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预防腐败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预防腐败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共常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赵应云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系统推进预防腐败工作已成为党中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战略部署。
一、坚决贯彻“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预防腐败工作。《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指导思想,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然而少数领导干部思想上却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突出表现在:预防无用论,认为腐败现象是源于现实的利益冲突,腐败分子对非法利益有着强烈的攫取欲望,面对承受严厉刑事制裁的危险尚且铤而走险,不是依靠教育、监督、制度所能预防的;预防削弱论,认为预防和惩处是“翘翘板”的两端,加大预防力度,势必削弱惩处力度,不利于反腐败斗争的顺利开展。“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指导思想的确立,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牢固的实践基础。
——是由我国改革开放步入攻坚阶段的时代背景所决定的。改革开放历时三十多年,已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目前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各项改革已步入“深水区”,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推动改革继续大步前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适应改革发展大局,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体制机制,切实加强预防腐败工作,从制度上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提出“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战略任务。加强预防腐败工作,就是为了推动反腐倡廉从注重治标向标本兼治转变,从单纯惩处遏制腐败现象向综合治理转变,从被动应付向主动预防转变。
——是由反腐倡廉战略转变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建国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反腐倡廉工作缺乏理论指导,主要是依靠“三反”“五反”等运动式反腐手段推动。特别是“十年**”期间,纪检监察组织被撤并,反腐败工作受到严重削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反腐倡廉战略的转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加大治标力度阶段;第二阶段是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到逐步加大治本力度的阶段;第三阶段是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阶段。2005年1月,党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的调整,表明党中央对惩治和预防腐败系统建设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越来越明确,表明党中央对预防腐败越来越重视,这是党中央全面总结建党建国以来党风廉政建设经验作出的科学部署,是顺应时代背景的发展创新。
——是由世界各国反腐败的实践经验所证实的。致力于推动世界各国防治腐败工作国际合作的国际组织——“透明国际”组织,每年发布该组织成员国清廉指数报告,清廉指数高的国家都是预防腐败措施最有效的国家,可见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是世界各国推进反腐败工作共同的路径选择。《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汇集了世界各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治理腐败的经验,提出在坚决打击腐败的基础上抓好有效预防腐败工作。《公约》第二章就预防腐败的措施,进行了全面阐述。从预防腐败政策和做法、预防腐败机构到预防腐败涉及的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公职人员行为守则、公共采购和公共财政管理、社会参与以及预防洗钱等10个方面逐项提出了规范性要求。《公约》强调各缔约国均应当根据本国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确保有一个或酌情设有多个机构来预防腐败。2005年全国人大批准我国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我们提出加强预防腐败工作,实现有效预防腐败,是借鉴各国实践经验,顺应世界历史潮流的有力举措。
二、坚持全面统筹系统推进的工作思路,切实推行“教育预防、制度预防、技术预防”有机统一的工作模式。
预防腐败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从涉及主体来看,既有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公共部门,也有做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机构,还有与之密切相关的社会公民;从工作内容来看,既包含预防腐败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也包含公职人员道道德水准提升和从政行为规范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要坚持全面统筹系统推进的工作思路,抓好预防措施的落实。
(一)开展教育预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要推进党风廉政教育的制度化,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各级党委宣传教育总体部署,完善反腐倡廉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各负其责,形成反腐倡廉的强大合力。要坚持党风廉政教育的经常化,将党风廉政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坚持定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从政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筑牢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要突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的针对性,大力开展警示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亲身感受贪欲之害;积极开展示范教育,用先进典型教育人引导人;经常开展岗位教育,使党员干部树立立足岗位奉献社会拒腐防变的思想认识;坚持“一把手”定期讲廉政党课的制度,促使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使廉政文化走出机关,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千家万户,在全社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氛围,自觉抵制腐败,拒绝参与行贿受贿,拒绝以腐败方式获取不正当利益。(二)强化制度预防,建立健全预防腐败制度体系。坚持按照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要求,突出制度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预防腐败制度体系。