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指导意见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指导意见
冀国土资发〔2015〕9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省委八届六次全会和省政府第十八次常务会议关于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要求,加快推进我省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经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和《河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的通知》,开展全省不动产登记机构职责整合,将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到一个部门,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信息平台“四统一”,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提高不动产交易效率,维护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权益。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强化责任意识,省、市、县三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负总责,国土资源、机构编制、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农业、林业、地税、法制等部门紧密协作,共同推进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和机构组建工作,理顺关系,优化职能,提高效率,切实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的决定落到实处。
(二)整合职责,完善体系。省级不动产登记职责已整合到省国土资源厅。市、县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快明确由一个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不动产登记工作,并接受上级不动产登记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尽快形成便民高效的不动产登记工作体系。
(三)积极稳妥,平稳有序。集中力量,加强协调配合,坚持新制度建设方向,兼顾老办法,优化工作流程,减少办理环节,保持不动产登记工作平稳过渡和有效衔接。
三、时间安排
2015年6月底前,市级不动产登记职责、机构整合和资料移交要全部完成;年底前,县级不动产登记职责、机构整合和资料移交要全部完成。2016年底前,制度建设、数据整合和各类不动产登记操作系统软件的融合对接要全面完成,形成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业务流程,正常有效运行。2017年底前,运行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并依法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全面实现登记机构、簿册、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
四、重点工作
(一)认真做好各类不动产登记资料移交整合。结合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情况,加强沟通协调,制定详细的不动产登记资料移交方案,明确原保存在有关部门的各类不动产登记图、表、卡、册等纸质资料和电子数据的移交、整理、保存的方式及时间要求等,各有关部门要指派专人按计划开展不动产登记资料移交工作。全面清理和整理不动产登记历史资料,对本行政区域土地、房屋、林地、草原、海域存量登记数据进行整合。
(二)尽快设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受理窗口。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选择合适场地,设立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窗口,实现“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按照国家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标准和规范,使用国家统一的不动产登记簿册,颁发国家统一的证书。按照“权利不变动则证书不更换”的原则,做好新旧权属证书的衔接,原依法发放的证书继续有效,在权利不变动的情况下,不得强制要求更换证书,不得增加企业和群众负担。
(三)加快梳理形成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业务流程。各部门要抓紧清理有关规范性文件,梳理各类不动产审批、交易、登记、纠纷调处等业务工作流程,将属于不动产登记的申请、受理、审核、登簿以及发证、登记信息管理和查询等职责统一到不动产登记机构,确保不动产登记职责的完整性,形成统一、高效、便民的不动产登记业务流程。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及时开展登记工作人员培训,使其尽快熟悉和掌握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
(四)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信息化建设。各级不动产登记机构负责牵头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建设,与“国土资源云”相衔接。根据本行政区域内信息化工作基础情况,尽快对各类不动产登记操作系统软件进行融合、对接,编制统一登记发证的业务操作系统软件。通过数据交换和抄送等方式,实现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实时互通共享,实现国土资源、公安、民政、财政、税务、工商、金融、审计、统计等部门不动产登记有关信息互通共享。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公开查询系统,方便社会依法查询,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除外。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政府要高度重视不动产登记工作,建立相应的领导协调机制,制定工作方案,将重要指标量化、分解落实到各有关部门,按时完成各阶段不动产登记工作任务。
(二)强化制度建设。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动态联系制度,及时汇总、通报各地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工作信息。实行包片联系人制度,强化实时联系,加强对各地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三)做好资金保障。各市、县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将不动产登记机构的相关经费支出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切实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四)正确引导舆论。各地要组织做好舆论宣传引导,选择舆论宣传的最佳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政策解读、咨询解答、培训服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不动产登记制度实施的群众基础,强化权利人对统一登记工作的主体意识,争取社会舆论和民众的最大支持与配合。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2015年3月12日
第二篇: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工作的通知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市县级土地整治
规划调整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8-05-10 信息来源:信息中心
冀国土资办字〔2018〕38号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国土资源局:
《河北省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并印发实施,为加快推进市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快完成规划调整工作
各市应尽快将《调整方案》确定的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抓紧编制市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方案,同步推进县级规划调整工作。市级规划调整在6月底前、县级规划调整在8月底前完成。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积极协调,认真落实《调整方案》要求,确保按时完成规划调整工作。
二、细化落实规划目标任务
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补充耕地任务作为本次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是检验规划实施和安排土地整治项目的主要依据。各地要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部署要求,细化完善《调整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统筹确定各项土地整治活动,落实各项土地整治任务。
