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约束与对策论文[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5 10:4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普通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约束与对策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普通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约束与对策论文》。

第一篇:普通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约束与对策论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 系统工程 约束与对策

摘要:双语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触摸到相关专业学科的核心与前沿信息,还是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但对广大普通高等学校而言,双语教学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以“系统工程”双语课程为例,就专业课双语教学中存在的约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是指在语言课以外的所有课程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对于学生与教师双方在语言上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重点。2001年教育部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我国本科教育应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尤其是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2005年教育部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又提出“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教育部近年来组织引进了大量国外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优秀原版教材,鼓励在有条件的学校开展英语授课或双语教学。各高校在此背景下对双语教学都提出了要求,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趋势。

双语教学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其中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对象,而且是教学媒介部分或全部地运用到非语言学科的一种教学形式。近十年来,虽然在教育部颁布的系列政策的鼓励和推动下,我国高校的双语教学快速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高校专业课双语教学还面临着一些制约因素。

一、现状与约束

1.教材的约束

教材选取的恰当与否是双语教学能否顺利展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目前国内普通高等学校双语课程的教材普遍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原版教材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触到纯正的英语。甚至在某些高校中,是否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已成为该课程能否被认定为双语课程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由于原版教材在版权、引进经费等方面的限制,使有些课程无法找到原版教材,或者已有的原版教材不适合学生进行双语学习。不同于国内教材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且逻辑性较强的编写思路,国外教材在编写中通常强调知识的全面性,内容具有较强的发散性。这对于习惯国内教材的中国学生而言,存在不小的思维障碍。同时,与国内教材相比,国外教材与国内高校的教学大纲不配套,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主讲教师如果忠于原版教材进行讲解就会与教学大纲产生背离,甚至无法完成教学内容。反之,如果忠于教学大纲,则会破坏国外教材的理论体系。再加上引进教材的配套辅导资料的开发滞后等原因,使双语教材成为限制双语教学开展的一大约束。

2.教师自身能力的约束

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通常有三种模式:第一种为全英文型,即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师运用英文讲义,在授课时全部使用英语;第二种为混合型,即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教师在上课时交错运用英语与汉语进行讲授;第三种为半英文型,即虽然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但教师在授课时采用汉语讲授。严格来说,只有第一种教学模式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但在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后两种模式,尤其是第三种模式反而成了使用最广泛的双语教学模式。

师资是决定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和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娴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能熟练使用英语表述专业知识、解析专业词汇。此外双语教师还应结合双语教学的规律和特点,采用合适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这都对双语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和挑战。目前大多数专业教师专业知识和英语基础都不错,但因为我国学生的英语大多数是重语法轻应用的“哑巴英语”,如果口语中汉语比例过重,就会减弱双语教学的实际效果。而且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等灵活方式就会无法使用,甚至连“简单的提问”都会变得十分困难。能熟练地在课堂上运用英语上专业课的教师还是很少,其口语表达能力往往无法达到教育部对双语教学的要求。双语师资匮乏成为制约高校双语教学顺利开展的一大瓶颈。

3.学生素质的约束

双语教学开展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最新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语言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双语教学不仅对师资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双语课程学习能力。也就是说,学生不仅应具备较强的外语语言使用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即具有使用外语学习较高层次专业知识的综合能力。然而,对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而言,其英语能力一般都十分有限,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一般都不高。在这种情形下,双语教学中就经常会出现虽然前期部分教师还是尽量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来传授专业知识,但是慢慢地就变成了去教学生英语,先教词汇、语法,然后再学习专业知识。虽然最后也学到了专业知识,但是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教英语,对专业知识无法深入讲解。总之,采用双语教学会使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面临很大的困难,甚至影响他们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样就违背了教育部开设双语教学的良好初衷。

二、思路与对策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从2006年开始将“系统工程”作为双语课程,选择英文原版教材,对工业工程、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双语授课。笔者作为该课程的授课教师进行了4年的双语教学工作。系统工程是20世纪中叶才开始兴起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某些思想、理论和方法等,根据系统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地联系到一起而形成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管理工程技术。“系统工程”作为我院工业工程专业一门采用双语教学的核心专业课程,对提高学生素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触摸到系统工程学科的核心与前沿信息,而且还是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国际型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分析了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后,笔者结合自身的授课经验提出一些建议。

