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舞蹈学科建设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
舞蹈学科建设对当今社会发展的影响
【摘 要】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们内在素养的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舞蹈中的动作来源于人体的运动,以人作为主要的表现工具。舞蹈中有组织、有节奏的动作能够展现舞者的内在情感。通过千姿百态、各有特色的动作,舞蹈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饱满而完美的艺术形象。
【关键词】舞蹈;学科建设;社会发展;影响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72-01
舞蹈具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笔者认为,舞蹈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肢体的柔韧性和感知美的能力。舞蹈教学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舞蹈中所蕴含的美,并藉此安抚偶尔躁动的心灵。
一、通过舞蹈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高校开展舞蹈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感知美和鉴赏美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辨识美、判断美的能力。高校学生处在人生的特殊阶段,部分学生容易受外部环境和信息的影响,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也可能对学生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造成阻碍。面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高校必须在教学中积极作为,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帮助他们对自身审美结构进行科学优化,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证。同时,这一举措也可以促使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性格。
二、我国舞蹈的主要类型
中国传统的舞蹈门类主要包括古典舞、民族舞和民间舞等。本文以民间舞、古典舞及现代舞为例进行简要介绍。民间舞产生于人们的日常劳动和生产创造的过程中,展现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生活愿景。同时,在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积累下生成的民间舞,也能展示各地独特的地域面貌和人文风俗。民间舞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人们的生活劳动也为民间舞的生发与创作提供了源头与借鉴。从某种程度上说,民间舞是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创作成果,其作为深受群众喜爱的娱乐形式,是人们展示心情感受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可以看到,大部分民间舞根据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不断对自身的舞蹈形式和内容做出改进,并融入社会的发展潮流,力求让人们感受到内含的美感――民族的文化美和艺术美。因此,民间舞不仅能提升舞者自身的气质,而且能为观众带来美的享受;中国古典舞是随着我国历史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而传统的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古典舞在充分迎合自身体系美学原则的前提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总结出一套严格且规范的训练模式及表现方法,创新了诸多动作技巧。这些变革,不但可以提升舞者自己的艺术底蕴,而且对观众的鉴赏能力也是一种提高;中国现代舞是在传统舞蹈的基础上,在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衍生出的产物,其动作和表演形式更符合??代年轻人的审美和追求,是青春活力的体现。不管是民间舞、古典舞还是现代舞,都属于我国宝贵的艺术文化,都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其发展也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舞蹈的形式多样,除了单人舞,还有团队形式的舞蹈。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需要各个部门及演员的合作与配合。因此,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在编排舞蹈时都较为注重学生之间的配合,让学生学会配合搭档,关心他人和集体,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良好的合作能够使学生快速地产生默契,从而更好地完成舞蹈表演。