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留守”学生教育方法措施
莫让绽放的花朵蒙尘
——XX校关于“留守”学生教育方法措施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我们学校是农村中学,“留守”学生的教育是我们学校教育的心病。很多班主任谈到这个问题时都说,这些学生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性格养成不健全,与同学难于沟通,有心事从不与老师说,犯了错误后就跑,家里的老人又拿他没办法,我们想多与家长沟通齐心协力管好孩子,但家长或找不到或过问不够,因此出现教育的脱节。2005年秋学期,我校将本校的“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并将其交给校团支部具体负责。校团委在认真准备后做了大量的调查,目前基本情况如下:
一、性情孤僻。留守学生由于亲情的缺陷,有的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在我校调查的267名留守学生中,性格健康开朗的占33.3%,内向胆怯、任性自私、孤独封闭的占66.7%。
二、学习滞后。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无力,留守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差。表现在学习没有自觉性,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有些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要帮助年迈的祖辈承担过量的家务活、农活,造成上课时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在调查的267名留守学生中,成绩优秀的占13.1%,较好的占26.5%,中等偏下的占33.3%,较差的占27.1%。
三、生活习惯差。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多数留守学生不讲卫生。不洗头、不洗脸、不洗澡、不洗脚、不理发、不修剪指(趾)甲、不换衣服。有的长期不吃早饭。有老师介绍说“家长外出,有的留守学生半月难洗一次脚,一月难换一次衣服,半年难洗一次澡。”还有,家庭是青春期教育的第一课堂,具有青春期教育的优势环境和责任义务,但家长的外出,家庭青春期教育几乎成了空白,使青春期的留守学生茫然不知所措。
四、安全无保证。留守学生不仅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一般安全问题,而且面临三个方面的严重安全隐患。一是由于学校布局调整,多数农村孩子上学都比较远。年幼的留守学生起早摸黑行走在几公里崎岖的山路上,没有家长护送非常危险,特别是女学生。二是双亲外出,没有临时监护人的双亲外出的留守学生独自一人住在家里,也十分危险。
五、违法违纪增多。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无疑会影响到他们人格发展。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缺乏正确判断的他们接受。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时间一长形成了恶习,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有的追求时尚,抽烟喝酒;家庭问题已逐步演变成社会问题。针对以上调查情况校团委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一、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摸清留守学生的数量,建立档案包括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详细住址、留守原因、家长联系电话、留守后谁负责监护、临时监护人身体状况、学生主要表现等情况。
二、建立“代管家长”队伍:学校要求班主任、课任老师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当起学生的“代管家长”。全校共有19名班主任承担了267多名“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孩子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代管家长”各显身手,因材施教,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个月进行一次家访;每个月与家长通一次话,每学期给家长写封信。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注重留守孩子的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学生沟通情感,弥补“留守孩子”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
4、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班干部、团员、优秀学生以及“留守孩子”的邻居与其“结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子帮助。
5、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三、拓宽育人途径:我校在“留守孩子”的教育管理途径上,坚持以严格的要求规范行为,以丰富的活动发展能力,以文明的环境熏陶性情。
1、设立了留守儿童“谈心室”(校会议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
2、开展快乐“双休日”活动,组织“留守孩子”参加课外活动;
3、对学生进行法制、安全、心理卫生教育。
4、清除校园摆摊设点与“小饭桌”,净化校园环境;
5、加强学校的食堂、寝食建设与管理,改善生活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创办寄宿制学校:
6、开办家长学校,把学校教育延到留守学生的家庭。
四、建立“留守孩子‟档案与成长记录袋:
我校尽量为每个“留守孩子”建立了档案,全面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关注学生成长中遇到的生理、心理问题,注重心理疏导,情感沟通,习惯养成。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有关评价,班主任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给家长。
五、建立研讨、交流制度: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孩子”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举办一次“代管家长”论坛,交流经验,研究工作,探索新路,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孩子”教育管理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六、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班主任、学校考核内容,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班主任、校长、学校给子表彰、奖励。同时,对“留守孩子”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表彰。
七、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密切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积极争取有关单位、社会各界的支教助教,把强大的教育合力渗透到留守少儿的生活、学习、成长的各个方面,让“留守孩子”感受到来自社会关爱。
八、将留守学生中的贫困生纳入“两免一补”计划,通过免收杂费、书本费,提供生活补助等方式,确保受完九年义务教育
总之,“留守”学生的教育是个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配合。作为家庭,首先要解决没人管的问题。“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经常与孩子交心,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特别是加强孩子校外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时时给孩子敲警钟,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学校则重点要加强引导、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运用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兴趣小组等各种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课余生活过得充实丰富,积极向上,开通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安排亲情接触课,扫除“留守”学生心理的阴霾。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要随时洞察学生心理,不能有歧视心理,通过家访,座谈,结对帮扶等办法,给这些学生以更多关注,激发其热情。另外要严格学校的各项管理,及时查堵管理上的漏洞。也希望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网吧、游戏厅、录像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和整治,加大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我们团委以后积极开展各类健康有益的活动,共同营造孩子积极向上的良好环境。同时,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来关心„留守‟孩子成长”的浓厚氛围,真正为“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方蓝天、莫让欲绽的花朵蒙尘!
