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改革

时间:2019-05-15 01:0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素质教育下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素质教育下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改革》。

第一篇:素质教育下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改革

素质教育下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改革

教学过程即教学的实施过程。它涉及诸多教学因素,集中回答了三个问题:一是教什么,即教学内容;二是为什么教,即教学目的;三是怎样教,即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教学组织形式等。可见,教学过程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概括。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也就不能不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改革。本文试图从优秀教师语文教学过程改革的经验中探索中学语文教学过程改革的基本途径。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改革,总是针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的弊端而发的。传统语文教学过程的主要弊端是:第一、重教轻学;第二、重知识轻能力;第三、重注入轻诱导;第四、重知识传授轻方法训练;第五、教学环节程式化;第六、班级教学组织单一,缺乏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第七、教学内容不讲求针对性,存在盲目性等等。考察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过程改革,基本上是为着变革上述时弊的。其改革的路子,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侧重于读书方法的传授与训练的教学过程改革。这方面的主要代表,是钱梦龙的语文讲读课“基本式”。其形态是:自读式―教读式―作业式―复读式。(1)自读式:是四种基本课式的核心,训练自读能力的基本途径。自读不同于预习,是在课内由教师安排、指导进行。自读训练的关键,是教给学生自读的方法。自读式,基本上分认读、辨体、审题、问答、质疑、评析六步进行的。(2)教读式:即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教读与自读同步结合进行,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学生在自读中提出疑问,教读就应给予解答。对于学生自读中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堂讨论予以解决。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习读书方法的过程.(3)作业式:教师布置的作业,主要在课内完成,因而称之为作业式,即作业课。学生所做作业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补缺改错。即学生经教读后,对自己的自读笔记所作的补缺改错。二是迁移应用,即运用所学到的读写知识与方法,去指导阅读与写作的实践。(4)复读式:即复读课。学生读了几篇课文,教师就可把它们组成复读单元,进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从中探索新的规律,获得新的知识。复读可以突破课本上的现成单元,并不受年级、课本的限制。可把不同年级不同课本的文体相同的课文组成复读单元。比如,初二读了《茶花赋》后,就可与初一读过的《香山红叶》《荔枝蜜》组成复读单元。把三篇散文放在一起比较阅读,可从中探索杨朔散文的特点。

钱梦龙教学过程改革的特点是:第一、整个教学过程,显示了教师教学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的统一,而能力训练则作为主线贯彻于教学过程始终的“三主”教学思想。第二、它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方法的训练。“自读式”与“教读式”,教是从不同方面引导学生去把握读书的方法。第三、整个教学过程,把讲授知识、传授方法与训练思维统一在一起。在这方面的另一个主要代表,是宁鸿彬的五步教学程序教学法。其形态是:通读―质疑―理解―概念―实践。

五步教学程序,包孕着四个环节,即:认真读书,提出问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掌握知识;加强练习,运用实践。宁鸿彬教学过程改革的特点是:第一、强调语文教学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时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纵观宁鸿彬的五步教学程序:“通读”,要求学生自己去通读课文;“质疑”,则是对学生阅读课文的严格要求,不深入课文内里,就提不出疑难问题;“理解”,是在对课文深刻钻研基础上对疑难问题的解决;“概括”,是对学习内容的抽象概括,概括不出规律性的知识,就不能进入下一步――指导实践;“实践”,则是对知识的具体运用,即运用知识去解决听、说、读、写、思的实际问题。从这五步程序中,可以看到一个鲜明的教学思想:教师的教学,在于指导学生自己学习,让他们从自学中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第二、注重读书方法的传授。在语文训练中,要适时向学生传授“学习语文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诸如怎样发现问题,怎样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从课文中提炼知识,怎样写学习笔记等等”(宁鸿彬:《从学“教”到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懂得了学习过程,自能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增强读书的效益。

