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技术学专业见习教学大纲
教育技术学专业见习教学大纲
编写:胡畔
审核:魏书敏
主管:赵新云
一、学时、学分
学时:2周 学分:2分
二、适用专业及开课学期
教育技术学专业
第5学期、第6学期
三、专业见习的地位、目的和作用
教育技术学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育技术学专业见习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联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本学科的认识,了解本专业各个就业方向的现状与前景,进一步明确其学习目标与发展方向,为其将来进行专业实习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主要目的有:
1.了解教育软件行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2.了解软件公司运行模式、流程、业绩,感受软件行业员工工作氛围及工作态度;
3.熟悉教育软件开发的各个流程与环节,了解当前教育软件开发的方向与技术前沿;
4.使学习更为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发展方向;
5.初步了解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 6.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
7.观察中学班主任工作,初步了解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四、见习的方式、具体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专业见习方式
1.教育技术学专业见习时间安排为第五学期与第六学期,每学期见习时间为一周;
2.第五学期到教育软件公司进行见习,第六学期到中学进行教育见习;
3.见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以参观、考察、收集资料为主要方式。
(二)专业见习的具体内容
第五学期:
1.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深入相关软件公司进行参观考察,了解该公司的运作模式、经营状况、企业文化等;
2.与软件公司技术员工进行交流学习,听取相关技术培训课程,收集相关技术资料;
3.见习期间,每晚需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当日见习工作的总结交流; 4.每个小组在见习中需要上交一份见习总结。第六学期:
学生以3-4人为一个小组分到班见习教育、教学工作,教育见习主要包括课堂教学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课外辅导工作见习、学生作业批阅见习、教育调查研究见习等。
1.在指导教师组织与指导下,指导学生研究中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教案及制作课件、评课等;
2.观摩各类中学信息技术课不少于4课时,听取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经验和改革报告专题讲座; 3.见习中学班主任工作,参与学生班会活动,虚心向班主任请教班级组织与管理工作的经验;
4.指导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要求,作好各项见习准备工作,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5.见习学生须对每天的见习内容做详细记录,见习期间每天晚上须以小组为单位对当天见习内容进行讨论与总结;
6.按期完成见习报告。(三)见习的要求
见习生在见习期间须遵守见习纪律,服从安排,团结协作,遵守所在见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态度端正,认真学习,积极主动,虚心求教,勇于探索,确保圆满完成各项见习任务。
五、见习场所及相关设施要求
第5学期教育见习场所原则上选择相关教育软件公司或网络公司,公司规模要求软件开发技术人员不低于20人,以与高校或相关教育科研机构合作或创办的教育软件公司优先。
第6学期教育见习场所选在市区及周边县中学,学校必须开设有信息技术课程,此外要求学校一次性能接纳30名左右见习学生,以能够提供相关学习与办公地点的学校优先。
六、成绩评定
见习成绩由考勤(20%)、见习表现(20%)、见习报告(60%)三部分构成,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进行评定。
第二篇:教育技术学教学大纲
《教育技术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科中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教学媒体资源的开发应用,教学过程的设计、评价,以促进人类学习和教育、教学过程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应用性学科。
《现代教育技术》是全校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程,是为培养师范生职前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和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教学目的
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之后,使学生正确认识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和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具备教育技术素质和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教育技术素质是师范生综合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积极、自觉地学习和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为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的学习理论、教育理论、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初步具有运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今后教学实践活动的能力。
2、初步掌握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处理教学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3、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方法,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与学的活动或材料进行教学设计,并能运用教学设计的方法实施、管理和评价教学活动。
