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普通高校实施三自主教学现状的分析教育论文

时间:2019-05-15 10:4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普通高校实施三自主教学现状的分析教育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普通高校实施三自主教学现状的分析教育论文》。

第一篇:浅谈普通高校实施三自主教学现状的分析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乡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三自主”教学

论文摘要:通过对新乡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三自主”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发现制约“三自主”教学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场地器材匿乏、师资不足、思想观念滞后等,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新《纲要》),明确强调以“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个性体育”作为新《纲要》的理念内涵。同时也指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以下简称“三自主”。“三自主”选课要求的提出,为新世纪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导依据。为深人贯彻新《纲要》精神,把握好新时期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本文通过全面系统地阐述新乡市普通高校贯彻实施“三自主”教学的现状,深人探讨新乡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并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与建议。对于加快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前进的步伐,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实践基础与参考依据。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新乡市6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作为研究对象,这6所学校分别是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平原大学。

1.2 研究方法

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与分析

2.1 新乡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三自主”教学的现状

调查发现:新乡普通高校都实旅了“三自主”教学的部分内容,目前已有100写的高校学生可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表1),但各高校开设时间还各不相同。学生在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上新乡普通高校还都没做到。季克异同志在2006年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情况与发展对策工作总结中指出:我国部属院校实施了“三自主”教学的占92.3%,未实施的占7.7写;地方院校实施了“三自主”教学的占73.9%,未实施的占26.1%。这说明由于各级高校教育理念及物质条件的不同,新乡市普通高校实施“三自主”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同其他部属院校及地方院校尚存在一定差距。

2.2 新乡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三自主”教学制约因素分析

调查发现:100%的学校不能全部实施“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时间”的“三自主”教学形式。从表2中可以看出制约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最大的制约因素是场地、器材难以保证,其次是师资不足,难操作和思想意识影响较小排第三位,影响最大的前三位均占了75写以上。正是因为存在上面的制约因素,在对各高校体育部主任的访谈中,普遍反映“三自主”教学在本校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下面从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2.2.1 教学目标与指导思想执行不彻底

调查结果显示:新乡普通高校都有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但教师在执行中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或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上的偏差,对教学目标的实施出现了不一致,导致教学目标有随意性。为了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排在第一位,占51.8%,刚刚超过半数,说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得到重视并开始贯彻实施;增强学生体质排在第二位,占25.3%,说明不少学校还未真正领会国家关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文件精神;不可否认,仍有48.2%的学校没有执行“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思想意识还停留在落后的传统观念上,教改不够彻底,这应该引起上级部门和学校的重视(详见表3)。

2.2.2 场地器材、经费不足

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设备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的保证,是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具体措施,是学校基本教学条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调查显示,新乡普通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其体育场地、器材呈现明显的不足,认为其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高校占了50%;有66.7%的高校的场地器材经费短缺,只有33.3%写的高校经费来源基本充足。体育经费、场地设施是开展高校体育工作的必要物质条件,是进行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实施“三自主”教学的前提条件(详见表4)

2.2.3 教学管理工作滞后、各部门难以协调

随着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倍增,高校选项课的科目又增多,加上学校体育信息量越来越大,计算机技术应用越来越多,而专门网络建设基本空白,由于受到软件、硬件、人员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等因素制约,学校的网络系统的更新发展满足不了新的需求川。调查走访发现:至今还有五所学校采用传统的人工方式操作进行,即从公布课源—学生填写本人志愿—分成教学班—实施教学—填写教学班成绩—汇总成行政班成绩册。这一整套工作完全由人工进行显得更加困难且繁琐、费时还容易出错的。如果实施“三自主”教学,因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这给学生体育成绩的管理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传统排课都是优先安排专业课等其他课程,体育课手工填空的方法,实施“三自主”教学后必然同场地器材的使用、人员的调配、其他专业课程的时间及教务管理等问题的冲突,造成学校各部门难以协调。

2.2.4 学生自身素质不高

我国的中、小学的教育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在各学校领导的眼里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种体育观念。由于各地区的经济条件、教育环境、师资素质存在着很大差异,特别是在农村,一方面专职体育教师在中小学匾乏,再加上场地、器材也很匾乏,很多较落后地区的中小学的体育课可有可无,被挤、被占、不正规、不被重视,使部分学生对各项运动了解甚少,甚至很多基本的体育运动都从没有接触过,因而学生体育基础差、身体素质下降,表现在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材衔接不好。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低,使得学生没有正确的体育意识、健康意识、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确,导致学生盲目选项和随意选项,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选项课的真正意义。