1.对引进的教材进行本土化修订

国内教材的系统性和强逻辑性与国外教材的全面性都是十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在选取双语教材时应当在两者之间进行平衡,即对引进的国外教材进行修订。最可行的办法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改编或选编国外原版教材和辅导材料。同时以国内著名学者和权威的教材作为参考,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有益补充。在进行“系统工程”双语教学时,我们采用的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影印版《系统与工业工程概论》英文原版教材。同时,考虑到国内外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差别与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还专门配备了由我院教师编写的《系统工程概论》中文教材做参考。

学生在掌握英语术语的同时也应该知道相应的中文术语。而且,国内外课程设置不同,某些内容需从中文教材中得到补充。例如国外“系统工程”的课程注重系统思想的培养,因此教材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但是对于一些具体的方法论,如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讲解不深,为此我们用中文教材予以补充。

2.提高双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和

为了使双语教学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语,尤其是英语口语水平。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授课的方式方法上多想办法,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我们在进行“系统工程”双语教学时,采用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方法。

在课程的前1/3阶段,中文讲授占较大的比例。这样可以减轻学生进行双语学习的难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以及用英语进行学习和交流的兴趣。此阶段英语大约只占30%左右,教师授课时要将重点、难点等学生难懂和困惑的东西用英语讲解后再用汉语重复一遍。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在课堂上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在课程的中间1/3阶段,英语授课的比例提高到50%~60%,同时,在课堂上增加了学生用英语讲解的环节,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课程的最后1/3阶段,学生对于相关的专业英文术语已十分熟悉。同时,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练习,大部分学生都已经适应双语教学的形式同时能较好地自主运用英语,此时以英语讲授为主,占80%左右。如果学生程度较好,不妨采用全英语授课。

3.采用综合方法提高学生英语素质

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学院在教学计划的编排上就保证学生每一学期都有相关的英语课程或双语课程,从而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持续性和连贯性。此外,根据这几年双语教学的经验和问题,尝试按四、六级英语成绩将英语基础不同的学生区分开,对不同英语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将通过英语六级的学生分到双语1班,将未通过英语四级的学生分到双语2班,通过四级但未通过六级的学生自愿选择加入1班或2班。对双语1班,采用英文原版教材,上课英语比例不少于70%,在课下辅导时以中文教材进行辅导。对双语2班则以中文教材为主,辅以英文原版教材,教师上课英语使用比例为50%左右。采取了这一分班措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极大的提高,对英语学习的畏难情绪已不明显,期末考试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可见,该方法在保证学生提高外语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本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结束语

双语教学在我国高等学校中起步较晚,由于我国特殊的教育环境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还存在误区。尤其对普通高校而言,要想成功实施双语教学还要走很长的路。总之,双语教学是一个漫长的系统工程。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应立足于普通高等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构建多层次、有差别、渐进的双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蔺丰奇.高校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复旦教育论坛,2003,(2).[2]华正宏,钟锐锋.地方性普通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探索[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3]成晓毅.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3).[4]韦红桦.高校推进双语教学的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5]王伟.浅谈双语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6,(30):83-84.[6]曲桂贤.双语教学改革中的探索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6,(5):73-74.

第二篇:简论普通高等学校学籍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以及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发展,依据当今高校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传统滞后的学籍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高校办学需要。从高校学籍管理的重要性入手,在分析当前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改革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现代化的学籍管理制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对高校改革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高校;学籍管理;改革;现代化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籍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教学质量和校风、学风的建设。同时,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原则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它反映了学生在校阶段的各种变化情况,是学校了解、掌握学生基本情况的主要途径,更是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决策的重要依据。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增加和专业数量的增多,给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与挑战。

