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工务部门安全文化建设的难点和对策
浅谈工务部门安全文化建设的难点和对策
摘 要:2012年全路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安全风险管理重在安全文化的培植和发展,本调研报告在简述安全文化发展和阐明安全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根据目前铁路工务部门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工务部门安全文化建设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工务部门;安全文化;建设;难点;对策 引言
做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其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2011年底全国铁路工作会议上盛光祖部长提出了2012年的六项重点工作,其中第一项为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加强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盛部长指出“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是铁路的 “饭碗工程”,安全不好是最大的失职。” 工务部门作为铁路系统中的一基础部门,其安全至关重要,如何把安全意识根植于干部职工的思想深处,贯穿到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增强搞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建立企业安全文化成为安全管理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安全文化的发展以及工务部门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1 安全文化的发展和内涵
有了人类生存就有了原始安全文化的萌发,从安全哲学的观点、安全认识论的角度、安全生产活动及科技进步方面,都可以描述和解释人类安全文化的发展过程。从人类安全认识和安全哲学的角度看,安全文化的发展经历了17世纪前的安全无知论与安全宿命观。工业革命时代至20世纪初的安全经验论与传统安全观、20世纪初至60~70年代的系统安全论与综合安全观、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安全文化论与超前预知预控观,最后形成了大安全文化。从人类安全活动及科技进步观点看安全文化发展主要经历了器物安全文化、工业安全文化、广义安全文化3个时期的努力。
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保障当代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必须从人的劳动保护、生存权、劳动权、尊重人权和安全伦理道德的高度来认识和决策,把保护人民从事一切活动的安全看成是保护人民的切身利益,大于一切的事情。目前人已把人的身心安全、健康、环保、舒适、少灾作为奋斗目标,当今正在形成和发展的广义的安全文化即大安全观,指的是人类生产、生活、生存领域的安全文化,它的核心就是“安全第一”、“安全至上”、“安全为天”、“人命关天”、“珍惜生命”,它由人的安全生命观、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规范、安全科技能力、安全伦理道德等主要部分组成。
2.2 工务部门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工务部门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其生产的特点是生产作业分布分散,生产作业受时间限制,原始的人工操作与自动化作业相结合,参与人员比较多,作业项目比较杂,生产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生产任务压力大,生产所用机具比较笨重,安全生产管理难度极大,安全作业程序要求严格,因此,安全文化建设对于工务部门的意义也就显得更为重要与迫切。但是,近年来,各类事故频发不止,带来了一定的损失和影响,暴露出工务企业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进而反映在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方面。现阶段工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难点分析
据统计,工务部门现阶段7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为违章违纪引发的,由于职工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以及劳动强度等方面的差异,加之受传统管理方法的制约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致企业不同层次人员对安全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着差距。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最主要的难点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主要有以下几个难点:
(1)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
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素质跟不上生产发展的需要,这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由于人们自身素质和对安全的认识程度不同,安全意识就有所差别。例如在线路上作业不戴手套和防护用品、提前上道作业等等,由于企业中部分职工的安全观念比较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习惯性违章操作得不到纠正,违章蛮干的行为时有发生,还不能做到自觉学习安全法规,自觉遵章守纪。
(2)缺乏基层专业安全管理人员
目前,工务系统车间安全管理人员主要是一线工人中选拔,限于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基层安全管理人员对规章制度理解不够,不能对安全制度、规范做出切合实际的延伸,以致对隐患的查、纠能力不足,对事故的预见能力不足,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不利。
(3)安全教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
