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第五次作业答案
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宗教最早根源于(B)A.神秘力量的压迫 B.自然力量的压迫
C.社会力量的压迫 D.阶级力量的压迫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时间是(D)A.1955年10月7日 B.1949年12月20日
C.1955年10月1日 D.1954年10月7日
3.中央王朝在西域屯田最早始于(C)A.唐朝 B.秦朝
C.汉朝
D.魏晋南北朝时期
4.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B)A.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平等、团结
C.三个离不开 D.民族区域自治
5.《福乐智慧》是(B)的优秀民族文学作品。
A.哈萨克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蒙古族
6.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B)A.构建和谐社会 B.维护祖国统一
C.维护民族团结 D.各民族共同繁荣
7.新疆正式归属祖国版图是在(CA.公元91年 B.公元702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1884年
8.民族属于(D)A.生物学的范畴
B.体质人类学的范畴 C.阶级的范畴)
D.社会学范畴
9.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B)A.基本经济制度 B.基本政治制度
C.基本纲领 D.基本路线
10.在新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形成于(B)A.公元9世纪
B.公元16世纪 C.公元18世纪 D.公元10世纪
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民族与文化的关系是(A B D)
A.民族是以文化来区别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B.文化都具有民族性,民族是文化的载体 C.文化必须依赖于民族 D.民族与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
2.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标志(A B)
A.萨图克·布拉格汗接受伊斯兰教
B.阿图什大清真寺的建立 C.于阗王国灭亡
D.萨满王朝对喀喇汗王朝的圣战
3.宗教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及表现形式是(A B C D)A.宗教是一种“幻想”的反映
B.宗教信仰的对象实际上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 C.人间力量采取超人间形式的原因是外部力量对人们的支配 D.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的特殊表现形式
4.“安西四镇”是指(A C)A.于阗、疏勒
B.疏附、于田 C.焉耆、龟兹 D.鄯善、且末
5.民族问题具有(A B C)等特点 A.复杂性、普遍性
B.长期性、重要性 C.敏感性、国际性 D.政治性、阶级性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A B C D)A.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和主人翁地位
C.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加强边防建设,巩固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 D.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以及保障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
7.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是(A B D)
A.各民族相互学习借鉴是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B.各民族团结合作始终是新疆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 C.各民族之间文化的竞争日益激烈
D.民族团结合作始终是新疆民族发展历史的主流
8.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的差距主要表现在(A B C)A.经济总量差距悬殊,人均GDP差距逐步拉大
B.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对外开放差距急剧扩大
C.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突出,社会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低下 D.思想解放程度差距不断扩大
9.“三股势力”是(A B D)A.宗教极端势力
B.民族分裂势力 C.民族自决势力
D.暴力恐怖势力
10.“三个离不开”是指(BCD)A.地方离不开中央
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C.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D.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基本观点。
一是所有民族在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二是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一律平等,国家应当无条件地保护和保障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力;三是只有消灭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才能实现真正的民族平等;四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民族平等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及理论根据和实际情况都有着很大的不同,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2.简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
主要区别:一是产生的原因不同;而是两者消亡的规律不同;三是两者表现形式不同;四是国家有明确的疆界,而民族分布与国家的疆界未必相重合;五是两者的稳定性不同。主要联系:一是国家的形成与民族的形成有一定联系;二是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三是从国家和民族的构成情况看,民族是国家的依托,没有民族依托的国家是不存在的;四是民族分布的区域与国家疆域常常交错重叠,并且会出现一个民族分布与几个国家的情况。
3.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有哪些?
一是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二是宗教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活动;三是各宗教一律平等;四是国家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误时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材料分析题(共1题,20分)
1.1982年11月10日至1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了盛况空前的民族团结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大会,大会表彰了在民族团结方面有突出成绩的183个先进集体和322名先进个人,并通过开创民族团结新局面的十条倡议,决定把每年5月定为“民族团结教育月”,从1983年到今天已经有30个年头了,一大批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众多感人的事迹为更多的人知晓,如王燕娜为少数民族男孩捐肾的故事、居买尔兄弟解救新疆大学学生王丽的故事等等。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是什么?(5分)(2)结合材料,请谈谈民族团结的意义。(7分)
(3)具体说明你能为民族团结做什么?(8分)
(1)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是指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助合作、联合奋斗、和谐发展。(2)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我们的事业取
得胜利的基本保证。这一论断确立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的重要地位。
今天新疆社会的发展、民族的繁荣、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民族团结这个大前提,民族团结就是新疆社会不断进步的基本前提。(可结合个人感受谈)(3)作为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为民族团结所能做的就是认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工作生活中,友好平等地对待不同民族的同学、同事,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为新疆社会民族团结大局添砖加瓦。
第二篇:民族与宗教政策作业
《民族与宗教政策》第1次作业
1.目前,许多国家、地区冲突都与民族和宗教问题有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国又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但我国相对于这些国家、地区而言,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可以自豪地说:“风景这边独好。”
请运用所学知识,阐述我国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为什么能做到“风景这边独好”?
