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网络教学的特点现状与发展构思
医学网络教学的特点现状与发展构思
欧阳群玲
(南昌大学医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江西南昌 330006)【摘要】:医学网络教学就是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与医学教学紧密结合,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综合运用并引入课堂。它是现代医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的革新,是医学教学领域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已成为21世纪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形式。如何充分发挥好医学网络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其特点的掌握和教学的应用发展。本文就医学网络教学的特点、现状及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学;网络教学;特点;现状;发展
Characteristics, 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design of Medical Network Teaching
OuYang Qunling
(Center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Medical College of Nanchang University, JiangXi Nanchang
330006
China)【Abstract】: Medical Network Teaching is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teaching 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through network.It brings multimedia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nto classroom.It is innovation of modern medical teaching method and learning way.So it is called bran-new teaching pattern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Teaching.It has already become the main teaching instructional mode.Kn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Network Teaching is the basis of making full use of i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pres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Network Teaching.【Keywords】: Medicine;Network Teaching;Characteristic;Present Status;Development 网络教学主要是通过Internet、校园网和网络教室等形式在网上进行教与学的活动,凡是运用网络技术的教学活动均可称为网络教学。而医学网络教学就是将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与医学教学紧密结合,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综合运用并引入课堂。这种医学网络教 1 学是现代医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习方式的一次革新,通过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医学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已成为21世纪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形式。医学网络教学在发展过程中成绩是主要的,存在的问题在所难免。如何继续应用发展网络教学优势,扬长避短,使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已成为当代高等医学教育改革面临的新课题。笔者对医学网络教学的特点、现状及发展与同仁作如下探讨。
一、医学网络教学的特点
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医学网络教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医学网络教学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虚拟课堂教学、模拟(摸拟人的视、触、叩、听)教学,手术在线方式教学、课件方式教学和远程视听教学等等。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改变了我国传统医学教育方法,开辟了医学教学的新天地,它不受时间、范围和距离的限制,成为21世纪医学教学的一种新型手段和方法。
众所周知,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生命科学,它的研究对象离不开人体,而人体又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不断生长发育的、有个体差异的特殊研究对象。诸如生化、生理、病理、药理等学科多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特别是在形态学方面,它不仅仅要研究宏观的、静止的、局部的,而且还要研究微观的、动态的、整体的。因此,现代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传统的粉笔、黑板、挂图、模型、标本等单一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医学教学改革的需要。网络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难以真实生动地展示人体的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等教学内容的缺陷。传统教学对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内容的教学,只能靠口头讲解和死板的图片来传教,教师讲解费神费力,学生听起来抽象难懂。运用网络教学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医学多媒体教学资源,更加直观地阐述一些抽象的概念,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些枯燥的内容。如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细胞的分裂过程、白细胞吞噬消灭细菌的过程、母体内受精卵的形成及胎儿发生发育的过程等。这些平时难以在体外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生理过程,利用网络技术可以使这些生理过程真实的再现,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直观的、图文并茂的信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交互式多媒体教室上课,可以使学生的眼、耳、脑、手、口五官并用,将有利于学生自觉地、趣味性地学习和探索。实践证明,将传统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紧密的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医学网络教学,可以打破微观条件的限制,更好地使显微结构宏观化、平面图象立体化、局部组织整体化、静止状态动态化。课程内容不再是以线性方式组织的教科书文本,而是以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其组织结构是非线性的超连接,其知识单元的表现形式是视频、音频、动画、图形、文本等多媒体元素组成的教学微课件。
医学网络教学系统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建立运行医学网络教学课程平台;二是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三是建立医学多媒体课件资源库;四是进行网络课程教学的实施与应用。医学网络教学系统具备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即开放性是指网络课程的体系和内容能够让教师方便地进行调整和更换;交互性是指网络课程不仅要有人机交互,更重要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要通过网络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教与学的交互;共享性是指网络课程要通过链接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动态学习资源;协作性是指网络课程可以让教师、学生通过讨论、合作、竞争等形式完成一个确定的学习任务;自主性是指网络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使学生从主要接受教师讲授为主转变为自主学习为主,从以课堂听课为主的学习活动转变为网上听课、课后答疑、讨论、测验练习、浏览相关课外资源、笔记记录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将医学网络教学过程所需的各种教学媒体(如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供教师和学生在校园网内任意一台联网的计算机上查阅、学习。在网络课程平台上运行的任何网络课件都保持了全面的开放性,具有良好的导航结构和较好的可扩充性及修改性。教师可以根据医学教学具体内容,制作出相应的课件,应用 于实际教学之中,特别是借助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可以形成完善的教学课件体系。教师在制作电子教材或电子幻灯片时可随时从相应库中抽取相应的媒体,节约了制作和修改的时间,可以在任何连接校园网的机子上制作课件,可随时把制作好的课件上传到网络服务器上,在任何连入校园网的多媒体教室调用自已制作的网络课件。