安全教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表现在:①现阶段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工作虽然搞了很多,但多数活动只是浮在表面,缺少一定的针对性、实效性。②工务部门近年引进技术增多,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对操作者的素质要求提高了,而企业的组织体系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未及时跟上。这些就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做大量及时、有效的工作。
(4)对企业安全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刻
往往有人把企业安全文化的“软件”建设理解为安全教育,其实,安全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要突出文化色彩,要把安全文化建设溶入企业文化当中去,注重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使安全观念和规章制度得到良好的贯彻和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安全运行水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如何解决当前工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难点?经过现场实践结合工务安全生产实际,笔者认为加强工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企业文化与安全文化相结合
企业文化是现代管理理论、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研究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它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文化引入企业管理领域,以尊重人在企业的主体地位为中心原则,以激发职工的内在活力,开发职工的动力源泉,提高职工的全面素质,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激情与智慧,实现职工的全面发展。企业文化管理的实质在于明确的表达一种企业管理“人文”力量,把一种深厚的人文精神融化到现代企业经营,安全生产管理之中,从而创造了企业的活力与合力。安全文化贯彻执行的总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认识安全的重要地位,处理安全同各项工作关系及确定安全工作,是工务工作重点的根本依据,也是一切安全生产成绩卓著企业的基本经验,只有把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相结合,以文化为动力,以文化为合力,才能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2)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的任务是保障生产,经营全过程实现安全运作。因此,安全生产管理对象包括企业的所有职工,全部设备和生产环境。安全生产管理是全员、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必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所以,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必须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共同承担,各尽其职,各负其责,领导者要对系统中的固有危险具有定量认识,并掌握人机环境系统中各种事故隐患的分布。对于系统中固有危险较大的部位出现的事故隐患需及时作出治理的决策,提出人机环境本质,安全化建设及安全管理机制和管理体制建设方案。基层班组是执行层,是直接运作能量的部门。他们每时每刻都要实现人、机、环境三者之间安全品质匹配负责,对系统安全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治理随机出现的事故隐患,使系统时刻都处于最佳的安全运行状态。
(3)结合实际找出本单位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 目前工务部门主要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①生产一线职工技术水平较差,自觉钻研业务技术的人较少,技术培训工作做得不够好。主要原因表现在,目前,各车间工资、奖金分配差距较小,严重挫伤了干活多承担责任多的生产骨干的积极性。有一部分人不愿担任工作责任,想工作轻松,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抱着一种混的思想。
②个别生产管理人员相互配合较差,主动工作的积极不够。
③编制安全措施不完善,针对性不够,不具体,检查走过场。④生产管理人员到生产现场安全监督不够,有的还带头违章,对习惯性违章不及时纠正。同生产班组长沟通较差,不能及时掌握生产作业进度,及时了解生产施工中的危险点,作业前的交班会安排不详细,“严、细、实”的工作作风落实不够。
⑤个别安监人员对“三措”中安全技术措施认真学习不够,对危险点控制不够,到作业现场不能很好起到安全监督作用。
⑥生产班组长工作安排中掌握轻重缓急不够。有的班组长在接到工作任务不仔细看工作任务内容,随意改变工作内容,不按工作安排要求执行,任意扩大工作范围。
⑦生产管理人员,管理力度不够,安全生产“危险点”抓得不好,安全生产评价做得不够好。
⑧生产班组对开工会和收工会流于形式,缺乏事故预防,反事故演习针对性较差。
⑨生产班组人员对重要设备一些重要项目验收数据不清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没有完全按照贯标要求做到标准化,程序化管理,标准化作业还要在工作中逐步完善。⑩先进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技术未全面落实,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应做到有创新。
(4)抓好安全教育
安全生产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严格的,系统的安全教育使全体职工生产管理人员,领导具有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力,树立正确的安全态度,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自觉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具体地就说是:①使新入路职工较快地、顺利地适应生产环境,获得必须的安全技术和职业卫生知识,熟悉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培养持续而稳定的安全作业行动,或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职责。②保持和增强全体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及时制出与纠正忽视安全的倾向,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更新知识,使全体职工时刻保持对事故的高度警觉,并在行动中同事故进行不懈的斗争。③促使培养高级安全生产技术和管理人才熟练的高级技工,使他们具有真才实学,“火眼金睛”。他们能够在看似正常,热火朝天的表象下,彻骨透髓地看到危险,刚正威严,果断决策,采取本质安全措施,强化安全管理,防患未然。