2.2008年12月21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奋力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2008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7100多亿元,在全国占第17位,比1950年增长了120倍,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了14900多元,也比1950年增长了43倍。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经济社会步入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请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广西各项建设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的原因。
第三篇: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政策理论教程教案
专题一 自古以来是一家 休戚与共不可分
第一讲:新疆基本概况
周次:第1周 时间:90分钟 节次: 2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 讲授,师生互动 教学地点:教室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新疆基本概况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物产资源、战略地位,《教程》课的主要内容,掌握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和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新疆基本概况
<二>《教程》的学习目的和意义 <三>《教程》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新课:由《我们新疆好地方》这首歌,提出问题:“你了解新疆吗?”
(一)学生讲述新疆情况,教师总结补充。分四个方面: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物产资源、战略地位。(对照中国地图进行)
(二)从新疆民族、宗教基本情况及战略地位及,指出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三)《教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求。
四、学习思考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新疆当前的区情,谈谈学习《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的时代意义?
五、课后分析小结:
专题二 了解新疆历史 增强国家认同
第一讲: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周次: 第2周 时间:90分钟 节次: 2节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 讲授式、师生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地点:教室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国家与国家主权
2、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基本观点以及构成现代国家的要素。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史。
2、能力目标:能够从现代国家构成要素理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国家主权
<二>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西欧单一民族国家的不同 <三>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点。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新课:从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和中菲黄岩岛事件看国家主权问题
(一)国家与国家主权
1、国家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2、国家的构成要素。
3、国家主权(案例)
(二)多民族国家是当代世界民族国家的常态
1、国家与民族的区别和联系
2、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西欧单一民族国家的不同
(三)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简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史(学生讲,教师总结)
2、中国是各民族的中国。(案例)
四、学习思考题:
<一> 国家主权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 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与西欧单一民族国家的不同是什么?
<三> 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课后分析小结:
专题一 了解新疆历史 增强国家认同
第三讲 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治理
周次: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 讲授式、师生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地点:电教室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
2、清末至民国新疆的政局
3、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立的军事机构与驻军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的治理情况,2、能力目标:能够从国家主权四个方面理解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
<二> 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立的军事机构与驻军 <三> 西域和新疆的涵义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悬泉汉简的发现证实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一)、西域
(二)、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的行政管理。
(三)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立的军事机构与驻军
四、学习思考题
为什么说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五、课后分析小结
专题一 了解新疆历史 增强国家认同
第四讲 新疆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周次: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 讲授式、师生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地点:电教室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实施的赋税制度与法律制度
2、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
3、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4、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行使司法和赋税权的情况,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的史实,了解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认同的史实。
2、能力目标:能够从国家主权四个方面理解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 <二> 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三> 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一)历代中央政权在新疆实施的赋税制度与法律制度
(二)从张骞出使西域导入: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
(三)新疆与内地的文化交流
(四)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
四、学习思考题:
简述土尔扈特部的回归及历史意义。
五、课后分析小结:
专题一 了解新疆历史 增强国家认同
第五讲 昌吉历史沿革
周次: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 讲授式、师生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地点:电教室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新疆与内地的经济联系与文化交流
2、昌吉历史沿革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的史实,了解昌吉的历史变迁。
2、能力目标:能够认识到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是新疆归属中国的物质基础。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是新疆归属中国的物质基础 <二> 昌吉历史沿革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一)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
1、讨论:从一系列的事例看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交流的意义
2、教师总结:新疆归属中国最坚实的物质基础---两地经济文化联系(二)昌吉历史沿革
1、历史上的昌吉
2、北庭都护府
四、学习思考题:
新疆与内地经济文化联系对新疆归属中国有什么重要作用?
五、课后分析小结:
专题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第六讲:民族分裂主义与当前的国际局势
第七讲:三股势力的由来及反动本质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民族分裂主义与当前的国际局势
2、三股势力的由来及反动本质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民族分裂主义,掌握民族分裂主义的危害性,懂得坚决反对“三股势力”,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重任。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三个势力”的本质,并进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形势宣传。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民族分裂主义的实质 <二> 维护中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 从911.事件说起
导入 2 恐怖主义对国际形势的影响 案例 3 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因素(1)经济发展引起的矛盾
(略讲)
(2)国际形势的影响 图片演示 5 民族分裂主义 理论讲述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主义的主要观点 7 三股势力的影响 8 双泛思想的由来及其本质 论从史出 9 伊扎布特组织介绍 案例陈述 10 新疆的周边环境 事实陈述 11 西方干预
案例讲解 12 反华、分化、西化等反动势力的实质 总结归纳 13 我与祖国的关系 结束语 14 对下节课学习的要求
布臵思考题
四、思考题
<一> 为什么说民族分裂主义是危害祖国统一与安全的主要危险? <二> 面对地图,你知道在国家安全方面祖国面临怎样的国际国内形势?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第七讲:
1、三股势力的由来及反动本质
第八讲:
2、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讨论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民族分裂主义与当前的国际局势
2、三股势力的由来及反动本质
3、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4、讨论的主题:面对地图,根据新疆形势,你知道在国家安全方面祖国面临怎样的国际国内形势? 我们该如何办?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和认识民族分裂主义,掌握民族分裂主义的危害性,懂得坚决反对“三股势力”,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重任。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三个势力”的本质,并进行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形势宣传。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民族分裂主义的实质 <一> 维护中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讨论的主题:面对地图,你知道在国家安全方面祖国面临怎样的国际国内形势?
