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乡村旅游的演讲稿

时间:2019-05-15 11:3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中国乡村旅游的演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中国乡村旅游的演讲稿》。

第一篇:关于中国乡村旅游的演讲稿

关于这一点自己想从三次浪潮的理论与整个世界,尤其是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时间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曾经在二十年以前写过一本书,美学事业中的人生,人生在春夏秋冬的自然更替中存在,如何使这单条的循环变成导向于美的上行性螺旋呢?我在默默的思索。

实际说现在我在思索这个问题也是螺旋的问题,过去的祖辈的农耕生活,农村农民的乡野风光在工业化的浪潮中,好象逐渐离我们远去,中国的商业化的浪潮蓬勃的向前发展。但是我们突然发现,农耕文明的某种光辉灿烂的一面又重新浮现我们的面前。

对于这个问题,自己的研究,或自己作为一个驴友的实际的经验,起于91、93做交流教授的期间,之前想着美国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程度非常度,城市化的发展成就也是非常辉煌。但是我到了这个地方,华盛顿大学是一个周边被乡村包围的小镇,这样的一个小城周末的时候小城商店也关着门,整个城里的老师、学生、商家都走空了,到乡村去了,郊游去了。这里的图片反映着91年当年的冬天开始跟着美国教授学滑雪,完全是乡野,找到一个比较可以的地方开始滑雪,在那个地方开始学起滑雪。夏天到城外的河边、草坪,往着蓝天白云发呆。

想当年是淘金的时代,曾经红火过的地方,现在就在这个架子上金属的小锤,我们望着望着,突然懂得工业化时代的人们追求的是什么东西。美国好象先行一步,城市人向往乡村,乡村人向往城市生活。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的浪潮蓬蓬勃 勃,给乡村旅游提供了最大的市场,最大的契机,从世界经验的角度被证明的道理。

回国以后,从安徽大学来到了华师大,从事旅游研究,在旅游研究的初期,似乎已经感受到休闲向我们招手,当时写了一篇文章,从自己很有限的美国做交流教授的两年经验,空余的时间做乡村旅游交流的经验,提出了休闲本身所应有的是一种诗化的脉脉温情,是一种适情顺性的自然哲学,是个性发展的心灵冲动。

前几天为了开会,我把95年的文章翻出来,把观点放在博客上。就这个夏天,我到欧洲探亲,住在荷兰,这是我在那里住过一个月的时间,和二十年前在美国住过的一模一样,象诗一样的画面,居住的公寓就在画面里,每天就在画面里生活。

我在想是不是世博会以后,城市让人生活更美好,甚至给人一种误解,美好的生活就在城市,不排除城市有美好的一面,但是这只是比较,还有乡村,乡村让生活更休闲,乡村让休闲更美好。

我的休闲观,建立在螺旋上升的基础上,游牧农耕问题就是乡村,带来自然普真。第二浪潮,工业化社会,第三浪潮,后工业化,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社会,人与自然相脱节,人不受重视,否定之否定,在当代社会形态里更高的阶段上肯定了第一浪潮,游牧农耕的一些东西。第四浪潮,以休闲者为中心的特种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未来学者研究的一种结论,这样以休闲为中心的特种服务业占主题的社会向我们招手。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实际上已经看到浪潮更迭所形成的休闲发展的大趋势,而大趋势中,与城市休闲并行的还是重要的概念乡村休闲。实际上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正题,游牧农耕社会,反题,工业社会,合题,后工业社会,人和自然向和谐的后工业社会。否定之否定产生的世界闻名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第一浪潮的文明角度上说,我们国家积淀着大量的遗产,这些是四处采风拍过来的,采取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生活离我们慢慢远去。大工业生产的隆隆机器运作声响,打破纯朴原野的宁静与闲适。工业化的进程作为第二次浪潮使社会生活。于是人们渴望松驰紧张的神经,伴随电脑科技和信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促成当代人的休闲追求。

我曾经写过文章:说不尽这一个东钱湖,如今风靡的休闲文化,在其哲学本质上,是与第一次浪潮的舒缓生活节奏一脉相承的,是传统的翻新和复归。

我曾经走过很多地方,其中有一个地方在浙江被称之华东最后的香格里拉,实际上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乡村,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地方,我在那里一次一次的考察,这个地方也许永久不修公路对当地的发展更有利。这是我实地考察的照片,迎接 我们爬山开始是一只小狗,老人、孩子、小狗在享受着休闲的生活,我曾经和当地的老百姓说,如果这里的旅游搞火,这位老人可以休闲的晒太阳,我们游人可以给他发工资的。

