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章复习一

时间:2019-05-15 00:4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七章复习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七章复习一》。

第一篇:六七章复习一

六、七章复习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

1、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A.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落后的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C.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不发达 D.科学技术水平低

2、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最早提出“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概念的是()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3、第一次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处于初级的阶段是在()A.1981年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党的十二大

C.1986年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D.1987年党的十三大

4、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是()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三大

D.党的十四大

5、深刻理解和把握住我国的基本国情,就必须()A.把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同它的发展程度有机的统一起来 B.进行改革开放 C.坚持一个中心两基本点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C.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

D.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7、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基本路线是()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七大

8、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是()A.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10、根据“三步走”发展战略,我国到21世纪中叶的战略目标是()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C.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生活比较富裕 D.物质文明与定神文明基本协调发展

1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有的特点是()A.对抗性矛盾 B.非对抗性矛盾 C.既相适应又相矛盾 D.既对立又统一

1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健全民主和法制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13、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A.改革 B.发展 C.稳定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4、中国的改革首先在()拉开序幕

A.城市 B.农村 C.国有企业 D.乡镇企业

15、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

A.改革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发展经济 D.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16、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两个凡是”标准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四项基本原则标准 D.姓资姓社标准

17、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我国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科技落后 C.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

18、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A.争取外援 B.艰苦奋斗 C.独立自主 D.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 19.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D.友好往来、增进了解 20、我国对外开放采取的办法是()

A.分步走,有层次,由点到面,逐步推进,全面展开 B.有计划,由外到内,全面展开 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D.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

二、多项选择题

1、对初级阶段的认识()

A.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首次提出概念 B.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进行了系统阐述 C.党的十五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D.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E.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包括()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C.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D.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E.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3、判断改革成败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是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E.是否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形象

4、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对外开放战略的两个基本观点是()

A.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B.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C.对外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要求 D.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E.对外开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5、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相互关系是()

A.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一致的 B.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是对外开放的目的 C.自力更生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 D.两者都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 E.两者存在矛盾,是根本对立的

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发展程度的有机地统一。

2、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矛盾。

3、改革不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四、问答题

1、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2、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什么?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什么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4、怎样理解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5、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五、材料题

1、阅读下述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1:邓小平指出,“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自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年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

材料2: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很长历史过程”,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材料3: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请回答:

A、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原因。B、分析我国一再强调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意义。

2、阅读下述材料,请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1:海尔中国企业开始“跨国行动”。海尔“走出去”靠的是一条渐进式道路,即在逐步取得国内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开始推进国际化。1990年,海尔冰箱开始出口德国和美国市场,拉开了海尔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序幕。目前,海尔的营销国际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等出口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市场,共87个国家和地区,海尔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的生产技术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国家,还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南斯拉夫、伊朗和美国等国投资设厂,并逐步推行海外投资的本土化,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范。

材料2: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摘自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A、如何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 1.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是

2.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3.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的具体途径是 4.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5.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6.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首要标志是 7.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核心是 8.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基础是 9.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

10.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所实行的是以取消商品货币为主要特征的政策是 11.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是

12.列宁说:“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意思是 1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 14.马克思主义政党奋斗的根本目标是 1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16.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需要进行改革,根源在于

17.除我国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8.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标准是 1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20.无产阶级革命有两种形式,其中列宁认为是“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的形式是 21.“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提出者是 22.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的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心是

23.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周年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4.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哪年提出的 2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26.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27.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28.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是

29.最早在一个国家内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 3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是

31.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除了剩余价值的发现,还包括 3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 “ 三大差别 ” 的是 33.“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3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 35.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性文献是 3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37.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38.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 39.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曾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过详尽描述的是 40.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

41.下列历史事件中,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剥削制度的是 42.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

43.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4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45.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46.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体现着

47.最早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是

48.从结束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是

49.“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句话揭示的是 50.“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

51.1921年3月,()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52.1963年,周恩来指出,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是 53.从理论上看,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

54.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

55.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 56.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 57.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

58.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59.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和途径是

60.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61.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62.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 63.列宁领导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什么时期?

64.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发生论认为无产阶级将在几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同一历史发展时期发生 65.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工人起义和巴黎公社 66.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 67.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68.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6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70.社会主义民主归根到底是由()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 71.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产生是由于 7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坚持 73.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 7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 75.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 7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7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

78.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根本保证是 79.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是 8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81.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82.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83.新的社会制度取代并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因,在于新的社会制度是否 84.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

85.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这体现了什么原理 86.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87.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根本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88.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 89.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90.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不能真正享有民主权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91.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①坚持党的思想领导②坚持党的政治领导③坚持党的组织领导④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92.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①正确的理论指导②改革的正确方向③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④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93.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②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③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④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

94.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①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②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95.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所需要的条件有()①工人运动的发展②资本主义社会的成熟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96.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因为()①农业向社会提供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②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③农业为国家提供积累,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④农业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⑤农业的发展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97.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①具体的、现实的人②广大人民群众③作为个体的人④社会全体成员

98.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②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③阶级的产生是一部分人用暴力征服另一部分人的结果④阶级的产生是由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造成的

99.实现共同富裕是①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②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③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④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⑤社会主义本质内容

100.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行的基本原则是()①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③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④从本国国情出发的原则

10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①.消灭了剥削制度并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系②.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③.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④.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102.社会主义民主()①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②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③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④同其他社会的民主没有本质区别

