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三政治总复习课时作业 第39讲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23:1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高三政治总复习课时作业 第39讲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高三政治总复习课时作业 第39讲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篇:2014高三政治总复习课时作业 第39讲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时作业3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选择题 1.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被称为“金砖国家”,五国的发展模式各有不同:中国号称“世界工厂”,巴西是重要的“原料基地”,俄罗斯是“能源大国”,印度是“世界办公室”,南非则是“非洲的资源库”。这一现象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双方各有特点 B.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各国的发展模式各有特色

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人的尊严,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不同的侧重。今天,我们所向往的人的尊严,是更好地“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公民的各种权益,更加关心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A.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C.解决好主要矛盾,有利于次要矛盾的解决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3.2012年对中国来讲是承前启后、极不平凡的一年。下列关于“2012中国”的评价中最能体现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是()A.中国适时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谋求更可持续、更加平衡的增长 B.既见证了中国科技进步的喜悦,也谱写了中国防灾减灾史上新篇章 C.2012年前两季度,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形势趋好,但同比增速有所回落 D.雄辩的事实再次证明,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下列与“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波须臾改”蕴含哲理相同的是()A.百川赴巨海,众星环北辰

B.寒暑自有常,不顾万物求 C.草木在人间,去来有时节

D.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5.(原创)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要求体现的哲理主要是()A.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B.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C.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D.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6.当下城市建设中因征用土地、拆迁房屋引发的矛盾频发,抗拒拆迁的“钉子户”频现。有人指出:“如果干部把群众视为钉子,就把自己当成了锤子,用锤子去砸钉子,钉子永远是钉子;如果把群众看成亲人,付出真情去温暖,再坚硬的冰也会融化,再不配合的群众也不会变成钉子户。”这说明()①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矛盾都是人为臆造的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③观念的转变决定了矛盾性质的转化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原创)2012年中国第一例地沟油大案审理,非法生产地沟油给人民的生命造成巨大损失,造成事故屡屡发生的原因在于,生产者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安全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抓生产而

忽略了安全。生产者的错误在于()A.只看到了安全与生产的对立,忽视了二者的统一 B.只看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忽视了二者的对立

C.只看到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忽视了矛盾的解决 D.看到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统一于事物之中

8.下列谚语或俗语与所对应的哲理表述不相符的是()A.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C.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反对一点论

D.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2012年2月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访美期间,中美双方就多方面问题签署了协议,纵观中美关系的发展,两国虽然存在众多的分歧,但同时也存在更多的共同利益。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联系是客观的、具体的、无条件的

D.人们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0.(2012·山东潍坊模拟)下边的漫画主要告诉我们()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1.央视在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面对记者“你幸福吗?幸福是什么呢?”同样的问题,虽然大家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但大都感觉幸福。这说明()A.矛盾具有普遍性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12.2012年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出版的《求是》杂志上发表文章称,逐步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并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这主要体现了()A.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关系 C.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D.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有关资料统计,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69 079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了51.27%, 城镇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转折。一国的城镇人口在超过50%之后,将进入更加快速的发展时期,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引擎,有利于扩大投资、促进消费,但也衍生交通、环境、公共秩序等社会问题。

材料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广东省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广东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和问题。为此,广东省在文化产业的总体布局中,着力于整个产业运作框架的构建,在具体内容建设上,不但集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于一体,还尤其重视开发利用具有广东特色优势的文化资源。在目前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努力克服认识浅表、粗放经营、盲目照搬、低效重复、零散分割、闲置浪费、难成品牌等问题,促进了资源效应的有效释放。

(1)结合材料一,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结合矛盾分析法说明我们应怎样面对这一“转折”。

(2)结合材料二,运用系统优化的知识,分析广东省发展文化产业措施的合理性。

14.日本政府不顾中国政府持续警告,悍然宣布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引发许多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几天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抵制日货”标语伴随着中国人的游行示威,甚至出现了少数人打砸“日货”的过激行为。

知识链接:

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抵制日货”运动中,所涉及的货物是相对简单的,主要是棉纱织品、日用百货等轻工业产品,也包括日本在中国的采矿生产。这个时期,日本资本对中国的大规模直接输出相对较少,所以抵制日货对民族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帮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所谓的“日货”,不再是日本纱厂生产的棉布,或者从日本进口的商品,而通常是具有日本的核心部件、知识产权、营销计划的商品或服务。中日贸易中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这种隐性的“日货”,不可能断绝与日本经济技术联系。(1)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认识论原理,谈谈你对“抵制日货”的看法。

