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化学教案13.01实验专题复习课

时间:2019-05-15 01:3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化学教案13.01实验专题复习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化学教案13.01实验专题复习课》。

第一篇:九化学教案13.01实验专题复习课

案例46 实验专题复习课

【课 题】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实验专题复习

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实验的教学,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及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实验,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去探究每一个问题,从而达到在实验中巩固练习实验的基本操作的目的,同时掌握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2)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引导学生对实验提出各种假设。(3)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可采用抽签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烧杯、量筒、天平等常见仪器的使用。

(2)初步掌握药品的取用、托盘天平的使用、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等基本实验操作。(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方法。

(4)掌握用化学方法鉴别和检验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盐酸、硫酸及Cl。

(5)会用所学过的酸碱指示剂、pH试纸鉴别酸溶液和碱溶液。2.过程与方法目标

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在实验中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实验基本操作、三大气体的性质。

突破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

教学方法: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启发引导。媒体:电脑和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引课:化学是以

教师活动

通过引言,老师

学生活动

教学方式与媒体 电脑打出本节专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中考试卷中的实验题也是同学们失分较多的一类题型,所以本节课针对实验题来进行复习。

一、实验基本操作

1.讲述:初中阶总结出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题,同时打出本节两大内容:一是实验基本操作,二是与三大 气体性质有关的实验。

抽取写有实验仪器的纸条,讨论推举一名同学回答问题。

教师将准备好的纸条让学生抽取。

段要求学生掌握几种仪器,而其中的四种是在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采取抽签的方式,每组的同学抽取一种仪器,要求总结出这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找三位同学演示几项实验基本操作:(1)块状药品的取用;(2)装置气密性的检查;(3)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要求: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

3.课堂练习:(幻灯片投影)

(1)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B)。

A.把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天平右盘上的纸上称量

B.给试管中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

C.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应紧贴试管内壁

D.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入浓硫酸中

(2)写出下列实验所需的仪器名称。

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给予肯定及完善并作一定的补充。

教师总结:对于实验基本操作的题型,一定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及基本操作。

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三大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进行复习。(从药品原理、装置几方面来复习)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给出正确答案。

每组推选一名同学上台演示并讲解。

学生练习,并思考为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回答:燃着的木条、澄清的石灰水。

回忆三大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小组讨论并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总结:氢气要验纯,要先通氢气,待试管内的空气排净后再加热,实验结束后,要先熄灭酒精灯,待冷却至室温后再停止通氢气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电脑打出课堂练习。

电脑幻灯片打出复习习题(给出多组药品,要求学生进行连线,来选择制取三大气体的药品)。

电脑打出正确答案,并打出一道练习题。

幻灯投影给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电脑投影给出洗(只写一种)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是(量筒)。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是(集气瓶)。给物质加热的是(酒精灯)。少量试剂的反应仪器是(试管)。

(3)下列四项基本操作,正确的是()。(一共四幅图,分别涉及称量药品、蒸发溶剂、滴加试剂、加热液体;略)

二、与三大气体性质有关的实验

1.提问:(1)解答这一类题型,要具备哪些知识?

(2)三大气体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回答)

2.课堂练习:实验台上有五瓶气体,分别是氧气、氢气、氮气、二氧化碳、空气,请用简单的方法将它们区分。

3.讲述:解答此类题要求掌握各种气体的性质。但有时在试卷中,常常将气体的性质与实验室制法联合起来出题,这就要求我们掌握三大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若改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

请你总结出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什么时候选择与制取氧气相同的发生装

教师讲述。

教师给予肯定。

教师总结。

气瓶装置图并提出问题。

置?什么时候选择与制取氢气和二氧化碳相同的发生装置?

4.提问:(1)氧气、氢气、二氧化碳各应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什么?

5.引导学生思考: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还可以做哪些实验?改进之后还可以做哪些实验?该装置改进之后可以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做该实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6.讲述:在解答实验题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非常重要的装置,就是洗气瓶,它具有多种用途。

7.课堂练习:(幻灯片投影)设计实验,某氢气样品中混有少量水蒸气及氯化氢气体。要求:

① 证明混有这两种气体。

② 除去这两种气体。

8.学生总结:利用洗气瓶在除杂的时候应后除水,检验气体时应先检验水。

9.教师总结:解答这一类的实验题要掌握三大气体的性质(及有关气体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一些常用装置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小结:

学生总结不完整个别学生小结,A.提问学生小时,不要急于否定,其他学生补充。结:通过这节课你学让学生自己尝试思到了哪些知识? 考。

B.打出小结内容:这节课主要复习实验基本操作及有关三大气体的实验,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操作、三大气体的性质、实验室的制法、一些常用装置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点评:在本节课中教师把新课程理念和学科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新课程理念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得到验证。本课也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概念:重视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提供多种分层次教学,让学生自主选择;重视师生互动,设置立体生动情境让学生自主参与,在活动中感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反思中自我升华,以达到和谐共鸣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实验课的特点是:立足基础,通过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对学生进行有关化学仪器的使用以及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本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以抽签的形式对学生的一些基本实验操作进行考察,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了考察,真正达到了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此外,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在实验中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中,通过对氧气、氢气实验室制法的复习,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本节课的又一特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特别是学生的生活实际,真正体现出化学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学科,让学生通过质疑思考走进生活,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能力,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化学实验课在复习中要重视细致、分步复习,夯实整理学生的基础知识,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实验能力,使学生学会做科学、做实验。本节课也充分体现出这一点,而且也使实验室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在本节课中教师改变了灌输———接受式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元化,如开展讨论、交流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在课堂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讲授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共同的研究者,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中考试题对实验的基本要求是立足基础,如掌握实验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基本实验技能,同时要求深入科学探究,加强对探究实验的考查。在本节课中,学生在以上两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本节课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化学实验的实施过程,在亲自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深化和发展知识,对学生进行理性思维方法的训练,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最大的可能。

