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传统文化浸润语文教学

时间:2019-05-15 01:5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传统文化浸润语文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传统文化浸润语文教学》。

第一篇:用传统文化浸润语文教学

用传统文化浸润语文教学

肇庆市封开县实验小学

罗灶连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列出“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还指出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确,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年历史,绝大部分是语言材料中的精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拥有伟大的精神财富,使中华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呢?下面结合我校开展的“中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探究”的研究课题,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一、在阅读教学中走进传统文化

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用传统文化浸润阅读教学,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那么,怎么样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

(一)感受古诗文所凝结的文化精髓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精神,值得我们仔细地欣赏、品味。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反复诵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再现诗词画面等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其中的精髓和真正的内涵。如教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导入新课后,我就播放了flash课件,学生从优美的旋律和画面中想象到夏日西湖上乍晴乍雨的美妙景象,也激发出了他们读好本诗的愿望。在学生自由练读后,我又引导学生展开朗读竞赛,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参赛,这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一下子又被调动起来了。在学生对本诗内容质疑并已经有了比较具体的理解后,我趁机提出“谁能把西湖的美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呢?老师会给朗读的同学配上好听的音乐。”结果学生踊跃参与,情真意切地读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喜爱赞美之情。这样,学生不仅爱学诗,还能触类旁通,学以致用。比如在描写花时想到“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看到柳树时,吟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自勉时,会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等。这些形象性的体验,既让学生们感受到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又能把传统的内容与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让古诗词 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

(二)用经典名著提升人格魅力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精彩华章——经典名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道德因素,蕴藏着厚重的文化积淀,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用心去理解、细细地品味,感悟其中的丰富意境和深刻哲理,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使心灵的琴弦被拨动,传统文化的营养就会像春夜的喜雨,悄然滋润学生的心田,文明的种子才会生根、发芽、成长。如《将相和》中的蔺相如以国为重、机智勇敢;廉颇爱国善战、勇于认错;《草船借箭》中诸葛亮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伯牙绝弦》中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情谊等等。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强大的人格力量感染人,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语文教学中要把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精粹与我们时代的要求有机结合,指导学生运用辩证法的眼光,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提升自身人格。这样,传统文化的精华才能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课堂上我不失时机地加强祖国经典著作推荐和引用,这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好途径。如学习了《孔子拜师》后,推荐学生阅读《论语》,让学生明白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求学态度,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观等等。每次教学经典名著的选篇,我都会推荐他们阅读原著,如《诗经》《论语》《史记》《尚书》《春秋》《左传》《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三字经》《弟子规》《儒林外史》《古文观止》等。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去领悟语言的魅力,去感受文学大师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深沉的思想感情与博大的胸襟气度,让学生在点滴积累中点亮自己的心灵,塑造完美的人格。

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凸显传统文化

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延续与升华,也是我们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阵地,同时也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以实际行动传播传统文化,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如,针对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寻找文字的起源,知道了汉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这些方法。了解了汉字的发展过程及其中一些有趣的故事,同时透过汉字还可以看到祖先的生活,学生感觉汉字很神奇,增强了识字写字的兴趣,写字不再随随便便,错字逐渐在减少。学生在活跃有趣的气氛中领略了中 2 国文化,掌握了字词。

再如六年级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获得的知识,积极地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和书籍,访问其他人等途径,不断搜集补充各类诗歌及其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积累,积淀传统文化。在学习“阅读材料”与搜集诗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各种诗歌的魅力,而且初步了解到诗歌的发展轨迹,也知道了诗歌可以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学习整理自己搜集的诗歌。在欣赏诗歌部分,学生不仅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更激发了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更是满腔热情地写下了自己的诗歌,如《我爱校园》《老师》《我想对你说》《秋》《妈妈的手》《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播传统文化,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诗歌朗诵会、诗歌知识竞赛、编小诗集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此时,浓厚的传统文化如甘露般潜移默化地滋润了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审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走进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提升人文道德素养。我们要利用好综合性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凸显传统文化的作用。

三、在写字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

黑格尔说:“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神。”熊秉明说:”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中的核心’。”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书法可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弘扬祖国文化传统,激发爱国热情,使古老的书法艺术在社会主义的百花园中放射出更加璀璨的光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教育部和原国家教委十分重视写字教学,颁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写字教学的通知》和《小学写字教学指导纲要》。20所以,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须要求,是历史赋予的重要使命。

