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时间:2019-05-14 23:18: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第一篇: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一、恪守道德规范

加强道德修养

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3.运用

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从理论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从实践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适用于全体公民,是大家都应当熟知和遵守的,也是理解和遵守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前提,因而是本课教学重点。

把握这一重点,首先要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然后要弄清楚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关系;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树立知行统一的道德观,努力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2)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从理论上讲,社会公德既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行动准则,是公民个人道德水准和社会道德风气的标志;从实践上讲,社会公德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学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需要加以强化,因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把握这一重点,首先需要理解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要弄清其具体要求,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树立公德意识,认同“遵守公德,人人有责”的观念;还要知行统一,自觉把社会公德放在首位,尊重和关心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并长期坚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

(3)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从理论上讲,个人品德修养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四德”建设的基石。从实践上讲,个人品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在中职学生身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中职学生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因而是本框教学的重点。

把握这一教学重点,首先要理解个人品德建设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理解个人品德建设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现实意义;要引导学生从现在开始,积极参加道德实践,切实加强道德修养。

2.教学难点

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家庭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把握这些道德规范所蕴涵的意义,由于学生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要做到这些道德要求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家庭美德确定为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并突出重点;理解家庭美德在维系家庭关系、增进骨肉亲情、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要联系学生实际,找到影响把家庭道德规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障碍,并想办法加以克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

3.结构线索

从道德知识(特点和分类)到道德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从共性到个性: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普遍性的道德要求,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是针对某一领域特定人群提出的道德要求。

在各种道德规范的学习中,体现着知、信、行的学习路径,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信念——道德行动。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实际入手,将内容细细融进,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分组教学。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提出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案例1:“丁丁现象”

某报就一次救人事件引发的社会现象,进行过一场“丁丁现象”的讨论。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在人车如流的街头,一男青年将一位老太太撞倒后扬长而去,一位名叫丁丁的年轻人拨开围观的人群,将老人扶起,询问伤情,和母亲一起把老人送进了医院,并打电话通知了老太太的亲属。谁知当老太太的亲属听了事情的经过后,竟然一口咬定老人就是丁丁撞的。他们的理由是:现在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人,把人救了送到医院不说,还自愿领着病人检查,连住院的押金都给垫上。老太太摄于其家人的压力,竟然也坚持说就是丁丁撞的。

报纸针对丁丁的遭遇,就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类似现象进行了一场大讨论,通过丁丁与老太太的家人所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的强烈对比,对丁丁行为的赞扬与激励,对老太太及亲属的批评与谴责,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善与恶的标尺,净化了人们的心灵。就连当初撞倒老太太后逃之夭夭的那个年轻人也给报社写了信,承认自己的过失,检讨自己的行为。

【引思明理】

探究问题①:大家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这些生活现象的?

案例分析提示:“丁丁现象”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肇事逃逸者因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和个人良心的谴责而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这说明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等来维系的。(幻灯片)

探究问题②: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由“丁丁现象”拓展开来,由学生列举,然后,分类归纳,概括为五大方面:(幻灯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就是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板书:

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探究问题:上述基本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理解并掌握教材关于诸规范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存在的突出的思想现实,设置以下几个辩题: 辩题①:讲爱国是唱高调,与我无关,我只想做好本职工作。辩题②:礼仪过多太古板、不实在,现代人要自由、随便一点。

辩题③:我靠自己能力做事,团结与否无所谓;办事得靠关系,自强没用。辩题④:多劳多得,凭本事吃饭,奉献观念已过时。

这些问题多数要在后面解决,所以在这儿,只需议一议,明白道理即可,不要过度展开。通过辩论,解决以下问题,达到以下共识:

认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学会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认同“无论古代还是现在,做人都要明礼,做事都要合礼”这一基本要求,养成依礼而行的良好道德习惯;认同“团结”和“自强”的道德要求,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团队的关系,培养自强意识和团队精神;明确“多劳多得”与“敬业奉献”并不矛盾,培养敬业奉献的道德信念。

案例2:谢延信与罗映珍

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谢延信在妻子去世后,担起了照顾瘫痪的岳父、病弱的岳母和痴呆的妻弟的责任,无微不至,精心照料,33年如一日,用一颗赤子之心演绎了一段家庭美德佳话,被评为“中华孝老敬老之星”,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罗映珍的丈夫是一名优秀的缉毒警察,因公负伤昏迷不醒。在守候丈夫的600多个日日夜夜里,罗映珍用爱和信念书写了一曲呼唤生命的动人旋律。在罗映珍的感召和呼唤下,她丈夫终于站了起来。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

探究问题①:在谢延信、罗映珍身上体现出哪些家庭美德?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二人身上体现出的家庭道德。探究问题②:说一说家庭美德还包含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列举。最后,教师在学生列举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归纳概括出五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板书:

2.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探究问题: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可以从教材上找到。

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尊敬老人、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作为重点。为此,设置三个活动:

首先,互动在线:讲一讲《我的敬老故事》。交流问题:如何与老人沟通?

