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心的甜美才是最大的归宿散文
读书的那些年我只觉得自己是个小丫头片子,难搞又莫名其妙,有时不但口角锋利逼人,有时又心高气傲的自尊心作祟说着违心的话,说的比唱的还好听。
步入社会的这几年,当自己一个人走在街上的时候,看着路上形形色色的路人,我总在想当年若自己能够再继续坚持一下的话,是不是过的比现在更加美好呢,是不是会和路上这些奔波的人不一样呢,说实话,要说不后悔是不可能的,我很后悔当年的自己那么的懦弱受不得一点打击摧残,但谁又能保证自己选择的就一定是正确的呢?
自尊心作祟的那个青春年少的我总是会无意识的将周围的一切事物不自觉的拿来比较,失望挫败之后就感觉全世界都跟自己有仇似的,振作不起,所以之后自己悄悄地选择了一条较为轻松的路走,随波逐流,不想做无用功,直到现在自己的银行存款依旧是零。虽然大多时候总是会对别人羡慕嫉妒着,不过我总还是能让自己找到内心平静的方法。
关于幸福,小时候的自己觉得每天能吃上喜欢的糖果就是最开心的了,长大后我意识到拥有二三知心朋友就是最满足的了,再之后看着甜的不要不要的情侣,我发现有一个情人大概会更加美好,所以我努力的去寻找自己想要为之一生陪伴的伴侣,虽然最后以我想不到的暗恋无疾而终,可是似乎在这漫长的时光中的摸索,我仿佛看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就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都有不想让人介入的领域,但是我允许自己胡思乱想,在自己的世界里任意妄为,不负任何责任的与自己斗争,所以就算没有任何人在自己的身边,我依旧能够骄傲的内心满足,不羡慕他人,只是让自己觉得甜美,仅仅一颗糖果就可以填满自己的整个心田。
是的,对于幸福,我觉得内心的甜美才是最大的归宿,物质的追求虽然能够满足自己现阶段的要求,但下一个现在,若干年后的现在,难保我不会再次后悔,我并不是说追求物质不好,我只是想说,自己觉得好的,就是最好的选择,别人所看到的永远是表面上的东西,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东西,所以在还能够做选择的年纪就要好好的为自己努力的追求一次,待到头发花白,两眼昏花时,就算有心,自己又能够改变什么呢。我觉得自己最好的未来就是待到垂暮之年,静坐堂前,赏花开花落,看云卷云舒,笑谈浮生流年,这大概就是我美好的虔诚。
而我的老朋友,用她的话就是她不知道自己生活的目标,想要什么,她唯一明确的就是挣足够多的钱过活自己的下半辈子,人前风光无限,她却常常在晚上偷偷躲在房间里哭泣,后来有一天她告诉我,她再也不会一个人偷偷地哭了,她说以前总是羡慕嫉妒恨着那些讥讽她的人,觉得追求物质的生活似乎就是个巨大的错误一样,但是她发现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就是她最大的动力,不用依靠他人仅凭自己的力量就可以很好的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和拥抱美好的未来,这样的她觉得很幸福。我想这样的她就是幸福的,毕竟你不是我,我不是她。
所以无论人追求的是什么样子的属于自己的世界,只要自己觉得能够被内心接纳就是最好的选择,毕竟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样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替自己做最好的决定,关于未来,请发挥自己的想象。
第二篇: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灵归宿
什么才是真正的心灵归宿?
