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税收风险控管系统 提升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

时间:2019-05-14 23:0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搭建税收风险控管系统 提升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搭建税收风险控管系统 提升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

第一篇:搭建税收风险控管系统 提升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

搭建税收风险控管系统 提升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

日期:2011-03-11 作者:襄州区国税局 来源:《襄阳国税简报》2011年第2期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2010年以来,襄阳市国税局按照总局、省局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以襄州区局为试点,通过搭建“税收风险控管导航系统”,整合综合税收征管软件、风险管理系统、电子导航地图等各项功能,实现了数据规集便捷,实时预警提醒,问题跟踪导航,增强了税源控管能力,防范了税收风险,提高了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搭建税收风险控管导航系统的主要目的

当前,在税收征管上运用的主要是综合税收征管软件,该系统为强化征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运用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归集信息分散,利用率不高。由于综合征管软件是按户采集录入数据,税收信息分散于各户之中,统计汇总数据需要手工进行,税管员不能直观、全面的掌握辖区纳税人的情况,征管数据利用率较低。

二是数据比对不便,工作量较大。综合征管软件系统直观反映的是当期数据,无法直接与历史数据、同期数据、外部数据和同类型、同行业数据进行自动比对。比如要统计某户企业连续三个月的零负申报情况,需要逐月将企业的申报情况查询后,再进行手工分析比对,操作烦琐。

三是预警功能不足,监控能力受限。综合征管软件对问题企业和税收风险节点缺乏预警提示功能,特别对零负申报企业的自动监控能力不足。比如对管户较多的税管员,每月要逐户汇总分析,费时费力,而且质量并不好。

针对这些不足,该局着手搭建税收风险控管导航系统,以电子地图为基础,将综合征管软件信息资源分户导入各企业的坐标节点,同时完善了数据索引、指标监控、自动比对、状态显示、分类导航、预警提醒等功能,对综合征管软件起到了积极有益的补充。

二、税收风险控管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

该系统主要有四大功能:一是“七大指标监控”;二是“五项分类管理”; 三是“三色彩灯提醒”;四是“一键操作完成”。

特点之一:“七大指标监控”。为了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征管业务需求,确定了7项比较实用的指标纳入系统监控:一是税负水平指标。税负低于行业平均税负30%以内为正常状态,低于平均税负30%—50%时为预警状态;低于平均税负50%以上为异常状态;二是零负申报指标。纳税人正常申报或一个月零申报为正常状态,连续二个月零申报为预警状态,连续三个月以上零申报为异常状态;三是纳税变动指标。本期累计应纳税额偏离同期累计应纳税额30%以内为正常状态,偏离30%—50%时为预警状态,偏离50%以上为异常状态;四是发票比对指标。每月比对普通发票开票金额与申报额,开票额小于或者等于申报销售收入为正常状态,高于申报额30%以内为预警状态,高于30%以上为异常状态;五是按期申报指标。每月申报期前三天已申报或未申报为正常状态,申报期前两天未申报为预警状态,申报期过后未申报为异常状态;六是按期缴税指标。每月初至缴税期限前三天未缴税或已缴税为正常状态,缴税期限前两天未缴税为预警状态,超期未缴税为异常状态;七是两税比对指标。申报的所得税销售收入小于增值税销售收入的为异常状态,申报的所得税销售收入大于或者等增值税销售收入的为正常状态。

特点之二:“五项分类管理”。一是区域分类监控。在系统中以地图和表格两种形式分别将试点单位管辖范围、下属分局管辖范围和各税管员管户区域在系统中标示出来,并可直观显示纳税状态异常与否的相关情况,方便进行有效管理。二是行业分类监控。按照税收综合征管软件系统中关于国民经济的行业分类进行监控,直接点击某个行业,可以快速反映该行业所有纳税人的7大指标正常与否,便于分行业比对分析。三是属性分类监控。按照一般纳税人、小规模企业、个体工商户、其他纳税人进行分类监控,轻点鼠标既可以快速反映该类所有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四是重点税源监控。对襄州区年纳税10万元以上的纳税人进行重点监控。五是数据分析监控。将采集的外部信息和各部门发布的有关数据表格在系统中进行反映,便于综合信息的比对分析。目前已通过财政、质监、工商、地税、医保等部门采集信息2万多条。

特点之三:“三色彩灯提醒”。纳税人所处状态用三色彩灯表示:正常状态为绿灯,预警状态为黄灯,异常状态为红灯。为了清楚反映纳税人的纳税变动增减情况,在红灯上分别注明﹢号或﹣号。﹢号表示的是本期累计纳税较同期增加较大,﹣号表示的是本期累计纳税较同期减少较大,清楚反映纳税变动情况。

特点之四:“一键操作完成”。一是操作简单,突出便利性。税收风险控管导航系统操作方便,基本实现一键完成各种查询。同时,纳税人所处的状态直接采用红、黄、绿灯展示,一目了然。二是图表并用,突出灵活性。导航系统不仅在地图上显示纳税人的位置和状态,还通过表格形式将纳税人相关信息进行展示,两者可相互切换,操作十分灵活。三是综合比对,突出实用性。充分利用征管软件信息数据,实现了自动比对,自动预警。四是多维查询,突出针对性。该系统不仅可以分区域、分行业、分属性、分类别进行查询,而且可实时监控七大指标异常情况,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运行税收风险控管导航系统取得的初步成效

税收风险控管导航系统投入运行后,有力地促进了税源控管水平的提高,收到了初步成效:

一是减轻了管税负担。系统运用后,税收管理员无需逐户查询分析数据,只需点击鼠标,所辖企业状况即可一目了然。税管员可以从烦琐的数据汇总分析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投入到征管实际之中,既减轻了工作负担,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是提高了征管质效。通过五类管理和七大监控,税管员可实时掌握企业纳税状况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征管质量明显提升。今年元月,襄州区局城区分局税管员刘耀登录导航系统后,发现旭日纺织有限公司监控状态为红灯,经查发现实际税负为0.57%,明显低于该行业1.5%的预警值。经评估发现该企业少记销售,延迟申报,造成少缴税款18万元,补税后企业税负为1.47%,税负水平指标变为绿灯。

三是规范了税收秩序。组织5个工作专班,对导航系统中处于异常状态的纳税人全面开展评估检查,共评估企业95户,清理漏征漏管143户,评估入库税款400多万元,零负申报面由35%下降到10%,减少红灯185个,行业税负明显提升。其中纺织行业税负由1.18%上升到2.15%,化工行业税负由5.2%上升到7%,汽车零配件行业税负由1.5%上升到2.3%,汽车销售行业税负由0.69%上升到1.81%。

四是降低了税收风险。该系统不仅对有问题的纳税人能进行有力的、及时的监控,减少纳税风险。而且大大增强了税收控管的透明度,税管员管户质量的高低,全部置于阳光之下,人人都可监控,对那些收人情税、关系税、不收或少收税款等为税不廉现象也是一个有力的制约,从而也降低了征税风险

第二篇:依托信息化提升税收专业化管理水平

依托信息化提升税收专业化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山东省广饶县国税局按照税收征管体系建设要求,结合本地税源特点,以信息化监控平台为依托,健全税收专业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深化税源分类管理,增强了税源控管的针对性,提升了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一、整合资源,健全税收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一)成立专业化管理工作机构。县局成立由征管、税政、计统、信息、稽查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征管数据分析应用办公室,同时,将两个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税收征管状况分析工作办公室等多个机构的职责、人员进行合理调整,统一整合到征管数据分析应用办公室,具体负责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组织协调、信息支持、监控指标体系的生成、分析结果的发布、重要疑点的评估检查、工作任务的督导考核等工作。

(二)明确专业化管理模式。在全面做好税源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划分税源类型,确定了以分规模管理为主, 分行业、分税种和预警事项管理为辅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分规模管理,将全县税源划分为集团型企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三类,集团型企业管理打破属地管理的限制,由县局税源管理科集中管理,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仍遵循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分局直接控管。分行业管理,结合集团型企业和各分局所控管的主要行业税源的经营特点,查找税收管理的风险点和监控关键点,制定完善分行业监控办法和指标体系,并运用纳税评估系统提供的生产要素分析法加强税源的监控管理。个体税收管理的重点是制定完善户籍管理、定额管理和专业市场管理相关配套措施。

(三)落实信息管税机制。依托综合征管软件建立了征管数据检测、异常数据发布和反馈制度,定期通报异常数据,有针对性地指导做好异常数据的修正,提高征管信息数据质量。充分应用预警评估系统提供的税收分析应用功能开展税源管理,完善基础数据采集、监控指标生成、评估任务发布及复审复查工作制度,有效加强重点税源、重点行业和重点预警事项的监控管理。依托外部信息应用系统完善差异信息核查制度,强化纳税人户籍管理。依托个体定额系统优化个体定税流程,科学设定参数,建立了公平公正个体定税机制。

(四)规范上下互动和部门联动机制。县局数据分析应用办公室负责对上级部署的评估任务进行分析整合,向税源管理部门下达,也可根据本级数据分析结果向税源管理单位下达评估任务并督导落实。县局各部门向税源管理单位下达评估任务,通过数据分析应用办公室整合后,由纳税评估系统生成评估对象统一发布,避免各部门多头下达,造成重复评估检查。税源管理单位经过评估,对有偷逃骗抗税嫌疑的企业,及时移交稽查部门实施稽查,增强稽查选案的准确性。评估部门在评估结束、稽查部门在案件查结后,根据发现的问题,通过征管建议书或者通报的形式反馈给管理部门,形成优势互补的联动机制。

二、分类监控,依托信息化推进专业化管理

该局在全面做好税源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按照“抓大、控中、规范小”的工作思路,将全部税源按规模分为集团型企业(重点税源)、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预警评估系统、外部信息应用系统及个体定税系统等信息化监控平台为依托,借助行业管理、税种管理和预警事项管理等措施,提高了税源控管效能。