第三、重视思维训练。五步教学,思维训练贯穿始终。在课堂教学中,把“质疑”作为突破口,如问题提得得力,就会产生理想的训练效应。“一石激起千层浪”,得力的提问往往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波澜,兴趣油然而生,学习情绪亢奋,学习有了内驱力,思维自会活跃起来,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被提出、讨论、解决,在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必会随之迸发,这是思维训练的极佳时刻。第二种类型:侧重于自学、自检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改革。书生的语文教学过程改革,便是这一类型的主要代表。其形态是: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定向:向学生宣布本课教学目的与学习重点。自学:学生根据学习重点自学课文,独立思考,有疑难自行解决。讨论:学生自学中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小组或全班讨论。答疑:对全班学生都无力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给予解答。自测:学生根据“定向”提出的要求,自己测试自己。试题由学生自己出,相互出,亦可由教师出。当堂测试,当场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自结:学生学完了一篇课文,用几分钟时间自己总结学习收获与寻找存在的问题。

第二篇:论中小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论中小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导致这种教学弊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来说,现行教学模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无奈选择,是教师两难选择的结果,家庭高期待值也为现行教学推波助澜,现行教学又是个人价值发展被动选择的唯一出路,是社会传统文化沉淀的产物。可见,现行的教学过程基本上只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的过程,忽视了学生的知情意活动和发展过程,忽视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的全面育人功能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鉴于此,本文尝试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几方面来探讨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

一、确立并落实好教学目标

中小学生素质发展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传授学生知识,使学生认知水平提高;发展学生智力、能力;促使学生身体、体力发展和培养学生品德形成。素质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在素质教育的教学中落实能力目标和品德目标起着关键作用。

教学中落实能力发展目标方面,首先要创造思维活动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有记忆水平的教学、理解水平的教学和思维水平的教等三种水平的教学。记忆水平的教学主要表现在将精力集中在如何使学生记住课本知识上,一切教学活动围绕一记住所教内容 这一轴心转。思维水平的教学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最后要以非智力因素为基础来促进教学。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思想、气质、性格等等,是相对于智力因素而言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心身发展,尤其对于能力发 展和品德培养,提供着基础和保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教学中要体现知(智)、情、意的统一,充分掌握教学内容中有利于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成分,使教学在和谐的轨道上运行。

在教学中落实品德培养目标方面,首先要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内容的丰富性,是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的优势和特点,也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基础。学生的知识越多,智力生活越充实, 兴趣越广泛,学习越主动自觉,就越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展开。反之,愚昧 无知往往容易成为道德堕落的开始,而精神空虚是道德贫乏的根源。其次要恰当利用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对于那些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科,如语文、历史、外语等等,要注意发挥其形象性优势,注意从个别概括为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对于那些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科, 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要注意发挥其精确性、严谨性、辩证 运动性的特点,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还要防止知识教学与思 想教育两张皮现象。

二、改革教学内容,提高素质教育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方向和终极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媒介。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而确定,为教学目标服务,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知识来源,是教师设计具体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 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上,要从过分偏重文化知识内容转向知识内容与公民道德教育并重;从大一统的英才教育的内容模式转向重视内容的基础性教学模式;加强内容体系间的联系,推行教学

内容的综合 化;从标准化的一般性教学内容模式转向与区域性乡土教材并重的新内容体系;课程设置形式从单一的学科课程转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结合的模式上。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法上,要减少必修课时,增设选修学科和一些新的课程;加强课外活动;改善管理,建立协调高效的指挥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改善运行管理和质量管理;开发多样化的教育软件,形成 科学的课程体系。比如开发探索性软件、专家系统、过程性诊断软件、创造性软件、联网检索软件、个性化教学软件和电子课本等多种软件系统,势必给未来教育和教学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三、促使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指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与手段。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学方法应具备双边性、突出启发性、注重学生能力发展、注重情感化、技术化等特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应借鉴的体验学习教学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个案研究法、紧急情况分析法和主题法等等国外教学方法,以促使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好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引起学生注意,提示教学目标,唤起旧有经验,提供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学习,展现学习行为,适时给予回馈,评定学习结果,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恰当运用会有利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优化,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教学机制的完善和教学效率的提高。而这几个方面正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教学所需要达到的目标。

四、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以适应素质教育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活动的结构特征,素质教育背景下要充分发挥班级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首先要充分重视个体作用。其次要适当变革课堂形式。第三,不要过于受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限制;第四,必要时对传统的秧田式教室排列作适当调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减 少班级学生人数;班级编制要多样化和科学化,采用能力分组、同质编班、采用双向选择的编班方式、设置快慢班等等多种形式进行班级编制;最后要改变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活学生思维。

