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武术考试重点
武术的概念: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长拳:是以拳、掌、勾为其主要手型和以弓马仆虚歇为其基本歩型,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跌扑滚翻等动作和技术组成的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的拳术。
太极拳练习要点(10):①身体端正、步法稳定②体松心静③动作轻盈、速度均匀④动作协调连贯⑤圆活⑥手眼配合协调顺畅⑦虚实分明、刚柔相济⑧劲力完整⑨意念集中、以意导动⑩动作呼吸配合紧密
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掤、捋、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十三式。动作轻柔圆活,处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承。
对练:是在单练基础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的条件下进行攻防的假设性实战练习。其中包括徒手对练,徒手与器械的对练。武术图解是指记载武术动作和套路的图与文字,用图来描绘动作的形象和身体的各部(包括器械)的运动路线,用文字来说明动作的详细过程和要领。
集体表演:是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演练,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要求队形整齐,动作协调一致。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形式。
评分标准:各项目的评分和扣分标准有所不同,但最高10分,实行扣分制。长拳、南拳和刀、枪、剑、棍的自选套路,少年组、成年组均不得少于1分20秒
场地:长14米,宽8米(包括5cm的边线在内)在场地的两长边中间,做两个中线标记 简答论述:
武术的特点:①寓技击于体育之中②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③广泛的适应性4具有很强的区域性 武术作用:①改善和增强体质②提高防身自卫的能力③磨练意志、培养道德情操④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教学的特点:具有体育教学的一般特点,又具有本身独立的特点,①注重直观教学,以领作为主(“三多”问题:动作数量多、方向路线变化多、每动作包含的要素多)②强调动作规格,突出劲力与精神③结合攻防动作进行讲解示范
武术教学过程:传授(技术)——接受、组织(练习)——进行、检查纠错——巩固提高、考查考试——独立演练 传授内容和顺序:基本功——基本动作——组合动作——拳术套路
传授方法是全息感知:包括示范感知、语言感知、口令感知、电教感知和思维感知
完整示范的情况:①对首次作为教学内容的武术动作,教师一般都首先采用完整示范帮学生建立第一印象②具体进行教学时,教学结构简单,难度不大的动作,可采用③对已有一定武术基础的学生所教的动作可用④完整示范有常速--示范和慢速--两种,根据教学需,教师可选一种或两种先后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分解示范:①结构和方向复杂繁难的动作,这类动作可分上下肢两部分或几个小节进行示范教学②攻防因素较多的动作,这类动作可按攻防因素的多少分小节示范教学③具有顿挫性的动作这类必须具备一定基本特征④分解示范有常速示范和慢速分解示范,一般先采用慢,然后据掌握情况,逐渐过渡到常速⑤在采用时应注意不宜将动作分解的过细,在完成合理的分解示范后,尽快向完整过渡⑥在需要这一示范的过程中教师遵循原则“完整示范——分解示范——完整示范”同时把慢速示范常速示范结合运用
讲解示范位置:①教师可在横队的排头、排尾连线所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位置示范②可在相向而立的二列横队之间的空地位置示范③在半圆弧形或马鞍形的队形中间位置示范
正面示范位置:面有:正面,侧面、斜面、背面、镜面多种①凡是身体侧向进行的动作,可做正面示范②凡是身体正向进行的动作,可做侧面示范,镜面示范
语言感知:讲解的内容①基本技法②动作规格③攻防技术④关键环节⑤易犯错误。讲解的方法①形象化②口诀化③单字化④术语化。纠错的方法:①慢解领做法②语言提控法③静站体验法