2、教师对该主题讨论的意义进行阐述。中国周边已经围绕着俄罗斯、朝鲜、印度、巴基斯坦四个有核国家,再加上日本,此种潜在威胁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面对的;东海与日本有钓鱼岛及海上油气之争,南中国海有南沙各岛屿被越南、菲律宾、印尼侵占,西南有印巴、阿富汗等国局势紧张; 国内以台独、藏独、疆独为代表的分裂主义,活动猖獗。
3、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一人负责,小组讨论有记录。
4、小组代表作主要发言,发言要有提纲
5、学生根据发言人的内容谈想法、提问题
6、教师的引导
7、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8、通过本专题学习,我们该如何做?
四、思考题
<一> 为什么说反对“三股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和复杂的?
探究式学习归纳学习
布臵思考题
<二> 通过本专题学习,我们该如何做?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三:中华民族一家 第九讲:中国的民族概况
共建美好家园10
第十讲:新疆民族发展史概述
周 次: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中国的民族概况
2、先秦至明时期新疆民族发展演变的情况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56个民族的概况和民族分布特点;新疆自先秦至明的主要民族及发展概况;
2、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教学重点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状况
2、先秦至明时期新疆民族发展演变的情况 <二> 教学难点:游牧民族的迁徙与定居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一)、中国的民族概况
1、导入新课:除汉族外,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和人口最少的民族分布是哪两个?
2、中国的56个民族中上百万的少数民族介绍
3、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少数民族地区的状况
(二)、新疆自先秦至明主要民族的发展演变
导入:同学们知道新疆昌吉呼图壁的康家石门子岩画是古代的什么民族留下的吗?(塞人)(提问)
1、新疆古代居民的种属和族属(课件展示)
2、先秦至秦汉时期的西域民族
3、魏晋至明时期的西域民族(重点讲回鹘及西迁)
4、游牧民族的迁徙与定居
四、思考题
<一> 简述先秦至明新疆主要民族的概况
<二> 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状况如何?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三:中华民族一家 共建美好家园
第十讲:清代至民国时期新疆的主要民族
第十一讲: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周 次: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清代至民国时期新疆的主要民族
2、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清代至民国时期新疆的主要民族,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2、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 教学重点:
1、清朝至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的状况
2、当代新疆民族分布的特点
<二> 教学难点:
1、新疆近代以来民族格局的形成(清代新疆汉族的主要来源)
2、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启示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1、清至民国时期的新疆民族格局(图片演示)
2、当代新疆各民族概况
3、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
4、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启示
5、正确认识新疆民族历史的发展,戳穿民族分裂分子的谎言(总结归纳)
6、学生提前准备下节课内容(学生查阅资料、准备下节课的民族文化交流)
四、思考题
<一> 清代至民国时期新疆的主要民族及分布状况 <二> 怎样正确认识新疆民族发展的历史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三:中华民族一家 共建美好家园
第十二讲:新疆13个世居民族文化交流
周 次: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讨论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民族的风俗、礼仪、宗教、节日等
2、民族的婚礼葬俗
3、民族的科学文化成就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新疆13个世居民族的历史演变,发展状况,风俗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等。
2、能力目标:懂得民族的风俗习惯,能够分析提炼出民族风俗礼仪之中的优秀部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教学重点:各民族的风俗礼仪
教学难点:认识民族文化的精华,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1、讨论的主题:新疆13个民族文化交流
2、教师对该主题讨论的意义进行阐述
3、学生分成13个小组讨论,每组查阅一个民族四方面的内容,选出组长发言
根据所讲内容当堂打分,每组讲完后,学生补充没讲到的内容,正确的给加分(探究式学习)
4、小组代表作主要发言,交流有发言稿
5、按一下顺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汉族、满族、蒙古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俄罗斯族、乌孜别克族
6、学生根据每组的情况打分,教师打分,综合二者,得出最后成绩,组长比组员多5分
7、教师的总结
四、思考题
通过本次讨论学习,结合实际,说说我们该如何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做民族团结的典范?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三:中华民族一家 共建美好家园
第十二讲: 新疆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周 次: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新疆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新疆先秦时期至清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帮助学生明确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共同聚居与开发的地区,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新疆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各民族共同开发和保卫了这片领土,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热爱伟大祖国,建设家美好家园”的情感。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教学重点:清代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教学难点:各民族在经济开发中的交流、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新课: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历史上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1、先秦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2、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3、唐宋元明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4、清朝时期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四、思考题
<一> 举例说明清代新疆各族人民对新疆的开发 <二> 清代昌吉地区的农业开发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四:掌握民族理论、解析现实问题
第十三讲:民族问题的实质及特点
周 次: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民族问题的实质及特点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产生、发展与消亡的规律,只要民族存在就会有民族问题。
2、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原则。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3、素质目标:正确区分民族问题,认清民族问题的实质
二、教学重点 <一> 民族的概念;民族问题的涵义。<二> 民族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教学难点:<一> 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因素。
<二> 民族问题的特点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新课:由苏联的解体和巴以争端导入 <一>、民族的形成
1、民族的概念
2、民族形成的途径、规律、条件 <二>、民族的发展
1、民族发展的基本因素
2、民族同化及特点
