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构建具有专业背景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1:4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如何构建具有专业背景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如何构建具有专业背景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

第一篇:浅议如何构建具有专业背景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

浅议如何构建具有专业背景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

【摘要】本文从高职高等数学课程及高职学生的现状和特点出发,就目前高职院校数学教育的现状,对构建具有专业背景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高等数学;课程体系;课程现状

高等数学是当下高职高专院校大部分理工类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培养专业人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思想和方法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等领域中应用广泛.目前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它不仅要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方法,而且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为主要内容,这便意味着各院校减少了基础课课时.在此形势下,高等数学教学必须改变教学方式,加强与专业课程的结合,深挖数学问题的专业背景,将专业课程问题引入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中.一、高职高等数学课程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高等数学课程体系以及教材内容设置、数学教师本身固有的学科观念等远远不能适应高职高专教育迅速发展的形势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课时相对不足

目前,对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认识有失偏颇,高职教育注重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学校一味地缩减基础课课时,重点强调专业课教学和增加各项实训课,忽视了数学教学是一门培养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课程,关系到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训.这不仅没有考虑到高职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出路的多样性.2高职生源现状

首先,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他们大多数是被动地学习,接受能力差,心理上惧怕数学;其次,高职学生入学成绩差别较大而教材统一,没有分层区别,如此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不一;最后,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最终,学生数学基础越来越差.3高职教材现状

现有高职数学教材只是本科版的压缩,教学内容与现时学生所需知识已经脱节,教材应用性不强,缺乏高职教育的特色,很难体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宗旨.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而实际教学中,偏重的只是传授,强调结构严谨.对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数学学习特点等不够重视.4教学方式落后

高等数学传统的教学手段依然是“黑板加粉笔”、灌输式、满堂灌等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只能让学生通过反复机械的练习掌握一些固定题型的解法,教学模式也基本上是班级集中式授课.数学教学用品与设备落后,导致数学教学方法单一化,不能做到因材施教,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构建具有专业背景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针对目前高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我院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材、教学模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1提倡基础课教师专业化发展

目前大多数文化课教师专业化尚不能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高职院校中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相脱离.因此,改革与发展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数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它有助于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升数学教师的专业地位,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高职院校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主要包含两层含义:http://www.xiexiebang.com一是数学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二是根据本校专业要求而扩展的知识.我院数学课教师教授班级几年来尽量固定专业,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深入专业和工作第一线了解专业知识和相关内容,得到第一手资料,搜集相关专业的案例,和专业课教师进行合作与交流,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引入高职数学教学中,增加教师参与数学实验和课程开发的机会,并在此活动中通过体验、理解、感悟所形成的实践性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2加强高职高等数学教材的改革

将高等数学课程内容体系设置为“基础模块、专业应用模块、素质提高模块”.课程类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基础模块教材改革应该以取材合理、深度适宜、符合认知规律、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特点为前提,深入浅出.首先,教材应重视重要概念产生的背景平台,以实例引入知识点.其次,要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水平,恰当处理教材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遵循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的原则,淡化理论上的严密性、逻辑性,尽可能将高数中抽象复杂的理论和思维方法直观化、图像化,便于学生理解.这部分教材由我们自主开发编写公开出版.专业应用模块主要特点是明显的专业指向性与职业性,以应用为主线,以“必需与够用”为原则,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数学分析与计算工具.专业应用模块按专业群来构建.我们将学院所属专业分为文科经济类、理科经济类、理科工程类.针对我院不同专业,增加简单的建模实例,强调实践应用,将联系实际、贴近社会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源于专业的教学素材,以“情境设问、知识展现、实际应用”的模式编排.强化数学学科的基础性,由于学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较基础课程是延滞的、后续的,学生缺乏专业概念背景,案例选择不要太专业化,同时教材还兼顾不同专业的需求,淡化理论,注重实质,充分利用几何直观,增强可读性.这部分教材主要是由各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编写讲义.素质提高模块分为两部分:面向对数学有较高要求的学生以及与专业学习紧密相关的学生开设选修课.一是基于能力素质提升以解决实际问题及创新能力培养的素质拓展,主要有数学实验如学习使用Mathematica求解数学问题与数学建模课程.二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终身教育理念,为学生后继学习发展提供平台,开设数学文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选修课,组织进行院级以及全国数学建模比赛,为学生提供提高模块数学基础平台.3建设与专业需求相结合的数学教学体系

高职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专业教育的依附性.若一味地按专业需要讲授,就会使我们的教学处于被动地位.高职数学的教学改革应在尽量不破坏数学自身系统性的前提下,突出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处理教学内容,把过去整齐划一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按照专业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分专业按需要选择教学内容,直接选取专业课程相关内容,实现数学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融会贯通,在教学深度的把握上,以够用为原则.4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形式单

一、呆板,主要采取教师讲学生听.改革后的高等数学教育教学可以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论文、报告、问题引入式等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我们在讲授新课的时候尽量多地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手段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背景和有关定理发现的数学历史及数学家趣事等,如此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是对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教师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等不同的教学手段,思路讲解与动画演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降低理论深度,以便学生易于接受、吸收.为了更加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我院积极倡导考试改革.数学评价以学生为中心,树立全面考试观,在考核的内容方面,不仅要体现阶段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而且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考试的方式,形式上可以是灵活多变的,采用多种形式,将成绩分成平时、考勤、论文、上机实验加期末闭卷等部分,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以评(考评)促教、以评促学,快乐学习.三、结束语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总结,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的体制等各方面不断地进行完善,我们的数学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以培养学生数学素质为宗旨的能力教育.【参考文献】

[1]王波.关于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天津:职业教育研究出版社,2010(1):102-103.[2]周玮.高职经济数学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实验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3]王子兴.论数学教师专业化的内涵[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