4、正确认识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及其教学功能,对常用教学媒体的基本原理有所了解,会使用常用的教学媒体。关注媒体技术的发展状况,具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型教学媒体使用方法的能力。
5、初步具备根据教学需要设计、编制投影片、幻灯片、录音带、录像带和计算机课件等教学软件的能力。
6、初步具备运用技术获取、处理、存贮、加工和传递各种教育信息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现代教育技术学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2、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种类以及常用方法和手段。
3、熟练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能够应用到课程教学实践中。
四、教学难点
1、各种多媒体的使用。
2、现代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
3、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设计。
五、课时分配
一学期36学时,其中讲授26学时、实验10学时。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
第一章 教育技术概述(4)
〖教学目的〗
1、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涵义;掌握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区别教育技术及其相关概念。
2、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明确信息化教育的概念及特点。
3、知道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重点阐述戴尔的“经验之塔”,四种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拉斯韦尔和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系统科学理论,培养学生初步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远程教育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教学重点〗
教育技术的定义与本质属性。〖教学难点〗
教育技术的定义与本质特征。〖教学时数〗
上课4学时。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
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涵义;掌握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区别教育技术及其相关概念。〖教学重点〗
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教学难点〗
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教学内容〗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畴
二、教学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 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教学目的〗
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明确信息化教育的概念及特点。掌握戴尔的“经验之塔”的核心思想。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
戴尔的“经验之塔”。〖教学难点〗
戴尔的“经验之塔”。〖教学内容〗
一、视听教学技术
二、个别化教学技术
三、系统化设计教学技术
四、我国的教育技术
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教学目的〗
1、掌握四种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拉斯韦尔和香农—韦弗的传播模式,系统科学理论,培养学生初步用系统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典型的三种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及主要观点。
3、掌握传播及传播理论的思想。
4、了解系统科学理论。〖教学重点〗
四种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三种教学理论。〖教学难点〗
四种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三种教学理论。〖教学内容〗
一、现代学习理论
二、现代教学理论
三、传播理论
四、系统科学理论
第四节 现代远程教育 〖教学目的〗
1、了解远程教育系统的发展历史及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
2、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学重点〗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教学难点〗
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教学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二、远程教育的发展
三、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章 现代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环境(2)
〖教学目的〗
1、理解现代教育媒体的概念、种类、功能和特性,明确教育媒体开发、选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明确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概念, 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类型。
3、了解光学投影设备以及数码照相机的结构原理,掌握光学投影设备以及数码照相机的使用方法。
4、掌握幻灯、投影教材的制作方法,能制作出合格的幻灯、投影教材。
5、理解光学投影媒体的教学功能和要求,能正确使用光学投影媒体进行课堂教学。
6、了解卫星教学收视系统的工作原理、组成和教学应用。
7、熟悉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8、理解校园网络的基本概念,了解其组成和主要功能。〖教学重点〗
