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香河县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试题
香河县第三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80分)
1.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適(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適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主要论证了
A.宗法制的作用 B.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 C.分封制的作用 D.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的关系 2.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刺史主要职能是()A.监察地方高官 B.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C.举荐官吏候选人 D.征收地方赋税 3.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
①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②有利于选拔优秀政治人才 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④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4.《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 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5.《左传·定公四年》载子鱼之语曰:“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这反映了周初实施分封的主要依据是()A.是否出身王室
C.是否对周王室效忠
B.是否出身先代贵族 D.是否立有军功
6. “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完成兼并六国、统一天下之伟业的是 A、夏启 B、秦王嬴政 C、隋文帝 D、元世祖
7.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重文轻武 B.知人善任 C.宋朝官员都是文人 D.分化事权 8. “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清]王士禛《池北偶谈》)出现这一现象的制度性原因是 A.确立三公制 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 D.设立军机处
9.《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A.宗教色彩 B.宗族色彩 C.神权色彩 D.皇权色彩
10.“学而优则仕”“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等术语反映的选官任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1.下列周王和诸侯关系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根据分封制,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②根据宗法制,周王和同姓诸侯是大宗和小宗的关系 ③周王和诸侯的关系是等级从属关系 ④周王对各诸侯国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2.“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13.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的考虑是
A.增加财税 B.多安置官吏 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4.《诗·小雅·北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这表明()A.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B.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而诸侯国君在自己的封地内又拥有最高权力
22.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度。郡守和县令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23.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叉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24.唐高宗时,大臣长孙无忌等撰定《唐律疏议》三十卷解释律令条文,通行天下,这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较完整的法典。决定法典能否在全国颁布的审批权在于()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门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26.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l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③中国开始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 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
A.清政府安抚政策的结果 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派的正确认识
C.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 D.当时帝国主义和清政府矛盾尖锐 28.雨果曾经说过“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奇迹现已不复存在”这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战争 29.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选择的素材应该是 A.黄海海战 B.平壤战役 C.辽东半岛战役 D.威海卫战役
30.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两个历史片段是
老的形式爆发出来。”(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保路运动 D.辛亥革命
39、甲午中日战争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有()
①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剧 ②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0.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
A、香港 B、台湾 C、东北 D、南京
二、材料解析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的教训,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将全国军政大权独揽自己手中。为处理政务,明成祖时期正式设立内阁,命今解缙等人并值文渊阁,参预机务,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材料二 行省是元代开始设置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1)中国古代丞相制度始于什么朝代?(l 分)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内阁的职能是什么?(2 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行省的主要职能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设置行省的积极影响。(7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41、(1)(3分)
———————————————————————————————————————
(2)(7分)
———————————————————————————————————————
———————————————————————————————————————
———————————————————————————————————————
———————————————————————————————————————
42、(1)(5分)
———————————————————————————————————————
———————————————————————————————————————
———————————————————————————————————————(2)(5分)
———————————————————————————————————————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C
6.B
7.A
8.C
9.B
10.D
11.D
12.A 13.D
14.B
15.B
16.A
17.B
18.C
19.C
20.D
21.D
22.D
23.B
24.A
25.D 26---30 ACBAD 31---35 DAABA 36---40 CABCB 41.(1)时间:秦朝(1分)职能:参预政务,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2 分)(2)职能:行省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行省官员具有处理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聚集地方财富上交中央。(3分)
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元朝对边疆管辖,巩固了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省”制对后世影响深远。(4分)
42.(1)变化: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2分)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武备虚弱,财源枯竭,政局纷乱,为列强瓜分中国提供了有利时机。(3分)(2)原因:列强间矛盾,导致列强不能瓜分中国。(2分)不全面,因为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如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3分)
