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教育局

时间:2019-05-12 07:22: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都江堰市教育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都江堰市教育局》。

第一篇:都江堰市教育局

都江堰市教育局

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思路

2009年,我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按照“合作共建,软硬并举,跨越式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争当灾后重建样板和试验区建设示范”这一主题,统筹城乡教育,加快灾后重建步伐,科学合理地调整学校布局结构,科学配置城乡学校师资力量,提升教育软实力,为实现我市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加快建设进度,全面完成“决战九一”工作目标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我们把学校校舍重建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认真加以落实,提出了“决战九一”工作目标。经过努力,全市所有灾后重建学校均于8月25日竣工,9月1日投入使用。全市现有学校65所。其中,公办小学30所(含村小7所),初中9所,九年制11所,高中3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学校2所,幼儿园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民办学历学校5所。在职教师5360人,学生60501人。

2009年9月,项目规划中期调整,新增了中信幼儿园、教师进修学校、壹街区公建配套小学、16所乡镇标准化幼儿园、保留校舍维修加固项目,目前正抓紧办理项目前期手续。

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升行政效能

(一)全面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3月起,通过召开动员会、辅导讲座、集中学习、讨论交流、主题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谋划发展的新思路、破解问题的新方法、促进发展的新措施。

(二)全年教育局领导班子集中学习7次,召开了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和机关党员民主生活会。

(三)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规范政府建设、提升机关行政效能的系列制度,坚持实施首问责任制、按时办结制、外出公示制和社会评议制等。树立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周密部署,强力推进规范化机关建设,确保了教育灾后重建任务的顺利完成。

为加大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同时促进教育灾后重建项目的加快完成,我们制定了《机关各科室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对机关工作人员完成目标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目标奖发放的重要依据。同时,实行机关干部蹲点包校,做好全面督查工作。下发《都江堰市教育局灾后重建教育项目“决战九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联系一览表》,将机关干部分到各校蹲点督查。

“决战九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是工作重点、难点。为了加强项目办与水务、供电、燃气、交通、有线电视、电信、国投公司、兴市公司、新城公司等配套设施建设单位和各乡镇、各援建施工单位的对接、沟通,将教育局项目办同志全部分配到各学校,每人负责联系3-5所学校,全力协助各单位做好学校水、电、气、路、讯、绿化等配套建设,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全面完成学校工程建设和配套建设,保证学校如期投入使用。

为加快推进“决战九一”攻坚行动,建立了四项制度: 一是建立每周通报制度。对项目推进工作进展情况每周收集汇总,报市教育卫生项目办,形成周报,并对项目推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上报,为领导决策、协调提供基本信息。

二是建立每周例会制度。每周星期二,我们均按期召开工作例会,项目办各成员汇报“决战九一”工作进度和计划完成情况,梳理问题,安排下一步工作。三是现场办公制度。教育局长张庆、副局长刘加强和局班子成员等,坚持到各项目学校查看,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问题和困难,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做到及时汇报和请示。

在教育灾后重建中,我们不仅大大加强了规范化服务型机关建设力度,有力提升了机关行政效能,为“两个加快”和我市“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争当灾后重建样板和试验区建设示范”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全面完成2009年省市民生工程目标

1、投入经费2167万元,免除了56841名学生学杂费、信息技术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等。为全市学生购买校方责任险约34万元。保证了学校有稳定的公用经费,确保了义务教育段学生完成学历。实现了农村教育阶段学生“零费用”入学。

2、从09年春季全面取消收取义务教育学校住宿费,义务教育学校住宿成本补助400万元,占在校住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25%。对山地区住校生生活补助资金。对8个山地区学校住校生1712人,补助资金49.8万元。

3、对全市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的农村学生,县镇非农村户口学生和城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每人每年1500元生活补助,共有5004名学生,春季已补助金额共175万元。

4、对全市符合条件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施同普通高中学费标准补助1100元/年〃人共1410人,1300元/年〃人共2198人,共计113.32万元。

9月起,对全市符合条件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券(抵扣学费)1200元/人〃年。共资助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学生3099人,共计371.88万元。

5、实现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城乡低保家庭学生及特殊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全市共投入经费388.026

万元,确保9855名低保、贫困、残疾、孤儿学生得到政府的资助。

6、今年招收3623人,实现普职比5.1:4.9。

7、按500元/期的生活补助标准资助非义务教育段的高中,职业高中低保、贫困家庭学生639人,资助金额31.95万元。

8、对在校残疾学生按随班就读和设立专门残疾学校解决入读问题,所需经费列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经费中。1-9月,我们对义务教育段残疾学生按500/期,实施了住校生活补助,共资助38人。

在翠月湖修建特殊教育学校1所,投入经费2980万元,可容纳300名残疾儿童就读;在幸福镇永丰村修建全国第一所无障碍的残健融合的“友爱学校”,投入经费9465万元,主要解决肢残儿童就读。两所学校都已于9月1日投入使用。今年,特殊教育学校招收智障儿童和聋哑儿童共计82名,友爱学校在全省范围内招收在地震中受伤致残的儿童147名。

9、于2009年4月起启动了全市农村中小学住房困难教师的住房建设工程,确定了住房困难教师人数,目前工程已竣工,正进入住房分配阶段。

10、我们为扩大家长的家庭教育知晓率,共举办了家庭教育公益讲座6场,受训家长7000多人次。家长学校成立率为100%,有5所学校被评为“成都市示范家长学校”。

11、按照适用、够用、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灾后学校装备需求现状,制定了《都江堰市学校灾后教育技术装备“满覆盖”资金规划》,投入资金1150万元。目前,该工程现已完成了设备设施的安装,并投入使用。

12、完成年度“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行动计划”和“初中办学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工作目标。通过教育灾后重建,金凤中学在重建中规划合并到了蒲阳中学,原向峨学校中学部合并到蒲阳中学;石羊小学、向峨小学、滨江小学三所学校灾后重建项目已于今年7月30日竣工,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从而打造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

三、结合教育灾后重建,深化统筹城乡教育综合配套改革

主要抓了四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教师集中管理和优化调配制度

启动了占地220亩、共1171套的农村教师集中居住区建设,现已基本竣工,进入住房分配阶段。

(二)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

2009年,我市针对学校干部,充分利用成都市、上海市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大力开展干部培训工作。

参加2009年-2010年中国移动中小学校长影子培训项目,送培校级干部参加省外培训2名,省内培训2名。网络培训校长50名。

送培60名学校中层及以上干部参加上海市为期两个月的干部培训。

送培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培训2人;

送培参加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中小学校长第一期“校园安全”专题培训1人。

送培参加成都市“十一五”第四期中小学中青年干部培训2人。

送培50名校长参加都江堰市2009年中小学校长培训班。

(三)加强组织,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1、继续做好上海市对口支教工作

2008-2009学年第一批上海支教教师、专家经过一学年的援教历程,已于2009年7月返回上海。第二批赴我市支教60人已来到我市各学校开始新一轮的支教。第二批赴我市支教人员由教育教学骨干人员和信息技术人员构成,他们均担任了支教学校的副校长,从教育教学管理、信息技术等方面对我市干部教师开展系列培训。

2、继续选派优秀骨干教师赴上海培训

2009年我市顺利完成第二批、第三批骨干教师送培任务。其中第二批继续选派120人(其中职业中学20人)。第三批60人送培。第四批60名干部现正在上海接受培训。

3、以骨干教师培训为龙头,全面完成教师培训工作(1)继续抓好都江堰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增强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

都江堰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在2008年底正式启动。2009年,除高中部分学科外,全部开班(总数为699人,开班的有612人)。

(2)积极开展各项送培

组织都江堰市级骨干教师参加由成都市教育局与星巴克公司共同开展的2009年成都市地震重灾区教师“星巴克园丁”培训项目。

组织初中语文、初中英语、初中数学、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共35名都江堰市级骨干教师参加教育部举办的援助四川地震灾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

选派3名培训机构骨干教师到省教院参加“教育部-联合国儿基会四川地震灾区学校培训者培训”。

(3)积极引进优秀专家到我市开展各类培训活动

邀请省内外各类专家、学者到我市开展对干部教师的各类讲座8次,受训干部教师12500余人次。继续组织教师无国界组织《地震教育课程》培训,1400名教师参加。12月,教师无国界组织又以塔子坝中学为依托,组织60名地理和科学教师进行了地震课程教学法和科学教学探究教学法的培训研探活动。

(4)进行新入职教师培训,为新教师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9月—11月,对今年我市新入职教师45人他们进行规范性的入职培训。

(5)全面完成成都市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完成成都市教育局高师处《成都市中小学教师素质能力建设“三大计划”》的“农村教师学历提升计划”、“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骨干教师成长计划”的调研报告。