三、编制报批程序
(一)编制规划调整方案。各市要依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及有关要求,一是开展现行规划实施评估,客观评价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二是编制规划调整方案,对规划目标、任务、土地整治项目和保障措施等进行科学合理调整。
(二)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征求同级发展改革、财政、水利、农业、环保、林业、住建等相关部门意见,并与相关规划做好衔接。需要听证的,应召开由有关部门及利益相关方参加的听证会。根据有关部门意见和听证意见对规划调整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三)专家论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调整方案进行论证,并出具论证意见。
(四)成果报批。与上一级土地整治规划做好衔接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四、有关要求
(一)质量要求。各市要严格按照《市(地)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1034-2013)、《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规程》(TD/T1035-2013)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地方各级“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7〕44号)要求,切实加强规划调整及数据库建设质量审核,确保成果质量。
(二)成果汇交。规划调整方案经批准后报省厅,应报送以下材料:
1.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关于土地整治规划调整说明;
2.土地整治规划调整方案;
3.征求意见情况;
4.论证意见;
5.政府批复;
6.标注调整前、后地块位置的规划图(调整前地块用蓝色标注,调整后地块用红色标注,包含增加区域,其中需要说明整治类型和规模)和调整后最终成果图,图件应加盖市、县局公章;
7.更新后的规划数据库。
以上材料报送省厅2套。
附件: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方案编写参考提纲
附件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方案编写参考提纲.docx
县级土地整治规划调整方案编写参考提纲
一、基本情况
说明区域经济、社会、人口、城镇化水平等基本情况。
二、规划阶段性实施评价
包括现行规划的重点内容;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规划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
三、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四、规划调整方案
主要说明规划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目标、任务、重点工程、重点区域布局调整变化及依据等。涉及规划目标调整的,应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地块,说明调整的依据;涉及土地整治项目调整的,重点说明项目确定的依据,项目整治规模、补充耕地面积与质量、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别等情况;涉及农村建设用地整治项目调整的,重点分析说明项目规模、确定依据是否与相关规划进行衔接等,确保规划能顺利实施。农用地整治补充耕地项目应限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扩展边界以外,确实无法避让的,应先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按照《河北省耕地开垦负面清单》的有关要求进行项目选址。
五、规划调整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一)对规划目标影响分析。主要对规划调整后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补充耕地面积等规划指标保障程度进行分析。
(二)对土地利用布局影响分析。主要对耕地、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布局变化情况,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影响等进行分析。
(三)对环境影响分析。主要是规划调整对土地生态环境影响、对京津冀生态环境改善影响、对在建和已建的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四)对经济发展影响分析。主要对经济社会发展、县域经济、城镇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农业发展、扶贫攻坚等影响与产生的效果、相关规划衔接情况等进行分析。
六、结论 综合说明规划调整的必要性,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提出规划实施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及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的建议与对策。
七、重点项目表
包括农用地整理项目(含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含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土地复垦项目、宜耕后备资源开发项目和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并注明整治类型、整治规模和投资规模等。
第三篇:在全区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区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召开全区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有关精神,安排部署我区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刚才,建刚同志就开展全区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进行了具体安排,我完全同意。下面,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要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制度”等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充分认识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一)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一项重大的改革任务,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和前置性改革,是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整合部门职能职责、减少多头管理、逐步实现一 个窗口对外,方便企业和群众、降低创业成本的有效举措,有利于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财产权,有利于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有利于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更加便民利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社会广泛关注。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副总理分别就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作了重要批示。今年6月,张高丽副总理亲自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建议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有关工作。自治区陈武主席也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切实把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抓好。
(二)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由于工作的复杂性和高难度,7年来不动产统一登记进展缓慢,时至今年,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推进提速。原先计划6月出台不动产统一登记条列,建立不动产信息平台,到了9月21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工作才结束,还有待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实施。推进不动产登记最大的难点就是解决所谓的多头管理的问题,就是改变当前“多龙治水”的局面,将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全都划归一个部门,就是国土部门,原来的不动产登记工作分散在国土、林业、农业、住建、海洋、水产畜牧等近10个部门,现在要把这些工作整合、统一到一个部门,必将涉及到各个部门的职责再分配,不可避免要触及其他部门的实际利益,另外还要修改 有关法律法规,统一薄册证,制定各类技术标准、规范流程,建立一整套规章制度,难度可想而知。
