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布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开发和利用(盛玲)
吴江区第六批学年课题研究成果主件
布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开发和利用
盛泽实验小学幼儿园
盛玲
摘要:新《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原则”;“教师应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充分利用家乡的文化资源 我园地处有名的丝绸之乡——吴江盛泽,家家户户都从事着与轻纺业有关的工作,牵丝的、织布的、染布的、收布的、卖布的„„而孩子们见得最多的也是日夜轰鸣的纺织机和各种花纹的布料,可以说,丝绸文化已经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各种各样的布在自主性区域开发和利用,将布作为一种低结构的材料合理、科学、巧妙投入自主性区域游戏中,按幼儿的想法任意操作,改变,组合,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主动探索和学习。
关键词:
布
区域游戏
开发
正文:区域游戏活动是幼儿园一种重要自主活动形式。它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探索方式为主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个体活动空间,能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它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幼儿园教师及幼儿所喜欢的活动。《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园地处有名的丝绸之乡——吴江盛泽,家家户户都从事着与轻纺业有关的工作,牵丝的、织布的、染布的、收布的、卖布的„„而孩子们见得最多的也是日夜轰鸣的纺织机和各种花纹的布料,可以说,丝绸文化已经渗透到幼儿的生活和游戏中。于是,我们就把幼儿熟悉地、感兴趣地“布”运用到我们的区域游戏中,开展了一系列以“布”为材料的区域游戏内容,使幼儿在形态各异的“布”游戏中,通过自由选择、自主开展、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游戏过程,感受到区域游戏自由的氛围、体验到操作的乐趣、品尝到合作的快乐。
一、游戏环境创设“布一样”
《纲要》中说: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环境是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幼儿与物之间互动的关键性因素。为此,在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中,我们老师和幼儿一起行动起来,创设了以“布”为主材料的游戏环境,让环境发挥特殊的、潜在的影响作用,营造了“布一样”的区域游戏环境。比如:我们用小碎花布布置娃娃家的窗帘、桌布,小床,像家一样的温馨。用颜色亮丽的绸段布置小舞台,用布制作各种表演服装,头饰,道具,用蕾丝做隔断。用蓝印花布布置小吃小条街,独显水乡小镇的乡土文化。在区域游戏环境创设中,我们的幼儿也是环境创吴江区第六批学年课题研究成果主件
设的主人,是环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欣赏者。环境创设中大的框架是教师创设的,里面的内容是出自于孩子的作品,孩子用布做的小花伞、小布花,小布偶,稚嫩却不失童趣,天真却不失美感。环境创设完成之后,孩子们发出了啧啧的赞美声,“我们的班级真漂亮”的欢呼声不绝于耳,孩子们体验到了自己作为环境创设中的主人的自豪感。
二、游戏材料投放 “与众布同”
《纲要》中明确规定,要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区域活动是幼儿个性化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所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虽说在我们盛泽本土“布”资源很丰富,但在区域游戏材料投入时不能一刀切,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将布投入到不同区域游戏中去,进一步有效开发布的各种玩法,让幼儿在愉快的玩乐体验中享受成长。比如:在娃娃家里我们投放了用“布”料制作成品的生活类:如小宝宝的衣服、裤子、帽子、小娃娃、袜子、床上用品等,让他们进行角色表演。在娃娃家厨房里,我们用布制作了饺子、包子、馄饨、面条等,让幼儿来学一学妈妈和爸爸。每次孩子们进入娃娃家,都会开心的玩,并能坚持很长时间,问孩子为什么喜欢,有孩子说:“因为我家也有这些东西”“我可以当妈妈”等,从中可以看出废旧布料融入了幼儿生活。在美工区我们提供了各种零头布,白胚布,幼儿用不同的布进行布贴画,制作小布偶,小布花,用各种颜料进行扎染、印染、蜡染等。在益智区提供了不同材质的布让幼儿观察布的颜色及花纹,通过实验了解“布”的特性,知道不同的布有不同的用途,同时在游戏区我们还提供不同的辅助材料让幼儿进行实验,如:如何布站起来,哪块布吸水快等等。让随处可见的布,在游戏中发挥“与众布同”的作用
三、游戏材料运用“出其布意”
“布”作为一种低结构材料具有多样性的表现,在幼儿自主区域游戏中,教师应该按照幼儿的想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引领幼儿对布进行操作、组合、改变、制作,充分利用布多变的特点设计游戏情节,或灵活运用布,引导幼儿探索布的“一物多玩”,让一块简单的布在孩子的手中玩出“出其布意”的效果。如:在科学区,我们将布裁剪成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挑选出不同颜色的废布,放置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布入区角,请幼儿将布按照大小、颜色及形状等不同要求进行有规律的排序。在美工操作区幼儿将废布撕成布条编成尾巴、布绳、做成布毽子,又将制作好的成品开展揪尾巴、踩绳、拔河、拉锯子等活动。我们还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合作用布制作了“袋鼠跳”的布袋、“网小鱼”的网、吴江区第六批学年课题研究成果主件