一、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学籍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加强和完善学生的学籍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籍管理是学校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规定和学校制定的实施细则和规章制度,对学生从入学注册到学成毕业的整个过程所进行的阶段和全过程的质量考核及管理。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学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和方法也具有重要意义。学籍管理制度规定了学生学习、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原则,为学生的成长制定了基本的方向,它具有严肃性、强制性和导向性的特点,学生遵守这些规定,按照要求去做,就会树立自觉学习、奋发向上、树立优良的学风。

二、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学籍管理体系,是以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为依托而延续下来的,它主要强调标准化共性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教育需求。因此,与之相应的学籍管理单一刻板,不利于创新教育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果仅对传统学籍管理工作做局部的调整,只能应付诸多学籍管理中的暂时问题,而不能解决学籍管理中的实质性问题。笔者认为,传统学籍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传统的学年制学籍管理制度显现弊端。

目前,我国高校基本上实行的都是学年制的学籍管理制度。学年制学籍管理即学生必须经过统一规定的学习年限和一定的教学时数,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课程设置按学年安排。学年制学籍管理制度是按班级授课的,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安排课程,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和专业性,但是,这种教学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结构相同,缺乏个性,并不利于发挥学生专长和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多层次的需求。现今,众多大学生面临着就业的巨大压力,而事实上,专业的高级人才供不应求,导致这种社会现象的出现与传统的学年制学籍管理制度不无关系。

第二,学籍管理手段相对滞后。

随着教学班级和学生人数不断扩大,学校设置的专业门类不断扩增,课程科目不断增加,而且专业的设置还随社会的需求逐年调整,传统的学籍管理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学校教育的需要。庞大的学生学籍资料收集、整理及分类分析会使学籍管理工作者难以招架,学籍管理人员很难保证在统计分析中万无一失,落后的学籍管理手段成为推动教学管理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效率的一大障碍。虽然大部分高校引进了网络管理系统,使学籍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但系统仍不完善,因此,还没有真正地实行网上办公,学籍管理经常处于半手工操作状态,这种陈旧的手段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此外,由于学分制改革在试行期,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尚不太完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同时,学分制与学年制并存,两种管理模式无疑给学籍管理带来更多的工作量以及更大的工作强度。

第三,学籍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它不仅要求学籍管理者在工作中要有极强的计划性、准确性、原则性、创新性,还要有完成管理任务和协调工作关系的能力。同时,学籍管理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烦琐的工作,工作量大,影响因素多,在工作上需要管理人员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籍管理是通过管理学籍达到对学生实施教育的目的,所以说,管理人员的素质尤为重要。就目前的状况看,很多高校学籍管理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结构不尽合理,并且随着连续几年的扩大招生,学生人数的增加,管理人员的配备也明显不足。

三、关于高校学籍管理改革的思考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发挥学生个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人才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现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呈现多样化,毕业生就业日益市场化,学籍管理改革不但要适应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还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一切都必然使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并提出新课题和新要求。因此,为了适应教育改革新形势,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管理,需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体现现代技术的学籍管理制度。笔者认为,现阶段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籍管理实行学年学分制。所谓学年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的标尺,又保留学年制的学习年限。现阶段提倡的学分制,建立较为灵活的教学管理体制已成为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改革的主流。学分制改变过去学年制的固定教学学制的模式,有利于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学分制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才能的可能性与机会,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利用在校的时间获得更多的知识。由此可见,学分制在重视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原则下,按照教育规律,贯彻因材施教,使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挥。

其次,进一步完善学籍管理现代化。实现高效、公正、准确、科学的学籍管理,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学籍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学籍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扩招,学生不断增加,生源的来源途径又各不相同,给学籍管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和难度。而大多数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尚处于半手工状态完成,即使采用计算机管理,由于目前各院校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尚无统一的学籍管理软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沟通和协调等问题,也会造成在管理上的高消耗、低效率。为了适应现代办公的需求,保证工作质量,降低工作强度,迫切需要一套统一的、现代化的学籍管理手段。

