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媒困局背景下“变”与“不变”的浅易思考

时间:2019-05-14 22:1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报媒困局背景下“变”与“不变”的浅易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报媒困局背景下“变”与“不变”的浅易思考》。

第一篇:报媒困局背景下“变”与“不变”的浅易思考

报媒困局背景下的“变”与“不变” ——晚协第32届年会归来的几点想法

八月底九月初,笔者随晚报编委、晚报记者部主任胡南参加了中国晚协第32届年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有融为大”。会议期间,大会主办方在举行论坛的同时,组织参观了包括羊城晚报全媒体指挥中心、酷我音乐等在内的羊创产业园、南沙新区、羊晚星海艺术基地等。

作为报社最基层的普通记者,笔者第一次走出报社,与全国一线都市化媒体“零距离”,有所思也有所想,分享如下。

一、报纸媒体已经进入“大洗牌”“大整合”的优胜劣汰时期,其他媒体“扩瓶添酒”,一线媒体“另辟蹊径”

会议期间,国家广电新闻出版总局报刊司司长李军分享过一组数据:2016年,在总体经营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报刊的经营困局继续扩大。当年,全国出版印刷发行服务营业总收入是2.3万亿元,增速已回落到个位数,增速明显放,仅有9%缓。而且,报纸广告营收所占份额继续下滑,仅为2.4%,比2015年下滑了0.47%个百分点;期刊更惨,份额仅占0.8%,比2015年下滑了0.12%。

同时,受新闻纸涨价、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报纸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同时,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全国60%左右的广告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再分级到以省会为代表的二、三线城市,最底端最庞大的四线城市,占比较少。

以桂林日报社为例(日报、晚报)。据曾担任过广告部主任的现总编室主任口述,该报社今年广告目标收入4000万元左右,相比曾经8000多万的体量,无疑是腰斩。而且,受当地政策影响,在经济资源向政府集中的背景下,其形象广告却面临“不升反降”的风险,今年突破1000万元都有压力。会议期间,重庆三家都市报整合、湘潭晚报可能关门、新余晚报关门的消息也不断传出。可见,以市场为导向的优胜劣汰机制正在发挥作用,“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正在成为现实。

在年会上,羊城晚报等一线都市报媒体,对广告形势没有提及,其分享最多的是基金发行、园区发展、投资开发等“非报产业”的发展。从其会议期间的报纸广告构成、主要战略合作伙伴推断,其传统主流广告客户应该减弱,广告经营形势不如以前。可推测,羊城晚报其发展路径或正向“主业做影响,辅业做经营”转型。

但这样的转型所需要的地区经济发展、人才聚集等先天优势,并不是所有地区的媒体所具备的。同样以桂林日报社为例,据称其也曾与房地产企业合作,斥巨资购买土地建设足球学校。但因不懂经营,土地被合作伙伴恶意抵押。目前,报社官司缠身,该案已打到最高人民法院。且不谈土地被抵押的直接经济损失,仅律师代理费都不是小数。

实际上,从年会上各媒体的经验介绍看,更多的媒体依然是在传统行业中期待扩充体量,寻求更大突破。譬如,加大形象广告的份额,从政府资源中分羹。此外,调整报纸定价策略也被诸媒体使用,南昌晚报、湛江晚报在经验分享时,都谈到了这一点。尤其是湛江日报社,去年日报和晚报同时提价,晚报年定价增长1.5倍,达到了540元/年;据称,此举不仅没有导致订户流失,反而还增收2000万。在随机调查中,咸宁晚报等报纸也在去年逆市涨价。常德晚报120元/年的定价延续十几年,应该是最低的。

不过,由于涨价中订报优惠、报纸回馈、订户结构都能影响到订户,所以定价调整与发行量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精准调研,并不是一用准灵的“万用药”。

二、营销市场发生“质变”,媒体应加快由“传播者”到“执行者”“智囊团”的转型;记者应加快由“见闻型”向“专家型”的转变

在赴会途中,胡南曾向笔者推荐过一本书的书评。书评中这样谈到,“今日传统媒体的危机并不是新闻危机,而是推动新闻的资金危机,即盈利模式的危机”。

事实上,在启程前,笔者也曾阅读过一本名为《大数据时代的营销》的书。书中谈到,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广告经营模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选定产品-寻找买家-生产及促销”的模式,已经被“我消费,我做主”的消费模式取代。IBM的调研显示,现在75%的消费者已不再相信商家通过广告推广的产品,而是消费者主动搜索消息,筛选信息、比价、筛选购买。而且,在目前风靡的互联网行业中,广告早已从营收的前三大板块出局,游戏、支付、社交网络是营收的主体占到了86%。

