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沙盘作品的解读方法
没有学习而稍微了解沙盘游戏疗法的人,十个中得有九个认为沙盘游戏的目的是分析制作者的心理的。使用沙盘游戏疗法的人,十个中得有八个渴望学习沙盘作品的解读技术。当然,也有些人学习了沙盘,知道了沙盘游戏中最重要的陪伴,所以不论什么情况,一概以“我们不作分析”来应对制作者。还有的人为了保护制作者的自由,绝对不准孩子的父母观看沙盘作品,以至于孩子做了好几个月治疗之后,父母都不知道孩子在做什么。
我想,这些做法难免失之于机械,不符合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际情况。在这里,我结合分析心理学的观点和卡尔夫关于沙盘游戏的论述,说说我对沙盘作品解读方法的看法,希望对于沙盘游戏疗法的学习者和使用者能有定的参考作用。
一、沙盘作品要不要分析
沙盘作品要不要分析呢?卡尔夫是这样说的:
沙盘游戏治疗师必须对出现在沙盘中的象征及其隐喻有所理解,这种理解通常会促进治疗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信任气氛,此种信任正如最原始的母子联结一般,具有相当的疗愈作用。由于我们是在自由安全的空间内处理象征的经验,因此治疗师未必要使用言语向求助者传达或分析他的洞见。不过,在某些情况下,治疗师可以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来向孩子诠释沙图的意义,而且使用的方式最好和求助者的生活处境有关的例子来呈现。借着外在象征隐喻的协助,内在的困境会慢慢变得清晰可见,并带来可能的改变。在此过程中,新的能量被释放出来,使自我可以获得更为健康的发展。
解释卡尔夫这段话的含义之前,要先厘清“分析”这个词的意思。“分析”这个词其实蕴含着两个含义,一个是咨询师自己分析沙盘而不告诉求助者,一个是像求助者解释沙盘。那么对照卡尔夫这段话来看,“分析”沙盘(而不告诉求助者)显然是要做的,而且是咨询师必须做的工作。因为只有通过对沙盘的分析,咨询师才能理解求助者的无意识,才能和求助者的无意识之间建立联结,进而为求助者营造一个“母子一体”的环境,促使求助者的疗愈。
但是,第二种分析,也就是说咨询师将沙盘中的象征意义解释给求助者,则不一定要做,有的时候甚至不能做。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咨询师对求助者解释了沙盘中的象征,一则对求助者会造成被评价的感觉,会产生压力和焦虑;二则,这种解释会影响求助者后来沙盘的制作,他们的无意思的表达会受到这些解释的影响。所以,不能轻易对求助者进行解释和分析。即便是为了促使求助者对无意识象征的意识化,咨询师也必须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启发对话的方式把自己的信息传递给求助者,这样就可以避免影响求助者后来的制作。这其实就牵扯到如何分析的问题了。
可见,理解沙盘中的象征意义,分析沙盘,是必须和重要的,咨询师必须在学习象征和分析心理学的理论等内容上下功夫。而给求助者作出解释则不是必须的。只是咨询师必须记住的是,我们分析沙盘是为了促进和求助者之间无意识的联结,促进求助者无意识意识化,而不是为了显示咨询师的本领。
二、沙盘作品何时分析
卡尔夫也说,有些时候需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求助者传递自己对沙盘作品分析的洞见,然而,什么时候对求助者说更为合适呢?
分析心理学的治疗大概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意识化阶段,这时无意识开始进入意识之中。第二步,分析治疗阶段,这时对求助者的梦、意象进行分析。第三步,社会化阶段,这时咨询师应该引导求助者将治疗过程中获得的进步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第四步,转化阶段,这时求助者无意识中的超越功能发挥作用,求助者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沙盘游戏治疗其实是可以分为这样四个阶段的,最初是无意识呈现阶段,然后再做分析,再做社会化,最后实现疗愈。如此一目了然,第一个阶段,意识化的阶段,就是无意识呈现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作解释,会影响求助者的无意识的表达。第二个阶段本来就是分析的阶段,自然这才是开始解释和分析的时候。
还有个问题,怎么判定第一段结束而第二阶段开始呢?这个当然也没有一个机械的数字可以回答。一般来看,当沙盘作品由混乱、无力、伤害、分裂等进入有序、充满生机、愉悦、整合时,也就意味着无意识中的冲突获得了表现,此时则可以对沙盘作品进行解释,促进求助者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一种顿悟式的理解。
还有些情况,就是求助者自己很期待咨询师的分析,比如有的求助者第一次来做完沙盘,就急切地渴望咨询师做出分析和指导,然后他就好了,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那咨询师怎么办呢?这样的情况之下,咨询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告诉求助者自悟的重要性,并且引导求助者沉下来、慢下来,这是很重要的。使用沙盘游戏治疗,如果求助者自己始终不愿意思考和感悟,我们几乎可以断定他不适合用沙盘游戏治疗,要知道沙盘游戏疗法本身就是一个自我疗愈的方法,当然首当其冲的就是求助者自己的投入和感悟了。
三、沙盘作品如何分析
关于沙盘作品的解读,坊间有很多种技巧,比如有人提出不同方位的象征,也就是说沙盘的某个方位放了什么东西,一般表达的是哪个层面的心理。也有人对沙盘进行了总结,提出几大常见的主体。这些东西有没有用呢,我看对于初学者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的,所以值得学习和了解。但是,不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如果刻板地把这些东西往求助者的沙盘上去套,那肯定就是错了。
荣格曾经指出,每一个求助者都是独特的,我们是不能用已有的东西去套求助者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咨询师更需要以“空杯状态”对待来访者,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投射到求助者的沙盘中去。荣格还说,心理治疗师必须放弃当一个无所不知、权威以及可以影响一切的人,否则所有的分析都是暗示治疗。所以,咨询师清空自己,跟着求助者的思想和感情走,感受沙盘,倾听求助者,和求助者之间共同探索,通过对话让求助者顿悟,这才是咨询师要做的。
在这个的基础上,结合我的工作经验,我觉得理解沙盘大概有这样一些方法:
1、沙盘作品分析的三个层次
理解沙盘作品要从这三个层次上来进行理解:第一个层次,个人层面;第二个层次,文化背景层面;第三个层次,集体无意识层面。
所谓个人层面,就是要将求助者沙盘中沙具的意义与求助者的个人经历结合起来。有些沙具的意义是求助者自己单独赋予的,比如某人在沙盘中放了一个香水瓶,这可能是代表沙盘制作这的心上人,因为他的心上人喜欢这样的香水。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先让求助者自己叙述沙盘的意义,我们再作出反馈的原因。