制定竞赛规程:内容①竞赛名称②目的任务③比赛日期和地点④比赛方法⑤比赛项目⑥报名方法⑦奖励办法⑧注意事项
长拳:(拳)四指并拢卷握,拳面要平,拇指扣压于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上(掌)拇指弯曲扣于虎口处,其余四指伸直并拢向后伸展(勾)屈腕,五指第一指节撮拢;或拇指与食指、中指撮拢成刀勾。(步伐)弓马仆虚歇
太极:(拳)五指卷屈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握拳不可太紧(掌)五指微屈分开,掌心微含,虎口成弧形,手指不可僵直也不可过于弯曲(勾)屈腕,手指和腕部都要松活自然,也可拇指食指中指捏拢,无名指和小指屈于掌心
三路长拳:虚步亮掌、并步对拳。弓步冲拳、弹腿冲拳、马步冲拳、弓步冲拳、大跃步前穿、弓步击掌、马步架掌。虚步栽拳、提膝穿掌、仆步穿掌、虚步挑掌、马步击掌、叉步双摆掌、弓步击掌、转身踢腿马步盘肘。歇步抡砸拳、仆步亮掌、弓步劈拳、跳换步弓步冲拳、马步冲拳、弓步下冲拳、叉步亮掌侧踹腿、虚步挑拳。弓步顶肘、转身佐拍脚、右拍脚、腾空飞脚、歇步下冲拳、仆步抡劈拳、提膝挑掌、提膝劈掌弓步冲拳。虚步亮掌、并步对拳。
太极:起势,左右野马分鬃、白鹤亮翅。左右搂膝拗步、手挥琵琶、左右倒卷晎。左揽雀尾、右揽雀尾、单鞭、云手、单鞭。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左下势独立、右下势独立。左右穿梭、海底针、闪通臂。转身搬拦捶、如封似闭、十字手,收势。套路比赛形式、内容:①拳术(7,分为内家拳和外家拳):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 ②其他器械(3):单器械、双器械、软器械 ③对练项目(3):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 套路比赛场地14m×7m 四击:踢打摔拿
内外兼修的含义(2):①指人体内的脏器与人的心性、精神和意识或者品德的修养 ②外指人的身体形态或者行为(即“内修品格,外修行为”)武术与其它学科的相溶8:军事、中医、养生、哲学、美学、魔术、戏曲、舞蹈等等
武术的功能(4):①壮内强外的健身功能②修心养性的陶冶功能③演打相济的审美功能④攻防兼备的防身功能 练功八法: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力、功法 武术运动的主要形式(3):①套路②格斗③功力 太极拳的流派:陈、杨、吴、孙、武、李、赵宝 太极拳的主要手法:棚、率、挤、按、採、肘、挒、靠 1959年颁发布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
十八般兵器九短:刀、剑、鞭、锏、拐、斧、棒、椎、杵。
九长:刀、枪、棍、钺、叉、铛、钩、槊、戟。
1武术的含义:《说文解字》解释为“止戈”为武,意旨以武力制止对方的武力,术指的是技术或者技艺。武术又称国术、功夫、白打、武艺、技击、卞、手搏。
中国武术的传统武德是什么:武德有良师
苦恒出高手
习武先挨打
笑颜迎人欺
宁可受人打
绝不先打人
持技做歹事
辜负先师心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五行顏色: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金--金 銀 白 杏
五行名稱:金、水、木、火、土。
木--綠 碧
天干五行: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
地支五行: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亥子水、辰戌丑未土。
天干方位:甲乙東方、丙丁南方、戊己中、庚辛西方、壬癸北方。
地支方位:寅卯東、巳午南、申酉西、亥子北、辰戌丑未中宮。
八卦:乾、兌、離、震、巽、坎、艮、坤
浅谈练功“八法”
何谓练功“八法”?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那十个字——“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是也。这是无数武林同仁志士、专家学者的练功心得和经验总结,系习武之精要。仅十个字阐明八种练功方法,可见其精辟之至极。
手:指的是手型、手法。武术的手型主要有拳、掌、勾、爪几种;而手法则是出拳、推掌、提勾、抓爪……等多种方法。拳谚中常说,“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可见手是人体的门户,你的门户大小、牢实与否,都与手型手法密切相关。当然,手也是突击队,是先行兵。“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就充分说明了手的重要性。这是必修之一。
