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走进语文5篇

时间:2019-05-15 01:01: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一:走进语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一:走进语文》。

第一篇:阅读一:走进语文

安州中学2016级衔接教育语文阅读资料

(一)——走进语文

选编:费天平

语文天生浪漫(节选)

熊芳芳

让我们再次聆听那遥远的声音——“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即便是义愤填膺吧,也是那般的富有浪漫气息。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更是将古人的浪漫情怀推向极致。

语文,从远古走来,从蛮荒走来,从我们祖先浪漫的心灵中走来。

开天辟地的盘古,以身补天的女娲,用刚与柔成就了远古人类对世界与宇宙浪漫的想象;填海的精卫,逐日的夸父,用血与肉书写了所有生命对自由与光明不朽的追求。

因着浪漫,四十弃官归隐的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着浪漫,五十始举进士的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因着浪漫,王昌龄发出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壮誓言;因着浪漫,李白才会仰天长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语文,从浪漫的心灵出发,走向深广,走向博大。

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传说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

因着语文,雪莱的“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多少失意者的心怀;因着语文,但丁的“走你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激荡着每一个开拓者的胸襟。

因着语文,我们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因着语文,我们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睿智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栖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冶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送着浪漫。

浪漫的语文,呼唤浪漫的情怀。

一个有些浪漫情怀的人,能像范仲淹一样无私,“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也能像王安石一样无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他们可以心游万仞,精骛八极,更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撑门拄户,立地擎天。既可以迎来送往,胜友如云,更可以一人一盏一影,孤灯自守黎明。既可以横空出世,笑傲江湖,又可以面壁潜心,十年磨一剑。入世可如岳飞,“壮怀激烈”,“八千里路云和月”,也可如诸葛亮,躬耕垄亩,“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地理解生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唯有具备一些浪漫情怀,才可能真正的理解语文,热爱语文,欣赏语文。

因为,语文天生浪漫。

浪漫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浪漫是细致的也是博大的,浪漫是喜乐的也是忧伤的。

一分一秒的华年,一朵一朵的笑魇,一句句清风的低语,一帧帧季节的相片,一些黎明,一些黑夜,发黄的故事,春天的屋檐……一并装入生命的全部流程中,一遍又一遍地再读。让我们的心牵着我们的手,在语文的世界里徐徐穿行,在真实与浪漫中徐徐穿行。

语文的魅力(1)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逑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执过羊鞭的《兵法》,是受过宫刑的《史记》;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是千古绝唱的诗词曲赋,是功垂青史的《四库全书》……

语文是论语说文的孔子;是逍遥云游的庄周;是投江求索的屈子啊;是壮心不已的曹孟德;她还是编织梦幻的安徒生!

语文是李太白的将进酒;是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是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吴承恩的西游记;是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

语文是一望无际的蒹葭苍苍,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诸葛孔明的锦囊妙计,是用自己美丽、丰韵、娇媚换取人生体验的玛蒂尔德。

语文是眩目的先秦散文、诸子百家;是皎皎的汉宫秋月、赋体先贤;是小桥流水人家里的杂剧;是谁解其中味里的红楼一梦;是一千人眼中不同的哈姆雷特!

语文是滋养生命、净化心灵的营养;是唤起良知、增加善念的召唤;是远离鸡虫得失和无谓争斗的规劝;是高度凝练、充满智慧的表达;是愉悦、轻逸、趣味、莞尔……

语文是殿堂,巍峨而冷峻;是大厦,文明而庄严;有着一条条迷人的雨线,每一根线条都洋溢着生命的真谛。语文是鲜花,悦目而幽香;是你的后花园,丰润而妩媚;有着一串串诗意的忧伤、温暖、清凉。

语文的魅力(2)

语文,你如婉转柔美的歌声;

语文,你如精美隽永的书画;

语文,你如古朴凝重的古筝;

我就这样不经意间与你邂逅,你那优美的旋律在炎炎夏日里飞翔,如流光般散发出眩目的光芒。我沐浴在你和煦的阳光下,如同在童话般温馨,感受着内心深处释放的感动。天地茫茫,不断回荡着同一首歌谣,恍若天籁般久久萦绕的暖意。

(一)你给我清流与皓月,你给我山光与水色,你给我碧海与晴空,你令我仿佛亲身耳闻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伴着你,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阵阵欢笑,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声声啼鸣,有“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句句感慨。

伴着你,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莺声蝶语,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默默无声,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此起彼伏。

(二)诗意的生命被描绘出最美的画卷。

伴着你,晏殊独倚西楼却见绿波东流,贺铸回转柳塘偶遇绿萍浮游,柳永静伫河岸忽见晓风残月水悠悠。

伴着你,李清照的满地黄花点缀了窗枢的优雅,李煜的帘外细雨衬托了春意阑珊,苏轼的一池萍碎又显暮色三分,一分流水。

你有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逸,你有着“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的灵气,你有着“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的美丽。

真可叹字字珠玑,禅意飘香,真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你如久经世事的长者,教我为人处世的真谛。每字每句彰显着古朴与凝重,无不净化着我的心灵。

不说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孜孜追求,也不说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豁达,单说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胸襟,已使我受益无穷!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又怎会一帆风顺!也正因如此,才有了那“别潇潇易水而去”的壮士,才有了那“舍生取义”的气概,才有了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呐喊,真可谓“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是你,让我幻化成碧海中悠游的鱼儿,悠然自得地怡然轻舞;是你,让我幻化成天际的一抹清烟,天马行空的无所羁绊。你让我的生命充满着起伏的变化,心境归于平和,似水中月,又似镜中花,其喜洋洋者矣!

