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科学教学评价的现状和策略
初中科学教学评价的现状和策略
【摘要】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新课程实施的情况来看,原有的教学评价与新课程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给新课程强有力的支持,实际操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何开展好教学评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是整个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科学 教学评价 现状 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教学评价观的转变作为重要内容。《基础教育改革纲要》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这是建构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体现了我国素质教育对课程评价的新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科学教学所倡导的是公民科学素质的形成;是增进学生对物体及其物质的变化、科学问题及科学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是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关心社会的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一线教师强烈呼吁:传统的教学评价已经无法适应和满足新课程的要求,无法正确评价教学是否有效,如果不改变原有的教学评价,必将影响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和学生的发展。
那么,科学教学的现状是什么?存在哪些与新课程不相适应的问题?应该运用什么样的评价策略和方法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需求?本人结合自身的实践和教学体会来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教学评价的现状及其问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调节手段,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在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活动中,由于受现行的教育观念和目标、课程结构与内容、教学方式以及中考和高考制度和升学压力的强烈影响和制约,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科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仍然存在严重的缺陷和问题。总体上说主表现在:(1)评价内容――仍然过多注重科学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2)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地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3)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注重量化的结果,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4)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方式;(5)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对于现行的标准化的科学考试测验,学生以及教师都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心理依赖性,即使学生在其他的活动中表现评价较好,但是教师甚至学生本人都仍然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表现,认为只有在纸笔测验中获得较好的成绩才算有真本事。有的学生上科学课积极参与探究和讨论,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实验动手能力也较强,而且能提出一些有创新意义的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但在纸笔测验中成绩并不理想。面对这种情况,无论教师、家长还是其他学生都会认为这名学生的学习成绩一般。纸笔考试成绩已经作为一名学生评“三好”、分班、从家长处获得奖励、赢得同学尊敬等等的不是唯一也接近唯一的根据和标准。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过多注重评价的鉴定功能而忽视了评价的诊断作用,认为评价无非就是为了排序提供依据。给教师排序,以此确定教师的工作实绩;给学生排序,证明学生的学习成效。这种视“评价”为“鉴定”的做法,给教师和学生甚至学校本身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表1是本人对所教班级171位学生的调查报告:
由此可充分说明分数排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科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些反映到评价上的变化是近几年杭州市中考试题的内容强调要更多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用社会生活实际来包装科学的双基内容。虽然没有摆脱纸笔测验和考试的束缚,但从内容上体现对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评价,同时考虑到用纸笔测验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的局限性,开发了实验技能操作考查的评价,这是科学教学评价的一大进步。
总之,科学教学评价正在经历着从知识取向一双基取向一能力取向一实际应用取向一科学素养的多元取向的转变以及从单纯基于考试和测验的教学评价向基于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的转变。
二、教学评价的策略和方法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教学评价对教学的作用有以下五个方面:
评价是一种获取和处理用以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证据的方法;
评价包括了比一般期末书面考试更多种类的证据;
评价是简述教育的终极目的与教学任务目标的一种辅助手段,是确定学生按这些理想方式发展到何种程度的一种过程;
评价作为一种反馈一矫正系统,用于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上判断该过程是否有效,如果无效,必须及时采取什么变革,以确保过程的有效性;
评价作为教育研究与实践中的一种工具,用于查明在达到一整套教育目标时,可供选择的程序是否同样有效。
从科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科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多元化的课程目标和新的评价理念呼唤新的评价策略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一)重视对科学教学评价的综合设计
评价是一种系统工作,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具有综合设计的意识,要全面考虑评价的目的和功能、评价的内容和目标、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评价工具、评价的时间间隔、评价的组织实施、评价的标准和指标以及评价结果的呈现、分析及反馈方式等各方面。
如在设计合适的教学评价工具方面,一般以评价表格的形式呈现。要全面体现科学课程改革的理念,不仅要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客观表现。本人根据科学课程的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表2,用来评价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