(2)对于少数人打砸“日货”的过激行为,有人认为,“爱国和害国,只有一步之遥”。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原理分析该观点。

一、选择题

1.D 解析:C项不是哲学道理,故排除;材料不是强调矛盾双方的特点,故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自己的发展特色,是一种矛盾的特殊性,所以选D项。

2.D 解析:“时代的变迁”,说明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故选D项。A项不合题意;B项本身错误,矛盾的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材料中并没有提到主次矛盾的问题,所以C项不当选。

3.C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原理。我们总结过:当我们分析形势的时候,比如说总体上怎么样,主流是什么,支流是什么,体现的是矛盾主次方面原理;另外判断事物的性质、评价一个人等都用矛盾主次方面原理。本题C项是在分析事物的形势,故答案选C项。

4.D 解析:“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波须臾改”形容世事无常,荣华难久,蕴含矛盾双方转化的道理。A项蕴含联系的观点。B、C两项说明事物都有自身变化的规律。

5.B 解析:从题干中的“重中之重”,可知体现的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6.D 解析:①说法错误,矛盾是客观的,人为臆造的矛盾不是哲学上矛盾的定义。②符合题意,因为本题是讲如何创造条件,使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③说法错误,观念决定矛盾性质的转化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④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D项。

7.A 解析: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因为生产者只看到了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安全工作,也就是忽略了两者的统一性。

8.A 解析:注意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违背了主、次矛盾关系的原理,而不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A项前后不对应,符合题意。

9.B 解析:A项不符合题意,不选;“分歧”与“共同利益”是对立统一的,B项正确;C项说法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D项本身观点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10.D 解析:生活中人常引领狗行走,而漫画中狗引领人行走。从漫画的文字表述可分析出,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注意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故选D项。A、B、C三项表述正确,但与漫画主旨不符。

11.C 解析: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有差异,但有着共同点“大都幸福着”,说明了C项。A、B两项没有体现。D项颠倒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C 解析:推行房产税改革试点,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联系,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城镇化的过程伴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矛盾,要承认矛盾,积极寻找办法解决矛盾。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针对当前我国国情,具体分析我国城镇化的特殊性。

③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城镇人口过半对经济发展的积

极作用,又不能忽视其给交通、环境、公共秩序带来的消极影响,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的解决会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①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因此,广东省在发展文化产业中,着力于整个运作框架的构建。

②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势,不仅集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于

一体,又重视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优势的文化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③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从整体出发统筹考虑,优化组合,针对目前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统筹考虑,优化组合,让资源效应得到有效释放,进一步发展了广东文化产业。

14.答案:(1)真理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20世纪上半叶,“抵制日货”容易发生且易于达到目的,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可能断绝与日本经济技术联系;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我们要依法理性地表达爱国热情。

(若运用实践的历史性或认识的无限性、上升性答题,也可)(2)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示威游行,如果缺少自律和约束,很容易导致失控和暴力,“爱国”的行为,则可能演变为危害社会的“害国”行为。因此,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要做到冷静克制、保持理性。

第二篇:2014高三政治总复习课时作业第38讲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课时作业38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选择题

1.对中学生来讲,培养完美的人格,升华高尚的人品,需要“生活从叠被抓起,品德从孝心抓起,文明从说话抓起,学习从习惯抓起”,这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精神境界高低取决于物质条件的好坏 B.联系是普遍的,高尚品格的形成与生活环境密不可分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日积月累方能养成高尚品格 D.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不经历艰难困苦难成大器

2.(2012·湖北黄冈中学)右边漫画包含的主要哲学道理是()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就能解决矛盾 ③局部的优化调整有利于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使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的功能之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回顾过去几年的财税改革历程,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从取消农业税,到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实施;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调整和完善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税收制度,到成品油税费改革顺利推开,我国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种相配合的复合税制。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体现了()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古诗云:“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下列选项中与此诗句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B.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C.牵牛要牵牛鼻子

D.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5.《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同哲学寓意的是()A.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

B.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C.九河盈溢,非一块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6.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口的这种变化过程所包含的哲理是()①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②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