执教:长春市第四十五中学 刘湘洁 点评:长春市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 孙淑娟

第二篇:冶金物理化学教案01

冶金物理化学(教案)绪论

自然界物质的变化可以大致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化学变化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物理变化。例如化学反应要吸热或放热,温度、压力、浓度等物理性质的变化会影响化学反应的进行,电流可以引起化学变化(电解),而化学变化也可以产生电流(原电池),光的照射会促使化学反应发生等等,这些都说明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关系是密切的。在长期研究物理变化对化学变化的影响过程中,物理学和化学互相渗透,逐渐形成了一门边缘科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是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化学变化普遍规律的科学。

物理化学由三大部分组成: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物质结构。

化学热力学研究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即平衡)。比如说,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是否能够进行?进行到什么程度为止?改变条件对反应的方向和平衡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属于化学热力学的研究内容。

化学动力学研究反应速度和反应的具体步骤(即反应机理或历程)。一个化学反应在单位时间内能产生多少产物?各种因素对反应速度有什么影响?在反应的各步骤中哪一步是最主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这些问题都属于化学动力学的研究内容。

化学热力学和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规律的两个方面。概括地说,前者研究反应的可能性,后者研究其现实性。如果反应在给定条件下,从热力学的观点看来是不可能的,则研究它的速度就毫无意义;如果反应是可能的,则还要从动力学的观点研究它的现实性,也就是在什么条件下反应才能以所要求的速度进行。影响过程热力学可能性和反应速度的因素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两者是不能相互混淆的。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有热力学方法、统计力学方法和量子力学方法。热力学方法也叫宏观方法,它以大量质点所构成的体系为研究对象,从经验所得的热力学两定律出发,经过严密推理,根据体系初态和末态的宏观性质,如温度、压力、浓度和体积等,即可利用实验所得的热力学函数判断变化的方向和平衡条件,不需知道变化的中间过程和细节。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结论也比较可靠,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它的不足之处是不能深入到物质的内部结构,因而不能解释变化的内在原因。统计力学方法是从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通过统计的方法来推断出体系宏观性质的方法。这种方法比热力学方法较为深刻,它把微观性质和宏观性质联系起来了。这种理论对计算复杂的体系来说,目前还比较困难。量子力学方法主要用来研究物质结构和化学键等问题,它与统计力学也有一定的关系。

物理化学是冶金、材料、加工、铸造和选矿等专业的基础理论。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上,我们常常要遇到很多化学反应和物理化学变化。例如炼铁中铁氧化物的还原,炼钢中各种杂质和合金元素的氧化,有色冶金中的电解,热处理炉通入保护气体以及浮选过程中各种药剂所起的作用等,无一不以物理化学的原理为基础。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一节引言

热力学是从研究热和机械功互相转化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用热力学的基本原理来研究化学反应及相变过程的科学,称为化学热力学。化学热力学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计算相变和化学反应热效应等能量转换问题,以及利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来解决反应及相变过程的方向和限度问题。这些问题在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热力学第三定律主要解决物质的绝对嫡问题,它对化学平衡的计算有很大意义。

热力学的三个定律都是由大量质点的宏观现象总结出来的,属于经验定律。因而,热力学的研究方法是宏观方法,它不涉及物质微观结构,也不研究物质的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的关系。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是结构化学及统计力学的研究范围。

用热力学方法讨论体系发生的过程时,往往只能确定变化的能量关系,以及变化的方向和限度,而不涉及过程所经历的步骤,也不涉及建立平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说,热力学一般不解决过程的机理和速度问题,有关这方面的问题要由化学动力学解决。

一、体系与环境

自然界中各种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着,而且又互相联系,相互制约。为了研究问题的需要,往往选择部分物质作为研究的对象。人们所选择的研究对象称为体系,而体系周围的有关物质则称为环境。体系可以由一种物质构成,也可以由几种物质构成。

体系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既可以发生能量交换,又可以发生物质交换。如果体系与环境同时有能量和物质交换,则这种体系就称为敞开体系。例如在一只玻璃杯中,水吸热变成汽。如把水当作体系,其他物质(包括汽)当作环境,则体系与环境间不断有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故为敞开体系。

如果体系与环境只有能量交换,没有物质交换,则这种体系称为封闭体系。上例中若把水和汽合起来当作体系,则体系与环境就只有能量的交换而没有物质的交换,故属于封闭体系。今后如不加以说明,所谓体系都是指封闭体系。

如果体系与环境既没有能量交换,又没有物质交换,则这种体系称为孤立体系(或称为隔离体系)。设想在密闭而又绝热的容器内进行某个化学反应,把整个容器作为体系,则这种体系与环境既没有交换能量,也没有交换物质,所以它就是孤立体系。因为绝对绝热的材料是不存在的,所以不可能有真正的孤立体系,只能有接近于孤立的体系。

二、体系的性质、状态和状态函数

体系的性质包括体系的一切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温度、压力、体积、质量、浓度„„等等。热力学讨论的性质都是宏观性质(即大量粒子的平均效果),是体系在宏观平衡状态时的性质。体系的性质可分为容量性质(又称广度性质)与强度性质两种。容量性质的数值与物质的量成正比。例如质量、体积、内能等。强度性质的数值与物质的量无关。例如温度、压力、密度等。容量性质除以总质量或摩尔数后就变为强度性质。例如体积是容量性质,但除以总质量后变成比容,就是强度性质了。,体系的状态是体系所有性质的综合表现。当各种宏观性质都确定后,体系就有确定的状态。反过来说,体系的状态确定后,各种宏观性质也就有了确定的数值。因为体系的各种宏观性质是它所处状态的单值函数,所以热力学把各种宏观性质称为体系的状态函数。根据上述概念,体系的组成、温度、压力、体积等都是状态函数。

