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讲过的廉政之道

时间:2019-05-15 00:0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子讲过的廉政之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子讲过的廉政之道》。

第一篇:孔子讲过的廉政之道

孔子讲过的廉政之道

2015年05月18日 第A9版:文化教育 作者:韩斌全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2068 《论语》作为中华文化经典博大精深,孔子所倡导的修己以树仁心、尊礼以敬政事的思想,也是中华廉政文化的重要一脉,对于当今廉政文化建设也不失为一重要资源。守规矩尊法度的法纪观

人类是群居动物。任何文明的圣贤都会教导人们要守规矩尊法度。守规矩尊法度是人得以立身立命的根本之道。中国轴心时代思想家孔子自然也不例外。

如孔子所言:“以约失之者鲜矣。”对于“敬事”而言,以礼制法度自我约束的人出现过错的情况是很少见的。身处春秋末期的孔子,在修校《春秋》时深谙春秋僭越礼制的卿大夫等一体官员的奢靡与贪得无厌,同时也深深钦佩像柳下惠等廉能大夫守规矩尊法度的君子品格。

像柳下惠这样的儒士大夫,宁可三度丢官,也不屈从而废法度。在孔子看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也就是说,君子注重是非原则,不会因名利、因得罪君卿而僭越法度;小人则不然,在面对名利时,往往会不顾是非原则而奉迎君卿偏私苟合。在孔子看来:“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君子往往心态平和而不骄纵,小人却常常骄纵而心态不平和。“骄而不泰”的心态与作为,往往是越规愈矩、践踏法度的始端。

守规矩尊法度的反面,即不守规矩、不尊法度,与喜奢靡纵贪腐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一品行之人的两个面相。二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品性的本质上是一致的。俭者未必不致贪,但奢者必致贪。奢者——未谙大道、未固仁人之心的末流士子或贵族纨绔子弟——面对名利必然会义无反顾地追逐,哪还顾得了规矩法度。因而,孔子就告诫弟子:“礼,与其奢也,宁俭。”孔子早就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奢靡之风了。吾等岂不汗颜哉!“忠于职守、克己奉公”的职业伦理观

履职公事必忠于职守、克己奉公,这在孔子的观念中是君子的“天性”所然。对于随时准备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士人来说,万不可贪图舒适安逸的生活,入职后更不能贪图享乐。孔子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这是孔子告诫士人说:如果他留恋舒适安逸的生活方式,就不能够算个有出息的士人。因此,戒除贪图安逸、贪图享乐,是知识分子和为政士人的起码品端。所以,孔子还说,君子“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任职后,该何如?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在执政的岗位上,万万不可懈怠、不可滋生厌倦;施政一定要有负责任的态度。有一次学生子路向孔子请教如何从政的问题,孔子说:“先之劳之。”子路继续究问,孔子说:“无倦。”工作走在下属或百姓前面,对下属或百姓要慰劳奖勉;对工作不要厌倦懈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忠于职守,体恤下属。既以身作则,又体恤下属、懂得奖掖,下属自然会尽心尽责工作。这就是孔子的工作态 度,对下属、对工作的仁心道义。“正人先正己,己正民自正”的从政观

严于律己、重道弘德、率先垂范,是为官者之为好官的根本前提。管理者、施政者万不能“屁股上挂镜子”,光能看见别人的毛病,而唯独看不见自己的缺点;万不可只正别人不正自己。否则,丢官、入狱,甚至丧命,就将不期而然。

孔子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这里孔子讲的是为官的辩证法。他的意思是说: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符合官位的要求,但他的品德不能保住官位,即使得到了官位,也一定会再失去。聪明才智符合官位的要求,品德能保住官位,但不用严肃的态度管理民众,民众就不会认真谨慎地执行指令。聪明才智符合官位的要求,品德能保住官位,也能用严肃的态度管理民众,但不依据礼度来役使民众,还不能算做得好。

