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教学的三个切入点-word文档资料[模版]

时间:2019-05-15 01:0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祝福》教学的三个切入点-word文档资料[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祝福》教学的三个切入点-word文档资料[模版]》。

第一篇:《祝福》教学的三个切入点-word文档资料[模版]

《祝福》教学的三个切入点

《祝福》是鲁迅的名篇,它是通过典型环境(半环境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鲁镇)中的典型人物(祥林嫂)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其思想的深刻性人所共知。教学时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就可以一线串珠、由浅入深地把握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切入点一: 祥林嫂没有春天:

研读教材,我们会发现,祥林嫂的遭遇都与春天有关:春天,她没了丈夫;新年才过十几天的春天,她被卖、被迫改嫁;春天,狼吃了儿子阿毛;春天,她捐了门槛却仍被否定,不让她参加祭祀;新年将近的春天,沦落为乞丐的她悲惨地死去。因此可以说,祥林嫂没有春天。春天是充满希望、勃发激情的季节,然而祥林嫂却在春天遭受命运的一次又一次的打击。教学时让学生注意祥林嫂春天里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探究祥林嫂的命运以及造成她悲惨命运的深刻原因,就可以水到渠成地把握主旨,理解文意,认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切入点二: 还不是穷死的:

小说中,当“我”询问祥林嫂“怎么死的”时短工淡然的一句话是:“还不是穷死的。”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翻开字典查找“穷”的含义,然后回顾所学知识中有关“穷”的句

第 1 页 子,诸如“贫穷”、“穷困”、“穷尽”、“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等。从这些词句中,可以知道“穷”既有物质资料的缺乏,也有精神上的贫乏,还有处境艰难,无路可走等意,结合所有“穷”的含义,让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祥林嫂的“穷”有哪些体现,然后分析她穷的根源,这样就可以从内容到主题把握全文了。祥林嫂“穷”的体现:

1、没有姓名:

中人是卫家山人,大概姓卫。丈夫叫祥林,她也就被称为祥林嫂。

2、没有生活资料:

希望自食其力,出来做工,工钱被婆婆领走了;再嫁丧夫失子后大伯来收屋,她无处可去;在鲁四老爷家挣的工钱捐了门槛,送给了庙里;连后来讨饭时篮子也是空的,碗是破的,竹竿开裂。

3、没有亲人:

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了;主人厌恶她,赶她走。

4、没有希望,没有同情:

祥林嫂有力气,干活卖力,食物不论,一直在与命运作抗争,但她一个个希望全都破灭了!希望自食其力却被抢卖;希望有自己的家却被赶出;希望宣泄痛苦却被人耻笑厌弃;希望

第 2 页 做奴隶而不得;希望死掉的一家人见面而又怕被锯为两半;希望赎罪却被拒绝;精神无可寄托,对灵魂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希望有人解答疑惑而得到的是说不清;沦为乞丐时碗是空的,表明她即便是乞丐,也得不到同情,活得不如意。

5、没有祝福:

祝福是鲁镇的年终大典,年年如此,家家如此,课文起于祝福(课文第一段写送灶,第二段紧承其后写祝福,因此可以认为是“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多次写到祝福,可祝福不属于祥林嫂。她悲惨地死去,周围是一片祝福声,可属于她的是:“不迟不早,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6、愚昧无知,无法解脱:

祥林嫂用愚昧无知的方法与命运抗争:用死来反抗再嫁,认为再嫁是不干净;用积年的工钱捐门槛,认为以此可以赎罪;对命运、迷信,是疑惑、希望、苦恼而无法解脱。像以上内容,课文中还可以概括出。她的确是“穷”:物质贫乏,精神贫穷,走投无路,惟死路一条。祥林嫂为什么从物质到精神至处境都如此穷困呢?联系她所生活的社会环境,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就暴露无遗了。

从“还不是穷死的”切入课文,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和主题就可由部分至整体,由表及里地把握住,故不失为教学时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第 3 页 切入点三: 祥林嫂的眼睛:

肖像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的重要方法。在《祝福》中,鲁迅采用了“画眼睛”“勾灵魂”的写法,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教学伊始,先让学生分析小说主要采用什么方法描写主人公,待学生答出是肖像描写后再要求他们找出文中的几处突出的肖像描写,在寻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画眼睛”的写法,分析 “眼睛”背后祥林嫂命运、精神的变化:

1、顺着眼──善良、安分、温顺。

2、顺着眼,眼角上逞带些泪痕,没有神采的眼睛。人生遭受惨重打击,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达。