(三)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任务。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不动产登记职责分散在几个部门。这样的分散登记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曾在维护不动产交易安全、保护产权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过积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动产交易活动日趋活跃,人地关系、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市场经济对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要求越来越高,分散登记的弊端日益凸显,容易出现产权交叉登记、重复抵押等问题,也造成管理机构重复设置、资源浪费,不方便群众,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不动产统一登记就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不动产登记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实施中既不能影响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不能影响正常交易。
各级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的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增强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扎实工作,共同全力推进和做好我区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各项工作。
二、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加快推动我区不动产统一 登记工作
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已经明确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总体目标就是从2014年开始,力争一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各级职责整合和基础制度建设;两年左右时间逐步衔接过渡,统一规范实施;三年左右时间全面建立并完善各项制度;四年左右时间建立有效运行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主要工作任务就是:2014年建立基础制度,做好工作衔接;2015年健全配套制度,平稳有序实施;2016年形成制度体系,正常有效运行;2017年实现信息共享,依法公开查询。
从今天算起,到2014年底,就仅有3个月的时间,要如期顺利完成2014年的工作目标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准确把握工作原则。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是事关百姓利益的大事,各级各部门在工作中要准确把握积极推进、稳妥把握、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的工作原则,集中力量推进,谋定而后动,在充分继承原有的工作成果和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各部门各行业管理和交易监管需求,确保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规范有序、稳妥推进。
二是加快推进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到位。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基础和核心是将分散的登记职责整合到一个部门,建立不动产登记机构。一些同志认为在国家精简机构的大背景下,落实登记机构职责整合中机构编制难度大,存在“等、靠、拖”等观望现象,这些都有悖于中央改革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的机构和职责整合精神,是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的本职工作。国务院已明确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自治区已经正式成立不动产登记局,在国土资源厅加挂不动产登记局牌子,这标志着我区统一的不动产登记机构正式组建。各市、县要加快工作步伐,可以市、县同步进行,参照自治区的做法,尽快相应组建不动产登记机构,承担指导监督本辖区土地登记、房屋登记、林地登记、草原登记、海域登记等不动产登记工作的职责。职责整合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加挂不动产登记局的牌子、实行一套人员两块牌子,也可设立独立的不动产登记局。这项工作务必在今年底完成,这样才利于开展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与中央、自治区同步推动体制机制建设。
三是保持各项工作连续和平稳过渡。目前的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水域滩涂、海域海岛等各项不动产权利的登记制度和成果,承载着各部门多年的心血,记载着各类不动产产权状况,既是今后保护产权和维护市场公平交易的依据,更是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基础和前提。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将原先分散的不动产权利登记 统一起来,形成统一的不动产权利登记体系。在这过程中,一方面就是要求各部门做好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整理和移交,整理原先的各种不动产登记资料,确保资料清楚、完善、齐全,然后全部移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以便尽快投入使用。这项工作特别重要,不能在资料整理和移交过程中出现资料丢失,既要保护好不动产权利者的合法权益,又要保证今后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顺利进行;另一方面,要做好各类不动产权证书有效性的衔接,既做到“不变不换”,现有的证书继续有效,又适当发放新的统一证书(目前,国土资源部待《不动产登记条例》实施后才启用统一的不动产登记证书)。各部门要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加强沟通,明确产权登记交接的时间节点。这个时点前的证书由原登记部门负责发放,这个时点后的证书由新成立的不动产登记机构负责发放,不能出现登记发证工作的“空档”。各地各部门不能因为登记资料的交接问题而影响企业和群众办证,特别正在开展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发证工作,要与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充分衔接,避免工作重复和资金浪费,更不能增加企业和群众负担,请国土资源厅负责指导,各市县要处理好此类问题。
四是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由于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涉及土地、房屋、林场、渔场等多类不动产产权产籍的信息集纳,而这些领域的管理职权又分属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林业、农业、海洋、水产畜牧等部门,因此,不建立 联席会议工作制,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在地方层面实际上将无法正常开展。自治区层面已经建立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厅(局)际联系会议制度,召集人为国土资源厅厅长肖建刚同志。各市县也要相应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国土资源部门作为牵头部门,要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做这个平台,形成协调配合机制,做好服务指导,加快工作进度,提高工作质量。
五是抓紧启动我区不动产登记立法研究工作。在部门职责整合和机构建立之后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立法工作。国家层面,9月21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已经结束,待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实施。在这过程中,国土资源厅要会同法制办等有关部门深入开展调研,尽早制订出台《广西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逐步形成以其为核心,相关法规、规章、规范配套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体系,为全区统一登记提供法律保障。
三、加强领导,确保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顺利完成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把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纳入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工作重点,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政府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具体抓,制定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工作责任,认真研究解决问题,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确保不动产 登记工作顺利推动。