体系的宏观性质相互间是有联系的,所以描述体系的状态并不需要罗列其全部性质,只要确定几个性质就可以规定体系的状态,其它性质也就随之而定了。大量经验证明,当纯物质单相体系的量一定时,一般来说,只要确定两个性质,其它性质就都可以确定。例如1摩尔的氧气,当温度为0℃,压力为1大气压时,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就可求得体积是22.4升,密度是1.43克·升。

由于在一定状态下,体系的状态函数具有一定值,所以必然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一是当状态发生变化时,体系的某些状态函数将随之变化,变化的数值只决定于体系的最初状态(称为初态或始态)和最终状态(称为末态或终态),与变化所经历的途径无关。例如,1摩尔氧气从初态(273K, 1大气压)变到末态(273K,2大气压),不管中间经过什么途径,其温度的变化值都是零,压力的变化值都是1大气压。二是无论经历多么复杂的变化,只要体系恢复原状,状态函数也必恢复原值。也就是说,当体系经一循环过程,恢复原来状态时,状态函数之值不变。利用状态函数这种特点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常称为热办学的状态函数法。这是热力学中解决问题经常应用的方法。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第一定律的表述

物质在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即从一种形式的能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例如,化学变化中的放热(或吸热),是由化学能转换为热能(或相反)。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引起电解质的分解,是由电能转换为化学能。人类长期的实践经验证明,能量在相互转换过程中,总是成当量关系,能量的形式虽然变化了,但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概括地说,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自行消灭,只能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在转换中保持当量关系。

将能量守恒定律应用于热现象领域中就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有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第一种永动机是不能实现的”。历史上有不少人想制造一种机器,它既不消耗燃料或能量,又能连续不断地作功,这就是第一种永动机。然而,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所有制造第一种永动机的企图都因为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终究宣告失败。这一事实,进一步表明了能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另一种说法是“孤立体系的总能量(内能)不变”。既然孤立体系与环境没有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当然体系的总能量就一定保持不变了。此外,还可以有其他说法,但是无论哪种说法都是说明能量守恒这一规律的

二、内能、热和功 1.内能(U)

内能是体系内部所储存的总能量。它包括体系内部分子运动的动能、分子与分子间相互作角的位能、分子内部原子与电子运动的能量以及原子核内能量等。但是,它不包括体系整体宏观机械运动的动能和体系在外力场中的位能。

热力学中采用符号U代表内能,其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的能量单位焦耳(J)或千焦耳(kJ)。内能是体系的一种性质,因而是状态函数,具有状态函数的特点。体系在一定状态下,内能有一定值,体系状态改变时,内能的变化(△U),只决定于初态(U1)和末态(U2),与途径无关。

一定状态下内能的绝对值目前还没有办法确定。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对热力学的研究,因为热力学所研究的是一个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关系,而过程中内能的增量(△U)是可以测定的。

2.热(Q)

热是体系与环境交换能量的一种形式。由于体系与环境存在温度差而发生的能量交换叫作热。热有显热、潜热和反应热等。显热是没有化学变化和聚集状态变化,单纯升温或降温时,体系所吸收或放出的热。

如果体系内部有物质聚集状态的变化(相变),则热交换中,其温度可以维持不变。在恒定温度下,物质相变时体系所吸收或放出的热,称为相变潜热,简称为相变热。

热力学中常用符号Q代表热,并规定体系吸热时,Q为正值;体系放热时,Q为负值。其单位与功和内能一样,为焦耳(J)或千焦(kJ)。

3.功(W)

功是体系与环境交换能量的另一种形式。功又可分为若干种。热力学中常见的一种功,是体系反抗外压,体积膨胀所作的机械功,称为膨胀功。热力学规定,体系对外作功为正,环境对体系作功为负。图1-1是一个气缸,内有n摩尔的某种气体,活塞面积为S,设活塞与气缸内壁无摩擦,气体所受的外压为P外。当气体的压力大于外压时,气体就克服外压,体积膨胀而作膨胀功。如果活塞从A处移动到B处,移动的距离为△l,体积从V1增大到V2,那么所作的膨胀功(We)就等于力(f)和位移(△l)的乘积,即:

图1-1气体膨胀作功

We=f△l

因为:f=P外S

所以: We=P

外S△l

外△V 活塞面积和位移的乘积是气体体积增量(△V),所以:We=P如果发生微小的过程,则体积改变为微分值(dV),所作的功为微量功(δWe)δWe=P

外dV 由于功不是状态函数,所以在微小过程中体系所作的微小功不是全微分,不能用微分符号表示,故以dW表示。上述的热也是这样。功的单位采用焦耳(J)或千焦(kJ)。

在热力学中,功(W)分为膨胀功(We)和非膨胀功(W′)两类。对膨胀功有时省略脚注e,写成W。对膨胀功以外的功,如电功、表面功等,统称为非膨胀功。

应当注意,功和热都不是体系的性质,不能说体系在一定状态下有多少功或热,只能说在体系状态发生变化的过程中作了多少功和吸了多少热。

三、第一定律数学式

体系内能的变化可能是由于体系对环境作功或环境对体系作功,也可能是由于体系与环境发生热交换而引起的。下面以水变为水蒸气作为例子,表达出第一定律数学式。

在100℃,1大气压下,将1摩尔水加热使之完全变为水蒸气,体系状态的变化可以表示如下:

初态

末态

1摩尔H2O(l)变为1摩尔H2O(g)是蒸发过程,蒸发热可以由热力学手册查到Q=41.11kJ。水蒸发时,蒸气反抗恒定外压(1大气压),体积由18毫升(V1)膨胀到30.59升(V2),所作的膨胀功为:We=P外△V=P外(V2-V1)