完成参加2006年成都市学历提升教育工程587名义务教育段教师的学籍信息的填报工作。

完成四川省和成都市210名骨干教师的送培任务。2004——2008年成都市农村骨干教师我市有111名学员顺利结业,18人获优秀学员称号。

全面完成了成都市教育局下达的各类数据统计、上报工作。

4、做好干部、教师交流工作

2009年9月,结合我市灾后重建实际,共交流、调整校长(书记)38人。副校长26人。涉及重组学校中层干部全面竞争上岗。

2009年继续开展教师交流工作。继续选派67名农村优秀教师轮岗到城区学校任教。另有103人在农村相对较好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轮岗。通过这种双向交流互动,深入促进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继续做好评优工作

全年,教育系统获得教育部表彰的“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1名;获得四川省人事厅、四川省教育厅表彰的“四川省教育系统优秀教师”1名。获得成都市人事局、成都市教育局表彰的有“成都市学校管理带头人”1名;“成都市特级教师”2名;“成都市学科带头人”2名;“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3名;“成都市教坛新秀”3名;“成都市专业教学(技能)带头人1名;“成都市优秀教师”5名;“成都市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第一批双师型教师”13名;“成都市地震灾区优秀教师星巴克园丁奖”40名。累计获得成都市级及以上表彰的优秀人员为72名。

评选“都江堰市2009年优秀教师”120名;“都江堰市2009年德育先进个人”78名;“都江堰市2009年赴甘孜雅江县支教先进个人”4名。全面完成了2009年度的评优工作。同时,在市委组织部的安排下,教育系统推荐了4名优秀教师参与“都江堰市第六批拔尖人才”的评选,均顺利通过评选,成为我市第六批拔尖人才。

(五)全面实施教育软实力提升工程

制定并实施《都江堰市教育软实力提升方案》,提升我市教育办学水平,全面完成教育年度发展目标。

1、制定有关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具体办法,认真落实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入学工作。城区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340人。

2、严格控制义务教育段学校班额。制定了解决大班额问题的具体措施,并取得了成效,小学一年级班额控制在45人以内,初中一年级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采取多种措施消除了70人以上的大班额。

3、符合入学政策的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符合入学政策的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我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3.76%;升入普通高中3744人,升入中等职业学校3623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的普职比例达到4.9:5.1。

3——5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2.5%。

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9.35%。

4、广泛深入开展“城乡百所学校结对子,百万学生手拉手”活动,结对率达到100%以上。全市中小学全部与成都高新区和上海的学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手拉手活动,通过写感恩书信等系列活动,深化“感恩励志”主题教育。

5、深化社区教育工作,本区域内所有已形成的社区全部设立教育工作站,实现满覆盖。具备开放条件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学校开放率达到100%。

6、严格划片招生、按照就近入学原则,根据生源分布情况和永久性学校布局对招生区片进行了重新划分,加强招生政策的宣传,保证招生工作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的公办学校免试就近入学。遏制义务教育段择校生,全面完成了中小学招生任务。

7、完成年度“全面消除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行动计划”和“初中办学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工作目标。通过教育灾后重建,金凤中学在重建中规划合并到了蒲阳中学,原向峨学校中学部合并到蒲阳中学;石羊小学、向峨小学、滨江小学三所学校灾后重建项目已于今年7月30日竣工,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通过各种不同层次的培训活动,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从而打造一支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师资队伍。

8、小学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31%,初中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57%。普高三年巩固率达到100%,普高毕业率达到98.68%;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80%以上的学校完成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工作。

100%的中小学校建有心理健康咨询室,并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教师。全市中小学都按基本标准配置了心理咨询室;51所学校每校配置一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全市共计73名教师已取得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上岗证。

四、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提升办学水平

与上海市教委建立了全面合作交流的长效机制,按照上海市19个区县的中小学对应都江堰市19个乡镇的中小学(幼儿园)原则,开展相对自主的对口合作交流。到目前为止,全市大部分学校与上海对口区县中小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如华东师范大学与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北街小学与上海小学,聚源职业中学与上海商贸旅游学校等。

与高新区签订全面帮扶协议,17个中小学(幼儿园)对口帮扶我市35所中小学(幼儿园)。同时,开展一所成都市知名学校对口帮扶一所都江堰学校的活动。如,成都七中领办都江堰市八一聚源高级中学、都江堰市聚源中学,充分发挥成都七中的示范、辐射作用。

积极与上海市教委协调,创新援建模式,今年6月,由上海市教委德育处、体卫艺科处、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上海市学生活动管理中心)与徐汇、黄浦、卢湾、闸北、虹口5个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教师约50人,与我市共同开展了为期5天的包括德育、科技、艺术和体育游戏等学生快乐暑期校外活动,所开展的实践体验活动充分考虑安全性和趣味性等因素,我市54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了活动,使我市学生获得了极大收获。

五、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全面提升 2009年,全市初中毕业学生7853名,有3623名学生升入中职类学校,保证愿读中职的学生都能就读中职学校,职普招生为4.9:5.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3%以上,区域内中职学校在校生人数已达6028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5.2%,专业课教师“双师”教师比例75%(按教育部相关文件标准),2009年毕业学生“双证率”为86.1%,一次性就业率为97.8%,88%以上毕业学生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

全面落实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政策和成都籍学生职业教育券政策,对247名“六类人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139名藏区“9+3”学生免收学费并给予生活补助,并根据其他各类家庭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年有近10%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资助,确保我市学生愿学尽学,确保各类中职学生资助政策“应补尽补”。

六、结合全市经济发展需求,推进民办教育和社区教育发展

(一)采取策措施,鼓励、支持、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加强民办学校管理,制定并下发了《都江堰市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办法及评估标准》,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条件、办学活动的指导、监督和评估,依法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将5所民办学历学校的考核纳入全市学校的统一考核中,一并安排,一并考核,一并表彰奖励。

(二)深化社区教育工作,积极开展创建规范化社区学校和示范性社区教育工作站活动

2009年,整合成都电大都江堰分校、都江堰教师进修学校等资源成立都江堰市社区学院,各乡镇成立社区学校,全市24

511 个行政村(社区)中,硬件条件符合要求已挂牌社区教育工作站21个,实现了条件成熟一个挂牌一个的“满覆盖”。落实了场地、设备、专兼职人员、培训项目、活动内容。

其中安顺社区、向峨乡棋盘社区已通过“成都市示范社区教育工作站”。

(三)配合相关部门,狠抓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2009年,我市共完成农民工培训115650人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8640人次,培训后就业11000人。建立成人教育示范基地一处——中兴镇花木城,脱盲人员巩固率达99%,全市职工培训面超过30%

七、加强监管,确保学校安全

(一)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培训

深入开展对全市师生的板房知识教育,增强防火、防雷、防汛等安全意识。并积极开展安全培训,共举行安全管理干部培训班6期,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8期。同时,在各学校中加强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坚持实施路队制,有效遏制了学校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学校校舍、食品卫生等安全监管

坚持食品卫生、特殊工种等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实行24小时安全值班制度。全年共开展安全检查14次,卫生、公安、消防、交通、安监等部门开展联合检查8次,对学校的校舍、防洪防汛、消防、食品卫生、校车、卫生防疫进行督查。分三批对全市学校分管副校长、食管办主任(食品卫生管理员)、食品从业人员1000余人进行了培训。

八、加强宣传思想工作

紧紧围绕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和灾后重建的实际,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与沟通,大力宣传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经验,新成果,做好灾后重建新闻宣传策划,为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全年上报各类教育信息140余份;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央电视台》以及《成都晚报》、《成都商报》等各类媒体上宣传报道都江堰教育信息174篇。

九、2010年工作思路

(一)扎实推进新增灾后重建教育项目

1、完成教师进修学校、16个乡镇的标准化幼儿园、幸福幼儿园、壹街区公建配套小学、文庙街幼儿园、中信幼儿园等项目建设。2、2010年8月,完成保留校舍校安工程。

(二)深入细致,全力抓好项目后续工程和整改完善等相关工作

积极协调、配合上海市对口援建指挥部及上海建科院、上海市各施工队伍,积极协调、配合成都市兴蓉公司及各施工队伍,整改和完善对所有教育项目涉及的相关工程,确保校舍及设备设施为教育教学和师生生活服好务。积极配合市国投公司、市集中采购中心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学校校园绿化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教育技术设备设施采购安装工程和部分学校锅炉房建设、部分学校防护栏安装等。

(三)着力构建科学管理长效机制

为应对学校运行成本增加、校舍管理维护难度加大的新问题,我们要深入调研,制定相应规范、科学的制度,加强学校运行管理,以提高学校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为教育教学服好务的同时,又降低运行成本,节约财政资金。

(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1、做好中小学毕业考试与质量监控工作,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与改进德育常规管理工作。优化环境,强化学校育人氛围;塑造教师,提升教师育人水平;成就学生,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德育分段实施目标:

幼儿园开展基础文明习惯的奠基教育。小学开展言谈举止、行为礼仪和知恩图报的养成教育。依托少先队组织,贴近生活,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强化言谈举止,行为礼仪的养成教育,让儿童知道珍视生命,热爱生活;懂得知恩、知道感恩、图求报恩,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