所谓文化层面,就是要将求助者沙盘中沙具的意义与社会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不同的文化中,某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是不一样的。还比如某人在沙盘中放了个香水瓶,在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文化中,那可能代表的就是腐化堕落;而在西方文化中,它则可能代表的是浪漫和优雅。
所谓集体无意识层面,就是要将求助者沙盘中沙具的象征意义与集体无意识原型结合起来。这就是要求寻求沙盘中整个人类心理原型的表现,比如那个香水瓶可能表现了母亲的原型,这是人类所共有的,是我们心理中最深层次的。
我们做沙盘游戏治疗,必须要触及到第三个层次——集体无意识原型的内容才可以。当然,这样比较难,需要咨询师有扎实的分析心理学基础,还要广泛涉猎文化、象征等知识才可以。因为比较难,所以我们很多咨询师在实际沙盘作品理解上更多的是停留在第一个层次,而很少涉及第二个和第三个层次,这是我们需要加强的。
2.沙盘作品分析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沙盘作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咨询师无意识与求助者无意识之间的联结,也就是心灵的互通。因此,用意识去分析和解释沙盘倒不是咨询师首先要做的。咨询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用心去感受沙盘,感受离无意识更近,更能促进心灵联系。很多沙盘游戏的初学者不会感受,每次让大家说感受,他们都会说成评判。我的建议就是,咨询师可以把自己缩小了放到沙盘中去,那你生活在那个环境之中是什么心情,这就是感受。
这种感受往往更容易抓住求助者内心最深处、最核心的部分,对咨询师理解求助者的沙盘和求助者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步,咨询师可以将沙盘分成几个部分,比如可以分为代表求助者自我的部分、求助者最关注的部分、沙盘中最惨烈的部分、最和谐的分部、最不为求助者注意的部分,等等,都可以。然后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深入下去。
第三步,利用联想和自由联想的方法理解沙盘。求助者的沙盘越是表现无意识多,求助者自己就越不知道其含义是什么。如果求助者做沙盘次数多了,无意识表达也就会多起来,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求助者自己和咨询师都不知道沙盘里到底表现的什么内容。
或者有的时候,求助者自己沙盘的某个部位也不清楚。这个时候,咨询师就可以用联想和自由联想的方式启发求助者对无意识进行感悟。比如我们沙盘游戏操作中,要求助者选择了自我形象代表之后,让他体会一下自我形象的情绪、感觉、与周围的环境等,这就是联想。我们还可以让求助者由某个沙具开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持续20-30分钟,无意识可能就会呈现出来。
3.沙盘作品分析的一个细节
理解沙盘作品还一点最重要的是让求助者自悟。所以说,咨询师直接告诉求助者沙盘中沙具的象征,或者直接说求助者无意识的内容,求助者未必能真的领悟,很多时候是将信将疑,并不能触动求助者的内心。如果咨询师看到一些无意识内容,通过谈话、提问等方式启发求助者自己思考,让求助者自己说出某些无意识内容来,那才可以促进求助者的自悟。
总的来看,心理咨询是一个讲究感觉的工作,是一个灵活而不刻板的工作,沙盘游戏疗法也是如此,所以咨询师不要想着学一个万年方,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可以用,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也有人说了,我们初学者可以用那些方法参考着理解沙盘啊。我看倒未必是好事,你一开始就去锻炼自己感受、倾听、从不同层面理解沙盘,这样不是更好吗?
其实说了这么多,题目是如何解读沙盘作品,其内容却并没有机械的方法,还是要靠大家自己悟才可以。
第二篇:沙盘游戏的解读方法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www.xiexiebang.com
沙盘游戏的解读方法
没有学习而稍微了解沙盘游戏疗法的人,十个中得有九个认为沙盘游戏的目的是分析制作者的心理的。使用沙盘游戏疗法的人,十个中得有八个渴望学习沙盘作品的解读技术。当然,也有些人学习了沙盘,知道了沙盘游戏中最重要的陪伴,所以不论什么情况,往往我们都不给作品做深入的分析。在沙盘治疗的案例中有的为了保护制作者的自由,不准孩子的父母观看沙盘作品,以至于孩子做了好几个月治疗之后,父母都不知道孩子在做什么。其实这些做法难免失之于机械,不符合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实际情况。到底该不该解读沙盘游戏作品,该如何解读,是我们要学习和不断探讨的。
一、沙盘作品要不要分析
沙盘作品要不要分析呢?卡尔夫是这样说的:沙盘游戏治疗师必须对出现在沙盘中的象征及其隐喻有所理解,这种理解通常会促进治疗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信任气氛,此种信任正如最原始的母子联结一般,具有相当的疗愈作用。由于我们是在自由安全的空间内处理象征的经验,因此治疗师未必要使用言语向求助者传达或分析他的洞见。不过,在某些情况下,治疗师可以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来向孩子诠释沙图的意义,而且使用的方式最好和求助者的生活处境有关的例子来呈现。借着外在象征隐喻的协助,内在的困境会慢慢变得清晰可见,并带来可能的改变。在此过程中,新的能量被释放出来,使自我可以获得更为健康的发展。解释卡尔夫这段话的含义之前,要先厘清“分析”这个词的意思。
“分析”这个词其实蕴含着两个含义,一个是咨询师自己分析沙盘而不告诉求助者,一个是像求助者解释沙盘。那么对照卡尔夫这段话来看,“分析”沙盘(而不告诉求助者)显然是要做的,而且是咨询师必须做的工作。因为只有通过对沙盘的分析,咨询师才能理解求助者的无意识,才能和求助者的无意识之
第 1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www.xiexiebang.com
间建立联结,进而为求助者营造一个“母子一体”的环境,促使求助者的疗愈。
但是,第二种分析,也就是说咨询师将沙盘中的象征意义解释给求助者,则不一定要做,有的时候甚至不能做。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咨询师对求助者解释了沙盘中的象征,一则对求助者会造成被评价的感觉,会产生压力和焦虑;二则,这种解释会影响求助者后来沙盘的制作,他们的无意思的表达会受到这些解释的影响。所以,不能轻易对求助者进行解释和分析。即便是为了促使求助者对无意识象征的意识化,咨询师也必须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启发对话的方式把自己的信息传递给求助者,这样就可以避免影响求助者后来的制作。这其实就牵扯到如何分析的问题了。
可见,理解沙盘中的象征意义,分析沙盘,是必须和重要的,咨询师必须在学习象征和分析心理学的理论等内容上下功夫。而给求助者作出解释则不是必须的。只是咨询师必须记住的是,我们分析沙盘是为了促进和求助者之间无意识的联结,促进求助者无意识意识化,而不是为了显示咨询师的本领。
二、沙盘作品何时分析
卡尔夫也说,有些时候需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求助者传递自己对沙盘作品分析的洞见,然而,什么时候对求助者说更为合适呢?
