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体育产业文化竞争力的思考与分析
提高体育产业文化竞争力的思考与分析
夏成木
(宜宾学院体育系
四川宜宾
邮编:644007)摘要:本文论述了体育产业文化建设与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辩证关系,体育产业文化建设是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应与时俱进,科学地确定文化的内涵,作为体育产业来说,体育产业文化是其本质和内因,竞争力是其表现特征,因此,加强体育产业文化建设,就能提升体育产业的竞争力。所以说体育产业文化是体育产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和获得成功的核心。以自身文化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文化是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体育产业:文化;发展;竞争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溶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部分。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强大文化的支撑。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面对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世界多极化、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复杂多变的形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也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文化竞争已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站在世界形势深刻认识变化的高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企业文化建设,用战略眼光、世界眼光,深刻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企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勇立潮头,占领至高点,立于不败之地。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参与提高竞争力与体育产业文化建设有着密切关系。体育产业文化建设与提升体育产业竞争力的辩证关系。
体育产业是企业的一个方面,企业文化,它又是整个社会大文化的一个系统,客观地存在于每一个企业之中,因此,体育产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众说纷纭,百家争鸣。国内外学者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有人对企业文化的定义作出过粗略的统计,有100多种。就实质来讲,共性方面的认识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组织文化,是企业的发展中企业员工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企业信奉倡导付诸实践的行为方式,共同信仰和价值观念。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现特性,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基本要素的内在联邦纱,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唯物辩证法还告诉我们,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外因看内因,是揭示事物发展规律的途径。作为体育产业来说,体育产业文化是其本质和内因,竞争力是其表现特征,因此,加强体育产业文化建设,可以促进体育产业的竞争力,所以说体育产业文化建设是体育产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行为的准则和获得成功的核心。加强体育产业文化建设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和增强竞争力 我国体育产业文化的发展,过去几年,尚处于较低层次,主要原因是体育产业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较缓,因此体育产业文化教育培养和树立,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体育产业文化大多是传统文化的缩影,从总体上看存在许多缺陷与错误现象。体育产业文化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经济文化,与其它群体文化迥然不同,它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并且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有机结合的一
作者简介:夏成木(1953—),男,四川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管理与经济学研究 种最为积极活跃的群体文化可以这样认为,体育产业文化是体育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而形成的“以人为本”的凸现人文关怀的经济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并为市场所接受,人们所承认的,具有精神和物质两方面丰富内涵的一种理念。既是对传统的“以物为本”的管理经济理念的变革,也是对单纯性以经济为手段,以利润为目标的管理经济理念的超越,为此,体育产业文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才能不断提高和增强竞争力。
2.1体育产业文化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体育产业理念、核心价值观、体育产业精神和体育产业形象等。体育产业文化的内容既不是简单的“企业+广告”,也不是复杂到难以把握,体育产业文化内容往往具有体育、运动、健康、娱乐相关的一面同时又有他的特殊性,如同企业的价值理念绝不会完全相同,就象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体育产业处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其文化也不尽相同,可见体育产业文化的内容不能简单的“复制”与“克隆”,所以体育产业要根据自身发展和市场定位,正确把握体育产业文化的共性与特殊性,科学地确定体育产业文化的内容。
2.2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
体育产业文化的建设,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形象,来考虑体育产业文化的模式。世界经济形势在不断变化,市场经济规律也相应发生变化,体育产业文化那就是一种动态的经济文化,尤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体育产业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生产力及体育产业自身的发展,体育产业也必然也发生变化。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企业文化建设,曾经成功的企业文化也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体育产业文化建设非一朝一夕可以“建成”,体育产业文化必须是潜移默化,长久不断充实发展和在认同基础上经过长期建设形成,只有这样,体育产业文化才能最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企业文化。体育产业文化建设是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体育产业文化是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同其它任何企业都应遵循“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人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价值,用户价值高于生产价值”的原则,制定、倡导并信奉本企业文化中的企业观念和核心价值观,并在实践中认真实施。