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的准备之设计问题与逻辑圈套

时间:2019-05-14 23:4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辩论赛的准备之设计问题与逻辑圈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辩论赛的准备之设计问题与逻辑圈套》。

第一篇:辩论赛的准备之设计问题与逻辑圈套

在辩论的过程中,不仅有各自阐明立场的陈词阶段,还有直接交锋的自由辩论环节。在许多辩论赛的模式中,还有一对一的攻辩。也就是说,辩论除了“论”,更需要“辩”。而且在现在的辩论赛中,“辩”的部分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这从赛制的变化上就能够很清楚的看出来。从最初的三段陈词加自由辩论加总结陈词,到后来的自由人对话,再到现有的攻辩环节,辩论员之间的直接交锋和现场反应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需要在辩论赛的准备过程中,对这部分内容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曾听俞吾金教授的讲座,说到辩论场上的问题分为两类,一类叫“愚蠢的问题”,另一类叫“刁钻的问题”。俞教授举例说,例如复旦大学和台湾大学辩论“人性本善”,如果提问对方,你们为什么说人性本善?这样的问题恐怕就是愚蠢的问题,要是对方连这个都没有准备好,那就不用来辩论了。在辩论场上,应当多准备一些直接针对对方立场核心论点、逻辑底线的“刁钻的问题”,让对方难以回答。

当年复旦大学队不少问题都是相当刁钻的。例如在决赛中反复追问对方“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第一个恶的老师是那里来的”,就是紧紧抓住对方逻辑上的漏洞,进行攻击。在中学生辩论赛的过程中,由于知识储备有限、思维反应和逻辑思辨能力还没有达到很高的程度,因此还不可能做到如大学生辩论赛那样,设一个逻辑圈套让对方钻进来,但是根据本方立场的优势,针对对方逻辑和理论框架中的漏洞,进行重点攻击,还是可以做到的。

在准备“电视选秀对文化传播利大于弊”这个辩题时,针对辩题本身存在的倾向性,我们也就老大不客气的好好利用了一番。在准备自由辩论的过程中,确定了主打这两个问题的战略方针:

1、电视选秀传播的是不是文化?

2、传播文化怎么对文化传播不利了?

这两个问题是自由辩论的主线,目标是首先让对方承认,电视选秀是在传播文化,接下来就要对方论证第二个问题:传播文化为何会对文化传播有弊。

一般来说,我们会在自由辩论的一开始探一探对方的逻辑底线。例如:

匡蓓:首先我想指出刚才对方一辩陈词说,电视选秀有些冲破道德底线。我想说的是电视是有一些电视监管机构的。他们是具有理性的,应该说那些突破道德底线的东西是不允许播出的。所以我们想说的是,在电视选秀的过程中不可能有冲破道德底线的问题存在。另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请问对方辩友,你方判定弊大于利的标准是什么?谢谢。

这恐怕是中学生辩论赛的一个特殊性。我们很难要求所有的中学生辩手能和经验丰富的大学生辩手一样,能从对方的一辩陈词当中,准确把握对方立论的核心。那么,这是一个补救的途径。可以在双方攻守的一开始,先要求对方用比较精炼的语言,将对方核心的论证思路表述一下。如果对方不能给出清晰的表述,那我们就有话可说了:对方连一个清晰的判断标准都没有,又怎么能判断电视选秀对文化传播的利弊究竟谁大呢?

可是对方始终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对方通过许多具体的实例来说明,电视选秀存在这样那样的丑闻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得出电视选秀对文化传播是弊大于利这样一个结果。在我方的追问下,终于是给出了这样的解答:

反方:可以,我可以告诉你们,对方辩友所说的利完全是很小的,而我们的弊却是很多的。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我们的弊都比你们的利多。

这样的论证恐怕是缺乏说服力的,措辞也很成问题。在准备这个辩题的时候,我曾经给学生们分析过,这个辩题中的利弊比较实际上是很难用量的比较来得出结果的。不是说利有51份,弊有49份,因此利大于弊,不能这么比。真要做一个比较的话,可以来分析谁是问题的主流,谁是问题的支流,什么是事物的本质,什么是事物的外在表象、非本质因素,由此来比较利弊大小。而控江中学的同学在这一块准备的恐怕并不是很充分。接下来就进入自由辩论问题设计的主线:

杨旻妤:那么我就请对方辩友注意了,你们刚才说的一些只是以偏概全,以一些个别现象来反射整个,全部的电视选秀节目,而且对方一辩刚才也说到了一个青少年价值观的问题。那么我想说的是,我们在这里主要并不是探讨电视选秀对青少年成长道路影响的社会问题,而是探讨电视选秀对文化传播利弊的学术问题。并且,我方要强调的是,我们认为电视选秀本身就是传播文化,试问,传播文化对文化传播有何不利?

匡蓓:我们想强调的是,我们的文化包括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为何对方辩友会把大众文化排除在文化之外呢?而且我们要强调的是,电视选秀本身是传播文化。

匡蓓:难道对方辩友否认了电视选秀中的一切文化元素吗?就是说电视选秀是不存在任何文化元素的吗?

张尧天:电视选秀传播的是文化,那么传播文化怎么会对文化传播有弊?而且我想提醒对方辩友注意,对方辩友到现在武断的把文化进行分类,而把一些文化归结为低劣的文化,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手,中国目前存在的电视监管机构,难道是假的吗?《绝对唱响》一些电视节目中比较低劣的电视选秀难道可以代表电视选秀的本质特征吗?

这些问题很好的打击了对方核心论点的漏洞,对方为了弥补这个漏洞,抛出了文化有优劣之别、电视选秀宣扬的是很差的文化等这样一些观点。或许这些观点能起到一定的防守效果,但由于控江中学的同学在措辞、辩风上比较激烈,因此可能并不容易为评委和听众所接受。

再来说两个出奇兵的问题:

1、张尧天:刚才对方也谈到了对文化传播的问题,我想请问对方四辩,对在文化传播学中最基本和著名的靶子论有何感想?

靶子论是我校李昂老师出的主意。实战效果非常好。一下子打乱了对方的心理和辩论节奏。对方显然对这个意外的问题没有准备。于是我方开始解释:

张尧天:好,对方辩友看来对文化传播学知之甚少。那么让我来告诉你。一颗子弹射向一个靶子,它会有三种情况。一,靶子应声倒地,意味着全盘接受;二,靶子摇晃几下倒下,意味着批判接受;三,靶子没有动,意味着全盘否定。对方始终对电视选抱着一种不接受的心态,正如那个岿然不动的靶子,那么既然如此,又何谈利弊大小呢?

此后我方又两次用到了靶子论来进行防守反击,把对方的攻势给挡了回去。虽然靶子论的本意可能未必这样,但确实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匡蓓:对方站在了岿然不动的靶子的立场上,将电视选秀排斥在了文化之外,无论是在超女还是我型我秀,等等这些电视选秀的环节当中,都有一些跟„比如说在去年的超女中,它就有一些„最后的决赛中就有跟自己的亲人打电话,这不是传播了一种亲情文化吗?还有在好男儿的评选中,那个宋小波他是一个残疾人,他不正是传播了一种健康向上,自强不息的文化吗?

匡蓓:对方辩友还是站在岿然不动的靶子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文化传播是分成三种情况的,为什么你们不能站在全局的角度来审视电视选秀呢?

2、张尧天:君子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我想请问对方辩手,贵校的原校训“自我评价,自我砥砺,自我调节,自我超越”所表达的精神不正和电视选秀所传达的文化相一致么? 控江中学原先的校训“自我评价,自我砥砺,自我调节,自我超越”,这是我在出征前两个小时,通过互联网查来的。用对方的校训作为论据进行攻击,确实很有力,而且也颇有致趣。

在一些理论问题上,我们的同学也敢打硬仗:

反方:对方辩友只看到一朵花,但是却没有看到其本质。你们说文化传播,但是请问对方辩友,文化的定义是什么?