103.恩格斯完成从唯心主义者向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是通过下列活动完成的?①调查和分析英国社会状况;②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③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④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04.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意味着我国已经()①消灭了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②建立起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③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④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①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②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④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06.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①.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②.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③.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④.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

10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由于:①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③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108.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包括下面那些项?()①唯物史观的发现;②剩余价值的发现;③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④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10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①昂利•圣西门②沙尔•傅立叶③罗伯特•欧文④托马斯•莫尔 110.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①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②出发点不同 ③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从正义、平等的愿望和道德出发,引出社会主义的结论 ④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物质生产活动的规律出发,寻找到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根据

111.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①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②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建立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③明确指出了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④明确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是永恒不变的社会

11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①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②对未来社会作了天才的设想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④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113.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有:①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②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③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④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⑤在实践中也不可能指引工人阶级真正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14.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这一论断适用于下面哪种社会形态?①原始社会;②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③资本主义社会;④社会主义社会。()115.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是

116.在分配关系上真正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分配原则是 117.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具体而言,消亡的是 118.共产主义劳动的最大特点是

119.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是 120.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建设

121.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122.在论述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时,马克思先后提出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这两个思想之间的关系是

123.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为统治阶级()124.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的观点是错误的 125.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26.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7.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 128.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最终目的是 129.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 130.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 131.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132.人的“自由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社会状态是

133.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134.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135.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136.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 137.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人的社会关系

138.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139.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140.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141.马克思根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社会形态 142.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43.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A、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B、人们的觉悟水平极大提高C、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消灭了旧式分工,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144.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

14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③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④没有剥削和压迫 146.与公有制相匹配的分配方式有()①按资分配②按劳分配③按需分配④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147.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其理论根据是()①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②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③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④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⑤无产阶级的反抗剥削的正义要求

148.下列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符合的选项有哪些?①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②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目的和发展规律的科学;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证明和运用;④与空想社会主义基本一致。()

149.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因为()①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②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③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④资本主义灭亡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⑤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50.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①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②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③人的本质是自由的④人的本质形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151.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①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②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③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④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15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①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②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③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④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15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包括()①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③详尽地描述理想社会的图景④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15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①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内容②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③是社会发展的目的④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第三篇:商业银行第六七章

第六章企业贷款

短期贷款:银行对企业发放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具有自动清偿的性质。

定期贷款:这是指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贷款。由于企业定期贷款不具有自动清偿性质,只能从企业的收益或借新债来偿还 企业借款理由的分析.:销售增长导致的借款 2.营业周期减慢引起的借款 3.固定资产购买引起的借款4.其他原因引起的借款 借款企业的信用分析:为了确定企业的未来还款能力如何。影响企业未来还款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财务状况、现金流量、信用

支持以及非财务因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构成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而信用支持为第二还款来源,非财务因素虽不构成直接还款来源,但会影响企业的还款能力。

对借款企业的财务分析1.审查借款人的损益表 :毛利润率=毛利/销售收入净额,营业利率=销售利润/销售收入净额,净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每一元获利指标),股利发放率=股利/净利润,直接成本比率=销售成本/销售收入

2.审查借款人资产负债表:借助于以下三大比率指标进行:营运效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资产总额(每一元创造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净值。资产报酬率=税前净利润/资产总额。权益报酬率=净利润/有形净资产。、杠杆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负债与有形资产比率=负债总额/有形资产。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净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和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与速动比率=现金+可转让证券+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对借款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1.净利润不能偿还贷款只有现金才能偿还贷款。

2.现金流量分析的内容

现金流量包括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和现金净流量;现金净流量为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之差。计算方法为:

现金净流量=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销货现金、利息与股息现金、增值税销款和出口退税)+投资活动的现金

净流量(出售证券、出售固定资产、收回对外资本金)+融资活动的现金净流量(短长期贷款、发行股票与贷款)借款企业的担保分析 :1)抵押:不转移财产占有权 2)质押:将其动产或权利移交银行占有3)保证:由保证人按照约定发行债

务或者承担相应的责任4)附属合同:其他债权人签署的第二责任的协议,为银行提供对其他债权人的债务清偿优先权。成本加成贷款定价法(1)银行筹集足够的可贷资金的成本;(2)银行的经营成本(工资和物质设施的成本);

(3)银行对违约风险所进行的必要补偿;(4)每笔贷款的适当利润以保证银行的所有者获得必要的收益。因此有:  贷款利率=筹集资金的边际成本+银行的其他经营成本+预计违约风险补偿费用+银行预期的利润

价格领导模型贷款利率的公式为:贷款利率=优惠利率(成本和银行预期的利润)+加成部分(违约风险贴水+期限风险贴水)成本—收益定价法:(1)贷款产生的总收入;(2)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

(3)贷款总收入与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之间的比率为银行贷款的税前收益。

成本—收益定价法::(1)贷款产生的总收入;(2)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

(3)贷款总收入与借款人实际使用的资金额之间的比率为银行贷款的税前收益。

第七章 个人贷款

个人贷款的特点:1.高风险性(1)消费信贷的还款来源不稳定,波动性较大。(2)信息不对称风险比较严重。

(3)贷款结构内含较高的利率风险和违约风险。

2.高收益性:消费信贷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它也具有高收益性。消费信贷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利息收入与其他相关手续费。

