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化建设在区域强县中作用的思考
以先进科技为支撑的信息化建设,在区域强县中既是发展的硬环境,也是发展的软环境。信息化建设体现出一个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车水马龙、物畅其流,可以看出一个地区经济的活跃程度,而离开信息流,人流和物流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加强信息化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需要,是加快区域强县建设步伐、同国内外市场相衔接、同先进发达地区相
对接的迫切要求。
宿松地处我国中部地区腹地,皖鄂赣三省交界处,皖江之首,是各种经济发展要素比较活跃的县份。经过多年的努力,宿松县的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相比较如言,宿松的信息化建设步伐还不能真正适应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农村信息基础建设滞后。表现在缺少信息化建设的整体部署和规划,政府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发挥的功能不够完备,宽带网络、有线电视、电话等入户率不很高,许多村镇缺少农业信息查询平台。信息化载体建设、内容建设,特别是人才建设,依然是加快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为此,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从规划、载体、内容和人才等方面入手,建设与时代同步的“数字宿松”。要以网络应用、电脑技术、数字电视、电子政务、视频系统等为载体,大力整合信息资源,推进信息共享工程,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让最新的先进经验,最新的技术信息和技术资料指导我们的工作和生产经营,真正让信息流带动宿松的人流和物流。
一是信息化的规划建设。我县是最早成立全县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县份之一,但主动作为稍显不够,信息化建设缺乏宏观规划,没有提出明确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虽然承载信息载体建设的部门出于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压力,主动出击,都有自己的近期建设方案,但缺少整体性和协同性,重复建设、相互制肘的问题可能存在。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与信息化的统一性、开放性、交互性和规模运营等自然特性产生冲突。在网络应用、电子政务等方面,城乡之间、系统和部门之间发展很不平衡,资源缺少共享,业务上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不尽相同。规划是基础,规划要先行。
建议把信息化建设纳入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严格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安全可靠、务求实效”的方针,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做好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建设方案。规划的起点要高,重点应该是宽带通讯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网络融合和应用。从宿松实际出发,分步推进,稳步实施。
二是信息化载体建设。通讯网、电视网、互联网,以及政务平台、信息共享工程、网站等都是信息化载体。在该县,特别要积极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有网络资源,不需要投巨资改造现有有线电视的网络结构和入户电缆,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成本跨越数字鸿沟,建成先进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要提升改造传统媒体和发展新兴媒体,开展高速宽带、双向交互等多功能服务,使用户享受到方便快捷、价格便宜、高质量的综合服务。
要实施政府、市场、社会联动,拓宽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渠道,改善设施条件。精心组织信息化建设项目,努力争取政策资金和专项资金扶持。信息化建设既是事业也是产业,要充分发挥县财政的撬动作用,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突出扶持政府信息产业。党政部门的宽带网建设,视频会议系统、信息上报系统、网站建设和突发事件预警应急系统等,都应该加快建设步伐。
三是信息化内容建设。渠道建成了,有充足的水流才有意义。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包括资源的搜集整理,包括载体的开发和任用。政府的门户网站应该成为内容建设的主要部门,要有内容的策划和包装。各个载体建设部门也应该是内容建设的部门。我县在内容建设方面不够丰富,缺少个性,一些部门的网站建设定位不明,网页内容陈旧,缺乏利用价值,少数单位的网站还是死网。建议县委县政府发挥政府信息中心和宣传信息中心的功能,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建立信息的搜集、整理、上报和发布体制和机制,完善工作流程。有条件的部门要争取建设自己的专业网站,建设和完善比较规范、内容充实的宿松园区网、农业网、政法网、民生网等主要网站,各乡镇都要建立政府网站,在全县基本形成信息共享的政府信息网络。要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三化三集中”发展思路,不断丰富信息内容,突出重点,宣传政策,树立形象。要充分发挥现有的信息网络的作用,宣传推介好宿松特色资源。要把电子政务作为政务公开、改善社会管理的主渠道,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性,实现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采购、销售、市场等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同时宣传地域文化,增加文化内涵。
四是信息化的人才建设。信息化作为全县一项系统综合工程,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支撑的。它不仅需要强大的网络支持,而且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持。宿松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在资金投入、人才吸引、信息流动、技术处理等方面跟先进地区还有差距,信息化建设既要利用最先进的信息化模式,更要借重人才,减少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建议大力充实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队伍。吸收和引进网络人才,全面开展电脑、网络知识的大培训,把信息
化知识和操作考试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在大中专院校招聘一批优秀毕业生,充实到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岗位,培养一批专业化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要同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
第二篇: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作用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作用