3、眼珠间或一轮。

长期的严重的打击与折磨,陷入极度悲哀,内心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是什么使祥林嫂发生这样的变化?就这样以“画眼睛”切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了解祥林嫂的人生悲剧历程,进而把握造成她人生悲剧的深刻原因。

第 4 页

第二篇:县级机构编制工作的三个切入点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县级机构编制工作的三个切入点

作者:邹平县编办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2期

认真做好实名制复核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县镇机构改革成果,规范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于2005年和2007年分别在乡镇和县直实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基础上,2011年又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进行了再次审核和完善。复核中,严格按照单位上报、主管部门审核、编制部门复核的程序,对全县所有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信息以及14000余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审核。截至目前,全县县镇两级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全部实行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对所有党政群机构编制实名制在门户网站上进行了公示。通过实名制管理,实现了机构编制总量控制与动态管理的协调一致,减轻了财政负担,提高了机构编制管理水平,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认真做好统计调查工作

根据市编办要求,先后完成了全县行政执法机构调查统计表,截止2010年底全县镇(街道)行政、事业和其他人员的统计表,纳入机构编制管理社团组织情况调查表,全县中医药管理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征管人员划转表、汇总表的调查、研究、汇总和上报工作。工作中,严格按要求界定统计标准,认真筛查相关数据,确保统计真实、准确。积极推进信息公开

为贯彻落实好《山东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办法》,我们相继下发了《关于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做到“三个确保”。一是要求专人负责信息公开工作,确保《办法》的贯彻执行。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到位,确保《办法》落实制度化,规范化。要求各事业单位制定相应的保密审查机制、报告制度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信息主动公开机制,并按要求报县编办进行备案。三是强化监督保障,确保《办法》的落实到位。本着“以检查提认识、重落实促管理”的原则,于去年5月份,联合监察局、法制办开展了为期7天的信息公开检查工作。通过检查,促进了全县各事业单位以网络、公开栏等不同形式对登记管理信息的公开,增强了公开意识,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对于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篇:学习《江泽民文选》的三个切入点

学习《江泽民文选》的三个切入点

《江泽民文选》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智慧的结晶。它从历史、经验和理论三个维度,反映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大贡献。学习《江泽民文选》应把握好三个切入点。

第一,从“一脉相承”的认识角度切入

《江泽民文选》是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而系统的理论阐述。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基于“一脉相承”的认识角度,有利于我们把握《江泽民文选》所反映的理论成果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方位和理论地位。

毛泽东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航程。邓小平的突出贡献则在于,在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13年,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13年。《江泽民文选》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无论从根本立场和价值取向上,还是从思想路线和哲学基础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都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只有基于“一脉相承”的认识角度,才能进一步深刻领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关联。

第二,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主题切入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为显著的特色在于,在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进一步的理论分析。比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方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出的科学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新社会本质要求的思想。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方面,在指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上,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着重强调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这些论述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具体而明确的指导性意义。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中央举行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牢牢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更好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第三,从“党的建设”的关键问题切入

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作为一个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是我们党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成为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探索的重中之重。“三个代表”这个论断,可以说就是直接针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而阐发的。从党的建设这一问题切入,是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关键切入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创新在于,它赋予了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我们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和历史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思想,关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关于坚持把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不断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思想等,都是13年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探索的结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以其独特的理论贡献为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宝库增添了真理性的内容。

学习《江泽民文选》中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新世纪新阶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意义重大。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中央举行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所强调的,我们学习《江泽民文选》,必须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关键,进一步深刻认识和科学回答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更好地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第四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资料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防说句子的能力。

信息资料: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或课件。

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学 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重难点:

认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或课件。

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的妈妈夸奖过你们吗?为什么夸奖?怎样夸奖的呢?请你试试着描述或表演一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文中同样描写了母亲夸奖儿子的故事。(相机板题)

2、按图叙述:同学们,你们有谁读过《三个儿子》这个故事吗?(出示图片,教师或学生按图简要叙述故事)。启思:图中的老爷爷为什么中看见一个儿子而不是三个儿子呢?(板题)

(由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课文,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对话平台:

三、初读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重点的词句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

3、重点练读文中带有生字的句子。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如: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又一个妈妈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等。

4、游戏巩固识字。如:开火车认读、听读举卡片等。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交流重点字的识字方法。

5、推荐小组成员分段读课文。组织学生正音评价。

(尊重学生的基础,落实识字教学,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真实的基础,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文识字活动,扎扎实实,不走过场。教学把识字、朗读有机融合,提高学习效益。)

四、讨论:

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地方你没有读懂?