现代教育媒体的概念、种类、功能和特性,多媒体计算机的教学功能。〖教学难点〗
现代教育媒体的概念、种类、功能和特性 〖教学时数〗
上课2学时。
第一节 教学媒体概述
〖教学目的〗
1、理解现代教育媒体的概念、种类、功能和特性。
2、掌握教育媒体开发、选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教学重点〗
理解现代教育媒体的概念、种类、功能和特性。〖教学难点〗
理解现代教育媒体的概念、种类、功能和特性。〖教学内容〗
一、媒体与教学媒体
二、教学媒体的特性
第二节 现代教学媒体
〖教学目的〗
1、了解典型的视觉媒体设备及特点,掌握其用法。
2、了解典型的听觉媒体设备及特点,掌握其用法。
3、了解典型的视听觉媒体设备及特点,掌握其用法。
4、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教学重点〗
各类视听觉媒体的特点及用法。〖教学难点〗
各类视听觉媒体的特点及用法。〖教学内容〗
一、视觉媒体
二、听觉媒体
三、视听觉媒体
四、交互式综合媒体
第三节 现代教学环境
〖教学目的〗
1、掌握教学光盘播放系统的构成及应用特点。
2、掌握卫星教学收视系统的构成及应用特点。
3、掌握校园网的构成及应用特点。
4、熟练掌握多媒体综合教室的构成及应用特点。
5、熟练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的构成及应用特点。
6、掌握视频点播系统的构成及应用特点。〖教学重点〗
各类现代教学环境设备的特点与用法。〖教学难点〗
各类现代教学环境设备的特点与用法。〖教学内容〗
一、教学光盘播放系统
二、卫星教学收视系统
三、校园网
四、多媒体综合教室
五、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六、视频点播系统
第三章 教学设计(4)
〖教学目的〗
1、明确教学设计的一般概念、一般过程和基本内容,充分认识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2、能够结合学科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能阐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完成一个教学设计过程。
3、能阐明学习评价的概念及作用,会初步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能阐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教学难点〗
制定教学策略,学习评价。〖教学时数〗
上课4学时。
第一节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目的〗
明确教学设计的一般概念,充分认识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教学重点〗
教学设计的层面及成果。〖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的层面及成果。〖教学内容〗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二、教学设计的工作层面和结果
三、教学设计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
〖教学目的〗
1、掌握学习需要分析的概念及分析步骤和方法。
2、掌握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概念、类型及分析步骤和方法。
3、掌握学习内容分析的概念及分析步骤和方法。〖教学重点〗
学习内容分析的概念及分析步骤和方法。〖教学难点〗
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概念、类型及分析步骤和方法。〖教学内容〗
一、学习需要分析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学习内容分析
第三节 学习目标的阐明 〖教学目的〗
1、阐明学习目标的意义。
2、掌握学习目标的各种类型。
3、掌握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教学重点〗
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教学难点〗
学习目标的各种类型。〖教学内容〗
一、阐明学习目标的意义
二、学习目标的分类
三、学习目标的编写方法
四、阐明学习目标应用举例
第四节 教学策略的制定
〖教学目的〗
1、掌握几种典型教学活动程序的思想。
2、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特点及其选择的策略。
3、掌握教学媒体的选择原则及应用。〖教学重点〗
各种教学方法、特点及其选择的策略。〖教学难点〗
各种教学方法、特点及其选择的策略。〖教学内容〗
一、教学活动程序的安排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
第五节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教学目的〗
1、掌握教学成果评价的类型及特点。
2、掌握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方法。〖教学重点〗
教学成果评价的类型及特点。〖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方法。〖教学内容〗
一、评价的分类
二、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第六节 教学设计应用与实例
〖教学目的〗
结合实例练习教学设计的方法。〖教学内容〗
一、教学设计应用方法
二、教案的编写
三、教学设计案例 第四章 多媒体教学与课件设计(2)
〖教学目的〗
1、理解多媒体技术的概念与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
2、了解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
3、熟悉常用的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
4、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方法。
5、能够编写课件制作的脚本。
6、了解常用的多媒体编辑软件并能够选用合适的课件制作软件。〖教学重点〗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多媒体编辑软件。〖教学难点〗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教学时数〗
上课2学时。
第一节 多媒体技术基础
〖教学目的〗
1、掌握多媒体的概念及类型、特征。
2、理解多媒体教育应用的特点和应用。〖教学重点〗
掌握多媒体的概念及类型、特征。〖教学难点〗
掌握多媒体的概念及类型、特征。〖教学内容〗
一、多媒体的初步认识
二、多媒体教育应用
第二节 多媒体的关键技术
〖教学目的〗
1、了解并掌握常用的音频技术及处理特点。
2、了解并掌握常用的视频技术及处理特点。
3、了解并掌握常用的数字图像技术及处理特点。
4、了解并掌握常用的数据压缩技术及国际标准。
5、了解并掌握常用的超文本技术及处理特点。〖教学重点〗
各种多媒体关键技术。〖教学难点〗