这样的一个村落,在自然的群山怀抱中,周围就是农田,这是冬天,农民都在冬闲。这是山上看下去的景观,这是驴友在那个地方跋山涉水,这是完善安营的地方。

我要说的是象这样的乡野风光,正是工业化时代发展到比较高的发展阶段以后,我们的城市人所向往的东西。

我们古代的传统的乡野农耕文明的某种场景,未来发展中将会大有用武之地,我们的乡村不应当在城市化、工业化、商业化大潮中逐渐的被跌荡的干净。

我们一直呼吁回归自然和传统,文明的演化轨迹并非一位直线向前,而是螺旋上升。

这样自然的情景在乡村可以看到,这样的温馨的场景在乡村味道很浓的小城可以看到。我们从城市的角度上说,城市人现在最喜欢最向往的是什么?就拿我们单位里老师的最近两次活动给大家秀一下,我们来到了乡村,来到了安吉,在那个地方老师们觉得其乐融融。在自然的环境中,在乡野的环境中,我们的老师很休闲,很放松,很没有架子,因此不苟言笑的老师这时的笑容都很灿烂。这样的笑容在城市里可不容易收集。

最近一次我们的老师又到太湖西山出游了一次,这是著名油画家周长江教授的留影,不是我照的好,是乡野情调好。我们老师的合影,在乡村、湖边的慢悠悠的散步,留下在城市中绝对很难得到的狂味。走向农村,走向乡野,在农村中经常抱抱大树,把静电释放掉。

这在西山写的一首诗:触景生情,自己给自己断语,在家里绝对写不出来,使我们的生活更富有诗意。

从国际比较文化来说,从文化象征的角度来说,古希腊有两个著名的雕塑,维纳斯和掷铁饼者,对自然健美人体的推崇以及对静穆中的伟大之人生境界的向往。

一项市场调查告诉我们,在98年上海市民有一万分问卷,回收了7千分,最理想的出游目的地是什么?空气清新、有野趣、自然清真的地方。

这是我们乡村旅游的市场,这是我们乡村休闲的市场,乡村旅游和乡村休闲还有联系,还有很重要的区别,乡村旅游比如现在处于什么阶段,很多城市的人到乡村,哪怕上海一日游。乡村旅游是在乡村静下心呆一段时间,住一夜或两夜。

从东钱湖说起,我们的管委会主任原先在那里工作了四年,在原先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把东钱湖打造成理想的家园,在这过程中,中国青年报社的许社长功不可没,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样的东钱湖之路将通过一本书,我们合作写了这样一本书,难得糊涂,做了一个介绍,有兴趣大家可以看这本书。

这是我自己拍的照片,这些照片首先是感动了我,也感动了我的学生。这个地方原先就是一个乡村,现在变成了一个绝佳的乡村休闲地,真的是非常的漂亮,当地的农民也变成乡村旅游或乡村休闲很重要的主体,变成重要的利益相关者,我亲自去采访过他们,那些农民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告诉我们说,客人们现在把我们当园丁,我们把客人当人客,把客人当成自己家人一样看待。

曾经在一个论坛上说过,都市化的浪潮过程中,我们的湖泊休闲扮演着抚慰心灵很重要的文化角色。

这也是顺应了回归自然,回归传统的人心之所向。对湖泊情有独钟的心灵的向往,已经越来越多的灌注在都市人的心灵中。湖泊包含的某种自然人化的况味被大家所认识。内陆民族难以直观沧海的替代性满足。比如青海把湖当海。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和乡村休闲相关的湖泊都是都市矫情的抗衡,因此把好看和耐看结合在一起,使乡村旅游地变成雅俗共享,正因为这样,我是非常不遗余力推广着、宣传着东钱湖,专门为东钱湖写过文章。

