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这是一个信息化与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进行信息化推广是企业必然的选择。信息化的推广与建设对企业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举足轻重,石油企业也不例外。多年以来,石油企业在信息化技术上有了显著提升。尽管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就信息而言,我国的石油企业看到了这个差距并努力缩小,纷纷尝试着改进各自的系统技术。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企业的管理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石油企业;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主要条件。信息化建设可提高工作效率且对企业的各式资源进行高效完善。它体现了科技文化技术的发展,公司可以借助信息化建设来提高公司的整体实力以达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对公司内各类设备进行统一优化更新,降低运营成本,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1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
1.1对公司的影响深刻
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信息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推广,各公司越来越重视信息化建设,并建立了独立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而且每年都有大量资金投入到企业信息化建设当中。因此建立信息化工作管理平台,强化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制度都成为了信息化管理的必经之路。
1.2石油公司信息化的现状
近些年来,石油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加强团队合作协调石油业务不断的扩展了市场规模,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阶段,使公司经营管理利益最大化。
1.3石油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石油企业是能源生产与消耗的大户,同时也是水资源的消耗大户,世界各国的石油企业对产业的生产节能一直都在进行着不懈努力。现阶段石油企业在信息化技术上存在着专业水平、基层等级之间的协作能力、调节能力、团队能力问题。针对当前形势,石油企业需要通过进一步了解企业在未来发展对信息化技术的渴望与需求,根据国家经济、政策、发展会提出专业的科学信息化的发展动向,会制定合理符合石油公司的信息化战略策略,信息化的数据与设施,以经营管理为主逐渐实现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对信息化建设的构架进行深入了解,对各层级,专业、各业务之间进行洽谈对接,过程中必须以高度的信息化建设为策略,扎实推广信息化建设,改变石油信息化的面貌。
2石油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战略
2.1从石油公司目前发展来看
石油公司应该适当提升基本传统的产业,通过技术的改造使石油等传统产业继续富有活力。提升综合实力使石油产业相关内容得到改进提高。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创新科技交流新能源与再生资源的发展,通过信息化的方法来提高效果。掌握信息技术,为传统石油产业发挥活力,建立互联网系统对掌握业务及时进展并且进行深入了解,能够及时应对突发状况。
2.2加强石油信息化经营管理的核心应用
对各层次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整理分析,为其提供信息平台展示交流,提升总体的管理水平。完善各个专业的掌控,构造一个简单明了的构架,使各专业更方便了解和管理。
2.3技术流程的重要性
现需原料--产品要企业经过一系列的生产流程才能实现,其中每个环节生产的步骤技术的掌控要求很高。
3发展趋势
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提高,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与社会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很久以前人类通过钻木取火进入了文明时代。五六千年前古人用圆形的轮子做运载工具,这是人类智慧的进化。又在70多年前发明了第一台电脑,这是象征着人类的智慧进步文明的三大阶段。
3.1网络信息化
法国的启蒙运动和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把人们带进来工业文明,而20世纪发明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把人类带进了信息经济社会,从这就可以看出信息化的发展与贡献是非常惊人的进步。工业革命推动变革把人类文明带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
3.2石油企业的发展与挑战
石油企业信息化在全方面的推动下,在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运行与经营的管理,有些部分已经建立完善了相应的信息化应用。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迅速,石油企业原有的信息化不能被很好的保存,不能足够的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绝大多数石油施工项目集中于不发达地区,使工作的技术需求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石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结构复杂,由于网络的开放性一些工程信息文件的安全也受到影响。因此建立安全的可靠的信息保密平台是至关重要的,也能保障信息与施工的正常进行。
3.3石油企业的创新研究
进一步加大对石油企业研究。企业把相关的信息内容进行归类,完善设备研究,并且研究一套相对实用的石油企业系统。应该包括科学技术、哲学、相关部门的工程技术方法,全面的展现出石油企业的信息化技术方法与内容结构。此外企业应该做一些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对企业信息化战略进一步加强。有些企业仅仅是信息上的改变并没有意识到管理理念和技术的重要性,只有同时配套的进行企业改革、技术研究和方法的创新才能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
4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产业经营管理和发展趋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具体的角度了解并认识了全国石油企业的信息化情况,对石油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与期待。
参考文献:
[1]兰卫华.浅析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3,14:39-40.[2]梁若渺.信息化建设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3,10:90.[3]鹿英平,韩涛,王荣荣,张平,李翔,宋宜树.石油工程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6,01:9-10.