(二)利用以学习档案为主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科学新课程提倡在重视教师及他人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个体的自我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可采用建立科学学习档案袋的方式,学生在学习档案袋中收录科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包括单元总结、疑难问题及其解答、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与过程记录、收集科学学习信息和资料、学习方法和策略、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的结果。
建立科学学习档案的意义在于,它们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判断自己的进步。在传统的评价中,笔纸测验或考试对学生来说具有相当的神秘感,从标准的确定、试题的选择直到分数评判,学生完全被隔离在外。这是传统笔纸测验对客观性的追求所决定的。而在学生学习档案袋评价的过程中需要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取得的成就,学生就成为选择档案袋内容的一个决策者,从而他们也就具有了评判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的机会。对我们教师而言,一个主要的变化就是要把教学与评价整合起来,并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活动表现评价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评价的新方法。它是用来评估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结果和产品的质量的体系。它将学习与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要求学生实际完成某种任务或一系列的任务,如编故事、演讲、做实验、操作仪器、辩论、调查、实验设计、制作图表等,从中表现出学生在理解与技能上的成就。也就是从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而不是选择A、B、C、D等答案来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例如在学习酸碱性时,可搞一次活动“测定一段时间内本地雨水的pH,绘制时间一pH关系图,讨论本地区出现酸雨的情况,分析可能的原因”。在活动中学生要经历提出问题、取样和测定雨水的pH、记录数据、处理数据、通过比较得出结论(做出是否存在酸雨的判断)、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各种可能的原因等过程,考查和记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从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实验技能、记录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实验报告的合理性、学生交流讨论和发表见解的情况等方面做出综合的评价。
四、纸笔测验要注重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纸笔测验是常用的评价方式,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仍旧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推动下,要求纸笔测验既要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应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
例如:啤酒是生活中常见的饮料,其中含有二氧化碳、水和蛋白质等物质。观察一瓶未开盖啤酒,未见气泡;打开啤酒瓶盖,会冒出大量气泡,原因是:――。要使啤酒冒出更多的气泡,除了可以采用振荡和搅拌的方法外,其他方法有:――。已知从啤酒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请设计两种实验方法检验啤酒中的二氧化碳。请用表格写出必要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通过以上类似的具有实际背景的、综合性和开放性问题的考查,了解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程度,又突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考核。平常在练习的过程中,对于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应允许学生有较充裕的时间回答,能尽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风格、学习方式和能力水平。
以上只是谈了个人对于科学教学评价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关于如何开展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在这一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教师一方面要抓紧学习,另一方面要大胆尝试,正如发展性评价所倡导的,以发展为目的,勇创佳绩!
第二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摘要】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评价定位存在偏差、评价内容有待拓展、评价方法不够科学以及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要充分发挥评价助推改进教学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功能,就要更新评价理念、改进评价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以及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关键词】初中音乐 教学评价 评价理念 评价方法
评价主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A-0039-02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音乐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教育评价体系中专门针对学生在音乐学科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或精神运动领域等方面,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对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判定的过程。教学评价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评价的理念、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法以及评价的主体等方面都要体现系统性,要符合教学评价的目标性,体现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宗旨。
综观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现状,从评价定位到评价主体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未来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应当从评价理念、评价方法、评价体系以及评价主体等方面予以完善,充分体现音乐教育和评价的时代需求。
一、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
(一)评价定位存在偏差
