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土壤肥力与植物养分供应基本理论(定稿)

时间:2019-05-15 01:2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章 土壤肥力与植物养分供应基本理论(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章 土壤肥力与植物养分供应基本理论(定稿)》。

第一篇:第一章 土壤肥力与植物养分供应基本理论(定稿)

第一章

土壤肥力与植物养分供应基本理论

 土壤肥力的基本概念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四大肥力因素有:营养因素:养分、水分;环境条件:空气、热量。

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特性的综合表现,也是土壤不同于母质的本质特性。包括自然肥力、人工肥力和二者相结合形成的经济肥力。自然肥力是由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综合表现,它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各种自然因素质量、数量及其组合适当与否。自然肥力是自然再生产过程的产物,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它能自发地生长天然植被。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及其他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土壤的自然肥力与人工肥力结合形成的经济肥力,才能用以为人类生产出充裕的农产品。经济肥力是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的统一,是在同一土壤上两种肥力相结合而形成的。耕种土壤中,两种肥力在生产上同时发挥着作用,但是因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或土壤管理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其中一部分能够在生产上表现出经济效果,这一部分肥力叫作有效肥力(effective fertility);另一部分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叫作潜在肥力(potential fertility)。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期间没有截然的界限。

那么是不是大部分土壤的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都是一样的呢?又要怎么处理呢?当然有些土壤(如某些涝洼地的草甸土、沼泽土和盐渍化土壤等)潜在肥力较高,而有效肥力不高;有些土壤(如风沙土)潜在肥力和有效肥力均不高。对于这些土壤都应该因地制宜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改造环境条件,改良土壤,使一部分潜在肥力转变成有效肥力,或者提高有效肥力,使之在作物产量上表现出效果来。 土壤有效养分的概念

在解释土壤有效养分的概念以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土壤养分。土壤养分(soil nutrient)主要指由(通过)土壤所提供的植物生活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植物体内已知的化学元素达40余种,按照植物体嫩的化学元素含量多少,可分为大量元素(macroelement)和微量元素(microelement)两类。目前已知的大量元素有C、H、O、N、P、K、Ca、Mg、S等,微量元素有Fe、Mn、B、Mo、Cu、Zn及Cl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除C、H、O三者来自空气和水外,其余的主要来自土壤,不足部分则由肥料补充。即土壤养分 :(1)土壤矿质土粒风化所释放的养分;(2)有机物质分解释放的养分;(3)土壤微生物的固氮作用:共生和非共生的固氮微生物的固氮作用可以给土壤增加化合态氮素;(4)大气降水:大气中因雷电、工业废气和烟尘等所产生的各种硫或氮的氧化物及氨和氯等气体,还有镁、钾、钙等物质,可随雨雪进入土壤;(5)施肥:施肥是农田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

“土壤有效养分”(soil available nutrient),原初的定义是指土壤中能为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那一部分养分。在土壤化学分析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效养分”概念:是指土壤中那些能被植物根系吸收的无机态养分以及在植物生长期内由有机态释放出的无机态养分。如土壤中的氮、硫等元素绝大部分是以有机形态存在,可以通过矿化作用转化为无机形态。生物有效养分(bioavailable nutrient),系指存在于土壤的离子库中,在作物生长期内能够移动到位置紧挨植物根的一些矿质养分。也可以说土壤的生物有效养分具有两个基本要素:

(1)在养分形态上,是以离子态为主的矿质养分。

(2)在养分的空间位置上,是出于植物根际或生长期内能迁移到根际的养分。那么土壤养分的有效性表现在那些方面呢?下面做一下简单的描述。

1、土壤养分的化学有效性 化学有效养分是指土壤中存在的矿质态养分。可以采用不同的化学方法从土壤样品中提取出来。化学有效养分主要包括可溶性的离子态与简单分子态养分;易分解态和交换吸附态养分以及某些气态养分。

2、土壤养分的空间有效性

土壤中化学有效养分能否为植物根系所吸收,与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密切有关。有效态养分只有到达根系表面才能为植物所吸收,成为实际的有效养分。然而对于整个土体来说,植物根系的分布仅仅占据了其中极少的空间,平均根系土壤容积百分数大约为3%。如果仅以根系与土壤直接接触的这部分养分作为植物有效养分,是远远不能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求的,而实际上土壤中相当部分的化学态有效养分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与方式迁移到达根表,而成为植物有效性养分。