一般很少有人活着是完全为了自己,而是除了自己之外还为了某个人或某些人,他们是自己生活的动力源泉,是自己的努力的意义所在,想到他们自己就会感到幸福。他们就是自己心当一个人找不到心灵的归宿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生活没有意义。没有奋斗目标,感觉活着没劲。因此有一个心灵归宿,人的干劲和动力会提高很多。那究竟什么才是“心灵的归宿”?其实“心灵的归宿”就是自己的情感的寄托地。是自己用情最深的地方。
家人可以是自己心灵的归宿。比如很多人想到父母、想到子女,就会有无穷的动力。会为了他们而做一切,付出自己的一切。
情感的归宿就是心灵的家,心灵的家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自己也完全属于它。人的身体需要有一个家,心灵也同样需要有一个属于它的家。家是自己歇息的地方,是温暖的地方,是给予自己力量的地方。心灵有疲倦的时候、有累的时候、有受伤的时候,心灵也需要滋养、需要关爱、需要温暖。因此心灵也需要一个家。
可以作为心灵之家的地方,必定是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必定是最懂自己的地方,必定是充满爱的地方,必定是可以无私的给予自己力量的地方。
当心灵找不到家的时候,孤独感就会来袭。就会感觉到自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在这个冷冰冰的世界上行走。甚至会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失去人生奋斗的动力。就是所谓的“心凉了”。“心灰意冷”了。心灵的归宿除了人的因素之外,有时和环境也有关系,比如自己特别喜欢某个城市或某个地方,特别向往那个地方,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的、不惜一切代价的要搬到那里去居住。甚至想要在那里住一辈子,永不离开。这是因为那个城市或那个地方特别符合自己的心意,特别与自己的心灵契合。
可以作为心灵归宿的除了家人或爱人之外,也可以是一种宗教情感。当自己特别认同某一个宗教之后,当自己的心与某个宗教的理念完全印可之后,那个宗教就成了自己心灵的归宿。
不管是家人、爱人或某个地方、或某个宗教,要成为自己心灵的归宿,首要条件就是自己的心灵要与对方的精神有高度的契合或印可。彼此充分了解对方的“心意”,彼此有高度的认同感。彼此之间有合二为一的、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有心灵归宿的人永远都不会缺少幸福感的。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为了摆脱孤独感,需要来自外界的认可。寻找心灵的归宿其实也是一种试图克服或摆脱“孤独感”的努力。有了爱,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第三篇:团结的力量才是最大的
团结的力量才是最大的在一家玩具店里,有着许多可爱的玩具,可是它们都很骄傲,看不起对方。
茸布兔子先开口:“你们看看我,全身毛茸茸的,粉嘟嘟的,小朋友最喜欢我!”气球小熊不服气了:“那又怎么样,你看小朋友整天拉着我到处跑,我„„”气球小熊的话还没说完。棉布狐狸说:“不就是胖了点吗,肚子里可都是气,而我还有一个漂亮围兜子呢。”其它玩具也开始滔滔不绝。
正当这时,一个木头老狼看到了,坏笑起来,心想:“这真是一个好机会!”木头老狼很不起眼,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因为它很狡猾。木头老狼一把抢过气球小熊手中的棒棒糖,又把茸布兔子头上的蝴蝶结给拿掉了。茸布兔子难过地揉着头,小熊望着手中的糖被抢了一半,叹了口气说:“哎,再也没小朋友喜欢我了。
这时茸布兔子觉得自己最骄傲,于是它说:“其实我们不应该找对方的缺点,要不是我先开头的,气球小熊也不会受连累。“不,不”气球小熊急忙说:“我也跟棉布狐狸一样说的没用,被草一扎就漏气。”大伙都开始自责,过了一会大鸟博士说:“肃静!肃静!大家还不知道吗?团结的力量才是最大的!我们要团结起来对付木头老狼。”大伙一致认可。
木头老狼又走过来了,正想把脚抬起来。小姑娘就把它眼睛前的老式花镜摘下来,茸布兔子又把它的拐杖拿了。这下,木头老狼既看不见东西,又走不稳路,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玩具店里的玩具们又恢复了之前的生机勃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团结的力量才是最大的。
第四篇:内心之城情感散文
每每读别人的文字,总感觉心静如水。偶尔有跳动的情绪,就像顽皮的小鹿越过平静的山林。前方有雾妖娆的弥漫着,看不见,但感受的到,没有险恶。或许是一片世外之灵,是笔者心中曼妙之境。
我是喜欢这种心境的,淡淡的美好着。不似糖,却有糖的芬芳。
打开内心的门,在我们各自最私密的空间里,有人静淡弄舞,有人焚焰写情。有人坐卧废墟,有人飞扬荆棘……那我呢?