鲁国执政卿(相当于这个诸侯国的宰相)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政治治理问题。孔子回答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的大意是说,政治的目标就是正确合理,您用正确合理的行为做出表率,鲁国上下谁的行为敢不正确合理?其实,季康子这个专权的执政卿,想问的是治理贵族和“四民”的技术或者手段。显然,孔子给出的是施政大道,而非治理技艺。孔子有的是政治治理的技艺,只是他的治理技艺都是“吾从周”礼制法 度的东西,对于季康子这个僭越礼制的家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季康子的治理之下,任何治理手段都不会扭转鲁国礼崩乐坏、世风日下的局面。

在孔子看来:“上好礼,则民易使也。”你执政者如果崇尚礼仪,百姓很自然地就容易管理了。当官的只要率先垂范,世风、民风自然趋正。这就是孔子所谓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单位是如此,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孔子还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他的意思是说:当政者如果能端正自己的行为,对于管理政事来说还有什么难的?如果不能端正自己的行为,怎么去端正别人的行为呢?

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我们实在不能埋怨群众成天骂干部,应当反省我们自身。如孔子的意思:我们要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消除人们对自己的不满了。

孔子的弟子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有定力勤政为民,勇担当求真务实,重规矩严于律己,这是中华文化传统中儒士为官之道的精华所在。

第二篇:孔子交友之道读后感

读《孔子的交友之道》有感

《新杏坛》栏目中的《孔子九讲》通过讲述孔子的一生让学习者了解孔子的为官之道、为师之道、孝亲之道、交友之道、修养之道以及贫富观,从中汲取宝贵的智慧。我学习的第一讲是《孔子的交友之道》,听过傅佩荣先生的讲解,对孔子的交友之道有了一番新的认识。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如果一个人没有朋友将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无论酒肉朋友还是生死之交,都为我们的生活和人生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知是缘分使然也是道义的必然,孔子认为交友有两个原则,第一个是道义,第二个是礼仪。道义也可以理解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看一个人怎么样有时候可以通过他所结识的的朋友的品味来判断,因为志趣不相似的人根本不能经常来往更何况成为朋友。有了相同的“臭味”,如果有意要成为朋友,那在我们今后的交往中就要以诚相待,对朋友不应表里不一,对朋友的付出要心存感激,不应认为这是他该做的。当朋友遇到困难时,要尽自己的全力去帮助朋友,患难之时才见真情,《论语·乡党》中讲“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病”,对于孔子来说能够找到和自己目标相近或相似的人相处,会感到充实,充满无尽的能量,因此孔子对于朋友雪中送炭。

我也有很多朋友,有的友谊已经有十年之久,回想这些年来我们有欢笑有悲伤,有过矛盾也有过误解,这些现在看来都成为我们永恒的回忆,没有矛盾和误解我们就不能更深入的了解对方。我的朋友对我是非常好的,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幸运能够遇上这些真诚相待于我的朋友。记忆深刻的其中一件事情是我手术的时候,当时在济南做手术,家里没有去人陪我,我当时感到有些无助,之前也没有告诉其他人,正在筹划如何一个人度过手术期时,我的大学朋友资源留下来照顾我,他们每天轮流来看我,晚上总会留下一个人陪床,这让我感到意外的同时,暖暖的情意在我心头,至今想起来还是很感动。

孔子讲友直,友谅,友多闻是为益者三友,我们在寻找这样的益友的同时也要检讨自己是不是这样的益友,努力成为别人的益友我们将得到我们期望的益友。好朋友不是纵容你,你做了错事他是肯为你指正的老师,而不是为你遮遮掩掩或者幸灾乐祸的。益友也是守信用,能够体谅人的,朋友之间的信用尤为重要,如果一个人连朋友都能欺骗这样的人可以视为叛徒,是不可交的。管鲍之交的故事让多少人羡慕管仲能结识鲍叔牙这样的益友,再细想之,管仲了解鲍叔牙又如何不如鲍叔牙了解管仲,朋友是平等的也是相互的,如果你不甚至一个人的品性又如何能成为他的朋友,人总是喜欢和了解自己的人走在一起,这是心灵的沟通,不能用语言来解释的。