再次,加强学籍管理队伍的建设。学籍管理队伍是学籍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学籍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学籍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工作的运转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籍管理工作者首先必须加强服务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成本由学生与国家分摊和毕业生自主就业的形式下,学籍管理工作者应时刻摆正心态,对所有的学生及其家长要一视同仁。因此,作为学籍管理工作者必须要做到以高度的责任心维护学籍管理的严肃性,不仅要有认真细心、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发扬尽责的奉献精神。

就高校而言,应当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籍管理工作者专业素质的培训和建设,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机制,根据学籍管理人员知识层次、专业特点的不同,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继续教育方式,把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国内培养与出国(境)培训、短期培训与职业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培训,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观念创新带动学籍管理工作创新。人才资源是一切资源的核心,对于学籍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高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要对学籍工作者的地位和作用给予肯定,不仅要对全校学籍管理工作队伍结构给予合理的调整,还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把物质激励与成就激励、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意识、掌握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具有奉献、服务精神的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现代各高校学籍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

最后,强化法制意识,依法治校。近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学生的维权意识也在提高。现代化的大学应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深入领会并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建设要遵循法律的要求,学校学籍管理制度既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又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将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赋予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权进一步细化,在学校的章程中做出相应的规定,使之成为学校一切活动的依据。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原则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有严格的学籍管理规定,还有完善的法律依据。作为学籍管理人员坚持原则、维护学籍管理的严肃性毫无疑问是正确的,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学籍管理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正常的学籍处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需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进行公平和妥善的处理。同时,学籍管理过程也要程序化。尤其是在处分学生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必要的程序。学籍管理内容程序化不单单指管理工序的流程化,它还是学校学籍管理的标准化过程。因此高校加强学籍管理,必须坚持依法治校、健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综上所述,高校学籍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环节,改革传统落后的学籍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现代化的学籍管理制度,加强高素质的学籍管理队伍建设,是推动现代化大学发展的重要措施,是为社会提供合格人才、科教兴国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志祥,等。学籍管理工作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05,(8)。

[2]魏勇。科学的学籍管理需要高素质的管理队伍[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3]岳新,毕玉建,王申广。严格高校学籍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5)。

[4]余碧春。对高校学籍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5]郑立。谈推进全面学分制的学籍管理制度创新的原则[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

第三篇:高等学校贷款的自我管理与约束

高等学校贷款的自我管理与约束

穆晓楠

摘要:高等学校发展贷款,对我国银行和学校都是一个新问题。从政策支持、社会发展、经济规律等因素分析,贷款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但是,这类贷款又具有一定的风险,可能由最初的高校财务风险转变为银行贷款风险,最终演变为政府的财政风险。要防范这一风险,需要政府、银行及高校共同努力,其中贷款高校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是一个重要方面。关键词:高校贷款;风险管理;自我约束

从科教兴国、弥补政府教育投资缺口、拉动内需、缓解就业以及稳定社会等方面看,高校贷款发展有其必要性;从金融与教育结合的内在要求、高等教育的非义务性质及科技开发潜力等方面看,高校贷款运作能够满足银行信贷资金运动规律的要求,贷款具有经济基础和可行性。再考虑到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产生的巨大的资金需求、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较充裕的信贷资金与较狭窄的资金投向等因素,银行与高校很容易在贷款问题上达成一致。事实上,许多地方的银行和高校已经开始实际操作这类贷款。但是,这类贷款对高校、银行、直至政府都是有风险的,作为贷款对象的高等学校对贷款的自我管理和约束,是防范这一风险的基础环节。

一.充分认识高等学校贷款发展的风险

就高等学校而言,所谓贷款风险是指银行贷款本息不能按期足额偿还而导致的学校财务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首先,银行贷款性质与贷款对象性质的矛盾带来的风险。众所周知,银行贷款是一种典型的信用资金,信用资金的基本要求是有借、有还、有期限、有利息,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实现保本增值。而保值增值的基础是信用资金投入经营活动并产生利润。但是,高等教育在我国应属于准公共品,作为贷款对象的高等学校不是经济组织,它的活动不以营利为目的。即便是目前一些学校的所谓高价生,也只是准成本收费,绝大多数情况下学费是低于培养成本的。这就使得高校对银行贷款本息的按期偿还具有了不确定性即风险性。