V1与V2比较可以忽略,1大气压=101325Pa 故:We=P外△V=101325×30.59×10

3=3099.53175J≈3.1 kJ

体系经历了上述变化,从环境(大的热源)中吸热41.11千焦,对环境恨功消耗3.1千焦,余下38.01千焦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原理,一定用于提高体系的内能。因此:△U=Q一W

这就是第一定律数学式。它说明内能、功和热可以互相转换,并确定了它们转换时的数量关系。其意义是,体系的状态变化时,内能的变化值等于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减去体系对环境所作的功。应用上式时,△U、Q和W必须取同一单位。

如果体系的状态改变一微分量时,上式可以写成: dU=δQ一δW

dU是微小过程内能的增量,是内能U的全微分。δQ和δW是过程中体系与环境交换的微量热和微量功,它们都不是全微分,应当与内能增量dU严格地加以区别。

总括上述,内能是体系的性质,是状态函数,具有状态函数的特点。功和热不是状态函数,其值的大小不仅与初末态有关,而且决定于具体的途径。例如,Zn+CuSO4= ZnSO4+Cu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实现::

M表示体积摩尔浓度。

途径I:是使相当量的锌与硫酸铜溶液直接发生反应。由实验测得过程的热Q1=-239千焦,体系对外不作功,则内能变化值dU:为: △U=Q1一W1=-239kJ 途径Ⅱ: 是使相当量的锌片、铜片、ZnSO4和CuSO4溶液组成Cu-Zn电池,由此电池工作实现上述反应。实验测得电池所作的电功W′=213.4千焦,放热:Q1=-25.6千焦。内能的变化值dU2为:

△U=Q2一W2

由于体系不作膨胀功:We =0,W2= W' 所以:

△U=Q2一W2=一25.6一213.4=-239kJ 通过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对于相同初态、末态的两种不同途径,体系的内能变化值相同,而功和热则不同。这就表明内能是状态函数,而功和热则不是状态函数。

第三篇:高三化学教案:离子反应复习教案

高三化学教案:离子反应复习教案

班级: 姓名: 学习时间:

【课前自主复习与思考】

1.阅读并完成《创新设计》P10主干知识整合;

2.理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能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结合自主复习内容思考如下问题】

1.(09安徽卷10)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B.K+、Al3+、、NH3H2O

C.Na+、K+、、Cl2

D.Na+、CH3COO-、、OH-2.(09江苏卷11)下列离子方程式与所述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漂白粉溶液在空气中失效:

B.用浓盐酸与 反应制取少量氯气:

C.向 溶液中通入过量 制 :

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 反应生成 :

【考纲点拨】

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要求,能判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自主研究例题】

例1.(09江苏卷7)在下列各溶液中,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强碱性溶液中:、、、B.含有0.1 molL-1 的溶液中:、、、C.含有0.1 molL-1 溶液在中:、、、D.室温下,pH=1的溶液中:、、、例2.(09广东理科基础3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铁与稀 反应:

B.小苏打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C.氯化钙与碳酸氢钾溶液混合:

我思我疑:

【高考链接】

【例1】(09广东理科基础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0.1 mol/L 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B.Al3+、NO3-、Cl-、CO32-、Na+可大量共存于pH=2的溶液中

C.乙醇和乙酸都能溶于水,都是电解质

D.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HCl和H2SO4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例2】(09广东化学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 + OH-= H2O

B.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 + 3H+ = Fe3+ + 3H2O

C.铜溶于稀硝酸:3Cu + 8H+ + 2NO3-= 3Cu2+ + 2 NO + 4H2O

D.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32-+2Cl2+3H2O=2SO32-+4Cl-+6H+

【例3】(09上海卷1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与 溶液反应:

B.溶液吸收 气体:

C.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浓氨水:

D.等体积、等浓度的 稀溶液与 稀溶液混合:

【例4】(09全国卷Ⅱ29)(15分)

现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阴离子有,现将它们分别配成 的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 测得溶液A、C、E呈碱性,且碱性为A

② 向B溶液中滴加稀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氨水,沉淀消失;

③ 向D溶液中滴加 溶液,无明显现象;

④ 向F溶液中滴加氨水,生成白色絮状沉淀,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E溶液是 ,判断依据是

;

(3)写出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式:A、C、D、F.【归纳与思考】

【自主检测】1.《创新设计》P:13 能力提升演练

2.《能力滚动天天练》专题3

3.部分高考题: 1.(09四川卷8)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无色溶液:、、H+、、B.能使pH试纸呈红色的溶液:Na+、NH+

4、、C.FeCl2溶液:K+、、Na+、、、、D.=0.1 mol/L的溶液:Na+、K+、、2.(09重庆卷8)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 C.D

3.(09海南卷9)在室温时,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分别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能生成5种盐的是:

A.A12O3、SO2、CO2、SO3 B.C12、A12O3、N2O5、SO3 C.CO2、C12、CaO、SO3 D.SiO2、N2O5、CO、C12

4.(09宁夏卷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CO2:Ca2++2ClO-+CO2+H2O =CaCO3+2HClO

B.向次氯酸钙溶液通入SO2:Ca2++2ClO-+SO2+H2O= CaSO3+2HClO

C.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溶液反应:HCO3-+Ca2++OH-=CaCO3+H2O

D.在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3Fe2++4H++NO3-=3Fe3++NO+2H2O

5.(09安徽卷27)(12分)

某厂废水中含5.0010-3molL-1的,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的化合价依次为+