第二篇: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作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作用
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作用
【摘要】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合理开发并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实现信息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已经成为了我国大力提倡的重点内容之一。统计部门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信息资源部门,掌握着与国家社会、经济、国情、国力等息息相关的各种动态信息,不仅是各级党政领导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是社会实现民主监督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人口普查作为所有统计工作的基础与核心,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加强对统计信息化的建设,了解信息化在人口普查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统计工作自身的需求,更是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人口普查 信息化 统计 作用
一、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意义与作用
人口普查的最终目的,即全面了解并调查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布局与发展规模,了解我国内部产业组织、结构、技术现状以及各个生产要素的构成因素,摸清我国各类企业以及单位的能源消耗情况,建立并健全我国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产业的基本单位目录、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等。通过人口普查,能够进一步奠定我国统计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与制度,为加强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大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提供统计信息参考与支持。从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情况来看,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等多样化技术手段,实现统计信息的科学、合理、全面的采集、传输、处理、发布以及管理使用等,能够满足社会各方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全方位需求。总体来讲,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为人口普查的顺利开展提供宣传平台
通过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等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令群众了解到人口普查的积极作用与意义,大范围地宣传一些在普查工作中出现的典型、榜样事迹以及违法违纪案件等情况,能够引导大众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依法配合人口普查,树立起据实申报的观念,为人口普查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氛围。普查机构通过网络技术建立起人口普查网站,网站中设定普查新闻、文件通知、会议讲话等几个重要栏目,能够令最短时间内大多数人都了解到人口普查的相关信息,更加直观的展示出人口普查工作中的各项内容以及人口普查的风采。加强普查工作人员与普查对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人口普查的顺利开展提供交流平台。通过电视、广播、网络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手段,宣传人口普查的相关精神与口号,制作一些专题访谈栏目,并在网络中播出,能够令人口普查的目的、意义、作用等通过最快的速度传达给社会大众。
2、加强对人口普查资源的管理与利用
人口普查具备时效性,且对时限要求较高,人口普查中的各类信息是否能够在业务流程中高效率地流动,并得到科学的管理与有效的利用,是人口普查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简便地对现有信息资源流程进行分析,并找出一些无效的或是低效的流动环节,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流动机制。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增强对人口普查信息资源的管理,加强对人口普查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3、促进人口普查活动的标准化
统计信息系统必须要建立在相关标准之上,因此人口普查工作的展开也必须要紧密贴合这些标准,例如普查的方法、业务流程、统计指标、数据处理等。通过规范性较强的人口普查方案与机制,能够对普查的对象、时间、内容、范围、登记原则、组织实施原则等进行具体的界定与规定,也就能够进一步提高人口普查工作的管理流程标准化与规范化。另外,在人口普查活动中的统计指标能够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标准来进行解释,在人口普查的数据处理方面,也能够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程序进行上报,可以说,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普查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并进一步提高人口普查数据处理、上报、管理等的质量、效果以及效率。
4、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人口普查信息资源共享
从本质来讲,统计工作的核心主要为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在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人口普查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多来源于住户以及各个基层单位,对于政府及其其他相关部门手中掌握的大量的、复杂的、繁琐的统计数据,就必须要依靠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够得到。通过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各个单位之间的人口普查信息资源的共享,减少了资源信息在传输、交换等环节中的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大大缩短了人口普查数据资料的处理、管理时间,提升了人口普查效率。
5、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普查人员的信息素质水平
统计信息化建设要求提高普查人员的计算机水平、网络操作水平以及一些相关基础知识,在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查人员必须要具备相应的素质与技术水平。统计信息化建设并不仅仅是购买一些计算机软件、硬件,制定一些标准、规范,使用一些应用网络等,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调查工程,人才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重点问题。为了能够满足人口普查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更为了满足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统计部门都各自培养了一些高素质、高水平的统计人员,例如计算机技术人才、网络技术人才等,通过这些举措,能够初步使得我国普查人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满足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需求。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各个地区都在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县乡镇等地区的统计信息化建设与开发利用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1、县乡级统计机构资金投入不足