(二)加强部门协调。不动产统一登记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不能单靠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去完成,各部门都有责任共同做好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需要相互配合,密切沟通,同心协力,共同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加强监督检查。自治区编办、国土资源厅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市、县地方工作的督导和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工作中一级抓一级,自治区主要指导和督促设区的市,设区的市负责指导和督促各县(市、区)。确保各地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统一要求,积极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立健全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
(四)落实经费保障。各级人民政府要落实专项经费,用于组建不动产登记机构工作以及机构成立后的办公设备购置、办公场所设置及信息平台建设等;各级财政部门每年要将不动产统一登记机构的工作经费列入预算,确保经费到位,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各级媒体选择舆论宣传的最佳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多层次、多途径的政策解读、咨询解答、培训服务,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增强不动产登记制度实施的群众基础,强化各权利人对统一登记工作的主体意识,争取社会舆论和公众的最大支持和配合,确保顺利完成我区不动产统一登记各项工作任务!
第四篇:姜大明主持部长办公会研究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
姜大明主持部长办公会研究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 来源: [中国国土资源报] 吕苑娟 2013-11-25 字体
11月21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主持召开第17次部长办公会,贯彻落实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精神,研究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
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指出,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然要求,对于保护不动产权利人合法财产权,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决定,要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不动产登记职责整合由一个部门承担。由国土资源部负责指导监督全国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海域等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责,基本做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行业管理和不动产交易监管等职责继续由相关部门承担。各地在中央统一监督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将不动产登记职责统一到一个部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在有关部门间依法依规互通共享。推动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依法公开查询系统。部长办公会强调,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务必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31次常务会议精神和国家有关不动产统一登记的法律、政策及要求,牢牢把握统一登记的大方向,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更加便民利民,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有效保护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财产权,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下一步,要着手建立国家不动产统一登记协调机构和工作机构;梳理评估不动产登记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研究起草《不动产登记条例》、《不动产登记办法》等;制定不动产登记技术规程和数据库标准,整合建立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加强沟通协调,做好国家层面有关不动产登记衔接工作;做好宣传工作,把握舆论导向,强化对地方的督导和指导,确保地方按照中央统一要求尽快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
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国土资源部关于2012全国土地变更调查结果的报告》、2013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与遥感监测工作方案,还审议了《关于调整地质野外工作津贴标准的建议(送审稿)》,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部领导徐德明、汪民、张少农、王世元、王寿祥、胡存智、张德霖出席会议,部总工程师钟自然
第五篇:河北省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名
称: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索 引 号:HB000217883/2014-6191683 发布机构:省政府办公厅 主题分类:其他
主 题 词: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文
号:冀政〔2013〕90号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31日
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加快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各方参与。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充分发挥组织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制定发展规划,健全法规和标准,促进信用信息共享,培育和监管信用服务市场。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
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长期性系统工程,按照“先基础信息后行为信息,先机构信息后个人信息,先独立运行后联合运作”的路径,统筹全局、系统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
3、健全法制,规范运行。逐步建立健全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强信用信息管理,规范信用服务体系发展,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主体权益,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4、条块结合,重点突破。选择基础较好、代表性强的市、县(市、区)先行推进,取得经验逐步推广。依托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部门、行业信用信息系统,整合归集省、市和部门、行业信用信息,建成全省区域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实现部门、行业和地区间信用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
(二)总体目标。
经过5年左右的时间,全省社会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全省的信用信息系统初步形成,信用监管体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发挥重要作用,经济社会发展信用环境明显改善,市场和社会满意度大幅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一)编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
编制《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经省政府批准后发布实施。各设区市、省直管县(市)要结合当地实际,编制本级建设规划。省有关部门、县(市、区)政府要研究制定本部门、行业和本地的具体实施意见。
(二)加快社会信用法规制度建设。