3、根系生长与养分有效性

植物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或介质中获得养分,因此,养分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土壤的因素,同时也取决于植物根系的生长状况,例如根系的分布深度、总根长、体积与总表面积,根毛的密度与长度,根表还原力等性状,都会影响根对土壤养分的获取或养分向根表的迁移,因而它们对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有重要的作用。

4、植物根际养分的有效性

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土体的那部分微域土区。根际的范围很小,一般指离根轴表面数毫米之内。植物对根际的影响不仅存在于根系表面到土体土壤的径向方向上,而且也存在于根基部到根尖的纵向方向上。其范围因植物种类和土壤性质不同而有差异。根际的许多化学条件和生物化学过程不同于土体土壤。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根际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微生物活性的变化等。由于根系分泌物的作用,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种类与数量也有所不同。这些变化对根际微域内营养物质的转化,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以及作物生长发育和抗逆性等有明显的影响。

总之,在我看来,土壤有效养分,速效养分(又叫有效养分)是指土壤所含各种营养元素中能溶解于土壤水,因而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元素部分。 影响土壤养分供应的条件

植物生长的土壤大致包括: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土壤空气、土壤热量、以及扎根条件等。这些因素又称为土壤肥力因素。土壤肥力或称土壤肥沃性,就是指土壤能够不断提供和协调植物对水、肥、气、热要求的能力。各种肥力因素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主要包括介质中的养分浓度、温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土壤pH值、养分离子的理化性质、根的代谢活性、苗龄和生育时期植物体内养分状况等。

养分浓度,研究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离子的吸收速率随介质中养分浓度的提高而上升,但上升速度较慢,在高浓度范围内(如>1mmol•L-1),离子吸收的选择性较低,对代谢抑制剂不很敏感,而陪伴离子及蒸腾速率对离子的吸收速率则影响较大。

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增加,呼吸作用加强,植物吸收养分的能力也随之增加。在低温时,呼吸作用和代谢作用缓慢,二在高温时又易引起体内酶的变形,从而影响养料的吸收。

光照,光照对根系吸收矿质养分一般没有直接的影响,但可通过影响植物叶片的光合强度而对某些酶的活性、气孔的开闭和蒸腾强度等产生间接影响,最终导致根系对矿质养分的吸收能力下降。

水分,水分状况对植物的影响有很多方面。水分状况是影响土壤中离子扩散和滞留迁移的重要因素,也是化肥溶解和有机肥料矿化的决定条件,水分对植物养分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方面可加速肥料的溶解和有机肥料的矿化,促进养分的释放;另一方面稀释土壤中养分的 2 浓度,并加速养分的流失。水分对植物生长,特别是对根系的生长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养分的吸收。缺水既可以降低养分在土壤中向根表的迁移速率,也可以减弱根系的吸收能力。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使根系附近的水分状况发生较大的变化,影响着土壤中离子的溶解度以及土壤的氧化还原状况,从而间接地影响了离子的吸收。

通气,土壤通气状况主要从3各方面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一是根系的呼吸作用,二是有毒物质的产生,三是土壤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正是土壤空气的存在,通气良好的环境保证了土壤中的植物根系的正常生长生活,改善根部供氧状况,并能促使根系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从根际散失。使植物根系能够进行有氧呼吸进行生命活动,促使植物吸收土壤中的各种养分。

土壤反应,溶液中的反应常影响植物吸收养分。很多试验指出,在酸性反应中,植物吸收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在碱性土壤中,吸收阳离子多于阴离子。土壤反应直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生物的作用)和土中矿物质的溶解或沉淀(化学的作用),因而间接影响了土壤中有效养料的多寡。