通过此活动,从情感到理性,认同和接受“尊敬老人”的道德观念,学会与老人交流沟通,强化亲情。互动过程中,为增强情感渲染效果,可以使用手机与家长即时沟通。然后,组织一次辩论:

正方:勤俭持家应提倡;反方:勤俭持家已过时。

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懂得“勤俭持家”与追求幸福生活并不矛盾,认同“勤俭持家”的道德要求。

最后,互动在线:小组合作,总结一个《和睦邻里十宜十忌》。谈体会:处理邻里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到其中蕴涵的“尊重、友善、关心、谅解、互助„„”等道德要求。

案例3:四幅漫画

探究问题:结合漫画,谈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

学生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②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③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建设还不尽如人意。最后,总结: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板书:

3.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首先,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社会公德诸规范的基本要求。

同理,要界定其中几个概念的外延。如,社会公德基本规范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有一些提法从字面上很相近,如“文明礼貌”与“明礼”、“遵纪守法”与“守法”等,但所指不同,前者仅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文明礼貌与纪律、法律;社会公德中的“保护环境”是指在公共场所保护环境整洁、卫生,也包括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等内容,但与完整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是有区别的。

互动在线:《校园公德状况扫瞄》 探究问题①:谈一谈我的公德表现。探究问题②:议一议公德意识与人品。

通过扫瞄,发现问题;通过谈一谈,反思自己的公德表现及公德意识;通过议一议,把公德意识与人品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案例4:

某市深入持久地开展以“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为主题、以“市民形象提升行动、人际关系和谐行动、干事创业回馈行动”为主要形式的个人品德建设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各行各业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与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结合在一起,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各级各类学校把个人品德修养引入课堂,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塑造良好形象、提升精神境界。

探究问题:为什么说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板书:

4.成长路上的个人品德 学生思考、讨论。

探究问题提示:各行各业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与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结合在一起,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各级各类学校把个人品德修养引入课堂,指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塑造良好形象、提升精神境界。通过辅助举例,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

其一,从个人品德建设在“四德”建设中的地位来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都要诉诸个人品德;个人品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基础。

其二,从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来看,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②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有助于明辨是非善恶荣辱,避免走弯路,入歧途,从而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③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职业态度,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有利于促进事业的成功,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

其三,从个人品德建设的现实状况来看,当前,个人品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中职学生身上也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更具现实意义。

最后,要使学生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这一观念,从而增强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互动在线:搜集各大企业用人标准,看看他们在“人品”方面有什么要求?比较这些要求有无共同点?思考:企业用人重视“人品”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人品”主要是指人的道德品质、人格等因素。企业对劳动者个人品德十分重视,“德才兼备”才是合格的劳动者。个人品德好,既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体验导行】

1.学以致用

(1)餐厅里,大家有秩序地排队打饭。这时,一个男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径直挤到售饭窗口。队伍一下子骚乱起来,后面的往前挤,队伍乱了套。

①请你评论一下夹塞儿的男生的行为。

②结合此事,说明在公共场所和公共生活中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2)周恩来的七条修身要则:①加紧学习;②努力工作;③习作合一;④要与自己和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⑤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⑥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⑦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①说一说同伴在个人品德方面有哪些让你赞赏的亮点。②找一找自己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③小组合作,开发一份《个人品德修养计划》。

2.课堂小结

运用“盘点收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①可以从知识方面进行盘点,如:“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家庭道德的基本规范有„„”

②也可以从情感方面进行盘点,如:“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父亲有了新的认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自己以前的某件事表示懊悔”,“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对妈妈说„„”。

③还可以从行动方面进行盘点,如:“在学校里,我打算„„”,“在家庭里,我打算„„”,“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我打算„„”。

3.推荐作业

(1)你认为自己在家中做的哪件事情最能体现家庭美德,写下来。(2)为教室、餐厅、公寓、广场、操场、公厕等场所设计几条社会公德警语。

六、教学反思

(1)德育目标明确,德育效果好。

这节课扫除了学生观念中的一些盲区,对道德的内涵、各种道德规范有了全面的认识,使学生从感情上认可道德,拉近了学生和道德认识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行动的自觉性,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比如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德问题,教师自身如果没有研究思考,没有深刻理解,没有把追求崇高道德作为自己的价值观,那只能是照本宣科,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教师首先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坚定自己的信仰,学生才可能“信其师,信其道”。(2)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德育教育水到渠成。

这一节的设计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接受。这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和讲解、案例分析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手段,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整节课就像经历一次头脑风暴,在不经意间开始,又一步步走向高潮,环环相扣,使人不能放弃,最后又似春风化雨般结束,可谓润物细无声。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以人为本,使学生爱上德育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升德育的实效。这节课的开始通过设疑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他们急于知道道德是什么,有哪些内容?但教师没有简单地把教材的内容告诉学生,利用案例分析、问题探究,更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变抽象为具体,深刻领会道德的内容。让学生充分发言,自己提出疑问,教师在此基础引导分析,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使学生在主动的研究过程中掌握道德规范并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

(4)教学内容紧扣学生实际,找到德育的切入点。

这节课所提供的材料都是学生很熟悉的话题,而问题设计更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所以能吸引学生,师生实现了良好的互动,教育教学效果显著。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材料积累,必须善于通过各种途径比如读报、上网积累材料,增强教学的新颖性、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二篇: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了解道德的特点和分类,理解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2.情感态度观念

认同道德基本规范,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3.运用

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从理论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从实践上看,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适用于全体公民,是大家都应当熟知和遵守的,也是理解和遵守家庭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前提,因而是本课教学重点。

把握这一重点,首先要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然后要弄清楚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关系;最后,还要引导学生树立知行统一的道德观,努力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2)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从理论上讲,社会公德既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行动准则,是公民个人道德水准和社会道德风气的标志;从实践上讲,社会公德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而学生在某些方面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需要加以强化,因而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把握这一重点,首先需要理解社会公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要弄清其具体要求,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要引导学生树立公德意识,认同“遵守公德,人人有责”的观念;还要知行统一,自觉把社会公德放在首位,尊重和关心他人,严格要求自己,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身体力行,并长期坚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好公德意识和文明习惯的好公民。