二、医学网络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网络教学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从1999年开始,经教育部批准,全国已有66所高校开办网络教育试点(教高厅(2002)2号文件),国内的高等医学院校均建立了校园网,开展了网络教学。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与实践,医学网络教学已进入稳步发展和提高质量的阶段,高等医学院校在开展医学网络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认识有待统一。目前,部分高等医学院校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技术的认识深度和接受程度不一。有的对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技术认识不足,对医学网络教学不了解,他们不愿接受新鲜事物,认为过去没有网络教学及多媒体技术,教学也一样搞的不错,没有必要进行网络教学;有的对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教学的深远意义已有认识和接受,这些教师的医学专业水平、知识层次很高,但是计算机知识不足,对运用计算机制作电子讲稿和课件怀有畏惧心理,信心不足;还有的对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教学的深远意义已经完全认识和接受,这些教师的医学专业水平和计算机知识层次也很高,对于这些教师来说制作电子讲稿和课件是很容易的。但他们对制作讲稿和课件没有热情,因为它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学校又没有相应的鼓励政策,或者有相应的鼓励政策而资助不多,同搞科研相比,相同的时间与精力收获却远远不如科研,所以教师热情不高。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作量大,没有量化标准,没有科研津贴,影响积极性。
2、投入有待增加。医学高等院校的领导已经认识到医学网络教学的重要性,投入了一定的经费建设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还划拨专 款建立多媒体课件资源库和制作多媒体课件。但是由于扩大招生,建设新校区,即使增加教学投入,用于网络教学资金的相对投入还是不足,由于网络设备和多媒体教室设备所需的资金量比较大,出现供需的矛盾。以多媒体教室为例,前几年普遍反映多媒体教室太少,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室新建比较多,多媒体教室设备和网络设备价格比较昂贵,用于投入设备更新与维护的资金也需不断增加。另外,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由于投入不足,部分医学院校存在网络课件种类和数量不多,精品不多,出现有车缺货,缺好货的现象。目前,在网络教学的不断发展中增加经费投入就更显紧迫了。
3、水平有待提高。教师掌握网络教学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对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掌握的非常熟练,能运用多媒体教室的先进教学设备为不同的教学内容提供恰当的媒体形式,课堂上设备运用自如,课堂活泼愉快,信息量大,信息的质量高,教学效果非常好。但也有些教师还处于摸索时期;虽然有课件,做了电子讲稿,但操作不熟练,表现在课堂上,设备出现小故障时,束手无策;或者课堂上教师完全成了操作员,忙着键盘录入,开启仪器,教学内容间断衔接不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课堂教学组织无序,教学效果较差。
4、技术有待加强。目前,部分医学院校教育技术中心从原有电化教学专业过渡来的队伍老化,青黄不接,缺少中青年学术骨干,缺少学科带头人,少数教师学历层次不高,靠自学成才,知识单一。有的仅仅懂得电教和计算机知识而不懂医学知识,有的仅仅懂医学知识而不懂电教和计算机知识,难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高水平医学网络教学多媒体课件。随着网络教学不断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既懂得医学专业知识又懂得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教师和设备维护维修的技术人员。现在,精通网络技术和设备维护的技术人员太少,有的技术水平还不成熟,有时在设备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维护,影响正常教学。
三、发展医学网络教学的几点构思
1)提高医学网络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医学网络教学的管理,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的中心的功能。各级领导和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始终站在科学发展的最前沿,树立起开拓创新的思想观念和正确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教材观,及时完成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真正体现现代化教育技术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功能。全面实施教育技术中心的行政管理职能、教学职能、教学保证职能和教学指导职能。为了更好的开展医学网络教学,学校现代化教育技术中心要负责管理摄录像设备、编制视频教材、教学实验实习的摄制;负责全校的多媒体教学教室的管理、设备的维护和视、音频教学资料的管理;负责全校的教育技术培训班工作、多媒体教材制作、网络教学开发与应用、教学网站的建设与维护以及组织指导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工作等。
2)进一步加强对专业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等级考核工作。面向全体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和制作课件技术培训,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由人事部门提出分年度的培训计划,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教务处组织实施。针对教师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层次培训计划和考核标准。对考核达标的教师,由人事处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颁发合格证,作为职称评聘的参考条件之一,并要求获得合格证的教师才能在多媒体教室上课。
3)加强教育技术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建设一支热爱医学教育技术事业、政治合格、技术精良、人才、年龄、知识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教育技术队伍是发展高等医学教育和网络教学的重要保障。当前医学院校首当其冲的是加强教育技术中心教师队伍 的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政治与业务素质。引进优秀的高学历复合性人才,抓紧培养和提高现有的师资队伍。在搞好教师培训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搞好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设备维护人员的培训。使从事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人员能熟练维护和维修设备。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专职教师也要制定考核标准,进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等级考核。
4)加强网络教学的软件(网络课件)建设和管理。教学软件(网络课件)是网络教学的支柱。没有足够的教学软件的支持,网络教学就难以持久发展。要管理好教学软件,还必须建立配套的教学软件库。学校应制定出一些鼓励政策,要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对教学课件的开发研究和使用,对教师自已开发制作的优秀课件,在工作量上增加系数,制定量化标准,并与教学和科研成果等同。要保护教师的知识产权。要取得好的网络教学效果必须有一套能充分体现教学特点,并能适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运行与传输的图、文、声并茂的优秀网络课件、电子教材及与教材紧密配合的信息资源库,从而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要统筹规划,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网络教学课件的研制和开发,进一步加强网络教学课件建设,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对先进设备、仪器、多媒体教学场所、资料库、多媒体软件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为教学服务,在校园网上建设教学网站,使校园网真正服务于教学,为学校各学科提供一种教学平台,让所有学科都能有效地在此平台上进行教学,通过网络平台把学校重点教学 部门,如:图书馆、多媒体教室、交互网络教室、多功能语音室、远程教学点、计算机中心链接起来,可以方便地检索、上传、下载或实时浏览播放多媒体素材、教材和点播声像资料等,可以把学校的教学、科研、医疗连接成一个有序的整体,形成一个网络教学系统。同时网络教学系统还可以提供较为完善的教师管理系统,包括学生注册、教学管理、信息发布、自测练习和网上考试试卷查询、学生成绩管理和统计分析及试题库管理等等。对理论课教案、实验教学内容、网上问卷调查等,都实行动态性管理。
