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建构”视角下的“化学键”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1:0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观念建构”视角下的“化学键”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观念建构”视角下的“化学键”教学设计》。

第一篇:“观念建构”视角下的“化学键”教学设计

“观念建构”视角下的“化学键”教学设计

摘要: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对“化学观念”建构的要求,以人教版《化学2》专题3“化学键”教学为例,探讨了通过“确定教学目标”、“设置驱动性问题”、“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等来完成“观念建构”视角下的化学教学,以达成真正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科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观念建构;驱动性问题;学生活动;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6)12?C0045?C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到底是什么,仅仅是教给学生具体的知识吗?宋心琦教授的观点是“学生能否牢固地、准确地、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学观念,应当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1]。基于这一目标,中学化学教学要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课堂教学中必须超越对具体知识本身的追求,着眼于学科素养的培养。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专题3“化学键”教学为例,浅谈如何设计“观念建构”视角下的化学教学。教学目标重在“观念建构”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师设计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期望,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明确的表述。“知识为本”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具体知识的解析,往往过于重视知识和技能这些有形的、显性的目标范畴,不利于学生方法性、观念性这些高层次目标的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将原有经验和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选择和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是观念(概念)的发展或改变,而不是新信息的简单积累[2]。因此“观念建构”视角下的教学目标(见表1)应着眼于如何帮助学生促进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培养学科素养。

基于表1的分析,“知识为本”视角下的教学设计会更倾向于具体知识的掌握与训练,“观念建构”视角下的教学设计则不局限在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借助知识传递、建构化学观念。以“化学键”教学为例,两种不同视角下教学目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见表2。问题设置渗透“观念建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想的“助产士”,是思维的开始,能揭示矛盾,引起思考,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观念建构”视角下化学教学要将具体的化学知识转化为驱动性问题,通过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从而建构化学观念。

“驱动性问题”的设置应该难度适中、排列有序,每一个驱动性问题之间的连接要具有逻辑性和启发性,能展示学习过程,揭示思想方法,从而形成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问题系统,有利于化学观念的形成与巩固[3]。

在“化学键”的主题教学中,笔者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了4个主要的驱动性问题,问题均指向具体的教学内容,问题与问题之间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利于学生逐步建构观念。

问题1 你能通过哪些化学反应制备氯化钠呢?

设计意?D:问题切入口很小但很具体,容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2 不管是经历了哪种反应途径,利用了哪个具体的化学反应,宏观的氯化钠都由微观的钠原子、氯原子构成,那你能试着从钠原子、氯原子性质的角度分析NaCl的形成吗?

补充:通过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分析,认识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决定的,如果有一种符号只呈现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是不是更加形象呢?能否利用Na原子、Cl原子的电子式表示NaCl的形成过程呢?

设计意图:引入微粒观,让学生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回到构成微粒(原子)去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观念。在对原子性质表示符号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到只呈现最外层电子的“电子式”,让学生对符号的认识不断深入。借助形象的电子式,有助于学生认识到Na原子、Cl原子易发生电子转移,有助于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问题3 如果将NaCl中Na原子换成H原子,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否会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继电子式知识的学习之后,让学生对比Na原子、H原子,是对新知的一次碰撞。如果只是从电子式的角度去看原子的性质,会得出“Na原子与H原子性质是一样的,其与Cl原子成键的原理也是一样的”的错误结论。

追问1 常说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结合NaCl、HCl性质数据(PPT呈现),请反思上述对这两种物质结构的分析是否正确呢?

追问2 如果结合“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两种符号,你能找出Na原子、H原子的性质区别吗?能对NaCl、HCl中化学键的类型作出判断吗?

设计意图:笔者在以往教学中发现,学生对HCl中化学键的认识总是存在误区,由于HCl溶于水可以完全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潜意识中会认为HCl是由离子构成的。基于这一情况,追问1的设计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NaCl、HCl的宏观表现去思考其微观结构的不同,追问2的设计是乘势而上,让学生体会到“电子式”存在着缺陷,认识到原子的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决定但也受到内层电子的影响,所以需要参考“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对化学键的两种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形成初步认识。

问题4 如果分别将NaCl、HCl中Cl原子换成O原子,你能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吗?