第二篇:辽宁瓦房店市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辽宁省瓦房店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单项选择:(共23小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
2.《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这说明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 A.血缘 B.地域
C.信仰
D.出身
3.《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讲述了姜齐以及田齐的兴衰史。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白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这反映了 A.贵族政治逐渐瓦解 B.周朝统治基础有所扩大 c.分封制度逐渐恢复 D.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4.以下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御史大夫 ②监察御史 ③刺史 ④三省六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5.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 被迁至京城 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分封制 B.增强地方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打破世袭特权
6、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D、修筑长城
7. “□□省,宰相之府,所以临百司、统万机、定谋画、出政令,佐天子以安天下者也„„□□,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下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处的文字应该是 A.中书 B.尚书 C.门下 D.内阁
8.西汉中期,一批深知百姓疾苦,能直言极谏的有识之士进入统治阶层。他们入仕的主要路径是
A.军功授爵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9.《新唐书·百官志》:“唐之官制,其名号禄秩虽因时增损,而大抵皆沿隋故”。下列制度符合该论述的有
①科举制 ②三省六部制 ③内阁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④二府三司制 D.②④
10.“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如此则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文中的“朕”是指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11.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 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
12.“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 写。”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适用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C.巩固皇权 D.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13.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
14.汉朝时期,武帝平定闽越国后,在闽越故都有一个汉朝廷设立的“东部侯官”,隶属会稽郡,同时该郡 又处于扬州刺史的管辖范围。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而扬州刺史对其行使权力是
A.行政权 B.监察权 C.军事权 D.经济权
15.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受封土地为列侯。此项措施的实施使得
A.汉初以来的分封制被废除 B.宗法制得以重新确立 C.王国问题得到了妥善处理 D.土地兼并更加严重
16.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考古存在造假嫌疑 B.郡县制的消亡 C.中山国的地位较高 D.分封制的瓦解
17.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2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梭伦实行财产等级制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B.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个小题,共31分)24.(共20分)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地方的管辖。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之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两个制度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6分)材料二 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区划图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年地方上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为解决这一制度带来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材料三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3)简述宋朝是如何“尽夺藩镇之权”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6分)(4)综合上述信息,说明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控制演变的特点。(4分)
25.(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材料二:(五百人)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材料三: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以上材料均摘自岳麓版《历史•必修Ⅰ》 请完成: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4分)
(2)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和所学,指出雅典的民主政治为后世民主政治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3分)
(3根据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4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1——5 AAAAC 6—— 10 BABAD 11——15 DBABC 16——20 DDBCC 21—— 23DCB 二非选择题(共31分)(1)分封制,郡县制。分封制的实行扩大了周人的统治范围;郡县制加强了秦朝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6分)
(2)制度:郡国并行制。措施: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4分)
(3)措施:全国精兵编入禁军,由中央控制;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地方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影响:改变了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6分)
(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4分)25.(1)人民主权,轮番而治。(4分)
(2)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3分)
(3)①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只是雅典男性公民的民主,而外邦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妇女则没有民主权利,是狭隘的民主。
②又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手段。(4分)
第三篇:河南商丘市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河南省商丘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第Ⅰ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道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20世纪著名史学家胡厚宜根据甲骨卜辞作《殷代封建制度考》,证明“周初之文化制度,不特非周公一人所独创,且亦非周代所特有„„殷代自武丁以降,确已有封建之制。”“封建之制”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封建制度
2.清朝小说《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分大家私,死下来又没有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导致主人公如此感慨的是()A.仅男子可参与科举制 B.血缘维系的宗法制观念 C.强调门第出生的九品中正制 D.皇帝任命下的郡县制
3.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诸侯纷纷勤王的义务缘自()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君主制
4.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适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材料表明宗法制()A.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
B.约束兄弟子女,追求政治平等
C.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
D.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
5.据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这反映了商代()