这些信息表明,传统的“填鸭式”硬广模式,已逐步被营销市场慢慢抛弃。而建立在硬广体系下的媒体广告经营模式,理所当然的会受到“牵连”。

但这也并不是说,在新的营销体制中,媒体一无是处。媒体依然是信息载体,当然这种载体形式由“商家→专业媒体→消费者”演变为“消费者→多种媒体→商家→多种媒体→消费者”或“消费者→多种媒体→消费者”;媒体依然是商家营销的重要载体,只是媒体种类、服务方式和服务渠道发生了变化。

媒体与党委政府的关系同样如此。传统的专业媒体与党委政府的关系是“上传下达”,即“传递党的声音,反映基层民意”,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言路渠道的多样化,“上传下达”的传播渠道由“党委政府→专业媒体→群众”、“群众→专业媒体→党委政府”演变为“党委政府→←群众”。

在“党委政府→←群众”的双向互动中,不管是党委政府,还是群众,其所传递的只是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所形成的也仅是“局部性”的信息反馈,缺乏一种整合力。而这种内容整合能力,正是专业媒体的优势之所在。就如在年会上,羊城晚报社社长刘海陵说,“互联网时代不缺资讯,但高质高效的整合集成仍是稀缺品,这恰恰是机构媒体的优势所在。”

这便是专业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生存发展的优势和独门秘籍。这次广州之行,笔者见到了传说中的全媒体指挥系统,最近本集团对上全媒体指挥系统应该也进入了前期考察阶段。

但是,这套系统就真的只能卖新闻吗?笔者拙见,肯定不是。这套系统中的集热点发现、地域新闻、竞媒监控、新闻统计等功能,“正”服务于新闻第一时间捕捉热点调度人力,“反”可以基于大数据算法服务于舆情和市场行情分析,在指导报社的经营策略和活动策划的同时,还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试想,如果哪一天,我们能为地方党委政府提供基于大数据算法,建立在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体系基础之上的系统性舆情分析周报、月报、年报,针对性的提出预见性的防范措施和建议,而不仅仅是现行的“一事一报”;对我们的广告客户,提供同样基于市场热度分析,建立在双向反馈的营销市场咨询分析。这将是一个怎样的营销体系和广告市场?

不得不承认,新的营销体系和传播形式要求我们,从单一的“传播者”到“思考者”到决策的“建议者”的转型,为政府、商家的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变“可替代”的“传播者”为“不可替代”的“大脑”,做社会市场的“首席执行客户”。从简单的卖报纸卖广告到卖点子卖策划。

当然,这也向记者编辑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在简单碎片化见闻基础上的“见闻型”包打听式记者,如何承担起“建议化”“智囊化”市场要求,记者如何向“一专一精多能”的“专家型”记者的转变?基于原有记者编辑的重新培训和自我学习提上议事日程。

三、以内容为主导的影响力依然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版权意识不仅只在维权,可思考版权的“二次增收”

重视内容生产,在本次年会中,依然是主要的旋律。司长李军、晚协会长任欢迎以及诸多兄弟媒体等都谈到内容的重要性。其中,李军在分享国家层面媒体调研成果时就谈到,要以内容价值为根本,实现内容与技术,传统与新型的优势互补。内容生产要实现阅读变分享,读者变用户。随着信息资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读者选择的多样化,新闻资讯市场已由报社等新闻媒体为主导的“卖方市场”转向为读者为主导的“买方市场”,如果失去了内容特质,肯定会被市场所淘汰,而且是加速淘汰。

以羊城晚报为例,其社长刘海陵就谈到,深化媒体融合欲取得重大突破,当务之急是提升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实际上,我们参观的时候也发现,其辅业的营收理论上已经超过了主业(推测);但是,其依然在主业上加大投资与投入,“一平台、三中心”(采编大平台、全媒体指挥中心、新闻可视化中心、多功能演播中心)建设,实现内容再造,并高度重视内容的质量监控和竞争监控,因为它姓“报”,“报”是其扩大影响的纽带和敲门砖。

不可否认,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媒体的传播、资讯的分发拓宽了渠道,基于数据、算法、社交的分发模式有效组合,是内容传播的必选项,互联网已经能够根据不同的用户进行点对点的精准推送,身为传统媒体要以新媒体为师,紧盯市场,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分析读者人群、掌握读者动态,紧扣读者分众化的特点,变“单向的灌输式传播为多极的互动传播”,树立用户意识,实现报纸与读者的双向互动。譬如,湛江晚报今年也同常德晚报一样,做好存量,拓展增量,新增了《金秋》特刊,守好并深挖老年市场。