分析心理学的治疗大概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意识化阶段,这时无意识开始进入意识之中。第二步,分析治疗阶段,这时对求助者的梦、意象进行分析。第三步,社会化阶段,这时咨询师应该引导求助者将治疗过程中获得的进步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第四步,转化阶段,这时求助者无意识中的超越功能发挥作用,求助者心理问题得到解决。
沙盘游戏治疗其实是可以分为这样四个阶段的,最初是无意识呈现阶段,然后再做分析,再做社会化,最后实现疗愈。如此一目了然,第一个阶段,意识化的阶段,就是无意识呈现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作解释,会影响求助者的无意识的表达。第二个阶段本来就是分析的阶段,自然这才是开始解释和分析的时候。
还有个问题,怎么判定第一段结束而第二阶段开始呢?这个当然也没有一个机械的数字可以回答。一般来看,当沙盘作品由混乱、无力、伤害、分裂等进入有序、充满生机、愉悦、整合时,也就意味着无意识中的冲突获得了表现,此时则可以对沙盘作品进行解释,促进求助者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一种顿悟式的理解。
还有些情况,就是求助者自己很期待咨询师的分析,比如有的求助者第一次来做完沙盘,就急切地渴望咨询师做出分析和指导,然后他就好了,这样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那咨询师怎么办呢?这样的情况之下,咨询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告诉求助者自悟的重要性,并且引导求助者沉下来、慢下来,这是很重要的。使用沙盘游戏治疗,如果求助者自己始终不愿意思考和感悟,我们几乎可以断定他不适合用沙盘游戏治疗,要知道沙盘游戏疗法本身就是一个自我疗愈的方法,当然首当其冲的就是求助者自己的投入和感悟了。
第 2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www.xiexiebang.com
三、沙盘作品如何分析
关于沙盘作品的解读,坊间有很多种技巧,比如有人提出不同方位的象征,也就是说沙盘的某个方位放了什么东西,一般表达的是哪个层面的心理。也有人对沙盘进行了总结,提出几大常见的主体。这些东西有没有用呢,我看对于初学者而言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的,所以值得学习和了解。但是,不论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如果刻板地把这些东西往求助者的沙盘上去套,那肯定就是错了。
荣格曾经指出,每一个求助者都是独特的,我们是不能用已有的东西去套求助者的。从这一点上来看,咨询师更需要以“空杯状态”对待来访者,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投射到求助者的沙盘中去。荣格还说,心理治疗师必须放弃当一个无所不知、权威以及可以影响一切的人,否则所有的分析都是暗示治疗。所以,咨询师清空自己,跟着求助者的思想和感情走,感受沙盘,倾听求助者,和求助者之间共同探索,通过对话让求助者顿悟,这才是咨询师要做的。
在这个的基础上,结合我的工作经验,我觉得理解沙盘大概有这样一些方法: 沙盘作品分析的三个层次
理解沙盘作品要从这三个层次上来进行理解:第一个层次,个人层面;第二个层次,文化背景层面;第三个层次,集体无意识层面。
所谓个人层面,就是要将求助者沙盘中沙具的意义与求助者的个人经历结合起来。有些沙具的意义是求助者自己单独赋予的,比如某人在沙盘中放了一个香水瓶,这可能是代表沙盘制作这的心上人,因为他的心上人喜欢这样的香水。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先让求助者自己叙述沙盘的意义,我们再作出反馈的原因。
所谓文化层面,就是要将求助者沙盘中沙具的意义与社会文化背景结合起来。不同的文化中,某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是不一样的。还比如某人在沙盘中放了个香水瓶,在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文化中,那可能代表的就是腐化堕落;而在西方文化中,它则可能代表的是浪漫和优雅。
所谓集体无意识层面,就是要将求助者沙盘中沙具的象征意义与集体无意识原型结合起来。这就是要求寻求沙盘中整个人类心理原型的表现,比如那个香水瓶可能表现了母亲的原型,这是人类所共有的,是我们心理中最深层次的。
我们做沙盘游戏治疗,必须要触及到第三个层次——集体无意识原型的内容才可以。当然,这样比较难,需要咨询师有扎实的分析心理学基础,还要广泛涉猎文化、象征等知识才可以。因为比较难,所以我们很多咨询师在实际沙盘作品理解上更多的是停留在第一个层次,而很少涉及第二个和第三个层次,这是我们需要加强的。
沙盘作品分析的三个步骤
沙盘作品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咨询师无意识与求助者无意识之间的联结,也就是心灵的互通。因此,第 3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www.xiexiebang.com
用意识去分析和解释沙盘倒不是咨询师首先要做的。
第一步,咨询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用心去感受沙盘,感受离无意识更近,更能促进心灵联系。很多沙盘游戏的初学者不会感受,每次让大家说感受,他们都会说成评判。我的建议就是,咨询师可以把自己缩小了放到沙盘中去,那你生活在那个环境之中是什么心情,这就是感受。这种感受往往更容易抓住求助者内心最深处、最核心的部分,对咨询师理解求助者的沙盘和求助者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步,咨询师可以将沙盘分成几个部分,比如可以分为代表求助者自我的部分、求助者最关注的部分、沙盘中最惨烈的部分、最和谐的分部、最不为求助者注意的部分,等等,都可以。然后选择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深入下去。
第三步,利用联想和自由联想的方法理解沙盘。求助者的沙盘越是表现无意识多,求助者自己就越不知道其含义是什么。如果求助者做沙盘次数多了,无意识表达也就会多起来,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求助者自己和咨询师都不知道沙盘里到底表现的什么内容。或者有的时候,求助者自己沙盘的某个部位也不清楚。这个时候,咨询师就可以用联想和自由联想的方式启发求助者对无意识进行感悟。比如我们沙盘游戏操作中,要求助者选择了自我形象代表之后,让他体会一下自我形象的情绪、感觉、与周围的环境等,这就是联想。我们还可以让求助者由某个沙具开始,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持续20-30分钟,无意识可能就会呈现出来。
沙盘作品分析的一个细节