张尧天:我已经告诉了对方辩友,文化从它的表现形态可以分为三种,而电视选秀它表现的就是精神文化中的审美文化。

反方:但是电视选秀并不属于一种文化。字典里面告诉我们,文化的定义分为两种。广义上的定义是指人类在社会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电视选秀难道属于精神财富的一种吗?电视选秀虽然属于创造了物质财富,但它并不构成传播,所以不在我们辩题讨论的范围之内。而文化的狭义定义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创造的一切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必须反映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又必须反作用于社会的政治和经济。难道电视选秀符合这个标准吗?所以电视选秀不是文化。

对方对文化定义这一个问题肯定是有备而来,我方用很简练的语言把问题顶了回去,却换来了对方好长的一段大而无当的文化定义和论证。再如:

反方:电视选秀的本质是什么?它刚开始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高的收视率。它最主要的就是一个商业运作。它就是不择手段的争取最多的收视率。另外,你们说的百花齐放,但是,请问,那么多的青少年看了以后梳那种李宇春的那种爆炸发型,戴那种周笔畅那种黑边眼镜,这造成了文化的单一性,难道这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吗?

匡蓓:我们要强调的是,对方辩友刚才一直说了很多的不利的电视选秀,但是你们为什么只看到这些电视选秀呢?例如什么状元360啊,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有利于社会的,你们都没有看到,另外,我要强调的是,你方一直在强调受众的一个问题。比如说在很多年前,《红楼梦》曾经被一些不良少年当作色情小说来看,那么,可以说《红楼梦》对这些少年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吗?

《红楼梦》这个例子是经过事先准备的。受众的感受和反应不能完全归咎于信息源,我们通过这一点来论证,目前社会上的浮躁、一夜成名的思想和狂热的“粉丝”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选秀节目本身。

在“对个人来说,尊严比生命更重要”这个辩题的准备过程中,辩论队员的直接交锋有两次:攻辩环节和自由辩论环节。在攻辩环节,两位辩手进行一对一的较量,要求更高。因此在学生水平和反应能力还没有达到很高的程度时,更有赖于赛前的准备工作。

攻辩环节的防守主要基于本方的逻辑底线。将对方抛出的问题,在本方的理论框架下给出合理的解释,是为正道。例如:

正方二辩:首先,我提出的问题是,众所周知,生命乃万物之本。那么请对方辩友告诉我们,脱离生命,你们所谓的尊严如何独立存在。

刘唯静:好,我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对方一直提出,生命是尊严的前提。这点我们并不否认。但是我们说,前提并不等于重要性。我们不能说生命的存在,它就一定存在了尊严。而一个人如果有了尊严,即使他失去了生命,他的精神也可以长存。

攻辩的进攻环节,也需要事先有所准备。这样才能使得问题环环相扣,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结果:

匡蓓:谢谢主席,各位观众,我想请问对方三辩。请问对方辩友如何评价《奥赛罗》中的伊阿古这个角色。

正方三辩:我想唯一说的一点就是,您刚才所说的剧本中的角色我不是很清楚。所以请对方辩友进行下一个问题。

匡蓓:好。那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伊阿古这样搬弄是非,心肠歹毒的小人存在呢?

正方三辩:如果你一定要说这样心肠歹毒的小人存在,那么我想说的一点就是,这样的人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感化进行改变的。如果他连生命都没有了,那么我想说的一点就是,他是没有任何机会进行争取他日后的尊严的。

匡蓓:相信每一位看过《奥赛罗》这一部小说的人都会有和我相同的,对伊阿古这个人的评判吧。那么下一个问题,你认为这种生命的价值何在呢?

正方三辩:我依旧坚持我刚才的陈述。这样的小人在日后的教育和感化下是绝对可以争取他所谓的尊严。而在不同的情况下,这样的尊严是有不同的诠释的。所以我想说的一点就是,这个尊严对任何人来说是不一样的。那么可能对他自己来说,这样是尊严,那么我想„有生命才能去争取这样的尊严。

匡蓓:相信公众对于道德都有一个公认的标准。而我方认为,尊严是个人的行为及人格得到大家的公认以及尊敬。下一个问题,请对方辩友对李洪志其人发表意见。

在攻辩之后的攻辩小结中,是这样归纳的:刚才我方二辩首先针对《奥赛罗》中那个搬弄是非,居心恶毒的小人伊阿古进行提问,可惜对方对此一无所知。当然,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是存在的。无疑,在这种人身上丝毫找不到尊严的影子,也不具备什么人生价值。至于假如事后经过教育的感化,那正是因为他内心存在了崇高的尊严啊,这不是正好论证了本方的观点么?罪恶滔天的李洪志其人劣迹斑斑,自然是无需我方多言了。这样的人有生命却没有尊严,足见生命和尊严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自由辩论过程中,我方针对对方的两个基本论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对方的两个论证基点是:

1、生命是尊严的前提和基础。

2、生命失去不可再生,尊严失去可以恢复,因此生命更宝贵。我方重点攻击其第一点,追问三个问题:是不是有生命就有尊严?前提是不是等于重要?必要性是不是等于重要性?

匡蓓:对方辩友,刚才在攻辩环节中,你们三辩已经说了,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没有一个人可以脱离社会而存活。对方辩友一再逃避我方必要性是否等于重要性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承认生命是尊严的前提条件,它有着一定的必要性,但它就那么重要吗?

正方三辩:我想请问一下,如果生命这样一个东西根本不存在,那么尊严的更加重要又何从谈起?

张尧天:生命如果不存在,那么我们今天就都不存在了,请对方辩友不要再回避我们的问题了,前提等同于必要性吗?

正方二辩:可以告诉对方辩友,在我们的观点中,对于我们今天的辩题而言,我们认为,有了生命,才有了尊严。所以,生命是尊严的前提。生命就是必要性。

张尧天:我们要吃了饭才能活着,那么对方辩友认为吃饭比活着更重要吗?

正方二辩:吃饭就是为了活着,所以对方辩友不要混淆这个概念。

匡蓓:我来打个比方,一株景观植物,泥土是它的前提。这点我们大家都知道。那么,泥土具有必要性,但是,作为一株供人欣赏的植物,人们欣赏的是泥土还是植物呢?那么说是泥土重要还是植物重要?

在这几个环节中,我方通过追问和比喻,论证了必要性不等于重要性这个问题。也就把对方论证的第一个支柱“生命是尊严的前提,所以生命比尊严更重要”打掉了。

在这场比赛的自由辩论中,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双方对政治人物的引证和辩驳,都是不够恰当的。匡蓓:相信在刚才的攻辩环节中对方已经告诉了我们,他们封闭了消息,这点我们知道,大家也都听到了。而在刚才一辩的辩词中,你们提到了精神不可以超脱肉体而永生,但是有多少伟人,他们的肉体已经死亡,可是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难道对方辩友你们忘记了董存瑞,忘记了雷锋,忘记了毛主席吗?

张尧天:对方认为董存瑞惨淡吗?对方认为毛主席惨淡吗?那么对方认为曹汝霖很高尚吗?谢谢

正方二辩:对方辩友刚才说到面子的问题。那么你认为我们的伟人是为了一时的面子吗?不,这是因为他认清了他生命的重要性。知道在他的身后不仅有他一个个人的生命,更有全国的生命,他为了更多更多的生命而放弃尊严,可知,伟人知道生命比尊严重要,难道你们不知道吗?