即便是形象广告,也同样需要以符合客户需求的内容,抢夺有限的市场。毕竟政府资源同样也是有限资源,过度开发迟早会造成资源枯竭。必须要思考把“有限资源”变为“可再生资源”,就必须要掌握资源配给的主动权。以贵阳晚报为例,其公安宣传的营收50万元左右。报社专职记者专门研究公安部每年的典型、先进评定标准,然后因地制宜,比照标准为当地公安部门拟定宣传策略和确定宣传对象,自上而下的掌握主动。虽然其扮演的依然是简单的传播者和早期的策划者,但变“找客户要钱”为“客户主动送钱”,以服务性的内容掌握了资源的有效配给。

此外,本次年会上版权问题也再次被谈起,并且传来利好消息,目前有关部门正在思考建立版权价值评估体系、版权交易平台,为自媒体免费打工或将带来质的改变。

内容是报社的生存之本,版权是报社的护本之基;在知识经济时代,报社在重视优质内容生产的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版权保护意识,全集团一盘棋,避免山头主义和小团体主义,甄别著作权法保护的新闻作品和例外时事新闻,树立常德日报传媒集团是所属媒体新闻作品的著作权人意识,以强硬的态度、甚至是“杀鸡儆猴”的态度,维护集团的知识产权。

与此同时,应加强集团版权作品的价值“二次开发”,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以“有偿”或“无偿”的方式授权使用,促使集团版权作品的“再传播”,扩充经济价值,向版权要效益,拓宽财源。

第二篇:新网报背景下呼和浩特市地税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新网报背景下

加强呼和浩特市地税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干部教育培训取得了重要进展,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组织制度创新不断深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效明显。在过去的几年中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地税工作实际,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税收工作,地税局十分注重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职工的学习,提高对惩防体系构建工作的认识,增强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使干部队伍在政治素质、文化水平、知识结构等方面出现了新变化,变的更加合理、优化。但以高标准来衡量、来要求,还存在不少与新形势下的地税工作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本文结合呼市地税在对新形势下怎样加强呼和浩特市地税干部队伍建设作粗浅探讨。

一、呼市地税局积极推进惩防体系建设

2011年3月,呼和浩特市地税局召开全市地税工作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提出针对惩防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领导认识不高,部门配合不力,创新意识不强,规章制度照搬照抄,理论与实际脱解等问题,在过去一年中,地税局在强化对日常征收、管理、稽查的监督,建立健全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在严格执法、依法收税的基础上,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制定和完善了风险防控举措。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 谐税收,把惩防体系建设的思路、方法、举措有机融合到依法治税、税收管理、纳税服务以及干部队伍建设等各项税收工作部署中来,把惩防体系建设引入一个新阶段,推进全市惩防体系建设五年规划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目前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审时度势,确定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新形势下的地税工作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然而地税队伍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年轻干部数量较少,使得干部队伍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在基层单位,整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精通税收政策业务的人员更是为数不多,部分干部仅适合简单的定税和日常管户工作,离税收征管的信息化、法制化、科学化管理要求差距很大,对税收工作造成严重影响,面对这种形势,做好地税工作的关键在人,人的关键是素质,而提高素质的关键是培训。所以地税系统不定时的组织集体学习税收以及法律法规等知识,而且抽专门时间组织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将重点培训和普及性培训相结合,将统一培训和分级分类培训相结合,将岗位技能培训与综合性培训相结合,不断创新培训的思路和形式,效果十分明显。目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干部占到干部总人数的80%;所以“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以提高干部素质为根本”的工作思路,用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来教育人、管理人、使用人。

(二)干部的评价考核体系有待健全。在工作中,存在着年龄偏大点的干部认为自己在税收岗位上多年,有经验、懂方法,不用学也能应付的过去,有的“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思想认识仍然停留在“一张报、一杯茶”的悠然自得阶段;个别年轻一点的干部,缺乏刻苦钻研、勤奋好学的精神,得过且过,应付了事,在理念和实践上无长进,形成一种“工作干好干坏无区别,干多干少无所谓”的不正确认识,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还是机制体制不完善、不健全,以及有关规章制度未能真正做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同时,还在于尚未建立健全符合现阶段发展的管理、教育培训等工作机制,缺乏切合实际的考核激励制度,也是最终导致干部工作态度不够认真,积极性不够高,创新意识不够强的突出问题。在诸多因素下,容易造成干部只应付日常工作,宏观分析的能动性不足,业务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主动性欠缺,各方面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三)有效地选用人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在用人上,由于良好的选拔人才的渠道还不够畅通,方式方法还不尽合理,不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方面人才缺乏,一些相对重要、特殊的岗位后继无人,另一方面人才浪费,浪费在学非所用、用非所长。