而这种企业观念和核心价值观就是企业全体员工追求的企业文化,它体现在每个员工的意识和行动中。体育产业作为一种以员工为基础的经营活动的主体,其经营活动行为最终要人格化,体育产业所有活动最终要靠人业执行。人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所以,体育产业的精神、价值观、制度安排、经营战略选择等,最终都必须会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并且以体育产业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体育产业文化对体育产业有导向作用首先把员工引导到确立的目标上来,使目标、信念深深扎根于员工的心中,使员工对目标形成共识,变成信仰,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克服困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具有奉献精神,充分体现人生价值;其次有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即用体育产业理念、核心价值观、信用、荣誉、道德等,使整个企业上下团结,至诚至信、充分张扬其核心竞争力,使全体员工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活力激发起来,创造力发挥出来,积极性调动起来;第三,有融合作用和纽带作用,即使员工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其自然融合到群体中去,上下形成纽带,形成合力;第四,有约束作用和辐射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成俗的且与时俱进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对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到很大的约束和规范,并由此辐射开去,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体育产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涉及体育产业能否在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持续健康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3.1以自身文化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 随着中国“入世”,国家宏观经济好转,产业结构升级,投资环境进一步好转,对体育产业将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回顾我国从1993年第一届西安体育用品博览会,参展体育用品厂家不到100个,展位120个,订货不到1亿。到1997年武汉体育用品博览会,近600个厂家,设展位1412个,成交额达
作者简介:夏成木(1953—),男,四川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管理与经济学研究 60亿人民币。1992年体育用品出口额为13.7亿美元,1997年中国体育用品的出品额达38.6亿美元。1998年全世界运动产品市场估计有980亿美元,中国体育用品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20%,跃居世界第一。除了体育产品以外,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的体育健身业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大市场。据最近国内200个各级体委进行的一项调查,体育健身业占体育产业的76.3%,居世界首位。1998年中国体育消费达到1400亿元。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家宏观经济好转,面临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虽然中国体育产业尚在初始阶段,起步晚,但发展快。要使中国体育产业自身文化走向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就必须要求体育产业自身文化不断再造和创新,形成一种人性化和主动式的企业文化其实,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不管企业大小,历史长短,从他建成的那一天开始,就有了企业文化。尽管它是分散或良莠并存的,但已经对企业文化发挥起到促进或阻碍作用。体育产业的文化发展同其它企业文化一样,客观存在与每一个体育产业制造商、经营者之中。优秀的体育产业文化极大地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反之削弱体育产业的竞争能力。如今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新的图腾。21世纪是一个冲击的世纪,体育产业能否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创新适合自身发展并发挥效用的文化,将决定其在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体育产业只有“文化”起来,并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有恒久的活力。
3.2 体育产业文化是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后的今天,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从工厂制转向公司制;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企业迎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机遇和挑战就像一把“双刃剑”,关键是对二者如何辩证地加以把握。其中体育产业面临的挑战,就是体育产业如何在变动迅速的经营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生存与发展的症结何在呢?其中一个原因是体育产业缺乏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
体育产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找到促使自己不断发展的途径。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管理改善、技术变革、制度创新、产品质量、项目开发和产品更新等因素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其中维持和促进体育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争论的焦点,有人说是高新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也有人说制度创新的核心竞争力,还有人说人才资源是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企业文化是体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总是随着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不断发展,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体育产业同其它产业一样,提高体育产业文化,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市场永远不变的法则是永远在变,体育产业要想在变动迅速的市场中成功、持续发展,做好做大做强,在市场经济的角逐中取胜,就必须加强产业文化建设,推动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充分彰显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维彦
对体育产业前景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体育科学学报2002,8 [2]鲍明晓
对我国体育产业热点问题的思考[J]体育科学1999,4 [3]肖沛雄
论体育市场和大众传播[J]体育科学2001,(21)