始的 ④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浙江农民发现,脚下的土地不仅能生产农产品,还能生产田园风光,生产农业文化,生产农家情趣。“种这种那,不如综合开发”,观念一更新,农民们在原有土地上创造出了更多的财富。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有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③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世界看待中国的目光正在发生着变化,人们开始更多地谈论“中国责任论”:一些发达国家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一些发展中国家也表示希望我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界定我国国际定位和角色,不做超出我国国情和力不能及的事,同时也不回避应尽的国际义务。理性务实扮演好中国的国际角色的主张,体现的哲学思维是()①要尊重实际,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要量力而行,注意把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 ③要审时度势,正确把握事物存在的利弊两重性 ④实践决定认识,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9.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树立环保意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指日可待。这一材料反映的哲理是()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量的积累 C.有了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够发生质变 D.没有质变,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10.下列选项中,蕴涵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1.(原创)2012年9月1日,是我国新《义务教育法》实施6周年。自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出现了教育发展不均衡等新问题。这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事物的发展道路充满着曲折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12.纵观人类防治疾病的历史,许多疾病早已被人类征服。但近年来,艾滋病和甲型H1N1流感有扩大和蔓延之势。我们坚信凭借着人类的探索精神,这些疾病的防治难题也一定能够被破解。可见()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3.(原创)2012年6月28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这得益于我国广大航天人发扬勇于创新、奋力进取的精神,在基础较弱、技术积累较少的情况下,奋力拼搏、迎难而上,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的研制。根据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规划,我国计划在2010~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

14.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近些年来,“OK 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选择题

1.C 解析: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生人格的培养需要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才能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所以是一种重视量变的体现。

2.D 解析:调结构、转方式蕴含了搞好局部,使整体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的哲理,故选出D项。②错误,转方式有利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但不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措施,舍去②。①与题意不符。

3.B 解析:近几年来我国逐步进行财税体制改革,体现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逐步改革,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说明了③。②不符合题干指向,舍去。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排除错项④。

4.D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古诗体现的哲理,全诗的大意是写埋没在深草里的小松树,终究有一天会成长为参天的大树,而赢得所有人的称道,主要体现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A项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观点。B项体现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D项符合题意。C项体现了抓住主要矛盾的观点。

5.D 解析:荆人失败的原因是不懂得实际情况是变化发展的,其教训是要用发展的观点

A项体现的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项体现的看问题,D项坚持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项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6.D 解析:抓住题干信息“直角,圆;稍变一点,椭圆;再变,抛物线”,这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④与题意吻合。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的,①表述不准确。②观

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D项。

7.D 解析:“种这种那,不如综合开发”,表明掌握系统优化方法有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①正确。农民自身观念更新,带来农业的变化,表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也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④正确。生产关系的变革不一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错误。

8.A 解析:注意本题指定的是“理性务实扮演好中国的国际角色的主张”体现的道理,不是问的整个材料体现的道理。理性务实要求不做超出国情和力不能及的事,因此体现的是①②。

9.A 解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体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矛盾。C项说法错误,只有量变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D项和题意不符。

10.A 11.C 解析:我国义务教育在发展中取得巨大成就,但仍存在问题,体现了事物发展具有曲折性的一面,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2.D 解析:①中“改变规律”的说法错误;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趋势,②④正确,答案为D项。

二、非选择题

13.答案:(1)材料中“我国广大航天人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完成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九号’的研制”,体现了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并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2)材料中“我国广大航天人在基础较弱、技术积累较少的情况下,奋力拼搏、迎难而上,攻克一个个尖端课题,突破一项项关键技术”,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3)材料中“我国计划在2010~2015年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体现了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4.答案:(1)发展具有普遍性。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4)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有一个认识过程。

(5)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

第三篇:高三政治一轮复习说课稿: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我说课的课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今天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六方面对本课教学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分析,即本课的教学地位和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9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们学习了上一框用发展练习的观点看问题的基础上展开的,本框通过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普遍性与特殊性这两大关系,揭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是本书的一个重要观点。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下一阶段的学习都用很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掌握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用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以及通过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反对形而上学对矛盾的抹煞和否定。不回避矛盾,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通过分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就不会有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矛盾概念的理解,以及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原理,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对哲学上矛盾的概念以及延伸出来的理论在理解上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正确理解以上知识点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也很重要,因此我把它作为本框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知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我在采用讲授法的基础上准备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集体讨论,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运用我本人所擅长的多媒体道具,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创造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分析归纳、自主探究、总结反思等。这些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分析 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的活跃中领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重点说)