精彩的语文,你真迷住了我。说开阔只有海洋可比,但海洋没有你内涵丰富;说色彩,只有热带雨林可比,但雨林没有你层次分明。精彩的你,如细雨过后的梧桐,洗去了浮华,透出青绿。在清闲午后,在落日黄昏,携一份宁静与你漫行,用眼睛去捕捉,用心灵去感悟,感悟你那独特的魅力!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节选)

菊梦悠悠

一直很欣赏一句诗:“胸藏文墨虚若骨,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书读得多了,身上自然会带一股书卷之气,就会自然而然受书本的影响,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读书人所特有的气质,或温雅或脱俗、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因此,与书籍结伴,就能为人生奠基、为精神打底;与博览同行,就能开拓视野、陶冶情操。

有人说:“世界因文学而美,文学因书籍而美。”所以,我们自小就接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于是,我们自然知晓了读书之美,我们还在现实之外追寻一种和书中同样的意境,羡慕古人和先哲驾一叶扁舟,徜徉于山水之间,留下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豪迈;于是,也想学他们一样,惬意地品一味香茗,徘徊于田野之际,玩味“小桥流水人家”的清雅;于是,在一些与孤独为伴的日子里,沉浸在一抹夕阳的温暖里,独坐在房间的一隅,手捧一卷好书,陪伴一些如水的音乐,闻着菊花茶的清香,看它们独自沉沦,独自盛开,任凭思绪游荡于六合之际,品味“断肠人在天涯”的愁苦和悲伤;于是,知道了读书的美,知道了那是清澈的双眸里紧锁的渴望,那是灵魂深处自然的歌唱。

或许,读书的美源自于追寻。那种心灵的旅程能让你走得很远很远,你看,书籍的海洋是无限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那些需要追寻的梦想,为了那些需要填补的空白,爱书的人们平白无故多了一份“无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独;因为孤独,人们徒添了一些“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无奈;因为无奈,人们便产生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慨。因此,喜欢文字的人是痛苦的,也是孤独的,也正是在那种痛苦和孤独的沙砾中,磨砺出了永恒和唯美这样璀璨的宝石,让文人志士为之倾倒,哲人先贤为之憔悴。所以,读书的美,读书的境界,都蕴涵于此。

你看,小小书卷,涵盖了大千世界,靠着书籍的滋养,读书之人方能“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转眼间,已听闻春鸟报晓之音,心中满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感动和温暖。

记得,哲学家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也说:“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自然而然,书籍就成为了传递人类文明圣火的使者,承载和发扬了悠久的文化和传统,使得读好书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启迪我们的智慧,让我们能够探究生活的真谛,达到提升人生境界的作用。“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读完一本好书,犹如饮下一杯甘醇的美酒,酣畅淋漓、回味悠长。

记得清人萧抡谓说过,“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可见,只有坚持不懈地读书,潜心静气地思考,思想的源泉才不会枯竭。所以,我们身处凡尘,每个人都是凡夫俗子,自然都应该徜徉在书籍的海洋里,使自己得到知识的浸润,受到书香的熏陶,使自己境界高远、胸襟开阔、学识通达、思维敏捷,使自己的认识有感悟、品位有提升、思想有创新。通过阅读不仅能与先贤对话、与智者交谈,还能启迪思想、提升心智,使自己在思维的天空、想象的王国中自由翱翔、纵横驰骋,摆脱惯常思维的约束,冲破旧观念的禁锢,形成创新的思路。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读绵绵无绝期。在每一个平凡而简单的日子里,读书不仅给我带来内心的宁静,还能让我在书中找到希望和安慰。于是,我喜欢阅读,我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我可以骄傲地说:我读,故我在!我读,我快乐!

高贵的“低头”

陈鲁民近日,著名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麦克·法兰先生,应邀来华访问。旅程中,在飞机上、火车上,他见到了太多的“低头族”,无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在低头看手机。但当他走进深圳图书馆时,却十分惊喜地发现,居然有那么多的孩子在低头认真读书,不由地发出感叹:“这是高贵的低头。”

麦克法兰在“低头”前面加上形容词“高贵的”,既是对记载人类文明的书籍的赞誉,更是对读书这一高雅行为的褒奖。

由此想起一件事。前几天,我在去北京的高铁上,捧着一本《老子》在看。看着看着,突然觉得自己很“另类”,因为周围的人大都在低头看手机。我故意走了几节车厢,见到一个外国人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一位中年妇女还要给这个“老外”拍照,说是带回去教育孩子。她的两个孩子都是“低头族”,平时不爱读书,成绩很差。说起大学生里的“低头族”,恐怕更多。在大学任教,最头疼的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抬头率”。有时候一上课,举目望去,抬头听讲者不到一半,余者大都在低头玩手机。有位教授讲到张爱玲的文学成就时,稍微加了点儿作料,说到张爱玲有三恨:一恨鲥鱼有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教授自以为很幽默地又补充一恨:四恨学生“抬头率”太低。这时,学生们才纷纷抬头笑了几声,但很快又把头低下了,沉浸在游戏或“韩剧”当中。

