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创新意识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创新意识
度假区中心小学
金小莎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齐佩尔说:“人类需要科学表达外界也需要艺术表现内心的感情,音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比语言更为直接。”音乐教育的这种特殊功能早已为教育界所共见,并为许多音乐教师重视运用。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社会的核心灵魂。1998年2月14日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这不但精辟地论述了创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巨大作用,而且指明了培养的方向——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目标是激发、培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并全力培养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音乐课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下几个方面就是我在音乐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探索得到的体验:
一、提高教学内涵,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教育关系有教育主体与主导之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是大家熟知的一个教学原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目前仍存在教师本位的现象,重教师自我的感受,轻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自我的说教,轻学生的体验;重教学的成果,轻学生的感受。其结果造成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针对上述问题,我把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番改变。让学生主体参与和为之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引导学生大胆地创造与实践;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这一教育思想。为此,我慎重选择了“愉快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挚爱中,采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学习。为了确保学生对音乐课有常上常新的感觉,我屏弃了“一本教材,一张嘴”进教室的旧法,不断地变换引用风琴、口琴、录音机、影碟机,甚至多媒体电脑等教具辅助教学。同时,在授课中,不再限于教会学生唱,而是把识谱知识、乐器伴奏、配乐游戏、音乐欣赏、音乐舞蹈等各种能力的培养视为教学任务。让学生既长知识又长能力,让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从课堂教学总的情况来看,音乐课堂中学生一直处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这种新的设计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大大的提高,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素质。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音乐作为心灵的语言,是音乐家通过现实生活而发出的感受,并用音乐语言传递给人们。音乐是多种基本手段的综合表现,它是由旋律、节奏、力度、音色、调式等要素有机地结合而成的。因而,教会学生欣赏音乐就显得非常必要。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学会用“耳”、用“心”、用“感情”去欣赏音乐。如六年级第十一册音乐教材中,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所作的第九交响曲最后乐章《欢乐颂》,向全人类发出了“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召唤,充分体现了音乐家“自由、平等、博爱”的伟大精神,听来令人振奋,撼人肺腑。因此,教育学生要学习音乐家宽广的胸怀和与病魔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以贝多芬的那句名言“我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来勉励自己。我们音乐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细细欣赏、认真体会,使其内心情感倾注到作曲家所表现的情感世界中去,在高雅音乐的艺术熏陶下,身心愉悦,灵魂升华,从而不断提高情商水平,培养高尚情操。音乐不但可以感受到美,还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演奏及创作产生欲望。这种欲望,既包含了与作者心灵的共鸣,也包含了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实践意识。这种意识,就是创新的动力。
三、改革评价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音乐课并非“唱歌课”。若简单的以一首歌曲来断定学生的音乐成绩,必定会挫伤那些因嗓音条件不好而唱不好歌的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按教材内容选用唱、奏、跳等方式来进行表演,学生自己选出代表组成评委,分组进行比赛,在分组比赛后进行个人才艺表演,最后评委团给出合理的评价。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能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考核过程中同学十分投入,课堂气氛既轻松活泼,又井然有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编排的能力。
四、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创新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的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音乐素质和爱好倾向,学生既可以用嗓门演唱,也可以借乐器演奏;既可以尽情地表演,也可以静静地感受。如在欣赏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要有自己的联想和自己对美的体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他们的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教育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
总之,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点,是时代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必须有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在教学时要遵循教学规律,不断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行探索,灵活应用所学的音乐知识,真切感受到主动参与教学的乐趣,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成为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而且为许多学生及家长所重视。音乐教育的途径及各种功效也被广泛认可。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欣赏、歌唱歌曲,从而产生的情感交融,不仅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净化人的心灵,而且可以用来陶冶人的德性,具有德育功能;通过思维的实践,可以促进大脑两个半球的协调这些功能得以综合发挥,即形成了推动时代发展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这需要在今后的音乐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发表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区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
第二篇:Dyfwikw谈小教育学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A优势:网站平台可以深度本土化、运营本土化,这一点口碑网会受到很多制约。
宜宾网络发展比较成熟,几家同类网站发展情况不理想,查看口碑网用户最新点评论时间为2007年6月29日。可以看竞争类网站发展不够理想。
