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秘密——七大语言智慧

时间:2019-05-15 00:3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说话的秘密——七大语言智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说话的秘密——七大语言智慧》。

第一篇:说话的秘密——七大语言智慧

关于说话的秘密

——七大语言智慧

我们每一个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说话。刚开始的时候,都是呀呀学语,可到了成年以后却发现,每个人说话的技巧、方式、内容却是千差万别。有人伶牙俐齿、出口成章。有人笨嘴拙舌,满口荒唐。可以说,说话是人类最有艺术感,也最有智慧的行为了。那么,普通人的说话交流尚且如此,身为教师的我们站在课堂上,就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如何做到说话内容吸引学生,是教师语言修炼中“说什么”的关键所在。

郭德纲曾经在他的一段相声中说道:“我会说话,你也会说话,可为什么你要花钱坐这儿听我说话?说明我们俩说的话不一样,说明这里面有学问!既然您能来,那一定说明我说的是您说不了的,所以您才来!这就是相声这门语言艺术的魅力!”没错,语言需要魅力,更需要智慧。相声吸引的是观众,而教学则吸引的是学生,这其中也有不少的智慧需要我们去发掘。

我从教三十多年来,一直在思考教师到底该如何说话?说什么话?这三十多年的沉淀,保留到今天,已经成为我教学中掌控课堂,生活中和谐交流的法宝。许多新老教师也因此受益。十多年前,这套教师语言修炼技巧甚至还被列为了我创业期间的“商业秘密”。可如今,我却是希望更多的人能听到它,因它而受益。好了,老师们,敲黑板的时间到了!接下来要讲的东西,就是我三十年的语言智慧总结,真的很重要哟!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佛教的核心思想,那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果再进行浓缩的话,那就是一个字“空”。所以,大道至简。当然,我的语言智慧不可能跟佛学智慧进行类比,但我也用了七个字来高度概括我的这套语言体系,那就是“激、问、引、练、评、放、收。”接下来我会逐一去讲解这七个字的内容。

○吸引,从激趣开始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开端。那什么样的开课,才算是好的开始呢?其实,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那就是“激”。所谓“激”,可以是激情、激趣,甚至是“激将”。总而言之,是调动起对方的兴趣和关注度。让接下来的环节变得更加轻松高效。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因为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对课堂及知识的选择,没有如成年人那般理性,如果在一开始没能吸引住他们,那么这节课往后就更难抓住他们的眼球了。相反,如果从一开始就能良好的调动起学生们的积极性,那么整节课就会上的很轻松。

有一次在银川大学,我参加由全国政协举办的天下讲堂活动。那一次,我演讲的题目是《享受过程,直面人生》。由于代表的是全国政协,演讲水平可不能太低,必须精心准备。思前想后,我采用了互动性较强的开讲方式。

演讲开始,在我的要求下,全体起立,双手合十20秒。我继而补充到:“做完后将你的感受告诉我。”(许多教授都老实站起来)20秒后,一位大学生说没感受,一位老教授说感受很肃穆。而我此时则娓娓道来:“当我双手合十,第一眼见到大拇指,它最粗,代表领导,做领导的姿态要最低!第二眼见到的是中指,它最突出,代表我们团队中最有才的人,但最易折断,要放到中间保护起来。食指代表最聪明的人,他处于领导和才人之间,领导和他结合——ok,领导和才人结合(兰花指——淡定)。双手合十,目光一定要触及小指,想想家人、朋友、同事中那些无助的弱者。当然目光触及无名指,那是提醒我们注视那些无名英雄,这20秒,双手合十,思想的过程就是一次自省,这样的过程难道不是一种享受吗?人生难道不是无数个20秒组成的吗?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享受过程……”此时,会场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活动结束后,不少和我在一起交流的老教授都对我演讲时的开场赞不绝口,他们表示这样的开场既通俗又充满智慧,既真实又显得厚重。听着他们的交口称赞,我明白,这次的准备是成功的。

其实,不论是演讲还是我们的教学,要想成功的做到“激”,有两个重难点要特别注意。首先是要做到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能参与进来。而此时最忌讳的,就是教师自己在台上“自娱自乐”,而完全没有注意到台下学生的反应,这样的开课是必然失败的。其次,激的过程应该是教师个人特长和风格的展示。俗话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而有的老师,为了刻意的追求某种激趣效果,强行选择不适合与自己的方式来开课,这样所不仅没能“激”到学生,往往容易适得其反。

在课堂上,如果你会唱歌跳舞,那么你完全可以大方的展示出来,以此来吸引学生。如果你会吟诗作赋,可以借此调动学生的情绪,并在学生心中产生教师才高八斗之感。总而言之,“激”就是教师个性特长的展示,是一节课开始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认真对待,极力提升自己的激趣开课能力。○点燃智慧的火把

在激起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正式的教学内容了。此时要让孩子们的小脑袋如发动机一样的转起来,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正确的提问了。“问”是点燃智慧的火把。它是锁定学生思维的出发点,蓄势待发,向教师所希望的思维终端冲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一步。但“问”的重点,就是能依据环节,并简洁提问,激起学生的思维。不可以问的太难,也不可以问的太简单。

记得我刚刚当老师的时候,带我的师傅曾经给我讲过一个他们家乡的习俗,并借以此来向我诠释教师在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在他们家乡,每当到了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包春卷。大人们把春卷炸好,但并不会立刻就给孩子们吃,而是别出心裁的将炸好的春卷,用一根绳子吊在树上,然后让孩子们站在树下蹦。只有那些跳的高的孩子,才能够到春卷,并把他们摘下来吃到嘴里。师傅说,他们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寄希望来年孩子们能长得更高。