离子理化性状和根的代谢作用,离子的理化性状(离子半径和价数)不仅直接影响离子在根自由空间中的迁移速率,而且决定着离子跨膜运输的速率。(1)吸收同价离子的速率与离子半径之间的关系通常呈负相关,当然除离子半径外,还有其他影响离子吸收的因素,如载体对离子的亲和力等。(2)由于细胞膜组分中的磷脂、硫酸酯和蛋白质等都有带电荷的基团,因此,离子都能与这些基因相互起作用。其相互作用的强弱按以下顺序:不带电荷的分子<一价的阴、阳离子<二价的阴、阳离子<三价的阴、阳离子,相反,吸收速率常常以此顺序递减。水化离子的直径随化合价的增加而加大,这也是影响该顺序的另一因素。(3)代谢活性,在不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和组织中(包括根),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呼吸作用,因此所有影响呼吸作用的因子也都可能影响离子的累积。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离子间有的有颉颃作用,有的有协助作用。所谓离子间的颉颃作用,是指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相反,某一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离子的吸收,成为离子的协助作用。离子间的颉颃作用主要表现能够在阳离子与阴离子之间或阴离子与阴离子之间。据实验早就了解K+、Cs+和Rb+彼此间都有颉颃作用,NH4+对Cs+也有,但不及K+、Rb+、Cs+间那样明显。离子间还有协助作用,据维茨(Viets)研究,溶液中Ca2+、Mg2+、Al3+等二价、三价离子,特别是Ca2+离子能促进K+、Rb+以及Br-离子的吸收。

苗龄和生育阶段,在各生育阶段,植物对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等都有不同的要求。一般生长初期吸收的数量少,吸收强度低。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逐渐增加,往往在性器官分化期达到高峰。到了成熟期,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又逐渐减少。但是单位根长来说,每天养分吸收速率总是幼龄期最高。

土壤孔隙中所保持的水分直接参与或间接地影响着土壤、植物和其它方面的各种变化。土壤水分有固、液、气三态,其中以液态水最为重要。土壤水分是溶有各种无机盐与有机物的水溶液。除了刚施过化肥的土壤含有较多无机盐类的盐土外,土壤溶液的浓度一般都不高,约在200—1000ppm之间。当降水或灌溉水进入土体时,受到吸附水分的各种力共同对进入土壤的水分起作用,在一定的水量范围内,其中某一种或几种力起主导作用,从而决定了土壤水分的移动,以及被植物吸收利用的状况。土壤水是土壤养分供应的关键条件,因为水能够满足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同时只有在有水参与的情况下,植物才能进行蒸腾作用,土壤中的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才能真正的通过水流进入植物并被植物利用。

土壤养分,只有土壤养分充足的时候才能够满足土壤养分的供应,植物生长需从土壤中吸收多种养料,包括有机肥和无机肥,无机肥中,以对氮、磷、钾需要量最大,被称作肥料的三要素。但土壤中这些要素的含量往往不能满足需要,须靠人工施肥来补充。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生命活动的能源和作物营养的源泉,而且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着土壤的许多理化性 3 状,如结构性、通气性、渗透性和缓冲性等。

植物营养的遗传性,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运输和利用都属基因型,就是说,同一作物不同的品种,吸收养分的速率和最大速率以及对养分的亲和力是不相同的。

植物各生育期的营养特性不同,一般可分为植物营养期,其中包括植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或营养元素不平衡,对于植物生长发育起着明显不良的那段时间。营养最大效率期市指营养物质能产生最大效率的那段时间。 土壤肥力的等级

根据土壤肥力有关标准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的综合评定来划分土壤肥力的等级。土壤肥力分级主要是根据生产实践对精度的需要,以及校验曲线的高度和斜率特征等因素确定。从测土配方施肥的角度看,似乎级数越多施肥就越精确。周鸣铮和陆允甫建议将土壤肥力等级划分为5级即“极低”、“低”、“中”、“高”和“极高”,但金耀青等认为,由于作物生长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的年度间产量变化幅度,足以掩盖被划分得过细的肥力级差,肥力指标划分为3级或4级就已足够。因而,根据近年来IPNI合作项目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福建主要粮油作物上完成的氮磷钾肥效田间试验结果,将土壤速效氮磷钾养分肥力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

参考文献:

1.植物营养与肥料;主编;浙江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植物营养学(上册);主编:陆景陵;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3.土壤学;主编:李志洪、赵兰坡、窦森;农业科技出版中心,化学工业出版社。