眼:指的眼法。眼是探照灯、扫描器,还是侦察兵;眼是神的最具体的表现器官之一。而眼是长在头部,这又与头部动作是否正确有关,与手法的协调配合有关。如果拳往东出击,眼却看南或北,显然有悖常理。那这一招就是无目标的瞎打盲击,其能何在?这是必修之二。
身法:身法主要是通过腰来表现的。任何拳脚功夫都必须“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这是太极拳论中一再强调的“腰如车轴”之说。无论是练内家功夫还是练外家功夫都必须遵循。试想如果车轴歪斜、阻滞或锈蚀僵死,其车轮能酣畅淋漓地运转吗?同理,如果身法不灵便,则拳脚就不可能到位,其功夫也就不敢恭维了。拳谚云:“打拳不练腰,终生艺不高。”此言一语中的也。这是必修之三。
步:指的是步型、步法。步型一般有弓、马、仆、虚、歇……等,南拳系列则将步型步法统称为扎马、走马。步法则是指完成所选步型的过程和变换步型的方法。“其根在脚发于腿”,这又是拳论中的一句话。就是说步型步法是武术动作的根基所在。如果根基不稳不牢,身便散乱,技击攻防岂能得机得势?这是必修之四。
以上四种功法是从人体外形训练的要素来说的。这四要素又必须协调一致,一招一势才能完整一气,顺畅完美;才能既使身体得到良好的训练,又使攻防技击威力得以充分发挥;还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外形练习的要素搞清了,再说内练的四要素-------“精神气力功”。
精神:精神反应出习武者的内在气质,是一种意识的存在。练功时,若心不在焉,松垮懒散,杂念丛生,意念不集中,或傲慢轻浮,都不可能练出高招来。因为心神不定,怎能以意导动,从而发挥动作的功用呢?这是必修之五。
气:指的是呼吸系统配合运动器官的训练。练功谚语说,“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筋骨皮”指的是人体的肌肉、肌腱、韧带、骨骼和皮肤,引申为人的体表。“气”则指呼吸之气和意识支配在体内运转之“内气 ”。常听人夸奖有功夫之人:一趟拳架下来,气不急喘,脸不变色。这是气顺所致也。相反,练不得法者,一趟拳架下来(哪怕是缓慢柔和的太极拳),也会气喘嘘嘘,脸色煞白。这是气憋阻滞所致也。拳谚云:“若问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这句话又把内、外修炼的关系说得很清楚。意与气既是君,那就是统帅;骨肉是臣,那就理所当然地要听君的指挥了。如果军中无统帅,打起仗来溃不成军则是必然的了。练功岂能不练意与气乎?因此这是必修之六。
力:指力量,劲力。根据我几十年练功的心得体会,我认为决定力的大小有四要素:一:参与运动的肌肉数量;二:肌肉伸展和收缩的长度(即柔韧性);三:大脑神经系统对运动肌肉发出的指令-----即讯号脉冲的频率高低------也就是反应的快慢;四:呼吸的配合。如果这四要素齐备且质量很高,则力量大,威慑力强。反之则不言而喻了。因此,速度、力量、柔韧、灵敏反应和协调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必修之七。
功:指功夫、功能、功效。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大家记得电视剧《少林寺》中有句著名的台词,“要练武,不怕苦”,道出了功夫来自苦练的真谛。同时功夫要靠“积累”。大家知道,“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还有“学会三天,练好三年”;“拳练百遍,身法自现;拳打千遍,神理自现。”这是积累所致也。而功能则靠“悟”,你要把每个动作的规格及攻防意识弄懂弄明白,再加上领悟和苦练,其功能自到,于练体练用两方面的功效亦自现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明明白白的打拳,明明白白地练功,才有成效之理。这是习武必修之八。
第二篇:武术考试重点
武举制
唐代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开始实行的一种科举制度,是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武勇人才,对武术的发展起过极大的促进作用。
武术有哪几方面的价值?
答:武术的价值主要有健身价值、技击价值、观赏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
套路运动是如何分类的?