师傅说,挂春卷非常有讲究。不能太高,如果太高孩子们就会望而生畏,失去尝试的信心。也不能太低,太低没有难度,如果这样就失去了挂在树上的意义。所以,挂春卷的通常都是村里的老人,他们最熟悉把春卷挂在什么位置,既能让孩子们够得到,却也不那么轻松简单。

说完家乡的这一习俗,师傅话锋一转又开始说教学,他说其实我们在课堂上的提问也跟这老人挂春卷差不多。提的问题太难了,孩子们缺乏思考的动力和兴趣。而如果提的问题太简单的话,又起不到刺激孩子们大脑思考的效果。所以,每节课在备课的时候,就要精心准备好这节课的提问,因为你的提问,所指向的就是你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这么多年过去了,回忆起师傅说的话,我依然觉得非常有道理。然而可惜的是,我在多年的听过课程中,却发现了太多老师因为不会提问而导致的课堂问题。很多老师的提问,要么过于繁琐,喜欢在问题上绕来绕去。要么喜欢复合式提问,很容易让还在在课堂上摸不着头脑。更有甚者,喜欢穷追猛打式的提问,好像非要把孩子问倒才算显得他有本事。这些案例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在这里我来说一个比较好的提问方式,那就是理性的思考,感性的表达。说到这里,先让我讲一个小故事,那是我与崔峦老师的一段对话。

当时学校有幸请到了崔峦老师来为我们做指导,经过几天的相处,我们和崔峦老师也渐渐的熟络起来。闲暇之余,我们也曾聊到关于教师的语言智慧的问题,记得当时我和邵老师(我们学校的一位校长)还有崔老师一起有过一段对话:

邵老师:崔老师,您最喜欢中国哪个城市? 崔:小罗,你觉得他这个问题问得有智慧吗?

罗:没智慧。凡是看似简单,但对方一时无从回答的问题就是无智慧的提问。崔:你把她的问题能不能修改一下,如何智慧的提问?

罗:崔老师,如果让你下辈子在中国重新来过,你会选择在哪个城市度过你的童年?您会选择在哪个城市求学?您会选择在哪个城市创业?您会选择在哪个城市养老?

崔:这样的提问确实便于回答。

其实我在对崔老师进行提问的时候,已经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在提问中做出了预设,童年需要快乐,学习需要安静,创业需要机会,养老需要气候。然后在用感性的语言来进行表达,让崔老师想象自己下辈子重新来过,这样的提问就不会带给被问者任何的压力,回答起来也轻松愉快。

说到底,智慧的提问就是将对方的信息进行一次有组织的规划,即便于对方回答,又能真实的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越智慧,课堂效率越高。所以,“问”展现教师课堂规划能力,是教师驾驭课堂知识的智慧。○“挖沟”与“围堵”

在提问完成以后,通常教师就希望学生能朝着自己既定的教学目标去迈进。但往往会出现学生的思想与教师分道扬镳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拥有良好的引领水平。把学生“引”向正确的道路。但是如果这个时候教师的引领功夫不到火候的话,就会变成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用我们常说的话来讲,就是“老师被学生带跑了”。

记得有一次,学校进行公开课大比武。比赛内容是《说说心里话》,所有参赛的老师都来上这节课。这是一节思维拓展课,如果想上出彩,对教师的引领功夫很考验,需要细心的引导,才会在课堂上出现教师期望的各种精彩答案。

有一位刚入职的年轻教师,明显对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回答出自己需要的答案,缺乏必要的思考与准备。他在课堂上做思维训练,提问到:“小蜜蜂飞到鲜花的面前,对她说了一句话,你们说小蜜蜂是什么变的呢?谁能在想象空间寻找一个答案?”其实这个时候,老师希望学生回答孙悟空之类,进入到想象空间。结果一位学生回答道:“我变的!”老师明显对这个答案不满意,反问道:“‘我’是想象空间吗?”回答的学生被问懵住了,接着又开始了“猜谜式”的回答:“太阳变的。”老师有点着急了:“太想是想象空间吗?”此时学生更懵了,接下来教学进入到了失控状态,老师点了十余人来回答,始终回不到正题。

这位老师出现的问题,就是“引”的问题。他不知道该如何将学生带入正途,白白耽误时间,降低课堂效率不说,还把学生原有的学习热情打击的一点不剩。这样的课想获得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而想要处理好课堂上的引导问题,有两个非常有效的方法,一个是“挖掘式”引领,另一个则是“围堵式”引领。

先来说说什么是“挖掘式”引领。学生思维如水,教师只需朝着目标方向挖一小沟,学生思维自然会朝着正确方向奔跑。这类问题如同小水龙头,开关一拧,思维如白花花的水就流出来。如上面的例子,当学生答:我变的。教师引:可不可以是孙悟空变的?还可以是谁变的?学生自然答出一批中国神话人物。教师引:还可不可以是奥特曼变得?学生自然回答出一批科幻人物等等

另一种是“围堵式”引领。告诉学生不许答什么,逐步围堵,逼迫学生朝正确的方向思考。如上面的例子,当学生答:我变的。教师引:他不是人变的,还可以是谁?太阳,不是,还有谁?快速推进。如果此教学环节是重点,我们需要将结果推向迷茫,一直围到学生无话可说。让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再推出新课,“柳暗花明又一村”。但如果此环节弱讲,那还是选上一方法较妥。