三、进一步加强地税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系。地税干部个人修养是地税干部职业道德的灵魂。我们应当牢牢根植于每个人的思想中,根植于每个生命个体中,充分激发每个同志的自觉自 悟,这是古代一以贯之的思路,也是一条贯穿传统文化的一条主线。只有通过“修身”,全面提升自我素质,才能够与他人、与家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倡修身而后自律”这种管理模式是行政成本最低、最为理想的管理模式。以道德体系为支撑的地税干部个体道德精神的逐步凝炼形成,就会为地税干部队伍建设长足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一是凝聚团队意识,推动地税中心工作。“知止”是人生历程最重要的开端。对于地税干部而言,就是要找准自己的位臵,尽自己的职责与本分。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领导注重情感管理,理解群众的困难与愿望。群众理解领导的责任与压力,自觉服从组织,尽心尽责。上下级之间相互支持,通力协作。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有制约,又有协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会形成较强的工作合力。全体干部职工是地税系统建设的主体,干部职工的群体行为决定整个地税机关的精神风貌及其文化修养。要坚持把个人工作同群体行为和目标联系起来,相互尊重,分工协作,诚实守信,做到“1+1〉2”,不断超越个人极限,充分发挥集体的协同作用,积极营造心齐风正、干事创业、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一个坚强的集体就是要紧密团结,视团结为生命,做到淡泊名利、注重事业,心胸坦荡、彼此尊重,既讲党性、原则,也讲感情、友谊,成为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己,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生活上互相关心的挚友,共同推进以税收收入为中心的 4 各项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是增强服务意识,树立良好地税形象。“亲民”是如今建设服务型地税机关以及构建地税干部职业道德重要内容。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广大地税干部要自觉改变居高临下的职业优越意识,树立真诚服务的平等观念,形成“人人争当好公仆,个个尊重纳税人”的新风尚。通过对道德模范的学习,树立身边的先进人物典型,通过榜样的示范,带动干部队伍有一个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三是培养创新意识,推进现代化科学管理。“能虑”是修身的境界之一,古人重虑,是忧虑祸患,今天我们思虑,是思虑未来的发展方向。创新是一个组织的灵魂,是组织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有所发展。地税干部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结合工作实际,努力学习最新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理念,掌握新本领,摸索新方法,努力推进税收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坚持从攻克难题及实际需要出发,力求在税收征管、行政管理、素质建设、税收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创新模式,改革办法,使构想更加新颖,内容更加充实,操作更加便捷,效率更加突出,为推动税收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注入强劲的动力。

四是追求卓越意识,重视细节培养。“止于至善”即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理念,促使地税干部做工作认真负责,教育地税干部充分认识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细节决定成败”。重视细节,体现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激励自己始终 5 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态度对待每一项工作,尽心竭力;重视细节,彰显着严谨细致的作风。工作不当“马大哈”,不搞“想当然”,思维缜密,谋事周全,行事严谨。把高度重视细节的理念融入到税收管理工作中,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积极探索和掌握税收工作规律,善于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化手段,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抓住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抓紧、抓细、抓实,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有效的干部管理机制,大力营造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氛围。一是进一步完善机构设臵。根据上级专业化管理的总体要求,完善各部门的内设科室设臵和岗位设臵。根据工作责任轻重、所需能力要求、工作复杂程序,科学合理地进行职位配臵。同时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及办结时限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进一步理顺人员配备。通过公开竞聘、民主推荐、内部交流等方式,将合适的人配备到相应的空岗上。三是明确干部队伍建设的层次性。有意识地培养后备干部,完善干部选拔使用机制。四是完善选拔使用机制。要完善干部竞争机制,促进人才脱颖而出。要改进干部考察工作,提高识人用人水平。在选拔领导干部时,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考察报告制度,拓宽考察面,从定期向平时延伸,把考察与考核相结合,更加全面、准确地评价机关干部。五是要健全干部考评体系。激励员工自我奉献,建立干部能力评价体系,把日常工作作为评价干部最基本的 6 标尺。