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

(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

(4)欲使1L该废水中的 完全转化为。理论上需要加入 gFeSO47H2O。

第四篇:九下班主任工作计划01

九年级(4)班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时光飞快,在一个不经意间九年级上学期的学习生活已经结束,进入了紧张的下学期中。大家都明白,对于要考入高中的九年级学生们,这学期意味着什么,学生更加努力学习,老师抓紧补课,不放过每一秒。作为班主任的我,自然也对九年级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必不可少。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以班级工作为基础,深化学生自治,从细处着手,分层面地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安全和法制教育,创造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做好德育工作计划,大力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为此,在本学年里,我们班将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行为规范、法制及人生观等诸方面的教育,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成熟,道德上高尚,行为上文明,心理上健康,文化上有修养,社会上有所作为的一代新人。

本学期的重点是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学习热情和适当增强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感。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本学期主要是加大对作业,上课听讲效果的策略教育,让他们强烈感觉到习惯不好带来的坏处。思想品德方面主要是培养责任感,做事要有始有终,力争做好,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

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能否形成一个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团结和睦的班集体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良好的班集体中,教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才能收到较好效果。特别是九年级年段,比较特殊,一些学生开始以“老大哥”自居,厌倦了规距的生活,因此更要注意做好引导工作。这也是我班主任个人工作计划中的重要部分。在培养班集体方面,本学期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室文化的建设

开学初,由于班级教室的重新调整,我组织全班学生把教室布置好,让教室的每一块壁,每一个角落都具有教育内容,富有教育意义。在具体布置时,针对班内学生的特点,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制定班级文明公约,张贴名人名言,使学生行有可依,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并设立评比栏。班组设置由专人管理的“图书角”,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及时反馈学生情况,设置了班级日记,由班长负责记录。

(二)注意班干部的培养

进入九年级以后,班干部换届重新选举,由学生民主投票,产生了一支能力较强,有一定影响力的班干部队伍。对待班干部,我积级引导,大胆使用,注意培养他们的工作能力,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另外,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布置新的工作和

任务。这样,由于班干部积级配合,以身作则,从而带动全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三)注意养成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的结合九年级学生由于熟悉了校园环境,个别学生纪律开始松动起来,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一些不良行为随之而来,如旷课、打架、赌搏、打游戏机等,面对这些违纪情况,如果不注意引导或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在这个特殊的学习和生活阶段走入岔道。

我的具体做法是:

1、加大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力度。我借助主题班会、演讲会、竞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执行《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且配合政教处执行《一日常规》,每天自行检查、督促规范养成的效果。

2、注意树立榜样。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班主任言行举止特别重要,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旷课,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讲卫生,班主任事先要做到,平时注意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

3、注意寓教于乐,以多种形式规范学生行为

4、三到制度:每天早读到教室,下午第一节课到教室,下午打扫卫生时间到教室。主要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以及学生的纪律意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同时让同学感觉到老师时刻在我身边。

5、每周一升旗后总结上一周的班级情况以及本周的工作要点,及时疏导学生的思路,同时表扬,暗示,提醒部分同学。及时解决同学之间班级出现的一些问题。

6、每周检查一次作业缴交情况,质量情况,强调作业的反复性。

7、层次化学生群体,针对性开展工作。三大群体,清晰工作。

8、经常开展座谈,小范围聊天,网上咨询,心理问答等,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发泄。

9、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接受心理由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认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心理因素构成,因此,具有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的特点,单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不适合人的接受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中正好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提高教育管理的可接受性。

以上均是我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我深知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是心灵的耕耘,必须讲究教育有艺术。在实践工作中,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马卡连珂的一句名言:“严格的要求和最大的尊重”。的确,只有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给予他们最大的尊重,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第五篇:实验复习

实验

二、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1、观测标尺时,为什么会产生视差?

若标尺成像不在十字丝平面上,则人眼上下移动时,物像与十字丝在相对位移,产生视差。实验中必须消除视差。

2、为什么读数间的间隔会忽大忽小?

按胡克定律可知,增加相同的外力,理论上应有相同的伸长量L,而实际上各伸长量是不相同的,而且还可能差别比较大,这是因为钢线夹具和孔径之间存在着静摩擦力。

3、观测标尺的读数时,发现光线过暗而周围光线又很充足,应怎么样调节?

引起这种现象是因为望远镜的视野没有和反光镜镜面完全重合,使得反光镜采光不足造成的。应调节物镜焦距,使从望远镜中再次看到反光镜本身,重新微调望远镜位置,使得反光镜镜面完全和望远镜视野重合,然后再聚焦到标尺的像。

4、如何测量光杠杆前脚与后脚间距?

将光杠杆平放在桌面上的白纸上,用力按压,使之产生三个支脚的痕迹,以次作图,得到其等腰三角形的高即可。

5、实验中镜面和望远镜没有正对并等高怎么办?

应调节望远镜支架,目视镜面与望远镜,使之正对、并等高。

6、视线从准星、缺口方向看不到标尺的像?

应根据反射定律上下左右移动望远镜的支架,边移动边找,直到视线从准星、缺口方向看反光镜的镜面看到标尺的像。

7、标尺的像与十字丝之间有相对移动,即产生视差怎么办?

让眼睛稍微上下移动,注视标尺的像与十字丝之间是否有相对移动,若有,则要调节目镜和调焦手轮,使物镜焦距和十字丝所在焦距重合。

8、视场内标尺的读数上下清晰度不一样怎么办?

可通过上下调节望远镜筒,使之中心轴线正对反光镜中心。

9、实验原理图中入射视线和反射视线夹角为什么是2Ø?

因为反光镜后脚向下移动时,使得反光镜镜面向上偏转Ø角,法线也偏转同样的角度,而入射线和反射线相对与法线是对称的,故其间夹角为2Ø。

10、应怎么样减少实验中读数间间隔的误差?

