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小学英语不同课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关于小学英语不同课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常见以下几种课型:词汇和句型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作文教学和练习教学。对不同课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目的为了使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课型更清晰化,更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得课堂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当前,课堂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模式化、单一化、呆板化的倾向,课堂效率不高,气氛不活。那么,应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呢?五年的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和探索中,各种不同的教学课型在我头脑中渐渐地清晰起来。在这几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一直都在摸索着每节课该怎么上才算是一堂好课。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学生喜欢的课型,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让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体现自身的价值,体现英语学习的价值。
不管是听同事的课、在本地区听兄弟学校教师的课、还是听全国小学英语教学大赛的课,几乎每堂课都很精彩,而且每位英语教师都有着自己不同的特色。但不论是沉稳严谨的课,还是生动活泼的课,大家几乎都是一种课型:即学习新的词汇和句型,最后扩展到在教师所创设的语言情境中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然而,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课型并非如此单一。我们不是每堂课都在使用着同一种课型。我们除了要在课堂上教会学生新的词汇和句型,还要处理教学中的很多实际问题。比如:朗读的问题、书写的问题、课文的理解问题、故事的教学、练习的处理和学生语言知识的扩展和应用等。以一堂精彩的课来调动学生暂时的英语学习兴趣可能比较容易,但若是在长期的英语教学中既能够维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兼顾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方面技能的教学实效,恐怕不是单一的一种课型所能解决的。英语的学习是一个艰苦而又耗时的过程,如何让学生在艰苦的学习的同时,又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是每一个英语教师都面临的问题。这里,我想以课型为切入点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以期同行们的指点。
在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中,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种不同的课型;词汇和句型的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作文教学和练习教学。
一、词汇和句型的教学
词汇和句型的教学是其他几种课型的基础,也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因此,这一课型的设计至关重要。一般地,是在旧句型中引出新词汇并练习;而在新句型的呈现阶段,多用旧的词汇来引出新的句型并练习。这样,可以分解和降低学习的难度,减少学生学习的挫败感。当然,还有创设真实情境来引出词汇和句型的,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的含义,并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句型。低年级或初次接触英语的学生,多以游戏的方式来学习和练习词汇和句型。为了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句子的结构,我们最常用的方法是造句练习,或者是玩句子接龙的游戏,将所学的句子进行反复操练。有时是单句,有时是简单地对话造句练习。如:A: Do you like burgers? B: No, I don’t.学生可以自己发挥,两人一组,造出新的对话,如A: Do you like juice? B: Yes, I do.还有更复杂一些的对话,我让学生模仿课文自编一段对话,然后来表演。他们很高兴,而且跃跃欲试,都想展示自己创作的对话。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已经告诉我,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活动。学生编的对话比我想象的好多了。他们不仅仅囿于新学的句型和词汇,而且还把前面学过的句子都编进了自己的对话中,编出的对话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学得很快,让他们表演时,一组比一组编的好!他们很会在别人的成果之上,改进自己的创作。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和模仿,这将大大地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学生喜欢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时,也喜欢看他人的表演。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创造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能。总之,词汇和句型的教学方法非常多,而且,英语教师们在这方面的教学已经非常成熟,在此,我不必赘述。
二、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教学模式
目前小学阶段“读”的要求一般相当于基础教学阶段英语课程标准一、二级的要求。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小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一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1)能看图识字;(2)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的词语;(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二级中的语言技能对读的要求是:(1)能认读所学词语;(2)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3)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4)能读懂问候卡等中的简单信息;(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因此根据课标和日常教学我认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分阶段实施。(1)小学低段的阅读应以听、说为主线,在图片、简笔画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能从总体上理解阅读内容,从听到说,循序渐进。(2)小学中段的阅读应首先听录音看范文,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讲解文章,对文章内容有更详细的认识,再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在进一步理解文章后,完成课后练习并能复述或表演所学内容。(3)小学高段的阅读应首先通读短文,对短文有一个初步总的印象。在通读文章之后,能根据图片或上下文解决短文中新的单词,短语,为语言的输出作准备。在解决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之后,回到课文对整篇文章作进一步的理解。再让学生提笔续写或改写短文,作为语言的输出。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互相联系的整体,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地结合听、说、写,来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阅读教学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我们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1)针对中低段学生所采取的师生互动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共同积极参与,关系融洽。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自己绘生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使学生初步感知,并产生要阅读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学生的交流、老师的讲解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的含义与用法。还可以设计一些Yes / No的问题或简单的选择题,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还可以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进行表演、复述等,凭借互动共振的效应,促进语言材料的内化。(2)针对中高段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型策略。这种策略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理解,因为现今的阅读教材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极有利于将知识化难为易。但在学生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应提出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带着问题快速阅读,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接着再抛出一些细化的问题,要求学生细读课文后,生生间或师生间展开交流、讨论,来梳理全文信息。然后要求学生跟读录音,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培养语感,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最后阅读的最终目的是开阔学生的眼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活跃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能力。为达到这个目的,在学生对篇章的结构、内容及融合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吸收和运用,引导学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进行交际活动。如改写、续写,角色扮演,或运用所学重点词、重点句型设置场景进行说话、写话,或结合短文话题及提供的图片开展说写等活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三)阅读教学的教学渠道
