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时间:2019-05-15 03:34: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篇: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改进、激励、发展功能

评价功能的失调,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这说明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到分数的意义,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评价功能的失调,还表现在对教学的消极影响上。当前各学科都存在评价方式单一,以考代评的现象,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也不例外。考试不仅代替了评价,而且实际上主导了教学过程。例如,有的地方为了应付考试,用无穷无尽的练习题、模拟题来训练学生,弄得学生不堪重负,而且这些练习题往往模仿考试试题的内容和形式,练习的目的主要不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在于为学生考出好成绩作准备。又如,有的地方是为竞赛作文作准备,让学生套各种获奖作文的路子,参加各级竞赛“为学校争取荣誉”。这不仅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无助于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抑制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损害了学生的健康。

二、评价内容片面,过多测试书本知识,忽视对综合素质的考查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评价很少注意到对人文性目标的考查。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而它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在评价中应包含人文性教育目标的考查,以引导学生提高其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但在当前语文教学评价中,人文性目标的考查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教学的功利色彩比较严重。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所谓情感教育、审美教育被视为多余的奢侈品,教学和评价的重心明显偏向语文的工具性,语文的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几乎成为语文教学和评价的全部内涵;其二,当前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主要采用测验与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中过于追求客观、量化,这种评价方式对于人文性目标的考查通常难以奏效。这一评价方式的不足也成为制约教师对人文性目标进行考查的重要原因。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囿于书本知识,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实际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语文的工具性就体现在这些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而以往的测验和考试很少考查学生在这些真实情境或模拟真实情境中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这样,我们在教学与评价中孜孜以求的“实用”其实是不堪实用的,在部分学生身上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并非偶然现象,它反映出评价在考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效度问题,需要我们采取评价内容开放化等相应措施加以克服与改进。评价内容囿于书本知识,尤其过分强调课本知识,给教学也带来很多消极影响。例如,教师仅凭课本和教学参考书实施教学,学生除了阅读课本外,没有时间或不愿意阅读课外书籍。又如,由于测试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使学生不注重参与实践,而是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机械练习、死记硬背上;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以练代教,不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再次,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内容偏重于读写能力的考查,忽视听说能力的考查。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和评价一直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重要内容,但由于“听”和“说”一般未列入测试范围,所以对听说能力的培养无法落到实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是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忽视对听说能力的考查必然使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大打折扣。综上所述,现行小学语文的评价内容过于偏狭,既遗漏了一些重要的内容,又过分夸大了某些内容的价值。评价中过于看重书本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篇: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麦积区渭南初中 刘建兰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农村的语文教学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下面我就阅读、写作、听说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阅读方面。主要是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不够深入。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我们可以理解为文本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于人文精神教育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忘了文本的感染作用。人文精神不是“水中之花”,它首先是以文本为载体的,以文本为依托的,学生在自主、独立的阅读中自然能体悟到其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不能授予,只能体悟和感染,让文本自身去感染学生。再有就是读书的方法、内容限定太死,学生必须运用老师规定的方法、划定的范围去读书,这是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时常常出现的现象。让学生自行选择读书的方法、方式,拓展阅读的内容。但要注意的是拓展的时间,阅读的量和质的问题。即使有必要统一内容,也最好放在课外,要想在45分钟内让学生既完成课文的学习,有进行大量的拓展阅读是不可能的,还得强调字词句篇章的教学。叶圣陶讲过“课文不过是个例子”,学生首先得先消化这个例子,才能去消化额外的内容,这是常理。还要注意不要把课上挖掘深刻含义,穷根究底的方法,移植到课外阅读上,也不要要求读的书和学的课文结合。确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思想,给学生以读书的自主权,让学生在书的海洋里自由的 畅游,尽情地汲取知识,身心饱受陶冶。