益者三乐,和这样的朋友在一起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外在的快乐,更有精神上的充实和愉悦,正如古人说的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纵使他的财富、学历、社会地位不如你,他也会有让你折服的人生感言,这样的朋友会让你的人生活的更潇洒,更能洞悉世间的人情世事。一个人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通过一个益友你可以结识更多的对你有帮助的益友,如此一来你也成为有水平的益友。《论语·颜渊》中子夏对司马牛说的话很有哲理同时也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只要我们对人秉持敬和恭,从奴隶行善,守规范开始,即可交四海之友。

儒家的思想是重视人的,儒家的观点是通过调节人与人之间的良性关系以此达到社会的良性发展。不管缘深缘浅,每个人从真诚出发,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和肯定,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朋友更会有人生的成功!

第三篇:孔子的修养之道学习心得

孔子的修养之道—读书笔记

我们都希望自己成为君子。哪有那样容易。看起来君子有很多要素。第一起码要物质生活充裕,才有时间去搞修养。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指望建筑工地的朋友们去修身养性,不合适。他们有小孩、老人要抚养,是没有这个精力的。第二要有天赋,君子琴棋书画,让一个疲于对付的人搞这些艺术创作也是不行的,他不搞破坏就算好了。

但孔子的修养之道似乎和物质没有很大的关系,和艺术有一点关系,但是不强烈。

任何事情都有原则,没有原则,很难成事。修养也是这样。修养的原则有三个:

第一个是,针对血气。每个人是肉体,是动物。“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也就是说,年轻的时候身体素质虽然还可以,一夜五次郎也不是问题,但是血气未定,不能沉溺女色。后果很严重,就和新车一样,一开始猛地加速提速,到了后期跑起来就没有劲儿了。所以古代短命的皇帝太多了,很多是活活的被女人吸的精尽而亡。然后到了壮年,血气方刚,怒发冲冠,火爆不堪,走在路上人家瞪一眼,就上去打一架,这样的勇敢是匹夫之勇。“在网络上义愤填膺,在大街上胆小如鼠!”年轻的时候戒之在斗。年老的时候,各方面不行了,就不能贪恋财物,欲望要降低,要不然气血就供应不上了。

第二是,自我反省。这个相当难。毛主席说,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点主席在后期他自己也只能做到前四个字了。“静坐常思己过,闲谈磨轮人非”这句话和我们更是不共戴天了。批判总是很容易的。“吾日尝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也就是说,我常常反省自己,为朋友、上司做事情,有没有尽心,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坦诚,自己教给别人的,首先有没有做到?这是很难得。要努力往这方面靠,就很不错了。

第三个,言行合礼。也不容易。说话恰到好处,这是需要时间历练的。有些人说话出来,呛人三里路。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俄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意思了。孔子也不是什么都说,他很少谈到,利。如果大家都去夺利,也就把一个公司,一个团队搞的乱七八糟了。但是,也不是不要,只是,取之有道。现在有些人,为了钱做了很多丧尽天良的事情,能量是守恒的,应有报应的。很少谈命,佛教里面的归属论,说,冥冥中,一切都安排好了。不提倡的,还是要奋斗,去改变,去学习。现在提倡的学习型社会,就是孔子,发愤忘食的低级版本。孔子也算卦,但是不过分提倡,命运还是要靠自己改变,这是不同于佛教的地方。孔子不谈神,那些玩意儿太玄乎,解释不了,与其吹的不行,不如不谈。子不语,怪、力、神,是也。

孔子特别提出,三种说话的方式是要不得的,是害人的。“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而及之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不该说话的时候,就贸然讲话,这是暴躁。该说了吞吞吐吐,就是隐瞒。不去察言观色,信口开河,这是眼瞎。所以简简单单的说话,并不简单。