课堂教学评价是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其目的是通过评价找缺补差,帮助教师和学校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适切的措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另一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把握自己在特定学习阶段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改进与完善的地方,从学生的角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评价本是一种手段,一种藉由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这是教学评价的正确定位。但目前现实是,很多学校和教师将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形成了一种为教学评价而教学的非正常定位。教学评价的手段性被目的性所取代。从教育学的基本常识看,这种评价定位是严重错误的,是违背教育原理的。
(二)评价内容有待拓展
受文化课教学的影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呈现轻教育、重考核和轻过程、重结果的态势。评价的内容侧重学生音乐知识的获取,重视学生音乐演唱与演奏技能的培养,却忽视学生的音乐修养、合作意识、学习习惯和综合素养的培养,评价的内容基本都是通过试卷或视唱、演奏等方式体现。
与评价定位紧密相关,评价内容的不合理最容易产生不科学的评价结论。评价内容体现的是评价的着眼点,技术上表现为评价体系的各类指标。不合理地限缩评价内容,不仅造成教师的短视,也容易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朝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发展。如果评价的内容过分限缩,评价必然会过于功利性,如此评价不如不评价。
(三)评价方法不够科学
目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中几乎一边倒地重视结果性评价、定量评价,绝对性的评价是主流,忽视了过程性评价、定性评价,基本弃绝学生主体的评价。评价的定位关注可测量的各类指标,忽略了主观性和不具备测量性的因素,评价方法整体上具有片面性。注重从整体上进行评价,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严重不足,对音乐素质和能力有欠缺的学生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不同程度上打击了这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评价主体过于单一
良好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以广泛的认可和支持为基础,单一或过少评价主体的垄断性评价容易导致评价的效度与信度低下。当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通常限于教师与学校。而教师与学校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其实是统一的,换言之,目前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其实是单一主体。单一主体评价的结果自然会使评价带着封闭性,无法真正发挥教学评价促进课堂教学改进的功能。
二、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改进策略
要充分发挥评价助推改进教学和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功能,就要更新评价理念、改进评价方法、完善评价体系以及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一)更新评价理念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应从教学目标出发,紧扣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音乐学科基础性、个体性和发展性的特性进行综合、全面、有利于学生个体发展的评价。整体而言,更新评价理念就是要完善评价体系、建立多元主体评价模式,实现单一评价向多元多维评价转变,重视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教育,也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发展性评价理念应当成为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基础。发展性评价理念的核心即课堂教学评价要以服务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为本,关注评价的全面性。
(二)改进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落实和贯彻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技术性因素。教学理念的践行、教学目标的实现均有赖于评价方法的运用。作为技术性因素,评价方法注定是多样的。改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就是要综合、灵活地运用各种评价方法,最终实现高效率和高效果的课堂教学评价。
教学方法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很多种分类,但总体而言,改进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基本都是围绕几个基本点进行。评价方法的改进自然会涉及评价体系问题,也会涉及评价主体问题,为便于论述,我们将改进评价方法的内容进行必要的限缩,认为改进评价方法需要实现选拔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结合,在“三结合”的基础上综合使用各类具体评价方法。
1.选拔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选拔性评价是基于优劣区分、程度区分和水平区分,为选拔人才提供依据而做的评价,主要用于升学和结业阶段,以升学考?和结业考试为主要形式。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注评价对改进教学的作用,一般是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进行的评价,通常体现在单次课堂教学和单元教学评价阶段。选拔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明显有别,在实践中极易出现以选拔性评价代替发展性评价或者以发展性评价涵盖选拔性评价的极端做法。基于音乐教学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必须结合采用选拔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
2.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音乐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艺术形式,对其课堂教学的评价要将教学过程看成多环节组成的动态的系统性过程,在这个动态的系统性过程中,各环节是密切关联的。同时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过程也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和阶段性。结果性评价是从单纯的学习结果状态考查教学效果的,它不应成为完全独立的评价方式,从课堂教学的过程性分析,教学的结果(效果)考查其实仍?于评价过程中,只是处于评价过程的末端而已。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注重过程性评价实际上就包含了注重结果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也就坚持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