研究制定我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社会法人信用建设、自然人信用建设、信用信息应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逐步建立起我省信用基本制度体系。
(三)加快各类信用主体诚信建设。
1、推进四大重点领域诚信建设。政务诚信建设,主要包括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切实守信践诺,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开展诚实守信、守法和道德教育。商务诚信建设,主要包括生产、流通、金融、税务、价格、工程建设、交通运输、电子商务、统计、中介服务、会展广告等领域信用建设和各行业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建设。社会诚信建设,主要包括卫生计生、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障、劳动用工、安全生产、教育科研、文化、体育、旅游、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社会组织等领域信用建设和自然人诚信建设。司法公信建设,主要包括法院、检察、公安、司法行政等系统公信建设,重点推进审务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保障司法公正公平,加强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信用建设,建立信用档案,促进规范执业。
2、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普及诚信教育、弘扬诚信文化、树立诚信典型、开展诚信主题活动、开展重点行业诚信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培养信用专业人才、加强信用管理职业培训和专业考评等。
(四)加强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1、建立健全行业信用信息系统
省有关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能、行业特点,研究制定本部门、行业统一的规范标准,依托现有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和完善部门、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信用信息的归集、整合、评价、公开、共享。加快完善行业信用信息各环节基础制度,探索创新数据归集标准化、第三方信用机构引入、联合惩戒、信用服务机构发展等方面的运作机制。金融、工商、税务、物价、安全监管、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商务、卫生计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环境保护、公安、司法等部门和行业,率先建立健全企业、事业单位、个人及其他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档案、公示查询平台和失信惩戒机制。
2、加快区域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按照“条块结合、属地服务、互通互联、全省共享”的原则和统一的信用信息标准、技术规范,以现有电子网络为基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或网上行政审批系统为支撑,逐步实现全省各部门、行业和区域间信用信息的汇聚、交换和互通互享,最终参与全国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五)加快信用服务市场培育和信用信息应用。
1、积极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信用服务机构,逐步建立信用信息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信用信息服务组织体系。鼓励和支持信用服务机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加大产品开发和创新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形成种类齐全、功能互补、具备市场公信力的服务产品体系,满足市场需求。加强信用服务市场监管,健全监督机制,严格征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准入,制定行为准则,严厉查处信用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失信行为。
2、促进信用信息广泛应用。推动各级政府、省有关部门在行政管理中率先使用信用信息、信用产品和相关服务。在行政许可、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资质认定、年检审查、社会保障、科研管理、资金支持和保险费率调整等领域使用企业信用报告、外部信用评估报告和评估资料等信用信息及信用产品。同时,积极鼓励其他市场主体扩大信用需求,开展信用产品交易,扩大信用经济规模。
三、实施步骤
(一)组织部署阶段(2013年)
调整和充实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研究制定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全省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责任分工和具体工作要求。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编制全省建设规划,指导各设区市建立和完善相应组织机构并负责编制本市建设规划。省各部门明确主管领导和工作机构,研究制定本部门、行业具体实施意见。
(二)重点推进阶段(2014至2016年)
修订或制定省、市、县以及部门、行业信用法规制度和规范。推进四大重点领域诚信建设,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诚信文化建设。选择试点市、县(市、区)先行开展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信用信息互联共享机制。率先推进的省有关部门、行业建立健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和信用信息系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省、市、县三级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方案设计并组织实施。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7至2020年)
建设完善省其他部门、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完善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扩大范围、充实内容,逐步实现部门、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与省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省市两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互连互通和信息共享,建成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信用服务业培育、监管和信用信息推广应用。
四、主要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要在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抓好规划编制、综合法规制度建设、全省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共享平台搭建的同时,加强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相应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工作机制,加强沟通配合,定期研究协调重大问题,确保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扎实推进。
(二)落实目标责任
细化、量化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并分解到各设区市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单位,确定具体分管领导、处室和岗位。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每年初要下达工作计划,年中加强督促检查,年底进行考核、通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三)加强业务培训
认真学习借鉴先进省(市)经验,聘请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对我省相关人员进行政策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推进工作开展。
(四)提供资金保障
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信用信息数据库和共享平台建设要按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程序和权限报批,所需资金纳入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日常维护管理、设备更新和业务宣传培训、监督检查等所需资金,在部门预算中统筹安排,并尽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运作。
附件: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主要任务分工表
2013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