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作用
【摘要】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合理开发并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实现信息管理的信息化与网络化,已经成为了我国大力提倡的重点内容之一。统计部门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信息资源部门,掌握着与国家社会、经济、国情、国力等息息相关的各种动态信息,不仅是各级党政领导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是社会实现民主监督的重要条件和基础,人口普查作为所有统计工作的基础与核心,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加强对统计信息化的建设,了解信息化在人口普查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统计工作自身的需求,更是加快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人口普查 信息化 统计 作用
一、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意义与作用
人口普查的最终目的,即全面了解并调查我国第二、三产业的布局与发展规模,了解我国内部产业组织、结构、技术现状以及各个生产要素的构成因素,摸清我国各类企业以及单位的能源消耗情况,建立并健全我国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产业的基本单位目录、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等。通过人口普查,能够进一步奠定我国统计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与制度,为加强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大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提供统计信息参考与支持。从我国历次人口普查情况来看,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用现代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信息处理等多样化技术手段,实现统计信息的科学、合理、全面的采集、传输、处理、发布以及管理使用等,能够满足社会各方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全方位需求。总体来讲,统计信息化建设在人口普查中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为人口普查的顺利开展提供宣传平台
通过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媒体等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令群众了解到人口普查的积极作用与意义,大范围地宣传一些在普查工作中出现的典型、榜样事迹以及违法违纪案件等情况,能够引导大众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依法配合人口普查,树立起据实申报的观念,为人口普查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氛围。普查机构通过网络技术建立起人口普查网站,网站中设定普查新闻、文件通知、会议讲话等几个重要栏目,能够令最短时间内大多数人都了解到人口普查的相关信息,更加直观的展示出人口普查工作中的各项内容以及人口普查的风采。加强普查工作人员与普查对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人口普查的顺利开展提供交流平台。通过电视、广播、网络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手段,宣传人口普查的相关精神与口号,制作一些专题访谈栏目,并在网络中播出,能够令人口普查的目的、意义、作用等通过最快的速度传达给社会大众。
2、加强对人口普查资源的管理与利用
人口普查具备时效性,且对时限要求较高,人口普查中的各类信息是否能够在业务流程中高效率地流动,并得到科学的管理与有效的利用,是人口普查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简便地对现有信息资源流程进行分析,并找出一些无效的或是低效的流动环节,从而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流动机制。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增强对人口普查信息资源的管理,加强对人口普查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3、促进人口普查活动的标准化
统计信息系统必须要建立在相关标准之上,因此人口普查工作的展开也必须要紧密贴合这些标准,例如普查的方法、业务流程、统计指标、数据处理等。通过规范性较强的人口普查方案与机制,能够对普查的对象、时间、内容、范围、登记原则、组织实施原则等进行具体的界定与规定,也就能够进一步提高人口普查工作的管理流程标准化与规范化。另外,在人口普查活动中的统计指标能够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标准来进行解释,在人口普查的数据处理方面,也能够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一程序进行上报,可以说,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促进普查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并进一步提高人口普查数据处理、上报、管理等的质量、效果以及效率。
4、统计信息化建设实现人口普查信息资源共享
从本质来讲,统计工作的核心主要为数据采集、分析与处理,在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人口普查过程中,数据的采集多来源于住户以及各个基层单位,对于政府及其其他相关部门手中掌握的大量的、复杂的、繁琐的统计数据,就必须要依靠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才能够得到。通过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实现各个单位之间的人口普查信息资源的共享,减少了资源信息在传输、交换等环节中的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大大缩短了人口普查数据资料的处理、管理时间,提升了人口普查效率。
5、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了普查人员的信息素质水平
统计信息化建设要求提高普查人员的计算机水平、网络操作水平以及一些相关基础知识,在进行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查人员必须要具备相应的素质与技术水平。统计信息化建设并不仅仅是购买一些计算机软件、硬件,制定一些标准、规范,使用一些应用网络等,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调查工程,人才问题一直是困扰我国人口普查工作的重点问题。为了能够满足人口普查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更为了满足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统计部门都各自培养了一些高素质、高水平的统计人员,例如计算机技术人才、网络技术人才等,通过这些举措,能够初步使得我国普查人员整体素质有所提高,满足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需求。
二、统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各个地区都在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体来看,我国县乡镇等地区的统计信息化建设与开发利用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