(5)开展企业安全文化活动
①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与企业实际需要相结合,这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在创建学习型组织基础上开展安全文化活动。目前工务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快,就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和适应相结合的学习型组织。具体的讲要把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定位和落脚点放在技术创新上。通过学习,培养和发挥职工技术革新能力,及时解决生产存在的各种难题和不足之处,鼓励职工在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进行创新,技术攻关,从而提高全体职工通过学习提高技术创新的能力。
②应与职工读书活动相结合,这是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关键。学习型企业学什么,怎么学,则是关键。应开展职工岗位自我学习活动和单位班组组织学习相结合,学习内容,本职岗位专业理论,设备运行,检修,安全技术以及企业发展应关注的新技术学习还包括哲学,法律,政治理论等书籍的学习和阅读。增强自身技术素质理论水平及综合能力向一专多能,一岗多艺的复合型人才方向发展。
③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在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只有与企业人才战略培训相结合,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调动每一个职工自觉地进行学习变过去“要你学”为“我要学”的局面,把职工落到实处,有针对性各阶段培养一批各专业的技术带头人,形成一种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局面通过每年的检查、考核、表彰、增强技术人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职工的学习欲望,这样企业对职工就有吸引力,就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效益。
(6)建立开展企业安全文化考核,评估、激励机制
①每年评比表彰一批优秀的学习型职工,加在对学习型人才的培养和推荐,弘扬学习的正气,同时举办学习创新成果的展示,为职工个人提供展示创新才能的舞台,以此激励职工学习的积极性。
②改变资金分配中吃大锅饭的现象, 考核安全管理中层干部,安调科考核车间,车间考核班组,班组考核科班组成员,拉开奖金分配的差距让在安全生产中真正起到作用的生产骨干,感到多劳多酬的原则。对一些在生产岗位上不能胜任工作的人离岗学习。
③每月对学习型团队进行考核、评估对差的学习型团队进行惩罚。结束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的过程,而提高人的安全素质最大的难点又在于全员性的提高上。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高低。因此,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控制事故发生的治本工程,只有在企业中建立起符合自己的企业文化,才能更好的推行安全风险管理。本报告只对工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难点做初步的探讨和分析。其中的一部分措施我段已在执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做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还需不断探索、不断提高。
第二篇: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
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对策
我国从20 世纪80 年代初开始从西方引进现代康复医学理念, 其后卫生部又制定了《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管理规范》, 规定二级以上医院须建立康复医学科;同时指出, 承担医疗第一线任务的综合性医院对康复负有重要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 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 值得探讨和解决。1 综合医院康复科建设现状 1.1 康复科设置的几种模式和特点 1.1.1 独立设置康复科
在新建医院或医院管理者较重视康复的医院中, 一般独立设有康复医学科或康复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科设置合理、完整, 可在 短期内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 利于学科健康发展, 关键是必须选好学科带头人。
1.1.2 在理疗科基础上组建康复科
国内大多数综合医院是在原理疗科的基础上组建、发展康复医学科。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整合现有的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 但需要得到医院管理者的重视和支持, 否则, 发展较缓慢。1.1.3 在临床科室基础上设置康复科或开展康复工 作
确切地说, 此种康复应称为医疗康复。如在神经内科或骨科等临床科室基础上, 开展康复治疗工作。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促使临床医务人员具有康复意识和手段, 尤其有利于专科疾病的早期康复;缺点是易受经济利益驱动和病种局限而影响康复的完整性。1.1.4 为应付检查而拼凑设置康复科
有些综合医院在原有科室基础上, 挂一块康复科牌子, 添置一些康复设备, 部分地开展一些康复治疗工作, 形成一套班子, 两块牌子。这种松散组合只是一种为应付检查的权宜之计, 不利于学科建设和康复的开展。
1.2 康复发展明显存在地区间的不平衡现象