“高贵的低头”,是为了学习知识,广博见闻,提高素质,增强本领。“高贵的低头”多了,将来就肯定会抬起“高贵的头”,建功立业,一鸣惊人。反之,少了这“高贵的低头”,腹中空空,不学无术,那么未来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想抬头恐怕也抬不起来,想出人头地就更不可能了。毕竟,没有哪个老板聘人时会问应聘者会不会打电子游戏,看过多少韩剧,而只会关注应聘者拥有的文凭和各种技能等,而这些都是靠坚持数年“高贵的低头”换来的。一位常年飞747大客机的空姐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头等舱旅客看书的较多,公务舱旅客看杂志或用笔记本办公的较多,经济舱旅客看电影、玩游戏、聊天、睡觉的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高贵的低头”,普通候机区的人基本上都在低头玩手机。由此,引起了她的深思: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人的行为影响了位置呢? 我们应尽情享受“高贵的低头”带来的精神愉悦。“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期而自觉的“高贵的低头”,会使我们潜移默化地拥有高贵的见解,高贵的谈吐,高贵的举止,高贵的容仪,成为底蕴厚重的高雅君子,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诗意地栖居在这大地上”。

第二篇:走进新课程(一)

走进新课程

(一)第一章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相信它必将对我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动因

1.有人提出,1992年刚刚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各科)教学大纲(试用),时隔几年,是否有必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改革?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的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因此,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要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乃至规模。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充分地说明了上述论断。

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刚刚过去的20世纪之所以被人们称做教育改革的世纪,其原因也在于此。

20世纪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迅猛的一个世纪。在社会发生如此急剧变革的时期,各国的教育必将随之而发生相应的改革,其中,涉及面甚广,可以被称做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的就有三次。在这三次世界性的课程改革期间,为了使改革达到预期目的,各国在教育方面所作的其规模或大或小的调整、完善更是难以胜数。

20世纪中国的教育也始终处于不断变革的历史进程之中。清朝末年学堂的兴办,癸卯学制的颁布,辛亥革命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期间的教育改革姑且不论,仅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五十多年的时间而言,除了几次重大的学制调整之外,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领域,至少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众所周知,我国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脱胎于欧、美、日等现代工业化国家的教育体制。尽管由于意识形态、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以及国家所处的地域等存在着种种差异,各国的教育表现出互不相同的特点,有其个性的一面,然而,由于它们都是孕育、发展、完善于工业经济时代,所以,它们又表现出了非常相似的共同的特点,又有其共性的一面。也就是说,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实际上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由于它对于工业经济时代各国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国政府对于教育都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且越来越自觉地把教育作为实现国家目的的重要手段,以至于许多有识之士都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即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

工业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的功能或价值可以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生产者和劳动者,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工具。学校教育孜孜以求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价值。20世纪50年代,出

现了人力资本理论。其专注于经济增长、不顾人的发展的教育模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这种教育模式的弊端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关注,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如果不着手对基础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将严重影响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世界各国之所以不约而同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原因也在于此。

2.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具有哪些特征?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对当代社会发展的特征做出准确的概括并非易事,在这里,我们只谈对当前世界各国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几个时代发展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

肇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的生产、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预示着人类发展新时代的到来。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发表的《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的报告中,正式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此后,“知识经济”一词便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概念。

知识经济是相对于人类曾经经历过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而言的,是人类生产方式的又一次重大变革。由于从20世纪如年代起,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其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其他生产要素贡献率的总和,因此,人们把21世纪称为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因此,知识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相当于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劳动力,工业经济时代的原材料、工具、资本,而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资源。

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素质和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劳动者将取代传统的产业工人。所谓知识劳动者,主要是指从事知识、信息收集、处理、加工和传递工作的劳动者。此外,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将改变“文盲”这一概念的传统内涵,“文盲”一词将不再单纯是指没有文化、知识的人,而是指不能继续学习,不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技能的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也把知识经济称为“学习经济”。

第二个特征是国际竞争空前激烈。

刚刚过去的20世纪,人类曾经经历过空前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所谓“冷战”时期,发生过150余场战争,而因战争造成的死亡人数多达2000万左右。“冷战”结束后,被“冷战”长期掩盖的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以及宗教团体之间长期潜在的矛盾、冲突日益突现出来,国际间的竞争空前激烈。美目的霸权主义削弱了联合国与其他国际组织的权威和本应发挥的作用;美国等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幌子粗暴践踏他国主权;信息技术发达国家的信息霸权在经济、军事以及文化方面对其他国家的控制、渗透,都使和平与发展不断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如果说既往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军事实力等方面,那么,当前的国际竞争则主要体现在综合国力方面,而且这种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第三个特征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困境。

这种困境主要是指人类目前面临的诸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威胁着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工业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然而,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会造福于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事实上,目前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乃是人

类自身在善良动机下滥用技术的“副产品”。应该特别指出的是,除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被破坏之外,由于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的长期压制,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困境还表现为人的精神力量、道德力量的削弱或丧失,而这恰恰是任何现代科学技术或物质力量都无能为力的事情。正是由于对上述问题的清醒认识,人们开始对工业化以来的社会发展模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并从20世纪70年代起,提出了诸如协调发展模式、文化价值重构模式等各种新的发展模式。1980年,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包括我国在内的18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们共同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新战略和新观念。总之,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在21世纪,除了必须对人类既往的所作所为进行客观的评价之外,我们还必须妥善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问题。

从上述对当前时代的三个主要特征的阐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同过去时代在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等方面的社会发展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或物资力量相比较,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则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终身学习。

3.为什么说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曾做出过举世公认的、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然而,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使我国的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