(一)抓住重点,强化集团型企业税源监控。一是集团型企业集中管理。打破了属地管理的限制,将8家重点税源企业及其相应68户关联企业一并纳入县局税源管理科直接管理,同时,增强征管人力资源的配置,将业务能手充实到税源管理科,集中优势力量加强对集团型企业的监控,真正做到了重点税源重点管,切实提高了对大税源的税收掌控能力。二是分户制订监控措施。8家集团型企业涉及的主要行业为造纸、石油化工、盐化工、纺织、汽车配件、电力供应及地方金融等。该局针对集团型企业的特点,全面做好征管风险分析,找准集团型企业税收监控的关键点,制定了《集团型企业管理办法》,分户制订税源监控措施,特别是对于集团型企业中的主导企业,通过开展数据采集、典型调查等形式进一步完善监控模板。如造纸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控制测算值:生产1吨新闻纸耗用废纸1.2吨、耗用木桨0.03吨,耗用电量910度,耗用蒸汽1.8吨;氯碱工段(离子膜电解法)电解1吨原盐可产出30%液碱 4吨、液氯1.15 吨,耗用电量为1475度,耗用蒸汽为0.36吨。目前,已经完成了造纸、石油化工、盐化工、纺织等行业的监控分析模板修订,为纳税评估系统生产要素分析法应用提供了准确的参数支持。三是强化关联交易监控。关联交易监控是集团型企业税收管理的一项重点内容,集团型企业集中管理,便于监控集团型企业内部的产业结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及副产品、上下游企业与产品、关联交易数量与金额。结合对企业集团整体纳税情况、应税成员企业纳税情况和免税情况的分析,对关联交易价格的公允性进行判断分析,重点监控集团成员企业之间产品购销价格的合理性,防范利用关联交易价格差异逃避纳税,提高了税务机关对集团内部交易监控时效性。

(二)多措并举,提高中小企业管理的专业化。一是强化行业税源纳税评估。县局协调采集工商、地税、电力等部门提供的行业信息,各分局针对所管辖的主导行业,结合行业、产品特点做好典型调查,在生产要素分析法中选择与产品产量、收入相关度强的一种或多种方法,确定企业的投入产出参数等指标。各分局相对固化的指标及参数,报县局监控分析办公室备案后维护到纳税评估系统,充分运用生产要素分析法开展纳税评估。目前,已经修订完善了子午线轮胎、纺纱、棉花加工、原盐生产、溴素生产等行业指标体系,运用纳税评估系统确定自定义评估任务72 户次,评估入库增值税1579万元,提高了税收监控的针对性。二是强化预警信息落实质效。针对零低申报预警的中小企业,作为监控评估的重点对象进行税收分析和税务约谈,对有疑问的纳税零低申报企业进行实地核查。针对中小企业“农产品收购凭证抵扣进项占比过高预警”的问题,做好预警系统与农业产品收购发票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结合,加强农产品收购企业管理和监控,强化开票数据的分析应用,规范了农产品收购发票开具行为。今年以来,落实中小企业预警信息量528户次,评估入库税款469万元, 通过对这些预警指标的分析核查,及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切实提高控管能力。三是加强税种管理。今年以来,该局先后开展了增值税分级分类评估,对重点行业以及重点区域进行了分类评估,审核进销项业务的合法性、生产能力和投入产出的匹配性以及票、款、物之间的相符性,共评估企业63户,入库税款466万元,抵顶留抵145万元;开展了成品油消费税改革专项评估,派驻管理员进入销售单位,了解企业生产装置、工艺流程,对库存进行实地测量,及时掌握了企业生产、销售和库存情况,共确认非正常销售成品油13155吨,评估入库消费税1322万元;加强中小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管理,进一步明确了核定征收范围、核定征收标准、核定征收时限以及核定征收的后续管理等问题, 截至目前,该局中小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352户,核定征收面接近30%,切实提高了中小企业所得税控管质效。

(三)管住小户,实现个体税收管理的专业化。一是管住户籍。加强外部信息应用系统发布差异信息的比对核查,依托系统提供的差异信息清单,重点开展了对城区和乡镇驻地、商场出租柜台、规模较大的个体业户漏征漏管情况的集中排查,县局跟进复审复查,确保落实成效。自去年以来,核查外部差异信息2531户,督促办理税登记 894户,强化了纳税人户籍管理。二是管住定额。加强对预警系统发布“连续三个月发票开具金额超过定额20%未做定额调整的个体双定业户预警”、“ 申报销售额低于发票开具金额的小规模纳税人预警”的评估核实,在依法补征税款基础,及时跟踪进行纳税定额的调整。个体定额核定以个体定税系统为依托,开展典型调查,合理设置系统参数,做好个体业户经营信息采集,依据所处地段、经营场所面积、用工人数等指标科学生成定额,确保了定税公平合理。三是管住专业市场。根据专业市场内摊位年租金、雇工工资、水电费等支出项目,按照“成本加合理费用和利润”测算市场业户最低定额,同时,按照简便适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原则,积极委托专业市场管理机构代征税款,提高了专业化市场征管质量。

三、定位准确,税收专业化管理成效明显

(一)推进了长效机制建设。通过健全税收专业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整合优化征管资源,明确工作职责,规范了征管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实现了征管数据分析应用工作的专业化,促进了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的良性互动。

(二)贯彻了信息管税思想。以信息化分析应用平台为依托,推行了以分规模管理为重点的税收专业管理,实现了日常税收征与税收信息化应用的有机融合。依托预警评估系统建立了分行业的监控措施和指标体系,强化了重点税源和重点行业的税源监控;依托外部信息应用系统和个体定税系统,强化了纳税人户籍和定额的管理,切实发挥了信息化对税收管理的支撑作用。

(三)提高了税收征管质效。通过开展信息化支持下的专业化管理,使日常税收管理工作指向更加明确,增强税收监控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防范了税收风险和执法风险。今年年以来,通过预警评估系统开展纳税评估989户次,组织入库税收2843万元;依托外部信息系统强化了户籍管理,税务登记增长率达到21%;通过个体定税系统核定定额3100户次。

(四)促进了税收收入增长。集团型企业集中控管,切实提高了重点税源预测能力,掌握了税源管理的主动权。落实信息化支持下的分类监控,最大限度解决了因管理主体不同,工作力度不同,征管效果各异的现象,确保了有效组织税收收入,2010年组织税收收入16.4亿元,圆满完成了上级局和地方政府下达的税收任务。