1、县乡级统计机构资金投入不足
通过对县乡级统计机构资金投入现状调查发现,我国县乡两级的统计机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设备的应用水平也不高。由于各个县乡级的统计局在统计信息化建设方面并没有投入充足的资金,因此统计局中的设备更新、配置等都与省市级统计局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且由于资金的制约,县乡级统计人员的技术水平也相对较低,特别是乡镇中的统计人员、微机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得不到提升,无法满足统计工作的需求。这样的情况不仅影响到县乡级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影响到我国统计信息化的建设。
2、县乡级统计信息网络建设问题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目前我国各个乡镇统计局多数都建立了自己的网页,这相对于前几年的统计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就网页作用的发挥来讲,却不尽人意。在县乡级统计信息网络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内容陈旧落后、更新速度十分缓慢、信息发布存在延迟、统计分析与相关调研报告较少,缺乏一些群众关心的、重点的内容。这样的情况导致各个县乡级统计局网页点击率一直较低,虽然有自己的网页,但是却并没有群众去关注,网页仅仅成为了摆设,影响到我国统计信息化的建设。
3、乡镇级统计局缺乏复合型人才
通过不全面调查显示,我国州县统计局人员的学历普遍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总人数的70%以上,而在乡镇级统计局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仅为总人数的50%,并且统计人才较少,计算机专业人才更是屈指可数。这样的情况便导致乡镇级统计局中懂计算机的人才,并不了解专业技术,而懂得专业技术的人才并不懂得计算机,因此数据的处理、管理、应用水平都十分低下。多数乡镇级统计局中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处理还停留在录入、汇总、上报的基础阶段。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严重限制了乡镇级统计工作的开展,也影响到乡镇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更加制约了我国统计信息化的建设。
4、县乡级统计信息网络安全水平较低
随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与进步,信息安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统计信息网络安全不仅包括防止计算机病毒以及一些非法入侵,同时还包括防止利用信息网络进行一些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目前我国县乡级统计信息网络安全水平较低,一方面是由于上文提到的缺乏复合型人才,一方面也是由于网络与应用系统运行的安全缺乏保障。县乡级统计局并没有对统计信息网络安全给予充分重视,导致统计资料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了统计信息的安全性,也逐渐成为了统计信息化建设的阻碍之一。
三、对策与建议
1、提升重视程度与专业水平
首先,要转变基层统计人员观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与完善,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不断加深,政府对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统计工作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在基层统计局中,统计人员素质水平较低,没有对统计工作给予充分重视,严重影响到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统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建设。因此,各级政府和统计部门一定要提高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推动统计信息化建设进程。其次,要通过开展讲座、培训、再学习等活动,来培养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技术水平,填补基层统计局中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一方面要对所有人员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训,一方面要加强对统计相关知识的学习,通过这两方面的学习,培养出统计复合型人才,不仅对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能够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提升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平以及统计水平等。
2、深入发挥国家配备计算机在基层统计中的应用
各个县乡级统计局必须要抓好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的培训,发挥国家配备的计算机在基层统计工作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借助政府的网络平台,建立起县、乡、镇级的统计网络连通,实现统计资料的网络传输、共享等,提高统计工作效率,推动信息化建设。另外,通过深入发挥国家配备计算机在基层统计中的应用,充分利用各项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系统,采用有效策略来进一步保障基层统计信息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止计算机病毒与一些非法入侵,对统计信息的交换环节的安全性给予充分重视,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基层统计信息的网络信息安全。
3、建立县、乡、镇综合数据库网络
以州、市级统计局现有的数据库查询系统为基本模块,在各个县、乡、镇中建立起综合统计数据库,通过统计局内部网络和政府专用网络平台,建立起统计数据库的查询、共享、传输等各项功能,不仅能够提高统计内部信息的快速传输、交流等,同时还能够为社会各界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四、结语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目前统计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但是同时也迎来了更多的挑战,随着统计在社会生活中的不断渗透,我们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进一步提高人口普查统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推动统计信息化的建设。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参考文献】
[1] 马凤媛:加快我国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青海统计,2009(3).[2] 潘雷云: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努力服务科学发展[J].青海统计,2009(9).[3] 石月仁:统计信息化八大难题探解[J].统计信息化,2010(4).[4] 陈中华:统计信息化遐想[J].统计信息,------------最新【精品】范文
2010(5).