理解沙盘作品还一点最重要的是让求助者自悟。所以说,咨询师直接告诉求助者沙盘中沙具的象征,或者直接说求助者无意识的内容,求助者未必能真的领悟,很多时候是将信将疑,并不能触动求助者的内心。如果咨询师看到一些无意识内容,通过谈话、提问等方式启发求助者自己思考,让求助者自己说出某些无意识内容来,那才可以促进求助者的自悟。
总的来看,心理咨询是一个讲究感觉的工作,是一个灵活而不刻板的工作,沙盘游戏疗法也是如此,所以咨询师不要想着学一个万年方,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可以用,这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只有用心去锻炼自己感受、倾听、从不同层面理解沙盘,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感受沙盘世界的奇妙。
第 4 页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
www.xiexiebang.com
京师博仁教育科技中心定位于中国心理应用行业的引导者,拥有10个事业部、1个网校平台、1个心理发展研究中心。业务涉及科研、心理设备、系统软件、培训、顾问、出版、服务七大领域,涉及领域广泛、服务用户数量多、综合实力强,是一家集科研、研发、生产、推广普及、人才培养、示范性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心理应用专业机构,助力心理健康事业的蓬勃发展。
第 5 页
第三篇:解读萧红及其作品
萧红及其作品解读
[摘要]:萧红是一位凭个人天才和感觉创作的情绪型作家,作品自传性极强,融入其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绪记忆,充分发挥出了她的天赋才华与独特个性。她凭借女性纤细敏锐的艺术感悟能力,捕捉情感记忆中富有韵致的人事景物,抒写现实的人生和自我情怀。
[关键词]:女性 作品 家 命运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
可是我还是免不了想:
我算什么呢?……
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①
这就是萧红,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左翼著名女作家。她的作品,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无不灌注了性灵智慧的生气,仿佛是从心底流淌出的歌,诗意蕴藉、凄美动人,其中小说的艺术成就最高,最具内在的意蕴与生命的质感。文坛一直在研究萧红,原因无外乎就因为她女人味儿十足,她用年轻的生命及风格独特、命运多舛的心诠释了“女性”这一难解的词义,她是生命如蝶一般绚丽也如蝶一般短暂的女人,她“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对萧红内心情感的渴求,后人无不感叹,笔者也试图以萧红及其作品的分析来探寻她视其重于生命的心灵之家。
呼兰河,我魂牵梦萦的泥土之乡
一座小城,一条河水,使萧红度过了整个童年。呼兰河是萧红爱恨交集的心灵所依,在这里,曾孕育了她诗一般爱情的梦,也给了她文学的滋养;她体味到了父亲和继母对她的虐待,同时也享受到了慈爱祖父的温暖。她的创作几乎都是她青少年时代的带着泥土味的记忆,象一幅幅多姿多彩的风俗画,她的心始终向往着一个美好的家园。在她的作品里,全部溶入了她童年那仅有的一点美好的记忆,她在《后花园》里,就是用自己的心来回忆那段时光:
后花园五月里就开花的,六月里就结果子,黄瓜、茄子、玉蜀黎、大芸豆、冬瓜、西瓜、西红柿,还有爬着蔓子的倭瓜。这倭瓜秧往往会爬到墙头上去,而后从墙头它出去了,出到院子外面去了。就向着大街,这倭瓜蔓上开了一朵大黄花。……②
也许是萧红总是囿于那个时代及家庭给她的不幸的命运,使她的作品里总是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但毕竟呼兰河的丰厚给了萧红的创作以无尽的源泉,让她至死都在魂牵梦萦着。无论是在《生死场》、《呼兰河传》,还是《小城三月》、《马伯乐》等等中,萧红都用她女性特有的细腻的笔,刻画出了那个古朴典雅的呼兰 1
河小城及小城中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富有浓烈的乡土气息,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呼兰河传》的开头,她是这样描述家乡的严冬的:
严冬一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是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地,更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卖豆腐的人清早起来沿着人家去叫卖,偶一不慎,就把盛豆腐的方木盘贴在地上拿不起来了,被冻在地上了。„„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冻裂了;井被冻住了;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睡了一夜,早晨起来,一推门,竟推不开门了。大地一到了这严寒的季节,一切都变了样,天空是灰色的,好象刮了大风之后,呈着一种混饨饨的气象,而且整天飞着清雪„„③
对于萧红的作品,鲁迅在《萧红作〈生死场〉序》中简明中肯地评价说“女性作者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而萧红的艺术魅力恰恰就来自于呼兰河所给予她的灵气,同时也正是这条呼兰河让萧红的记忆中留存着永远的痛,当年她在绝望中出逃,也引出她一生感情生活的坎坷与磨难。对于萧红来说,童年祖父的启蒙,以及后来中学时期阅读的大量国内外进步文学作品,启发了她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与思考,才使得她能够反抗包办婚姻而离家,去大胆地找寻自己的真爱,后遇萧军,她便认为找到了心灵的家园,那些系列的《春曲》可以为证——
那边清溪唱着,这边树叶绿了,姑娘啊!春天到了
„„④
有人说,女人把自已的性命全部交给一个男人,其实是一种自杀,可萧红却宁愿这样自杀,她永远都明白,自己是一个脆弱的女人,心灵似乎每时每刻都需要有男人的呵护,她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却是因为我是女人”,心灵的脆弱都表现在了笔下的女性形象上,比如《生死场》中饱受磨难的老妇人王婆、命运凄惨的贫家少女金枝、腐烂惨死的美丽少妇月英,及《呼兰河传》里的被摧残致死的小团圆媳妇,这就是萧红对当时北方女性命运的释义,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她对生为一个女人的抗争与无奈。