第三篇:实施税收风险管理 提高税源税基控管能力

实施税收风险管理的路径选择

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税务机关通过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预测、识别和评估税收风险,根据不同的税收风险制定不同的管理战略,并通过合理的服务和管理措施规避或防范税收风险,以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结合我国税收征管实际,实施税收风险管理,需要从先导、核心、重点、关键、依托五个方面整体把握和切入。

一、先导——树立风险管理理念

税收管理中存在着由于纳税人不能或不愿依法、准确纳税而致使税款流失的风险。税收风险管理是税务机关以纳税遵从最大化为目标,科学实施风险目标规划、识别排序、应对处理和绩效考评,力求最具效率地运用有限征管资源不断降低纳税遵从风险、减少税收流失的过程,将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建立在对税源税基的有效控管上。通过对税收风险的确认,有利于对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加强税收管理的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以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为思想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持的税收风险管理,才能真正落实税收征管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

近年来,OECD多数成员国的税务机关普遍引入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构建起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税源监控、防止税款流失,取得了明显成效。美国从法律上明确了各政府部门和商业机构向税务机关提供涉税信息的义务和责任,并投入巨资建设了现代化的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对纳税人实施有效的服务与管理,征收率达到80%以上。澳大利亚国税局近年来以改善纳税服务、提高税法遵从度为主要目标改造了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起纳税人税收风险档案,通过案头分析、信息比对、约谈、现场核实、审计等方法,规避、防范税收风险。

发达国家在实施税收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功实践告诉我们,落实信息管税,必须把树立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作为重要的思想基础抓紧抓好,使这一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二、核心——完善税收风险管理体制机制

实施税收遵从风险管理,不仅有利于深化以流程管理为导向的征管体制,而且有利于提升税源联动管理机制的效能。在实施过程中,应以控制纳税遵从风险为主线,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着力构建上下

互动、专业分工明晰的税收遵从风险管理体系。

明晰各级风险管理职责,健全风险管理组织协调机制。整合各级征管资源,明确各层级风险管理职能,确立省市局在风险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在各部门之间,以风险管理联席会议为载体,整合征管、计统、税政、稽查等各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能,在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上形成统一扎口、分类牵头、有序整合、协同部署的横向协调机制。在各级管理层之间,根据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划分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责,明确省、市、县三级分工。

科学设计风险目标规划,健全风险分析监控运作机制。如江苏省国税局对各类风险群体和风险程度进行集中分析,对跨部门和跨税种的风险管理进行统一安排,如将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行业评估、专项检查等纳入风险管理总体规划,整合各部门的管理要求,明确分阶段风险管理工作重点。在科学设计风险目标规划的基础上,以风险识别排序和应对处理为重点,以减负增效为原则,创新税源税基管理方式方法,建立风险监控管理机制。省、市局发挥征管资源和数据信息集中优势,重点开展综合风险分析和分税种风险分析,组织分地区、分行业、分企业类型风险特征的筛选、分类、归纳和描述,健全省、市两级税收风险特征库。

三、重点——深化税收风险识别排序

风险识别排序是风险管理的重要阶段。借助建立风险特征库,运用数据模型等工具,对存在的税收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对风险程度作出判断,形成风险等级排序,明确税源税基管理的重点。

完善税收风险特征库,提高风险识别预警能力。根据经济税收数据信息,分析寻找风险发生规律,形成了风险识别指标体系;根据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定期筛选、发布风险区域、行业和纳税人群体。省辖市局在省局风险特征库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特点,进一步筛选补充风险识别指标,形成与省局配套的市级风险特征库。

建立税收风险预警体系,提高风险分析预测水平。计统部门主要负责税收风险的宏观分析,包括牵头进行经济与税收、跨税种、跨部门以及重点税源的综合税收风险分析;税政管理部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税种管理的特点、难点和热点,深化各税种风险分析和政策效应分析;大企业和国际税收、进出口税收管理部门加强大企业、国际税收和出口退税管理中的专业税收风险分析;征管部门主要从事

税收程序性风险分析;稽查部门重点开展涉税案件类型的规律性分析。

健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提高风险程度评估水平。根据税收遵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税收流失后果两个关键因素,对每一个风险特征指标确定风险分值,将筛选出的具体风险信息,以纳税人为单位按户归集,逐户累计风险分值,并据此进行风险等级排序。在风险管理信息平台上,设置了系统自动排序、人机结合排序和人工经验排序三种排序工具,建立了五个风险等级的估算机制。

四、关键——优化风险应对手段和措施

要最大限度降低税收遵从风险,将潜在税源转化为现实税收,必须针对税收风险点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以推进县局机关税收管理实体化、纳税评估专业化和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为抓手,实施风险控制的分级分类管理,不断提高税源税基控管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实行税收风险分级分类应对,着力提高风险控制质量和效率。借鉴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做法,根据不同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服务管理措施,健全完善差别化的风险应对机制。根据纳税人的风险级别高低,采取频率和深度不同的服务管理措施。

推进县局机关税收管理实体化,确立其在风险应对中的主体地位。通过积极推进县局税源管理实体化进程,将县局机关从以行政管理为主的职能体制,转向以直接承担税源税基控管为主的职能体制。省、市局主要是总结设计应对风险的方法措施,做好应用数据模型、财务分析工具等研发工作,收集研究行业风险应对指南、业务操作模本、评估审计指南等,为基层风险应对提供专业支持。