第四个是情绪。我靠,管理情绪是最难的。有本书写的如何云里雾里,还是外国人写的,其实都是白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确实如此。孔子认为,做到不怨很就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很多抱怨,这样不行那样不行。就产生了很多痛苦。孔子怎样做到呢,他去看诗经,为什么?诗经里面的人好多都很惨,女子被抛弃的,男子事业无成的,人民生活水生火热的。一比较,就没有什么怨气了。

以上是原则,原则就是方向。方向不对,再多的努力没有用。当然人是有志向的,有些人发奋成为妥当的君子,有些人发奋成为彪悍的土匪,这一点“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法勉强了。

然后是孔子的自我调节方式,这一点是值得学习的。这是他老人家是怎么学习修养的。

第一个是三忘主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能做到发愤忘食的人,不多,现在的我们最怕饿了,是不折不扣的吃货。然后因为房价看看收入,忧伤就很多,抱怨就很多。欢乐显得越来越奢侈。最后就觉得生命是自然而然的了,道法自然。

第二个是读《诗经》,前面说了,是为了减少抱怨。那我们也要常常想一些不如自己的人,减少怨气,主席说,“牢骚太多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个是音乐,孔子的艺术修养还是很牛逼的。他能用磬演奏很唯美的音乐。来表达情感,现代人虽然不要说都是键盘乐的高手,架子鼓的达人,你至少可以喜欢唱歌,哪怕是五音不全,唱歌也能给你带来欢乐。因为“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第四个是幽默。孔子很幽默的。我们也要常有幽默之心,不然人生枯燥的如同铝锅里面盐,只有一个味道,还容易和铝发生化学反应。

生命是一场远航,说不清是起航还是归航。总是人生之旅是比较辛苦的。修养的过程是枯燥的,这样做有没有好处呢,当然啦。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现代社会君子就是一个各方面都很妥当的人,拥有极大的人格魅力,你和他打交道会觉得很舒服,如遇春风。我们有误解,形容一个人文质彬彬,往往觉得他文静,不是的。质就是粗放的一面,豪放的一面,文质彬彬就是说,该你静绝不浮躁,该你动绝不静止。

然后是自得其乐。大家都看过心灵鸡汤。这本书还买的不错,心灵鸡汤也好,平桥豆腐羹也好,关键是要对自己好一点。

孔子是学不完的,人家是圣贤。我们取法乎上才能得其中,人要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奋斗,这才是生活的要义,也是儒家精神闪耀的光辉!

第四篇:孔子的为人之道论文

孔子是我国圣贤的典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的为人之道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摘 要】《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蕴含着很多关于做人的道理,影响深远,本文从君子之道、孝道、交友之道、修养之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论语》 君子 孝道 交友 修养

《论语》一书主要记载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及孔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况。它不仅是在讲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更是在讲做人之道。孔子生活的年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的时代,针对当时天下无道的状况,孔子主张恢复天下有道的局面,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此,他提出要正名,恢复天下正常秩序,而正名的关键在正人,正人的关键又在正己,要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因此《论语》思想的核心就是“正人”,教导人们如何做人。

一 君子之道

君子是孔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在《论语》一书中出现多达107次,君子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身居高位的贤者,二是道德高尚的人。了解君子内涵,对于我们磨炼意志,砥砺品格、培养高尚的人格情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仁”是君子的基本要求,是君子人格的核心所在,子曰:“仁者,爱人。”就是强调要爱护别人,对人有爱心,能先人后己,为别人着想。孔子把仁爱看作君子一生的追求,君子要处处体现出仁善之心,为此,孔子提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但同时强调孝顺父母、敬重兄长乃仁爱之基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不过,儒家所讲的爱不仅仅是爱家人,儒家有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所以“爱人”又要求“泛爱众而亲仁”,“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也就是博爱。

