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培育武钢特色企业文化
培育武钢特色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着力构建具有武钢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体系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重要的板材生产基地。武钢与鄂钢、柳钢、昆钢实施联合重组后,已成为生产规模近3000万吨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武钢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创新奖、全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全国质量管理奖、全国用户满意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武钢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兼容中外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促进发展为宗旨,以学习创新为动力,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气息、健康向上、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打造“自主创新的武钢、质量卓越的武钢、和谐发展的武钢”,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曾先后荣获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及设计案例奖、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创新奖、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与时俱进,继承创新,着力构建具有武钢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体系
1、继承创新,整合构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业文化因势而变,因时而变,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武钢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根据市场竞争、产业重组、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武钢在全公司上下征集提炼企业理念表述语,收到1万8千多条,公司领导亲自甄选和拟定了武钢的企业使命、战略愿景、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武钢人形象等六大企业文化理念表述语,创建了具有武钢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企业使命:争新型工业先锋,铸钢铁强国脊梁,当现代文明创造者,做和谐社会实践者
战略愿景:建钢铁精品基地,创国际知名品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大的国际一流企业
经营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企业精神:务实创新,追求卓越
价值观:以人为本,诚信为先,追求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
武钢人形象:严格、认真、忠诚、奉献
企业理念反映企业的价值追求、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武钢的核心理念体系,本着继承、融合、创新的原则,立足于历史和现实,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它体现了武钢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管理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群体文化与领导文化的结合,是武钢人在市场竞争中经验的高度凝练,也是武钢决策者经营思想成果的集成,更是推动武钢发展的精神动力。
2、强化理念宣贯,增进员工对企业理念的认知、认同
一是强化阵地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企业核心理念只有在员工中广泛宣传,得到员工的认同,才能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武钢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整合优势,营造舆论氛围,扩大广大员工对核心理念认知的影响力。在《武钢工人报》、《武钢政工》、《武钢与用户》等媒体上开辟企业文化专栏,开展征文活动,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撰写相关文章;在武钢电视台滚动播放企业文化理念。编发《企业统一识别系统执行手册》、《武钢企业文化手册》到班组,将理念践行故事汇编成《润物无声》宣传读本,广泛宣传学习。在厂区重点路段和参观线路树立宣传牌;在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武汉天河机场等地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牌,扩大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和企业品牌影响力。
二是强化文化培训,培养建设骨干。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专家讲座、办培训班、编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武钢企业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每年组织3-4批企业文化建设骨干参加全国性的企业文化建设培训。
三是强化学习研讨,深化员工认同。建立了由武钢党校、管理干部学院的教授组成的一支企业文化建设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学术优势,结合武钢实际,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为武钢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武钢企业文化纳入领导干部读书活动,纳入新提拔领导干部的任前学习,纳入新进大学生和员工的培训,有效增强了干部职工对企业核心理念的认同。
3、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一是公司上下高度重视,建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体制。武钢成立了由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任主任,公司各职能部门任成员的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委员会,积极谋求整体互动,形成了公司党政领导挂帅、企业文化部牵头、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体制。明确了以《武钢企业文化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为指导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以建设“自主创新的武钢、质量卓越的武钢、和谐发展的武钢”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框架。
二是建立子文化管理与推进体系,形成了职责明确、系统联动、齐抓共管的组织管理模式,保证武钢企业文化建设各项举措落实。委员会的各成员单位按照自己的管理职能,相应承担科技文化、质量文化、品牌文化、制度文化、执行文化、思想道德文化、节约文化、安全环保文化和廉洁文化等子文化的建设。
三是科学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考评,建立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武钢自2005年开始将企业文化建设评估的指标被纳入《武钢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价。2007年,进一步制定了《武钢企业文化建设考评办法》,使企业文化建设考评工作有章可循,并对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和指导。
二、传承文化,融入实践,重点建设质量诚信文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质量优先”在武钢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企业内涵。从1989年武钢明确作出以质量求效益、求发展的战略,1991年国务院办公厅号召全国工交企业学习武钢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做法,到目前武钢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经营理念,无不体现出武钢“质量优先”的发展意识。2007-2008年,武钢确定为“质量管理年”,重点突出“诚信·质量——企业的生命”质量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1、深化全员质量意识教育,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指导思想,切实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坚持将质量文化建设融入班子建设,切实深化全员质量意识教育。各级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利用各种机会和场所对质量文化的内容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形成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通过反复教育和工作实践,使“诚信·质量——企业的生命”质量理念和“质量优先”的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武钢确立以质量优先为主导的经营战略,以质量为中心带动各项工作。武钢认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其核心要求是产品质量一流,产品成本最优化,技术先进,管理高效,以及职工具有高度的综合素质。因此,武钢明确提出,企业的各级组织、各项工作与管理,都与质量相联系并为之服务,从而带动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的提高。工作讲质量、产品讲质量、服务讲质量、管理讲质量,全员将“质量优先”融入实际行动,融入岗位工作。
2、坚持将质量文化建设融入生产经营,提升产品质量
“诚信·质量——企业的生命”,是武钢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提炼,更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理念信条。武钢的质量文化与生产经营紧密相融,培育出“四个做到”质量精神和“三不让”质检理念,即:“一人做到,人人做到;一炉做到,炉炉做到;一班做到,班班做到;一天做到,天天做到”;“不让不合格的原燃料入厂,不让不合格的半成品流入下工序,不让不合格的产品出厂”,形成了“三高两化”质量管理理念,即“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管理标准化、操作规范化”。2007年武钢被国家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武钢硅钢、船用钢材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武钢41个产品获得冶金行业“金杯奖”。2007年热轧出口材、棒材带肋钢筋分获国家质检总局“出口免验”称号和“国家免检”称号。建筑结构用钢一次通过欧洲CE认证和日本JIS认证,无取向硅钢产品获得ROSHS认证,船用钢材获得八国船级社认证。
3、坚持质量警钟长鸣,巩固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在树立质量品牌的同时,武钢毫不懈怠,始终坚持质量警钟长鸣,不断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武钢成立了《质量追踪》专题报道组,以“焦点访谈”的形式曝光存在的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制成专题片每月在武钢干部大会和部分单位员工中播放,引起广大员工的强烈反响。组织开展“员工代表走市场”、与用户单位“车间主任大会师”等活动,缩短市场与现场的距离,让生产一线的干部职工了解武钢产品的市场现状,听取用户的意见,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战略愿景为导向,培育品牌文化,用文化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精心培育品牌文化,用精品铺就顾客成功之路
面对新的行业发展形势,武钢着力实施“中西南发展战略”,将企业定位于“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冷轧硅钢片、国内高档汽车板和高性能工程结构钢的主要生产基地”,提出了“建钢铁精品基地,创国际知名品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大的世界一流钢铁企业”战略愿景,并以此凝聚广大员工,激励全员“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精心培育品牌文化,有力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武钢硅钢产品获得“中国名牌”和“中国钢铁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是品牌文化结出的硕果。硅钢产品因工序复杂、技术含量高,素来被誉为钢铁工业的“工艺品”。武钢自引进硅钢工艺和装备开始,就立足于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硅钢精品名牌。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倡导“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叫响“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的品牌理念;在员工岗位工作方面始终要求“比昨天干得更好”,不断创新目标管理和“精细管理”,追求卓越品质,开展“用户在我心中,精品名牌在我手中”活动。品牌文化的培育和塑造,不断提升了员工的品牌意识,增强了品牌创新能力。2007年,“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武钢,武钢成为第一家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的冶金企业。
“精品名牌战略”和品牌文化建设大大提高了武钢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广泛应用于奥运“鸟巢”、央视大厦、“神州” 飞船系列、杭州湾跨海大桥、三峡大坝等国家大型重点工程。武钢生产的桥、管、线、箱、容、电、车等“双高”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广泛声誉。其中,高性能桥梁钢、管线钢、石油储备用钢、帘线钢等品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榜首。媒体评价武钢为“中国钢铁高端产品的引领者”,武钢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武钢荣获世界市场中国(钢铁)十大年度品牌。
2、践行企业价值观,塑造知名企业形象
武钢作为中央直管的骨干企业,自觉肩负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践行 “以人为本,诚信为先。追求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企业价值观,塑造知名企业形象。
武钢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以员工利益为本、以人力资源为本,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实施“人才强企”的人才战略,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企业依靠员工发展,企业发展为了员工”,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和值班厂长制度,厂务公开的做法和经验被全国总工会认同和推广。
诚信为先,追求企业与股东、用户、员工和社会“共赢”,是武钢的内在文化追求。武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股东权益保值增值,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武钢股份获评“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位居中国证券行业“中证百强”综合排行榜榜首。以“诚信·共赢”的服务理念,开展个性化服务、诚信服务、超值服务,构建起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武钢被评为 “十佳中国诚信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先进单位。
武钢注重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定期向全社会发布“武钢社会责任报告”。在党的十七大期间,多家中外媒体广泛宣传和肯定了武钢发展成就,尤其是武钢始终忠实履行“三大责任”即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武钢的发展模式和文化建设得到中央和社会的充分认同。2008年6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与中国政研会联合制作的企业文化建设特别节目中,专题推出了武钢构建和谐文化的典型做法。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评定武钢为“2008年中央企业十大典型”之一,并在今年6月组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
当然,和许多优秀企业相比,武钢企业文化建设仍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如何将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更好融合,企业理念如何进一步外化于行。希望通过学习和交流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工作。
第二篇:培育武钢特色企业文化