发展医学网络教学需要做许多工作,包括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进一步解放,网络教学软件、硬件的建设,网络环境下医学院校教育模式的建立和对教学效果的科学评价。还需要国内众多医学院校的参与及广大医学教育技术及医学专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进一步研究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给医学教育提供的机遇和挑战,为我国21世纪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形式---医学网络教学的发展和建设而不断探索,努力实践。
参考文献:
〔1〕 欧阳群玲.发展现代医学教育技术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2,(2):79-80 〔2〕王金荣.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2,(2):106-108 〔3〕岳江红,杜建萍,张边城等.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探讨〔J〕 教育技术资讯
2007,4:68-69 〔4〕 陈鹏,赵成知.临床医学网络考试系统的研发及时性运行思考〔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7,(2):157-158
联系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461号
邮码:330006
南昌大学医学院教育技术中心
联系人:
欧阳群玲
电话:*** 邮箱:qlouyang@ncu.edu.cn
第二篇: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康复医学发展现状与未来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乔志恒郭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1月第15卷第1期 P.96-98
第一部分:康复医学发展现状
一、康复医学,方兴未艾
当今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在世界各国向着多级化趋势发展。
美国康复医学处在现代康复医学的领先地位,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均较成熟,有一套完整的康复医疗结构体系。北美、澳洲康复医学发展,紧随美国之后。
欧洲康复医学则朝着一体化方向发展,在“欧洲医学会联盟”(UEMS),专设康复医学部,有25个国家专业学会参加该组织,出版《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欧洲具有代表性的康复医学期刊。欧洲康复医学在学术上,提倡康复医学与临床紧密结合,因而被称为“临床康复”(Clinic Rehabilitation),正在成为欧洲康复医学发展的主流。亚洲康复医学发展,富含东方医学色彩。我国中西结合康复医学,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日本上田敏教授说:在21世纪里,西方传统康复医学面临东方康复医学的挑战。
二、康复医学理念延续与扩展
1、WHO将医学划分为:保健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又称第四医学)。
2、现代康复医学是研究伤残病后造成的机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评估、康复训练、康复治疗,以达到改善或重建患者身、心、社会功能为目的一门科学,是现代康复医学最根本理念。
3、著名康复医学家,美国纽约大学教授Rusk认为:“康复治疗是临床治疗的后续,如不进行康复治疗,就意味着临床治疗工作并没有结束”。
4、英国著名康复医学专家D wade教授,以中风康复为例提出康复治疗、功能训练的新概念,认为:
(1)应该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在功能康复上需求,而不是以某些专家理论和假设为中心,脱离患者的实际需要;
(2)功能训练应与患者日常生活、工作或作业活动联系起来,且忌千篇一律,只着眼于减轻临床病损和缺陷,忽略功能性活动的训练;
(3)应当鼓励患者,经常进行力所能及的功能性活动,而不是只限于每日用5%白天时间,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练习;最好使患者经常处在一个技能学习的环境中;
(4)只有靠多学科参与,并在患者家属的配合下,才能真正满足每个患者在功能康复上的具体需求。
三、功能康复理论与技术的当代进展
(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康复研究进展
现代脑功能康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证明,通过康复治疗可以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Center Neural System;CNS)改变,如下结果:
1、CNS一边破坏,一边自行修复;
2、CNS残留部分有巨大代偿能力;
3、通过运动训练,可以学会生来不具有的运动方式;
4、通过训练可使一个系统承担与本身功能毫不相干的功能;
5、通过训练不仅恢复功能,而且在脑的相应部位也发生相应的形态结构性改变。上述5点,雄辩说明脑功能可塑性和施行功能康复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周围神经损伤康复研究进展
对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ural system;PNS)损伤,下列康复治疗可加速神经再生和功能康复:
1、神经营养因子(NTF)既有神经营养因子特性,又有促进轴突再生作用。
2、神经生长因子(NGF)能刺激交感神经及背根神经节未成熟神经元蛋白合成,可使神经元体积增大,增殖过程加强。
3、神经节苷脂有人报道应用神经节苷脂,能增强神经发芽,促进肌肉神经再支配。
4、脉冲电刺激疗法(EST)作用方式、脉冲频率、宽度和作用时间。实验研究证明,电刺激能促进轴突再生。发现电刺激作用有: ①能使损伤神经缝合区以下或导管内再生轴突量增加; ②轴突再生速度加快;
③运动轴突数目增加,并与肌肉建立相应联系; ④神经传导速度加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三)康复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1、根据神经生理学原理,利用特殊运动模式、反射活动、本体和皮肤刺激,可以抑制异常运动,促进正常运动;遵循中枢神经损伤后的运动功能恢复规律,以治疗神经肌肉,特別是中枢神经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生理疗法〔NPT〕,诸如Bobath疗法、Rood疗法、Brunnstrom疗法、本体感神经肌肉促进法〔Proprioceptive Neuro muscular Facilitation;PNF〕等,在长期康复临床实践中,对其理论和方法学研究均较成熟,临床应用疗效得到进一步验证和确认。
2、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目前康复医学研究重点,正在从经验较成熟之肢体残疾康复,转向失语〔aphsia〕、失认〔agnosia〕、失用〔apraxia〕,及认知〔cognetion〕康复方向发展,即语言、记忆、思维等中枢神经残疾的领域研究。
(四)康复功能评估的进展
1、近几年康复功能评估理论与实践,运动生理评估,运动功能评估,步态分析评估,生活质量评估,神经心理评估,神经肌肉电诊断评估,运动控制分析生物力学评估研究等,均有较多进展。
2、康复评估不仅是有关康复数据收集、整理,更为重要是通过数据来确定康复过程,患者能否从康复干预中获益以及获益的程度。因此,虽然有关残损(Impairment)数据、病理过程得到较多反映、临床上也较适用,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反映功能后果(Outcome)的改善。
3、不同患者或不同疾病,功能恢复过程不尽相同。因而,在施行康复治疗或训练过程中,采用功能后果评估方法能较好反映康复效果。
4、由于影响康复功能后果因素很多,因此专家们建议:不要使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评估患者康复管理的效果。这就意味着,必须建立起较大规模的康复数据系统,才有可能进行多因素、多层次分析。
四、康复医学价值观 ㈠康复医疗价值观
1、目前人类死因主要是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和创伤。除外急性死亡,大部分患者可以存活下来。如何提高存活患者生活质量?就有赖于康复医学发展。近代医学研究表明,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寿命,降低死亡率36.8%。
2、在脑血管意外存活患者中,积极康复治疗可使90%患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30%患者恢复工作。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两方面恢复者仅为6%和5%。
3、在癌症患者中,据统计40%可治愈,60%可存活15年。这些存活者,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负担。癌症需要在手术、放化疗之后,诸如慢性疼痛、身体衰竭、放化疗反应等,给予心理、整形、作业和物理治疗等康复措施。
4、在创伤方面,以截瘫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1950年前截瘫后只能存活2.9年,50年后延长到5.9年。采取了积极的康复治疗后,1976年已有53%截瘫患者重返工作和学习岗位;1980年达到83%。正是康复医学的发展,使得许多严重残疾者重获继续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
(二)康复经济价值观
1、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们对康复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发展康复医学,同样面临挑战和机遇,我们应该迎接挑战。
2、人们承认康复医疗社会效益,却怀疑、误解康复医学经济效益,这种怀疑误解源于医院经济效益分析误区。过去认为:“医院总收入越高,经济效益就越好”。现在不同了,开始强调医院净收入、强调医院投入产出比、社会资源占用率等。这样一来,康复医学的明显优势,低投入和高产出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康复医学社会资源占有率,包括医院后勤、管理资源占有率,也相应减少。
3、纵观发达国家发展康复医学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发展康复医学是件利国利民好事,不仅可以减少国家公费医疗支出和家庭负担,还能提高残疾患者、慢性病人群,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我们国家两个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五、康复医学与临床之联系