要加强制度廉洁性评估,确保制度本身的公正廉洁;要增强制度的系统性,使各制度间相互衔接,充分发挥制度的协同效应;要增强制度的可行性,使制度既适应现实需求,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1、完善监督制度,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不断完善监督体系,做到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的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相结合,不断拓宽监督渠道,整合监督资源,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作用,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形成上下联动、覆盖面广、渠道通畅、反应灵敏、落实有力的监督体系。要突出监督重点,加强对党政“一把手”监督,重点抓好对“三重一大”、“三个不直接分管”和“末位表态”执行情况的监督。加强对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质询、罢免或撤换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尝试推行党代会常任制,探索执行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的办法。加强巡视制度建设,及时发现一批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通过巡视加强对重点区域领域和重点岗位的监督。
2、落实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加强党务公开工作,稳步推进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要进一步探索党务公开的原则、形式、重点,认真抓好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提高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水平。要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为指导,坚持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及时公开各类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事项,特别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要迅速公开,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定期发布政务信息。继续推进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建立健全党务政务公开民主评议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公开工作深入推进。
3、加强行政管理制度创新,规范权力运行。继续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真正做到“简政放权”,及时取消一批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审批事项,下放一批审批项目,扩大基层政府自主权,精简合并一批多头审批,职能交叉的项目。要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推进行政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减少寻租空间。对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行政行为的程序予以严格规范,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加强听证制度建设,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确保行政决定公平合理,兼顾不同利益群体的合理诉求。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考核评议制。加强对权力运行中廉政风险点的防范控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现象发生。
4、深化选人用人制度改革,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买官卖官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腐败窝案、串案的发生,与一个地区、一个单位选人用人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密切关联。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关键就是要扩大党员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要加快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化进程,继续推进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差额考察、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规范提名权,实行实名推荐制度。规范和全面推行党的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无记名投票表决下一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正职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制度。
5、完善公共资源公开集中交易制度,减少权力配置资源。规范和完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采矿权探矿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行公共资源公开集中交易,减少权力介入资源配置领域的机会,杜绝权钱交易行为。
6、严格规范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公共财政制度体系。深入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制度,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加大“小金库”治理工作力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做到事权财权有机统一;规范转移支付程序,杜绝“跑部钱进”等腐败现象。全面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减少部门利益,防止与民争利。切实加强各类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减少“跑冒滴漏”,确保专款专用,使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用。加强住房公积金、医保资金、社保资金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资金的规范管理,替人民群众管好用好“养命钱”。统一国家工作人员津补贴发放制度,坚决杜绝滥补滥发、违规补贴等不良现象。
7、加强司法监督制度建设,守住“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司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底线。司法腐败严重损害群众对法治的信心,严重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要严格执行审判公开、检务公开制度。加强司法监督制度建设,党委、人大要加强对司法领域的经常性监督。健全司法工作规范和违法司法行为责任追究制度。
8、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推动社会领域预防腐败工作。依托技术手段,实现社会信用资源共建共享,使那些违规操作,助长腐败,具有不良信用的企业和个人受到应有的惩戒,从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强中介机构培育管理,市场中介组织与政府机构要实现“三脱钩”,引导中介机构自觉实现行业自律,严肃惩处违规中介组织。引导企业开展合法经营,加大对行贿行为的打击力度。
