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都江堰市旅游发展规划(摘要)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教学大纲
杨振之
一、教学目的
开设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总结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并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以理论的方式,介绍给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让这些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并了解规划的具体操作方法,形成对规划的总体认识。
二、教学计划
本课程共有36个课时,每周两个课时。开发篇是本课程的重点,因此要多花一些时间,其第一、二、四、六章各用两次课讲完,剩下的课程用10次课将完。
三、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的方法。理论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案例是理论的具体体现。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 旅游地形象策划
一、旅游地
1、旅游吸引物是旅游地的基础
2、旅游业是这一地区的重要产业,并能影响该地区的经济收入和经济增长
3、旅游地的范围可大可小,依具体情况而定
4、旅游地与旅游点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二、旅游规划与旅游策划
三、旅游地形象定位的支撑要素
(一)旅游资源的本我特质及其释放
1、历史文化对旅游地形象的影响
2、自然旅游资源对旅游地形象定位的作用
3、历史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在旅游地形象定位中的优势比较
(二)旅游者的感知、认知
(三)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1、差异化形象定位
2、旅游形象遮蔽
(四)旅游市场定位
四、旅游产品、旅游品牌、旅游形象
五、旅游地形象定位与旅游地产品特色定位
六、旅游地形象的市场调查
1、知晓度调查
2、美誉度调查
3、形象度调查
4、满意度调查
5、旅游地形象信息来源渠道调查
七、旅游地形象的市场调查的评价
1、知晓度评价公式
2、美誉度评价公式
3、形象度评价公式
4、满意度评价公式
案例:四川省江油市旅游形象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摘要
第二章 旅游产品策划
一、如何把握可开发为产品的资源要素(一)发现、挖掘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二)要善于对各类资源要素进行巧妙整合(三)把握资源要素与产品要素间的逻辑联系(四)在科学与非科学之间
二、旅游产品的特色定位
(一)旅游资源特质与产品特色定位
1、旅游资源的品质和特色是旅游产品特色定位的基础
2、在旅游产品特色定位时,要兼顾各种因素
3、旅游资源的特色并不一定等于旅游产品的特色(二)旅游资源区域分布与产品特色定位(三)可进入性与旅游产品特色定位
1、可进入性
2、可进入性对旅游产品特色定位的影响
三、旅游产品体系(一)按要素组合分类
1、目的地景观与环境。
2、目的地设施与服务
3、目的地的可进入性
4、目的地形象
5、提供给顾客的价格(二)按产品性质分类
1、观光旅游产品
2、度假旅游产品
3、专项旅游产品
四、旅游产品组合(一)旅游产品结构
1、旅游产品的内部布局是否合理
2、在其结构框架内产品是否形成体系
(二)旅游产品组合的宽度、长度、深度与关联性
案例1:四川省江油市旅游产品组合案例2:四川省南部县旅游产品组合
第三章 旅游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论证
一、内部因素分析
1、资源评价
2、目标的确定
二、外部因素分析
1、市场需求分析
2、竞争分析
三、财务因素分析
1、成本分析
2、盈利能力分析
案例:“新旅游”网站(www.newtourist)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四章 旅游地节庆旅游的开发
一、节庆旅游的重要意义
1、节庆活动可迅速塑造旅游地的形象
2、节庆活动最终将塑造旅游地的精神,使旅游地具有文化使命感
3、节庆活动可增强竞争实力
二、节庆旅游策划的基本原理
1、节庆旅游活动策划要以当地的旅游资源为基础,要有自身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色,切忌毫无根据地移花接木
2、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价是节庆活动策划的基础
3、节庆旅游活动的策划要紧扣旅游地形象,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形象和充分展示文化内涵
4、节庆旅游的嫁接移植要恰到好处
5、策划的节庆旅游要有市场基础,符合游客的心理需求,要力求参与性、趣味性,有广泛的公众参与其间,并从中获得快乐
6、节庆旅游的策划要因势利导,要学会借势、借机
三、节庆旅游策划的要素
案例l:2001年成都中国旅游国际博览会策划方案
案例2:中国旅游论坛总体方案
案例3:首届四川客家火龙节营销方案
第五章 旅游商品开发
一、旅游商品的定义
二、旅游商品开发的基本原则
1、创造出驰名国际的一流品牌
2、开发旅游商品应把握民族性、地方性原则,应反映出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风格
3、开发的旅游商品要有纪念性和艺术性
4、旅游商品应走向深度开发,做到多题材、多品种、多规格、多档次
三、旅游商品开发的阻碍因素
1、旅游商品开发缺少研、产、供、销的良好机制
2、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缺乏资本的支持
3、旅游商品市场的管理不力也是制约旅游商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旅游商品销售的机制问题 第六章 旅游地的市场营销
一、市场营销的SWOT分析(一)影响营销策略的区域环境因素(二)优势和劣势分析
1、旅游资源条件
2、理念和政策条件
3、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
4、管理体制
5、经济基础条件(三)机遇和威胁分析
1、政治和经济环境
2、社会文化的因素
3、生态的因素
4、技术的因素
5、市场因素
二、旅游市场营销组合(一)旅游营销组合的概念(二)价格策略
1、影响价格制定的因素
2、旅游产品的战略性和战术性价格(三)旅游产品的分销渠道
1、直接销售渠道
2、间接销售渠道(四)旅游产品的促销
1、广告
2、公共关系
3、旅游宣传册
4、录像带和VCD光盘
5、Internet促销
三、旅游地客源市场分析(一)客源市场的细分方法
1、地理特征细分
2、社会经济和人口学特征细公
3、心理学特征细分
4、旅游者行为特征细分(二)旅游地的客源市场调查
1、旅游地的客源市场现状和潜在客源市场调查
2、客源市场基本特征分析(三)旅游消费者空间行为分析
1、购买圈与市场圈理论
2、客源市场消费行为分析(四)目标客源市场定位
1、无差别市场(Nosegmentation)