1、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联系极为密切,临床的内、外、妇、儿、预防保健各科,均有康复医学涉猎。近几年,不仅在偏瘫、截瘫、脑瘫、四肢瘫等康复临床与护理方面取得进展,而且对很多常見病、慢性病、亚健康、精神心理康复等方面也取得可喜进步。
2、康复与临床治疗如何正确整合?综合有效应用大有讲究。就整体而言,临床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当进行综合治疗时,多种方法如何优选?如何正确选择、有效应用?是首先考虑的问题。在康复治疗方面,也有康复治疗时机、治疗方法、治疗剂量、康复疗程等具体方法问题。目前对诸如此类关系康复与临床效果的研究,均有待更多关注和提高。
3、美国杰佛逊(Jefferson)大学医疗集团,为适应美国公立保险体系保干医疗需要,提出康复单元工作模式,如:门诊康复治疗单元、住院康复治疗单元、神经康复治疗单元、骨科康复治疗单元、普通内科康复治疗单元等,每个单元均有独立的PT、OT、ST、PS、RE等,工作使用面积在500m2。这些康复治疗单元,在大医院中统一由康复医学科领导管理。实践证明,康复治疗单元模式,既适合大型医院加强康复与临床联系,方便患者就诊医疗;又适合在中小医院、乃至社区开展康复治疗。国内心脑血管病康复单元、骨科疾病康复单元、专科疾病康复单元等都在兴起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第二部分康复医学之未来
一、服务对象之扩展:
康复医学服务对象,从历史发展阶段看,有三个不同时期:
1、康复医学发展初期:
康复医学发展初期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战伤、车祸、意外事件,导致残疾和先天性缺陷,或后天性功能障碍残疾者。
2、康复医学发展近期:
隨着社会需求发展,康复医学发展近期服务对象,则扩展为久治不癒慢性病、生活方式病、中老年病、心理精神障碍患者的特殊群体服务。
3、康复医学发展远期:
同样是因为社会需求发展,康复医学发展远期服务对象,将扩展到城市社区、以及占社会人群总数70%的亚健康群体。亚健康状态评估、康复医疗与康复调理,将对疾病预防和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康复服务社会化:
1、根据《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社区卫生服务要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等全方位社会化医疗服务。中国医院已经或多或少地在向数字化医院的进程迈进,而目前医院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打破医院的围墙,使医院从医疗型向保健医疗型扩展,从点向面辐射,向社区延伸,从而为老百姓提供更加全面基础的医疗保健服务。
2、社区康复医疗工作对象,除了残疾者,更多的还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慢阻肺、癌症等患者,以及其它老年病患者等。社区医疗的人文化关怀,将把社区康复、保健、医疗、预防融为一体,担负起家庭康复医疗、康复护理、生活指导,健康教育等,这将成为社区康复医疗发展的趋势。
3、“残疾者人人享有康复”目标由谁去实施?当然不是几家大医院,必须依靠社区康复医疗机构,其中包括农村及基层医疗单位。大医院对社区康复医疗机构有指导、帮助、培训、提高责任和义务;社区康复工作重要性已经初见端倪,并已引起了国内外普遍重视。
三、康复服务人性化:
1、康复医学服务人性化内容包括:以患为尊,从提高患者机体质量出发,改善生存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实施个性化全程康复追踪服务和管理。
2、康复医学涉及危重医学、临床治疗、临终关怀,还要担负社会责任,关注伦理、自律,坚决贯彻“知情同意”和“知情选择”原则,在保护个人权益和隐私方面,康复医学应该成为表率。
3、我国传统康复医学,以人与自然、社会与环境和谐统一、协调发展为主线,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重视人文因素,特別是对“情志”心理因素, 全面考虑预防、预测和个体化医疗服务。
四、康复预防优先化: 1、21世纪医学任务,将从“防病治病”为主,逐步转向“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之发展,整个社会卫生资源配置,将重点分为两极:即社区医学服务与医学研究中心服务。
2、未来康复医学,康复预防将占主导地位,那时人们不只是进行被动康复评估与康复医疗,而是将相当康复医疗资源用于康复预防。未来康复预防体系,将运用医学最新成就,研究人体形态结构与功能调控之间的关系,研究开发人体与生俱来的“天然自愈力”和“潛在功能”,开发人体功能辅助装置和系统服务装置,从而调动人体的主动康复行为。
3、未来康复医学,将与健康医学紧密结合“人人享有健康”和“残疾者人人享有康复医疗”,将成为健康医学与康复医学发展之崇高目标。
五、中西医药学之融合:
1、西方医药学,自18世纪以来,以解剖学和生理学为基础,以实证论和还原分析为主要认识手段,在防治疾病方面取得辉煌成就。尤其人类基因图谱诞生,促进克隆和转基因技术在人体成功运用,以健康基因置换出致病基因。然而,人类还是不能百分之百,医治好自身全部疾病。进入21世纪,面对健康与疾病,西方医药学似乎遇到难以逾越障碍,临床医生面临着一系列难题:如抗生素所致二重感染,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化学合成药物毒副作用等。这些难题,使人们悟出一些道理:化学治疗并非是解除病痛万全之策;有创肝穿、放化疗、激光、伽马刀、移植术等,使不少人视为畏途;工业化造成环境污染;生活方式所导致心脑血管病、癌症等;我国老百姓抱怨看病难、看病贵;欧美西方大国,也不堪医疗费用重负;所有这些,都预示着西方医药学“盛极而衰”时代到来。
2、我国传统医学,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具有蕴义深邃而有广博概念和范畴体系。无论是内容和深度、广度,以及反映的科学思维水平,足以与西方现代医学并列。中医学最大特点是:研究对象始终是人,强调精神对生命之特殊意义和作用。它所把握不是器官实体,而是人体整体功能状态和功能结构关系。因此从本质上说,中医学是“助人抗病”,调动和激发人体“天然自愈力”和“潛在功能”,即帮助人体恢复和提高自身免疫和调节能力,从而实现祛病健身目的。
3、人类医学进步正处在一个历史与未来的转折关头:一方面,西方医学对人体组织形态结构体系研究,从基因图谱完成就已标志到达顶峰;而另一方面,对人体功能结构体系研究,则表现明显滞后。中医学在千百年实践中,与西医学恰好相反。由此可以预见,未来医学之发展,寄希望于中西医药学之融合,两者可以取長補短。中医学对现代医学是補充、完善、提高与发展,对发展中的未来康复医学,必将发挥更大作用。
六、高新科技之应用
1、在未来康复医学中,由于人类寿命延长和生命质量提高,有赖于医学科学和技术整体水平之长进,所以人类对高新技术应用则有更多期盼。人类希望应用最新前沿技术对“疑难杂证”、对生活方式疾病、对中老年病、对影响人生活质量之骨关节病、精神心理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防治等等,能提供更多实用之康复手段和解决办法。
2、在医学领域里引进和采用更多新技术,对传统康复医学思维和工作方式,提出挑战。比如采用生物反馈技术、全新数字摄影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技术、微电子脉冲技术,以及分子设计和模拟技术等,将促进生物能量信息技术成熟,作为整合医学最重要之技巧,被全球思想前卫医生接纳,并在使用中构建中西医融合新的高架桥和快速通道。
3、生物能量信息技术,由20世纪后期,仅限于对于诊断之重要贡献,迅速发展为当今临床医疗之整合运用。对帮助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身心功能障碍者,充分发挥其自身潜能,对人体功能测定、评估、训练、重建、补偿、调整和适应,对通过恢复运动、语言、心理、认知,以及个人自立所需之其他功能,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都将带来不可替代之巨大推动作用。
4、医疗科技之应用与发展,在上世纪帮助日本和加拿大康复医学,走进全球康复医学前沿。本世纪,随着传统医学与生命科学突破性发展,随着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整合实践,人类将获得集成度高、运行速度快、成本低、方式方法多样之更多智能系统。在未来可预计的年代,谁把握住这个趋势和机遇,谁就能在提高康复评估和康复医疗效果方面,在提高机体生存质量从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走到世界康复医学前沿,为人类做出卓越贡献。
结束语:人们可以预见,康复医学将从人体功能康复需求,逐步由现代康复医学上升到未來康复医学之美好境界。未来康复医学,不仅深入到文化、艺术、美学领域,还会与美术、书法、音乐、歌舞、武术、美食、药膳、健康旅游、模拟环境等融为一体。康复手段不仅更人性化,还更加高科技化,增加更多的互动和参与。康复内容不仅更加丰富多彩,还会更加有效率和有质量。
让我们期待一个更绿色、更人文、更科技的康复医学新未来吧!
第三篇:第三方医学检验现状与发展
第三方医学检验现状与发展
1、医学检验服务行业概念
《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卫医政发〔2009〕119号)医学独立实验室(ICL)的定义为:“医学检验所是对取自人体的标本进行临床检验,并出具检验结果的医疗机构,该机构可同时开展病理学检查。”上游行业为医疗器械、诊断试剂、耗材等制造业,下游是为患者医疗服务的机构。
提供医学检验服务的医疗机构主要包括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下属的检验科室等,以及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由于规模效应的凸显,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相较于国内的医疗机构拥有更为出色的的成本优势以及更高承担新技术研究开发的能力。本行业的上游为专业领先的医疗仪器和试剂供应商,存在较高的行业集中度。由于本行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极高,相应对采购产品质量性能的先进性、稳定性和精确性有极高要求,因此本行业对专业领先的医疗仪器和试剂供应商一定的依赖,目前仍主要依赖于进口。