4.土壤学;主编:黄昌勇;中国农业出版社。

5.基础土壤学;主编:熊顺贵;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6.http://baike.baidu.com/view/457409.htm

7.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ce436649c2f77f3773afd3bc.html

8.http://wenku.baidu.com/view/1db3ddc458f5f61fb7366659.html 4

第二篇:植物营养与养分管理研究室工作职责

1.开展作物养分吸收机理模型及其数值模拟技术。

2.粮经作物现代施肥参数及其应用。

3.菜园土壤养分流失潜力与环境风险评价。

4.农业氮憐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等研究。

第三篇:发展党员应知基本理论内容

发展党员应知基本理论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2.十七大报道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3.邓小平理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只因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开放,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三个代表: 表述: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建性地回答了建设是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5.科学发展观:

表述: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理解: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7.和谐社会: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用社会主义荣誉观引领风尚。8.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领导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9.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0.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1.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12.入党动机:

1)为什么入党?2)入党实干什么?

1)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信仰、目标等方面结合自己的见闻,对党组织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联系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信仰、目标谈为什么入党。2)献身党的事业是每一个党员的义务和责任,党的事业包括党的思想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保持党的事业后继后人)党的近期目标的实现。(为争夺全方面建设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第四篇:我国土壤肥力现状与施肥技术

我国土壤肥力现状与施肥技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无法取代的第一产业。只有农业的发展,才能保证人类生产的延续,才能有其他产业的生存和发展。

在化肥应用于农业生产之前,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农家肥和扩大耕地面积来促进作物增产。化肥问世以后,由于其养分含量高,使用方便,从而使农业农民形成了偏施化学肥料的习惯,局部地区已造成土壤板结、质量退化,有机质含量不足,保水保肥透气性能下降,中低产田日渐扩大,江河湖泊水域富营养化,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农田氮素向大气迁移,破坏了臭氧层,从而引起自然灾害频发。硝酸盐随食物进入人体,形成致癌和致突变的亚硝基化合物,据日本调查,日本因摄入人体的硝酸盐比美国高4-7倍,其患胃癌和肝癌死亡率约为美国的608倍。据中国国家计划生育研究所张树成研究员1981-1996年期间的256份报告结果表明,我国男性精子质量呈下降之势,其原因是食用大量施用单纯化肥的食物所致。水体富营养化,不仅破坏了水生态系统和水功能,还直接影响人畜饮水安全,威胁人类健康和水产养殖以及工业供水。除此以外,偏施单质化肥,其危害还表现为:-

1、单质化肥当季利用率低,并呈下降趋势。全国化肥网实验结果分析,我国化肥当季利用率,氮肥为30%-35%、磷肥为10%-20%、钾肥为35%-50%。从各地资料看,化肥肥效从每kg增产粮食15-25kg,降为5-8kg。-

2、长期单纯施用单质化肥,使土壤微生物被抑制,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化肥残留,造成土壤板结,透水性、透气性和吸光性变差,保肥能力降低。-

3、单质化肥利用率低和易造成土壤板结的缺点,淋溶、挥发、径流和农产品中有害物质的残留,不仅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污染,而且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4、单纯施用化肥,其增产效果已近极限,致使农业投入不断增加,加重了农民负担。-

农业,作为人类的第一产业,其发展是一具漫长、曲折、复杂的过程,到现在已有数千上万年的历史。从十九世纪开始,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农业生产发生了质的变化,对农田开始投入大量的外源化学物质(如化肥、农药等),一方面成倍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另一方面加深了农业生态系统对外源物质和能量的依存关系,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土壤、水体和农产品受到污染,威胁到人类自身健康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二十世纪70年代,人类农业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既继承传统有机农业的精华,又赋予其现代科技的内涵,成为各国政府和农业专家的共识,应运而生是生物复合肥料、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和生物农药的广泛应用,推广测土平衡配方施肥技术,以提供优质、安全、营养、卫生、健康的有机绿色食品,满足人类第一需要,今天人类正在创造一种有别于“传统农业”和“石油农业”,达到人与自然协调,生态与经济共同繁荣的“生态农业”。我国有几千年的有机农业基础,完全能够以有机无机相结合的生态型农业,回避西方石油农业的弊端,把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科技结合起来,走自己特色的农业道路,是中国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