培育武钢特色企业文化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着力构建具有武钢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体系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是中央和国务院国资委直管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中国重要的板材生产基地。武钢与鄂钢、柳钢、昆钢实施联合重组后,已成为生产规模近3000万吨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近年来,武钢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创新奖、全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全国质量管理奖、全国用户满意先进单位、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武钢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在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兼容中外优秀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以人本管理为核心,以促进发展为宗旨,以学习创新为动力,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气息、健康向上、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打造“自主创新的武钢、质量卓越的武钢、和谐发展的武钢”,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曾先后荣获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及设计案例奖、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实践创新奖、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与时俱进,继承创新,着力构建具有武钢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体系
1、继承创新,整合构建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业文化因势而变,因时而变,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武钢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根据市场竞争、产业重组、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武钢在全公司上下征集提炼企业理念表述语,收到1万8千多条,公司领导亲自甄选和拟定了武钢的企业使命、战略愿景、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武钢人形象等六大企业文化理念表述语,创建了具有武钢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企业使命:争新型工业先锋,铸钢铁强国脊梁,当现代文明创造者,做和谐社会实践者
战略愿景:建钢铁精品基地,创国际知名品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大的国际一流企业
经营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
企业精神:务实创新,追求卓越
价值观:以人为本,诚信为先,追求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
武钢人形象:严格、认真、忠诚、奉献
企业理念反映企业的价值追求、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武钢的核心理念体系,本着继承、融合、创新的原则,立足于历史和现实,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它体现了武钢传统文化和现代文
化的结合、管理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合、群体文化与领导文化的结合,是武钢人在市场竞争中经验的高度凝练,也是武钢决策者经营思想成果的集成,更是推动武钢发展的精神动力。
2、强化理念宣贯,增进员工对企业理念的认知、认同
一是强化阵地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企业核心理念只有在员工中广泛宣传,得到员工的认同,才能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动。武钢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整合优势,营造舆论氛围,扩大广大员工对核心理念认知的影响力。在《武钢工人报》、《武钢政工》、《武钢与用户》等媒体上开辟企业文化专栏,开展征文活动,组织有关单位和人员撰写相关文章;在武钢电视台滚动播放企业文化理念。编发《企业统一识别系统执行手册》、《武钢企业文化手册》到班组,将理念践行故事汇编成《润物无声》宣传读本,广泛宣传学习。在厂区重点路段和参观线路树立宣传牌;在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武汉天河机场等地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牌,扩大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和企业品牌影响力。
二是强化文化培训,培养建设骨干。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专家讲座、办培训班、编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加强武钢企业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每年组织3-4批企业文化建设骨干参加全国性的企业文化建设培训。
三是强化学习研讨,深化员工认同。建立了由武钢党校、管理干部学院的教授组成的一支企业文化建设专家队伍,充分发挥学术优势,结合武钢实际,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为武钢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同时,武钢企业文化纳入领导干部读书活动,纳入新提拔领导干部的任前学习,纳入新进大学生和员工的培训,有效增强了干部职工对企业核心理念的认同。
3、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一是公司上下高度重视,建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体制。武钢成立了由公司总经理和党委书记任主任,公司各职能部门任成员的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委员会,积极谋求整体互动,形成了公司党政领导挂帅、企业文化部牵头、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体制。明确了以《武钢企业文化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为指导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以建设“自主创新的武钢、质量卓越的武钢、和谐发展的武钢”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建设框架。
二是建立子文化管理与推进体系,形成了职责明确、系统联动、齐抓共管的组织管理模式,保证武钢企业文化建设各项举措落实。委员会的各成员单位按照自己的管理职能,相应承担科技文化、质量文化、品牌文化、制度文化、执行文化、思想道德文化、节约文化、安全环保文化和廉洁文化等子文化的建设。
三是科学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考评,建立企业文化建设评价体系。武钢自2005年开始将企业文化建设评估的指标被纳入《武钢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定期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价。2007年,进一步制定了《武钢企业文化建设考评办法》,使企业文化建设考评工作有章可循,并对基层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和指导。
二、传承文化,融入实践,重点建设质量诚信文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质量优先”在武钢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企业内涵。从1989年武钢明确作出以质量求效益、求发展的战略,1991年国务院办公厅号召全国工交企业学习武钢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做法,到目前武钢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经营理念,无不体现出武钢“质量优先”的发展意识。2007-2008年,武钢确定为“质量管理年”,重点突出“诚信·质量——企业的生命”质量文化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1、深化全员质量意识教育,树立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指导思想,切实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坚持将质量文化建设融入班子建设,切实深化全员质量意识教育。各级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利用各种机会和场所对质量文化的内容进行广泛、深入、持久的宣传,形成浓厚的质量文化氛围,通过反复教育和工作实践,使“诚信·质量——企业的生命”质量理念和“质量优先”的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武钢确立以质量优先为主导的经营战略,以质量为中心带动各项工作。武钢认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其核心要求是产品质量一流,产品成本最优化,技术先进,管理高效,以及职工具有高度的综合素质。因此,武钢明确提出,企业的各级组织、各项工作与管理,都与质量相联系并为之服务,从而带动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队伍素质的提高。工作讲质量、产品讲质量、服务讲质量、管理讲质量,全员将“质量优先”融入实际行动,融入岗位工作。
2、坚持将质量文化建设融入生产经营,提升产品质量
“诚信·质量——企业的生命”,是武钢多年来实践经验的提炼,更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理念信条。武钢的质量文化与生产经营紧密相融,培育出“四个做到”质量精神和“三不让”质检理念,即:“一人做到,人人做到;一炉做到,炉炉做到;一班做到,班班做到;一天做到,天天做到”;“不让不合格的原燃料入厂,不让不合格的半成品流入下工序,不让不合格的产品出厂”,形成了“三高两化”质量管理理念,即“高标准、高水平、高效率;管理标准化、操作规范化”。2007年武钢被国家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武钢硅钢、船用钢材获得“中国名牌产品”荣誉称号,武钢41个产品获得冶金行业“金杯奖”。2007年热轧出口材、棒材带肋钢筋分获国家质检总局“出口免验”称号和“国家免检”称号。建筑结构用钢一次通过欧洲CE认证和日本JIS认证,无取向硅钢产品获得ROSHS认证,船用钢材获得八国船级社认证。
3、坚持质量警钟长鸣,巩固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在树立质量品牌的同时,武钢毫不懈怠,始终坚持质量警钟长鸣,不断满足市场和用户的需求。武钢成立了《质量追踪》专题报道组,以“焦点访谈”的形式曝光存在的质量问题或质量隐患,制成专题片每月在武钢干部大会和部分单位员工中播放,引起广大员工的强烈反响。组织开展“员工代表走市场”、与用户单位“车间主任大会师”等活动,缩短市场与现场的距离,让生产一线的干部职工了解武钢产品的市场现状,听取用户的意见,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
三、战略愿景为导向,培育品牌文化,用文化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精心培育品牌文化,用精品铺就顾客成功之路
面对新的行业发展形势,武钢着力实施“中西南发展战略”,将企业定位于“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冷轧硅钢片、国内高档汽车板和高性能工程结构钢的主要生产基地”,提出了“建钢铁精品基地,创国际知名品牌。跻身世界500强行列。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大的世界一流钢铁企业”战略愿景,并以此凝聚广大员工,激励全员“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精心培育品牌文化,有力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武钢硅钢产品获得“中国名牌”和“中国钢铁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是品牌文化结出的硕果。硅钢产品因工序复杂、技术含量高,素来被誉为钢铁工业的“工艺品”。武钢自引进硅钢工艺和装备开始,就立足于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硅钢精品名牌。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倡导“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叫响“用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的品牌理念;在员工岗位工作方面始终要求“比昨天干得更好”,不断创新目标管理和“精细管理”,追求卓越品质,开展“用户在我心中,精品名牌在我手中”活动。品牌文化的培育和塑造,不断提升了员工的品牌意识,增强了品牌创新能力。2007年,“国家硅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武钢,武钢成为第一家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的冶金企业。
“精品名牌战略”和品牌文化建设大大提高了武钢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产品广泛应用于奥运“鸟巢”、央视大厦、“神州” 飞船系列、杭州湾跨海大桥、三峡大坝等国家大型重点工程。武钢生产的桥、管、线、箱、容、电、车等“双高”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广泛声誉。其中,高性能桥梁钢、管线钢、石油储备用钢、帘线钢等品种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榜首。媒体评价武钢为“中国钢铁高端产品的引领者”,武钢品牌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武钢荣获世界市场中国(钢铁)十大品牌。
2、践行企业价值观,塑造知名企业形象
武钢作为中央直管的骨干企业,自觉肩负弘扬民族精神、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践行 “以人为本,诚信为先。追
求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企业价值观,塑造知名企业形象。
武钢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以员工利益为本、以人力资源为本,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实施“人才强企”的人才战略,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企业依靠员工发展,企业发展为了员工”,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和值班厂长制度,厂务公开的做法和经验被全国总工会认同和推广。
诚信为先,追求企业与股东、用户、员工和社会“共赢”,是武钢的内在文化追求。武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股东权益保值增值,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武钢股份获评“中国最具价值上市公司”,位居中国证券行业“中证百强”综合排行榜榜首。以“诚信·共赢”的服务理念,开展个性化服务、诚信服务、超值服务,构建起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武钢被评为 “十佳中国诚信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全国名优产品售后服务先进单位。
武钢注重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提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定期向全社会发布“武钢社会责任报告”。在党的十七大期间,多家中外媒体广泛宣传和肯定了武钢发展成就,尤其是武钢始终忠实履行“三大责任”即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头作用。武钢的发展模式和文化建设得到中央和社会的充分认同。2008年6月16日,在中央电视台与中国政研会联合制作的企业文化建设特别节目中,专题推出了武钢构建和谐文化的典型做法。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评定武钢为“2008年中央企业十大典型”之一,并在今年6月组织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
当然,和许多优秀企业相比,武钢企业文化建设仍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如何将文化管理与制度管理更好融合,企业理念如何进一步外化于行。希望通过学习和交流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工作。
第三篇:浅析培育胜利油田特色企业文化
浅析培育胜利油田特色企业文化
作者:刘萍 张涛 编辑:studa090420 摘要: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在我国企业现代化的发展中已经日益凸显出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拓展不可缺少的内驱力。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符合职工群众的文化需求,更是企业发展的自身需要。
关键词:企业文化;意义;对策;建议
0 引言
企业文化理论是一种以人本思想为基础、以企业精神为核心、以文化企业形象为外观表现、以实现最佳经营管理目标的企业管理新理论。自觉有意识地培育、建设企业文化,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鉴于此,本文将对培育构建特色油田企业文化作简要分析。建设先进企业文化是油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