医学检验服务行业面向医院检验科、体检中心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随着未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临床检验服务需求对不断扩大,医学检验服务行业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医学检验服务行业的服务范围包括:生化、酶免、放免、PCR、微生物、染色体检测、骨髓细胞分析和组织病理、细胞病理及诊断等。
2、行业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
国内医学检验服务行业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等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督管理。体外诊断产品销售行业归属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设的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和医疗器械监管司监督管理。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和医疗器械监管司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设的负责医疗器械注册监督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主要承担有关医疗器械的注册管理、产品标准、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临床试验机构资质认定、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企业准入条件管理等管理职能。
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行业归属于卫生部下设的医疗服务监管司监督管理。医疗服务监管司是卫生部下设的负责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主管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监管和评价工作,制定实施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技术、医疗质量的相关政策、规范和标准。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是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标准化委员会的常设机构,亦履行部分行业监管职责。其主要职责包括临床检验的质量管理和技术指导、临床检验教学、医学检验科学研究、医学检验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检验方法的推广、采供血机构的血液质量检定、临床检验学术交流的组织和国家下达的其他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等工作。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每年均组织开展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工作,对全国临床检验室的检验结果质量和使用的诊断试剂进行监测和评价。(2)监管体制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国政府对企业经营医疗器械实行许可管理制度。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由经营企业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提交其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条件的证明资料。从事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经营企业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请经营许可并提交其符合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条件的证明资料。受理经营许可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查,必要时组织核查。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准予许可并发给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不予许可并书面说明理由。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依照有关行政许可的法律规定办理延续手续。
卫生部于2009年12月24日颁布了《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第一次将医学检验所(独立医学实验室)定义为医疗机构,同时对其科室设置、人员、房屋、设施和布局、设备、规章制度及注册资金等作了相应的要求。根据该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检验科下设专业诊疗科目设定临床检验项目,提供临床检验服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参加经卫生部认定的室间质评机构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评。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3、行业发展现状
3.1 独立医学实验室(Independent Clinical Lab)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独立医学实验室在美国逐步起源和发展。美国是私人诊所和医院发达的国家。这些医疗机构由于没有足够的资源采购大型仪器设备进行本机构的少量样本检测,转而依赖外部的独立检验机构,因此促生了一个新兴行业——独立医学检验行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独立医学检验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一方面,大型自动化仪器设备的产生,使得以集约化生产为商业模式的独立医学实验室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新型检验技术手段如液相串联质谱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等,由于对环境要求高、技术复杂程度高,并不适合在医院检验科开展,因此独立医学实验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美国在八十年代颁布的《临床检验改进修正法案》(CLIA),将医学检验规范法制化,使得大型高质量的独立医学实验室迅速取代了小型实验室。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较晚。1994-2004 年是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发展的初探时期,发展轨迹与美国类似,均从小型医院到大型医院。到2010 年,我国的独立医学实验室成为规模化产业。2009 年,卫生部发布《关于印发医学检验所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使该产业受到国家的正式认可。3.2 独立医学实验室的规模
从市场格局来看,在国外独立医学检验行业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行业。据统计,在美国大约有35-40%的检验在独立实验室完成,其余大约60%在医院的附属实验室、高校实验室和其他实验室完成;独立医学实验室在德国和日本的市场份额均超过60%。
1994-2004 年,是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发展的初探时期,2004-2012 年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免疫、分子、生化等各项技术已基本成熟,随着医保控费及商业保险的实施,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将经历第一次快速扩容的阶段。独立医学实验室在我国仅有大约20 年的发展历史,未来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市场空间巨大。3.3 独立医学实验室发展模式
在美国、欧洲、日本,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模式主要为通过兼并收购不断扩大规模。一方面,独立医学实验室的的经营管理具有复杂性,需要较长时间的磨合;另一方面,该行业存在质量控制的难题。根据美国权威临床检验认证机构CAP 发布的研究报告,基于同样的仪器设备、试剂及检验方法,在不同的实验室操作,检验结果差异可达30%左右。
目前,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模式与欧美存在不同之处。行业内的国内几家连锁机构多采用自营模式,从前期装修到后期业务开展,行业内公司面临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结果增加了成本、延长了投资回报周期。管理上的困难、质量上的缺陷更是凸现出来。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我国连锁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发展。
4、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 4.1 发展趋势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疾病发率上升,健康管理观念普及我国民的健康诉求必将持续升级,人对医疗消费需不断提高继推动 我国民的健康诉求必将持续升级,人对医疗消费需不断提高继推动我国的医疗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同时第三方医学检验也仍将保持高速续增长。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如下:
(1)政府持续支持全民健康水平的提升