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C.权力向皇帝高度集中 D.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
6.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朱允炆,攻占都城南京,赶跑了当时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帝宝座,史称明成祖。他虽然成功开创了中国封建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但后来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
A.是以武力夺取皇位的 B.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 C.违背封建道德规范 D.不符合封建史家的利益 7.在西周初年,下列哪个人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兵败后降周 B.乙是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带兵攻打商纣王,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D.丁是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
8.下边两幅漫画体现了先秦到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这一演变是指()
A.郡县制向分封制转变
B.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中央集权向君主专制转变
D.土地国有向土地私有转变
9.历史学家黄仁宇说:“(汉代)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仍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据材料判断,汉代实行()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10.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用分工的原则,使中央政府能维持有效的运作,以管理庞大的帝国。其中履行监察职责的是()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刺史
11.“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鉴于“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的教训,秦朝采用了()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12.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
A.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 B.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D.科举成为入位的唯一途径
19.元代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速说明()
A.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0.“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换言之,是中央侵入了地方。” 材料意在说明元代的行中书省()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使地方保持相当大权力
C.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 D.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 21.《利玛窦中国札记》第六章《中国的政府机构》记载:“我自己亲眼看到即使皇上也不敢更改这次公开调查的审查官们所做的决定„„”“我说看到,是因为所涉及的被判决的人的名单刊为单行本发行全国。”利玛窦认为明朝时期的中国()A.君主不再专制 B.君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C.文中的“审查官”指的是负责选官的官员 D.相权有所增强
22.有学者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认为,罢除中书省,六部尚书归皇帝直接领导。“这样,皇帝既为国家元首,又为行政首脑。”该学者评价的是()
A.秦始皇创立皇帝制 B.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C.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
23.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有个“贪污之王”叫和珅,他是军机大臣,清朝设置的军机处()
A.发生在顺治时期 B.标志宰相制废除 C.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程度 D.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24.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实际上代表了君臣关系的变化。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25.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26.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结束了被外国殖民统治的屈辱历史。下列各项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7.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使馆;1901年。依据《辛丑条约》.清政府设立外务部。这反映了清朝()A.重获国家之独立 B.与列强和平相处 C.外交迈向近代化 D.对世界全面开放
28.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9.下列各条约内容中,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工具的是()A.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35.义和团运动期间流行一首民谣:“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这可以用来佐证义和团()A.以农民作为运动主力
B.成员的饮食习惯怪异 C.以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只以天津为斗争基地
36.有学者评价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它沉重打击了英、俄两个殖民大国的阴谋,遏制了他们掠夺我国西北边疆的野心”。该学者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 C.左宗棠收复新疆 B.反割台斗争
D.义和团运动
37.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 ③仍需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A.①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38.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某地区人民“鸣锣罢市”,发布檄文,反对割地议和。面对日军优势兵力的疯狂进攻,当地军民奋起反抗,与日军血战五个月。这一历史事件是()A.黄海海战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淞沪会战 D.枣宜会战 39.有材料这样记载近代中国的上海:开埠后的近代上海迅速成为远东最繁荣的港口和经济、金融中心,“是近代亚洲屈指可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被称为“十里洋场”。从材料中可以直接获取的信息有()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被迫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上海是近代亚洲少数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 ③有人称开埠后的上海为“十里洋场”
④近代上海是远东的重要港口、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金融中心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40.在下列反映秦始皇事迹的信息来源中,最为可信的是()A.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B.秦兵马俑的考古发掘 C.司马迁的有关叙述 D.历史学者的著作
899.考点: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答:由题干材料“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可知实行郡县制,由“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可知还实行了分封制,依据材料时间“汉代”,结合所学可知,应该是郡国并行制,故D项正确.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的政治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排除.
宗法制是按照血缘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利的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排除. 郡县制是指在地方设郡、县等行政机构的政治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排除. 故选D.
10.考点: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中的丞相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太尉是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是主管监察,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 刺史是在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 11.考点:郡县制.
解答:西周为了巩固统治,分封土地和人口给贵族子弟和功臣等,让他们建立诸侯国,一来可以拱卫中央王室,二来可以加强对地方边疆的控制.诸侯平时替周王镇守疆域,战时派兵随从作战,这样有利于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但分封制也容易造成地方诸侯做强做大,出现地方割据势力.秦始皇正是看到此点才废除分封制,改为郡县制.故选B 12.考点:郡县制.