设计意图:Cl原子换成O原子,既存在相似又有区别,相似在“得电子能力强”,区别在“达到稳定结构所需电子数不同”,两者的对比能巩固学生对离子键、共价键的认识,并加深对“化学键是化合物具有固定组成的原因”的理解。

学生活动实现“观念建构”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教师“教的有效”,更要学生“学的有效”。如何保证学生“学的有效”,笔者认为需要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有效的学生活动既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联系,又要与新授的教学内容存在逻辑意义的、实在性的内在联系,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深入探究的欲望,才能让学生活动助推课堂教学[4]。下文以笔者在“化学键”教学中设计的3个学生活动为例,阐述如何通过学生活动实现“观念建构”。

学生活动1:PPT呈现“美国化学文摘社”网站上实时更新的化学物质种类数,要求学生思考并解释为什么100多种元素能形成1亿多种物质?

设计意图:面对“美国化学文摘社”网站上实时更新的物质数据信息,学生惊叹之余会主动地去思考背后的原因。该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化学观念,认识到不同种元素的微粒可以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形成不同物质,进而构成五彩缤纷的物质世界。该活动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在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学习基础上,站在微粒间作用、成键特点等角度去思考不同种元素微粒的结合方式[5]。

学生活动2:用原子的电子式表示NaCl、HCl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该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不同元素微粒的作用方式是不一样的,成键的原理是不一样的,所形成的化学键类型也是不一样的。以鲜明的对比,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使学生认识到HCl的形成与NaCl的形成是不一样的,并以点带面,拓展认识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的不同、形成原理的不同。

学生活动3:如果只提供H、O、Na三种原子,请从微粒成键的角度分析能形成几种化合物,并按要求完成表3内容。

设计意图:本活动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将“宏观反应”与“微观结构”联系起来,并通过化学式、电子式的书写,体会化学符号的意义,进而认识到“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方式,理解化学键的形成原理。

总之,“观念建构”视角下的化学教学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化学观念”为核心,以驱动性问题提供思考的方向,并配以有效的学生活动,帮助学生在经历知识学习、运用、反思的过程中形成并巩固化学观念,提高化学学习的实效性和系统性[6]。

参考文献:

[1]宋心琦,胡美玲.对中学化学的主要任务和教学改革的看法[J].化学教育,2001,(9):9~13.[2]陈益.高中化学单元教学设计的关键、核心和重点[J].化学教学,2011,(2):5~7.[3]杭伟华,江旭峰.基于“观念建构”的化学教学――以“盐类的水解”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6,(7):28~30.[4]何翔.有效的学生活动设计初探――以“盐类的水解”为例[J].化学教学,2014,(2):24~27.[5]??琦谷,黎芳,韩雪,杨艳红.化学键概念的学生调研及教学策略[J].化学教育,2012,(2):12~15.[6]何彩霞.以化学观念为统领设计教学活动[J].化学教育,2013,(1):16~18.

第二篇:化学键教学设计

《化学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3、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5、让学生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理解;电子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键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学方法:讨论法 归纳法 教学过程:

[引入] 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也就是说这一百多种元素构成了世间万物,我们肯定会问,元素是怎样构成物质的呢?这就是我们第四节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讲引言的同时打开元素周期表 [板书] 化学键 [过渡] 今天我们首先学习化学键中的离子键。[板书]

一、离子键

[提问] 请描述实验现象,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讨论] 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了离子化合物氯化钠,试用已经学过的原子结构的知识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并将讨论结果填入表中。

[软件演示] NaCl的形成过程

[讨论]

1、在NaCl晶体中Na+、Cl-间存在有哪些作用力?