作者简介:夏成木(1953—),男,四川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管理与经济学研究
第二篇:有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践与思考
有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践与思考
【摘要】企业竞争力实质上就是指企业配置和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的能力。企业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有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争力,也称核心能力。【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一、什么是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描述可以追溯到该理论的创始人普拉哈拉德和哈默那里,两人在《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的定义是企业核心能力是一个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国内学者基于西方学者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观点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席陈清泰1999年在上海财富青年会上说:“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佳贵认为,核心竞争力主要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积累性知识和能力,尤其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的知识和能力,并据此创造出超越其它竞争对手的独特的经营理念、技术、产品和服务。刘世锦研究员等则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为基础的,是整个企业具有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和高于平均水平收益的竞争力称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企业界对核心竞争力也有独到的见解,如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认为,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制定出能不断产生经验的东西的战略。根据以上中外学者和企业家对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我们可以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的与企业组织结构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竞争合力,是在企业在其生产经营的价值链活动形成的一种适应于市场变化且不易被对手模仿的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我国的现状我国自从加入WTO以来,随着贸易壁垒的逐步消除,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将逐步趋于融合,而国际市场的需求、法制环境、贸易制度以及风俗习惯等都与国内市场有较大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加入WTO后的国内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原本企业所熟悉的国内市场环境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能只满足于在原本较小的且受保护的市场上占有优势,而要建立在国际国内广阔市场上打拼的战略思想,从自身状况出发,考虑企业市场战略调整和发展问题,实施恰当的市场战略定位,以保持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优势产业的不断加深,企业所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若想在激烈竞争力的市场占一席地,就是要培养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世纪时期,张瑞敏刚到海尔(时称青岛电冰箱总厂)。一天,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然后,张瑞敏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在以后的日子里建立了全国最好的售后服务,成功的企业可学习的地方很多,我们现在只从一个侧面谈谈海尔的服务战略。关于海尔的服务战略,国内著名的战略管理专家姜汝祥曾做一番精妙的分析:海尔的成功是中国式的成功,它成功地将一场家电业的功能之争转化为服务之争。通过“免费服务”模式获得先入优势,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高额回报。对手即便模仿了“服务”模式,但也因成本太高而被拖死。对于创业者来说,开发新顾客需要投入大量的人才、物力和财力。所以把手头的几个老客户服务好,保持企业的稳定,在此基础上再
有计划有目标的开发新顾客不失为一种上策。许多公司往往忽视了那些觉得钱花得值,而继续光顾下去的老顾客。更有甚者觉得老顾客很麻烦,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过分,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服务做的还没有到位。在各行各业中,总有一些企业一方面很好地照顾了顾客的各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业务还蒸蒸日上,收入可观。这些公司之所以出类拔萃,是因为他们投下精力和财力去实践一个理念——良好的服务就代表成功。
三、我国企业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内部途径(1)企业从高层管理者到基层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认识到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在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竞争中的作用,重视和关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2)要集中公司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业化经营,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在经营管理、技术、产品、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与同行的差异。在发展自己与他人上述诸多方面的差异中,就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可以提高消费者特殊效用的技术、方式、方法等,而这些有可能构成今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要素, 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3)加强技术创新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4)在企业管理方面,要尽快引入现代企业制度,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下转第68页)(上接第23页)造提供制度保证;5.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6.独特的营销广告策略。90年代中期以来,全国瓶装水市场激烈竞争,在广告战烽烟四起的氛围中,浙江“娃哈哈”矿泉水与“乐百氏”纯净水先后脱颖而出,成为全国性的著名饮品品牌。