英语阅读教学发生在课内与课外两个场所。通过实际教学我认为,英语阅读教学的主渠道应该是在课堂,因为课堂中的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如何从文字信息中获取事实、观点和信息;如何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如何欣赏;如何评价等等。同时,教师还能指导学生如何使用工具书等。这些阅读技能的训练对中低段孩子的阅读学习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但紧紧依靠课堂上的阅读教学是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的。于是,课外阅读就成了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因此我们要鼓励高段学生定期地阅读课外英语报刊和英语书籍,同时他们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阅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的阅读技巧才会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巩固,他们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进一步地提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切忌操之过急。兴趣是动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前提,必要的阅读技巧指导是关键。我们教师应训练学生从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入手,过渡到读故事、读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阅读,循序渐进,并要与听、说有机结合,才会极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
三、口语交际教学
情景教学法强调语言学习的真实情景。通过创设语言学习的情景,以情景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由于其强调语言和环境的结合,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小学生理解能力不高但擅长对感性认识的记忆,因此情景教学法非常适合教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进行口语交际时使用。主要从文本情境、生活情境、活动情境三个方面入手为学生创设生动逼真的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走进“情景”学英语,才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口语交际兴趣,萌动想说的欲望,产生敢说的胆量,达到会说的目的。
(一)在文本情境中口语交际
我们认为可以从模拟文本情境、拓展文本情境和渲染文本情境三个纬度有效利用文本情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1.在模拟文本情境中开展口语交际
教师要根据文本提供的丰富形象的语言描绘,将它创设成为一种具体可感的情境,并对一些情境优化、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境,并将他们引入情境,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思维的敏捷,使他们对文本的探究能不断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通过对话表演、为动画配音等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熟悉文本,学习文本;在轻松的表演和会话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2.在拓展文本情境中开展口语交际
教材只不过是一个文本例子,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把握课本的精髓,重组教材,采用活动课模式进行教学。因此我们就应该具备把文本情境转化为课堂活动的能力。拓展文本情境就是其中的一个途径,它可提供丰富的、与课文联系紧密的材料,在扩大阅读范围的同时实际上也是输入更多的口语交际的“原材料”。在扩展中学生不断地进行相似的口语交际,文本的时内涵也在交际中更加为学生所接受并且内化。
3.在渲染文本情境中开展口语交际
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语言、动作、图片、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声音情境、图像情境、影视情境、信息资源情境等,营造出适合文本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情感上与文本的情感基调保持一致。经过渲染后的文本情境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兴趣,激发联想,唤醒长时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表象或经验,完成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更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地参与到口语交际中来。
(二)在生活情境中口语交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有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大殿堂,为学生设定现实的生活情境,汲取学生的切身的生活体验,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生活,教学才能成为活水之源。学生才能在真正领会文本实际意义的前提下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从创设生活情境和模拟生活情境两个方面谈创设生活情景在口语交际方面的重要性。
1.模拟生活情境中开展口语交际
对一门语言来说,说话人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及身份等因素都制约着他说话的内容、语气等,要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和活用语言的能力,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在自觉和不自觉的状态中去看、去听、去说、去感受,达到掌握和运用语言,进行口语交际的目的。教师应该截取生活中的某一个片段为学生设置生动形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们身临其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在轻松愉快的“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口语交际。
2.创设生活情境中开展口语交际
语言产生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英语作为一门人与人交际的工具,只有在真实的场景中运用才能发挥其价值。对于学生来说,英语离开了生活,也就失去了生活体验,失去了情感,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口语交际也就会变的枯燥和乏味。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创设语言产生、学习的背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感知、理解、运用语言。当学生习得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型以后,他们已经具有一个英语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不同时期习得的知识灵活运用一个情境中来。
(三)在活动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 少年儿童好动,爱表现,对音乐及游戏有着天生的喜好。因而,把生活中的音乐、儿歌、游戏、竞赛、简单的任务带进英语课堂,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轻松的游戏中、简单的任务红兴趣盎然地学英语,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学习乐趣不言而喻。
1.设计游戏,开展口语交际
关注学习主体的情感和兴趣,精心设计游戏和活动突破难点,巩固重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地进行口语交际。其具体要求是:(1)要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新授环节后设计针对重、难点而进行的游戏和活动。(2)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从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游戏和活动。(3)注意游戏和活动的实效性,不要一味迎合学生玩乐的要求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
2.布置任务,进行口语交际
任务型教学途径是一种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教学途径。通俗地讲就是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的学习方法。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完成任务中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在与人交际中提高自己的英语。
四、作文教学
近几年,我市的小学英语考试题型有了一个很大的改革,特别是高年级段附加了英语作文这一题。英语写作马上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而如何教学生写好一篇小段文也成为英语教师共同的话题。
大家都知道,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而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外语学习技能中,“写”对学习者的要求是最高的,而要在小学阶段教学生这一技能难度也就更高,毕竟很多小学生自己的母语写作还没学好,要再学习另一种语言的写作可谓是难上加难。作为一名高年级英语教师,这两年来我也尝试了英语写作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单词积累。一篇作文,脱不了是由单词——句子——段落等要素所组成的,单词是一篇作文最基础的部分,过分强调它是不妥,但却也不能忽略。强大的单词积累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后盾。所以,不管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都要强调学生掌握好单词的拼写和单词的运用。
(二)抓好课本教学,夯实英语基础。在小学,学生的主要学习时间是课堂学习时间。学生的主要知识来源于课本,课本是学生学习的根本。课本给学生提供基本的句型,语法知识,词汇等。所以,对于课本中的内容,可适当要求学生背诵,小学生善于模仿,通过背诵课文,一些句子就会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生就会有意无意地模仿这样的句子进行写作。课文中的句子一般来说是很规范的,学生的写作也会较规范。记忆中的课文也是学生写作时句子处理的依据。凭语感和课文结构,利用个人的智慧和对作文题目及要求的理解,学生会写出语法正确,句意通顺,结构严谨规范的作文
(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丰富写作素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量的、广泛的阅读,才能加强学生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巩固和扩大学生词汇量,增强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实践证明,学生平时课外阅读面越宽,语言实践量越大,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能力就越强。通过日积月累的积累,学生在自然的习得中学得大量了的英语单词、句子,形成较好的语感。为学生更好地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选择课外阅读材料时,还要注意:文章太易,不利于知识的提高,文章太难会挫伤学生阅读英语的积极性。难易适中的文章指生词率不超过10%的文章。
(四)开展扎实的写作训练 1.一句话日记