3.周期性:消费信贷的周期性体现在较高的经济周期敏感性。4.利率不敏感性

个人信用评估方法:1.Z计分模型:是以会计资料为基础的多变量信用评分模型,较为明确地反映借款人在一定时期内的信用

状况,Z值越大,信用就越好;Z值越小,信用就越差。2.“5C”判断法3.信贷记分法

影响个人贷款定价的因素:1.资金成本2.风险3.利率政策4.盈利目标5.市场竞争6.担保7.规模 8.选择性因素

个人贷款定价模型:1.成本加成定价模型贷款价格=资金成本+贷款费用+风险补偿费+目标利润2.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模型(价

格领导模型)3.客户盈利分析模型:来源于某客户的总收入=为该客户提供的成本+银行的目标利润

个人贷款实际利息计算方法。1.短期消费信贷实际利息计算方法:年百分率法、单一利率法、贴现率法、追加贷款率法、78s 条

款法、浮动利率法以及补偿存款余额法等。2.长期消费信贷实际利息计算方法(1)固定利率抵押贷款的定价(2)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的定价(3)有首付情况下的消费者抵押贷款定价

制约农村个人信贷的主要因素有: 1)收入预期不稳定。2)信用环境差。3)个人信贷运作机制存在缺陷、操作过程和办理

手续繁琐、收费环节多、收费标准高等问题

第四篇:微生物第六七章总结(推荐)

微生物的生长和控制

第一节: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一.测生长量

(一)直接法:有粗放的测体积法和精确的称干重法。(二)间接法:1.比浊法2.生理指标法 二.计繁殖数

(一)直接法:指用计数板(例如血球计数板)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并进行计数的方法。此法十分常用,但得到的数目是包括死细胞在内的总菌数。可以采用特殊的染色法计算活细胞。

(二)间接法:

1.平板菌落计数法:可用浇注平板或涂布平板或滚管法等方法进行。2.厌氧菌的菌落计数法:亨盖特滚管培养法。

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一.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它只适合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和酵母菌,非典型的丝状菌生长曲线缺乏指数生长期, 与此期相当的只是培养时间与菌丝体干重的立方根成直线关系的一段快速生长时期。根据微生物的生长速率常数, 即每小时分裂次数(的不同, 一般可把典型生长曲线粗分为延滞期、指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4个时期。(一)延滞期:

延滞期又称停滞期、调整期或适应期。

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菌种类型,接种龄,接种量,培养基成分。(二)指数期:

指数期又称对数期

在指数期中,有 3 个重要参数,其相互关系及计算方法在书P155 影响对数期的因素:菌种,营养成分,营养物质浓度,培养温度(三)稳定期:

细胞内开始积聚糖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内含物;芽孢杆菌一般在这时开始形成芽孢;在这时开始以初生代谢物作前体,合成抗生素等对人类有用的各种次生代谢物。

稳定期到来的原因是:①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②营养物的比例失调;③有害代谢产物的累积;④物理化学条件越来越不适宜等等。(四)衰亡期:

有的微生物在这期会进一步合成或释放对人类有益的抗生素等次生代谢物;而在芽孢杆菌中, 往往在此期释放芽孢;等等。第三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温度、pH和氧气。一.温度:

生长温度三基点:最低生长温度、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高生长温度。在不同温度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可能会发生改变。二.PH:除不同种类微生物有其最适生长PH外, 即使同一种微生物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不同的生理、生化过程, 也有不同的最适PH要求。三.氧气:

按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可把它们粗分成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两大类。细分为专性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微好氧菌,耐氧菌和厌氧菌。关于厌氧菌不能存活于氧气环境中的解释,现在普遍认为是因为厌氧菌中不存在过氧化氢酶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第四节微生物培养法概论

一.实验室培养法(一)固体培养法

1.好氧菌的固体培养:主要用试管斜面、培养皿琼脂平板。

2.厌氧菌的固体培养:高层琼脂柱,厌氧培养皿,亨盖特滚管技术(二)液体培养法

1.好氧菌的液体培养:(1)试管液体培养;(2)三角瓶浅层液体培养;(3)摇瓶培养

第五节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 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防腐: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即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例如:低温,缺氧,干燥,高渗,高酸,高醇,防腐剂。

一.物理灭菌因素的代表——高温 1.干热灭菌法

把金属器械或洗净的玻璃器皿放入电热烘箱内, 在150~170℃下维持1~2 h后, 可达到彻底灭菌(包括细菌的芽孢)的目的。2.湿热灭菌法(1)常压法

①巴氏消毒法:此法可杀灭物料中的无芽孢病原菌(如牛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或沙门氏菌), 又不影响其原有风味。

具体方法可分两类: 第一类是经典的低温维持法(LTH),例如用于牛奶消毒只要在63℃下维持30 min即可;第二类是较现代的高温瞬时法(HTST),用此法作牛奶消毒时只要在72℃下保持15 s。

③间歇灭菌法:适用于不耐热培养基的灭菌,将待灭菌的培养基放在80~100℃下蒸煮 15~60min,以杀灭其中所有的微生物营养体, 然后放至室温或 37℃下保温过夜, 诱使其中残存的芽孢发芽,第二天再以同法蒸煮和保温过夜, 如此连续重复 3 天即可在较低的灭菌温度下同样达到彻底灭菌的良好效果。(2)加压法