(3)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从理论上讲,个人品德修养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四德”建设的基石。从实践上讲,个人品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在中职学生身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中职学生具有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因而是本框教学的重点。

把握这一教学重点,首先要理解个人品德建设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理解个人品德建设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现实意义;要引导学生从现在开始,积极参加道德实践,切实加强道德修养。2.教学难点

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家庭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把握这些道德规范所蕴涵的意义,由于学生成长环境及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要做到这些道德要求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家庭美德确定为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并突出重点;理解家庭美德在维系家庭关系、增进骨肉亲情、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要联系学生实际,找到影响把家庭道德规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障碍,并想办法加以克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

3.结构线索

从道德知识(特点和分类)到道德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

从共性到个性: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普遍性的道德要求,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是针对某一领域特定人群提出的道德要求。

在各种道德规范的学习中,体现着知、信、行的学习路径,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与信念——道德行动。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学生的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从学生实际入手,将内容细细融进,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分组教学。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提出案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案例1:“丁丁现象”

某报就一次救人事件引发的社会现象,进行过一场‚丁丁现象‛的讨论。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在人车如流的街头,一男青年将一位老太太撞倒后扬长而去,一位名叫丁丁的年轻人拨开围观的人群,将老人扶起,询问伤情,和母亲一起把老人送进了医院,并打电话通知了老太太的亲属。谁知当老太太的亲属听了事情的经过后,竟然一口咬定老人就是丁丁撞的。他们的理由是:现在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人,把人救了送到医院不说,还自愿领着病人检查,连住院的押金都给垫上。老太太摄于其家人的压力,竟然也坚持说就是丁丁撞的。

报纸针对丁丁的遭遇,就当今社会上出现的类似现象进行了一场大讨论,通过丁丁与老太太的家人所表现出来的善与恶的强烈对比,对丁丁行为的赞扬与激励,对老太太及亲属的批评与谴责,在人们的心目中树立起善与恶的标尺,净化了人们的心灵。就连当初撞倒老太太后逃之夭夭的那个年轻人也给报社写了信,承认自己的过失,检讨自己的行为。

【引思明理】

探究问题①:大家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这些生活现象的?

案例分析提示:“丁丁现象”表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肇事逃逸者因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和个人良心的谴责而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这说明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等来维系的。(幻灯片)

探究问题②: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由“丁丁现象”拓展开来,由学生列举,然后,分类归纳,概括为五大方面:(幻灯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就是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板书:

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探究问题:上述基本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学生阅读、思考、讨论,理解并掌握教材关于诸规范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存在的突出的思想现实,设置以下几个辩题:

辩题①:讲爱国是唱高调,与我无关,我只想做好本职工作。辩题②:礼仪过多太古板、不实在,现代人要自由、随便一点。

辩题③:我靠自己能力做事,团结与否无所谓;办事得靠关系,自强没用。辩题④:多劳多得,凭本事吃饭,奉献观念已过时。

这些问题多数要在后面解决,所以在这儿,只需议一议,明白道理即可,不要过度展开。通过辩论,解决以下问题,达到以下共识:

认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学会把爱国之情转化为爱国之行;认同“无论古代还是现在,做人都要明礼,做事都要合礼”这一基本要求,养成依礼而行的良好道德习惯;认同“团结”和“自强”的道德要求,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团队的关系,培养自强意识和团队精神;明确“多劳多得”与“敬业奉献”并不矛盾,培养敬业奉献的道德信念。

案例2:谢延信与罗映珍

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谢延信在妻子去世后,担起了照顾瘫痪的岳父、病弱的岳母和痴呆的妻弟的责任,无微不至,精心照料,33年如一日,用一颗赤子之心演绎了一段家庭美德佳话,被评为‚中华孝老敬老之星‛,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罗映珍的丈夫是一名优秀的缉毒警察,因公负伤昏迷不醒。在守候丈夫的600多个日日夜夜里,罗映珍用爱和信念书写了一曲呼唤生命的动人旋律。在罗映珍的感召和呼唤下,她丈夫终于站了起来。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

探究问题①:在谢延信、罗映珍身上体现出哪些家庭美德?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二人身上体现出的家庭道德。探究问题②:说一说家庭美德还包含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列举。最后,教师在学生列举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归纳概括出五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板书:

2.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探究问题: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可以从教材上找到。

从中职学生的实际出发,选取“尊敬老人、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作为重点。为此,设置三个活动:

首先,互动在线:讲一讲《我的敬老故事》。交流问题:如何与老人沟通?

通过此活动,从情感到理性,认同和接受“尊敬老人”的道德观念,学会与老人交流沟通,强化亲情。互动过程中,为增强情感渲染效果,可以使用手机与家长即时沟通。

然后,组织一次辩论:

正方:勤俭持家应提倡;反方:勤俭持家已过时。

通过辩论:引导学生懂得“勤俭持家”与追求幸福生活并不矛盾,认同“勤俭持家”的道德要求。

最后,互动在线:小组合作,总结一个《和睦邻里十宜十忌》。谈体会:处理邻里关系,最重要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找到其中蕴涵的“尊重、友善、关心、谅解、互助„„”等道德要求。案例3:四幅漫画

探究问题:结合漫画,谈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的必要性。

学生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到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②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③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建设还不尽如人意。最后,总结: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板书:

3.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首先,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社会公德诸规范的基本要求。

同理,要界定其中几个概念的外延。如,社会公德基本规范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有一些提法从字面上很相近,如“文明礼貌”与“明礼”、“遵纪守法”与“守法”等,但所指不同,前者仅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文明礼貌与纪律、法律;社会公德中的“保护环境”是指在公共场所保护环境整洁、卫生,也包括爱护花草树木、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等内容,但与完整意义上的环境保护是有区别的。