很多小学生都喜欢写日记,用日记来记录他们成长的足迹。如果学生能用英语来写日记,更能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所以,从写一句话日记开始训练学生的写作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那么如何写好一句话日记呢?可以从以下两点告诉学生:第一、写什么。(写一写你看到或听到的人、事、景。)
二、怎么写。(写出人物在做什么或景物是怎么样的。)告诉学生只要能把这两点写出来,也就可以写好一句话日记拉。以下是两篇学生所写的一句话日子。虽然简单,但对于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开头。
May 3 th
Tuesday
Cloudy
Miss Zhang is ill today, We miss her very much.October 22 th
Sunday
Sunny
Today is Sunday, I can help my mother do housework.2.一段话日记
经过一段时间的一句话日记训练,学生在英语表达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写英语作文的信心也建立起来啦,这时,可把一句话日记加强为一段话日记。在写一段话日记前,可从以下三点教学生如何完成一段话日记。第一、些什么。(写你身边熟悉的人或事)第二、在哪里?(写出事情发生在什么地方)第三、做什么。(写出人物在做什么事情)。
例
March 12th
Saturday
Cloudy
My parents and I went to the park to fly a kite today!It was cloudy.Many people were in the park.There were children、women and man.I was happy.3.看图写作
看图写作也是训练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办法。它的长处是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增加图片与英语思维、表达的直接联系,减少对中文的依赖。为了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写作教学,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看图写作的图画可发动学生在报刊杂志网络上挑选他们喜爱与适合他们水平的图画或照片,带到课堂上使用。实践证明,学生提供的图画生动多样,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
4.命题作文
经过日记,看图写作的训练,学生在写作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也有很大的进步。这时,可根据学生的教材,就每个单元不同的学习内容提供一个命题作文给学生练笔。如:My _____ Teacher, My School Days, I am Helpful.等等题目。这些题目紧扣他们学习的内容,书本上的内容给他们写作提供了模仿的对象,而且跟他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
(五)提供学生发表的舞台,激发协作的动力
如果学生知道自己所写的作文能以个人名义发表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就认真积极很多。因此在鼓励学生认真写作的同时,也应为学生提供一个发表的舞台,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动力。例如:1.每天用课前十分钟为优秀作品发布会,教师表扬优秀作业名单,并让小作者到讲台前发表演说,教师夸张地大力表扬。2.把学生的英语习作张贴在教室的公布栏,共同学习,一起进步。3.编制优秀作品集,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写作的成功感。4.此外,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学校的网站也是发表学生作品的好平台。
英语写作不经持续、有效的训练是很难达到一定水平的。因此,英语写作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教学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我们必须更新写作教学理论与方法,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知识与能力,反复实践,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提高英语写作教学水平。
五、练习教学
练习课一般是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练习,老师批阅后,根据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和一些难题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在讲解练习的过程中,渗透相关语法知识,并且关注平时容易忽视的细节。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面批才能解决问题。
以上几种课型并不是每个年级都适合。第一、二种课型是在刚接触英语的班级常用的课型。而后面几种课型适合于中、高年级、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合适的课型,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英语。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每位英语教师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风格。但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和进步的喜悦;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服务。
第二篇:《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参考》
小学语文不同学段不同文体教学模式参考
1、
[环节三]练习写话,随机指导
操作建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实实在在地写话指导和训练,能不断提高其写话能力。提倡纸上练兵,自由表达,这样既能巩固识字写字成果,又能学习表达方法。教师要把优秀习作当堂朗读,让学生欣赏品评,在交流比较中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能力。
分工,合作提升。每个人都是集体中平等的一员,都有展示自己学习思考成果的权利,都有提出自己观点并向他人学习的义务。在合作学习中,要逐步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友善交流、随时记录的好习惯。③展示交流。一人发言,他人补充,让小组合作的智慧放射出灿烂的光芒。④教师作为参与者,要抓住时机,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前提下,顺学施导,精巧点拨。
[环节四]自学字词,语言积累
操作建议:①对教材提示或老师布置或自己喜欢的句段进行朗读背诵。②练习写摘录笔记。除了课本上规定的词句外,还要找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进行摘记。
[环节二]独立习作,形成初稿
操作建议:①教师应该注意把握好写的时机,在学生的思路打开、内心迸发出习作冲动时,就应及时转入到写的过程,把构思形成的“胸中之竹”变成“手中之竹”。②习作不是一次性的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有了目标,有了表达的冲动,有了初步的方法,就可以先写出来,不一定是完全符合要求的作品,但基本材料、大的框架在
【环节三】自主合作,交流所得
操作建议:先留出充足时间让学生按照提示自主尝试达成目标,然后分组展示和交流。①学生交流读书所得(可同桌、小组内、全班内交流);②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包括课后问答题,可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质疑,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交流或由教师点拨指导。
【环节四】积累语言,尝试运用
操作建议:①学生书写生字词。②学生摘抄优美的句段。③读书思考疑难的问题。
的完善。
3、习作。一般说,应分构思和写作两部分,但不论构思还是写作,都应让学生有个好的环境去独立完成。在构思阶段,学生可以阅读相关篇目,可以列出提纲,也应允许他们按自己的方式只打腹稿。写的时间一定要保障,不应有来自任何方面的干扰,这也是养成好习惯的过程。我们提倡一气呵成,同时要注意字体规范,行款整齐,尽量少写错别字。也有的老师让学生打草稿,再正式誊写,如果内容没有增删,只是写字工整了,这好像没有多大必要。既然习作是一个过程,我们不妨从小就培养学生即时构思、列提纲、习作、修改的习惯。
4、修改。包括学生的自改和同学间的互改。我们不光要给学生以时间,还要给方法,让他们知道从哪些方面着手。比如自改时可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靠着已有的语感去优化自己的习作。同学间的互改,要引导他们先去发现别人的长处,然后学会善意地指出不足,这个过程也是交流学习的机会。
5、品评。可以在学生自己修改以及同学互改的基础上,自荐或推荐好的作品来共同学习,教师做为参与者之一,要适时给以有针对地指导,除了优秀文章外,还允许在学生自己同意的情况下,帮助这另一类学生提高自己习作的质量。老师也可以抽阅或全阅学生作品,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
6、展示。(剩余时间和课外)有了前面品评的环节,学生肯定对自己的习作有了再加工的冲动,让他们根据大家的意见,再行修改,或朗读,或出手抄报,或展览,使他们能用自己的成功来激励自己做下一次练习。
小学写人记事类课文一般教学模式
(包括小说类)
【环节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操作建议:初步了解人物,为体会人物特点作好展垫。【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操作建议:随之完成熟悉生字新词、读通课文、理清课文主要脉络任务,为部分精读作好展垫。
【环节三】部分精读,感受特点
操作建议:引领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及心理品质,把握读书方法。
【环节四】自由读书,自主体会
操作建议:组织交流读书收获,加深对人物特点理解,练习运用读书方法)【环节五】完善形象,揭示写法
操作建议:在总结完善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发学生领悟发现写人的方法与技巧,为读写结合作好展垫。
【环节六】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操作建议:激发学生探究爱好,培养扎实读书的好习惯,加深理解人物特点。【环节七】诵读积累,激发共鸣
操作建议:对优美的人物描写片断进行感情诵读直至成诵,激发学生与课文人物内心共鸣,同时为模仿写人作好展垫。
【环节八】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操作建议:完成写字任务及重点词句练习任务,人物或事情细节描写小练笔,培养写人技能,实现读写结合。
备注:以上八个环节可分两个课时完成,操作建议:引领学生捉住重点词句体会景物美。【环节四】自由读书,自主体会
操作建议:运用前面的方法体会景物特点,在自由读书的基础上组织交流,加深理解。
【环节五】总结课文,揭示特点,操作建议:提炼写法,为学习游记、参观访问记写法打基础。【环节六】感情诵读,强化积累
操作建议: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诵读以至成诵。
【环节七】巩固练习
操作建议:巩固识字,指导写字,及必要的词句练习。【环节八】拓展应用
操作建议:可模仿文中写景方法写一个景物片断。
备注:上述环节可安排2个课时完成,小学散文一般教学模式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操作建议:播放相关图片及视频文件,形象、活泼地再现课文内部实质意义,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心旷神怡中感触文本。
【环节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操作建议:①检查预习,解决不认识的字词。②指导对整篇课文进行正确流畅地朗读。
【环节三】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操作建议:①在初读课文后,学生对文章的优美句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作批注。②在小组内与学习伙伴交流自己的读书见解、内心感受。
