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颗种子的杂文随笔
当我接到科学出版社编辑打来的电话,告知我书籍的校样稿已经发到我的邮箱,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查看,发现我的书稿已经被注上出版时间2014年8月。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因为由我编著的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书籍即将出版了。而这本书是关于22位优秀高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此时我的脑海里却呈现出一个总也挥之不去的场景,有一群人围坐在圆桌边,相谈甚欢,无拘无束,你看不出谁是主角,谁是配角,每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心灵浇灌雨露,每一张面庞都期待阳光的照耀。每一个人的叙述或许就是别人的雨露;每一个人也可以为别人送上一份冬日暖阳。但是这些雨露阳光如果没有一个人的组织发起就不可能形成一种“相遇”。她就是Ora老师。我想这本书首先应该献给她。
21世纪的来临带来了我们学校的大发展,更带来了我们学院的转轨,要想弯道追赶最重要的是人的发展。院长为我们引荐了一位来自香港大学专注教师教育的女博士Ora,而她带来的是一些新鲜得不能再新鲜的名词:行动研究、学习共同体、教师学习空间等等;这些中文尚且不懂,更何况一连串的英语,我听得云里雾里。会后,Ora还一个劲地上网发邮件,要知道当时我连什么是电子邮件都未知,更不用说发邮件,添附件了,只有羡慕的份。如今,我在电脑上修改文章,发送附件,这正是从Ora处学来的。我编著的书籍就是关于高中英语教师专业成长与提升的,那里以叙事研究的方式来探究教师在团队学习的环境中可以如何拓展教师学习空间,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在这本书的前沿我写道:
我们分明看到了种子已然长成了枝繁叶茂、香飘四溢的果树,那果实里的种子,数量众多,基因相同。这些种子怀着一颗激荡的心正准备回归大地母亲的怀抱去成就更多的硕果累累。为什么一颗新种子甘心在阴冷、潮湿、黑暗中生存?因为它知道它曾经有过的灿烂绚丽、甜美香醇,都来自另一颗种子的默默给予。
对我来说这颗种子就是Ora为我们种下的TATEAL。
2009年下半年杭州市第二轮“名师工程”培养项目正式启动,从此拉开长达五年的序幕,我也荣幸地成为十九个班中的一位班主任,与高中英语班中22位优秀教师一同成长。由此,面对全新挑战,我一个职前教师培养者不得不深入思考职中教师如何在这样一个团队中学习提升,成为杭州地区未来的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此时我想到的就是Palmer《教学的勇气》一书。这本书是Ora带给我们的,当时才02年,我捧着这本原版书时心头像点燃了一盏指路明灯一般,我如饥似渴地读着,虔诚地摘录着其中撞击心灵的话语。我第一次学到了一个词叫identity,它不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角色意识吗?可是在这里,角色意识被赋予了最重要的教育内涵,它需要的是将知识、情感和精神相融,将教师自我与学生和学科紧紧相连,才能达到职业角色的认同和融合。我开始渐渐地明白为什么王院长一再告诫我们语言教师不能仅停留在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他总是要我们年轻教师回答一个本源问题:语言是什么?[正在看NormanFairclough的DiscourseandSocialChange,尝试阐释“衢州教案”这一历史文本,视角为新历史主义和互文理论,而潜在的批判性问题是:语言是什么。所以当读到谢老师这个问题,我停了下来开始书写故事带来的启发:我最近也在通过文献阅读和生活体会思考这个“语言意义”问题。上学期,我不断追问,语言的本质是什么,希望从《说文解字》,海德格尔,巴赫金,福柯,NormanFairclough那里找答案。但是,谢老师今天把我的脑海里那个问题变成文字(ideavisualizedintotext),放在谢老师的故事语境(context)中,这一刻竟然颠覆了我脑海里的一个词——“本质”,并且让我代之以“意义”,并且又一次意识到,我又犯了老毛病,认为有一个真理存在,正如我又带着考证的惯性去追寻语言的本质,把语言当作脱离主体的存在。语言的本质即使存在也是一种意义的存在。