自20多年前现代康复医学理念从西方引进至今, 我国的康 复医学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国内的康复医学发展明显存在地区间不平衡现象。究其原因: 一是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社会经济发展快的省、市和地区, 康复医学发展优于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二是受观念的影响, 与全民康复意识的普及有关, 普及程度高的地区发 展相对较快, 反之则较慢。2 康复科建设的难点和问题 2.1 康复的观念依然陈旧
2.1.1 政府官员的观念 重形式、轻内容
政府官员对康复工作的重视多是在形式上, 缺少实质性内涵, 呈现“ 三多一少”现象, 即政府官员在康复学术团体中兼职较多;针对残疾人福利事业、社会捐赠较多;政府的一般号召多;支持康复发展的政策性导向较少, 因此, 尽管费力不少, 康复医学的发展仍较缓慢。
2.1.2 医务人员的观念 重临床、轻康复 重临床、轻康复的意识在综合性医院的医务人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些医务人员认为, 临床工作还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精力去搞康复, 因此把康复作为一项从属工作。有些医院管理工作者则单纯考虑经济效益, 认为开展康复工作投入人力、物力多, 而经济效益不高, 所以不愿在康复方面多花精力。
2.1.3 患者和家属的观念 关注生命, 忽视健康
家属对患者的前期抢救治疗, 往往舍得花钱, 强调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 但对后期的康复治疗则不易理解,认为回家锻炼, 慢慢恢复就可以了, 以致错过了康复的最佳时机。殊不知, 一旦后遗症形成, 则悔之已晚。
2.2 康复医学教育发展滞后 2.2.1 康复医学教育发展缓慢
国内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 唯独康复医学教育20 多年来发展甚慢, 至今全国仅有两所康复医学院及少部分医学院校开设的康复专业, 加上部分中等专业学校开设的康复专业, 每年的毕业生不超过1 000 人。在美国, 康复医学教育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体系中规模较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且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事实上, 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已形成医师、护士和治疗师培养三足鼎立的格局。3.2.2 康复医学教育发展不平衡
目前, 国内的康复医学教育培训基地不仅少, 而且分布明显失衡, 如我国现有的康复医学硕士、博士点绝大部分在东部地区;卫生部的康复医学教育培训基地大多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广东等东南地区。
2.3 康复专业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2.3.1 康复专业人员严重短缺
国内不仅康复医师少, 康复治疗师也严重短缺。据统计, 全国康复治疗师仅有2 万人左右。而按国际一般标准, 我国康复治疗师的最终理论需求为30 万人左右, 故现有数量离理论需求及卫生部的最低要求都相差甚远。
2.3.2 康复专业人员学历低, 专业水平不高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的康复医学不仅起步较晚, 而且专业人员学历层次较低, 多为中专、大专, 仅有少量的本科, 研究生以上学历就更少, 甚至有不少人员尚未经过正规的康复培训。康复专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现状, 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康复事业的需求。2.4 医保政策对康复的限制 2.4.1 医保政策对康复存在认识误区
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在制定医保政策时, 十分关注医疗费用上升的幅度和财政的承受能力, 但由于观念未转变, 康复意识未宣传到位, 决策者误把康复治疗视作疾病后的恢复训练, 故而在许多省、市地区, 不少康复项目未能列入医保报销范围, 影响了康复医学的健康发展。3.4.2 低劳务成本收费挫伤康复工作者积极性
由于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和福利性, 使康复医疗实行低劳务成本收费, 不少康复治疗项目收费偏低。这样既挫伤了康复工作者的积极性, 使不少临床医务人员不愿从事康复工作, 也影响了医院管理者支持康复医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积极性。3 促进康复科发展的对策
3.1 加大宣传力度, 转变观念, 提高全民康复意识 3.1.1 宣传医学新模式和健康新概念
现代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按照新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的疾病和缺陷, 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 对因病致残的患者, 应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 使其最大程度地恢复功能, 尽快融入社会、回归社会。4.1.2 提倡绿色疗法概念
近年来, 我国的医疗费用上升迅猛, 尤其是药费增幅过快, 以及因药物使用不当引起药源性疾病增多的情况, 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康复治疗则是一项相对花钱少、副作用小的安全可靠的绿色疗法, 理应大力提倡。4.1.3 增强全民康复意识
康复医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 它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 但又不单纯是一个经济问题。如浙江、杭州等省、市, 虽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很快, 但康复医学发展的速度远不如兄弟省、市, 其原因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转变观念, 普及和提高全民康复意识的工作做得不够, 未能让全社会了解康复, 认识康复, 支持康复。3.2 康复要发展, 教育须先行 3.2.1 重视康复医学教育投入
综观国内外康复医学的发展史, 只有当康复医学教育得到提高和普及后,才能使康复医学事业快速发展。因此, 政府部门重视并加大对康复医学高等教育的投入已变得十分关键。2.2.2 抓紧专业人员在职轮训
由于历史原因, 国内现有康复专业人员数量少, 学历层次偏低, 大多数人甚至未经过正规、系统的康复培训, 而他们又一时难以从现有岗位上撤下来, 因此, 建立和完善在职培训(或轮训)、考核制度, 提高专业队伍整体素质显得很有必要。3.3 完善等级医院评审机制, 严格准入制度 3.3.1 严格检查, 坚持标准