发展中国家来说,本次课程改革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

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在向我们提出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向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即所谓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抓住人类生产方式转变这一历史性的机遇,我们就可以尽快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甚至超越它们。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先例。19世纪中期,在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遭遇到的是同我国清朝政府相类似的命运。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抓住了19世纪后半期产业革命的机遇,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跃成为现代工业强国。其他如德国、意大利、俄罗斯等所谓“后发型国家”,在19世纪后半期的迅速崛起,同当时正在进行的产业革命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事例充分说明,生产方式的变革可以促成国家非常规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还是一个科技文化水平偏低的人口大国。如前所述,对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来说,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是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换言之,同过去时代发展主要依赖于为数不多的精英人物相比较,当前我们更需要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致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在“人口众多”这一既成的、不可更改的事实面前,除了继续执行控制人口增长的长期国策之外,充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人力资源,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就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我国教育无可推诿的重大责任。

诚然,我国能否很好地把握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方式变革这一历史机遇,能否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然而,教育毕竟是其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历史经验已经证明,教育在把握人类自身命运、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第一生产力,在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由于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着奠基的作用,综合国力竞争必将聚焦到教育上来,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乃是世界各国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谁抢占了这个制高点,谁就将占据主动的地位,谁就将有可能最终赢得这场竞争的胜利。基于对教育功能准确而深刻的认识,党中央、国务院适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我国的教育已经被赋予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为了更好地担负起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地反思我国教育的现状,并认真地思考究竟应该如何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

4.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既往的七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其原因如下。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工业经济时代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是传授知识,因而,系统的知识几乎成为“课程”的代名词。知识之所以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人们赋予了知识一些“神圣”的特征。知识不仅是绝对的,而且也是客观的,因而,知识成为了外在于人的、与人毫无关系的、类似于地下的矿物那样的客观存在物。对于知识而言,人们惟一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发现”。对于学校里的学生而言,他们的任务乃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在这种知识观的指导下,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现象。“课程即教学的科目”或“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等是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需要明确指出的是,这里的“教学科目”或“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中向学生传授分门别类的知识。这种课程观最大的弊端是: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这与以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特征的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毫不匹配,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实践中,与知识、技能的传授无直接关系的校内外活动,往往被看做是额外的负担而遭到排斥。这种知识本位的课程显然是不符合时代需要的。

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更像动词(即知识乃是一种“探究的活动”),而不是名词(即知识是绝对的、不变的“结论”)。换言之,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为此,必须拆除阻隔学校与社会、课程与生活之间融会贯通的藩篱。惟有如此,学生才会感到,学习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额外的负担;并且,原先在被迫接受的“学习”活动中处于边缘位臵,有时甚至作为教育的消极因素而遭到排斥的情感、体验才能获得与理智同等的地位。

第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始终萦怀于中国人民心中的“强国梦”,伴随于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知识爆炸”,以及普遍存在于“后发型国家”一定发展阶段教育之选拔功能的突显等因素,又使我国学校的课程体系表现出下列一些特征:对于书本知识的热衷追求使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不断加重,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为考试而教。现在,人们已经把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种种弊端概括为“应试教育”。

李岚清副总理在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从总体上看,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一些地方开展素质教育还是号召多而落实的措施少,一些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实施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个别地方应试教育愈演愈烈。”陈至立部长在此次会议上所做的报告中指出:“推进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我国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至今才十余年,尚缺乏构建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的经验积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从1996年7月开始,组织了六所高等师范院校的有关专家研讨并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实施状况的调查方案,并于1997年5月在九个省、市对城、乡16000多名学生、2000多名校长和教师、部分社会知名人士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凸现出现行课程方案所显示的种种问题: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以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存在,以及它们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制约及产生的不良影响,都足以说明推进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我们必须看到,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无论是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还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往往都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这些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积蓄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就曾指出:“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九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中央提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具有战略眼光的一着,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历史的责任。”基础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大业,因此,振兴教育,全民有责。我国广大的教育实践工作者、理论工作者以及行政管理工作者正是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胸怀全国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爱,脚踏实地地投身于这次课程改革中去的。

5.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如果要把各个国家,哪怕是重要国家的课程改革一一列举出来,无疑将是一份很长的清单。然而,各国目前课程形成的历史及其价值取向等方面都有着非常相似的特点,而且,处于同一时代的世界各国教育或学校课程必然会面临相同的问题,所以尽管各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差异,但各国的课程改革还是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趋势。

第一,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起,教育受到了各国政府前所未有的关注,除了大量增加拨款给予教育改革以财政支持之外,由政府支持并组织有关专家、教师、教育管理工作者、家长等参与的各种研究报告、课程改革方案、教育法律、教育政策等文件纷纷出台。仅在80年代,美国此类文件即达数百份之多。1990年,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曾召集各州州长在弗吉尼亚大学举行了。教育首脑会议”,提出《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此后,美国又提出了关于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等学科的全国统一标