2、广泛市场(Extensive Segmenting)
3、选择市场(Selective Segmenting)
4、单一市场(Single Segmenting)
案例1:四川省江油市旅游营销策划之“目标市场定位”
案例2:江油市旅游客源市场问卷调查
案例3:成都市旅游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之“旅游市场营销”部分
第七章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污染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三、永续旅游观念
规划篇
第八章 旅游规划概论
一、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二、旅游规划的分类
第九章 旅游资源及其评价
一、旅游资源的涵义
(一)旅游资源的传统定义及其分类(二)旅游资源新定义及新分类
二、旅游资源调查(一)调查旅游资源的类型
(二)旅游资源的数量、规模、级别调查(三)调查旅游资源的密度和地域组合(四)旅游资源季节性调查
(五)旅游资源调查的地域范围有重点与次重点之分(六)旅游资源再开发调查
三、旅游资源的鉴定(一)可以去伪存真、澄清误传
(二)旅游资源鉴定可以确认旅游地资源的品位和级别(三)旅游资源的鉴定可以对资源的科学价值定位(四)旅游资源的鉴定可以对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的价值定位
四、旅游资源评价因素(一)人文旅游资源评价因素(二)自然旅游景观评价因素
(三)人文、自然综合旅游景观评价因素
五、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一)定性评价法
(二)定量评价法
第十章 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
一、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其分类(一)概念及研究状况(二)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特征(三)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分类
二、影响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因素
三、旅游环境承载力基本空间量测方法及标准
四、旅游景区总环境容量量测方法(一)园林环境容量量测(二)旅游目的地极限容量的量测
五、旅游感知容量的量测
六、旅游地生态容量的测量
七、旅游地经济承载力的测量
第十一章 旅游接待设施、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规划
一、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二、基础设施规划
三、人力资源规划
第十二章 老旅游地的规划与开发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三种状态
二、老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评估和对策
三、老旅游地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老旅游地形象的再定位
五、老旅游地产品结构的调整 案例1:成都市旅游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
案例2:四川省都江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摘要)
第十三章 风景旅游区规划
一、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二、风景旅游区的定位
三、风景旅游区的定性
四、空间布局和游览组织
案例:成都市洛带镇“客家文化休闲区”修建性详规绿化规划
参考文献:
1、吴必虎著.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2、杨振之著.旅游资源开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3、杨振之著.中国后花园.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4、保继刚,楚义芳,彭华著.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邹统钎著.旅游开发与规划.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6、[美]朱卓仁著.南开大学旅游外语教研室译,休假地的开发及其管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2
7、中国旅游报.历年各期
8、旅游学刊.历年各期
9、世界旅游组织,国家旅游局,四川省旅游局.四川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999
10、四川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规划组副组长,技术负责人杨振之.四川省都江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999—2000
第二篇:都江堰市职业中学旅游2013、8月工作计划
都江堰市职业中学旅游商贸专业部
2013----2014学上期工作计划
(2013、9~2014、1)
根据学校领导、各处室的要求,结合旅游商贸专业部实际情况,本着“强化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革创新”的原则,旅游商贸专业部以发展专业内涵为目标,切实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专业部指导思想与工作理念
1、聚焦课堂,深化教学改革,上好每一堂课
2、关注学生,创新工作,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
3、关注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
4、关注市场,塑造和发展专业特色
5、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着力提升凝聚力
二、专业部工作重点
1、融合、理顺专业部专业合并、班级合并工作,增强专业部凝聚力
2、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认真开展献课活动;强化各专业技能教学;开展各类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分专业做好市场调查,促进专业开设与市场的对接。
4、多渠道、多形式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
三、主要工作
一)做好开学准备工作
1、检查确认各专业各年级课程设置及教材征订工作。(各教研组长)
2、再次微调部分教师教学工作安排。
3、做好新生分班、12及合班工作.4、安排、调整教师办公室及各班教室。
5、召开各类教师培训会.(班主任、实训管理员、教研组长)
6、安排新生报到、面试工作。(旅游、美容)
7、根据课表安排好各班早晚自习上课教师。(教学干事)
二)专业部内部管理