萧红的命运让我们联想到了《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所不同的是,文学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能够勇敢地走出个人情感的圈子,以果敢的胸襟去开创新生活,并找到了自己的心灵所依,然而文学作品毕竟与现实有太大的差距。萧红是那种总是希望把自己的感情依附到一个男人身上的女人,所以最终只能以悲剧来结束自己的故事,她心灵上的泥土之乡已不再属于她。
上海滩,我阳光灿烂的跋涉之旅
幼时长期的压抑与孤寂,造成了萧红敏感自卑的性格,也为她布下了终身忧郁、伤感的阴霾,因此萧红对家庭温馨和被人爱特别“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就在她被洪水围困生命无助之时,她抓住了一棵从天而降的“救命稻草”萧军,侠义的萧军以他那宽厚的臂膀成了萧红那时最可依赖的心灵之家。从此她便随萧军开始了新生活的跋涉。
来到上海后,这一时期一向被认为是萧红平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她的成名作
《生死场》就是在这里发表,也从此奠定了她成为小说家的地位,这一时期,萧红与一些进步作家的相识也是十分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与鲁迅先生的相识,是萧红生命中最为阳光灿烂的日子,鲁迅先生曾对《生死场》给予了任何作家也未曾给过的好评:“力透纸背!”,也是鲁迅给予了她“改造民族灵魂”的影响,从她后来回忆鲁迅先生的几篇散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是她作品中最光辉的篇章,她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鲁迅先生的深深的崇敬与感激,她细腻地描绘了鲁迅、许广平、海婴,甚至还细致地描绘了他们家的客厅、卧室的陈设,一草一木都加以刻画,可见鲁迅一家在萧红的心目中,曾引发她多少的崇敬和羡慕之情: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而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第一次走进鲁迅家里去,那是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创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⑤
在鲁迅的身边,萧红结识了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胡风曾赞誉萧红作品“这里面是真实的受难的中国农民,是真实的野生的奋起,”并把原名《麦场》改名为《生死场》。而这时,尽管有鲁迅夫妇等的关怀,但脆弱的萧红还是经受不起身边发生的那么多不正常的事件,“往日的爱人,为我遮蔽暴风雨。而今他变成暴风雨了!让我怎来抵抗?”她曾寄托全部身心的爱人萧军呵护她的同时也压抑着她,后来她只身去北京,又东渡日本半年,从她这时的很多诗文里及许广平的文章、鲁迅先生的日记中,我们也能看到她身心受伤所带来的疲惫。1936年鲁迅逝世,萧红悲痛不已,加之不久“卢沟桥事变”,萧红随萧军撤至武汉,此时结识了许多青年诗人、作家,也包括东北籍青年作家端木蕻良,面对国土沦丧、民族危亡,萧红暂时忘却了自身的忧郁,毅然参加了抗战的文艺队伍中,她挥笔写下了多篇以抗日为主题的作品,如《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失眠之夜》、《天空的点缀》等散文,还参加了胡风的《七月》杂志的编辑工作,及完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的前两章。
本来,在上海滩鲁迅等进步人士对萧红的影响,应该使她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之中,可偏偏多愁善感的萧红太容易受感情的伤害,与当时另一位女作家丁玲相比,萧红的女人味儿显得更浓,一身戎装的丁玲与穿着毛领大衣、高跟鞋的萧红站在一起,丁玲都感叹萧红居然鲜艳得像一朵花,而这朵花也太需要人用爱的雨露浇灌了。1938年初,已身怀有孕的萧红与萧军正式分手,但她的心灵又必须再有一个爱她的男人,于是端木蕻良就走进了她的生活,婚后不久,萧红的孩子在出生后即夭折,其后她又独自辗转于汉口、重庆、江津之间。此时的萧红更加怀念同鲁迅先生在一起的时光,《记我们的导师》、《记忆中的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生活散记》、《鲁迅先生生活忆略》等就是在那时创作的,可见上海滩的那段时光在萧红心中的位置。
只是,那段日子将成为永远的回忆了。
浅水湾,我香销玉陨的凄婉之地
1940年初,萧红随端木蕻良飞抵香港,开始了她生命中的最后的跋涉。她向往着光明的生活,而书生气十足的端木却不能给她,甚至许多应男主人出面的事也需萧红出面抵挡。这时她参加了许多社会活动,在纪念鲁迅先生六十诞辰的会上,她报告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还演出了她自己写的哑剧《民族魂》。
年底,萧红在无限寂寞和苦闷之中,写完了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那凄美的意境和浓郁的乡土气息,正是萧红在最后的无助之时对养育她的呼兰河的渴求,此时的萧红已在她的多篇文章中都流露出了无尽的思乡之情,她多么渴望自己的灵魂能够回到呼兰河!在中篇小说《小城三月》中,萧红第一次美化了她曾深恶痛绝的家庭,那种怀念家乡的情调,流露得淋漓尽致,从前曾被她描写得冷酷无情的父亲和让她鄙视、惧怕、痛恨的凶狠阴险的继母、伯父等人,在这里,却都极富人情味儿了,这说明了当时的萧红的那种无所寄托的心绪。此时,她极度地思乡,在她的《失眠之夜》⑥里,她说——
为什么要这样失眠呢!烦燥,呕心,心跳,胆小并且想要哭泣。我想想,也许就是故乡的思虑吧。窗子外面的天空高远了,和白棉一样绵软的云彩低近了,吹来的风好像带着点草原的气味,这就是说已经是秋天了。在家乡那边,秋天最可爱。蓝天,蓝得有点发黑,白云就像银子做成的一样,就像白色大花朵似的缀在天上,就又像沉重得快要脱离开天空而坠了下来似的,而那天空就越显得高了,高得再没有那么高的。
她又说——
昨天,我到朋友们的地方去走了一遭,听来了好多的心愿——那许多心愿综合起来,又都是一个心愿——这回若真的打回满洲去,有的说,煮一锅高粱米粥喝,有的说,咱家那地豆多么大!说着就用手比量着,这么大,碗大,珍珠米,老的一煮就开了花的,一尺来长的,还有的说,高粱米粥,咸盐豆。还有的说,若真的打回满洲去,三天三夜不吃饭,打着大旗往家跑,跑到家去自然也免不了先吃高粱米粥或咸盐豆。
萧红只能在作品中,寄予自己无限的希望,她的心似乎又飞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呼兰河畔,茅盾先生在序言中称“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而这首凄婉的歌谣正是萧红在《呼兰河传》⑦中唱给自己的:
人们认为,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脱生,挣扎在地狱里非常痛苦,想脱生,阴间太黑又找不到路。这一天如果每一个鬼能托着一个河灯,便可以脱生。所以,人们认为放河灯是做善事,是虔诚地祈求人类无论生死都应幸福的美好愿望。