多媒体信息的表达方式及标准。〖教学内容〗
一、音频技术
二、视频技术
三、数字图像技术
四、数据压缩技术
五、超文本技术
第三节 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类型及用途。
2、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过程。
3、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设计方法。
4、掌握多媒体课件的运行结构及组织结构设计 〖教学重点〗
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过程。〖教学难点〗
教学内容设计方法。〖教学内容〗
一、多媒体教学软件
二、多媒体课件设计的过程
三、教学内容设计
四、系统结构设计
第四节 脚本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脚本的编写方法及要求。
2、了解脚本编写的一般标准。〖教学重点〗
脚本的编写方法及要求。〖教学难点〗
脚本的编写方法及要求。〖教学内容〗
一、脚本的编写
二、建立设计标准
第五节 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选择
〖教学目的〗
1、了解多媒体编辑软件的类型及特点。
2、掌握多媒体编辑软件的选择依据与方法。〖教学重点〗
多媒体编辑软件的选择依据。〖教学难点〗
多媒体编辑软件的选择依据。〖教学内容〗
一、多媒体编辑软件
二、多媒体编辑软件的选择
第五章 多媒体素材的获取与制作(6+6)
〖教学目的〗
1、了解多媒体素材的种类及各类素材的常用文件格式。
2、了解各类多媒体素材的获取方法。
3、了解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相关的常用软硬件。
4、能在课件合理使用多媒体素材。
5、掌握屏幕截图的方法,能用Windows“画图”、Photoshop制作和处理数字图像。
6、掌握CD、VCD声音的采集方法、能用Windows“录音机”录制声音。
7、掌握采集VCD、DVD视频的方法。〖教学重点〗 使用多媒体素材,多媒体素材的获取方法 〖教学难点〗
采集VCD、DVD视频、Photoshop制作和处理数字图像。〖教学时数〗
上课6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
第一节 多媒体素材获取方法综述
〖教学目的〗
1、掌握各类多媒体素材的获取途径。
2、掌握各类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原则。〖教学重点〗
各类多媒体素材的获取途径。〖教学难点〗
各类多媒体素材的获取途径。〖教学内容〗
一、多媒体素材及其相关软硬件
二、获取多媒体素材的途径
三、选取多媒体素材的原则
第二节 文本素材
〖教学目的〗
1、了解文本素材的定义及内涵。
2、熟练掌握常用文本素材的获取方法。〖教学重点〗 常用文本素材的获取方法。〖教学难点〗
常用文本素材的获取方法。〖教学内容〗
一、文本素材概述
二、文本素材的获取
第三节 数字图像素材的获取与制作
〖教学目的〗
1、掌握图像素材的类型及文件类型。
2、掌握图像素材的常用获取方法。
3、熟练掌握Windows的“画图”的用法。
4、了解photoshop软件的一般用法。〖教学重点〗
图像素材的常用获取方法。〖教学难点〗
图像素材的常用获取方法。〖教学内容〗
一、数字图像概述
二、图片的采集
三、抓取屏幕图像
四、截取VCD、DVD的画面
五、Windows“画图”程序
六、Photoshop在课件制作中的应用
第四节 声音素材的获取与制作
〖教学目的〗
1、掌握音频素材的类型及特点。
2、掌握声音素材的获取方法。
3、掌握Windows“录音机”使用方法。〖教学重点〗
声音素材的获取方法。〖教学难点〗
声音素材的获取方法。〖教学内容〗
一、声音素材概述
二、声音的采集
三、使用Windows“录音机”
第五节 数字影像素材的获取与制作
〖教学目的〗
1、了解数字影像素材的类型及在课件中的应用。
2、掌握数字影像素材的常用文件格式及特点。
3、熟练掌握数字影像素材的获取方法及简单使用。
4、掌握视频素材的采集方法。
5、了解动画素材的制作过程。〖教学重点〗
数字影像素材的获取方法及简单使用,视频素材的采集方法。〖教学难点〗
数字影像素材的获取方法及简单使用。〖教学内容〗
一、数字影像素材
二、数字影像素材的常用文件格式
三、数字影像素材的获取方法
四、视频素材的采集
五、动画素材的制作
第六章 Powerpointer多媒体课件制作(4+2)
〖教学目的〗
1、了解中文PowerPoint的功能、运行环境、启动和退出。
2、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和保存。
3、演示文稿视图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文字编排、图片和图表插入及模板的选用。
4、幻灯片的插入和删除,演示顺序的改变,幻灯片格式的设置,幻灯片放映效果的设置,多媒体对象的插入,演示文稿的打包和打印。
5、掌握CAI课件制作的过程和方法,能熟练运用PowerPoint制作课堂教学软件。〖教学重点〗
PowerPoint操作使用方法,CAI课件制作的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
CAI课件制作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数〗
上课4学时,实验学时2学时。
第一节 PowerPoint 的基本操作
〖教学目的〗
1、掌握PowerPoint的启动和退出方法。
2、熟悉PowerPoint的基本窗口组成。
3、掌握PowerPoint 的多种视图窗口方式。〖教学重点〗
熟悉PowerPoint的基本窗口组成。〖教学难点〗
PowerPoint 的多种视图窗口方式。〖教学内容〗
一、概述
二、启动和退出
三、PowerPoint的基本窗口
四、PowerPoint 的视图窗口
第二节 创建新演示文稿
〖教学目的〗
1、掌握用“内容提示向导”建立演示文稿的方法。
2、掌握用“模板”建立演示文稿的方法。
3、掌握用“空演示文稿”建立演示文稿的方法。
4、熟练演示文稿的保存、打开、关闭的方法。〖教学重点〗
用“模板”建立演示文稿的方法。〖教学难点〗
用“模板”建立演示文稿的方法。〖教学内容〗
一、用“内容提示向导”建立
二、用“模板”建立
三、用“空演示文稿”建立演示文稿
四、演示文稿的保存、打开、关闭
第三节 幻灯片的基本操作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在幻灯片视图下对幻灯片进行操作的方法。
2、了解性地掌握在大纲视图下对幻灯片进行操作的方法。
3、掌握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下对幻灯片进行操作的方法。〖教学重点〗
在幻灯片视图下对幻灯片进行操作的方法。〖教学难点〗
在幻灯片视图下对幻灯片进行操作的方法。〖教学内容〗
一、在幻灯片视图下
二、在大纲视图下
三、在幻灯片浏览视图下
第四节 幻灯片的修饰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整体外观设计的调整方法。
2、掌握幻灯片色彩和背景的调整方法。
3、掌握幻灯片母版的设置方法。〖教学重点〗
整体外观设计的调整方法。〖教学难点〗
幻灯片母版的设置方法。〖教学内容〗
一、整体外观设计的调整
二、幻灯片色彩和背景的调整
三、幻灯片母版的设置
第五节 演示文稿的播放、打包和打印
〖教学目的〗