(二)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外部途径1.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2.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具体来讲,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立足国际竞争,突出主营行业优势,明确企业的规模、产业边界;(2)分析企业在各产业中的竞争优势,明确企业的竞争优势、竞争战略和手段;(3)明确集团中各个企业之间的分工及战略协作关系,提高企业集团的协调力和资源整合力;(4)加强企业竞争力的开发和运用,提高战略管理能力。做好这些工作的同时要进行[1] [2] 企业有形资源、无形资源、有关产品和工艺的知识资源的规划,根据企业经营发展目标落实企业可以快速反应的企业经营计划。由于我国目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各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很薄弱,这是当前的国情所决定的。我们应该针对当前情况制订出符合我们当前国情的发展战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培育和提升企业的
第三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
文化既是人类精神价值的体现,又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文化与发展委员会1994年报告提出:“脱离文化背景的发展是一种没有灵魂的发展”。因此,必须把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文化的发展进步统一起来。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基因。这无疑是民族文化的思想根基,也是今天弘扬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和资源优势。
然而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受到多样文化的巨大冲击。有些人是非不明、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有的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淡薄;少数党员干部信念动摇、贪污受贿,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应该不断推进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保持民族性、自主性,大力推动改革开放,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
首先,需要转变政府职能,尽快建立有利于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体系和制度安排,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梳理现有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不断加强和完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文化场馆设施建设,并时时刻刻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以此作为发展事业的根本性目标和依据,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为他们提供富有特色、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
其次,要不断改革文化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拓展文化传播流通的渠道。要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充分运用先进技术手段改造传统文化生产经营和传播模式,推进图书报刊出版、广播影视制作技术升级,不断丰富文化的生产方式与表现形式,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提高文化的生产传播效率。同时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努力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
最后,正确处理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关系,加强与国际先进文化的交流和学习。既要摒弃民族虚无主义、食洋不化、盲目西化,又要防止坐井观天、盲目自大、孤芳自赏、排外惧外、封闭保守的狭隘的民族主义文化观念,要学习各国一切有益的文化成果,在交流、交融、交锋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与他国先进文化的学习,来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作用范围,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走向世界。
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因此国家需要不断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第四篇:如何提高竞争力
在校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在校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与他们自身综合素质不足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们在校大学生应该有意识丰富自己的阅历、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全面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为自己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那么作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应该如何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由被动竞争转向主动竞争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唯一方法。我们要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就必须将适应环境为主的被动的竞争转换为主动的预测环境变化,积极应变,提前采取措施,提高个人核心能力。
第一,学好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一种特殊的财富。要想成为企业必需的人才,就必须做到“术业有专攻”,并且努力做到无人能比,无人能及,使自己成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专业性人才。
第二,要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竞争优势的秘密是创新,而富有创新精神又会促使竞争的成功。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显身手,就必须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第三,富有团队精神、大局意识。很多成功人士在讲到团队精神时,都把大学期间参加的学生工作作为培养团队精神的最佳平台。大学是某种意义上的小社会,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各种资源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例如积极的参加社团组织、公益活动等等。
第四,强化综合素质,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在校大学生要有意识的塑造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好性格:坚定的信念、充沛的精力、果敢的胆识和魄力、坚韧不拔的毅力、良好的心理素质等。这些良好的个人综合素质,对于成就事业至关重要。
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大学生只有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管理才能及富有人文素养的综合性人才。所以我们应该在学习和实践中有意识的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谢谢大家!