-中国传统的有机农业有3000年的悠久历史,哺育了炎黄子孙,创造了中华文化,在人口剧增的压力下,已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的诸多需要。由西方传入中国的石油农业(无机农业),是在石油廉价时代产生的,确实为农业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但盲目地大量单用、连用、乱用化肥,已是后患无穷。联合国粮食组织已把“生物-有机-无机”作为最佳肥料结构加以肯定,国务院把“高产-优质-高效”做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并制定了“有机无机相结合,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肥料工作方针。-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不是一个农业强国,这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农业的发展已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的安定牵涉着整个社会的安定;中国农民的富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历代领导人都极其重视“三农”问题。建国初期,开国领袖毛泽东发起的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第一次农业革命,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国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把亿万农民,从“人民公社”的桎梏中解放

2出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再次焕发了农民的自主意识,实现了中国农业的第二次革命。如果说这两次的“农业革命”是以改革生产关系为手段发展农业,解决国民的温饱问题,那么,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为适应加入WTO的要求,提出了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深层次调整的第三次农业革命,其意义更为深刻。进入21世纪,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对农业实行了免税并直补,其目的是要把中国农业引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让中国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让中国农业实现产业化,让中国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农业耕种作物,需要投入肥料。长期以来施入无机单质化肥(或施肥不当,超量施肥),使土壤存在着单一养分浓度过高,造成土壤中物相反应存量过大,易在土壤、水域中产生有害物质,如硝酸盐类化合物„„这些未被作物吸收的肥料养分,随水域的流动进入江河湖泊,产生水体富养成分,不仅污染水源,而且使水生杂草滋生,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这都是农业施肥不当的结果。施肥量日益增长,土壤结构中有机质比重下降,保水、供肥、通透能力和性能变差,板结严重,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失调。我国耕地垦殖年代久远,加上长期只重用地不顾养地,造成耕地养分失调,地力下降,虽然耕地产出量大幅度提高,但负荷过重,耕地养分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目前,除少数地区外,全国绝大多数耕地土壤肥力不高,土壤有机质平均为1.8%左右,旱地仅为1%左右,而欧美等国的耕地土壤有机质一般在5%—8%。而且我国很少种植有养地作用的多年生牧草,近年来绿肥的面积也下降很多,加之,有机肥(如:牛、马、猪、鸡等粪便发酵)的施用量也逐年递减。-

耕地质量的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下降,导致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降低,风侵、水侵加剧,形成恶性循环。肥料、水分流失严重,水、肥利用率下降。当前,我国化肥的有效利用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国内化肥,氮、磷、钾的投入比例为1:0.41:0.27,与合理施肥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钾肥的投入比例较小,也是影响肥料利用率不高的重要因素。-

我国农村目前人多地少,土地由于年年单靠化肥来补充养分,微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土壤退化,有机质减少,地下水污染,农产品品质下降。据统计,1977-2005年我国化肥用量增长了700%,但粮食的增产幅度仅为71%,因此,土壤的保护、调理、改良、修

3复已成为农业能否持续发展,农民能否增产增收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而保护和修复土壤的根本措施是增大使用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有机肥是全营养性肥料,有利于平衡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及透气保水性,改善土壤微生态系统,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因此,将现有的有机物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用科学的方法转化成优质有机肥,是解决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及改良土壤的关键环节。--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解放后,党和政府花了50多年的时间,终于解决了粮食自给的难题。我国在1998年曾经自豪地宣布,中国不再是饥饿的国家,我们可以粮食自给了。所以,当时有人说“我们三年不生产粮食都够吃”,但到了2003年,我国库存粮食的70%—80%已经吃完了,粮食安全问题引起党中央、国家院的高度重视。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略有回升。但能不能回升到我们的需求水平之上,这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十分关心的问题。因为我国人口还在增长,而耕地面积逐年下降。根据对世界以及中国农业形势的分析,我国未来的农业只能依靠科技,保障食物安全、生态安全与农民增收,走现代集约化的可持续农业之路。