第二篇: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案(定稿)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摘要:在职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计算机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骨干专业,其改革的必然性是显而易见的。是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新的认识,改革就成了我们职业教育人当前的使命,就要求我们重新用新职业教育理念来指导专业教学改革,让职业教育出人才出成绩,让职业教育受到尊重。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中要求我们以市场为导向,重视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培养;要求以需求为向导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以能力为基础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中去;使用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贯穿动中学的灵活的教学方法,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教学途径。

计算机专业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骨干专业,其教学改革也是必然和必须的。为此结合我们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实践和探索,总结了几点改革的思路:

一、以需求为导向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有机统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新标准

以需求为导向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它提供了满足行业需求的教学和培训。我们的学生从初中进入中职后,学习的目标改变了,如果说学生在中小学时是以升学作为他们的目标,那么,进入中职后他们的目标已经转向了就业。中职学生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面临就业的挑战。如果学的知识技术与就业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学生将失去学习信心,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现在的学生可以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了解本专业相应的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及其变化,因而他们可能十分关注自己专业的课程设置。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动机与需求是紧密联系的。如果说需求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源泉,那么,动机就是推动这种活动的最直接的力量。我们要进行计算机课程设置改革就应从社会调查→岗位群→专业模块→课程设置等几步进行,即根据中职生就业的岗位群设置相应的专业模块,并经过这几年运行,不断修改调整,逐步使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与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1)根据职业标准指导的能力本位原则按职业岗位的要求,调整课程结构,精讲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加大职业能力训练的比例。职业标准反映了目前情况下该职业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课程改革中我们的课程首先要体现“职业性”,即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围绕职业标准考虑满足企业生产(服务)一线反应的需求,培养企业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比如可以将学生比较难以接受的专业基础课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适当压缩,仅仅将其引入门而不做深入的研究,也可将其作为限选课(也要考虑照顾部分升学的学生)。同时重点开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实践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如 3DMAX、网页制作,这些课程则对他们提高要求,做到精通,并能够举一反三,自学与之类似的其他课程。同时我们仍应根据学生就业的实际把《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常用计算机办公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数码设备的基本使用》等增加到学生的知识技能中去。

(2)根据职业能力系统化原则建立中职学校课程与国家职业标准之间的联系,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并可将不同类别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教学计划。这样可以从职教课程中清晰地看到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同时兼顾学生的其它素质培养,并使学校教育的课程在打破学科系统化课程与模块组合的经验课程后,形成新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

(3)根据行业技术标准指导下的先进性原则及计算机专业发展迅猛的特点,要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计算机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克服专业教学存在的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不能适应

产业发展需要的弊端。

二、以能力为基础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打破传统课程的界限,逐步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 课程改革应以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逐步进行课程内容设置改革,打破传统课程的界限,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实现由以“知识为本位”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转变。所谓整合,不是把有关内容机械地拼接,而是根据中职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能力水平以及中职毕业生面向的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来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

(1)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和能力水平进行整合。例如,我们现在就把原来的《计算机中英文录入技术》、《计算机文字表格处理》等几门课程进行整合,增加《电子表格(EXCEL2003)》、《幻灯片制作(Powerpoint2003)》和《WPS2003》等内容,把以前《计算机中英文录入技术》中单纯的汉字录入技术与常用文字表格处理融为一体,既可让学生利用录入软件练习汉字录入,又可让学生利用文字处理软件等进行汉字录入排版,让二者有机结合,从而杜绝了学生练习汉字录入技术中的枯燥感觉,也让学生知道汉字录入在文字处理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

(2)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这一类的课程整合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关键应用能力为目的,以实际任务来驱动教学,把单纯的理论和实作有机结合,把相关相邻课程进行合理整合。例如《局域网基础教程》以某种局域网为项目,通过讲授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学生理解网络传输的协议;掌握在不同环境下计算机网络的各种线材的设计、安装、铺设的原则及方法;学会分析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如何配置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的选用与安装;网络管理、资源分配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使学生具备网络组建和维护的基本技能。这样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的目的和内容,能将多种知识迅速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三、以学生为中心兼顾学生能力差异,实现分层教学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之一就是期望值高、起点却参差不齐,学生存在的潜质和个性也有差异,例如,有的抽象思维能力强,理论学习效果较好;有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好,动手能力强,由于成功的刺激来源不一样,反作用于学习动机,不仅学生之间学习动机强弱有差异、同一个学生在不同方面其学习动机也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学生的不均衡发展。如果仍吃大锅饭,则就会出现“吃不饱”和“不够吃”的现象。

实行分层施教,即让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能力相近,目标相同,教师的教学就能兼顾大多数学生求知的需要,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由于班中的优势和弱势差距不大,处于弱势的学生通过努力存在着从弱势进入优势的可能,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良性的竞争,有利于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中职的培养目标不同于中学,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可塑性很大,中职没有高考的压力,给我们实行个性化教学留有很大的空间,只要我们认真去发掘每一个人的潜能,因人施教,就存在着通过中职的教育把他们塑造成才的可能。我们现在就已经把计算机专业学生分为两大模块教学:高考升学班和技能训练班,学生进校时就对学生及家长介绍两个不同模块的培养方向、区别、适宜人群、出路等,让学生自己认清自己和自己未来的方向后作出明智的选择。这样就兼顾了学生能力差异,真正实现分层教学,在高考升学班中,除了要掌握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外,还加强了文化学科、专业理论学科的教学力度。这样就扩大了计算机专业中部分较好学生的发展空间,为升学铺平道路;在技能训练班中我们则加强了动手性强的学科的教学,让稍差或很差的学生都能从中学到知识和技术,为就业打下基础。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替代传统教学,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鉴定评价方式