其次,高等学校自身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导致的风险。一是高等教育正在形成的国内、国际竞争局面,会导致一些高等学校、尤其是一些地方性院校萎缩,直至最后因为没有生源而关门停办;二是高等学校各项收费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的谨慎管理和控制,学校不可能象企业那样,根据投入成本提高收费标准增加收入,对投入加以补偿;三是一些高等学校的决策者由于缺乏宏观整体思维和社会信用意识,以及因学校发展长期受经费短缺困扰而产生的“花钱饥渴症”,可能在获得银行贷款后,没有科学依据的滥用、甚至浪费贷款。这些因素都可能使高校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本息。

以上分析表明:高等学校不能偿还银行贷款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而作为贷款对象的高等学校,聚集着大量的教学、科研人员以及数以万计、十几万计的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的群体,其行为活动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稳定。且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需要教育专家来运作。由于这种特殊性,贷款银行就难以像对待其他工商企业那样,最终通过法律程序迫使其破产来偿还银行债券。事实上,我国高等学校(民办除外)一般是国家所有的事业单位,它的现有资产基本上是国家财政投入形成的,现行国家政策也明确规定不能用于贷款的担保抵押。这样一来,贷款高校的财务危机,就变成银行的信贷风险。而在金融经济时代,银行的危机影响着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结果,政府便成为风险损失的最终承担者。因为,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正是政府的首要责任。

所以,高等学校的决策者应当树立全局观念,增强信用意识,既要利用贷款加快高校的发展,又要对贷款的使用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和控制。

二.高校对贷款的严格管理与科学操作

(一)严格的管理

——贷款规模管理。高等学校应根据全国及本地教育发展现状、市场需求潜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布局、本所所处的水平层次及发展前景,科学制定、论证学校的发展建设规划。经政府部门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中的贷款额度,应是学校贷款的最高控制额度,一般情况下,实际贷款额应在最高控制额度之下并与客观发展需要相适应。高校要特别注意抑制自身的资金需求冲动,因为银行资金不同于财政资金,银行贷款不是“免费的午餐”。

——贷款用途管理。高等学校贷款只能用于为扩大办学规模、增加发展后劲而必须进行的教学、科研设施及条件的改善、其中主要是学校发展必须的基本设施。禁止直接或变相将贷款用于发放教职工工资、津贴、奖金及福利。在实行综合财务预算制度下,特别要尽量避免对贷款的变相挪用。

——贷款项目管理。贷款高校应对基本建设贷款实行严格的项目管理办法,对流动资金贷款比照项目管理办法,学校要建立起一套贷款项目论证、筛选、立项程序并严格遵守,以防止贷款的挪用、滥用、甚至浪费、不能实现产生预期效果。

——加强监督检查。高校应组织内审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本校贷款的规模、用途、效果及还本付息的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贷款风险及损失控制在最小程度上。出现一些大型基本建设项目中分体或分期子项目建成后利用率不高、效果较差、预计难以实现预期目标情况时,学校应主动考虑调整建设规模和规划设计,停止或压缩新贷款等措施,以防止风险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二)科学的操作

——争取竞争的效果。在各家银行都在努力争取优质高效贷款客户的情况下,有实力的高校应引入银行的竞争机制,以获得贷款规模、利率、期限及服务方面的优惠。

——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高校应按贷款协议及时、足额归还到期贷款本息。良好的信用形象有利于高校持续获得多家银行或多种渠道的融资及融资条件的优惠,有利于学校财物的良性运转。

——测定控制贷款流量。通过科学测定控制贷款流量,一方面使贷款在总的控制规模下按照项目实施进度稳步流入学校,不至于使学校陷入项目建设启动后贷款不能及时到位、预期目标无法实现的“银行贷款陷阱”;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因贷款大量、集中到位造成闲置浪费,增加学校财务(利息)负担。

