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四次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问题,老师不愿教、不会教,学生不愿学,请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认真思考、分析一下当前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作答要求:要言之有物,切忌空话连篇。或者全面分析;或者就一点展开深入论述。)
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大多数学生的感慨,他们拿到作文题往往是老虎吃天无从下笔,只好生拉硬扯,凑“篇”成“文”,结果连自己也不知所云。作文难,难于上青天——这也是语文老师的感慨。作前指导绝对费尽心机,作后批改简直味同嚼蜡。老师和学生深陷泥沼,翻爬滚打。有道是:前景无限好,沼泽难自拔。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困境,大家找了很多原因,诸如:作文方法程序化,缺乏新意;对课标要求落实不到位;学生课业负担太重,等等。我认为这些都只是官样理由,根本问题是学生缺乏生活初中或不去观察生活。
现代生活丰富多彩,而我们的学生生活却单调枯燥,严重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由于非法网吧和泛滥,由于治安问题或由于分数至上的观念的作祟等等,导致学校、家长不敢让孩子走出家门,走进社会,走进自然,走进真正的社会生活,学生的轨迹是家庭——学校,学校——家庭,教室——宿舍,宿舍——教室。学生的接触面很窄很窄,家长(甚或是老师)除了让孩子学习,什么都不让学生干,结果是学生的认知能力很差。比如,你说梯子不用了横放,他问梯子是什么?学校劳动让学生拔草,结果花苗也被拔掉了,你说举手之劳是美德,他说我想举手没机会。叶圣陶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语文课标》也指出:“写作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提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生活实践永远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实践,就没有言之有物真情实感的文章。也有学生只知自我,对身旁的事对身旁的人总是漠不关心,一屋不扫却总想将来扫天下,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另一个原因是学生阅读面窄,写作训练不够。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凑”。凡能写点东西的人,大都得益于阅读。我们小的时候,阅读过连环画,阅读过大大小小的文学作品,每得到一本书则手不释卷,如痴如醉,砍柴放牛在读,豆油灯下在读,大有“书非借不能读”的感慨。而现在的孩子除了课本外又能读几本书呢?课堂上要听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课后要完成铺天盖地的作业,也有好读的孩子想读而不能读,在学校读课外书,教师说是荒废学业,在家里读课外书家长说不务正业。也由于网络、影视诱惑,不少孩子即使有课外时间,也只会到网上或电视上消磨时光了。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是内化写作能力的必要条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的学生很可怜,他们难得读上几卷几本,又何求其千卷万卷呢?更何求其“下笔如有神呢”?
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搞了若干年,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但始终没有突破“作文难”的怪圈圈,个人认为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不够和阅读不足。要突破这个怪圈圈,就得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去认知生活,去积累生活。再一个就是要让学生去大量阅读课外书籍。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可教人明是非辨美丑;阅读提升文学素养,同时可教人知古今识中外。如此,学生和教师自会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了。
第二篇:当前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侧重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忽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模仿、表演为主,缺乏幼儿主动欣赏与感受。
(三)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对音乐本身的欣赏。
美国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把音乐与舞蹈、戏剧、文学、美术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欣赏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还有助于幼儿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
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为了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让幼儿成为欣赏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及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我们幼儿教师应该大胆尝试、努力探究,寻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学习需求的欣赏方法和途径。
音乐欣赏教学中三个关键要素:
(一)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乐曲选材”。
(二)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教师因素”。
(三)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教学策略”。
(一)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乐曲选材”。
1、依据音乐作品本身特点,择优筛选。
2、符合幼儿年龄特征,遵循学习规律。
3、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
4、根据学期主题,满足领域整合需求。
1、依据音乐作品本身特点,择优筛选。
★ 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
★ 具有丰富多样性。
★ 结构应当工整。
优秀的音乐作品(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为幼儿选择的音乐欣赏作品,必须考虑到该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是否丰富、多样,比例结构是否合理;还要考虑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能力水平。如果音乐作品属于歌曲类,要考虑歌曲的内容、形象、情绪等;如果音乐作品属于器乐曲时,结构要单纯、工整,长度要适中。
2、符合幼儿年龄特征,遵循学习规律。
★ 小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 中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 大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小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3~4岁的小班幼儿受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他们往往会对“倾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十分乐意地、自发地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并主动分辨这些声音。“倾听”是幼儿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开展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选择一些倾听的素材,为今后中、大班的音乐欣赏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结构单