沙包等,开展袋鼠跳、网小鱼、钻山洞、跳沙包、砸沙包、夹沙包、踢沙包等游戏。让孩子在运用“布”材料的区域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使孩子们逐步了解区域活动中“布”材料的作用。教师引导孩子勇敢的面对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孩子积极与材料互动,并在互动的过程中赢得了成功和自信。
总之,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如何充分地开发和利用区域材料,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让我们的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幼儿的主动发展服务,仍是我们不断研究的方向。布料是我们盛泽镇的丝绸文化资源之一,给我们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幼儿自主区域游戏活动中充分的利用,还要在不同活动中、课程中进行开发和利用,将盛泽的本地特色文化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我们的特色资源发挥效益。
第二篇: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淮安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微型课题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的研究”
阶段成果汇报
洪泽县朱坝中心幼儿园课题组
课题提出
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而区域游戏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重要活动之一。但我们发现在区域游戏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区域活 动中玩具投放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玩具的使用效率不 高;幼儿的区域活动时间不足等。对幼儿园自制玩具的研究为数不少,有“自制玩具 的开发和利用研究”,有“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引导幼儿 自制玩具研究”,有“农村幼儿自制玩具教育功能的开发和研究”------我们《幼儿园区域游戏中自制玩具有效利用的研究》,立足“自制玩具”,注重“有效利用”,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结合农村乡土材 料和废弃物品比较丰富而幼儿园区域游戏玩具相对缺乏的实际,以“益智、怡情、养德”为目标,着力“用自制的玩具进行游戏”。
研究目的
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 挖掘和开发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促进完善设施,提高保教质量,有效提高自制玩具在区域活动中的利用率,提炼办园特 色,提升办园品位,充分发挥江苏省优质园的示范、辐射作用。
核心概念
所谓“区域游戏”,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场所”。“玩具”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除了工厂里生产出来的精美玩具外,还可以包括儿童或成人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及材料自己制作出来的玩具,以及那些生活中纯天然的材料。本课题研究中的“自制玩具”,就是利用 我们身边的一些废旧材料制作的一些适合幼儿的玩具。“自制玩具的有效利用”,在本课题研究中是指能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提供丰富有趣、多层次的操作材料,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丰富幼儿探索的空间;制定合理的游戏计划,让游戏更有目的性;能适时有效地介入游戏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应有作用,使幼儿在活动中得以有效发展。
研究措施
为了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有效的利用自制的玩具进行游戏,我们每周安排2—3节特色活动课,保证特色活动的时间;始终引导教师和幼儿家长收集乡土材料和废弃物品;适时组织大家共同制作玩具和手工作品;并按 不同的年龄层次投放到各班的区域游戏活动中。研究中 我们坚持教师和幼儿一起游戏,加强指导,强化组织;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在玩中练,在玩中创造,在玩中成长,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具体的说,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
一、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