互动在线:《校园公德状况扫瞄》 探究问题①:谈一谈我的公德表现。探究问题②:议一议公德意识与人品。

通过扫瞄,发现问题;通过谈一谈,反思自己的公德表现及公德意识;通过议一议,把公德意识与人品联系起来,从而增强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案例4:

某市深入持久地开展以‚知荣辱、懂感恩、尽责任‛为主题、以‚市民形象提升行动、人际关系和谐行动、干事创业回馈行动‛为主要形式的个人品德建设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各行各业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与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结合在一起,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各级各类学校把个人品德修养引入课堂,通过各种形式,指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塑造良好形象、提升精神境界。

探究问题:为什么说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板书:

4.成长路上的个人品德 学生思考、讨论。探究问题提示:各行各业把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与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结合在一起,把“做人”与“做事”结合起来。各级各类学校把个人品德修养引入课堂,指导学生加强品德修养、塑造良好形象、提升精神境界。

通过辅助举例,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归纳概括:

其一,从个人品德建设在“四德”建设中的地位来看,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都要诉诸个人品德;个人品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基础。

其二,从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来看,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②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有助于明辨是非善恶荣辱,避免走弯路,入歧途,从而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③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职业态度,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有利于促进事业的成功,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

其三,从个人品德建设的现实状况来看,当前,个人品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中职学生身上也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更具现实意义。

最后,要使学生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这一观念,从而增强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互动在线:搜集各大企业用人标准,看看他们在“人品”方面有什么要求?比较这些要求有无共同点?思考:企业用人重视“人品”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提示:“人品”主要是指人的道德品质、人格等因素。企业对劳动者个人品德十分重视,“德才兼备”才是合格的劳动者。个人品德好,既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体验导行】

1.学以致用

(1)餐厅里,大家有秩序地排队打饭。这时,一个男生气喘吁吁地跑过来,径直挤到售饭窗口。队伍一下子骚乱起来,后面的往前挤,队伍乱了套。

①请你评论一下夹塞儿的男生的行为。

②结合此事,说明在公共场所和公共生活中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

(2)周恩来的七条修身要则:①加紧学习;②努力工作;③习作合一;④要与自己和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⑤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⑥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⑦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①说一说同伴在个人品德方面有哪些让你赞赏的亮点。②找一找自己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③小组合作,开发一份《个人品德修养计划》。2.课堂小结

运用“盘点收获”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①可以从知识方面进行盘点,如:“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家庭道德的基本规范有„„”

②也可以从情感方面进行盘点,如:“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父亲有了新的认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自己以前的某件事表示懊悔”,“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想对妈妈说„„”。

③还可以从行动方面进行盘点,如:“在学校里,我打算„„”,“在家庭里,我打算„„”,“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我打算„„”。3.推荐作业

(1)你认为自己在家中做的哪件事情最能体现家庭美德,写下来。

(2)为教室、餐厅、公寓、广场、操场、公厕等场所设计几条社会公德警语。

六、教学反思

(1)德育目标明确,德育效果好。

这节课扫除了学生观念中的一些盲区,对道德的内涵、各种道德规范有了全面的认识,使学生从感情上认可道德,拉近了学生和道德认识之间的距离,增强了行动的自觉性,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比如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德问题,教师自身如果没有研究思考,没有深刻理解,没有把追求崇高道德作为自己的价值观,那只能是照本宣科,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所以教师首先要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坚定自己的信仰,学生才可能“信其师,信其道”。

(2)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德育教育水到渠成。

这一节的设计条理清晰,便于学生接受。这节课的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和讲解、案例分析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手段,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整节课就像经历一次头脑风暴,在不经意间开始,又一步步走向高潮,环环相扣,使人不能放弃,最后又似春风化雨般结束,可谓润物细无声。这样才能使教学设计以人为本,使学生爱上德育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研究性学习中提升德育的实效。

这节课的开始通过设疑吊起了学生的胃口,他们急于知道道德是什么,有哪些内容?但教师没有简单地把教材的内容告诉学生,利用案例分析、问题探究,更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变抽象为具体,深刻领会道德的内容。让学生充分发言,自己提出疑问,教师在此基础引导分析,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使学生在主动的研究过程中掌握道德规范并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

(4)教学内容紧扣学生实际,找到德育的切入点。

这节课所提供的材料都是学生很熟悉的话题,而问题设计更抓住了学生的心理,紧密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所以能吸引学生,师生实现了良好的互动,教育教学效果显著。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材料积累,必须善于通过各种途径比如读报、上网积累材料,增强教学的新颖性、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二、引领人生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理解良好道德在促进人生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认同良好道德的重要作用,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人生与社会的重要意义。3.运用

自觉进行道德修养,推动个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良好道德的作用表现为几个方面: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促进人生的发展是道德最重要的作用,也是离学生的自身需求最近的作用,理解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它几个方面。因此理解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

(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

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理解各种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让学生掌握高尚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确定为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3.结构线索

按照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的线索,从良好道德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谈起,过渡到高尚道德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对先进生产力、其他意识形态、人际关系的影响)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一些不良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弱,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从实际入手,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

用投影仪投影道德模范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投影:孔子、雷锋、王进喜的图片 讨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他们都具有良好的道德。这说明良好道德对他们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良好道德是怎样促进人生的发展的呢?