我在教学生写字时积极倡导“写好字,走好路,做好人”的教学理念,指导学生由一笔一画做起,由“欣赏”到“临摹”,从“字”法到“章”法。学生从中收获的不只是“头正、身直、脚放平,一寸、一尺、一拳要保持”的正确书写姿势,也不只是端端正正、潇潇洒洒的一幅幅书法作品,更重要的是我在引导学生欣赏、临摹书法作品时注意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字如其人”,写字 3 就是要写出修养,写出自己的气质、写出格调、写出境界来。例如:让学生认识到单个字写好了是一种美,这好比个人的修养,很多字合理地组合又是一种美,这就是集体的凝聚力。字的结构方面,很多字由于结构的要求,产生了需要变化的偏旁部首,有的字需要注意各部分的“大小”和“避让”,形成巧妙的顾盼与呼应之美,这正如做人需要有宽大的胸怀和尊重他人的品格一样。其次在学生恒心、毅力等出现问题时还给他们讲一些古代的鸿儒巨子勤奋苦读,书法大家“墨池”“笔冢”的故事,让故事说话,以触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写字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在写字、对比、比赛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书法的魅力,而且积极、主动地用行动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弘扬祖国传统文化。

四、在课外练习、实践活动中吸收传统文化

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把书本学习同课外练习、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要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

在课外练习中,我会特别的选取一些浅显的传统文化知识,供学生理解和识记,如诗词背诵,成语接龙,对对子,诗词仿写等等。这样,学生在课外练习中兴味盎然地积累了传统文化知识,长大后就会变成宝贵的精神财富,受益终生,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利用假期,以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如,搜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搜集“成语故事”,搜集“歇后语、谚语”,搜集“对联”,搜集“中国传统节日”,搜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等,让学生自由、开放地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古老的传统文化。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过程中,既能增长知识,还能建立孩子的自信与自尊,领悟到生活的情意、人生的理想和对社会的责任,提高接人待物、明辨是非的能力。

在阅读经典名著时,让学生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付诸行动。如在诵读《三字经》《弟子规》的过程中实施了“孝”的活动,布置了爱心家庭作业。开展了为父母“三送”(即送一句问候,送上一首儿歌,送上一杯热茶)“三做”(做一回家长,做一次家务,做一件好事)活动,从日记和家长的反馈中了解到他们的行动。

“良言一句三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礼仪之邦——中国,我们有礼,更应该守礼。因此,我们还对学生进行了“礼”的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小学做有礼貌的人,待人有礼,处事有礼,接物有礼。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发扬光大,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前人对于人生、社会、自然万物的文化内涵,展示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财富,融和在传统文化里的中华民族智慧、操守、风骨和胸怀是做人的基本条件,是我们建立人生信念的重要资源。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积极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用传统文化浸润学生的心田,让学生从小热爱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拥有伟大的精神财富,使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依然绽放着精神之花,民族之魂。

参考文献:

[1]巢宗祺,雷实,陆志平主编.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王燕玲,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N].北京:中国教师报,2008. [4]程炯.浅谈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海南:教师.2011,16期.

责任编辑

伦仲潮

第二篇:传统文化浸润下的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浸润下的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地位独特、非同一般,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大家的共识。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将“文化”置于重要地位,植根于传统文化,用了大量的篇幅、浓墨重彩地从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学习内容、过程、方法等对“文化”进行了全方位表述。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章节和精采文章选段,语言优美,字句凝练,立意深刻,对中学生思想品格的塑造、行为价值的判断、伦理道德的形成等方面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中学语文的教学实际出发,围绕传统文化做一些简要分析,目的是强化传统文化意识,学好中学语文;学好中学语文,弘扬传统文化。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机渗透,能提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广大教师面临着新高考、新教材、新课程标准带来的挑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面临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首先,当今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据最近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当今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只有17%的学生看过《三国演义》等中国古代四大文学名著,知道四大名著作者的仅占32%,而25%的学生表示一点都没看过。当问到“四书”、“五经”时,只有24%的学生答对。虽然多数学生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但11%的学生表示遇到类似情况不会向孔融那样做。传统文化的缺失,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缺氧”。由此可见,当今中学生急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

其次,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承不够重视。社会环境的改变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冲击着人们的固有观念,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冷落。其次,当前的考试制度也使传统文化教育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学生在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与能力方面都有较大欠缺。

再次,目前的语文考试较多侧重于对文化知识的记忆和再现,这使得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只注重对语文知识的传授,并直接把考纲要求的知识点告诉学生,要求学生记忆。这样一来,表面上教学效率提高了,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更忽视了运用中华传统文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在人文方面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由知识到能力是一个渐进的过渡过程,自有其规律和方法,但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繁琐的考证和注释,重复训练和题海战术等等,机械地理解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和复杂性。

既然存在了问题,就需要采取措施,寻找解决的途径。那么,如何更好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对传统文化的培养呢?笔者认为:

一、要将传统文化的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是否“乐学”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教师要经常向学生推荐经典的、民族的、优秀的视听材料,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多民族、多国家的多元文化,让学生在对经典的了解之中把握传统文化的真谛,在比较、撞击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同时,在语文教学中应引领学生与大师们进行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让学生走进屈原,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进陶源明,理解什么是高洁;走进苏轼,理解什么是豁达,让学生在阅读中解读并走近一个个伟大的灵魂,从而实现文化的传递,精神的传递。在一次次的情感体验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们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以语文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在中学生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进行经典优秀文章的教学时,注重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品德修养教育,灌输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升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等,不断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提升中学生的精神境界,加强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比如说,在讲授《苏武传》一课时,文中写道“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待到苏武牧羊北海时,苏武是旄节不离手,“卧起操持”。当我们讲到这时,学生不免有疑问:苏武出使匈奴为什么“持节”呢?他为什么对旄节情有独衷,卧起操持呢?那么,授课老师要想解答学生们的疑问,就必须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就必须对什么是旄节,旄节的意义何在?以及“忠义”思想的内涵等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进行讲解,只有让学生们明白:旄节是用牦牛尾做装饰的一种旗帜,是汉朝是出使者的信物。也就是说,匈奴人只有看到你手持旄节才会相信你是使者,否则不予接纳。旄节就好比现在的介绍信,或者说就好比现在的印章,没有印章的介绍信是不可信的。古时的忠君思想是很浓厚的,这一点在苏武身上有深刻的体现。苏武正是深刻铭记“忠于皇上”这一中国传统忠君思想,才会对象征自己国家的旄节情有独衷,卧起操持,不让它落入匈奴人之手而让自己国家的荣誉受到侮辱。当授课老师给学生们讲解完这些知识之后,我相信,学生一定会对文章的含义以及苏武这一人物形象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用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和影响学生,在长期的熏陶渐染、潜移默化中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积极开展多种活动,多方面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鼓励学生在课前课后,积极查阅资料,主动了解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教师在授课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奠定基础。鼓励学生阅读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学篇章和名著,阅读国学经典,从中吸取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进行影视教育,用影片最直观的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多播放一些带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影片,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等等。这些优秀的影片可以让学生受到最直观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说,这种方法是快捷有效、熏陶浸染的最好的方法。此外,还可以多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如引导学生调查了解家乡特有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文化艺术及渊源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有关家乡的文选典籍,并初步了解家乡古代饮食文化、节令文化、革命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开展多方面的考察活动,如考察家乡的名胜古迹与由来,考察家乡的历史名人和遗迹,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等等。

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一直熠熠生辉,流芳百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只有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传统文化之根,使学生精神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让学生既学文化,又学做人,这是语文毅然决然应该承担的教学任务。

第三篇:用诗歌浸润你

用诗歌浸润你

一、研究目标:

进入21世纪,中国的教育如何发展,如何建构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教育”,已成为众多人士深切关注的大论题。纵观中国教育最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肯定教育获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不得不遗憾地承认还存在许多缺失。中国教育片面追求与现实的适应和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育引领时代、提升社会的功能。

基于此,朱永新教授主持的全国“十五”重点规划课题《新教育实验的实践及推广研究》很快便被众多的有识之士所接受,其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其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目标追求是:追寻理想,超越自我。主要观点是:无限相信学生与老师的潜力,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

根据朱永新的观点和思想,结全我班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新教育”实验在我校的开展很有必要。我班学生多数为外来务工子女,学生来自临县、河南等农村家庭,在行为习惯、学习素养等方面较城里孩子有很大差距。学生家长主要从事小本生意,因为自身素质的问题,在照顾孩子、教育孩子方面明显力不从心,在很大程度上无法配合学校进行教育,所以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素质普遍很低。

二、研究内容: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素质,提升教育品质,我们选择了“新教育实验”。围绕“新教育实验”,开展以“晨诵”“ 午读” “暮省”为基本模式的读写尝试。晨诵就是在早晨第一节课前利用20分钟,让学生尽情读诗,让他们的情感在黎明第一道阳光的照射下得以迸发,受到熏陶。午读是利用下午课前2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尽情读书,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暮省是利用每周四下午半个小时的时间让学生写下这一周的读书心得,学习收获,及最近发生的事情等。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成新教育实验要求的100本图书,力争让学生做到一学期读够8本书,一年读够16本书,六年内读100本书;晨诵除每天必读的开启诗外,每周诵读两到三首诗歌。并且适时举办“古诗词考级”活动。同时,以此带动家庭参与读书。

三、研究思路: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的研究举措大体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和启动阶段。主要工作是:调查、拟定课题及研究方案,开展理论学习:

1、学习课题研究的有关教育科研知识。

2、阅读朱永新教授的《我的教育理想》和《新教育之梦》。第二阶段:为研究实验阶段。

推荐开启诗——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每个月选择一首别有意义的童诗,让它开启新一天学习旅程的第一个黎明。

推荐情景诵诗——写在每个节日来临之际。围绕节日为每个学段精选适合的诗歌,制作预案和课件。

推荐日常诵诗——写给朴实无华日常晨诵。为每个年级选择一首日常诵诗,书写完整案例、制作相应课件,供老师们参考,类似“抛砖引玉”。

推荐生日诵诗——写给孩子生日最佳礼物。依据年龄特点、性格特点为不同的孩子推荐不同的生日诵诗。第三阶段:为实施阶段。

1、收集适合该学段学生诵读的相关诗词。

2、课堂中进行实验摸索。

3、结合三八节、教师节、国庆节、消防安全日等各种节日开展各类型诗歌朗诵比赛。

4、对本班教室进行了精心设计与布置。

四、研究对象:

三晋小学三年一班全体学生 五|、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实验法、个案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六、实验过程

(一)晨诵:

在收集诗歌方面,由一开始的盲目收集到现在有针对性的收集,我决定从以下方面选择晨诵内容:与节气时令相结合,与重大节日相结合,与每月一事相结合,与学生当下生命相结合,与语文单元主题相结合。针对中高年级学生特点,可以进行续写,创造性仿写或给诗歌配图,结合《农历的天空下晨诵课程》开展相关主题的诵诗会。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比如:教师范读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情感;学生之间的同伴互评,更能使学生相互取长补短;音乐的熏陶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内心情感。对于学生来说,收获更多,他们懂得了朗读中应该如何做到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于此同时,适当融入自己的想象,更能感悟诗歌真情,还激发起了改编诗歌的热情等。

(二)午读:

2、学生方面:

根据语文课标和实验目标,结合学生特点,教师做好整本书的导读课,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根据书的章节内容,选择精彩片段,搞好阶段性推进课。读完整本书,进行一次主题探讨课,与学生当下生命相联系,理解整本书的思想内涵及教育意义。

老师向学生推荐了《绿野仙踪》《柳林风声》《青鸟》《一百条裙子》《爱得教育》《窗边的小豆豆》《中国神话故事精选》《红岩》《中华上下五千年》《夏洛的网》《绿山墙的安妮》《活了100万次的猫》学生利用暮省时间对自己已经读过的感兴趣的部分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遇到美词、佳句进行了适当摘录。成立了”书友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行组成读书小组,并且制定小组名称、成员、活动时间、阅读书目、阅读计划等内容。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内交流,邀请家长进行监督、管理。每个学生还建立自己的“阅读记录表”,制定出阅读内容、阅读时间,并做好主要内容的摘录,将书中喜欢的角色、人物性格特点及理由记录下来。同时将自己读书的收获,感兴趣的部分一同记录下来。于此同时还尝试着改编自己认为不太满意的地方。帮本书设计广告词,提出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教师对其鼓励性评价。当学生读完一本书时,教师要颁发“小书迷成长卡”对学生进行鼓励。集够五张者可以去教导处换“图书借阅优惠卡”一张。

如何进行整本书共读的几个步骤: 1.选书

书看轻拂沁心灵,诗行轻滑渗血液。因为孩子的状态作为我们老师是最清楚的,所以要自己亲自阅读,结合推荐,而不盲目。我们一般选择能够链接学生生活和情感世界的书籍。2.导读 一本新书的阅读意味着一段新的生活的开始,所以建议给家长一封信介绍共读的意义和方法上的指导,以及对家长的要求,推进亲子共读。而对于学生,一定要上一堂导读课,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在首思尾,主题探讨隐含其中。3.推进

推进课可以将整本书分为几个部分结合学生导读题完成情况进行一些小主题探讨,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认识,解决读书过程中的障碍,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4.汇报

我会结合本班学生实际,并采取一定的策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感悟到,让学生深入其中。整本书汇报课应该是回顾、总结、提升,与学生当下的生命体验相结合。

通过整本书共读活动,孩子们读的书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阅读氛围也非常好,连以前不爱看事的孩子也在静静地读书,享受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七、收获与思考

从开展实验到现在一年的时间里,我班史心宁读书约30本,人均背诵古诗40首,最多的超过70首。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仅仅依靠课本上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来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特长,这是新一轮课程的明确要求。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思考,才能获得。学生只有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才能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只要有书香浸润,就能行走万里。

第四篇:用绿色浸润生命

用绿色浸润生命

——营造绿色和谐教学环境的实践与研究工作总结

绿色是生命的底色,绿色是梦想的摇篮,它昭示着蓬勃的生机,孕育着无限的希望。

《营造绿色校园心理环境环境的实践与研究》是我校2009年6月向广州市申报并申报成功的学科课题,《营造绿色和谐教学环境的实践与研究》是其中的一个子课题。本子课题主要是倡导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绿色、生命、和谐、发展”的教学理念,以绿色教育为突破口,积淀浓厚的人文底蕴,体现丰厚的人文关怀,展现深厚的人文智慧,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

几年来,在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的大力支持及课题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营造绿色和谐教学环境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小组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的效,圆满完成了研究的任务。

一、营造“绿色”氛围

1、室内环境:让学生爱学

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让学生感到舒适,是其健康成长之源。教室里空气要流通、光线要充足、温度要适中……环境是一种综合性氛围,它构成了教育的情感场,对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校充分利用室内的环境资源,让每一块墙壁都会“说 话”。各班以“硕果累累、谁最棒、你追我赶、谁的字最漂亮、我有一百分”等为主题设计评比栏,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项优势及时给予鼓励。如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学习进步,热爱劳动,发言精彩,勤于动手,书写进步,考试优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两操,带齐学习用品,口算大王,小组合作等等,都可以获得一枚动力卡。通过这样,使学生在学习、品德、生活上逐步规范言行,不断由小成功积累为大成功。