通过对县乡级统计机构资金投入现状调查发现,我国县乡两级的统计机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设备的应用水平也不高。由于各个县乡级的统计局在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并没有投入充足的资金,因此统计局中的设备更新、配置等都与省市级统计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且由于资金的制约,县乡级统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相对较低,特别是乡镇中的统计人员、微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得不到提升,无法满足统计工作的需求。这样的情况不仅影响到县乡级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影响到我国统计信息化的建设。
2、县乡级统计信息网络建设问题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目前我国各个乡镇统计局多数都建立了自己的网页,这相对于前几年的统计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就网页作用的发挥来讲,却不尽人意。在县乡级统计信息网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内容陈旧落后、更新速度十分缓慢、信息发布存在延迟、统计分析与相关调研报告较少,缺乏一些群众关心的、重点的内容。这样的情况导致各个县乡级统计局网页点击率一直较低,虽然有自己的网页,但是却并没有群众去关注,网页仅仅成为了摆设,影响到我国统计信息化的建设。
3、乡镇级统计局缺乏复合型人才
通过不全面调查显示,我国州县统计局人员的学历普遍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70%以上,而在乡镇级统计局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仅为总人数的50%,并且统计人才较少,计算机专业人才更是屈指可数。这样的情况便导致乡镇级统计局中懂计算机的人才,并不了解专业技术,而懂得专业技术的人才并不懂得计算机,因此数据的处理、管理、应用水平都十分低下。多数乡镇级统计局中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处理还停留在录入、汇总、上报的基础阶段。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严重限制了乡镇级统计工作的开展,也影响到乡镇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更加制约了我国统计信息化的建设。
4、县乡级统计信息网络安全水平较低
随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与进步,信息安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不仅包括防止计算机病毒以及一些非法入侵,同时还包括防止利用信息网络进行一些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目前我国县乡级统计信息网络安全水平较低,一方面是由于上文提到的缺乏复合型人才,一方面也是由于网络与应用系统运行的安全缺乏保障。县乡级统计局并没有对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给予充分重视,导致统计资料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了统计信息的安全性,也逐渐成为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阻碍之一。
三、对策与建议
1、提升重视程度与专业水平
首先,要转变基层统计人员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与完善,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不断加深,政府对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统计工作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在基层统计局中,统计人员素质水平较低,没有对统计工作给予充分重视,严重影响到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统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建设。因此,各级政府和统计部门一定要提高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推动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其次,要通过开展讲座、培训、再学习等活动,来培养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填补基层统计局中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一方面要对所有人员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一方面要加强对统计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这两方面的学习,培养出统计复合型人才,不仅对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提升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及统计水平等。
2、深入发挥国家配备计算机在基层统计中的应用
各个县乡级统计局必须要抓好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的培训,发挥国家配备的计算机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借助政府的网络平台,建立起县、乡、镇级的统计网络连通,实现统计资料的网络传输、共享等,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推动信息化建设。另外,通过深入发挥国家配备计算机在基层统计中的应用,充分利用各项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采用有效策略来进一步保障基层统计信息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止计算机病毒与一些非法入侵,对统计信息的交换环节的安全性给予充分重视,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基层统计信息的网络信息安全。
3、建立县、乡、镇综合数据库网络
以州、市级统计局现有的数据库查询系统为基本模块,在各个县、乡、镇中建立起综合统计数据库,通过统计局内部网络和政府专用网络平台,建立起统计数据库的查询、共享、传输等各项功能,不仅能够提高统计内部信息的快速传输、交流等,同时还能够为社会各界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四、结语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目前统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是同时也迎来了更多的挑战,随着统计在社会生活中的不断渗透,我们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提高人口普查统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推动统计信息化的建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马凤媛:加快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青海统计,2009(3).[2] 潘雷云: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服务科学发展[J].青海统计,2009(9).[3] 石月仁:统计信息化八大难题探解[J].统计信息化,2010(4).[4] 陈中华:统计信息化遐想[J].统计信息,------------最新【精品】范文
2010(5).