宜宾地区虽然有几家类似网站,但是在用户们的记忆是非常模糊的,***可以打出宜宾生活消费第一门户品牌口号,迅速强占市场,使宜宾人在心理知道宜宾最大的生活消费门户网是***,这样同类网站就失去的竞争力
B劣势:缺乏网络产品的运营经验,对市场了解不够深入得不到精确的数据,对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没有管理统筹经验,完全没有市场控制能力
项目外部因素
A机会:同类网站虽然有几家,但是却都出现疲软情况,即使强大的口碑网也做的并不是很好,前面的那些网站培养的用户和企业用户的习惯。现在缺少的就是真正
有实力的网站来运营这个市场。同过网站和传统媒体的整合实现项目、个人用户、企业用户三赢的局面。
B 威胁:只要一个网站成功、周围同行就会全部模仿其模式、持久的价格站抢夺市场,这对我们本来缺少资金的情况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同时竞争过程中,对手可能研究创新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最近中国十七大问题,对互联网整治非常严格,如果政策变动对产品和服务开始进行征税。
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学生的创新意识
度假区中心小学
金小莎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艺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齐佩尔说:“人类需要科学表达外界也需要艺术表现内心的感情,音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比语言更为直接。”音乐教育的这种特殊功能早已为教育界所共见,并为许多音乐教师重视运用。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社会的核心灵魂。1998年2月14日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这不但精辟地论述了创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巨大作用,而且指明了培养的方向——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目标是激发、培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在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并全力培养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音乐课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下几个方面就是我在音乐教学中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而探索得到的体
验:
一、提高教学内涵,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教育关系有教育主体与主导之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是大家熟知的一个教学原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目前仍存在教师本位的现象,重教师自我的感受,轻学生的主体参与;重自我的说教,轻学生的体验;重教学的成果,轻学生的感受。其结果造成很多学生喜欢音乐,但不喜欢上音乐课。针对上述问题,我把音乐课堂教学进行了一番改变。让学生主体参与和为之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引导学生大胆地创造与实践;树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体现这一教育思想。为此,我慎重选择了“愉快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挚爱中,采用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主动学习。为了确保学生对音乐课有常上常新的感觉,我屏弃了“一本教材,一张嘴”进教室的旧法,不断地变换引用风琴、口琴、录音机、影碟机,甚至多媒体电脑等教具辅助教学。同时,在授课中,不再限于教会学生唱,而是把识谱知识、乐器伴奏、配乐游戏、音乐欣赏、音乐舞蹈等各种能力的培养视为教学任务。让学生既长知识又长能力,让学生自始至终兴趣盎然地主动参与。从课堂教学总的情况来看,音乐课堂中学生一直处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这种新的设计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大大的提高,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音乐素质。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音乐作为心灵的语言,是音乐家通过现实生活而发出的感受,并用音乐语言传递给人们。音乐是多种基本手段的综合表现,它是由旋律、节奏、力度、音色、调式等要素有机地结合而成的。因而,教会学生欣赏音乐就显得非常必要。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学会用“耳”、用“心”、用“感情”去欣赏音乐。如六年级第十一册音乐教材中,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所作的第九交响曲最后乐章《欢乐颂》,向全人类发出了“亿万人民拥抱起来”的召唤,充分体现了音乐家“自由、平等、博爱”的伟大精神,听
来令人振奋,撼人肺腑。因此,教育学生要学习音乐家宽广的胸怀和与病魔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以贝多芬的那句名言“我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屈服”来勉励自己。我们音乐教师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细细欣赏、认真体会,使其内心情感倾注到作曲家所表现的情感世界中去,在高雅音乐的艺术熏陶下,身心愉悦,灵魂升华,从而不断提高情商水平,培养高尚情操。音乐不但可以感受到美,还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演奏及创作产生欲望。这种欲望,既包含了与作者心灵的共鸣,也包含了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实践意识。这种意识,就是创新的动力。
三、改革评价方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音乐课并非“唱歌课”。若简单的以一首歌曲来断定学生的音乐成绩,必定会挫伤那些因嗓音条件不好而唱不好歌的学生的积极性。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不同特长的学生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按教材内容选用唱、奏、跳等方式来进行表演,学生自己选出代表组成评委,分组进行比赛,在分组比赛后进行个人才艺表演,最后评委团给出合理的评价。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可以减轻学生对考试的恐惧心理,能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考核过程中同学十分投入,课堂气氛既轻松活泼,又井然有序。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编排的能力。
四、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创新教学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时候,也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的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音乐素质和爱好倾向,学生既可以用嗓门演唱,也可以借乐器演奏;既可以尽情地表演,也可以静静地感受。如在欣赏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要有自己的联想和自己对美的体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他们的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教育过程中,在引导学生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
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