我邀你而来,你徘徊心门之外。一步之遥,我说是天堂,你如临了地狱。也许不,但你逃了,想必,我非你心中的舞者,亦非火焰,荒城,禁地。
我只是我自己。爱过太多内心虚幻的身影。
有人说,幸福的人都一样。
我想,也许是因为他们的内心可以同框。我抚琴你起舞弄影,我悲悯你云海禅钟。我飞翔你展开天地,我累了你有港湾和四季。
总有一个人,奉献了内心世界让另一个人栖息。
早前些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再也无法爱上谁。只因为幻觉丰盛,所得尽然变得波澜不惊。于是拼命的寻找,寻找一个感情上的爆发点,寻找一位能让我低头害羞,小鹿乱撞的人。
终也是不可得的梦罢了。
后来,习惯了便好了。只不过,与孤独缱倦,有比过往更多的思绪,比爱一个人更宽广的情绪,只好累了指尖,终日与文缠绵,蚕思墨香。
停下来的时候,风未止。奔跑时,又逆着风。这便是生活与欲望吧。
而爱,是内心的城池,住了人进来就有了日月与天地。
第五篇:官员不作为才是最大危害(上
XX这次大规模官员下访,客观上来说还是一种应急之举。要彻底解决信访难题,还要从源头抓起2005年新年前,XXX完成南京大学的哲学博士论文答辩后,返回郑州的当天下午就去了汝州。在他看来,汝州的另一份考卷同样迫切:一件“难缠”的上访案件正等着他和下访工作组解决。49岁的XXX是XX省委宣传部的正处级干部,目前,他还有另一重身份
:平顶山市下访工作组小组长。和他同时成为下访队员的还有XX省直机关的723位干部。事实上,不仅仅是省直机关的官员要下访,2004年9月15日,XX省、市、县3级下访干部共42664人走出机关,下到乡村、工厂、社区,逐门逐户排查矛盾和问题。“工作组”──这个多少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名词在2004年甚至2005年持续成为XX省各级官员和老百姓口中的热词,同样成为热词的还有“下访”二字。和2004年初高调下派工作组进驻艾滋病村不同的是,这场涉及XX省、市、县3级干部、4万多名官员的“下访”工作,媒体鲜有报道。4万多下访官员身负3项重任:一是调查处理尚未解决的信访案件;二是排查可能引起上访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三是督促健全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当地政府部门人士是这么介绍的:此次大规模下访使XX官员群体真实地体会到了上访者的诉求与痛苦,并深刻反思了问题的症结,甚至良心受到了巨大的刺痛。2005年1月12日,《瞭望东方周刊》获悉XX4万官员下访第一阶段工作暂告一段落,即飞赴郑州采访。必须冷静反思了:问题出在哪儿“人要回去,事要解决”──总体要求只有这一句话。2004年8月26日下午,全国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召开4天后,前省委书记李克强便作出批示,要在解决突出问题方面有切实举措,力争2004年下半年取得明显成效。9月5日,有关实施方案获得通过;9月10日省委作出动员;9月15日,4万多官员全部到位,奔赴下访地。“从2004年9月3日XX省委召开常委会,从决定组织3级官员下访,到9月15日,4万多下访官员下到农村、厂矿,仅用12天时间。”XX省政府副秘书长、XX省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联席办)副主任朱孟洲,向记者介绍了4万官员下访决策的出台过程。因此,XX组织4万官员下访的决定,是在中央高层下决心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大背景下作出的。2004年前,XX省委副秘书长李新华在省信访局副局长这个位置上工作了10年。李新华说,这10年,可能是全国所有从事信访工作的干部最苦、最累的10年。“从全国来看,从总理到省委书记都在亲自批阅群众来信,从中央到省委对信访工作要求之高、措施之具体、批评之严厉、责任追究之坚决也应该说是多年少有的。令人感到困惑的是,尽管我们下了这么大的力气,全国的信访总量还是有增无减。因此,我们必须冷静反思了:问题到底出在哪儿?这也是促使省委决策4万官员走下去,把矛盾解决在基层的动因之一。”李新华认为,信访绝不是XX的特产。国家信访局公布的全国信访总量的连年递增是现实的。XX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确实存在大量改革“欠账”,而类似的问题每年都在积累,这是XX信访量增多的大背景。“事实上,作出4万官员下访的决策对XX省委、省政府来说是一次挑战,省委面临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因为,官员下访很可能造成信访量的继续上升和反弹。”李新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决策过程中,前省委书记李克强请常委们首先讨论,能不能组织下去?会不会产生什么反应?当时便有常委表示,下访,如果问题不能解决好,会带来更多的难题。李新华说,“特别是在省、市、县这3级,很可能会‘按下葫芦起了瓢’。省委常委会在讨论时,对此也有过争论。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2004年12月,新任省委书记徐光春一到XX,就听取了省联席会议的工作汇报,并对官员下访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官员不作为,才是最大的危害3个月前,即2004年9月10日,XX省委副书记支树平为省直机关700多名下访干部做了出发总动员。“今年(2004)7月以来,全省信访量持续攀升,省县级以上党政信访部门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40.8万件(人)次,上升25.9,这么多的信访案件,反映了这么多的问题,涉及这么多的人,不抽调大批干部下访,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吗?”“一些地方官僚主义形形色色,关系网重重叠叠,群众反映问题常有阻力和困难,不组织上级机关干部下去明察暗访、督办督查,能打得开局面吗?”支树平对参加动员会的官员发问,“群众上访反映的问题,多数有道理或有一定道理,这些问题大都是基层应该解决也有能力解决的,但是,为什么群众常常为一个问题反复上访呢?”这也是4万下访干部“走下去”后最初的困惑。“为什么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