第三篇:信息化建设在精神专科医院中的作用
信息化建设在精神专科医院中的作用
衡水市精神病医院
秦进芳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专科医院 ;发展
衡水市精神病医院是优抚事业单位和医疗单位,主要服务对象全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带病回乡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患者和城市流浪乞讨的精神疾病患者。医院依然延续上世纪的管理模式,其服务功能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医疗、社会、精神心理等多种需求,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过程[1]势在必行。我院自2010年以来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做法及收到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建立临床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医院临床管理全面信息化
我院是一个起步早,发展较晚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首先规范了业务行为:有一部分医生的手写病历和处方的字相当的潦草。以至于病人和医生都看不懂,而电子病历是由计算机进行打印的,字迹清晰工整。有了信息化的网络技术医生必须根据规范的病历书写书写病历,那些不规范的病历没有办法进行保存,有效的减少医患间的纠纷,通过提高医疗规范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2]:在医生工作台引入了药物的使用说明,不合理应用的提示,以及药物禁忌,都会在医生开处方时给以明显提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医疗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也提高了医生的诊疗水平;在门诊收费、住院收费子系统中,各项收费的价格和药品价格都储存在后台数据库中,划价收费变成了一个环节;医生通过自己的用户名和口令可以调阅病人病历资料,使病人及时得到合理的诊治。总之,使病人感到医院收费透明合理、管理正规有序、看病方便快捷,从而使在同等条件下更能赢得病人信赖,这种良好的医院形象成为今后医疗市场竞争中十分重要的因素。
3年来在电子病历应用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了医院临床管理全面信息化、医疗质控信息化,单病种管理信息化,极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通过信息化系统,科主任还可以随时了解本科室的业务收入,床位使用率、药占比、检查比及次均住院费用等;同时信息化系统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相适应,不仅加强了医院的社会服务职能,更能为农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近一步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保障和促进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3]。
2. 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构建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
财务信息网络化建设是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网络技术处理各种信息实现的资源共享。例如: 医院医疗经费和物资管理,涉及部门和人员广、流通环节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而在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模式下,可实现医疗经费、药品和物资的更有效管理,降低成本,减少浪费,节约和利用卫生资源。通过系统处理,实时的药品收入、医疗收入、其他收入以及收入分析、库存分析一目了然,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使用价值。
3. 多媒体引入,实现了两个执业地点的远程会议视频
我院因在深州、衡水设有两个执业地点,两地相距百里,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引入多媒体后通过视频,实现了两个执业地点的学习、会议可以同时进行,不仅节约了时间,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办事效率,深受广大职工欢迎。4.医院内网交流的平台
医院内网这个平台属于医院推行管理的措施,是职工网上进行办公的重要平台.对于建设内网也由原来信息的发布逐渐转化为内部的邮件、业务查询、绩效的考核等各种功能集一身的办公平台[4]。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医院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医院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3名,成立信息科,对系统维护和更新,同时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系统的培训,使他们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本科室情况,促使了人员素质普遍提高,更加适应医院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客观要求。5.信息化建设规划
积极响应市委,市卫生局的号召,下一步信息化发展的工作重点放在临床远程会诊系统、远程视频教育系统,条件成熟后,可以发展下级会员,周边多家精神专科医院可以利用此会诊系统享受医院先进的医疗信息化技术和临床医疗诊断,实现资源共享,稳步推进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带来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新楼搬迁后,利用信息化系统,进一步优化诊疗环境;同时在现有临床全面信息化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图书系统,为职工的业务学习及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提供方便;开展科教系统,帮助医院临床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水平,并提高发表论文数量与水平,利用科教系统建设,帮助医护人员顺利通过学科考试,争取利用信息化帮助医院提高科研水平。
总之,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发展中彰显出了不可取代的优势。但如何实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的协同发展,创新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继而全面改善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也将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问题[5]。
参考文献
[1] 刘金锋,谷峪,刘汉刚,引黄济青信息化建设与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3(J):23 [2]林文利,段晓东,刘毓辉等,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河北医药,2009,8(31):2150-2151