强化纳税评估应对风险的重要作用,提高风险控制处理水平。在评估对象确定上,从无差别的全面评估,向基于风险等级排序,有针对性的评估转变;在评估方式上,对风险等级高的企业实施综合性、个性化的评估审计,对风险等级较低的企业实施行业评估和行业联评;在评估手段上,从偏重单一税负指标进行简单比对,向综合应用风险指标、评估模型等工具开展评估转变;在评估结果处理上,综合配套运用纳税辅导、风险提醒、纳税人自我修正、约谈说明、税收核定、反避税、稽查等递进措施,规范风险处理方式。

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专业化的服务管理团队。改变过去划

片分户的管理方式,把税收风险分析、专业纳税评估、大企业风险监控应对、中小企业行业性风险监控等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职能,从属地责任区管理的职能中分离出来,上收到专业团队或县局等更高层面上,实行风险应对的专业化管理。责任区管理员主要从事制度性安排的调查、核查、巡查以及日常纳税服务等工作。

五、依托——构建税收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在推进风险管理中,以流程管理系统、监控决策系统和基层管理平台三大板块为依托,构建成上下衔接、一体化的税收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强化税收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持,实施对税源税基的精确控管。完善流程管理系统和决策监控系统,强化税收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撑。将风险管理要求融入流程管理系统,按照风险管理要求对监控决策系统的整体架构进行优化整合,设计开发了支持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情报交换和查询分析等功能应用模块,实现了对税源税基管理全过程风险预警的层级监控;建立了贯通各级管理层和基层税务机关操作层的联动平台,支持各级各部门风险管理措施的协调整合。

依托基层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全过程规范操作管理。各级管理层按照统一规范要求将各类风险分析识别的结果和其他税收遵从风险信息一起导入基层管理平台,实现各类涉税风险按户自动归集和风险等级评定,为一线干部有针对性地启动提示、提醒,调查、核查,评估、稽查等风险应对处理流程提供基础。

建立完善税源信息共享保障机制,夯实税收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基础。运用监控决策系统的信息查询分析模块,建立纳税人情报信息管理库,重点提高内部信息的共享度,努力挖掘税收管理过程中税收风险信息情报资源;大力拓展外部信息的采集渠道,推进完善税库银联网和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及时采集第三方信息;探索建立跨地区信息情报采集、交换管理机制。

第四篇:夯实基础税源管理基础提高税收风险管理水平

夯实基础税源团队管理提高税收风险管理水平

——浅议基层税务机关风险管理

自从税务部门工作引入风险管理理念以来,强化风险管理一直是国税部门重要工作。按照“以明晰征纳双方权利和义务为前提,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专业化管理为基础,以重点税源管理为着力点,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现代税收征管体系总体要求,实现“全面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努力提高税法遵从度、纳税人满意度,降低税收流失率和征纳成本” 的税收征管改革工作主要目标,我们已基本完成了以推进“五个集中”,打造“七大团队”,加强“两个建设”,优化“四个机制”的税收征管改革主要任务。

在新的征管格局下,税收风险管理更是征管工作的重中之重,七大团队中,税收风险监控团队、专业评估团队、专业化反避税团队和税务稽查团队都直接处理税收风险管理相关业务,并形成了风险分析监控、税收风险应对、税收风险反馈的完整的风险管理链条;风险管理人员配置上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大幅提高,税收风险管理取得实效。目前,在七大团队中,我们组成基础性税源管理服务团队实施基础税源管理服务。职能职责主要包括基础性税源管理工作(户籍管理、催报催缴、发票管理、欠税管理等)、低风险应对工作(日常检查、日常巡查、低风险事项应对、备案类事项后续管理等)、纳税服务工作(纳税辅导、涉税咨询、宣传推广、涉税座谈等)、组织收入工作(税源分析、税源调查等)等四大类工作。与之前相比,减少了基础

税源管理单位的一些审批审核事项,将部分审批审核事项的实地核查工作也前移至纳税服务审核审批团队;风险评估职能也交由专业化评估团队行使。

在现有的风险管理模式下,虽然基础税源管理风险管理职能被相对弱化,税收风险管理水平大幅提高,但是笔者认为基础税源管理单位在风险管理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大有潜力可挖。下面就对此观点谈一些浅见。

一、基础税源管理和税收风险管理的关系

(一)基础税源管理是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石

基础税源管理对于当前税收环境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尤其是市、县以下税务机关,纳税人较为分散,纳税主观性较差,它可以在基础环节对所有企业进行相应的约束和了解,是税收风险管理的最前线;同时,基础管理中的户籍管理、数据采集、低风险应对工作本身就延伸至纳税风险防控或者是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税收风险管理紧密衔接。只有基础税源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落到细处,才能给税收风险管理提供完整准确的基础信息,为税收分析监控提供扎实的基础,税收风险管理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二)税收风险管理是提高基础税源管理的关键

税收风险管理通过税收风险分析监控、税收风险应对、税收风险反馈的流程,是对基础税源管理成果的一种检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深入挖掘基础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基础税源管理的难点和盲点,为基础税源管理的提高指明方向。基础税源管理通过税收

风险管理反馈的信息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基础税源管理水平,堵塞征管漏洞。

(三)二者联动互促是提高征管水平的必要手段。

基础税源管理和风险管理作为征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缺一不可,任何一个部分管理水平的低下都会造成税收征管短板,成为税款流失的缺口。同时,只有在二者联动互促机制良好运行时,二者才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达到提高整个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