新职业教育理念中,灵活的教学方法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贯穿动中学的理念为前提,利用计算机、大屏幕投影、网络等先进的多媒体教育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

板,用计算机教“计算机”。在教学中,教师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着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手的主体,教师则成为学生的“协作者”。教学模式有多种多样,如讲解接受模式、自学辅导模式、引导发现模式、实验模式等等,在诸多种教育模式中,没有哪一种模式是最完美的。在教学中,采用那种教学模式,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总结。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完美的模式,改革教学模式不是目的,而是通过某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全面地贯彻教育方针。

在评价方式上采用“层层递进、分段分项目测试”和“因人施考、重测法”是非常有效的。

1、层层递进、分段分项目测试即对部分学科特别是技能学科系统地划分成若干个可行的项目,然后在教学中针对各个项目进行层层递进、分阶段训练并测试,让学生在各项目的训练和测试中逐步提高,综合运用,最后行成这门学科的综合技能。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摸底,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动手能力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基础,提出新的要求,制订阶段目标,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接着,当堂鉴定验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出努力的新台阶,“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向前走,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进一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2、因人施考、重测法即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因人施考,对每次测验不合格的学生在组织他们补课后进行重测,直到达标,不放过任何差生。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鉴定中,不能只考共性的、统一的东西,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因人施考。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能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另外选择一至二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进行发展,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这样可以激发所有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不过关是不行的,差生也不会因一次的“失败”,影响自信而放弃,绝大部分学生会在激励机制中努力。总之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职业教育热起来,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是必然的。计算机专业作为决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基础专业、骨干专业,其教学改革更是迫在眉睫。如何应用职业教育的新理念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特点来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也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

小结:本文是在学习了新职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改革实践探索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并从新职业教育理念的角度提出应以需求为向导、以能力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使用灵活的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思路。

改革只是教育教学研究的一部分,要想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计算机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还必须相互配合。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才能结出丰硕果实,中职计算机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只有我们认识了自己,认识的市场,认识了学生,我们才会给自己找到一条成功之路,才能让我们的计算机专业也真正的热起来。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冯巩湖南省长沙县职业中专学校

摘要:面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培养后,毕业生难就业的问题。探讨了在课程设置、师资投入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并针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提出几点措施。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专业现状;教学改革;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然而当前中职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却面临着就业困难,专业与市场需要脱节等问题。当前中职学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专业知识不够深入,学生综合素质不够高,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一、中职教育教学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专业课缺少实用性

专业课程是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平台。细分专业课程,不断推出与计算机专业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实用课程,是专业建设重要的途径。

(二)教学方法单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很多教师没有认真研究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不同,没有认真分析中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却昏昏欲睡。有的教师备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学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

(三)缺少高素质专业课教师

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许多专业教师其知识储备也大多来自前些年甚至更早的计算机书籍,因而使得其知识显得相对陈旧。对教师专业培训重视不够,教师缺乏或没有机会和外界同行交流,没有机会外出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少教师教学靠自学或吃专业老本,教师更新知识备感吃力。

(四)硬件建设滞后,教学设施不完善

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是各专业学生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这是当今社会的要求,各个学校为此也都建设了计算机机房。有些学校认为,既然有机房,就可以开设计算机专业,于是不少学校计算机专业仓促上马,不分析现有的硬件条件能否满足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能否顺利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以致出现不少问题。

(五)重课堂教学,轻实践环节教学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目前许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硬件并未达到相应的条件,却仓促开设计算机专业。结果学生是招来了,但是实训条件达不到要求,于是让学生“纸上谈兵”式的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或者理论课时偏多,实践课时偏少,通过理论与实训课的非合理设置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想应该综合分析,认真研究,从改革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硬件建设等方面入手,扎扎实实工作,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提高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具体从以下几

个方面着手:

(一)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操作型技能人才

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要想走向稳定与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根据中职学生就业的岗位群,确定技能教学体系、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努力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目标定位就是培养应用型、操作型技能人才,职业定位为计算机软件操作员、录入员、计算机维护员、网络维护员、电脑美工、网站维护员、电脑动画工等。

(二)改革课程设置完善教学模式

在课程体系结构上要打破传统的按照技术学科进行教材编写的模式,开发和推广与计算机技术发展、应用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的教材。对不同专业方向所需要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各种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取舍,注重社会实效性和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中职学生特点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是教师的重要任务。应提倡任务驱动教学法,通过实际应用获取知识。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但通过实践证明,对于技术性较强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一门课程中选择若干个任务(或项目),在实现这些任务的过程中讲解如何把任务分解成许多简单的子任务,从应用各种的顺序关系来组织相关知识点的讲授,而不从学科的角度系统讲授知识。从某种意义来讲,需要在透彻了解整个知识结构之后才能掌握好这种教学法。应提倡做大作业,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方法。传统的作业和考试中的题型如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等对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有一定作用,但对于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应用课程,动手做大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有更好的作用。特别是在完成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的作业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精神。要重视上机实践环节教学,提倡教师面对面直接对学生辅导。只通过看书本、听讲课是学不会计算机的,必须重视面对面的辅导环节,特别强调在实验课中教师对学生的直接辅导作用。

(四)加强计算机实践课教学,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做好上机实验是学好计算机课程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实验实训环境,是学不会、学不好计算机课的。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和学习的平台建设,创建良好的、能调动教学双方积极互动教学平台,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计算机教师的专业能力决定着教学质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在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中,应注重使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依靠每一位热爱职教的同行们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力争让学生真正学有所长,这才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走向市场的真正出路。

参考文献:

[1]聂津.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方法.2009-1-9;

[2]孙宝发.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2008-6-26;

[3]罗静.浅谈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J].科学咨询,2009,(6).