第五篇:关于如何提高银行竞争力问题的思考
关于如何提高银行竞争力问题的思考
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中,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而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独特的能力。因此,“核心竞争力”已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关注和重视,虽然,在理论界并没有形成公认的看法。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更有不同的理念和设计。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美国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来的,后来成为“核心竞争力战略”的理论基础。“核心竞争力”理论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同,成为企业战略理论划时代的文献。他们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怎样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和整合各种技术的学识。可以说,核心竞争力是包含在企业内部,与组织融为一体的文化、技术与技能的组合。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种超越竞争对手的内在能力,是企业独有的、比竞争对手强大的、对手不能模仿的、具有持久力的某种优势。国内很多学者也是根据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的观点不断发展这一思想,并促进了这一理论的发展。
现代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本涵盖了核心业务、核心客户和核心人才三大层面。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实质上就是如何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效率的问题。企业的竞争力战略管理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决定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继而决定企业未来的兴衰成败。而打造培育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一、完善公司治理,是提升银行制度创新能力的核心
制度创新是组织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企业成长的保障。从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看,大型现代商业银行的崛起与发展,与现代企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高度相关。提升制度创新力,是构建我国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从现代银行的发展趋看,提升制度创新力,核心问题是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一是要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股份制改造、重组上市等途径,加快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二是健全董事会及其各专门委员会功能,强化监事会职能,在股东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独立、1 相互协调而又相互制衡的关系;三是实施股票期权、员工持股等长期激励手段,塑造银行管理层和员工的长期、理性行为;四是强化信息披露机制,充分发挥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
二、开展金融创新,提高银行的业务水平和经济效益,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中心内容
面对市场化、全球化、信息化和入世带来的各种挑战,银行就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和产品服务创新。金融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中零售业务是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也是一项高增长、高回报、高盈利的业务。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是存差行,经营是以规模扩张为手段,以上存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具有中国银行业传统发展模式的典型特征。这种集中、单一的业务发虔和盈利模式适应了相对稳定的、封闭的和低层次竞争的市场环境。随着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传统业务遇到了强烈的竞争,也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是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应该把发展零售业务作为经营模式转变的重点之一抓好、抓实。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以发展创新为主题,调整经营策略,转变传统经营模式,把工作重心向商业化经营转变,把收入结构向多元化创收转变,把资源配置向支柱型业务转变,调整优化业务结构和存款结构,加大零售业务的营销力度,加快市场份额的争取和经营效率的提升,对传统资产负债业务,逐步实现高质量发展资产业务、低成本发展负债业务、超常规发展中间业务的目标。抓住信贷政策导向,积极稳妥发展个人消费额度贷款,切实提高个人信贷服务效率,推进个人资产业务快速发展。
负债业务是银行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要加快开展个人负债业务,加大负债业务的营销力度,鼓励吸收低成本、稳定性好的存款,确保存款平稳增长,力争实现快速增长目标。针对区域客户群体特点,充分发挥个人金融业务旺季营销效果,各业务部门协调联动,组织人力物力向社会大力宣传金融产品和优质服务,从而努力提高经营效率。
三、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增长点