解答: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有皇帝直接任免,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选D. 13.考点: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解答:材料中指出:避讳皇帝的姓名,以及将皇帝的姓赐给有功的大臣;故选B. 14.考点郡县制.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秦朝郡县制下郡长官为郡守,县长官为县令,这些地方官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所以D说法错误.故选D. 15.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点的掌握:汉武帝时期设置刺史监督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故选A. 16.秦朝监御史的主要职能监察百官,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具有监督郡国长官的职能,故A项正
1解答:材料意思是一国在中国得到利益,其他列强也可同等享有,这是片面最惠国待遇所产生的影响,故B符合题意.
A项是指司法管辖权,与材料无关,应排除.C项在材料中并无反映,应排除.
D是1899年由美国向列强提出,这一政策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中的既得权益,同时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能从中“利益均沾”.材料中反映的并不是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史实,故D项错误.故选B. 26.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因此与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直接相关的是《马关条约》,故C项正确.其余三项都没有涉及台湾的内容,应排除. 故选C.
27.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解答:A材料未涉及,故A错误;BD与史实不符,故BD错误;
“总理衙门”“使馆”“外务部”表明中国外交逐渐近代化,故C正确.故选C. 28.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解答:分析题干,从“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说明这次战争对手不是西方国家,《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都是在与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是在与德、奥、美、法、英、意、日、俄八国战争中失败后签订的,不仅仅是东方小国日本,只有《马关条约》是在与日本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的.故选C.
29.考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工具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A是《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的内容,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B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应排除.C项是《马关条约》的开设工厂,应排除.
D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人民工具,故D项正确.故选D. 30.答案:A 分析:《南京条约》开放五口中有上海,故A项正确。B项条约内容与上海无关;C项中开放的是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与上海无关;D项没有涉及到上海。31.考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3科举制影响:①选拔了优秀人才;②增强了中国在儒家文化圈的影响力;③为西方现代文官选拔制度提供了借鉴;④影响了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
高考影响:①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②为后来改革开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1、观点:费正清认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是因为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愿“与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而导致的。
评价: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是站在西方立场上做出的结论,没有看到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要急于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第四篇: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佳选项,每题2分,共60分)
1.石陪华在《中国历史纵横》写道:“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的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政治又一特色。”材料说明
A.宗法制度为封建社会所沿袭 展
C.封建社会政治统治腐败无能 步
2.学家钱穆认为:“西周三百年历史,最重要者为封建政体之创兴。”属于“封建政体之创兴”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D.家国一体的政治模式不利于传统科技的进
B.宗法观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封建社会的发3.战国以来,郡县制逐渐得到推广,但分封制并未退出历史舞台,甚至在某些时期出现了逆袭。这一现象反映了 A.君主专制影响国家制度变革 C.分封制利弊并存
B.郡县制度还不够完善 D.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4.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等革命者认为:“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 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然而《临时约法》制定时,他们又赞同以责 任内阁制取代总统制。这一转变
A.是革命党人“因人立法”的产物
B.体现了革命党人向袁世凯的妥协
C.说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D.革命党人对中国国情有深刻的理解 5.“从前皇帝自称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 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 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清朝的专制统治被推翻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 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7.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被众多的历史学家称为“英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对英国的历史进程产生
了重大影响,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一百多年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界标。有人评论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法案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主要是因为()
A.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C.明确规定了限制国王的条款
D.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取得了更多席位,确保了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稳定
8.1787年制定并于1789年批准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成文宪法。它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制定后多年来附有26条修