回顾我们50年走过的路,可以看出化肥用量增长较快。这说明50多年来,中国农业走过了一条高投入、高产出、高速度、高资源环境为代价的路子。我们解决了粮食自给的问题,但是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今天,我们首先面临的是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环境负债极高,农民收入和组织化程度非常低,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仍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化肥在我国粮食增产中发挥了57%的作用,也就是说,我国粮食生产基本是靠水和肥换来的。今天,不管是氮肥还是磷肥,中国在世界上的贡献率都超过50%,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真正是世界第一化肥生产消费大国。而国际上的化肥在90年代中期以后,增长速度下降,我国化肥总量现在超过了西方国家,还呈大幅度增长之势。我们预测,未来全球60%的化肥由中国生产。化肥是一个高耗能、高资源环境代价的产业,西方把很多化肥厂都关掉了,现在60%的化肥要由中国来生产。为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应该需要这么大的化肥产业,但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化肥产业又必须保持发展。

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90年代美国的Brown先生及西方的一些专家对21世纪中国能否自己养活自己,提出了质疑。这是基于中国在工业化开始前已有庞大的人口

4压力,而耕地面积又随工业化的进程在逐年减少,土壤质量随掠夺式的耕作在不断退化提出来的。到205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5-16亿,按人均消耗粮食450kg计算,届时约需提供7.2亿吨。21世纪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依然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问题。解决的办法,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已不太现实,唯一可走的路就是改良土壤,有机无机配合施肥,保持和提高地力。Brown先生发表的《谁来养活中国》一文,引起全世界的所谓“中国威胁论”。他的观点是,当时中国因为耕地下降难以养活自己,将要在全世界范围购买粮食。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全球大量买粮食会造成粮价大涨,那些非洲国家很穷,因而会买不起粮食,以致全世界饥饿的人口会更多,所以中国威胁到世界稳定。中国政府与他经过10年辩论,表示我们可以采取政策,让耕地面积不下降。10之后,他发表另一篇文章,说“你们即使采取世界上最严格的保护政策,你们还是养活不了自己”。为什么?他说,你们水资源短缺,而肥料的生产粮食的潜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再增加施肥也不能增产,那你们粮食从哪里来?他认为,中国还是养活不了自己。近年来,我国化肥用量一直在大幅度增长,但粮食总产近10年没有大幅度的增加。比较1977年—2005年,我国化肥使用量增长了700%,而粮食增产71%,同时,种植面积下降了13%。很明显,我国化肥用量增幅确实很大,但是农作物产量却没有相应增长,我们的养分效益持续下降,资源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污染非常严重。滥施肥料到底多严重?通过对全国1333个实验地调查,发现氮肥利用率平均27.5%,比80年代有所下降;磷肥利用率也有所下降,钾肥利用率略有下降。由此看出,我国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呈明显下降趋势。我们再算一下养分效率,发现养分用量急剧上升,但是单位养分生产的粮食大幅下降。我国在国际上属于“高投入低产出”状况,产出低于印度,远远低于日本、韩国,而我们的投入量在全世界最高。为什么?原因就是,施肥不合理,尤其是在高产地区,施用的养分严重过量。华北平原对小麦、玉米做了大量调查发现,以1公顷小麦用250公斤的氮肥作为标准(在欧洲一般都是180公斤),发现90%—92%的农户施肥过量。

美国还有一位教授发表了《施肥到死》一文,其中有一句话说“中国一直没有减少氮肥用量的打算,甚至非常坚决地强调还要增加氮肥的使用量,因为中国需要粮食”。美国一位著名教授做了一个实验,每年每公顷耕地沉降10公斤氮,经过20年后,25%

5的物种没有了,尤其是双子叶植物都会死亡。所以英国议会通过了一个法律,规定英国的氮肥沉降量不能超过20公斤。中国的沉降量是多少?华北平原每公顷是60—80公斤,作物能不死吗?经过20年的大量施肥,土壤里养分大量累积。我们对华北平原140个农户调查发现,每公顷累积氮280公斤,相当于一季作物需要200多公斤,土壤里面就累积了280公斤。当然,并非所有地区的耕地都有这么高的累积量,但从被调查地区可以看出,全国整体上存在养分过量的问题。