(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及时吸收学生读书情况的反馈。简单的字词或与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解答或教师适当点拨。)

五、写字

1、出示我会写中的拎、聪、甸、桶、停五个单字。

2、学生观察生字,说说最难些的是什么字,每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字。如:拎字的右边不要写成今。

4、学生练写,共同评议,展示优秀作品。

(突出难点字的书写。要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欣赏课文的内容,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课前准备:

1、反映故事内容的图片或课件。

2、多方面收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生字、词语。

2、分段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3、你们还记得文中的三个妈妈是如何夸奖她们的孩子的吗?你能试着复述下来吗?

(复习巩固,复述激趣,为课文的感情朗读垫定了基础,实现了与课文内容的自然衔接。)

二、读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 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夸奖自己的孩子的?找出相关语句认真朗读。

2、启发想像,指导感情朗读:想像妈妈在夸你进的情形和语气。练习有感情地读文。

(抓住关键内容,引导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感情朗读中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3、组内赛读:比一比,看谁最能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间读书评议。

(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吸取他人经验,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4、汇报读书。结合课件和插图引导学生对照着场景,汇报有感情朗读的练习成果。师生评议。

(形象画面,生动的情节,为学生充分展示对课文内容独特的理解和感悟,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实践,搭建了一个的平台。学生在对课文内容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交流、互动,展示了个性。)

三、探究

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7---------11自然节。思考:读了这几自然段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

2、交流:学生可能发现水很重和三个孩子不同的表现。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比如:为什么写水非常重这段内容?看了三个儿子的不同表现你有什么体会?你想说些什么吗?

引导学生读书发现,进而深刻体会出文中蕴含的人文性思想。通过读书,体验,感悟,表达等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充分展示内心真实的想法。求真,求实,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影响。)

四、讨论

1、结合最后的两个自然段,引发学生思考:老爷爷为么说他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2、组织学生讨论,明确文章中心。

(引导学生从母亲和儿子两个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深刻领会文章中心,全面升华文章主题。)

五、写字

出示我会写中的胳膊、晃荡两个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鼓励学生自主书写,同桌评议。

六、拓展

1、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交流。

这个妈妈还会和老爷爷说什么呀?另两个儿子听了老爷爷的话后会怎么说,怎么做呢?你想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说些什么吗?等

2、组内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的相关资料。

3、课后自己的父母交流,听听他们的想法。

(合作交流,让孩子们体验角色,丰富认知,实现与学生生活的链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伴教锦囊:

相关链接:

1、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前苏联马卡连柯)

2、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

--------(古希腊伊索克拉底)

阅读在线: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着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黄香孝亲

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

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

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

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

黄香长大后,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

第五篇:资料6《祝福》教学随笔

发表在北京《中学语文教学》2001年第4期

大部分文学作品反映的是人性,文学欣赏时不应滥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而应以人为本,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和分析,自然地引发人文思考,培养学生的爱心与理性,展现文学的魅力。

文学欣赏要以人为本

——《祝福》教学随笔

郑逸农

这个标题,缘于我阅读《教学参考书》中《祝福》一课的感受。平时我难得阅读《教参》。这次回过头来再次教到《祝福》,便先从课文读起。旧文重读,感受颇新。虽然文章语言不纯熟、标点不规范,但作者塑造的祥林嫂悲剧形象却深深感动了我,——一种随着阅历和体验的增加而产生的新的感动。感动之余,忽然想看看《教参》,找找感觉,看看它是怎样理解和分的。结果吃惊不小,里面是些又深又透的政治分析:“她(指祥林嫂,引者注)对自身的抗争,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她不但没有认识到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是摧残她的主要敌人,而且还常常把生活的希望寄托于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为了逃避在婆家的难堪虐待,她到地主家工„„”

我先是大失所望,继而大惑不解。这哪里是人物形象分析,分明是政治说教,是将祥林嫂拉出她的生活背景,用现代人的眼光、共产党员的标准对她进行的苛刻评判。我不禁想:如果把这些搬到课堂上,说给学生听,会有怎样的效果呢?我进而又想: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特别习惯于讲大话,讲空话,讲套话,习惯于想当然地架空分析呢?根源可能就在我们教师(包括我自己)。教师的问题又源于哪里呢?当然首先是《教参》,它对教师的影响太大了。现在如果我还这样上,不就继续把他们往歪路上引吗?语文课不应该等同于思想政治课,文学有文学的魅力,文学欣赏不应滥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而应以人为本,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和分析,自然地引发人文思考,自然地将人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