准。其他如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等国政府也都制定了课程标准或类似课程标准的文件。就亚洲的情况而言,日本的课程审议会议于1998年发表了关于改善中小学课程标准的审议报告,同年,文部省颁布了相当于课程标准的《学习指导要领》。韩国教育部在1996年的《韩国教育》白皮书中提出了韩国第六次课程改革的目标。而在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的课程改革中,行政部门的组织、发动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20世纪教育发展的历程表明,满足各自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展的需要乃是各国不同时期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惟一的追求目标,而学生的发展几乎成为了一种教育奢侈品。正像前面已经提到的那样,严峻的事实已经表明,离开人类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需要而片面追求物质生产高速度发展,离开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即人文精神的发展,已经使人类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已经引起了人们的警觉。毫无疑问,国家发展的需要依然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首选目标。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在1997年的一次讲话中明确指出,为了迎接21世纪知识经济对美国的挑战,必须要让每一个学生学到在激动人心的21世纪里取胜的东西。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始终是日本政要的目标。然而,与既往的做法不同的是,这次课程改革不再把学生看做是装载知识的容器,或攫取自然资源、从事物质生产的工具,而是把今天的学生当做国家和人类社会未来的主人,因而非常注重学生的发展,因为这不仅是发展经济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说,促进学生的发展既具有“手段”的价值,又具有“目的”的意义。

第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众所周知,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美国、苏联的课程改革,不仅历时长久,而且规模浩大,然而就其内涵来说,却是非常有限的。尽管两国的国情以及理论基础互不相同,然而它们却表现出惊人的相似: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更多的科学和文化知识。因此,两国都耗时费力地组织了各门学科的第一流专家重新编写教材,更新教学内容,以容纳各类“最新”“最先进”的知识。这次课程改革除了重新厘定课程目标之外,还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其组织方法、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涉及“课程”的几乎所有方面加以改革。

源自《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朱慕菊主编)

第三篇:走进语文

走进语文

发布者:杨野发布时间: 2013-3-27 10:24:46

我爱我的语文教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八年来,我运用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和学习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语文学习的情趣、理趣和自然美、人文美。

记得那年我新接初二两个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让孩子们自主感悟文学的人文素养,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我要求所有孩子每人每周写500字以上的作文,其中可以摘抄。尽管如此,当时初二二班的学生依然是人人自危,呼天抢地。

后来我发现有些孩子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于是就把他们放到生活中去,给他们读了一篇范文《呵护心灵,善待生命》 生活中的每一次沧海桑田,每一次悲欢离合,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悟。如果我们的心是暖的,那么眼前出现的一切都变得那么惬意和甜美——灿烂的阳光、晶莹的露珠、缤纷的落英和飘荡的白云·······无论生活多么清苦、艰辛,我们都会感受到来自心底的快乐;而心若冷了,再炽热的烈火也无法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丝温暖,我们眼中也将充斥着无边的黑暗、冰封的雪谷,残花败絮般的凄凉。

善待心灵,从打开心窗开始。打开房间的一扇窗,清风就会越过窗台,吹拂到我们的脸上;花香也会随之而至,使整个房间充满香气。而打开我们的心窗,将真实的自己展示给众人,接纳别人的见解与主张,就能在与他人的分享与交流中感受欢欣与喜悦。

善待心灵,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用乐观自信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风风雨雨,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你可以选择自怨自艾,当他们成为一段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一道道心底抹不去的伤痕;也可以选择悉心的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心情,用阳光驱散心底的阴霾。

善待心灵,要轻轻拂去心底的尘埃,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关怀每一个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用自己的博爱之泉去滋润别人的心灵。

善待心灵,就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给了我们最宝贵的生命,感谢朋友在我们患难之际伸出了援助的手,感谢双手在竞争中促使我们获得进步;感谢春天的花香,感谢夏日的细雨,感谢秋天的红叶,感谢冬日的瑞雪;感谢这个世界赐予我们的一切。

善待心灵,就要对苦难报以淡然的一笑。人生就像一个调味盘,有甜蜜也会有苦涩,缺失了哪一样,生命都不能算是丰盈和充满。苦难是上天赐予我们的人生财富,这笔财富可以使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强,使我们的精神更加丰富。对于这笔财富,我们应该微笑着去接受,并尽数收入自己的行囊。

善待心灵,就是体味平平淡淡的快乐,寻觅点点滴滴的幸福。生活中并不缺少快乐,而是缺乏发现快乐的眼睛和心灵。花朵绽开的刹那、蜻蜓点水的瞬间、炊烟飘散的过程、与家人团聚的时刻,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真实,只要我们打开心灵之窗,就能从平凡生活的细微之处感受到最真实的快乐和幸福。

学会调节情绪,躲过人生的暗渠,感悟爱与善良,懂得感恩、宽容,理解选择与放弃,直至寻觅到快乐与幸福。这一路,有短小精悍的故事陪伴着你,有充满人生哲理的心灵感悟

启迪着你。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你想起他们,你就能得到心灵的启发和精神上的洗涤。

行为的改变来自心灵,换一种态度对待生活,即是获得一次重生。没有想到的是从此以后他们还真的喜欢上了写作,看看谁比谁写的好,谁比谁更努力,看到这些我在想这些孩子„„

一篇文章让他们产生 了如此浓厚的兴趣,当时我就在想孩子的天赋是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得到发展,我可以肯定的说,语文教师只有广泛积累经验,不断丰富教学技能,才能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走进永威(一)

走进永威

(一)在永威中学的一天里,有幸近距离地接触了原江苏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被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激情所感染。蔡校长每天早晨五点多起床到校,看着学生跑操,然后是在吃过饭后在校园内进行常规的巡视,进行着他所独创的走动式管理,上课期间他常会在教室外边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他认为:“校长的工作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他坚持每天听课,听完后立即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授课出现问题过多时他会毫不留情地进行严厉的批评。课间操时,他会准时出现在操场上,对学生进行训话,提示大家意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制度的重要性。他同时也是非常和气的一位校长,时间长了,在任何地方见面,他会主动地和你打招呼,没有一点当代著名教育家的架子,当他和你近距离谈话时,那种自信不时也会感染着我。