1、课题引入: 我设计以提问哲学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典型事例,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并得出其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讲授新课:(35分钟)通过教材第一目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蕴涵哲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总结并过渡:生活也离不开哲学,哲学可以是我正确看待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整个过程将伴随着多媒体影像资料和生生对话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反馈,知识迁移。

最后对本科课进行小结,巩固重点难点,将本课的哲学知识迁移到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实现对知识的升华以及学生的再次创新;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框学习做好准备。

4、板书设计 我采用直观板书的方法,对本课的知识网络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尽可能的简洁,清晰。使学生对知识框架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

5、布置作业 我会留适当的自测题及教学案例让同学们做课后练习和思考,检验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以及对难点的理解。并及时反馈。对学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难的知识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疏导。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因为我本人到现在仍没有更多的教学经验,设计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感谢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

第四篇: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单项选择题

1.(2015·厦门质检)下列警句与《道德经》中的“知其荣,守其辱”蕴含的道理相近的是()①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②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③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A.①②

C.①③④

B.①③ D.②③④

2.(2015·和平区质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丰富了人们对饮食的需求。但是,使用时要严格控制其添加量,因为食品添加剂超过一定剂量时会显现其对人体的毒害性。材料体现的哲理有()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注意把握事物量的变化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②④

3.(2015·合肥质检)菜根谭中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①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③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4.(2015·贵阳适应性监测)右图漫画的哲学寓意是()①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②一分为二的观点 ③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④发展的实质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5.(2015·淮安5月信息卷)右边的漫画启示我们()A.认识共性的同时还必须把握个性 B.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C.正确对待矛盾两个方面的不同特点 D.认识复杂事物时要着重把握主流

6.(2015·湖南五市3月模拟)某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了“雾霾天气对人的健康的影响及防护措施”的课题,确定了研究方法、步骤及时间进度,并对研究内容做了详细分工:小组成员将分别对老人、儿童、孕妇、户外工作者四类特殊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在这一研究过程中,同学们主要坚持了()①内因和外因的辩证统一 ②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统一 ③系统和要素的辩证统一 ④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7.(2015·无锡期末)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启示我们()A.要让市场自发地起作用

C.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B.要认清主流,坚持重点论 D.要增加行政审批的项目

8.粽子事小,反腐事大。为坚决刹住公款购买赠送粽子等节礼的不正之风,2014年5月29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推出“清廉过端午——纪检监察机关在行动”专题,开设举报窗口,欢迎广大群众对公款购买赠送粽子等节礼的不正之风进行监督。这告诉我们()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②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③矛盾的次要方面有时也能决定事物的性质 ④次要矛盾如果解决不好,也会影响事物的健康发展()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9.(2015·福州质检)《孙子兵法》中说,“善战者,求之于势”。古人战败时,总是哀叹:“大势已去”。从哲学上看,“大势已去”表明()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矛盾主次方面发生变化 D.事物发展道路的曲折性

10.(2015·徐州质检)当前,中美关系总体上正沿着“共建新型大国关系”方向前行。尽管中美仍存在诸多矛盾,但双方都有不对抗与不冲突的意愿,这为中美加强互信、维护亚太稳定铺垫了基础。这说明()A.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要抓住主流

C.建设和谐世界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 D.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1.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这体现了()A.矛盾具有普遍性 B.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统一

12.(2015·茂名一模)201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亿,本世纪30年代将达4亿。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实施30多年的“一胎化”调整为“单独夫妻可生二胎” 政策。这一调整的哲学依据是()A.矛盾的特殊性要求计生政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人口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二、非选择题

13.(2015·江门一模)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资源诅咒陷阱”是指一些地方过度陶醉于自然资源优势不能自拔,固化于产业链的低端,致使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压力加大,核心竞争力缺失,持续增长乏力,使得丰富的自然资源最终成为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福音”。根据最近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全国有262个城市被确定为资源型城市。其中,广东省的韶关市、云浮市等位列其中。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原理谈谈你对“资源诅咒陷阱”的认识。

14.(2015·洛阳三模)如何利用文化礼堂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浙江的经验是:硬性植入不如潜移默化,“送文化”不如“种文化”。农村文化建设,是一种基于对农村和农民的理解、尊重之上的引领,应该源于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应该伴有浓浓的泥土芳香。只有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农民的思想境界才能一步步提升起来。

浙江“文化礼堂”的符号,首先融进了浓浓的乡土内容。礼堂里大体包括“二堂五廊”: 即礼堂、讲堂;村史廊、民风碑、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除此之外,各村还因地制宜挖掘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力求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是主角,只有尊重农民群众的需求,只有让农民群众成为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文化礼堂才能生机勃勃。在建设文化礼堂时,各地都特别注重发挥农村文化能人的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浙江是如何成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进行文化礼堂建设的?