“引”是对“问”的修正,当学生在课堂上偏离教师教学轨道的时候,教师应该有能力有办法,及时将学生引导回正确的路。同时,要根据不同的提问、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对象、以及不同的情况来选择正确的引领方式,所以,“引”充分展现的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教学机智。○我教儿子打游戏 俗话说得好“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在教学中,“练”同样是无比重要的过程环节。因为在经过了前面“激”、“问”、“引”的环节后,教师要清楚知道学生是否真的吸收了你所讲的内容,只有运用好“练”的语言,才能对前面的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掌控,从而让自己可以良好的控制和调整后面的教学内容。

“练”最讲究的是练的方式与时间。如果没有在正确的时间使用正确的练习手段,往往得不到教师所期望的效果。这一点伸直不仅仅是在教学中有所体现,就连生活娱乐也包含着这样的道理。

记得几年前的一个暑假,还在读中学的儿子迷上了一款游戏,叫《植物大战僵尸》。这款游戏在当时特别火,游戏内容是通过摆放不同类型的植物武器,来阻止各类僵尸的入侵。游戏看似简单,其实非常有难度。特别是越到后面的关卡,就越是需要良好的布局思路与应变能力。儿子玩前面几关的时候还得心应手,可越到后面就越是举步维艰。其实,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游戏迷”,所以当时我就和儿子一起来研究如何过关。

一开始,我并没有立刻提出我的建议和想法,而是找来了网络上的一些游戏高手的视频给儿子看。那些在我们看来无比困难的关卡,在这些视频中的高手手中,仿佛就变成了如履平地一般的简单。看过几个视频后,儿子信心大增,“原来也不怎么难嘛!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看着他干劲满满的样子,我开始了我的第二部“指导”。

儿子在防御游戏中的僵尸时,喜欢使用威力大但很笨重的武器,这样一来他在遇到灵活敌人的时候,就明显吃亏。我给他的建议是,把游戏中的每一种植物武器都试一遍,了解这些武器的属性。再把每一种僵尸都认真研究一下,看看它们都有怎样的特点。如此一来,就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果不其然,过了一段时间,儿子的排兵布阵明显有了很大的长进,应对各种各样的敌人也开始变得得心应手了。

终于,儿子迎来了游戏的最后一到关卡。在这一关有一个从来没有出现过的“boss”僵尸,看样子就非常厉害。儿子有点“虚”,想向我寻求帮助。而我此时却告诉他,研究对手的方法我已经告诉你了,你也可以如此这般的去研究一下这个“boss”的特点,看看它有没有什么破绽。儿子想了想,点点头开始和最后一关的“boss”进行决战。终极“boss”果然厉害,没一会,儿子就闯关失败。但他并没有气馁,而且似乎在这次闯关中,他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boss”的某些特点,所以第二次闯关立刻换了另外一套思路。就这样,儿子竟然在第二把就闯关成功!游戏通关的他兴奋极了,手舞足蹈。那时候的他还不太会表达,但从他开心的言语中我知道,这次游戏体验,让他学会了一些过去玩游戏不曾学到的东西。真是一次难忘的亲子游戏经历呀!

我是游戏高手吗?当然不是,只不过我知道的是如何成为高手的方法,那就是一个字——“练”。这里的“练”可不是苦练、傻练,而是活练、巧练。我将练习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步是“示丑性练习”。以刚才我教儿子打游戏的故事为例,我在一开始给他看高手游戏视频,其实就是对他进行一种刺激与展望。第一,让他看到与需要达成目标之间的差距,正确对待目标。第二,让他建立信心,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在课堂上,这种训练也叫做建立初测值。教学之初,不做任何指导,展现学生相关知识方面的实况,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看到差距。

第二部是“分步性练习”。简单点说,就是把看似复杂的环节进行分解,一步一步的练习,一步一步的融合,再到最后的组合。之前儿子玩游戏,喜欢一口气吃个胖子,自然会欲速则不达。而我就是指导他该如何分步骤练习。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这个道理。在我们的教学中这类练习要大量运用,达到“短、平、快”。练习的设计指向明确,训练单一,教啥练啥。

第三部就是“运用性练习”。要看孩子学习知识是否真的掌握了,那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他能将所学到的东西,在需要的环境下是否能独立运用出来。能用了,自然就是会了。我教儿子玩游戏,其实就是教会了他一个知识点“学会观察思考,学会冷静分析。”在前面的一系列“分步练习”后,最后的“boss”就是我对他是否正确掌握知识点的运用检测。最后的结果也充分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在知识系统打包,并经过系列分步性练习后,为了了解学生是否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同时展示这堂课的成果,可设计巩固运用练习。这类练习要体现“提高”感。换句话说,就是要让你的学生们享受到如儿子打通游戏一般,成功的喜悦。○评的精髓——知识与人格 如果说“练”的环节是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馈,那么“评”就是教师对学生练习情况的反馈。要做到良好的“评”可不容易,因为它展现的是教师的人格高度和知识高度。需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的影响,并同时强化运用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具备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每环节知识点运用要能通透的掌握。既要评出高度,不能太虚,不能太低。还要发之于心,抒之以情,明之以理。所以,优秀的点评能力,甚至需要数年时间去打磨。课堂上,一句精彩的点评让发言者充满愿景,让其他人得以感染与熏陶,从而以“真善美”的境界将学生引领到人生美好的境界里,去热爱生活。当然,我也见过不少老师,因为一句点评,而让整节课完全垮掉的情况。

记得几年前在重庆,我参加过一个大型的习作教学交流论坛。当时活动主办方请来了一批名师,也特别邀请了一些颇具潜质的年轻后起之秀。新老教师同台竞技,倒是颇有看点。绝大多数出场的老师,都获得了台下听课教师的好评。直到一位年轻教师出场的时候,他的课受到了大家的质疑。