3.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结合。外部评价也称“他评价”,内部评价属于“自评价”。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是从评价的主体是否属于教与学的主体角度进行的区分。典型的外部评价是家长和社会个体、机构对音乐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效果的评价;内部评价则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作为教的主体的教师(学校)对教师本身的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所做的评价,二是作为学的主体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的评价。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从不同的角度对音乐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充分了解和把握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效果,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方能为改进教学提供充分的参考。
(三)完善评价体系
完善评价体系就是要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与其他学科相似,当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同样过分关注学生音乐成绩的优劣,极少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完善评价体系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将准备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二是要改变以往定量评价一股独大的局面。音乐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教学目标上不只是单纯考查学生学习的成绩(分数),更应注重学生音乐素养与技能的培养、学习习惯和态度的转变,还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完善评价体系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要坚持客观性原则,即评价的依据、过程和结论要客观;坚持发展性原则,体现评价的价值;坚持全面性原则,即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评价,所有教学活动中涉及的对象都是评价对象;坚持实效性原则,强调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建构的实用功能;此外,还要坚持评价体系规范化的原则。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需要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予以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评价结果的使用等都应以规范化的管理为基础。规范化是确保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的关键因素之一。
(四)评价主体多元化
多元主体参与评价,最基本的功能是克服单一主体评价的效度与信度低下的弊端。多元主体参与评价可以使得不同主体的评价在结果上相互比较、互相印证,有利于教学主体组合使用评价结果,减少或消弭评价偏差导致的各类负影响,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指引或导向。参与评价的多元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与其他社会主体。
教师是当然、首要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全程参与教学评价,于时间、空间上具有任何其他主体所不具备的评价优势。因此教师仍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第一主体。除了教师评价主体外,评价主体多元化首先要重视学生主体的评价。学生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一直被视为评价的对象(也有谓之客体的),评价对象属性的界定,忽略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主体地位,未能从学习者的体验与感受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相关的评价。学生主体全员或广泛参与评价,可以发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直接体验者的经验和认知作用,实现学生主体作为评价对象和作为评价主体的双重作用。学生主体的评价在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中必须占据重要的地位。
家长的评价是外源性评价中较为趋向中心的评价。家长通过学生学习音乐的多种表现,能直观地感知音乐课堂教学的成效或不足。家长评价是从家长作为联系教主体(教师)与学主体(学生)的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的评价。这类评价对教师与学校改进音乐课堂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从评价的影响角度看,这种意义有时甚至超越学生主体的评价。
其他社会主体的评价是指除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之外所有相关的社会机构、组织、个体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这类主体的评价通常是事后评价,其评价基本以静态评价为主,在过程性评价方面有先天不足。但音乐课堂教学的评价本就是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结合,因此其他社会主体的评价充实了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领域。从外源上进行的结果性评价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是提高评价实效的重要方式。在未来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适当引入中立的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对音乐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这应该是将来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发展的主趋势。
(责编 周翠如)
第三篇: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与策略
教学论文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科目:语文 单位: 姓名:
初中文言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摘 要: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的重要意义,勿庸置疑。然而文言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作为阅读教学改革的“瓶颈”,仍有“新鞋走老路”之嫌。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改变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现状,提高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效果,本文力图以主体参与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述学生主体参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提出文言文教学中需把握的四个策略,指点如何与文本对话的门径,帮助克服在对话中遇到的困难,以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代优秀文化的美,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 文言文教学 实施策略