第三篇:试分析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00-02

摘 要 体育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从小的方面说,体育课有利于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从大的方面说,体育课有利于提高我国国民体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的教育观的要求下,素质教育成为了教师的基本教学理念。本文主要分析了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的要求、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 改革

体育教学被纳入我国教育教学的课程范围内,属于学生的必修课。它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独立健全的人格等。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校并不重视教师在教学环节发挥的作用。体育课流于形式,学生们上体育课都是在“自由活动”,缺乏老师的指导。或者,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教学内容变得老套、单一[1]。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要求将素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工作中。体育教师们在素质教育观的指导下开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思想。素质教育成为了教育工作的主旋律,高职院校相继开始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现本文就将高职院的体育教学改革加以分析探讨。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求

高职院校的教育注重实用性、技能型,以把学生培养成拥有实用技能的专业性技术型人才为根本教育目标。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具有技能型、专业性的特点,与普通高校相比更具实用性。因此,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还要考虑是否对其专业发展有帮助。

(一)教学内容要与学生适应

在校大学生年龄都偏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身心发展极不稳定。因此,高职院校开展体育教学工作时,必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课程强度与课程时间,避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伤害。同时,学校还应当调整体育课程比例,为学生安排适当的理论教学课程,在理论教学中为学生讲解必要的卫生健康知识和体育运动基础知识[2]。例如通过集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通过体育竞赛来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拼搏精神,通过挫折教育来培养学生的抗压抗打击能力,通过参加公益性活动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

(二)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各种技术型人才,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别相对较大。素质教育观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有全局意识,新课标准则要求必须确立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安排其体育课教学内容,以达到促进其全面发展的目的,这是一种科学的教育方式。

本文以三种类型的专业进行探讨。第一类,计算机专业、文秘专业、程序编写专业等,这些专业的学生日后从事的工作都是久坐型的,对其颈椎和身体各关节部位十分不利。学校可结合其具体情况给他们多安排一些活动身体关节的教学内容,例如可以为他们安排健身操、瑜伽、武术、舞蹈等教学内容。第二类,营销、保险、建筑、导游专业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在从事工作后,经常东奔西走,需要进行大量的运动。长期以往,容易给他们的心肺器官造成负担,因此,应当为他们安排一些运动量比较大的教学内容,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例如可以为他们安排散打、跆拳道、球类运动、中长跑等各种教学内容[3]。第三类,技工修理专业、护理保健专业等,这些专业的学生从事相关工作后需要长期站立含胸,久而久之就会给他们的各个器官造成负担,引起静脉曲张、下肢淤血等疾病,严重时还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学校应当为这类专业的学生安排一些活动肢体的教学内容,例如打乒乓球、跑步、竞走等。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对教师的要求

(一)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与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综合素质将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素质教育观能否在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来,也需要体育教师的积极配合。因此,提高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增强其综合素质十分重要。体育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用科学的教学理论作为工作指导。同时还要不断通过实践,提升教学技能以满足推行素质教育的需求。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做课堂的活动的引导者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将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退居二线,做课堂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充当导演的角色,将舞台留给学生,给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自我的机会。在新的教育教育观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必须改进以往的教学方式,摒弃传统刻板的说教方式,采用科学有效的素质教育法[4]。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不重视体育工作,教学模式不合理

部分高职院校不重视体育教学工作,他们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即可,体育课只是一门附加课程,学生们课后的活动足够大,体育课可有可无。很多高职院校设置体育课程只是为了符合国家的课程要求,并没有从根本的思想意识上去重视体育课程,没有充分地理解体育教育的基本概念。体育教育并不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身体上的锻炼,而是重在一个“教育”。很多学校都忽视了教育二字。

(二)忽略学生主体地位,体育教学投入资金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不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机械地采用教学大纲上的内容,重复老套。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另外,许多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资金投入也不足,严重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开展。

(三)部分体育教师素质不高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素质不高,无法承担高校体育教学任务。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如果教师的素质不高,那么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些老师有的缺乏专业的教学技能,有的教育理论水平低,还有的教师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过于陈旧。