首先是合理安排区域活动空间。为了克服活动室空间不足的问题,我们充分拓展可用空间,如可以将走廊、午睡室、过道甚至平台等都利用起来。有的班级将幼儿 园运动区设置在走廊上;有的班级则将小医院放在过道,把幼儿放衣服的橱柜也创设进区域,作为小医院的药柜或者挂号收费窗口。除了保证足够的活动空间,教师还要注意活动区域的动静分开。如将益智区、美工区、生活区等静的区域安排在一起,与幼儿园、菜场、运动区等闹的区域分开。可以利用塑料展板、大的废旧硬纸板或者请幼儿自己拼搭积木围墙将各个活动区域隔开。同时,教师应做好各个区域的环境创设,营造浓烈的活动氛围。一些社会性活动区域,在环境的创设上要注重真实性,如理发店,可模拟真实的理发店,创设有水龙头、洗头盆、镜子、梳妆台、烫发机等;如小医院课创设挂号、收费窗口,医生办公室,治疗室等,为幼儿营造相对真实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心理上首先获得一种认同感。在区域活动创设上,我们着力塑造“布局合理、个体鲜明”的特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指向,我园的公共区域为幼 儿创设了《福娃超市》、《个性创作区》、《生活学习区》等等,这些不仅让幼儿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同时也让幼儿分享到劳动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在班级活动区里,我们为了使幼儿能熟练的掌握常用的学习工具、劳动工具及各种材料使用的技能,我们有意识的将这些工具、材料投放于活动区域中,便于幼儿探索使用,提高幼儿相应的技能。如:中班年级组以手工活动为突破口,为幼儿创设了《种子粘贴》、《树叶造型》、《插花坊》、《蔬菜造型》等等,在这里孩子们逐渐掌握了动手剪、折、贴的技能,也了解了身边常见蔬菜的特征,各种农作物的种子及树叶颜色、形状各异的特征变化。
二、多种形式鼓励教师自制玩具。
1.岗位练兵促进教师自制玩具。制作玩具是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长期以来,我园将自制玩教具作为教师岗位大练兵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每学期举行一至二次自制玩教具评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们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教师们坚持利用当地资源和各种废旧物品,为幼儿的游戏活动、学习活动精 心设计和自制各种类型的玩具、教具、学具。不仅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游戏材料和操作材料,美化了幼儿园环境,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而且在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开发和利用环境教育资源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我园教师自行设计和制作的玩教具,多次在市、县级的展评活动中获奖。
2.开展活动鼓励教师自制玩教具。为不断提高保教质量,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美丽、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我园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教师自制玩教具。如:易拉罐瓶、卷筒纸心、废旧泡沫板、废旧纸盒、皮鞋盒、矿泉水瓶、布条、竹筒、纸箱、旧报纸、一次性纸杯、塑料制品、汽水瓶、吸管、空药瓶等。不定期的组织教师参加玩教具制作、环境创设等专题培训,在全园举办“教师制作玩教具展评”、“教师小制作比赛”、“区域游戏评比”等活动,上周我园举行了利用“自制玩具进行区域游戏”活动评比,师幼共同努力,创作出大量的区域游戏玩具,并且人人发挥能动性,设想出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大(4)班的老师们设想的“编织坊”、“钓鱼岛”让孩子们玩的兴致非常浓厚。正是了开展多种活动促使我园教师自制玩具蔚然成风。
3.联系实际引导教师自制玩具。我们是一所农村幼儿园,淮安洪泽是我们的家乡,我园坐落在洪泽湖东岸,美丽的水乡物产丰富,用来制作玩具的材料更是体现水乡的特色,所以我们鼓励教师用粘土、芦苇、稻草、破渔网等为材料进行制作玩具,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有以洪泽湖水文化为主题,用螃 蟹壳、甲鱼壳、河蚌壳、田螺等为材料制作出形式多样的区域玩具,有的老师把甲鱼壳制作成京剧脸谱,然后 投放到美工区让幼儿着色,还有的班级把田螺壳染上各 种颜色,当成计数器。这样一来不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 力和游戏兴趣,更有助于幼儿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三、立足幼儿自制玩具进行区域游戏。
1.投放自制玩具注意针对性。我们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入手,利用自制的玩具设置了开放的、综合的活动区域,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幼儿在此获得动作技能的练习、体能的训练及智力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特色的环境氛围。因为幼儿的能力发展有一定的差异性,能力有强弱之分,活动方式也有不同的偏好,我们精心设计了各室的区、角,最大可能地满足幼儿的不同需求。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制作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玩具,并且适时投放到不同的区域里。如小班的区域游戏多以娃娃家为主,所以投放的材料主要是布娃娃、床、凳子啊等简单的居家设备;而大班的孩子对娃娃家的要求不仅有角色还要有情节,这样投放的娃娃 家材料就要更丰富。