第二篇:乡村旅游演讲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心目中的乡村,应当是既保有传统的自然历史风貌,又走在现代和时尚道路上的乡村。乡村从来都是吾土吾民的乡村,它属于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他们同样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同样想要过上夏天不怕晒、晚上可以看电影的生活。我们不能够用游客的权力、用原真性的话语去遮蔽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对我们的政府、业界和学术界智慧和专业能力的考验。在这方面,我注意到海峡对岸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时候,对历史、古村落采取了就地活化的做法。为了帮助当地人发展,启动了专业志工和驻村艺术家的制度,实实在在地让这块土地上的农民通过对既有资源的价值提升,让他们过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心目中的乡村应当是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共享美好生活的空间。中国自古以来就倡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在尊重乡村自身发展规律的同时,一定要考虑到外来者的需

要。比如现在的年轻人对智能通讯工具的依赖使得他们无时无刻离不开这些工具,而这些工具作用的有效发挥取决于包括通讯、互联网、文化创意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由于有成千上万的原居民的生活场景,我们不可以把乡村旅游引向“观光客+景区”的老路上去,而是要培育休闲、度假市场和相似性的生活空间。我心目中的乡村应该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乡村。在这个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地球村的时代,每个人都不可能一厢情愿地活在封闭的世界中。分散的乡村旅游资源和经营者应当被有机组织起来,要加强包括两岸在内的海内外乡村业者的交流频度,相互学习、知识共享。这就需要在政策设计,人才培训、信息共享、文化保护、企业经营经验等领域开展更加务实和有效的合作,共同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使农民充分享受到现代社会发展的福利。在我的学术观念中,政府和学术机构在发展乡村旅游的作用,不能一厢情愿地冲在前面,而是要帮乡亲们了解现代游客的需求是什么,不能只是空间的规划,还要包括产品的开发。比如餐饮产品,不能一说就是柴火鸡、乱炖鱼等原汁原味的餐饮,是不是也可以有一种健康的、时尚的概念呢?

乡愁不是仅仅用来记忆的。让我们在这个最好的时代,不仅可以遇见最美的乡村,更能够切身感受到最有品味的生活!

第三篇:浅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浅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世界比较普遍的乡村旅游已经有50余年历史。中国的乡村旅游也已经有2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再到深入挖掘的三个阶段;乡村旅游项目也实现了产业升级、休闲方式升级、景观升级、全时升级等的不断提升。

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不少县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占当地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和超过50%。据《光明日报》2012年7月26日报道,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家乐数量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0年国务院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2011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摆上突出位置抓实抓好。

一、中国现阶段乡村旅游主要发展模式

从经营内容来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和田园观光游等。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和民族文化游等。

(3)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等。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等。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

(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的森林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主要类型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自然保护区等。

二、“百尺竿头,以何为进?”

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模大,效果显著,其网络化、漫点式的发展过程,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单体规模小,对应市场难;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少;卫生条件差,产品供应不足;经营单一,同质化强;恶性竞争,质量不高等。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则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存在旅游资源相似,产品同质化的问题。

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就自然资源而言,主要是强调有山有水,风景美丽、气候宜人。而现在国内各地的山水资源从本质上说区别不大,只是南方的山秀丽一点,北方的山雄伟一些。其次是以人文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把乡村生活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并且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本来是很不错的事情,但其中也存在差异不显著,产品雷同的问题。许多地方在没去之前很向往、很憧憬,去过之后却感觉很普通,这是广泛存在的现象。二是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乡村旅游现在大多还只局限于农家乐这一基本的产品模式。一方面是产品模式单一,另一方面是各地的农家乐及乡村旅游本身在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传承等方面基本相似,由此形成了严重的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三、中国新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诉求

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乡村旅游的要求要更高、更多。我们希望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既能促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又能增加农业功能,还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渠道,形成系列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推动农民观念转化,培育农村市场机制。这是一种对乡村旅游综合作用的要求,是对其城乡统筹、品质升级的诉求。

四、“四新”“五化”创乡村旅游开发新路径

(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四大创新

①培育新型旅游资源,强化主题景观打造。推进创意农业,整合其他产业资源、建设人工景观、策划旅游节庆等。通过产业融合,借助科技手段,人工创意并营造能够体现乡村特质的旅游景观与活动。北京郊区在创意农业发展上已取得明显进展。