1、以专业部管理例会、专业部例会为主要沟通形式,运用集体力量集思广益,促进专业部内部管理质量的优化和提升。
2、以个别交谈、部分专业骨干教师会议、专业教研组会议等交流方式协调、融合专业重组的间隙,提高专业部凝聚力。
3、做好各职能部门各项工作在专业部的落实与协调。
三)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常态化,积极提倡和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1、坚持教师学月常规检查和考核,促进教师教学常规规范化。
2、树立“教学质量是生命线”的意识,坚持每日课堂巡视工作,及时反馈沟通问题课堂,强化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控,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
3、建立推门听课制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4、从教研组层面抓实教学常规,从授课计划、标准、教学方案设计、共同备课听说评课等基础抓起,关注教学细节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反馈。
5、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拟建立各专业特色精品课程。
6、坚持晚自习管理制度。由专业部或班级提出第三节晚自习计划、内容,晚自习教师督促,班主任落实到班干部实施,专业部和学生会共同考核落实。
7、开展学期班级优秀学风、优秀晚自习评比活动。
四)德育常规管理
1、配合德育条线做好专业部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
2、狠抓新生德育管理,切实做好各专业新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与培养。利用新生入学教育、主题教育课、各类主题活动、组建小干部队伍、班级礼仪值周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学生爱护校园环境、专业实训器材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专业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卫生礼仪习惯。
3、每月开展一次专业部专项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拟开展班级大合唱、文明礼仪伴我行演讲比赛、礼仪风采竞赛等活动。
五)专业技能教学管理。
1、做好市场调查,根据行业要求认真研究、统一实训项目、计划及标准。
2、加强技训课的巡视和管理,保证技能教学秩序。
3、继续抓好专业技能见习工作,分专业分年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以提高学生应岗能力。主要抓好两件事:
1)12级学生的教学见习。
2)13级学生的参观见习。
4、本期技能教学工作重点:
1)开展12级各专业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为下期竞赛挖掘和培养优秀选手。
2)充分利用实训实作设备,认真抓好具有专业特色的特长活动课工作,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3)抓好12级各项专业技能,为成都市抽考奠定基础
4)各专业核心技能课完全实行教考分离,拟外聘第三方考核,促进和提高技能教学质量。
六)、规范专业部实训室管理工作及后勤管理工作
1、实训室管理
1)定期培训和考核实训室管理工作内容、要求及效果。
2)强化日常财产管理、易耗品原材料申购流程,保证财产管理的规范性。
3)规范实训室管理基本程序:打扫卫生、期初盘点造册、领取各种登记表册及布件、制作课表上墙、按时开门上课、配合教师管理学生、规范登记、期末上交表册及总结、清洗布件、期末盘点造册、上交钥匙。
4)保质保量完成各类临时工作:配合各类竞赛开放场地训练,借用实训室各类物品、接待外来参观人员等
5)进一步规范实训室档案管理。实训室各类单据、使用记录、进出料单等原始材料统一整理成册,做好档案管理。
2、后勤管理
1)物资管理:专业部后勤管理人员全面跟踪管理,建立规范账册,责任到人(清点所有班级物资做好交接工作,实行谁使用谁负责;公共区域物资由所在区域班级共同承担责任;实训室物资由管理员负责);及时搜集、登记、上报、申购、领取和发放专业部所缺物资。
2)安全管理:每天巡视专业部所有区域,及时发现、上报和排除安全隐患,保障教学秩序常进行。
3)卫生管理:巡视、检查、督促、考核专业部实训室、公共区域卫生工作,做好相应记载备查。
七)多渠道进行师资培训。
1、依托校本培训,根据教师特点规划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制定适合每一位专业教师自身特点的发展规划,让每一位教师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确定发展的方向,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
2、根据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创造和提供各类专项培训机会,如行业培训、国家级培训等方式送培专业教师,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3、通过推门听课、全员献课等活动,提高教师教学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利用竞赛机会,让老师们通过带赛提高技能和教学水平。
5、拟建立各专业特色精品课程,编写相关校本教材,通过教学科研活动规范和统一教学标准,改变一个老师一种教法的现状,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6、加大对外交流,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八)其他工作
1、密切联系行业,建立固定的实习基地。
2、积极进行市场调研,继续完善、修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专业培养目标(细化到每期)。
3、进一步建设、拓展各专业实训设备。
4、积极配合学校各部门工作,保质保量完成学校交予的各项临时性任务。
5、积极与高职院校衔接沟通,开发、建立直升渠道。
2013、8
第三篇:旅游毕业论文中英文摘要
摘 要
人类旅游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活动,是自由生命表现的一种形式,属于精神性的享受,是文化驱使的结果。在多维文化视野中,现代旅游愈益突出了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但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旅游经营者盲目开发建设、监管部门保护不力以及旅游者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等,导致我国旅游资源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其原有的内涵与价值正在逐步降低直至消失。从文化的独特视野,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旅游资源保护问题的提出,并阐述了其保护现状,最后论文着重提出了如何对我国旅游资源进行保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文化;文化视野;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保护