9、强化廉政风险防范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和完善廉政评价和腐败预警体系。2008年8月,省委印发《湖南省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办法》,提出“探索建立廉政廉情评价办法和廉情预警机制”。一方面要加强廉政风险防范。要通过分类分层查找廉政风险点,找出可能产生腐败现象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节点,从而针对性的采取防范措施,减少腐败滋生蔓延的风险。另一方面要综合述职述廉、社会评议、行业作风以及发案情况等各方面信息,评价一个单位或一个地区的廉政状况。对于社会评价不高的,要重点剖析,适时采取重构相关制度、调整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等方式,促进该地区该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三)、运用技术预防,增强预防腐败的实效性。运用技术预防,就是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公开、公平、刚性以及程序性、规范性、严密性等特点,加强流程制约和过程监督,克服制度执行过程中的人情干扰和恶意规避,保证制度落实。重点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五库五平台”。
“五库”是指建立以信贷服务为重点的人民银行系统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以市场监管为重点的工商系统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人口信息为重点的“公民信息数据库”,以地方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数据库”,以记录政府公共服务数据、行政执法数据为主要内容的“依法行政信息数据库”。
五平台是指:电子政务平台。逐步把各类行政审批、备案、年检、年审、项目申报、个人事办理等公共服务事项实行网上受理,同时借助网络系统推动跨部门、跨区域的并联服务,限制自由裁量权,促进服务提速。
电子监察平台。主要是对政府公共服务事项自动采集生成数据,达到同步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的目的,促进监察手段的优化。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公共资源交易行为,统一融合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中心建立电子交易平台和监管系统,把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固化到各类应用系统之中,贯穿各个部门的业务流程和市场交易的各个环节,实现对权力运行和市场交易的全程监督,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
财政资金收付平台。将财政资金汇缴、申请、初核、会审、拨付等集中到网络平台进行。审核实行网络签名,所有数据实时存档。资金采取点到点的方式直接拨入收款人收款帐户,减少中间环节。同时把各项法律法规和财政资金支出管理规定固化到应用系统之中,对不符合支出范围、超额度使用资金等违规行为实施实时监控。从而减少资金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等腐败现象。
网络反腐平台。纪检监察机关通过网络反腐平台,推进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网上受理群众举报,开展网络述廉评廉工作。同时广泛征集社会各界意见,推动惩防体系建设。
三、以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为突破口,切实抓好重点领域预防腐败工作。预防腐败工作是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把预防腐败工作与各项深化经济管理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措施有机结合,统筹推进。预防腐败工作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工作难度也比较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抓好当前重点领域预防腐败工作,就应以深入开展专项治理为突破口。
(一)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从查处的大案要案来看,工程建设领域是腐败的重灾区,必然是预防腐败的主战场。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的精神,一方面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治理,对《意见》中提出的六大类问题认真进行排查,加大监督力度,对已经暴露出来的问题要从严查处,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插手干预工程建设、违规招标、虚假招标、违法分包等问题要加大打击力度。一方面要深化体制改革,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要加大重大项目决策管理,推行专家评议和论证制度。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度建设,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推行电子化招投标。加强统一市场建设,按照政府建立、规范管理、公共服务、公平交易的原则,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建立统一规范的工程建设有形市场,按规定必须招标的项目,要实行统一进场、集中交易、行业监管、行政监察。进一步完善土地、规划等多方面制度,整体构建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二)深入开展“三公”消费治理。“三公”消费中的奢侈浪费似乎不如贪污受贿、贪赃枉法那么危害严重,但却更具有普遍性,群众反映十分强烈。预防“三公”消费中的腐败现象也是正党风、转作风、带动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的有力举措。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细化部门预算,推行预算公开,将“三公”消费晒于阳光之下,接受群众民主监督。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彻底清理“小金库”。要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行政经费。要加强对“三公”消费的监督检查,将工作做细做实,香港“三公”消费管得好,经验就在“细活”二字,“三公”消费不能只笼统公开开支数目,要细化到项,细化到每一次大的支出。只有将工作做细做实了,“三公”消费治理才能收到实效。
(三)深入推进治理商业贿赂工作。商业贿赂之所以盛行,其深层次原因是市场经济规则不完善,导致权力侵入市场运行过程国,替代市场规则。一方面要坚决纠正企业事业单位及中介机构在经营活动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的不正当交易行为;一方面要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突出查办大案要案。通过专项治理,坚决遏制商业贿赂蔓延的势头,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企业行为和行政权力,加快建立防治商业贿赂的有效机制。预防腐败不仅需要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而且也要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要认真总结前一阶段治理商业贿赂所取得的成绩,研究进一步规范各类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政策,督促各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监管,强化预防腐败工作。(四)深入开展整治医疗领域不正之风工作。医疗领域药价虚高、开单提成、收受红包等现象一直为人诟病,老百姓“看不起病、吃不起药、住不起院”的现象客观存在。要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营造廉洁行医、诚信服务的良好氛围。要明确行业纪律规定,严禁收受红包、回扣、提成等违法违纪行为,对违反规定的,要给予暂停执业,直至吊销执业资格处分。要完善药品集中招标政策,规范采购行为。要规范医疗服务收费行为,推行收费公示清单制,尊重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严格查处乱收费问题。要完善监管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医院评价制度和向社会发布信息制度,开展群众评议行风活动。通过深入开展整治医疗领域不正之风工作,有效预防医疗腐败,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四、坚持统筹协调各负其责,形成预防腐败工作的强大合力。