据《南京晨报》报道,现在很多中学生读不懂古文、不愿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缺乏读写技能、不懂中外传统文化和基本文史知识、缺乏人文素质的“传统文盲”并不少见。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全面推进,现代文阅读教学正逐步改变“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但是,文言文教学作为阅读教学改革的“瓶颈”,仍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许多教师虽然更新了教育理念,在不知不觉中却仍使学生没有朗读、自行领悟和思考的时间,使本应充满诗意与活力的文言文教学变成了一潭死水。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
二、在教学方法上,实施“授渔”策略。
文言文与现代文不同,对于现代文,学生易于通过文字直寻主题。文言文则不然,不了解古代文化和特殊的词法、句法现象,就无法真正理解文意,更无法与作者的意趣共鸣。因此,文言文教学,教师“讲”些什么,怎么“讲”,很值得一提。
首先,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法(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而不是从头到尾,一讲到底。就某篇文章而言,教师要“讲”的三个方面,也应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做到因文施教。这样也许会有人担心教师没讲到的学生会不会理解。事实上,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如果注释充分,再加上教师有重点的讲解和点拨,学生大致疏通文意的要求还是能够达到的。即使开始学生有些地方读不懂,但日积月累,学生读懂的地方就会越来越多。
其次,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渔”。直述规律时,如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和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等句式特点必须教会教透;可比较差异,包括古今词义的不同,语法的差异、词性的变化以及古代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怎么说”就行了;可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促使学生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条理化和系统化,并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
第三,学会摘录。“不动笔墨不看书”,课标要求学生“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其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在粗知大意基础上反复朗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在教学手段上,实施“诵读”策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反复朗读能领会文章的旨意。大声朗读,口熟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因为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古人常采用“吟唱”的方式来诵读诗文,今天虽然我们并不提倡“吟唱”,但“书读百遍”仍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停顿,读出语气感情,诵读在学生理解文意、体味情感、感受作品的意境、提高语言感悟能力等方面的确大有裨益。尤其是有些难句、长句一时领会不透,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就会逐步弄清其义。对学生的诵读要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需要避免毫无目的机械重复的读,根据作品的特定要求,给学生以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的指点;每次的读要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还是读出语气、读出语势;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还是在读中体味情感、感悟意境;这些要求都要具体给学生以明确的导向。讲后的诵读会对课文产生一种全新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才是真正的“理解的朗读”,才是朗读目的之所在。诵读需与会意密切结合,以求借助诵读,在更深层次上理解文意,如
代汉语的成语中可作大量的迁移。比如“肉食者谋之”的“谋”和“不谋而合”的“谋”;“前人之述备矣”的“备”和“关怀备至”的“备”、“素悍勇而轻齐”中的“素”和“素不相识”的“素”等等。当然,也可以将文言词语和现代汉语中不同义的词进行迁移,进行多义词和古今异义词的训练。
五、在知识积累上,应重视“课外阅读”策略
“教是为了不教”,课堂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它与整个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一致的,所以文言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立足课内,向外延伸”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良好的文言文教学形式。故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力为宗旨,设计多变的教学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仅能真正主动学懂大纲要求的文言知识,还能迁移所学知识,阅读课外文言文文段。学生要获得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光靠课内教材上为数不多的文言文来练习是不够的。所以教师一方面应鼓励学生自己阅读课外文言文,另一方面教师还必需选择一些与课文有关的、难易适度的课外文言文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的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七—九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80篇(段),附录中推荐了50篇(段)优秀诗文,其余部分有待教材编者和教师补充推荐。因此,仅靠教材中的几十篇文言文是远远达不到目标的。教师要有计划地找一些符合学生阅读心理的、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有注释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阅读,使学生
第四篇:教学论文小学科学命题评价现状分析和研究
小学科学命题评价现状分析和研究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评价方法多样,其中笔纸测验评价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工具,笔纸测验评价结果对于科学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功能。考试的导向功能能否得到有效的发挥,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科学地命题。然而,分析现下的科学命题,还存在命题形式单一化,命题难度超标化,命题内容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倾向。如何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有效发挥学生考试命题对教与学的正确导向功能。本文对现行小学科学命题中存在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促进考试命题的科学化的策略,让考试真正发挥评价所具有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本质功能。
【关键词】小学科学命题评价现状分析研究运用