但此时,就算是把她曾渴求得到的所有的爱抚、温暖、尊重、安宁统统都给她,她那已经疲惫不堪的生命也享受不了了。萧红曾经这样可怜地说自己:我好像命定要一个人走路似的。她说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但她一直顽强地试图飞翔,她曾飞遍了大江南北,却最终没能飞出死亡的阴霾;她曾那么执
着一生渴求一个美好的心灵之家,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能如愿,她甚至几乎没有固定在一处居住超过两年。后人说“何人绘得萧红影,望断青天一缕霞„„”
香港的浅水湾,埋下了一个至死都心不甘的31岁的美丽灵魂,真的与蓝天碧水永处,而留下的那半部“红楼”就将成为千古绝唱了。
【参考文献】:
① 聂绀弩《在西安》1946年1月
②④⑥《萧红全集》哈尔滨出版社,1991年5月
③⑦ 萧红《呼兰河传》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年5月
⑤ 萧红《鲁迅先生记》,1938年
第四篇:《简爱》作品赏析作品解读
《》是19世纪英国杰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的代表作,她强调女性的地位,精神上的独立性,个人人格的发展,女主人公简爱是在当时时代下被压迫的妇女,得不到基本的教育、经济的情况下争取个人的自由平等,敢于揭露抨击那个压抑的资本主义社会。
女性意识的唤醒:主人公简爱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简爱忠于理想的渴望势必与传统社会产生冲突,因此简爱在对爱情的追求上更表现在她对不公正现象的反抗:学校制度,传统婚姻制度,宗教。这部小说以浓郁抒情的手法和心理描写,简爱是一个自尊自爱又自立自强的新女性形象,摆脱一切就习俗偏见,从她小时候反抗自己富有而虚伪的舅妈的时候就体现出她的独立思想,而后遇到“疯女人”的时候选择了出走,是因为她不愿意降低人格,只有爱和人的价值结合在一起爱才能升华到更高的层面,她代表着19世纪正处于萌芽状态的欧美新女性运动,表达了来自平民女性渴望和男子平等的愿望,她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自由表现自己的爱憎,追求自食其力的生活和自由的爱情,爱上贵族却又地富裕生活的诱惑,坚持自食其力,这都表现了她对人格尊严的追求,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妇女形象,以及表达了她的新式女性主义思想:自尊,理性,追求平等,独立,自强自爱,在夏洛特描写主人公的相貌上,她有很大的突破,与其他作家笔下的女性完全不同,更注重于宣泄自己的感受,深入女性世界,凸显女性的自尊、自爱。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抨击:《》全篇贯穿对人权的自由平等的呼唤,简爱无法忍受资本主义的压迫,首先对“慈善事业”进行了揭露,通过对孤儿院的描写来暴露资产阶级社会,其次还有对罗切斯特庄园里的上流社会的讽刺描写都揭露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再者通过圣约翰揭
露宗教伪善和欺骗。
罗切斯特是父权文化的产物,他被安排了一桩巨大财富的婚姻,同时他的大男子主义体现了当时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因此罗切斯特这个人物形象可以说是一个与简爱新女性主义完全相反的旧时代封建的映照,而经由他们爱情的产生传达出作者想突破世俗的陈旧观念的强烈愿望。小说体现出维多利亚时代的某些思想观念的认同,作品采用第一人称在历史语境中具有一定的叛逆性,;夏洛蒂之前的家庭女教师的故事的叙事者用回顾性的视角拉开与小说人物间的距离,而《》叙述者与主人公在道德观念上没有分歧,可以体现出对维多利亚时代某些思想观念的认同。U
在写作风格上,夏洛蒂也独树一帜,文笔简洁传神,却质朴生动,第一人称的叙述语言更加贴近读者,根据“我”的经历安排结构。小说在细节描写也很有特色,简爱在表格圣约翰的屡次要求下答应她和他去印度传教,这时表哥像上帝找回了“迷途的羔羊”似地将她搂住,简爱听到“简!简!简”,风景描写中,对五月大自然的描写写得美好绝伦衬托了孤儿的不幸命运。小说体现了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特点的同时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现实主义作品,作者在小说中使用了梦境、幻想、预感、象征等使得情节扣人心弦
《》通过一个孤女坎坷的经历,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反映一个平凡心灵的坦诚倾诉,它阐述了一个主题—就是人的价值等于尊严和爱,女人公的人生追求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坚持不懈的反抗精神,一个是对人间幸福的追求,小说的结尾是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罗切斯特成了一个残疾人,简爱在这样的结局中同时获得了爱和尊严的满足,但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也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理想,
第五篇:如何欣赏摄影作品解读
如何欣赏摄影作品
松山四中 高金玉
学会欣赏摄影作品是摄影者的基本功之一,因为会欣赏才能从别人的作品中吸收营养,学习到更多的东西。
我以为,欣赏摄影作品大概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种是较大众化的,如普通民众看挂历那样,只能说出风景漂亮,妹妹漂亮、颜色鲜、照片清楚之类的评价,其实只要掌握好天气,只要你到了风景点,或者妹妹长得漂亮一些,是较容易拍出好看照片的。拍摄的人也容易产生成就感。难怪一些导师不主张初学者多拍这样的片子。
第二种是摄影爱好者,他们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照片的构图、影调、色彩、用光的技巧上。一般说来,他们拍出的照片已开始向艺术摄影方向发展,这些照片有些看头了。
第三种是发烧友。他们对摄影的执着追求,让人敬佩。他们非常关注摄影器材的选择。如相机、镜头、胶卷、相纸、药水等。因为他们已懂得,摄影作品的质量与器材的选择是密切相关的。但是切不能唯“武器”论。
第四种是摄影艺术家,他们更注重摄影作品构思、思想内涵,拍摄时机与人物神态的把握,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表现主题的手法技法、后期制作等等。因此这些大师的作品总是很耐看,越看越有味道了。
以上是本人的粗浅认识,我想一幅照片的好与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欣赏:
一、构图要美,要新颖。一幅好的照片,首先吸引你目光的一定是它的构图。好的构图不会沿袭别人的手法,应该是有个性的、独特的。它所反映的主题应该突出,不呆板。