2、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电荷是否会中和? [软件演示]阴、阳离子间的作用力

[软件演示] 用flash方式让学生看见NaCl晶体的结构 [展示] NaCl的晶体结构模型

[电脑幻灯]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健 [讨论] 离子键的成键微粒有哪些?相互作用的方式是什么? [电脑幻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大多数盐、碱、低价金属氯化物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过渡] NaCl的形成过程还可以用这样的方式表示 [板书] NaΧ +.Cl∶= Na+[.Cl∶][∶O∶]2-

离子化合物:Na+[∶Cl∶]-、[∶Cl∶]-Mg2+[∶Cl∶]-[电脑幻灯]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KBr Na2S CaO [讨论] 用电子式表示物质形成过程与化学方程式在书写上有何不同? [随堂练习]

1. 画出Na和Cl、Na和C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两种离子和原

+

-子的活泼性。

从电子排布可以看出Na原子的 电子能力比较强,Cl原子的 电子能力比较强,但是两种离子的外层都达到了 结构,所以性质非常稳定。

这种带相反电荷的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 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化合物。人们把这种 的相互作用称为离子键。象NaCl这样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

2.判断下列四句话的对错,并且说出理由 A.离子

在于

合物中

B.离子化合物一定含离子键 C.离子化

合物

在分

子 D.离子化

合物

元素

(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式过程

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或离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做电子式。....②电子式的书写:

写电子式,首先要弄清原子、离子的价电子层中的电子数。a.原子的电子式:“电子”尽可能均匀分散、对称在符号的上下左右。下面是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式:

、、b.离子的电子式,要正确地标出离子的电荷。

钠离子、镁离子等这样的简单阳离子,由于其价电子已全部失去,........故其电子式是普通的离子式(既:阳离子符号),不必加“[]”。对阴离子,其元素符号周围有8个电子,还要加一个“[]”,以表示原子得来的电子全归己有而不是共用,并在右上角标出离子的电荷。

c.将阳离子、阴离子的电子式进行组合,则得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注:阳离子、阴离子要尽可能均匀分散、对称,不能合并。“×”和“·”有时用以区分电子的类源,如NaCl的电子式为: “×”表示Na原子的电子,“·”表示Cl原子的电子。将“×”改为“·”或“·”改为“×”,也是正确的。

3.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MgCl2、KI、Na2O、Na3N 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书写要点:

[小结] 由学生来小结,教师最后完善。

第三篇: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应用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应用设计

摘 要: 目前,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作者试图就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抛锚式教学模式,探讨其在高职英语口语中的应用,并就情境话题的设置、教师角色的转换、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评价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为实施并提高这一模式的有效性提供建议性参考。

关键词: 建构主义 高职英语 口语教学模式

一、引言

教育部颁发的《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基本要求》强调,高职英语“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可见,英语交际能力是高职学生必备的语言能力之一。但目前高职学生的英语口头交际水平不容乐观,高职学生对英语口语缺乏兴趣和信心,“哑巴英语”现象极为普遍。为改变这一现状,国内一些学者和教师(李曼林2007,何雯雯2011,夏纪梅2001)对此做了一系列实证研究,证实“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不强,积极性不高”的现象,并提出改善这一现状的建议,如重新调整课程标准及评价体系、采取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口语教学内容具有职业性等。刘晓黎(2007)、舒云(2011)、王晶(2011)等提出课前准备、合作性学习及自主学习对有效开展口语教学的积极作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正是迎合这些建议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设计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亦称结构主义,是认知学理论的一个分支,最先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 Piaget)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理念。它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一步发展到认知领域的结果,其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指导,学习不再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的被动过程,而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吸收者,而是信息意义的积极构建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构成了教与学的四个主要要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习是积极的,同认知主义的信息处理理论是有区别的,它是新、旧知识相互交替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合作精神,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尤其注重情境的创设,现代信息化环境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以上所述的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归纳几个主要特点,为优化高职口语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第一,高职口语教学模式应强调学生是主体。传统英语教学模式注重教师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乏。因此,在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摸底调查,调查学生口语学习的话题、形式等。