第三篇: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思考(共)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摘要】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也是本科专业办学成败的关键。本文对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闸述了课程体系四个方面的特点,并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综合与更新、双语教学开展以及加强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等四个方面做了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生物工程课程体系构建思考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1(a)-0254-03

Establishment of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thoughts for the bioengineering specialty

CHEN Xue-hong1,WANG Shi-hua1,LIN Wen-xiong1,LI Yang-yu2,ZHENG Chang-yan2

(1.School of Life Sciences,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2.Teaching affair addministration section,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Fuzhou,Fujian 350002,China)

Abstract:Curriculum system work is a core part of talent culture plan,and also the key elments of the undergraduate eduation between success and failure.In this paper intensive study in establishment of curriculum system of bioengineering specialty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is given, and four features of curriculum system are discussed, and five aspects of curriculum system optimization, integration and renewal of curriculum,bilingual teaching,teaching technique study, innovative and synthetic experiment are furthur discussed.Keywords:bioengineering,curriculum system,establishment,thought

生命科学是近20年来最重要和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生物工程是生命科学和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的交叉科学,其任务是促进和实现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向应用领域转化。为了适应生物工程学科发展的要求,教育部已将生物工程专业列入了2004年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使之成为与理科的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并列的与生物学有关的工科专业。如何把生物工程专业办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专业,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有创造性、开拓性,是生物工程本科专业面临的现实问题。

2008年,依托生物学科资源优势,福建农林大学新办了生物工程本科专业。根据教育部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意见和福建农林大学关于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原则和意见精神,通过调研以及对国内部分重点大学和农林院校生物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进行必要的借鉴和总结,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生物工程基础知识,掌握生物工程技术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复合型、创新型工程技术的高级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课程体系的框架,课程体系建设是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也是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发展状况的最直接体现。因此,按照学科发展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探讨和研究,构建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成为专业办学成败的关键问题,也是解决新办生物工程本科专业面临困难的关键[1]。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现代科技与生产的发展存在综合化的特征,同时生物产业发展与农业、食品、化工等众多领域存在明显的领域融合[2]。因此,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要求具有综合化特征,即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相互渗透、交叉进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初步解决复杂问题的技能,以适应生物产业发展与其他产业融合的需要。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构建的课程体系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任选课和实践教学等五大模块。

1.1 理论教学体系

就目前来讲,生物工程专业理论课程的核心知识主要包括外语、数理化、生物学、工程学等知识[3]。体现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选修课四个部分(表1)。

公共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信息技术、数理化等,其中有机化学等化学基础课程占15学分,突出化学在本专业的重要性。公共课主要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必要的学习能力和化学基础知识。

专业基础课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微生物学、化工原理、工程制图、现代仪器分析等课程。这些具有生物工程专业知识要素的课程开设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理论知识,以及具有初步的工程学专业知识概念,同时将现代生物技术与生产实践内容进行了初步结合。化工原理和工程制图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工程理论的基本内涵和方法。

专业核心课共6门,包括生物工程设备、生物分离工程、微生物工程、蛋白质工程、微生物代谢调控发酵、生物工程实验。专业核心课体现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科特色,所开课程将生物学理论进行拓宽,并将其进一步结合到工程技术中。通过开设的80学时生物工程实验课程,对生物工程理论和技能进行融合,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实践操作技能。

任选课包括专业任选课及公共选修课。专业任选课有生命科学前沿讲座(科研成果课)、细胞工程、环境工程、生物制药、微生物检测检验技术、食品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学、免疫学、企业管理、知识产权与专利法等29门。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任选其中的几门。这是为了适应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知识更新,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突出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最新发展方向紧密的结合。同时,增强学生就业时的专业竞争力和参加社会工作后在学科交叉领域的工作潜力。公共选修课意在通过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学校组织开设的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艺术美育等几大类别。学校要求理工科学生应修满6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

在构建生物工程理论教学体系上,我们坚持三个理念进行组织实施:一是建立扎实的数理化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二是使学生具备丰富的生物技术知识和必要的工程学知识基础,以适应现代生产中的工程设计,同时进行经济管理知识的初步教育;三是进行个性化教育,开设大量的专业选修课,增强特色,拓宽专业口径,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适应市场需要。

1.2 实践教学体系

生物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决定着学生走向社会后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因此,结合生产和科研的实践,学习生物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是培养生物工程人才的重要环节。我们在学习、借鉴和总结的基础上,经过论证建立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除规定的军训、思政实践外,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室实验、课程实习、校外基地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五个部分。这些实践教学环节都具有较为明确的实验项目、实践内容和训练体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在第四学年前,我们将利用学校和学院的实验中心及开放实验室,进行科研实践、创新设计和课外实践,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在实验教学上打破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课程设置模式,独立设置了大学物理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实验4门共230学时的实验课程。这些实验课程结构层次明显,又具独立性,能够较为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实验技术训练,也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课程的理论知识。这样,实践各环节能够比较合理地衔接和优化,增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丰富了实践教学体系。

以上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形成较为宽厚的基础理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发展潜力,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4]。课程体系基本结构和作用如图1所示。生物工程课程体系的特点

现代生物技术和众多领域的融合使得生物工程专业课程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如何在保证公共基础课课时的条件下,使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专业理论和技能。培养出适应性强、潜力大的本科人才。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利用学校现有条件,课程体系形成如下四个特点。