卫生部已对综合性医院设置康复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要求, 因此, 建议利用这一契机, 在医院等级评审中, 严格检查, 坚持标准, 通过评审, 真正促进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建设。3.3.2 坚持学科建设的科学态度
坚持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原则, 以科学的态度, 从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等基础着手, 严格准入制度, 防止康复医学科建设因数量滥、质量低而影响学科发展。
3.4 调整医保政策, 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3.4.1 针对老龄化社会特征,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我国已于20 世纪末步入老龄化社会, 且老龄化人口数量之多, 发展速度之快, 对康复需求之迫切, 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亟需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 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4.4.2 坚持早期康复原则, 调整医保政策
不少学者通过调研指出: 康复的介入对降低医疗费用, 尤其是药 费比例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国外学者已明确提出早期和超早期康复概念。有的国家规定, 对脑卒中等多种疾病必须早期康复介入, 否则保险公司可以拒付医疗费用, 以促使患者抓住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 减少后遗症, 降低残疾率和残疾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负担。因此, 国内的医保政策应借鉴国外的这些经验。
第三篇:电力企业班组建设难点及对策分析
电力企业班组建设难点及对策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班组在电力企业中,不仅是企业的细胞,更是最活跃、最基层的单位,属于电力企业的执行层。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生存以及所有的工作都要最终着眼于班组建设,因此,完善的班组建设有效的保障了电力企业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详细探讨了实电力企业班组建设中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旨在实现电力企业的现代化。
[关键词]电力企业;班组建设;难点;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2.9;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7-0321-01
班组作为电力企业的基础单元,是电力企业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电力企业落实好生产安全和提供??质服务的基础。电力企业的各项发展措施、规章制度和工作目标都要在班组这个平台进行实施,电力企业能否实现科学发展和安全生产也要在班组中去实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电力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公司也在转变着自身的发展方式,在这种形式下,班组作为电力企业的细胞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电力企业班组建设中的难点
1.1 班组建设意识不足
在电力企业对班组建设的概念不清,推进方法错位的情况下,基层干部和员工对班组建设的目的和意义领悟不深,被动进行班组建设,对班组建设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班组建设是为了应付检查,是被迫完成任务。为了应付检查和考核,班组建设甚至己经演变为一项脱离于班组日常运营的额外“任务”,变成了基层员工的一项负担。多数电力企业的班组建设采用自上而下,逐层推进,严格考核的方法,但是基层干部与基层员工对于班组创建的目的意义没有深刻的理解,只停留在了形式上,员工对于班组创建活动积极性不高,方向不明确,参与程度相对较低,应付考核等现象,未形成全“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争创”的氛围。
1.2 重视制度建设,而忽略文化管理
重视班组管理制度建设和考核机制,对班组日常工作进行考核、监督、跟踪,对班组创建工作及各项制度的执行进行规范,及时发现问题,研究解决。但是忽略了如何利用文化进行管理。文化管理是最高境界的管理,通过系统、环境的力量影响、同化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化员工被动为主动。
1.3 班长与成员的“矛盾”
工作中遇到问题,班组长个人能够积极、主动的冲上前,但是不知道如何调动班员参与的热情与方法,班长干活,班员看热闹。班组建设偷换概念,单纯认为班组建设只是班组长的工作任务,以班组长个人技能提升代替班组建设。只会传授给班组长某项技能,但是对于如何建立起符合特定需求的班组管理模式、长效机制却无从下手,于是,将班组长安全管理能力的提升等同于安全型班组建设;将班组长的绩效管理能力提升等同于绩效型班组建设班组建设的真正主角是基层员工,班组建设若未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思考,人人争创”的大环境、大氛围,必然会落入形式主义的泥沼。按照国资委文件中提出的“电力企业班组建设是提升电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是推动中央电力企业科学发展的建设”目标要求,班组建设是一项“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基建设,是一项推动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长期工程。加强班组建设的对策
2.1 加强组织规划
班组建设要在上级统一领导下进行,做到分工明确,权责一致。为了实现系统科学的班组建设目标,电力企业应该设立班组建设领导小组,设置组长、副组长以及其他成员。成员由工会、人力资源部、党委工作部、安全监察部、生产技术部、市场营销部、农电工作部、基建部、企业管理部等部门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工会,领导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应该对班组建设进行日常性监督和管理,并且实行建设考核工作。
2.2 制定科学的班组建设标准