第二,教学活动重点突出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应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使得学生能积极地面对问题,并激发他们思考。另一方面,教学活动能创造社会交际,促进学生通过合作进行学习。

第三,为了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学生要积极准备,并在师生或学生间进行会话交流。

第四,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学生进行意义构建,其中不乏现代化手段,如利用QQ群、E-mail、手机微信等辅助自己的自主学习,并且教师要采取多样化评价方法。

三、抛锚式教学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设计样例

1.抛锚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是建构主义理念下发展起来的比较成熟的三种方法。依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及人才培养方式的要求,笔者认为抛锚式教学较适合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抛锚式教学主要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及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下面对其环节进行大致介绍:

创设情境是指创设同学生学习或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类似的情境。确定问题是指选择上述情境下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作为学生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信息资料及现实中专家解决类似问题的探索过程等,并要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包括: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及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协作学习是指学生之间或老师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合作,以便完成一定的任务或实现一定的目标。效果评价即对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映出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往往不需要进行独立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2.口语教学模式设计样例――以“Dining Out”为例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网上下载的视频资源――剑桥必备英语《在餐馆》的相关视频,并提出热身问题:

Q1: Where do the conversations mostly take place?

Q2: Wh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Q3: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Q4: If you are the guest in the restaurant,do you know how to take order and pay bills?

确定问题:将全班分成八组,要求学生分组扮演以下角色,如邀请老外客户到中式餐厅就餐、打电话订桌、与服务员现场进行点菜埋单等,每组可以自行选择以下三个情境任务。

情境任务1:You(role A)first discuss where to eat and then eat in the Chinese restaurant with your partner(role B).Role A: You are an American client on a business trip to Beijing.You want to try some Chinese food.Role B: You are receiving an American client of your company who wants to try some Chinese food.情境任务2:You want to dine out and make a phone call to reserve a table for six on the evening of April 21,2014.Make a conversation between you and the receptionist in the hotel or restaurant.情境任务3:Suppose you are a waiter in the restaurant,making a conversation with the foreign guests(a guest)on taking an order and paying the bills.Choose the role of the situation,make a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waiter and the guest in the hotel or restaurant.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利用现代化手段,如手机快速地搜索网上的相关对话,或教师在课前就布置任务,提供相关词汇、句型、对话在世界大学城供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身完成任务时的语音语调及内容将问题。

协作学习:每组成员间根据自身的知识点,按要求准备角色模拟扮演的对话,如出现问题,可以咨询成绩较好的同学或老师。

效果评价:要求每组成员派代表逐一在讲台前进行情境角色演练,着重对学生语音、语调、内容、肢体语言等的评价。评价的主体包括师评、生评及自评。评价结果纳入期末考试的成绩范围,占期末总成绩的20%。课堂上未完成角色扮演陈述的学生,要求他们自己拍成视频,以flv.的格式传至世界大学城空间供老师及同学们评阅。

四、设计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从建构主义视角进行有效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课前进行问卷调查,遴选学生感兴趣的,同学生生活及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与材料。项莉(2010)指出目前使用的口语材料不符合任务型教学方法的教学要求,目前没有任何一本教材上的主题、话题及材料完全适合高职学生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课前确定话题、材料时,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基础及灵活性等因素,利用网络资源下载一些相关主题的视频资源,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情境创设的效果。

第二,调整教师的角色。建构主义视角下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控制者或统治者,而是学生的协助者、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及评价者。实施这样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大量相关文字及视频资料,并传至世界大学城空间,布置课前任务及要求,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中,要求教师对他们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指导点播,在他们口语陈述后进行点评,并指正他们的错误及不足之处。教师角色的转换对确定问题的准确性及合理性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英语口语教学。由于高职英语课时普遍偏少,并且单一教材上缺乏高质量的英语教学材料,这就要求师生必须利用QQ群、手机微信及网络等信息技术解决这些问题,这些硬件设施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较好的保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推荐一些相关主题的网站及视频,或建立世界大学城平台网络空间课程,供学生自主学习。