“义”是君子的一种重要价值取向,所谓“君子义以为上。”(《论语·阳货》)在对待“利”时,不会因为物质的诱惑,而迷失自我。儒家并不一味地反对追求利欲,但更注重的是,在获取物质利益时,要“见利思义”,对物质的追求要符合道义,不按照道义而取得的利益对孔子而言是不屑一顾的。因此,孔子特别强调“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正确的义利价值观,对于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礼”是君子衡量言行举止的重要标尺。中华民族,礼仪之邦,君子言行举止要特别符合礼仪规范,“不知礼,无以立也。”(《论语·尧曰》)在日常生活中懂得为人诚恳,尊重他人,懂得谦让,这样才能够获得别人的尊重,立足社会。相反如果行为处事不遵礼制,就会带来危害。正如孔夫子所说的那样“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

二 孝道

孝道是社会伦理的核心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论语》一书中“孝”字出现了19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说明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敬重兄长、尊敬师长,百善孝为先,学习文化知识要从做人开始。

孝道主要体现在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和孝顺上。《论语·为政》记载:“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此孔子认为孝不仅仅是养活爹娘,简单满足父母的衣食住行,如果对父母没有敬重之心,就跟养狗养马没有什么区别。所以孔子提出了以“敬”为核心内容的孝道,强调对父母的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孝道不仅包括对父母物质上的满足,更包括对父母人格上的尊重和精神上的慰藉。同时,在孔子看来,孝敬父母还必须做到不违背父母的意愿,要做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大意是说儿女侍奉父母时,如果父母有什么过错,要委婉劝阻,和颜悦色,即使自己的意见没被听从,仍要恭敬地不触犯他们,虽然忧愁,但不怨恨。这是孔子在强调子女对父母还要孝顺,顺者为孝,必要时给予父母一些生活习惯和爱好上的包容和尊重,让他们精神上能够愉悦,才是真正的尽孝。

此外,孔子讲的孝道还表现在弘扬继承父母的遗志,祭祀时遵守严格的礼制,游必有方的牵挂等多方面。

三 交友之道

《论语》给我们留下了很多重要的思想和智慧,如何交友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有对朋友的选择、对朋友的态度、与人相处等几个方面。

人际交往中,择友至关重要,如果交友不慎,将给我们带来不利和麻烦。《论语》中孔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交友原则:亲近益友,远离损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鼓励人们要多结交那些正直、守信用、知识广博之人,而远离那些虚伪奸诈、自私自利、阿谀奉承、夸夸其谈、言过其实之人。

在对友态度上,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不能朋友说什么就是什么,要看他是如何去做的,人有时言行不一致,表里不如一,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和认识朋友的为人,交到可靠的朋友。当面对朋友的错误思想和行为时,应该做到忠告而善道。在《论语·颜渊》中,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孔子认为,朋友之间要以忠诚之心引导其改正错误,但要适可而止,不作过分强求,否则可能劝导不成,反而会自取其辱,自讨没趣。这在今天也不失为一个好的人际交往技巧。另外,朋友交往还要保持一个谦逊、恭敬的心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要多看别人优势和长处,虚心讨教,对其不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与人相处,孔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交友原则:适当距离产生美。在《论语·里仁》中,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是说,对君主过于烦琐,就会招致侮辱;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反而会被疏远。朋友相处也要有一个度,适当的距离,孔子曾经说过“过犹不及”,这也是他“中庸之道”的具体反映。有个故事“刺猬取暖”也正说明人与人相处要保持恰当距离,独立人格,才能达到距离美的效应。

四 修养之道

孔子对自己要求很严,特别重视提高自身的修养。提出“修己以敬”的观点,主张在品行方面不断完善自己,达到做事恭敬认真谨慎,通过修炼自己,达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境界。

加强道德修养就必须要不断地反省自我,即“自讼”,在此过程中“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多从自身找原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以,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孔子还提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只有不断内省吾身,改正过错和存在的不足,方能成就自我,不断提升道德境界。