加砝码时钢丝拉长,静摩擦力向上,钢丝伸长就小一点,减砝码时钢丝缩短,静摩擦力向下,钢丝缩短就小一点;这时,人为的扰动夹具(可轻微按压或旋扭)尽量减少摩擦力的误差,同时也应在日常做好保养工作,调上润滑油。

实验

三、刚体转动惯量的测量

一、如何测量周期?

(1)当底盘A处于静止状态,将垫盘B转动一个很小的角度(约5度),使得A盘沿轴线转动50次,记下总时间,周期就是50次的平均时间。

(2)测量圆环过几何中心轴的转动惯量时,一定要将该圆环的几何中心轴与A盘保持在同一轴线上。

二、l、R、r都是从何处到何处的距离?

(1)l是连结上下两圆盘的绳子的实际长度(不是垂直长度)。

(2)R表示系绳点到下圆盘中心的距离。

(3)r表示系绳点到上圆盘中心的距离。

三、如何测量l、R和r?

用钢卷尺测出三线摆的摆长l,测3次。l的长度必须从垫盘厚度的中心和底盘厚度底中心开始测量 ,因为三系绳点组成正三角形(才能保证是轴转动),故测量该三角形的边长,来推算出垫盘B的半径和底盘A的半径。

四、实验中如何保证刚体转动惯量的计算公式成立?

(1)在实验前必须利用水准仪将底盘A调整水平。

(2)应该转动垫盘B来启动底盘A转动,以保证底盘A绕轴转动。

(3)垫盘B刚转动时转动的角度不能超过5度。

(4)三悬线必须等长。

五、如何选取有效数字?

(1)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是绝对误差所在的一位。

(2)在一般情况下,误差的有效数字只取一位。

(3)任何测量结果,其数值的最后一位要与误差所在的一位对齐。

(4)由绝对误差决定有效数字,读数时,必须记到估读的一位。

实验

七、声速测量

1.用“驻波共振法”测波长时,如何调出示波器上正弦波形?

⑴示波器“Y轴衰减”旋钮应置于较小数值档。

⑵移动接收器S2时,荧光屏上宽带的宽度应变化。如不变,可交换输入到示波器的两接线柱位置,或交换输入到发射器S1的两接线柱位置。

⑶调节扫描频率即可调出正弦波。

2.用“相位比较法”测波长时,如何调出椭圆或直线?

⑴接收器S2接收到的信号应从示波器“X输入”端输入,发射器S1信号应输入到示波器“Y轴输入”端,且“Y轴衰减”旋钮应置于较大数值档。

⑵如果还不能出现椭圆或直线,可交换S1或S2两接线柱位置。

3.用“驻波共振法”和“相位比较法”测波长时,如严格按上述方法操作,还是调不出应有波形,怎么办? 此时可能是连接导线断路或接头接触不好,应用万用电表欧姆档对每根导线进行检查,确保每根导线无断裂,各个接头接触良好。

4.为什么在实验过程中改变S1、S2间距离时,压电换能器S1和S2两表面应保持互相平行且正对?不平行会产生什么问题?

因为只有当S1、S2表面保持互相平行且正对时,S1S2间才可能形成驻波,才会出现波腹和波节,S2表面才会出现声压极大值,屏幕上才会出现正弦波振幅发生变化,由此可测超声声波波长。

如果S1、S2表面不平行,则S1、S2间形不成驻波,屏幕上正弦波振幅不会发生变化,就不能用驻波共振法测波长,故实验中必须使S1、S2表面平行。

5.如何调节与判断测量系统是否处于共振状态?

使用驻波共振法,当示波器上出现振幅最大正弦波时,表示S1、S2间处于驻波共振状态。调节方法是移动S2,观察示波器上正弦波振幅变化。

6.使用“驻波共振法”测声速时,为什么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是正弦波而不是驻波?

因为驻波是在发射器S1与接收器S2间形成,接收器S2接收到的是一个声压信号,在驻波波节位置,声压信号最强,输入到示波器Y偏转板,经X偏转板扫描,故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是正弦波。

7.使用“驻波共振法”测声速时,示波器上观察到的正弦波振幅为什么随S1S2间距增大而越来越小?

这是因为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由于波动能量总有一部分会被空气吸收,波的机械能会不断减少,波强逐渐减弱,振幅逐渐减少。

8.用“相位比较法”测声速时,为什么只有当李萨如图为直线时才读数?

因为李萨如图形为椭圆时,由于椭圆形状、大小不确定,接收器S2位置难以确定。只有当李萨如图形为直线时,图形直观唯一,容易确定S2位置。

9.测声速时,“驻波共振法”与“位相比较法”两种电路可交换吗?

不能。因为驻波共振法只把接收器S2接收到的信号输入到示波器Y偏转板,观察到的是正弦波信号。而位

相比较法把接收器S2信号输入示波器X偏转板,发射器S1信号输入到Y偏转板,观察到的是李萨如图形。

10.为何两种方法均测半波长值而不直接测波长值?

因为超声波在空气中有衰减,如果直接测波长值,测得数据个数少,由于衰减,后面数据测不出来。而测半波长,数据个数多,又便于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减少测量误差。

实验

八、用衍射光栅测光波波长

1.什么是视差?视差是怎样形成的?怎样消除视差?