(三)建立能力提升机制。地税干部的能力建设,是加强机关自身建设的根本所在,是地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之举。机关干部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最主要的有执行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机关干部能力主要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干部培训机制。能力来源于素质,素质来源于知识,知识来源于学习。首先,培养干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以谦逊的态度、顽强的毅力抓好学习、养成习惯。其次,进一步完善干部培训计划,建立干部培训档案,有针对性地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技能培训和课题培训;第三,通过分局各岗位能手的选拔培养师资力量,带动全局提高整体业务水平;第四,把干部的学习考试成绩和技能水平作为上岗、轮岗、提拔、评先、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全方位多管齐下,创造条件,加大投入,把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抓实抓好,促进干部队伍综合素质整体推进。二是建立干部交流制度。采取双向选择、岗位轮换,让不同类型的人才在不同的岗位锻炼成长,让一些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年轻干部在加速流动的过程中尽快得到提升重用的机会,从而营造人人有追求,人人有目标,干事有激情,奋进有作为的氛围。三是创新干部培训方式。实践证明,坚持教育的制度化、系统化,不断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形成一种良好的教育培训机制,应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积极引导干部主动学习,通过 7 知识充实自我,全面提升自身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加强地税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确保地税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直接关系到地税事业的生死存亡。首先,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在干部队伍中开展正确的思维方式的教育,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论,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处理遇到的问题,提高干部认识、实践的能力。要结合当前形势和地税工作实际,大力开展形势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深刻剖析错误思想、保守思想和模糊认识的巨大危害性,提高思想改造的自觉性;引导干部职工进行系统内外的纵向、横向比较,使干部职工认识到我们的发展不是快了,而是慢了,一些同志不是有落伍的危险,而是已经落伍了,从而自我加压,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其次,加强干部队伍信念建设。单纯抓业务犹如拔苗助长,不能持久保持健康增长之势,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的观点,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在事业发展中成就干部,在干部成长中成就事业,实现干部与事业的和谐发展。第三,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工作做不好,从根本上说,多数情况下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态度问题。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力争提高干部的基本素质,包括道德修养、政治修养、人生态度、理想信念、核心价值观等,解决责任意识与敬业、乐业的问题。在干部中形成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价值追求和敢想敢干、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氛围。

第三篇:抗疫背景下的思考与感悟

抗疫背景下的思考与感悟

看不见的容颜

疫情所带来的寒冬永远掩盖不住人情的温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虽然他们戴着口罩,认不清面孔,但他们“逆行”在防控工作一线,化身突击先锋员、物资采购员、一线协调员、场所消毒员、爱心募捐员......虽看不清他的容颜,却能看见他“七彩”身影,在战“疫”一线,担着最庄重的使命,化作一道道彩虹,冲破疫情的迷雾,为千家万户带来平安和希望。

我们不知道她们的姓名,但都希望早日打赢这一场看不见的硝烟战争,我们所做的是保护自己,督促家人,积极防护,带口罩,勤洗手这些小知识,相传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保护好自己防疫这一场战争带来的危害。

我们正在睡觉的时间,白衣天使们在争分夺秒的抢救,不分昼夜,尽量挽救每一位病人,坚守在一线,无数民众自发组织捐钱捐物,为武汉加油,为中国祈祷。

期待在疫情结束,春暖花开之时,能看到医疗队员、防护一线的工作的面容,真心跟你们道一声:“谢谢你们,勇敢的无名英雄们!”你们辛苦了!

看不见的容颜

春节的寒假本是一个让每个中国人感到幸福,快乐的假期,但是今年的假期却被“疫情”二字笼罩在阴霾里。

本应是走亲访友的日子,然而现在都在家里自我隔离,有的人抱怨说在家里无聊不能出门,但是有一群人,他们与家人分离,身处疫情肆意的一线,每天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在病区的各个角落,他们从未抱怨,有一群人在各个地区的各个卡点,把好最关键的安全关,他们也从不抱怨。

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虽然我们无法去“疫情”肆意的一线,或各个卡点帮助他们,但我们可以在家里用实际行动来支持他们,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尽量少出门,出门戴口罩,室外少聚集,如果大家能够做到以上几点,这就是我们对他们最大的帮助。

面临这么危险的“病毒”他们仍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这场“抗疫战”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虽然大大的口罩遮住了他们的脸庞,看不清楚他们的容颜,但是我相信他们一定是最美的容颜。

向你们致敬,那些“看不见容颜”的人,没有你们的负重前行,哪来我们的春暖花开,相信有你们,我们一定会战胜这场“战疫”。

第四篇:新课程背景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范文)

新课程背景下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浙江省上虞中学 阮其良(312300)

【 摘

要 】

本文通过对高中新课程的基本情况和培养目标分析,列出了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验室建设、应用、管理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课程背景下实验室建设要求和策略,并从组织机构、考核机制、骨干教师理念、管理员队伍建设、学科模块选修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管理措施和方法。