四、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体育教学宣传管理,改变教学模式

首先,相关教育部门应当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的宣传力度,帮助高职院校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思想。同时应当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其次,学校应该改善教学模式,制定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适当投入教学资金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课程内容安排上,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学校应该合理安排教育资金的投入比例,结合实际情况,充分为体育教学投入资金。

(三)建立教师轮岗培训制度与准入制度

对学校应当定期对教师进行技能和理论培训,以此来提升教师工作技能。同时要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淘汰不合格的教师。

五、结束语

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教育质量做出贡献。

第四篇: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 《论述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问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其全新的现代阅读理论、写作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语文教育起到了解放和促进的作用,使得语文教育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然而,在一片赞歌和热闹背后,我们不得不清醒的看到: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解读,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若不及时对其进行反思,势必会影响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效果。

一、语文教学中新的形式主义倾向

语文教育中的形式主义由来以久,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专家普希金教授针对《红领巾》一课提出的一些教学意见与方法,最后演变为红极一时的“《红领巾》教学法”,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此教学法成为语文教学的唯一方法,其中所谓“分析课”几乎成了语文教学中的唯一“课型”。八十年代,一大批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模式,如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黎见明的“五步导读法”„„为当时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但在经过推广运用后,往往又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怪圈中。现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教学实践中较多地采用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难免又出现了为“新方法”而“新方法”的形式主义倾向。

病症一:无效讨论,难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语文教学 曾大量使用“串讲”的方法,因“满堂灌”而遭人诟病。现在语文新课程实施,语文教师又一窝蜂地开始追捧讨论、合作学习。有的新课程示范课为了“展示”教学新风貌,来不及让学生很好地接触文本、品味言语,就急忙进入合作讨论。从学生角度看,这样“生涩”的讨论自然难以使他们获得实质性的进步,有时甚至陷入冷场,更不用说思维撞击的深度和广度了。另一方面,很多情形下这种形式化的讨论都陷入了“伪讨论”的泥淖中不可自拔。讨论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根本不存在,则讨论也就是“伪讨论”。如教《党员登记表》,问:“黄淑英为什么要保护党员登记表?”——党员登记表都不保护那保护什么呢?这不是无中生问吗!教《最后一课》,问“韩麦尔先生的爱国言行表现了他的什么思想?”——爱国言行当然表现了爱国思想,这里有疑难吗?„„无疑而问,无难可疑,所谓“讨论”肯定是无效的。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智慧。讨论之前必须做好相关准备,比如设置有价值的问题,给予学生相当的时间与资料准备等等„„这样才能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病症二:多媒体使用泛滥,可能对语文教学造成损害。在教学实际中,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中关于“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的理念,不论需不需要或者是否有助于教学都感。看到文章就草率肢解,对优美的文辞视而不见,对感人的事迹无动于衷。就如同一位美国学者在谈及中国的教育现状时所说的那样“知 识麻木了头脑”,这种现象实在令人忧虑。选入教材的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积累拓展把课文读“厚”。读“厚”的过程可以激活单调、枯燥的训练,构建教书育人、提升学生素养的新型课堂。

有位老师在文言文总复习时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思考。他在复习之前提出一个话题:有人说,地球上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事实真得如此吗?结合你学过的文章及事例就话题“有我与无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从课本出发,于是有了以下的认识:⒈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使国家“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⒉烛之武:虽风烛残年,却孤身退敌,力挽狂澜。(《烛之武退秦师》)⒊蔺相如:单枪匹马,深入虎穴,不辱使命。(《廉颇蔺相如列传》)⒋信陵君:深明大义,窃符救赵。(《信陵君窃符救赵》)⒌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臣,客死他国,身亡国灭。(《屈原列传》)在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世界有“我”不多,无“我”不少,但是,有了我,世界可能就大不一样!改革的路从来都是曲折的,在课改中出现一些矫枉过正的做法也是正常的。我们决不是要走“满堂灌”的老路,重要的是在课改中继承语文教育本质的东西,坚持创新精神,摒弃形式主义,探寻一条能让语文课活起来的新路。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其全新的现代阅读理论、写作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语文教育起到了解放和促进的作用,使得语文教 育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然而,在一片赞歌和热闹背后,我们不得不清醒的看到: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解读,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若不及时对其进行反思,势必会影响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效果。