所以,舞蹈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舞蹈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从中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创新思维。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掌握基本的舞蹈技能和理论知识;在有一定舞蹈基本功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肢体训练达到熟练技能的目的;同时保持对舞蹈学习的热情,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完成对美的诠释与展示。在中职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对舞蹈技巧的掌握,同时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创作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
舞蹈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历来深受人们喜爱。我国各族的先民们,早就以歌舞这种形式传授生产知识和生活知识,寄托本民族的理想和愿望,进行广泛的社交活动,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有着积极的社会作用。另外舞蹈的发展预示着文化和经济的繁荣,有形和无形地推动着文化和经济的发展。虽然对经济的发展来说,舞蹈仅仅只是一个载体,一个依托。但是对古代的人们来说,舞蹈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有力的工具。它是取悦上天的重要工具,是祈望来年丰收的重要保证。舞蹈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手足动作,但是也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多彩,精神文明的丰富。舞蹈对经济有形的影响体现在了各种各样的娱乐场合,各种舞会不仅仅弘扬了各种不同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草.浅谈群众舞蹈的社会影响及作用[J].大众文艺,2010(19).[2]郭剑华.高校开设体育舞蹈对学生树立终生体育意识的影响[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1(3).基金项目:本文为中国教育学会2016年度“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黑龙江省社会需求对舞蹈学科建设的影响》课题论文,课题编号:1608100567B。
第二篇:舞蹈学科建设设想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舞蹈课程学科设想
一、舞蹈学科建设的必要性
从培养目标上来看,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在中小学校进行音乐教学和初步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舞蹈课程是中小学素质教育必修的课程之一,舞蹈的美育作用对中小学生影响深远,所以舞蹈教育是培养大专音乐教育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一专多能。而音乐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音乐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音乐表演、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在表演上来说,音乐和舞蹈是紧密联系的,要想有好的表演能力,就需要舞蹈去训练肢体的表现力去丰富自己的专业表演,而且多才多艺的音乐人才也是社会岗位所期待的。
从就业形势上看,音乐人才在就业形式上均比较严峻,而大专音乐人才在就业之前能掌握除扎实的专业技能外的舞蹈专业能力,则在自身综合能力上有了更大的就业优势。
二、舞蹈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舞蹈的美育作用:舞蹈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门类,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舞蹈教育对培养高等院校综合型人才的素质教育能起重要作用,它能真正开启学生的心智和灵魂,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舞蹈教育是知识性教育、素养性教育,也是可以提高审美能力,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的途径。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普及性舞蹈教育,可以理解为是为了提高普通高校大学生对艺术的鉴赏力和参与力,以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是一种全身心、全方位的综合性教育。特别是对于音乐人才而言,相关性更加明显,能够起到专业间相互促进的作用,以及在提高音乐素养的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专业设置
1、学生特点:
学生普遍没有接触过专业的课程训练,属于非专业学生,基础较为薄弱。但作为大学生,学习能力较强,乐感普遍过关。在校舞蹈学习时间为两年,大一学年为必修课,大二学年为选修课。
2、课程目的:
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舞蹈基本知识、技能、基础理论,具有基础的专业教学能力,以及组织和辅导普通中小学课外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训练学生掌握正确身体形态,熟悉常用舞蹈语汇,对专业舞蹈课程有个基本而正确的认识,培养节奏感和协调能力。掌握一定的创编、排练和演出的能力。
3、课程设想:
大一学年第一学期以形体训练和古典舞基础训练为主。目的在于让学生训练基本的形体、气质,以及对古典舞基础训练有个基本认识并能运用于实践教学。大一学年第二学期以古典舞基础训练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为主。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舞蹈基础教学能力的同时,掌握基本的民间舞教学能力。
争取在大一学年必修课期间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教学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大二学年是选修课,是一个专业深入的阶段,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一定程度上加强难度,向专业学生靠拢。
大二学年第一学期依然以古典舞基础训练和民族民间舞教学为主,在难度上有所突破,可适当考虑技巧训练及其他。可适当增加一部分排练课,训练学生对舞台表演和编排技巧的的认识。目的能够胜任基础的中小学舞蹈教学,拥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以及对编导有个入门认识。大二学年第二学期可以在保证一定基础训
练和民族民间舞蹈训练的基础上,主要以开设排练课和编导课为主。目的在于提高组织中小学课外活动的能力,掌握基础的创编和排练能力。
4、具体课程设置:
大一学年(第一学期):(1)授课内容:
把上训练:基本一位站姿、芭蕾基本手脚位、把上专业训练组合四个(压腿、擦地、蹲、小踢腿)。(训练基本的舞蹈常识、训练肢体的直立感、后背意识及脚和膝盖的控制能力)
把下训练:形体训练组合三个(手位、腹背肌及综合活动组合)(训练正确的身体形态,培养气质)
小中跳组合(训练脚下灵活性及弹跳能力)
身韵训练:基本的提沉呼吸组合、眼部训练组合(训练学生对呼吸的控制能力和眼部的表现能力)
汉族民族民间舞训练(东北秧歌):东北秧歌基本组合两个(令学生对东北秧歌有个基本认识、掌握基本的体态动律)
(2)授课重难点:授课重点在于形体训练、基本舞蹈教训能力的培养以及舞蹈基本素质的提高。难点在于直立感和延伸感的培养、身韵训练中的呼吸的控制能力和东北秧歌组合的协调能力。
大一学年(第二学期):(1)授课内容:
把上训练:把上专业组合训练五个(擦地、蹲、小踢腿、单腿蹲、大踢腿)(训练肢体的直立感、后背意识、小腿能力、脚和膝盖的控制能力以及对腰部的控制能力)
把下训练:形体训练组合一个(综合表演性组合)(保持正常形体、把形体训练和表演适当结合)
脚背组合、小中跳组合、平转(训练脚背意识、脚下灵活性、弹跳及一定的旋转能力)
身韵训练:圆场、基本舞姿组合(训练学生学会脚下流动及对基本舞姿的认识)少数民族民间舞训练(藏族):藏族基本组合两个(令学生对藏族有个基本认识、掌握藏族基本的体态动律)
(2)授课重难点:授课重点在于舞蹈各方面能力训练、对身韵的掌握以及对藏族舞蹈风格的把握。难点在于素质能力训练中对身体的控制和使用能力、身韵中对舞姿的正确把握以及对藏族舞蹈风格的把握。
大二学年(第一学期):(1)授课内容:
把上训练:把上专业组合训练两个(活动组合、腰)(训练肢体的放松和表现力、在舞蹈中对腰的运用)
把下训练:技巧训练(大跳和平转)(训练学生拥有教授技巧的能力,掌握较扎实的跳跃和旋转能力)
身韵训练:冲、靠组合、身韵基础知识训练(训练学生掌握丰富的身韵知识并运用到舞蹈中去)
民族民间舞训练(傣族和云南花灯):傣族基本组合两个、云南花灯基本组合两个(令学生对傣族和云南花灯有个基本认识、掌握这两个民族基本的体态动律)排练训练:适当开设一些排练课程(提高学生演出能力以及为以后中小学课外活动的排练打下基础)
(2)授课重难点:授课重点在于技巧训练、对身韵基本知识的掌握、对傣族和云南花灯舞蹈风格的把握以及教授排练技巧。难点在于技巧训练、把上课内容和演出结合运用以及对傣族和云南花灯舞蹈风格的把握。
大二学年(第二学期):(1)授课内容:
身韵训练:含、腆、移组合(训练学生把身韵七大元素运用到舞蹈中去)
民族民间舞训练(蒙族和安徽花鼓灯):蒙族基本组合两个、安徽花鼓灯基本组合两个(令学生对蒙族和安徽花鼓灯有个基本认识、掌握这两个民族基本的体态动律)
现代舞训练:开设一些现代舞基本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身体以及为舞蹈创编打下基础)
排练训练:适当开设一些排练课程(提高学生演出能力以及为以后中小学课外活动的排练打下基础)
创编训练:创编课程入门、分析作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创编能力以及分析作品的能力)
(2)授课重难点:授课重难点均在于把身韵七大元素运用到舞蹈中去、对蒙族和安徽花鼓灯舞蹈风格的把握以及创编训练。
5、授课参考教材:
《全国师范学校舞蹈教学大纲》、《北京舞蹈学院教材》、《舞蹈教育学》、《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中华民族民间舞教学法》、《舞蹈心理学》、《舞蹈创编教程》、《中外舞蹈作品赏析》、《舞蹈生理学》、《舞蹈概论》等
谢清华 2009年12月
第三篇:艺术学科对当今社会发展的作用
艺术对当即社会发展的作用
--01509128黄鑫
一、艺术的本质和功能
首先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艺术?也许我们会发现,艺术一词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频率极高,却很难有一个清晰的定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存在于对外物或者人类行为的模仿或复制,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及康德认为艺术的审美属性在于形式,克罗齐则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美国当代著名分析美学家莫里斯·魏兹则认为,艺术是不可定义的。