1.选C “知其荣,守其辱”的意思是:虽然知道怎样可得到荣誉,却安于受屈辱的地位。蕴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①善、恶,③得道、失道,④穷、达,这些作为矛盾的双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②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积极投身实践,与题意不符。该题选C。

2.选D 本题考查了一分为

二、量变和质变的知识。材料体现的是要对食品添加剂作一分为二的分析。②中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的说法是正确的;同时使用时要严格控制其添加量,因此可以体现要坚持适度原则,故题肢④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主次矛盾的关系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排除①③;故答案选D。

3.选C 本题考查了联系的普遍性、矛盾的同一性的知识。“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有洁必有污为之仇”体现了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故题肢①正确;题肢②说法错误,因为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我不好洁,谁能污我”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故题肢③正确;题肢④与题意无关;答案选C。

4.选A 本题考查矛盾的概念,考查对漫画信息的解读。困难与成功是矛盾双方,最困难的时候,离成功不远,这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答案为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错误;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④错误。

5.选A 本题考查对漫画信息的解读,考查对矛盾观点的理解和运用。漫画旨在讽刺照搬上级条文,没有联系当地实际,即重视矛盾普遍性而忽视特殊性,答案为A;B、C与漫画主旨不符;认识复杂事物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D错误。

6.选D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研究内容的详细分工是坚持系统优化方法的体现,对四类特殊人群的有针对性研究是坚持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的体现,答案为D。

7.选C 本题考查对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理解区分。改革是为促进社会发展,材料旨在强调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即主要矛盾,答案为C;A、B、D与题目无关。

8.选C 粽子事小,反腐事大,中纪委采取的措施既是重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又是将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事物向不好的方向转化,②④当选,答案为C;①是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与材料中心不相符;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③错误。

9.选B 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大势已去”表明形势发生了变化,即矛盾主次方面发生了改变,答案为B;A、C、D与材料中心不符。

10.选B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故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故D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题中材料“尽管中美仍存在诸多矛盾,但双方都有不对抗与不冲突的意愿,这为中美加强互信、维护亚太稳定铺垫了基础”,体现了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故B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主旨不相符合,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B项。

11.选C “学史可以„„学诗可以„„学伦理可以„„”体现了学的内容不同,收获也不同,这正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答案为C;A、B、D与题干主旨不符。

12.选A 根据人口形势调整计生政策,这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答案为A;B非哲学观点,C、D与题目中心不符。

13.解析:本题的知识限定是“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原理”,设问指向是谈谈你对“资源诅咒陷阱”的认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说明资源既是城市发展的福音,也可能是城市发展的魔咒;其次说明二者是相互对立的,资源丰富可以助推经济发展,资源枯竭制约经济的发展;再次可以说明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为了避免“资源诅咒陷阱”,应该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后可以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在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中推动着一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再生与发展。

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丰富的资源既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福音”,也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诅咒”。②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资源“福音”与“诅咒”,繁荣与衰退相互排斥、相互斗争。③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如果过度陶醉于自然资源优势,“福音”就可能转化为“诅咒”,繁荣就可能转化为衰退。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资源型城市资源“福音”与“诅咒”之间的对立统一,推动着一些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再生与发展。

14.解析: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矛盾分析法”。解答本题需要首先明确“矛盾分析法”包括哪些具体的小知识点;其次是带着小知识点分析设问并阅读材料,从材料和设问中找到答题的突破口。材料中“潜移默化而非硬性植入”,体现了内外因;材料中礼堂里大体包括“二堂五廊”,各村还因地制宜挖掘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材料中各村力求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是主角,又发挥农村文化能人的作用,体现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答案: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化礼堂建设伴有浓浓的泥土芳香,各村力求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②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礼堂里都大体包括“二堂五廊”,但各村又因地制宜挖掘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③坚持两点论。在建设文化礼堂时,既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又都特别注重发挥农村文化能人的作用。④既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硬性植入不如潜移默化,“送文化”不如“种文化”体现了这一点。

第五篇:《生活与哲学》教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第1课时.