2.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游戏是幼儿的生活,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是伴随幼儿成长所必不可少的活动。我们用废旧材料为幼儿提供了自制的半成品玩教具:大班“可爱的小人”制作活动中,造型材料是“铁丝”,教师示范了小人的制作方法,然后给幼儿留出了不同肢体动作创作的空间,幼儿创作出了滑雪小人、机器人、奥特曼战士等。小班、中班可以投放一些编织一半的玩具,让幼儿自己完成编织。这样不但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他们的游戏兴趣。
四、力求家园配合进行区域游戏。区域活动材料越丰富,形式更多样,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就会变得更聪明、自信、大胆。农村幼儿园没有足够的资金购置现成的教玩具,而利用自然物和废旧物品就成了很好的丰富区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就需 要老师、家长和幼儿共同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 自然物并非指专门为幼儿游戏而存在的材料,它包括自然随时可觅的一切,这一切在孩子们眼中都可以成为他们最心爱的玩具。在自然区域里,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戏材料。如小树叶粘贴成小动物、叶子拓印、制成“书签”;捡来小石头、小树枝、芦苇杆当成计算材料;小石头染色,当成飞行棋子;竽头叶子当成小伞、做成扇子、帽子;采来野花编织花环,互相比比谁的花美,谁的花多;泥巴做出汤丸、大炮、坦克等; 稻草做出草人、草飞机、蜻蜓等,孩子们在随心所欲的玩乐中得到了自由的体验和创造的乐趣,也增加了想象力和合作能力。二是巧用废旧物品,如老师或幼儿带来家 中的洗发水瓶、化妆瓶子投放到“理发店”;方便面碗种上葱、蒜;小朋友把以前穿过的小衣服带来,变成了 “娃娃的盛装”;瓶盖做成串铃等等,幼儿参与制作,动手能力进步了,创新意识增加了,环保意识提高了,也更喜欢玩区域活动了。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利用自制玩具进行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体现主体性,我们积极开展家园互动活动。每学期举行一至二次家园同乐亲子活动,让家长和社会成员成为幼儿利用玩具进行游戏的指导老师,让家长陪伴 孩子共同活动。这次的家园互动中我们就安排大(3)班的家长制作玩具比赛,家长们非常积极的配合了我们的 活动,他们制作了风车、铁环、小推车等各种玩具。
研究成效
一、素质教育得到实施。
1.《纲要》精神得到贯彻。通过研究,促进了幼儿教师深入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并把《纲要》中先进的教育思想自觉的转化为自身的教育行为,真正发挥幼儿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了素质教育在我园的实施。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许多保教老师能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的利用价值,更新游戏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区角游戏和户外体育游戏活动,点燃了幼儿的创造火花,增强了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自主开放、多项选择、供孩子们充分交流、合作、探究、学习和自由发展的空间,保护天性,张扬个性,体验成功,培养自信,寓教于乐,达到了良好的教育目的。
2.游戏活动精彩纷呈。在研究中,大家认识到利用材料、器械、道具开展的游戏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愉快情绪、满足幼儿活动愿望、丰富幼儿生活经验,而且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及多方面能力的发展。所以许多保教老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科学合理的利用自制玩具,开 展各种体育游戏和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活动。“钻山洞”“小兔拔萝卜”“看谁投得准”“赛车” “碰碰车” “开火车”“跨栏”“三节棍”“彩色障碍跑”“曲棍球比赛”“走五彩迷宫”“翻筋斗”等体育游戏,有效地帮助幼儿练习了走、跑、跳、跨跳、四肢着地钻、爬,挥臂投掷、臂力、手、眼协调及平衡等诸多能力。几年来,我们利用废旧物品先后制作的体育活动器械500多种,开展体育游戏达30多种。使幼儿身体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心理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3.自制玩具丰富多彩。在课题研究中,许多班级能就地取材,例如,小(1)班利用稻草,制作出一系列“百变稻草”教玩具;大(2)班 “娃娃超市”中,大部分 商品是泥制品;中(3)班在干净的废旧轮胎上涂上漂亮的颜色,装上小小万向轮、结实牢固的绳子,就成为多 功能的“车”; 一些班级把废旧摩托车纸箱、家用电器 纸箱、食品箱、奶箱、鞋盒等进行简易加工,成为小朋友的“快乐小车厢”“小小坦克兵”“大足小足走”等游戏道具;一些老师和幼儿一起,利用废旧的报纸、各 种纸箱、纸盒、牛奶罐、挂历纸、蛋糕盒、布袋、海面 条、饮料瓶等材料共同制作了各种各样的彩球、纸棍、车辆、坦克、飞镖、飞碟、火箭、降落伞、篮球网、拉 力器、举重器、摸高器、砣螺、障碍栏、梅花桩、彩绳、多变飞接器、高跷、跑马套、推车、风车等多种教玩具------这些自制玩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不仅具有科学性、创新性、艺术性,而且具有多种功能,可操 作性很强。