2.2.5 其他

在实际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还有其他原因:传统形成的固定体育教学模式在短期内不可能马上取消或更改;实施“三自主”教学带来的一系列评价问题,没有可借鉴的经验等原因还影响制约着“三自主”教学的实施。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新乡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三自主”教学的现状。在被调查的六所院校当中,还没有一所院校能够全面实施,但都做到了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即实施了“一自主”,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在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上由于种种原因仍未实施。

2)制约新乡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三自主”教学的因素主要是:场地、器材匣乏;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不高;学生自身素质不高,教学组织管理滞后等因素。

3.2 建议

1)新乡普通高校要更新观念,多渠道筹集资金,改善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状况;合理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健全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和制度,加快现代化的体育信息管理体系的建立,开发出适合本校的体育信息管理软件。

2)新乡普通高校要以科研为先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体育师资的整体水平,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竞争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和学法的创新,保证体育课的教、学、评价的整体效果的提升。

3)“三自主”教学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注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要求和挑战,所以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先驱者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确保“三自主”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力争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实施“三自主”教学。“三自主”教学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大力推广,各高校要因地制宜,逐步落实“三自主”教学,有关决策部门应加强有效的监督机制。

第二篇: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的论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体育课教材、体育设备设施和体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多种不正常状态,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对以上“不正常状态”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天津市;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前言

体育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德育、智育共同构成高等学校全面发展的教育整体。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体育课程是高校教育计划中的基本课程之一,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教学形式和途径。搞好体育课教学,可以促进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加强大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这对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国民体质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堂教学情况

(一)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不足。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具体要求;其次是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与独立性。我们虽然强调以素质教育代替应试教育,提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但是这样的思想在体育教学中没有被体现或者被曲解,以至于一些高校在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学中都存在着对学生的主体性认识混乱的问题。缺乏从思想到认识、从理论到实践、从结构到内容等整体突破。一种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的仍然是被动的接受和狭小的思维空间;一种是曲解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表现在片面的强调学生的喜好和个性需求,学生玩美了就可以,忽略了健康的要求,忘记了“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缺乏对运动教学的本质、价值、内容和终身体育需要、健康理念等的深入认识,使教学活动大多停留在追求形式的层面,难以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

(二)教师课堂言行不规范,自我要求不严格。

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不良行为有:聊天、中途离开、接听手机。归纳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表现可以看出,教师“身教”失去了示范作用,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要以身作则,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另外,在教学组织和管理上缺乏严格与严谨。通过多项选择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在教学组织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缺乏运动前的准备和运动后的整理放松活动与练习数量与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精神面貌和课堂纪律与秩序要求不严;缺乏安全教学和考勤管理;基本的学习任务与目标不明确。

(三)教学考评缺乏科学性。

教学评价,作为保证教学效果客观检验的具体方法、手段和标准,是客观的和必要的。一些高校现行体育教学中的理论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体育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掌握情况;运动技能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运动技术的掌握状况。这种过于直观的教学考评,对缺乏运动天赋,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十分不利,忽略了过程评价,其根源在于对考评的实质认识不足。教学评价的实质是为了引导和促进教学,使教学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目标。

二、体育教材

(一)体育教材形式单一。

高校体育教材,学生接触到的基本上只有教科书,对学生是否喜欢音像、网络多媒体教材的调查中,有78.9%的学生选择喜欢,20.2%选择无所谓,只有0.9%的学生选择不喜欢。

(二)教材考核标准失真。

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认为体育课考核能否全面反映本人真实能力的回答中,41.6%的学生认为“能”,6.2%的学生“不清楚”,52.2%的学生认为“不能”。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体育课考核基本上都是按照本校制定的标准进行,在考核内容方面,大多包括技术考核、理论考核、平时表现、课外锻炼等,至于学生进步幅度的评价则很少涉及,只采用终结性评价而不是形成性评价。

(三)教材对促进教学的实效性低,针对对象不明确。

在调查中,问及学生一个学期是否学习或翻看体育教材,77.4%的学生从来不看,15.5%的学生偶尔翻看,只有7.1%经常翻看。63.7%的教师认为体育教材没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编写。