我国政府继续加大政府责任和投入,大力倡导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宣传预防为主的医疗管理理念,改进国民健康推广政策,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政府对公益性医疗检测项目的投入将不断加大,未来我国政府亦会增加部分有助于提高民众健康水平的公益性医疗检查项目,例如遗传性疾病的产前诊断、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和体检普查等等,基于这类普查的成本较高、检测数量较大、政府完成,政府将更倾向于选择更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第三方检验服务机构。(2)社会资本进入医学检验服务领域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未来亦将会有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未来随着民营医疗机构的逐渐发展,将形成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体,民营医疗机构为有效补充的多元化办医格局,从而激活整个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机制,有效降低整个社会的医疗卫生费用,而民营医疗机构灵活的经营策略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将使其在细分市场中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3)管理规模化趋势
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已经初具规模,相关法律法规亟需出台。首先,由于独立医学实验室所提供的服务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对质量保障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对管理规范化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市场反馈也推动着管理向规范化方向发展。CAP 认证对独立医学实验室的质量保障及结果安全性作出了巨大贡献。CAP 认证进入中国后,促进了国内独立医学实验室与国际标准的接轨。再次,管理规范化的动力还来源于市场竞争对高效率的要求。检验检测项目越来越多,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客观上加大了对规范化管理的要求。(4)集约化趋势
随着检验项目及标本数量的增加,独立医学实验室的规模将越来越大。这对企业集约化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仪器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集约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同时,技术平台的进步也使得集约化不可避免,例如质谱技术使得每分钟可以检测上百个指标,蛋白芯片可以同时检测数十个指标,基因测序给出上万个数据。(5)组学化趋势
检测指标越多,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解读就越难。这是因为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已经变得越发的复杂。以糖尿病诊疗为例,过去只通过检测血糖指标作为依据,发展到今天需要从遗传基因、胰岛素抗体、糖化血红蛋白等多项指标进行判断。这些指标的汇集对临床医生是巨大的挑战,因为要找出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结合病人的症状、体征进行诊断和治疗,需要充分了解这些指标间的关系。这些指标间的关系就是要靠组学(OMICS)来研究,并给出解读报告。(6)便捷化趋势
市场对检验服务的便利化要求推动了检验服务向便捷化方向发展,包括采样、检测、报告查阅方面等。(7)人才多元化趋势
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组学化的要求、临床对于报告解读的需求,都对检验人才的在校培养远远达不到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标准。人才的在职培养,是大势所趋。这种培养,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独立医学实验室的检验专业人员,信息化人才、临床医生、健康管理师都需要进来。(8)冷链物流的构建趋势
冷链物流的发展将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独立医学实验室70%样本是通过第三方物流进行的。但是目前国内的实验室样本主要还是由自身负责。在全国性连锁化的独立医学实验室布局下,通过建立覆盖我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冷链物流体系,可以快速提高业务覆盖区域的服务深度和响应效率,为基层提供快捷的临床检验服务。(9)分机诊疗趋势
2015年5月17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公立医院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沟通与协作。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导向,以业务、技术、管理、资产等为纽带,探索构建包括医疗联合体在内的各种分工协作模式,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并引导开展有序竞争。在统一质量控制标准前提下,实行同级医疗机构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可探索整合和利用现有资源,设置专门的医学影像、病理学诊断和医学检验医疗机构,促进医疗机构之间大型医用设备共享使用。随着分级诊疗制度在中国的全面推行,中小医院、民营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人数将大幅增加,作为对分级诊疗制度真正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三方诊断外包服务,可大幅提高中小医院、民营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检测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享受基层检验市场的进喷而获得巨大的发展机遇。(10)“互联网+”趋势
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传统临床检验产业模式的升级,从现在的B2B 走向B2C、O2O 的模式。在和医院、患者、医师的沟通中,LabCorp 和Quest 都积极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和新技术的出现,处于快速扩张期的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发展的“互联网+”趋势将愈加明显。
随着互联网医疗新势力的崛起,“未来医院”等新生模式将有望实现对传统医院集成的检测、诊断、药品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拆解,实现药房社会化、检测社会化和诊断环节医生身份的社会化,从而为第三方检测行业带来巨大的增量市场。独立医学实验室作为基层医疗机构检验项目最好的承接者,必然会迎来加速增长。4.2 发展前景
我国独立实验室发展SWOT 分析:
根据Washington G-2 Reports 的数据测算,2010 年美国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市场规模在200 亿美元左右,占医学检验行业的市场份额约为32.8%。2010 年,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市场规模仅为10 亿元,仅占据医学检验行业约1%的市场份额。2012 年,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市场规模超过20 亿元,较2010 年增长了100%,增长速度快于处于发展初期的美国独立医学实验室市场。我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发展迅速,但市场份额仍不足2%,仍处于行业的起步阶段,未来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参照美国独立医学实验室行业发展进度,预计截止2020 年,我国行业市场容量将超过100 亿元。
2013 年10 月4 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 号),指出“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支持发展第三方的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公平对待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鼓励药学研究、临床试验等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2015 年6 月4 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要探索以公建民营、民办等方式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测中心,面向所有医疗机构开放。
医疗行业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人口、经济发展水平、高端医疗需求和医保覆盖范围等,同时临床诊疗、预防诊断、健康管理也会影响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公司所处的遗传代谢疾病筛查服务行业、临床药物研发外包(CRO)服务行业及功能医学检测行业等细分行业也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1)遗传代谢疾病筛查服务行业