我们施肥不是根据作物的生长规律来施肥,就像我们养孩子一样,不是按孩子的生长规律,而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他一辈子要吃的食物喂进去了。我们一次性把作物所需60%—90%的肥料全部施进去,但那时候作物所需养分非常少,这时就会发生抑制作物生长的情况。我们在玉米上发现,施肥太多,苗反而长不起来,少施肥反而长得更好。

高效施肥的出路在哪里?必须考虑所有的养分资源,必须进行综合管理。现在不是养分不够,而是养分分配不合理,造成肥料养分没有发挥他的潜力。土壤里累积的养分没有利用,更没有把环境里的养分考虑进去;化肥用量大幅增长,但作物产量没有大幅度增长。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用好所有的养分资源,减少环境的污染。采取多学科的手段,同时提高养分效率与作物产量。我们的目标是:作物高产、养分高效、环境安全。在改革开放的前十年,我国化肥施用量从每公顷100公斤增加到183公斤,粮食产量跃上一个台阶,从每公顷3吨增长到4吨。最近12年,化肥用量增加了100公斤,但产量仅增加0.3吨。下一步要增加到6吨,靠施肥还能实现吗?我国现在1公斤养分生产27公斤粮食,法国1公斤生产87公斤粮食,美国1公斤生产47公斤粮食。首先土壤质量要优良,要保证在干旱、病虫害的情况下,保持稳产。-

农业施肥应以“四维结构”多元配位肥料为主。“四维结构”肥料,是以微生物菌肥、高质有机肥、调理改性肥、中性微量元素肥(有机肥、无机肥、矿物质肥、微生物菌肥)构成,是“绿色生态”型肥料。这种新肥料符合农作物的生长规律,适应土壤生态环境的自然规律。它不单是农业田间施肥操作的方式方法,而且涉及今后肥料企业生产肥料品种结构调整、产品换代的问题,是未来农业用肥的发展方向。

第五篇:市场营销基本理论与战略分析

一、市场营销基本理论

市场营销从最根本上讲就是“管理消费者的需求”。使用各种方式刺激消费者使其产生消费欲望。市场营销简答题都要围绕4P理论(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来答题。首先考虑市场环境(市场调查和预测),其次市场定位(该在哪里卖,卖给谁),制定市场营销组合(4P组合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角度去考虑),执行市场计划,市场情况反馈适时调整。

1、市场营销: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及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要的社会过程和管理过程。最简单的理解就是,需求的管理过程。

2、市场营销之父是美国的菲利普.科特勒

3、市场营销环境:是存在于企业营销系统外部的不可控制或难以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是影响企业营销活动及其目标实现的外部条件。

4、市场营销环境分为:

微观营销环境:1)营销渠道企业2)顾客3)竞争者4)公众

宏观营销环境:1)人口环境2)经济环境3)自然环境4)政治法律环境5)科学技术环境 6)社会文化环境

5、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一般过程:

确认问题——信息收集——备选产品评估——购买决策——购后过程

6、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低到高5个层次

生理需求——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7、※4P理论(市场营销最重要的理论所有市场营销行为都是依靠这个展开的)

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8、产品:是指能通过交换满足消费者或用户某一需求和欲望的任何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

9、产品整体概念:

核心产品,顾客核心需求的基本效用和利益

形式产品,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

期望产品,消费者期望得到的与产品密切相关的一套属性和条件

延伸产品,购买形式产品和期望产品时附带各种产品,如使用说明书,保修等 潜在产品,未来可能演变前景

10、产品的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新产品研制成功后,从开始进入市场、占领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生存过程。

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引入期的特点: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广告费用大、产品销售价格偏高、销售极限为有限、企业通常不能获利。可适用的策略:迅速夺取策略、缓慢夺取策略、迅速渗透策略、缓慢渗透策略。

11、价格:为产品和服务制定的相应货币价值

12、企业定价的目标:

1)维持生存2)当期利润最大化3)市场占有率最大化4)产品质量最优化

13、定价的一般方法:

1)成本导向定价法2)需求导向定价法3)竞争导向定价法

14、分销渠道:指促使某种商品和服务能顺利的经由市场交换过程,转移给消费者消费使用的一套相互依存的组织。

15、分销渠道的设计:

1)分析顾客需要的服务产出水平

2)明确渠道目标余限制

3)明确各种渠道备选方案

4)评估各种可能的渠道被选方案

16、促销:是企业通过人员和非人员的方式,沟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引发,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使其产生购买行为的活动。