答:套路运动按演练形式可分为单练、对练和集体演练三种类型。
单练又可分为徒手的拳术和器械。
对练分为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和徒手与器械对练。集体演练分徒手的拳术、器械、徒手与器械。
长拳
长拳是一种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分明,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与技术的拳术。
基本功、基本动作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答:基本功、基本动作一般包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肩功、臂功、腰功,以及平衡、跳跃、跌扑、滚翻等内容。
套路教学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武术技术教学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学习的内容有:
第一阶段:基本功、基本动作、基本组合和基本套路。
第二阶段:拳术、刀、枪、剑、棍等中级套路及传统项目。
第三阶段:巩固与提高单练套路的演练技巧和难度动作质量,学习对练套路。
套路教学分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套路教学一般可分为五个步骤。每个步骤的主要任务是:
第一步:使学生掌握动作的方向路线。
第二步:使学生完成动作的姿势达到准确与工整。第三步:使学生连贯完整地完成动作。
第四步:使学生掌握武术动作的特点与演练风格。第五步:通过训练继续巩固与提高
古代武术在各个时期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⑴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从氏族的原始社会进入到奴隶制社会。奴隶主贵族之间的频繁战争进一步推动了技击技术的发展。在商周时期“田猎”、“武舞”成了武技训练的主要手段。
⑵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剧烈动荡时代。武术的发展逐现雏形,其主要特点:武技的社会功能向多样化发展、搏斗技术向多样化发展、技击意识向自觉性、理论性发展。
⑶秦、汉、三国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武术的发展创造了积极地条件。秦国虽然在民间实行禁武,但对武术的消极影响不大,汉朝十分重视武备和军事训练,到三国时期,刀术在军队得到一定的发展,而剑术在非军事用途上更加发达并且刀剑之术以及相扑、角抵活动开始东传日本,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许多与武术有关的理论著述。
⑷两晋南北朝时期既是战乱频繁的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武艺在军中和民间都得到了广泛的交流和发展。
⑸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战争频繁,各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武备,军事武艺有了较大的发展。
⑹明清时期,武术与军事武艺分离开来,并在民间开花结果,从而迎来了武术的集大成发展时期。
谈谈你对武术的认识。
答:武术在今天,主要是作为一种体育运动形式存在。武术的概念: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功法、套路和搏击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武术的特点:
⒈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
⒉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⒊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武术的作用现在一般公认的有: ⒈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⒉提高防身自卫能力。
⒊培养道德情操的教育作用。⒋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⒌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武术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尚武之风具体表现,一个没有脊梁的民族势必会被世界潮流所淹没,一个没有伟大精神贯穿的脊梁必将被外力所折断。武术中充满了自强不屈,奋勇拼搏,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精神。有此精神存在,则我中华国魂不亡。我想大多数中国人都有一种或多或
少的武术情结,有一种“尚武”的精神冲动,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武文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光彩夺目的瑰宝,它历史悠久,并伴随着社会前进而发展。武术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经常开展武术运动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脏器官等能起到全面的锻炼作用,能增强人体肌肉力量和伸展性,提高关节运动的幅度,有利于身体的柔韧、力量、速度、灵敏、耐力等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武术运动还具有公认的健身价值,攻防价值,技击美与技艺美相融合的审美价值,培养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教育价值。
随着群众性的武术括动广泛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还可以成为人们切磋技艺,推进武术技术展,交流思想,增进友谊,丰富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平台,它将会为增强我们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发挥不可估量的巨大的作用。
试述武术的内容与分类。
答: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伴随着这个特点产生发展的武术运动可谓根深叶茂,内容丰富而且分类方式很多,一般按运动形式分为三大类:
⒈功法运动,如腿功、腰功、马步桩功、沙袋功等; ⒉套路运动,其主要内容有拳术,如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象形拳等;器械,又可分为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对练,包括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对练等;还有集体表演等;
⒊搏斗运动,目前开展的有散打、推手等。
简述长拳的基本击法。
⒈手要捷快⒉眼要敏锐⒊身要灵活 ⒋步要稳固⒌精要充沛⒍气要下沉 ⒎力要顺达⒏功要纯青
简述练习长拳的基本要求。
⒈姿势正确⒉劲力顺达⒊节奏鲜明 ⒋精神饱满⒌呼吸得法
长拳技术要求(长拳练习的方法包含哪些基本内容)
㈠姿势:主要是指静止动作的姿态。
要求:头正、颈直、沉肩、挺腰、立腰。上肢动作要舒展挺拔,下肢动作要稳定,整个形体动作的姿势要匀称。体现出攻防意识。
㈡方法:主要是指武术中踢、打、摔、拿等技击动作的运用方法。
要求:起止点、路线、力点都要清晰、准确,并应充分体现出动作的攻防特点。
㈢身法:是指在运动中以躯体为主,结合攻防动作的身体变化方法。
要求:达到上下合顺、首尾相随、完整一体。㈣眼法:是指眼神与各动作协调配合的方法。一般可分为随视和注视。
要求:手到眼到、手眼相随。
㈤精神:是指指套路演练中武术意识、攻防思维活动的自觉心理状态。
要求:全神贯注,情绪饱满,能表现出勇敢、机敏、无畏惧的气概。
㈥劲力:是指演练武术时完成技术动作所需要的力量的表现。
要求:刚柔相相济,顺达而有爆发力,三节、六合。㈦呼吸:主要是指动作与呼吸协调配合的方法。要求:气宜沉。
㈧节奏:是指演练武术套路时的动作的速度、力量等呈现出的特有的规律性变化。要求:节奏分明。节奏感直接体现着武术素养水准。
简述练习太极拳时的身体姿势与要求。㈠头部
⒈头—头要正直,不可低头、仰面或左右歪斜,转动时要自然平正,防止摇头晃脑;眼要平视,眼光要延展极远;口唇要轻闭,齿轻合,舌轻舔上颚;用鼻呼吸,呼吸要自然,一般都采用腹式呼吸,同时“意注丹田”;下颔要微向内收;耳要静听身后兼顾左右,心平气静。
⒉顶—太极拳特别强调“虚灵顶劲”。⒊项—颈项要端正竖起,要松竖。㈡上肢