在辩论场上,你可以诉之于理性,却不可以诉之于权威。用政治人物来压人,并不是一种良好的辩风。这点是在准备辩论和实施辩论中必须牢记的。

第二篇:辩论赛中常见的十四个逻辑问题

一、强加因果

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这种错误往往很具迷惑性,许多辩手场上反应不过来。

前几年很热门的一本书叫《货币战争》,里面有这样的描述“林肯总统表面上看是被南方暗杀,实际上他是在签署了XX金融协议X天后被杀害的...肯尼迪总统遇刺前签署了XX金融协议,试图打击大财团利益....里根总统在签署XX金融协议后,旋即遇刺....”这些煽动性的描述让许多读者自行联想,从而脑补出“美国金融集团控制了美国政坛,如果总统试图限制他们的利益,那么他们连总统都敢杀掉”这个结论。

这就是犯了“把前后联系偷换成因果联系”的错误。

打个比方,我每次考砸前都会吃早饭,但我不能说“我因为吃了早饭所以考砸了”。同样的,美国总统每年都会签署无数的文件,不能把遇刺总统都签署过金融相关文件就得出“总统遇刺和金融文件”有关。这里打个比方,宋鸿兵试图以总统遇刺前都签署过金融协议来论证相关性,但每个总统遇刺当天都会吃早饭,难道能证明总统遇刺是因为吃了早饭么?显然不能。何况,林肯、肯尼迪、里根等人的遇刺,显然和金融体系不直接相关。

一般情况下,因果联系都有前后联系,但前后联系不一定有因果联系。

二、倒果为因

个人认为,如果要挑选一本最重要的必读书给辩手,那非《统计陷阱》莫属。这本书里面的逻辑讲解和案例分析既生动有趣,又严谨科学,我看了5遍,每遍都能学到很多。

里面提到了一个案例:美国某州的麻风病患者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因此许多人得出结论“这个州的气候一定是很容易得麻风病。”

但其实恰好相反,这个州的气候是全国最有利于麻风病患者治愈的,所以全国的麻风病患者都会来这里治疗,所以这个州的麻风病患者才全国最多、比例全国最高。

前几天的热门状态也是一个道理:“二战时,盟军请了一位科学家来研究该加强飞机哪块机身的防护。这位科学家统计了飞机的中弹区域分布图,发现机翼是中弹最多的部位,座舱和发动机则是中弹最少的。那么是不是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呢?事实是,能统计到的样本都是中弹后活着回来的飞机,而那些中弹后坠毁了的是不在统计范围内的。也就是说,机翼中枪只是轻伤,中弹最少的座舱和发动机才是致命部位,这里才是最需要加强防护的。”

在辩论场上时,当对方提出了一个让你觉得很突然的数据(比如X州麻风病人最多)时,不要本能地逃避或者害怕,而应该仔细思考一下,对方的数据是否能推出相应的论据。

三、偷换概念/偷换前提

将辩题的前提和定义偷换成与公众认可的定义不相符的前提和定义。

它有以下几种情况:

1,偷偷改变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之变成另外一个概念。比如“情在理先/理在情先”,这个题目本来讨论的就是人际关系中人情和道理的比较,可许多反方会把“理”定义成“宇宙万物的生存规律”等奇怪的定义,就属于偷换概念。

2,利用多义词混淆不同的概念;比如02全辩“网聊有聊”,“有聊”在语境中是“有意义”的意思,可是正方电子科大偷换成了“存在有聊天这一活动”,就是典型的偷换。

3,混淆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整体属性,而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是组成一事物类的每个分子的属性。4,偷换论题。在论证过程中故意违反论题要明确、要同一的规则,偷偷地转移论题。

这里说个题外话,由于语境的区别,出现定义分歧是很正常的事情,定义分歧一般都要先交锋定义。一般原则是第一常识定义不需要过多演绎,但是反常识定义必须开展论证演绎。比如上周六的南京09明星表演赛,反方将“梦想”定义成“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憧憬”,这个定义违反第一常识,所以反方就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演绎论证,虽然这个定义很难得到评委的认可,但是也成功打乱了正方部署,使得比赛一直在反方的节奏中展开。

三、攻击辩题

也就是常说的不合题,严重违背出题人的本意。

打个比方,以前有个题目叫“生产安全问题可以/不可以避免重复发生”。正方的立论是这样的:“人不可能同时踏进一条河流,世界上也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所以生产安全问题再类似也不可能完全一致,自然可以避免重复发生”。这个立论在逻辑上毫无问题,但却是典型的攻击辩题。

还有“人类需要/不需要时光机”这个题目中,许多反方的论点是“时光机是造不出来的,造不出来的东西自然是不需要的”。这种论点也有攻击辩题的嫌疑,因为这个命题的讨论就是以“时光机可以造出来”为前提的。

攻击辩题最严重的恶果是无法交锋,在论点裁眼中会直接判负,但在白纸裁眼中,则需要看对方是否应对。比如本届华语辩论锦标赛,天津大学与马来西亚国能的比赛“泰囧热映是否是中国电影之福”,反方马国能的论点是“任何电影的热映都无法解决盗版的问题,因此任何电影的热映都不是中国电影之福”。这个立论明显是攻击辩题的,但是正方天津大学相关反驳不够,因此输掉了比赛。

四、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指仅根据少数事例得出一般性结论的简单化的归纳方法。由于任何实例都不难找到,因此在严肃的科学思维中,仅仅靠个例只能提出初步的假说,而不能证明任何命题。

在辩论赛的举例中,一般有两个原则:

1、一个好的反例,比十个好的正例都要有效果,尤其是在比较性辩题的讨论时;

2、正例一定要举那些不偏激、具有典型性、社会性,最好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例子,这样一下子就能够起到良好的说服效果。比如我如果要讨论奢侈品消费问题,拿我自己做例子肯定是不科学的,必须要有社会性、典型性的数据或例子。

在数据的选取也是一样,首先要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广泛,其次要保证数据口径的科学有效,最后在数据到论点的桥接上也必须有充分的关联,不然效力也很难保证。

五、类比不当

在运用类比推理时, 仅仅根据两事物为数很少的又不具备典型性的共同属性,就推断类比对象具有与已知属性相关性程度不高的另一属性, 这种错误的类推逻辑上叫做不当类比。

这里说一句题外话,汪一峰学长和武大的周帅兜曾经说过“一切类比都是不当类比”,意思就是所有的类比和你原来想要讨论的东西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时候你经常需要告诉评委,你的类比并不是要直接佐证命题,而是要演绎你体系中某一个论点。这里打一个比方,周帅很喜欢的一个例子,来自安徽大学。“请问对方辩友,夏虫可以语冰么?”

“夏天的虫子不可以语冰,因为它根本活不到冬天,自然不知道冬天是什么样的。同样的道理,大学生刚毕业,如果不锻炼两年,又怎么知道怎么做好省级公务员的工作呢?”

这个类比严格意义上不严谨,但是现场效果极佳,大家一下就听懂了意思。

六、双重标准

双重标准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诡辩术,指在同一问题上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是非标准和取舍标准, 以混淆是非, 达到有利于自己的目的。这里需要讲清楚,如果两者性质不同的话,采用不同的标准是相当正常的。但如果两者性质完全一样,采用一样的标准就很扯淡了。比如同样是分离主义运动,美国有时候支持并说这是“民主自决”,有时候则暴力压制,这就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双重标准在生活中和辩论赛都很常见,但也非常隐蔽。这里就不展开了,避免被扣上五毛或者美分的帽子,但大家可以看看网络上那些人的论战,双重标准都表现得极其明显。

七、包含式论证

偷换概念的一种特殊形式,将对方的立场也包进自己的立场进行论证,也叫包辩题。

比如“为什么说管理比服务更重要,因为服务也是一种管理。”这种论正在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了,以前在逻辑时代比较常见,价值时代大家都更喜欢受身打法。

八、循环论证

论题的真实性是要靠论据来证明的,而论据的真实性又要靠论题去证明,就是循环论证。

这也就是常说的“套套逻辑”,打个比方:“我爱你!”——“你为什么爱我呢?”——“因为你值得我爱”——“我哪里值得你爱呢?”——“在我爱你的那些地方”。

在辩论赛中,循环论证经常被暗藏在定义之中。比如“师者以传道为先”的立论是“一般的老师以授业为先,但师者高于一般老师,他们是专门用来讲授天地道理的,自然以传道为先”。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循环论证,经过包装后会很难发现。