三、体育设备设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体育经费投入不足。

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各学校的体育维持经费平均为16.8万元,最多的学校为35万元,最少的是7万元。学校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方面,15%的领导选择了投入充足,30%选择了基本满足,55%认为是欠缺,23.7%的教师选择了不能保证。从以上对领导和教师的调查结果中看出,大多数高校的体育工作者认为学校对体育教学的经费投入太少,给体育教学部门的运转和教学开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场馆扩建以及器材设施的增加滞后于学校在校生的增长,不能满足学生观念的变化和教师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对场地器材设施的要求。

大学生对体育教育的观念和态度,从以前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追求个性化发展。在对学生进行的一项关于“你是否会根据体育场馆设施的情况选择体育课项目”的调查显示:76%学生选择会,选择不一定和不会的分别只有19%和15%。而在对体育场馆、设施器材满意度调查中,有超过65.9%的学生对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发现,体育教学中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已经给体育教学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其中,内部因素主要是教师师德的缺失和教学能力差等,外部因素主要是教学评价不合理等。

学校体育是基础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建议在体育课程设置上应以健身性项目和技能性项目为主;教学组织形式上加大选修课所占比重,同时筹划成立单项体育俱乐部;在评价教学效果时,兼顾“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两个方面;此外,更应该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另外,高校体育教学要尽快完成由“体质教育”向“健康教育”的思想转变,体育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为大学生提供宽松的教学环境,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健身知识和技能,使其建立“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出版社,2003.1:60-63.[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86-89.[3]张增田.教学疾病范畴论[J].当代教育科学,2003.12:23-25.

第三篇: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研究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

论文摘要:以黑龙江省15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当前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黑龙江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课程模式、教材内容等方面,已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应进行相应改革,并对此提出了具体建议。

0引言

体育课程建设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核心,它既是体育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集中体现,也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课程培养目标的主要形式和途径,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国内教育大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子迈得更快。所有这些,都对高校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本文立足于对黑龙江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现:扶,并提出相关建议,探索课程改革发展的对策,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对贯彻新的《全同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文中简称新《纲要》)具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省属重点大学、一般大学中随机抽取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师范学院、哈尔滨建筑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牡丹江医学院、佳木斯大学、大庆石油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齐齐哈尔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哈尔滨学院等15所普通高校作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1992年以来,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和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相关文件和资料,并进行了归纳和整理。

1.2.2问卷调查法在2005年黑龙江省高校体育院系部主任工作会议上,对黑龙江省5所城市中的15所普通高校发放问卷,发放调查问卷17份,回收16份,问卷回收率为94%,剔除无效问卷1份,问卷有效回收牢为88%。其中哈尔滨市7所,齐齐哈尔市2所,牡丹江市2所,佳木斯市l所,大庆市3所,问卷的填写者为各校的体育院系部主任或教学主任。

1.2.3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常规的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课程选用的教材

2.1.1教材来源调查结果见表1。黑龙江普通省高校体育课程在选择教材内容时并不完全受到统编教材的束缚,而是以统编教材为蓝本,补充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且与体育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材内容(见表1)。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材种类时,地方自编教材、学校注补充的教材内容、自编教材也占了相当的比重。

2.1.2教材内容的评价表2所显示的是被调查高校对当前体育教材内容的评价,教材内容在选取上,竞技性太强、知识稍显陈旧、体现生活性的内容还欠缺;但在反映体育教学目标和健身性上较好。由于教材的限制,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不甚理想,使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乃至于教师的教育观念产生相应的变化。

2.2选用教学模式

黑龙江省普通高校目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共有5种(见表3),各种教学模式均具有各自的优越性,也有其不足。从表3可知,在被调查的高校中,采用基础课+选项课的教学模式的学校最多,混合型和三基型次之,而混合型和三自主型模式甚少,俱乐部型模式还未见有实行,但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看,俱乐部型模式是当前高校较为理想的教学模式。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大部分高校在学校体育资源“软硬件”的建设上,还达不到目前新《纲要》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实施新的教学模式需一个转变过程和适应过程。

在被调查的高校中,所有学校的体育课都是每周1次课,2学时,期末有2—3次理论课教学,并且是考什么教什么,致使理论课教学完全流于形式,在对待那些体弱、病、残或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8O%的学校开设了保健课,另有20%的学校实行体育课免修政策,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选修课的占36%。在对研究生开设体育课的问题上,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开设课的学校太少,开设的课程也是流于形式