第四,采用多样化手段评价学生的口语成绩。Cohen(1991)指出“一个项目只能测验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老师或测试设计者应该牢记’一纸定终身’不能再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了”。刘慧利(2007)指出教学评价能起着较好的指导作用,评价的核心不只是分数,更应该是态度、能力及使用语言的能力。因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考核评价项目应包括态度、合作性、任务的完成效果等。评价主体应包括师评、生评及自评,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口语积极性。

五、结语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或工作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笔者通过具体的教学实例,即利用情境模拟中的角色扮演、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分组合作及多元化评价手段,为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较好的参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更符合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Cohen A D.Second Language Testing[C]//Celce Murcia M(ed.),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New York: Newbury House,1991.[2]李曼琳.高职英语口语教学问题分析及其解决策略.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3]何雯雯.高职院校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信息,2011(24):85-87.[4]夏纪梅.任务型教学法给大学英语带来的效益.大学英语教学,2001(2):7-9.[5]刘晓黎.高职新生英语口语策略教学探索.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6]舒云.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7]王晶.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自主学习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8]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74-81.[9]项莉.以分层教学为基础的任务型教学在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10]刘慧莉.CBI教学理念探索.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3):16-19.

第四篇: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化学键

官网:nm.zgjsks.com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化学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条件;领会化学键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能辨别不同化学键类型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本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课件演示离子键共价键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好奇心,深入理解化学反应本质,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难点】

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

三、教学用具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迁移导入。

教师:同学们看看老师今天上课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对,这是再常见不过的两块吸铁石,把两块吸铁石靠近,它们就会仅仅吸引在一起,相信大家小时候都玩过这个游戏,大家来说说看为什么两块吸铁石能吸引在一起? 学生:因为它们之间有磁力啊。

教师:正确,那大家想想我们化学世界中的物质,它们中大多数都是不同元素的原子相互结合形成的数以千万计的物质,它们又是靠什么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呢? 学生:一种力…

教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下化学物质形成过程中的这种“力”。【板书】第三节 化学键 第二环节:新课教学 1.实验展示,宏观感受。

教师:我们还记得氯化钠吧?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么?

官网:nm.zgjsks.com

点击查看内蒙教师考试真题

学生:是钠和氯气反应得来的。第三环节:巩固提高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如下问题:根据下列提供的一组物质回答问题:HCl、CO2、H2O、H2、NaOH、Cl2、NaF、CH4、MgCl2、CaO。(1)这些物质中分别存在哪些类型的化学键?(2)哪些物质属于离子化合物?哪些物质属于共价化合物? 学生思考回答,生生互评,巩固新知。第四环节:小结作业

教师:刚才的巩固练习同学们完成的不错,下面请同学们以填表格的形式对比总结一下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找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填表。

教师评价: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位同学完成的。

简洁明了,希望大家在我们以后的总结活动中也能如此积极,将更多更好的学习总结方法和大家分享。

作业:

教师:课后习题任选两道作为作业。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更多关于内蒙古地区教师考试详细资讯请随时关注内蒙古招生考试信息网

第五篇: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概念原理教学设计

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概念原理教学设计

摘要:在“电解池”教学中,围绕电解池的核心概念,通过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理解和建构核心概念,发展认识,落实三维目标。

关键词:核心概念;电解池;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5-0067-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5.027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一是电解原理,以电解CuCl2溶液为例,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装置中发生的电解反应,介绍了电解的基本概念――电解的概念、电解池的组成、离子放电顺序和电极反应,从而揭示了电解的原理;二是电解原理的应用,以氯碱工业、电镀、铜的精炼、电冶金为例,介绍电解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因此本节教学的重心是第一部分电解原理,本设计为第一课时。