(2)心理环境:让学生乐学

“能再想一想吗?”“谁能帮助他补充完整?”“你们的意见不一致,能说服对方吗?”……这是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语言,这些语言的使用时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在心理上对每个学生抱有美好的期待,形成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师生交往中多几分宽容,给学生一个安全的心理感受,在生生交往中多引导相融,给学生一个和谐愉悦的心理氛围,为绿色课堂提供奋发向上的心理空间环境。

二、打造“绿色”师德

高尚师德是绿色教育的前提。多年以来,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求真务实、发展创新”为宗旨,把师德教育溶入绿色教育之中,在教师中通过开展了“师德在我心”演讲和征文活动。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师德考核活动”,即以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师生关系为重点,每学年对每位教师进行一次严格的师德考核。另外,学校还通过定期召开教师政治学习、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开展“学、研、做”绿色课堂教学研讨等活动,教育全体教师自觉抵制利益诱惑,拒绝腐朽思想侵蚀,追求一种纯真的教育,把当人民满意教师作为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师德在我心”活动的开展使我校掀起了“讲师德、比贡献、做人民满意教师”的浓浓热潮,因此,近几年来我校有5名教师被认定为增城市骨干教师,20余名教师先后荣获增城市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光荣称号,五名教师获广州市优秀教师称号,六名教师获广州市优秀班主任称号。

三、构建“绿色”课堂

(一)快乐微笑让绿色课堂更具魅力

情感心理学实验证明,当一个人处于快乐——兴奋状态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绿色课堂,就是要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师生的微笑充满课堂。

1、把微笑带进课堂。

让学生敢笑的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碰撞与交流,教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发自内心的微笑去关爱学生、赏识学生,从而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和充满生命力的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堂环境。因此,我校要求每个教师要微笑着进课堂,始终以微笑的姿态面对每一位学生。

2、让学生爱笑。爱心是构建绿色课堂的基础,教师应该以一颗热爱学生之心,一颗医生般的仁心,走近学生,关爱学生,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爱心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把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让学生 的生命完满、充盈地展开。

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的本性,赏识能使人愉悦,使人快活,能激发人的潜能,使人心智开启,灵感涌动!在“绿色课堂”中,“赏识”、“尊重”是教师示爱的一种有效方式。上课时,我们的教师都会多说赞美的话、表扬的词。我们的教师还舍得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灵,尊重学生的见解,“蹲下来和学生交流”。这样,课堂充满了“爱意”,教学才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充满了“爱意”,师生间才会尊重与理解,学生才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课堂充满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在老师浓浓的爱意中,学生就会经常拥有发自内心的笑,久而久之,学生就爱笑了。

(二)平等互动让绿色课堂更具个性、智慧

杜威说:“要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绿色课堂要求教师体现“尊重”、“启迪”、“激励”的引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让学生学会学习,在主动参与中自主发展。

1、生本互动

生本互动是指学生对教科书、课外读物等文本的阅读理解。理解是能动的,带有创造性质的。真正的互动,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自身的经 验储备,灵活地、多角度地体悟文本,与作者、作品的人物进行心灵交汇、情感交流,体察他们的境遇,感受他们的思想。

如教《乌鸦喝水》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体会放进瓶里的石子与水的关系,黄老师要求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然后分小组进行实验,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学生们你放一颗,我放一颗,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通过实验,学生们不仅实际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仔细体会和理解了词语“一颗一颗”和“慢慢”。最有价值的是,有学生在实验以后还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水太少的时候,无论放多少石子乌鸦都不能喝到水。学生刚从情境中走出,便提出了很有创造性的问题,是基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的创造。可见绿色课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也得到了体现。

2、生生互动

课堂教学十分重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它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主体与群众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的精彩与美妙。学习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自主学习行为,感知、理解、顿悟,无不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师要唤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课堂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建立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性。

如教学《自己去吧》一课,赖老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鸭妈妈不是好 妈妈,她让小鸭子自己去游泳,遇到危险怎么办?”提升为一个富有争辩性的问题“鸭妈妈到底是不是好妈妈?”于是,一场课堂辩论便热闹地展开了,学生们激情荡漾,潜在的学习能动性和创造性被充分挖掘,他们在文本的世界里自由驰骋,在与文本、与同学的对话交流中主动建构,学有灵性,学有个性,课堂充满了鲜活与灵动。