二。写作方面。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反映学生语文的综合水平,所以作文教学尤为重要。可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方法、方式上存在着偏差,以至于事倍功半,学生的作文缺少真情实感,缺乏创新。究其原因,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讲的多,练的少,而且练的不得法。二是重形式,轻内容,脱离生活,脱离学生思想实际。最大问题是过于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思想,教师常以相同的题目,相同的方式要求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又以相同的方式写作相同的内容。然后教师以相同的评分标准进行统一的评价。再者,套用几十年不变的两周一次作文法,题目与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作文主题表现出轻淡平庸为主要特征的庸俗化趋向,无病呻吟,脱离思想实际。教师埋在作文堆里,精批精改,套用不知用了多少回的格式化批语,写腻了,学生看烦了,时间一长,作文这棵该枝繁叶茂的大树也就枯萎了。作文教学喜欢教方法,换言之,其实就是套路。不考虑学生的真情实感,漠视生命的个性差异。教师教学生作文,较多考虑的是使学生考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于是往往采取似乎能够迅速奏效的方法,从写什么到怎么写都给学生做了限定,学生作文千篇一律。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连真情实感都难以表达,更谈不上作文的创新了。我们要改变以形式为中心的作文训练体系,建立以内容为中心的作文训练系列,使作文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学生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实际确定作文的内容主题,作文应该立足于生活实际,而且是生活中普通琐事。从中挖掘出作文之根本,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选择,价值取向。教师应把学生从套路作文里解放出来,细心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最终回归生活,再现生活。我们农村有的是城市里无可比拟的自然风光:绿油油的的庄稼;郁郁葱葱的树林;忽高忽低展翅翱翔的飞鸟;纵横交错的河流。这些都可作为学生观察、写作的对象。不妨让学生走出校门,多参加有意义的活动,以增长见识,陶冶情操、积累写作材料,更多的感受生活的美。还应进行与学生生活思想密切相关的经常性的课外练笔,大幅度增加写作实践量,养成经常写作的习惯,在练笔中,学生可以不拘长短,不拘泥于结构,纯粹为了“写点什么”,由于真实的写作写的是学生想说的话,所以不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语文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立言”来“立人”,即让学生在最好的语言环境中成长为一个有文化的人。还要大力提倡创新,创新是作文的灵魂,是学生彰显个性,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体验写作快乐的关键。

三。听说方面。片面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而轻视或相当程度地忽略听说能力培养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教师应当根据语文课本中有关听说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加以介绍,使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的听说形式的特点。根据教材的要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学会运用这些形式的过程中,掌握所需要的听说技巧,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在讲读课中,教师要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大胆改革教法,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听说训练点。在讲读课中,教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对学生来说实际上就是最好的说话示范。因此,在讲读课上,教师的讲解内容必须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表达上必须做到吐字清晰、表述准确、简洁明了、抑扬顿挫。教师的示范作用,能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口头表达的技能技巧,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课同样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写作前,要讲授一定的写作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听取这些指导本身就是在进行听力练习。通过讨论确立作文要表现的主题,引导学生谈自己所选择的题材以及自己对文章的构思,这些环节都是锻炼学生说话能力的极好机会。要保证听说训练的效果,除了在课内进行有计划地听说训练外,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及建议

麦积区杨庄初中

刘建兰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整改措施

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走过了几个年头,语文阅读教学也在悄然间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以读代讲”的理念得以落实。但是,在欣喜之余我们也发现,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拔高要求,教学繁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倡简、务本、求实、有度。教材处理要简约而不简单。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挖掘、梳理、浓缩,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以简驭繁。其次,教师如果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拔高要求,教学繁杂”的问题。

二、教师教学死抠教材或无度拓展。

有些教师认为,凡是教材中出现的内容,都是正确的;凡是教材中提到的知识,都是重要的。因此,从字词句段篇等角度一一出题让学生回答,把学生当作规范答题的机器,不考虑问题的难易度以及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教材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课程资源,体现了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但教材不是给教师树立一个必须遵从的“权威”,而是搭建一个创造性劳动的“平台”。新课程倡导开发的教材观,要求教师做教材的主人,成为教材的鉴赏者和开发者,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三、朗读指导重技巧,情感体验不深刻。当前,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以读代讲”的重要性,并努力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实施。但在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教师将重点放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如重音、停顿、节奏等,或是笼统地提出朗读的要求,如“读得美一些”、“读出作者„„的感情”等。这样的指导,不能触及文本的深层,学生的朗读只能是飘浮在文字的表面,不能对课文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无法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朗读技巧的指导是必要的,但重要的是从重点的词句入手,从学生的情感体验着眼,结合文本的内容和语言文字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和启发,体会语句暗含的意思,学生的读才有根。在实践中可尝试以下做法