⒈肩—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⒉肘—始终要微屈并具有下坠劲。两肘下坠之外,也要有一些微向里的裹劲,两臂由于肩、肘的下坠会有一种沉重的内劲感觉。在练习时,肘尖要与膝盖上下呼应,腋下须始终留在空隙。⒊腕、掌—以掌法为主,要求舒指坐腕。⒋拳—要松握,不宜太紧。㈢躯干
⒈胸背—含胸拔背。
⒉腰脊—中正安舒,不偏不倚。⒊臀部—松腰敛臀,圆裆松垮。㈣下肢—虚实分明,进退轻灵。
第三篇:大学人力资源考试重点
1、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 人力资源是能够独立地从事社会经济活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者的总称。既是一个数量概念也是一个质量概念
• 内涵: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最大程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组织与个人目标,而开展的员工招聘、录取、培训与开发、使用、升迁、调动、退休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2、人力资源的特性
• 能动性 时效性 增值性 可变性 社会性 可开发性
• 功能: 获取功能 整合功能 保持与激励功能 发展功能 控制与调整功能 • 原理:弹性冗余原理 互补增值原理 利益相容原理 反馈控制原理 • 激励强化原理 系统优化原理 •
3、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及内在关系
• 人力资源规划 员工招聘 培训与开发 绩效管理 薪酬管理 员工关系管理
• 对于HRM各项职能,应以一种系统的观点看待,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的系统。• 职位分析与职位评价是一个平台,其他职能的实施基本都要以此为基础。
• 人力资源规划中,预测组织所需的人力资源数量和质量时,基本依据就是职位的工作职责、工作量、任职资格与胜任素质模型,而这正是职位分析与胜任素质模型的结果。预测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供给时,要用到各职位可调动或可晋升的信息,这也是职位说明中的内容。
• 进行招聘录用时,发布的招聘信息就是一个简单的职位说明书,而录用甄选的标准则主要来自职位说明书中的任职资格要求与胜任素质模型。
• 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与职位分析的关系更加直接,绩效管理中,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部分根据职位的工作职责来确定;而薪酬管理中,员工工资等级的确定,需要依据职位说明书的内容。• 培训需求的确定也要以职位说明书中的任职资格与胜任素质模型为依据,将员工的现实情况和这些要求进行比较,两者的差距就是要培训的内容。
• 绩效管理职能在整个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其他职能或多或少都要与它发生联系。
• 预测组织内部HR供给时,需要对现有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等做出评价,这些都属于绩效考核的内容。
• 对来自不同渠道的员工的绩效进行比较,从中得出经验性结论,优化招聘渠道。依据绩效考核的结果来改进甄选过程的有效性,同时,有效的甄选结果将有助于实现良好的绩效。• 通过绩效考核结果,有助于确定员工培训的内容。培训与开发也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绩效。• 可以根据绩效考评的结果来支付员工的绩效工资,这在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之间建立了一种直接的联系。
• 通过员工关系管理,有助于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进而有助于实现绩效的提升。• 其他职能之间的关系:
• 招聘计划的制定要依据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什么样的员工、招聘多少员工,这些都是人力资源规划的结果。
• 培训与开发业要受到甄选结果的影响,若甄选的效果不好,员工无法满足职位的要求,新员工的培训任务就会加重,反之,则较轻。
• 员工关系管理的目标是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度,而培训和薪酬管理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员工薪酬的内容,除了工资、福利等货币报酬外,还包括各种形式的非货币报酬,培训就属于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
4、工作分析的几种方法及特点
• 定性方法:访谈法 非定量问卷调查法 观察法 • 关键事件技术 工作日志法 工作实践法
• 定量方法:职位分析问卷(PAQ)管理职位描述问卷(MPDQ)• 通用标准问卷(CMQ)O*NET系统 职能职位分析法(FJA)• 弗莱希曼职位分析系统法 职位分析计划表法(JAS)•
5、工作分析的阶段划分
• 步骤: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完成阶段。•
6、工作分析的地位及作用
• 地位:工作分析是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所必
须依据的文件。
• 作用: 1 工作分析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活动提供依据 工作分析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工作分析为人员的招聘录用提供了明确的标准; 工作分析为人员的培训开发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工作分析为科学的绩效管理提供了帮助; 工作分析为制定公平合理的薪酬政策奠定了基础 ; •
7、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供给预测的方法
• 需求预测: 1 经理判断法 趋势分析法
工作分析法比例分析法 供给预测:1 现有人员状况分析
员工流失分析 •组织内部员工流动分析人力资源供给渠道分析 •
8、员工招募的渠道及适用对象 • 外部招聘 内部招聘
9、员工面试招聘中社会心理偏差现象及预防措施 • 第一印象; 眼缘;心缘;打分尺度不一致; •近期效应;重要事件效应(晕轮效应);对比效应。•
9、招聘评分表的设计 •
10、招聘面试设计的注意事项
• 1.在面试前仔细阅读应聘者的相关资料,并能对号入座。
2.面试提纲要有针对性,能准确有效的搜集到企业想得到应聘者的全方面信息。提纲要反复推敲、论证、公允。
3.让应聘者知道面试时的时间长短。4.认真倾听应聘者的谈话。5.巧妙提问。6.在评判打分、记录时本着公平、真实的原则进行。7.评判打分时切忌力求中间分值,是高就高,该低就低,不给人情分。
8.筛选出分值较高或较低时,应进行回顾,对底线标准应作再次讨论。如果分值与标准分悬殊太大,则一个也不录用。切忌以在“矮子中去寻高人”的方式招聘人员。与标准分相近时,则由高分开始录取。以达到招录企业适合的、满意的人的目的。9.对需复试的应聘者,应明确告之复试时间、地点。10.录取通知的发放方式、时间应在面试时明确告之应聘者。
11.对未录用的应聘者也应发出“谢谢,但愿下次有机会再合作”之类的诚信函。以示对应聘者的尊重,同时达到加深印象、宣传企业的目的。•
11、员工培训的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 一 直接传授性
• 1 讲授法 2 专题讲座法 3 研讨法 • 二 实践性培训法
•工作指导法 2工作轮换法 3 特别任务法 4 个别指导法 三 参与性培训法 自学 2 案例分析法 3 头脑风暴法 4 模拟训练法 5 敏感性训练法 6 管理者训练 四 态度性培训法 角色扮演法 2 拓展训练 其他 网上训练 虚拟训练 •
12、绩效管理的流程与方法
• 绩效计划 绩效跟进 绩效考核 绩效反馈
• 比较法 评估量表法 描述法 KPI考绩法 目标考核法 • 360度绩效评估法平衡记分卡法 •
13、绩效指标设计 • 态度,能力 业绩 •
14、人才激励的基本理论
• 激励(motivate),从词义上理解,激励是指激发和鼓励,通俗地讲,即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保持较高的努力工作状态。•
15、薪酬的内涵、功能、原则
• 薪酬就是企业对其职工给企业所做贡献的回报,包括对员工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与创造所付给的回报的总和。
• 功能:补偿功能 激励功能 调节功能 吸引功能 保留功能 • 原则:
1、公平性
2、竞争性
3、激励性
4、经济性
5、合法性 •