《全日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版》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充分关注课内和课外的学生学习活动,全面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表现和发展水平。也就是说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标准中还指出:对学生学习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行为表现评价、纸笔测验评价、综合评价。说到纸笔测验评价也就是命题,大家自然会联系到的词是考试、死记硬背、应试教育等。我们新课程改革这些年来,评价的方式出现了很多,如:学生小组评价、档案袋评价、平时作业评价等等,特别是刚刚课改的那几年,纸笔测试的方法被淡化了。但实践证明,对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纸笔测试仍然是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它也是指引教师课堂教学、学校评价、学生和家长重视程度的指挥棒,在目前的情况下,假如取消科学课纸笔测试,那么科学课将会被边缘化,同时也势必影响到我们孩子科学素养的形成。所以我们需要研究小学科学命题的现状问题,还要研究该怎样考,考什么才能更好的发挥它的导向作用,更符合我们课程标准的理念。
一.小学科学命题评价的现状分析
(一)试卷题型单一化
长期以来,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比较注重对学生科学学习的总结性评价,一般总结性评价以纸笔测试为主。那么就需要命题测试,但是不管是老师自 1
己命题的试卷还是订制的试卷,都存在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命题中大量出现拥
有标准答案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往往这三个题型就占据整张试卷篇幅的50%以上,分数占据60%左右,然后是一些连线题、实验题。总的来说命题试卷的题型比较单一,很少出现其他的题型,总的题型也就是这5,6种。
(二)命题题干超标化
现有的一些试卷中总会出现一些难度超过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内容,有些题目
甚至是到了初中才会系统学习的内容,却被硬搬到了小学科学的试卷中。脱纲离
本的测试,既测不出学生真实水平,又远离了科学课程的宗旨。如有人对四年级
学生科学检测,用了个判断题: “抗生素能够杀死病毒”,学生正确率只有
18.1%,这是因为学生思维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对于比较抽象而又无法亲身
体验的科学概念,检测它们难度很大,不适合学生的理解水平,不能评价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三)命题答案统一化
命题中大量出现的拥有标准答案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这些内容识记的占了绝大多数,而且命题中实验探究题都设定了统一规范的答案,忽视个性化。
可能妨碍那些有思想、会思考的学生提出有创意的想法。由于学生在科学素养和
科学思维方面存在差异,过分强调统一标准不一定能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命题呈现书面化
命题中大多数题目都是出自教材的原原本本的话语,没有稍加改动,这样的题目一般都会占整张试卷的60%以上。有些内容虽然出现在书本上,但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较难调动学生的思维,以至于学生只能死记硬背书上的内
容。
(五)命题内容集中化
从命题内容看,目前命题重点较侧重于科学知识的评价,忽视对学生科学探
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评价。也就是,科学的三维目标中偏向一个方面的评价,忽略了其他两个方面的评价。命题中的内容比较陈旧,不能尽量地发挥和
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也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科学命题评价的新策略
(一).关注呈现形式,追求题型多样化。
1.题型多样
《全日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版》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对试题可以分为几种
类型,如:科学知识题、科学方法题、解决问题的题。接着,在对学习要素进行
归纳的基础上,将几种类型的题又分为更细的题型。
具体题型可分为:科学知识题(回忆与识记、排序、分析、比较、分类、判断、推理或预测、建立模型);探究技能题(观察、测量、控制变量、绘
制图表、数据整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题(发现问题、制订计划实验操作、结论与理由陈述)等。
根据这样有分类进行试题设计,可以避免回忆与识记的试题量过多,既可以
评价学生科学概念的掌握情况、也可以评价相应的思维水平。比如六年级下次第三单元能量单元测试时,制订计划的题目可以出:有给定长度的导线2根、铁芯
1个,制作一个磁力较大的电磁铁,你打算怎样做?写出你的计划和理由。
2.激趣呈现
卷首语的鼓励语言和试卷最后的提醒语,都要充满对学生的关注和提醒。新
课程呼吁能激起学生兴趣的科学教学。同样,在科学试卷中,也需要情趣。根据
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过程、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特点,要对原来试卷单调、严肃、死板的做题要求,进行变化。在试题的设计上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贴近教材,贴近生活,寓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于一体,不仅要注重考察学生的知识与技
能,更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综合素质。试题内容要情境化、生活化,注重趣味
性、过程性、体验性。版面设计,力争图文并茂。这样,新颖的卷面,融知识性
与趣味于一体,使学生觉得试卷赏心悦目,具有亲和力。例如:
嘿,是时候超越自己了!要冷静思考、沉着答卷啊,不要紧张哦。祝你成功!
2010年瑞安市五年级上册期末科学质量检测试卷
(二).关注评价内容,注重题干合理性
试卷中的每一道题都是由题干出发呈现的。因此合适的题干才能设计出合适的试卷。任何课程的考试命题都是有一定依据,小学科学的命题依据有两个:一
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科学教材。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并将课程标
准基本思想和内容,整体反映在教材之中。命题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和现用教材,否则脱纲离本的测试,既测不出学生真实水平,又远离了科学课程的宗旨,是不
可取的。不同的目标要达到不同的层次。二是依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从认知水平说,中年级学生开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抽象逻辑思
维过渡,但学生思考问题仍然主要依赖于具体形象思维。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出
现了一定的抽象思维,但这时学生抽象思维只是初步的,很不成熟,具体形象思
维仍占较大的优势。根据这两个依据,我们可以制定出比较合理的题干,作为命
题的参照。
(三).关注主体差异,突出试题开放性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考试命题是发展性的评价,发展性评价考试的命题应该
着眼学生的发展。命题要能唤起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
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学生的发展和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建构一个开放的命题考试系统。题型开放。能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
况,设计出不同项目、不同程度的命题,题型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亮点,在与命题的对话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题例1:在本学期研究过的实验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个?你是怎么研
究的?