一、形象鲜明、篇幅短小的音乐素材进行欣赏。
举例:小班音乐欣赏《小白兔和大黑熊》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区分A段“跳跳的音乐”和B段“重重的音乐”。
2、根据音乐性质和特点,联想相关动物形象和动作特征。
3、享受倾听音乐、参与模仿小动物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
“音乐欣赏”活动阶段目标
小班上学期 :
1、愿意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尝试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摇篮曲、进行曲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乐意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
4、尝试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小班下学期:
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舞曲、劳动音乐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喜欢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表达。
4、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中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幼儿到了4~5岁,他们欣赏音乐的听辨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不同变化,具体表现在倾听能力、感受能力、听辨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此时的他们能够感受一些不同题材、风格鲜明、结构短小的歌曲、乐曲。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风格鲜明的音乐作品,如圆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同时也可选择一些乐句、乐段间有重复的音乐作品。
中班幼儿基本上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想像、联想,再用外部动作加以反映。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感丰富、有情节的音乐作品让幼儿去欣赏,让他们初步学习运用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中班上学期:
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学习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作品的感受。
4、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较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中班下学期:
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进一步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能用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4、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大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又有了更大的进步,随着他们音乐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他们能够感受和辨别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并能区别作品结构、情绪和风格上的细微差别,同时也能够对音乐形象鲜明的同类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归类。
他们用语言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增强了,并能在音乐变化的过程中大胆想像,因此为他们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中外著名的优秀乐曲,以及专门为幼儿创作的器乐曲、儿童音乐剧、童话剧等,如《四小天鹅舞曲》、《梦幻曲》、《牧童短笛》等。
大班上学期:
1、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进一步深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进一步学习使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参与欣赏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现音乐情趣的能力。
4、初步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大班下学期:
1、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进一步深入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劳动音乐的特点。
3、能够大胆地运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
4、参与欣赏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现音乐情趣的能力。
5、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3、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
音乐欣赏作品选择恰当与否,是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的前提,应当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并善于把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入音乐活动,以便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加以想像,并用动作进行表现。当幼儿有了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小班音乐欣赏《猫和老鼠》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这首ABA型乐曲的旋律,感知A段音乐轻快、B段音乐沉重的性质,分别尝试用老鼠和猫的想象来表现。
2、复习小碎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的形象。
3、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主动地参与音乐游戏。
活动流程:
1、听《小鸟飞》乐曲,走小碎步飞入活动室。
2、复习歌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唱出小老鼠害怕的声音,并能表现出害怕的样子。
3、看《猫和老鼠》录象,引发幼儿兴趣。
4、完整欣赏乐曲。
5、感知A段乐曲,并能用动作来表现乐曲的欢快。
小老鼠是什么样子的?请你跟着音乐来做一做。
请个别幼儿示范小老鼠走碎步动作,大家模仿学习。
幼儿听着A段乐曲学做小老鼠的各种动作。
6、完整欣赏音乐,分角色进行音乐游戏。
4、根据学期主题,满足领域整合需求。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可以在老师的引领下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在选择音乐欣赏作品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主题背景下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作品来进行欣赏。单一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紧密融入到主题活动之中,争取做到“点面结合”,满足各领域整合的需求。