让学生了解作者以及文本创作的相关背景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与文本零距离接触;借助媒体手段和教师语言等创设情境甚至再现情境,让学生感同身受;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让学生换位体验。在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引领学生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达到以读代讲的目的。总之,只有用心灵引导心灵诵读心灵,才能读出形,读出意,读出情,读出味,读出神。

四、教师教学过分依赖教材和备课资料。

在备课时,一些教师大致看看课文,就急于读教材,甚至照着教参写教案,搞"教材搬家”。这中间缺少独立思考,没有“化”的过程,虽然把教学要求、教学步骤方法写在了自己的教案上,但由于没有消化,还是人家的,肯定不会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五、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处理不当。

仔细分析一些课例,许多课的问题都出在教材的把握和处理上,有文意把握不准、教材理解有误、切入点找的不好,缺乏整体把握问题。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必先钻研文本,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六、追求形式,浮华空泛

阅读教学时常遭遇这样的尴尬:教师神采飞扬、学生积极踊跃、教学进程顺利,课后反馈却很不理想。为什么?环节设计似乎没什么疏漏,学生的发言也都切合文本主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

小组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手段本身无错,关键在于教师运用是否妥当。有的老师过于追求形式,使语文课堂呈现浮躁之气,其间欠缺了思考——冷静的、有深度的思考。很多时候学生没有充足“读”(尤其是默读)的时间,发言顺应老师思路,而非自我生成。更直白些讲,过分形式化的课堂,使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受到冲击,容易产生思维疲惫。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是根据老师的暗示,猜测老师想要什么样的答案,而不是考虑自己收获了什么。没有思考,何来感悟?浮华之下,自然只剩了空

改进措施:

1、要以情感人,引起共鸣。学生情感发展容易受到老师语言、神态的感染,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神态等感召效应,引起学生的情感转移,最终能达到共鸣的学习效果

2、巧设问题,启发讨论。如《六个小矮人》一文,这六个小矮人以什么来生活?他们过得幸福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兴趣浓厚,积极思考,大胆展开想象,作出判断,让学生通过这篇课文,得到启发:懂得只有靠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幸福的道理

3、要借助情景,导情入文。即借助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播放音乐、扮演角色、语言描绘等情境的创设,来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和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4、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阅读的内容、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伙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质疑问难,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由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有可能成为具有生活情趣的文化人。

5、少做或者不做追求形式,浮华空泛的课堂教学。不盲目进行“精彩赏析”,不顾文本特点,经常抛出类似“读喜欢的段落”的笼统要求,忽略全局,肢解课文,造成阅读的“断层”。

总而言之,学生只有具备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才会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

第四篇:当前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侧重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忽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模仿、表演为主,缺乏幼儿主动欣赏与感受。

(三)采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对音乐本身的欣赏。

美国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把音乐与舞蹈、戏剧、文学、美术等各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在欣赏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还有助于幼儿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

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为了让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让幼儿成为欣赏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及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我们幼儿教师应该大胆尝试、努力探究,寻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学习需求的欣赏方法和途径。

音乐欣赏教学中三个关键要素:

(一)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乐曲选材”。

(二)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教师因素”。

(三)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教学策略”。

(一)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乐曲选材”。

1、依据音乐作品本身特点,择优筛选。

2、符合幼儿年龄特征,遵循学习规律。

3、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

4、根据学期主题,满足领域整合需求。

1、依据音乐作品本身特点,择优筛选。

★ 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

★ 具有丰富多样性。

★ 结构应当工整。

优秀的音乐作品(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为幼儿选择的音乐欣赏作品,必须考虑到该音乐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是否丰富、多样,比例结构是否合理;还要考虑幼儿感知、理解音乐的实际能力水平。如果音乐作品属于歌曲类,要考虑歌曲的内容、形象、情绪等;如果音乐作品属于器乐曲时,结构要单纯、工整,长度要适中。

2、符合幼儿年龄特征,遵循学习规律。

★ 小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 中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 大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小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3~4岁的小班幼儿受其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影响,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他们往往会对“倾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会十分乐意地、自发地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并主动分辨这些声音。“倾听”是幼儿必须具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技能,是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开展音乐欣赏的前提和基础。

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选择一些倾听的素材,为今后中、大班的音乐欣赏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还可以为他们选择一些结构单