第二篇:留守学生管理措施
二(14)班留守儿童管理措施
张丽萍
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关键时期,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决不能忽视留守少年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根据本班实际情况,特制订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对班上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以利于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每学期召开(联系)一次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会议,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家访,了解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开通“帮扶热线”,畅通家校联系渠道。
3、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对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及时报告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4、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师生之间一对
一、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5、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少先队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法治安全教育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
6、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制度。班级积极与学校、乡政府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机制。
第三篇:留守学生帮扶措施
留守学生、单亲帮扶工作措施
1、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确定帮扶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留守学生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寻找影响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行留守学生“关爱工程”,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广大留守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成立了以胡戈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学生”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留守学生学知识,提高素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学生建档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将对所有留守学生进一步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学生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学生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建立教师与留守学生的谈心制度。
学校规定班主任、科任教师、行政人员每月与帮扶的留守学生见一次面。一是主动与学生交心,和他们做朋友,拉近师生距离,增强信任感,减少和消除教育情感障碍。二是能及时、多方面了解学生在思想、生活及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困难和需要,以便及时调整教育、帮助措施,达到阶段性教育效果。
4、检查考核机制。
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班主任、科任教师考核内容,对取得
突出成绩的班主任、科任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对留守孩子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表彰。
5、关爱留守学生的应急机制。
学校将建立留守学生、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建立关爱留守学生经验交流制度。
学校每期开校进行一次“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安排期,期末进行总结,并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水平。
7、建立学校“留守儿童之家”。
在社会和学校领导的关心下,建立留守学生之家。配备有电脑、电话、电视机、VCD、饮水机、图书、体育、文娱活动器材等相关设施。管理人员(老师两名,学生两名)佩证上岗每周星期
三、星期天下午4点到6点对留守学生开放。让全校留守学生能感觉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也不再孤单,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
8、开展特色活动,提升留守学生素质。
(1)设立留守学生“咨询室”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与学生进行心语交流;学校通过班队会、主题讲座等方式多渠道加强对留守孩子的心理辅导和安全教育。
(2)设置“亲情电话”。向留守学生及家长、临时监护人公
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电话号码,加强学生、家长、临时监护人、老师四者之间的联系,互相及时交流,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指导督促家长承担起应有的家庭教育责任。
(3)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定期举行主题班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参加课外活动。
(4)给父母的一封信。学校将安排所有的留守学生每期给父母写一封信,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等向父母进行汇报。并开展留守学生书信比赛活动。
9、组建一支爱心队伍,大力开展“手牵手”活动。
(1)建立党员、教师与留守学生“一帮一”结对,开展手牵手结对活动。学校要求班主任、科任老师、党员同志与留守学生建立“一帮一”、“一帮二”、“一帮多”帮扶对子。(2)大力开展非留守学生与留守学生“手拉手”活动。
(2)学校以班队会、黑板报、“未来之星”红领巾广播站等形式广泛进行学习宣传,倡导、组织本校少年儿童奉献自己的爱心,伸出温暖的手,寻找身边的“留守学生”小伙伴,主动与他们拉起手来,结成学习、生活的帮扶对子。
(3)少先队、团支部将开展“让我们手拉手,用我们的爱共同关心留守伙伴”主题活动。学校少先队、团支部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开展“让我们手拉手,用我们的爱共同关心留守伙伴”主题活动。让这些远离父母的留守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来自学生、老师、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爱,让他们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10、对学习或行为习惯有“特质”表现的留守学生进行教育跟踪,矫正其不良行为习惯。
11、加强寄宿制的建设和管理。
不断完善学校住宿部的基础设施,配备专职保育员,尽量为入住学生公寓的留守学生提供良好成长环境和住宿条件,让他们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还对他们实施特殊关爱,如:指导生活自理,指导其定期与父母电话联系等等。
12、定期召开家长会,做好家教指导,深入家访。
(1)按我校惯例,每学期开校或期中都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会上将完成以下任务:一是专题讲座,二是各科教师总结汇报本班的情况,三是同家长交流家庭教育情况。
(2)坚持家访,加强双向联系。
班主任为了掌握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坚持每期家访达到20人次,要求教师尤其做到“五必访”,即情绪不好必访,身体不佳必访,成绩下降必访,迟到早退必访,与同学争吵必访,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
13、整合学校、社区、社会各方力量,全面关爱贫困留守学生。学校将争取与社会爱心人士的进一步支持,力争将留守儿童的帮扶工作纳入学校、社会、个人的网络中。
达县大堰乡中心学校
第四篇:留守学生教育管理
留守学生教育管理
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1、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做好留守儿童的入学工作。
2、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3、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
4、教育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五篇: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组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 费振 万敬成李家胜吕茂志杨士旭吴志强郝士锋
江店孜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