2.3体育课程指导思想和体育教学目标的认识现状

从表4中可以看出,虽然当前黑龙江省部分普通高校庄_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认识上与新《纲要》提出的思想是一致的,但仍存在较大差异,出现一定程度的离散现象,反映出对公共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认识不足,急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定位不全,势必影响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制定不完整,并Ff1此引发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一系列的操作偏颇问题的出现,最终导致学校体育“育体”功能的欠缺发挥。

“增强学生体质”一度被列为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体育教学是否应该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这一命题有人也曾提出过质疑。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体育的目标而不是体育教学的目标。调查表明。有48。6%的体育教师混淆了学校体育的目标和体育教学的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构建及其实际运用中。对“教与学”关系的处理有待改善;对学生主体的需要及其个体价值的确认还有待进一步的重视;在教与学的目标转换机制有待完善。目前的体育教学目标几乎涵盖了智育、德育、美育、体育的各个方面,并且,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目标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因此,体育教师面对诸多目标所面临的问题是应该如何组织教学。或者说。在体育课里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将是今后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调查表明,部分学校存在侧重显性目标,忽视隐性目标,导致体育教育实践中单纯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或体质教育的出现。

2.4体育课程设置项目现状

在被调查的15所高校中,体育课共开设22个项目(见表5),其中拓展了一些项目,如定向越野、跆拳道、藤球、毽球。但过分集中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滑冰等。从总体看。依旧竞技运动项目内容较多。滑冰作为北方冬季运动项目在我省高校开展较好,这与其传统的特点是分不开的,而田径项目却只有5所高校开设,很少有学校开设田径选项课。这说明现行的田径项目教学内容较为枯燥,已被大多数学校所抛弃,各高校普遍在选项课教学中用身体素质练习代替了田径项目,这与新《纲要》的初衷是相悖的。而大多数学校,对具有健身性、民族性、体现时代气息的课程开设较少,如网球、游泳、体育舞蹈、攀岩、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拓展等项目,对自然资源的项目开发、挖掘、利用于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更少。

课程内容在实效性、健身陛、科学性上,还应进一步加强,使学生们想学、想选,能找到自己喜爱和与今后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促进“终身体育”目标的实现。

2.5体育理论课现状

20xx年8月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一个学年按72学时推算10%只有78学时,按我省高校体育课绝大多数开没2年推算,整个大学阶段体育理论课时数大约在l416学时,在有限的14-16学时系统地讲授一门课程本身有-一定的难度,还需要在实践课中灌输、渗透。调查显示,只有27%1~高校每学年体育理论课达到8学时,67%的高校每学年体育理论课的实际教学时数为4学时(见表6)

被调查的15所高校中,有4所高校以不同形式开设了健康教育、健与美讲座等,仅占被调查学校的27%。这与“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极不适应,调查表明,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没有统一标准,体育的目的和体育的功能被所有高校作为理论课的教学内容,33%的高校把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作为理论课的教学内容,67%1~J高校把基本技术、战术和组织编排作为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而体育美学、体育文化欣赏、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如何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等,只有少数高校作为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这说明各高校重视专项理论,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尚有不足。

3建议

3.1完善课程设置的内容和教材体系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从规定性向选择性方向发展,从教师价值主体向学生价值主体转化。从只注重身体素质向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全面发展的方向转化,应及时吸收新兴体育项目、娱乐性项目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高校体育教材在内容上要有选择性、针对性,应结合专业和职业选择有利于未来工作、生活所需要的项目进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并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利用在校所学到的锻炼手段来指导毕业后的健身活动。要实现教材体系多元化、乡土化,扩大学生选择体育教材的自主权,拓宽大学生自由、自觉学习体育的时间和空间,在课程内容设置上,要突出个人和个性特点,激发大学生潜在创造力的闪光点。

3.2完善理论体系,保证体育理论课时比例实施到位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水平等特点,开设针对性较强的理论课程,同时要重视理论教学的实用性,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包括身体教育、运动与保健等,使学生真正懂得运用体育理论知识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基础。因此,体育理论教材既要考虑到近期效益,又要着眼未来,预见终身。理论教学内容要把终身体育、健康教育思想贯穿其中,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质。

3.3构建新型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

高校体育应在“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面向全体学生,扩大体育课开设领域,建立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必修和选修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一体化的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