第五篇:孔子的交友之道学习心得

孔子的交友之道-读书笔记

感觉很好,很受启发。老师讲的也非常幽默。比如他在讲到,益者三友和损者三友的时候,说,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他说,友谅,有一个人叫,陈友谅。哈哈,这个陈友谅就是当年和朱元璋夺天下的那个猛人,可惜血气方刚,有勇无义,没过干过朱元璋。傅佩荣老师讲的非常的生动,我喜欢这样的视频,而不是呆板的说教。perfect。

这节的主要内容是交友。我们在生活中肯定要和人打交道,也要结交一些朋友。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又不能太过于刚强正直。遇人说人话,遇鬼说鬼话,遇到哑巴不说话,可能才是一种圆滑。圆滑好不好,不好,但是有用。人都是弱点,忠言逆耳现在似乎是不利于行。但是孔子的一些交友思想,依然是值得坚持。感受最深的莫过于: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说,有益的三种欢乐:

1、乐节礼乐。我理解为遵守一定的礼仪,还要用一定的音乐来放松自己。听歌唱歌是一种。会乐器就更不错了。现代的人会乐器的,我们都会侧目相看,人为非常了不起,有特异功能。古代的君子,在琴棋书画方面刻苦用心。身心和内心是非常的丰富。“弹琴复长啸”那种淳朴古风难得。如今的人不过是在KTV借着酒精用杀人的五音不全的哀嚎,发泄一通,丝毫谈不上任何快乐。这样的发泄后回到家里,内心还是无尽无穷的空虚。还是应了这一句话:狂欢是一群人孤单,孤单时一个人狂欢。第二个欢乐就是,乐于赞人。这个很难做到。我们要批判一个人,批评一个人那是相当的义愤填膺。说脏话,整人,损人,从来不缺乏句子和词语,凡是有生殖器相关的词汇都可以用来犹如炒回锅肉一样的,回锅一遍。这一点我也要注意,乐于赞美别人也不是一味的奉承,而是肯定朋友的优点。每个人皆有所长。背后说人好话好不担心会影响人际。“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谈是非”这句话语说起来简单,实践起来的话有好的现实意义的。第三个就是乐多贤友。简单说就是多多接触贤达的人。把自己的平均素质给提高一点儿。

损者三乐。乐骄乐,这是第一。,骄狂的人,除了真的有资本外,绝大多数都是眼高手低,下场很惨。中国的古代文化还是喜欢谦虚的。从不问收入,不问年龄,都是给人。给对方面子。人家夸你,小伙子不错啊,挣得钱很多啊。你不能回答,是的,比你有钱多了。这是骄狂。最好是撒谎,哪里哪里,穷的只剩下蛋了。这一谦虚给对方面子,和谐人际。第二个就是,乐郊游。这个换了需要大量的金钱做支撑。比如李双江的公子,开着宝马车,拿着冲锋枪,然后邀上一帮有钱有势的朋友去一个轮着一个的强奸一个女的。乐郊游不好在哪里,沉溺。不去珍惜和奋斗,再好的家产也有败坏完的那一天。这让一代红歌代言人的李双江,老年来因为犬子无良,颜面尽失,可谓晚节不保。然后是乐宴乐。在现在工作中,很多事情在饭桌上谈成。餐饮文化,丝毫不能撼动。但是一味的追求美味,沉溺酒色,那就危险了。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话,这样的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还是很快乐的,但是一旦出现危机,他有多远就滚多远了。孔子认为,一生一死乃见交情。我们不必这样夸张,但至少要辨明,你的朋友图你的什么。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第一点,什么是缘。这个是很玄乎的东西,我们交友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很难 维系某段感情的时候,总是会说这就是缘分吧。没人有觉得缘分刚开始的时候有多宝贵,只有结束了才感叹,情深缘浅不得已。孔子认为的缘有三个层面,缘有长短,缘有深浅,缘有善恶。缘这个东西,又不是煎饼果子,看得见,吃得到。我们只有靠感觉。靡靡之中彷佛注定一般。学到的第一点那就是,分解缘分。我们说,今天还在秀恩爱,明天就闹分离,这样的无奈的事情,自欺欺人的说一个解释就是,缘来缘散缘如水了。结交朋友也一样,自然而然。