——合理安排贷款期限结构。期限结构安排的基本目标是尽量避免出现在某一时点多笔贷款到期、学校财务压力过大情况,使还款高峰平均化。对于基本建设项目贷款,其还款期的确定应与投资回收期相适应;对于流动资金贷款,其还款期的确定应避开学校收入的低谷。

——控制单笔贷款额度。一般情况下,单笔贷款的额度不宜过大。大型基本建设贷款应分期放款,每笔款额也不宜过大。控制单笔贷款额度的意义与期限结构的安排类似,主要是为避开还款高峰、特别是收入低谷时的还款高峰给学校财物的压力过大。

——充分利用自有暂闲资金。高校取得的银行贷款是一种生息资本,不管是否使用,他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利息。为节省学校财务支出,高校应在不违反国家财经法规政策的情况下,首先调剂使用自有的暂时闲置的资金投入建设项目,然后再考虑使用贷款,以减少学校利息支出。

——有计划提留还贷基金。高校应根据已贷款项的期限和额度,有计划地在每年的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还贷基金,以保证到期贷款及时、足额还本付息、进而确保学校自身财物的稳健运行及各项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应当说,高等学校按以上思路对贷款进行严格的自律管理和控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避免贷款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而防止银行的信贷风险以及由此转嫁的财政风险,实现金融与教育、银行与高校互动双赢,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然,以上所述高等学校贷款的自我管理与约束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思路,还有进一步深化、细化、系统化、模型化的余地。

参考文献

(1)朱镕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摘要)[N].金融时报,2001.3.6.(2)陈燕峰.试论高校贷款的财务管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1).(3)赵喜仓.做好高校贷款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1,(23).作者简介:

姓名:穆晓楠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71年9月30日

原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工作单位:河北大学财务处

职称:会计师

学历:本科

联系电话:0312—5991778(宅)0312---5079498(单位)

通讯地址: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财务处

第四篇:普通初级中学体操教学现状及对策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苏州市10所初中的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体操类项目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与实践中学体操教学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促进中学体操教学改革。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操教学;现状;对策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体操类项目可有效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协调等素质,对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很高的锻炼价值。体操是与田径、3大球并列的一大类体育教材,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当前由于受到教学安全因素、学校场地器材的限制、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及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等因素影响,初中体操教学的现状很不乐观,体操教学开展不全面,课时很少。本文通过对苏州市10所初中的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分析体操类项目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尝试提出解决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为《课标》的深入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苏州市普通初级中学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课标》以及有关体操类项目教学现状研究相关的论文论著,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访谈法通过走访各校主管体育的领导和体育老师,了解体操教学的真实情况。(3)问卷调查法设计面向苏州市10所普通初中的体育教师的调查问卷,共计发放问卷85份,回收问卷85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4)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归纳,运用SPSS15.0和Excel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教学条件在对各校体育教师的走访和问卷调查中“体育教师对学校的体操教学条件能否满足教学”的需要调查中发现,76.0%的体育教师认为体操教学的条件基本能够满足体操教学需要;在学校体操器材使用率的调查中,83.6%的体育教师认为学生的使用率较低;在体操教学条件对体操教学的影响调查中,有64.4%的体育教师认为对开展体操教学影响较小,缘由是大部分教师不开展体操教学,有没有无所谓。这说明学校在体育经费的投入上还是不错的,绝大多数学校现有的体操教学条件基本能满足当前体操教学的需要,所以体操教学条件不是影响当前体操教学困难的主要原因。

2.教学时数安排

在调查中发现,83.5%的体育教师在学年的课时安排中没有固定的体操课时;89.6%的体育教师在理论课的教学中从没有安排过体操基础知识的学习。综合各学校的体操教学时数,平均为4.5学时,体操类项目课时大幅削减,虽然《课标》没有明确规定具体的体育教学时数,但4.5课时的体操教学明显不能达到教学的标准。这表明体操类教学逐渐淡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对《课标》的性质与目标缺乏深入理解,安排教学内容时,过多的考虑了安全方面的因素,忽视了体操教学对学生身体的锻炼价值。部分教师虽然能够深入地理解,但在大的环境下还是出现了执行不力的情况。