【环节四】深入研读,感触领悟
操作建议:①针对重点语句,边读边想象,领悟意境,把握情感。②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环节五】积累语言,活用文本
小学文言文教学一般模式
【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操作建议:可从文言文特点、作者、作品或相关的故事等方面导入新课,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环节二】范读引路,准确断句
操作建议:①教师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并给出学生如何断句的参考。②学生自主练习。③教师范读课文,并重点指导部分词句。④再让学生读课文,解决难读的语句。
【环节三】结合注释,自读自悟
操作建议:①结合注释,试着把每句话的意思说下来。②对文中出现的疑难字、词可以利用工具书来帮助理解。③不理解的字、词、句或问题可以圈出来准备质疑。
【环节四】品读课文,熟读成诵
操作建议:①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就一些离现在的生活和学生实际较远、古今异义变化较大的词语或句子,进行适当的讲解,突破教学难点。②品读中可以插入体验性读、分角色读、表演性读、竞技性读。通过反复诵读,达到背诵、积累语言的目的。
【环节五】总结寓意,拓展提升
操作建议:①教师或是抓住关键文句,或是进行对比、想象,或是进行讨论、表演,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②对文言文中的经典语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
小学说明文教学一般模式
说明文在语文学科中也具有本身的个性特点,教学说明文贵在给人以知,教人以用,而应用是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把握住这个根本点。但在目前存在一些偏差,有些教师认为说明文浅显易懂,没啥教头,只要把说明文知识教给学生就算达到目的了。针对这些特点和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以“自读自悟、自我创新”阅读教学新策略,优化小学说明文教学过程。
【环节一】引说课题,激发兴趣
操作建议:说明文故事性不强,不吸引人,学生学起来乏味。针对这一特点,说明文一开课就应引说课题,激发学习兴趣。以情境引入新课,让学生在不看课文内容,审清课题含义的基础上,猜想课文内容、写作过程。这样不但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产生迫不及待地探究课文内容的欲望。
【环节二】 建立框架,弄清条理
操作建议:概要了解文章是先容了哪些方面的知识,完成熟悉生字、新词任务及读通课文任务。这里的“框架”就是指在激起了学习说明文兴趣时,要建立说明文学案框架。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轻松愉快地接受学习任务,明确学习方法。
【环节三】自读自悟,加深理解
操作建议:这是本模式的自主学习、独立探索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学案自读提纲独立探索课文内容及写法特点。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出示学案自学提纲、启发、点拨。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根据学案独立学习、勾画批注。(这一步学案自学提纲重在语言运用、章法结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的练习设计。)【环节四】导读导悟,深入理解
操作建议:这一步是关键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读自悟的情况设计一条合理有效的教学主线,有效地探讨说明文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梳理归纳写作特点。要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结构特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特色等。
【环节五】仿说仿写,积累运用
操作建议:这一步是本模式学习效果的检验阶段。落实了“自读自悟、自我创新”中的“自创”。教师要引导学生模仿所学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语言特色进行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在写作练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运用能力。可引导学生模仿课文的结构特点及说明方法(举例、比较、列数字、拟人、比喻),在仿说仿说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创新想象能力。
小学童话教学一般模式
(含文学童话、神话类、科学童话等)
【环节一】简介背景,激趣导课
操作建议:“事物”指童话中涉及的主要事物。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操作建议: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理清故事脉络。随之完成熟悉生字新词及读通课文任务。
【环节三】部分精读,体会特点
操作建议:引导学生抓住重点部分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蕴含的科学知识。【环节四】自由读书,自主体会
操作建议:在交流中深化理解故事情感,或进一步体会蕴含的科学知识。
【环节五】总结课文,揭示意义
操作建议: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所反映的社会意义,或总结故事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并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即“意义”或“知识”怎么写出来的。
【环节六】质疑问难,深化理解
操作建议: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激发学生读书爱好,加深理解。【环节七】巩固练习,诵读积累
操作建议:完成写字及词句练习,感情特别浓郁的童话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感情诵读或背诵部分章节,科学童话可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口述。
备注:八个环节可分两个课时完成,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一般模式
【环节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操作建议:教师应该以谈话的形式,归纳引入新课。【环节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操作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中提示,师生共同归纳要求。【环节三】依据要求,表达交流(体现训练的层次)
操作建议:
1、会说基本句子。①自己练习说。②集体交流,互动评价。
2、能按顺序说。①自己练习说。②集体交流,互动评价。
3、完整具体地说。①自己练习说。②互动交流,评价补充。
4、创设场景,模拟生活。教师要根据训练内容,把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模仿中培养与他人的交际能力。
【环节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园地一般教学模式
【环节一】自主尝试,独立完成
操作建议:教学中,无论是“我的发现”还是“日积月累”等内容,教师都要大胆放给学生,鼓励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自主完成。教师重点帮助学困生。
【环节二】讨论交流,评价订正
操作建议:学生自主尝试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同大家一起分享,及时修正错误答案。
【环节三】引导发现,扩展延伸
操作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发现的特点或规律,然后运用这一发现进行扩展训练。
小学习作教学一般模式
习作指导课
【环节一】课前准备
操作建议:学生准备:教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本周的习作内容,让学生做好准备。有提前习作欲望的同学可以选择自己愿意写的内容先试写下来。教师准备:准备好本次习作的下水文,也可提前调查好学生的准备情况及提前写草稿的数量等。
【环节二】谈话导入
操作建议: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导入形式,带领学生进入情境。【环节三】习作指导
操作建议:此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安排指导的过程。
1、汇报交流。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准备的内容,或写出关键词语等。
2、明确要求,确定内容。(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重点。(2)围绕习作重点,确定所写内容,与同伴交流。
3、学生思考并交流。(可以自己练习说、与同座互相说、也可以小组内说。)
4、集体交流。学生可以用
一、两句话或一段话表述自己所写的重点内容。比如说说用什么样的题材来进行习作,以及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等等。在此环节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要求进行较细致的指导,也可以出示范文予以引导等。
5、结合本次习作要求,动笔书写自己真实的习作。此环节中,教师要保证学生的动笔书写时间(20—25分钟),随时解答学生个体的疑难,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6、交流评价。写完的同学可以找伙伴自由交流、互相评价。也可以全班交流、评价。
【环节四】归纳总结
操作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在这一环节中,已经成稿的,要求认真修改。没有成稿的,课后完成草稿。
习作讲评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操作建议:
1、总结本次习作情况。教师将本次习作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向学生做一汇报。
2、进入情境。在汇报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下一环节。
【环节二】欣赏讲评 操作建议:
(一)出示本次习作的内容与要求。
1、指名读。
2、再次明确本次习作的重点。结合本次习作的优缺点,师生共同总结出讲评要点。
(二)优秀佳作欣赏。
1、出示优秀的习作题目进行赏析,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点。
2、欣赏优秀佳作或优秀片段。出示优秀习作或片段,依据本次习作的要求和重点,从词语的运用、语句的通顺、表现手法的运用、情感的流露以及重点是否突出,经过是否具体,选材是否新颖等各方面进行点评。有什么建议也可以谈。
(三)问题习作评析。
1、出示不成功习作。教师利用实物显示器展示作文,没有实物投影的学校,可读给同学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做好记录,然后进行评改。
2、师生、生生多边互动,修改问题习作。
(四)互动交流评改。
1、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展示自己的习作。
2、其他同学
认真倾听,并动笔记录自己认为写的精彩之处或者不足的地方,做到在互评互议的过程中有理有据。
(五)指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自主修改自己的习作。
(六)再次展示自己的习作。在此环节中,教师可通过设立奖项活动,鼓励学生改出好文章。
【环节三】归纳总结,布置准备下一次习作内容。
小学识字教学一般模式
【环节六】质疑释难,拓展延伸
操作建议: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解决。还可根据课文特点,将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相关内容,或布置课后收集资料等。
问题?