2.1 专业口径宽,适应社会需求

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课程体系中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分比重达62.7%。我们将拓宽专业口径,加强基础人才培养取向的改革成果体现在教学计划中,加强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适应了现代科技与生产发展的趋势。同时,为了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我们还将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相互渗透,交叉进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本科教育的使命之一是让学生打好基础,让学生具有服务社会的必要知识和能力,同时提供学生进一步深造,从事更高深研究所需的条件。

2.2 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做为工科专业,本专业对实践能力的要求不言而喻。我们按由易到难的教学特点来组织实践体系,将有关实验(实践、实习)内容综合到各层次的实践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与技能。同时,我们还计划将一部分实验设置成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5]。

2.3 个性化教育

生物工程是一门交叉型学科,实际应用过程中,必然与多个学科和领域融合。按照教育部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规范,结合学校本科专业培养计划的原则意见,我们在制订课程体系时,将开设专业选修课做为个性化教育的主要手段,开设的选修课主要有环境工程、生物制药、食品发酵工程、酶工程、企业管理以及生态学等生命科学类课程。这些课程分别涉及到环境、制药、轻工、食品、管理、生物等多个方向,适应学生的兴趣以及就业的需要。

2.4 注重工艺生产和应用

做为生物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工艺生产及应用应是生物工程应有的内容。因此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将生物学原理和技术结合融入到工程学原理中,开设了上游技术(如基因工程)和下游加工过程(如生物分离工程)等课程以及若干工程类课程,如生物工程设备、仪表与自动化控制、微生物检测检验技术等课程,体现了生物技术和工程学的结合。关于构建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几点思考

做为一个新办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主要是在参照、借鉴和总结的基础上产生。在课程体系初步形成自己特色的同时,我们对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综合与更新、双语教学以及综合性、创新性实验的开展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思考。

3.1 注重课程体系优化

在制订课程体系时,我们本着精简课内、整体优化的原则,将教学计划总学时控制在2600学时内。我们认为,一个学科的主要基础知识是那些具有本源性的,能衍生、导出本学科其他丰富内容的最基本的概念、事实、原理和方法。它主要体现在几门课程中,这几门课程就是这个学科的体系框架。因此,在考虑了教学基本要求等多种因素后,我们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即合理分配教学重点,教学过程尽量减少重复,着力进行课程内容的提炼与更新,在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创造性上下功夫[6]。但这种优化不会一蹴而就,我们力求通过推动课程体系的整合与课程间的合理渗透,形成生物学特色明显的课程体系。

3.2 课程内容的综合与更新

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课程覆盖的学科门类广泛,要求教学计划构建和修订时要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且在不突破一定总学时数的前提下实现。这导致教学计划编制过程中存在学时数的不足与教学内容的拓展的矛盾。因此,有必要对所开设的课程内容进行选择、调整和学时压缩。我们的做法是在优化的基础上,对课程安排上进行了整合、归并,精减课程门类,提炼出了基础性和原理性的共性内容,使学生在较少的课时内,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要素,并具备灵活运用的能力。在课程体系中,我们开设了生命科学前沿讲座(科研成果课)及讨论课,将新的理论、方法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力求突出学科发展前沿,克服过去的生物工程专业在学科内容中存在诸如内容较狭窄、较陈旧、重复多等问题[7]。

3.3 开展双语教学

尽管双语教学目前引起了一些争议,在农林院校中开设双语教学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困难[8-9]。考虑到开展双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外教材具有内容广泛、注重多学科融合,提供多个观察视角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等特点。更考虑到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需要。我们现开设了3门双语课程(公共基础课2门,专业选修课1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借鉴国外先进的分析思路和研究方法,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也适合教师启发式教学的需要。在下轮修订培养计划时,我们拟再开设1-2门双语课。

3.4 加强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作为工科专业,调整专业实验大纲与实验内容、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可以取得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10]。我们拟定在通过加强基础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操作和技能的基础上,压缩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增设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能力。

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各门课程的知识和实验技能。因此,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加强了各门课程的相互渗透,起到巩固理解生物工程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在验证理论的同时,也初步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性实验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课题,自主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的优化、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得到了科研训练,学到了科研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同时也为学生进入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阶段打下基础。我们拟在第六学期开始开设创新性实验,让学生逐步介入创新性实验项目内容。在这过程中,由教师设立具有科研和实际应用开发前景的课题与项目,或者指导学生自选相关课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得到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展望

福建农林大学做为一所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农林院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开设虽然较晚,但已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课程体系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校生物工程专业教学进程的开展,我们对其课程体系构建和优化必定会有更多的感悟。我们相信,通过研究与实践,生物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会得到进一步优化。这对我省甚至我国生物工程人才培养和医药卫生、食品、环保、生物技术及制品等行业的研究、生产和管理等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晓东,高继国,吴云鹏,等.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98-99.[2] 郭铁民,蔡勇志.生物产业发展应走产业融合道路[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2):24-28.[3] 卢碧林,张敏,毛治超,等.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J].高教论坛,2006,4:59-61.[4] 陈志华.大学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8,20(4):84-86.[5] 杨晨光.本科生科研如何从蓝图走向现实[N].中国教育报,2008―11―5(2).[6] 李友勇,杨靖.生物技术专业基础课程结构优化探讨[A].高校生命科学基础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编,高校生命科学基础课程报告论坛文集2006[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8-31.[7] 林跃鑫,林琳,谢必峰,等.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高等化工教育,2005,27-30.[8] 李慧仙.高校双语教学的多学科批评[J].高等农业教育,2005,9(9):60-63.[9] 牛广财.朱丹,郭希娟等.农业院校双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2:121-124.[10]赵玉巧,钱志刚.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6:51-53.