3、师生互动

心动才会有行动。心理学指出:“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动口说一说、读一读,遇到不懂的问题动手画一画,动脑想一想,或者在小组内议一议,说一说。这样,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如《荷叶圆圆》一课第五段的学习,周老师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小鱼儿为什么也喜欢荷叶?”充分地阅读文本,然后创设情境,举起一张大大的荷叶,轻轻地摇曳着,深情地对小朋友说:“现在,老师就是荷叶姐姐,喜欢我的小鱼儿们上来吧。” 于是,小鱼儿犹如一粒粒有灵性的音符,依顺心中美妙的旋律,环绕着教师,兜兜转转,摇摇曳曳。“小鱼儿,你们都在我荷叶下面干什么呢?”他们唧唧喳喳的,有的说在捉迷藏,有的说在跳舞,有的说在丢手绢…..我风趣地说:“难怪溅了我一身的水花!”美丽的荷塘,随孩子游动的节奏,于想象的风中翩然起舞,追逐嬉戏——奏响了和谐的天籁之音,自然之音,人性之音。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传统的教育方法与新教育方法的对立,乃是被动性与主动性的对立。”假如我们教师能真真实实地走进新课程,真真实实地转变自己的角色,真真切切地倾听花(学生)开的声音,想方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那么,在课堂上,学生才能如同鱼儿在水中游弋、跳跃、呼吸新鲜空气,我们听到的将是响亮的回答声,看到的将是生本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喜人景象,感受到的将是绿满课堂的旺盛的生命活力。

(三)放飞想象让绿色课堂更富有诗意

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更是发展的需要。人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绿色的课堂应当是让学生放飞想象的自由天地,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创造性的开拓。

《秋天的雨》是一篇想象奇特、优美如诗的文章,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尽描写秋雨的奇特、秋景的美丽、秋天的快乐。课文中那充满童话般的意境,需要教师运用创意的思路,去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想象中达到心灵与文字的完美融合。在课堂上,黄老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你最想让自己成为哪一种动物、植物呢?”这是孩子们极感兴趣的话题,情绪很自然地被调动起来,纷纷畅所欲言,仿佛已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看到孩子们 热情高涨,黄老师则趁热打铁:“小动物、小植物们,我知道你们都很喜欢秋天的雨,可随着冬爷爷的脚步越来越近,秋天的雨就要离开我们了,千言万语还没来得及说呢!请小动物、小植物们对秋天的雨说几句感谢的话吧!”这时,孩子们已经被老师带入到了童话般的世界,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小蒲公英”说:“秋天的雨,我想和你做好朋友。有时我也真想成为一滴秋天的雨,在大自然里,我们可以一起快快乐乐地玩,一起捉迷藏!”“小菊花”说:“秋雨姐姐,非常感谢你给我带来快乐!你让我变得更美丽,蝴蝶、蜜蜂都成了我的好伙伴。”“小青蛙”说:“亲爱的小雨点,谢谢你为我的演唱会伴奏!你让我成为最棒的歌唱家。”“小燕子”说:“秋雨姑娘,你的电报我已收到,我要到南方去了,我不会忘记你这个好朋友,明年再见!”听到这些生动的描述,谁能说孩子的梦不是五彩斑斓的呢?充满想象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的课堂、充满智慧的课堂、充满人文的课堂。绿色的课堂成了孩子们播撒梦想与激情的自由天地。

营造和谐的绿色教学环境,将其内化为浓浓的爱意,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充盈孩子们参与和智慧的声音,浸润孩子们的成长。实践证明,我们走出了一条特色的育人之路。

第五篇:用书香浸润童年

用书香浸润童年

樟树坪小学 董瑾

读书使人灵秀聪慧,读书令人识趣明礼。樟树坪小学一直以来始终秉承着这样的一种理念:认为书香校园建设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力举措和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几年来,学校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不断地积淀校园书香文化,创建书香班级。在这样的大氛围下,我用心致力于书香班级建设,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热衷于读书,甚至有很多孩子已经把课外阅读当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中享受着阅读带来的收获和乐趣。

一、明确定位,做阅读的推荐人,形成终身阅读的理想愿景。

1、推荐读本,书海扬帆香更浓

依托于学校良好的书香氛围,单周周二下午的最后一节是我们固定的阅读课。利用阅读课的时间,坚持每月一次的好书推荐和整本书阅读交流会,一年级我为学生推荐了《不一样的卡梅拉》《猜猜我有多爱你》《小猪唏哩呼噜》《安徒生童话》、二年级我为学生推荐了《稻草人》《柳林风声》《豆蔻镇的居民与强盗》三年级为学生推荐了《云朵工厂》《窗边的小豆豆》《宝葫芦的秘密》《彼得潘》这样的贴近孩子生活的儿童文学,推荐独具学校特色又适合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它的精彩在于师生间毫无芥蒂的交流,也正是一节节的阅读课,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我们成为一路同行的知音。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井然有序的经典诵读活动开展情况。我们班的孩子爱阅读,也爱诵读,从一年级的《三字经》《弟子规》二年级的《声律启蒙》《百家姓》到现在的《千字文》,在阅读经典中,孩子是幸福的,他们用心感悟着世界的花开花谢、云舒云卷,感谢着生命的可贵与真谛。

2、定时阅读,最是书香能致远

为了让孩子有充分的时间在校阅读书籍、诵读经典,学校提出了化整为零,让学生在零散时间里开展读书活动。并“四课两队”(四课是:晨课 日课 午课 校本课;两队:路队 班队)保证了孩子们充分的阅读和诵读时间。