二、对于彩色照片,应该色彩丰富、鲜艳、冷暖搭配得当;而黑白照片则应该对比明显、柔和。
三、主题突出。每一幅照片都有它的主题和主体,不是主体的部分都应该虚掉或暗淡下去。背景要干净,不能喧宾夺主,避免包罗万象,什么都照下来,结果什么都没突出。
四、要有时代感染力。一幅好的照片出现在你的面前,应该使你感到非常震撼。它不仅反映的画面有时代气息,而且很有独特的个性。
五、光源运用恰当。逆光、侧光、顺光、顶光、底光、自然光、反射光等光源,如果运用得当,就能反映主体和整个画面的内容。一般来讲,一幅好照片,运用逆光和侧光的比较多。除非是纪实性的新闻片或艺术照片,顺光是很难出好效果的。
六、照片的层次要丰富、分明。前景、中景、远景都要清晰明朗。
七、关于广告片,主题要突出,色彩要鲜明夺目。可以运用夸张、虚构等手法加强号召力。简单明了、幽默、含意丰富、大众化、独特、有个性,这些都是广告片的要素。
八、要处理好照片的特殊效果。如黑白效果、油画效果、水彩画效果、版画效果、雕塑效果、条纹效果、水纹效果等等。这样,照片就有了特殊的美术效果。
摄影图片欣赏的一般方法:说起来也很简单:一般讲,两个方面,即内容构思和艺术手法。
其实由此对一幅作品进行复杂的审美活动,因人而异,所产生的结果却是很不一样的。它并不是有个统一标准或数学运算定律来统一认识,要么“英雄所见略同”,看法较一致,也有差异,你给99.5,我给99.7,你给5颗星,我给3颗星等;要么“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喜辣,我爱酸,你说好,我嫌糟,大家争持不下。这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首先,审美对象是美的,其次,我们认为它是美的,问题就出在“认为”上,每个人的知识积累,艺术修养,审美取向,情趣喜好等的不同和差异就会得出大相径庭的结果。但无论如何,对一幅作品的认识而进入欣赏审美的路数,方法应该大致差不多的。
首先:这幅作品是否让你一见钟情,第一眼印象不错,对胃口,愿意费些时间和笔墨口水去欣赏它,学习它。这一条跟个人因素关系很大,常因个人趣味而定好恶。
其二:分析画面内容,题材,主题,意义,以及气氛,情绪,倾向等等。
有句话说,艺术都是相通的,虽说太笼统,太含混,但如果从任何艺术种类都必须由内容和形式所构成的概念出发,这话就清楚了。
摄影属视觉艺术,如此,它就离不开线条,块型,色彩,光线等等视觉基本元素,进而运用这些元素来组合/勾连画面内容和形式的内在联系,最终以此来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而这个艺术形象所表达的主题,情绪,气氛因此得到完整表现,创作者的思想也寓之其里。
方法: 也就是胡思乱想,翻来覆去的演绎,归纳什么的。
1、认知形象,回答画面是什么的问题。
2、分解内容形式,研究画面主体和客体等之间的内在结构联系
3、辨析元素,线条,块型,色彩,光线等状况
4、整体思考,作品表达的主题意义,情绪气氛,揣摩作者的立意和思想
5、深层联想,推己及人,作品有什么寄托寓意
6、咀嚼品味,观者自我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共鸣 其实,各人有各人的招,怎么顺手怎么来吧!
其三: 如前所述,一幅片子制胜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按快门拍摄前的主题思考和技术准备,也是最终给与欣赏者含英咀华完成审美过程的前提。如老西名言:没有照相机就没有摄影,信然。
那么,在欣赏所喜爱的风光摄影作品就必然涉及完成作品创作的器材应用和技术手段。有言摄影者有两类:一是技术类,主要兴趣在把玩机器和技术制作;二是主题类,主要精力放在各类摄影流派的研究和创作上,但无论怎样,谁都沉醉那迷人的小机器悦耳的卡嚓声,谁都没完没了地梦想拥有各种各样的相机和镜头。
方法:也就是胡猜乱想摄影师玩的啥器材和技术处理。
1、器材应用处理, 相机牌号是猜不出来的,但相机的画幅尺寸要参考的, 还有镜头、胶片、滤色镜等。不同焦距镜头,不同种类的胶片和各种滤色镜的运用对作品有直接影响, 摄影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对作品产生怎样的效果。
2、摄影技术手法,基本的摄影技术在每次创作都需要的,快门速度、光圈景深、超焦距、透视效果、曝光组合和补偿等选择和运用等。摄影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对作品产生怎样的效果。
3,视点和角度变化,风光摄影拍摄点的选择是很不容易的,充分利用“地利”,上下左右俯仰六合的转换都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摄影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对作品产生怎样的效果。
4,应该说是拍摄后期的暗房或者PS处理了,特别是PS处理,摄影界对此曾争论不休,现在的观念和认识似乎被接受不少了。网上欣赏图片,不容置疑,没有很高的PS技术处理,就不能有赏心悦目的最终的作品产生。
各种艺术门类除了要受到共同的艺术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外,还有各自的特点和内部规律。这是由于各类艺术塑造形象的素材和手段不同,构成形象特点也不同。所以欣赏各类艺术的规律也就不同。由于摄影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有其不同的艺术特征,从而决定了摄影艺术的规律,摄影艺术欣赏的要素为:基本造型因素;技术技巧;艺术表现方法;主题思想等四个方面。
首先,文学用语言塑造形象、音乐用声响表现形象,而摄影艺术则通过色彩、影调等来塑造形象。因此,欣赏摄影艺术,首先要从构图、用光、影调、色彩等基本造型因素入手,因为这些造型因素能被欣赏者直接感知,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它们是构成画面形象的基础,也是欣赏的基础,同时是欣赏者进一步感受和认识摄影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前提。
其次,摄影艺术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每一幅照片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技术技巧的运用。摄影技术技巧是通过不同画面效果体现出来的,它不能被欣赏者直接感知,需要具备一定的摄影知识才能感知,所以就这一点来看,它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比如拍摄跨栏运动采用平行追随的拍摄技巧,是画面出现主体清晰背景模糊,动感强烈的画面效果。如果你具备一定的摄影知识,一看便知照片是运用了追随法,接着会对此法是否用得好否进行推敲,进而想到此法是否有利于主体思想得突出等等,从而向更深层次去感受和认识。反之,如果你并不具备摄影知识,看到照片时,只会仅仅感知到它虚实相间的动感效果,甚至可能误认为是一张拍坏了的照片呢。因此,具备一定的摄影知识是摄影艺术欣赏的重要条件,同时,摄影技术技巧也是欣赏艺术照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最佳瞬间、气氛、神态的抓取,和角度、质感、线条、动感的表现等等。