以自然风光和浓郁欧洲情调为复合载体,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园林风格作为参照系,并在此基础上,糅合了中式园林的形态特征与设计理念,通过“漫天花雨,开心田园”的定位,打造了“北京最美丽的香草花海”——北京怀柔香草庄园。在产品上,提出了开心农庄的方案,主要就是通过人们加入农庄会员籍,认养一块土地,收取费用,人们可以当农夫、做地主,空余时间来田里劳作、采摘、收获,打绿色食品牌。而我们构想的开心农庄,是在此基础上,和网络结合得更紧密,更贴近京城白领的网络和实际生活模式。建立“怀柔开心农庄”网站,网站与“开心农庄”景区即时互动,并通过增值服务获取收益。

②创新资源依托,寻找村庄灵魂,运用国际化理念设计。创新资源依托,主要是指挖掘传统“三农”旅游资源。包括传统农耕文化、乡土传统知识、民族文化遗产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目前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对餐饮、娱乐重视有加,而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利用不足,随着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而涌现出的众多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充分利用起来。

没有优美的山地自然环境,没有保存完整的村落古迹风貌、没有特色突出的民风民俗。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沁水营,只是一个京郊的普通村落,如何在资源现状特色不突出的基础上策划好沁水营,这是本案最大的难点。如何摆脱传统上一村一品策划就资源论资源的局限性,突破京郊乡村开发血拼资源的怪圈,为北京京郊乡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规划者提出了“京晋文化博物苑,乡村记忆第一村”的发展主题,抓住沁水营村京晋文化和村庄记忆两大特色,从“抓住京晋文化,塑造村庄发展灵魂;突破资源局限性,打造特色“沁水生活”;抓住先发机遇,聚合七十二连营精华资源;依托村志,关注昨天、立足今天、畅想明天;文化产品化、产业化;关注村民人文精神,再现村庄记忆”六个方面切入策划,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③泛农产业复合展示,推进“三生”(生态、生产、生活)立体休闲。创新“三农”旅游资源包括发展特色种养、推进创意农业等。除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调整其产业结构,第四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思路,强调建设农业与旅游、商务、教育、科研、科技多元产业复合的综合型、多元化、现代型的农业园,形成“泛农产业复合”的展示空间。

以《湖北宜昌“夷陵农谷”概念规划》为例,该规划将其整体功能布局为“一园二区”,其中一园为科技农业示范园,二区分别为休闲游乐区和田园度假区。科技农业示范园以高科技农业为主题,集代表多种农业前沿科技的种植园、农业科研、商务、培训等多元功能于一体,同时也是夷陵区乃至宜昌及华中农业提档升级和区域联动的引擎性板块;休闲游乐区以农业主题休闲、游乐为特色,包括“美丽乡村”风情园以及乡村迪士尼等主题园区;田园度假区规划乡村田园风格的主题商务及度假区域,是低碳、环保社区的典范性区域。

④产业融合促城乡一体,规划先行助力“城镇上山”。小城镇处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对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依据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的生产力布局,通过对1700多个乡村的统一规划,优化调整了其空间布局,明确了其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了城镇建设和产业向山地的聚集,助推云南“城镇上山”战略的实施。山地城镇将成为云南今后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发展模式。

(2)乡村旅游升级的“五化”发展

①产品差异化。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景观、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推广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等八种全新旅游业态,引导乡村旅游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②营销品牌化。各地应根据自身的生态、文化、建筑、民俗等条件,创建并打响自身的特色化乡村旅游品牌。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创建、树立区域性品牌,以品牌促营销,以营销促发展。

③管理组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由自发到自觉,目前,组织化程度依然不高,必须向管理的组织化、协会化提升。随着乡村旅游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基础的完善,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通过组建规范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如“农家乐”协会、“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旅游服务公司等),提高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自我管理和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能够有效地推动、提高乡村旅游的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乡村旅游的综合竞争力。组建“协会”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最关键的在于发挥三个核心作用:“保证质量,维护声誉,促进发展。”

④理念时代化。倡导新乡村主义。城里人是用一种浪漫来想象村庄,是专家所言的“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的综合体验,是“自然自然大自然,生态生态深生态,文化文化活文化,生活生活真生活”的品质要求。