一、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教师讲述案例:

案例1:“马福元事迹”

马福元,男,20岁,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学生。

家在重庆南川的马福元,出生仅3天母亲就离家出走,12岁时父亲病逝,一贫如洗的家里只剩下他和78岁的爷爷相依为命。17岁的马福元好不容易考上了学杂费、食宿费全免的“宏志班”,80多岁的爷爷却意外摔伤,从此卧病在床。马福元背起爷爷去上学,用微薄的生活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木棚房,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爷爷。由于房间很潮湿,爷爷风湿病一受寒就会发作,几乎每天晚上,马福元都要为爷爷暖被窝。一次,邻居阿姨给他几个鸡蛋,他担心爷爷不吃,就把鸡蛋蒸成鸡蛋羹悄悄地埋在爷爷饭里给爷爷吃,自己却一棵白菜吃上两三天。读书期间,为给爷爷治病,他一直坚持在学校饭堂打工。

马福元没有因为照顾爷爷耽误学习,他成绩优异,表现突出。2006年3月,还在读高三的马福元,获得了由团中央、全国学联评选的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特别奖,在200多名候选人中得票最高。其实马福元对这些都不那么在意,他甚至很少看报纸和网络对他的报道。他说:“作为学生,我希望自己在一个平静的学习环境中,扎扎实实搞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本领,回报社会特别是无数给予我太多关爱的人。这既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爷爷对我的期盼。”

【引思明理】

探究问题①:在案例中,马福元具有哪些良好道德品质?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案例分析提示:在这个案例里,马福元刻苦勤奋,勤俭节约,孝顺长辈等。探究问题②:这些良好道德对他的人生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分析提示:

正是这些良好道德促使他不断完善和推动自我的发展。案例中他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把爷爷照顾好,而且学习成绩优异,受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他对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念念不忘,立志将来回报社会。对长辈的孝顺之情和对社会感恩的心将不断鞭策着他走向成功。

总结:所以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

板书:

1、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2、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

学生活动:选择班里某个宿舍的10学生,要求他们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出他们宿舍最受欢迎的人的名字,然后上交给老师。

老师公布这位“最受欢迎的人”,再提问其中某个学生:“为什么他会最受欢迎?” 教师总结:具有良好道德的人,懂得尊重别人,经常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所以在人群中,一般比较受欢迎。相反,如果有一个人,不懂得尊重别人,自私自利,那么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孤家寡人了。所以,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良好道德可以促进人生发展:

1、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2、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

3、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二 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阅读教材38-39页材料,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铁人精神?

2、还有哪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事迹?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铁人精神体现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教师讲述事例:“李春燕:最后的赤脚医生” 事例:李春燕,24岁的时候, 成为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极其贫穷。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死了,谁也不知道是啥原因。

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药。李春燕,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它待遇,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

2004年初,一直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于是李春燕没有离开。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唯一想放弃的一次。

教师总结:王进喜的铁人精神,李春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思考:良好道德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可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鼓舞我们全身心投入到社会的经济建设上,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李春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我们要敬业、乐业,以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将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良好道德,有利于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良好道德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

(过渡)良好道德怎样推动社会发展?

每个社会都有不用的意识形态,有些意识形态有利社会发展,如: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等;有些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有不良影响,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

教师总结: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意识形态能引导、促进社会的发展壮大。相反,错误的消极的意识形态会阻碍社会的进步。所以我们必须以高尚道德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引领、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高尚的道德不仅可以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还能够推动社会和谐。学生阅读教材第39-40页的事例

思考:高尚道德为什么能够推动社会和谐? 学生发言 教师分析: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自身道德修养提高之后,足以为一家表率,这样,家庭便自然而然地会治理好。在家齐的基础上,国治与天下平也就不是难事了。这便是古人幻想的治国道路。同样的道理,我们培养高尚的道德,就能以德服人,家庭幸福,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创建和谐社会需要良好道德,良好道德能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高尚道德有利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推进社会和谐。

三、课堂小结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

四、推荐作业

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部分社会公德警示语,或公益广告画,并制作成宣传栏,放在校园里合适的位置上。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例子对于教学有关键性的作用。好的例子对学生有强有力的吸引力,老师和学生都好容易进入了角色,能改变了以往老师个人讲,学生全体听的状况。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能充分调动了中下各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好的例子促进学生们对教材内容深入理解,对基本原理理解透彻,对基本知识掌握扎实。分析问题、推理能力增强。可以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课堂学习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能起重要作用。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尽可能发掘好的适合教学的例子。

第三篇:第三课 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三课

二、引领人生发展

教 案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促进社会和谐

教案作者:李少华

职 称:中学政治二级教师 工作单位:广东省南海信息技术学校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理解良好道德在促进人生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认同良好道德的重要作用,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人生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3.运用

自觉进行道德修养,推动个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良好道德的作用表现为几个方面: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促进人生的发展是道德最重要的作用,也是离学生的自身需求最近的作用,理解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它几个方面。因此理解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

(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理解各种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让学生掌握高尚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确定为

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

3.结构线索

按照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的线索,从良好道德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谈起,过渡到高尚道德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对先进生产力、其他意识形态、人际关系的影响)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一些不良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弱,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从实际入手,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

用投影仪投影道德模范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投影:孔子、雷锋、王进喜的图片 讨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他们都具有良好的道德。这说明良好道德对他们人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良好道德是怎样促进人生的发展的呢?