于是我感到有调整方向的必要。我应该设法改变这种异化的非文学性的欣赏方式。但怎么改呢?我尝试着这样设计教学重点:调动爱心与理性,聚焦祥林嫂,以人为本,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关注她的命运,进而思考其悲剧的根源,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为了突出以人为本的欣赏方法,我这样安排教学——

首先,让每位同学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复述时要求:1.只作纯粹的叙述,不带议论分析(一带上议论,他们就非常自然地开始讲空话套话了);2.叙述时要突出与悲惨命运有关的细节;3.要有感情地复述,尽可能进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

比如大致这样复述:

祥林嫂,卫家山人,丈夫比他小十岁,打柴为生。她有一个严厉的婆婆,还有一个十多岁的小叔子。在一个春天里,她没了丈夫。她不堪婆婆的虐待,偷偷地让卫老婆子介绍,到鲁镇的鲁四老爷家做工。鲁四老爷嫌她是个寡妇,皱了皱眉。四婶看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便将她留

①下了。试工期内,她整天地做,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所以第三天就定局,每月工钱五百文。日子很快过去了,她做工丝毫没有懈怠,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地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而她倒也很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然而新年过后不久,她在河边淘米时,被婆家派来的船劫走了。她存在主人家一文也没有用的一千七百五十文钱也被婆婆全部取走了。回家后不几天,她就被装进轿子,卖给了深山野坳里的贺老六。她婆婆到手了八十千,给小儿子娶了媳妇后还剩十多千。她被装进轿子后拼命反抗,一路上又嚎又骂,拜天地时头上撞了个大窟窿,包上两把香灰两块红布也止不住血。到年底,她生了个男孩,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可是好景不长,才过了三四年,她的丈夫得伤寒死了。祸不单行,到了春天,她的孩子阿毛又给狼叼走了。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人时,大伯又趁人之危,收了屋子,把她赶走了。于是她走投无路,再次来到了鲁镇„„后来,她成了鲁镇街头的一个乞丐。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里,在人们的祝福声中,祥林嫂悄然离开了这个给她带来过无数痛苦与不幸的悲惨世界。

每人复述后,又让同学推出几位代表,以比赛的形式参加全班交流,以作些复述上的示范,同时也让每位同学对祥林嫂的悲惨经历耳熟能详,真切地体验到祥林嫂的悲酸情感和痛苦的内心世界。

在此基础上,我再让他们进一步思考主人公不幸遭遇的根源。要求是:1.以前面的复述为基础,从祥林嫂的悲惨经历中循序渐进地寻找分析,以夹叙夹议的语言表述,不能想当然地架空分析,不能无限上纲,苛刻要求,不滥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着重从人性方面入手;2.能说五六百字以上,不能用这么一句话几个字来表述:祥林嫂的悲剧根源是黑暗的封建社会。

同学们先以四人为一小组,依次表述,然后按照要求互相点评。最后,我才作示例性的归纳引导: 祥林嫂一开始就很不幸,嫁给了一个比她小整整十岁的丈夫,这已经很难说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偏偏她丈夫又去世了,剩下了一个小叔子和一个严厉的婆婆。婆婆对她是虐待的,她也颇有反抗精神,暗中让卫老婆子介绍她出来做工。做工非常辛苦,而她却倒很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说明她对幸福的要求非常低,干活累点苦点没关系,只要受到尊重,心情舒畅就行。这也从反面说明了她在婆家受到的虐待是非人的。

被婆家抢回去之后,她成了商品,被卖到了深山野坳里。面对不幸,她竭力抗争

——为自己的不幸命运抗争,也为那时人人皆有的封建观念“一女不嫁二夫”的“贞洁观”而抗争。而且抗争得非常激烈。之后,她有了小孩,过上了平静的生活。可才顺了一口气,第二个丈夫却又死了。不久,寄托着她希望和幸福的儿子阿毛也被狼叼走了,她的希望和幸福也随之化为泡影。紧接着,大伯仗着封建宗法的淫威,给她雪上加霜,把她赶出了家门,使她一下子变成了下无寸土、上无片瓦的精神与物质都一无所有的人。由于她的寡而再嫁、嫁而再寡,鲁四老爷他们就认定她是个“伤风败俗”的人,不让她参与任何祭祀活动。鲁镇的老老小小在听厌了她的阿毛故事后,重新板起面孔,厌而远之。满脑子封建迷信思想的柳妈也认为她死后要被锯成两半,并给她出点子,让她化了整整十二千大钱捐门槛“消灾”。可鲁四老爷他们仍不让她沾手。这使她精神彻底崩溃了,最后成了沦落街头的乞丐。在贫病交加中,在极度的精神痛苦中,她离开了这个人人都嫌弃她的世界。