他努力做到了让永威中学的每一个地方都有教育性,亲自拟标语,警示语,食堂内的立柱上,路两边的路灯柱上,走廊外的墙壁上,楼梯间都巧妙地布置上了标语,涉及到习惯地培养,学习的要求,一切工作都力求是透明的,是按制度执行的,每个楼层有教师考评公布栏,四清工作情况,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评比情况。

几天的安排分别是第一天听蔡校长、李富兴副校长的报告,第二天在公开课教室里听了五位老师的公开课,并且由蔡校长现场点评,蔡校长的点评更是令我大开眼界,对老师的授课照自学指导、态度、先学、后教等环节进行点评,指出每个教师的优缺。正如他所说的一句话:“今天我不让你难看,明天你就会让我或者让学校难看。”责任心以及对老师要求之严格可见一斑。第三天老师们自己任选一个班进行全天候跟班听课,老师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一个班他们对学生的教育和要求,以及不同的老师上课时的共同特点和要求。第四天和第五天是老师随机听课,以自己所教学科为主,兼顾其他学科,第五天下午和蔡校长合影留念。可没想到学校给我来个突然袭击,我正准备去一个班听第四节的数学自习课,张书记给我发短信:立即准备一节课,下午第二节上。一点缓和的余地都没有,而我此时一是身体不好受,前一天晚上喝酒喝多了,二点多才睡,上午胃里难受得正很,他们和我们所用的教材又是不一样。给张书记回信说:能不能不讲。答复是已经通知过,没办法,只好全力以赴地准备吧,去办公室里借了书,备课,去餐厅吃饭,可吃一口就吐一口,中午几近没吃饭,还好胃里不再难受。准备得差不多了,就这样吧,来到数学公开课教室,没想到那些老师是那么地积极,已经坐了不少的老师。不管怎样,我应该先休息一会,就趴在桌子上临时打个盹,还好,精神也好多了。蔡校长亲自来听了我的课,上完课后我简单地进行了教学反思,然后蔡校长点评:一是学生是能学的;二是教师是能教的;三是教学所采取的具体方法。这些让我受益匪浅,也感谢这次阴差阳错的机会。

在这几天里,我拿着照相机不停地照着,他们的校园文化建设,办公室布置,食堂情况。也经常走近学生、走进办公室,咨询一些相关的情况。老师们也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不停地记着、想着、思考着,询问着、交流着。

几天的学习,让我明白了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要做到“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教学的成功不是决定于教学技巧,不是建立在科学内容课程计划上的,也不在于视听教具生动的表达或生动有趣的读物上,真正有意义的学习是建立在正确的人际关系、态度和素养上的。严厉而冷漠的教

师,虽然也可以保证课程讲授得正确无误,但是他可能使学生陷于无动于衷或反感的情绪中,而一无所得,因为教师缺乏热情,就无法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为此,我认为学校应当确立“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的理念,尊重、激励和唤醒学生,和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是教学管理要做好做实“三分钟候课”。三分钟候课益处多,可以让学生尽早地进行学习状态,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物品准备上,都做好准备,教师不断地提醒学生要坐好、拿出本和笔。课堂很快地安静下来,为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要切实理解并活学活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先学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学,紧张地学,带着任务学、按照方法学、按规定时间学,后教应该是兵教兵和教师点拨的教,应该是张扬个性地学,老师要做到学生会的坚决不讲,学生不会的重点点拨,当堂训练就是课堂要留给学生十五钟以上的时间进行作业,下课时交给老师,以便进行批改,这就是要求学生课堂紧张高效地学,要考试一样学,立求堂堂清,当发现课堂学习问题不清时再进行日日清。

四是“四清”工作是优质教学之路。没有四清工作,是很难实现较大范围的突破的,也就难以保障教学质量,更不用说能够创造教学奇迹。他们的学生测试的成绩特别的好,是我闻所未闻的,尤其是学生基础并不好的情况下他们的确做到了。

五是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更是制度的坚决执行者。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教育思想的领导,除了对自己严格要求外,还要时时处处做到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着全体教职工,并做到以法执教、以法治校。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够走出低谷,实现跨越式发展。

六是要切实做教学研究工作。抓好集体备课,认真做到备课五统一,开展赛课评课活动,进行立足于学校实际、解决问题的教学研讨,努力打造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第五篇:走进奥运测试题一

走进奥运测试题一

街镇: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题

每题2分)

1.“()、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

A:特色奥运

B:创新奥运 C:绿色奥运

D:和谐奥运 2.()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的吉祥物。

A:福娃 B:猴娃 C:熊娃 D:龙 3.()7月13日,国际奥委会授予中国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A:2001 B:2002 C:2003 D:2004 4.()教育家顾拜旦是公认的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他为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A:希腊 B:法国 C:爱尔兰 D:瑞典 5.()年4月6日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雅典开幕?