1、掌握幻灯片的切换方式。
2、掌握自动演示时间的设置方法。
3、熟练幻灯片动画效果的设置方法。
4、了解性的掌握旁白的录制方法。
5、掌握演示文稿的屏幕放映方法。
6、掌握演示文稿的打包和解包方法。〖教学重点〗
幻灯片动画效果的设置方法。〖教学难点〗
幻灯片动画效果的设置方法。〖教学内容〗
一、幻灯片的切换方式
二、自动演示时间的设置
三、幻灯片动画效果的设置
四、旁白的录制
五、演示文稿的屏幕放映
六、演示文稿的打包和解包
第六节 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Powerpoint课件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2、熟悉课件的类型与结构。
3、掌握Powerpoint课件的结构类型。〖教学重点〗
Powerpoint课件制作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课件的类型与结构。〖教学内容〗
一、Powerpoint课件制作的步骤
二、课件的类型与结构
三、Powerpoint课件的结构
第七章 网络教育资源利用(2+2)
〖教学目的〗
1、了解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网络教育资源的基本类型。
2、网络教育资源的特征与局限性。
3、理解Internet、熟悉Internet以及Internet的教育功能。
4、会利用Internet检索教育资源,收信教育资源,掌握常用的检索信息的方法。
5、掌握软件的用法,收发电子邮件的常用。
6、掌握常用的网络共享资源的方法。
7、能够设计、组织基于资源的学习活动。〖教学重点〗
Internet浏览器、Outlook express电子邮件收发软件。〖教学难点〗
基于资源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数〗
上课2学时,实验学时2学时。第一节 概述
〖教学目的〗
1、理解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
2、掌握利用浏览器获取网络教育资源的方法和途径。〖教学重点〗
利用浏览器获取网络教育资源的方法和途径。〖教学难点〗
利用浏览器获取网络教育资源的方法和途径。〖教学内容〗
一、网络教育资源的概念
二、利用浏览器获取网络教育资源
第二节 网络信息检索
〖教学目的〗
1、掌握信息检索的常用方法。
2、掌握信息检索策略和技巧。
3、熟悉常用的WWW搜索工具。
4、学会利用下载工具下载网络教育资源的方法。〖教学重点〗
信息检索的常用方法、策略和技巧。〖教学难点〗
信息检索的常用方法、策略和技巧。〖教学内容〗
一、信息检索方法
二、信息检索策略和技巧
三、WWW搜索工具
四、利用下载工具下载网络教育资源
第三节 网上交流与资源共享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的网上交流工具,熟练掌握Outlook Express电子邮件收发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资源共享的方法与常用软件。〖教学重点〗
常用的网上交流工具。〖教学难点〗
资源共享的方法与常用软件。〖教学内容〗
一、网上交流
二、资源共享
第四节 基于资源的学习
〖教学目的〗
1、理解基于资源的学习的概念。
2、了解基于资源的学习的教学模式。
3、观摩基于资源的学习的教学案例。
〖教学重点〗
基于资源的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难点〗
基于资源的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基于资源的学习
二、基于资源的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基于资源的学习的教学案例
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2)
〖教学目的〗
1、掌握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知识。
2、了解教育信息化对师生的要求。
3、了解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
4、了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5、了解信息技术与课和整合的目的和层次。
6、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和方法。
7、了解用信息技术带动课程改革的时代意义。〖教学重点〗
教育信息化对师生的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和方法。〖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策略和方法。〖教学时数〗
上课2学时。
第一节 教育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教学目的〗
1、理解教育信息化的概念。
2、理解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教育信息技术的概念。〖教学重点〗
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教育信息技术。〖教学难点〗
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教育信息化
二、教育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教育信息技术
第二节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目的〗
1、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和方法。
2、理解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教学重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和方法。〖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和方法。〖教学内容〗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和方法
二、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
第三节 用信息技术带动课程改革
〖教学目的〗
1、了解新课程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方面支持。
2、理解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的作用。
3、观摩新课程改革的应用案例。〖教学重点〗
理解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的作用。〖教学难点〗
理解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的作用。〖教学内容〗
一、新课程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
二、信息技术在新课程中大有可为
三、新课程改革的应用案例.