那么“语言是什么”,对于谢老师是什么意义呢?需要继续往下读故事。]
这本书是一片天空,当我见到她的时候,我猛然想起那个井底之蛙,甚至可耻得连那个青蛙都不如,因为它好歹还抬头看看井中的天空,而我连头都不抬,我只埋头干我的事,并不知身在何处,心往何方。
在培养“名师工程”高英班的五年中我为学员们设计了大量的与学科有关的系列课程,以提高教师们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智慧;同时面对一次次新的挑战,如磨课授课、申报课题、撰写论文,成果展示,我们总是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一个个地攻坚克难,把事情顺利地完成;期间我们营造着家的温馨,在情感上牢牢地维系着成员,再大挑战也能共同面对,使每一位成员都能体会一种生态化环境中成长的喜悦。这就是来自《勇气》一书的启示,智慧、情感和精神三者统一,缺一不可。这一切我都以叙事的方式写到了即将出版的书中。因为有了这些教师培训体验,到了2013年夏,我已经能够坦然面对来自浙江省学科带头人三十位优秀学员,在整整二十天的培训时间里,我们又一次实践着身份认同和融合,为教师学习注入勇气,使我们的“相遇”难忘而富有意义。有学员在总结中这样说:
这次培训是紧张、充实、忙碌而有序的……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作为生命体而成长着,在成长中感受着幸福。我们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信念、带着满腔热情,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锐意创新,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学员王老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告别了“只顾低头赶路”的生活,教我学会了“抬头看天”的另一种活法。在专家引领和同伴的帮助下,做一名优秀老师的决心更坚定了,手中的方法也更多了。接下来,需要时刻提醒的是要执着地一直走下去,让我的工作变得很满足,很幸福。(学员黄老师)
还记得我们的座右铭吗?作茧自缚,羽化成蝶。还记得我们的口号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所以,再见是为了更好的重逢;回去是为了更好的出发。带着教学的勇气和智慧,带着恩师的期盼和重托,我们会终生学习,不断反思,努力探索,教学研结合,勤奋工作,幸福生活!(学员薛老师)
在这些总结里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个词“幸福”,而这正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最高境界,也是生态化教师学习价值取向的显著特征。唯有知情意的有机融合才能达到那样的高度。
2012-2013学年,我在美国访学,期间购买了Palmer的CouragetoTeach(第十版)一书,作为永久的珍藏。
“反思”是我从TATEAL中学到的另一个重要词汇。03-04学年我撰写了一年的教学反思札记,对自己的课程进行行动研究,随后写成了“基于《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行动研究”一文,发在《中国英语教育》(网络版)上。从此,我有了一个理念:反思要成为一个习惯。在课堂内我请本科生、研究生撰写反思日志;微格教学后撰写课后反思,以至于一位学生深感“反思是一种美德”。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在各级各类教师培训中,学员们提醒最多的一句话是:谢老师(要求)的反思日志不要忘了!
2009年下半年起,我又参与了杭师大东城教育集团发展项目(又是一个“五年计划”)之一:“课堂教学诊断”项目,从此与东城中学和东城实验学校结下不解之缘。几乎每周一次进入课堂的我有一种自豪感,更有着感激不尽的幸福。谁能让我这样推门听课?课后还迫不及待地询问教学问题,如何改进?多么不一般的学校,多么质朴的教师!