[3]杨爱荣,金子英,赵红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6(14):78
[4] 堂颖,浅谈医院管理与信息化网络建设,中外医疗,2013.(4):141 [5]张雄,朱建民,蔡永葆等.数字化医院建设初探[J].徐汇医学杂志,2005,1(1):72-77
第四篇:班组建设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班组建设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企业要发展,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当前企业的经营管理机构主要包括决策机构、执行机构以及操作机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是逐级递进的关系,犹如一个金字塔,自下而上分别是操作机构,执行机构,决策机构。由此可见,企业的操作机构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知名的企业家及资深管理大师在提到对中国企业管理时,都会不约而同的提及人员管理。诚然,企业的管理是个很大的范围,但究其本源,一个优秀的企业,其管理上的表现,都是由企业中的每个成员表现去推动实现的。
在广大的企业里,尤其是制造业及服务业中,一个很常见的名词“班组”,时常会被我们提及。一个优秀基层班组的工作效率是企业执行力的最终体现,是企业生产质量的直接证明。在它的基础上非常容易衍生出另一个名词“团队”。可见班组的建设对企业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实践证明,班组工作好坏,主要取决于班组长素质的高低。提高班组建设与管理水平,关键是选拔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年龄适宜、技能过硬、责任心强、会管理、能团结人的员工担任。可以对班组长实行动态管理、民主测评、持证上岗、择优竞聘、定期培训等,加强对班组长的培养、选拔与使用;可以定期召开班组长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不断探讨新形势下班组精细化管理办法,全面提高班组长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不断走上新的台阶。增强班组管理的科学性。
班组工作要理顺各自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科学体系,在明确工作总目标的基础上,要把各项工作任务逐步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从而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
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和正确处理好班组的责、权、利关系,以改变在分配问题上平均主义的问题,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升班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要大力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比如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推行目标管理、推行安全系统工程等等,使班组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班组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基础环节,是企业具体运作的前沿阵地。班组建设的优劣体现了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强弱,决定着企业的生命力与未来。随着当前,改革进一步深化,在把企业推向市场这一形势下,企业管理特别是基层管理却成为大部分企业发展的软肋班组建设在现代企业中具有的重要意义,以使企业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班组建设的重要性。
我国的企业班组发展至今,班组建设从无到有,从单
一、片面到日益完善、日趋成熟,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这时期班组的典型模式是以班组长个人为核心。班组的日常工作和运转完全依赖于班组长的个人技能。班组长做为承上启下的桥梁,忙于组织和参与专业生产工作,一般具有业务能力强而管理能力弱的特点。班组成员也是被动接受工作安排,缺少工作的热情,潜能未发挥,班组建设更是无从谈起。同时,这种班组长个人冲锋在前,而班组成员消极滞后的状况,容易造成班组长与班组成员之间的对立,对于系统这一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行业也是一种潜在的安全隐患。
第二阶段,以核心组成员为核心是这一阶段的典型模式。这时期的班组,人员很自然的被分成两类,即核心组成员和普通班组成员。与上一阶段相比,这时期的工作由主要依赖班组长一个人变为依赖核心组成员,决策的参与面有所扩大,但是等级的划分容易制造冲突,降低普通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缺乏归属感和自主工作的热情。班组建设仅仅局限于核心组成员的范围,违背了全员管理和参与的原则,不能充分体现民主建设。
第三阶段,这期间的班组主要是以结果为导向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班组建设有要求而无氛围,硬件投入多,而软件投入少。对完成工作目标的追求成为班组工作的核心,但是这种过分强调目标的实现缺少了工作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没有从员工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状况等综合性情况来科学地安排最合适的工作,并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同时,目标的制定也缺乏合理性,不同生产专业的班组盲目追求共性,缺少个性,理论上渴求成功,现实上冲突。
第四阶段,以思想、生产、安全、培训、民主、创新、六大功能驱动为基础的班组建设全面展开,班组建设工作多措并举,全面开花,但这一时期重视制度建设,而忽略文化管理;强调了物质奖惩,而忽略了精神培育;重视现场管理,而忽略了人的素养管理。这种缺少知识管理基础的班组建设没能将班组成员个体之间的能力最优组合,容易造成“有了徒弟没师傅”的狭义的保守观念,没能使班组集体的合力得到最大发挥,并没有实现各方的利益最大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第五阶段,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班组模式。这一时期的班组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开始重视文化建设。以班组的隐性、显性知识扩散、共享、应用、革新的运作管理为支撑,以班组人文建设为核心,以培育全员能力素质为根本来提升班组绩效,塑造核心竞争力。在这种班组氛围中,班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创新意识和自主工作的意识增强。老师傅的工作经验和新成员的先进理念有效结合,班组成员的特长得到全面施展,个人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和谐、愉悦的人际关系让大家快乐工作,从而使快乐工作所带来的生产力、班组的合力最大化。
一、班组建设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意义
1.班组是现代企业的必要组成部分