二、教师潜能得到发挥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才华得到充分展示。教师们能就地取材挖掘游戏素材,并进行巧妙构思,与孩子们一起动手动脑,设计、制作出的融趣味性与科学性为一体的安全适用的玩具,充分反映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改革精神,展示了幼教工作者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 神风貌。她们利用科学原理制作出各种成品、半成品的玩具,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奥秘;她们在设计区域活动的内容时,能注意与相应时期主题教育的内容相融合,相渗透,使区域活动成为集体教育活动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并将某些适合个别化教育 的内容放在区域中进行,提升了游戏活动的内涵。同时,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指导幼儿游戏的能力、技巧也得到了提高。
三、办园特色得到彰显
我园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利用自制玩具进行游戏”的办园特色不断得到彰显。2010年,在江苏省优质幼儿园现场评估中,我园的办园特色受到省专家组的一 致好评,特别是利用自制玩具进行区域游戏这一活动给专家们留下深刻印象;2011年,江苏教育电视台、教师 教育杂志等多家媒体给予相关报道。
存在问题
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是我们也清 醒地看到,在自制玩具和游戏开展过程中,还客观地存 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投放的材料缺乏目标性。在活动过程中,有的老 师因为怕麻烦,没能尽心地准备,随便在各个区域投放 点材料,这样活动缺乏目的性,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育观念上依然存在重集中活动轻区域活动的倾向。长期以来,幼儿教师习惯认为,集中活动是一日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集中活动无论在活动准备还是活动过程中,都占用了教师大部分的精力。
3.在教育实践上缺乏研讨。在幼儿园的教研活动中,研讨区域活动的时间大大少于集中活动,在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中,我园用于研讨区域活动的次数很少。4.耐用性等欠缺。纵观我们师生自制的玩具,我们感觉科学区玩具的种类、数量不足;有的玩具华而不实,不能反复使用,小朋友玩过一、二次,就面目全非,耐用性较差。
今后研究设想:
1.以此次汇报交流活动为契机,把“运用自制玩具 开展游戏活动”研究作为幼儿园的常规活动之一,长抓 不懈,为我园的示范性活动及交流搭建平台。
2.在活动中加强组织和指导,对用自制玩具进行区域游戏活动加强指导,设法让幼儿主动地参与游戏,让他们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进行游戏。教师可在适当的时间参与游戏,介入游戏中。
3.要对师生自制玩具的材料选择及制作方法加强培训和指导。材料要选择绿色环保经久耐用的废旧物品; 制作方法要进一步体现出科学性。
4.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领,让她们在思想上认识到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性,重视对区域游戏 的研讨,遇到问题及时提出,在教研活动中大家进行探讨、分析、总结,以论文的形式呈现给课题组。
第三篇: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方法
幼儿园区域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方法
《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而区域活动因其具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因而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需要,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几年来,我园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及教育目标,注重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充分挖掘资源开展区域活动,进行了有效尝试,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指导出现了一些偏颇现象:一是教师放任自流,完全让幼儿自己玩;二是教师干预过多,从活动主题的确定、情节的安排,一直到活动过程,都由教师决定。这两种极端都没有发挥教师在活动中的积极作用,有失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区域活动呢?我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观察是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区域游戏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区域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材料恰不恰当,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的方式