【 关键字 】 新课程 实验室 建设 管理

一、新课程下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教育部从2004年秋季开始,在山东省、海南省、广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四个省份进行高中新课程改革试点。我省从2006年9月开始,高中一年级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阶段。这次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大力推进教育创新,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重要举措。从教育部提出的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中可以看到,它体现了时代的特征要求,即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这一培养目标,作为学生实践、探究、创新的主阵地———实验室,就必须根据新课程要求,加强实验室装备建设,优化实验仪器设备,改变实验教学模式,由原来单一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模式,改为学生操作性实验、观察与思考实验、教师随堂演示实验、学生活动与探究实验等等,从实验教学中真正体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教学和教育手段现代化重要的物质保证和技术保障,也是根据新课程要求培养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的重要条件保障。因此,作为基础教育最后阶段要充分提高认识教育装备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

课程实验中的必要性,高度重视和推进高中探究实验室建设和仪器配备工作,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为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二、新课程改革中实验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通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大部分学校从领导到教师都在积极努力,实施新课程改革,并根据新课程标准逐步配置一定的实验仪器和装备,然而,各校在开展课程改革实验中,由于目前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及教学考核机制不完善,对新课程实验室的建设和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

1、经费投入大,装备不到位

目前,根据省教育装备部门的基本装备标准,建设一套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数字(探究)实验室共需要65万元(分别约为物理20万元,化学20万元,生物25万元)。这个经费对一般学校来说还是有压力的,所以很多学校目前都有一种观望的态度,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先配备了三个中的一个或两个,条件差一点的就干脆不配。如果连最基本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没有到位,那谈何实验与探究。

2、教师积极性不高,设备利用率低

通过与本市或其他县市兄弟学校的交流情况看,尽管一部分学校已经配备了一套或两套数字探究实验仪器,但使用的效率很低,有的根本没有开出实验,有的学校只有1-2个教师平时在做,究其原因:一是教师认为目前作为高考来说,不一定会考这方面的知识,也不能考,因为还有很多学校没有配备,从公平竞争来看是不会考的。二是怕麻烦,做个实验需要准备的时间太长,备课复杂,很多知识特别是软件的熟悉应用都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三是无论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对实验教学的考核没有一定的措施,对实验开出率缺少检查与考核。当然也有一些应用和探究很好的学校,如本人曾去参观学习的杭州高级中学等。

3、实验管理制度有待改进

上面提到的教师准备实验时间长、怕麻烦等,这与当前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在现行人事编制比较紧的情况下,学校配置的实验员往往是一些年龄偏高或专业不对口的人员,有的还是兼职

的,这样的管理员配置势必对正常的实验教学开展带来一定影响,一是由于专业不对口,缺乏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在实验准备中不能很好把握。他们最多只能充当仪器管理员。二是由于年龄偏高,有的接近退休,而且往往属于教学二线,相对一线教师而言对于职评、晋升等方面有一种先天的不足,因此他们缺乏一种进取钻研精神,有着一种种混日子的味道。对新设备、新仪器、新实验等缺少研究。

三、新课程标准下实验室建设要求

《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校新课程实验工作指导意见 》中调强,学校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新课程培训、项目研究、课程实施等各项工作,并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大学校场馆、设施、装备、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为新课程实施创造足够的物质条件。根据这一精神要求,学校要尽最大可能建设好物理、化学、生物三个数字(探究)实验室,并配足配齐新课程探究实验教学所需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如果条件有点困难,可以建设二个,一个是物理数字化实验室,一个是生化探究实验室,这样使用效率相对会高些,也可以节省成本。

中学实验室装备是实验教育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是实验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物质载体,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科学素养的有效手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实验室建设要求由“建(建设)、配(配备)、管(管理)、用(使用)、研(科研)”五要素组成。在新课程理念下,实验室建设除了原有的功能要求外,还包含有“培(培训)、考(考核)、效(效益)”的建设要求。因此实验室功能的拓宽,建设要求也就要提高。高中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建设模式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师资、配置、教与学的方式、管理与评价等。同时必须在以下五个方面:实验室的配备标准、实验目录、规范化管理模式、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评价体系以及实验室环境与师生健康的关系等五个方面进行考虑。

四、新课程实验中实验室管理对策

通过对实验室建设和应用现状的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要进一步改善教育装备条件,提高实验设备的应用效率,我们必须在实验室