因为市场化经济下,电力企业必须进行改制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也就要求作为电力企业基础单元的班组跟着进行改组。但是班组建设不能是自目的,毫无体系的,而应该是系统的、科学地进行组建。电力企业班组的建设标准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首先,应该与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根据电力企业的长远目标来调整自身的组建标准,把电力企业要达到的目标分解成各个子目标,分配给各个班组进行组建依据。其次,标准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要考虑班组的特性与共性,在提出所有班组都适用的标准后,根据每个班组各自的特性,设置相应的组建标准,切不可笼统地将一套标准应用于所有班组之上。最后,班组的建设标准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制定标准绝对不应该成为束缚班组发展的固定框架,而应该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标准要能够做到灵活地应用于不断变化的形势,以不断提升班组建设的水平。
2.3 加强信息化在班组建设中的应用
计算机科技的不断发展,凸显了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不足,当前要加强班组建设,就必须加强信息化的应用。加快计算机技术在班组建设中的应用,将计算普及水平作为衡量班组建设水平的一个指标。首先,在电力企业建立局域网,使各个班组之问能够更方便的交流资源,节约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其次,班组计算机应用必须普及各种电脑基础操作,如Word.Excel等软件熟练运用。在共享资源上,上传各个班组的资料,方便查阅与利用。
2.4 提高班组长的整体素质
班组长在整个班组中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如果班组长的素质不高,不仅不利于管理员工,而且对整个班组的建设起不到推动作用。因此应该根据电力企业的发展特点,配备相应的班组长,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其学历不应该太低,一般要求在大专以上。并且根据各班组的特点,结合班组长自身的缺陷,对症下药,实行培训,不断提高班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的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也得到了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班组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班组建设贯穿整个企业工作中,在班组建设方面,电力企业应该不断创新、用于实施、积极总结建设经验,明确不足,并不断完善,推进班组建设,使得班组建设能够符合电力企业实际发展需要,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健.电力企业班组建设难点及对策分析[J].低碳世界,2016,No.12119:117-118..10.16844/j.cnki.cn10-1007/tk.2016.19.074.[2] 王慧.电力企业班组建设的策略探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v.2804:94-95.
第四篇:当前班组建设的难点及对策
当前班组建设的难点及对策
元坝供电公司工会 胡勇
一、班组建设的基础及班组精神形成
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企业最基层的生产单位,一个企业的发展和管理水平如何,最终体现在班组建设方面。班组建设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增强团结力,凝聚力,战斗力。团结力是整体团队精神,凝聚力是整体综合素质,战斗力是发挥出最佳生产效能。而班组精神则是一个班组的灵魂,它是一个班组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历经长期艰苦磨炼而形成的独特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就如同李云龙的“亮剑”精神,使班组具有班组精神是班组建设的最基础工作。主要应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班组长的培养和选拔。班组长虽说是不在品位的兵头将尾,但其作用巨大。企业一切管理的制度,措施,方法,都要靠班组长组织落实,班组长的素质、能力、水平和管理才干是一个班组是否有战斗力的关键。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这个道理。目前在企业中,班组长的培养、选拔、使用和管理缺乏机制,在使用管理上都是“随意性”的,基本上由单位“主官”个人意志所决定,这种散漫式管理十分不利于班组建设。对班组长培养、使用、管理要建立起机制,由组织制定“能力标准”,“考核办法”,把班组长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对象,不断加强对他们学习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要让班组长感到“事业”上有前途,才能促使其发挥全部聪明才智。
2、班组长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一个优秀的班组长,应该做到管得起、理得顺、统人心、出效益,是班组的核心。具体来说,必须具备这几个特点:(1)让人信服的个人修养,品德优、作风实、技能高、为人善、做人公、能服众。(2)率先垂范的表率作用。班组长能否以身作则,做出表率,直接影响到班组各项工作的实施。只有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吃苦在前,名利在后,才能影响和带动其他班组成员。要关心同志想在前,艰难险工作干在前,遵守制度走在前,做到尽职尽责。(3)严细的管理作风。班组长安全管理要严,班组有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严肃的态度,严正的奖罚,任何时候不放松,任何情况下不懈怠,对任何人不徇情。对班组管理要细致,以人为本,坚持人性化,亲情化管理模式,在控制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规范上下功夫,建立班组和谐的人文环境,使班组管理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精细化。(4)民主管理增团结。班组长一个人搞不好工作,必须依靠全体班组成员,要相信员工,依靠员工,发动员工,坚持民主管理原则,做到集思广益,不搞独断专行。(5)班组长要做到五忌,一忌粗野独断;二忌处事不公;三忌心胸狭隘;四忌不求上进;五忌拉帮结伙。班组长是一个班组的核心和灵魂,班组长素质高,必按自己素质标准要求组员,班组长若是工作中的“急先锋”,必然看不惯“慢郎中”作风,班组的团队精神、班组的战斗力强弱取决于班组长。班组建设的基础首先是培养、选拔、配备管理好班组长,要高度重视高素质能力水平班组长的培养工作。