3.教师体操技能

在对体育教师体操技能的调查中发现,仅仅只有7.8%的体育教师专业出生是体操,70.5%的体育教师认为自己在体操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完成动作示范,不具备体操的基本技能,原因是大部分体育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体操,也有大部分教师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完成示范动作,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体育教师,缺乏锻炼,身体发福,体操技能已基本消退。教师不能完成,这如何在日常体操教学给学生教,可想而知。这说明绝大多数的学校体操教学师资不足,教师的体操专业技能匮乏,是体操在中学体育中出现困境的重要原因。

4.体操类项目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开展体操教学的教师中,安排学生进行一些徒手操的最多,大部分教师进行的是队列队形的教学,其次就是一些简单的垫上技巧。而对发展力量、灵敏等素质的单、双杠和支撑跳跃,由于各方面原因都被教师放弃了。部分女体育教师虽然是健美操专业,但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健美操的开展也较少。体操类项目教学内容的调查中也发现,虽然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安排了一些垫上技巧,但这些教学内容也只是停留在简单动作重复上,一部分教师是初三学习初一的内容,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不是很好。这说明在教学中开展体操教学的大部分体育教师还是选择了较容易的体操项目,器械体操已逐渐远离课堂。《课标》仅仅提出了课程目标,而没有制定明确的体操类项目教学内容体系,这严重脱离了一线教师的实际,过高地估计了基层教师系统选择教材的能力;更谈不上让教师自己去开发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体操类项目的教学。

5.体操类项目开展遇到的问题

在体操类项目开展遇到的问题中,教师认为依次是“技巧动作危险性大”“学生基础差”“学生积极性不高”“体操难度大”。部分体育教师认为“体操不是中考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内容”“教师自身的体操素质和能力问题”。这表明体操类项目开展遇到的问题比较多,体育教师开展体操教学的顾虑很多;体育教师安排体操教学内容过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大部分体育教师以考试为指挥棒,考什么就教什么。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体操类项目、尤其是器械体操逐渐远离课堂教学,教师依据各自的理解,“自由”选择教材、侧重点迥异。监管机制缺失,教师对《课标》的执行力不强,教学随意性大,体操类项目教学课时过少,体操类基础知识的教学被忽视。体育教师开展体操教学的顾虑很多,安全是排在第一位的,体育教师安排体操教学内容过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取舍教材。

2.建议

(1)完善培训与考核机制,全面增进广大教师对《课标》的深入理解与执行力。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从体育教师的体操技能、体操教学能力和《课标》出发进行层层培训,增强体育教师的业务能力,增进体育教师对课程目标、性质与价值的深入理解,切实提高体育教师依据课标选择体操教学内容、拓展体操教材与制定体操教学计划的课程实施能力。

(2)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机制,狠抓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在教学中要加大教学管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易操作的日常教学规范、教学评价体系与管理体制,抓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避免体育教师出现侧重和走偏现象,杜绝出现体操等教学内容边缘化的现象。

(3)从基层教师的实际出发,详细制定必修项目教学内容与目标体系。在加大体操教学力度的同时,各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尝试将体操项目纳入到必修内容中,通过制定详细的体操教学内容体系,如体操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考核方案等,避免因缺乏规定、理解的偏差,导致随意选择教学内容的混乱现象。

(4)构建以体操为辅项的主辅项制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教学中把学生主选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体操类项目为辅助内容,并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去,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

天 津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文 件

关于印发《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 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

津教委高[2002]23 各普通高等学校:

现将《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二OO二年五月三十日 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管理办法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培养过程。搞好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本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保证实现对学生实施全面综合训练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但要使学生得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训练,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要着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其潜能,培养学生的开发、创新意识、事业心与责任感,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按照学校制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组织实施。要按照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训练的目标,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明确内容进度与要求。

3、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尽可能选择科学、技术、生产、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并体现专业特点。在内容要求上,要明确专业基本技术训练与培养开发、创新能力所占的比重,并使学生在规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时段内,能满负荷地工作。对毕业设计说明书、图纸和论文篇幅,按不同类别的专业,作出明确合理的规定。