2、“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这段话体现了孔子与常人不一样的骨气。圣贤就是圣贤。朋友的馈赠,就算送我车马,除非是祭祀用的肉,我不会作揖拜谢他的。孔子认为,你送我祭祀用的肉,心里是真的把我的家族想着,觉得这份心意贵重超过车马,我要拜谢。者完全和现在的价值观颇有不符合。当时车马是相当珍贵的,现在的人,有人送我一辆东风悦达起亚K7,我别说拜谢了,跪起来都有可能,而给我一块肉,管他做什么用的,根本不值钱嘛。孔子把货物本身的价值给过滤了。所以我们心里要明白什么是超过车马一样的重要东西。这样一来,没有这些物质的,也不觉得羞愧,我买的起K5,就不去想劳斯莱斯幻影,这份恬静,我们都羡慕的要死。

3、交友的原则,孔子认为交友原则有三个,第一个是,志趣相近,理想相同。这一个有个通俗的称呼,叫同志。不错现在不能这样叫了,人家会回敬一个,你才是同志。志同道合的人很不容易。比如有一个人和你一起很猖狂,一起进取,考证书,赚钱什么的,不容易。第二个是忠告而善之。朋友之间很难做到铮铮直言。大家都是差不多先生。遇到直言的朋友,虽然不如恭维的吃香,但是也是给你指出不足,改不改就是你的事情了。第三个就是中行。中国人,讲究一个中庸。“不偏之谓中,不倚之谓庸”,这里讲就是言行恰当。一开始我们认识的时候,小心翼翼,恭恭敬敬。熟悉了就大大咧咧了,拿人家媳妇开玩笑,这显然不好。朋友之间还是要保持适当的尊敬感。也就是常见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君子敬而不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能做到这个,他就很酷了。

下载孔子讲过的廉政之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子讲过的廉政之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孔子的为师之道与班主任工作

    孔子的为师之道与班主任工作 从《论语》中发现孔子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教育家,在当代看来,他更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的典型。孔子给人的印象就像是一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言传身......

    浅析通过《孔子》看孔子治国之道[最终定稿]

    龙源期刊网 http://.cn浅析通过《孔子》看孔子治国之道作者:马冬玲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2期摘要:通过观看《孔子》这部电影,了解到孔子的治国之道以及他的一些思想对......

    知名教授肖川讲过

    知名教授肖川讲过:“校园文化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这句话告诉我们,形式上的校园文化不是真正的校园文化,内化后的人的言行举止才是真正的校园文化。因此我校以养成教育为基......

    孔子的廉政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孔子的廉政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决定,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传......

    聆听习近平讲过的11个故事

    聆听习近平讲过的11个故事:如何当一名好干部?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在多次公开讲话、署名文章、调研考察以及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常讲些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拉近了与受众之......

    妈妈讲过的故事--高兴编著

    为人儿女者不得不看 我妈妈讲过的故事 今天是母亲节,我想起小时候妈妈给我讲的一个故事,至今难以忘怀,现写出来,以飱读者。 很久以前,有一个孩子,他一出生爸爸就去世了。从小与妈......

    感恩教育演讲过的部分学校

    中国学生心理成长网感恩教育报告团文档 演讲过的部分学校 河南:郑州三十六中、郑州二十九中、郑州十七中、郑州八十四中、郑州和庄镇中学、新郑二中、新郑实验中学、新郑市直......

    爸爸给我讲过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爸爸给我讲过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尼泊尔的啤酒》,说的是有一位日本摄影师和同伴们一起到尼泊尔的一个山上拍风景,他们工作了一天又累又渴,希望可以买到啤酒来解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