现代企业有完整的、体系化的管理系统,分工明确且分工精细化。这决定了现代企业具有高效率的经营成果,较高的风险抵御能力。在整个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系统之中班组建设位于金字塔的底层,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因此说,班组建设是现代企业组成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企业的运营管理过程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班组是企业底层员工发挥作用的最小单元
班组是现代企业最基本的一个单元。在任何一个现代企业的内部,分工十分明确和精细化,科学地分成工作不同,权力相互制约的部门。在每一个具体的部门内部又有更小的分工单位。班组是具体到每一种工作分工的最小单元组成,在范围上是最广泛的,在精神上是最坚韧的。班组看似平凡,却拥有非凡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现代企业基层职工对企业负责的直接对象,是实施战略的第一阵地,为企业这颗大树的成长提供充沛动力。
3.班组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高楼大厦不可能凭空而起,需要坚实的地基。如果将企业比喻成为一栋高楼大厦的话,那么班组建设就是这座高楼大厦的地基。如果地基不牢固,细微环节就会出现各种问题,那么企业的整体运行都会不顺畅。如果地基牢固,并时常进行建设和维护,就会激发企业活力和热情,使之健康、良性的高效运营。由此可见,班组建设是整个企业的运行基础。
4.班组建设是提高企业生命力的有效手段
我们所言的班组建设,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科学高效的班组建设。一个科学高效的班组建设是提高企业经营能力的有效手段,是推动企业高效运作的源动力。万达董事长王健林曾说过,万达之所以成功在于其拥有对于班组建设的一整套先进的方法经验。其严格要求手下职工,将工作精细化分工到每一位职工手上,由小组长负责。每一位职工按照公司的要求,按时按量地完成工作,对自己的班组负责。万达成功的案例,让我们不难看出,科学高效的班组建设对于现代企业的积极意义。
5.班组建设是企业的软实力
班组建设可以将企业员工牢牢团结在决策层,执行层四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形成企业的的软实力。而这种企业内部文化的软实力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它需要日积月累的训练和环境的培养,需要党、政、工、团通力合作,上下级单位之间分工协作,努力加强班组建设的领导,才能不断把班组建设日渐完善,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二、加强企业班组建设的有效方法
1.提高班组建设的认识,端正班组建设的态度,真正认识到班组建设的重要性。首先,做好班组建设的宣传工作、动员工作,把班组建设工作贯穿于日常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中,使职工树立起不等不靠不推不拖的作风和主人翁思想,从一点一滴做起,使班组建设成为顺利开展安全生产、优质服务工作的有效保障和动力。其次,严格班组建设的标准,加强班组建设工作的考核。要建立形成车间党政督导,班组协同,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班组建设领导体系,不断地修订、补充和完善各种班组建设考核标准、奖励标准、工作条例,以制度来约束、规范、细化、量化班组工作,使班组建设工作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以制度、规范来保障和促进班组建设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2.从严从细管理,加强班组安全生产管理。加强班组现场管理,必须把影响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即人、机、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通过高标准、严要求、勤检查等手段搞好班组的现场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班组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始终坚持“安全高于一切,安全重于一切,安全影响一切”的安全理念,按照“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的要求,以“人员无失误,系统无缺陷,设备无故障,管理无漏洞”为目标,做到不安全不生产,生产向安全让路,以安全促生产。
3.加强班组培训力度,发挥班组的团队优势。首先要坚持标准,把好班组长选拔入口关。其次是要按照规范、实用、科学的要求,每年对班组长培训一次。同时,要对班组长实行动态考核,注重业绩评价,班组长的业绩要同班组所承担的各项考核指标挂钩。另外,要加大对班组成员的培训力度。要根据差距和职业规划对班组成员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班组要建立成员基本情况档案,制定员工培训制度和规划,帮助员工成长成才。
4.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激发班组管理的内动力。首先班组长要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达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增强班组的凝聚力。其次,要尊重职工,关心职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工作、学习、乃至家庭中出现的问题。第三,要增强民主意识,推行班组民主管理,通过科区、班组民主听证会制度加大科区、班组事务公开,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第四,要坚持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小型竞赛等,增强班组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三、结语
今天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只有优秀的企业才可以长时间生存下去。而班组建设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班组的管理工作是一项繁杂而细致的工作,不仅要班组长付出辛勤的努力,也需要班组成员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
企业的班组管理和建设做好了,班组就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企业的活力和后劲就会增强,企业的生产管理战略目标才能顺利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就能充分发挥,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就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班组管理和班组建设的必要性很重要性,增强班组管理的紧迫感,努力把班组建设成为安全、高效、团结、务实的战斗队伍。
总而言之,班组建设的优劣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与未来。企业的班组建设与管理工作做好了,班组就会充满生机,企业活力和后劲就会增强,企业的质量体系就会得到执行,质量方针和目标就会实现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只有高效的,科学可靠的班组建设才能在现代企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扮演关键的角色。希望本文能够使企业者明白班组建设的重要性,将班组建设的作用落实到实处,发挥每一位企业员工的真正作用,共同推动现代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五篇:制度建设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制度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