优生遗传检测领域包括婚前诊断、孕前诊断、产前诊断和新生儿遗传学筛查。其中,我国婚检和孕前检市场很小,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筛查市场近年来发展较快,但存在总体筛查率低,检测项目偏少,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的状况。据估计,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约为5.6%,以全国年出生数1,600 万计算,每年新增出生缺陷约90 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25 万例。全球出生缺陷发生率统计: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建立健全产前诊断网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完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遗传代谢病的筛查是国际上标准的出生儿检测项目。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都已经实现几乎100%的筛查率。相对于这些发达国家的同类检测,我国尚不足10%的筛查率。按照人口出生规模计算,我国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方面发展潜力巨大。(2)临床药物研发外包(CRO)服务行业
目前跨国企业药物研发外包趋势明显,市场增长迅速,2014 年我国CRO 市场容量达到187 亿元左右。在2014 年获得FDA 批准的41 个创新型药中,有9个涉及生物标志物检测,而正处于研发过程的药物中需要涉及生物标志物检测的有将近一半。从创新型药物的研发趋势来看,检测环节在新药研发、CRO、药物使用等环节变得越来越重要,独立医学实验室业务与CRO 具有协同效应,竞争优势明显,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发展模式。(3)功能医学检测行业
功能医学在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管理方面提供大量的解决方案。功能医学进入中国不到十年,但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美国功能医学的发展始于二十世纪年代,到了八十年代,由于检验技术的发展及美国功能医学院的推动,功能医学得以迅速发展。由于功能医学检验主要针对慢性疾病和健康管理客户,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为行业下一步的发展预备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5、上下游产业链结构
5.1 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医学检验的上游行业为医疗器械、诊断试剂、耗材等制造业,下游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医学诊断服务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关联性如图:
5.2 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及其发展前景的影响(1)上游行业发展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
医学诊断服务行业的基础是拥有专业的检验仪器,其先进性、稳定性、精确性对本行业服务质量及效率有直接的影响,本行业对其有一定的依赖。由于检验仪器科技含量较高,国内的检验仪器生产厂商在研发、制造等方面,与国外厂商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目前国内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端检验仪器还尚需依赖进口。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行业与本行业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的技术更新和升级,使医学诊断服务项目的精度、种类及数量增加。通过近几年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体外诊断试剂生产行业已经形成了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生产厂家,能够满足本行业的部分需求,但在先进性、稳定性上与发达国家相关诊断试剂相比,尚存在差距,要满足高精尖诊断项目的需求,目前国内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还是使用进口诊断试剂。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精密机械技术、放射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国内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国内诊断产品行业将得到快速发展,这将有利于本行业企业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促进本行业迅速发展。此外,病理诊断、分子诊断等领域不断有新的诊断技术产生,而这些项目通常属于“三高一新”项目(高投入、高成本、高风险、新技术),很多医疗卫生机构出于成本及风险的考虑,不愿涉足这些业务,从而为独立医学实验室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下游行业发展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
医学诊断服务行业面向的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覆盖面较广。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需求对本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牵引和拉动作用。随着新医改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医疗卫生机构自身不断发展,对新型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的接受能力越来越强,使医学诊断服务外包更容易得到认可与接受,从而有利于整个产业链的持续快速发展。
6、行业竞争格局
6.1 国外市场竞争总体状况
由于发达国家地区对医疗支出的成本控制和对临床检验的严格监管,美国、日本等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更乐于外包给第三方医学诊断企业以降低检验成本。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是较为成熟的业务模式。欧美发达国家出现了几个大型的连锁独立医学实验室,如美国的Quest和LabCorp、日本的BML、加拿大的Nordion等,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此外,有些大型连锁独立医学实验室已开始尝试跨出国界进行发展,但国外市场的业务收入比重还较小。以美国为例,目前医院附属实验室约占60%的市场份额,独立医学实验室约占1/3的市场份额,私人诊所实验室享有剩余的市场份额,其中独立医学实验室的份额还在增长。
6.2 国内市场竞争总体状况
与发达国家的成熟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市场相比,我国第三方医学诊断检验行业从2004年起步,尚处于成长初期,市场份额小,现在国内主要的医学检测现仍集中在医院的检验科完成。未来随着第三方医学独立实验室能够有效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率和诊断服务质量,其规模优势的不断体现,未来独立医学实验室的数量和市场份额将会越来越高。
由于独立医学实验室机构必须具有一定覆盖率的连锁网络,才能产生规模效应。目前国内通过跨地区连锁经营而具有一定营业规模的独立医学实验室有本公司、迪安诊断、广州金域、杭州艾迪康、高新达安等,前述公司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优先体现出规模优势,市场逐步向龙头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亦将不断提高。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改革政策的不断颁布与实施,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规模将逐渐扩大,更多的社会资本亦进入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第三方医学检验市场的竞争必将日趋激烈。
本文根据《兰卫检验新三板挂牌公开转让说明书》和《洛奇检验新三板挂牌公开转让说明书》整理。
第四篇:我国全科医学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全科医学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
作者:葛运运 徐静 周亚夫 钱东福
来源:《中国全科医学·学术版A》2013年第07期
全科医疗服务是被世界公认的适应第二次卫生革命需要的全球重要卫生政策之一。全科医疗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最经济”、“最适宜”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模式。全科医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全社会提供连续、综合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医学学科。国外的全科医学发展较早,已相对成熟。我国全科医学起步较晚,目前全科医生的培养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文对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一简要回顾,希望通过总结经验促进我国全科医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篇: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精选)
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改变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将网络技术应用于高校体育课堂,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手段,直观展现教学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教学也存在也一些弊端,需要师生工作努力,充分运用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本文阐述了体育网络课程教学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促进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现状;对策