4、毕业设计说明书与图纸,必须符合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要求,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必要的计算、技术经济分析、图纸、参考文献(含一定字数的国外主要参考文献的翻译文稿)。毕业论文正文内容应包括标题、目录、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引文目录、参考文献(含一定字数的国外主要参考文献的翻译文稿)。

5、毕业设计(论文)原则上学生一人一题,多人一题的,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和侧重,并在设计(论文)成果中得到具体反映和体现。

6、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原则上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含外聘人员)。中级以下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不能单独作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

7、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理工科类专业每名教师原则上不得超过8人;人文社科类专业每名教师原则上不得超过10人。

8、各普通高校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有专项经费投入,并要逐年提高生均经费。

9、各普通高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要制订工作程序,并规范运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一般应包括:确定题目、学生选题、开题论证、下达设计(论文)工作任务书、拟订工作进度计划、社会调研、实习、收集资料、制定设计方案(论文纲目)、完成设计(撰写论文)、指导教师审阅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正文)、答辩、评定成绩等程序。

10、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应根据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中的表现、设计(论文)成果质量、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有独立见解或有创见、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设计(论文)成果,给予优秀的成绩。总体成绩一般应符合正态分布。

11、外语类专业的毕业论文必须用外文撰写,并用外语答辩。

二、质量监控

12、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按各专业制定的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安排进行,由学校教务处统一负责进行管理,各校要建立校、系(院)两级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实施质量监控。

13、校、系(院)两级可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对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进行监控。一般应做好选题、中期工作、期终答辩三个阶段的检查工作,并提出检查情况报告或工作总结。学校的自查报告与工作总结,每年暑假前,提交我委高教处。

14、鉴于当前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指导教师力量相对不足,学校经费投入有限,学生又受就业工作的影响等多种情况,各普通高校要切实加大改革力度与工作力度,从题目来源、指导教师配备、经费投入与来源渠道、学生就业工作的安排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创造和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以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能高质量、有序地进行。

15、各高校应依照档案管理制度,对毕业设计(论文)文本进行存档,文本保存期一般不得少于三年。

16、我委将继续加大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监控力度,每年采取相应方式,对各普通高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检查评估。

17、各普通高校根据本管理办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我委高教处备案。

本管理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行。

下载普通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约束与对策论文[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普通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约束与对策论文[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的关系

    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训练与国防教育的关系 摘要坚持走精干的常备与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相结合的道路,这是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对高等院校学生和高级中学学生进行军事......

    双语教学论文(五篇)

    分析双语学生学业失败现象及应对策略 关键词双语学业失败现象 应对策略 我省是一个拥有41个民族的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县区多达21个,几乎占到全省86个县(市,区)的四分之一。甘肃......

    新疆双语教学论文

    在“双语”教学中的感想 摘要: 本人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的问题,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今天拿来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希望大家在互动中能够学习进步,并促进教学的......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征约束与对策

    [摘要] 民营企业在发展中形成了一些颇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但也突出存在着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只有分析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的影响因素,制订出切实可行而又凝聚成精华的文化内......

    浅谈我国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现状及发展模式探讨论文(最终版)

    论文关键词: 酒店管理 双语教学 模式 措施论文摘 要: 鉴于酒店管理专业较强的涉外性以及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双语教学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应用极为迫切。文章通过分析双语教学的现......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指标体系分解说明教学评估加入时间:2008-10-4 17:49:32点击:772 1、一级指标“办学指导思想”的内容有哪些? 正确确定学校的办学指导......

    浅谈普通高等学校考试管理革新的思考的论文

    论文摘要:美国高等教育是全球最为发达的,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其各项制度都已经相当完备,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考试制度的分析,从中总结出对我国普通高校考试改革有借鉴意义的内容,以......

    基于贝克模型谈地方高校双语教学的困境与对策论文

    【摘要】地方高校由于受到师资力量、学生水平等因素的限制,地方高校在开展双语教学时面对更多的困难。根据贝克模式,地方高校应改善可控变量,提高双语教学效果。首先,地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