A:1982 B:1900 C:1896 D:1904 6.()年奥运圣火首次穿越五大洲,是奥林匹克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圣火传递。A:2004 B:2000 C:1996 D:1992 7.从()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前,在奥林匹亚的赫拉神庙遗址前都要举行庄重的点火仪式。

A:柏林 B:洛杉矶 C:阿姆斯特丹 D:伦敦

8.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圣火首次穿越了5大洲,途经()个国家的33所城市。

A:25 B:26 C:27 D:28

9.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为()个大项、()个小项。A:26/300 B:27/301 C:28/302 D:29/302 10.2008年奥运会申办候选城市包括:北京、巴黎、多伦多、大阪和()。

A:莫斯科

B:伊斯坦布尔

C:罗马

D:南非

1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图案是()。

A:中国印 B:中国字 C:腾飞的臣龙 D:国宝熊猫 12.奥林匹克标志奥运五环的颜色从左到右依次是()。A:蓝、黑、红、黄、绿 B:蓝、黑、绿、红、黄

C:蓝、红、黑、黄、绿 D:蓝、黄、黑、绿、红 13.奥林匹克会旗-五环旗的设计者是()。

A:欧文斯 B:顾拜旦 C:萨马兰奇 D:罗格

14.奥林匹克圣火是()的象征。

A:团结 B:激情 C:和平D:友谊 15.首个成为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的中国企业是()。A方正集团 B:联想集团 C:海尔集团 D:中国移动通信集团 16.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年一届。

A:三 B:四 C:五 D:六 17.奥林匹克运动以()和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庆典为主要活动内容。A:体育运动 B:竟技项目 C:体育比赛 D:田径比赛 18.奥林匹克运动组织体系主要由国际奥委会、()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奥委会三部分组成。

A:国际体育联合会 B:单项体育联合会 C:国际田径联合会 D:国际现代五项联盟 19.奥运会的一句著名格言是()。

A:更快、更高、更强 B:和平、友谊、发展 C:重在参与 D:取胜更重要 20.北京2008奥运会是第()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A:26 B:27 C:28 D:29

二、判断题(共30题,每题2分,对的打“√”)

1、奥运吉祥物是该届奥运会最权威的形象标志。()

2、奥运永恒不息的火焰将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到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而引领奥运圣火到达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3、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项目为28个大项、300个小项。()

4、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名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5、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 World One Dream)。

()

6、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开幕,8月30日闭幕。()

7、北京奥运会的方针是:开放办奥运、创新办奥运、节俭办奥运、廉洁办奥运和全民 办奥运。()

8、北京奥运会福娃的五个形象分别是: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葬羚羊和鸽子。

()

9、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各种品质均衡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

10、到2003年10月11日,国际奥委会委员总数达到132名。

()

11、到2006年,有35个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管辖的运动项目被列入了奥林匹克运动

项目。()

12、第一个主办夏季奥运会的亚洲城市是韩国汉城。()

13、法国教育家顾拜旦是公认的现代奥林匹克创始人。

()

14、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美好愿望。()

15、国际奥委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国家奥委会构成了奥林匹克运动组织的三大 支柱。()

16、国际奥委会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最高权力机构。()

17、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18、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属于非官方的国际性组织。()

19、举办奥运会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共举办过8次。()20、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110米栏的世界纪录。()

21、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希腊委员维凯拉斯当选国际奥委会 第一任主席。()

22、我国女篮在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是在第5届奥运会上获得的亚军。()

23、武术已经成为2008年奥运会比赛项目。()

24、现代奥运会超越了政治、宗教、肤色、种族和语言的限制。()

25、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萨马兰奇。()

26、在一届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是李宁,第23届奥运会共获三枚。()

27、中国奥运史上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是邓亚萍和伏明霞,各获得3枚金牌。()

28、中国首次进入金牌榜前三名是在2000年的第27届奥运会上。()

29、中国在第15届冬奥会上首次实现了“零”的突破,叶乔波获得了2枚银牌,李琰也获得1枚银牌。()30、最早的吉祥物出现在1968年法国格勒诺布尔第10届冬季奥运会上,是一只取名为“雪士(Schuss)”的白狐。()

走进奥运测试题二

街镇: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选择题(共20题

每题2分)

1、北京2008年奥运会将于2008年()开幕,8月24日闭幕。

A:8月6日 B:8月7日 C:8月8日 D:8月9日

2、北京奥运会除北京外,还有上海、()、青岛、香港、沈阳、天津6城市赛场馆安排相应赛事。

A:秦皇岛 B:大连 C:厦门 D澳门:

3、北京奥运会共需要使用()个比赛场馆、5个相关设施和60多个训练场馆。A:35 B:36 C:37 D:38

4、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活动将从2008年()月开始,到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结束。

A:1 B:2 C:3 D:4

5、北京奥运会微是()。

A:天、地、人 B: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C:五福娃 D:魅力北京.文化奥运

6、北京奥运会文化节标志是()。

A: 人与灯欢快舞动 B: 心心相扣的心形

C: 天地人标志 D: 人与绿树

7、()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口号。

A;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B: 开放办奥运 C:全民办奥运 D: 绿色奥运

8、第27届奥运会中,我国在奖牌大国中位居第()位。A:二 B:三 C:一 D:四

9、第28届现代奥运会的举办地()。

A:美国洛杉矶 B:希腊雅典 C:日本东京 D:韩国汉城

10、管辖冬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共有()。

A:7 B:8 C:9 D:1011、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共有()。

A:56

B:64

C:66

D:68

12、国际奥委会全会以()方式从其委员中选举主席1人,任期8年。A:记名投票 B:无记名投票 C:自我推荐 D:奥委会推荐

13、国际奥委会委员到2006年3月已有()名,分布于世界五大洲。A:117 B:115 C:120 D:108

14、()年雅典奥运会的圣火首次穿越了 5大洲。

A:2003 B:2004 C:2005 D:2006

15、奥林匹克运动的三大支柱是指()、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奥委会。

A:奥林匹克主义 B:国际奥委会 C:奥林匹克庆典 D:奥运会组委会

16、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运村上空高高飘扬是()年。

A:1952 B:1956 C:1960 D:1964

17、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

A:顾拜旦

B:阿尔维尔

C:罗格

D:萨马兰奇

18、中国体操名将李宁在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中,除获得一枚铜牌外,还一人独得了()枚金牌。