一、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教师讲述案例:

案例1:“马福元事迹”

马福元,男,20岁,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学生。

家在重庆南川的马福元,出生仅3天母亲就离家出走,12岁时父亲病逝,一贫如洗的家里只剩下他和78岁的爷爷相依为命。17岁的马福元好不容易考上了学杂费、食宿费全免的“宏志班”,80多岁的爷爷却意外摔伤,从此卧病在床。马福元背起爷爷去上学,用微薄的生活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木棚房,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爷爷。由于房间很潮湿,爷爷风湿病一受寒就会发作,几乎每天晚上,马福元都要为爷爷暖被窝。一次,邻居阿姨给他几个鸡蛋,他担心爷爷不吃,就把鸡蛋蒸成鸡蛋羹悄悄地埋在爷爷饭里给爷爷吃,自己却一棵白菜吃上两三天。读书期间,为给爷爷治病,他一直坚持在学校饭堂打工。

马福元没有因为照顾爷爷耽误学习,他成绩优异,表现突出。2006年3月,还在读高三的马福元,获得了由团中央、全国学联评选的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特别奖,在200多名候选人中得票最高。其实马福元对这些都不那么在意,他甚至很少看报纸和网络对他的报道。他说:“作为学生,我希望自己在一个平静的学习环境中,扎扎实实搞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本领,回报社会特别是无数给予我太多关爱的人。这既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爷爷对我的期盼。” 【引思明理】

探究问题①:在案例中,马福元具有哪些良好道德品质?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案例分析提示:在这个案例里,马福元刻苦勤奋,勤俭节约,孝顺长辈等。探究问题②:这些良好道德对他的人生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分析提示:

正是这些良好道德促使他不断完善和推动自我的发展。案例中他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把爷爷照顾好,而且学习成绩优异,受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他对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念念不忘,立志将来回报社会。对长辈的孝顺之情和对社会感恩的心将不断鞭策着他走向成功。

总结:所以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

板书:

1、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2、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

学生活动:选择班里某个宿舍的10学生,要求他们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出他们宿舍最受欢迎的人的名字,然后上交给老师。

老师公布这位“最受欢迎的人”,再提问其中某个学生:“为什么他会最受欢迎?”

教师总结:具有良好道德的人,懂得尊重别人,经常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所以在人群中,一般比较受欢迎。相反,如果有一个人,不懂得尊重别人,自私自利,那么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孤家寡人了。所以,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良好道德可以促进人生发展:

1、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2、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

3、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阅读教材38-39页材料,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铁人精神?

2、还有哪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事迹?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铁人精神体现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

教师讲述事例:“李春燕:最后的赤脚医生”

事例:李春燕,24岁的时候, 成为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

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极其贫穷。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死了,谁也不知道是啥原因。

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药。李春燕,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它待遇,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

2004年初,一直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于是李春燕没有离开。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唯一想放弃的一次。

教师总结:王进喜的铁人精神,李春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思考:良好道德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可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鼓舞我们全身心投入到社会的经济建设上,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李春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我们要敬业、乐业,以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将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良好道德,有利于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良好道德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

(过渡)良好道德怎样推动社会发展?

每个社会都有不用的意识形态,有些意识形态有利社会发展,如: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等;有些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有不良影响,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

教师总结: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意识形态能引导、促进社会的发展壮大。相反,错误的消极的意识形态会阻碍社会的进步。所以我

们必须以高尚道德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引领、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高尚的道德不仅可以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还能够推动社会和谐。学生阅读教材第39-40页的事例

思考:高尚道德为什么能够推动社会和谐? 学生发言 教师分析: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自身道德修养提高之后,足以为一家表率,这样,家庭便自然而然地会治理好。在家齐的基础上,国治与天下平也就不是难事了。这便是古人幻想的治国道路。同样的道理,我们培养高尚的道德,就能以德服人,家庭幸福,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创建和谐社会需要良好道德,良好道德能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高尚道德有利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推进社会和谐。

三、课堂小结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

四、推荐作业

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部分社会公德警示语,或公益广告画,并制作成宣传栏,放在校园里合适的位置上。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例子对于教学有关键性的作用。好的例子对学生有强有力的吸引力,老师和学生都好容易进入了角色,能改变了以往老师个人讲,学生全体听的状况。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能充分调动了中下各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好的例子促进学生们对教材内容深入理解,对基本原理理解透彻,对基本知识掌握扎实。分析问题、推理能力增强。可以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课堂学习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能起重要作用。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尽可能发掘好的适合教学的例子。

第四篇:第三课:道德是人生发、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晓道德的特点和分类,掌握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认识到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对社会、人生、职业和家庭的重要意义。

2.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同道德基本规范,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形成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的观念,并让学生在形成正确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在生活中自觉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做有道德的人。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让学生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并引导学生树立知行统一的道德观,努力践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2)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2.教学难点

家庭美德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方法:案例式、热点问题讨论、情境导入法)

首先让学生了解湖北荆州大学生救人事件的经过(见附注材料1)

其次让学生分组讨论:3名大学生的牺牲值不值、该不该救人?从他们的表现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船老板陈波?然后每个小组推选自己的代表来发表自己小组的意见,最后让学生对所有小组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教师提问:刚才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你们是以什么标准来判断这些生活现象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得出结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以善恶为判断标准的,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等来维系的。

教师提问: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觉得应该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由学生回答,教师分类归纳,概括为五大方面: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就是我国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

引思明理

一、恪守道德规范,加强道德修养

(一)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首先让学生欣赏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事例(见材料2)

其次教师提问:通过欣赏钱老的事迹,钱老的事迹体现了道德规范中什么的要求?我们从钱老身上学到了什么?特别是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归纳总结: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国家至上的观念,维护祖国的独立和统一、尊严和荣誉;要求我们自觉学法、守法、护法,维护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

对于其他的道德规范,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存在的突出的思想现实,设置以下几个辩题,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辩题1:礼仪过多太古板、不实在,现代人要自由、随便一点。

辩题2:我靠自己能力做事,团结与否无所谓;办事得靠关系,自强没用。辩题3:多劳多得,凭本事吃饭,奉献观念已过时。通过辩论,让学生达成共识:

虽然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观念和认识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但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和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仍是社会的主旋律。这就要求我们讲文明、懂礼貌,养成依礼而行的良好道德习惯;要求我们与他人团结合作,共同进步,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团队的关系,培养自强意识和团队精神;要求我们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培养敬业奉献的道德信念。家庭作为一个国家的一个细胞,在国家的稳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的和睦意味着国家的安定。因此我们不但要遵守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而且也要遵守家庭的美德。

首先让学生欣赏两位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见材料3)。其次教师提问:在谢延信、罗映珍身上体现出哪些家庭美德?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二人身上体现出的家庭道德。

再次教师提问:除了谢延信、罗映珍身上体现出家庭美德,家庭美德还包含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列举。最后,教师在学生列举的基础上,和学生一起归纳概括出五条: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二)幸福生活中的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问卷调查:

1、你的衣服是谁洗的?

2、你在家扫过地吗?经常做吗?

3、你在家洗过碗吗?是否是经常洗?

4、父母批评你时,你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对待?

5、你父母是否给你零花钱?多吗?你是怎么用的?

6、你为父母做过什么事?

7、你为爷爷、奶奶做过什么事情?

8、你父母为你做过哪些事情?

9、爷爷奶奶为你做过哪些事情?

10、通过学习,你认为将来在家的时候应该怎样做?

通过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家庭美德的具体要求:我们中职生应该做到要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与邻里和睦相处,学会沟通和协调,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安宁。

从2005年4月1日起,四川成都市将在全市百万中小学生中全面开展争创“新三好”的活动,要求广大学生“在学校做好学生、在家庭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因此我们中职生不但要遵守家庭美德,而且还应该遵守社会公德。

首先让学生进行漫画欣赏(见附注材料4)教师提问,学生分组讨论:

1、漫画中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有哪些?

2、我们这个社会还需不需要遵守社会公德建设?原因何在?

3、我们应该遵守哪些社会公德?

学生讨论。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到以下几个方面: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有:乱扔垃圾;不遵守交通规则,不爱护公物;不主动让座;影响他人休息。

社会公德的作用:①社会公德具有维护公众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②是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③当前,我国社会公德建设还不尽如人意。最后,总结: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我们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有: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三)和谐社会里的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首先,通过阅读和思考,理解社会公德诸规范的基本要求。

其次让学生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最后让学生讨论:结合所学社会公德知识,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

通过讨论,让学生形成公德意识,从小事出发,严格要求自己,从而增强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性。

通过学习,我们知晓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道德的具体要求,但是这些道德的实现都要诉诸于个人的品德。

(四)成长路上的个人品德

向学生展示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的12条标准(见材料5),其次教师提问:

1、为什么说世界500强企业在评定优秀员工时要把敬业精神和忠诚放在第一、二位?

2、如果你是老板,你的评价标准又是什么?

2、世界500强企业的做法说明了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一,个人品德在我国的道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个人品德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基础。二,从个人品德建设的重要意义来看,①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塑造完美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②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有助于明辨是非善恶荣辱,避免走弯路,入歧途,从而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③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职业态度,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有利于促进事业的成功,促进人生价值的实现。

三,从个人品德建设的现实状况来看,当前,个人品德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中职学生身上也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更具现实意义。

最后,要使学生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这一观念,从而增强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首先提前一周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布置进行道德对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影响的社会调查,并准备具体案例。

其次各小组成员交流课前调查内容,并就交流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让学生初步知晓道德对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作用和意义,并形成初步的结论:

(1)、良好道德对个人的发展(2)、不良道德对个人的影响(3)、良好道德对社会的发展(4)、不良道德对社会的影响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1)、结合镜头

一、镜头二,开展讨论:良好道德对人的发展有哪些作用?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自己对待父母的行为。

老师点评:道德为人格的发展提供了真、善、美的标准,确立努力的方向和内心的信念。

(2)、学生自省:

A、哪些行为会让你感到满足和愉快? B、哪些行为会让你感到不安和愧疚?

老师点评:良好的道德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约束我们的行为,使我们的行为具有道德感,帮助我们发展。

(3)、讨论:如何交友,在交友过程中良好的道德有什么作用? 老师点评:人离开朋友、离开合作合伙将一事无诚,而一个人离开诚信等良好道德品质,将没有真正朋友。

小结点评: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焕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开发自己的潜能;才能保持自尊、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以昂扬的进取精神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1)、分组讨论:A、身边的“铁人精神”?B、怎样看待“国而忘家、公而忘私”?C、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结合学生的调查点评:

道德能够影响经济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2)、讨论:市场经济下的道德标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点评:良好道德能够保持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先进文化的形成;能够调整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

体验升华:

1、现在你乘坐公交车时是怎么做的?通过学习后,你以后又将怎样去乘坐公共汽车?

2、说一说同伴在个人品德方面有哪些让你赞赏的亮点,同时也找一找自己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还有哪些不足?

最后组织学生发表自己的课堂感言,进行课堂小结。

拓展训练:

(1)你认为以后自己在家中,应该怎样去对待父母和其他长辈?