(一)平行介入:是指教师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逼真的食物,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介入:是指当幼儿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超市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两位幼儿由同时切菜变为一人切菜一人做饭,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开饭”,并且知道饭和菜是要一起上的。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
(三)垂直介入: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的危险行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是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暴力的消极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
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作积极具体的指导。
(一)心理指导 良好的心理环境对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感到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内在兴趣,增强自信心、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因此,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时要面向全体幼儿,为每个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指导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丰富幼儿的词汇、短句,帮助幼儿掌握人际交往中的规则、行为,如:进区域活动的规则(该区域活动人员已够,就应另选区域活动),分配角色的规则(自愿选择,不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等),使用材料的规则(不在朋友手上夺取)等。引导幼儿在人际交往中正确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同时还应提醒幼儿在活动中要团结友爱,相互谦让,相互协作,共同进步,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人际关系和谐、融洽。这样,不仅有利于幼儿愉快地参加活动,而且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二)语言指导。
1、提问。提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明确的行为判断。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例如,玩“菜市场”游戏时,菜卖完了,孩子们的游戏便卡壳了,没法往下进行,教师用提示性的语言“那我们去烧菜吧。”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这样“小厨房”便热火朝天地开起来了。
3、鼓励与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面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面行为的出现。
(三)行为指导。
1、身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教师应该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提供材料。根据中央教科所IEA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幼儿在活动中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活动的针对性、积极性。在材料不可选的情况下,幼儿的无所事事率最高,交往频率最低。在材料任选的情况下,无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频率最高,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情况及时添置新的材料。如好几天无人光顾的科学角内,教师放上了放大镜,孩子又活跃起来。“小小舞台”里,教师及时投放了魔术箱、帽子等,孩子由原来单纯的歌舞表演,又增添了新的玩法,花样也更丰富了。
3、动作示范。规则游戏由于有玩法及规则的限制,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因此,教师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掌握规则。在创造性游戏里,如表演游戏,教师可以在小舞台上向孩子们进行示范性演出,不仅能激发起幼儿的表演欲望,而且能将各种表演技巧展现给幼儿,供幼儿模仿,教师还可与幼儿一同表演,表演里面就隐含着示范。
(四)个别指导。