3、民族融合及特点
<三>、民族的消亡的条件和一般规律
1、民族消亡的时间
2、民族消亡的条件
3、民族消亡的途径与一般规律 <四>、民族问题是一种社会现象
1、民族问题的涵义
2、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因素 <五>、民族问题的特点及其表现
1、我国民族问题的特点
2、民族问题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表现
概括为6个特点:即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普遍性、敏感性、国际性特点。
四、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四:掌握民族理论,解析现实问题
第十四讲: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周 次: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民族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总问题的解决。
2、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性和原则。牢固地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一>、民族问题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二>、解决民族问题与发展社会经济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一>、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二>、民族问题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讲内容民族问题的六大特点
<一>、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关系
1、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联系
2、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 <二>、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1、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发展与民族问题的主从关系
2、正确理解和把握民族问题与社会发展问题的辩证关系。<三>、民族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总问题的解决
四、思考题
<一>、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
<二>、民族问题的解决为什么只有在解决整个社会总问题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解决?
五、课后分析小结
专题四:掌握民族理论、解析现实问题
第十五讲: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第十五讲:“三个离不开”思想的认识 第十六讲“两个共同”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周 次: 时 间 授课时数:3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2、“三个离不开”思想的认识
3、“两个共同”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深入理解“三个离不开”思想以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民族工作主题的思想,是我们党对民族平等和团结基本理论的新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新发展。
2、能力目标: 教育学生自觉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以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为维护和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在社会交往中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懂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自觉承担起维护,发展民族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二、教学重点:
<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二>、“三个离不开”思想的认识 <三>、“两个共同”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一>、如何准确全面地理解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理论 <二>、如何深入阐述“两个共同”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三>、从国家、青少年两个角度掌握如何加强民族团结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新课:以宋祖英的歌曲《爱我中华》导入新课 <一>、共创历史、缔造祖国
我国的民族分布体现了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辉煌灿烂的历史 <二>、民族平等、和睦共处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基本观点
1、民族平等的概念:
2、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基本观点
3、我国的民族平等的主要特点 <三>、风雨同舟 团结共进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
1、马克思主义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
2、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3、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实践
4、坚持民族平等,维护和增强各民族大团结
5、影响民族团结的四个主要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和国外因素
6、坚持“三个离不开”的思想(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及其由来
(2)“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对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科学总结(3)“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是民族平等、团结理论的新发展(4)巩固和发展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7、坚持“两个共同”,构建和谐社会(1)、“两个共同” 新论断的科学内涵(2)、必须牢牢把握新世纪民族工作的主题(3)坚持“两个共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走进西部 喜看发展
国家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就(以新疆为例)学生讨论 <五>、从我做起 共创辉煌
学生讨论: 做为一个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怎样才能为本地的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呢?
四、思考题
<一>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二> 如何维护和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
<三> 当前在我国坚持“三个离不开”思想的重要性何在?
五、课后分析和小结
专题五 民族区域自治 国家基本制度
第十七讲: 民族区域自治
周次: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2 教学方式: 讲授 教学地点:电教室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必然性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懂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从而更好地宣传和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原则 <三>、自治权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新课: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是由2000族组成的,能否处理好民族问题成为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俄罗斯、印度都深受民族问题的空扰,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和睦相处。这得益于我们独具特色的处理民族问题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涵义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新疆、昌吉)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的原则和类型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行政级别、自治机关、自治权。(课前要求学生分组查寻自治权的体现,课堂讲述)
四、学习思考题:
<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体现在那些方面?