(2)为教室、餐厅、公寓、广场、操场、公厕等场所设计几条社会公德警语。

教学反思:

附注材料:

材料1:

湖北荆州大学生救人事件

为抢救两名落水少年,长江大学10多名大学生跳进湍急的长江中,孩子得救了,其中3名大学生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009年10月24日下午2时许,在湖北荆州宝塔河江段江滩上的两名小男孩,不慎滑入江中。正在附近游玩的长江大学10余名男女大学生发现险情后,迅速冲了过去。因大多数同学不会游泳,大家决定手拉着手组成人梯,伸向江水中救人。其中一位同学顾不上脱掉身上的衣服,便跳入水中营救落水的男孩,另外几名懂水性的同学紧跟在后面跳入江中。

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人梯中的一名大学生因体力不支而松手,水中顿时乱成一团,呼喊声一片。这时,正在宝塔河100米以外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施救,冬泳队员们一边给水中的大学生丢游泳圈,一边跳入水中营救落水大学生。他们陆续从水中救起多名大学生,而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却因水流湍急,体力不支,沉没在江水中。学生们跪求在旁边的打捞船救人,而船方声称:不救人,只打捞尸体。长江大学教师史千里接到电话,于15时20分左右赶到事发现场。他发现有两艘蓝色船舷的铁皮船停靠岸边,便上船请求船主马上打捞落水学生,并保证支付打捞费。船上的人称要先和老板联系,史千里与陈波电话联系时,陈波称“捞一具遗体1.2万元,没捞上来6000元,而且要先交押金。”直到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汪书记等赶到现场凑齐4000元现金后,打捞船才开始工作。10多分钟后,捞起第一具遗体,因未交足1.2万元打捞费,打捞船只停止打捞。后经过文理学院领导汪书记等做工作,打捞船在20多分钟后,捞起第二具遗体。之后,打捞船再次停止打捞,中间中断1个小时左右,文理学院会计潘林将筹来的2万元现金送到后,打捞船才继续打捞。约半小时后,捞起第三具遗体。最后在18时左右打捞结束。

何旭东

19岁

方招 19岁

陈及时 19岁

材料2 案例欣赏:

魂系中华赤子心

钱学森(1911~2009)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中国导弹之父。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35年赴美国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1938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留在美国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决定放弃在美国优越的生活条件,决定回国,并希望早日回归祖国,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建设服务。但美国政府坚决不让钱学森回国。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还叫嚷什么:“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于是对钱学森的行动进行限制和监视,不许他离开他所居住的洛杉矶,还定期查问他,甚至对钱学森进行关押。经过钱学森本人和中国政府的共同努力,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

材料3:

案例:谢延信与罗映珍

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谢延信在妻子去世后,担起了照顾瘫痪的岳父、病弱的岳母和痴呆的妻弟的责任,无微不至,精心照料,33年如一日,用一颗赤子之心演绎了一段家庭美德佳话,被评为“中华孝老敬老之星”,并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罗映珍的丈夫是一名优秀的缉毒警察,因公负伤昏迷不醒。在守候丈夫的600多个日日夜夜里,罗映珍用爱和信念书写了一曲呼唤生命的动人旋律。在罗映珍的感召和呼唤下,她丈夫终于站了起来。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

材料4: 漫画欣赏

材料5:

世界500强企业优秀员工的12条标准

1、敬业精神

2、忠诚

3、良好的人际关系

4、团队精神

6、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7、不找任何借口

8、具有较强的执行力

9、找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10、为企业提好的建议

11、维护企业形象

12、与企业共命运

第五篇: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常言道:“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强调的就是道德对于个人修身立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普通农妇刘女士出于好心搭载同村李老太太及其孙女,不料路上三轮车侧翻致李老太太伤情严重。对此,刘女士主动提出给予其经济赔偿却遭对方家属四次坚决拒绝。这一感人故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公德之美,它犹如一股清泉,浸润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意识出现多样化态势,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但随之而来的各种道德范畴内的问题却屡屡出现,社会上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出现了道德失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以教育为根基。当前,人们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日益明显,主流价值观和基本道德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但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社会道德为代价,道德教育在任何时候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才能推动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更好地助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法律和制度作保障。德以劝善,法以诛恶。要使道德教育由软变硬、由虚变实,必须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法律是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的风向标,必须把道德观念渗透到社会管理之中,把道德规范体现到法律法规的制定之中,并通过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的严格执行,扶正祛邪、惩恶扬善,使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惟有如此,人们从善的信心才能得到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坚实稳固。

加强道德建设需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国家者,积人而成。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既是觉悟,也是义务,道德大厦的建设需要每个社会成员添砖加瓦。全社会都要讲公德,只有人人修身自律,躬行实践,才能积小流而成江海,积小善而成大德,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取中华传统道德之精华,去其糟粕,才能适应当今社会,提高人民的整体素质。

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相信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之花必将灿烂绽放,国家必将长治久安。

下载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大力加强道德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这个“最美”的季节,平民......

    第二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五篇材料)

    第二课 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二、引领人生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理解良好道德在促进人生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方面......

    用道德的力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用道德的力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从常州市“道德讲堂”看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有学者认为,过去30多年在中国大地上所发生的事情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经济和社会变......

    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

    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摘要:道德进步与社会进步一脉相承,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提高国民素质,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加强社会的道德教育并深化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因此......

    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

    论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环节摘 要: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我们的一个理想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包含很多方面,是一个大的工程,但是人民群众永远是和谐社会的......

    道德——和谐发展的基石

    道德——和谐发展的基石近几年毒奶粉、地沟油、小悦悦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展现在我们眼前,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与痛心,更多的是反思:为什么社会的发展带动的却是道德底线的下降......

    论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

    论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 【摘要】伴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放在道德进步与社会和谐上。本文通过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助人为乐”,“......

    发展民办教育,促进社会和谐

    北京申论考前押题(九)发展民办教育,促进社会和谐http:// 2006-12-13 来源:中公网 点击:4792 问题: 1.法律制度不配套,政策扶持未落实 2.办学思想不明确、教育质量不高,社会对民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