I
Abstract
Human tourist activity is a kind of cultural activity in essence and which is a form of the expression of free life, it belongs to the spiritual enjoyment, which is the result that the culture drives.In the vision of multi-culture, modern tourist has highlighted the connotations and values of the culture.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unreasonable and blin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resources conducted by various sorts of tourist proprietors, the inefficient preservation the supervising sections provide and the destruction tourists bring to the tourist resources have led to the great damage to our country’s tourist resources, which gradually diminish and consume the original connotations and values of culture.In the unique prospect of culture,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rvation problems of our country’s tourist resources and explain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In the end of the paper, it emphatically comes up the measures to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tourist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Key words: culture;culture prospect;tourist resources;the protec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II
第四篇: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国家旅游局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0-11-08 【生效日期】2000-1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2000年11月8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加强旅游规划管理,提高旅游规划水平,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编制和实施旅游发展规划,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编制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应当服从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项目建设,应当符合旅游发展规划的要求。
第四条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市场导向的原则,注重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因地制宜、突出特点、合理利用,提高旅游业发展的安全、经济和环境效益。
第五条 国家旅游局负责全国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工作;地方各级旅游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工作。
第二章 旅游发展规划的范围
第六条 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第七条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确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拟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业发展速度,指导和协调旅游业健康发展。
第八条 旅游发展规划一般为期限五年以上的中长期规划。
第九条 旅游发展规划按照范围划分为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条 不同层次和不同范围的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并遵循下级服从上级、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
第三章 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
第十一条 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应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依据,与经济增长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相适应。
第十二条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有关区域规划相协调,应当遵守国家基本建设计划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化宗教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等专业规划相协调。
第十四条 国家旅游局负责组织编制全国旅游发展规划、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的发展规划;地方旅游局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
第十五条 国家旅游局对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单位进行资质认定,并予以公告。