但即使这样,我们仍可以对艺术的内涵进行讨论和分析。因为艺术本身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处于种种联系之中的。我们无法得到普遍认同的艺术定义,但仍可以谦逊地、尝试性探索艺术的广博内涵。
二、艺术对社会进步的推动
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从最初的满足简单的物质需求进而更多转向追求生活品质和精神层面的东西。随着生活水平和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渴求也越来越迫切。收藏书画金石古玩、听音乐会、看话剧、看展览……艺术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它会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艺术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1、艺术对企业价值的提升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认为,艺术对于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企业形象的策划和品牌内涵的塑造上。
风靡全球的可口可乐红白标识和曲线玻璃瓶、欧洲著名时尚品牌夏奈尔的醒目双C标志、以及黄永玉为“湘泉酒”设计了陶土麻布外包装……都是艺术让企业品牌得到提升的有力证明。
艺术带给企业的不仅是能够会推动市场营销、吸引资金的良好形象,同时也是凝聚企业精神、打造企业文化的法宝,是招揽人才、争取社会支持的有利因素。
2、艺术对城市建设的作用
城市离不开艺术。我认为,一个好的城市不仅仅要拥有形式上的美感,更重要的是要拥有艺术的灵魂。
佛罗伦萨在19世纪60年代曾经是意大利的首都,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最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之一。佛罗伦萨的成就与艺术的繁荣是分不开的。它既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也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文艺复兴时期,在酷爱艺术的美帝奇家族的保护和资助下,许多艺术名流积聚在佛罗伦萨,如达·芬奇、但丁、伽利略、米开朗基罗、马基亚维利等。正是这一大批卓越的艺术家们创造了大量优秀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佛罗伦萨成为了欧洲艺术文化和思想的中心。现在的佛罗伦萨全城拥有四十多所博物馆和美术馆,六十多所宫殿及许许多多的大小教堂,收藏着大量的优秀艺术品和珍贵文物,因而又有“西方雅典”之称。
可见,城市的魅力在于艺术的渗透和文化的积淀。城市的美化离不开艺术,城市文化的塑造更离不开艺术。
可喜的是,近年来我们杭州也正在为建设艺术名城而努力,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都已经意识到艺术对于城市的重要性。
三、艺术对品质生活的影响
生活品质表示人们生活的品位和质量,艺术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殷实富足的经济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亦是人类基本需求与经济需求之一,艺术功能包含经济价值。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并受经济水平制约。
艺术又充实着人们的文化生活。艺术是一种精神文化,从本质上讲,它属于人类的一种文化现象。人类因为有文化而变得更加文明和进步,因为喜爱艺术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变得更加完美和高尚。艺术记录和再现了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艺术与文化的链接,可以增进对多元化和人类文明的了解,加强文化认同感和多元文化意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以艺术的事物感染人、教育人,使之有美的修为,惠人惠己,提升生活品质,成就和谐社会。
我们可以说,艺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探索观念与客体之间关联的手段、艺术是娱乐和想象力的独特源泉、艺术是思维与行动之间的桥梁、艺术是汽车收音机里播放的歌曲、艺术是儿童吃早餐时摆弄的餐具、艺术是朋友在周末举办的舞会、艺术是色彩、是音乐、是舞蹈、是协调、是感性、是享受、是美丽、是想象、是交流、是个性、是我们全人类的过去和未来……
第四篇:人本主义对当今教育的影响
人本主义于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70~80年代迅速发展,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种运动。
人本学派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类似本能的性质。人本主义最大的贡献是看到了人的心理与人的本质的一致性,主张心理学必须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心理。
那么人本理论对当今教育有什么启示呢?