第四篇:如何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摘 要: 留学生毕业论文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和与时俱进性原则 在此基础上,要抓紧抓好基础英语知识教学,教学要有针对性,要同时加强校内外的实训基地建设 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商务英语作为一种化合型业余,没有同于一般英语业余和纯粹的商务业余,眼前尚无威望的相关商务英语业余的讲习提纲,这就增多了商务英语业余课程安装的难度和可变性 文化部高教司公布施行的 初等学校英语业余英语讲习提纲 明白指出: 初等学校英语业余造就存正在结实的英言语语根底和渊博的文明学问,并能纯熟地使用英语正在外务 文化 经贸 文 明 高科技 军事等单位处置翻译 讲习治理 钻研等化合型英语俊杰 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业余来说,这一造就指标必定要落实到化合型商务英语俊杰造就的课程安装 讲习请求 讲习办法和讲习手腕等范围 正在课程安装上,需求建立英言语语学问和商务专业学问无机联合的课程系统,这集体系要表现思维和观点上的分析,并与相邻学问系列整合,要思忖言语技艺与商务学问的失调以及分析的零碎性和完好性 那样能力建立出迷信正当的课程系统 一 建立商务英语业余课程系统的准则商务英语课程系统的有关形式应囊括英言语语学问和技艺 商务操作技艺和商务学迷信问 正在建立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系统时,要表现迷信性 零碎性 停滞性 理论性和与时俱进五个根本准则 1 迷信性准则 迷信性即主观性,请求商务英语业余课程系统设想必须遵照商务英语这一使用型的旁边穿插科学的异状和其自身的停滞法则

零碎性准则商务英语业余的卒业生次要面临外务 外贸 金融及地建立 教材建立和师资人马建立要害词:商务英语业余;课程系统;建立游资企业,处置消费 运营 效劳和治理等事业,需求建立一整套的有关课程来顺应各档次的没有同需要,因而商务英语业余课程系统的建立定然要表现零碎性准则 这一原则次要表现如次三个范围一是手段性 依据本业余的科学停滞 生源状况 市场需要和失业情势等情况,确立商务英语业余课程系统建设的位置二是大局性 商务英语业余课程系统必需有大局观念,有零碎的兼顾计划,有一般骨干课程的业余讲习方案以及配系的讲习提纲三是档次性 正在商务英语业余课程方案制定和施行过程中,定然要表现出学问教授的档次递进特色

停滞性准则正在课程的安装上要表现多样性 灵敏性和可延续停滞的特性,开拓先生自主进修的威力,使先生正在人文修养翻新思想 人际来往和竞争物质范围失去片面停滞,学好营生的身手,失掉可延续停滞的分析职业威力,为今后终生进修打好根底

理论性准则正在安装课程时,要重视理论性准则,表现 以职业实践为主线 的方针 对准于先生失业炮位的威力需要,展开方式多样的理论运动,使先生正在多种商务条件中失去锻炼,造就出优良的分析使用威力,同声要无效片面地评价先生的理论运动,使理论运动得以成功停止

与时俱进的准则迷信正当的业余课程系统必需是与时俱进的 为了避免业余课程的停滞,要时常展开政法考察,理解政法对于高职商务英语业余俊杰的需要变迁状况,依照政法需要的变化及时调动业余课程的系统,革故鼎新,一直地调动完美课程系统和课程的安装,以顺应政法对于高职商务英语范围俊杰的需要二 展开有高职特征的课堂实践讲习商务英语 业余的课堂实践讲习的形式应分成三个模块:根底英语学问 业余英语学问和商务学问 三个模块的讲习应彼此浸透,无机整合,最初构成一个完好的讲习零碎 正在课程的安装和学时的调配上,从高职院校的俊杰造就指标起程,一般高职兴学特征,重视职业性和适用性,正当地调配各全体的比率和学分,再不造就露面向生产 建立 治理 效劳二线的高技艺化合俊杰1 松开抓好根底英语学问讲习商务英语课程系统是构建正在根底英语讲习的根底以上的,没有结实的根底英语讲习,商务英语课程系统是支持没有住的 因而必需率先抓好根底英语的讲习任务,片面培养先生听 说 读 写 译的威力,为业余英语学问的学习打下松软的根底

联合职业资历单据验证,加伟业余英语讲习的针对于性文化部部长救济正在 2004 年通国职业文化任务宴会上指出: 职业文化就是失业文化 职业文化必需以失业为导向,要牢牢掌握面临政法 面临市面的兴学位置 为顺应政法对于失业人员职业资历的需要,商务英语业余必需把职业资历验证归入讲习方案之中,将单据课程培养提纲与业余讲习提纲相承接,强化先生技艺锻炼,使先生正在获得学历单据的同声,成功失掉呼应的职业资历单据,加强卒业生失业的合作威力 与商务英语有关的职业单据有剑桥商务英语单据 内销员 报案员 报检员等很多种 正在制订讲习方案时,要依据国度初等职业文化的详细请求,充足思忖以后及将来多少年内的失业需要状况,制订出正当的职业计划,最初构成以职业资历单据培养为中心,紧扣高职文化造就指标和兴学位置的业余课程系统 不值留意的是,验证并非是越多越好,而是有对准于性 有取舍性地安装与验证有关的课程,能力保障有很高的经过率 3 商务业余学问课程要采纳 双语 讲习形式展开 双语 讲习,没有只无助于于进步先生的业余英语水祥和使用英语讲习的威力,并且更无助于于进步先生对于本业余外国语的使用威力,这是本国高校讲习的停滞趋向,同时也是讲习中的鲜活点和艰难点 正在商务英语业余的先生通过零碎的根底英语锻炼和定然的业余英语学问进修后,纯熟主宰了英语的据说读写译的技艺,具有了施行 双语 讲习的环境 咱们试验 双语 讲习从商务英语业余做起,使先生的英语使用威力与商务业余学问到达无机整合,彼此推进,单独进步,获得了很好的成效