“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是贯穿全章的主线。在原电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利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本节的核心概念是“通过电解池使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发生,反应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得失电子难易程度、电解池如何形成闭合回路,这些知识是电解原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就对电解水有了一定认识。必修1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判断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掌握了氧化剂还原剂的相互关系以及反应中电子转移等知识。必修2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对金属阳离子和非金属阴离子得失电子难易程度进行过归纳总结,学生对得失电子难易有一定基础,但对于电极反应方程式的正确书写仍然存在困难。选修4原电池的学习让学生对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加深刻的知识。由于电解的概念多、理论性强,特别是原电池和电解池装置学生也易将二者混淆,它们对应的电子和离子的移动方向、电极反应等分辨不清楚。因此,通过复习电解水,分析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电解NaCl溶液的过程,列举电冶金工业中金属Na的制取方法等实例,帮助学生建构电解池的核心概念。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探究实验,知道电解池装置的基本构造,能够从电极名称、电极反应、能量转化、反应驱动力等方面认识并掌握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会正确书写简单电解池的电极反应方程式和电解总式。

能够根据电解质溶液的组成和电极特点,运用氧化还原知识判断电解产物,并形成分析判断电极产物的一般思路:电极材料→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微粒的运动方向→分析得失电子的能力判断→写出电极产物。

2.过程与方法

在用惰性电极电解CuCl2溶液、电解NaCl溶液的实验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基本概念和规律,帮助学生建立综合运用微粒观和氧化还原反应理论分析电解池问题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录像等方式了解电解原理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感受电解原理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通过对戴维及其成就的介绍中,培养学生对化学史的关注,感受科学家的精神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电解池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电解池工作原理

五、教学活动设计与分析(第1课时)

1.化学史引入,提出问题

复习旧知:以2H2+O2■2H2O为例复习原电池原理,分析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为原电池的方法,总结原电池的核心概念,为构建电解池的核心概念做好知识储备。那么对于反应2H2O■2H2↑+O2↑如何实现?反应过程中能量如何转换?该反应学生很熟悉,容易想到高温和电解实现水的分解,反应中伴随能量的转换,有助于学生能量观的建构,初步认识到“电解是最强的氧化还原手段”。

化学史引入,提出问题:在化学发展史上第一次实现水电解为H2和O2是在1799年伏打电池诞生后。电给世界带来了太多的神奇变化,好奇心驱使人们进行各种尝试。英国化学家戴维用他发明的电解法相继发现了K、Na、Ca、Sr、Ba、Mg 等元素,成为发现化学元素最多的化学家。他的研究思路是水通电生成H2和O2,那么物质的水溶液通电时,物质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

设计意图:把原电池原理和本节要学习的电解池原理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向学生展示了电解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化学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温故而知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实验探究,建立认识

将课本中的实验装置改为在蒸发皿中进行(如图),学生思考并回答: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什么?该实验用到的仪器和药品有什么?猜想通电时在阳极和阴极的产物可能是什么?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设计意图: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明确实验探究的目的,帮助学生建立认识:非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在外接直流电源作用下发生,反应过程中电能转换为化学能,构建学生的能量观,并根据实验总结电解池的构成条件。

3.分析研讨,建立概念

将实验现象投影到大屏幕上,学生观察、归纳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思考讨论:①CuCl2溶液中有哪些离子?②在接通直流电源时,离子如何运动?③如何书写电极方程式?

实验现象:阴极有红色的固体;阳极有气体产生,并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分析:CuCl2溶液在接通直流电源时,电子从电源负极出发流入电解池的阴极,溶液中Cu2+向阴极移动得到电子生成Cu单质;Cl-向阳极移动失去电子生成Cl2,电子流回电源正极,形成闭合回路。

总结:电解池相关概念

①电解:使直流电通过电解质溶液在阴、阳两极引起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过程。

②电解池:把电能转换为化学能的装置。

③电极名称及判断:

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阳离子向阴极移动,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设计意图:该实验是理解电解原理的突破口,也是本节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极表面发生变化的原因。通过实验现象分析电解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通过对溶液中微粒的分析,使学生对电解的认识从宏观上物质的变化上升到微观上微粒的变化,进而认识电解池的功能是实现非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的装置,认识“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过程,就是溶液中的离子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的过程,即电解质溶液的电解过程”。

4.实验探究,完善概念

提出问题:理解电解原理的基础上,回到由化学史引入的问题:戴维是如何发现金属钠的?