2、全班交流读书收获。
3、学生质疑,教师及时梳理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放到学文中解决。
【环节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操作建议:
1、这一环节教师要选好切入点,由点及面,抓住切入点展开课文的学习。应让学生个体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批划,抓住一个大问题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充足,让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浅表层次上,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保证下一步全班交流的有效性,不可走形式。
2、在学生个体自读的基础上,抓住切入点,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谈理解,谈体会,进行全班交流。
对于课文中的重点段落或学生个人学习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外,教师可作适当讲解,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可进行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的教师作适当的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对于文章的重点句段,可适时朗读,以便加强理解,升华情感。在读的方法上,教师可通过朗读指导,范读或录音朗读,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他们带入课文中的情境,并进入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和全班齐读等,读出变化的语气,表达出人物的情感。
此环节,还应根据学段要求,进行适当的听说读写训练,以确保有效性。【环节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操作建议: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或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抄写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语言积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朗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学生经过读、背的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的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的熏陶。若时间紧,背诵可放在
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课都固定这一模式。由于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在单元里的地位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有的课,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决定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操作建议: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形式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的地方,边读边体会,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与精读课文的主要区别是,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主要要求。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提高阅读能力。
略读课文也可在品读感悟阶段加入适当的听说读写训练,加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环节五】朗读背诵,体会情感 【环节六】教师小结 【环节七】布置作业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一般模式
小学语文试卷讲评课一般模式
【环节一】总结情况,激情导入
操作建议:向学生简要介绍测试情况。即最高分是多少,优秀率为多少,及格率为多少,以及各分数段的人数,试卷中存在哪些问题;表扬成绩好的学生、提高幅度大的学生、原来基础差但个别题答得有新思维、新思路、新方法的学生等,让大部分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环节二】紧扣要点,针对讲解
操作建议:教师重点讲解重、难点知识及错误率较高的题,指出存在的问题,错因及解题技巧。
【环节三】突出主体,学生汇报
操作建议:对错误率较高的典型试题,请几名解题错误的同学走上讲台,分析其思维过程,剖析其错误原因,提出改正的办法;请1名优秀作文的作者介绍自己在考场上是如何审题、选材、立意、构思以及运用语言表达技巧的;请1名中等作文的作者读自己的文章,让全体学生评议。最后由教师点评、总结,目的是让其他学生更为深刻地认识到答题中的错误,从而达到提高辨析能力的目的。
【环节四】小组交流,总结完善
操作建议:有些试题和答案存在一定缺陷甚至错误,特别是主观题没有“标准答案”,对于这样的个性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纠正错误,完善答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环节五】自主归纳,纠正错误
操作建议:消化讲评内容,自主整理笔记,改正错误并建立“错题库”。【环节六】模拟训练,巩固提高
操作建议:教师可根据学生答题的实际情况,抓住容易失分的典型题型,设计若干道类似题目,以巩固练习的形式,再次训练,达到人人弄懂,个个会做的程度。
第三篇:不同课型的学案教学要求
不同课型的学案教学要求
1、新授课
新授课以学习新知识为主要任务,它既是学生获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的过程,也是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因此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去展开教学。
(1)备课:
作为新授课,在备课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在编写学案时,教师要做双重角色,既要依据新课标要求站在老师的高度理解所要学习内容,还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解释一些问题。
①学习目标:新课程把教学目标分为三类,包括知识与技能的知识目标;过程与方法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情感目标。每一目标都要用具体的限定行为动词表示,如了解水平的可用: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写出;理解水平的可用:说明,举例说明,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示范,比较,描绘;应用水平的可用: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利用,总结,研究等。
②重难点:列出学生将要学习的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
③学习内容:包括知识点,读书思考题,观察思考题,归纳与结论几项。其中读书思考题、观察与思考一栏是老师重点下功夫的一栏。一般要考虑到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自学课本;给学生创设一些情景,或者提供一些媒体资料要学生观察并作思考;随后将有关思考题目的看法或把观察思考进行交流内容并填写在学案空白处。学生归纳的一些知识点主要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只让学生填出一些重要的关键的词语即可。
④反馈训练:反馈训练并不是随意的找几个题目凑数,而是要完成2个功能:一是教材中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学生一看就会,教师不用讲,通过设置练习题考查即可掌握;二是对教材中的重难点进行变式训练,通过设置一组题目(3-5个),让学生进行强化练习,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其题目可以是选择题,也可以是非选择题,题目的数量取决于学案纸的空白(根据学案纸的多少设计),学生能当堂完成最好。
⑤补充材料:补充材料主要是给学生补充交叉学科的知识;相关学科最新发展的知识以及学生在前面学习的、已经忘记的知识等,该栏目并不是每一个学案都要有的栏目。
(2)课堂实施:
①导言:导言的设计首先满足的一个原则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导入新课,如实验导入法、直观教具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等。
②课堂教学:提出要求让学生做学案,并提示学生,若有不会的问题可以与同学研究或请教老师。教师在学生做学案时,要巡回走动,辅导学生,发现学生在做学案时存在的问题,为后面的讲解做准备。用学案的时候一定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起来,动眼动脑动手,待学生做完一部分后,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展示自己做的学案情况,请其他同学帮助分析,该同学所做的问题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改正。教师常用的是“谁有不同意见?”“谁还有不同解法?”“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要予以肯定,同时要对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整个课堂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按照“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认知过程来学习。
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做反馈训练,基本题目要人人达标,同时要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整理、深化。
2、复习课
复习课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模式,复习课要达到巩固并进一步加深课本知识的目的,要对已学过内容进行综合、归类、转化和辨别,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从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备课要求:
必须提前一周制订出下周的复习计划,明确复习重点、难点、步骤、方法、反馈与评价等,最好是分工编制每节课的学案。复习课要在双基练习、能力训练方面做文章,在编制学案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做到“四点排查”,即排查知识重点、章节连接点、考点、疑点。通过平时的作业或错题集设计填空、表格比较、概念图、问题探究等客观题目做到四点清查,逐步清查。如果内容较多也可以专门用一节课来完成这项工作。
②能够指导学生用点面结合、记忆、比较等方法多管齐下,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性、理解及把握上,通过学案的整理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知识网络,构建成知识框架。
③学案中配套的反馈练习,要做到精选、精练、精讲。要选取学科知识点、能力点、学科思维特点和考点的题目。
④注重“两中”,大面积提升教学质量。“两中”即中等生或边缘生、中档题。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训练量都以适合中等生为原则,抓住边缘生,创造整体最佳效益。
⑤学习过程及反馈训练中的习题要精选,每选一个题目要有较强地目的性,选取经典题目、历年中考试题等有一定代表性的题目强化训练。对部分学习好的同学,鼓励他们自己依据资料来选题,培养发展他们的能力。
(2)课堂实施步骤:
①先让学生采取尝试回忆,来填写及分析学案中的内容,不明确的再结合课本整理,这样才能检测出自己知识掌握的情况,明确自己需要进一步复习的内容。
②教师分板块组织学生,就学案中所设计的重点问题分组进行讨论,每一组要对所分的任务题目做详细分析并归纳为结论或者是解题方法,然后各组进行交流,从而达到能力的共同提升。
③学生做反馈练习。要定时定量的进行课堂训练,并要求学生精力高度集中,让平时的训练达到考试的临场发挥状态。
3、讲评课
讲评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巩固双基、规范解题、熟练技巧、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有着特殊意义。
(1)备课
教师首先要根据所学的内容,有目的地进行选题、组题,使考试题目有较强地针对性,反对使用成套题目。学生做完题后,要认真改题,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在试卷讲评时,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引发其深入思考,发散思维。因此教师更多的是做幕后工作,认真组织实施。
①测试后及时批阅,并进行分类统计,作到“三统”:一统学生的考试成绩,二统各题得失分人数,三统各题失分具体原因分析。尤其是第三统,对典型错误要找准病根并探究创新解题思路和方法,并要求学生将这类题目上错题本。
②典型错误按知识点归类,在黑板上制定一个大致的学案。
③搜集资料,设计变式训练。
(2)课堂实施过程
①学生自查,交流、讨论:分发已批阅后的试卷和答案,首先让学生对照答案审查试卷的错误,找寻错因并重新组织答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活动交流,互相帮助,探究错因所在,并共同拓展思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
②学案展示: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将学案板书于黑板上,错误集中点显而易见。
③讲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集中的阶段。按知识点顺序,分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见解。就一个知识点的问题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讨论、发散、解决问题。让学生举一反三,集思广益,会发现许多新问题和新方法。当然教师在此期间要适度穿针引线,并适时总结肯定。总之要让学生在问题引导的前提下,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个个可充当“小先生”。
④变式训练:对每个点整理清晰后及时训练,巩固战果。这也是小组间比较课堂效率的一种方式。
⑤矫正补偿:尽管课堂中学习气氛,学习效率看似都比较好,但真正落实还要体现在动手整理改错的这一阶段。“好脑筋不如个烂笔头”,而且按照知识遗忘的规律,此时应是“黄金记忆时间”,因此讲评课一定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整理、记忆。改错本及试卷上交教师批阅。
说明:集体备课的5点要求:
①列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点;
②找出这些知识点的前挂后连;
③按照知识点的重要程度、难易程度将知识点进行排序;
④设计突破各个知识点的方法(习题法、学生讨论法、爬黑板法、实验法、多媒体演示法、讲述法等)
⑤确定出每一节课只处理最重要的2~3个问题,其余的知识点主要以题目的形式在课堂上、课下作业或单元练习题中处理;
学生:保留各个学案,就是以后的复习资料。学生可以不订成套资料或少订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
教师:保留好教案和学案,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料。
学校:选择优秀的教案和学案存档,编写自己的校本教材。
格式定为:课题名称,设计人,审核人,学习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写出),学习重点(根据课程目标,不设难点,以免给学生一种心理上的积极暗示),学法指导(参照历年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学生预习时反映出的问题,建议学生如何学习),学习过程(设计问题、训练、拓展性测评),评价与反思(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自己反思后的心得与体会)。
第四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不同课型教学方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不同课型教学方法》
2010-02-27 16:21:05
一、品德与社会课不同课型
品德与社会课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就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内容而言,我们可以把课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以爱为主题,向学生渗透爱的教育的。
如三年级下《家人的爱》,《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来自社会的爱》。四年级上《让爷爷奶奶高兴》,《伸出爱的手》。四年级下《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2.以珍爱生命为主题的。
如四年级上《美丽的生命》,《我们的生命》,《呵护我们的身体》。3.培养学生行为能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如三年级上《我和规则交朋友》单元,《做学习的主人》。4.向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渗透的。
如五年级上《社会呼唤诚信》,《我们生活中的民主》。年级上《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中部分内容等。
5.让学生了解简单历史、地理常识的。
如五年级上《江山多娇》,《祖国多辽阔》,《祖国的宝岛台湾》。年级下《蔚蓝色的地球》,《我们的地球村》等。
二、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小学品社课程中实现最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正如巴甫洛夫所说:“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次的规律,从而更有效的改造世界。”所以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在品社课教学中选择适当、有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同类型的品德与社会课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爱、珍爱生命、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品社课,可以采用故事喻理法、情境渲染法、讨论研究法、角色体验法等教学方法。而知识性较强的一些教学内容则可以采用搜集资料法、调查研究法、交流汇报法、社会实践法等教学方法。一般情况下,无论哪种课型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对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各种教学方法可以是交互使用的。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使用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为课堂教学服务,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教学效果,就是我们所追求的。
通过查找资料,结合平时在各种学习活动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到的、感悟到的,现将品德与社会课主要的教学方法归纳如下:
(一)故事喻理
这是品社课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喻理法”。讲故事时,除了可以使用教材里的故事,我们还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这样可以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实际,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故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还可以通过正反对照给学生以启发,引发学生思考,从故事中明白道理。运用故事喻理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喻理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了“喻理”性,舍本而求末,要注意从故事中挖掘道理。
在教学五年级《让诚信伴随我》这一单元时,我就通过给学生讲故事,让学生讨论并续写书中有关诚信的故事,让学生搜集有关诚信的故事,学生讲故事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听故事,讲古今中外诚信的故事,以及续写书中故事等方式,明白了“人无信不立”的道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学生自学书中故事(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和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不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这时,船夫对年轻人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渡过难关。”年轻人看着七个背囊思来想去,最后把“诚信”抛进水里„„)——学生用自己的话将故事讲出来——讨论:如果你是那个年轻人,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续写故事:年轻人将诚信扔掉后会有怎样的后果。