初中开展“两心、两感”践行教育。通过“两心”、“两感”践行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道德观、荣辱观,进而影响学生行为,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

高中依托社团组织,积极开展“科学、民主、自为”塑造教育以及公民意识教育,加强“三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3、科学管理,坚持内涵发展,聚焦课堂,学校校长、行政班子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深入课堂、了解课堂、研究课堂,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高耗低效现象,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九年十二月十六日

第二篇:都江堰市教育局“讲文明树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总结

都江堰市教育局

“讲文明树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强我市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做一个心理健康、思想上进、品德高尚、文明守纪的合格学生,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根据成都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讲文明树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的通知》,我市广泛开展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教育系列活动。

一、以“加强领导”和“建立长效机制”为统领,构筑“全方位”工作体系

1、成立“讲文明树新风”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局高度重视“讲文明树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周密的实施方案,精心组织部署“讲文明树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各学校根据教育局文件部署,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迅速落实,在活动中积极倡导“讲文明树新风”的文明理念,营造文明、和谐氛围,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深入进行。

2、制定工作计划,建立长效机制。教育局根据“讲文明树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要求,与时俱进,根据现状,对全市教育系统有步骤、系统地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计划及活动要求。2014年3月出台了《关于组织开展中小学生讲文明树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通知》,对全市中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出要求;2014年4月,出台了《关于开展争当“美德少年”主题教育的通知》,号召全市中小学生在2014年4月至12月每月实践一项文明礼仪训练要求,争当“美德少年”。这一系列的“讲文明树新风”工作的安排和开展,构筑了我市“全方位”工作体系,有效地促进了“讲文明树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进一步开展。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传统美德”为根本,着力提高文明素养

1.广泛开展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和普及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生而言主要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此,教育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第一,通过在教育系统广大团员青年中进一步弘扬爱国、科学、民主、进步的“五四”精神,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刻苦学习,锐意进取。“五四”期间,全市学校团组织开展了“我的青春梦想”主题教育,各校通过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故事讲述、文艺演出等形式,引导青少年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生的目标追求。第二,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进一步加强对少先队员的思想引导,全市学校少先队组织开展了 “在国旗下茁壮成长”主题活动。通过对少先队员进行深入的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教育,进一步激发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光荣感和归属感,努力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祖国的朴素感情。

2.寻找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美德。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小学组织开展了“国学经典” 诵读活动,重点围绕传统文化中的“仁”、“信”、“礼”、“孝”、“廉”五方面内容,结合现有的课程资源和青少年的认知规律,进行重点教育,引导他们品味、感知、接受优秀传统文化。各中小学校利用每天晨读等时间,广泛开展经典文句诵读活动,并通过读书会、心得体会交流会和读书荐书主题班会等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爱书、读书,自觉接受中华传统文明美德。

3.开展文明礼仪宣传周活动。在全市各学校开展学礼仪、讲文明宣传学习周活动,利用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文明礼仪课等形式,树立了注重礼仪、热情友善、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宣传周活动期间,各校利用知识讲座、主题演讲、座谈问答、实地调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普及社会礼仪、生活礼仪、学生礼仪常识,帮助师生树立注重礼仪、热情友善、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提高文明素养。

三、以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为契机,共建文明和谐社会、校园

1.市教育局始终坚持发展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各校创树先进的校园文化、生态文化、廉政文化,大力传播文明理念,促进学校文化的蓬勃发展。各科室、各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各类适合青少年的文化活动,广泛动员青少年参与校园文化、乡村文化、社区文化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把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跟培育校园文化、体现人文关怀、打造教育品牌结合起来。同时加强了对青少年儿童时尚文化的引导,以校园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为重点,引导青少年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展“绿网行动,从我做起”活动。以校园及周边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以净化网络、网吧、校园周边环境为重点,开展绿网创建参与活动。聘请有社会责任感的家长和教师代表担任网络监督员,坚决遏制淫秽色情等违法有害信息的传播,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文化环境和氛围。在全市中小学中,全力打造学校网站,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健康上网。

2.近年来,在市委、政府的领导下,我市陆续开展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际旅游城市等活动,教育局积极配合并参与这些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第一时间向广大师生广泛宣传,把创建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今后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文明城市创建”纳入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使文明知识、卫生知识、环保知识等创建内容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充分发挥学校人文优势和环境优势。同时通过请家长填写问卷等活动,增强学校教育对社会的示范性和辐射性,充分发挥校园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育人功能。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大力宣传了各种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和身边的创建先进典型,让学生、家长、社会都能了解文明创建,支持文明创建,投身文明创建。二是教育局充分发挥志愿者和学校社团组织的作用,组织青少年参加“爱我都江堰”城乡义务劳动,清除公共场所、大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的卫生死角,共同创造整洁优美的城乡环境。

四、以“主题教育”和“争创评比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1.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共建国际旅游城市”志愿服务活动。今年3月5日是全国第51个“学雷锋纪念日” 和第15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借此节日,我局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共建国际旅游城市”志愿服务活动,各校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活动。其中,都江堰中学的青年志愿者们走进社区、以社区孤老残弱、留守儿童为重点对象,开展了扶老助残、帮困解难、便民利民等志愿服务活动和自护救助、防灾减灾等安全常识宣传教育。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则走上街头,开展了文明城市创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志愿服务活动,传播了绿色生活理念,积极引导市民树立文明生活意识,共同参与城市治理。

2.开展“我们来排队”文明交通行为养成教育活动。2014,全市中小学在加强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同时,开展了“我们来排队”文明交通行为养成教育活动。各学校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利用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宣传专栏等形式,教育学生上放学排队乘坐公交车并在乘车过程中注重文明和礼让。各学校还成立了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文明乘车劝导队,促进学生自觉排队上车习惯的养成。如今,“我们来排队”文明交通行为养成教育活动已初见成效,学生自觉排队的行为受到了都江堰市民的积极好评。百度贴吧还对都江堰市北街小学“我们来排队”活动进行了高度的评价。

3.开展“美丽的花朵”全市中小学生环保演讲比赛。本次环保演讲比赛分班级、校级、区片、全市等四个层面进行,层层发动、参与面广。通过比赛,在我市中小学掀起了环保热潮,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中小学生的环保素养和文明习惯,使他们关注身边环境,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维护和改善环境。

4.开展争当“美德少年”主题活动。4月至12月,全市各中小学积极开展了争当“美德少年”主题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更加拓宽了中华传统美德在校园的传播,使中华美德在广大中小学生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为建设和谐文明校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学们在争当“美德少年”过程中,真切地体会到学习中华美德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每个人,关心每件事,让传统美德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都江堰市教育局开展““讲文明树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以来,通过广大教职工和青少年的共同努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总结活动经验,加大宣传力度,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推动“讲文明树新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都江堰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做出更大贡献。

都江堰市教育局 2014年8月20日

第三篇:都江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

都江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委托现场检测申请书

本单位(自然人)自愿申请都江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到现场进行监测,并提供下列真实信息。

单位名称: 地址: 法人(联系人)姓名: 电话:

生产经营类别

□ 旅店业 客房数 间

□ 文化娱乐业

□影剧院 □音乐厅 □录像厅 座位数 个

□舞厅 □游艺厅 □茶座 □咖啡厅 □酒吧 经营面积 M

□ 浴室类 经营面积 M

□ 理发、美容业 座位数 个

□ 展览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 经营面积 M2 □ 商场、书店 经营面积 M2

□ 医院候诊室、车站候车室 经营面积 M2

提供的以上信息真实有效,因信息不真实造成的后果由本人负责。申请检测须知:

1、疾控中心接到申请书后,会立即与你联系确定检测所需费用。你同意后,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在受理申请5个工作日内到你现场填写相关合同,进行现场检测并收费。现场检测后8个工作日内完成实验室分析并出具检测报告。合格报告到政务中心卫生局窗口领取。若不合格会通知你,检测报告将由你本人或委托人到疾控中心领取。

2、疾控中心接到申请后会及时电话联系,若因你的原因未联系上,或确定的检测费用你不同意,此申请将作废。

3、你也可以通过网络申请检测,在卫生局网站“审批表格”一栏下载此申请表,并填表报送,报送QQ网址:1920292925。

疾控中心地址:都江堰市联盟北路2号 咨询电话:028-87144187、87121458

同意以上条款,申请人签字(盖章)

年 月 日

第四篇:2011年都江堰市文化馆年终总结报告

2011年都江堰市文化馆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要点

2011年,是我市夺取灾后重建全面胜利,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跨越之年。一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文广新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文化馆各项职能,充分发挥文化激励引导作用,拓展有利于文化繁荣的公益服务项目,着眼于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加大优秀文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切实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各项群文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根本保障。