答:⑴视差是在光学实验的调整过程中,随着眼睛的晃动(观察位置稍微改变),标尺与被测物体之间产生相对移动,造成难以进行准确的实验测量的一种现象。

⑵视差产生的原因:由于度量标尺(分划板)与被测物体(像)不共面,使得当眼睛晃动(观察位置稍微改变)时,标尺与被测物体之间会有相对移动。被测物体在度量标尺前方,当眼睛晃动时,人眼将看到被测物体(像)上端的观察位置相对标尺会有相对移动,移动方向与人眼移动方向相反。(反之,若被测物体在度量标尺后方,则移动方向与人眼移动方向相同。)

⑶消除视差的方法:若待测像与标尺(分划板)之间有视差时,说明两者不共面,应稍稍调节像或标尺(分划板)的位置,并同时微微晃动眼睛,直到待测像与标尺之间无相对移动即无视差。具体办法是:在分光计目镜前上下晃动眼睛并观察:当眼睛向上移动时,若绿十字像向下移动,则说明绿十字像位置在分划板前面,因此只需将目镜略微移出来一点即可;反之,若绿十字像向上移动,则说明绿十字像位置在分划板后面,将目镜略微移进去一点即可;反复多次调节,直至像与标尺之间无相对移动即可完全消除视差。

2.为什么在游标盘上要配备两个游标?这两个游标应如何利用?

答:为了消除刻度盘与分光计中心轴线之间的偏心差,在刻度盘同一直径的两端各装有一个游标。测量时,两个游标都应读数,然后算出每个游标两次读数的差,再取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可作为望远镜(或载物台)转过的角度,并且消除了偏心差。

3.为什么有时候计算望远镜转过的角度时,不能直接取每个游标两次读数的差值作为测量值?

答:因为在转动望远镜的过程中,如果游标经过了刻度盘的零点,则望远镜转过的角度不等于这游标两次读数的差值。

4.应该怎样操作光学元件?

答:光学元件大多是由玻璃制成,光学面经过仔细抛光,有些还有一层镀膜,使用时要轻拿轻放,避免撞碰、摔坏,暂时不用应收到元件盒内以防损坏。不要对着光学元件说话、打喷嚏、咳嗽。绝对不能用手触摸光学面。

5.操作分光计时应注意什么?

答:分光计是精密的光学仪器,要倍加爱护。不能随便乱调乱放,以免造成仪器损坏。

6.调节螺丝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答:调节分光计时,应先调好一个方向再调另一个方向,这时已调好部分的螺钉不能再随便拧动,否则会造成前功尽弃。

7.测量数据之前应注意什么?

答:在测量数据前,务必先检查分光计的几个止动螺钉是否锁紧。因为未锁紧时取得的数据会不可靠。实验

九、光的干涉及应用

1.为什么在用读数显微镜测量干涉环直径的读数过程中,测微刻度轮必须朝同一个方向转动,不要中途反向转动?

因为中途反向的时候螺纹部分会有空程,而这部分空程会引入测量数据中,会产生误差.

2.为什么采用第m、n级暗环半径的差值来计算曲率半径?

因为很难确定牛顿环的级次,这将会给测量带来较大误差,用暗环半径的差值来消除这个系统误差。

3.为什么显微镜调焦镜筒要由下往上调节?

这样可以避免损坏物镜和被测物体。

4.为什么实验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

检查是否出现读书错误或数环出现错误。

5.怎样消除视差?

多次读数,取平均值。

6.怎样减小读数误差?

测量时十字线的交叉点最好对准暗环的中心。

7.为什么要尽量不测暗斑附近的几个暗环?

因为这附近的暗环条纹宽,测量误差相对较大,远离中心时干涉条纹细、均匀。

8.怎样利用牛顿环来测量单色光的波长?

用已知曲率半径的平凸透镜利用公式可以求得.实验

十六、普朗克常数的测定

1)因微电流器要送电予热20-30分钟、汞灯也要充分予热后才能正常工作,故首先应做好开机前的准备工作后,尽快的送电予热微电流放大器和汞灯。

2)更换滤光片时注意不要弄脏滤光片,或使用前用镜头纸认真揩擦以保证滤光片有良好的透光性能。更换滤光片时要平整地放入套架,以消除不必要的折射光带来实验误差。

3)更换滤色片时应先把光源的出光孔遮盖住,而且在实验完毕后用遮光罩盖住光电管暗盒进光窗口,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光电管阴极,缩短光电管的寿命。

4)光源与光电管暗盒之间相距宜取30~50Cm,从光源出光孔射出的光必须直照光电管的阴极面,暗盒可作左右及高矮升降调节。为了避免光线直射阳极带来反向电流增大,测试时光窗口宜加φ4~φ6mm的光栏。

5)该实验虽然不必在暗室中进行,但室内光线太强也会对测量结果带来不利影响,故应尽量不开照明灯,窗帘拉好挡住室外强光。以减少杂散光的干扰。仪器不宜在强磁场、强电场、强振动、高湿度、带辐射性物质的环境下工作。

6)微电流放大器必须在充分予热下方能准确测量,连线时务请先接好地线,后接讯号线,注意不让电压输出端与地线短路,以免烧毁电源。

误差分析及间题讨论

1、什么是截止电位与截止频率?

由光电方程可见,入射到金属表面的光频率越高,逸出来的电子动能必然也越大,所以即使阳极不加电压也会有光电子落入而形成光电流。甚至阳极电位比阴极电位低时也会有光电子落到阳极,直到阳极电位低于某一数值时,所有光电子都不能达到阳极,光电流才为0。这个相对于阴极的负值的阳极电位Vs被称为光电效应的截止电位(或截止电压)。若光电子能量hυ

2、如何测量不同频率下的截止电位?

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测量并描绘在该频率下光电管的I-V特性曲线,从该曲线上找到该频率下的截止电位。由于暗电流、本底电流及反向电流等的干扰,实际的截止电位应在I为零时的反向电压与I达到反向饱和拐点处对应的反向电压之间,不易准确找到,一般以前者或后者来近似代替。

本底电流:由于各种漫反射光入射到光电管上产生的电流。

反向电流:在光电管制作过程中阳极也往往被污染,沾上光电阴极材料。当光照射到阳极上时也有光电子发射,由此产生的电流称为反向电流或阳极光电流。

3、为什么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的强度大小成正比?