第九课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也是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所在。

在本课中,第一课时分析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世界是矛盾的世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第二课时是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它要求人们学会分析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这两课时的内容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遵循一个严密的逻辑顺序,都是从原理到实际的运用,因此,每一个概念都必须弄清楚。

教学重点

1.矛盾的含义; 矛盾普遍性原理。

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难点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主次方面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矛盾、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2.理解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和方法论意义。

能力目标

1.初步形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观点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能力。2.初步具有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培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反对形而上学,勇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2.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仰,坚信矛盾分析的方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第一课时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

(多媒体放映图片)

问题探究:图中的人敢剪吗?为什么?

学生:不敢。因为他若剪断了绳子,自己也会掉下去。教师进一步设问:这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 学生:说明这两个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教师引导:他肯定不敢剪,他们两人系在了一根绳子上,虽然气球承载不了两个人的重量,双方在此时是敌对的;但若剪断了绳子,在另一方掉下去的同时,自己也会掉下去。这说明这两个人既存在利益上的对立,又存在利益上的统一,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导入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

爱因斯坦创立的光量子学说一发表,就在科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位朋友问他:“光究竟是什么?是波还是微粒?要知道,两者不能并存,不是这个,就是那个!”爱因斯坦听后激动地说:“不是这个,就是那个?为什么不可以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呢?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连续的,又是不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

问题探究:爱因斯坦给光下的定义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自然界喜欢矛盾,这里所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光既是波又是微粒,这说明波和微粒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但是也能统一在光中。爱因斯坦不仅仅看到波和微粒的区别和对立,还看到了波和微粒的联系和统一,在这里,波和微粒也是对立统一的。

教师引导:

今天就来和同学们一起探究什么是矛盾,以及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着怎样的作用。推进新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板书: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拓展探究:高矮、胖瘦、美丑等都包含了对立统一关系。同学们还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 学生发言踊跃,举出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大小、上下、男女、好坏、诚实与欺骗、君子和小人、足球运动中的攻守矛盾、战争中的攻守矛盾等。从学生的发言可以看出,学生对对立统一的理解还算可以。

板书:2.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板书:(1)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马克思

问题探究: 老子和马克思的言论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从老子和马克思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的,一方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祸福等都是共同存在的,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同时我们要注意,马克思的这句话并不是对那些小偷和制假钞者的赞美,他只是从这个比喻中,阐释一个道理,那就是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我们希望这个世界永远没有小偷,没有假钞。

同时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败是成功之母”等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我们必须找出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更加发愤努力才可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

懂得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的道理,我们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应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自信与自卑都是学习中、成长中遇到过的矛盾。在顺境中不要沾沾自喜,在逆境中我们也要充满自信。只要努力,逆境可以转化为顺境,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成绩面前不自满,失败面前不气馁。

拓展探究:请同学们再举出一些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例子。学生发言踊跃:权利和义务、民主和专政、快乐与悲伤等。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猫和老鼠是一对“老冤家”,它们能在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同对方的斗争中不断完善自己: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的眼睛可以随光线的明暗而改变瞳孔的大小,夜间仍可看见东西;老鼠的听觉极为灵敏,稍有动静就藏得无影无踪,猫则在脚下生成肉垫,走起路来无声无息。

问题探究:猫和老鼠是在怎样的竞争中共同生存下来的? 学生积极回答:略。

教师总结:猫和老鼠是在竞争和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界的同化和异化,物理界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它们在排斥和对立中并存。

板书:(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问题探究:以上说法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教师总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任何两个人都会存在差别和对立,没有差别和对立,他们就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实体。君子和小人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但又是这种排斥才使他们构成一对矛盾,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他们在这个统一体中并存,却又相互斗争、排斥。君子虽然观点不同,但心是相和的,故说君子是保留了差异的和;小人的嗜好相同,但各争其利,貌合心不合,所以说小人之间的交往其实是不和的。