3.4更新体育课程观念,加强终身体育教育观念的培养

改革单纯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思想,使过去以运动竞赛教学为主线的教育向完善人的身体为目标的“健身育人、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转变。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与健身手段,培养学生参与体育与健身活动的意识和特长,树立以增强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追求生活乐趣为宗旨的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思想。重视学生身心群的发展,要转变过去以教师为主、教材为主、技术为主、课堂为主的旧观念,改变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脱节的现象,使大学生的体质能适应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四篇:关于高职礼仪教育现状分析及实施途径论文

论文摘要:礼仪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交流的频繁变得越来越重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对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加以探讨。

论文关键词:高职;礼仪教育;现状;实施途径

我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重视礼尚往来。礼仪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体现。礼仪渗透于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与交流的频繁变得越来越重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接受正规的礼仪教育,并不断加强自身礼仪修养,以便投入到日益职业化、规范化的工作和生活中。笔者在进行问卷调查之后,拟对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就高职院校礼仪教育的实施途径加以探讨。

高职学生礼仪教育状况

高职学生的礼仪认知状况在笔者对不同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中,72%的学生认为礼仪很重要,认为一个人的礼仪素养在很多时候对做事成败有关键性影响。17%的学生认为重要,但觉得还不至于具有关键性的影响,较之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言重要性不大,觉得可以在具备其他能力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要自己注意就可以了。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礼仪不会掩盖其光芒,只要有过硬的本领和超人的才华,有无礼仪素养无所谓。4%的学生认为讲究礼仪有虚假之嫌,认为礼仪就像一个框框,限制了言行,约束了个性,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能随性发挥,而是隔阂受限,不够真实,表示自己会做最真实的自己,不会刻意用礼仪束缚自己。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对礼仪的重要性认知是存在差异的,但多数学生认识到礼仪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感觉到了其在人际交往、个人形象塑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特别是部分实习返校的学生认识到礼仪对生活和工作具有协调促进作用,因此认为礼仪很重要,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学校礼仪教育开展状况很多学校的礼仪教育流于形式,不够普及,我校30多个专业,将礼仪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实际开设的仅有6个专业,而这6个专业中有5个是旅游类专业,1个是文秘专业,课程的开设仅停留在职业礼仪层面,而其他专业均未开设礼仪课程。本地其他兄弟院校也均未开设礼仪课程。笔者通过对3所院校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学生的礼仪知识获取途径多来自网络和看礼仪方面的书籍自学,还有的来自学校或社团组织的礼仪讲座,很少有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礼仪知识,可见礼仪课程的开设率较低。近90%的学生认为礼仪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愿意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礼仪知识,而且获取礼仪知识的主要途径应通过课堂教学。因此,礼仪作为一门课程在高职院校普及是十分必要的。

课堂教学状况虽然有的学校开设了礼仪课程,但就礼仪课程的教学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

1.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很多教师在进行礼仪课程教学时,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实践应用重视不够。礼仪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融会贯通,对自身修养和个人品行的提升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结果会导致学生对礼仪产生错误认识,认为礼仪侧重说教,停留在简单的照本宣科阶段,从而感觉枯燥,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厌倦心理。

2.教师队伍有待加强。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多是由其他专业转行过来的,没有经过专门的礼仪培训,对礼仪知识的获取大多是通过自学,对礼仪的认识停留在一个相对较浅的层面。因此,教学比较随意,内容缺乏系统性,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缺乏对学生学习礼仪目的的正确引导,由此使学生形成了“礼仪就是规范言行举止、讲究穿衣戴帽”的肤浅认知。礼仪教学强调身教重于言教,但很多礼仪课程的教师自身不修边幅,说话做事缺乏技巧,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3.教学形式单一。礼仪知识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这个特色决定了礼仪课的教学不能死搬教条、按部就班,而应生动灵活、寓教于乐,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提倡快乐教学,快乐学习。但现在的礼仪教学多为教师课堂讲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削弱了教学质量与效果。“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学生很容易产生疲劳感,精神懈怠,课堂气氛沉闷,教师讲授的内容无法在学生中产生共鸣与回应,教学效果较差,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礼仪教学的需要。

高职学生礼仪教育实施途径

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要引导学生认识到礼仪素养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立足社会、为人处世所必需的。礼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一个具备良好礼仪素养的人深知如何自尊、如何尊重他人、如何赢得别人的尊重,更懂得如何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从而能在交往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尊互敬,互谦互让,讲文明,懂礼貌,和睦相处,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礼仪使人际之间的感情更容易沟通,建立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关系,进而有利于各项事业的发展。在认识到学习礼仪的重要意义之后,应引导学生树立长久的“习礼意识”,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形成习惯。