题例2:从下面三个实验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研究的,把研究过程记录下来,可以图文结合。
(1)光线是怎么传播的?
(2)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3)种子发芽需要水吗?
上面三个题目,其实考察的都是实验设计和操作。而且上面三个实验,都是
学生上课研究过的。三选一的实验研究,较好地为学生铺设了一个展现个性的平
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满足差异,这是科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
重要理念。对于不同层次、学习能力有差异的学生,让其各取所需,也是命题时
需要注意的。实验研究的题目我们也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实验接受程度
不同,让学生自由的选择,还要努力体现试题的层次性,尽量设计多层次的试题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
完成,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份试卷中,让必答题与选答题并存。选
答题作为弹性题目,以加分的形式出现,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关注学生兴趣,加强联系实际性
科学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素材就应接轨学生的现实世界。这样,把对
科学学习的检测放置在丰富现实的生活情境中,才能真正使科学命题焕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让自然走进科学,让科学融入生活”,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
社会实际生活中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科学,学会观察、思考、实践、探究。设计评测题目尽可能体现新颖性与启发性相结合,尽量从学生社会实际和
学生生活经验出发,采用新情境、新角度编制新题目。
如:有一份试题中的分析题:美国西部是一块资源丰富、森林成片、草原辽
阔、土地肥沃的宝地,是美国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地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粮食短缺,小麦价格上涨,促使美国中部各州的农场主纷纷赶来开发西部。为了
扩大耕地,他们把大片的森林砍倒,把大片的草原、草甸开垦出来。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农场主们种植了粮食作物,然后通过卖粮赚了许多钱。1934年5月11
日凌晨,一场灾难降临了,从美国西部刮起了一场遮天蔽日的黑色怪风,怪风携
带着泥沙腾空而起,自西向东迅速蔓延,持续了整整3天3夜!
① 以上资料表明,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的一个环
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就失去了__________________。
② 破坏美国西部生态环境的罪魁祸首是________________。③如果美国政府聘请你担任农业大臣,你改变这种状态所采用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个题目的材料来源于一则新闻报道,体现了科学与生活的结合、科学来
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这个题目中学生即看到了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和造成的后果,又综合考察维护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同时受到了一次震撼的环保教育。
可谓一举多得。
(五).关注命题内容,体现发展全面化
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体现三维目标的共同达成。情感态
度价值观多时候很难通过书面考核来反映,主要是通过平时的过程性评价。但是
在命题中也还是可以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核的。在命题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学
生的科学概念的建构情况,也要注意考察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应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内容中。
例如填空:磁铁能吸引的性质叫磁性,可改为:小明的奶奶正戴者老花镜在为小明缝扣子,不小心把针掉在可地上,可是怎摸也找不到,你能想办法帮奶奶找找吗?我的办法是:这样即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磁铁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明白知识源于生活,而有服务于生活。又充满了生活情趣,渗透了尊重老人,孝敬老人的思想。
总之,命题是一项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又关系到学生健康成长。我们要以课标精神为准绳,不断探索科学考试命题新思路,寻找适合当今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命题方式,使我们的评价更合理,更科学,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养成。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在此仅是抛砖引玉,科学命题的新思路、新方式,还需要我们科学教师共同努力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评价与策略
初中物理有效性教学评价与策略
单位:礼林中学 作者:张礼霞
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一节好课的必然结果,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本身也是评价教学效果时考虑的重要方面,因此,考虑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不仅要考虑学生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方面的效果,还要考虑学生的活动情况以及对某些重要过程和情景的体验效果。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花最少时间学的更多更好,应该在教学上进行一些改革和创新,采取相应策略。
一、物理有效性教学评价
1、学生能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采用适当的学习方式。现在新的课改要求学生学习时更加灵活,学生要跟据不同物理内容采用不同学习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物理实验时,学生应主动参与实验或亲自制作相关物理实验器材,也可以向老师询问实验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应主动与同学一起参与合作探究;再例如,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应与同学多进行讨论,或查找相关的资料,也可以上网与他人进行交流。总之,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学生应灵活应用找到更好地学习方法,这样,才能使物理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使物理成绩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情感、操作能积极参与、协同作用。
现在,物理课本内容比较简单,注重学生自己去探索、思考,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学生应积极学习,不能消极对待,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主动向老师请教,拓展自己的思维,培养丰富的情感,熟练操作物理实验,培养与同学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和培养的方面。