五、课后分析小结:
专题五 民族区域自治 国家基本制度
第十八讲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周次: 时间: 节次: 授课时数:1 教学方式: 讲授 教学地点:电教室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新修改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特点。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国家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制度的措施,从而更好地宣传和执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
<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1、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
3、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
四、学习思考题:
<一> 新修改的民族区域自治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二> 为什么要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五、课后分析小结:
专题六:追忆宗教演变 树立科学信仰
第十九讲:新疆宗教演变史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外来宗教传入前的新疆原始宗教
2、外来宗教传入新疆
3、新疆多种宗教并处格局的演变
4、当代新疆宗教的概述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新疆的原始宗教,以及新疆历史上所流行的各种外来宗教;祆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外来宗教在新疆传播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了解多种宗教并存格局的形成,以及所经历的三个阶段的发展与演变。
2、能力目标: 掌握新疆多种宗教发展演变的历史,明确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历史上曾有多种宗教在这里传播和发展,从而能正确认识新疆的宗教演变史,识破境内外敌对势力的谎言。
3、素质目标:了解新疆宗教的演变史,明确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
二、教学重点:伊斯兰教与佛教在新疆的角逐
教学难点:伊斯兰教与佛教在新疆的角逐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图片展示,问:以上是与宗教相关几种图片,你能说出是那几种宗教吗? <一>、外来宗教传入前的新疆原始宗教(教授)原始宗教后期的宗教—萨满教
<二>、外来宗教传入新疆(教授、视频播放)重点:佛教传入新疆,多种宗教并处格局的形成 <三>:新疆多种宗教并处格局的演变(重点 讲授)
伊斯兰教传入新疆
伊斯兰教与佛教的角逐
<四>、当代新疆宗教的概述(学生教授)
四、思考题:
新疆多种宗教演变大约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六:追忆宗教演变 树立科学信仰
第二十讲: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宗教的本质
2、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等的关系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掌握宗教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揭示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
2、能力目标: 正确认识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正确理解宗教的社会本质和社会作用;正确理解宗教与民族是相互区别的社会范畴
3、素质目标: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所学的宗教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思想,去分析和认识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政治、文化现象。
二、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在人类的历史当中,许多国家和民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保“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在这样的社会当中,宗教信仰支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可见,宗教和民族的联系非常密切,那么什么是宗教?宗教是怎样产生的?宗教有哪些社会作用?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作用。
(一)宗教的本质
1、宗教的起源(讨论)
最初的宗教是怎样出现的?宗教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学生阅读、讨论)
2、宗教的本质
教师:所有的宗教都盲目地信仰和崇拜鬼神。其实,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鬼神,宗教的神鬼观念只不过是人们自己编造想象出来的东西。那么这是否意味着 宗 教的神鬼观念是无中生有呢?(媒体显示)议一议:
如果鸟有上帝的话,鸟的上帝一定是有羽毛的--恩格斯(学生议论)
3、宗教的社会作用
宗教是一种神化的社会意识,它有其独特的社会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它同其他的 社会意识一样,从它产生起,就以一定的方式对社会生活各方面产生了深远和复杂的影响。只要宗教存在,它的社会作用就存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宗教对社会的作用程度不同。那么它有哪些消极作用呢?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学生议论后
(媒体显示)伊朗宗教与国家权力的冲突 这段视频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进一步分析:
(二)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等的关系
(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讲授宗教与民族、宗教与风俗习惯、宗教与迷信的关系)
四、思考题: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六:追忆宗教演变第二十一讲:马克思主义宗教政策
树立科学信仰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能力目标: 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宗教政策,作为一名高职生应时刻要求自己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拥护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使学生懂得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是一致的。
3、素质目标:学习该部分知识,学生应该明确宗教无小事,正确理解和执行宗教政策对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马克思主义宗教政策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在阿富汗关塔那摩美军监狱,为了“惩治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囚徒”,美军把《古兰经》放进厕所,甚至将《古兰经》冲入便池事件。你如何看待此事件?
(一)、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思 考:你认为什么是宗教信仰自由
2、结合材料发表自己对宗教的看法
3、宗教将长期存在的原因分析(教师讲授)
4、注意划清宗教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 的界限。(老师讲清楚)讨论:为什么要禁止在校学生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呢?
(二)、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1、国家保护正常合法的宗教活动,但是也打击非法宗教活动。那么请你举例:哪些活动是国家保护的宗教活动,哪些是国家打击的宗教活动?
2、材料分析:引出管理宗教的方法
(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材料---那么请思考,能不能做到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呢?
四、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六:追忆宗教演变 树立科学信仰
第二十一讲:崇尚科学精神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科学认识世界、自然、生命和社会现象
2、坚持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坚持科学无神论,树立科学世界观。
2、能力目标: 认识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让学生学会区分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让学生区分封建迷信活动和群众中一般迷信思想和迷信行为的区别。
3、素质目标:可着重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角度进行分析说明,让学生能做到不仅自己不迷信,而且还要宣传科学理论知识。
二、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宗教政策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宗教政策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导入:学生举例:现如今哪些现象科学无法解释?