二、班组建设的重点及整合力
1、强化和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升班组管理的公开性和民主性
班组政治工作曾是企业的政治优势,就目前创建学习型企业重要性来讲,思想政治工作仍是无法替代的重要工作方法。在有些班组长心目中,思想政治工作是党支部书记的事,班组是以制度为主,很少去关注员工的思想情绪和动态,结果班组人心涣散。再是抓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统一有效管理机制,缺乏系统性教育,采取的是“灭火式”方法,结果是越抓越软。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坚持长期性学习教育和思想引导;二是有针对性的有的放矢;三是与班组管理有机结合,贯穿于班组建设全过程;四是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要在班组思想政治工作中倡导“五必谈”和“五必访”制度,即:与新进员工谈,与离厂员工谈,与思想出现波动员工谈,与岗位变动员工谈,与犯错误员工谈;员工生病住院时必访,女员工生育时必访,员工家庭有红白喜事时必访,员工家庭生活困难时必访,员工家庭不和睦时必访,使班组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内容。
2、抓好班组员工素质提升,保障班组管理的实践性和积极性
班组建设与管理,是指在企业统一安排布署下,依科学发展规律而开展的一系列提高员工素质和班组管理水平及战斗力的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因此,提升员工素质是班组建设与管理最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各种业务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专业考核、技术创新、劳动竞赛培养员工技能水平。通过“星级”员工转换、评比“安全之星”、评比先进树立员工的竞争意识。通过创建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员工活动促进员工的学习创新精神。通过开展“比、学、赶、、超”和“传、接、帮、带”活动,有效提升和推动班组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实践性。
3、抓好班组管理创新,提升班组建设的新颖性和超前性
班组建设要实现新的飞跃,管理创新是其关键之要点。它主要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方法创新。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科技生产力的提高,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发展需要。班组观念创新的基本目标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建立,要树立服务观念、竞争观念、知识创新观念、管理创新观念,使班组管理具有新颖性和超前性。
4、抓好班组文化建设,提升班组建设与管理的多样性与联结性
要重视班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要在班组内生动体现出来。班组文化应结合班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设置班组学习园地、班组文化理念、管理理念、安全文化理念、班组工作愿景、班组团队精神、班组精细化管理程序等,使班组文化交汇融合于企业文化之中,增强班组管理的文化内涵。
三、班组建设与管理的难点及科学管理
在班组建设与管理中,安全生产是管理中的最大难点。在企业生产实践活动中,班组是安全生产的最前沿阵地,安全生产决定班组一切工作优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考评班组工作的成绩是任务效益,没有好的任务效益,班组就没有工作成绩,员工就没有好的工资收益,而生产效益必须以安全为基础,我们对班组提出的安全生产要求就是“不安全不生产。”如何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如何解决好安全与生产的矛盾,这是班组建设与管理难点。把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方法推广到班组建设的生产实践中去,使班组安全管理上升为科学管理,要做好以下几点。
1、要建立一个敢抓敢管、技术过硬、重视安全、懂安全的班组核心。班组长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要把安监员及班组安全生产骨干的安全作用统一协调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发现隐患、制止“三违”的督查哨兵作用,协助班组长搞好群众性的“查隐患、堵漏洞、保安全”的活动。
2、班组安全生产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班组长实行目标责任制。安全目标要有具体内容,如“生产无隐患、个人无违章、班组无事故”,结合班组工作具体情况,制定安全班组考核办法,个人安全考核办法及奖惩考核办法,开展好安全班组达标活动。
3、抓好班组安全学习教育。重视对职工的安全学习教育,这是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安全生产法规真正贯穿到员工之中,如班前安全礼仪、安全宣誓、班前安全讲评,举办安全明星评比等,都是对员工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
4、认真建立健全和落实好安全管理制度。
要在班组内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工作操作制、岗位工作标准制、安全交接班制和安全技术练兵制、设备维修保养制,并要监督落实考核。
5、班组安全活动要经常化、制度化。安全活动要贯穿班组日常生产全过程,做到班前有安全预防预检和安全布置,班中有巡回检查和安全对策,班后有安全小结和评议。每周有安全活动日,每月有安全讲评,把安全与效益结合起来。
第五篇:论机关效能建设的难点及对策
论机关效能建设的难点及对策
效能主要指办事的效率和工作的能力。它是衡量工作结果的尺度,效率、效果、效益是衡量效能的依据。机关效能建设,就是加强机关干部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能力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思想好、作风硬、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队伍,创建一个“学习、团结、廉洁、务实、高效”的新型机关,为推进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优质发展的服务环境。现浅谈机关效能建设的难点及对策如下:
一、机关效能建设的难点
一是责任不明,职权交叉。机关部门管理社会事物存在职权交叉、责任不明的现象,往往是多个部门对一项社会事物都具有管理权,导致现实管理过程中的无序、低效。二是规范化管理不够完善。机关部门在管理上还不规范,往往按照常规性、习惯性、陈旧性、依赖性的管理格局处理和解决事务,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创新管理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科学管理、规范管理、创新管理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三是监督受限。现有的监督方式、方法都比较空泛,针对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缺乏来自各方来系统性监督,还不能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等的监督作用。
二、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的对策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规范机关管理行为,改善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也是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责任型机关的重要途径,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针对当前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重点从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明确职责。要针对行政主体的多样性和行政行为的复杂性,在法律法规、规章的基础上,通过规范性文件来明确和规范有权利交叉情况的单位的职责、程序、权力和资源配置等。如果只靠各部门、系统自己规范,在部门利益最大化驱动下,谁都不会主动放权,那么那种看起来谁都在管,结果谁都不管的现象会始终存在,效能建设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二)、规范机关行为。规范行为是效能建设的内在要求。规范行政行为,前提是坚持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只有以法律为准绳,以规章为依据,才能实现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要对有悖于现行法律法规、不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政策、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该废止的坚决予以废止,该修订的抓紧修订完善,使整个机关管理体系有序、运行机制有效、行为方式优化,努力消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坚持依法行政,克服部门权力利益化的倾向,反对和防止各种损害基层和群众利益的行为。规范从政行为,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缺位、错位、越位等现象,确保职能到位。
(三)、完善制度建设。制度是效能建设的根本。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必须把制度建设贯彻于机关效能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要围绕创新改革、转变职能、从严管理的要求,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目标,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等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失职追究制、否定报备制、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以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以承诺制来明确服务要求,以公示制来推行政务公开,以公开评议制来强化民主监督,以失职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逐步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制度建设应注重系统性,但也不能搞得过于繁琐,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四)、严格考核奖惩。绩效考核是推进效能建设的重要环节。要确保机关效能建设不走过场,必须严把考核关。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各部门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科学的、量化的、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办法,出台效能告诫、诫勉教育的实施细则,并把绩效考核与工作目标考核、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领导干部年终述职、公务员考核等结合起来,通过组织考评、社会评议和明查暗访等多种方式,实施对机关干部的有效管理和科学考核。要把考核的结果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五)、要强化监督机制。加强监督是效能建设的有力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必须通过监督予以制约,必须通过监督予以规范。要设立机关效能建设监督机构,建立专门监督员队伍,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切实履行对本地、本部门效能建设的监督职能。继续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评议机制和办法,切实抓好督查整改。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新闻媒体、人民群众等各方面的监督作用。要完善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对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考核,并把考核的结果作为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要针对效能建设中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综合运用党内监督、国家专门机关监督、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