16、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 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方面,主要通过精神、制度、物质三个层面得以体现。
在精神层面,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鼓舞士气,营造一种独特的精神氛围;其强调的是员工的主观精神状态,表现形式为企业精神、企业风气和企业目标。
在制度层面,其强调企业实现目标的最高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它反映了企业的系统整合能力,在执行文化方面为员工提出了标准和规范,使员工能够按照企业既定的方向与目标同步发展,其表现形式为管理制度和企业风俗。
在物质层面,文化管理强调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如在企业标识、员工仪表、厂容厂貌、企业文化传播模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界定,使员工的精神面貌和企业整体形象都得到了强化。•
17、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 • 1 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 2 严重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的
• 3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的
• 4 劳动者同时与企业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 劳工合同终止的情况: • 1 劳动合同期满
• 2 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 3 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 4 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 5 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 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18、新员工试用期的规定: 对于新员工,即在试用阶段的员工,法律规定,其工资不能低于同岗位工资的80%,且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试用期限一般是一个月到六个月,即三个月到一年的合同期限,试用期为一个月;一年以上到三年的,试用期为二个月;三年以上的,试用期不超过六个月。
第四篇:大学马克思考试重点
选择题要点:
1.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理论体系。马克思的产生与发展有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判与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表人物:黑格尔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亚当斯密
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昂利·傅利叶、罗伯特·欧文 4.19世纪40-60年代 马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6.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形成了。(大部分都是可知论;无论唯物还是唯心都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观点。例如:“人是环境的产物”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不可知论的唯心主义)。
7.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联系和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9.唯物辩证法体系包括:、质量互变规律。10.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1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2.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13.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直觉、表象。
理性认识。
14.真理的绝对性是无限性;相对性与之相反。15.主要是指: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意识包括: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16.生产力包括:劳动对象(工具)、劳动资料、劳动者(活跃因素)17.是 18.中,政治上层建筑居主导地位心 19.国家是一种具有20.社会形态包和意识形态,是三者的历史。2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22.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23.资本原始积累包括: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这两个过程。资本原始积累两个途径: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段掠夺货币财富。
两个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五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26.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27.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性动机:无休止的采取各种方法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可28.资本家提高对工人的剥削程度的方法有两种: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9.产业资本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30.资本主义的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31.资历的两个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32.常见的垄断组织:卡特尔、33.金融资本包括: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
34.国家垄断资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35.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国际性协调组织:WTO、36.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标志:1842年2月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发展生产力3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会主义民主。
工人阶级执政为之奋斗社会主义民主。
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有:1.解放生产力2.建立公有制3.各尽所能、按劳分配4.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6.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因有哪些: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简答: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P58
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3.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的基本途径。