二、目前基础税源风险管理仍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税收基础管理工作从当前来看事项繁多、流程复杂,事务性、重复性工作占整体工作量的比例相当大,如纳税辅导,信息采集,协查巡查,催报催收等,这些事项专业化程度要求不高,其税收执法风险相对较低,对税务人员的工作能力的要求更侧重于对地区的熟悉度,与企业人员、地方政府的沟通。税务机关现有人力资源在总量、能力上与业务量的不对等,只能把有限征管资源优先应用于风险高的纳税人和领域,税收基础管理由于其低风险、易操作而在征管中容易被边缘化,基层税务机关就更容易忽视税收基础管理在税收风险管理中的基石作用。

审批审核、实地核查、纳税评估职能的转移,基础税源管理权力事项减少,风险管理有风险管理团队专人专职负责,也给一些基础税源管理岗位的税收干部造成了税收风险管理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的错觉,造成基础税源挂怒干部风险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发现风险、防

范风险的警觉性。

(二)信息化风险管理应用水平较低

基础税源日常管理事项繁多、流程复杂,事务性、重复性工作占整体工作量的比例大的特性让税源管理人员在各种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花费了大量时间,由于目前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还较低,人员老化严重,信息化手段运用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干部的精力都消磨在日常管理事项中,对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我们现阶段使用的风险评估和电子档案系统功能比较完善和强大,在风险管理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贯穿了整个风险管理过程,将基础税源日常管理、风险分析监控、风险应对这几个环节衔接在一起。而且这个系统的电子档案系统中信息全面,数据采集方便,应用较简单,对基础税源管理单位参与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有不少干部对此系统的运用较少,运用水平较低,制约基础税源管理单位风险管理作用的发挥。

(三)创造力和执行力有待提高

在新的征管格局下,风险管理实施集约化、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职权集中,让现在的基础税源管理单位在风险管理较多的存处于执行环节,这并不是说明我们现在的基础税源管理不需要创造力,而是要求我们的基础税源管理单位要严格执行的同时,创新工作方法,更加高效、更加贴合实际的去处理问题。

但是我们在工作实际中发现有些干部职工存在着我现在只是执

行者,不需要创造力的误区;在征管创新转型中,岗位的调整、职责变化、收入待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务干部的积极性,存在创造力不足,执行不到位的情况。

三、对提高基础税源团队风险管理的思考

(一)以先进的税务文化提高税务人员素质

针对目前基础税源管理单位风险管理中风险意识薄弱,创造力和执行力不足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先进的税务文化建设从整个团队、人员内部激发工作活力,提高风险管理认识。结合我局开展的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工作热情,重塑税务人员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进一步加强税务人员风险管理技能的培训和提升,可以采取组建业务互助小组等形式,加强团队内部的自我提升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想干不能干,想学无处学的现状,形成共同进步、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二)以信息化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效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必是风险管理建设的利器。笔者认为,应进一步提升基础税源管理团队的信息化技能,一方面是要加强风险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和提升办公软件的操作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中心作为信息化建设前沿的重要作用,鼓励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软件开发,普及电脑应用基础知识,提升我局整体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以顺畅的信息流夯实税收风险管理基础

税收风险管理按照风险分析——风险应对——风险反馈的流程

进行运作,作为最基本的风险分析基于的是我们掌握的纳税人信息、第三方信息、社会经济运行信息、经济环境信息等信息进行风险点的筛选和确定。这些信息的来源大部分需要依靠基础税源管理单位的采集和核实确认,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风险分析的有效性。我们必须通过建立行之有效的基础数据采集运行机制,规范基础税源管理团队数据采集的流程和审核,提高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理顺数据采集信息反馈渠道,以顺畅的信息流为税收风险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税收风险管理作为税务部门的常态和基础性工作,只有最大限度的发挥好每一个部门的职能作用,激发每一位税务人员的工作潜能,才能让税收风险管理不断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提升到新的高度。

第五篇:提升税源管理水平的思考

提升税源管理水平的思考

税收的首要职能是贯彻落实国家税收法规,将依法应征的税款及时足额征收上来,为国家提供必要的财政资金。而要实现这一首要职能,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税源的掌握程度和监控能力。国家税务总局谢旭人局长曾经指出,税收工作的核心是税收征管,税收征管的核心是税源管理。由此可以看出税源管理在整个税收工作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把握住税收工作的重点环节,将科学发展的理念、规范管理的理念贯穿于税源管理工作的始终,是提升税源管理水平、保证税收职能实现的重要途径。

所谓税源,简单的说,就是税收课征源泉或税收的来源,具体到每一个税种,有其不同的来源。但不管哪种税收,最终都是来源于国民收入,只是不同的税收来源于国民收入的不同组成部分,如企业所得税的税源主要为各类企业的利润所得。由此可以引申出税源管理的概念。尽管税源管理一词我们经常使用,但对其概念的解释有不同的说法。笔者认为,虽然对税源管理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其内涵是一致的。所谓税源管理,就是税务机关以现行的税收法律法规为依据,保证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围绕税源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广义的税源管理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包括税政管理、征收管理、稽查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干部队伍管理等环节,甚至内部行政管理环节都与税源管理工作发生着间接的关系。狭义的税源管理主要是对税源事项事前和事中的管理,包括纳税评估、税种管理、纳税人户籍管理、税源分析、发票管理等内容。