第三篇:信息化建设在精神专科医院中的作用
信息化建设在精神专科医院中的作用
衡水市精神病医院
秦进芳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专科医院 ;发展
衡水市精神病医院是优抚事业单位和医疗单位,主要服务对象全市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带病回乡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患者和城市流浪乞讨的精神疾病患者。医院依然延续上世纪的管理模式,其服务功能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医疗、社会、精神心理等多种需求,推进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过程[1]势在必行。我院自2010年以来开展信息化建设的做法及收到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建立临床信息系统平台,实现医院临床管理全面信息化
我院是一个起步早,发展较晚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信息化建设首先规范了业务行为:有一部分医生的手写病历和处方的字相当的潦草。以至于病人和医生都看不懂,而电子病历是由计算机进行打印的,字迹清晰工整。有了信息化的网络技术医生必须根据规范的病历书写书写病历,那些不规范的病历没有办法进行保存,有效的减少医患间的纠纷,通过提高医疗规范为患者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2]:在医生工作台引入了药物的使用说明,不合理应用的提示,以及药物禁忌,都会在医生开处方时给以明显提示,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医疗安全,减少了医疗纠纷,也提高了医生的诊疗水平;在门诊收费、住院收费子系统中,各项收费的价格和药品价格都储存在后台数据库中,划价收费变成了一个环节;医生通过自己的用户名和口令可以调阅病人病历资料,使病人及时得到合理的诊治。总之,使病人感到医院收费透明合理、管理正规有序、看病方便快捷,从而使在同等条件下更能赢得病人信赖,这种良好的医院形象成为今后医疗市场竞争中十分重要的因素。
3年来在电子病历应用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了医院临床管理全面信息化、医疗质控信息化,单病种管理信息化,极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通过信息化系统,科主任还可以随时了解本科室的业务收入,床位使用率、药占比、检查比及次均住院费用等;同时信息化系统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相适应,不仅加强了医院的社会服务职能,更能为农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近一步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保障和促进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3]。
2. 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构建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
财务信息网络化建设是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网络技术处理各种信息实现的资源共享。例如: 医院医疗经费和物资管理,涉及部门和人员广、流通环节多,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而在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模式下,可实现医疗经费、药品和物资的更有效管理,降低成本,减少浪费,节约和利用卫生资源。通过系统处理,实时的药品收入、医疗收入、其他收入以及收入分析、库存分析一目了然,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使用价值。
3. 多媒体引入,实现了两个执业地点的远程会议视频
我院因在深州、衡水设有两个执业地点,两地相距百里,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引入多媒体后通过视频,实现了两个执业地点的学习、会议可以同时进行,不仅节约了时间,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了办事效率,深受广大职工欢迎。4.医院内网交流的平台
医院内网这个平台属于医院推行管理的措施,是职工网上进行办公的重要平台.对于建设内网也由原来信息的发布逐渐转化为内部的邮件、业务查询、绩效的考核等各种功能集一身的办公平台[4]。随着信息化技术在医院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广泛而深入的应用,医院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3名,成立信息科,对系统维护和更新,同时对医院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系统的培训,使他们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本科室情况,促使了人员素质普遍提高,更加适应医院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客观要求。5.信息化建设规划
积极响应市委,市卫生局的号召,下一步信息化发展的工作重点放在临床远程会诊系统、远程视频教育系统,条件成熟后,可以发展下级会员,周边多家精神专科医院可以利用此会诊系统享受医院先进的医疗信息化技术和临床医疗诊断,实现资源共享,稳步推进医院远程会诊系统带来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新楼搬迁后,利用信息化系统,进一步优化诊疗环境;同时在现有临床全面信息化的基础上,建立电子图书系统,为职工的业务学习及了解学科前沿知识提供方便;开展科教系统,帮助医院临床医护人员提高医疗水平,并提高发表论文数量与水平,利用科教系统建设,帮助医护人员顺利通过学科考试,争取利用信息化帮助医院提高科研水平。
总之,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信息化建设在医院发展中彰显出了不可取代的优势。但如何实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的协同发展,创新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继而全面改善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也将成为我们面临的新的问题[5]。
参考文献
[1] 刘金锋,谷峪,刘汉刚,引黄济青信息化建设与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05,3(J):23 [2]林文利,段晓东,刘毓辉等,信息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河北医药,2009,8(31):2150-2151
[3]杨爱荣,金子英,赵红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策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6(14):78
[4] 堂颖,浅谈医院管理与信息化网络建设,中外医疗,2013.(4):141 [5]张雄,朱建民,蔡永葆等.数字化医院建设初探[J].徐汇医学杂志,2005,1(1):72-77
第四篇:浅谈信息化建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化建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内江市第八小学校
王 能 辉
浅谈信息化建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内江市第八小学校 王能辉
摘要: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小学教育处于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至关重要的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变化,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了小学数学教育方式的变革。推进小学教育的信息化发展,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在数学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今天, 多媒体技术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小学数学教育