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决定着现代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发展实力。应将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充分挖掘现有产品的潜力,进一步加强现有中间业务优质客户的合作关系,实行商品化、差别化服务,不断扩大银行与企业之间、银行与个人之间的合作领域。要向基本结算户要效益,向中高端客户要效益。加快柜 员及客户经理对客户的引导与培训工作,有效地引导高层次客户广泛使用自助设备、银行卡、理财产品及电子银行等新兴业务,减轻柜面压力,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渠道。积极发展国际结算、结售汇、外汇买卖等国际业务,保证现代商业银行各项战略性业务指标的顺利完成。
在大力发展传统资产业务的基础上,要超常规发展中间业务,积极开展中间业务的产品营销,要全员更新观念,逐步建立起中间业务的整体营销服务机制。一是从单方营销变为多方营销、由各专业营销变为银行上下联动营销,力争从源头、从上游抓客户。二是从单一化营销变为差别化营销。针对优质客户个性化、便捷化、效益化等特点,从机制、手段、效率、产品等各方面落实差别化服务。三是从分散化营销变为整体营销和交叉营销。四是从个人关系营销变为公共关系营销。
四、优化公司和机构业务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价值创新是企业竞争的一个新理念,存贷利差收入仍是商业银行效益的主要来源。要把重点项目营销工作作为资产业务发展的重点,在积极营销公司和机构存款基础上,紧紧抓住存量优质客户的存款营销,配套以差别化的服务手段,为其量身设计产品组合,不断满足客户需求,保证现有份额不流失。积极促进新兴企业的发展,重点加强基本结算账户的营销工作。激励营销基本结算户、代发工资户,全力促进市场份额的持续快速增长。在拓展对公存款业务,保持对公存款持续增长上,把公存工作的立脚点放在维系优质客户上,以高端客户单位作为资产业务发展的重点,强化公关和竞争意识,建立为优质大客户服务的“绿色通道”,用诚实、真诚赢得彼此合作的基础更加牢固,以此带动其他单位存款的回归。
五、创造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客户是银行的利润来源,拥有客户才能保证公司和股东的利益持续增长。为此,要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重视与客户的关系,实施客户关系管理,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银行与客户共同创造价值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通过建立客户档案,对银行的大量客户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识别在市场竞争中最有价值的黄金客户群,确定目标市场,将客户通过多种指标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客户,实施不同的策略,为目标客户群提供一对一式的、符合客户需求的服务。国际上一些权威的研究机构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分别得出了这样一些结论:“把客户的满意度提高5个百分点,其结果是企业的利润增加一倍”;“一个非常满意的客户其购 买意愿比一个满意客户高出6倍”;“2/3的客户离开供应商是因为供应商对他们的关怀不够”;“93%的企业CEO认为客户关系管理是企业成功和更有竞争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目前,商业银行的竞争和发展已经进入“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买方市场阶段。客户需求的差异化使客户不再被动地接受金融机构设计的金融产品,而是从自身需求出发对金融产品进行评价和选择,这也是商业银行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的动力之一。当前银行的数据库中积累了大量的客户信息,但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数据挖掘系统进行信息分析,甚至连同一客户的不同账户也无从辨别,更不用说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银行的各种数据不能有效结合,形成了很多“信息孤岛”,使金融机构很难将各种各样的客户信息统一起来,领导决策层也很难搞清楚数据系统的整体运作情况,不能有效地进行管理。这就要求基层客户经理必须了解客户真正的需求,通过有效的措施寻找真正的赢利客户,留住高端老客户,挖掘新客户的潜在价值,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创造银行价值和客户价值。
从实施客户关系管理以及关系营销角度看,商业银行产品的市场定位,实际上是银行与特定客户群体的关系定位。商业银行应专注于客户心中的希望,塑造出目标客户能感觉到的比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更好、更具有特色的差异性优势。首先,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正确估价自身优势和面临的挑战。要细致研究、分析市场带来的机遇,并据此设计出适合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其次,要进行市场细分,确立目标市场,对客户进行科学分类,确立目标客户群体,为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相应的具有特色的产品和服务。目前银行理财中心正在全身心地为目标客户制定理财产品组合方案,从而使该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确立了适当的位置,也提升了客户对银行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但是目前一些银行的客户和业务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一是低效业务占比高。这些业务占用了大量柜面资源,而且经常需要集中办理,结果造成网点排队问题严重,影响银行形象。二是低效个人客户占比高。低效客户群具有年龄高、收入和学历偏低的特征,难以有效分流,以致排挤了高端客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点的经营效益。
六、更新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当前,银行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亟需扁平化以提高效率。为整合有限资源,合理布局,提升网点核心竞争力,应加强对金融业务发展的组织领导和战略策略的研究,统筹谋划,深入论证,进一步优化调整网点格局,积极筹划营业网点改造资 金,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撤并亏损网点,集中有限资源发展优势网点。切实加大网点综合化改造力度,推进网点经营转型。突破传统网点管理模式,把网点整合为多渠道销售中心,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清晰物理分区,对高端客户提供个性化和特色化服务,对普通客户提供标准服务,完善服务层次与体系。充分发挥物理网点与虚拟网点的协同效应。物理网点着重发展理财业务,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提高银行网点整体竞争实力。虚拟网点提供简单、重复和标准化服务,降低营运成本。合理规划和统一配置自助机具,提高标准业务的自动化服务水平。