这位老师上课的题目是《幸福是什么》。不得不说,这个题目有点“大”,处理起来有难度。开课伊始,教师就提出问题:“孩子们,你们觉得你们幸福吗?”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幸福!因为我有爱我的爸爸妈妈,还有陪伴我的老师同学,所以我很幸福!”老师不动声色,摆摆手示意回答问题的孩子坐下。接来下他说道:“孩子们,写作文最重要的是说真话,你们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也要说真话哦!”这句话一出来,我就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他这是明显的暗示,“引”的非常的生硬,难道说学生回答“幸福”就不是真话吗?接下来,这位老师一连点了数人,学生似乎都不太给他“面子”,全部回答的都是“幸福”。而这位老师的所谓“引导”,就是不停的去强调学生要说“真话”,着实看着令人难受。终于,有一个孩子领会了老师的意图,站起来回答道:“我不幸福,我每天的作业太多了,我都没有时间玩了!”此时这位老师终于听到了他需要的答案,如获至宝,教学也终于是可以继续推进下去了。

接着,老师话锋一转,说道:“同学们,如果你们中了彩票,有了五百万,你们会怎么花呢?”不得不说,这个环节又让我很不舒服。前面在聊幸福,后面马上切换到五百万,突兀不说,更是有一种“有钱就幸福”的暗示。在台下的我不禁摇了摇头,而许多听课老师此时也传来了不小的议论之声。没过多久,爆发点终于来了。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问题时说道:“如果我有了五百万,我就用这个钱去读一中、三中和七中(或许是当地的重点中学)。”其实孩子原本是求学上进的好意,教师只需要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进行点评,就能生成一个不错的写作话题。可这位老师的点评,却让在场的人哭笑不得,嘘声四起。“你都有五百万了呀!哪个校长敢不要你?”此语一出,几千人的会场就炸开了锅,各种声音不绝于耳。我清楚的听到我身后的一名重庆当地老师,用正宗的重庆话不屑地说到:“列过(这个)老师,永远不阔楞(可能)成为特级教师!”

永远不可能成为特级教师,是什么让这位重庆老师给这位授课老师,下了如此“绝望”的评断呢?我想,不仅仅是因为那句不合时宜的点评,更是因为在点评背后所体现的人格与境界。因为人格与境界的限制,才是教师突破自我,达到“特级”的最大制约。

其实最后我听完了这位年轻老师的整节课后,我发现这节课的设计其实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他的教师语言上。很明显,这位年轻老师的教师语言,不足以驾驭这节课。尤其是在“评”的环节上,问题很大。那么到底要怎么“评”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呢?在这里我有两点建议。

第一是对学生发言或写作内容进行道德评价。教师一定要沿着学生思想的起点,站在历史、时代与未来的高度为学生提炼出真善美的境界,让发言者充满愿景,让其他人得以感染与熏陶。例如:在《灯》这一节课中,教师提问:生活中哪盏灯引起你的特别关注?生答:爸爸送给我的小吊灯,他到美国去了,每次看到灯我就想到爸爸。教师点评:“是啊!这盏灯凝结着一份对亲人浓浓的思念,思念的深处,分明感受到父爱如灯,在我们童年的岁月里,这份爱引领我们去追逐光明、力量与坚强,于是,我们幸福的成长。”此刻,教师更是一盏灯,评的智慧,将学生引领到人生美好的境界里,去热爱生活。

第二是对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进行技术评价。对学生发言和写作的角度、本讲知识点的运用进行准确点评。优点指明又在哪。缺点更不能敷衍或者评价过高,要帮他或者组织学生帮他进行修改。例如:《景物描写》一课中,学生练:小草身上挂满了露珠,七星瓢虫在上面做游戏。而教师的点评却是:“行!”这就是反面案例,教师没有站在技术高度进行点评。学生不知哪行,为什么行。正确评价应该是:“挂满”一词用得好,很形象。“做游戏”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七星瓢虫写活了。

最后要特别提醒,有很多教师读完学生练习后,不做任何点评,这对于教师学生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还有很多教师读完一篇问题很明显的练习以后,不仅没指出问题,还要牵强的说好,这是对教师学生的一种伤害。

读必评!评必准!所以,评是教师人格与文化素养的展示。○抓得紧,更要放得开

经过了前面的一些列教学动作,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开始“放”了。所谓“放”指的就是以点带面,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策略。它是前面“教师主导”后的成果展示,要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这个环节往往很好看,师生间切换速度快,教师意气风发,学生兴趣盎然。此环节基于前面的点评之后,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较高的技术与道德高度,教师不宜再做过多的点评,除非学生答案又掉到低层次或者错误层次,教师须指出以外,力争把大量的时间给学生。

“放”的语言特点,是要针对大多数学生,将本节课的教学成果,进行一个大规模的扩散。我在上公开课《从前有座山》的时候,会在一开始提问:“小和尚要找老和尚讲故事,你们想想,小和尚会怎么‘要’呢?”这个时候往往没有孩子敢回答,即便有,答案也很生硬,离我需要教学的知识点相去甚远。其实这个就是前面说到的“示丑练习”。而在我的一系列教学之后,孩子们开始有了丰富的答案。他们的小手一个个都高高的举着。这时,我就开始“放了”。我尽可能的让更多的孩子回答他的答案,并且还希望孩子们能进一步创造出新的方法,这里展现的是保底性开放+自由型开放,思维训练保底不封顶,是“放”的丰收成果与希望的展示。如此一来,那些原本不太爱说话的孩子,也被这样欢快活泼的放的课堂给感动了,纷纷举起了手。