一、形象鲜明、篇幅短小的音乐素材进行欣赏。

举例:小班音乐欣赏《小白兔和大黑熊》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乐曲,区分A段“跳跳的音乐”和B段“重重的音乐”。

2、根据音乐性质和特点,联想相关动物形象和动作特征。

3、享受倾听音乐、参与模仿小动物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

“音乐欣赏”活动阶段目标

小班上学期 :

1、愿意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尝试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摇篮曲、进行曲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乐意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

4、尝试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小班下学期:

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感受典型的舞曲、劳动音乐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喜欢用自己的体态、嗓音和动作参与欣赏活动,进行多种方式的创造性表达。

4、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或观看自己喜欢的音乐舞蹈表演。

中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幼儿到了4~5岁,他们欣赏音乐的听辨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不同变化,具体表现在倾听能力、感受能力、听辨能力的进一步增强。此时的他们能够感受一些不同题材、风格鲜明、结构短小的歌曲、乐曲。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风格鲜明的音乐作品,如圆舞曲、进行曲、摇篮曲等,同时也可选择一些乐句、乐段间有重复的音乐作品。

中班幼儿基本上能够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想像、联想,再用外部动作加以反映。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感丰富、有情节的音乐作品让幼儿去欣赏,让他们初步学习运用不同的艺术表演形式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中班上学期:

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学习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作品的感受。

4、能在一定的时间内比较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中班下学期:

1、喜欢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能听辨音乐中差异比较明显的音区高低、力度强弱、速度快慢,进一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进一步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乐(歌)曲的特点。能用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4、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地倾听、观看音乐、舞蹈、戏剧表演。

大班幼儿音乐作品的选择。

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又有了更大的进步,随着他们音乐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积累,他们能够感受和辨别较为复杂的音乐作品,并能区别作品结构、情绪和风格上的细微差别,同时也能够对音乐形象鲜明的同类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和归类。

他们用语言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增强了,并能在音乐变化的过程中大胆想像,因此为他们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更多地选择一些中外著名的优秀乐曲,以及专门为幼儿创作的器乐曲、儿童音乐剧、童话剧等,如《四小天鹅舞曲》、《梦幻曲》、《牧童短笛》等。

大班上学期:

1、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进一步深入感受典型的不同类型音乐的特点。

3、进一步学习使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参与欣赏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现音乐情趣的能力。

4、初步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大班下学期:

1、倾听、观赏周围环境中各种事物的形态、声音和运动状态。

2、进一步深入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劳动音乐的特点。

3、能够大胆地运用多种音乐的、非音乐的表征方式(歌唱、舞蹈、演奏、语言、绘画、制作、构造、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

4、参与欣赏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想象和创造,提高体验和表现音乐情趣的能力。

5、养成有情感参与的安静倾听音乐、观赏舞蹈表演的习惯。

3、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幼儿的兴趣。

音乐欣赏作品选择恰当与否,是幼儿感受、表现和创造的前提,应当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并善于把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入音乐活动,以便让幼儿联系实际生活加以想像,并用动作进行表现。当幼儿有了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小班音乐欣赏《猫和老鼠》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这首ABA型乐曲的旋律,感知A段音乐轻快、B段音乐沉重的性质,分别尝试用老鼠和猫的想象来表现。

2、复习小碎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的形象。

3、在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中,主动地参与音乐游戏。

活动流程:

1、听《小鸟飞》乐曲,走小碎步飞入活动室。

2、复习歌表演《小老鼠上灯台》,唱出小老鼠害怕的声音,并能表现出害怕的样子。

3、看《猫和老鼠》录象,引发幼儿兴趣。

4、完整欣赏乐曲。

5、感知A段乐曲,并能用动作来表现乐曲的欢快。

小老鼠是什么样子的?请你跟着音乐来做一做。

请个别幼儿示范小老鼠走碎步动作,大家模仿学习。

幼儿听着A段乐曲学做小老鼠的各种动作。

6、完整欣赏音乐,分角色进行音乐游戏。

4、根据学期主题,满足领域整合需求。

在主题活动中,幼儿可以在老师的引领下对某一主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究,在选择音乐欣赏作品时,我们也可以根据主题背景下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具有典型代表的作品来进行欣赏。单一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紧密融入到主题活动之中,争取做到“点面结合”,满足各领域整合的需求。