目前,在“以纳税申报和纳税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下,税源管理正在从传统的、人工实施的粗放型管理向现代的、人机结合的精细型管理转变,从被动的、静态的事后监督向主动的、动态的事前监控转变,从以管理为主向管理与服务并重转变。这就给我们开展税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就是从税收征管实践的角度,探讨目前税收征管实践中狭义税源管理存在的缺陷,在对主要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立足实际提出提升税源管理水平的相关对策。

一、征管实际中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随着税收管理员由“一人进厂、各税统管”向“管户与管事”的转型、随着纳税评估的深入开展和纳税人的分类管理等措施的深入,税源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取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税务机关在税源管理方面存在的“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税源管理基础薄弱等问题,具体体现在:

1、对税源的监控能力差。目前,我区有些地区税务机关征管过程中“非正常”纳税人的数量居高不下,有些地区“非正常”纳税人竟高达所在地区管户的10%以上,其中不乏恶意逃税形成非正常户,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做到经常深入纳税人,对纳税人日常经营状况不了解,“放任自流”造成纳税人走逃现象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2、对税源的动态管理能力差。受税制调整、经济结构变化、宏观经济影响等因素的影响,税源的规模、结构和分布会随之发生变化。对于具体纳税人来说,其经营活动的变化也会对税收造成影响。而我们现在却是“以不变应万变”,对于客观变化对税源的影响,不能及时进行调整,使得管理处于被动。

3、对税源的控制能力差。增值税“零负”申报现象严重、同类纳税人税负不均衡、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案件时有发生,这些现象不难看出我们对于这些税源问题缺乏有效控制,对税源的控制能力较弱。

4、对税源的分析能力差。掌握本地区的税源情况,就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内外部信息、数据、资料,进行细致深入地分析评价。综合征管软件的上线、纳税人信息“一户式”管理等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为我们存储了大量的纳税人数据,但是目前还没有建立有效的税源分析机制,没有确立有效的分析指标,对数据还做不到有效地利用和分析。

5、对税源的挖掘能力差。税收管理员主要精力仍然放在催报催缴、对纳税人上报数据资料进行整理等事务性工作上,他们深入了解纳税人情况的职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使得税务机关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对管户生产经营情况了解不深不全,使得税务机关对税源的挖掘成为空话。

6、税源管理人员执行力差。虽然绝大多数的税源管理人员能胜任本职工作,但部分税源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差、业务素质差、法律意识差,加之我们的工作质量评价、奖惩机制跟不上,造成税源管理人员不能自觉主动地完成税源管理工作。

以上问题的出现,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税务机关的原因,也有纳税人的原因。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作为行政管理的管理方和被管理方,双方利益角度不同,税务机关是通过管理尽量实现纳税人纳税最大化,而纳税人势必要尽可能的少缴税款。在税源管理中,税务机关缺乏科学的岗责设置、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不够、税源管理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税务人员素质相对偏低、税收管理手段相对滞后、纳税服务意识差等是造成以上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二、规范税源管理,提升征管水平

税源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必须对其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加以规范,使其都能按照统一的要求,合乎一定的标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而最终实现征管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科学地制订岗责体系,是提升税源管理水平的基础。

岗责体系是解决税源管理“作什么”“谁来作”“怎么作”的问题,这是一个首先要解决并且要解决好的问题。税源管理岗责体系应当包括税源管理的岗责内容、从事具体税源管理的岗位及其职责和各项工作的业务流程。一是细化。“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精细到每个岗位干什么,要精细到每个业务谁来干,要精细到每个业务流程怎么干、什么时间干,同时要明确各工作环节用什么文书传递、传递什么内容、谁来传递。二是量化。对于以上内容要尽可能量化,实在难以量化的部分,也要进行定性说明。有了量化的岗责体系作基础,就有了工作的标准,也为下一步建立质量评价考核体系,提供了量化的工作标准。三是简化。只有简化,才能保证效率的提高,成本的节约,还可以避免内耗、扯皮。但简化既要保证各环节权力分解和制约,又要确保各环节的顺畅衔接。四是明晰。税源管理工作环节多、业务杂,涉及到税务机关的很多部门,对于部门交叉的业务或者边缘业务一定要明确,如对于日常检查、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业务如果不界定,就容易造成推诿、抢活等现象。通过岗责体系的建立,最终形成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的税源管理格局。

(二)合理地配置征管人力资源,是提升税源管理水平的关键。

利用信息化条件以及“一窗式”等先进管理理念,对现有人员进行科学合理地配置,尽可能使每个环节、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量达到相对饱满。一是对于征收环节的办税服务厅,要科学合并办税窗口,尽可能将现有办税窗口合并为申报征收类、发票管理类和综合服务类窗口,这样既能缓解办税服务厅的排队压力,又能节约一部分人员,充实到其他岗位上。二是要从总量上压缩个体税收管理人员,个体纳税人的数量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创造的税收很小,所以尽量减少管理个体纳税人的税收管理员,将节约的人员充实到重点税源的管理上。三是基层税务机关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进行税收的征收管理,应当突出重点,将一些内部行政管理职能进行整合,尽可能地节约出人员充实到一线征管。四是制定税源管理人员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标准,尽可能细到每个知识点,便于学习掌握和考核,同时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提高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责任心、工作素质和化解征纳矛盾的能力。

(三)抓住税收管理员这个主力,是提升税源管理水平的重点。

上边千条线、底下一根针。这跟“针”就是在税企之间起着重要衔接作用的税收管理员。税收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落实,纳税人的基本情况的掌握,都要由税收管理员来执行、落