三 增强校里外实训输出地建立,走校企竞争兴学之路除非零碎进修实践学问外,还要加长实训全体的比重,这是完成俊杰造就指标的主要环节 由于这会使先生和先生接触到政法,理解到失业情势和失业市面 展开产学研相联合,使咱们的俊杰造就可以与政法 经济的停滞紧密联合兴起率先,增强校里外实训输出地建立,与企业构建竞争关系 业余先生要亲身带队到企业见习,相熟任务条件,实践外贸流水线;请求先生把所学的业余学问交融理论中,正在实训进程中领会任务的生趣和艰苦,使他们可以意识到学习的主要性,审查本身的有余,再不正在今后的进修中更有对准于性,从而愈加奋力地进修其次,鼓舞先生应用学期到企业见习这就请求咱们要制订并一直完美见习的评定系统,请求先生提交见习报告 企业对于见习生的评估表以及正在见习进程中发觉企业存正在的有余之处及正当化提议等,该署都将作为考评先生实训环节的主要根据其三,产学联合,施行 订单式 造就形式,造就适合企业停滞的俊杰 学校能够先派先生到企业交换进修,理解企业有关消息,同声招聘企业治理人员抵京讲学,以有利展开讲习任务 经过校企竞争兴办实训输出地,为先生需要很好的见习场合 提议采纳如次办法:先生前两年正在学校进修英言语语学问和商务业余学问,其三年依据企业的需求设立课程,由企业派人授课或者由经特地培训的先生授课,并由学校业余先生带队到公司停止炮位技艺操练或者顶岗见习,卒业后间接到公司歇班 这种造就形式使企业失去了所需的业余俊杰,又处理了先生的失业难成绩,从而到达了双赢四 与课程系统有关的设备建立正在建立商务英语课程系统的同声,必需思忖到教材建设 师资人马建立以及讲习手腕 办法和形式的建立

教材的取舍教材的取舍应本着兴趣性 学问性 时效性 适用性的准则,统筹进修者的业余需要和造就指标,存正在明显的时期特色,尽能够选取受辽阔先生欢送,适用性强的磁带 光盘 多传媒课件配系完全的教材 教材应为商务英语讲习需要实正在 活泼的素材,存正在丰盛多彩的国内商务形式,使先生正在主宰言语技艺的同声,理解古代国内商务的异状,以到达正在模仿商务条件中进修言语,进步商务交际威力的手段 2 增强师资人马建立正在建立商务英语课程系统时,先生的作用没有可无视把先生造就成化合型的技艺俊杰,必需率先造就出 化合型的先生,为此,学校必需制订出实在可行的先生培训和造就计划,使先生的业余学问和技艺失去大大进步 没有仅需求先生盲目进修学习,一直进步业余学问,还需求学校多机构先生到企事业部门 外贸事业 进入口部门等部门理论进修,加强理论讲习经历 学校该当时常机构业余人物 威望内行对于先生停止集合培训 还可招聘有实践经验的出名鸿儒到院作兼差先生,多余时引进一些业余为首人和 双师型 先生,推进业余先生的人马建立 3 变革讲习形式,采纳古代化讲习手腕现在咱们已进入消息化时期,光靠保守的讲习手腕所获取的消息是无比无限的,变革原部分讲习形式,采纳现代化的讲习手腕已是大势所趋 因而,鼓舞先生采纳古代化的讲习手腕,比方开拓制造讲习硬件 网络多传媒讲习等,以顺应时期的请求,满意先生多沟渠多形式获取缔息的需要,对于造就先生的自主进修威力,进步先生留学生毕业论文的分析应用威力都无益处咱们努力于探寻和钻研构建有特征的商务英语业余的课程系统形式,以满意政法对于素质的技艺型化合俊杰的需要 但课程系统的安装与完美是一项临时而艰难的工作,并且正在课程的施行进程中也会一直涌现新难题新问题,有待于咱们正在理论中一直地加以改良和完美 参考文献:

[1]王燕华.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2]王兴孙,陈洁.对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计的几点思考[J].国际商务研究,2001,(5).[3]王云霞.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之探索与实践 [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7,(12).

第五篇:关于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职的一门基础课,它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常用的数学方法。本文对进一步整合和改造课程结构、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教法等,以适应高职教育《高等数学》课程体系的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高等数学;课程体系;整合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1-0102-02

《高等数学》是高职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专业课程学习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常用数学方法,并且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自学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对本院和兄弟院校不同专业的《高等数学》课教学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查阅了相关资料和文献,认为应进一步明确《高等数学》专业基础课的地位,整合课程结构,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教法,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

确保《高等数学》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地位

当前,高职数学教育中三对矛盾非常突出,即教学知识的起点高与学生数学素质低的矛盾,教学内容多与课时少的矛盾,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矛盾。由于高职学生初等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加之数学本身抽象、枯燥的特点,使得许多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恐惧心理,教学质量难尽如人意。于是,从学校对课程安排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都有被弱化的趋势,认为可以少学或不学这些难学的内容,让学生加强技能学习。例如,由于学生最后一学期要到企业顶岗实习,有些课程课时相应压缩,普通专业数学课开设教学时数140学时,占国家规定学时的70%左右,勉强能够满足课程学习的需要;而有的专业将教学时数压缩到70学时,占国家规定学时的30%左右,教师匆匆忙忙赶进度,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课业负担。有的教师为了照顾基础差的学生,大幅度删减教学内容,使得知识结构支离破碎,学生连专业课程学习需要的最基本的数学概念都没有掌握。