第十六条 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市场前景、资源条件、环境因素进行深入调查,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从市场需求出发,注意生态环境和文化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延续,积极采用先进的规划方法与技术手段。
第十七条 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内容、方法和程序,应当遵守国家关于旅游规划技术标准的要求。
第十八条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包括如下基本内容:
(一)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的资源条件与基础条件;
(二)全面分析市场需求,科学测定市场规模;合理确定旅游业发展目标;
(三)确定旅游业发展战略,明确旅游区域与旅游产品重点开发的时间序列与空间布局;
(四)综合平衡旅游产业要素结构的功能组合,统筹安排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的关系;
(五)确定环境保护的原则,提出科学保护利用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措施;
(六)根据旅游业的投入产出关系和市场开发力度,确定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七)提出实施规划的政策和措施。
第十九条 旅游发展规划成果应包括规划文本、规划图表和附件。规划说明和基础资料收入附件。
第四章 旅游发展规划的审批和实施
第二十条 旅游发展规划实行分级制度和审批。
全国旅游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制定。
跨省级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组织有关地方旅游局编制,征求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意见后,由国家旅游局审批。
地方旅游发展规划由地方各级旅游局编制,在征求上一级旅游局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第二十一条 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规划,在征求国家旅游局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意见后,由当地人民政府批复实施。
国家确定的重点旅游线路、旅游区发展规划由国家旅游局征求地方旅游局意见后批复实施。
第二十二条 旅游发展规划上报审批前应进行经济、社会、环境可行性论证,由各级旅游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
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旅游局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对旅游规划进行调整,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旅游局备案,但涉及旅游产业地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产品格局的重大变更,须报原批复单位审批。
第二十四条 旅游发展规划经批复后,由各级旅游局负责协调有关部门纳入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划。旅游发展规划所确定的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二十五条 旅游规划的培训教材、宣传材料等必须符合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规划技术规范的要求。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国家旅游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潞城市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已被列为山西省“十一五”时期四大新型支柱产业之一。作为长治市唯一的县级市,潞城有着悠远深邃的骄人历史和辉煌厚重的灿烂文化,殷商时即设微子国,西周时称潞子国,秦置潞县,隋开皇十六年始称潞城县,公元1994年撤县设市,境内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在当前潞城市经济跨越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新形势下,如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把丰厚的历史“活”资源变成强势的经济“新”产业,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已成为亟待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旅游资源
1、丰富的旅游资源。潞城旅游资源品味较高,门类较全,涵盖古今建筑、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山水田园,涉及“绿色、古色、红色”,并有现代工农业和城市旅游。既有合室黄龙洞遗址旧石器时代先人活动的足迹,殷商时期微子文化、春秋战国时潞子国婴儿古墓群的出土文物和卢医扁鹊等名人雅士留下的美丽传说,又有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辛安原起寺及其青龙宝塔显示的唐宋古建文化;既有南流涌泉、卢山叠翠等“新老八景”凸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又有神头大战、北村八路军总部遗址等红色景区;既有全国仅存、潞城独有的赛社、乐户、傩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展示的古老文明,又有传统工业新型化、现代企业园林化的典型代表———潞宝集团的现代工业游,展示园林美景的市区城市游和高山流水景区的山水风情游、生态观光游。
发展优势
2、独特的区位优势。我潞城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是长治市的“后花园”,古有北方“旱码头”之称。境内有华北最大的泉域———辛安泉域,素有华北“小江南”的美誉。长邯、太焦两条铁路,长邯高速,207、309两条国道,太长、甘林两条省道穿境而过,紧邻长治飞机场,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在全省确定的太行等三条旅游经济带、红色经典等六条精品旅游线路和太行山大峡谷等17个旅游经济园区中,潞城均处于有利的节点位置。
3、巨大的发展潜力。一方面,国家、省、长治市都已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培养。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和生活观念的更新,大众旅游需求开始全面释放。以欣赏自然风光、享受田园乐趣为主的生态休闲旅游正在成为大众旅游的热点。
发展龙头