(二)音乐欣赏活动中的“教师因素”。

1、提高教师的基本音乐素养。

2、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1)丰富幼儿生活经验,为欣赏音乐打好基础。

(2)创设良好音乐环境,让欣赏活动“生动”起来。

(3)适时适度介入引导,让幼儿自主参与活动。

从二则案例看幼儿教师的音乐鉴赏素质

案例一 大班音乐活动《雕塑》。

教师引导幼儿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造型,要求幼儿在每一乐句末的长音处,各自创编一个雕塑的造型。教师先示范,然后带领幼儿一起做。为了增强幼儿倾听音乐创编动作的有效性,教师提问:“应该在音乐的什么时候摆造型呢?”幼儿A说:“在吹喇叭的时候。”教师没有理会他的回答,继续提问,其他幼儿与幼儿A的回答类似。教师只得提示说:“是在听到长音的时候,音乐的每一句结束都有一个长音。”

案例二 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

教师引导幼儿倾听民乐合奏《喜洋洋》,创设到果园里去帮果农摘果子的音乐情境。音乐分为ABA’三段:A段,教师启发幼儿根据音乐的“热情、欢快”的特点,引导幼儿做各种摘果子动作;B段,教师启发幼儿根据音乐“缓慢、抒情”的特点,引导幼儿用舞蹈表现劳动间歇时的娱乐动作;A’段,幼儿听出该段乐曲再现A段,教师引导幼儿再次进行摘果子的劳动。

第五篇:当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行,教学反思在我们的教学领域正呈现出一片蒸蒸日上的新气象,但是就当前教师所进行的教学反思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重形式,轻实质

多数学校对教师教学反思作了硬性规定,要求教师每周或每月必须写一定数量的教学反思。教师为了完成学校的规定,应付学校领导的检查,出现了写反思只是为了完成学校的考核任务的现象。于是有突击赶写的、有抄袭的、有简单重复的等等,写教学反思成了教师们的一项任务、一种负担。这样的教学反思不仅没有任何的价值同时还浪费了时间,教学反思的实质根本没有得到切实的体现。其实,教学反思强调的是思考,重要的并不是书面的形式。

二、重全面,轻深刻

多数教师的教学反思内容全面,大都从成功之处、不足之处、今后改进等角度进行论述,但多为蜻蜓点水,全面而不深刻,难以真正成为教师以后教改的依据,难以真正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重课课思,轻学科思

有些学校要求教师要课课反思。教师本来工作就很繁忙,再加上写每次课的教学反思任务,又不善于发现问题,很容易造成教学反思泛泛而谈,缺乏针对问题的较为连贯的、成体系的思考和认识,难以促进学科的整体教学改革。

四、重教师,轻学生

目前教学反思的着眼点多集中在教学内容、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的组织形式等“教师怎样教”这一方面,对“学生的学”,即学生课堂学习的真实性,学生怎样才能学懂、学会,会学并进行学习反思的并不多见。习惯背后是观念,是从教师角度还是从学生角度反思折射出观念不同,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等教育理念,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与学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教学反思也应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

下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探究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摘要】现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流程中,广泛隐藏的技术性问题就是大多数教师思想过于保守,时刻坚守传统口语直接灌输授课行为准则,......

    浅谈当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当前小学语文写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丘伟青 问题一:教师不够重视写字课及写字训练。 写字教学一直以来都不太被教师们所重视。随着教学任务量的加重,时间一紧,很......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些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些问题 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没有把握住语文课的特点,把语文课上得不伦不类。比如,把《伟大的友谊》上成了政治课;把《把七颗钻石》上成了思品课;把《蝙蝠......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听了专家的讨论,感觉很精彩,也很深刻,现就自己的语文教学谈谈当前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1、重应试,轻素质。考试的指挥棒还是束缚着我们教师,语文教师的实用......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要将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更新和创新作业设计......

    当前思想政治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5则范文

    当前思想政治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一)评价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淡化德育的功能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实做而不在于能说会道”。这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知行统一......

    当前我们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5篇)

    当前我们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霍永胜 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是课堂教学目标实施的前提,要设计出好的教学目标,就需要了解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下面我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