七、增强质量管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从现代银行的发展趋势看,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着重需要构建起以RARO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现代银行风险管理由传统的以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导转向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并重,并引起了银行的组织体系、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再造。
过去讲的质量管理往往是狭义的质量,偏重于资产质量的提升,现在强调的是全面质量管理,是广义的质量;即涵盖资产风险监控、业务操作、管理考核监督、人员素质提升等经营、管理、服务活动范畴,是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掌控风险能力也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
1、在资产分类认定中查质量。对资产分类要严格把关,对可疑类、损失类贷款风险要逐笔计算。针对风险管理要细化办法,要准确分类、提足准备、做实利润。合理暴露风险,实事求是反映资产质量。信贷人员要及时、按期收集客户信息,保证信息的连续性及系统分析的可比性,加强对客户的流量、市场环境的综合分析。进一步更新观念,逐步实现现代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认定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坚决纠正为获取短期利益而人为估算风险的行为,尽量缩小权威认证与现代商业银行自身认定的偏离度。
2、在不良贷款清收中提质量。坚持降低不良资产余额与降低资产损失并重的原则,突出现金回收。以不良大户清收为重点,制定清收方案,落实责任与进度。要不断创新清收方法,积极运用减免息、资产重组、盘活转贷等办法,适当运用以资抵债等手段加快处置,力争在短时间内,重点不良贷款项目实现新突破。
3、在管理考核中重质量。要坚持激励与约束并举、奖励与处罚并重的原则,加大监督考核和奖惩力度,将业绩和绩效考核同资产质量控制情况挂钩。不断强化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彻底杜绝违规操作现象。
4、在核算管理中抓质量。要认真执行规章制度,“执行从我做起”。结合各部室及营业网点日常监督检查所发现的问题,逐个梳理原因,健全制度,弥补漏洞,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部位和重点人员的检查力度,切实杜绝各类风险隐患发生。
八、强化人本管理,培养高层次人才,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是核心人才的竞争,它直接影着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积极实施全方位的人才战略和强有力的激励机制,实行人本管理,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通过加快推进优化结构、调整布局的步伐,改变单一的经营模式,合理配置有限资源,是为未来的市场竞争积蓄力量,努力锻造现代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服务功能的拓展以及经营模式的转变,对银行的人才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员工从思想观念、精神面貌、工作作风都要适应新体制的要求。目前还有许多员工自我竞争意识不强、服务意识不高、风险意识淡薄等等。这些现象和问题都直接体现在人浮于事、消极颓废、工作效率低下等方面,严重制约着银行的业务发展。因此,要让员工树立共同参与的意识,形成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共识,明确个人与企业命运的紧密联系;让员工了解银行的经营方向,认识到本职工作对银行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要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员工逐步从不适应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要求的思想状态中解放出来,珍惜银行职业生涯,逐步树立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建设及发展要求的思想境界和新型观念,把所有智慧和精力凝聚到现代金融企业建设上来。
要建立有共同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的企业文化,兼顾个人需求和银行利益,上下形成宽松、平等、和谐的人际氛围,使员工对银行产生归属感、责任感、荣誉感。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工作,培育关系营销意识,加强营销技能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并使员工能够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从而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档次,最终实现人才和效益的双赢目标。
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在收入分配上要体现个人的贡献度和所承担的风险,合理拉开收人档次。建立合理的人员晋升制度,通过全方位的员工考核,依据员工的能力、业绩和品行,建立能上能下的晋升制度,实行人员的垂直和水平流动,充分创造员工个人发展的机遇和条件,形成人尽其才的用人制度。营造岗位靠竞争、业绩靠努力、收入靠贡献的企业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基层管理者及员工进一步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竞争力的需要,是提高经 营管理水平和员工整体素质的需要,是促进银行全面走向市场、最大限度地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需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把内部各种力量凝聚起来,发挥整体合力,坚持以经营活动为中心,讲求经营之道,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随着金融全面开放的到来,国内银行必须以更高、更远的视野,抓紧制定国际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战略,通过自主培养与外部引进结合的方式,建设一支国际化、专业化的高素质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