所以说,放是对之前教学成果的扩大与转换。如果说引领前的“问”往往展现出学生的迷茫与惶恐,那么引领后的放则可展现学生思想翱翔的力量。但需要注意的是,若“放”不开,此时教师则要反思前面的教学,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甚至某些时候需重新组织教学。总体来说,放”体现的是教师巩固和扩大教学成果的能力。○有放亦有收

七大语言智慧的最后一个字,那就是“收”。所谓“收”,指的就是将知识进行一个打包,我们俗称“钉子回角”。“收”的目的是为了盘点教学成果,激发学生的自豪感,提升学习兴趣。而重难点则在于“收”要真实,不能采取贴标签的形式,教师须满怀激情,如数家珍。

我们学校的课程安排中,会在最后一讲特意安排一个“分享会”,其实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帮孩子进行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盘点与总结。这个方法最先开始是我首创的,后来被很多老师所使用。在分享会中,我见过很多颇有特色的总结方式。有的是老师真情诗朗诵,把他与孩子们之间的情感推向高潮。有的是教师引导孩子们编排节目,并把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节目中。还有的老师会邀请家长,让孩子们在家长面前展示自己的所得所获,再进一步由家长来谈谈对孩子成长的感受。

不得不说,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和积累,一代又一代的老师们创造出了数不尽的“收”的办法与形式。这些成果的背后,都凝结的是他们对孩子的爱!

如果要对这些“收”做一个小总结的话,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第一是“收”的内容,教师可以收知识点:回顾学习历程,对比学习前后的效果,强调知识点在未来学习中的运用及重要性。也可以收学习品质:回顾优秀学生发言的亮点,感恩能认识这好的学生,展望他们的未来与明天。还可以收教学教育理论:强调我为什么要这样教学。由教学目标延伸到教育目标。第二是“收”的方式,可以是教师亲自小结:一般情况,教师依据前面的内容进行热情洋溢的总结,干净利落。也可以是学生小结:有时离下课还有一点时间,或者感觉这节课特别好,需要再“炫一炫”时,可以让学生谈一谈学习收获,然后教师简单小结。甚至还能让家长来参与:我以前上家长展示课时,也经常采用课后家长参与总结的方法,通过互动,让家长明白我的教学与教育目标(也可事先打招呼,预请他发言),效果特别好。第三点就是“收”的时间,首先是阶段性小结:可和“引”衔接,承上启下。其次是课堂总结:充分利用板书或ppt,总结时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实践与理论的统一。

总的来说,一个不善盘点的教师,其课堂只会感觉拼命奔跑,疲于奔命。如猴子拣玉米棒子一般,课堂效率低。所以,“收”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

好了,老师们,我的教师语言智慧的“七字真诀”到这里就讲完了,我们也来做一个总结吧!“激”展示教师的个性特长。“问”展现教师课堂规划能力。“引”展现教师的教学机智。

“练”展现教师对知识的科学构建能力。“评”展示教师的人格与文化素养。

“放”展现教师巩固和扩大教学成果的能力。“收”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水平。

这些你是否都弄明白了呢?当然,没有全部吸收消化也不要紧,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七个字看似简单,但要想实际练好并熟练掌握,那可真得几年功夫呀!希望你们都能潜下心思去研究,做一个最有“语言智慧”的人!

第二篇:酒桌上说话时七大注意事项

酒桌上说话时七大注意事项

作为经理人,需要广泛的社会交际才能对企业的财务工作运作自如,这些社会关系包括税务局(包括国税局、地税局、稽查局)、审计师、银行、外管局、统计局、财政局、上级单位、关联公司、客户、供应商、海关和商检、投资人、大小股东、领导同事、亲朋好友等等等,与人交往最实际最可行的莫过于吃饭喝酒,多数情况下既不可避免,又切实可行;不管你的地位是处于甲方还是乙方,喝酒陪客中都是要注意些规矩的,这也算是财务经理人的一项基本功吧!下面摘抄的一段供各位借鉴:

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聚朋会友,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有助于你求人交际的成功。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孝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好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的局面。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6、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第三篇:语言文采的七大秘诀

让高考作文更有“文采”的七大秘诀

“文采”,意思是“华丽的色彩”,但是“有文采”又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华丽,它需要思想做支撑。

“有文采”概括起来应具备如下特点:(1)富含哲理,耐人寻味。(2)富于变化,错落有致。(3)节奏感强,朗朗上口。

要使你的语言具备上述特点,需要掌握最基本的方法:

一、巧用修辞

修辞的作用就是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修辞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

1、巧用排比

排比就是用一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用以增强语势,抒发感情,给人以整饬美。如:

(1)“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孝心无价》)(2)思想是人生的一种的境界。浮躁的生命容不下浩瀚的思想,浅薄的生命装不下广博的思想,低俗的生命不理解崇高的思想,渺小的生命仰望于伟大的思想。思想形成在博览群书后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产生于历尽艰辛后的总结经验,独辟蹊径。(《思想是智慧的路标》)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排比修辞,(1)段从不同角度阐述什么是“孝”,告诉读者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因为“孝”是无法弥补的。(2)段运用排比修辞,使整段文字朗朗上口而又富含哲理。

2、巧用比喻

比喻是用具体、浅湿、熟知的事物或道理为喻体,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不熟悉的事或理。比喻能使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比喻会使你的语言文采斐然。如:

(3)母亲是疲惫时的一杯龙井,当你软弱无力时,只消几口就使你神清气爽;母亲是烦恼中的一曲古筝,当你意懒消沉时,优雅的旋律一飘荡,眼前立即一片青翠;母亲是冬夜里的一床棉被,当你瑟瑟发抖时,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梦;母亲是挫折中的一阵清风,当你惊慌失措时,为你拭去焦躁的汗水,梳理好凌乱的思绪;母亲是荒寂时的一朵鲜花,当你落寞惆怅时,看一眼满目生辉,闻一下沁人心脾;母亲是黑夜中的一颗明星,当你辨不清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母亲》)(4)我的生命是一条船,母亲是长天,父亲是大海,老师是风帆,朋友是港湾。于是我有了无限的感动和无穷的幸福。岁月如歌,余音绕梁;好友如诗,句句悠扬。(《感谢生命》)两段文字把比喻、排比相结合,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深刻化,让读者明了于心又回味无穷。

3、巧用拟人

拟人可以使枯燥的事物变得生动有趣,因而能增加语言的审美效果。如:

(5)旷野上,树林忙着做插画,野花赶着绣彩图,春草蔓延漫生,更行更远,没有谁能阻碍住她行路的脚丫,而鸟在空中配着它的画外音,解说给匆忙行走的云听。(《春草散章》)(6)春天必然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春之怀古》)上面两段文字,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春天的到来写得有形有声有色,在作者笔下春天会笑会唱会行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之图。

4、巧用对偶(对仗)

中学生写文章,当然要以散句为主,但是全用散句就难免单调、散漫,显不出文采。“物相杂故曰文”(《易经·系辞》),因而散句中要杂以对偶句、对仗句等。这些整句庄重有力,匀称谐调,能增加文采。如:

(7)历史是一段长长的有始无终的距离,它贯穿着人类的血脉,沉淀着先人用生命写给后人的启示。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随着日月的更替,让人们深味着其中的永恒。(《距离产生美》)上面这段文字使用对偶句,整段文字整散结合,参差错落,既有流畅的旋律,又有铿锵的节奏。

(8)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无悔的付出》)这段文字精练生动,寥寥数语把左思的勤奋表达得淋漓尽致,其功劳在于作者巧用了对偶这一修辞手法。

5、巧用通感(移用)通感就是一种把适用于甲类感官上的词语巧妙地移植到乙类感官上去,使各种感官彼此沟通的一种修辞格。在日常生活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动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9)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于我的苦痛。(《为了忘却的记念》)(10)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长江三峡》)这两段话使用了“通感”的方法。“浓黑”是视觉形象,而“悲凉”是感觉。作者把感觉转化成视觉形象,让读者看到作者的悲凉是又浓又黑的,使悲凉有了形象感。“草坂”是视觉形象,而“乐曲”是听觉形象,作者把视觉转化成听觉形象,突出了“绿茸茸的草坂”的美。

(11)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多幸福。(《药》)3

(12)母校啊,给了我太多的往事,无法风干的情感,落满潮湿的心头,而笨拙的笔,却写不尽回首的滋味。岁月像淤积的河道,沉下的泥沙垫高了百年的河床。一个世纪的薪火相传,春夏秋冬轮回不息,您已经为自己写下了回肠荡气的史诗。(《回首的滋味》)(11)句中,“移植”意思是把播种在苗床或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连土掘起种在田地里;将机体的一部分组织或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渐长好。由此看来,移植的对象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的东西。鲁迅先生借此来“移植”生命,生动形象。表现出老栓的愚昧、虔诚和心情的急切。与“移植”相对,后文用了“收获”,“收获”意思是取得成熟的农作物。“收获”作动词,其宾语是“幸福”,而“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是可感而不可视、不可触摸的。作者借用“收获”这个词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人想象到收获的幸福就像田野里的庄稼一样。(12)句中,“风干”情感,“情感”落在心头,同样也是移用的手法。

很多时候修辞手法不是单一使用的,而是综合运用多种修辞于一段话中,如:(13)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到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用灰色调,造出昏黄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了门,逃走时还在窗台上留下了脚印。

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三种修辞,使文字灵动,摇曳多姿。

二、巧用想象和联想

联想和想象是写作的最基本能力,也是高考(论坛)作文要考查的最重要的方面。运用联想和想象可以开拓思路,增加文采。如:

(1)雪夜,该有多少点燃的蜡烛,在倾听着天空飘洒的言语;该有多少诗人升腾着灵感的火焰,澎湃着艺术的激情,吟唱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该有多少涌动的琴声用音符描绘着春的到来,再巧的手指怎能弹出落雪美妙的音韵。该有多少美妙的迎春花藤伸出梦境之外,每一处结开的苞蕾都酝酿着春的经历;该有多少爱雪的人想象落雪的情景,喜悦如雨,潮湿的心灵长出新绿的叶片;该有多少情人,借每一片雪花,飘飞着对爱情和人生的祝福。(《落雪》)这段文字作者用想象写成,写出了雪夜的灵动,写出了雪夜的美。没有想象,不管用细描还是白描,都不会有如此美丽的雪夜展示在读者面前。

(2)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 4

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孝心无价》)(3)面对有缺憾的事物,我们必须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你若欣赏塞北的美丽雪景,就必须包容它难耐的严寒;你若品尝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就必须包容它那潮湿多雨的天气;为了感受月圆的动人,就必须包容残月,包容乌云;为了领略昙花的绚美,你必须包容等待,包容时间。(《勿要求全责备》)这两段文字用联想写成。(2)通过排比和正反对比告诉读者赶快尽一份孝心,无论以怎样的方式,但在“孝”的天平上是等值的;(3)为了论述要学会包容,而不是求全责备,作者广泛联想,从塞北到江南,从天上到人间。