2011年工作回顾

一、强化公共服务,“免费”开放落实处

文化馆作为都江堰市公益性群众文化基层阵地的核心,早在2006年就开始探索公益性服务的操作和管理模式。随着文化馆新馆的开馆运行,2011年初,我馆面向广大公众全面推行免费开放服务,全年不闭馆免费开放演艺场地、排练场所、艺术展厅、非遗陈列室等馆舍资源,并按照公众需求,无偿提供包括服装道具、音响设备、演艺器材、展演展示等各种文艺资源。除此而外,我馆还为各级单位、社会团体、普通市民,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免

费艺术培训班及专业辅导,为广大基层群众带来了丰厚的文化实惠,也为提高广大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素养和文化品位开拓了实实在在的途径和相互展示交流的平台,切实保障了基层百姓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权利,突出了我馆公益性的主体地位,强化了群众文化服务的新理念。

二、文艺力量“壮大”,社团活动火热开展

自开馆运行以来,为增强文化阵地凝聚力和影响力,锻造文艺软实力,除西蜀艺术团、洞经古乐团等馆办团队外,还吸纳了都江堰市川剧团、都江堰艺术团、爱乐艺术团、国风合唱团、财神擂鼓演艺团、舞协、音协、书协、国学学会、老体协、美协、老年大学、柳风艺术团等近20多个民间文艺组织的加盟进驻。这些社团、组织依托我馆提供的软硬件设施条件,每月在我馆开展形式多样的排练、培训、演出、举办各种展览、研讨会,极大地营造了文化馆浓郁的文化艺术氛围,也为普及大众文艺,增强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储备了资源和力量。同时,各社团积极参加对外交流和比赛,如馆办西蜀艺术团、国风艺术团、爱乐乐团、开心拉丁舞队等,其中国风艺术团赴重庆参加交流汇演;拉丁舞团赴北川参加四川省舞蹈家协会比赛获优秀奖;“美丽的花朵”童声合唱团7月赴广东中山参加第五届童声合唱节比赛摘得第三名好成绩,为我市赢得了荣誉。

三、文艺惠民,“贴紧”基层百姓

(一)今年在市文广新局的领导下,我馆协办及开展了众多

民俗节庆活动,如:组织社团下乡文化暖冬慰问、春节城乡文化大巡游、民风闹元宵活动、清明玉垒梨园演出、我们的中秋节、庆祝建国62周年暨重阳文艺演出、元旦书画家送春联下乡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广大市民群众送去了异彩纷呈的精神文化享受。

(二)成功协办了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多彩都江堰”分会场活动,来自国内外近20支非遗项目演艺团队在南桥、玉垒广场驻场演出巡游,为广大都江堰市民带来了一场国际国际视觉盛宴。

(三)在艺术展厅,今年举办了大型系列灾后重建成果图片展《幸福都江堰》;协办了朱常棣大型《古堰颂歌》山水画展;本土学者、书法家李启明先生书法精品展;民进成员书画展;民盟成员书画展;《幸福都江堰 快乐童年》少儿美术作品展;张娴婷大型山水画展等艺术展览;由我馆协助承办了四川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全国优秀竹雕工艺作品荟萃展。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广场活动,如青城山广场演出、石羊镇广场演出、金马广场演出等便民演出活动。还参与组建了文艺小分队深入村、组为当地农民群众带去精彩表演近百场。

(五)组织西蜀艺术团、都江堰艺术团、爱乐乐团、国风艺术团、拉丁队等社团协会参加各类惠民文艺表演共计60余场,受到了广大市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四、面向社会,大力推进“公益”性文艺辅导、培训。

在文化馆广场、城区各大广场、中兴镇、石羊镇、青城山镇、虹口乡为当地老百姓开展了共计12期四季风广场舞、国标舞大型培训活动,共近千人次参加;为中兴镇、蒲阳镇的老百姓开展了4期舞蹈培训课,共计培训近200人次。在向峨乡为当地农民群众专场开办龙灯舞培训班15期,参加培训共计达500余人次。

同时我馆专业骨干也为我市各单位、群众团体,如建设局、市政府办、市医疗中心、市外事办、市血站、市电视台、市文广新局系统、都江堰艺术团舞蹈队、都江堰国风合唱队、爱乐乐团等编排舞蹈、声乐歌曲并进行专业辅导共计近30期,800人次。

书画方面,今年10月我馆专门聘请了著名画家李柏林老师担任授课老师,面向社会免费招生,开办了为期三个月的成人国画初级班,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继续加强对文化站(室)的指导工作

今年配合市文广新局,积极开展农村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的相关协调、业务指导工作,努力夯实文化阵地基础,切实发挥基层文化服务功能。经申报,青城山镇、中兴镇成为成都市级一级综合文化站。(中兴镇还被列入成都市级文化活动示范基地)

六、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文艺创作成果可喜

以人为本,灵活管理,激发人才创新,鼓励进行文艺作品创作是我馆一贯坚持的管理方针,今年我馆职工佳作涌现,成果可喜。书画上,创作《灵山女孩》系列、《拾回儿时的记忆》、《山

外之山》、《生灵》等油画作品,其中多幅作品被邀参展或发表在《四川画报》、《古堰视界》、《鉴藏·环球市场》、《都江堰报》上,并有多篇评论文章一同发表。文学上,创作组诗《一梦千年》并发表在国家级公开发行诗刊《散文诗世界》上。摄影作上,原创摄影作品240个主题共2000余幅图片在国家摄影网公开发表。除此而外,还在新浪网、四川天府在线、中成诗歌论坛、POCO行摄天下摄影论坛发表诗歌、散文、摄影作品近百篇。学术理论上,参加了金川大渡河流域文化、九寨沟《散文诗世界》国际笔会等高规格学术研讨会。舞蹈上,创作作品《吉祥谣》、《银舞飞扬》、《唐古拉风》,为外单位协助创作现代舞《圣战之歌》、当代舞《因为有你》、蒙古舞《为都江堰喝彩》、新疆舞《神秘的面纱》等。今年5月,我馆协助市文广新局联合市教育局、市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共同创制了精品电视诗会《品读·山水古堰》作品。

七、非遗宣传、保护、传承、发展态势良好,非遗工作常态日趋规范化

(一)根据四川省文化厅、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要求,切实加强传承人与保护单位的密切协调联系,做好传承人补助资金的专款拨付下发,协助传承人规划资金使用及指导传承人开展传承工作。

(二)全面梳理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图文资料,重新建立非遗专卷档案体系。通过各种渠道补充和更新主要已申报项目的

发展、传承动态,如青城洞经古乐、青城武术等。针对非遗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筛选甄别,并按照成都市文化馆要求将所有涉及的图文资料进行重新普查汇总上报,同时加大力度对我馆自2006年以来搜集整理的非遗项目逐级申报工作规范化进行大清查,并形成清查详细报告,顺利完成普查工作,非遗普查成绩突出。

(三)以制度化为保障,认真做好非遗展厅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新建的都江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厅(室),作为都江堰市首个内容最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场所。其中突出了都江堰市已经申报为国家级、省级及市级名录的所有项目。陈列展厅于11月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已经接待了众多都江堰市民群众前来参观。除此而外,今年12月还在文化馆及市区举办了为期三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板展,为广大市民普及非遗知识。

(四)坚持“洞经古乐”团、“财神擂鼓”队的日常培训排练,全年共培训40余次,培训达千余人次。同时将收集整理的洞经古乐剩余60首曲目录制问题进行前期调研磋商,争取开展保护录制工作。

(五)青城武术传承、发展蓬勃兴旺,成果显著。今年道君武馆培训学徒共计200余人,青城武术馆在我市小学面向学生推广青春拳和青城太极养生六式,并参加都江堰第五届运动会开幕式展演,引起轰动。同年青城武术参加《汉唐雄风杯》巴蜀武术交流大会,青城功夫获名家汇演金章奖,弟子获得金牌23枚;参加四川省武术协会在南充举办的《四川省武术名人明星争霸

赛》,青城武术传承人何道君获得“名人称号”,弟子获得10金13银13铜的好成绩。参加成都是传统武术比赛,青城功夫获得金牌18枚银牌8枚铜牌4枚。今年4月,应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交流中心之邀,青城武术传承人刘绥滨为来自柬埔寨、巴基斯坦、也门、蒙古、东帝汶等13个亚洲国家的政府高级官员传授青城太极养生。中央台新闻频道、青海卫视、湖南卫视、湖南经济电视台、金鹰卡通卫视、好莱钨新闻等数十家媒体对青城武术养生文化进行了报道。同年,青城武术传承人刘绥滨被权威武术期刊《武当》杂志评定为中国十佳武术人物,被聘为第6届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形象大使,除此而外刘绥缤还被聘新锐游戏企业神雕网络正式聘为金山第二代武侠网游品牌《独孤九剑》武侠大使。青城武术参加了第6届中华养生健康国际论坛和第2届中华武林高峰论坛并荣获组委会颁发的武术产业推动奖。