最亲密的朋友,因为和我们关系密切,因为了解我们太多,所以往往也是和我们发生矛盾最多的人,也可能是伤害我们最深的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不交朋友,朋友可以分享喜悦、分担忧伤,朋友可以帮助我们走出泥泞和挫折,我们应该彼此坦诚相待,让友谊天长地久。

社会上有很多拍马奉承的人,领导说什么就什么,表面上唯命是从,其实他的内心或许十分地不赞成领导的意见和观点,这种人就是小人,小人同而不和。我们以后若做了领导,千万不要相信这种拍马奉承之人,恰恰相反,那些经常给我们忠言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板书:(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这里的“寓于”,也就是存在于的意思,同学们千万不能颠倒了,是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庄稼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是一对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庄稼生长过程的始终。工厂的生产与消费,也是一对矛盾。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要工厂存在,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就不会停止。

生命体的同化和异化是一对矛盾,只要生命体存在,这一矛盾就不会消失。问题探究:每一事物中都存在矛盾,你能举出实例吗?或者你能举出不存在矛盾的事物吗?

你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矛盾?

学生:知道与不知道、会与不会、懂与不懂、难与易等矛盾。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陶渊明在他的《桃花源记》——文中描写了一个与外界隔绝、风景秀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这个世界人人平等、人人富裕、社会和谐、没有国家、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欺诈,一派宁静、和平、幸福,是与外界迥然不同的世外桃源。这是他幻想出来的一种生活安乐的社会。

问题探究:从哲学角度看,这个世外桃源真的一点矛盾也没有吗?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不存在任何矛盾的世外桃源呢?

学生回答说没有。因为在世外桃源里面也存在矛盾,有男女的矛盾、老与少的矛盾、生与死的矛盾、同化异化的矛盾、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等,这个世界根本没有不存在任何矛盾的世外桃源。

教师总结: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不存在矛盾的事物。板书: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意义 板书:(1)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问题情境

扁鹊见蔡桓公(多媒体课件展示)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问题探究:蔡桓公“讳疾忌医”,结果病入膏肓。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不应该回避矛盾,而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教师总结:蔡桓公“讳疾忌医”,结果病入膏肓,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当遇到问题和矛盾的时候,我们不能回避,矛盾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不存在,如果我们一味地回避问题和矛盾,而不想方设法解决矛盾,问题则会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板书:(2)方法论意义

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一:《水浒》这部小说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尤其是对梁山一百零八将更是了如指掌,现在就请三位同学表演一下其中的三个人物,同学们判断他们表演的分别是谁。

学生一边表演一边放多媒体投影: 他“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武艺高强、仗义疏财的一条好汉。号称“豹子头”的他统率东京八十万禁军。他本身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却因官逼而终于走上梁山成为造反骁将。

他号称二郎,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他武艺高强、秉性刚烈、食量如牛、勇猛过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景阳冈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使他做了阳谷县里的都头。

他是一团仇恨和反抗的烈火,是一股扫荡恶势力的“黑旋风”,他要用他那板斧“杀尽天下不平人,砍尽天下不平事”。直到后来他吃毒酒死后,宋徽宗还梦见他“抡起斧头,向自己砍来,吓出一身冷汗”。

学生答后投影:林冲、武松、李逵。

问题探究:同学们为什么能根据上述表演准确地说出被描写的人物呢? 学生讨论、分析略。

教师总结:是因为《水浒》在描写不同人物时抓住了人物的外貌、个性、语言、行为等特征,因而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不同的个性描写刻画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个性。这正好说明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即矛盾特殊性的第一个方面的表现。

情境二:多媒体放映歌曲《走进新时代》,这首歌曲我们大家都听过,下面请同学们再一起来欣赏一下。(伴随“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的歌声,依次出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图像)问题探究:歌曲生动地概括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同学们想想,是哪三个阶段呢? 学生回答:“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走进新时代”。教师总结:中国人民经历的这三个阶段,正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

点。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只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充分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的特殊性,从我国国情出发,才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上述材料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第二个表现。即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情境三:(多媒体课件展示买卖双方的特点比较)

卖方:花言巧语、王婆卖瓜、软磨硬缠、迫不及待,目的是以较高的价格尽快地把商品卖出去。

买方:半信半疑、货比三家、挑三拣

四、不慌不忙,目的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回称心如意的商品。

问题探究:上面材料反映了矛盾特殊性的什么表现?