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组织保证。预防腐败工作也要坚持这一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
(一)党委加强领导。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建立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把建立惩防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预防腐败工作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在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负总责,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根据分工抓好分管范围内的预防腐败工作。预防腐败工作落实情况要纳入“一岗双责”考核范围中去。上级党委要加强对下级党委预防腐败责任落实情况的检查考核,对多次发生大要案件的地区,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纪委组织协调。各级纪委要协助党委抓好预防腐败工作主要任务的分解和落实,制定切实可行方案、作出周密部署。成立预防腐败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出台措施。建立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职能作用,凝聚监督合力,推进全方位监督。
(三)部门各负其责。各部门既要立足于单位实际,搞好本单位本部门预防腐败工作,还要按照职能分工,发挥优势,搞好相关业务范围内的预防腐败工作,积极推动社会领域预防腐败工作。
(四)完善工作机制。建立责任机制,按照责权对等、权责分明的原则,落实好责任分工。建立沟通机制,协调各部门工作部署和工作措施,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评价反馈机制,预防腐败措施是否得当、是否收到实际效果,定期评价,适时调整工作部署。建立奖惩机制,奖优罚劣。
第二篇:预防腐败
中共萧县县委
关于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委、室,县直各单位党组(党委):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已经县委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遵照执行。
中共萧县县委
2014年4月8日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和省委(实施意见)的实施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中发
【2013】14号,以下简称《工作规划》)和《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皖发【2013】1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我县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总体要求
加强惩防体系建设,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坚持群众路线、转变作风,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惩治,坚持改革创新,制度保障,坚持重点突破、统筹推进,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为打造萧县新环境、梳理萧县信形象、推进萧县新跨越提供有力保障。
经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至2017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人民群众比较满意的进展和成效。“四风”问题得到认真治理,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惩治腐败力度加大,腐败蔓延势头得到坚决遏制,纪律约束和法律制裁的警戒作用有效发挥;预防腐败工作扎实开展,反腐败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显著增强。
二、深化作风建设
(一)
第三篇:加强源头预防治理腐败的思考
法不依的问题。五是抓好民主监督意识教育,启发领导干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自己的行动标准,坚持走群众路线,自觉接受民主监督。
(二)健全和完善约束机制,强化制度防范和制约。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因此,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作,从根本上消除~现象的土壤,是预防和治理~的重要保证。国有企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必须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的要求贯穿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之中。一是健全完善重大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物资公开竟价采购制度和重大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二是建立有效的民主生活制度和民主评议制度。小平同志说过,领导干部的情况,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而同级成员之间彼此是最熟悉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内民主,通过健康的党组织活动,开展经常性的相互监督和帮助,通过开展积极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经常性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三是深入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和严格执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管理上能够公开的事项,都要向职工群众公开,防止幕后交易、暗箱操作,抑制~现象。四是推行干部轮岗和任前公示制度。通过制度建设,真正把反~斗争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和完善制裁性规定。目前,企业内的法规制度还不完善、不配套。正面要求规定多,惩戒处罚措施少,强制性、综合治理作用差。因而,也就失去了法规制度所应具有的权威性。例如,在领导干部乘车、住房、接待、婚丧嫁娶等方面,都明确了许多“不准”、禁止、严禁之类的具体内容,但违背了只笼统提出“严肃处理”、“追究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等。究竟违反了“不准”“严禁”事项到什么程度才追究责任,要追究多大的责任,给于什么处分算“严肃处理”,规定得不明确,不具体。这样的制度和规定,执行起来很难把握,操作性差,实施中必然影响法规制度的作用和效力。制度建设应尽量克服太笼统、太原则、弹性大的弱点,做到明确具体,便于操作。