八、各级领导亲切关怀,文化馆未来信心十足

年初以来,党中央、国家文化部、四川省、成都市等各级主要领导陆续前来我馆考察调研、指导工作。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亲临我馆视察工作,对灾后文化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内部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赞赏。8月由国家文化部会同各省专家团对我馆进行了实地评估工作,会后各领导、专家对我馆的群众文化建设、免费服务开放、软硬件设施条件、开展基层文化取得的成果纷纷表示肯定。我馆顺利通过了第三次全国文化馆评

估,又一次获全国国家一级文化馆殊荣。领导们的亲切关怀和亲临指导,让我馆全体职工倍受鼓励,也更加坚定了我馆向更高目标进发的信心。

九、不断学习,转变职工队伍观念,培养年轻人才 为适应新形势需求,围绕我市“十二五”规划、长足推进我市基层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我馆多次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学习《都江堰市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围绕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会议精神举办全馆专题学习会、座谈会。坚持对职工进行业务知识和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尤其注重年轻馆员业务素质、专业技能、文艺理论方面的培养和提升。不断探索内部管理机制,转变职工队伍作风观念,打造一支有活力会实干的文化前沿队伍。

十、支部、工会,工作到位,文化馆凝聚力增强。2011年,我馆支部始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馆党员干部扎实开展党建工作。通过专题会议和系统学习党政方针,强化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基层服务作风,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我馆工会坚持团结全馆职工为服务宗旨,关心在职及退休职工生活,组织送温暖慰问活动,看望了生病职工和困难家属,增强了全馆干部职工的归宿感和文化馆向心力。

2012年工作思路及要点

2012年,围绕我市“十二五”城乡统筹规划,“四位一体”战略格局,加快建立文化产业创意示范区和建设国际旅游生态田园城市的总体目标,文化馆作为基层文化领军标杆,如何更好地破解难题,扎实推进我馆群众文化公共服务事业并在文化产业创新阵营中谋求机遇和发展,着力发挥引领作用,是我馆必须不断深化探索的方向所在。就此思路特提出以下工作要点:

一、夯实文化成果大家享,以突出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主旨

文化馆工作的重心和主要任务就是要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享有和贯彻落实。在这一点上,我馆会加大拓展免费开放服务项目,如增设文化讲座;举办更多门类免费艺术初级班和提高班;联合文化站、文化活动室、街道文化活动中心驻点开设文艺培训和辅导;组建专业文艺惠民表演队,拓宽各大街区、各乡镇送文化下乡服务区域,开展月月送文艺常态文化活动;将广大外来农民工、在校学生、部队官兵、企业一线职工、孤残人士都纳入重点免费文化服务对象范围,为他们送去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

二、积极开展参与各类社会文化艺术活动。

认真利用传统节庆为主题内容,策划好、组织好、开展好全年节庆假日系列群众民俗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认真协助完

成各级政府主办的大型文化活动任务,贯彻参与如文化四季风、文化暖冬、民俗闹新春等重要成都市级文化活动。

策划举办更多更丰富的书法、绘画、工艺、摄影、文学等文艺作品精品展览,让广大市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欣赏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艺术作品,提升普通百姓的艺术审美观和文化情趣。

三、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力度

从广泛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线索入手,进一步扩大普查范围,充实完善普查档案,进一步建立起完善翔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积极组织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示展演交流活动;认真筛选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进行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申报,建立国家、省、市级项目申报梯队,为申报工作做好准备。进一步加强传承人管理,规范传承人与保护单位的权利和义务,完善协议制度,保障省、市下达的非遗经费专款专用。积极开展非遗保护理论研究和调研工作,配合完成清明放水节的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各项工作。

四、强化辅导培训,提升基层文艺队伍素质和骨干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职能作用,利用好基层文化设施条件,举办各类培训班,辅导业余文化骨干,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的基层培训机制。组织发展繁荣各个艺术门类,继续抓好各个艺术门类骨干的专业创新,给予创新任务,多出佳品,并积极做好重点作

者和重点作品在群众中的推广工作。在群众文化队伍中打造 “特色、影响和精品”,在艺术辅导培训中“重在多级辅导网络和联动”,在全局性把握和推进文化创新中,不断拓展文化馆的各项服务职能,努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龙头作用。

五、继续加强全馆干部职工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 制定更加科学规范的内部管理体制,将干部职工工作的能动性与工作态度作风的转变相结合,加强政治、政策学习和业务技能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群文理论水平和专研能力,增强干部职工适应不断发展的文化服务本领和敬业责任感,锻造一支高素质的文化干部队伍。

六、重视数字化服务工作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域推进,我馆将着眼于更加便民、惠民的数字化服务建设。如完善电子阅览室的配备和开放,加大网上信息服务,力争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数字化虚拟展示及艺术展品数字展示等,实现现代化文化成果数字共享。

第五篇:都江堰市水利“十一五规划”

都江堰市水利“十一五规划”

2006年-2010年

为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创建生态文化旅游名城,推进我市水利跨越式发展,我局抽调精兵强将对我市的水利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本着“以人为本、促进我市可持续发展、增强我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打造水利之都的要求,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原则编制了我市的“十一五”水利建设规划。本规划由农村水利、城市水利、集镇水利三部分构成。

一、农村水利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的命脉。为切实贯彻“中央一号文”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推进为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在“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加大对农村水利的投入力度,投入资金5616.95万元,用于整治改造农村各类渠道278公里。

(一)、水利现状

1、河流

本市境内河流分为过境河流(岷江)和当地径流(山溪沟河)。岷江自西北入本市境内,至都江堰渠首分为内、外江。外江包括:金马河、沙沟河、黑石河。内江包括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其中走马河在聚源镇又分为两支,左支为徐堰河、右支仍为走马河。金马河主要起排洪作用,其余七条河流均为川西平原的主要灌溉河流(包括本市)。本地山溪河道径流主要有十三条,即:白沙河、龙溪河、味江河、石孟江、螃蟹河、灵岩山沟、纸房沟、万张沟、铜马沟、龙安河、蟠龙河、干河子、南溪河。其中白沙河、龙溪河为岷江支流,自都江堰渠首以上汇入岷江。

2、渠系

我市有省管都江堰七大干渠穿境而过,经过几十年水利建设,我市现有支渠63条,总长279公里,斗渠187条,总长611公里,农渠1222条,总长706公里,毛渠5000余条,总长2190公里。(1)、跨县(市)支、斗渠:我市现有跨县(市)支渠3条,即环山渠、马坡堰、柏木河,有跨市斗渠3条即青景斗渠、友爱斗渠、友谊三斗渠;(2)沿山渠道:我市有沿山支渠3条即环山渠、马坡堰、导江堰;

(3)重点支渠:我市有灌溉面积上万亩的重点支渠10条,分别为太白堰、左支渠、右支渠、灵寿堰、五斗河、红塔堰、团结堰、爱民渠、友谊渠、前进渠;(4)其他支渠:我市还有灌溉面积0.3至1.0万亩的支渠12条,分别为太平堰、莲花堰、马鞍堰、丰收堰、双涧槽、胜利堰、梓水堰、宁江堰、布袋堰、拥军渠、红旗渠、回子堰。其余支渠为灌溉面积小于0.3万亩的小支渠及直灌渠。

3、山丘区小型水利工程

我市山丘区小型水利工程较少,且分布零散。(1)水库

我市有小

(一)型水库1座,即龙池水库,库容13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10万立方米;小

(二)型水库两座,即青城山月城湖水库和蒲阳镇团结水库,库容分别为15.7万立方米和12.08万立方米,兴利库容分别为15万立方米和12万立方米。

(2)提灌站

我市有提灌站62处,设计提水能力148万立方米,设计灌面0.7万亩,有效灌面0.63万亩。

(3)我市有山丘区蓄水塘等小型水利工程141处,总蓄水库容61万立方米,兴利库容58万立方米;

(4)微型水利工程342处,总蓄水能力18.486万立方米。

上述设施大部分为70年代兴建,绝大部分渠道、山溪河仍为土渠,现已老化、带病运行、输水损失大、渠道沿线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制约了我市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规划方案

十一五期间,投入资金5616.95万元用于农村水利,包括支渠防渗整治98公里、砼U型渠150公里以及其他农村水利建设项目30公里(折合数)。

1、支渠防渗整治

我市灌溉面积5000亩以上,主要功能为农田灌溉及排洪的灌溉支渠有18条,分别为导江堰、马坡堰、左支渠、右支渠、太白堰、灵寿堰、柏木河、五斗河、红塔堰、双涧槽、友谊渠、爱民渠、前进渠、红旗渠、拥军渠、团结堰、梓水堰、环山渠。

1、导江堰:导江堰又名杨柳河,进水口位于蒲阳河左岸的三百洞处,全长17.53公里,其中城区段3.8公里。最大过水流量4.3m3/s,灌溉蒲阳镇、灌口镇的7000余亩农田。