17、促销组合:1)促销目标2)产品因素3)市场条件4)促销预算

18、市场营销管理的过程:

1)分析市场机会2)选择目标市场

3)设计市场营销组合(4P)4)管理市场营销活动

19、市场细分:是企业通过市场调查研究,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把某一产品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个在需求上具有某种相似特征的消费者群。从而形成某种不同细分市场的过程。

20、有效地市场细分原则

(差异性)(可衡量性)(可进入性)(相对稳定性)(独特性)

21、市场细分的作用

1:有利于发展市场营销机会。

2:能有效地制定最优营销策略。

3:能有效地与竞争对手相抗衡。

4:能有效地拓展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5: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资源发挥最大优势

22、市场定位:市场定位也称产品定位或竞争性定位,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细分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和顾客对产品某些属性的重视程度,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或形象并传递给目标顾客,使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优势。

23、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

24、无差异性市场和差异性市场的优缺点有哪些?

无差异性市场的优缺点:

优点:大量生产储运,销售而使得产品平均成本低,不需要进行市场细分,可节约大量的调研开发广告费用。缺点:忽略需求的差异性,不能让所有顾客都满意,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差异性市场优缺点:

优点:小批量多种品种,生产动机灵活,针对性强。缺点:品种多,多样化增加产品成本,降低盈利率。

25、包装就如同商品的“脸”,试阐述你是对这句话的理解

包装一词是并列结构,“包”即包裹,“装”即装饰。就包裹与产品的关系而言、“包裹”一词中的“包”为其中的重点好的,包裹必须满足“包裹”产品的要求。简言之,包裹是战平的盛载物和保护物。

二、市场营销战略分析

市场营销策略是企业以顾客需要为出发点,根据经验获得顾客需求量以及购买力的信息、商业界的期望值,有计划地组织各项经营活动,通过相互协调一致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为顾客提供满意的商品和服务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1)4P,即: 产品(Product)、价格(Price)、促销(Promotion)、通路与配销(Place&Distribution)

这四个因素应用到营销过程中,就形成了四方面的营销策略。加上政治POLITICS和公共关系PUBLIC,是为6P。

企业的4Ps营销组合模型图

联、关系,需要实力基础或某些特殊条件,并不是任何企业可以轻易做到的。但不管怎样,4R营销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是经营者和营销人员应该了

解和掌握的。

市场营销基础理论

与战略分析

班级:市场091

姓名:王悦

学号:2009096017

下载第一章  土壤肥力与植物养分供应基本理论(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章 土壤肥力与植物养分供应基本理论(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读后感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读后感 本学期通过学习刘老师的课程,在刘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关注课程相关理论,我从图书馆借阅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

    说课的基本理论与技巧

    说课的基本理论与技巧 一、说课的涵义 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二、说课的理论依据 说课是用教育控制论指导教学的一种表现和实践 三、说课的分类 1、按性质分:研究......

    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

    释迦牟尼与早期佛教的基本理论 录入:管理员 上传时间:2006-4-12 一、释迦牟尼的生平在早期佛教的典籍中,没有关于佛教创始人生平的完整记录。释迦牟尼主要事迹散见于佛教各个......

    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讲稿

    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一、 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技术 (一)、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的创立 (二)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要点 1、无意识(或潜意识)理论 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意......

    电力系统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问答(5篇)

    五、电力系统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问答2、电力工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答:电力工业生产的特点是:l)电力生产的同时性发电、输电、供电是同时完成的,电能不能大量储存,必须用多少,发......

    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课程和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一、课程论基础 1、课程的类型 (1)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划分) (2)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划分) (3)必修课程和选修......

    备课与集体备课的基本理论(本站推荐)

    备课的基本理论 一、备课应体现的理念 1、生本理念。新课程要求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生本理念要求在教学备课中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即......

    沙盘游戏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一)

    中国心理应用行业引导者www.xiexiebang.com 沙盘游戏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一) 沙盘游戏的发展历程: 一、沙盘游戏的历史渊源 1.古代传统中的神秘之沙 占卜仪式 西藏佛教徒 中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