①常规加压蒸气灭菌法:一般称作“高压蒸气灭菌法”,一般要求为121℃,时间维持15-20min ②连续加压蒸气灭菌法:在发酵行业里也称“连消法”。此法仅用于大型发酵厂的大批培养基灭菌。

利用温度杀菌时几个关键的数值:

①D值是指在一定的致死温度下,90%的活菌被杀死所需的时间(min),即为D值。

②Z值是指如果在加热致时间曲线中,加热时间缩短90%,所需升高的温度,这所需升高的温度即为z值,或者说杀菌时间变化10倍,相应的温度变化值。影响加压蒸气灭菌效果的因素: 1.灭菌物体含菌量

2.灭菌锅内空气排除程度 3.灭菌对象的 pH 4.灭菌对象的体积 5.加热与散热速度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个基本概念:(1)遗传型:又称基因型, 指某一生物个体所含有的全部遗传因子即基因的总和。

(2)表型: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和内在特性的总和,是其遗传型在合适环境条件下通过代谢和发育而得到的具体体现。

(3)变异:指生物体在某种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所引起的遗传物质结构或数量的改变,亦即遗传型的改变。

(4)饰变:即一种不涉及遗传物质结构改变而只发生在转录、转译水平上的表型变化。一.三个证明遗传物质是核酸的经典实验:(一)经典转化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实验(三)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 二.原核生物的质粒简介:

(1)F质粒:又称F因子、致育因子或性因子,是E.coli等细菌决定性别并有转移能力的质粒。(2)R质粒:又称R因子,为细菌提供抗药性。(3)Col质粒:编码细菌素的质粒。

(4)Ti质粒:即诱癌质粒或冠瘿质粒。Ri质粒与Ti质粒类似。

(5)mega质粒:即巨大质粒,存在于根瘤菌属中, 其上有一系列与共生固氮相关的基因。(6)降解性质粒:只在 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中发现。这类质粒可为降解一系列复杂有机物的酶编码,从而使这类细菌在污水处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特有的作用。(7)2μm质粒存在于酵母菌细胞中。

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一.基因突变

(一)突变类型 1.营养缺陷型: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的能力,因而无法再在基本培养基(MM)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

2.抗性突变型:指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对某化学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的抗性变异类型。6.产量突变型:通过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在代谢产物产量上明显有别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 称产量突变型。产量高则为正变株,产量低则为负变株。

(二)基因突变的特点

①自发性②不对应性③稀有性⑤可诱变性⑥稳定性⑦可逆性

(三)基因突变的机制

1.诱发突变:诱发突变简称诱变,是指通过人为的方法, 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显著提高基因自发突变频率的手段。凡具有诱变效应的任何因素, 都称诱变剂。(1)碱基的置换:因它只涉及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置换。

置换又可分两个亚类:一类称转换,即DNA链中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嘌呤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嘧啶所置换;另一类称颠换,即一个嘌呤被另一个嘧啶或是一个嘧啶被另一个嘌呤所置换。①直接引起置换的诱变剂: 例如亚硝酸、羟胺和各种烷化剂等 ②间接引起置换的诱变剂: 5-溴尿嘧啶等

(2)移码突变:指诱变剂会使 DNA 序列中的一个或少数几个核苷酸发生增添(插入)或缺失,从而使该处后面的全部遗传密码的阅读框架发生改变。能引起移码突变的因素是一些吖啶类染料。

(3)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上的缺失、重复、插入、易位和倒位,也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某些强烈理化因子, 如电离辐射(X射线等)和烷化剂、亚硝酸等会导致染色体畸变。2.自发突变:指生物体在无人工干预下自然发生的低频率突变。

(四)紫外线对 DNA 的损伤及其修复

嘧啶对UV的敏感性比嘌呤强得多, 其光化学反应产物主要是嘧啶二聚体(TT, TC, CC)和水合物,相邻嘧啶形成二聚体后, 造成局部DNA分子无法配对。二.突变与育种

(一)自发突变与育种 1.从生产中育种 2.定向培育优良菌株(二)诱变育种

1.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等诱变剂处理均匀而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 在促进其突变率显著提高的基础上,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 从中挑选出少数符合目的的突变株,以供科学实验或生产实践使用。2.艾姆斯试验

艾姆氏试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实验菌种: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

试验方法:是在含待测可疑“三致”物的试样中,加入鼠肝匀浆液, 经一段时间保温后,吸入滤纸片中, 然后将滤纸片放置于上述平板中央。经培养后,出现结果。有三种结果

①在平板上无大量菌落产生, 说明试样中不含诱变剂;②在纸片周围有一抑制圈, 其外周出现大量菌落, 说明试样中有某种高浓度的诱变剂存在;③在纸片周围长有大量菌落, 说明试样中有浓度适当的诱变剂存在。加入鼠肝匀浆的作用:因许多化学物质原先并非诱变剂或致癌剂,只有在进入机体并在肝脏的解毒过程中, 受到肝细胞中一些加氧酶的作用,才形成有害的环氧化物或其他激活态化合物, 故试验中先要加入鼠肝匀浆液保温;3.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方法

①与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关的 3 类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MM,符号为[-]):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成分的组合培养基,称基本培养基。

完全培养基(CM,符号为[ + ]):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 称完全培养基。

补充培养基(SM,符号为[ A]或[B]等):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 称补充培养基。