通过近几年的整治,现有防渗渠道8公里,其余9.53公里为土渠,该渠为沿山渠道,大部分渠段渠底高于右侧农田。由于长期超负荷运行、渠道比降小,加上左岸山坡的泥土、岩石常常被雨水冲到渠道内,造成渠道垮岸、淤积,堵塞渠道,险情不断。“十一五规划”拟整治堤埂薄弱的渠段6公里;

2、马坡堰:进水口位于蒲阳河左岸蒲阳镇场镇处,是我市一条跨县支渠,本市境内长4.8公里,灌溉面积1万余亩(都江堰市境内0.4万亩),最大引水流量4.0 m/s。

该渠是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条沿山土渠,部分渠段进行过简单的衬砌。由于资金原因,多年未对该渠进行有效的整治。经过多年运行,现渠道已出现老化,渠道靠山的左岸垮岸情况时有发生,其在蒲阳镇齐心村段有近500米填方渠道,护岸已出现整体向后倒,随时可能发生溃堤的严重后果,加上渠道内淤积严重,渠道在春灌期间不能满负荷输水,汛期存在行洪隐患。因此“十一五”规划拟彻底整治马坡堰渠道长4.5公里;

3、左支渠:进水口位于柏条河左岸财经大厦后,全长11.98公里,其中城区段3.6公里,最大引水流量3.7m3/s,灌溉胥家镇、灌口镇、蒲阳镇的15000余亩农田。其在林机厂下侧的左岸有排洪道长约2公里。

左支渠紧靠我市灌天路,沿渠单位、住户较多,由于多年来的历史原因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沿渠单位、住户在渠道两侧管护范围内及渠道上无序修建建筑物和桥梁。这些建筑物和桥梁占用渠道、缩小过水端面,使渠道管理非常困难。再加上原有渠道大部分渠段为土渠、沿渠环卫设施未配套完整,部分住户、商家往渠道内丢弃垃圾废物,造成渠道严重淤积,每年市政府安排水利资金进行部分清掏,均只能解决临时问题。“十一五”规划拟彻底整治左支渠城区以下输水困难的渠段6.3公里;

4、右支渠:进水口位于柏条河右岸的侨都商住城后,全长11.81公里,其中城区段3.5公里,最大引水流量4.0m3/s,灌溉胥家镇、天马镇、幸福镇的14000余亩农田。3右支渠城区段流经幸福大道,其在幸福大道中间段已进行标准化治理。但城区以外的8.3公里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土渠,经过多年运行,渠道老化严重,护岸出现垮塌、渗漏等现象,渠道内淤积和冲刷的情况都存在,对渠道的输水和行洪能力都有很大影响。“十一五”规划拟彻底整治右支渠城区以下输水困难的渠段6.3公里;

5、太白堰:进水口位于蒲阳河右岸胥家电站处,全长7.7公里,最大引水流量3.0 m3/s,灌溉胥家镇、蒲阳镇的1.2万亩农田。

太白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土渠,多年来,由于资金等原因,仅对该渠1.7公里渠段进行了防渗整治,其余6.0公里渠道仍为土渠,通过多年的运行,渠道老化严重,垮岸、渗漏和淤积现象随处可见,渠道输水损失大,行洪不畅,每到春灌和汛期时常出现渠道翻水的现象。“十一五”规划拟彻底整治太白堰6.0公里;

6、灵寿堰:进水口位于柏条河左岸胥家镇羊和村境内,全长7.65公里,最大引水流量2.3 m3/s,灌溉胥家镇、天马镇1.2万亩农田。

灵寿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土渠,多年来,由于资金等原因,未对该渠进行防渗整治,通过多年的运行,渠道老化严重,垮岸、渗漏和淤积现象随处可见,渠道输水损失大,行洪不畅,对渠道的正常运行有很大影响。“十一五”规划拟彻底整治灵寿堰7.0公里;

7、柏木河:进水口位于走马河左岸幸福镇境内,全长13.1公里,最大引水流量12 m3/s,是我市一条跨县支渠,灌溉我市幸福镇、胥家镇、聚源镇、崇义镇、天马镇4.9万余亩农田。

柏木河是我市上世纪七十年代渠改时修建的土渠,也是我市的一条重要灌溉支渠,因渠道断面大,渠道整治资金需求量大,多年来未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再加上由于渠道长,渠底比降变化大,部分渠段护岸高达6米以上,渠道垮岸、淤积、冲刷、渗漏、翻水等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聚源镇境内部分渠段护岸高达6米,渠底比降大,护岸底部及渠底冲刷严重,有的渠段护岸底部已被掏空,出现护岸整体下沉的现象,因此,急需对柏木河进行综合整治。“十一五”规划拟彻底整治柏木河损毁严重渠段10.3公里;

8、五斗河:进水口位于走马河右岸都江堰工业开发区,全长6.9公里,最大引水流量4.73 m3/s,灌溉工业区、聚源镇、崇义镇2万余亩农田。五斗河原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渠改时修建的土渠,部分渠段有干砌石护岸,通过近几年的整治,现有3公里标准防渗渠道。由于该渠流经工业开发区,因建设需要,部分渠段被改造,未整治渠段垮岸、淤积、渗漏严重,聚源镇段因堤岸低矮,时有翻水。“十一五”规划拟彻底整治五斗河3.9公里;

9、红塔堰:取水口位于走马河右岸陈家沱电站前池,全长3.85公里,最大引水流量4.8 m3/s,灌溉崇义镇1.9万亩农田。

红塔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渠改时修建的土渠,部分渠段有干砌石护岸,1993年粮专工程已对其进行防渗整治,但由于资金及技术原因,当时的设计标准不高,经过十余年的运行,渠道又出现垮岸、渗漏现象。再加上该渠为横渠,渠道比降小,渠内淤积严重,输水损失大,其取水口受电站运行的控制,在春灌期间,渠道输配水不足,影响了该渠的春灌和防汛工作。“十一五”规划拟彻底整治红塔堰3.0公里;

10、双涧槽:取水口位于江安河左岸崇义镇段,全长4.7公里,最大引水流量1.3 m3/s,灌溉崇义镇0.54万亩农田。

双涧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渠改时修建的土渠,已进行防渗整治的渠段300米,其余4.4公里现仍为土渠,经过多年的运行,渠道已出现垮塌、渗漏、淤积,输水损失大,其行洪能力不足。为节约有限的水资源,“十一五”规划拟彻底整治双涧槽4.4公里;

11、友谊渠:取水口位于沙沟河左岸安龙镇境内,全长5.44公里,最大引水流量5.14 m3/s,灌溉安龙镇、柳街镇、石羊镇2.7万亩农田。

友谊渠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渠改时修建的土渠,部分渠段有干砌石护岸,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已防渗整治该渠2.44公里。该渠经过多年运行,渠道老化,未整治的土渠段垮岸、渗漏、淤积现象严重,渠道输排水困难,其尾段时常无水可灌,存在旱片死角。“十一五”规划拟彻底整治友谊渠3.0公里;

12、爱民渠:取水口位于黑石河左岸石羊镇境内,全长3.37公里,最大引水流量2.4 m3/s,灌溉石羊镇、柳街镇、2.4万亩农田。

爱民渠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渠改时修建的土渠,部分渠段有干砌石护岸,该渠经过多年运行,渠道老化,垮岸、渗漏、淤积现象严重,渠道输排水困难。“十一五”规划拟彻底整治爱民渠3.0公里;

13、前进渠:取水口位于沙沟河左岸翠月湖镇上游村境内,全长2.0公里,最大引水流量3.5 m3/s,灌溉石羊镇、2.2万亩农田。前进渠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渠改时修建的土渠,其取水口与红旗渠共用,渠内引水量有限,部分渠段有干砌石护岸,该渠经过多年运行,渠道老化,垮岸、渗漏、淤积现象严重,渠道输排水困难。“十一五”规划拟彻底整治爱民渠3.0公里;

14、红旗渠:取水口位于沙沟河左岸翠月湖镇上游村境内,取水口与前进渠共用,全长2.0公里,最大引水流量3.5 m3/s,灌溉石羊镇2.2万亩农田。

红旗渠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渠改时修建的土渠,因其取水口与红旗渠共用,渠内引水量有限,部分渠段有干砌石护岸,该渠经过多年运行,渠道老化,垮岸、渗漏、淤积现象严重,渠道输排水困难。“十一五”规划拟彻底整治爱民渠3.0公里,新开取水口,将其取水与前进渠分开,便于管理;

15、拥军渠:取水口位于黑石河左岸石羊镇境内,全长3.3公里,最大引水流量2.4 m/s,灌溉石羊镇、柳街镇0.97万亩农田。

拥军渠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渠改时修建的土渠,部分渠段有干砌石护岸,该渠经过多年运行,渠道老化,垮岸、渗漏、淤积现象严重,渠道输排水困难。“十一五”规划拟彻底整治拥军渠3.0公里;