一、语文教学中新的形式主义倾向

语文教育中的形式主义由来以久,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专家普希金教授针对《红领巾》一课提出的一些教学意见与方法,最后演变为红极一时的“《红领巾》教学法”,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此教学法成为语文教学的唯一方法,其中所谓“分析课”几乎成了语文教学中的唯一“课型”。八十年代,一大批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模式,如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黎见明的“五步导读法”„„为当时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但在经过推广运用后,往往又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怪圈中。现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教学实践中较多地采用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难免又出现了为“新方法”而“新方法”的形式主义倾向。

病症一:无效讨论,难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语文教学曾大量使用“串讲”的方法,因“满堂灌”而遭人诟病。现在语文新课程实施,语文教师又一窝蜂地开始追捧讨论、合作学习。有的新课程示范课为了“展示”教学新风貌,来不及让学生很好地接触文本、品味言语,就急忙 进入合作讨论。从学生角度看,这样“生涩”的讨论自然难以使他们获得实质性的进步,有时甚至陷入冷场,更不用说思维撞击的深度和广度了。另一方面,很多情形下这种形式化的讨论都陷入了“伪讨论”的泥淖中不可自拔。讨论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根本不存在,则讨论也就是“伪讨论”。如教《党员登记表》,问:“黄淑英为什么要保护党员登记表?”——党员登记表都不保护那保护什么呢?这不是无中生问吗!教《最后一课》,问“韩麦尔先生的爱国言行表现了他的什么思想?”——爱国言行当然表现了爱国思想,这里有疑难吗?„„无疑而问,无难可疑,所谓“讨论”肯定是无效的。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智慧。讨论之前必须做好相关准备,比如设置有价值的问题,给予学生相当的时间与资料准备等等„„这样才能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病症二:多媒体使用泛滥,可能对语文教学造成损害。在教学实际中,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中关于“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的理念,不论需不需要或者是否有助于教学都感。看到文章就草率肢解,对优美的文辞视而不见,对感人的事迹无动于衷。就如同一位美国学者在谈及中国的教育现状时所说的那样“知识麻木了头脑”,这种现象实在令人忧虑。选入教材的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积累拓展把课文读“厚”。读“厚”的过程可以激活单调、枯燥的训练,构建教书育人、提升学生素养的新型课堂。有位老师在文言文总复习时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思考。他在复习之前提出一个话题:有人说,地球上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事实真得如此吗?结合你学过的文章及事例就话题“有我与无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从课本出发,于是有了以下的认识:⒈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使国家“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⒉烛之武:虽风烛残年,却孤身退敌,力挽狂澜。(《烛之武退秦师》)⒊蔺相如:单枪匹马,深入虎穴,不辱使命。(《廉颇蔺相如列传》)⒋信陵君:深明大义,窃符救赵。(《信陵君窃符救赵》)⒌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臣,客死他国,身亡国灭。(《屈原列传》)在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世界有“我”不多,无“我”不少,但是,有了我,世界可能就大不一样!改革的路从来都是曲折的,在课改中出现一些矫枉过正的做法也是正常的。我们决不是要走“满堂灌”的老路,重要的是在课改中继承语文教育本质的东西,坚持创新精神,摒弃形式主义,探寻一条能让语文课活起来的新路。

第五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 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而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适应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大趋势。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中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要遵循的原则

1.1 语文训练和思想道德教育统一的原则。语文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语言和思想内容是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每一篇课文都包含着语言文字形式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文因道存,道以文显。对语言文字形式的分析,能加深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对思想内容的理解,又能更深刻地领会语言文字形式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并能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感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以文悟道,经熏陶感染,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同时,因道学文,加深对语言文字的领悟,培养语文能力。