②与营养缺陷型突变有关的 3 类遗传型个体: 野生型:指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人为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

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剂处理后, 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 这类突变菌株称为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

(3)营养缺陷型的筛选方法 ①诱变剂处理

②淘汰野生型:通过抗生素法或者菌丝过滤法即可 ③检出缺陷型:

夹层培养法: 先在培养皿底部倒一薄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MM),待凝,添加一层混有经诱变剂处理菌液的基本培养基(含菌MM),其上再浇一薄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MM),遂成“三明治”状。经培养后,对首次出现的菌落用记号笔一一标在皿底。然后, 再向皿内倒上一薄层第四层培养基——完全培养基(CM)。再经培养后,全长出形态较小的新菌落, 它们多数都是营养缺陷型突变株。限量补充培养法 逐个检出法 影印平板法

④鉴定缺陷型:可借生长谱法进行。

第三节基因重组与杂交育种

真核微生物中的有性杂交、准性杂交、原生质体融合以及原核生物中的转化、转导、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等。

一.原核生物的基因重组

特点为: ①片段性,仅一小段DNA序列参与重组;②单向性,即从供体菌向受体菌(或从供体基因组向受体基因组)作单方向转移;③转移机制独特而多样,如接合、转化和转导等。(一)转化

1.定义: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化或转化作用。通过转化方式而形成的杂种后代,称转化子。

2.感受态:凡能发生转化, 其受体细胞必须处于感受态。感受态是指受体细胞最易接受外源 DNA 片段并能实现转化的一种生理状态。(二)转导 1.定义: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 DNA 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 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称为转导。

2.普遍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 , 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称为普遍转导。

3.局限转导:指通过部分缺陷的温和噬菌体把供体菌的少数特定基因携带到受体菌中, 并与后者的基因组整合、重组, 形成转导子的现象。(三)接合

1.定义:供体菌(“雄性”)通过性菌毛与受体菌(“雌性”)直接接触, 把 F 质粒或其携带的不同长度的核基因组片段传递给后者, 使后者获得若干新遗传性状的现象, 称为接合。2.E.coli的4种接合型菌株

根据F质粒在细胞内的存在方式, 可把 E.coli 分成 4 种不同接合型菌株

(1)F+ 菌株即“雄性”菌株, 指细胞内存在一至几个F质粒, 并在细胞表面着生一至几条性菌毛的菌株。

(2)F-菌株即“雌性”菌株, 指细胞中无 F 质粒、细胞表面也无性菌毛的菌株。它可通过与F+菌株或F’菌株的接合而接受供体菌的F质粒或F’质粒, 从而使自己转变成“雄性”菌株;也可通过接合接受来自Hfr菌株的一部分或一整套核基因组 DNA(3)Hfr菌株:在Hfr菌株细胞中, 因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成在核染色体组特定位点上的整合态, 故Hfr菌株与F-菌株相接合后, 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要比单纯用F+与F-接合后的频率高出数百倍。

二.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一)有性杂交

有性杂交, 一般指不同遗传型的两性细胞间发生的接合和随之进行的染色体重组,进而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一种育种技术。(二)准性杂交 1.定义:准性生殖是一种类似于有性生殖,但比它更为原始的两性生殖方式, 这是一种在同种而不同菌株的体细胞间发生的融合,它可不借减数分裂而导致低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重组子。2.准性生殖过程

(1)菌丝联结:它发生于一些形态上没有区别、但在遗传型上却有差别的同种不同菌株的体细胞(单倍体)间。发生菌丝联结的频率是极低的。

(2)形成异核体:两个遗传型有差异的体细胞经菌丝联结后,先发生质配,使两个单倍体核集中到同一细胞中, 于是形成了双相的异核体。异核体能独立生活。

(3)核融合:或称核配, 指在异核体中的两个细胞核在某种条件下,低频率地产生双倍体杂合子核的现象。

(4)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体细胞交换,即体细胞中染色体间的交换,也称有丝分裂交换。3.准性杂交育种

(1)选择亲本:即选择来自不同菌株的合适的营养缺陷型作为准性杂交的亲本。(2)强制异合:即用人为的方法强制两个营养缺陷型的亲本菌株形成互补的异核体。(3)移单菌落:将平板上长出的单菌落移种到基本培养基[-]的斜面上。

(4)验稳定性:指设法检验获得的菌株究竟是一种不稳定的异核体,还是稳定的杂合二倍体。(5)促进变异:把上述稳定菌株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处理,以促使其发生染色体交换、染色体在子细胞中分配不均、染色体缺失或畸变以及发生点突变等变化,从而使分离后的杂交子代(单倍体杂合子)进一步增加新性状变异的可能性。第四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一.菌种的衰退与复壮

衰退:是指由于自发突变的结果, 而使某物种原有一系列生物学性状发生量变或质变的现象。具体表现有: ①原有形态性状变得不典型了②生长速度变慢,产生的孢子变少③代谢产物生产能力下降,即出现负变④致病菌对宿主侵染力的下降,⑤对外界不良条件包括低温、高温或噬菌体侵染等抵抗能力的下降等等。狭义的复壮仅是一种消极的措施,指的是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 通过纯种分离和测定典型性状、生产性能等指标,从已衰退的群体中筛选出少数尚未退化的个体, 以达到恢复原菌株固有性状的相应措施。