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和激励全体职工的重要力量,是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胜利油田在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企业价值观的培育,总结和宣传了以“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以国为重的主人意识,以苦为荣的奉献精神,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为主要内容的胜利精神,初步形成了有企业特点和时代特色的“胜利文化”,它是几代胜利人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对统一职工思想、振奋职工精神、凝聚和塑造职工队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善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胜利油田作为国有特大型石油企业,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实施市场化经营,在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油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参与市场竞争、实现更大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新的发展时期,胜利文化也需要进行整合、创新,需要总结提炼新时期胜利精神、先进的企业理念和胜利文化的核心内涵,铸造支撑胜利油田蓬勃发展的内在精神支柱,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推动胜利油田的改革发展与和谐稳定。突出渲染企业文化特色,增强企业竞争力
具有鲜明个性和丰富内涵的企业文化是活跃经济的启动器和动力源,培育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更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胜利油田在企业文化上是一个先天基因优良、根基扎实的企业。
2.1 培育企业特色精神——胜利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中逐步生长培育起来的,并为职工群众所认可的群体意识。要培育具有自然特色的企业精神,在这方面,胜利油田有着鲜明的优势。在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实践中,石油工人战天斗地、人拉肩扛、艰苦创业,逐步培养提炼,形成了具有自己特定内涵和鲜明个性的企业精神——胜利精神,为企业建设和发展树起了一面鲜明的旗帜。“艰苦奋斗、科学求实、团结协作、开拓奉献”这16个字是对胜利油田的企业精神——胜利精神的高度概括。在油田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国家领导人、中石化集团公司领导也多次来油田指导工作。1999年,江泽民同志为油田题词:“发扬创业精神,从胜利走向胜利。”从此,带着浓郁时代风采的“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便成为新时期的胜利精神。它承载着广大石油工人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爱国报国的精神,并体现了胜利石油工人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赋予与时俱进的品质。
2.2 培育有特色的人文化——胜利人
人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作为企业主体的广大职工群众,不仅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塑造者。对胜利精神的阐述莫过于行动,莫过于所有胜利人的实践。行动实践使胜利精神大放异彩,心血、汗水使胜利精神之树常青。胜利大军在经过了40多年的艰苦创业中,培养造就了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和严格组织纪律的石油工人阶级队伍。远有王为民、张富新,近有国梁、代旭升、陈景世……一大批耳熟能详的优秀人物在全油田乃至全国大地上传扬。他们是胜利精神的集中体现者,是我们油田历史上最珍贵的精神财富。在新时期创业中,要充分利用这笔财富,挖掘油田创业史上的精华,提炼他们的优良品质作为新时代石油工人借鉴学习的榜样。同时根据不同阶段的时代特点,不断推陈出新,树立一批既能继承老一辈石油人精神品质,又能充分融合时代特色,体现新时期胜利精神的胜利人。
2.3 培育有特色的基层文化品牌
基层文化做为胜利文化的“子文化”,是构筑企业文化的基石,基层单位更是胜利文化的实践者和推动者,让企业文化在基层“扎根结果”是实现集智聚力、上下齐心、共谋发展的有效途径。
2.3.1 增强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共同发展的观念
在文化建设中,企业要加大对职工队伍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职工专业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绩效考评对职工的促进作用,以良好的激励手段刺激和满足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实现个人价值的愿望。同时,要注重引导职工深刻认识到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只有正确认识两者的关系,才能实现企业和个人双赢的局面。
2.3.2 树立大局意识,增强团队协作的精神
要引导职工充分认识到团队合作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团体活动和团队培训,使职工在合作中感受到合作的信任、理解、学习、协助和支持,达到培养职工协作意识的目的。
2.3.3 凸显“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以职工群众为主体,以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以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可以通过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①采用先进的手段提升职工的技术素质。一方面突出抓好创建学习型组织,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和自我超越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分层次抓好职工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式,为职工提高业务技能搭建平台。
②用民主和谐的氛围感染人。可以通过“连心桥信箱”、信息预测等方式开诚布公的交流思想,互通信息,进一步消除职工与干部之间的“信息落差”。
③用典型事迹教育人。基层领导都应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和选树一批叫得响、树得住,具有时代特征的典型,采取举办事迹报告会、演讲会、流动展板等形式,通过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用点造势,把典型树起来,营造一种尊重典型、热爱典型、学习典型的良好氛围。
④培育职工创新意识,为职工岗位成才搭建平台。围绕生产经营,以工人技术创新协会为突破口,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和灵活的活动方式,积极创造条件引导职工针对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进行技术攻关,增强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为生产经营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以胜利精神胜利人为文化底蕴,打造企业过硬的职工队伍
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在文化建设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统一职工思想、振奋职工精神,凝聚和塑造职工队伍,推动油田的改革和发展。
3.1 用胜利精神凝聚职工队伍
近几年来,随着油田对生产经营经费的大幅度压缩,对采油厂和采油矿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要摆脱目前面临的困境,就要在思想观念上有大的突破,在发展思路上有大的创新,在经营战略上有大的调整。大力宣传新时期胜利精神的同时,加深广大干部职工对团队精神的理解认同,同时把宣传新时期胜利精神、基层团队精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激发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上面。
3.2 引导职工建立体现新时期胜利精神的正确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在选择体现某种价值的目标、事态、行动所表现的偏好。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员工在共同工作中及接触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一个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应同时树立三种价值观念:
3.2.1 努力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让职工热爱自己的工作,以实现人生价值的观念;
3.2.1 重视职工的自我价值实现,满足职工渴望成才的需要;
3.2.3 建立公平竞争意识,正确认识收入差别。市场体制的转变必然带来人们观念的不断转换,能力的差别导致分工上的差别,分工的差别导致收入的差别,要鼓励职工自觉提高自身水平,积极参与竞争,依靠实力上岗。
3.3 培育有特色的选树典型工作制度,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选树先进典型工作能启迪职工心灵,激发进取精神,使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充分调动起职工的创造热情和工作干劲。在选、树、推三步工作中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制度规范,从而有效地发挥出模范榜样的作用。在发掘过程中,可以通过职工推荐、基层调研、民主评议的三个措施进行选树。在树立的过程中,可以创建一整套严格的管理体系,分门别类地总结归纳各先进典型的闪光点;在管理方面可以适当制定实施一定的考核制度,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先进典型的工作潜能。在推广过程中,要坚持立中有破、破中有立的原则,不断推陈出新。基层单位要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学习园地等相关设施,加大对原有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同时制定具体措施,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人力资源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选树工作的不断创新。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
随着油田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带来了职工思想和价值观的多元化,职工思想活动和价值判断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和多样性进一步增强,加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既是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紧迫的现实课题。
4.1 把价值理念体系建设作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
要坚持以人为本,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企业有机结合起来,提炼形成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油田特色、反映职工愿望、具有丰富管理内涵的企业精神、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管理理念,使职工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得到改观,爱岗敬业,报国奉献的优良传统得到弘扬,和谐理念、和谐精神得到强化,从而不断巩固职工与企业和谐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促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在此基础上,要结合油田生产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和方式加大企业价值理念的宣传贯彻力度,确保所倡导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深入人心,促进企业内部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使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的价值追求成为职工与企业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
4.2 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目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已成为一种国际潮流。在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国家利益最重要、企业利益最关键、职工利益最根本的原则,把履行社会责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把油田的发展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纳入企业整体战略,更加注重资源节约,更加注重清洁生产,更加注重本质安全,更加注重制度规范,更加注重文明和谐,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本质安全型企业,切实履行起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同时要注意坚持建立和谐油地关系、促进当地社会和谐,发展共享、稳定共抓、城乡共建、责任共担,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扶贫帮困作为企业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努力构建社会欢迎、企业发展、职工高兴的和谐油田,塑造富有责任感、道德感的企业形象。
4.3 架设“连心桥”,营造“人企合一”的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需要阵地,需要载体,需要氛围,通过构筑网络阵地、宣传阵地,重点营造日益深厚的文化氛围,打造出具有单位特色的企业文化。以我所实习的东辛采油二矿为例,这个矿采取“连心桥信箱”和“思想信息预测”方式,积极做好析事明理、解疑释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等工作,稳定职工队伍。同时,在团员青年中开展争当“四型”(即学习技能型、爱岗敬业型、文明道德型、安全管理型)活动;在广大女工中开展以“学习的家、快乐的家、温馨的家、文明的家”为主题的家庭文化系列活动;在全体职工家属中开展“评选十佳文明新事”和广场文化等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各种文化活动,提升品位,使新时期胜利精神、东辛精神和二矿精神在不断宣贯中得以深化。
4.4 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拴心留人的浓厚氛围
企业环境是员工劳动和生活的地方,安全、健康的企业环境是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积极性、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企业要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防范知识,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切实做好防火、防爆、防盗、防自然灾害等安全防范工作,为企业职工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工作环境。通过美化环境,建立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开办职工俱乐部、健身场所等多种形式,给职工创造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通过举办球类、棋类、吟诗、绘画、工艺、专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比赛活动,陶冶职工的情操;可利用元旦、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组织丰富多彩的游园活动、文艺晚会等,用健康有益的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结论
新的历史时期,建设一个以企业精神为灵魂、以企业制度为依托、以企业形象为载体的先进企业文化将是我国企业面临的紧迫而繁重的任务。
胜利油田应在充分把握自身独有优势的基础上,立足油田在艰苦创业中总结提炼出的胜利精神,总结新鲜经验、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有益成果,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不断完善发展具有油田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向心力和综合实力,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促进油田持续稳定发展,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第四篇:浅谈培育富有特色的建筑企业文化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培育富有特色的建筑企业文化
浅谈培育富有特色的建筑企业文化
摘要: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在群体意识中产生的观念形态、文化形式、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之总和。其主要内容包括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员工的素质和精神风貌等。当今,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就如何结合企业实际,培育富有特色的建筑企业文化谈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建筑企业;企业文化;核心文化;五个理念