学生回答: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这就是矛盾特性的第三个表现。

教与学是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教是启发与传授,学是领悟与接受;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某学科的知识丰富,学生在某方面的知识欠缺。此矛盾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板书:2.矛盾特殊性原理以及方法论要求 板书:(1)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告诉我们,即使同样是学校,大学、中学、小学教与学的矛盾也各有自己的特点。即使是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的同学,也各具特点,大家的相貌、性格、兴趣爱好、特长、能力等都不尽相同。而我们所学的各门功课中,它们也具有各自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本质。所以,了解我们自己的特点,了解各门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这样才有助于学好各门功课。

板书:(2)方法论意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这一知识点放在教材的下一课时,建议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适当联系、补充,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缜密性)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情境一: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

情境二:结合书本图片,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

问题探究:上述材料中的这两个人错在哪里?

学生讨论、回答:第一个人错在不知道白马也是马的一种;第二个人错在不知道苹果、香蕉都是水果。

教师总结:马是一类事物的总称,包括白马、黑马、黄马等各种颜色的马,具有各种颜

色的马的共性,白马是马中的一种,是马的具体体现。同样,水果是一类事物的总称,它包括任何一种具体的水果,具备每一种具体水果的共性;而每一种具体的水果如苹果、香蕉都是水果的具体体现,是水果中各具特色的个体。

板书: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意义 板书:(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板书:(2)方法论意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问题探究:你能找出实际生活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的例子吗?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人,相对与其他动物来说,是特殊性;相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是普遍性。

由此可见: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板书:(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地位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注意普遍性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以及表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把原理和方法论结合起来。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②失败是成功之母 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④刻舟求剑

⑥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说明()A.任何事物都有矛盾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D.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上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句话的哲)

A.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B.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

C.事物内部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相互对立的矛盾双方有其统一性

4.“我们嘲笑别人的缺陷,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我们内心嘲笑着我们自己。”这其中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 B.矛盾双方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D.矛盾双方各具有不同的特点

5.南北朝时的诗人王籍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名句,而宋代的王安石则认为“一鸟不鸣山更幽”。黄庭坚说王安石的修改是“点金成铁”。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王安石)

A.只见对立,不见统一 B.只见统一,不见对立

C.只见相互依存,不见相互转化

D.只见相互转化,不见相互依存

6.在某商场柜台前,有这样一段对话: 顾客:同志,我要买…… 售货员:快下班了,明天来!顾客:我急需。

售货员:我也要急着下班呢!

顾客(指着墙上“为人民服务”标牌)忘了上面这五个大字了吧!售货员:为人民服务,又不是为你服务。从上述对话中可以看出该售货员()

A.否认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B.只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没有看到二者的对立 C.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D.割裂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非选择题

7.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丰富的信息和知识,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网络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1)上述材料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道理,对网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A 2.D 3.D 4.B 5.A 6.C 7.(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我们应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勇于分析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是主流,但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对此我们要全面地看待,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同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把握主流,不能因为网络存在消极的影响就因噎废食,而要做到趋利避害。

下载2014高三政治总复习课时作业 第39讲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高三政治总复习课时作业 第39讲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www.xiexiebang.com [教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矛盾的含义 矛盾同一性、斗争性的含义 矛盾普遍性、特殊性的......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学设计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一)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1)矛盾普遍性的含义(2)矛盾特殊性及其三层含义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运用:列举中国特色社会......

    XX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5篇范例]

    XX高考政治知识点归纳: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什么是矛盾?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

    成才之路2016_2017学年高中政治第9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2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时作业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一、选择题 1.尽管微博简短和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容易成为谣言滋生的温床,给公众与社会和谐带来不少困扰,但如果能加强管理,完善法制,塑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微......

    高三政治总复习教案

    教材主干知识 经济学理论 常用意义类:(有利于---或体现了---) 1.一个宏观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一个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 坚持一个方针:不断扩大内需,经济持......

    九年级政治总复习总第9课时教案

    总第 9 课时 课题:九年级全册第四单元 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教学目标: 1.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就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政治作业 第7讲[范文大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标准;坚持德才兼备用人,广纳贤才;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党的建设制度化、规......

    2018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38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押题专练).[合集5篇]

    专题38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垃圾是一大公害,但是据科学家测算,回收利用50万吨废纸,可避免砍伐300平方公里的森林。上述事实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复杂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