广义的复壮则应是一项积极的措施, 即在菌种的典型特征或生产性状尚未衰退前,就经常有意识地采取纯种分离和生产性状的测定工作, 以期从中选择到自发的正变个体。(一)衰退的防止 1.控制传代次数

2.创造良好的培养条件

3.利用不易衰退的细胞传代 4.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二)菌种的复壮 1.纯种分离法 2.通过宿主体复壮 3.淘汰已衰退的个体 二.菌种的保藏

1.定义:通过适当的方法使得微生物能够长期存活,并保持原种的微生物学性状稳定不变的一类措施。

2.原理:首先应挑选典型菌种或典型培养物的优良纯种, 最好保藏它们的分生孢子、芽孢等体眠体;其次,还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它们长期休眠的良好环境条件。3.七种常用的方法: 冰箱保藏法(斜面)冰箱保藏法(半固体)石蜡油封保藏法 甘油悬液保藏法 砂土保藏法

冷冻干燥保藏法:干燥,低温,无氧,有保护剂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超低温(-196℃)

各大菌种保藏单位普遍使用冷冻干燥保藏法和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微生物的生态

1.土壤中微生物的数目:

尽管土壤的类型众多, 其中各种微生物的含量变化很大, 但一般来说, 在每克耕作层土壤中,各种微生物含量之比大体有一个 10 倍系列的递减规律: 细菌(~108)>放线菌(~107 , 孢子)>霉菌(~106 , 孢子)>酵母菌(~105)>藻类(~104)>原生动物(~103)2.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

①互生:两种可单独生活的生物, 当它们在一起时, 通过各自的代谢活动而有利于对方, 或偏利于一方的生活方式,称为互生。

②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 相互分工合作、相依为命, 甚至达到难分难解、合二为一的极其紧密的一种相互关系。

③寄生:一般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包括细胞内)或体表, 从中夺取营养并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使后者蒙受损害甚至被杀死的一种相互关系。前者称为寄生物,后者则称作宿主或寄主。④拮抗:指由某种生物所产生的特定代谢产物可抑制他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甚至杀死它们的一种相互关系。⑤捕食:一般指一种大型的生物直接捕捉、吞食另一种小型生物以满足其营养需要的相互关系。

习题:

一.填空题

1.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是三个经典实验分别是:____、____和____。2.细菌的质粒种类很多,其中接合性质粒如____,抗药性质粒如____,产细菌素质粒如____,诱癌质粒如____等。

3.常见的“三致”是指____、____和____,目前检出某试样是否含有三致作用的减简便。高效的试验是____。

4.与营养缺陷突变有关的三类培养基是____、____和____。其符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5.检出营养缺陷型一般有四种方法:____,____,____和____。

6.艾姆斯试验中用的菌株是____的____缺陷型菌株,通过____突变可以测定待测样品中“三致”物质的存在。

7.普遍转导与局限转导的区别在于:①普遍转导噬菌体是____噬菌体,而局限转导噬菌体是____噬菌体。②普遍转导噬菌体能够转移供体菌的____基因,而局限转导噬菌体只能转移供体菌的____基因。

8.在大肠杆菌接合过程中,有四种独特的菌株参与,他们是____、____、____和____。9.目前国际上代表性菌种保藏机构如美国的ATCC仅使用两种保藏方法,即____和____。二.判断题

1.原养型是野生型的别称,两者不仅表型相同,而且遗传型也一致。2.受体细胞实现DNA转化,必须先出现感受态。

3.5-尿溴吡啶是以碱基是以碱基颠换的方式引起基因突变的。

4.微生物菌种退化的问题在工业生产中有时会遇到,一旦菌种退化,生产效率下降,更重要的是:退化菌种群体中再也找不到生产能力正常的细胞。

5.准性杂交中能够导致低频率的基因重组是因为这些真菌的杂合二倍体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而发生染色体之间交换的结果。

6.在筛选营养缺陷型时,在完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有效杀死大量生长繁殖的野生型菌株,从而达到浓缩营养缺陷型的作用。7.普遍转导可将供体菌的任何基因转导,故可使受体菌成为获得全套供体菌基因组的转导子。8.转化和转导都不需要供体菌和受体菌的完整细胞直接接触而进行的。

9、当大肠杆菌的F+和F-菌株发生结合时,F因子由供体菌进入受体菌,从而使原F+变成了 F-,而原F-变成了F+。

10.粘质沙雷氏菌在25℃下形成血红色菌落,但置于37℃下则形成无色菌落,这说明该菌种发生了衰退。

11.C+G%值差别越远的两种生物,其亲缘关系必然十分疏远。12.亲缘关系越近的微生物,其碱基序列也越接近,故核酸分子杂交的同源性百分值就越高。13.微生物的数值分类法实际上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进行的统计分类方法。三.选择题

1.2μm质粒存在于()中 A.草履虫 B.酿酒酵母 C.大肠杆菌 D.粗糙脉胞菌

2.某微生物经诱变后,其DNA链上的A变成G,这种突变属于()A.转换 B.颠换 C.移码 D.转座 3.最易引起移码突变的诱变剂是()A.亚硝酸 B.烷化剂 C.5-尿溴吡啶