强调礼仪知识普及的重要性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礼仪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要求,普及礼仪知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要通过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生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同时也关系到学校的精神面貌。学校应高度重视对学生礼仪素质的培养,普及礼仪教育,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抓手,将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及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作为德育的有效手段,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要改变将礼仪课当作公选课不加重视或根本不开设礼仪课的状况,礼仪课作为人文素质课程之一应提高到必修课的地位。

设计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环节经过我校旅游专业教师的努力,礼仪课程已经被作为精品课程立项建设。我校旅游专业礼仪教育的具体做法是:(1)不断进行礼仪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礼仪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手段的多变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资源,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要求主讲教师讲课要注意理论性与知识性、趣味性的结合。针对本课程的特点,我们加强了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践教学的探索中,已经形成了“点面结合、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特色,利用模拟实训、视频演示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课程组教师实行集体备课,通过集体攻关的形式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2)加大实践环节在课程中的比例。实践环节是礼仪教学中最为欠缺的、但却是最关键的部分。学生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只有经历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系统地掌握各个环节的基本技能。指导教师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全过程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不足,及时补救。礼仪课的实践环节主要集中在站、坐、行、表情、手势、举止、体态、仪容仪表及语言表达等方面。

礼仪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根据贯穿课内课外、贴近专业特点的原则,从“强化实践意识、树立当下实践的理念、创建实践平台”三个方面建立了实践课教学体系。我校的礼仪教学除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外,还注重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以提高践行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礼仪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应包括认识性实践、理解性实践、拓展性实践三个环节。

1.课内实践——认识性环节。课堂模拟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模拟演示礼仪规范,加深理论学习的效果。利用课堂讨论、演示、播放影视片等方式,创造条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教育和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针对礼仪课实践性强的特点,我校从事礼仪教学的教师大胆创新,在教学计划上将礼仪课教学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设置为1︰1,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单双周交叉进行。同时理论课与实践课由不同的教师授课,积极引入校外人才,给学生讲授化妆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形体训练,并根据礼仪课的教学内容,研究探讨上课形式,排练礼仪操,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塑造形象、提升素质。

2.课外实践——理解与体验性环节。课外实践是礼仪课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通过组建义务礼仪服务队进行课外实践,使学生克服胆怯羞涩的心理,进一步掌握礼仪服务的技能技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与积极性,学生反响良好。义务礼仪服务队承担了我校历届运动会的颁奖仪式礼仪服务,并根据学校的需要出色地完成了多项接待活动的服务工作,学校各项活动均有礼仪队队员的身影。通过课外实践,可以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缺点,实训效果很好。

3.社会实践——拓展性环节。我校与当地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实践。我们经常选派学生参与马鞍山市大型活动的礼仪服务工作,如马鞍山市户外旅游节、马鞍山市团市委大型颁奖会、马鞍山市旅游行业先进表彰大会及马鞍山十大杰出青年颁奖晚会等市级重大的庆典活动等,深受企事业单位的好评,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利用马鞍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我校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时刻牢记“做一个文明有礼的马鞍山人”的承诺,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文明城市创建增砖添瓦。学生在实践中检验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用出色的礼仪服务展现了自己,服务了社会。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充分认识到礼仪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增强了责任心和自豪感,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示范作用。

进行多渠道、大力度的师资队伍建设为了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理论与实践知识的教育,学校应不断整合资源,为礼仪课程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大礼仪教师培养力度,投入资金,允许符合条件的教师接受专门的礼仪培训,建立一支懂理论、会实训的优秀的礼仪课程教师队伍。近五年来,我校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培养青年教师:(1)大力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学历进修,提高专业理论水平。

(2)定期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重视每月两次的教研活动。

(3)开展同行之间的交流,经常派青年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开阔视野。

(4)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社会技术培训,如“双师型”教师培训等。

(5)通过产学研项目培养教师,如到企业挂职锻炼等。通过多渠道、大力度的培养,提升了礼仪课教师的业务素质,为高质量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礼仪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大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应充分重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普及开来,充分发挥礼仪的德育作用。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之能够根据高职院校的定位及专业特色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人才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