(三)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形成强有力的防腐倡廉机制。强化源头防腐,不仅要在认真开展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保证,而且还要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一是要强化执纪执法部门的监督制约作用,尤其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纪委三次全会重申的党内监督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充分发挥各级纪检机关的监督职能,同时强化党纪、政纪、法律和经济等各种监督的协调配合,形成有利于发挥反~整体功能的监督机制。二是要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并建立具体程序,对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使用等问题的讨论、决定、审批等程序作出规范,防止主观性和随意性。对于重大决策必须由班子集体决定,不能让权力过分集中,更不能一个人说了算,搞“一言堂”、“家长制”。三是要加强群众监督。要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深入推进厂务公开制度;在干部人事工作中要完善、坚持民主推荐和民主评议制度,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竞争上岗等制度。四是强化新闻~的监督,一方面通过对各种滥用权利、以权谋私的~行为及时揭发、举报,对有职有权的党员干部造成强大的压力,使其不敢轻易冒风险;另一方面使监督部门不敢畏首畏尾,消极懈怠,不敢有~不抓,有法有纪不依,执法执纪不严,更不敢知法犯法,徇私枉法。
第四篇:加强源头预防治理腐败的思考
党的十六大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近年来,随着油田反腐败措施的不断完善,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有力地促进了油田的改革与发展,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企业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本文针对企业内存在的一些腐败现象,就如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浅谈一点自己的拙见。
一、企业腐败现象的特征 从近年来企业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腐败现象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权力商品化。企业少数干部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把党和职工群众给予的权力当作谋取个人私利的砝码和资本,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以钱买权,以权换权,以权捞钱”使权力商品化,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易”而达到谋取个人、小团体利益的目的。扰乱了正常的管理秩序,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原则,给企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损失。
(二)生活奢侈化。少数领导干部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新形势下经不起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一味追求享乐,摆谱装阔,动辄更换座车,住必带“星”,喝必“茅台”“五粮液”,用公款大吃大喝,出入豪华饭店、歌厅,洗桑拿、异性按摩,极大地败坏了领导干部的形象。
(三)行为自由化。办事不讲原则,不讲程序,少数领导干部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借口,在干部任免、大额资金使用等企业重大问题上,行家长作风,搞一言堂,我行我素,感情用事,独断专行,致使决策出现失误、国有资产造成损失。
(四)方式隐蔽化。一些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巧立名目,弄虚作假,授意有关人员签订假合同,做假账,倒卖倒买,套取、截留现金,私设“小金库”,为一些人挥霍浪费、挪用、私分、贪污和滋生腐败提供了温床。
二、滋生腐败现象的根源(一)理想信念的动摇是导致腐败最根本的原因。少数领导干部放松政治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迷失了政治方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蜕变,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从而滋生了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导致了腐败的现象产生。
(二)监督制约机制中的薄弱环节,为腐败现象的滋生创造了条件。目前,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厂长(经理)一肩挑,单位人、财、物大权集厂长(经理)于一身。而企业内部的监督制约机构,难以对厂长(经理)进行有效的监督制约,致使一些权力失去了监督,从而导致了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空档”,给腐败现象的滋生以可乘之机。近年来,随着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的重组改制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加快了向现代企业迈进的步伐,但同时也伴生出一些腐败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中饱私囊;有的绞尽脑汁弄虚作假,侵吞企业财物,私分钱财,致使部分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现象。其原因:一是在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的进程中,由于其结构还不尽完善,管理体制缺乏高度的严密性和有序性,难免出现一些“空挡”,给腐败分子造成了可乘之机。二是由于与新体制配套的政策、法规、制度、措施的健全和完善的滞后性,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与新的管理体制不能同步形成,导致了某些失控现象,从而滋生出一些腐败现象。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许多改革方案和措施产生的效应,往往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种负面的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重大改革措施出台,不可能伴随着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措施的同步出台,监督出现空档和不到位,一些人有意识地钻监督不到位的空子。另一方面,由于责权不明确,出现权力到位,责任不清的情况,使权利运作出现盲目、不规范的现象,导致负面效应的出现。因此,在权力分解和重组过程中要做到责权明确,责权统一,同时应尽可能使改革措施与监督措施配套出台,至少不能滞后太久。
(四)惩治手段的不尽合理,也是诱发腐败现象的又一原因。从企业现行的法规、制度来看,大多重视行政手段或政治手段惩治腐败分子。这些惩治手段,使腐败分子付出了高昂的“政治成本”,甚至丢了官,罢了职,但由于经济处罚力度不足,“经济债”追偿不尽彻底,致使腐败分子有“失此得彼”的感觉,感受不到切肤之痛,因而敢于铤而走险,从而产生腐败。此外,思想上的侥幸心理、分配上存在的差距以及市场经济的“负效应”等因素,也是导致和诱发腐败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源头预防、治理腐败的思路和对策 中纪委三次全会指出,反对腐败既要从严治标,惩治腐败,又要着力治本,预防腐败。要坚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要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在治标的同时加大治本力度,从源头预防治理腐败。