Abstract: corporate culture is to show the enterprise in the long-term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the group consciousness of the ideology and culture forms, the sum total of ways of thinking and value system.Its main contents include values, business philosophy, the spirit of enterprise, enterprise morality, employee's quality and spirit.Today, the enterprise culture has becom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This article on how to combine the enterprise actual, cultivating distinctive building enterprise culture to talk about some shallow understanding.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Enterprise culture;The core culture;Concept of the five.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好风凭借力,驰骋路更宽。近年来,安徽建工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已经具备打造安徽建筑“航母”的优越条件。如何培育富有特色的建筑企业文化无疑是锻造强力的“助推器”。作为安徽建工的下属企业的省二建公司,认真贯彻《安徽建工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性意见》,着力打造和不断完善富有特色的建筑企业文化,重点抓好“12345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程”建设,即一个中心、二个核心、三个大局、四项管理、五个理念。
一、围绕“一个中心”,培育企业经营文化
众所周知,企业生存发展离不开生产经营,生产规模上去了,才能谈得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筑企业塑造和培育企业文化,必须重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融合,使企业文化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得到历练和锻造。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一切围着生产经营转,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文化的特色。
我们始终坚持将诚信作为企业的生命,在细微处不断强化,使之成为人人都自觉遵守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对客户讲诚信、对社会讲责任的经营历练。广泛结交社会各界朋友,积极发展强强联合、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使公司的品牌影响和美誉度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生存空间有了很大的拓展。近年来,省二建公司承揽施工面积均在100万平方米以上,合同价款20多亿,施工面基本覆盖省内所有地市,省外市场份额逐年上升。海外市场也取得了新突破。市场蛋糕越做越大,企业文化的品牌效应也愈来愈明显。
二、坚持“两个核心”,培育企业核心文化
“以人为本”是建筑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前几年,由于我们企业负担重,员工收入普遍偏低,人心不稳在所难免。为减少人才流失,省二建公司大力推行人本管理,重在以文化力培养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理论教育武装人,以工作成果鼓舞人,以榜样力量感染人,以道德规范提高人。近年来,省二建公司及时采取了提高员工待遇,同时大胆起用年轻干部,把爱岗敬业、有专业特长的管理人员提拔到中层以上管理岗位等举措,营造了良好的人才环境。花香蝶自来,不仅留住了人才,而且出现了人才回流现象,企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以顾客为本”是建筑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二。以顾客为本,主要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的服务和交付使用后的服务。一方面深入引导员工经营理念的理解,使其真正认识到,“今天的客户,就是明天的市场”。另外,省二建公司把“售后报务”纳入项目管理部门日常工作之中,实行首问负责制,认真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多年保持了用户零投诉记录,真正把用户至上变为了员工的自觉行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三、维护“三个大局”,培育企业和谐文化
当前,国有企业都面临着“改革、发展和稳定”三大任务,这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既互相影响,又相互促进。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只有改革,才能谈得上发展,同时又要有一个稳定的大环境。省二建公司是一个有60多年的老国有企业,历史包袱相重,在企业改革改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也非常多,如房屋拆迁安置、改制人员分流、历史遗留问题和社会政策带来的连锁反应等,都容易诱发和激发矛盾。解决不好,必然影响到改革、发展和稳定。这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维护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重在坚持依法治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改革方案要在职代会上讨论通过后,选择合适时机出台。对于人员的安排上,尽量体现集体的温暖和企业的宽厚大度。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职工群众和企业的承受能力,使改革改制在稳定的环境中有序推进。同时要将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与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的公开。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和谐企业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按照企业改革发展的要求,通过慎重细致的工作,调理顺畅有序的管理关系和生产生活秩序,在和谐氛围中最大限度地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标。
四、抓好“四项管理”,培育企业品牌文化
企业管理涵盖的内容很多,我认为,建筑工地是实现“建楼育人”目标的重要阵地,是培育富有特色的建筑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的重要载体,其丰富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重在体现“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加,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办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的八项原则。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创优活动,促进员工自觉地把先进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标准贯彻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使不接受缺陷、不制造缺陷、不传递缺陷作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安全管理。把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主要内容之一是时代的要求。加大对现有安全生产法规、规范的宣传,实现从“要我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树立“安全是职工的最大福利,也是企业的最大效益”的观念,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动态工作体制,强化安全生产信用考核体系,加强对危险源的预控,深入开展创建安全文明达标示范工地活动,切实保障员工的生命和企业财产安全。持续改进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整合型体系,促进现场管理上台阶。
合同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合同管理的重要性也得到充分显示。合同签订以后,束之高阁的现象现在几乎不见了。只有把合同中各项任务的执行落实到项目经理和具体的项目参与者身上,承包单位作为履行合同义务的主体,必须对合同的执行者的履行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控制,才能确保合同义务的完全履行。不容忽视的是,合同如果是主观原因没有很好地履行,给企业带来的负面效应是难以弥补的。“干好一项工程,占领一方市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指的是信息传输合理的组织和控制。施工方在投标过程中、承包合同洽谈过程中、施工准备过程中、施工过程中、验收过程中,以及在保修期工作中形成大量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不但在施工方内部各部门间流转,其中许多信息还必须提供给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业主方、设计方、相关的合作方等。为此,通过建立工程项目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有序地保存,供其他项目施工借鉴方面,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五、深化“五个理念”,形成企业特色文化
1、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理念
“发展才是硬道理”,已成为众多企业的共识。在当前市场发展呈现多元化的情况下,建筑企业只有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重视队伍的适度转移,发展相关、相近产业,加速培育一批新兴的潜力市场,发展与同行业或相关行业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关系,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整合经营资源,凝聚经营合力,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奋发图强,开拓市场,发展新空间,增强企业发展新活力,提高持续发展新水平,培育企业核心文化,再塑企业优势品牌和整体形象,促进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2、深刻理解“文化是第一管理”的理念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要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持之以恒抓好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员工的爱企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大力弘扬企业精神。二要抓好宣传阵地和文化载体建设,办好公司报、网站等宣传载体,积极向社会新闻媒体传递企业信息,以达到对内鼓舞士气,增强信心,规范行为,对外扩大影响,提升形象的目的。三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社区文明创建融为一体,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业余文化活动。真正让基层职工群众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增强企业凝聚力和认同感。
3、不断弘扬“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只有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才能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在这方面,国内一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如:海尔集团的“海尔文化”以“真诚到永远”的“星级服务”为核心;科龙集团进行1.2万人的“万龙耕心”文化塑造工程。福建东百集团的“东方人的本色、百姓家的向往”企业形象战略;青岛交运集团的“情满旅途”的著名服务文化品牌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个标杆的作用。企业文化在企业中一经形成,便具有了自己相对稳定的模式和传统,但它们决不是亘古不变的,随着市场竞争形势的深化,为了生存,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为准则必然发生革新。
4、全面强化 “人力是第一资源”的理念
当前,国有建筑企业正处于劳动密集型向管理密集型转型期,运筹帷幄、决胜市场关键在于人才。在实施质量兴企战略时,就要选择能创建优质工程和为用户提供一流服务的人才,在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时,主要选择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人才,对所有人才进行动态管理,加强沟通交流,要在政治上关心,在生活上关怀,在身体上关照,在使用上有心。制订相应的职业培训计划,满足不同人才在不同时期的需求,给人才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帮助和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国家和社会组织的专业职称、职业考试,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也有利于企业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5、努力实践“学习是第一需要”的理念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学习型职工”活动,不断更新知识,这样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提高工作效率,做本业的行家里手。改革发展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领导干部要带头破除无所作为的思想和行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政策水平,搞好调查研究和政策学习,提高驾驭市场经济、执行政策和处理矛盾的能力。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武钢企业文化探讨(第一稿)
前 言
近年来,我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对企业文化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将企业文化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越来越引起企业界的关注。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5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注意积累、总结、丰富、发展企业文化的管理经验,探索独具特色的武钢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和方法,促进了武钢企业文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武钢企业文化不仅为国家创造了数额巨大的产值和利润,而且还带动了武汉市的社会发展经济繁荣。
本文力求探索武钢企业文化在武钢的发展历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寻求武钢在新形势下,在武钢“十一五”建设中,在实现武钢跨越式发展中,如何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武钢企业文化更有厚度、更有高度、更有广度、更有力度,成为推动武钢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动力。
武钢企业文化探讨
一、影响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及功能
1、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就是一种以全体职工为中心,以培养具有管理功能的精神文化为内容,以形成企业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体精神为目标,使企业增强对外的竞争力和生存力,增强对内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活力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因此,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思想。简单地说: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经营文化、经济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它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内容也就十分丰富。企业文化的内容它包括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业道德、企业制度、企业风尚、企业价值观、企业素质、企业形象等。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特有的文化具有自主性、群体性、务实性、进取性、开拓创新性等特点,它的根本特点是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充分肯定和实现人的价值,把调动、培养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管理的首位。企业文化还具有理性和自觉性、调节性和控制性、凝聚性、应变性和个性化等特征。
2、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因此,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生存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就决定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管 理中具备了多种功能,在这里重点地介绍其主要功能如下:(1)企业文化具备了导向和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指的是: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中的每个职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着引导作用。使企业的每个职工的价值取向,行为取向都要符合企业所确定的目标。导向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的每个职工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这种导向是通过企业文化塑造来引导职工的行为心理,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自觉自愿地把企业的目标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最主要表现在对企业职工产生的情感凝聚、思想凝聚和组织凝聚三个方面。