16、团结堰:取水口位于黑石河右岸玉堂镇永固村境内,全长7.95公里,最大引水流量2.8 m3/s,灌溉玉堂镇、中兴镇、翠月湖镇、石羊镇1.1万亩农田。

团结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渠改时修建的土渠,部分渠段有干砌石护岸,通过2002年、2003年重点项目的整治,已对该渠防渗整治6.1公里。余1.6公里渠道有垮岸、渗漏、淤积现象,影响了渠道的正常输排水。为提高该渠道的建设标准,“十一五”规划拟防渗整治团结堰1.6公里;

17、梓水堰:取水口位于黑石河左岸玉堂镇永固村境内,全长7.01公里,最大引水流量2.62 m3/s,灌溉中兴镇、翠月湖镇、石羊镇0.8万亩农田。

梓水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渠改时修建的土渠,部分渠段有干砌石护岸,由于资金等原因,多年未对其进行治理,通过多年运行,渠道出现垮岸、渗漏、淤积现象,输水损失大影响了渠道的正常输排水。“十一五”规划拟彻底整治梓水堰6.8公里;

18、环山渠:环山渠为跨县支渠,取水口位于沙沟河右岸玉堂镇新生村境内,全长29.1公里,其中都江堰市境内15.1公里,最大引水流量14 m3/s,灌溉面积10.0万亩,其中灌溉我市玉堂镇、中兴镇、青城山镇、大观镇、安龙镇5.4万亩农田。3环山渠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渠改时修建的土渠,部分渠段有干砌石护岸,由于资金等原因,多年未对其进行治理,通过多年运行,渠道出现垮岸、渗漏、淤积现象,输水损失大,加上其部分渠段为地上渠道,渠内交叉建筑物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了渠道的正常输排水。

我市已于2005年年初请具有水利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对环山渠综合整治工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并报上级主管部门,由于资金需求量大,计划待上级部门批准后,在“十一五”期间的2007年、2008年彻底整治环山渠都江堰市段15.0公里;

根据我市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现状,“十一五”期间本着突出重点的原则对灌面在5000亩以上的上述18条支渠进行防渗整治,整治长度98公里,投入资金4044.95 万元。详见附表。

上述支渠防渗整治实施后,每年可减少输水损失8000万米以上,将显著改善我市90%以上农田的灌溉用水条件,保证农业生产的适时用水,不再因工程的原因而缺水;增强了工程实施区域内尤其是沿渠两岸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粮食增产每亩按8公斤计,则每年可增产200万公斤;减少农民的农田灌溉用工;区域内的群众出行条件和居住环境得以改善;节省渠道占地约120余亩;减轻渠道的水土流失。

2、砼U型渠

针对我市农毛渠多为土渠,淤积垮塌严重,杂草丛生的现状,大力推广建设省地、省投入、节水、改善环境的砼U型渠。计划投资922万元,新建150公里的高标准砼U型渠。工程完成后,每年可节水4000万米3以上,受益面积4万余亩,每年增产粮食50万公斤,节省渠道占地约110余亩;减轻了水土流水,区域内群众的居住环境和出行条件得以改善;减少农民的农田灌溉用工。

此项目计划在我市平坝及沿山丘陵区的17个乡镇实施,实施为“十一五”期间五年。具体实施规划见《都江堰市“十一五”砼U型渠工程汇总表》。

3、其他农村水利建设项目

针对我市水利设施陈旧的状况,投入资金650万元用于水利设施的维护和渠道绿化以及闸制口的改造。从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及时有效的调度。

我市山区有各类小型建筑物545处(含微水池),工程虽然已经建成,为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需要进行日常维护,预计十一五期间的5年需维护资金

3100万元;十一五期间改造的98公里渠道,需进行绿化补植,预计5年需绿化资金50万元;改造全市63条支渠的闸制口150余处,约需资金500万元。

二、城市水利

我市作为水利之都,因水而存、因水而兴,其水利建设和治水理念应当走在前列。我市城区有10余条灌排主渠穿城而过,为我市所特有的。

(一)、城区渠道现状

都江堰市东城区现有八条灌溉支渠(导江堰、左支渠、右支渠、太平堰、莲花堰、金堤堰、漏灌堰、三叉堰)和一条山溪沟(灵岩山沟),城区渠段总长28.65公里(含左支渠排洪道2.0公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水利建设,多年来分期整治了城区渠道约17公里。受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限制,整治时仅考虑了渠道的输水和排涝功能,建成边坡较陡的“两面光”或“三面光”砼砌石渠道,与建设生态渠道不符,并将人和水分隔开。且由于是分期整治,整治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部分整治段现已老化毁损,目前城区仅有约10公里的渠道尚完好,其余19公里渠道均需全面整治。因导江堰城区段已进行治理配套,现将城区内处导江堰以外的各条渠道的情况分述如下:

1、左支渠

左支渠进水口位于柏条河左岸财经大厦后,全长11.98公里,最大引水流量3.7m3/s,灌溉胥家镇、灌口镇、蒲阳镇的15000余亩农田。左支渠林机厂下侧的左岸有排洪道长约2公里,未进行标准化整治。左支渠城区段3.6公里,初步整治了0.8公里,未进行配套绿化,有部分渠段已老化毁损。该渠存在的问题:该渠兴建时,仅考虑农业排灌需要,断面不能满足城市排涝需要;整治时仅考虑了渠道的输水和排涝功能,建成边坡较陡的“两面光”或“三面光”砼砌石渠道,与现代水利不符,并将人和水分隔;沿渠环卫设施未配套完善,部分住户、商家往渠道内丢弃垃圾废物,造成渠道淤积;渠道修建桥梁和被覆盖较多且相当不规范,不符合景观要求,有的甚至缩小过水断面,输水排涝能力降低;由于历史原因,渠道两侧的红线控制范围内搭建了许多房屋,于下一步渠道的整治十分不利;由于污水管网未配套完全,尚有多处排污口往该渠内排放污水;大部分渠道没有护拦和照明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2、右支渠

右支渠进水口位于柏条河右岸的侨都商住城后,全长11.81公里,最大引水流量4.0m3/s,灌溉胥家镇、天马镇、幸福镇的14000余亩农田。右支渠城区段3.5公里,已整治了3公里,初步进行了配套绿化,有部分渠段已老化毁损。该渠存在的问题:该渠兴建时,整治时仅考虑了渠道的输水和排涝功能,建成边坡较陡的“三面光”砼砌石渠道,并将人和水分隔,与现代水利不符;沿渠环卫设施未配套完整,部分住户、商家往渠道内丢弃垃圾废物,造成渠道淤积;部分渠段桥梁搭建不规范,不符合景观要求,有的甚至缩小过水断面,输水排涝能力降低;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渠道两侧的红线控制范围内搭建了房屋,对下一步渠道的整治十分不利;由于污水管网未配套完全,尚有数处排污口往该渠内排放污水;大部分渠段没有护拦和照明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3、太平堰

太平堰进水口位于柏条河右岸的侨都商住城后,全长3公里,最大引水流量0.74m3/s,灌溉幸福镇的1600余亩农田。太平堰城区段3.0公里,已整治了2公里,未进行了配套绿化。该渠存在的问题:该渠兴建时,仅考虑了渠道的输水和排涝功能,建成边坡较陡的“三面光”砼砌石渠道,城区段被覆盖1公里以上,并将人和水分隔,与现代水利不符;沿渠环卫设施未配套完整,部分住户、商贩往渠道内丢弃垃圾废物,造成渠道淤积;桥梁搭建不规范,不符合景观要求,有的甚至缩小过水断面,输水排涝能力降低;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渠道两侧的红线控制范围内修建了不少房屋,对下一步渠道的整治十分不利;由于污水管网未配套完全,尚有多处排污口往该渠内排放污水;渠道没有护拦和照明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4、莲花堰

莲花堰进水口位于柏条河右岸的幸福镇莲花村段,全长4.3公里,最大引水流量0.78m3/s,灌溉胥家镇、幸福镇的2600余亩农田。莲花堰城区段2公里,已整治2公里,未进行配套绿化。该渠存在的问题:该渠兴建时,仅考虑了渠道的输水和排涝功能,建成边坡较陡的“三面光”砼砌石渠道,绿化标准不高,并将人和水分隔,与现代水利不符;部分建筑垃圾和建筑砂石,将渠道堵塞、造成淤积;城市设施在涉渠建设中与我局沟通不够,造成部分渠底抬高,过水断面压缩;由于种种原因,渠道被改道覆盖较多,于下一步渠道的整治十分不利;由于污水管网未配套完全,尚有部分排污口往该渠内排放污水;渠道没有护拦和照明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5、金堤堰