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做到“五个要”。

1、要改变实验管理机构。目前多数中学实验室由学校教务处管理,在专业和方法上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教务处偏重于学科教学的过程管理,对实验室的装备和应用等方面,由于专业性强,学科涉及面广,对具体的管理往往不能很好落实。在目前现代教育装备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的情况,特别是新课程背景下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创新能力,建议学校可设置专门的装备和应用管理的负责机构,改变管理理念和方法,真正做到配了就要新,配了就要用。

2、要加强和完善实验考核制度。继续对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实验的开出和应用情况进行考核,上级主管部门要列出实验目录和开出标准,每对各校的实验开出和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同时将实验操作考查的成绩列入学校的考核体系中,让实验管理员教师和学科教师感到有计划,有准备、有目标,有成绩。同时要制定新的适应新课程的实验室管理办法,鼓励实验教师和学科教师开发新的实验课程资源。

3、要更新骨干教师,特别是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观念。教师对本学科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教研组的领头羊----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研组长要在工作计划中落实实验教学中的相互观摩、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等活动。共同探讨和开发利用实验资源。

4、要加强实验管理员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水平,配备足量、专业的实验教师并改变实验员职责,把管理职责改为服务、指导、管理。要加强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在暑期继续教育和新课程培训中,要让实验教师一同参加,保证实验教师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指导。作为实验教师也要强化自身继续学习。

5、要加强与学科选修模块的配合。按照目前的新课程标准,除了开设语、数、英等必修课以外,每个学科还分别开出两门选修模块,任课教师要结合学校已有的实验条件,鼓励学生参加探究性的实验选修模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新设备的利用率。

第五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郫县第一中学 刘 倩

摘要: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以素质教育为鲜明旗帜,在各地陆续拉开了帷幕。新课改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新课标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地理教师应当更新观念,不断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研究新形势下多样化的学习思维和模式,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拙作拟就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谈谈自己的肤浅思考与初步实践。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教学;教学方式;创新能力;

1.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的转变是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往往采用的是“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新的课程理念就是要完全改变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教学过程要大力实施启发式、探究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深入浅出——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让简单丰富起来。高中地理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都属于高度综合性学科,涉及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大量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涉及政治、历史、哲学等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论。这些学科的相关知识、技能和方法论在高中的开设相对地理学科而言,相对滞后,所以,一开始就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高难度的体验,对地理学产生畏惧感,也让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泯灭在学科难度的体验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做法是:(1)提炼核心问题、层层剖析;(2)运用“几何地图”教学法和“WHAT?WHERE?HOW?WHY?MORE?”的探究模式。例如: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中,在众多难点的课时体系里,紧紧抓住“四季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描述季节?”两个核心问题;在《自然界的水循环》中,在多和杂的知识点中,紧紧抓住了“地球上有哪些水体?地球上的水如何存在?”两个核心问题。运用“几何地图”把复杂的区域问题展现在简单的几何地图上,在用几何地图构建起区域知识的基本构架后,再通过“WHAT?WHERE?HOW?WHY?MORE?”即“这块土地是什么?这块土地在哪里?这块土地怎么样?这块土地为什么这样?在这块土地上过去发生什么、现在发生什么、将来会怎样?”的探究模式,在地图中把区域知识丰富起来。

2.创设和谐民主的地理课堂教学气氛。我们知道,情感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例如:在地理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与他人不同的想法和意见,并积极参与。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不强求一致的标准,尽可能做到“一题多答,一题多思”,启迪学生的创新,对学生的一些错误意见不横加指责,更不能讽刺、挖苦或嘲笑,而应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最终获得成功。如高中地理,对全球变暖问题的结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教材仅指出全球变暖带来不利影响。而有的学生则提出:冰川融化不一定会导致海平面上升,这就好比一个杯子里泡了一块冰,冰全部融化后,杯中的水并没溢出;还有的学生提出:任何事物均一分为二的,全球变暖也有其有利的一面,比如使温带范围向高纬方向扩展,恶劣环境变好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给以正确的评价,通过教学过程慢慢领会更为正确的见解,教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在课堂中,应努力创设一个优良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安全的心理支持和精神鼓舞,把学生的个性想象创造的潜能开发出来。