1.2 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的原则。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思维靠语言来组织,二者相依存。在理解语言和语言表达的过程中,都需要思维。语言训练不能离开思维训练。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训练要贯穿在语言训练中,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1.3 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全面发展的原则。在语文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听和读是通过语言文字达到理解和吸收;说和写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和倾吐。提高了听和说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读和写的能力,反过来,读和写的能力提高了,也有利于听和说能力的提高。同时,听和读是说和写的基础和前提,说和写对听和读起着消化和促进的作用。总之,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又互相促进的关系,必须全面训练,不可偏废。训练时,要注意各自特点,协调进行,共同提高。

1.4 课内语文教学与课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学习语言必须在社会实践中运用和接受检验。语文课课内时间有限,空间有限,而语文课堂之外却有广阔的语文活动天地。因此,必须课内课外相结合,课内带动课外,课外促进课内;课内举一,课外反三;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教师要认真进行课内教学,鼓励学生把课内学习所得运用于课外,积极指导课外学习,发展学生的特长,使课内教学和课外学习相互为用,提高教学质量。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2.1 加强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重点放在指导学法上。一是培养学生识记能力。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要求学生对生字读音准确、书写无误,对新词语理解正确;二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理解课文的中心、结构、方法,对体裁不同或相同的课文进行分析比较,把教材作为例子,由讲读延伸到自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循序渐进,举一反三,反复训练,以掌握阅读技巧;三是指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欣赏文学作品的现象和描写,对学生同时进行审美教育,陶冶情操,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写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四是指导和训练学生默读、精读、略读、速读、比较阅读,培养学生卷点批注、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心得笔记、列提纲的习惯;五是督促学生多阅读课外读物,多看报,多听新闻,多看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电视节目(如中央台的“开心词典”等益智类节目),每学期应提倡阅读2~3部名著。阅读教学从以上五个方面认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定会大有提高。考试中的选择字音、字形、词语的运用等就不会出现失误,各类文体的语段阅读也会手到擒拿。

2.2 构建“创造性”语文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符合新时代教育形势的要求了,这就要改变观念,改革教学。在教学中,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把握以下几点:

2.2.1 教师教给多种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把文章读活,如诗和散文,要满怀感情边抑扬顿挫地诵读,边想象诗文中的意境。读戏剧,让学生分角色演读比赛,写出人物分析。读说明文和议论文,要快速阅读,然后写出文中几个要点。读小说,让学生边读边画出文中环境或人物的肖像,写出人物分析。

2.2.2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经常让学生边读书,边提问题,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

2.2.3 教师要善于归纳学生质疑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实现思维交锋,智力杂交。争论使学生思维富有灵活性,流畅性和独特性,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2.2.4 讲清重点、难点、疑点知识间的联系以及读写方法,引导学生做好小结,归纳整理知识结构,对教与学做出及时评价。语老师用大部分时间引导学生做卡片、做笔记、整理知识系统。

2.2.5 精心设计练习作业,培养学生迁移与创造能力。教师设计作业大致可分三类:一是让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结构;二是听、读类输入信息方面迁移性训练;三是说、写类输出或生成信息方面的训练。

下载素质教育下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素质教育下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究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探究素质教育视野下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路径 【摘要】如今,许多大学的教育体系都发生了改革,越来越多的大学都把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支撑,为此很多的学校都......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周口市扶沟县韭园镇庙头小学李淑芬对小学语文来说,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全面地渗透、贯穿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中;小学语文教学的......

    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正是当前广大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新课题。本文就小学素质教育与数学教学改革谈几点认识。......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

    浅谈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榆阳区清泉镇中心小学贺桂芳自从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以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积极地投身到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并取得了一些成绩。 数学是人们生......

    加强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加强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日 期: 2007-08-03 来 源: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作 者: 金永君 赵志洲 郭铁梁 单 位: 黑龙江科技学院 摘 要:文章阐述了近年来黑......

    语文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情商智商素质教育愉快教学【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指包括传统智力因素发展之上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实施,体现为提倡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情商......

    《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经典语录

    《魏书生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经典语录 1. 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十三法:组织教学,设计导语,设计板书,注意教态,说话语音变化,引导想象,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请学生猜测教师,恰......

    谈中学语文教学怎样适应素质教育

    谈中学语文教学怎样适应素质教育 南昌市湾里二中 曲凤霞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原先的中学语文教学模式必然摒弃。传统的中学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死板,教师采取一味的灌输,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