培育庄园文化。乡村旅游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培育一种庄园文化。这种庄园文化是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发展达到的一种极致,一种高端的境界。在欧洲,这样的庄园文化是非常普遍的。因为欧洲在历史上就形成了领主经济,每一个领主都有自己的一个庄园,所以培育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文化。庄园文化在中国还没有培育出来,所以进一步要培育一套新型的乡村旅游的庄园文化。这套庄园文化培育出来,就会达到一种极致。现在欧美各国,包括其它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概念,叫乡村俱乐部。乡村俱乐部也是在展示一种极致,但是它和庄园不同。乡村俱乐部一般来说,没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不是家族传承,而是一种现代会员制的方式,但培育的也是高端的文化。

⑤发展内生化。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发展的内生力量看做是一个整体,对其各部分力量进行合理架构,使当地政府、乡村基层管理组织和村民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各尽其能,共同推动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

第四篇: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高度重视,乡村旅游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本文总结了现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困境,并以笔者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经验总结出了“四新”,“五化”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的路径。

世界比较普遍的乡村旅游已经有50余年历史。中国的乡村旅游也已经有2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再到深入挖掘的三个阶段;乡村旅游项目也实现了产业升级、休闲方式升级、景观升级、全时升级等的不断提升。

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不少县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占当地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和超过50%。据《光明日报》2012年7月26日报道,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家乐数量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0年国务院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2011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摆上突出位置抓实抓好。

一、中国现阶段乡村旅游主要发展模式

从经营内容来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和田园观光游等。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和民族文化游等。

(3)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

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等。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等。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

(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的森林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主要类型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自然保护区等。

二、“百尺竿头,以何为进?”

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模大,效果显著,其网络化、漫点式的发展过程,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单体规模小,对应市场难;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少;卫生条件差,产品供应不足;经营单一,同质化强;恶性竞争,质量不高等。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则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存在旅游资源相似,产品同质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就自然资源而言,主要是强调有山有水,风景美丽、气候宜人。而现在国内各地的山水资源从本质上说区别不大,只是南方的山秀丽一点,北方的山雄伟一些。其次是以人文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把乡村生活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并且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本来是很不错的事情,但其中也存在差异不显著,产品雷同的问题。许多地方在没去之前很向往、很憧憬,去过之后却感觉很普通,这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二是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乡村旅游现在大多还只局限于农家乐这一基本的产品模式。一方面是产品模式单一,另一方面是各地的农家乐及乡村旅游本身在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传承等方面基本相似,由此形成了严重的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三、中国新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诉求

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乡村旅游的要求要更高、更多。我们希望中国乡村

旅游的发展,既能促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又能增加农业功能,还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渠道,形成系列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推动农民观念转化,培育农村市场机制。这是一种对乡村旅游综合作用的要求,是对其城乡统筹、品质升级的诉求。

四、“四新”“五化”创乡村旅游开发新路径

(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四大创新

①培育新型旅游资源,强化主题景观打造。推进创意农业,整合其他产业资源、建设人工景观、策划旅游节庆等。通过产业融合,借助科技手段,人工创意并营造能够体现乡村特质的旅游景观与活动。北京郊区在创意农业发展上已取得明显进展,由华汉旅主持开发的北京怀柔香草庄园就是其中的成功案例。

以自然风光和浓郁欧洲情调为复合载体,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园林风格作为参照系,并在此基础上,糅合了中式园林的形态特征与设计理念,通过“漫天花雨,开心田园”的定位,打造了“北京最美丽的香草花海”——北京怀柔香草庄园。在产品上,提出了开心农庄的方案,主要就是通过人们加入农庄会员籍,认养一块土地,收取费用,人们可以当农夫、做地主,空余时间来田里劳作、采摘、收获,打绿色食品牌。而我们构想的开心农庄,是在此基础上,和网络结合得更紧密,更贴近京城白领的网络和实际生活模式。建立“怀柔开心农庄”网站,网站与“开心农庄”景区即时互动,并通过增值服务获取收益。

②创新资源依托,寻找村庄灵魂,运用国际化理念设计。创新资源依托,主要是指挖掘传统“三农”旅游资源。包括传统农耕文化、乡土传统知识、民族文化遗产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目前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对餐饮、娱乐重视有加,而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利用不足,随着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而涌现出的众多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沁水营村规划是这一模式的成功体现。