设置台阶:电解CuCl2溶液得到单质Cu,如果戴维利用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电解NaCl溶液,能否也得到金属Na?

设计意图: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发他们积极思考,看他们能否联想到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顺序,在问题解决中建构新知识。

利用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演示电解饱和食盐水(如图),学生猜想阴阳极的产物。将实验现象投影到大屏幕上,观察、归纳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结果思考讨论:①饱和食盐水中有哪些离子?②通电后,溶液中的离子如何移动?③如何书写电极方程式?

总结:

①离子放电顺序:阳离子Cu2+>H+>Na+(联系金属活动顺序表),阴离子Cl->OH-;

②分析判断电极产物的一般思路:电极材料→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微粒的运动方向→分析得失电子的能力判断→写出电极产物。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巩固学生对电解池装置的认识,并通过获得的产物及物质变化的原理分析,理解体系中多种离子存在竞争放电时,离子放电顺序就是比较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体会研究水溶液电解产物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5.应用评价,落实概念

问题①:结合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结果,回扣开始导入的问题:利用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电解氯化钠溶液得不到金属Na,那么戴维应该如何从NaCl中成功制取了Na?

问题②: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如果用纯水,反应速率是非常慢的,为了增强水的导电能力而又不影响电解产物,可以加入哪些物质?

设计意图:在新的情景中运用原理进行解释、预测,巩固、内化新原理,利用结论解决问题,落实知识,掌握完整的电解池概念。

6.归纳总结,建构核心概念

作业:本节涉及的概念有电解、电解池、电能、化学能、阳极、阴极、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请画出这些概念间的思维导图,并用一句话概括对电解和电解池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组织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形成概念的网络化结构,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促进知识结构的合理化。学生用自己的理解高度概括本节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构建核心概念:非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外加电源的装置使其发生,反应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五、反思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在引导学生复习原电池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从电解法的科学发展史引入,设置问题情境:如何使非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发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归纳总结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逐步构建电解的核心概念。这样的教学过程凸显概念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方法,掌握核心概念。

下载“观念建构”视角下的“化学键”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观念建构”视角下的“化学键”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情”社会视角下中国人的法律观念

    “人情”社会视角下中国人的法律观念 摘要:当代中国的法治文化,是依法治国的精神与人情社会的传统文化并存的特殊法治文化。人情观念是中国社会法治文化的传统和重要特点,也是......

    数学模型建构下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数学模型建构下的《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铜仁市实验小学 陈庆川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106页: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

    创新视角下的中国古代科技(教学设计)

    创新视角下的中国古代科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和掌握四大发明,并能认识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不同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中......

    《化学键和化学反应》教学设计案例

    《化学键和化学反应》教学设计案例 高一化学 石城中学 刘学聪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增强学生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化学键》教学目标

    《化学键》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化学键的涵义,通过实例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

    动态生成视角下的数学教学设计5篇

    (重点体现绿色部分的思想) 动态生成视角下的数学教学设计 为了使生成性教学的理念得到有效落实,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从传统的刚性、静态的封闭型教程设计观,走向弹性、动态的开......

    重新建构《变废为宝》教学设计

    让塑料瓶“活”起来 ——《变废为宝》重新建构教学设计 远安县茅坪场中学汪俊英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的第六课,是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如今,人们在享......

    高一化学一单元教案化学键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一单元教案:化学键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一单元教案:化学键教学设计 本文题目:高一化学一单元教案:化学键教学设计 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