(2)企业文化的激励和振兴功能
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是指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员工从内,自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效应。使企业的每个员工从内J,b深处白觉产生为企业拼搏的献身精神。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出来,如价值激励、标激励、信任激励、情感激励和宣泄等。
企业振兴功能,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可以促使企业摆脱困境,走出低谷,顽强拼搏,以求在竞争中取胜的作用。企业文化的振兴功能,不仅表现为振兴企业的经济,也表现为振兴企业的科技、教育以及整个企业的总体文明状态。
(3)企业文化的约束和控制功能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指企业的制度文化、道德文化以及礼仪文化,对企业员工发生的约束、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控制功能,也可称为规范性功能。企业及其成员在企业文化控制功能作用下,影响规范着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维过程、伦理道德、行为方式等,影响和规范着企业及其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从而控制企业及其成员的 活动。企业文化控制方式分为外化控制和内化控制两种。外化控制,主要是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等制度化的管理系统,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控制作用。内化控制,主要是通过企业全体员工的共有价值观念进行自我控制。
(4)企业文化形象塑造和育人功能
企业文化把企业形象的塑造,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当今,有人将企业形象称为是企业发展的第四种资源,它是一项巨大的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高美誉度和高生产力。因此,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企业文化建设,能塑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文化育人功能,也称为教育功能或教化功能。精神文化在育人方面,具有全面覆盖性、浓缩集中性、外在内化性的优点。
(5)企业文化的调适和润滑功能
企业文化调适功能实际就是调整和适应。企业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和范围,使员工的心理、情绪和人际关系等方面都适应企业的发展变化,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调适功能。企业文化润滑功能又称为协调功能。使员工能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相互交流和沟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使企业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密切、和谐、各种相关的工作和活动更加协调。
(6)企业文化的优化和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的优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优化组织结构;优化经营决策;优化目标协调。
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软件”辐射;“硬件”辐射;人员辐射;宣传辐射。(二)影响企业文化形成的因素
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多种因素的作用。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客观因素如民族文化、社会文化、行业文化、地理环境文化等等对 企业文化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影响。除这些客观因素外,还有主观因素,如领导者的提倡,领导者的强调,领导者的一贯指导思想,领导者的风格,领导者的行为等等对企业文化的形成都有影响。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复杂的因素作用下形成,它进一步说明企业文化形成的复杂性。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认识企业文化形成的途径。
1、经济形态对企业文化形成起决定作用
经济形态的不同,企业文化形成的特色也就不同。企业的基本运作理念,不仅受传统的影响,而且还受现代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现代社会环境对企业运作理念的影响,具有全面性,但其中经济环境的影响尤为深刻。
企业是社会的器官。现代企业文化属经济文化和经济管理文化范畴。经济形态决定管理形态,也决定企业文化形态。企业文化作为现代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必然受到经济环境、经济形态、经济因素的制约。企业文化必须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前沿,反映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经济形态的根木特征和要求,才能正确规范企业的经济行为。因此经济发展经济形态决定企业文化的内容,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
(1)计划经济体制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文化,用今天的市场经济观点去分析它,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一系列己经陈旧和过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表现为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一切行动都听从上级的计划安排。企业的生存发展不是企业自己说了算,是由企业主管部门决定。计划经济的管理导向是生产导向,排斥开发创新和营销导向;在管理方法上是精细分工,部门相互隔绝;在资产管理上,重视有形资产,轻视无形资产;在组织上,中班子不重员工,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观没有牢固建立起来;在管理手段上,注重制度的硬道理,轻视人的价值软管理。在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用今天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衡量它己经远远不适应了。应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摈 弃,但精华经济体制形态,对当时的企业文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
(2).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文化形成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具有开放型、渗透型、竞争型。市场经济,它使企业打破传统的土地空间价值观念,转变为崇尚市场观念。市场经济主张企业的理念、价值追求、使命、目标以及对外扩张的动力、影响力、控制力要强要大。
还有,市场经济把时间看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要素。市场经济使企业的行为趋向快节奏,产品的周期节奏变化快,企业办事的程序节奏也随之变快。市场的节奏变快,使企业和企业职工都有一种紧迫感,竞争意识大大增强。由此可见经济形态的不同,企业文化的内容就不同,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两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在两各不同的社会时代,对企业文化的形成都起决定性作用。
2、民族文化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凝聚力极强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传统。反映民族面貌和民族性格特征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不怕困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不屈不绕、顽强拼搏、克服一切艰难困苦的精神。
中华民族文化是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无不受到它的影响和控制。企业是在民族的环境中存在和发展的,离不开民族环境。民族精神,对企业精神必然有着哺育功能和强大的影响。民族文化既要影响企业职工的个人行为,也要影响企业领导的行为,还要影响企业的组织行为。既然我们知道民族文化对企业的职工、企业领导、企业组织行为都会有影响。那么企业文化的形成就是由企业职工、企业领导、企业组织共同创造形成的,企业文化它就必然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
民族文化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又是凝聚力极强的民 族。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表现在,企业共同的经济利益,使企业职工在生产经营中容易统一意志,统一步调,协调一致,亲密合作,不计时间,不畏辛劳地工作。这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凝聚力,培养了中华民族对企业这个组织容易产生特殊的亲密感、依赖感的性格,就能被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要求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完成企业目标而奋斗。以人为核心的思想,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都深深地影响着我国企业文化的建设。一句话,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在企业中的反映。
3、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企业处在社会环境中,社会生活通过无孔不入的渠道,把企业和社会联系起来。企业自身也是一个小社会,企业职工的生活与社会打成一遍,这就使社会生活环境无时不对企业发生重大影响,企业同时以自己的行为影响社会环境。这就决定企业文化的形成必然离不开社会环境、社会时代、社会形态文化。这是一条自然规律,谁也回避不了的。因此,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社会文化就必然渗透到企业文化中去,乃至影响企业文化建成什么样的文化体系。一句话,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与社会环境、社会形态、社会时代分不开的。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我国企业属于主导地位的管理思想是工人当家作主,艰苦创业。企业职工能否以主人翁患度工作,成为衡量企业的好坏标准。“两参一改三结合”就是那个时代的企业管理特色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国家逐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管理呈现出崭新面貌,全员管理、优化管理、民主管理等新事物的出现,这又标志着改革年代企业文化又是革新文化的特色。这就是说社会时代文化、社会环境文化、社会形态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4、行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行业文化,每一个行业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文化特色。行业不同,行业 文化也就不同。不同特色的行业文化针对它本行业不同的要求来建设本行业的企业文化。因此,不同类型的行业,决定行业文化的不同类型。如医院行业,它的文化就是过程文化。医生看病,总要了解病人的家史情况,病人的病史,病人的亲属,病人最近情况怎么样等等。然后在国家规定的药品之内开处药方,这就是过程文化。如科研单位,科研行业文化就是创新文化。科研单位的性质决定了它要不断地开发新的科技项目、新的科技品种,不断地研究出新的科技成果。因此它的类型就是创新文化。钢铁行业特点,它生产的产品是沉重的、坚硬的、有力的。还有在出铁出钢时,钢花飞溅、铁水奔流,像火龙滚滚。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其外部特征显示出那种豪迈的、大气的品质,雄壮豪放,职工行为粗犷豪爽、临变不惊。在检修炼钢炉时,要求就是要在几百度高温之下,进炉内检修,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钢铁工人那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高贵精神文化。另一方面钢铁行业,它培育工人具有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出钢时出铁的时间计算非常精确,早一分钟不行,晚一分钟也不行,否则就是一炉废品。一炉钢、一炉铁,多少矿石,多少各种辅助原料等等,都要精确计算,否则,就炼不出合格产品来。这样环境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又有它丝丝相扣、精确无误的特色。钢铁行业的企业文化具有两方面的风格,充分体现了重工业的风度和气派。
5、地理环境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这里讲的地理环境,是指的企业所处的自然环境。中华民族生活在东濒茫茫沧海,西比横亘漫漫戈壁,西南耸立险峻的青藏高原,这样一种地理环境之中,这种一面临海,其他三面陆路交通不便利,内部回旋余地相当开阔的地理环境,造成了一种稳定而富有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在这种地理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地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在同一国家里,不同的地理 环境的企业,也具有不同的企业文化风格。沿海的、内陆的、城市的、平原的、高原的„„这些企业处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企业文化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
6、企业人员构成对企业文化形成的影响
企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它的组成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人员等。其中,企业组成的因素之一就是人员。企业人员结构又影响企业文化风格的形成。企业的人员结构是根据企业生产产品的特点,有的企业职工是从本乡本上中人员招收组成,形成本土文化。有的企业生产产品的要求企业职工需要从全国各地抽调招收或招聘组成,也可称为杂交文化。因此,不同的人员结构,也构塑着企业文化的不同风格。
二、武钢企业文化形成、内容及特点
(一)武钢基本情况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58年9月13日投产。目前已形成年产钢90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我国重要的优质板材生产基地。到2003年底,武钢累计生产铁1.50亿吨、钢1.41亿吨、钢材1.10亿吨;累计实现利税517亿元,其中上缴国家406亿元,是国家对武钢投资64.2亿元的6.33倍。武钢现有全民在岗职工8.7万人,其中钢铁主体从业人员1.9万人。有全资子公司36家,控股子公司17家,直属厂3家,分公司5家,直属事业单位10家和多个参股公司,初步成为以钢铁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特大型企业集团。近几年来,武钢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创新奖、全国质量管理奖、全国用户满意先进单位、全国管理杰出贡献奖和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党组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
(二)武钢企业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
武钢企业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有党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提议,继承和发扬了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体现了民族文化、时代文化、行业文化、移民文化之特点,使武钢企业文化独具特色。
1、武钢建设魂系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
开发建设武钢,党中央的三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付出了心血。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关怀,已载入武钢企业文化的历史史册。
百废待兴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在湖北兴建我国继鞍钢之后的第二个钢铁基地,以实现“钢铁要过关,钢铁要过江”的重工业布局。中南局随即调配大批干部,着手筹备武钢建设。日理万机的毛泽东,密切关注着武钢的建设。1956年的一个夏夜,他在东湖客舍,接待了两位被工地的阳光晒得黝黑的客人——武钢总经理李一清、副总经理韩宁夫。桌上摆着金黄色的芒果和鲜红的西瓜。听了他们关于武钢建设的汇报后,毛主席指着芒果幽默地说:“我吃西瓜,吐出瓜子,芒果归你们,吃了芒果,要吐出钢铁!”1958年9月13日凌晨当武钢总经理李一清将第一支火炬伸进1号高炉炉口时,毛泽东来到武钢,健步登上炉台,火光映红了他欣慰的笑脸。时隔一天,毛主席又于9月15日视察了大冶铁矿。在尖山上,他手托沉甸甸的矿石,仿佛感受着武钢在新中国工业中的份量。
在文革的**中,毛泽东、周恩来、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为祖国的强盛殚精竭虑。鉴于国家每年得花费3亿美元进口板管钢材,不如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一米七轧机建在哪里?他们睿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射在长江之滨的武钢。掀起了武钢的第二次创业。
1980年7月16日,邓小平同志专程来一米七视察。1989年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来到武钢,参观了武钢炼铁厂、炼钢厂,鼓励武钢要“多出钢,出好钢”。1999年5月28日,江泽民总书记再次莅临武钢。喜看钢城的巨变,回想十年前来武钢的情景,江总书记笑道:“今非昔比,鸟枪换炮哟!”