讨论: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那就是意味着世界是存在神灵的? <一>、科学认识世界、自然、生命和社会现象(教师讲授)
1、科学认识世界——世界是物质的
2、科学认识自然现象——自然界是有规律的
3、科学认识生命现象——生物是进化的
4、科学认识社会现象——社会发展也是有规律的 <二>、坚持科学无神论的世界观(讨论)
四、思考题
如何理解先进科学技术是抵制宗教渗透的有利武器?
五、课后分析及小节
专题七 民族文化多元 兼容并蓄发展
第二十二讲: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第二十三讲: 新疆精神
第二十四讲: 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
1、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2、新疆精神
3、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文化的涵义和特性,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观点;了解新疆精神的内涵和其重大意义;正确认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能力目标:能够理解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学生对新疆精神的认同感。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基本观点 <二>、新疆精神的内涵及意义 <三>、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1、导入:从西夏的消亡,看文化的重要性为引言
2、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1)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讲授(2)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基本观点 讲授
从诸子百家和文艺复兴看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 案例讲解
(提问)
3、新疆精神的内涵及意义 讲授
4、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一体
(1)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讲授(2)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农业文化、牧业文化、渔业文化 图片演示
多种语言、多种文字、多种宗教 图片演示(3)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
文化认同——犹太人是个好老师 案例陈述
5、中华民族文化的实质 总结归纳
6、对下节课学习的要求 布臵思考题
四、思考题
<一>、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有哪些基本观点? <
二、为什么说中华民族文化是多元一体?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七 民族文化多元 兼容并蓄发展
第二十五讲 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正确理解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基本概况;掌握党和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基本政策。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理解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自觉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的基本概况 <二>、中国共产党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和风俗习惯政策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步骤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1、导入:从西夏的消亡,看文化的重要性为引言 提问
2、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1)我国各民族语言文字概况 讲授、学生发言
(2)民族语言文字在民族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讲授
(3)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 讲授(4)双语教学之利弊 学生讨论
3、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1)《十二木卡姆》与《玛纳斯》 视频
(2)国家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作的主要工作 讲授
4、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1)民族风俗习惯的产生和形成 讲授
(2)党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 讲授(3)你、我、他——尊重民族风俗习惯
5、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文教卫生事业 讲授
6、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总结归纳
7、对下节课学习的要求
布臵思考题
四、思考题
<一>、如何看待学习通用语言与适用本民族语言的关系? <二>、党和国家民族风俗习惯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八:实现跨越发展 促进共同繁荣
第二十六讲:新疆经济社会发展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 教学内容:新疆经济社会发展 <二> 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了解新疆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城乡、区域、民族之间协调发展,领会新疆发展必须坚持独立自主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
2、能力目标:能自觉坚持并宣传科学发展观,为将来建设新疆学好本领,为建设和谐新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学习的自觉意识。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1.导入:以科学发展观为引言导入。(提问)2.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问)3.坚持全面发展。(联系实际)4.坚持协调发展。(联系实际)
5.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地区差距。(联系实际)6.新疆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观。
7.西北民族地区及新疆生态环境及资源的重要性。(讨论在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如何走出特色来)8.人口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意义。9.新疆发展中的国家扶持、兄弟省市支持。结束语:自力更生,才有后劲。10.布臵思考题。
四、思考题
为什么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八:实现跨越发展 促进共同繁荣
第二十七讲:两个共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二十八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
1、实现跨越发展,建立和谐民族关系
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新疆存在的差距、民族问题的表现,深刻理解发展是解决少数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使学生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稳定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了解乌昌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2、能力目标:懂得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维护和增强各民族的大团结,巩固和发展新型的民族关系,建设全面小康、和谐中国的重要方面。能分析新形势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稳定与发展中的作用,积极准备为新疆、乌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二>、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一>辩论:新疆科学发展:引进知识重要还是引进资金更重要? 正方:新疆科学发展引进知识更重要 反方:新疆科学发展引进资金更重要
赛事规则及流程
一、主席致辞
二、比赛阶段
开篇陈词、攻辩、自由辩论、总结陈词
三、观众提问
四、评判团评议裁决
五、评委分析、点评赛况。
六、主席宣布比赛结果。
七、教师点评。
<二>.1、导入:以历史上的屯垦戍边导入。(提问)
2、介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组建。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稳定中的作用。
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新疆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四、思考题
根据新疆现状谈谈现阶段解决民族问题的主要任务?