3、学生对课堂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平等合作氛围的体验。物理学习比较复杂,内容比较深,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仅仅凭个人的学习方式也许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互相合作,培养较好的学习氛围,相互得到提高,这也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面。
4、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
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在于实验,而实验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当同学们积极参与探究实验时,能感受到实验的成功,培养实验兴趣,同时也能感受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学习扫清障碍,使今后物理学习得到较快提高,多进行这种科学探究实验,对每位同学而言,都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体验。
二、物理有效性教学策略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的教学中是一对矛盾,作为教师必须摆正自已的位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而教师的教更离不开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把教学的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生做完伏安法测导体电阻分组实验时,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将实验桌上电流表拿去,并同时放上一定值电阻R以及几根导线,是否能再次测得导体电阻呢?如拿去电压表呢?这样的问题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总之,要提高课堂有效教学,应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要教学生去思考,发现问题。
2、改革课堂教学手段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形象直观、动态等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因此要在45分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现代教学媒体应用势在必行。我曾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探索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计算机的视频音频图画音象,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剌激学生的大脑,加强教学信息传播力度。比如我讲解凸透镜成像这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正确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运用FLASH物理教学软件,将凸透镜成像跟物体位置有机的结合起来,学生易学易懂,记忆深刻,突破教学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在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应提倡做到五个“尽量”,即能让学生观察的尽量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尽量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总结的尽量让学生总结;能让学生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让学生动手。在教学过程中,适度把握教学的密度和节奏,做到宜松则松、宜紧则紧、宜快则快、有张有弛、有静有动。
3、坚持精讲精练的原则
初中物理新教材从提高学生素质出发,以学生接受能力为线索,图文并茂、注重知识、技能、智力的和谐发展,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参与实践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同时也要求教师课堂上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的知识、准确清楚地传授给学生,抓住重点,由浅入深,调动学生一起突破学习上的难点。“精练”就是让学生在教师通过精心挑选的练习中体会知识,掌握知识,熟练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洋思初中“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就是“精讲精练”原则的具体表现。总之,重点难点要靠教师的教,即点拨、释疑;但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的学,即消化、理解、发挥;最后是学生的练,即要对学习加以巩固、形成技能;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出“教”策略,而且要注重“学”和“练”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学、练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教”的价值。
4、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过程
精心安排教学环节,是开展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意味着:从特定的教学目标出发,以现有的教学条件为依据,选择并实施在这种条件的最佳的教学方案,以最大限度达到培养目标。要切实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应做到七个精心:即优化备课:精心设计教案;优化教学目的:精心设计“六点”,即重点、难点、知识点、智能点、教学点、启发点。优化教学方法:精心构思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练习:精选例题;优化课外作业:精心批改作业;优化反馈检测:精心出卷。同时应精心安排物理课堂教学两大环节:一是精心设计探究的教学方法。科学性探究教学模式,就是要在课堂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要从生活中事实经验出发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已猜想假设,通过学生实验验证,归纳出实验结果。再经过教师的点拨、释疑,再上升到理论高度,完成一个探究活动环节。这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最佳手段。如进行“长度的测量”教学中,首先让三位同学如何正确知道教师讲台长度,让学生想出方法。然后由学生选择测量工具后去测量。并让三各学生测量完成以后。在黑板写出自已的结果。由于三个人的结果不同。必然会让学生惊奇。从中让学生去思考猜想分析。这样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二是精心设计探究性实验。在初三复习完《密度》这一章节后,在下列器材中,量筒、天平、密度计、盐水、弹簧称、金属块、细线以及一定量的水中选取合适器材,要求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法测定盐水密度。从这个实验中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和归纳创新能力。
总之,要充分开展课堂有效教学就必须下大力气改革课堂结构,一切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学情、讲究实效,正确处理好教、学、练关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全面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