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关怀,对武钢企业文化的形成起着非常深刻的、非常重要的特殊影响。党的三代领导人的关怀,己载入武钢企业文化的历史史册。
2、武钢企业文化起源于一期工程
开发建设武钢是党中央为实现“钢铁要过关,钢铁要过江”的重工业布局而作出的决定。武钢如新中国的朝阳喷薄而出。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理想飞扬的年代,全国人民以空前的热情支援武钢建设,连可爱的孩子们,也献出了自己的爱心。中国人的钢铁强国梦,使武钢企业文化萌芽标志具有民族文化的特点。
武钢是1954年开始开发建设的,1960年,随着初轧厂1150轧机试轧成功,武钢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在6年中,数万名武钢建设者带着强烈的政治使命感,怀着崇高的理想,凭着炽烈的政治热情,以苦为荣,以苦为乐,虽然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武钢职工把困难踩在脚下,仅用6年时间就完成了武钢一期建设。武钢职工在与艰难困苦作斗争的过程中,培养锻炼了职工队伍,形成了以奉献为核心, 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涵的武钢企业精神—武钢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团结协作)武钢人在一期工程长达6年的艰苦创业创造和培育了武钢企业文化。
3、武钢企业文化在二期工程中发展
武钢二期工程于1974年开始至1985年达到核定设计水平。在二期工程建设中,武钢完成了年产200万吨钢的配套设计,这应该说是武钢的第二次创业。
年轻的武钢刚步于六十年代,便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苏联专家撤 离和文革**等一系列坎坷,可谓内伤外创,举步维艰。幸运的是,在那个非常年代里,武钢抓住了一米七轧机工程这个难得的机遇,调整了步伐,焕发了生机。武钢的建设大军顶住了“四人帮”所谓“崇洋媚外”的种种压力,抓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个共和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随着硅钢片厂、冷轧厂、热轧厂和二炼钢连铸车间先后建成投产,武钢迎来了创业和发展的第二个春天。1985年年底,一米七轧机达到核定设计水平。武钢人不仅消化吸收了一米七的200多项专利,还获得了3项国家发明奖,同时自筹资金,开展气势磅礴的“四同步会战”,成功地完成了老厂改造和一米七配套建设。
武钢在二期工程建设期间给企业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使企业文化进一步丰富发展。表现在生产、经营、管理建设等四个方面。一是在武钢的生产经营方面:以产品质量求生存,“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以品种求发展,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二是在企业管理方面:以开拓创新精神,改革原企业的管理模式,开创“集中指挥,统一经营,专业协作,分类放权”的新的管理模式。
4、武钢企业文化在三期工程中深化
武钢三期工程建设是武钢新世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部署。武钢的企业文化,在科技开发创新上赋予新的内容。将武钢企业文化向高科技创新上大做文章,立足资源优势,大搞综合利用,发展拳头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形成武钢企业文化新的独具特色。武钢企业文化必然在三期工程建设中进一步深化和提升。
从1993年以来,武钢自筹资金近350亿元用于技术进步,新建和改扩建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效益工程。二冷轧、二硅钢等一批在建的重点工程正在实施过程中。1993年至2003年11年间,武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为302.7%。武钢高新技术开发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如热轧连轧自 动控制技术、炼铁高炉长寿技术、炼钢炉外精炼技术等,已输出到国内外30多个企业。武钢开发研制的转炉烟气防堵工艺、APC纠偏装置实现了向原引进国的技术反输出。1999年,武钢二炼钢厂开发的顶底复吹转炉溅渣护炉新技术成功解决了采用溅渣护炉技术后复吹与炉龄不能同步这一世界性难题。目前最高复吹转炉炉龄达到30368炉,多次刷新世界纪录。武钢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万多人,形成了与市场经济接轨的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先后与50多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科研成果转化率为80%。1994年4月,武钢成为我国首家通过质量体系国际认证的特大型企业。2003年1月上线运行的整体产销资讯系统,推动了武钢的信息化进程。2003年,武钢股份获全国质量管理奖,武钢集团2004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与此同时,武钢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不断深化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和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等一系改革。1993年以来,按照“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减员增效”的改革思路,通过剥离、改制、兼并等多种形式,先后组建了25家全资子公司、11家控股子公司、4家分公司,形成了母子公司框架。1999年8月,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在上海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人民币13.52亿元。进入新世纪以来,武钢按照主业重组、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的改革思路,进一步深化内部改革。2004年6月,武钢股份成功增发,募集资金总量89.99亿元,从原来只有两个轧钢厂增加到了11个厂,前工序的钢铁主业都进入了股份。
在发展钢铁主业的同时,武钢实施多元化战略,大力发展非钢产业。非钢对外营业收入由1993年的5.15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26.8亿元,2003年实现利润6.44亿元,形成了焦化、耐火材料、机电、粉末冶金、水渣、工业气体、自动化技术和工程建设施工等非钢产业。
无疑,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既是企业进步的起点,也是推动企业发展 的动力之源,立足之本。可以说,没有持续的技术改造就没有今天的武钢。如今,“走科技创新、质量效益道路,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经营理念已成为武钢领导与广大职工的共识。“十五”期间,武钢将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以建成钢铁产业精品基地为目标,从规模改造转到加速推进技术装备、工艺技术升级换代,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
(三)武钢企业文化的内容
武钢是全国第一家成套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线的特大型国有企业,较早接受国际先进管理理念的影响。在全国率先走出了“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其做法在全国推广。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武钢将“质量效益型”与“科技创新型”相结合,提出了 “走科技创新、质量效益道路,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经营理念。并将此理念逐步渗透到武钢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逐步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特殊的文化渊源给武钢企业文化打下了特殊的烙印。在50多年的发展离历程中,武钢结合生产建设的实践,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形成了以“争先争优争一流”的武钢精神为核心的独具风格的武钢企业文化。
1、武钢企业价值观
武钢努力打造具有武钢特色的企业价值观---“市场的需求就是武钢的追求”。
2、武钢企业精神
武钢企业精神核心是“争先争优争一流”的企业精神。
3、武钢企业形象
武钢企业形象是:“要好钢,找武钢”。武钢要用好、高、精、新、尖产品业塑造武钢形象。武钢人形象是“敬业、创新、文明、刚毅”
4、武钢的经营理念
武钢将“质量效益型”与“科技创新型”相结合,提出了 “走科技创 新质量效益道路,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经营理念,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经营哲学。武钢易将此理念逐步渗透到武钢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逐步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5、武钢发展战略
武钢坚持走“品种、质量、环境、效益”的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6、武钢企业目标
武钢企业目标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十五”末期,初步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形成14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成为汽车板和硅钢片的主要生产基地,建成花园式工厂。这是全体武钢人的追求。也是武钢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四)武钢企业文化的特点
特殊的历史使命、特殊的行业特点、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移民等文化渊源给武钢企业文化打下了自己特殊的烙印。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武钢结合了他们自身的生产经营实践,联系实际,加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形成“武钢精神”为核心的武钢企业文化。国有国魂,军有军魂。“武钢精神”就是武钢公司的不朽灵魂。它是武钢生存和立足的精神支柱。武钢精神一直激励着武钢人不断的执着追求,攀登新的高峰。现将武钢企业文化的主要特点归纳如下:
1、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艰难困苦,玉汝与成”这是奋发精神的表现。艰难困苦,磨练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自立精神。经受过艰难困苦的人,其毅力、目标感、使命感、创造力都显得非常强。毛主席也把自力更生视为人生的志气,视为力量的源泉。武钢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自力更生精神。武钢一期建设时,英国的《泰 晤士报》转发1号高炉预计在1959年7月1日出铁这条消息,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断言中国人吹牛。这个问号激发了建设者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纷纷表示:要让1号高炉变成一个巨大的惊叹号。武钢人自觉地把自己与祖国的钢铁事业联系起来,把自己和共和国的命运联系起来。不计时间、不计报酬,披星戴月,昼夜奋战。为完成党和人民的重托,确保钢铁基地早日建成。武钢人喊出了“不想爹、不想妈、不出铁、不回家”的誓言。在那挥汗如雨的大会战里,武钢人日夜苦干,有些人放弃了探望父母妻儿的机会,有人多次推迟婚期。有些人家乡地震,亲人遇难,仍留守岗位,坚持工作。这种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使武钢建设赢得了时间。仅用了6年时间就建成投产。
武钢人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创造了中国钢铁工业史上的奇迹,谱写了中国冶金工业的新篇章。武钢人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改造锤炼并升华了自己的主观世界。逐步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催人奋进的企业精神。
2、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团结协作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精神。团结协作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把大家的力量都集中到一个方向来。团结协作使参加这一活动的人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它增强了企业群体的凝聚力。企业职工能够在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要求下团结一致,为完成企业的目标而奋斗。武钢的建成本身就是全国大协作的产物。是汇集全国各条战线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机结合。这种特殊文化渊源,加上大工业联合特征,使团结协作的意识在生产建设中转化为武钢职工的自觉行为。形成了武钢人独具特色的精神风貌和文化风格。武钢是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不仅二级、三级单位多,管理层次多,生产工序多,工种岗位多,而且各道工序、各个工种之间互相衔接,紧密关联。同时,武钢的十万职工都是来自祖国各地的20 余个民族的同志,如果没有团结协作的精神,正常的生产,无从谈起。因此,武钢投产后,各单位和广大职工都十分注意继承和发扬武钢初创时期形成的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精神,树立全公司“一盘棋”思想,事事以武钢全局着想,互相支持,团结合作,协同作战,保证了生产的顺利和企业的健康发展。