没有优美的山地自然环境,没有保存完整的村落古迹风貌、没有特色突出的民风民俗。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沁水营,只是一个京郊的普通村落,如何在资源现状特色不突出的基础上策划好沁水营,这是本案最大的难点。如何摆脱传统上一村一品策划就资源论资源的局限性,突破京郊乡村开发血拼资源的怪圈,为北京京郊乡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规划者提出了“京晋文化博物苑,乡村记忆第一村”的发展主题,抓住沁水营村京晋文化和村庄记忆两大特色,从“抓住京晋文化,塑造村庄发展灵魂;突破资源局限性,打造特色“沁水生活”;抓住先发机遇,聚合七十二连营精华资源;依托村志,关注昨天、立足今天、畅想明天;文化产品化、产业化;关注村民人文精神,再现村庄记忆”六个方面切入策划,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③泛农产业复合展示,推进“三生”(生态、生产、生活)立体休闲。创新“三农”旅游资源包括发展特色种养、推进创意农业等。除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调整其产业结构,第四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思路,强调建设农业与旅游、商务、教育、科研、科技多元产业复合的综合型、多元化、现代型的农业园,形成“泛农产业复合”的展示空间。

以《湖北宜昌“夷陵农谷”概念规划》为例,该规划将其整体功能布局为“一园二区”,其中一园为科技农业示范园,二区分别为休闲游乐区和田园度假区。科技农业示范园以高科技农业为主题,集代表多种农业前沿科技的种植园、农业科研、商务、培训等多元功能于一体,同时也是夷陵区乃至宜昌及华中农业提档升级和区域联动的引擎性板块;休闲游乐区以农业主题休闲、游乐为特色,包括“美丽乡村”风情园以及乡村迪士尼等主题园区;田园度假区规划乡村田园风格的主题商务及度假区域,是低碳、环保社区的典范性区域。

④产业融合促城乡一体,规划先行助力“城镇上山”。小城镇处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对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华汉旅依据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的生产力布局,通过对1700多个乡村的统一规划,优化调整了其空间布局,明确了其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了城镇建设和产业向山地的聚集,助推云南“城镇上山”战略的实施。山地城镇将成为云南今后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发展模式。

(2)乡村旅游升级的“五化”发展

①产品差异化。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景观、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推广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等八种全新旅游业态,引导乡村旅游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②营销品牌化。各地应根据自身的生态、文化、建筑、民俗等条件,创建并打响自身的特色化乡村旅游品牌。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创建、树立区域性品牌,以品牌促营销,以营销促发展。

③管理组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由自发到自觉,目前,组织化程度依然不高,必须向管理的组织化、协会化提升。随着乡村旅游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基础的完善,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通过组建规范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如“农家乐”协会、“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旅游服务公司等),提高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自我管理和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能够有效地推动、提高乡村旅游的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乡村旅游的综合竞争力。组建“协会”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最关键的在于发挥三个核心作用:“保证质量,维护声誉,促进发展。”

④理念时代化。倡导新乡村主义。城里人是用一种浪漫来想象村庄,是专家所言的“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的综合体验,是“自然自然大自然,生态生态深生态,文化文化活文化,生活生活真生活”的品质要求。

培育庄园文化。乡村旅游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培育一种庄园文化。这种庄园文化是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发展达到的一种极致,一种高端的境界。在欧洲,这样的庄园文化是非常普遍的。因为欧洲在历史上就形成了领主经济,每一个领主都有自己的一个庄园,所以培育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文化。庄园文化在中国还没有培育出来,所以进一步要培育一套新型的乡村旅游的庄园文化。这套庄园文化培育出来,就会达到一种极致。现在欧美各国,包括其它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概念,叫乡村俱乐部。乡村俱乐部也是在展示一种极致,但是它和庄园不同。乡村俱乐部一般来说,没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不是家族传承,而是一种现代会员制的方式,但培育的也是高端的文化。

⑤发展内生化。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发展的内生力量看做是一个整体,对其各部分力量进行合理架构,使当地政府、乡村基层管理组织和村民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各尽其能,共同推动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

第五篇: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世界比较普遍的乡村旅游已经有50余年历史。中国的乡村旅游也已经有2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再到深入挖掘的三个阶段;乡村旅游项目也实现了产业升级、休闲方式升级、景观升级、全时升级等的不断提升。

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不少县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占当地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和超过50%。据《光明日报》2012年7月26日报道,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家乐数量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0年国务院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2011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摆上突出位置抓实抓好。

一、中国现阶段乡村旅游主要发展模式

从经营内容来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和田园观光游等。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和民族文化游等。

(3)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等。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等。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

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

(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的森林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主要类型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自然保护区等。

二、“百尺竿头,以何为进?”