晨课静读。因为班上的孩子大多到校很早,于是大家就不由自主地将早读之前的20分钟变成了晨间的静读时间。孩子们自由借阅班级图书馆里的喜爱读物,静静地开展阅读,这一切已成为班级一道独有的美丽风景。课前诵读。每节课前校园里琅琅书声,是我校的一道亮丽风景,行走在校园中,书声扑面而来。为确保孩子们的朗读有效,我每周一会选择一首适合孩子们的古诗词写在小黑板上,周五的时候,小组长会对课前诵读的古诗词内容及时进行检查反馈。

午课静读。全班同学都在学校中餐,在长达近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我经常放一些旋律舒缓的曲子,让学生边听曲子,边静静地阅读。伴着优美的乐曲,孩子们读得那样专注,陶醉在书中的故事。

校本课经典诵读是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的时间。三年来我带领孩子们抑扬顿挫地诵读吟唱了唐诗 诗经 声律启蒙 千字文和百家姓。

班队课既是对孩子们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孩子们展示读书风采的战场,我把读书分享与德育有机的结合。记得我跟孩子们一起读完了《柳林风声》,明白事理的鼹鼠,聪明机灵的河鼠,睿智稳重的獾受到了孩子们的喜欢,我让孩子们分享书中有许多友爱的故事温暖的瞬间,明白了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的道理,班级更和谐温暖。

每天的路队也是樟小亮丽的风景,在手举班牌的路队长的带领下孩子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吟诵者国学经典,在不经意中一首首经典滋润着孩子的心灵。

3、建立班级“图书角”,提供阅读的便利。

学校在教室里为每个班级打造了一个漂亮精致的属于班级的读书角,为学生阅读提供方便。我们为班级图书角取名为“小蜜蜂书屋”,希望每个孩子像勤劳的蜜蜂一样吸收书中的营养。图书角有专门的图书管理员。新学期,馆长就会号召大家带来自己的新书充实图书角,每当节假日前,馆长都会特别提醒,及时更换书籍,满足同学的阅读要求。几年来,“图书角”上摆放的书籍种类繁多,书香扑面,每到课间,“图书角”就围着许多热爱阅读的学生。

二、积极引导,促成阅读习惯形成,提高阅读的质量。

1、以童话阅读为主线,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童话最能体现童年的价值。童年的价值就在那最美好的童心,因此,儿童最接近人的本质。可以说,最好的“孩子们”就在这个最美的“童话的世界”里。

在开展各种童话系列活动中,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力都得到了升腾。我们班的童话系列活动由如下几个板块:第一,阅读童话故事书。我按照学生年龄特点推荐孩子阅读相关的童话书籍,并开设阅读汇报课进行交流,每个学期师共同阅读四本书籍。如《小猪唏哩呼噜》《木偶奇遇记》《柳林风声》《稻草人》《大林小林》等读书交流汇报课的展示。第二,童话表演。在班级开展童话表演,可以是学生自编自演的剧目,可以是诗歌朗诵,可以是童话故事讲述,可以是对某个童话作家、童话人物的介绍等等。第三,童话征文活动。我们先后进行了童话读书卡制作评比,童话小报评比,童话故事接龙,编写童话故事,写童话的、故事读后感等活动。

2、坚持记录摘抄笔记,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日积月累)

从二年级开始,坚持让孩子们记录摘抄笔记,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从积累好词好句,阅读感受几个方面记录,每学期进行两次评比,并及时给予奖励。孩子们开始了他们的摘抄生活,从周一到周五,一周两篇的摘录量。有的学生自发的在摘抄本上配上美丽的图案。我在摘抄本上看见孩子阅读的印记,及时了解他们的阅读状态,他们似乎也已经习惯了在摘抄本上和我互动交流的形式。

3、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激情。

(1)随性自由的书友队读书活动,时间由各书友队自行商讨决定。班上建立了小蜻蜓 小蜜蜂 金龟子等书友队。只是行走在校园间,经常会见到孩子们围坐一起认真阅读的情景,如果凑巧的话,还可以听到他们津津有味讨论着书中的故事。有时队员们还朝我发问,他们那千奇百怪的问题,经常会把我难倒了。每每这时,他们越发地觉得阅读是如此的有趣。

(2)每年五月,孩子们和老师开始踏上经典诵读展示的旅程。每年学校的经典诵读大型展示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在国学经典《弟子规》《百家姓》的润泽中我们感受着成长的快乐,体会着生活的幸福。舞台上,那一字字,一声声的标准音节,时而欢快,时而柔美,国学经典用诵、用唱的形式表现出来,令人耳目一新。

(3)书签制作是打造书香班级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激发孩子读书热情,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小小的书签承载着我们对书的热爱,对学校的祝福,展卷读书的同时欣赏书签,不但添了许多情致,也增添了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个学期我们都要开展制作书签的比赛,每一张书签都凝聚着孩子们的智慧和心血。