这里说一个题外话,网上有许多90年代的辩论理论文会把循环论证、偷换概念甚至捏造论据等都作为“正确技巧”来推广,大家一定要擦亮双眼。

九、充分必要条件

这东西本没必要单独讲,但我发现许多辩手在实战中对此掌握差到了极点,故简单提下。

所谓必要条件,其实就是你必须有我才行,没我就不行。比如吃饭是活下去的必要条件,因为不吃饭的话肯定没法活下去。所谓充分条件,是指有了你会带来我,但没有你,嘿嘿,可能我还在。比如喝牛奶可以长高,但是不喝牛奶未必不能长高。

在辩论赛的实战中,必须界定清楚。比如“英雄莫问出处”中,正方要证明出处是一个充分条件,反方则可以证明出处是必要条件,基于此才能开展要不要问的讨论。

十、全称判断

同样也是逻辑时代的产物,那个时候的辩论讲究“我全对、你全错”,所以任何立场的成立都必须保证没有反例,因此不得不在前提上做文章。比如上面提到的英雄莫问出处,如果在逻辑时代你得论证每一个英雄都别问;还有前天的南京09明星告别赛,反方也是说“在全称判断下双方都无法成立,所以我们才必须使用别的定义”。

应该说全称判断这个概念更多涉及的不是辩论技术层面,而是辩论理念层面,因此在这里就不展开了。但一般辩手准备题目时都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出现了反例时,我应该怎么解决?

十一、逻辑自洽

其实也就是自相矛盾的问题,这里不展开了。一般肉搏的队伍都喜欢找寻对方的逻辑矛盾予以攻击,但这几年推战场太过流行,大家都自说自话,逻辑不自洽一来很少出现,二来出现了也很少被攻击了。

大家可以去看夏局长的辩论小说《阿瑞斯的青春生活》以及《Y的神秘邮件》,里面有详尽论述。十二、三段论(懒得写了,以下部分均抄袭自华语辩论网)

三段论包含了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个概念;并且要求在两个前提中,中项必须被周延一次。中项,是指前提中重复的那个概念,周延,是指被判定全部外延。所以,三段论的错误主要分为四种:伪三段论;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周延中项错误。

比如,如下就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五班的男生都会踢足球。小前提:顾博立是五班的男生。结论:顾博立会踢足球。此三段论中的中项:五班的男生。

举例加反驳:①是大前提,②是小前提,③是结论

A类:①我的邻居是中国人②我的邻居不勤劳③中国人不勤劳。(这里的2个“中国人”不是一个概念,前者“中国人”表示的是“某个中国人”,不是集合概念;后者“中国人”表示的是“中国人群体”,属于集合概念。故这里面出现了4组概念,三段论不成立。)

B类:①卖国贼是说谎的②你是说谎的③所以你就是卖国贼。(周延中项错误,在这个诡辩中,“说谎的”是大前提和小前提的应该被周延的中项(大小前提的共同项),然而实际被周延的却是“卖国贼”。“卖国贼”和“你”都不能涵盖说谎的的全部外延。)三段论中其他要注意的错误:

1、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①甲不是明星②明星都不轻松。此三段论得不出任何结论。

2、一个前提否定,则结论否定:①甲不是明星②明星都不轻松③甲不轻松。(成立)

3、两个特称前提不能退出结论:①有的同学是运动员②有的同学是影星。此三段论得不出结论(有的人说结论是③有的同学是运动员而有的同学是影星,这是循环论证,而非三段论)。

4、一个前提特称,则结论特称:①所有学生都是青年②有的影星是学生③有的影星是青年。

5、中项在前提至少被周延一次(重要):如果在一个判断中断定了全部的外延,则该主项(或谓项)是周延的。在三段论中,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一次都没有被做出全称肯定判断,则称为没有被周延,那么大小前提就不能产生必然联系,就无法推出任何结论。例1:①运动员需要锻炼身体②我不是运动员③我不需要锻炼身体。(在大前提中,“运动员”只是需要锻炼身体的人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中项“运动员”没有被周延,推理无效。)

例2-1:①一切金属是可塑的②塑料是可塑的③塑料是金属。(在大前提和小前提中,金属和塑料都是“可塑的”的一部分,无法断定金属和塑料有无关系,所以无法推理出结论。)

例2-2:①一切金属是可塑的②铁是金属③铁是可塑的。(推理有效,在这里,“金属”在大前提中被做出了全称肯定的判断,因此被周延了,所以可以退出结论。)

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这个现象在新生中极其普遍,主要体现在对“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内外因”的错误理解上,许多新生辩手用错了还觉得自己很有理。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理论经常被新生应用于类似“大学毕业应该以待遇为先”的辩题,来证明有钱的重要性。然而在马哲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概念,只能用来指代类似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法制建设等宏观概念,绝对不能用在微观和个人层面。

2、物质决定意识:经常被新生应用于类似“大学生应该坚持现实”或者“地震孤儿物质援助更重要”之类的辩题。然而,物质决定意识并不意味着物质比意识更重要。成吉思汗的爸爸妈妈决定了我的出生,但不一定就意味着成吉思汗的爸爸妈妈比他更重要。所以,A决定B不等于A更重要。同样的,A是B的基础也不等于A更重要。念小学是念大学的基础,难道就说明念小学比念大学更重要吗?通过物质决定意识,其实很难推出辩题的结论。

(兰蒂斯回复)物质决定意识这里的错误实际上分这样两种:

1、A决定B反映了A与B的对应关系,好比说A是自变量,B是应变量,但这个关系是客观的。而A和B谁更重要是一个主观的价值判断,讨论的不是A和B的关系,而是A、B分别与人(或其他事物)的关系。因此讨论的对象不同,所受的主客观限制也不同。

2、“物质”和“意识”分别是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抽象,因此这是两个集合的对应,而不是两个元素的对应。辩论中一方所讨论的比如“金钱”、“硬件”等只是“物质”的个别元素。集合间的关系不能直接传递给元素。这就好比,“男人比女人力气大”,是推不出“男人A比女人B力气大”的。

3、内外因理论:这个是新生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容易出错的,新生往往将“内因”和“主观能动性”相混淆。“内因”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比如石头的内因决定了里面蹦不出猴子,比如苹果籽的内因决定了它种下去长出来的不会是桃子。所以人的内因是指人的本质属性,包含了人的自然属性(比如基因等)和社会属性(比如其社会关系),所以“人的意志和精神”绝对不能用“人的内因”来概括,而只能用“主观能动性”来概括。

4、价值决定价格理论: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然而,用这条理论来解释当今经济现象,如石油、粮食、经济危机是明显不合适的,因为这个理论适用前提是“商品—货币—商品”模型,而在金融期货中,这一模型并不成立。

比直接指出更有效的反驳法:归谬法

归谬法是指先假设对方逻辑是正确的,然后举出一个极端的例子,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对方的错误。在辩论里面,归谬法是最有现场效果也是最能深入人心的,这需要辩手充足的准备、知识的积累和敏锐的反应。但与上面的反驳方法不同,归谬法必须针对具体辩题和具体情况进行,没有通用规律,下面举3个例子,都采用了归谬法。

第三篇:集合与逻辑专题问题展示

集合与简易逻辑专题问题展示:

1.元素互异性、无序性与数列有什么区别?

集合中的元素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数列中的数呢?

2.子集与真子集的区别是什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和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表示有什么不同? 一个集合有多少个子集?(2n)

真子集有多少个?(2n-1)

元素和集合之间用什么符号表示?

集合和集合之间用什么符号表示?

3.对具体的集合来说如何运算交、并、补?

利用数轴表示

4.原、逆、否、逆否四种命题之间怎么转换?

如何写原命题的否命题如何写?(否定条件同时否定结论)

5.或、且、非命题如何判断真假?如何应用?

如何写命题的非?(否定结论)

全称命题和存在性命题的转换.6.有关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判断形式的选择题如何判断选项?