多媒体技术
正文;
教育必须信息化,也必然信息化。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的庞大系统工程。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和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社会运转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断缔造着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之下教育的发展方向受到信息化大背景的直接引导,逐渐形成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趋势。小学教育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背景下也发生了鲜明的变化,如何适应信息化的潮流趋势,改进传统的教 育教学模式,是当下小学教育值得思考的重要议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发展,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是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和重要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当下,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信息化内容上,重视硬件的建设,在软件部分投入不足,比如语数学科特别是公开课的应用较多,但一般学科及平时的应用程度不高。在信息化教学的组织上,由于技术不熟,教师能力不足等因素,难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不佳,没有让学生充分掌握领悟内容。信息化教学环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有机的综合系统,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促进了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完善。为了能满足学生信息化学习的需要,学校逐步建立了多媒体计算机教室、宽带校园网、每间教室安装电子白板,教师每人一台电脑。中国的教育模式必须适应信息化的潮流,转变教育观念,尤其是小学教育,更应该率先在信息化过程中主动改进,努力适应,为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渴求知识,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运用多媒体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性学习奠定基础。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生动形象,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掌握知识。因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形象生动的演示,动听悦耳的音响效果,给学生以新颖感、惊奇感,调动了学生全身的视觉、听觉神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积极投入到每节课的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经常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显示的动化效果,很容易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融知识教学于情趣之中,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进入对新课的学习。
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用电脑显示水立方实物图,讲述有关奥运的故事,这样既为新课的学习做了铺垫,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很自然的导入到新课中,同时配合多媒体画面中显示的水立方形状,学生从鲜明的图画中很快真切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我再从水立方实物中分离出长方体,学生对长方体的形状特征及棱等概念有了直观的认识。
再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先用多媒体进演示“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孙悟空把一个西瓜平均切成四块,每人分到1/4,八戒嫌少了。悟空又重新把西瓜切成十二块,每人吃三块,八戒就高兴地笑了,悟空也笑了,同学们也笑了。大家说谁笑的更聪明呢?从而导入新课《分数的大小比较》。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大大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化硬件环境是死的,被动的,而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却是活的,能动的,因此,必须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充分发掘教育信息化的最大潜力,也让这些耗巨资建成的信息化教育硬件能够物有所值。所以,在教育信息化的前提之下,促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构新型教学模式,既能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性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识的主体性地位,也是我们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多媒体教学、个性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享受学习乐趣的多元渠道,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习内容不再枯燥,多媒体技术的操作使教学方式不再单一,学生在信息化教学当中更容易接收、理解、消化知识,同时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重要的是在新的教育背景下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对新型人才要求的重要素质。
数学知识的教学本身是比较抽象的,教师运用多媒体对数学知识进行演示,可以使数学知识变抽象为具体,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奥妙,拓展学生的思维。
人的思维都是由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利用图片.实物等,借助直观形象去获取抽象的数学知识,尤其是几何知识的教学。教学“角的认识”时,我先在屏幕上出示红领巾.三角尺的实物图,再去除实物引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这样教学,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数学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在课件中出现动态演示,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多媒体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猜一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进行验证。