实,需要把握几个原则。一是管户与管事相结合的原则,管事与管户实质上是一回事,只是从不同侧面表述而已。所谓管户,就是按户管理涉税事务。管事离不开管户,不然就没有针对性;管户就要从具体事务入手,不然就失去工作内容。二是人机结合的原则,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管理水平。三是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通过计算机和书面资料对纳税人进行分析,运用案头管理、下户检查等管理的具体手段,把住税源情况。四是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就是要结合自身地区实际,按经营规模、按纳税信用等级、按类型等标准将纳税人进行分类,按照销售收入、能耗指标、利润率等指标,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税源的动态监控,结合综合征管软件等系统的静态数据,进行比对分析。五是工作学习相互促进的原则。针对税收管理员素质急需提升的现状,创造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的氛围。

(四)建立健全征管制度,是提升税源管理水平的保证。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健全的制度体系是完成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制度建设的问题上,一定要摒弃制度越多越好的错误想法。制度不在多,而在于精,要充分结合本地的征管实际,考虑制度的可执行性、全局性、连贯性、长效性。也就是说,制度的制订要充分考虑到执行人员是否能完成,对于一些工作程序、工作目标等与执行人密切相关的内容,要以经过努力可以完成为准,不能为了追求业绩将长远规划作为近期目标,让执行人望而却步。同时制订税源管理制度时,不可就事论事,要站在全局工作的高度考虑前后制度的连贯性,考虑各个部门制度的衔接,保证制度不可朝令夕改,并最终形成体系。

(五)管理与服务并重,是提升税源管理水平的重点。

提升税源管理水平,必须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在强化管理的同时,加强纳税服务工作。纳税服务是《税收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义务,是指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税收征收、管理、稽查和实施税收法律救济过程中,向纳税人提供的服务事项和措施。这是和谐征纳关系,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的重要手段。坚持在强化管理中优化服务,在优化服务中提升管理水平。将纳税服务的理念和措施引入到所有的税源管理环节之中,主动提供多样化、贴近式的服务,如税收管理员下户了解情况时,要针对纳税人特点结合税法的宣传、政策的辅导;开展纳税评估时要保护注意纳税人权益,坚持公开、公正;采集纳税人数据时,尽可能合并次数,减少纳税人的工作量等等措施,使日常税收管理与纳税服务结成有机的整体。

(六)引入信息化手段,是提升税源管理水平的依托。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作为税源管理的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纳税人的大量信息,如何进行有效分析、发掘税源,如何从中发现疑点、找出问题,如何提高效率、保证工作质量,这些都需要信息化手段作依托。研发适合税收管理员特点的软件,加快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强化信息数据管理应用,以“一户式”储存为突破口,结合税务机关采集的其他相关信息,加强分析比对,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同时探索和实践信息化条件下纳税服务的方式、方法,为纳税人提供远程帮助。

(七)建立有效的征管质量评价体系,是提升税源管理水平的保障。

“无谋不行、无行不达”。有了措施,如何抓好落实就成为关键。必须对征管各方面工作进行行之有效地考核评价,以提高执行力。在岗责体系已经量化的基础,可以结合本地区征管实际进行摸索。可以按岗位如纳税评估岗、税源管理岗等,建立质量评价体系。也可以按业务门类如纳税服务、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建立质量评价体系。考核指标的设立一定要科学,可以是申报率、入库率等征收型指标为主,也可以是登记率、管户发案率等管理型指标为主,但不论怎样,要将每个工作人员工作质量与其本人的责任建立起联系,避免淡化责任的后果,做到职责相称、履职奖励、失职惩罚。

俗话说,抓蛇抓七寸,下大力气抓税源管理工作,就是抓住了税收工作的主要方面。只

要长抓不懈,税源管理水平就会得到提升,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就会得到提高,最终达到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的目标。

下载搭建税收风险控管系统 提升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word格式文档
下载搭建税收风险控管系统 提升税源专业化管理水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升国际税收管理水平

    如何提升国际税收管理水平 贺鸿儒 内容提要:国际税收管理事关维护国家税收权益和经济安全,是税务部门的的重要职责,也是税收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日益......

    税源一股税收风险工作情况

    税源一股税收风险工作情况2010年上半年主要税收风险工作为完成税收风险平台任务两次,共计82项,涉及企业36户,主要任务项目为“增值税税负率、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进销项税比”......

    浅析税收风险分析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浅析税收风险分析在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近年来,某国税局对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探索,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随着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国......

    强化税收质量管理提升税收管理水平大全

    强化税收质量管理 提升税收管理水平推行税收质量管理体系,就是把目前的税收工作目标、业务规程、岗责体系、工作标准、绩效考核等主要内容融入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之中,进行优......

    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提升税收管理水平

    加强税务文化建设提升税收管理水平淄博市地税局淄川分局开发区中心税务所张先军 【关键词】税务文化 税收管理 【摘要】本文结合税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探讨了税务文化建设对......

    搭建数字平台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完善数字平台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关于平房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调研报告 平房区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在市政府和城市管理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原有市政110信息反馈......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 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工作意见稿

    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 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工作意见(试行) 根据全国税务工作会议和全省国税工作会议精神,省局研究决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级国税机关要紧......

    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改革提升税收征管科学化水平(最终5篇)

    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改革提升税收征管科学化水平 ——访徐州市国税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东 从今年8月1日起,市国税局在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税源管理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