总之,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重点,是时代的需要。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必须有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教师在教学时要遵循教学规律,不断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指导学生自行探索,灵活应用所学的音乐知识,真切感受到主动参与教学的乐趣,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成为学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而且为许多学生及家长所重视。音乐教育的途径及各种功效也被广泛认可。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欣赏、歌唱歌曲,从而产生的情感交融,不仅可以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净化人的心灵,而且可以用来陶冶人的德性,具有德育功能;通过思维的实践,可以促进大脑两个半球的协调这些功能得以综合发挥,即形成了推动时代发展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这需要在今后的音乐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社会培育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发表于《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区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
第三篇:谈创新意识
也谈创新意识
河北省赵县
在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下一代劳动者和接班人的任务就是如何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这种教育又称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已成为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知识经济的今天,大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为此,我对在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教育进行了粗浅的探索。下面仅就此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正确认识“创新”的本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这种创新和独创表现为他们自己提出某一问题,并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创新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对于中等教育来说,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 的新知识,掌握 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明确以上认识,教育者就应适当调整班级管理思路,在管理措施上予以正确的导向,这将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二、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是截然不同的。一是在教育目标上。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动的统一性,使学生的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次,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使引导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二是在管理方法上。传统教育是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自始至终都在教育者的事先确定的规定上运行。以行动的整齐划一为管理得法的唯一标准。而创新教育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有利于自主管理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被管理中逐步学会管理和自我管理。三是在教育评价。传统教育强调“为师是从”,学生如练兵场上的战士,时刻等待着命令。学生的优差完全取决于是否听话及“执行命令”的快速程度和准确程度。而创新教育视学生为主体,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创造者。针对教育对象起点、基础的不同,评价机制迥异。创新教育着重个人对过去的超越,关注的是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能有无得到发挥,人文精神是否确立,健全的人格是否得以塑造,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有无得到培养等。总之,创新教育是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较大差异的崭新的教育。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创新教育的理念、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指导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行为,落实创新教育。
三、遵循基本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创新教育实施
对教育而言,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创新教育本身就是一次创新。因此我们切不可操之过急,应该遵循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逐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学过程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就是要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的。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2、积极创设新氛围。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
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3、提倡学生的质疑。提出一个疑问,就是创造的开始。提倡学生质疑,能培养学生既尊重教师,又不迷信教师的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使他们成为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这需要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做到三点:一鼓励学生对管理质疑,激活学生的生活热情和内在潜能。二是学生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本质特征就是独创性。从某种程度上说求异思维是一切创造之源。因此教师应为他们提供施展管理才能的创造空间,锻炼、培养学生的求异能力。三是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标“新”立“异”、敢于用前所未有的方法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升华。
总之,没有变异物种就没与进化,没有改革社会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意识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
21世纪教育研究
第四篇:谈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谈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因此容易受制于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此培养自主创新人才刻不容缓。
一、创造性思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包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贡献的远大理想,为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高尚精神以及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创新能力则是指具有把上述理想、精神、愿望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或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1、独立性思维品质。我国现行的培养模式从思维的培养方面,只要求按教师和书本的导向去记忆和容纳知识,既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和压力,也缺少相应的训练,因此创造心理逐渐淡化,养成了依赖思维心理。基于此,培养独立思维的心理对一个人来说是当务之急。培养独立性思维品质,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强化学生的大胆而合理地怀疑意识、增加其不盲从于大多数的抗压心理意识及培养不断否定自己的健康心理意识。
2、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发散性思维即求异思维,是一种从不同途径、不同角度去探索多种可能性,探求答案的思维过程。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应循序渐进着力于流畅性、变通性和新颖性三个层次的培养。