7.反证法分几步?应用反正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反证法的步骤:1.假设结论不正确2.通过论证找出矛盾3.推翻假设肯定结论.8.如何用数学归纳法来证明有关数列等问题?

数学归纳法的步骤:1.论证n=1的时候结论成立2.假设n=k时结论成立3.证明n=k+1时结论成立.

第四篇:机遇与成功_辩论赛准备文稿

话题:奋斗比机遇更重要

例子

科学家居里夫人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研究,不怕失败与挫折,才从几十吨矿石中提炼出几克镭;艺术家达芬奇刻苦磨练,几百次画蛋,才有蒙娜丽莎的诞生;“当代保尔”张海迪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自学成材。可见“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千古至理!古今莘莘学子,不也用了十年寒窗苦读,才换来金榜提名时吗?

一个幸运的人,生下来就有一千万,如果他从此不奋斗,终会坐吃山空,也永远体会不到奋斗所带来的成就感。

新中国没有艰苦奋斗的历程,怎能从成立之初的千疮百孔发展到今天的国富民强,繁荣昌盛。

国家尚且如此,我辈且能离开奋斗。

当代青年楷模张海迪,面对残酷的命运挑战,她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作斗争。她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自学了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掌握了四门外语。从20多年来,她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试问对方辩友,一个自幼患病、高位截瘫的女性,张海迪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呢?

当代数学家陈景润,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就开始工作,整天沉浸在数学符号的海洋之中,终于取得了全世界数学家摸索了200多年的辉煌成绩。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是以“工作狂”而著称的人物,他常在夜晚或凌晨向下属发送电子邮件,即使到了39岁结婚的时候,还经常加班到晚上10点以后。微软公司的员工都心悦诚服地认为,他们之中没有谁能比盖茨更吃苦。至于歌德的《浮士德》写了60年,马克思的《资本论》写了40年,哪一个不是靠巨大的努力来支撑他们的巨大成就?

相反,许许多多“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人,恰恰因为缺乏最后跨入成功门槛的勇气和努力而功败垂成,遗恨终身。面对同样的事业,一样的机会,为什么结果完全不同?新一轮电器行业的竞争中,像水仙电器、牡丹电视、爱多等等知名品牌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但海尔、康佳、TCL依然笑傲江湖。商业领域如果只吃机会饭,不努力改进生产技术,不努力改善经营管理,最终将被市场淘汰。干事业犹如进入万山圈子,爬过一山还有一山,前进中坎坷与曲折不可避免,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努力进取而依靠机会将永远与失败相连。

请问对方辩友,你们想要获胜,是依靠台下评委的一支笔,还是依靠你们自己的努力呢?

辩词:

青年人要取得成功,勤奋比机遇更重要,这基于以下四点理由: 第一,勤奋是成功的基础。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写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驽,功在不舍。”离开了踏踏实实的潜心追求,离开青年时代日积月累的努力,想要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第二,勤奋是成功的内因,机遇是成功的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还是勤奋这个内因在起决定作用。第三,勤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是逻辑用语,即无甲必无乙,则甲是乙的必要条件。无数事实证明,没有勤奋必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第四,就勤奋和机遇的内在关系讲,只有勤奋的才能认识机遇,进而才能把握机遇。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们的认识受知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一个正确的认识必须在多次实践中才能完成,不通过勤奋努力何来实践出真知。我们认识了机遇,还要能够把握机遇,而敏锐的识别能力,科学的想象力,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是捕捉机遇必不可少的条件。综上所述,我方认为,青年人要成功,勤奋重要,机遇重要,但勤奋比机遇更重要.第一,何谓奋斗?按照《现代汉语大辞典》中的解释,“奋斗”一词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做;在人生道路上,“奋斗”就是为取得事业或人生的成功而努力创新、进取的行为。

第二,何谓机遇?《辞海》中说“机遇就是导致事物发展新突破的偶然机会。”显然,突破有好有坏,机遇作为一种外在条件,其本身不必然导致成功。失败中也常常拥有机遇的影子。我们常说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便是这个道理。

我方认为,不论在事实层面还是价值层面,人生道路上奋斗都比机遇更重要。

首先,从事实层面上看,奋斗是人类发展、个人成功的必经之路。从钻木取火到新中国的成立,从发明家爱迪生到数学家华罗庚,每一条成功之路都写满了奋斗的脚印。而机遇虽然重要;但把握机遇、善待机遇仍要以奋斗为前提。正如巴斯德所说“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天赐良机不会光顾庸人懒汉。更何况,即使把握住机遇,成功就未必唾手可得。

其次,从价值层面看,倡导奋斗比机遇更重要,鼓励人们直面困难,于逆境中求生存,于顺境中求发展;既重事业成功,也重能力培养。即使事业失败了,也可以说一句:“我无怨无悔!” 人生道路并非一段烂漫之旅,要想在跨越人生道路上的重重险阻,只有努力拼搏。一味抱怨机遇不好,结果只能是怨天尤人,而批评自己奋斗不足,却能让你明白自己有哪些缺陷,只有正视自身缺点的人才能取得进步。机遇再美好也只能带来短暂的火花,而要想令自己的人生闪出耀眼的光芒,就应该奋斗不息!

最后,用一句话同对方辩友共勉:“充满着奋斗精神的人们,永远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

3我们能够掌握的是自身的命运,是靠先天的勤奋努力,至于外在的机会那就看我们能否有幸抓住了。

应对

问题五:对方说才能可以去培养,而相对的,作为可变的机遇,真是因为他的不可控性使它成为关键

解决办法:高考中,猜题是不可控的,按照对方逻辑,那么高考的关键在于猜题了呦

问题六: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等类似问题

解决办法:A 如果没有才能,就算刮十二级台风也没有用呀 B 如果不在具体的事例中,东风也可指才能,若机遇等什么东西都具备,就差才能,难道才能不是东风吗 C 我们并没有否定机遇的重要性呀,东风这一机遇,难道不是诸葛亮精通才能的体现,东风是在人才能的驾驶下发挥作用的 问题七:如果对方提出一些无赖而毫无意义的观点

解决办法:对方辩友,辩论的目的是为了对社会作一个正确的价值引导,而不是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否则,我们今天的辩论又有什么意义呀

问题八:对待牛顿的金苹果的启示等在有才的条件下,机遇导致成功的事例

解决办法:难道在牛顿之前没有人被苹果砸过,那为什么他们没有发现这个定律,这正说明,机遇是很多的嘛,而把握机遇的才能才是最重要的 绕开对方问题的方法: A 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 B 临渊慕鱼,不如退而接网 C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D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E 海尔集团成功的事例,在与其他集团机遇同等的条件下,*才能取胜 F 加入WTO后,机遇越来越多了,挑战越来越激烈,如何在更好的把握机遇的同时迎接挑战,这是才能的天地,才能才是关键 G 条条大路通罗马呀,机遇多多呀,难道因为一个没把握住,人生永远是黑暗 H 机遇篇爱有准备的头脑 G 请对方辩友不要游离主题呀

5奋斗是内因,而机遇是外因,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奋斗产生才能,才能是内因的表现,而机遇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外因的表现~~所以奋斗比机遇更重要~ 6一个人没有本事,不去奋斗,那么在好的机遇放在你面前,你也不会去把握,简单的说,你拿什么势力和本事去抓住这个机遇~~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你能保证你一定会遇到机遇吗?!你遇到机遇,却没本事去控制他,那么这个机遇对你有用么?!

正方辩词

主席、评委、对方辩友:

大家好!

刚才,对方辩友反复强调,个人能力是青年成才的关键,那么我不禁要问对方辩友,你们的成才是在真空中成的吗?脱离了外部环境和机会,成才的标准和土壤又在哪里?我们说外部机遇是青年成才的关键决非空穴来风,下面我将从事实角度出发进一步论证我方观点:

一、外部机遇是青年成才的关键这是生活一再向我们展示的道理。南橘北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同样的一棵树,淮南为橘淮北为枳,难道是这棵树不具备结橘子的能力吗?同样的道理,当前我们的国家,正是由于整体环境的趋好,经济进一步繁荣,人才辈出,究其原因还不正因为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进而造就了众多的人才涌现吗?