2、教师讲故事——明理
3、学生收集古今中外有关诚信的故事——交流——明理
在这一单元教学时,每一节课都离不开故事,可以说是这些故事深深的吸引了学生,而且每节课学生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情境渲染
在教学中通过故事、音乐、语言、画面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使他们在创设的特定课堂环境中,获得情感体验,激发道德感悟,促使品德内化。
记得曾经听过《美丽的生命》一课,教师采用的情境渲染教学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世界因为生命的存在而美丽,从而教学学生珍爱生命。教师首先出示了一段课件,展示有生命存在的生机勃勃的美丽的世界的景象,接着话锋一转,让学生想象假设现在地球上的花枯了,草谢了,动物都灭绝了„„世界将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这时配以一段音像,凄惨的音乐,悲凉的景色,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好像到了世界末日一样,在课件的最后再配上一段震撼人心的文字,学生从所看到的情境中明白了世界没有了生命将会是多么的凄凉,我们一定要珍爱生命,教学效果特别好。
(三)角色体验
要让课堂活起来,角色扮演是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在现实和想象中把自己置身于他人的位置,从而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感知社会情境,理解他人的处境,体验他人的各种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情感。这种教学方法的关键是让孩子获得体验,通过角色的体验,产生学习兴趣,感悟道理,强化 “知”、“行”统一,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学习《伸出爱的手》一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感受残疾人行动的不便,有的教师采用让学生蒙住眼睛找座位或者玩贴鼻子的游戏,有的教师让学生用一只手收拾书包、系鞋带等,这种体验旨在引得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使体验的过程成为学生投入的过程,并由此产生同情、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情感。这样的课堂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生活的有效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得到了情感的深刻认识,教学效果非常好,可以说亲身的体验比教师的说教要有效地多。
还有一位教师在讲《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课时,通过让学生戴“布眼镜”和“纱眼镜”的两个活动让学生体验眼睛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首先让学生戴上布眼镜书写自己的名字,当学生拿下眼镜看到自己写的名字如此难看时,学生明白了眼睛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教师有让学生戴上事先准备好的“纱眼镜”,让学生戴着纱眼镜把大屏幕上出示的家庭作业抄下去,学生自然看不清。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明白了近视眼给学习生活带来的不便,从而知道了保护眼睛的重要性。可以说这位教师做到了教育无痕,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四)以情激情
人的情感是有感染力的,它在特定的条件下会相互影响,从而产生共同体验,在品社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动,教师首先必须自己感动。”教师必须以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所以教师应掌握以“师情”激“生情”的教学技巧,用感人的话语、传情的眼神、恰当的手势创设情境,才能鼓舞学生,感动学生,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共同创设和谐、融洽、符合教学大纲需要的感情氛围,变单调、空洞的说理为情真意切的实例感悟,从而激发学生道德情感。
如在教授《我爱我的家》一课的第二个环节“我想我的家”时,我先播放《我想有个家》的音乐,创设家的氛围,然后我说道“老师也有想家的时候,下面听听老师想家的故事吧”。一曲动人的乐曲,激发了学生对家的情感,一个熟悉的话题,诉说这倾诉不完的思家之情,老师把自己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和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话题和感想,起到了以情激情的目的。如在教授《读懂爸爸妈妈的心》一课时,我很有感情的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五)运用多媒体激发情感
应用多媒体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是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利用多媒体传递教育信息,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状态,适应当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信息时代的环境。学生的视野,学生的思想,也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书本教学里。所以,巧妙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记得一位教师在教学《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课时,恰当地选取了一些台湾风光画面,截取了几段国家领导人关于台湾问题讲话的视频,激发了学生对台湾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之情,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又如在教学《我的第一次》一课时,利用多媒体介绍汶川地震中那个被截去一条腿的勇敢的爱跳舞的小女孩李月的故事时,学生被深深的感动了。
类似这样的多媒体课件我们经常使用,如在教授《家乡的自然环境》,《我们的地球村》,《祖国多辽阔》,《江山多娇》等课时,我们将其中的一些景色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些美景不是我们用语言能描述出来的,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条件所限,也很少有人亲身去体验过,所以借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去领略祖国的,世界的美丽风光,会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爱生活的情感。
(六)参观访问、社会调查
要想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充分的接触社会。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的教学方法就为学生创造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参观访问法可以与学校的大队活动相结合,带领学生有目的的通过活动掌握知识,提高认识。社会调查法可以由老师带领、家长带领、也可以自己独立去完成。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可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
如对学生进行“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到交警中队去进行调查,通过大量的例子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以及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教授四年级上《安全地生活》这一单元时,刘红艳老师带领学生到消防中队参观,对学生的教育效果比在教室中枯燥的讲解要有效的多。在教授《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课时,可以让家长带领学生实际去调查一下各种商品价格变化的规律。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进行社会调查时,教师应当注意要事先作好准备,拟定调查的目的、内容、步骤,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查前的辅导,这样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的成功。
(七)讨论明理
孩子在面临道德两难的时候,就要进行道德选择,这也是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的好时机,所以,讨论、辩论也是品社课上经常使用的教学方法。在教授这方面的内容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辩论等方式交流思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道理,而不是教师越俎代庖。
在教授四年级上《钱该怎样花》一课中“我想要与我能要”一部分教学内容时,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来了解在实际生活中哪些是我想要的,哪些是我能要的,有些东西为什么想要而不能要。通过学生的辩论,使学生明白了我们平时花钱要有计划,要把钱花在合适的地方,同时明白了家长赚钱不容易,我们要学会节约。
以上是我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一些探讨,《品德与社会》课虽然是小课堂,反映的确是大社会。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材,老师也不是唯一的老师,品社课的教学方法更不是唯一的,相信我们多样的教学方法,一定会让品社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绚丽多彩。
第五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白驹镇中心小学
丁
玲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收集资料、组织讨论、对相关资料的研究,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进行论证,论证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所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的研究