首先从人本主义的人性本善论来说。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的人性观,也是人本主义的动机论与人格论的出发点和理论支柱。它认为人的天性中就有实现自己的潜能和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倾向。他们认为,在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中,人性是善良的,至少表现为中性。人性的恶是由于基本需要未被满足,自我实现的环境被破坏而引起的。正是因为善与恶、美与丑、快乐与痛苦等积极与消极的这种两极辩证关系才使人生有了动力和深度。
从这一理论,我们可以得出在教育学生时应区别对待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少采用一些规则约束学生,不要处处限制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发现自身的潜能。少一些惩罚,多一些宽容,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表扬,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充分发挥潜能。
其次从人本主义理论自我实现理论来说。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力。正是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得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人格的形成就是源于人性的这种自我的压力,人格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形成和发展正确的自我概念。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我实现者能以开放的态度对待经验,他的自我概念与整个经验结构是和谐一致的,他能经验到一种无条件的自尊,并能与他人和谐相处。
我们可以看到,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是我们的一个前提。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发掘潜力,从而达到自我实现。所以在对待学生时,我们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愿,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行为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大忌。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尽量发挥学生的潜能。
最后从人本主义需要层次理论来说。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需要层次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动机理论,动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需要是产生动机的源泉。需要的强度决定着动机的强度,但只有最为强烈的需要才形成人们的主要动机。需要还分为两类:一类是人的基本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这些是低层次需要。第二类需要是心理需要,包括人的认知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需要是人的高级需要。低层次需要是高层次需要的基础,各层次需要的产生与人的发育阶段密切相关。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们的低层需要是很容易满足的,但是在教育教学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在很多的时候,当前的学生还没有生活到一个自尊的层面上,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人在精神层面还需要更多的追求,但是精神上的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式改变的过程。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我们也要注意到,每一个需要的阶段性不是不可逾越的,而是,可以有条件的超越一些阶段的。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留意这些问题,灵活地运用理论为我们有效地服务。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还存在许多弊端,已经不适应当今的社会、经济发展,许多方面急需改革与提高。在改革与提高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是借鉴外国的教育经验。人本主义对当今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不胜枚举的,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需要一点点领悟、体会。尽量将这些积极的经验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第五篇:社会发展对词汇的影响
社会发展对词汇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词汇也越来越丰富。社会的发展是词汇不断丰富的重要推动力,从远古至现代,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对词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促使大量新词产生,表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自古以来都是以农业为主,历代统治者也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农业和畜牧业比较发达,这就使得出现了许多新的农作物和农业生产工具的名称,与之相关的还有节气和天文地理。在两周时期,由于畜牧业和农业相当发达,于是有关动物和农业工具的词汇便很丰富。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词语区分也很细致,如对猪的年龄和动作就有详细的描述,母猪叫“豝”,公猪叫“豭”,半岁的猪叫“豵”,三岁的叫“豣”,猪牙叫“豤”,猪跑叫“豨”等。农作物的种类也不断增多,如出现了“稊”、“菽”、“稷”等。由于农业的需要,对天文地理的研究和发现,出现了二十四节气。近古时期,出现了“庄园”、“庄田”、“佃客”、“庄租”等词语。
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得手工业也很发达。虽然统治者一直抑制商业的发展,但是商业也比较发达。近古时期,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繁荣,出现了“作坊”、“草市”、“牙市”、“常卖”等新词语。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工业和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机工”、“机户”、“市语”等词。
社会的发展会影响社会制度的变更,制度的变更就会产生许多新词或是词义会发生改变。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演变时,“朕”以前是第一人称代词,但在秦汉时期成为对皇帝的专称。近古时期,出现了“道”、“府”、“州”、“县”等。科举制度的开创,就出现了“秀才”、“进士”、“举人”、“状元”等词。
另外,国家的对外政策和开放程度也是影响新词产生的重要原因。秦汉时期,由于抗击匈奴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出现了一些新词,如“骆驼”、“琵琶”、“胭脂”等词。尤其是在近现代,我们主张像西方学习,与世界的交流日益密切,新词的产生速度也明显加快,像“资本”、“铁道”、“直觉”、“国会”等词就是学习外国的产物。
总之,社会的发展对词汇的影响巨大,不仅产生了许多的新词,而且也使词义发生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