三、巧用动词

要做到“有文采”,就需要有“一字传神”的效果,而要收到这样的效果,就需选择、锤炼动词。如:

(4)“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药》)表述手的动作一共用了13个动词,其准确程度、生动程度几乎达到了无可更改的地步。一个“摊”字把刽子手索款的架势活现了出来;而“抢”“扯”“裹”“塞”,既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手所触到的四个不同对象,又贴切地反映出动作的急迫利索。对于洋钱,只一个“抓”,就可看出讹诈式的攫取。为了使所用动词准确贴切传神,在选用同义词时,需要根据表达对象的要求,严格区分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又如:

(5)如果我们惶惶不可终日,始终感到没有一个合适的位置,那么周围的一切就会变成主人,我们得跑前跑后地伺候着,我们得忽左忽右地奉承着,我们得上窜下跳地迎合着,我们得内揣外度地恭维着。(《位置》)5

作者用“跑前跑后”“忽左忽右”“上窜下跳”“内揣外度”四个表示方向的词和“伺候”“迎合”“奉承”“恭维”四个表示态度的词,使语言错落有致,避免了重复,给人以美感。再如:

(6)他们没有豪言,没有壮语,只是平静地将浓于血的情感缝进儿子冬日的棉袄,女儿夏日的裙衫。儿行千里母担忧,如果你是一只远离了母亲的风筝,那么你身后的蓝天写满了母亲的叮咛。(《背景》)其中的“缝”“写”令人耳目一新,耐人寻味。

四、巧用句式

现代汉语有多种句式,有肯定句、否定句,有主动句、被动句,有倒装句,还有文言句式,写作时要根据不同需要选择恰当的句式,可以使语言准确、凝练,增强表达效果,而使语言有文采。如:

(7)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被这劳动的场面感动了。(《普通劳动者》)三句话,一、二两句是主动句,第三句是被动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三个分句主语的一致性,从而突出陈述重点;否则语意的连贯、语气的流畅就会受影响。又如:

(8)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狂人日记》)“未必不会吃我”同“大概也会吃我”意思相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准确地反映出“狂人”当时对情况进行估量的那种微妙的心理变化。再如:

(9)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仁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做出如此的舍弃?(《学会舍弃》)上段文字中的“止争斗于未起”是文言句式——状语后置,用在这里使语句整齐,节奏感强。

五、巧用名言警句

巧妙地引用名言警句,不仅可以使行文流畅,增强节奏感,还可以丰富语言的内涵。如:

(10)那夜,华子失眠了,他又一次把教师这两个字放在心的天平上,苦苦衡量。李国强的话又响在他的耳边,“像您一样”,他的脸不由地发起烧来。华子翻身下炕,打开灯,6

在日记本上郑重写道:青春是追逐太阳的壮丽,绝不是守侯月亮的无聊,我永远是大山的儿子。(《无声的诺言》)这是一段记叙性文字,句式长短结合,徐疾交替,在最关键的地方引用了一个警句:青春是追逐太阳的壮丽,绝不是守候月亮的无聊。既含蓄又深刻地表达了华子的心声,凝练,厚重。又如:

(11)认识自己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否则我们就会像乌云下生长的花儿,失去了充满阳光的世界。请牢记: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留恋海洋。(《认识自己》)其中的“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留恋海洋”引自汪国真的一首诗,放在这里警策、含蓄,又有力量,增强了语言的文采。

六、巧用重复

一说到重复就常常想到累赘、罗嗦,但是恰当地使用重复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

(12)命运没有规律,就像自然界的风雨。一场疾病,砸碎了她的大学梦。她读了一所普通的学校,学了一个普通的专业,进了一家普通的小厂,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平凡》)(13)选择了高山,也就选择了坎坷;选择了宁静,也就选择了孤单;选择了机遇,也就选择了风险;选择了求索,也就选择了磨难;……几乎在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有一段阴影相伴相随。(《选择》)其中的“普通”“选择”使用了多次,从使用词语要参差错落的角度衡量,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但是在这里恰恰起到了强调、突出的作用。

七、注重节奏

古人作文特别讲究语言的音乐美,这是中国文学的特色。虽说现代语体文不必像文言文那样严格,但是正如老舍先生所说,好的文章要“让句子念起来叮当响”“让人家愿意念,也愿意听”(《关于文学的语言问题》),所以至少还要讲究一些节奏。如果有了节奏感,文采也就氤氲其中了。如:

(14)你向往山居的清净,就必须舍弃都市的繁华;你仰慕奋斗者的成功,就必须舍弃安逸闲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万水,就必须舍弃乡土乡音的温馨与柔美。(《距离产生美》)(15)快乐就压在烦恼的皱折里,藏在疼痛的口袋里,它在你的头顶,在你的脚下,在你深深的眸底。(《寻找快乐》)虽然这两段中的最后一个字在平仄上并不谐调,但是读起来却有节奏感,若把“千山万水”“温馨与柔美”句换至最前边,把“在你深深的眸底”改成诸如“身边”“心里”等,就失去了这个效果。

有时也要讲究点平仄。前一句是仄声煞尾,后一句煞尾的就应是平声。这样可使声调起伏跌宕,抑扬有致。如:

(16)南国之秋,当然是有它特异的地方,譬如二十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故都的秋》)四个排比句的末一字是仄平仄平,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和鸣。

第四篇:语言智慧的故事

1,歌德让路的故事

一天,德国大诗人歌德在公园散步,在一条狭窄的小路上遇到了一位反对他的批评家,这位傲慢的批评家说:“你知道吗?我这个人从来不给傻瓜让路。”歌德却笑着说:“我则恰恰相反。"说完闪身让批评家过去。

2,周总理与国民党代表的故事

话说有一次国共谈判,国民党代表理屈词穷,自知不是对手,于是以攻为守,倒打一耙:“算喽算喽,跟你们共产党说话,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此话一出,正派人士无不义愤填膺:怎么能在这样的场合说出如此流氓的话来呢?反派人士却得意洋洋:看你共产党怎么对付?