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要提高思想认识,站在战略的高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立《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专业基础课地位,使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真正落在实处。一是必须保证一定的课时量。一般每周应4~6个课时,学习一年时间。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实现质的突破。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系统学习高等数学知识的机会恐怕以后很难再有。二是遵循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高等数学课程基本教学要求》,重新审视、整合、更新教学内容,通过降低难度、淡化理论、加强应用,使之既易于教,又便于学,更加贴近高职学生的实际水平,又不乏体现高等数学的文化修养和实际应用的双重功能。三是对基础太差的学生,入学后即安排初等数学的课外补习辅导,并将辅导成绩计入期末考试成绩,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

构建《高等数学》模块化课程体系

职业岗位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需求的多样性,《高等数学》的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笔者科学认识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基本技能的内涵,对现行教材进行整合和改造,构建了包括“共用基础模块”和“专业选修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

共用基础模块包括函数与极限、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数学软件简介,约需70学时(不含复习考试),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教学。函数概念是描述运动变化的基本工具,极限方法是微积分学的基本方法,在函数概念和极限方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积分理论是人类智慧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正如恩格斯所说:“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什么像17世纪下半叶微积分的发现那样被看作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如果在某个地方我们看到人类精神的纯粹的唯一的功绩,那正是在这里。”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基础部分,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高等数学的宏伟大厦。微积分将教会学生如何在运动与变化中把握世界,将复杂问题归纳为简单规律和算法,它是现代文明人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按照“必需”的原则,笔者把函数、极限、一元微积分作为高等数学“共用基础模块”的主体内容。电子计算机的强大计算功能使数学如虎添翼,也改变了数学应用的实践方式。为了使学生摆脱复杂的笔算和推导,有更多的时间更新知识,让学生尽早掌握以科学计算和作图为主的数学软件的应用,这也是“共用基础模块”的内容之一。

专业选修模块包括空间向量、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矩阵与线性方程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线性规划初步、数值计算方法等,笔者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用70学时讲授其中的部分模块(或其中的部分内容)。如果说“共用基础模块”遵循的是“必需”的原则,那么“专业选修模块”体现的是“够用”的原则。高职教育通过不同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不同职业岗位的高技能人才,而不同专业课程对数学的需求是不同的。例如,在机械加工、数控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学习中,需要解决大量的空间计算问题,空间解析几何就是该专业的学习内容。因此,在讲解空间坐标轴的旋转时,重点应该是点的坐标定位,而不是复杂的曲面方程的推导和论证。在通信技术、电子电工类专业,在电路分析时需要利用矩阵的相关知识,矩阵与线性方程组就是该专业的学习内容。教学时重点不是矩阵的性质的证明,而是运算法则的应用。根据专业课程学习的需求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需求,应精选基础的数学教学内容,掌握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有效的数学学习,获得学习专业知识的数学工具和能力。

改革《高等数学》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都是经过系统的基础数学专业教育的,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基于过去的经验所形成的价值偏好与思维定势,会影响高职教育价值观念的形成。一讲数学,不顾今天学生的实际和高职教育定位,就自觉不自觉地追求体系的完整、逻辑的严密、计算的技巧,这成为制约高职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潜在因素。因此,应该更新观念《,高等数学》的教学要从纯数学转向“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应用数学”。

《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要适合高职学生智力因素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教学中要注重背景导入、例题引路,讲课时要直观通俗、定性描述,淡化理论体系,强化实际应用,重视形象思维,指导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教师要了解专业的数学背景及数学知识的工程背景,使数学教学与实际问题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这才是高职高等数学的教学目的。

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让计算机走入高职数学课堂,应用优秀的数学软件,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把学生从抽象的概念和繁杂的计算技巧中解放出来。例如,几何画板软件可以实现几何图形的动态化和“形”与“数”的同步化。图形可以随意运动,图形的大小可以任意改变,并在变化过程中保持几何性质和图形间的关系不变;可以测算出“图形对象”的数值,并能把“形”与“数”的潜在关系及其变化动态地显现出来。基于几何画板的特点,把几何画板引入《高等数学》教学中,能使函数的性态、极限、导数、积分等抽象的数学内容直观形象化,从现象到本质,从抽象到具体,化难为易,便于学生理解和思考;此外,它能辅助创设学习情境,突破教学难点,渗透数学思想,丰富和扩展数学学习内容和形式,给予学生“做数学”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其发散思维和学习能力。只有革新过去单纯讲授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突破和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才会带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李广全.关于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9).[2]云连英.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课程设置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8,(4).[3]马来焕.高等数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张顺燕.微积分的思想和方法[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作者简介:

王波(1962―),男,陕西乾县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基础数学教学与研究。

下载浅议如何构建具有专业背景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如何构建具有专业背景的高等数学课程体系(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徐飞 余璐璐 【摘要】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发展迅猛,为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专业人......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构建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动科系王清艳 涂国众 钱锦铭涂宜强赵燕) 摘 要: “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专业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体系的构建 摘要:幼儿时期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最佳时期,也是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时儿童的思维较为活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尤其是对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

    课程体系构建调研论证报告

    矿山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1、强调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是以理论知识够用为构架,以实际应用为目标,以就业落脚点,为形成突出实践应用特点的......

    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简介

    金融专业课程体系简介 课程体系是专业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它直接反映了人才培养宗旨与目标,是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对实现......

    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

    汽修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我国传统的汽修课程教育模式是以“知识为本位”,强调根据汽车维修专业各学科的基础性、系统性、完整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方案

    数控专业课程体系方案一、背景 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高新技术。2001年 数控加工技术人才被国家列为技能紧缺型人才。2003年教育部等六......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与课程体系构建孟繁增,刘龙江,修学强(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 710302)摘要:本文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的逻辑顺序,介绍了构建工学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