D.吖啶类染料

4.有一种检出营养缺陷型的夹层培养法,要在培养基中先加入3薄层片培养基,经过培养后再倒入第4层培养基,这四层加入的顺序是()A.MM+含菌MM+SM+CM B.MM+含菌MM+MM+CM C.MM+含菌MM+MM+SM D.MM+含菌MM+CM+SM 5.有一种简便的,快速的鉴定营养缺陷型的方法是()A.青霉素法 B.夹层平板法 C.影印平板法 D.生长谱法

6.必须经过两性细胞如何而完成的高频率基因重组并产生杂种子代的杂交方法,称为()A.准性杂交 B.接合 C.有性杂交 D.转导

7.发生低频率的染色体重组并产生杂种子代的方式,称为()A.准性杂交 B.接合 C.有性杂交 D.转导

8.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通过缺陷噬菌体作为媒介,从供体细胞传递部分染色体至受体细胞的现象,称为()

A.接合 B.转化 C.转导 D.性导

9.供体菌的游离DNA不通过细胞间的接触直接进入受体菌并实现部分染色体遗传重组的现象,称为()

A.接合 B.转化 C.转导 D.转染

10.白喉棒杆菌被β噬菌体溶源化后,称为产毒株,此即()A.转化 B.转导 C.转染 D.溶原性转变

11.在细菌接合实验中,不同菌株接合后的使受体菌获得较多供体菌性状的配对是()A.F+和F-B.F和F-C.F+和Hfr D.Hfr和F-12.对于低温保藏菌种来说,以下四种温度中以()为最好 A.0℃ B.-20℃

C.-70℃

D.-196℃ 13.人体正常菌群与人类的关系属于()A.互生 B.共生 C.寄生 D.拮抗

14.下列微生物中,有一种非但不是条件致病菌,而且还可以制成优良益生菌制剂的是()A.大肠杆菌

B.脆弱拟杆菌 C.白色假丝酵母

D.嗜酸乳杆菌 四.问答题

1.简述微生物遗传育种中常用的方法。2.微生物污染食品的途径有哪些?

3.菌种保藏原理是什么?简要介绍三种常用的方法?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七章机考复习范围

1.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是 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运动

3.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的具体途径是无产阶级革命 4.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同盟 5.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6.决定国家政权性质的首要标志是哪个阶级对政权实行领导 7.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领导核心是共产党 8.无产阶级专政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9.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共产党宣言

10.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所实行的是以取消商品货币为主要特征的政策是新经济政策

11.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由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2.列宁说:“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意思是社会定革命需要一定的物质前提 1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14.马克思主义政党奋斗的根本目标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15.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6.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需要进行改革,根源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

本矛盾

17.除我国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越南

18.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标准是生产力的发展 1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20.无产阶级革命有两种形式,其中列宁认为是“革命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的形式是和平过渡

21.“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的提出者是列宁

22.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的建立社会主义大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23.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周年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4.科学发展观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哪年提出的2003年 25.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26.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和谐

27.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阶级基础是工人运动的发展

28.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思想基础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29.最早在一个国家内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德国社会民主工党

30.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31.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除了剩余价值的发现,还包括唯

物史观

32.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主义所说的 “ 三大差别 ” 的是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33.“物的依赖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4.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 35.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性文献是共产党宣言

36.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37.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38.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了在资产阶级的暴力镇压下,无产阶级想要实现自己的革命任务,就不得不经过暴力革命

39.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曾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过详尽描述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

40.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1.下列历史事件中,结束了中国几千年剥削制度的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42.与市场经济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

43.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英国宪章运动

4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

薄弱环节的国家是俄国

45.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斗争

46.在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 47.最早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的是列宁 48.从结束几千年的剥削制度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是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

49.“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句话揭示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50.“民主社会主义”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社会改良主义 51.1921年3月,(俄共布)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52.1963年,周恩来指出,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是官僚主义

53.从理论上看,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主要的基本的形式 54.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任务是无产阶级使自己上升为统治阶级

55.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进步

56.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57.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

58.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59.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方法和途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60.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取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列宁

61.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资本主义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为依据的 62.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列宁领导工人和士兵群众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63.列宁领导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什么时期?1918年夏到1921年春

64.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革命同时发生论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将在几个重要资本主义国家同一历史发展时期发生

65.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工人起义和巴黎公社

66.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67.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8.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现共同富裕 6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70.社会主义民主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

71.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不可能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产生是由于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通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式根本对立的

72.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73.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7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75.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76.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解决失业问题,保证充分就业 7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

78.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其根本保证是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79.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81.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82.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83.新的社会制度取代并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的根本原因,在于新的社会制度是否能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84.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85.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

自己的路。这体现了什么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 86.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87.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根本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88.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发展的资本主义 89.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灭亡

90.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不能真正享有民主权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

91.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1234)①坚持党的思想领导

②坚持党的政治领导

③坚持党的组织领导

④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92.社会主义改革必须坚持(1234)①正确的理论指导②改革的正确方向③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④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93.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123)①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②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③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④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

94.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①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②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④无产阶级作

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95.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所需要的条件有()①工人运动的发展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成熟 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 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96.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因为(124)①农业向社会提供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 ②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③农业为国家提供积累,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 ④农业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 ⑤农业的发展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97.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12 3)①具体的、现实的人

②广大人民群众

③作为个体的人

④社会全体成员

98.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12)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 ②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③阶级的产生是一部分人用暴力征服另一部分人的结果 ④阶级的产生是由社会财富的不平等分配造成的

