我说出来觉得很自豪。爸妈一直吃苦耐劳,脏、累他们都不怕,做生意也是和气、诚信对待顾客,渐渐地,日子稍好一些了,有了些像样的家具。再后来,有了摩托车、冰箱这些电器了。事隔7年,我们的申诉终于成功,我们要回了老房子一半的居住权。曾经那个可恶的男人也已不再年轻,不再气盛,可能他也想不到爸妈这么刚强,这么肯吃苦,竟会闯出现在的成功。
搬回老房子后,爸妈生意也越发好了,镇上的大饭店全会向我们家订货,再加上市场上的销售,收入也算可以。爸爸又买了辆小卡车搞运输了,情况也还好。继爷爷对我们明显好点儿了,他会在爸妈不在家时给我烧饭了。可能他也想不到我会考上市里的高中,离家回校时他也会给我塞零花钱了。爸妈和他之间那层坚不可摧的冰也慢慢融化了。毕竟,他老了,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原谅他而已。经过这些年,我们都累了吧。
回忆完这段过去,我长长地松了口气。我所经历过的,真的是那些从小在蜜罐里的孩子所不能体会的。即使那些回忆带着苦涩,但它也让我学到很多。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过去了。我们原谅了那些人,原谅了那些往事。爸妈沧桑的容颜和粗糙的双手告诉我怎样去坚强,怎样去奋斗。成长的路上,我从不低头。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名叫冯谖的人,家境贫困,难以养活自己,托人请求孟尝君,希望寄食门下。孟尝君问:‚先生有什么爱好吗?‛冯谖说:‚没有。‛孟尝君又问:‚先生有什么特长吗?‛他说:‚也没有。‛孟尝君笑了笑,接纳了他:‚好的。‛孟尝君身边的人因为主人不太在意冯谖,就拿粗茶淡饭给他吃。
住了不久,冯谖就背靠柱子,弹剑而歌:‚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左右把这件事告诉孟尝君。孟尝君吩咐说:‚给他和吃鱼的门客相同的待遇,让他吃鱼吧。‛住了不久,冯谖又弹着他的剑,唱道:‚长剑呀,我们还是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坐。‛左右的人都嘲笑他,把这件事又告诉孟尝君,孟尝君说:‚替他配上车,给他和坐车的门客相同的待遇。‛于是冯谖驾车带剑,向他们的朋友夸耀:‚孟尝君尊我为上客。‛这样过了一段日子,冯谖又弹其剑,唱道:‚长剑呀,咱们回去吧,没什么来养家。‛左右的人都厌恶他,认为他贪得无厌。孟尝君听说后问道:‚冯先生有父母吗?‛左右答道:‚有个老母。‛孟尝君派人资助他的家用,不让他母亲穷困,冯谖从此不再唱牢骚歌了。
后来,孟尝君出了一通告示,问门下食客:‚请问哪一位通晓账务会计,能替我到薛地收债呢?‛冯谖在文告上署上名字说:‚我能。‛孟尝君看了很诧异,问左右随从:‚这是谁呀?‛人们答道:‚就是那个唱‘长剑呀,我们回去吧’的人。‛孟尝君笑道:‚他果然有才能,我真对不起他,还未曾见过面呢。‛于是请他来相见,道歉说:‚我田文(即孟尝君)被国事弄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搞得心烦意乱,而性格懦弱愚笨,沉浸在国事中,对您多有得罪。好在先生不以己之简慢为辱,先生愿意替我到薛地收债吗?‛冯谖说:‚愿效微劳。‛于是孟尝君和他约好日子,替他备好车马行装,让他载着债券契约出发。辞别时,冯谖问:‚收完债后,买些什么回来?‛孟尝君回答:‚先生买点我家缺少的东西吧。‛
冯谖驱车直入到了薛地,派官吏把该还债的百姓都叫来验对债券,全部验对之后,冯谖站了起来,假托孟尝君的名义将债款赏给这些百姓,并烧掉了那些券契文书,百姓感激得欢呼万岁。
冯谖又马不停蹄地返回齐国都城临淄,一大早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很奇怪他回来得这么快,穿好衣服接见他说:‚收完债了吗?何以回来得这般快捷?‛冯谖答道:‚都收完了。‛‚先生替我买了些什么回来?‛冯谖说:‚您曾言‘买些家中缺乏的东西’,我暗想,您宫中珠宝堆积,犬马满厩,美女成行。您家中所缺少的,惟有仁义了,因此我自作主张为您买了仁义回来。‛孟尝君说:‚你怎么买仁义的?‛冯谖答道:‚现在,您只有小小薛地,您不但不好好安抚薛地子民,视民如子,反而像商人一样在他们身上榨取利益。我私自假传您的命令,将所有的债款都赐给百姓,并焚毁债券,百姓没有人不欢呼万岁,这就是我替您买的道义呀!‛孟尝君很不高兴,说:‚我知道了,先生退下休息吧。‛
一年以后,有人在齐王面前诋毁孟尝君,齐王对孟尝君说:‚寡人是不敢用先王的旧臣为臣的。‛孟尝君回到封地薛,还差百里未到,当地百姓扶老携幼,在路旁迎接孟尝君。孟尝君回头对冯谖说:‚先生为我买的‘义’,今天方才看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