金堤堰取水口位于伏龙观,全长6.65公里,最大引水流量0.6m3/s。因城区扩建,金堤堰现仅灌30余亩,该渠道功能已改变为沿该渠城市的排涝和排放生活污水为主。金堤堰城区段5公里,其中初步整治2.0公里,整治段标准不高断面未留足,全部未绿化。该渠存在的问题:该渠兴建时仅考虑农业排灌需要,未按城市需要确定其断面,其排涝能力不足,将人和水分隔,与现代水利不符;该渠从进水口至青城桥节点段已被覆盖(其中仅有约100米未覆盖);由于城市污水管网未配套完全,沿渠各住户、商家和单位将污水排往此渠,造成该渠臭气熏天;该渠整治段绝大部分被覆盖,净空不足,覆盖段多年无法清掏;渠道不畅,每遇下大雨,污水四溢;过水断面不足,每遇下暴雨极易成灾;沿渠环卫设施未配套完整,部分住户、商贩往渠道内丢弃垃圾废物,造成渠道淤积;由于历史原因,渠道及其两侧的红线控制范围内修建了不少房屋,对下一步渠道的整治十分不利;渠道没有护拦和照明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6、漏灌堰

漏灌堰在走马河右岸俗称野猪林处取水,全长1.5公里,最大引水流量0.1m3/s,灌面100亩,主要作为该区域的排涝渠道在使用。该渠城区段1.5公里,未进行整治和绿化。该渠存在的问题:修建此渠道时仅考虑了渠道的灌溉功能,未按城市需要考虑其排涝,将人和水分隔,与现代水利不符;由于污水管网未配套完全,尚有排污口往该渠内排放污水;沿渠环卫设施未配套完整,部分住户、商贩往渠道内丢弃垃圾废物,造成渠道淤积;由于历史原因,渠道两侧的红线控制范围内修建了不少房屋,对下一步渠道的整治十分不利;渠道没有护拦和照明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7、三叉堰

三叉堰在走马河右岸的幸福电站前池取水,全长6.5公里,最大引水流量0.33m3/s,灌溉工业区的100余亩农田。该渠城区段0.8公里,未进行整治和绿化。该渠存在的问题:修建此渠道时仅考虑了渠道的灌溉功能,未按城市需要考虑其排涝,与现代水利不符,将人和水分隔了;由于污水管网未配套完全,尚有排污口往该渠内排放污水;部分住户、商贩往渠道内丢弃垃圾废物,造成渠道淤积;由于历史原因,渠道两侧的红线控制范围内修建了不少房屋,对下一步渠道的整治十分不利;渠道没有护拦和照明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8、灵岩山沟

灵岩山沟源于城北灵岩寺山谷(海拔1150.7米)至蒲阳路王家桥下汇入蒲阳河(海拔701.5米),总长7.25公里,集雨面积4.45平方公里,属于季节性山溪排洪河道,同时是都江堰城区东北部的排洪道。城区段3.45公里,通过多年的整治,到目前为止已初步整治灵岩山沟约3公里,其余没进行过整治,具有一定的防洪能力。渠道存在的问题:渠道整治时仅考虑了渠道的排涝功能,边坡过陡、渠道硬化,与现代水利不符;由于是分期整治,标准不一,尚有部分渠段达不到防洪排涝要求;桥梁搭建不规范,有的挤占过水断面,未考虑景观等要求;由于污水管网未配套完全,尚有排污口往该渠内排放污水;沿渠环卫设施未配套完整,部分住户、商贩往渠道内丢弃垃圾废物,造成渠道淤积;由于历史原因,渠道两侧的红线控制范围内修建了不少房屋,对下一步渠道的整治十分不利;渠道没有护拦和照明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二)、规划方案

城区渠道建设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满足农田灌溉和防洪需要,同时考虑城市水利的特点以人为本,建设现代水利,使我市“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区渠道达到一渠一景,渠畅、水清、岸绿、景美,成为市民、游客的好去处。

为将我市建成水利之都和水利风景区,在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投入3074万元,用于东城区8条主渠道的改造(总长24.85公里),包括:渠道整治部分1999万元,便桥及小型建筑物300处300万元;绿化带8000平方米250万元(预计数),绿化带内人行小道12000米,159万元;栏杆23000米366万元;街灯和环卫设施及污水口入排污管网计入市政建设投资。具体规划见《都江堰市“十一五”整治城区渠道汇总表》。

为还渠道以本来面目,让渠道畅通,渠水变清:计划将城区各渠的排污口予以封闭,将污水归入城市排污管网;配套完善沿渠环卫设施,并及时予以清运,加强管理;会同公安、工商、规划、城建、交通等部门将城区渠道及红线控制区域内违规搭建、不符合景观要求的予以拆除、还渠道以本来面目。渠道上的桥梁等渠系建筑物,在保证渠道过水能力的前提下考虑城市景观要求进行统一规划建设。针对渠道的特点分类进行规划:

1、太平堰、莲花堰、金堤堰、漏灌堰、三叉堰等五条流量小、灌面不大、渠道比降大的渠道在保证其过水能力不降低的情况下将其城区段变宽、变浅、变缓。把渠道建成底宽3米、直高0.8米、口宽4.6米的三面砼砌石露头(俗称鸡蛋头)和砼砌石面粘小石、砼砌石面粘文化石的渠道,使行人对水触手可及、便于下渠道,并在渠底置以少量河砂和水草等,建好渠边街灯。金堤堰部分渠段尚需改道。

2、右支渠、左支渠流量大、灌面大的渠道,在现有断面尺寸的基础上,下部(设计水位以下)采用三面砼砌石露头(俗称鸡蛋头)的渠道,上部护岸采用各种植物生长砌块护岸,建好渠边街灯和栏杆。

3、灵岩山沟采用植物生长砌块护岸,采用干砌石护底,并在渠底开辟小道便于人们在渠中行走,“借水还水”在非洪水时段可从导江堰引少量活水进入灵岩山沟,最后还入蒲阳河,在该渠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供人上下渠的梯步,建好渠边街灯和栏杆。

在渠道两岸红线控制范围内进行高标准的绿化,并在绿化带内开辟蜿蜒曲折的人行小道和设置休憩设施,小路可用石板和砼砌小卵石等。沿渠两岸的护栏和照明设施应予以配套完善。另外,通过城区绿地和透水路面入渗、小型集雨池(坑)收集雨水加以利用,实现雨洪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减小城区渠道的排涝压力,上述工程本规划实施后,将使我市城区达到渠畅、水清、岸绿、景美,将极大的丰富我市的城市水文化内涵,增加我市魅力,改善市民的生活条件,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有力举措。

三、集镇水利

都江堰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集镇是城市化的有效载体,而各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水利基础设施明显落后于城市的建设,已对各集镇的发展形成了制约。如:大部分集镇未实现雨污分流,甚至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渠对水体造成了污染;排水道断面偏小,并且多为暗渠,无法清掏,每逢下雨污水四溢;部分场镇排洪道上无序搭建较多,排水断面被挤占严重,每逢下大雨往往成灾。为此,在“十一五”期间,我市将根据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对优先发展镇和重点集镇的场镇排洪、集镇水系建设进行引导性资金补助,拟投入资金500万元,以奖代赈,逐步改善各重点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乡镇对集镇排水道及集镇涉及的渠道(总长50公里)进行改造,以使各集镇的水利基础设施有显著改观。

上述项目共需投资9190.95万元,整治改造各类渠道352.85公里。全面实施以后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市水利基础设施的落后面貌;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使水利更好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显著增强我市农业的发展后劲,为农村产业结构打下基础;提高我市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水土流水,创建优良的生态环境;改善市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下载都江堰市教育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都江堰市教育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都江堰市商务局文件(精选5篇)

    都江堰市商务局文件都商务发【2011】264号 关于2011年双拥工作总结 2011年,我局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在市“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结合我......

    都江堰市旅游发展规划(摘要)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教学大纲 杨振之 一、 教学目的 开设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总结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并上升到理论的层面,以理论的方式,介绍给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让这些学生......

    都江堰市职业中学旅游2013、8月工作计划

    都江堰市职业中学旅游商贸专业部 2013----2014学年度上期工作计划 (2013、9~2014、1) 根据学校领导、各处室的要求,结合旅游商贸专业部实际情况,本着“强化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

    都江堰市水利局(渠系管理通知)

    都江堰市水务局 关于印发《都江堰市渠系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科、室、队、站、司、中心:为加强我市各级渠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保障春灌期间生产、生活用水,杜绝违法事件发生,维持渠......

    2013年都江堰市个私协会总结

    都江堰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 2013年工作总结 二O一三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协会、协会党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都江堰市“两新”党工委和工商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认......

    都江堰市环境保护局2009年双拥工作总结

    我局双拥工作在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以争创 省双拥模范城 为目标,以解决驻 都江堰 部队实际问题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全力支持驻 都江堰 部队建设,为促......

    都江堰市崇义小学岗位设置工作总结

    都江堰市天马学校岗位设置工作总结 为了进一步深化省市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岗位设置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我校按照市人事局、教......

    我眼中的都江堰市三大文化遗产

    我眼中的都江堰市三大文化遗产 都江堰市文物局:付三云一个国家、民族或者地区的文化要兴盛,离不开传统文化这块基石,而文化遗产就是这块基石的载体。当前,各地关于文化遗产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