4.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P77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所谓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客观认识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2.从实践的特点看,时间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P126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最稳定的主体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形式。P188 1.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包括:满足国家机构自身需要的国有企业。2.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将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3.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企业大量订货。
4.宏观调节和微观控制。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
论述:
价值规律及其作用。P148
1.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2.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由于供求关系变动的影响,商品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3.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的客观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实现的。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较多的利益,并在竞争中获胜,必然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P45
1.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2.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的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简答:
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结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当代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P202
1.原因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斗争的作用,是推动资本主义变化的重要力量。
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资本主义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质:①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P100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二者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力是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也称作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论述:
马克思的物质观及理论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以下每要点1分)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以及如何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P151
1.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对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做出新的界定。因此,应当在理论上充分肯定服务性劳动也是创造价值的劳动,以利于推动第三产业更快的发展。
第二,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
第三,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所以,应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摆到重要的位置。
第四,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价值分配首先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分配关系。
第五篇:大学近代史考试重点
持中秉正 静思笃行
1(第一章)、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野心,粉碎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意图。②教育了中国人名,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志,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意识。
2(第二章)、洋务运动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意义:①对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②给当时的新中国带来了新知识!③有助于社会风气变化!失败原因: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②对外国有依赖性。③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3(第二章)、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意义: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扫荡了地主势力,对封建经济的上层建筑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冲击。②英勇的抗击外国入侵,捍卫民族尊严,是侵略者迅速殖民化中国的企图受挫。③对近代中国的出路做出了可贵探索。失败原因:①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科学的纲领。②不能克服领导集团腐败,无法保持长期团结。③未正确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④不能把西方侵略者和人民群众区分开。
4(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异同:异:①太有组织有纪律,有严密政权、组织领导,义和团过于零散。②背景不同:太:不满足清朝腐朽统治揭竿而起。义:洋教猖獗打击洋教。③目的:太:建立大同理想社会无处不均匀,无处不保暖。义:清除外国侵略。⑤清朝态度:太自始至终剿杀。义:先血腥镇压后招抚后又镇压!同①都是农民阶级②都反帝反封建③都有迷信色彩④都失败。
5(第三章)、辛亥革命引起了中国历史性变化原因: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持中秉正 静思笃行