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模大,效果显著,其网络化、漫点式的发展过程,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单体规模小,对应市场难;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少;卫生条件差,产品供应不足;经营单一,同质化强;恶性竞争,质量不高等。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则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存在旅游资源相似,产品同质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就自然资源而言,主要是强调有山有水,风景美丽、气候宜人。而现在国内各地的山水资源从本质上说区别不大,只是南方的山秀丽一点,北方的山雄伟一些。其次是以人文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把乡村生活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并且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本来是很不错的事情,但其中也存在差异不显著,产品雷同的问题。许多地方在没去之前很向往、很憧憬,去过之后却感觉很普通,这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二是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乡村旅游现在大多还只局限于农家乐这一基本的产品模式。一方面是产品模式单一,另一方面是各地的农家乐及乡村旅游本身在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传承等方面基本相似,由此形成了严重的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三、中国新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诉求

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乡村旅游的要求要更高、更多。我们希望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既能促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又能增加农业功能,还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渠道,形成系列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推动农民观念转化,培育农村市场机制。这是一种对乡村旅游综合作用的要求,是对其城乡统筹、品质升级的诉求。

四、“四新”“五化”创乡村旅游开发新路径

(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四大创新

①培育新型旅游资源,强化主题景观打造。推进创意农业,整合其他产业资源、建设人工景观、策划旅游节庆等。通过产业融合,借助科技手段,人工创意并营造能够体现乡村特质的旅游景观与活动。北京郊区在创意农业发展上已取得明显进展,由某公司主持开发的北京某农业庄园就是其中的成功案例。

以自然风光和浓郁欧洲情调为复合载体,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园林风格作为参照系,并在此基础上,糅合了中式园林的形态特征与设计理念,通过“漫天花雨,开心田园”的定位,打造了“北京最美丽的香草花海”。在产品上,提出了开心农庄的方案,主要就是通过人们加入农庄会员籍,认养一块土地,收取费用,人们可以当农夫、做地主,空余时间来田里劳作、采摘、收获,打绿色食品牌。而我们构想的开心农庄,是在此基础上,和网络结合得更紧密,更贴近京城白领的网络和实际生活模式。建立“怀柔开心农庄”网站,网站与“开心农庄”景区即时互动,并通过增值服务获取收益。

②创新资源依托,寻找村庄灵魂,运用国际化理念设计。创新资源依托,主要是指挖掘传统“三农”旅游资源。包括传统农耕文化、乡土传统知识、民族文化遗产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目前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对餐饮、娱乐重视有加,而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利用不足,随着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而涌现出的众多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沁水营村规划是这一模式的成功体现。

没有优美的山地自然环境,没有保存完整的村落古迹风貌、没有特色突出的民风民俗。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沁水营,只是一个京郊的普通村落,如何在资源现状特色不突出的基础上策划好沁水营,这是本案最大的难点。如何摆脱传统上一村一品策划就资源论资源的局限性,突破京郊乡村开发血拼资源的怪圈,为北京京郊乡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规划者提出了“京晋文化博物苑,乡村记忆第一村”的发展主题,抓住沁水营村京晋文化和村庄记忆两大特色,从“抓住京晋文化,塑造村庄发展灵魂;突破资源局限性,打造特色“沁水生活”;抓住先发机遇,聚合七十二连营精华资源;依托村志,关注昨天、立足今天、畅想明天;文化产品化、产业化;关注村民人文精神,再现村庄记忆”六个方面切入策划,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③泛农产业复合展示,推进“三生”(生态、生产、生活)立体休闲。创新“三农”旅游资源包括发展特色种养、推进创意农业等。除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调整其产业结构,第四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思路,强调建设农业与旅游、商务、教育、科研、科技多元产业复合的综合型、多元化、现代型的农业园,形成“泛农产业复合”的展示空间。