读书手抄报评比、新闻发布会、故事会„„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们搭建了展示身手的舞台,让孩子学有所用,学以致用,阅读成为提高自我核心素养的捷径,阅读成为生活的部分,孩子们乐于表达,勤于思维和创造,这样的提高是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

三、不断探索,亲子阅读活动开展,构建学习型家庭。

1、动员家长,明确阅读意义。

首先以班委会的名义向家长发出《亲子阅读倡议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且附上了我的推荐书目。接着,家长会上,宣讲阅读好处,鼓励家长参与孩子阅读。罗哲瀚的妈妈做的《做孩子阅读的引领人》的宣讲,感染了不少家长。明确并不是强迫家长读书,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选择参与阅读的方式,只希望在日常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加入读书的元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拥有一种浓郁的读书氛围。

2、动手布置,创造阅读环境。在孩子们的积极筹备和家长的积极参与下,开始创建家庭图书角。家庭图书角的名字,体现了对读书的体会。温馨角、书香阁„„“开辟一块地方、腾出一张书桌、整理一些旧书、增添一些新书、张贴一张读书计划表”,设立“家庭读书角”。起个富有书香的名字,布置美化图书角,整理书架。

3、亲子阅读,幸福阅读,形成自我教育。

提高孩子们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从“亲子阅读”入手,借助于家庭教育的力量,提升课外阅读的效益。经常有孩子兴奋地告诉:“妈妈跟我一起读完《稻草人》,妈妈还在书末写下了她的阅读感受!”“爸爸跟我一起读完了《窗边的小豆豆》了”孩子们也能从我这里为家长领到一颗阅读星,他们为自己的爸爸妈妈骄傲。孩子们动员家长参与亲子阅读活动,充分发挥孩子们阅读的自觉性﹑积极性,培养孩子们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四、关注效果,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形成阅读人生的班级特色。阅读活动的开展、书香班级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们多读几本书,多了解课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从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健全的人格、坚韧的意志、高尚的道德和美好的情感,使他们从阅读中获得健康成长的力量。所以书香班级的建设应该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归旨,关注学生的幸福指数。

1、班级团队的培养。

一次次的阅读活动的开展,班上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小老师”。他们自己策划,自己组织,自己评奖,而我,只需要静静地聆听着„„通过阅读活动,我们不仅看见了一个爱读书的团队,更是一个以团结友善、诚实守信、勤劳智慧的团队。阅读,为孩子们们营造了诗意的童年,搭建了一方展示自我、表现特长的舞台,队员们在浪漫优雅的氛围中幸福快乐成长。

2、阅读之星的涌现。

通过书香班级的建设和阅读活动的开展,孩子们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他们更加自信,更加积极,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他们学会了很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做人的态度,面对困难的勇气,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更大提高。学生中出现了一批有一批的阅读小明星,他们喜爱阅读,关心集体和社会,乐于付出。

3、学习型家庭的出现。

在几年的读书活动中,我们看见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阅读活动中,一个个读书家庭的构建,为学生的终身阅读奠定了基础。家长们不仅自己阅读书籍,还积极和孩子进行交流,一种幸福真实自然地流淌在融融的家庭氛围中。

阅读,与每个人的生命连在一起,阅读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一个文化的根,一个无比快乐、幸福的童年。本着一份宽容,一份期待,呼吸一缕书香,品尝人生百味„„让书香浸润童年,让阅读伴我成长,让阅读成为你我生活的一种习惯。

下载用传统文化浸润语文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传统文化浸润语文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书香浸润童年

    用书香浸润童年,让快乐伴我成长 (珲春一实验校园读书文化建设活动)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诲;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读书能激发热情......

    用传统文化浸润心灵 让经典著作引领成长(精选五篇)

    用传统文化浸润心灵让经典著作引领成长 ——平舆二中打造“经典诵读特色学校”侧记 在每年一次、连续三届成功举办汉字听写大赛的基础上,平舆二中立足学校实际,再次掀起国学经......

    浸润传统文化,激活古诗文课堂教学1

    浸润传统文化,激活古诗文课堂教学 陈周连 从长期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发现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这样一个缺陷:古诗文(包括古诗、文言文)课堂教学气氛不活跃,学生感到学习古诗文特别是......

    用经典浸润心灵(5篇)

    让经典浸润心灵,用爱心照亮世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中国古诗云:“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

    用爱心浸润德育,用德育浸润童心-德育

    用爱心浸润德育,用德育浸润童心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文化与语文教学 白山小学苏秀琼 接受传统文化精神的濡染,培养高尚的人格品质,完善内在的道德情操,不仅是时代赋予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如何才能在语......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论文

    传统文化语文教学论文 写字如何抓起 ——姜叶 有人说低年级以识字为主,写字次之。可我认为一年级的写字教学不但与识字密切相关,相辅相成,而且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年级学生一......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之《让民俗走进语文课堂》2012年度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息息相关,在今天的国际上学习汉语热的背景下,作为我们母语教学的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