班级:工商1201 学号:A20120122 姓名:耿崎峰
摘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是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的可靠保证。
规章制度在我们的工作当中应该无处不有。小到个人职责,大到公司规章,应该随处可见。特别是我们在工作中如若没有一个规范和标准的话,你的责、权、就没有办法量化,就没有你价值的体现,同样一件事,若有不同的人去做,所做的过程及结果肯定是不一样。所以说任何事都必须有一个标准,让所有的人围绕着一个标准去做,所做的过程及结果都是一样,这才是真正的管理。
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国家的立法是同样的道理,国家制定的法律再健全,如果人人都有法不依,违法不究,必然会造成国家的混乱,社会的动荡。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再好、再规范,如果内部成员都不遵守,相当于没有规章制度。或者说企业的管理层对其内部成员的违章违规行为不照章处罚等于包庇纵容违章者。最终会造成企业内部管理的混乱,降低效能,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而演变成违法的问题。因此,每一个企业都要形成良好的规章制度文化,在内部控制中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关键词:企业制度;制度建设;制度完善
一、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是法律、法规的延伸和具体化。
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权是法律赋予企业的用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规定,遵守劳动纪律是公民的一项义务。《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劳动者应当遵守劳动纪律。制定和实施内部劳动规章制度,是企业在其自主权限内用规范化、制度化的方法对劳动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行为,是企业行使用工自主权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规章制度也称为“企业内部法”,是相关法律、法规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延伸。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企业应当追究法律责任。职工与企业因执行规章制度发生争议,应当依法定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处理。
企业制定规章制度主要是规范内部的生产经营和劳动管理,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各项活动规范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经营的发展,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为了保证企业生产或经营的正常秩序,企业有权对违反规章制度的职工采取某些处理措施,从而有利于保证企业有序生产或经营。
企业依法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对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如有关劳动过程中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社会保险待遇,员工福利,休息日,年休假,女工产假等内容。因此,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有利于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使职工在劳动过程中有了共同的行为规范,对于职工的劳动有了统一的衡量标准,如工资与劳动报酬的确定,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保障措施,员工培训,劳动纪律,岗位职责、职工上岗标准,职工奖惩规定等,有利于避免用人单位对职工的不公平对待【1】。
综上所述,企业规章制度在一个企业中所起到的作用:一是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可以保障企业的运作有序化、规范化,将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降低企业的经营运作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二是规章制度可以防止管理的任意性,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我认为对职工来讲服从规章制度,比服从领导任意性的指挥更容易于接受,制定和实施合理的规章制度能满足职工公平感需要;三是规章制
度能使员工行为规矩,不偏离企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合理的设置权利、义务和责任,使职工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的后果,激励员工为企业的目标和使命努力奋斗。
因此,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是一个企业发展、强大的重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对一些具体的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起到了制度化形式管理和推动,同时进一步挖掘了员工的潜能,调动了员工工作的主动性。
公司要建立一套健全的规章制度,正如一个人要有健全的四肢及协调性,各司其职,按章办事。一个企业更是如此,管理制度是否健全这尤为重要,制度是企业发展之根本,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健全的制度其发展空间是非常狭隘的,因此,建立一套健全并行之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发展的法宝。
二、制度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企业制度化建设的重要性,正所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许多企业还处于有制度却形同虚设的阶段,那么影响企业制度化建设的因素是什么呢?
制度本身可操作性不强。制度的产生源于企业管理的需要,然而企业管理层在出台制度前,往往没有经过深入基层调研,只是凭借主观需要进行编写。这样出台的制度只是表面上满足了管理者的需要,根本无法有效推行。久而久之,还会导致由于管理层与基层制度执行不畅通而产生矛盾,重则影响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2】。
没有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制度往往是由各职能部门起草,这样起草出台的制度会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当然也不可避免得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间接影响企业协调发展。
企业培训、导向力度不够。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石,是员工的行动指南。企业如果只组织管理人员对新制度进行学习、培训,那么导向面就会比较狭窄,不利于制度的深入贯彻和执行。