以《湖北宜昌“夷陵农谷”概念规划》为例,该规划将其整体功能布局为“一园二区”,其中一园为科技农业示范园,二区分别为休闲游乐区和田园度假区。科技农业示范园以高科技农业为主题,集代表多种农业前沿科技的种植园、农业科研、商务、培训等多元功能于一体,同时也是夷陵区乃至宜昌及华中农业提档升级和区域联动的引擎性板块;休闲游乐区以农业主题休闲、游乐为特色,包括“美丽乡村”风情园以及乡村迪士尼等主题园区;田园度假区规划乡村田园风格的主题商务及度假区域,是低碳、环保社区的典范性区域。

④产业融合促城乡一体,规划先行助力“城镇上山”。小城镇处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对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依据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的生产力布局,通过对1700多个乡村的统一规划,优化调整了其空间布局,明确了其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了城镇建设和产业向山地的聚集,助推云南“城镇上山”战略的实施。山地城镇将成为云南今后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发展模式。

(2)乡村旅游升级的“五化”发展

①产品差异化。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景观、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推广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等八种全新旅游业态,引导乡村旅游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②营销品牌化。各地应根据自身的生态、文化、建筑、民俗等条件,创建并打响自身的特色化乡村旅游品牌。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创建、树立区域性品牌,以品牌促营销,以营销促发展。

③管理组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由自发到自觉,目前,组织化程度依然不高,必须向管理的组织化、协会化提升。随着乡村旅游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基础的完善,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通过组建规范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如“农家乐”协会、“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旅游服务公司等),提高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自我管理和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能够有效地推动、提高乡村旅游的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乡村旅游的综合竞争力。组建“协会”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最关键的在于发挥三个核心作用:“保证质量,维护声誉,促进发展。”

④理念时代化。倡导新乡村主义。城里人是用一种浪漫来想象村庄,是专家所言的“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的综合体验,是“自然自然大自然,生态生态深生态,文化文化活文化,生活生活真生活”的品质要求。

培育庄园文化。乡村旅游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培育一种庄园文化。这种庄园文化是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发展达到的一种极致,一种高端的境界。在欧洲,这样的庄园文化是非常普遍的。因为欧洲在历史上就形成了领主经济,每一个领主都有自己的一个庄园,所以培育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文化。庄园文化在中国还没有培育出来,所以进一步要培育一套新型的乡村旅游的庄园文化。这套庄园文化培育出来,就会达到一种极致。现在欧美各国,包括其它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概念,叫乡村俱乐部。乡村俱乐部也是在展示一种极致,但是它和庄园不同。乡村俱乐部一般来说,没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不是家族传承,而是一种现代会员制的方式,但培育的也是高端的文化。

⑤发展内生化。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发展的内生力量看做是一个整体,对其各部分力量进行合理架构,使当地政府、乡村基层管理组织和村民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各尽其能,共同推动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

下载关于中国乡村旅游的演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中国乡村旅游的演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丽乡村美丽中国梦演讲稿

    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大众评审,大家上午好: 作为宣讲队伍中的一员走进这片依山傍水,景色怡人的特色之乡,我更感荣幸,能用接下来十五分钟的时间,以我所知,传递......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三大背景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三大背景 1.1 双康时代下休闲旅游需求提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 国民闲暇时间不断增加,目前中国工薪阶层全年享受的节假......

    浅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

    试论中国乡村摘 要:对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

    中国乡村旅游规划有哪些标准

    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与乡村旅游区域,制定本标准的意义在于站在落实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

    中国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中国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近年来,乡村旅游不断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模式,随着社会经济和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诸如民俗旅游、“农家乐、特色村寨......

    中国乡村旅游季开幕式晚会主持词

    女:“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欢迎大家来到中国画城、潇洒桐庐参加首届中国休闲乡村旅游季。首先请各位观看“潇洒桐庐”宣传片。(观看宣传片......

    (乡村旅游)教学大纲

    《乡村旅游》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ZB101675 课程性质: 专业课 适用专业: 旅游管理类专业 先修课程: 旅游学概论后续课程: 专业课 总 学 时:总 学 分: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

    (乡村旅游)教学大纲

    《乡村旅游与服务》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培养学员具备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管理能力,解决乡村旅游日常经营中出现问题的能力,是学员具备整合旅游资源、丰富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