(二)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教师因素”。
1、提高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
2、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为欣赏音乐打好基础。
(2)创设良好音乐环境,让欣赏活动“生动”起来。
(3)适时适度介入引导,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
从二则案例看幼儿教师的音乐鉴赏素质
案例一 大班音乐活动《雕塑》。
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造型,要求幼儿在每一乐句末的长音处,各自创编一个雕塑的造型。教师先示范,然后带领幼儿一起做。为了增强幼儿倾听音乐创编动作的有效性,教师提问:“应该在音乐的什么时候摆造型呢?”幼儿A说:“在吹喇叭的时候。”教师没有理会他的回答,继续提问,其他幼儿与幼儿A的回答类似。教师只得提示说:“是在听到长音的时候,音乐的每一句结束都有一个长音。”
案例二 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
教师引导幼儿倾听民乐合奏《喜洋洋》,创设到果园里去帮果农摘果子的音乐情境。音乐分为ABA’三段:A段,教师启发幼儿根据音乐的“热情、欢快”的特点,引导幼儿做各种摘果子动作;B段,教师启发幼儿根据音乐“缓慢、抒情”的特点,引导幼儿用舞蹈表现劳动间歇时的娱乐动作;A’段,幼儿听出该段乐曲再现A段,教师引导幼儿再次进行摘果子的劳动。
第三篇:当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教学反思在我们的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新气象,但是就当前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重形式,轻实质
多数学校对教师教学反思作了硬性规定,要求教师每周或每月必须写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规定,应付学校领导的检查,出现了写反思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考核任务的现象。于是有突击赶写的、有抄袭的、有简单重复的等等,写教学反思成了教师们的一项任务、一种负担。这样的教学反思不仅没有任何的价值同时还浪费了时间,教学反思的实质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其实,教学反思强调的是思考,重要的并不是书面的形式。
二、重全面,轻深刻
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但多为蜻蜓点水,全面而不深刻,难以真正成为教师以后教改的依据,难以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重课课思,轻学科思
有些学校要求教师要课课反思。教师本来工作就很繁忙,再加上写每次课的教学反思任务,又不善于发现问题,很容易造成教学反思泛泛而谈,缺乏针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思考和认识,难以促进学科的整体教学改革。
四、重教师,轻学生
目前教学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教师怎样教”这一方面,对“学生的学”,即学生课堂学习的真实性,学生怎样才能学懂、学会,会学并进行学习反思的并不多见。习惯背后是观念,是从教师角度还是从学生角度反思折射出观念不同,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教育理念,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与学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学反思也应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
第四篇: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麦积区渭南初中 刘建兰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农村的语文教学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下面我就阅读、写作、听说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阅读方面。主要是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不够深入。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我们可以理解为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于人文精神教育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忘了文本的感染作用。人文精神不是“水中之花”,它首先是以文本为载体的,以文本为依托的,学生在自主、独立的阅读中自然能体悟到其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不能授予,只能体悟和感染,让文本自身去感染学生。再有就是读书的方法、内容限定太死,学生必须运用老师规定的方法、划定的范围去读书,这是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常出现的现象。让学生自行选择读书的方法、方式,拓展阅读的内容。但要注意的是拓展的时间,阅读的量和质的问题。即使有必要统一内容,也最好放在课外,要想在45分钟内让学生既完成课文的学习,有进行大量的拓展阅读是不可能的,还得强调字词句篇章的教学。叶圣陶讲过“课文不过是个例子”,学生首先得先消化这个例子,才能去消化额外的内容,这是常理。还要注意不要把课上挖掘深刻含义,穷根究底的方法,移植到课外阅读上,也不要要求读的书和学的课文结合。确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思想,给学生以读书的自主权,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自由的 畅游,尽情地汲取知识,身心饱受陶冶。
二。写作方面。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反映学生语文的综合水平,所以作文教学尤为重要。可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方法、方式上存在着偏差,以至于事倍功半,学生的作文缺少真情实感,缺乏创新。究其原因,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讲的多,练的少,而且练的不得法。二是重形式,轻内容,脱离生活,脱离学生思想实际。最大问题是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思想,教师常以相同的题目,相同的方式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又以相同的方式写作相同的内容。然后教师以相同的评分标准进行统一的评价。再者,套用几十年不变的两周一次作文法,题目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作文主题表现出轻淡平庸为主要特征的庸俗化趋向,无病呻吟,脱离思想实际。教师埋在作文堆里,精批精改,套用不知用了多少回的格式化批语,写腻了,学生看烦了,时间一长,作文这棵该枝繁叶茂的大树也就枯萎了。作文教学喜欢教方法,换言之,其实就是套路。不考虑学生的真情实感,漠视生命的个性差异。教师教学生作文,较多考虑的是使学生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于是往往采取似乎能够迅速奏效的方法,从写什么到怎么写都给学生做了限定,学生作文千篇一律。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连真情实感都难以表达,更谈不上作文的创新了。我们要改变以形式为中心的作文训练体系,建立以内容为中心的作文训练系列,使作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实际确定作文的内容主题,作文应该立足于生活实际,而且是生活中普通琐事。从中挖掘出作文之根本,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选择,价值取向。教师应把学生从套路作文里解放出来,细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我们农村有的是城市里无可比拟的自然风光:绿油油的的庄稼;郁郁葱葱的树林;忽高忽低展翅翱翔的飞鸟;纵横交错的河流。这些都可作为学生观察、写作的对象。不妨让学生走出校门,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料,更多的感受生活的美。还应进行与学生生活思想密切相关的经常性的课外练笔,大幅度增加写作实践量,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在练笔中,学生可以不拘长短,不拘泥于结构,纯粹为了“写点什么”,由于真实的写作写的是学生想说的话,所以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语文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立言”来“立人”,即让学生在最好的语言环境中成长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还要大力提倡创新,创新是作文的灵魂,是学生彰显个性,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体验写作快乐的关键。