二、尽管我们强调机遇是青年成才的关键,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此否定个人能力对青年成才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成才的条件是有能力,但关键是机遇,说机遇是关键,并不是说我们就要从此过上守株待兔的日子,而是说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抓住机遇才能避免落后,而落后的后果就是挨打,就有被社会遗弃的危险,印度丛林里的狼孩,就其本性而言,具备成为一个健全人的能力,可就是因为错过了3——6岁智力开发最好的机遇,直至死亡仍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泱泱中华,天朝大国,不也正因为错过了工业革命的黄金机遇而沦为任人宰割的鱼腩吗?

人的成才脱离不了社会提供的外部机遇,人的成才之路本身就象一个又一个机遇串联而成的完美电路,机遇就是这个完美电路上的一个个开关,哪里一个环节的开路,都会影响到人在自身成才之路上走得更远。

“鹰击长空,鱼翔潜底”,但没有空气,鹰击什么?没有水,鱼又在哪里游呢?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青年人正要抓住这一机遇,努力奋斗,迎难而上,希望再过20年,我们在座的青年人再相会,我们能够自豪的说我们抓住了机遇,为社会进步贡献了我们最大的力量,我们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无愧这个时代给我们提供的机遇,我们无愧青春!

辩词1:

机遇只所以成为成功的关键是根据马列主义唯物世界观得出的。我们说客观条件决定人的主观意识,一个人的成功要凭借的不只是自己的主观努力,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曾慨叹过: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古人如此,今人依然。我们的主观努力不就是要充分发挥外界条件的最大优势吗?所以说无论成功的人是处于优胜还是劣势,他之所以取得成功正是由于外界机遇的存在,而自身的努力也不过是加快成功的动力而已。

在这个社会里面有机会一般都会有一定的成功,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无论有没有才能只要有机会都回让人展现出自己的才能,只是多少的问题,但无论是多还是少,它们都是才能,相对于自己的才能成功就有了自己的定义。但是如果没有机会,你是神都无法成功。这也验证了一句话:机会是要自己创造的,也就是说你有才能,这个才能要发挥出来才是才能,不然还是无才,因为不知道你有没有才能,因为在没有做事情之前人们对你才能的肯定只是建立在本人平时给人的印象上面,这个印象是不能完全代表个人本身才能的。所以成功的关键在机遇。

辩词2: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回顾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我们既有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的喜悦,也有错失机遇、落于人后的遗憾,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这种反思,不可能否定我们过去取得的成绩,它只能说明,抓住机遇是何等的重要。试想,如果没有这些遗憾,如果不错失那么多的机遇,我们本可以也应当发展得更快更好。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事物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关键的几步,取决于难得的机遇。这几步如果走好了,机遇抓住了,以后的路就好走了。否则,一步落后,就有可能步步落后。

过去的遗憾只能让它过去了,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再留下新的遗憾。当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将直接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新一轮的结构调整、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即将开始;国家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批世纪工程如三峡水利、西气东送、南水北调等已经或即将上马。我们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是我们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过去我们之所以错失了一些机遇,有的是因为观念陈旧,思想保守,有的是因为敏感性不够,没有意识到机遇的存在,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因为看到了机遇,却没有去把握。这个问题要是不解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还只能是一句空话。

总之,机不可失,时不我待。面对着新的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权利再让它付之东流。但愿若干年以后,我们回首今天,能自豪地说:通过我们的努力,抓住了机遇,加快了发展,我们没有遗憾,我们无愧于子孙后代!

辩词3:

机遇是客观环境的产物,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任何人的奋斗都无法超越客观环境,无法阻碍历史潮流的前进,因此机遇是关键。

辩词4:

我认为航行一定要有航标,走路要看准方向,获取成功就要知道它的关键,那就是机遇,所以我们一路观察,发现机遇;我们一路努力,为了等待机遇;我们一路执著,为了抓住机遇.成功的概念不是唯一的,一个人有一个人的需要;一个集体有一个集体的荣誉;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取舍;而每个成功都离不开机遇,这是成功的客观属性,事物发展的必然,不因它因而转移.机遇是什么?是一个完美电路中的开关,接通它就意味着一种成功,而开关是客观的,是接通电路的必要条件,是实现接通成功的关键.说机遇不是成功的关键也一样有点独断,这因环境而异(包括主观条件与客观环境),但是最终的决定因素是客观环境,主观只有合乎客观才能产生成功,所以机遇才是成功的关键!

古人有云:“为事在人,成事在天”真正取决定作用的是外在于人的外部环境,而成就一件事,这依靠于好的外部环境,这种环境就是机遇!

成功的定义就是产生预期的结果,但是并不等于预期的结果,也就是说最终决定的是外部环境,为也可以说成功的关健是机遇,好的机遇才能产生成功,而没有机遇怎么可以产生成功的呢?

古往今来很多富于成就的人无不是在机遇到来的那一刻才开始他们的成功之旅的,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不过是南阳一介耕夫,与成功毫不相干,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再一次说明没有机遇,那么事情只能功败垂成了!

至于一个人的能力只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份,但是这只是主观条件,最终取决定作用的是客观环境,好的客观环境即机遇才真正有助于成功的实现,这是关键性的一步,这意谓着从主观向客观的转变,历史上很多才华出众,胸有经纶的人有的郁郁而终,最终也无作所为,这是为什么?难道他们的能力不够吗?由此可以说明一个人的能力不是成功的关键,既然成功不是一个人的能力,如果存在,那么证明机遇才是成功的关键!

辅助资料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能登上金字塔的生物有两种:一种是鹰,一种是蜗牛。不管时天资奇佳的鹰,还是资质平庸的蜗牛,能登上塔尖,极目四望,俯视万里,都离不开两个字——勤奋。

在古今中外无数证明之下,勤奋的重要非常明显,在我们不长的学习生活中,单单在教科书中学习勤奋的文章已不下数十篇,这足以说明勤奋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但纵观天下,似乎靠方法成才的寥寥无己,古代仲永是有天才之脑,而最后却沦为凡人,现在广告上流传的学习方法不下数百种,种种自命效用惊人,可在半小时内记下几百个单词,如此谬论难道就是对方辩友所说的学习方法,如此真的这样,干脆上几天学就回家算了,何必寒窗苦读十载,但至今为上似乎没有人能达到如此境界。

法国巴斯坦说过:偶然的机会不会帮助准备不周的人。对,事实就是这样的,我想对方辩友不会不承认的。就拿最最简单不过的例子来说吧,“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说的不就是小的时候有了偷拿别人一根针的机会,后来长大了,利用了很多机会偷盗,结果还是被绳之于法了,难道说这也是“机遇是成功的关键”么?还是恳请对方辩友多看看现实社会中的成功历程吧!

对方辩友提到了超女的成功,误以为是超女的舞台让她们一夜成名,给了她们成功,我想大家都应该很清楚,那千千万万个怀有超女梦想热爱音乐的女孩,超女的舞台同样是为她们开放的,为何她们却不能成为超女呢?这里关键的是实力,并不是机遇。再说从超女一路走来的艰辛中也不难看出她们并不是“一夜成名”,而是与她们的自身努力分不开的。再看看那些高考落榜的学生,难道说是他们没有机遇吗?就拿千里马遇伯乐之说,那可是因为那马是千里马啊,关键的是如何努力成为千里马,不是机遇成就了它的美名。依据对方辩友的观点是说超女的舞台朝谁开放,谁就成功了!机遇本来就是可遇不可求的,难到没有机遇,你就会空坐一生吗?