因此,为切实规范员工工作行为、量化员工工作业绩,企业必须强化制度建设过程,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制度编写人在编写制度前,一定要深入基层调研。本着尊重员工、理解员工、相信员工的原则制定制度,从而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促使制度运行上下畅通。
(二)建立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由统一的制度管理部门牵头,协调部门间的管理制度,对其进行统一汇编和梳理,提高管理制度的协调性和指导性。
(三)领导人要高度重视制度化建设工作,经常组织召开管理工作总结和提升研讨会,及时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其为企业发展更好的保驾护航。
(四)加大宣传和导向力度。在条件许可得情况下,组织全员学习,加强企业宣传报道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
三、制度建设流程
首先明确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制度建设必须注意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制度是指导职工行为的标准性文件,它的建设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每项制度又包含具体完整的内容,各制度在制定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管理需要和轻重缓急突出各阶段的建设重点及制度本身的重点,注意制度与制度之间的系统性、关联性。同时,制定的制度需要通过推行来规范管理,如果制度本身不具有可操作
性,那么制度就仅仅成为摆设和累赘。
(二)要注重制度的推行、检查、评估。制度的制定过程本身是对管理过程的规范,由于一项制度从报批到批准有一个过程,在制度报批后,对新制度与原有制度或做法没有原则性冲突的,可按新报批的制度执行起来。待制度正式批准后进行重点的落实、推进,并且不定期地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纠正,逐步使员工对一项制度的遵守变成其自觉行为。
(三)制度制定要符合人本化需要。作为制度规定的执行者,职工是真正制约制度作用的关键因素,是制度作用发挥的核心。因此,制度化管理还须和人本化管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在制度建设中考虑人性管理的因素,在拟定制度的时候综合考虑职工的人性需求,平衡职工个体需要和企业目标要求,协调激励与约束机制,畅通沟通和信息交流渠道,将职工需要与企业目的有机结合,从制度上体现一定的措施约定来调动职工的情绪,就能够真正调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增强职工自觉管理工作的行为动力,制度就有可能得到广泛的尊重与遵守【3】。
(四)要注意核心制度的相对稳定性。制度体系在建设初期应集思广益,反复讨论确定制度建设思路和框架,这一阶段的重要因素是领导能否深入其中发挥好带头做作用。制度建设中要体现企业基本管理思想和流程,对这些管理流程要纵向横向充分论证,确保流程在各部门间有效执行,这一阶段的重要因素是管理人员能否深入细则的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讨论。制度有了,就需要大力宣贯,明晰考核,以确保制度有效执行。
特别要注意的是,企业基本制度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能频繁更换。企业不能今天上一套制度,过几天又换一套制度,应按照企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去补充完善,而不能动不动就推倒从来,制度没有延续性会不利于基层管理有效推进。
四、制度如何执行
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说:“好的企业就像一个军队,令旗所到之处三军人人争先,个个奋勇,退却时阵脚不乱。好比一个斯巴达克方阵。”当前,执行力问题已经成为现代
业普遍关注的焦点,再好的制度,再好的决策,再好的思路,再好的创想,如果离开了执行力,一切都没有意义。可见,执行力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要想形成斯巴达克方阵,就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执行体系。
提升执行力,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提高制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说过:“企业不能没有制度,也不能有太多的制度;不能没有程序,也不能有太多的程序;不能没有规矩,也不能有太多的规矩。关键是就事论事地寻找最简单的方法,用最快捷的速度,最有效地解决问题。一个电话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要集中开会;一个工作餐能够沟通的话题,不要集中开会;开小会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要开大会;口头能够解决的事情,不要书面;今天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要拖到明天;一分钟能完成的工作,不要用二分钟去完成。”大 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干部职工遵章守纪的意识。职工素质良莠不齐,要职工马上改变以往的不良工作习惯,这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只有不断地对职工进行制度宣传、沟通、教育,了解职工的心态,帮助职工积极转变态度,使职工了解制度建设的目的、内容,从潜意识里形成对制度的遵守,矫正不良行
为,才更有利于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我们当务之急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大力宣传公司的
规章制度,同时要将制度印制成册,广泛组织职工学习。制度、遵守制度、执行制度,使依法办企、按章办事理念深入人心,更加有利于制度的执行和落实。
(三)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制度建立后,落实过程应当成为一种有效的动态过程,这种过程仅靠自觉遵守是不够的,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监督检查和考核体系。
(四)加强奖惩和责任兑现。奖罚不明,就会降低制度的权威性,使执行制度的单位和人员“吃亏”,不利于制度的落实。因此,制度应该在“违反了怎么办”方面下功夫,坚决克服制度落实无人管、无人问津和执行好坏一个样的现象。奖罚分明,才能令行禁止。社会学家郑也夫认为,严查不如严惩,其逻辑支点在于,查是查不过来的,不如以严惩治之。对于日益发展壮大的公司,这无疑是一种有效地方法,并且利用内部宣传体系来放大惩罚的力度,变相拓宽严查的 广度更切实际。
总之,制度建设是企业规范化、科学化运作的基础,是企业有效管理的基础。制度好可以增强凝聚力、竞争力,制度不好可能使军心涣散、人浮于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健全信息跟踪反馈机制,对制度进行适时调整与 修订,努力建立行之有效、规范有序的制度体系,推动公司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参考注释: 【1】.朱劲松:《红豆探索现代企业制度的时代意义》,《新华日报》,2013 年第 3 期 【2】.周海江:《超越西方: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 》,《中国社会科学报》(515),2013.10.25 【3】.李智礼.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途经研究[J].中国商贸,2011(23).齐长明.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