课件动态显示用撕、折、拼的方法,将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三个角撕下来都重新拼成了一个平角,学生很直观地看出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并且深刻地认识到“所有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设计,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数学教学仅仅依靠教科书的信息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过去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对数学教材中的有些内容感到抽象难懂,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简化教师的操作,充分体现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也易于接受知识,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而获得,而不是被动地死记硬背,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旋转》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学生用三角板在格子纸上围绕一个中心点顺时针连续四次旋转90度,画出每一次旋转的痕迹,并回答最后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而老师又不能一一手把手纠正,这个时候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展示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根据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纠正自己的错误,正确掌 握了有关旋转的知识。随后我精心搜集的精美图画更是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旋转带来的令人惊叹的美,体会到了数学也能创造美,明白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够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恰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更能展示知识的生成,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空间进行探索和创造,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结合自身教学的特点,学生的实际设计多媒体课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祖国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傅德荣 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北京:教育技术研究,1999
2、和汇等 信息化教育技,科学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
3、百度百科 教育信息化,中文版 北京:百度网,2013-12-17
4、明小敏 浅谈信息化及其意义,百度文库,2013,(1):1-2
5、钟志贤 信息化教学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第五篇:浅谈信息化建设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作用
地质灾害工作攸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期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急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纵观古今,人类能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及时抗灾救险无不得益于有效的信息供给,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信息技术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信息化建设已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与调度变的更加科学高效。
一、当前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
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预报预警难度大,防范难度大,社会影响大。
当前我国的防灾工作仍然面临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我国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决定了地质灾害呈长期高发态势,我国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具有极易发生地质灾害的环境基础。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区域分布变得更加复杂,各地出现暴雨的不确定性因素加大,局地突发性强降水和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地震趋于活跃,强降雨过程和地震引发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加大;二是山地丘陵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类工程活动的大量开展也进一步的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使的地质灾害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劈山修路、切坡建房、造库蓄水等人为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剧烈;而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和油气造成的水资源供需紧张,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仍将呈上升趋势;同时全国各地采矿挖掘形成了许多地质灾害隐患,采矿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人员伤亡也在矿区和矿业城市时有发生。三是我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防治任务十分繁重。
二、地质灾害防治的意义
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管理,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地质灾害防治可以减轻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二是地质灾害防治可减轻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三是地质灾害防治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信息化建设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作用
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不能是单单做好基础防范工作就好,在信息传播方面也更为重要。信息化不能仅仅是地质环境工作附属的技术手段,要使灾害防治工作做到及时、有效,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那就是必须以信息化为支撑点,创造新的工作流程和新的应用服务。
现代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从根本上触动灾害防治领域的现有工作,从地质调查的野外数据采集、地质灾害监测,到海量异构数据的快速传输、综合管理、最终实现综合评价和提供多目标的应用服务,在自然灾害发生时能起到关键作用,最大程度地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造成了13人死亡,200余人受伤。但在当地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本次地震,提前10秒向宜宾市预警,提前31秒向距震中124千米的贵州省毕节市预警,提前61秒向成都市预警。身在震区的群众,能在电视、手机上看到弹出的预警提示,或警报声和避震提示。提前这10秒、几十秒意味着什么呢?已有的研究表明,如果能在地震发生前3秒发出预警,伤亡人数可减少14%;提前10秒,将减少39%;提前30秒,将减少63%,同时各类重要工程,如化工、高铁、地铁等,也可能通过系统紧急处置减少经济损失和次生灾害。
可见,信息化的实施对于灾害防治工作意义重大,是一项艰巨而又必须实施的方针,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逐步建立实用可靠的信息系统,才能因地制宜地开展有效的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