俗话说,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我们应该在一些具体的方方面面努力来提高自己,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而不是坐等机遇的到来。机遇是什么?请对方辩友别混淆概念了!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包括自信、积极、勇气等方面。还要善于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应用到努力学习、追求理想、发现兴趣、人际交流等最基本的行为方式中。只有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寻找通往成功的道路,每一个人才可能取得适合自己个性的成功。

爱因斯坦曾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有准备的头脑指的是个人的主观条件,包括个人知识的积累和思维方式的准备。历史上无数科学家的成功已经告诉我们,一个始终在创造主观条件和改善客观条件的人,比那些只会等待机遇出现的人更容易成功,其才华出众,才是成功最大的资本。试问:对方辩友,是不是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也能发现万有引力呢?所以我方认为机遇不是成功的关键,机遇只不过是成功的一个因素罢了!

成功不是上苍的赐予,不是好运的降临,更不是什么机遇的结果。人生的成功,在于每个人心中坚定的目标,在于每个人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毅力,更在于每个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它是汗水和坚强的表现,它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结果。放眼世界,哪一位成功者的背后没有辛勤的汗水,哪一次的成功不饱含着艰苦的付出?当我们在人生中期待„机遇‟降临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过爱迪生发明灯泡过程的复杂和艰难?他曾经每天工作18小时,用了无数试验材料,尝试了上千次的失败。

车胤“萤入疏囊”是勤奋;孙康“雪映窗纱”是勤奋;匡衡“凿壁偷学”是勤奋;苏秦“悬梁刺股”是勤奋;祖逖“闻鸡起舞”也是勤奋,勤奋使他们最终都成就了一番伟业。那么,第一块金牌得主杜丽说过,她平时怎么训练,比赛就怎么打;六朝元老王义夫坦言,这些年,工夫在场外呀!

我们从不排除把握机遇,相反,我们非常鼓励青年人把握机遇,珍惜机遇,但把握和珍惜靠的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断提高的综合素质,否则,成才就如别人手中的钻石,你羡慕,你渴望,却永远不会属于你呀,仕不学非所儒,幼不学老何为。我们青年人也有老去的一天,在白发苍苍时,不为一生的碌碌无为而后悔,不为错失良机而追悔莫及。我们必须 从现在开始,从自已的岗位开始,扎扎实实学习,兢兢业业工作,在坚持奋斗的信念前提下,实现人生价值,走向成功的未来。机遇只是个人发展成才的的外因,它是我们成功的必要条件,有了机遇可以帮助我们成功,但前提是我们努力了,也就是你自身的内因才是决定你是否能成功的关键。有了机遇,而你自己没有准备也是不是不能成功的。所以说,机遇不是成功的关键。

看看伟人是怎么成功的吧,那是金子加个人努力的结果,从正常的人际关系来看,机遇只是人为的一个结果,如果自己不争取,没有能力争取,机遇不会自己来,等待只能是一败涂地.众所周知,就我们今天正反双方而言,注定有一方会是失败的。同样一次机遇,两种不同结果,所以说机遇不是成功的关键。成功不是上苍的赐予,不是好运的降临,更不是什么机遇的结果。人生的成功,在于每个人心中坚定的目标,在于每个人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毅力,更在于每个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它是汗水和坚强的表现,它是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结果。

请对方辩友注意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想这简单的道理谁都懂吧!我方认为成功应该是能力与永不言败精神的结合,机遇只是锦上添花罢了,并不代表成功!机遇再好,没有能力的人,他也不会成功。他也只能眼看着机遇从身边溜走,所以机遇不是成功的关键!

就拿最最简单不过的例子来说吧,“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说的不就是小的时候有了偷拿别人一根针的机会,后来长大了,利用了很多机会偷盗,结果还是被绳之于法了,难道说这也是“机遇是成功的关键”么?还是恳请对方辩友多看看现实社会中的成功历程吧!

对方辩友提到了超女的成功,误以为是超女的舞台让她们一夜成名,给了她们成功,我想大家都应该很清楚,那千千万万个怀有超女梦想热爱音乐的女孩,超女的舞台同样是为她们开放的,为何她们却不能成为超女呢?这里关键的是实力,并不是机遇。再说从超女一路走来的艰辛中也不难看出她们并不是“一夜成名”,而是与她们的自身努力分不开的。再看看那些高考落榜的学生,难道说是他们没有机遇吗?就拿千里马遇伯乐之说,那可是因为那马是千里马啊,关键的是如何努力成为千里马,不是机遇成就了它的美名。依据对方辩友的观点是说超女的舞台朝谁开放,谁就成功了!机遇本来就是可遇不可求的,难到没有机遇,你就会空坐一生吗?

对于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历史上无数科学家的成功已经告诉我们,一个始终在创造主观条件和改善客观条件的人,比那些只会等待机遇出现的人更容易成功,其才华出众,才是成功最大的资本。

对方辩友一再强调机遇是成功的关键,又说关键就是起决定性的因素,认为机遇决定了成功,却始终没有说明机遇是怎么来的,难道说机遇是天下掉下来的吗?还是人为创造的?

如果机遇是天下掉下来的,而我们只有抓住这些不知道何时才会掉下来的机遇才能成功,那么一次次促成人类进步的成功就是无规律可循,随机发生的,这是岂不是否定了我们当今的历史发展观吗。把马嘴按到牛头上!

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外因是重要条件。内因当然是指自己的能力,而外因是机遇,所以能力才是决定性因素。我方小偷的例子也正是证实了这一观点。

能力是属于自己的,机遇是属于大家的,能力强,机遇相应也多,能力弱,有机遇也抓不住,能力强,即便失去一个机遇,也还会再抓住下一个机遇.三国蜀汉刘啊斗就是能力弱,才头顶香盘卖江山,而他老子刘备,因能力强,在群雄割据中赤手空拳打下江山,造成三国鼎立.因此,奋斗比机遇重要。

第五篇: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课程教学大纲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OE2121017 课程名称: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

英文名称: Digital Logic and Digital

System Design 学

时:60

分:4 课程类型: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大类)

开课学期: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与模拟电子线路 开课院系:电工电子教学基地及相关学院

一、课程的教学任务与目标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是重要的学科基础课。该课程与配套的“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实验”课程紧密结合,以问题驱动、案例教学、强化实践和能力培养为导向,通过课程讲授、单元实验、综合设计项目大作业、设计报告撰写、研讨讲评等环节,实现知识能力矩阵中1.1.2.2、1.2.1.2以及2.5、2.6、3.6、4.1、4.2的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电子设计自动化(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技术和工具。数字电路部分要求学生掌握数制及编码、逻辑代数及逻辑函数的知识;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熟悉常用的中规模组合逻辑部件的功能及其应用;掌握同步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典型的中大规模时序逻辑部件。EDA设计技术部分,需要了解现代数字系统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学习硬件描述语言,了解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及开发过程,掌握EDA设计工具,培养学生设计较大规模的数字电路系统的能力。

本课程教学特点和主要目的:

(1)本课程概念性、实践性、工程性都很强,教学中应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工程应用背景。

(2)使学生掌握经典的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3)掌握当今EDA工具设计数字电路的方法。

(4)本课将硬件描述语言(HDL)融合到各章中,并在软件平台上进行随堂仿真, 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课程教学大纲

过本课和实验教学, 使学生掌握新的数字系统设计技术.虽然现代设计人员已经很少使用传统的设计技术,但传统的设计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数字电路是如何工作的,并可以为EDA设计工具所进行的操作提供说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动化设计技术的优点。

成功的逻辑电路设计人员必须深入理解数字逻辑设计相关的基本概念,并熟练掌握EDA设计工具的使用。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主要讨论集成电路器件的外部特性,对门电路内部晶体管的工作原理及状态转换只作定性了解。

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在学科基础中的地位既要体现作为一门课程的完整性和电子线路体系结构的特点,也要体现为后续课程服务的目的。后续的专业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接口技术等都是数字电路系统高度集成的体现。数字电路与系统设计为微处理器与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数字通信等后续课程进行了基础知识准备。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数制与编码(建议3学时)学习数制表示方法和常用编码 1.基本要求