第三篇:教育技术学专业见习周总结汇报
12级教育技术学专业见习周总结汇报
一、见习的目的
提高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将所学的理论课程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的能力,培养教育技术学专业同学对于专业课程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团队意识。
二、见习时间
2014.11.02——2014.11.09
三、见习地点
四、见习对象
12级教育技术学全体同学
五、见习内容
1、每人编写一份脚本;
2、每人完成一个Flash课件,并进行展示与讲解;
3、每人完成自己的专业见习手册;
六、见习体会
经过为期八天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实践周,全班39位同学都顺利地完成见习内容。八天中,大家都早出晚归,坚持不懈,一天超过十个小时呆在实验室,辛苦是值得的,大家都顺利完成了见习内容并且收获了很多,在此,我做出以下几点总结:
1.相互鼓励,坚持不懈
实践周的过程是辛苦的,课时安排和平常上课一样,但很 多同学都为了能充分的利用时间,每天8点左右就到了实验室,一直到晚上9点多才回寝室,中饭也在实验室解决。很多习惯睡午觉的同学也放弃了睡午觉的时间来做课件。一天十多个小时高强度的作业让大家的身体多多少少都出现了一些病症,但这些并没有将我们击垮,大家一鼓作气,一直到实践周的最后一天也没有松懈,因为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奔向胜利。
2.团结协作,发现问题
在见习周期间,大家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我们就会向旁边的同学寻求帮助。这时候大家都很好的发挥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有时问题比较棘手,个别人解决不了,大家就会几个人聚集起来一起讨论,用大家的智慧一起解决难题。课件的成功制作离不开大家的团结合作。
3.敢于创新,激发灵感
见习周期间,同学们相互团结合作,相互学习,在此过程中,通过交流激发新的灵感,或者相互在讨论中发现新的突破点,这一过程是很值得纪念的,同时,这样的相互建议提醒更能让我们制作完善的课件。
七、见习不足
见习苦并快乐着,在收获之余我们也认识到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大家以后保持优点,改正缺点,越做越好。1.计划不足,时间安排不当
见习期间,最明显的就是时间安排不恰当。很多人在见习第三天的时候还没有正式开始制作课件,还在为选题的事而烦恼,这就使得大家在后面几天的时间里来不及制作足量的课件内容。在以后这种类似的活动中,要会吸取教训,总结经验,预先制定好完善的计划,为每天要做的事做好充分的安排,还要考虑到各种可能的突发状况。时间、任务的规划。合理有效的工作计划安排,对于我们课件的制作进度会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就会不出现将今天的任务拖到明天,课件没有完成的情况。2.课件内容不够
首次用flash软件制作课件,很多同学是迷茫的,开始根本不知道从何下手,八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合理利用时间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抓住课件重难点,并进行突破,然而,很多同学在这方面是不足的。若能改正,将变得更好。
总之,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样的实习机会,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Flash课件制作的一个深入探究上来,通过全程的一个自我设计、自我制作、自我展示,使我们体会一个自我完善与提升的过程。
第四篇:教育技术学专业见习队总结
教育科学系2009级教育与技术学专业
见习队工作总结
见习时间:2012年3月18日——2012年3月24日 见习地点:**技师学院
见习成员:2009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全体学生 指导老师:刘**老师
为了提高师范生的素质和水平,锻炼我们的能力,2012年3月,我们2009级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迎来了为期一周的见习。此次见习,我们全班36名成员在刘**老师的统一安排下,分为3组,分别在周*、李**、唐*老师的指导下,在**技师学院进行现场观摩课堂教学的见习。
3月18日,我们见习队的两名队长及三名组长和刘**老师一同来到**技师学院了解其情况,做好见习的相关工作。在**技师学院信息技术系欧阳主任的带领下,熟悉了我们的见习地点,了解了相关课程开设的教室,为我们的见习工作顺利的开展做好了相关准备。
3月19日至3月21日,我们在**技师学院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课堂教学观摩见习。每天早上7:10,全体同学集合坐车来到**技师学院。所有同学分成三组,分别在组长的带领下去相应的课堂听课。在课堂上,同学们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与任课老师一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同学们都很积极,善于在观摩学习中发现老师讲课的优点,认真学习。直到下午4:20,全体同学才乘车回学校进行整理和总结。为期三天的观摩学习就很快结束了,同学们回到学校分小组进行了组内交流讨论,相互分享自己的体会。
3月23日,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在文A306进行了经验交流,每个组派了代表进行经验交流和讨论,很多同学也积极的上台发表自己的见解,整个讨论过程气氛很好,通过这次见习,大家对师范素质的要求和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针对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对比及今后实习可能面临的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探讨,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要有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要了解学生,善于考虑学生的心理;对学生应该要有耐心,有责任心,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