1、突出红色龙头———北村。联合武乡八路军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遗址等景区,充分挖掘北村作为八路军总部旧址的红色旅游内涵,大力开发以“缅怀前辈功绩,弘扬先进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旅游产品。通过开发建设以八路军总部旧址为核心的红色旅游景区,以南瓜生态园为依托的绿色生态旅游区,形成突出红色,“红色、绿色、古色”相辉映,“休闲、娱乐、观赏”为一体的八大旅游板块。同时,加大娱乐设施建设力度,大力开发互动性、参与性娱乐节目。推出“唱抗战老歌、演传统节目、穿八路服装、吃革命饭食”等活动,并采取“住民宅、摘农果、干农活”等多种形式,使游客身临其境,参与其中,在接受爱国熏陶、体验田园风情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洗礼和审美的愉悦。随着已开机拍摄的电视文献片———《朱德在太行》即将公映,进一步提高知名度,打响太行山红色旅游品牌,把北村打造成驰名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新农村建设的样板。
2、突出绿色龙头———高山流水景区。依托辛安泉域独特的水资源优势,联合红旗渠、太行山大峡谷等景区(点),大力开发以“拥抱青山绿水,走进健康天地”为主题的系列旅游产品。在继续建设完善景区竹筏漂流、休闲垂钓、山歌对唱、采摘野炊等现有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娱乐设施,开发互动性娱乐节目。现山水以秀美,赋景观以文化,给传说以内涵。同时,大力开发草编、剪纸、刺锈、雕刻等民间工艺品,做强做大南流的田园乐、乡村游等项目。把辛安泉域打造成一个吃住行游购娱功能齐全、特色明显、环境优雅、服务一流的精品景区,打响“北方小江南”品牌,使游客充分感受拥抱自然、休闲购物、健身娱乐的乐趣。
(四)打造一条线路。通过整合潞城市旅游资源,面向长治市区及周边短程旅游市场吸引客源,精心打造北村→潞宝→市区卢医山→三仁祠→神头大战遗址→原起寺→高山流水景区这一旅游线路,推出“家庭一日游”、“休闲两日游”项目,填补潞城市旅游业发展史上的空白。
(一)触“灵魂”,挖掘文化内涵。文化是文物景点的灵魂,要始终将深层次挖掘和弘扬旅游资源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开发重点之一。对以北村、神头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文庙、原起寺为代表的古建文化;以三仁祠为代表的微子文化;以卢医扁鹊为代表的中医文化;以辛安泉域为代表的水文化;具有潞城特色的饮食文化、起居文化、民间艺术、民俗风情;扎根于婴城大地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人文故事;以及各个景区(点)的个性文化内涵,都要很好地挖掘整理,并通过多种形式予以提炼升华。
(二)抓“根本”,创新发展机制。良好的运营机制是旅游事业发展的根本。应坚持“政府主导,政策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用市场运作的办法,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开发的新机制。一是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打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等方面的限制,积极实行旅游资源和景区(点)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鼓励外商、集体、个人和有实力的公司投资旅游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形成多元化投入、全社会参与的格局。二是通过好的规划,把旅游项目本身作为一种“资源”开发,拍卖、租赁经营。三是对一些重点景区、龙头项目,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各种商贸洽谈会,广泛推介,招商引资。
(三)育“特色”,转变旅游方式。资源需要挖掘,特色更需培育。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提升旅游创意,开发具有独特性,甚至唯一性的旅游产品,并把发展互动式旅游作为培育特色景区的重点。如在发展北村红色游和民俗风情游时,应充分发挥其较其它地区同类项目在地域空间、村镇建设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注重安排丰富的娱乐活动,多开发互动式项目、参与性节目,打造成太行山区独具特色的经典旅游景区。
突出两个结合1、发展旅游业和建设新农村相结合。旅游开发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乡风文明、村容建设和农民的生活改善等,都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近年来,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以“春赏花、夏耕耘、秋摘果”为内容的农业观光旅游备受游客青睐,以“住农屋、吃农饭、干农活”为内容的农民生活体验游已成为一种新时尚,以乡村生活、民风习俗和以田园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正迅猛发展。潞城市东部辛安泉域有发展山水田园游、生态观光游等独特优势,西部乡村有反映新生活、展示新风貌的新村魅力,这都为城市居民体验绿色、拥抱自然、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提供了广阔的旅游空间。我们一定要抓住2006年作为“中国乡村游”主题年的有利契机,依托潞城市城乡旅游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中心任务,将新农村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支持农业、服务农村、造福农民”的原则,通过大力发展以农家乐为载体的农村新貌游、民俗文化游、庭院经济游、生态观光游、保健养生游等多种形式,以旅游业的大发展促进新农村的大进步,以新农村的大进步带动旅游业的大发展。
2、发展旅游业和建设园林城相结合。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旅游即城市,城市即旅游”的新阶段。要树立经营城市与经营旅游相结合的理念,把我市园林城市建设和旅游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加强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的对接,把城市当作最大的景区精心打造。在城市环境建设上要突出旅游功能,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要体现景观理念,在城市文化氛围营造上要彰显个性风采,在城市旅游发展服务体系构建上要注重完善配套。当前,要通过突出绿色主题,注重文化品味,强调园林风格,大力抓好城市标志性建筑、环城水系建设、湖泊公园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通过规划建设一批“宜居、宜商、宜游”的功能区、功能线、功能点,辅之以市区外围的环城绿带、卢医山森林公园、黄花岗公园等景点建设,把我市打造成“山青、水秀、城美、景靓”的休闲旅游魅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