(1)掌握常用数制(2、8、10、16进制数)的表示方法与相互转换方法

(2)掌握常用编码(842BCD码、5421BCD码、余3码、格雷码等)的表示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二进制,十六进制 难点:格雷码的掌握

3.说明:主要掌握常用编码的表示方法

(二)逻辑代数与逻辑函数化简(建议10学时)

学习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及函数表示方式,了解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学习硬件描述语言(HDL)描述逻辑函数的基本结构,熟悉逻辑函数与HDL之间的对应关系。1.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基本逻辑运算与逻辑门

(2)了解逻辑代数的基本定理、法则和主要公式,了解逻辑函数代数化简法(3)掌握逻辑函数的标准表达式和常用的五种表达式及相互转换方法(4)能够用HDL描述真值表,熟悉逻辑函数的HDL表达方式(5)熟悉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

(6)掌握包含无关项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化简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逻辑函数的两种标准表示形式以及HDL表达方式 难点:五种表达式之间的相互转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课程教学大纲

3.说明:5个变量以上的逻辑函数化简不作要求

(三)组合逻辑电路(建议10学时)

学习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学习组合逻辑的HDL描述方式 1.基本要求

(1)掌握组合电路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2)熟悉组合逻辑电路的HDL设计方法,掌握设计流程图的绘制方法

(3)熟悉常用MSI组合逻辑部件(变量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扩展方法及应用

(4)掌握译码器、数据选择器的HDL描述方式

(5)掌握由MSI器件构成组合电路的设计方法和分析方法(6)了解组合电路的竞争冒险现象及消除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由门电路进行组合电路的设计 难点:中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应用

3.说明: 安排组合逻辑研究实验

(四)触发器(建议6学时)

学习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描述方法,学习触发器的HDL描述方法 1.基本要求

(1)掌握基本RS触发器及常用沿触发的(D、T、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其描述方法(2)触发器的HDL描述方法(包括行为级描述和结构化描述)(3)熟悉常用集成触发器的逻辑符号及时序图的画法(4)掌握触发器的HDL描述方法中的沿触发与电平触发 2.重点、难点

重点: 触发器的多种描述方法

难点:触发器电路的HDL描述及时序波形

3.说明:触发器部分要求记忆逻辑符号掌握逻辑功能,对触发器内部电路不做要求,安排集成触发器实验。

(五)时序逻辑电路(建议16学时)

学习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典型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时序电路的HDL描述。1.基本要求

(1)掌握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要求根据电路能正确列出状态表,画出状态及时序图并分析其功能

(2)了解同步时序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和步骤,掌握给定状态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

(3)掌握时序电路的HDL描述方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课程教学大纲

(4)掌握典型MSI时序逻辑部件(74LS161、74LS194)的逻辑功能,扩展方法及应用(5)学习状态机的HDL描述方法,并掌握复杂时序逻辑电路的HDL描述方法(6)掌握以MSI为主的典型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

任意模值计数器;移位型计数器;序列码发生器(7)掌握典型时序电路的HDL描述方法

(8)了解异步时序电路的主要特点

2.重点、难点

重点:电路自启动自校正的设计;MSI时序逻辑部件的逻辑功能及应用 难点:时序逻辑点状态机HDL描述

3.说明:学习这一章后,要求能看懂器件手册,安排计数器和移位寄存器应用实验。

(六)集成逻辑门(建议3学时)1.基本要求

(1)了解典型TTL与非门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其主要外特性和参数(2)掌握集电极开路门和三态门的主要特点

(3)掌握MOS逻辑门(以CMOS为主)的主要特点和使用方法 2.重点、难点

重点:TTL与非门的主要外特性和参数 难点:集电极开路门

(七)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建议3学时)了解脉冲电路的分析方法 1.基本要求

(1)了解典型脉冲电路(单稳、多谐、施密特触发器)的基本特点及脉冲电路的分析方法

(2)掌握555定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典型应用

(3)掌握晶体振荡器,施密特单稳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及使用方法。2.重点、难点 重点: 555定时器

难点:振荡电路性能提高需要考虑的因素 3.说明:安排脉冲电路的产生和整形实验。

(八)存贮器及可编程器件(建议4学时)1.基本要求

(1)掌握ROM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几种不同的编程方法(2)了解静态RAM和动态RAM的基本工作原理

(3)了解可编程器件的内部结构特点, 可用资源, 主要参数和选型依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课程教学大纲

(4)结合实验, 逐步掌握FPGA的仿真与设计技术 2.重点、难点

重点:ROM的基本工作原理, FPGA的仿真与设计技术 难点:ROM实现组成逻辑函数, FPGA的仿真与设计技术

(九)D/A和A/D(建议1学时)1.基本要求

(1)了解D/A和A/D转换器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2)了解典型集成D/A和A/D芯片的特点 2.重点、难点

重点:D/A和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难点:D/A和A/D转换器的基本原理

四、布置大作业

综合设计(1)-----用VHDL设计一数字频率计(结合实验在FPGA上实现)综合设计(2)-----用VHDL设计一DDS信号发生器(结合实验在FPGA上实现)系统设计完成通过EDA软件仿真后,在FPGA系统上实现验证,期间安排两次讨论。第一次是设计方案评审和讲评,第二次的实现结果报告和讲评。

五、教学安排及方式

总学时 60 学时,讲课 56 学时。讨论4学时。实验单独开课,大作业采用开放式实验方式利用课外时间进行。

六、考核方式

1.期末笔试(以闭卷考试为主,也可开卷考试或半开卷半闭卷考试)占60% , 2.大作业----综合设计占30%, 3.平时成绩占10%.七、推荐教材与参考资料

教材:

(1)新编: 任爱锋, 孙万蓉, 周端等

(2)杨颂华等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西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参考书:

(1)夏宇闻等译 数字逻辑基础与Verilog设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John F.Wakerly 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第三版 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课程教学大纲

下载辩论赛的准备之设计问题与逻辑圈套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辩论赛的准备之设计问题与逻辑圈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五数学专题(应用问题之逻辑问题---难度 5星)

    --------应用问题之逻辑问题(★★★★★) 1.学习分析和推理常见的一些生活问题; 2.学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结构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常常要求我们主要通过分析和推......

    课堂观察之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课堂观察之教学问题的设计与处理 作者: 王烈英 (小学语文青海海西小学语文四班 ) 评论数/浏览数: 1 / 182 发表日期: 2012-11-09 18:03:05 一、关于课堂观察的基本理论 1、什么......

    逻辑与语文学习教学设计(共5则范文)

    逻辑与语文学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逻辑的一般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准确、严密、清晰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2、运用逻辑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

    相遇问题之整理与复习教案

    《整理与复习——解决问题》 宜宾市中山街小学校张琴 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8册二单元整理与复习(相遇问题) 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情境中巩固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形成解决此类问......

    形势与政策之钓鱼岛问题

    形势与政策论文—钓鱼岛 最近常常看到中日因钓鱼岛问题关系紧张的报道,9月8号日本海上保安厅于当日凌晨逮捕了7日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的中国渔船船长,并将船长带到了......

    形势与政策之西藏问题

    我对西藏问题的思考 西藏,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地方,这里的天圣洁而高贵,这里的地宽广而深沉,这里的人民虔诚而勤劳。这里是诞生奇迹的地方,珠穆朗玛峰、布达拉宫、《格萨尔王》、......

    托业口语考试问题回顾与准备范文

    PART ONE 1. what is your name? My Chinese name is , and you can call me Messi.it is my English name. 2. where are you from? I come from a small but pretty beau......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准备

    这一论断涵盖这样的内容:在现行主题活动中一方面要学习项目教学追随幼儿兴趣需要而形成的动态设计特点,同时也要适当保留原有单元教学活动的计划性。既然主题活动中存在着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