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普选权
正案,迄今继续生效。下列 有关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
②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原则
③反映了州权至上的精神 ④体现了 民主和分权权衡的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这说明礼乐制度
A.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 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 C.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 D.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
10.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
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
A.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 B.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 C.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 D.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
11.“《资政新篇》的提出给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一块新界碑,这就是它已经明显地展示出这场战争已不同
于以往的农民起义”。这是指《资政新篇》()
A.反映了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C.给太平天国带来了新生机
B.体现出近代化的时代特征 D.开启了太平天国的新使命
12.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既定,天旋地转”,“东南诸宵所恃以„为藩篱者”,“拱
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允许外国军舰到长江各口岸航行
C.使列强获得在京津地区驻兵特权
B.体现了帝国主义阶段的侵略特征 D.使清政府成为了列强的统治工具
13.自从鸦片战争后,清朝就被迫对列强开放了国内市场,但是到1860年时,西方各国在对华贸易上仍
然没有打开局面,他们吃惊的发现,除了那些通商口岸以外,中国几乎没有发生改变。究其主要原因
是()
A.闭关锁国的政策依然存在C.近代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化
B.皇帝集权统治未受到损害 D.传统的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14.公元前399年,以“腐蚀雅典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的罪名判处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
刑的机关是()A.民众法庭
B.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
D.元老院 15.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一年多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
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16.《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越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A.要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B.要解除地方割据
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要改革官制
17.《皇明祖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
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对此理解符合史实的是()A.成祖罢相,高度集权 B.都察御史,行使监察 C.权分六部,内阁统帅 D.废除丞相,政治清明
18.杜甫诗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齐鲁”之称源于西周分封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召公之子受封于鲁 C.鲁国是因功臣受封
B.鲁国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 D.鲁国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
19.清朝小说《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钱大家分,死下来又没有个传宗
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与主人公如此感慨产生关联的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
20.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通判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21.1693年英国议会提出《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该法案被国王威廉否决,以后如此多次,直到1707年才获得通过。下列对上述内容解释正确的是
A.英王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 C.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在渐进中完善
B.英国政体出现了十分严重的倒退 D.英王最终失去了全部的政治权力
22.雅典政治家克里斯提尼针对那些不受欢迎或最可能成为僭主的人,为减少政治混乱,于公元前6世纪 创立了 A.五百人议事会B.民众法庭C.陶片放逐法D.平民保民官
23.公元前5世纪时,罗马法律的解释权操纵在贵族法官手里,法官利用这个权力为贵族谋利益。平民经
过长期的斗争,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它的颁布 A.使习惯法过渡为成文法B.有利于帝国的扩张
C.使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D.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24.1901年正月初三日,内阁奉上論:此案祸首诸臣,昨已降旨,分别严行惩办,按照各国全权大臣照会,尚须加重„„・除载勋已赐令自尽,毓贤已伤即行正法,均各派员前往监视外,载漪、载谰均定为斩监 候罪英年、赵舒粗昨已定为斩监候,著即赐令自尽。据此可知
A.清政府重用反帝官员B.外交成为清朝头等大事 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25.据日方统计,1931年9月至1937年9月,中国军队在东北嵬伤日本关东軍17.7162万人,年均近三 万人。这说明
A.日本刻意隐瞒军队减员情况B.局部抗战的地位不容忽视 C.分区域抗战是胜利的必由之路D.国民政府抗战成果显著
26.清朝统治者为加强对边疆民族事务的管理,设立的中央机构是()A.军机处 B.理藩院 C.内阁 D.改土归流
27.张明在图书馆借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集权政治》《百年“文字狱”》三本书,计划写一
篇历史小论文,你觉得下列最佳论文题目是()A.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C.浅议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B.明清君主专制的发展演说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
28.19世纪60年代中期,普鲁士政府提出军事改革议案,要求扩充常备军、延长服役期、增加税收与军费,遭到议会强烈反对。这一斗争反映出
A.国内市场不统一导致严重政治分歧
C.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 争
29.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治
20、孙中山在逝世前曾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B.普鲁士内部存在统一方式之争 D.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与反统一之
这主要表现在()