99.实现共同富裕是 1245 ①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②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③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④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⑤社会主义本质内容

100.无产阶级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行的基本原则是(24)①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原则②马克思主义普

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③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④从本国国情出发的原则

10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1234)①.消灭了剥削制度并建立起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体系 ②.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③.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102.社会主义民主(123)①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 ②本质上是人民当家作主 ③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 ④同其他社会的民主没有本质区别

103.恩格斯完成从唯心主义者向唯物主义者、从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是通过下列活动完成的?①调查和分析英国社会状况;②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③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④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1234)104.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意味着我国已经(123)①消灭了几千年来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②建立起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③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④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34)①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 ②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 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④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06.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1234)①.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②.夺取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 ③.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④.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政府

107.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这是由于:1234①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②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③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④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108.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包括下面那些项?(12)①唯物史观的发现;②剩余价值的发现;③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④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10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123)①昂利•圣西门

②沙尔•傅立叶 ③罗伯特•欧文 ④托马斯•莫尔

110.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区别在于(34)①是否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

②出发点不同 ③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是从正义、平等的愿望和道德出发,引出社会主义的结论 ④科学社会主义是从物质生产活动的规律出发,寻找到社会主义必然实现的客观根据

111.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它(123)①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②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的建立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③明确指出了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 ④明确地指出

社会主义社会是永恒不变的社会

11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12)①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②对未来社会作了天才的设想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 ④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

113.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有:123①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②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③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④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⑤在实践中也不可能指引工人阶级真正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114.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这一论断适用于下面哪种社会形态?①原始社会; ②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③资本主义社会; ④社会主义社会。(1234)115.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前提是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116.在分配关系上真正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分配原则是按需分配

117.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消亡。具体而言,消亡的是政治国家的消亡

118.共产主义劳动的最大特点是生活的第一需要

119.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是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120.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

121.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122.在论述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必然性以及这种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时,马克思先后提出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思想,这两个思想之间的关系是有内在联系,前者讲客观必然性,后者讲必然性实现的时间和条件

123.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为统治阶级(在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124.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的观点是错误的

125.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本质的是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26.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7.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128.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的最终目的是解放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29.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分配方式是共产主义社会 130.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131.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和谐社会

132.人的“自由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社会状态是共产主义社会 133.人的价值包括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自身对社会做出贡献的大小 134.人的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135.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136.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形式 137.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的出发点是人的社会关系

138.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

139.共产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是远远高于以往一切社会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

140.作为社会历史范畴,自由王国是指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141.马克思根据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三大社会形态

142.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43.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不包括(BCD)A、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B、人们的觉悟水平极大提高C、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D.消灭了旧式分工,个人得到全面发展 144.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

14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23)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③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④没有剥削和压迫

146.与公有制相匹配的分配方式有(234)①按资分配②按劳分配③按需分配④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147.共产主义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其理论根据是(13)①以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为依据的 ②要靠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来实现的 ③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的 ④可以用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来证明的 ⑤无产阶级的反抗剥削的正义要求 148.下列与科学社会主义相符合的选项有哪些?①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 ②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目的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证明和运用; ④与空想社会主义基本一致。(12

3)

149.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因为(1234)①社会主义的充分发展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②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③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④资本主义灭亡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⑤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150.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内涵有(24)①人的本质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②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③人的本质是自由的 ④人的本质形

成于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中

151.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124)①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②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③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④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15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其他思想家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123①前者从客观规律出发,后者从理性出发②前者侧重于一般特征的揭示,后者侧重于详尽细节的描绘③前者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后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④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15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包括(124)①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③详尽地描述理想社会的图景 ④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15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1234)①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内容 ②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③是社会发展的目的 ④既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社会发展的原因

下载六七章复习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七章复习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原第六七章(xiexiebang推荐)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单选题 1.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是 ( B ) A.人民民主专政 B.暴力革命 C.和平过渡 D.局部战争 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

    管理心理学一 章

    一、意义篇(6个) (一)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 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

    2012年政策复习(一、二两章)[精选合集]

    1、旅游业逐步形成了入境、国内、出境三大旅游市场同步发展的格局。2、1979年邓小平发出发展旅游业的号召;2000年江泽民宣布神州世纪游开始;2009年胡锦涛强调要增加休闲旅游等......

    六七年级组2013

    六七年级组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六七年级组 二0一三年十月十八日六七年级组2013至2014学年度 第一学期阶段工作总结【一】 时光如流,一个多月转眼就......

    《恒定电流》章末总结复习

    《恒定电流》章末总结复习1.电流的两种表达式 (1)电流的定义式:Iq。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而形成的电流。 tq1q2t 电解液导电时,用公式Iq/t求电流强度时应注意:I的电流......

    《孟子两章》复习要点

    《两章》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 1、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继孔子以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

    国际金融一二三章名词解释复习

    第一章:国际金融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直接融资:在资本市场上由赤字单位(资金需求者)直接向盈余单位(资金攻击者)发行股票或债券筹集资金,赤字单位和英语单位是债券和债务关系(发行......

    动量全章复习教案

    动 量 提纲挈领 1.动量冲量 动量的概念; 冲量的概念. 2.动量定理 动量定理; 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 3.动量守恒定律 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动量守恒定律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