二,对教学对象的合理把握。**技师学院的学生由于生源的层次级其他方面有明显不同,导致整体素质水平相对欠佳,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因此,我们认识到作为一名老师应该要清楚地了解自身教学对象的特点,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来教学,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学习。
三,教学设计要合理。在教学设计上应该结构完整,步骤清晰,内容得当。课件应该切合主题,内容详略得当,注重细节,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教态的重要性。老师应该以身立教,为人师表。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要懂得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五,当前的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较大区别,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各取所长,合理分配。在**技师学院的教学当中,他们主要推行一体化教育,以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来驱动学生学习。因此,这里的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很强,但是他们的教学很少的涉及到理论教学,这就有可能导致他们因为缺乏系统理论知识的支撑而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不能举一反三,创新能力不强。而在大学教育中,我们对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还不是很高,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华而不实的现象。因此,我们认为,在今后的职业教育当中应该适当增加理论课程的比重,用系统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结合较强的实践能力来提高学生的水平。大学教育应该加强实际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样可能会更容易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当然,同学们的观点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很多同学提出了自己其他方面的的建议和见解。最后,刘**老师就同学们的体会作了总结性的发言,对我们当前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做了指引,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实习甚至工作生活,都有这很重要的意义。
这次的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大家也觉得学到了很多。通过此次见习及交流总结,同学们普遍感到自己在很多方面的认识都有了提高,在很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大家对教师的现状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了更为恰当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了更为真实的体验,这些都有利于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同学们也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因而会更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和能力。
此次见习,是我们对教师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个过程,让我们对教师这个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相信,这次见习将会给我们今后的实习和工作提供有力的帮助。
见习队长:** 2012年3月24日
第五篇:教育技术学专业网站
教育技术学专业网站
1.国内教育技术综合网站
• 中国教育技术网:http://.cn/
• 中国教育技术学网:http:///index.h
• 惟存教育网:http:///index.php3 • 北师大网络实验室:http://.cn/etc/INDEX.ASP•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网:http://.cn/
• 赛伯时空教育网:http://.cn/2/index2.htm
• 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网:http://.cn/main.htm
• 在线教育资讯网:http:///
2.国外教育技术资源索引网站
• 国外教育技术网站的汇编网:
• 教育技术链接网:
-Table • 教育技术百科全书网:
• 远程教育资源网(国外): • 远程教育资讯网(国外): • 美国网络教师:
•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模式: • 美国教育技术联合会:
• 美国远程教育协会:http://www.xiexiebang.com/
• 英联邦共同体学习联盟:http://www.xiexiebang.com/
• 亚洲开放大学协会:http://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