所谓网络教学就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它是建立在互联网、多媒体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体育网络教育就是根据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规律,将网络和信息技术作为手段运用到体育教学过程中,以此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就是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积极开展互动式的教学,通过网络环境将不同的体育运动图文资料及声像资料及时地传输给学生,真正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实行协作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一、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与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相比,网络体育教学不仅展示丰富的图片、资料等,还有活动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动交流,及时反馈教学信息。第二,网络体育教育可以解决体育课教学内容与教学学时之间的矛盾。通过体育网络教学,教师可以将在课堂上因时间没有讲到或可以通过网络自学的内容放到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平台上抽空学习,这将扩展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室外课堂教学的质量。第三,体育网络教学可以拓展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飞速发展的科技和时代有时让我们难以想象。特别是一些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动向,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将最新知识和动态通过网络进行传递,使教学内容紧跟时代和学科的发展。
体育网络教学的主要缺点是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网络和专业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因为网络学习过程中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监督,学习时间主要由学生自己控制,因此,学生学习主动性很重要,一些自主能力稍差的学生可能无法完成规定的内容。另外,网络教学对平台的建设要提出了要求,如何在技术、知识和学生兴趣方面找到结合点,对于促进体育网络教学至关重要。
二、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的发展现状
1.高校体育教学运用网络情况参差不齐。
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不断普及,很多公共课程都不同程度的实现了网络化教学。但由于体育课程教学本身的特点,即室外课程多,室内理论课程课时较少,很多高校体育课程网络教学使用较少,有的一些高职院校甚至没有使用过多媒体教学,在普及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一些学校的教师做到很不到位。在网络课件的开发中,虽然多媒体课件数量众多,但是良莠不齐,绝大部分是现行课本的翻版,与教材相差无几,无法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体育教学的优势。
2.高校体育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少,师资力量薄弱
根据金伯格(Ginsburg,1998)的分法,网络课程可以分为三代,而很多高校的体育网络课程都处于第一代,即单纯地可以利用网络发布文件信息或学生网上选课查询,提供课件共享点播等基本功能。由于体育网络课程起步较晚,而且对于开发体育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的教师业务水平要求也较高,除了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体育理论水平外,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要求也很高,是要求集体育理论研究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一身的高素质的人才。而实际工作中,符合这一标准的人少之又少。因此,这也是在众多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日益丰富的今天,体育网络教学课件却极为匮乏的原因。在网络教学的实施中,一些学校并未开展体育网络教学,而一些开设网络教学的学校,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一般学校的硬件设施基本到位,主要是大部分体育教师接触网络教学的时间不长,对网络辅助教学价值的认识还不到位。
3.网络课程教学平台的建设还不完善。
一方面,一些高校存在着“网络教学平台依靠精品课程建设而建设”的情况。许多学校将精品课程建设与网络课程混为一谈。网络教学只是精品课程二级评价指标中的一个子指标。它对网络教学的要求远远低于网络教学平台。因此,网络教学平台是为精品课程建设服务的。而依托精品课程建设而建立的教学平台显然达不到网络教学平台的要求,也满足不了普通学生多方面、高层次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很多学校的体育网络学习的平台建设不是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而是从学校教学评估、精品课程申报等角度出发,建设的平台不是内容简单,就是过时不能用,对学生的学习帮助不大。此外,各高校之间还缺少资源的互通,很多优质教学资源没有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共享。
三、改进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的对策研究
所谓体育网络教学模式,它不是简单的多媒体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网络和体育课件的结合,而是为师生提供点播、学习、互动交流的交互式的教学平台。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体育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还处在基础的发布信息和课件资源点播的基础功能阶段,与其他学科相比还有很多差距,从工作的角度来看,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体育网络课程教育的平台建设。
1.转变传统的体育网络教育观念,重视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师生对传统体育网络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网络教学的关键。网络教学平台不仅仅是一个资源平台,也是一种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它正在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网络教育平台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由课堂教师讲授为主,向课堂、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环境的转变,这既是应用新技术的体现,也是与时俱进,改进传统教育和学习方式的体现。这对于师生利用新技术,拓展学习内容,适应新的学习方式都有重要意义。
2.积极建设高校体育网络教学资源平台。首先,要建设科学的网站框架。从零开始让体育教师建设网站是有难度的,但如今很多高校都开始引进一些网站框架,这些网站框架模版丰富,简单易学,很多模块和功能可以自由选择和添加内容,轻松实现网站建设,完全能够解决绝大部分体育教师不会做网站的现状。其次,要建设丰富的高校体育网络教学资源。比如体育学科文档资料库、课件库、体育案例库、学科媒体素材库等。要运用网络进行动态的教学管理,要积极开发体育网络教学课件,努力建设体育精品课程,并做好日常资料的整理和上传网络的工作。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也要考虑目前学生学习和上网的需求,努力开辟手机客户端的使用。
3.立足网络教育平台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面对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大学生学习方式的不断转变,高校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任课教师都必须深刻地认识到网络技术带给教育方式的改革,要积极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认识,积极推广和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特别是专任教师要认真研究体育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学生多种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
总之,高校体育网络教学是教育资源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有关部门和师生都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对新时期教育方式的改进,积极支持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建设,积极引导师生参与互动,让传统单调的体育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 戴显岩.高校体育网络教学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3).[2] 刘晓然,吴昊,朱一力.高校体育实验网络教学模式的构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