1、教学目标的缺失
课堂教学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然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有的教师靠着自己的经验在备课,没有很好地研究学生的基础,出现教师本位现象;也有的教师只考虑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方法,出现内容本位现象,这两者都导致课堂教学目标单一,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
2、学习环境的缺失
作为外语教学的英语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小学英语现状却不乐观,表现在:课堂学习环境缺失,教学过程中缺少学生可接受性的心理环境,不能体现学生主体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社会学习环境缺失,家长虽然重视英语,但不懂英语,学生缺少会话和运用语言的环境。
3、活动意义的缺失
教学活动的意义在于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活动应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展。而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的为活动而活动,具有娱乐性,却脱离了教学目标和内容;有的为内容而内容,只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缺少方法和策略,所以活动失去了意义。
4、教学评价的缺失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与评价的方式密切联系,但综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评价现状,有则片面单一,仅以学生的书面测试来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有的甚至是空白,根本没有检测目标是否落实的方法和手段。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1、课前准备的有效性策略
课前准备包括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教师备课既要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又要倡导合作研究,进行集体备课,切实提高备课的质量;教师还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训练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所以提高备课的有效性和学生预习的有效性策略是我们所要研究的。
2、课堂操作的有效性策略
课堂操作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的运用教学资源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如何提高单词、句型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探索和研究课堂操作的这一系列有效性策略已是迫在眉睫之事。
3、课后反思的有效性策略
课后反思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研究方式。一方面教师自己要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尝试课后反思的有效性策略,使得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有更为清晰和深入的体悟。
二、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在朝着新课程的理念和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使课堂教学改革所遇到了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作为教学一线的小学英语老师,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是有比较客观的了解的,目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确实存在两个“倾向”的现象。
(一)、课堂呈“娱乐化”倾向
从学生用书来看,卡通味过浓,学科味不够,书上有卡通绘画、歌曲歌谣和各种游戏等等,内容丰富多彩,但是缺少准确的发音教学,学生学来学去就是没有入门;从课堂教学目标来看,教师只是取乐了学生,而没有把课堂教学目标真正定位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英语课堂上老师准备大量的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在“方法时尚化、手段媒体化、结构模式化、过程程序化、教授表演化”上大做文章,课堂教学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唱唱跳跳玩玩做做演演,课堂气氛是很活跃,场面是很热闹,然而,活跃和热闹的背后,学生到底掌握了些什么呢?特别是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到底学到了什么呢?课堂教学忽视英语教学的本质,而一味追求表面形式,形成表面上课堂教学轰轰烈烈,实质上教学效果空空洞洞的局面。
(二)、课堂呈“知识化”倾向
随着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现在几乎所有的小学都开设了英语课,但是许多学校英语教师配备不足,英语课时安排不足,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只是教教单词、练练句型,学生在课堂上缺少互动,几乎没有交流的机会,一节课跟读下来,学生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也有许多学校是比较重视英语教学的,每周安排三节英语课,有专职的英语教师,但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英语仍然处在“副科”的位臵,目前也缺乏检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教师平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也只求让学生能跟、能读。“授之以渔”是课堂教学的智慧所在,真谛所在。有这样一个例子,教师教学单词“stomach ache”,课堂上这个单词从教师口中出现了36次,动作示范了也有20左右,学生跟读有25次,但课后老师问学生“胃痛”用英语怎么说,学生回答“a stomach”。像这样只灌输知识而缺乏学法指导的课,教师教的再累也是低效的、无效的。
当然造成低效课堂教学的原因还有教师自身素质的问题,有学生学习环境不足(如:大班化,专用教室,教学媒体)的问题等,都困扰并直接影响了课堂实效。但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娱乐化、知识化的倾向是导致低效的最为直接的因素。所以,我认为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它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开始于20世纪上半叶,迄今为止,他们已经分析了各种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学活动:加涅的教学设计,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和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都提出有效教学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英国朗曼出版公司于1993年出版了一套有效教师丛书,其中的一本就是《教学即沟通》,也提出有效教学理念中关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迄今为止,有关有效教学著作中或多或少提到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
2、教师特征:西方20世纪60年代以前,斯蒂文思、卡特尔等研究主要在于鉴别可能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教师特征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3、教学技术:美国学者布兰斯福特同时指出技术并不能保证学习的有效性,不恰当地使用技术会阻碍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自2012年1月开始至2012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1月-2012年2月)
1、收集整理有关课题研究的信息资料,成立课题组,完成课题申报;
2、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课题组成员的分工与任务;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0月)
1、课题组修订研究方案,调整实际操作;
2、定期召开课题组核心成员会议,反馈与交流信息,研讨和切磋方法,强化目标落实;
3、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指导课题研究;
4、逐步完成有关论文,力争公开发表,召开中期研究成果研讨会,做好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的收集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2、编著出版研究成果:论文与教学案例等;
3、成果提交鉴定、验收、结题。
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加强对英语课题实验的管理和指导,做到英语教研机构健全,英语课题研究人员落实职责分明,分工合作,相互促进。
2、抓好过程的管理,保证研究的规划化,及时进行小结,记录完备,资料完整。
3、加强学习,提高研究人员整体素质,特别是能否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研究的质量。
4、及时请教有关专家,为课题有效实施提共保证。
5、不同阶段,用不同方式评价英语课题研究工作的紧张情况和取得的成果,通过综合、反馈、分析,形成英语语言交际教学研究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成果预期 1.探寻一系列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促进我校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申报评审书、课题论证报告、课题中期报告、课题结题报告)和课题工作报告。
2.教师研究过程中的公开观摩课、课件等。
3.教师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总结、研究报告等论文以及优秀案例分析。
4.各类获奖的材料、证书。5.学生的成绩显示等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