三。听说方面。片面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轻视或相当程度地忽略听说能力培养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教师应当根据语文课本中有关听说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加以介绍,使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的听说形式的特点。根据教材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学会运用这些形式的过程中,掌握所需要的听说技巧,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在讲读课中,教师要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大胆改革教法,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听说训练点。在讲读课中,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对学生来说实际上就是最好的说话示范。因此,在讲读课上,教师的讲解内容必须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表达上必须做到吐字清晰、表述准确、简洁明了、抑扬顿挫。教师的示范作用,能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课同样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写作前,要讲授一定的写作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听取这些指导本身就是在进行听力练习。通过讨论确立作文要表现的主题,引导学生谈自己所选择的题材以及自己对文章的构思,这些环节都是锻炼学生说话能力的极好机会。要保证听说训练的效果,除了在课内进行有计划地听说训练外,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及建议
麦积区杨庄初中
刘建兰
第五篇: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初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运动技术和技能,进而达到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形成良好意识品质的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过程。它在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体育在“大教育环境中”的地位被人为的削弱,为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好地促进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以下,对当前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问题之一:教学指导思想方面
重视活跃的课堂气氛,忽视学生基本技能与基本技术的培养,同时,教学过程中盲目合作,流于形式,体育教学在实施新课改后,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大多数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淡化了“双基”教学。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必要的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课上只求学生动起来,不求学生如何掌握技能;只求走过场,不求技能的提高;只求欢乐,不求身体练习的负荷实效,忽视了运动技能教学,丢失了体育教学之本。
问题之二:教学内容选择方面
把体育课变成体育达标测验课和中考体育测试项目模拟考试课,达标项目中有什么就教什么,中考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做实际上是把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简化,与体育教学的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背道而驰。
问题之三:教学方法手段方面
从事“注入式,填鸭式”教学的人,他们强调教学“以教字为中心”、以“教师中心”,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方法去上课,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混同于分组教学,分层教学。教学分组随意性强,合作式学习自由化,注重生生互动,而忽视师生互动,无明确角色分工或角色责任,成为放任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抑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往往形成很多学生喜欢体育,但并不喜欢体育课,这会对于学生的养成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而相反的另一面,个别从事“新理念”研究的人,他们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他们提倡体育教学中也让学生进行“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问题之四:教师和学生的比例
由于受应试教育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以下问题的产生:①学校有体育课课表,但没有体育课的形式。②学校有体育课,也有体育课的形式,但体育教师确不花精力去进行训练和研究。③学校有体育课,也有体育课的形式,但上课学生人数太多,也使得课的科学性、趣味性、安全性等难以得到保证。
解决问题的对策
我们认为要解决体育教学中现存问题有以下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把体育教学从传统的 “注入式,填鸭式”为中心转向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锻炼,发展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为中心“自主式”。
2.合理选配教材与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应注意所选教材的科学性、基础性、全面性。注意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影响。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与素养。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校应经常让他们去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让体育教师得到最新科学研究成果的武装。
4.加强领导的法治观念建设。在克服应试教育等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的后,我们还应坚持做到以法治校,以人为本。不能因为个别人的意志而改变教育教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