五、课后分析及小结
专题八:实现跨越发展 促进共同繁荣第二
十九、乌昌的经济发展和展望
周 次:教学第 周 时 间 授课时数:2课时 教学方式:电教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教学内容:乌昌的经济发展和展望 <二>、培养目标及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乌昌经济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2、能力目标:积极准备为新疆、乌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学习的自觉意识。
二、教学难点和重点 解读昌吉十二五规划。
三、教学步骤及方法
1、乌昌经济发展现状。(联系实际)
2、乌昌经济发展展望。
四、课后分析及小节
第四篇:电大新疆历史第五次作业
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总分20.00)
1.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2.00分)
A.民族区域自治 B.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平等、团结 D.三个离不开
2.新疆正式归属祖国版图是在()(2.00分)
A.公元702年 B.公元前60年
C.公元91年 D.公元1884年
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的时间是()(2.00分)
A.1955年10月7日 B.1954年10月7日
C.1955年10月1日 D.1949年12月20日
4.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2.00分)
A.维护祖国统一 B.维护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繁荣 D.构建和谐社会
5.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2.00分)
A.基本纲领 B.基本经济制度 C.基本政治制度 D.基本路线
6.宗教最早根源于()(2.00分)
A.社会力量的压迫 B.自然力量的压迫
C.神秘力量的压迫 D.阶级力量的压迫
7.民族属于()(2.00分)
A.生物学的范畴 B.体质人类学的范畴
C.阶级的范畴 D.社会学范畴
8.在新疆以伊斯兰教为主要宗教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形成于()(A.公元9世纪 B.公元18世纪
C.公元10世纪 D.公元16世纪
9.《福乐智慧》是()的优秀民族文学作品。(2.00分)
A.藏族 B.维吾尔族 C.哈萨克族
2.00分)
D.蒙古族
10.中央王朝在西域屯田最早始于()(2.00分)
A.唐朝 B.秦朝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汉朝
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总分30.00)
1.西部民族地区与东部地区发展的差距主要表现在()(3.00分)
A.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突出,社会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低下 B.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对外开放差距急剧扩大
C.思想解放程度差距不断扩大
D.经济总量差距悬殊,人均GDP差距逐步拉大
2.新疆民族历史发展的特点是()(3.00分)
A.各民族团结合作始终是新疆社会发展进步的生命线 B.各民族相互学习借鉴是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C.各民族之间文化的竞争日益激烈
D.民族团结合作始终是新疆民族发展历史的主流
3.民族与文化的关系是()(3.00分)
A.文化都具有民族性,民族是文化的载体 B.民族与文化都是历史的产物
C.文化必须依赖于民族
D.民族是以文化来区别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4.“三股势力”是()(3.00分)A.民族自决势力 B.民族分裂势力
C.暴力恐怖势力 D.宗教极端势力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3.00分)
A.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加强边防建设,巩固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 B.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以及保障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权利
C.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和主人翁地位
6.“三个离不开”是指()(3.00分)
A.地方离不开中央
B.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C.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D.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7.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的标志()(3.00分)
A.萨图克·布拉格汗接受伊斯兰教 B.萨满王朝对喀喇汗王朝的圣战
C.阿图什大清真寺的建立 D.于阗王国灭亡
8.“安西四镇”是指()(3.00分)
A.鄯善、且末
B.于阗、疏勒 C.焉耆、龟兹 D.疏附、于田
9.民族问题具有()等特点(3.00分)
A.政治性、阶级性 B.复杂性、普遍性
C.长期性、重要性 D.敏感性、国际性
10.宗教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特征及表现形式是()(3.00分)
A.宗教是一种“幻想”的反映
B.宗教信仰的对象实际上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
C.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的特殊表现形式
D.人间力量采取超人间形式的原因是外部力量对人们的支配
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总分30.00)
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平等的基本观点。(10.00分)
第一、所有民族在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第二、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一律平等,国家应当无条件地保护盒保障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第三、只有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才能实现真正彻底的民族平等。第四、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民族平等锁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及理论根据和实际情况,都有着河大的不同,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是指各民族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助合作,联合奋斗,和谐发展.2.简述民族与国家的关系。(10.00分)第一、国家的形式与民族的形成有一定联系,两者都是在氏族部落制度解体后产生的。第二、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第三、从国家和民族的构成情况来看,个人是构成国家和民族的基本单位,国民是构成国家的四个要素之一,一个国家的国民可以是由单一的一个民族构成,也可以由多民族国民构成。
3.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有哪些?(10.00分)
第一、公民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第二、宗教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范围内活动。第三、各宗教一律平等。第四、国家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第五、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材料分析题(共1题,20分)(总分20.00)
1.1982年11月10日至1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了盛况空前的民族团结表彰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大会,大会表彰了在民族团结方面有突出成绩的183个先进集 体和322名先进个人,并通过开创民族团结新局面的十条倡议,决定把每年5月定为“民族团结教育月”,从1983年到今天已经有30个年头了,一大批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和众多感人的事迹为更多的人知晓,如王燕娜为少数民族男孩捐肾的故事、居买尔兄弟解救新疆大学学生王丽的故事等等。
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团结的基本观点是什么?(5分)(2)结合材料,请谈谈民族团结的意义。(7分)
(3)具体说明你能为民族团结做什么?(8分)(20.00分)
第一、所有民族在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第二、各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一律平等,国家应当无条件地保护盒保障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第三、只有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才能实现真正彻底的民族平等。第四、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民族平等锁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以及理论根据和实际情况,都有着河大的不同,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2)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事关全局的大事,是党的民族政策的重要内容。维护民族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统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抵御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各民族共同利益,促进各民族繁荣进步,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时期,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考验党执政兴国、驾驭复杂国际国内环境的重要课题是检验各级领导干部处理涉及民族问题突发事件、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的试金石。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是我国各民族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大变化的60年。60年来民族团结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天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少数民族有1亿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以上分布在全国各地民族自治地方占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西部和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民族团结在维护国家统一和长期稳定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分量。6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保证了国家长治久安。