3.引导学生主动注重参与地理教学过程。

新课改中特别提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倡导参与式教学。在地理学习活动中,学生行为参与的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地理教学过程中,大量的感性认识都是通过对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地理图片的观察获得的。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的途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以足够的观察机会。应对学生的观察在方法上给与必要的指导。(2)操作:地理教学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内容,如在地图上指认地形、河流、山地、城市、交通线等;有的时候还需要在自己绘制地图、填充地图、绘制统计图;有时要制作地理模型,制作矿石标本。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动一动手,自己亲自操作,有利于他们在操作中思考问题并掌握方法。(3)讨论:讨论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是学生自主探求新知识的一种开放型的学习方法。自由讨论发言就是个很好的方 法。课堂上学生对案例可以进行激烈的讨论,争论分析,自由畅谈分析原因。比如学习“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冷锋和暖锋”时,我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同类型锋面不同的运动方向和不同的天气特征。这样就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分析,判断,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我特别重视集中小组内的集体智慧,培养学生的协作互助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分为若干个探究小组,各小组经过分析讨论后,分别说出自己的做法,综合评价小组再对他们进行归纳、评价,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比如,在学习“气团移动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时,鼓励学生讨论分析,畅所欲言,探究原因。分组探究的最大好处是:学生由知识走向能力,由书本走向生活,并体现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4)评价:根据现代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参与评价,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认识他人,也有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可以通过学生自评、互评锻炼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个体的观察能力、解答地理问题的能力、表述地理原理的能力、空间概念的描述能力等进行有意识的测查和训练,引导他们自觉地用目标加以对照,不断地强化正确的方面,纠正错误的方面,通过多方面的强化与训练,让学生学会评价,学会正确评价,能在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

4.开展与本地相关的地理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引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重要任务,是实施开放性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必须重视。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使教学思想、内容、方法更开放,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例如,“城市环境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这部分教学在教材中既详细又繁琐,可以作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我曾经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调查郫县环境问题搞一个专题调研,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交通拥挤等问题。学生通过对环境的亲密接触和系统的研究学习,不仅掌握了“城市环境问题”的有关内容,而且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唤起了热爱郫县、保护环境的意识。

5.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教会学生触类旁通,形成有创见的思维和创造个性(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等)。落实到地理教学中,则是让学生懂得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并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来减轻学生沉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充分的思维,把学生的视野延展到课本之外,鼓励学生在认识、了解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在怎样解决人口、粮食、资源和环境问题上能够敢于开拓,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品质。因此,地理教师应首先从思想观念上进行根本的转变,把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地理基本技能、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地理教学的根本任务,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通过地理教育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符合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素质性人才的标准。

6.在地理教学中融入社会热点问题。

任何学科都具备时代性,地理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与社会息息相关,具有时代特征的信息注入地理教学课堂中更是必然。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收集地理信息,并要学会使课本上的知识变成“活”的,能够用到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收集到的社会热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且又把这些处理过的信息运用于学习知识的过程之中。例如“中部崛起”是一个典型的热点问题。在组织高三专题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到高考不回避热点,但热点不等于考点。热点只是高考命题情景的切入口,真正的落脚点还是地理学科的基本原理规律、基础知识(包括环境、能源、人口、农业、工业等)--分析、回答热点问题要回归教材。先从区域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区域人文地理特征(人口、聚落、交通、农业、工业、文化等)三个方面来全面分析中部地区。运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就其优势条件进行开发,限制性条件进行改造。此类的带有时代性的地理问题,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将“热点”与教学中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相结合。久而久之,学生也经常会自觉地在课上发布一些地理新闻,不但巩固了基础知识,也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指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根据新课改理念,必须高度重视指导学生运用已获得的地理知识分析、综合、比较地理事象,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根据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一层次的能力可分为下列两个层次:第一,分析判断能力。指通过对复杂的地理事象的分层、分类剖析,认识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特征。例如,根据非洲大陆大河流向的分析可初步判断非洲地势的倾斜方向;利用气压高低判断气温的高低,利用气流的上升下降运动,推知气压的高低等等。第二,综合概括能力。就是要在认识地理事象的基础上,善于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规律,扩大学生对地理事象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其认识能力和创造力。例如,通过对资源、劳动力、技术等影响布局因素的分析,明白了德国的鲁尔地区为什么会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工业区,就能够对其他任何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设想。

8.新课改对地理教师的要求

俗语说:“学而不教则荒、教而不研则浅”。现在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特别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幅度是相当大的,目标、内容甚至评价都有改变,地理教师只有不断进行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认真学习新课程,才能真正适应这次课程改革。因此地理教师必须自觉地学习新课程,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自己的行动,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同时因为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在内容上也有很大变化,地理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已经显得不够,所以教师要主动自觉地补充专业认识,不断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观念是行动的灵魂,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产生出来的。通过学习,努力使基础教育体现出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关心、学会生存等功能。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地理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活用新教材,巧用新方法,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下载报媒困局背景下“变”与“不变”的浅易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报媒困局背景下“变”与“不变”的浅易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