3、想象力的培养。想象是创造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必经过程,培养人的想象力是完善其创造心理品质的重要环节,想象力对于创造的作用,正如哲学家康德所说:“想象力是一股强大的创造力量,它能够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想象力的培养应落实在保持和发展好奇心、拓宽知识面两个方面。面对当前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的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为主要元素(一)大学生本身虽然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外界条件的,但大学生自身必须善于利用这些外部条件,积极主动的锻炼及增强自己的创新素质。大学生要了解自身的特点,包括优点和缺点。大学生创新的优势在于总体素质较高,理论知识丰富,善于接受新事物,能够抓住变化的趋势。劣势则是经验非常不足,而且创新多凭一时激情,较冲动,不够成熟和系统化,心高气傲,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大学时代要会学习,更要学会学以致用才能将所学的各种知识相互连接起来,迁移到未来实际的工作中去。大学生必须学会自我管理。许多国外的高等学府在教学管理中融入了学生自我管理。这一机制使得学生的自律能力大大提高,并且能够积极对学习、生活、学生工作甚至学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努力寻求解决办法。这会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
(二)高校方面: 1.学校重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 2.教师变灌输为引导;3.开展课外创新活动;4.提供实践平台; 5.建立创新基金。
(三)社会方面:1.加大对创新型教育的投入 ;2.引导高校进行创新;3.加强对高校的监督管理;4.鼓励大学生创业。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改进:
1、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必须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确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在现代科技加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以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给学员留有自己思考的时空,培养创新能力,适应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是现今教学方法改革的必然。杨振宁先生根据中西文化系统的不同,比较了中美的教学方法,指出,中国传统教学方法重演绎、推理、按部就班,严肃认真、基础扎实,但缺乏创新意识;而美国的教学方法重归纳、分析和渗透、综合,是一种“体会式”的教学法,其优点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强,易于较快进入科学发展前沿,但基础不够扎实。因此,在发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吸收和借鉴外国教学方法的优点,取长补短。采用双向教学法,提倡课堂讨论,开设研究型、计算型实验,采用案例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创造性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法。
2、转变考试观念。考试作为测试人的素质差异的一种手段,在人才培养选拔和使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它作为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并对教育的培养目标承担着具体责任。教育的功能和目标,从根本上说是要提高学员迎接挑战的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因此考试的内容应与之相适应,从考核知识的记忆、定向理解、运用,转变为考核捕获、处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这会促使原有考试方式的转变,逐步建立和完善与素质教育协调,有利于人才全面成长和发展的现代化的考试体系。
3、加强课堂讨论。从课堂讨论入手,强化学员的竞争意识和创造意识,培养学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代学生都有一定的竞争欲和表现欲,在课堂讨论中,对不同观念和见解的争论,正是引导他们展现健康的竞争欲和表现欲的极好机会。
4、重视实践教学。鼓励学员积极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实际经验,体验社会。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着重培养学员形象思维能力。让学员学好抽象理论的同时,重视实践环节训练。积极建立创新基地,为学员提供创新的机会,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在培养学员创造性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增加设计性、创新性试验内容。
5、建立宽松的目标管理机制。从管理角度而言,宽松的环境应建立在目标管理基础之上。现行的过程管理不宜于创造性人才培养。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施完全弹性学分制,进行目标管理,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学员内在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第五篇: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纵观当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正是学习的启蒙阶段。此时的孩子,由于生理和心理双重因素的制约,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一碰到困难和挫折,便会产生低落的情绪,对美术课堂上的创作缺乏了解。这些,使得本应充满活力的艺术学科在孩子面前变得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克服这种求知的浮躁,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下一代。
一、为学生创设创新的氛围
在人类所有活动中,最能体现创造性的莫过于艺术了,而艺术种类中的美术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意识的发展有其独到的功效。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通过师生的双
边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不要求学生作品必须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情绪愉快、观察灵敏、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发展创新思维
想象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小学阶段的孩子,往往喜欢异想天开,有的想法甚至有些离奇: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孩子可以幻想在月亮上挂秋千摇荡;蝴蝶纷飞扑向孩子身上,说明我比花儿更美;不同国家的儿童可以用
纸筒互相“打电话”。在成人看来似乎“荒诞不经”,对儿童说来,正是奥妙所在。因此,要指导儿童画,就要去发掘他们这种儿童审美的奥妙。小学阶段儿童对艺术偶像是很崇拜的。我顺其童心,充分利用艺术偶像的力量为教学服务。学生都很喜欢齐白石的画,他们说,一只小鸡,一对小虾,在其笔下都特别的有趣。《古诗配画》一课中,我便抓住这一点来启发学生大胆合理地想象:“齐白石爷爷曾经画过这样的一幅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意思是说,青蛙的声音从十里山泉里传出来。大家知道,山呀,水呀,人呀,物呀,都好体现。这声音要画出来可就麻烦了。”我先让学生去思考议论,而后讲述齐白石爷爷是这样体现的:几只小蝌蚪从山泉里流出来。听到这里,学生己是恍然大悟了。只要教师潜心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恰到好处地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催化与导向,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能力。
三、用信心架起成功创新的桥梁
我们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作为学生走上人生之路的启蒙者,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去点亮孩子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