A.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政治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地方长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1)结合材料一,说明“周”与“秦”各自建立了什么制度?(4分)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种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
材料三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变化了哪些制度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4分)政权部族界
省界 都城
辽 阳 行 省
材料四纵观整个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政府运转一直是两大中枢点,一是中央权力,二是君主权力,简言之,即地方权力归于中央,中央权力归于君主,这一政治结构的设计师是战国时代的韩非,韩非认为国家权力的运行与管理的实现,应当做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齐涛《集权与专制下的政府职能》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中国古代的政治结构。(4分)
32.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古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的具体表现。(4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
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国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输入移植。中国古代王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点是和平的文化影响,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领土的扩张;是国际体系的领导者和维护者,而非统治者和掠夺者。
——摘编自韩舁《中国古代的外交实践及其基本原则》等
材料二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清政府严词拒绝英国遣使进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准外国公使进京常驻,但对遣使驻外无意执行。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年,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甲午惨败,清廷被迫承认朝鲜为自主之国。庚子国变后,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政府的应对举措及其影响。(10分)
34.从古罗马到近代欧美,西方法制进程在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无疑是罗马法制史上一个不小的成就,可以说,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它把向来由贵族祭司阶层把持的“习惯法”用人人可见的文字公布出来,使司法执法“有明确的文字做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官吏的“武断和专横”。
——《世界著名法典汉译丛书》
材料二:
美国的宪法及不断发展完善的宪政才是美国其它一切发展的基础。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和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法律文件,美国宪法集中表现了美国人民的民族特性和美国人的政治智慧,它创立了„„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开辟了人类社会追求民主,反时专制的历史新纪元。„„美国宪法是美国人民对世界政治的最大贡献,是奉献给人类最宝贵财
富,„„深刻地影响了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
——袁明《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
材料三:
议会改革法案(1831年5月通过)把英国的选民人数从48.8万增加至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上涨至3.3%。„„中等阶级的多数虽然还不掌权,但是获得了选举权。议席的重新分配可以视为一种对选举制度的修正,选举权的扩大不仅改变了社会等级制的旧原则,而且致力于把政治权利赋予新的社会阶层。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部法律?如何理解“它开创了罗马法制史上的一个新时代”?(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一系列宪政原则和制度”指的是什么?概述美国1787年完法对近现代世界的民主进程的影响。(8分)
(3)据材料三,概括英国议会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这一法案的颁布对英国当时哪一“新的社会阶层”最为有利?(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法律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价值。(2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 BCAAD 6——10 ACBAA 11——15 BBDAC 16——20 ABBBD 21——25 CCADB 26——30 BDBAC 31.(1)周:分封制。(2分)秦:郡县制。(2分)(2)行省制度。(2分)
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6分,任答3点给6分)
(3)制度变化:①完善三省六部制度。②完善了科举制。(4分)(4)结构: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
32.(1)(6分)表现: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明废丞相,设内阁,只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
(2)(4分)表现:公民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吏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为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33.(1)①居于中心领导地位(形成朝贡体制);②以和平交往为主;
③注重思想与文化影响;④以周邻国家为主要交往对象;⑤是国内政治体制和政治理念的国外延伸。(8分)
(2)挑战:西方列强侵略,新式国际关系理论与外交原则强制输入。
评述:从排斥到逐步接受西式外交理念;派遣驻外使节,培养新式外交人才,设立近代外交机构,精简职能。
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有利于与国际社会的接轨,一定程度上为民国外交奠定了基础;具有一定的被动性与保守性,未能真正实现对国家主权的维护。
34.(1)法律:《十二铜表法》;(2分)理解: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2分)
(2)原则和制度:三权分立;联邦制;共和制;(4分)影响: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起到保障民主、防止专制的作用(避免权力过于集中)。(4分)(3)内容:扩大选民人数、重新分配议席;(2分)工业资产阶级。(2分)
(4)价值: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保障民主,限制独裁;保证社会公平公正。
第五篇:广西贺州市2018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xiexiebang推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 C.任人唯才的要求
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 D.兄终弟及的传统
2.歌曲《我的中国心》唱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政治态度
3.“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尊祖敬宗是宗法制的重要内容,其对今天的影响表现在()A.规范宗教仪式 C.禁锢人们思想
B.传承中华传统 D.阻碍社会进步
4.客家人在迁徙时,把族谱、家谱敬若神明,视之为凝聚族众、延续精神的传家之宝。这种现象出现的源头是()A.分封制度 B.宗教信仰 C.礼乐制度 D.宗法制度
5.东周后半期诸夏各国“政逮于(卿)大夫”,政“自大夫出”,诸侯的土地和人民逐渐被少数强宗夺去。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东周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B.诸侯的土地和人口被夺走 C.卿大夫与诸侯共同执政 D.卿大夫逐渐演变为最强宗