持中秉正 静思笃行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①推翻了封建势力代表—清王朝的统治。②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③给人民带来思想上的解放。④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社会风俗发生了积极变化。⑤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6(第三章)辛亥失败原因:客观:发生于帝国主义时期,杜国主义不允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主观:①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③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力量的核心。教训: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7(第三章)、辛革为什么没有实现民主愿意: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开始进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所以说~ 8(第四章)、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在中国举起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是他们经过长期艰苦探索做出的选择:①十月革命启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了一样社会主义思想走解放之路。②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③十月革命俄国工人农民士兵赢得胜利推动中国先进分子研究社会主义。
9(第四章)、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①对中国封建文化传统的冲击。②大力宣扬民主和科学思想。③对西方哲学社会思潮和自然科学知识的介绍,开阔了人们眼界。④为马克思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
持中秉正 静思笃行
持中秉正 静思笃行
10(第四章)、大革命失败原因:客观:①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联合绞杀中国革命;②国民党右派叛变,国共合作破坏;主观:①中共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②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撺掇领导权的活动妥协退让。经验教训:是共党认识到要胜利,就要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11(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新面貌:①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人民只是了斗争目标;②开始采取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原因: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12(第五章)、毛泽东是如何探索和开辟中国革命道路:①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③把革命进攻方向指向农村,农村作为党的工作重心。革命新道路意义:①为中国新民主革命的胜利指出了唯一正确出路②体现以毛为代表的中共党热实事求是、勇于创新③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做出贡献。13(第五章)、红军长征的意义:①粉碎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使革命转危为安②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为迎接抗日救亡新高潮准备了条件③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骨干力量。④传播革命火种⑤铸就长征精神。长征精神:①为了救国救民不怕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②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精神③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团结精神④仅仅依靠群众、与人民同患难的艰苦奋斗精神。14(第五章)、左倾错误原因:①党内存在冲动,指导思想没得到认真
持中秉正 静思笃行
持中秉正 静思笃行
清理。②全党马克思理论准备不足,素养不高经验缺乏。③王明明搬出马克思语句吓人,使干部受蒙骗④共产国际干预以及对王明明的支持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15(第六章)、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意义:①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是台湾回归祖国。②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③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④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做出了历史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经验:①全国人民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③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④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6(第六章)、抗战时期两条抗战路线不同:①力量不同:片面抗战是国民政府和军队包办,依靠英美外援不依靠人民;全面抗战: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争取和团结一切抗战力量。②代表阶级利益不同:片抗代表地主大资产阶级;全抗是由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领导阶级领导;③结果不同:片抗挫伤和打击了人民群众抗日积极性,导致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丧失大片领土。全抗: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领导的抗
持中秉正 静思笃行
持中秉正 静思笃行
日武装力量日益壮大威胁日均后方。
17(第七章)、抗战胜利,为什么国民党在全民包围中走向崩溃:①他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是其丧失民心;②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官员到原沦陷区接收时,把接受变成劫收,发胜利财;③违背了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18(第七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原因:①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中共不仅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利益还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全国人民的利益;②是用马克思武装的,马列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结合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③在革命过程中始终英勇的站在斗争最前线;④得到了来自国民党营垒的一些人的肯定。中国革命胜利取得的历史经验:①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②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③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19(第七章)、抗战胜利后为什么第三条道路走不通:指在国共对立的纲领之外找出第三条路①中国在战后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客观形式决定了人们没有走中间路的余地;②国民党不仅极度仇视共产党,而且对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也充满敌意,蒋介石的独裁政府不允许第三条路的存在。
鼓舞了人民斗志,提高民族觉醒意识。
2、失败原因:①社会制度的腐败是根本原因。②经济技术落后是重要原因。3.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中国革命任务。
持中秉正 静思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