只见周恩来先生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大声说道:“对!”所有在场的人都不禁一愣:他怎么会说“对”呢?紧接着又听到这个共产党首席代表一字一顿地说:“牛—弹—琴!”

话音一落,全场雷动!

3,纪晓岚智对和珅

清朝时,纪晓岚与和珅同时在朝为官,纪任侍郎(官名)和珅为尚书(官名)。一次,两人一起喝酒,和珅指着一条狗问:“是狼是狗?”意思是“侍郎是狗”。纪晓岚非常机敏,知道和珅在骂自己,就不动声色地回答:“上竖是狗,垂尾是狼”。意思是“尚书是狗”。

和珅想用“是狼”是“侍郎”的谐音骂纪晓岚,没想到纪晓岚用“上竖”是“尚书”的谐音回击了他。

第五篇:中班语言:春天的秘密

中班语言:春天的秘密

中班语言:春天的秘密

活动目标:

1.了解诗歌内容,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自己发现的春天的秘密。

2.感受春天的美好,萌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3.喜欢合作活动,体验集体合作的成功的愉

活动准备:

春天的图片及有关课件、画纸、画笔。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1. 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是呀!春天已经向我们走来,我们的大自然已经发生变化,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谁告诉老师?(适时评价:你们真是个细心的小朋友,你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真有想象力等)

2. 师小结:听了小朋友的描述,老师的眼睛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你们想看吗?可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请小朋友认真地看,仔细地听,然后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能做到吗?(看哪位小朋友有双发现的眼睛)

二、播放课件(随机提问)

1. 提问: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发生了什么变化?

(指导幼儿小声地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幼儿继续看课件)。提问: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柳树有什么变化?可要看仔细哟!(嫩绿,柔软的柳枝上抽出了嫩绿的柳芽,多可爱呀!)(幼儿继续观看课件)。提问:春天来了,你发现桃树有什么变化?她是怎么说的?

师:粉红的桃花也爬上枝头,多像天边的彩霞。(幼儿继续观看课件)4 提问:春天来了,是谁从南方飞回来了?

师:我们的好朋友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看看是不是我们去年认识的那只,打个招呼吧!(幼儿继续看课件)提问:春天来了,是什么从泥土里钻出来?(引导幼儿说出词语:使劲)(幼儿继续观看课件)

6.提问:春天来了,农民伯伯在忙着干什么?(看完课件)

小结:其实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是靠小朋友自己去发现的,刚才小朋友就发现了许多春天的秘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柳树也换上了嫩绿的新装,桃花也开了,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春天多美呀!

三 出示图片,幼儿再次欣赏诗歌。

下面请小朋友完整地欣赏一遍诗歌,如果会读的小朋友可以小声地跟老师一起朗诵。

四 为诗歌起名。

师:这首诗歌写的真美!可是这么好听的诗歌还没有名字呢!谁能为它起个好听的名字呢?(适时评价)

五、幼儿合作描绘春天

小朋友们起的名字真棒!春姑娘把我们的生活打扮的这么漂亮,我们应该怎么表示感谢她呢?我们就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色用画笔画出来当礼物送给春姑娘好吗?每个小组可以画不一样的,自己商量,但是要小声点,不然就不是春天的秘密了,老师还要看哪一组合作的最好。

六、作品展示。

请小朋友说一说你都画了什么?

延伸:春天还有很多秘密我们不知道,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再把它画下来好吗

下载说话的秘密——七大语言智慧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说话的秘密——七大语言智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语言听别人说话

    语言:听别人说话 活动目标 能安静地听别人说话。 能注意听别人对自己说话并做出回应。 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 活动指导 1. 点名。 引导语:今天老师来点名,看看那些小朋友来了。......

    做会说话的智慧女人

    做会说话的智慧女人 基本信息编辑做会说话的智慧女人作者:韦甜甜(作者)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1日)平装: 228页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开本: 16ISBN: 978780141858......

    销售时的语言七大禁忌

    销售时的语言七大禁忌 文章整理:一览北京英才网(有关专员) 销售人员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也是在销售自己,大部分企业的的销售,在与客户交谈时都是属于乙方的,所以我们的相对处于劣势。......

    管建刚《语言的秘密》

    管建刚《语言的秘密》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写作是运用语言的艺术。......

    中班语言活动春天的秘密

    中班语言活动:春天的秘密 执教:李燕 活动目标: 1.了解诗歌内容,学习用较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自己发现的春天的秘密。 2.感受春天的美好,萌发热爱春天的情感。 3.喜欢合作活动,体验集体......

    名字的秘密大班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1、愿意大胆表述自己名字的秘密,感受自己名字的独特。(重点)2、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激发幼儿认识百家姓的兴趣。(难点)【教学准备】1、事先请幼儿向家长了解自己名字......

    语言的实际运用──情景说话

    语言的实际运用 情景说话类题目的答题原则是: ① 言之有“礼”。在特定情景中用文明得体的语言回答各类提问,力求通过文明得体的语言拉近和对方的距离。 ②言之有“据”。在特......

    加强语言训练提高说话能力

    第十三届全市基础教育改革征文大赛 论文类型:小学语文 加强语言训练 提高说话能力 摘要:说话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要学会与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