(一)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在思想上构筑起抵御腐败的坚固防线。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腐败分子思想和道德上的蜕化。因此,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企业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反腐败的基础工作,是预防和治理腐败之本。当前,要着力强化五个方面的教育:一是理想和信念的教育。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在全体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第五篇:心得体会预防腐败工作具体步骤
心得体会
“三自六不让”精神实质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事一丝不苟,做人一身正气,做到政治上成熟坚定,思想上与时俱进,行动上执行有力,作风上求真务实,品行上廉洁自律。“三自”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加强自身建设提出的总要求。“自身正”,就是要树形象。要树正气,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要走正道,恪尽职守、公道正派、光明磊落。“自身净”,就是要保廉洁。要思想纯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筑牢思想防线;要行为纯洁,知荣即行、明耻即弃,严于律己、廉洁从政,拒腐蚀永不沾。“自身硬”,就是要作表率。要作风硬,踏石有印,抓铁有痕,敢抓敢管、勇于担当,始终保持奋发向上、大有作为的精神状态;要能力硬,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积极破解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六不让”是“三自”的具体体现。“不让一天闲过”、“不让一事拖拉”,就是不做“懒”官,做“勤”官,要勤劳敬业,乐于奉献,以身作则,事争一流,提高工作效率;“不让一样恶习上身”、“不让一笔赃款进家”、“不让一个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惹出闲话”。就是不做“贪”官,做“清”官,要讲操守、重品行,清白做人,干净做官;“不让一个同自己接触过的群众不满”,就是不做“昏”官,做“亲”官,要对人民群众常怀敬畏之心、常怀亲民之念,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总之,开展“三自六不让”活动,就是要求党员领导干部高标准地对待事业、无限热情地服务群众,其核心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养成和纪律约束。在现阶段如何做好预防腐败,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要深入做好调查摸底工作。要认真分析建设系统发生的腐败问题和腐败案件,深入查找腐败发生的重点部位、环节、表现形式和滋生根源,围绕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市政工程建设、绿化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充分掌握各个环节实施的时间、地点、承办人、责任人、实施结果等相关底数,本系统易发生腐败问题涉及的单位、岗位、人员和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为治理腐败专项工作奠定基础。二要切实抓好自查自纠工作。各单位要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认真制定自查自纠的工作计划,扎实组织好本系统、本部门的自查自纠工作,要边查边改,落实整改措施。一是要查认识,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治理腐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查行为,看本系统、本部门是否存在腐败的行为,并依法加以处理。要根据情节轻重,影响大小和认识态度等区别对待,对情节轻微的,以批评教育、自我纠正为主;对于能主动说清楚并自觉纠正的,可依照有关规定从轻、减轻或免予处分;对于在某些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结合纠风工作进行自查自纠。三是要查制度,看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查找制度的漏洞和监管的薄弱环节,并认真进行整改。各单位要加强对所辖各企事业单位自查自纠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督促,把监督检查工作贯穿于自查自纠工作的全过程,将经常性的监督与重点监督结合起来,力戒
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对于问题反映比较多,要派人现场督办,对自查自纠不认真、消极应付的,要重点督办;对拒不自查自纠、掩盖问题的,要严肃处理。
三要依法做好腐败案件的查处工作。做好腐败案件的查处工作,是治理腐败专项工作的重要内容。对自查自纠和查处案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前后两个阶段,两者要同步进行、相互促进。要注意把握政策,严格区分正常经营活动、一般违纪行为和严重腐败案件,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严肃查办腐败案件。坚持处理违法违纪问题同处理违纪违法人员相结合,不管涉及到哪个单位、哪个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查到底,决不手软,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对腐败案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要广泛发动群众,紧紧依靠群众,设置、公布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群众的举报和投诉。对群众的举报要认真对待,组织力量排查线索,对反映属实,证据确凿的要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四要建立健全防治腐败的长效机制。治理腐败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将治理工作与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结合起来,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力度,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意识和创新的思维,着眼于建立健全防治腐败问题的长效机制,才能达到预防腐败问题发生的目的。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营造防治腐败的社会氛围。要围绕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腐败危害性的认识,形成公平竞争、诚信守法,以廉洁守法为荣,以贿赂违法为耻的良好风气,不断筑牢廉政防线。其次,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从源头
上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由局长任治理腐败工作第一责任人,局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建设局治理腐败工作领导小组”,并责成专门人员具体负责日常工作,设立了治理腐败举报电话和意见箱,明确了工作职责,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下属各单位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五要加强效能监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加大对工程建设的公开招投标管理的力度和透明度,积极向上争取立项、资金等,加快我区城市道路改造建设;制定和完善绿化设施养护管理机制,提高施工单位的准入门槛和施工机械化水平,加强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端正行业风气,完善建设系统的反腐败长效管理机制,在工程运行管理中,任何人不得利用职权非法干预工程项目承发包活动;加大建筑工程各环节的管理,推行强制性工程规范条文,强化监督检查,形成行为规范、秩序合法、监管到位的建设管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