第三,艺术表现方法也是欣赏艺术照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创作方法和艺术手段两个方面,两者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创作方法是摄影家创作时所遵循的反映现实生活塑造形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它由作者的艺术观所决定。艺术观是指作者受一定的世界观的影响,对艺术美的总的看法,即从事创作的指导思想,它与个人所接受的艺术传统及个人的艺术修养有关。不同的艺术观就有不同的创作方法,因而就有不同风格的照片,如画意摄影、写实摄影等。艺术手法是摄影家在一定的艺术观指导下,在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而运用的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如夸张与对比、简洁与含蓄、寓意与象征等,摄影的艺术手法往往需要具体的摄影技巧又不等于艺术手法。摄影的艺术手法在欣赏中也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它往往借助于欣赏者的想象和联想等心理活动,来达到艺术感染的目的。
第四,任何摄影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主题思想是摄影作品内容的集中体现,所以它是欣赏艺术照片的重要因素之一。摄影艺术的内容,指的是艺术照片中画面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象,以及它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它贯穿于从构思到完成作品后起标题的全过程,包括对生活的观察和题材的选择,情节的抓取和细节的刻画,主题的确立和意境的深化,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的追求,以及刻意创新等方面。一般来说,社会生活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其主题思想较明显;自然景观为题材的摄影作品,则主题思想不明显。但是,艺术手法本身有鲜明和含蓄之分,一些风光、静物及形式感较强的作品,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艺术观的体现,它所具有的意境是靠欣赏者审美经验和审美感情来体验的。
如果说以上所述前三点主要是摄影艺术的表现形式,那么第四点就是摄影艺术的内容了。这四个要素是互相联系、彼此渗透的,从不同的方面为欣赏者展现了艺术照片的内涵。从摄影作品的基本要素上讲,一幅好的作品除了必备的明确的思想性外,从艺术性上讲,必须符合以下几点:
一是构图要有艺术性。
第一、要正确处理前景、主体与背景在三维空间的合理布局。在有限的取景框内,善于运用绘画语言,在突出主体的前提下,恰当地处理好前景、主体与背景在三维空间的合理布局,使之和谐呼应,有机联系,相得益彰。在三者中始终强调主体,前景与背景为主体服务,并善于利用三者的明暗、虚实、远近及色彩变化,表现主体的趋势、动态和情绪。前景和背景是主体的陪体和点缀,根据表现主体的需要,决定取舍。可以只有主体和背景,也可以只有前景和主体,亦可以只有主体。摄影构图的取舍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常说的“减法规则”,凡对表现主体可有可无的陪体一概毫不可惜地去掉,陪体在位置、清晰度、色彩、亮度上决不能喧宾夺主。
第二、善于利用景物线条和色彩引导观众的视线,视线延伸的终点应该是所要表现的主体,如果延伸终点不在主体上,势必分散对主体的关注。主体的亮度和色彩亦应该强于陪体,否则,陪体就过于枪眼。
第三、注意黄金分割比。现在的照相机一般都配备井字形取景辅助框,其实这就是运用了黄金分割比原理。主体合理的布局应该在四条直线的四个交叉点上,起码于其中一条直线重合,除了需要表现稳重建筑外,主体居中对于人物摄影一般不足取。
第四、为主体的动态前区留有视角余地。拍摄人物侧面或者运动体,应该在人物面向的前方或者运动体的前方留有运动的空间,否则人物和运动体就会歌给人以碰壁的感觉,不利于动态的表现。
第五、注意画面的美感。人物头顶长树、冒出电线杆、人被框在黑暗的门框中、画面被明晰的竖线或者横线一分为二,建筑物与地平线严重倾斜,都会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这些问题一旦出现,应该视为废片。
二是焦点虚实有理。为什么讲“焦点虚实有理”,难道虚了也有理?诸位看官别急,听在下道来。初学摄影,对实焦点是基本功。一般来讲,主体对焦不实很难成为好作品。但是,如果简单地说,焦点实的作品就是好作品,也不见得正确,关键要看对主体的表现需要。比如,我记得有一幅表现窗外雨中身着红色雨披少女的经典照片,作者的焦点对在了沾满水珠的窗户玻璃上,远处的少女对焦不实成了虚影,但正是这一虚一实,夸张了雨雾蒙蒙的效果。试想,雨中走动的人物如果十分清晰,必然淡化雨雾的效果。所以,要根据表现需要,确定焦点在那里实,在那里虚。不该实的实,不该虚的虚,甚至哪里都虚的肯定不是好作品。
哪里焦点该实?一般主体该实(再次强调一般)、主体的重点部位该实!人物和动物的焦点在眼睛,建筑的焦点在中部,五排集体合影的焦点在第二排中部人物的面部,其他不胜枚举,一句话:在你所要表现的主体的重点部位。
诸位看官,不要因为我说了“焦点虚实有理”,在一般情况下,轻易对批评你的片子人物面部焦点不实的朋友愤愤不平,因为网络上的片子大多属于“一般情况下”,“二般”情况的片子有,毕竟少,委屈了你请包涵!
三是明暗有度。就像焦点虚实有理一样,曝光依然明暗有度。曝光准确的照片是好照片,但不一定是优秀作品。高调片人为地曝光过度,使人物白色的衣服和背景隐去,强化了头发和脸部,营造的是一种圣洁、高雅的情调;低调片有意地曝光不足,使人物的衣服和背景淹没在黑色之中,突出了面部的亮点,营造出的是深沉、幽静、典雅的氛围。这里的曝光过度和不足,恰恰是神来之笔,所以,简单地用曝光是否准确来评判一幅作品有失公允。
但对一幅作品的曝光评判就没有标准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一般情况下,曝光还是要准确的,如果曝光严重过度或者严重不足,必要的影纹和细节荡然全无,我们要给观众看什么呢?人们总是习惯于在现实生活中用自己的眼睛所见所睹,摄影作品也要适应人们的视觉习惯,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相机,它的宽容度远远小于人的眼睛对景物的宽容度,所以更要小心掌握曝光,尽可能使照片的明暗细节接近人们在生活中的眼睛所见,否则,不要怨怪观众的挑剔。当然,我积极主张和鼓励跨越了“照相”阶段的摄友,大胆探索,追求自己的摄影风格,灵活掌握明暗对比,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来。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