A:6 B:8 C:4 D:5

19、自1894年起共有()人被受任为奥委会主席。

A:7 B:8 C:9 D:10 20、最早的夏季奥运会设计吉祥物是1972年的慕尼黑奥运会上一只被称为瓦尔迪的()。

A:小老虎

B:小黑豹

C:小猎狗

D:小狮子

二、判断题(共30题,每题2分,对的打“√”)

1、“更快、更高、更强”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

2、“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三大理念。()3、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2012年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4、“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是奥林匹克运动广为流传的名言。()

5、“光荣与梦想”是奥林匹克运动广为流传的名言。()

6、北京残疾人奥运会的会徽名为“天、地、人”。()

7、《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理解、友谊、团结的精神。()8、1896年4月6日—15日,第1届现代奥运会终于如期在美国举行。()9、1896年第一届在雅典举行的现代奥运会有15个国家的运动员参加了比赛。()10、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首歌”。()

11、奥林匹克标志是指单独使用的单色或多种颜色的奥林匹克五环,这一五环套接的图案标志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12、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

()

13、奥林匹克青年营发端于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

14、奥林匹克圣火代表着奥林匹克崇高的理想,象征着光明、团结、友谊、和平和正义。

()

15、奥林匹克圣火象征着光明、团结、友谊、和平和正义。()

16、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五环“分别代表参加运动会的五大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

17、“逆向代表制”可以有效确保国际奥委会的独立性。()

18、奥林匹克五环标志是五种颜色从左到右相互套接,上是绿色、黑色、红色,下是黄色与蓝色。

()

19、奥林匹克五环标志是由皮埃尔-德-顾拜旦于1913年构思设计的。()20、奥林匹克仪式主要有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发奖仪式等。

()

21、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使体育活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

22、奥林匹克运动广为流传的名言是:“参与重要,取胜更重要。”()

23、奥林匹克运动是促进人生理发展的体育活动。()

24、奥林匹克运动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25、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各种品质均衡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

26、奥运会包括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和残疾人奥运会。()

27、奥运会包括奥林匹克夏季运动会和奥林匹克冬季运动会,夏季有28个比赛大项,冬季有7个比赛大项。()

28、奥运会吉祥物是一届奥运会的象征。()

29、奥运会期间,裁判员不得与运动员一起住在奥运村。()30、奥运会组委会是具体负责奥运会实施的组织机构。()

走进奥运测试题一(答案)

选择题20*2=40

1、C

2、A

3、A

4、B

5、C

6、A

7、A

8、C

9、C

10、B

11、A

12、D

13、B

14、C

15、B

16、B

17、A

18、B

19、A 20、D 判断题30*2=601、2、√3、4、√

5、√6、7、√8、9、√10、11、√12、13、√14、15、√

16、√

17、√

18、√19、20、21、√

22、√23、24、√25、26、√27、28、√29、30

走进奥运测试题二(答案)

选择题20*2=40

1、C

2、A

3、C

4、C

5、B

6、A

7、A

8、B

9、B

10、B

11、B

12、B

13、A

14、B

15、B

16、A

17、C

18、A

19、B 20、C 判断题30*2=60

1、√

2、√

3、√

4、√5、6、√7、8、9、10、11、12、√13、14、√

15、√

16、√

17、√18、19、√ 20、21、√22、23、24、√

25、√26、27、√28、29、√ 30、√

下载阅读一:走进语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一:走进语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走进语文百花园

    走进语文百花园 ———高中语文第一课 冯长顺 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河大附中。你们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学段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进入了为自己描绘光辉未来的高中学段。......

    生活走进语文

    生活走进语文 语文改变生活 ——谈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2007年,教育部颁发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将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的“语文”、“数学”学科......

    一讲堂三走进活动

    利用“现代女性大讲堂”开展“一讲堂三走进”活动实施方案 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大通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对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按照县妇联......

    走进西部音乐教案(一)

    走进西部音乐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中国西部民族风情、地理和人文特质,一直都是吸引大众目光的焦点,西部地域蕴涵了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而西北民歌又是这一民族文化最具特色的......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作业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第一课时】 【课堂练习】 1.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剩的无毒的药品可以带出实验室 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 C.倾倒液体......

    让我们走进语文世界

    让我们走进语文世界 语文是一幅意境深远的国画,你尽可流动明眸,欣赏山高月小;语文是一曲清脆圆润的古曲,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语文更是一条在古人与来者之间铺设的心灵之......

    一访、三走进阶段性小结

    按照市、区“一比、一访、三走进”方案部署和我校“一比、一访、三走进”实施方案具体要求,逐步地开展活动。为了更好开展此项工作,把它和常规性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现对前一......

    三比一访三走进实施方案

    克东县金南小学教育质量提升 “三比一访二走进”活动实施方案 克东县金南小学 2012年3月 克东县金南小学教育质量提升 “三比一访二走进”活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