民族团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团合国力。在综合国力构成中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固然属于重要因素但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实力、军事实力没有民族团结所凝聚的力量来贯穿终究形不成合力形不成强大的国力。60年来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内核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60年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这与我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产生的巨大力量有着密切关系。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动力来自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各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使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使社会主义制度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积极因素竞相迸发其能量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变为现实。经过60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靠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同奋斗。
民族团结是牢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着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现在所处的战略机遇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力量和智慧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来就必须在全社会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团结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各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
(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维护着祖国的疆域共同捍卫着国家的主权。但是在当今社会大发展、大繁荣的大好形势下民族问题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
新疆从古到今都是多民族共同聚居的地方而且是我国最大的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我们当代大学生必须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新疆地区的和谐发展。
我们应从生活小事上做到民族平等。我们各民族生活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都是一家人。当我们在一起学习、工作以及参加各项活动时我们应互帮互助不应该是那种汉族敌视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敌视汉族的局面。我们也不应该存在民族偏见整天只和本民族朋友在一起。我们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像一家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我们应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从身边小事做起。当我们进入民族餐厅时应拒绝吸烟、饮酒不吃少数民族有忌讳的东西我们也不应带领民族朋友到汉餐就餐。当伊斯兰教民族丧葬时其他民族群众不要帮助抬尸体也不要去墓地看但可参加追悼会或去死者家里进行慰问。总之对于少数民族的生产、居住、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方面的习俗和禁忌我们都应该加以注意切实做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我们应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汉字、汉语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就像一门外语但迫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形势他们不得不学习汉语。我们不应该以此来排斥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贬低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那样就会在我们民族间产生矛盾我们应尊重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 在少数民族朋友的帮助下学习他们的语言文字。这才能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真正做到民族团结。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新疆的繁荣发展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
第五篇: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宗教政策(形成性考核作业)
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
1、汉代
2、河西回鹘
3、郑吉
4、军政
5、《福乐智慧》
6、1884
7、轮台
8、自古至今
9、刘锦棠
10、新疆
二、单选
1D 2D 3A 4D 5D 6C 7B 8D 9C 10A 11C 12D 13B 14C 15A
三、名词解释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
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处理自己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
文化:是人的人格及其生态的状况反映,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所以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西域:狭义上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即今拍米尔高原以东巴尔喀什湖东、南及新疆广大地区。
四、简答题
1、中华民族分布的特点是:由56个民族组成,汉族占全国绝大多数,其他民族的人口较少。
新疆民族分布特点:是度民族聚居的自治区,民族成分多,呈现出各族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态势,其中,维吾尔族遍及全疆。
2、新疆地区的开放自由人类活动出现就开始了,自先秦-秦汉至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朝新疆的开放建设是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各族人民在新疆的建设和发展上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问答题
1、p44(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增加到55个,从全区民族分布情况看也呈现出各族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态势,其中,维吾尔族遍及全疆。)
2、一、民族团结合作始终是新疆民族发展历史主流;
二、各民族团结合作始终是新疆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生命线;
三、各民族间相互学习借鉴是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
第三次作业
一、填空
1、民族区域自治
2、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人民代表大会
4、民族区域自治法
5、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民富、民智、民主、民安
6、新疆建设兵团
7、阶级问题
8、坚定信心、解放思想
9、中华各族、多元一体10、3、611、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二、单选
1A 2A 3C 4D 5B 6c 7B 8D 9B 10A
三、简答题
1、p1002、基本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优势:p108(黑体字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四、问答题
1、p106-p107黑体字
2、p126
第四次作业
一、填空
1、自发宗教 人为宗教、自然宗教 多神教 一神教 部落宗教 民族宗教 世界性宗教
2、幻想 宗教信仰 超人间 外部力量
3、基本政策
4、民族分离主义
5、民族分裂主义 宗教极端和暴力恐怖势力
6、民族分裂主义
7、主权 领土 一切利益
二、单选
1B 2B 3C 4A 5C 6C 7C 8A 9B 10A
三、简答题
1、P142-p143(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56个…….都会有损于中华文化的整体性。)
2、p159黑体字
3、p161-p162黑体字
4、p187、危害p190底-p191第一第二第三
5、p146
四、问答题
1、p1642、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想适应
3、p1864、p192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