当外来光频率和电压固定时,光强增大,意味着撞击金属表面的光子数增多。只要v>v0,被撞击出来的光电子数目就按比例增大,饱和光电流也就越来越大。

4、什么叫暗电流?测量暗电流的目的是什么?

暗电流:光电管没有光照射时,由于热电子发射、漏电等原因产生的电流。测量暗电流是为了估计暗电流对光电效应的影响。影响光电倍增管单光子探测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光电倍增管的暗电流,尽管暗电流的成因很复杂,但一般认为光电倍增管的暗电流主要来源于光电倍增管阴极和第一发射极的热电子发射,即热噪声,因此降低热噪声是提高光电倍增管光子计数率的关键。

5、在没有光照射K时,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没有示数,说明什么?

AK之间有电场存在,但没有光电子逸出,说明没有发生光电效应。

6、为什么KA间没有电场,仍然有光电流?也就是说仍然有光电子从K极板飞向A极板呢?

KA间没有电场仍有光电流说明光线照射金属板逸出的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一部分光电子可以到达极板A形成光电流.金属中的电子吸收光的能量获得动能,只有达到某一值才能克服原子的束缚从金属中飞出。

7、入射光亮度高不就是能量大吗,金属中的电子获得的能量大,初动能就应该增大,但为什么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而与光强无关呢?

解释这一问题:频率一定的光,每个光子的能量为hυ,频率越大的光,光子的能量越大.因此电子吸收了高频率的光子才能获得较大的初动能.只有初动能足够大的光电子才能克服反向电场的阻力到达极板A形成光电流.光的强度大只是光源每秒钟发射出光子的数目多,但如果是频率低的光子,每个光子的能量不大,电子吸收光子获得的能量也就较小.只不过每秒入射的光子数目多,产生光电子的数目多,所以不提高入射光的频率就无法使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

实验

十八、补偿原理和电位差计

1、当电位差计内部电源接通后,调零时检流计指针不变?

诊断:

1、电位差计上的k3开关打到输出端,而不是测量端。

2、电位差计内部电源电动势不足。

解决方法:

1、将k3打到输出端。

2、向老师报告更换电池。

2、调好零后,将电位差计未知端接到Rx或Rn两端时,检流计指针不偏却仍指向零?

诊断:

1、电位差计上K1开关打到了“断”的那一档。

2、电位差计上K2开关未扳到“未知”档。

3、所有读数盘上的指针都打到了“零”。

4、连接电位差计和被测电阻之间的导线断了。

解决方法:

1、将k1打到“断”。

2、将电位差计上K2开关未扳到“未知”档。

3、将读数盘上的指针打到非零位置。

4、跟换导线。

3、测量时调节读数盘旋钮,检流计指针总偏向一边,而不摆动?

诊断:

1、回路开关K1断开了。

2、电位差计“未知端”“+”“-”被反接。

3、回路中滑动变阻器电阻太小,回路电流比较大,导致被测电阻两端电压过高,超过电位差计测量量程。

4、回路中漏接了Rx或Rn,回路电流比较大,导致被测电阻两端电压过高,超过电位差计测量量程。

5、滑动变阻器滑块接触不好,或回路中有导线断开导致回路不通。

6、电位差计上K1开关未打到“X5”倍档,使得电位差计测量量程太小。

解决方法:

1、将k1闭合。

2、将电位差计上“未知端”“+”“-”按正确极性接。

3、将回路中滑动变阻器电阻滑动臂打到中间位置。

4、在回路中接入Rx或Rn。

5、检查滑动变阻器滑块接触情况,必要时更换滑动变阻器。

6、转换K1开关到“X5”倍档。

4、为什么实验过程检流计指针不偏始终指向零? 诊断:

1、用万用表检测看检流计是否已经烧毁。

2、检流计接线断开。

解决方法:

1、更换检流计。

2、将电位差计上接线重新接好。

下载九化学教案13.01实验专题复习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化学教案13.01实验专题复习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 生理学复习01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思考题 第1章 绪 论 生理学、研究水平、内环境、生命活动的调节(外源性: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内源性:自身调节)、反馈 1. 何为稳态,细胞是如何实现自稳态的调节的......

    实验01 基本逻辑门电路实验

    实验一 基本逻辑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学习掌握Quartus II软件的基本操作流程。 2、通过实验理解全加器电路的设计方法,并掌握在Quartus II软件中通过绘制电路......

    气象学实验课复习材料-参考答案(共5则)

    1. 气象观测的三点基本要求? 答:(1)所选择的气象观测站的建站地方要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当地的比较大范围的气象要素和天气、气候。 (2)气象数据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流通,因此,对于观测......

    01、课外阅读的九大行动(放在最前面)

    区域推进小学生广泛阅读的九大行动 海门市教育局教研室 沈 荣 我们认为:目前,对于引导儿童进行广泛阅读的关键已经不在于人们思想的转变、认识的提高,而在于整体协作、持之以恒......

    管理学基础总复习01

    管理学基础总复习P3(一)管理的含义 1、 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2、 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 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的达到组织的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

    实验九 总账报表岗位

    实验九 总账报表岗位 1.借:应交税费3 540 300 贷:银行存款3 540 300 2.借:原材料2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34 000 贷:银行存款234 000 3.借:生产成本3 000 000......

    单片机实验九 LED五篇

    实验九 LED显示一、实验目的 1、熟悉LED数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显示方法和控制方法。 2、掌握单片机与LED数码管的接口技术。 二、实验设备 装有proteus的电脑一台 三、实......

    2017实验幼儿园通讯九

    实验幼儿园信息 第九期 2017.11.08 传播家长智慧,培养优秀孩子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来自于生活。2017年11月7日-8日,淳化县实验幼儿园迎来了第三届趣味亲子运动会。小运动员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