3、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既要为企业的职工提供发展自己的机会,又要为企业培养有用之才。企业把“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深入到企业的各种制度和行为规范中去,深入到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中去,深入到企业的灵魂中去,才能使企业的广大职工视企业是自己的家,有一种归属感。武钢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实行厂务公开,成为“全国推进厂务公开先进单位”;武钢对本企业的知识分子、科技人员是非常重视和珍惜的,从重奖科技人员、命名一线工人创造的先进操作法,到实行科技津贴,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武钢创造了浓郁的学习与创造氛围;武钢还非常重视职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建设,投资16亿元建成钢都花园万套住宅工程,投资兴建文化娱乐场所,开展“武钢之春”“武钢之夏”等文艺体育活动。大力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继续工程教育,大力提倡和鼓励职工读书自学、岗位成才等活动,进一步凝聚了职工的力量,激励职工为企业的发展出力献策,贡献力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武钢的科技人员到普通职工更加十倍、百倍地奉献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计控厂老工人刘渝兴带领攻关小组,大胆改进从德国引进的转炉煤气回收取样分析系统,其发明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创经济效益850万元。并且使武钢首次出现了专利技术反转让,先后荣获第三届全国职工发明奖金奖,第四十四届布鲁塞尔世界发明博览会尤里卡金奖和布鲁塞尔市长奖;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大 坝建设中,武钢与一家日本企业在引流钢管上进行了激烈的竞争。几经较量,以武钢人的胜利而告终。这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压力容器钢,就是技术专家陈晓的杰作。他率领课题组已研制开发出耐火耐候钢等20多个新钢种,填补了我国钢铁工业领域的10多项空白。
还有破解连铸漏钢世界难题的吴克林、创造烧结矿先进操作法的周烈桥、技术创新标兵毛炯辉,都是武钢人的杰出代表,他们在科技创新中所焕发出来的智慧和胆略,令人荡气回肠。
4、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竞争文化的内核。企业生命在于创新,尤其在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是否具有创新精神是否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关系极大。这尤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优胜劣汰,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着这一严峻的考验。武钢诞生于中华民族的钢铁强国之梦,50余年的发展历程无不展示武钢人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开拓创新精神。
(1)1974年,十万建设大军云集武钢,参加“0七工程”大会战,进行一米七轧机工程建设,打响了中国钢铁企业向世界先进产品看齐的第一战。
(2)1981年秋天,新任武钢经理黄墨斌决心以管理为突破口,狠抓基础工作大整顿。这位老冶金专家说,“要像部队练兵一样,从立正稍息开始。”经过三年的整顿,公司19个副经理,精简为9个。400多名处级干部退居二线,300多名知识分子走上一线,整个干部调整面达60%。而且年龄下降,文化程度上升,为武钢新的腾飞摔开了包袱。
(3)80年代,武钢作出了“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重大决策,从而使武钢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9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工交企业学习武钢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经验。
(4)90年代初期,拥有12万职工的武钢,发出了“7万人不吃钢铁 饭”的响亮口号,使世界为之惊叹。“精干主体,分离辅助,走向市场,壮大武钢。这项重大的改革措施,被国内外新闻媒体广为报道,称为是“中国国有企业脱胎换骨改造的试金石。”
(5)从1993年起,武钢自筹资金350多亿元,实施了高起点、高水平、低投入、高产出的技术改造,并始终坚持“推广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规划一代”的方针,研制开发了新产品85个系列、301个品种,形成了“桥、管、线、箱、容、电、车、军”等为重点的一批名牌,其中大部分填补了国内空白。到2003年底,武钢已有205项工艺技术成果被授予专利权,其中有71%得到实施,其实施率在国内处领先水平,创直接经济效益7亿多元。
(6)1993年以来,按照“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减员增效”的改革思路,通过剥离、改制、兼并等多种形式,先后组建了25家全资子公司、11家控股子公司、4家分公司,形成了母子公司框架。
(7)1999年8月,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在上海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人民币13.52亿元。
(8)2003年1月上线运行的整体产销资讯系统,推动了武钢的信息化进程。
(9)2004年6月,武钢股份成功增发,募集资金总量89.99亿元,从原来只有两个轧钢厂增加到了11个厂,前工序的钢铁主业都进入了股份。
(10)2000年至2005年,武钢的科技贡献率连续保持在60%至70%之间,为国内企业平均水平的1倍,与国外先进企业持平。
而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十五”末期,初步建成国际一流水平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形成1400万吨钢的生产能力,成为汽车板和硅钢片的主要生产基地,建成花园式工厂。新目标增强了职工的创新意识,创 新意识又在激励武钢职工去实现更高的目标。武钢人就是这样的永远不满足,永远去攀登一个个新的高峰,去体现武钢人的自身价值。逐步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催人奋进的企业精神。武钢人将它概括为“武钢精神”。“武钢精神”是武钢几代人在生产经营建设实践中的结晶。“武钢精神”产生于武钢企业这个伟大集体,同时又激励着武钢职工继续为钢铁事业奋斗献身。“武钢精神”将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换来更丰硕的物质成果。
三 武钢企业文化分析、再造和借鉴
武钢企业文化发展经过了50多年的历程,在开发建设、发展过程中,结合武钢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形成了以“武钢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武钢企业文化具有民族文化、时代文化、移民文化、行业文化之特点,对武钢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衡量武钢的企业文化也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如受计划经济环境、社会时代环境、特殊历史使命的影响,有待于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改进和拓展。企业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企业要适应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对武钢企业文化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容,提升企业文化层次,推动企业的发展。武钢企业文化的特色有许多可贵之处,也值得其他企业可借鉴。
(一)武钢企业文化的局限性分析
武钢企业文化有它的独具风格、独具特色的一面。为武钢的建设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武钢企业文化存在局限性,这与武钢建设初期所处的社会年代、地域、环境、特殊历史使命分不开。武钢企业文化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武钢企业文化初期政治文化色彩较浓 武钢建设初期,企业文化政治色彩较浓。这与武钢开发时期所处的社会年代、社会环境分不开。60年代中期,那个时候的历史背景是全国都讲以阶级斗争为纲,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抓经济、抓生产,就给你扣上不突出政治、不讲政治的帽子。在那种形势下,企业的领导就不敢理直气壮地抓生产、抓经营。还提出宁可要社会主义的草,都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观点。那个时代的政治要求就是企业和企业职工的一切活动都要纳到政治任务,政治要求中去的政治文化。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政治的强烈色彩必然要渗透到企业去。因此那时的武钢企业文化就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并至今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当今是市场经济的年代,市场经济的企业文化是经营文化、经济文化。用这个标准去衡量,阶级斗争的政治文化就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因此用那个时代的企业文化来为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服务,为企业的管理服务就存在一定的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
2、武钢企业文化存在一定程度的封闭型
武钢地处的自然环境,与武汉市区隔江而望。建设初期,交通闭塞,建设大军进来吃、住都是非常困难的。条件异常艰苦,信息根本无从谈起。在这样的地域自然环境中搞钢铁工业建设,周围都是农民文化,无一个企业。没有企业文化可借鉴。致使武钢企业文化就显得一定程度的孤立性和封闭性。还有在这样的地域自然环境中,搞企业建设,形成了从医院、幼儿园到职工大学,集医疗、教育、房地产、餐饮等为一体的企业体系,职工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企业小社会中,企业文化建设就显得开拓不够,接受新鲜事物不快。这些决定了武钢企业文化具有封闭性和孤立性。
3、武钢企业文化带有一定计划经济色彩
武钢从开发到投产初期,是从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走过来的。这意味着武钢本身就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武钢的开发建设受益于计划 经济。但建成投产之后,又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影响。当时,建设资金由国家财政拨款,生产的钢材由国家统购统销。企业开支的每一项资金都由国家实行按计划核拨。企业毫无竞争意识,重产量不重质量。职工中就体现实干有余,创新不足。职工的工资、医疗、子女教育、就业等等都由单位包办,“等、靠、要”思想严重。武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企业文化,表现为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企业紧迫感缺乏,竞争意识不足,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市场经济的转轨,计划经济体制的企业文化留下的烙印也将逐渐消失转变为市场经济企业文化。
(二)关于武钢企业文化再造的几点建议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改革的深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的加快,加之中国加入世界wTo,武钢企业文化在取得现有成绩的基础上,需要继续完善、充实、提高和赋予新的内容。.希望武钢中部崛起的机遇,在武钢建设发展中,要充分挖掘和深化武钢企业文化,为武钢企业管理的各个领域服务,让企业管理上新台阶,实现武钢持续、协调跨越式发展。根据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结合武钢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面对入世后挑战,面对新的形势,面对新的竞争环境,为进一步加强武钢企业文化建设,使武钢企业文化建设上新台阶,特提出以下建议:
1、提升武钢企业文化管理水平,壮大武钢企业文化实力
武钢企业文化是武钢建设的宝贵资源。在武钢的发展史上,以“武钢精神”为核心的武钢企业文化,对武钢职工发挥了巨大的团结作用、动员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一代代武钢人爱岗敬业,爱企如家、勇于创新、争创一流,创造了我国钢铁工业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命力的源泉。如今,武钢制定了“十五”发展规划。到2006年,武钢将形成14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成为我国冷轧硅钢片和汽车板的主要生产基地,建成花园式工厂,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和精品名牌基地。为此,武钢将进行新一轮的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将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技术和人力等物质的因素。还要投入大量的精神的、思想的、文化的因素。武钢的“十五”建设,为深化武钢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对武钢企业文化将形成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作用和新的机制,将会更加丰富和深化武钢精神的内涵,壮大武钢企业文化的实力。为此,建议武钢公司对武钢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新的内容,新的要求,借强大的企业文化力,在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展示武钢企业文化的魔力。
2、深化武钢企业文化建设,应把握提高企业竞争力这条主脉络 中国入世,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企业竞争的国际化使企业从产品竞争、人才竞争发展到文化竞争。企业只有占据文化观念的“制高点”,才能进行制度创新,才能产生先进的管理方式,聚集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从而使企业具有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能力。
品牌是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时代呼唤产品品牌战略。国际竞争迫使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建议武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把品牌战略作为提高武钢生产、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大事来抓,把产品品牌战略确定为“创世界一流企业,铸钢铁精品名牌”,使提高企业竞争力方向明确,目标清楚。如何实施好武钢“品牌战略”,总的来说,要以人才为根基,以质量为保证,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生命,以品种求发展,以管理创效益。做到“六个领先”:即质量保证领先、科技进步领先、市场定位领先、尊重人才领先、规范经营领先、领导素质领先。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宣传教育,转变职工观念,让职工自觉树立品牌意识,使品牌意识成为武钢全体职工的集体意识;二是抓主导产品定位、开发,视创新为品牌战略的灵魂;三是抓科学技术发展;四是抓质量求效益;五是抓服务求完 善,树立“服务增值”营销思维。