假如她的第一个丈夫不死,那么即使她没有幸福可言,也还可以平静地过完一生。所以她悲剧的起源是她成了寡妇。照理说,寡妇又怎么样呢?她不也是人吗?而且比一般人更不幸,更值得人们同情,更值得社会关注。可相反,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看来,寡妇是很晦气的,会给人们带来不幸。所以大家都嫌弃她,都担心她会给自己带来厄运。在那个社会里,人们都持着这样的观念,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恶人还是善人。所以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作者一再写到祝福的喜庆气氛,其中一个重要意图就是将它与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作鲜明的对比,以让读者明白,不是一两个人不同情她,而是整个社会都不同情她。

因此,是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害死了她。

这就是作者的创作意图。他要“将旧社会的病根暴露出来,催人留心,设法加以疗治”(鲁迅《〈自选集〉自序》)。

以上是笔者的教学处理。

我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心与理性,改掉想当然、说空话的毛病,将学生从阶级分析的方法拉回到人本分析的方法(此乃本人的生造词)中来,以人为本。否则接下来上到《项链》一文时,一旦分析到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学生马上又会脱口而出:是资产阶级虚荣心。假如我们从阶级分析法回归到人本分析法,就会发现,虚荣心不是资产阶级所独有的,只要是人,就都可能有虚荣心,都可能出现玛蒂尔德式的悲剧。这样扩展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文学形象更大的典型意义,就会感受到文学作品更大的魅力和震撼力。读者也就更能领悟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和深刻剖析,更能感受到作品散发出的迷人光彩。

实际上,除小部分作品反映的是某个革命历史事件(比如反映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的叶圣陶的《夜》,反映1906年俄国工农运动的高尔基的《母亲》),需要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外,大部分作品反映的是人性,是人性的弱点或优点(反映弱点的如《项链》、《守财奴》,反映优点的如《一碗阳春面》),这些都应该运用人本主义的分析方法。因为“蕴蓄在一部小说中的作家对人和人的生活的感受、发现和认识,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一部伟大的小说,总是以作家对人生和对人的处境和命运的独特而深刻的感受、认识和发现去震撼读者的心灵”。

由此我想,文学是人学,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以人为本,从关注主人公的命运出发,去正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培养自己纤细的感受力。假如我们老是引导学生用这个阶级、那个主义的空话套话去架空分析,苛刻评判,学生就体会不到文学的柔媚之光,培养不出高尚的人文品质。

注:

①人教社1995年第2版,2000年第5次印刷,第90页; ②见《鲁迅手稿选集》,文物出版社1961年8月第1版;

③胡尹强《小说艺术:品性和历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3月第1版。

③②

下载《祝福》教学的三个切入点-word文档资料[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祝福》教学的三个切入点-word文档资料[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抓住三个切入点深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抓住“三个切入点”深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在深入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 ****院从抓住“三个切入点”入手,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落实,高质量推进......

    三个离不开学习资料

    “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观”“六史” 学习资料(一) 新疆“三史”是指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 新疆,古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

    选好文学作品教学的切入点

    选好文学作品教学的切入点 任贵岐 〖摘要〗 文学作品的教学存在着切入点,如可从标题、线索、结局或语段分析入手。教师依文选法,灵活使用,在切实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

    语文教学要找准切入点

    语文教学要找准切入点 面对一篇完整的文章,应如何讲解,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构思教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备课时要考虑的首要问题。目前,有不少老师在处理教材时简单化、模式化,按照“......

    找准诗词教学的切入点

    找准诗词教学的切入点 夏熔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学段(7~9年级)阶段目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s三个建设年资料

    观风海镇作风建设年活动自查报告 自全县作风建设年、环境建设年、项目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按照威党发„2010‟19号、22号文件精神,我镇认真组织领导干部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

    找准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找准多媒体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能够把语音处理技术、图象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非常方便地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先通过模数转换变......

    小学语文教学中找准切入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找准切入点 白水镇中心小学魏粉翠 何谓切入点?我以为,切入点就是理解文本的最佳着力点。从认知心理看,它是读者情感与思维的兴奋点;从文本内容看,阅读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