第五篇:论文(现状分析

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现状的分析

王学强

数学作业的练习,特别是家庭作业的安排,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改善他们对学校的态度,让学生明白学习是没有时间、地点限制的,能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责任心,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过程,这些是积极的一面。而消极影响也存在,如造成学生生厌,漠视学 生享用闲暇和进行集体活动的权利,家长的参与变成干扰,也可能引起欺骗行为而助长了学生的不良品性,如抄袭等。

新课标的改革是全方位的,那么农村小学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现状如何的呢?根据深入细致了解,主要有以下情况:

(一)数学作业内容安排分析:

从分析情况看,小学生数学家庭作业在“质”和“量”方面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小学生家庭作业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应用实践少。具体表现为:

1、家庭作业内容多(书本、课堂作业本、一课一练等题目内容按序布置),缺少针对性。

2、家庭作业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

3、家庭作业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

4、家庭作业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

5、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与学生喜爱的作业不完全相同。大部分的数学作业多为机械计算题,学生真正的数学兴趣可能会因为枯燥乏味的计算而逐渐丧失。

(二)数学家庭作业完成现状分析:

1、每个班总或多或少的学生完成不了家庭作业。

2、学生对“知识”这一概念的理解层面过窄过旧;

3、学生“等”、“靠”想法非常强,不愿花时间独立思考,遇到难题马上与其它同学“较对”甚至抄袭。

4、学生对作业存在“任务”观点,趴在窗台敷衍了事完成,作业一交空身回家。

学生渴求尝试形式新颖有新鲜感,探索性、开放性、与实践密切联系类的创新题题目;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业完成的质量,对感兴趣的学科不仅认真做而且有时间自找题做,对讨厌的学科不认真做甚至不做;当遇到难题心情紧张、害怕,表明学生的自尊心非常强,唯恐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批评。

(三)数学家庭作业评价的现状分析

学生对作业的处理方式渴求别人的评价,包括教师和同伴的评价;学生愿意表现“个性化”解法,体验学习成就感要求迫切,对一般表扬性评语表现的兴趣不浓;学生不希望只给予呆板笼统的“优、良、合格”评价法,作业本上红色的“Χ”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有些学生对作业的质量根本不在乎,更谈不上什么检查,错一点,改了不就完了;学生之间的互相反馈则表现为互相比一下老师打的等级或分数等。但却很少有学生去进行自我反馈,查究一下错误的原因。

出现以上现象不是偶然的。长期以来,传统作业是“教”的强化。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论被异化为只有教而无学的“教论”,基于“教论”的作业逐渐转向了教师“教的补充”、“教的强化”。在应试教育下,作业演变为“教的补充”、“教的强化”,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因此,新课改呼唤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和应用,多从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的生活化的作业,让学生在兴趣的激励下,主动的、自愿的去完成作业,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课堂是实际生活的在现,作业是解决实际生活的钥匙,让学生学得轻松,学的有意义。

下载浅谈普通高校实施三自主教学现状的分析教育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普通高校实施三自主教学现状的分析教育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体育理论课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现状调查表明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已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体育理论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每学期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偏......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自主教育

    小学英语教学论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自主教育 摘要:学生来到学校,不仅为了获取知识,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那么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变的更聪明呢?本文认为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

    陕西省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的研究论文[推荐]

    体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在全面发展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是个人受教育的高级阶段,大多数学生的学校体育生涯在此也即将结束,他们将要走出校门,走向社......

    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

    青少年科技教育现状分析与实施对策本世纪科技更加社会化, 社会更加科技化。社会劳动结构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智力劳动将成为社会劳动的主 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将成为未......

    郧西实施自主教育模式

    郧西实施自主教育模式 转变教学方式 推动内涵发展 郧西县地处鄂西北边陲,自然环境恶劣,办学条件滞后,师资力量薄弱。随着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深层推进,农村山区学生辍学的主要......

    生活现状分析论文

    生活,不仅仅是吃喝穿戴,衣食住行,生活应该也肯定有更多的内涵:比如,追求财富、维护尊严,享受心情等等。关于生活,我们所了解的都是发生周围的事情。总有人自以为是,认为对生活比较了......

    交通枢纽现状分析论文

    论文是各专业学员都必须完成的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不能免修。要求每位学员在学校指定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的写作,下面小编带来的是交通枢纽现状分析论文,希望对你有......

    教学现状分析

    堡子中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浅见一、学校基本情况涪陵区蔺市镇堡子初级中学校形成于1986年,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寄宿制学校,担负着总人口近3万人的农村适龄少年的初级中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