3、深化武钢企业文化建设,应着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要依法自主经营。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中处于核心领导、导向地位。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观念、思维方式和文化素质,必然对企业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希望武钢特别要注重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管理。
一是要完善企业的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办法,从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办事,兢兢业业尽职四个方面对管理者进行审计和考核。认认真真学习:要求武钢经营管理者必须是一个“学习型”干部,不断学习政治理论、现代科学技术。堂堂正正做人:要求武钢经营管理者必须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自重、自警、自省、自励,清清白白地做人。扎扎实实办事:要求武钢经营管理者必须勤奋的工作,以科学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扎扎实实办事,创造新的业绩。兢兢业业尽职:要求武钢经营管理者必须勤政敬业,克尽职守,注重市场规则,精通本职业务,具有较强的市场洞察力和果断的决断力。二是塑造好企业领导班子形象和经营管理者形象。要求公司及二、三级厂矿(单位)、分(子)公司三级领导班子要塑造好四个形象:即学习好,不怕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体的精神形象;勤政好,勤勤恳恳,全身心爱岗敬业的工作形象;廉洁好,克勤克俭,奉公守法的品格形象;团结好,敢于创新,探索进取的改革形象。
4、深化武钢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加大人力资源开发。
建议武钢公司把进一步调整人才结构,提高职工整体素质摆在突出地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为武钢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一保证。在“十五”期间,武钢将形成1400万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成为我国冷轧硅钢片和汽车板的主要生产基地,建成花园式工厂,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企业和精品名牌基地。发展武钢,人才是关键。为了开发人力资源,调整人才结构,把引进和培养高、精、尖、缺人才作为重点,建设一支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素质优良的专业人才队伍。用环境、事业、感情、待遇、留住关键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把精神与物质奖励有机结合。靠项目吸引人,靠事业凝聚人。通过竞争选拔一些有能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才担任学科带头人。可选拔一些品德好、外语好、有才干的年轻人出国培训。为武钢的发展增添后劲。
5、深化武钢企业文化建设,坚持不懈地抓好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企业应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企业全体干部职工的素质,这是企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水平和人与人之间的素质较量。企业要经受住市场的严峻考验,必须有较高素质的人才群体,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虽然近年来,武钢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武钢职工的文化结构有了较大的变化,但总体素质仍然不很高,还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建议武钢公司领导可推行“职工职业生涯设计”计划。引导职工自己根据自身和工作实际规划职业生涯,设计自我培训计划,报各级主管审批后,再由各单位统一制定职工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可采取脱产培训和鼓励自学成才相结合,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培训相结合,专业培训与普及教育相结合,学历培训与短期轮训相结合,开展全方位职工终身受教育培训工作。使职工在思想上、观念上、感情上与企业的价值观趋同,使广大职工明确这样一个道理:企业不只是职工付出劳动获得工资和奖金的场所,企业还是提供广大职工发展机会和成就感的场所。
6、深化武钢企业文化建设,树立忧患、竞争意识,既要弘扬艰苦奋斗精 神,又要勇于创新
忧患与竞争意识,是企业的内在动力。日本是一个土地资源贫乏的国家,二战后之所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后来居上,成为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国民有忧患意识。有了这种忧患意识,国无不胜,厂无不兴。建议武钢在当前市场经济激烈竞争条件下,要教育全公司的广大干部和职工牢固树立忧患意识、竞争意识。
竞争对企业来讲是一种生存和发展的动力,企业处于竞争环境当中,才会产生获优取胜的紧迫感和生存危机的压力感。这种紧迫感和压力感,它将会把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呼唤出来,使企业获得前进的动力。企业和职工如果把竞争看作是一种挑战,并毫不畏惧,充满活力,信心百倍地去迎接这种挑战,就能抓住有利时机取得成功,立于不败之地。建议武钢公司在全体干部和职工中培育一种自觉竞争精神,有了这种竞争精神,职工在顺境时就会居安思危,在逆境时,就会与企业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奋力拼搏,企业就能经受住风吹浪打,在竞争中发展前进。
7、深化武钢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创新精神是企业永葆青春的生命源泉。企业的生命在于创新。一个企业的兴衰存亡,与它的创新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处在新经济时代,必须有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古人说:“黄金累千,不如一贤”。说明人才远胜于和重于钱财。人才是知识的拥有者,人才是财富的创造者,人才是无价之宝。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者,是经济发展中一种特殊的人才资源,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就没有企业的发展,就没有经济和社会的进步。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的掌舵人,对企业的发展的何等的重 要。企业家的正确决策能极大促进企业的发展,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他们不仅具有一般企业家的才干,而且还富有知识、智慧,有经济学家和战略家的长远眼光,具有哲学家的逻辑思辩和求实探索精神,还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从组织指挥,协调经营到人才资源的管理都有卓越的才干。更为可贵是有创新的企业家,是有胆识、勇于创新,敢于冒风险的创造性人才。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重要特征,冒险是企业家的天性,也正是企业家的这种冒险精神,才使企业能够超常规飞越式地发展。他们是敢于冒风险承担风险去经营企业的人,他们以极其深刻而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企业的发展机遇。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和统帅,他们是优秀的管理专家,优秀的经济学家,优秀的市场经营者。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企业的支柱,是企业取胜的根本。建议武钢公司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企业家、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
(三)武钢企业文化借鉴
一个典型就是一种力量的象征。武钢企业文化塑造出来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武钢在我国冶金工业乃至在全国整个工业经济发展中都具有代表性。武钢企业文化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但仅仅局限在武钢就武钢论武钢是很不够的。武钢是新中国的产物,新中国的成就,新中国的象征,武钢所展示的就是新中国的风貌。为此,我个人认为应该站得更高角度来看武钢。武钢的开发是从全国一盘棋,建设中国独立的工业体系而提出的。武钢的建设是依靠全国人民的支持,汇集了各路建设大军而形成的。武钢的科技发展是在全国抽调了技术攻关尖子精英,工人也是由祖国四面八方来到武钢共同奋斗的。因此,武钢就是新中国一段历史最典型、最具说服力的代表,是中国人民的志气、气魄、能力、才干、智慧的集中体现。武钢在开发建设的30多年中形成的武钢企业文化取得的成果积累的经验,可 供其它企业借鉴参考:
1、特别要借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企业文化精神
2、特别要借鉴坚持走科技起家,科技开路,科技发展的企业文化
3、特别要借鉴坚持用产品塑造企业形象,创一流产品的企业文化
4、特别要借鉴强化管理,优化管理,注重管理艺术的企业文化
5、特别要借鉴坚持改革,深化改革,善于改革的企业文化
6、特别要借鉴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7、特别要借鉴有一个团结奋进,开拓创新领导班子。
参考文献
1、张宗源、黎永泰,《企业文化概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
2、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3月一版2001年6月
3、管仲忻、郭廷建,《企业文化概论》,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
4、陆嘉玉、姚秉彦,《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中国工人出版社1990年4月
5、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加入WTO干部培训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
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投资,武钢技改部按照《建筑法》的要求,严格按资质等级发包工程,对所有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在工程建设中,他们注重抓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执行质量否决制,对质量事故实行“三不放过”。十年来,武钢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质量事故。
坚持“五外会审”和设备采购中的“阳光行动”,是技改部加强内部管理,推行廉政建设的具体措施。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投资,武钢技改部按照《建筑法》的要求,严格按资质等级发包工程,对所有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在工程建设中,他们注重抓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执行质量否决制,对质量事故实行“三不放过”。十年来,武钢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质量事故。
坚持“五外会审”和设备采购中的“阳光行动”,是技改部加强内部管理,推行廉政建设的具体措施。
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投资,武钢技改部按照《建筑法》的要求,严格按资质等级发包工程,对所有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在工程建设中,他们注重抓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执行质量否决制,对质量事故实行“三不放过”。十年来,武钢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质量事故。
坚持“五外会审”和设备采购中的“阳光行动”,是技改部加强内部管理,推行廉政建设的具体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长官式”的项目工程指挥部已悄然退出了市场的舞台,项目经理责任制这一新生事物正在武钢工程建设中发挥作用。
项目经理责任制试行实践证明,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工程质量、工期、投资及安全等方面都取得明显成效。经初步估算,采用项目经理责任制后,设计周期缩短近四分之一,设备订货周期缩短近五分之一,施工工期缩短近三分之一,投资费用节省近十分之一。
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控制投资,武钢技改部按照《建筑法》的要求,严格按资质等级发包工程,对所有工程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在 工程建设中,他们注重抓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执行质量否决制,对质量事故实行“三不放过”。十年来,武钢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没有发生一起重大质量事故。
坚持“五外会审”和设备采购中的“阳光行动”,是技改部加强内部管理,推行廉政建设的具体措施。
“阳光行动”就是在设备采购过程中实行更加透明的方式。具体地说,就是按照ISO9000贯标的要求,每年对设备供货方的供货质量、供货能力、企业信誉按照贯标的要求进行评审认定,对一些质量有问题,经营作风不正以及无业绩的供货方淘汰出局。二是采取货比三家,择优选廉和准招标等方式进行采购。三是对大件运输合同设备采购采取会审管理制度。
画面:(“五外”会审会、厂务公开栏等)
旁白:多年来,武钢技改部坚持“五外会审”制度,推行厂务公开。2001年,技改工程设计委托实施“五外会审”10次,委托项目200多项,签定总承包合同59项,无一发生“三超”现象。(采访技改部万书记)
多年来,武钢技改部注重抓好党风廉政建设,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把好廉洁自律的关口。比如《设备采购、大件运输合同会审管理制度》的实施,提高了订货工作的透明度。其中的会审制度规定:一是会审时,技术和商务要分开;二是公开询价。报价资料要闭封送达,请纪检员和有关人员同时启封;三是根据各专业产品以及合同额度分等级评议。同时还规定了回避制度。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这些年来,我们通过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杜绝了暗箱操作,目前还没有 发现一起违规违纪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