要使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就必须做到因人施教。所以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应依据目标有计划地指导个别幼儿。如有的幼儿性格内向,交往能力差。教师就应先引导他们到娃娃家去作客、到超市去购物,鼓励他们大胆和朋友说话,当他们能够和朋友交谈时,又可引导他们到娃娃家去扮演“爸爸妈妈,餐厅去扮演‘服务员”。增强其口语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使其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总之,区域活动这一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布置格局,重视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视幼儿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重视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的互通合作。因此我们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采用正确的方法介入幼儿的游戏活动,真正体现教师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作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第四篇:布朗幼儿园 让孩子在游戏中健康成长
布朗幼儿园
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健康成长
我国依据联合国发布的《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制定了《幼儿园工作规程》等法律法规,为幼儿园教师实施保教活动提供了法律和理论依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尽管有明文规定,但依然有许多幼儿园随意向幼儿灌输小学知识,把游戏视为可有可无的活动,无法保证幼儿的正常活动时间。
家长要选择适合幼儿成长的幼儿园,自然要对其做实力的整体评估。灌输知识与寓教于乐两种教育方式,可谓高下立判。
布朗幼儿园源于布朗国际专业化高品质学前教育机构,是一家国际美语幼儿园。它以布朗儿童英语教育和蒙台梭利教育为特色,把游戏活动贯穿于每个孩子的幼教时期,解放孩子天性,让孩子更有创造力,促进幼儿智力开发,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素养和完美人格的国际化人才。
布朗幼儿园,有着多样化的活动区域,这为不同兴趣爱好的幼儿发展提供了多种条件。孩子们能够自主选择游戏区域,自由选择游戏材料,甚至互配游戏伙伴。教师不再是指挥角色,孩子们也不用再拟规画圆,有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他们不受干扰,专注活动,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与满足,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让儿童拥有世界”是布朗幼儿园的机构意愿。在活动和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孩子的梦想护航。
布朗幼儿园除了每天的游戏活动时间外,还有着自己的一套活动历,像一月布朗新春嘉年华、二月元宵美语灯谜节、三月植树节环保小卫士、四月春日慈善运动会、五月母亲节感恩行、六月“六一”快乐大本营、七月布朗小博士毕业盛典等,这些活动让孩子获得了愉悦的情绪体验,不但增长了知识,也锻炼了孩子的身体,可谓一举多得。
多年来,布朗幼儿园为众多家长解决了一园难寻的困扰,让孩子有了适合成长的优越环境。家长放心,孩子开心,这是布朗幼儿园每位员工最欣慰的事情。
第五篇:本土特色在班级区域、角色游戏中的渗透(定稿)
本土特色在班级区域、角色游戏中的渗透
首先介绍下我们小四班的植物角“花草长廊”。排头“花草长廊”四字悬挂在走廊中央,用太湖芦苇和秸秆制作成篱笆围成芦苇荡的样子加以装饰。同时在地面上铺上黑白灰褐四色鹅卵石,和中大班的特色游戏区地面遥相呼应。在植物角区域的划分上,我们采用了竹网,将两三张竹网编织在一起,将植物们划分了观赏区、体验区、种植养殖区。
考虑到小班上学期植物角的开设,仅仅是让幼儿自带植物,幼儿的参与度仅仅限于观察植物的生长,所以本学期,我们深化要求,积极地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植物种植体验中,如:体验自己种植小葱大蒜,自己发土豆,并且通过家园合作,请家长们提供了大量的种植照片。在体验区中布置了大量幼儿种植成功的影像照片,以及幼儿完整种植兰花的照片,还投入了幼儿贺老师一起观察绘制的土豆发芽记录表。通过幼儿、老师、家长三方的多种努力,将“花草长廊”打造成真正让幼儿参与的植物角。
接着,介绍下我们小四班的特色区域:“太湖垂钓”。幼儿已经进入到小班下学期,在区域游戏中,除了投入适合能力弱的幼儿富有趣味性的的操作材料可以简单摆弄外,还要深化操作要求,逐层增加难度,以供能力强的幼儿操作,基于这些考虑,我们设计了“太湖垂钓”这个地面游戏区域。
在“太湖垂钓”中,我们将芦苇杆、竹子截断,利用吸铁石、棉线有机结合,制作成能够幼儿安全操作的钓鱼竿,用海绵纸只做了数量多、种类多、颜色多的水产品,供全体幼儿感受利用磁力垂钓带来的乐趣。并且还提供了贴有水产种类、不同颜色、数字的网袋,引导幼儿进行水产品分类,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相融合。而装好袋的水产品又能投放到特色游戏“太湖水产”中,将区域游戏、角色游戏中的操作材料循环利用。
最后,介绍下我们小四班的特色游戏:“太湖水产”。我们利用苏州古镇特有的蓝印花布,做了一个屋檐效果的排头,将“太湖水产”四字订于草席之上,并在墙面上编制了一张绿色的大网,悬挂上各种鱼类、虾类、贝类。在材料的投放上,我们制作了大量的太湖特产,如:白鱼、大闸蟹、银鱼等,并将家长带来的装蟹的竹篮用蓝印花布将毛边包裹住,将太湖特产放置其中。还提供了店员佩戴的蓝印花布头巾,使“太湖水产”既有撒网打鱼的氛围,又流淌着古色古香的气息。
除了开设这些与农村本土特色有关的区域游戏,角色游戏,我们在其他角色游戏中也加入了树山本土元素,如,在果蔬店背景墙面上,添置了两颗大树,分别是翠冠梨树和杨梅树。在娃娃家旁,树立了一块刻有“树山村”的大石头,将通安树山的特色文化融进幼儿的游戏环境中,让幼儿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家乡的特色。
班级:小四班 教师:许梦琦、潘丹雅
2014年5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