6.春秋战国时期,“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在腹里繁华之地称为县,在边鄙之地则称为郡”。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郡县的设置扩大了周朝疆域 B.血缘关系是授郡授县的依据 C.从贵族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D.设置郡县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7.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C.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至秦汉时期,„„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了,原本只有一个家,此刻变作为国家。”据此推断,秦汉“化家成国”主要得益于()A.实行科举制 C.采用严刑酷法
B.推行郡县制 D.思想上独尊儒术
9.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名目有很多,如贤良方正、孝悌力田、茂才异等、孝廉、直言极谏等。后来,“孝廉”逐渐成为使用较多的一种名目。材料中所述的选官制度为()A.世官制 C.九品中正制
B.科举制 D.察举制
10.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11.中国古代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解决“权力制衡”的措施是()A.分割权力并完善运行机制
B.扩大官员入仕的来源 C. 突破贵族对官职的垄断权 D.将行政、军、财权分割
12.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虽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责”。他指的制度应该是()A.汉代的内外朝制 C.明代的内阁制
B.唐代的三省六部制 D.元代的一省制
13.隋唐时期,宰相都是可以坐的。到了宋朝,太祖认为坐着对皇帝不敬,就把椅子撤走了。到了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说明了()A.中央集权的强化 C.古代礼仪制度的不断发展
B.封建等级秩序的模糊 D.君主专制的加强
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5.“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儿皆奉吊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这反映出明代内阁()A.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16.雍正七年(1729年),正值清军在西北与准噶尔部作战,为了能及时处置军情,遂在内廷设军需房,直接转达前线军情及皇帝旨意,这样既可以省去内阁的复杂手续,而且不易泄密。下列关于军需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皇帝提供军事顾问 C.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B.有很强的保密性 D.是中央决策机构
17.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①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②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③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A.中华民族的奋起
C.晚清政府的改革
B.西方列强的入侵 D.近代的民主革命
18.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这一规定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是()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B.有利于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 C.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更加恶劣 D.日本建立起对中国的经济控制
19.有一首歌的歌词是:“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墙铁壁,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在太行山上的这支军队应是()A.新四军 C.义勇军
B.八路军 D.抗日联军
20.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转折点是()A.定都天京
C.天京事变
B.北伐失利 D.安庆失守
A.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28.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是指()A.无产阶级革命 C.国共第一次合作
B.农村包围城市 D.开展工人运动
29.毛泽东说:“我刘邓、陈粟、陈谢三路野战大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歼灭大量敌人,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该军事行动的“战略作用”是()A.迫使国民党停止全面进攻 B.拉开对国民党战略决战的序幕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D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3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具体体现在()①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②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 ③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残余势力 ④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A.①②③④ C.①②④
B.①②③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
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材料三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主要功绩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提出的革命新道路。从毛泽东革命新道路的提出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6分
2017年10月月考高一年级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BCBDA 6---10 DCBDC 11---15 ACDBA 16---20 DBCBC 21---25 ACDBC 26---30 BABC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答案:(1)“封建子弟之制”指分封制。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5分
(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5分
(3)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皇帝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3分
32.答案:(1)政策:自由贸易政策。目的: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其商品市场。(3分)(2)割让香港岛,成为侵略中国的支点;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其对华商品输出;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治外法权,使中国司法权遭到破坏;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便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10分)33.答案:(1)北伐战争的主要功绩在于歼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4分
(2)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依据是“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4分(3)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认识:革命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