听课中我敏锐地发现教师们的自信度不够,自我效能感较低。我猛地想到我们当初在Ora眼里不也是这样的吗?可是她何曾对我们失望过?所以我也总是让这些教师先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总是千方百计地把这些优势转换成理念告诉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并不差。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那幅圆桌会议的画面,此时老师们在尽情演绎,Ora在专注倾听,旁边坐着王院长,欣慰而慈祥。于是,我也像Ora一样专注地倾听大家的想法,让他们充分地说出自己的设计意图和实施效果,给他们以思考和学习的空间。我充分运用“反思”这一法宝,请每一位老师课后马上撰写教学札记,发给我,我也会很快地给予反馈,并且将我的读后感和老师的反思一起发给组员共同分享。在此基础上我鼓励老师们做课例研究报告,将一堂课的某一点作为重要抓手加以反思、提炼,在几次磨课中不断地对照、反思、改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行动学习者和研究者。
既然Ora带来的书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也要在每一次培训中不厌其烦地将书带到现场。有学员不理解,为什么不能给个书目,拍张封面传一下?我说:不一样!我要让你们摸一摸书的质感,闻一闻书的芳香,翻一翻书的内容。于是便有老师惊呼:一直找寻的书现在有了踪迹。于是拍照,马上上网搜索,立即下单购买。以后,在我们的培训中,老师去书店看书购书成为常态。有些教师在培训后意味深长地说:其实,只要看书就能够写出论文来。于是我喜欢买书送给东城的老师,开始是有针对性地送每人一本不同的书,以后就购买系列丛书送给整个教研组,以便传阅交流。在课例研究报告撰写中,老师们果然查阅了相关书籍,开始向理论迈进。教师们充分运用了反思与对比的方式,对比一堂课前后不同设计与实施,反思自己之所以处理不当的原因,评价时他们已经不再想当然了,而是说出了“社会建构理论”;运用了认知分类学的方法;他们想到了“如何让文本走进学生”,如何让学生理解语言深层的涵义;他们在思考活动设计能否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等等。他们更愿意在磨课的深层苦痛中获得新知与重生。颠覆自己,改变过去,迎接挑战。
2014年六月,东城教育集团发展项目第一期即将告一段落。作为高潮,各学科都举行了一次学术节,我们两个学校的初中老师围坐一起举行了一次以“英语阅读课的思维探究”为主题的沙龙活动。主讲者们都是老师自己,他们不再是被点评的对象,他们是今天的主角,是课例报告的主讲人。在专注的倾听中,我的内心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激动,这是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五年前我坐在课堂中听课时,他们是城乡结合部的初中教师,眼中透着谦卑的神情,被听课时目光总是有意无意地躲闪着;孩子们的家长几乎没有一位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甚至会随时走入课堂找寻自己的孩子,而老师只能尴尬地站在那里,一脸无奈。今天,依然是这些老师,他们在自信地侃侃而谈;其他人则专注倾听,或记着笔记,神情气质都不同以往。这不就是Ora当年希望我们的那样吗?TATEAL的组建,不就是在践行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吗?从“依赖”走向“独立”,从“已知导入”到“未知探究”,从搭建“支架”到“任务”呈现,从必然走向自由。
种子的作用不就是这样?当我们看到压弯枝头的果实,我们还能看到那颗种子吗?不能!但是我们分明看到了这颗种子化身为千千万万颗种子,洒向辽阔的天际,播撒希望、信心和勇气,扎根在所有贫瘠或富饶的山川大地。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这样的哲学命题只有在TATEAL中听到过,很玄妙。但是如今,我必定会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或讲座中提到这些问题,请研究生或教师学习者思考和讨论这些问题。许许多多教师都如我当年一样从未思考过这些问题,而此时他们发现这些问题值得探讨。一位教师概括得很好,她说:这三个问题恰是关于教师的现在、过去和将来的三种时态。大家开始反思自己的过往,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更加理性地确立自己的角色,看一看自己的身份是否已经融合到教书育人之中[生命的融合,我也需要自问了],是一位既传授知识技能又重视文化思想的教师。对过去说不,向未来问好,摒弃没有思想失却灵魂的过去,好好地在当下行动改进,将每一个问题看作一种挑战,一个课题,一种对自己的成全和希冀。不再碌碌无为,不再抱怨停歇,要走近学生,要向书本学习,要与同伴互助……
2014年六月,我所申报的全国“一线优秀教师培训技能提升”研修项目(简称“国培计划”)获批,五位盲审专家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这是一个很有特色的项目。我的心中唯有感激!因为如果没有TATEAL,我不可能在中小学基础教育这个领域有这样的底气;如果没有中小学校教师们的认可,我就不可能一次次成功申报各级各类教师培训项目;如果没有这么多贵人相助,我不可能成功地完成那些任务;如果没有在“名师工程”中苦苦探询,就不可能有今天成果的展示;如果没有东城项目的艰辛锤炼,我也不可能设计出这份充满挑战的初中英语国培计划。这一切都源自TATEAL。TATEAL在播种,并默默给种子输送营养,种子扎根在某个地方,生根发芽,就会给一方水土带来芳香和果实,并且在年轻的心里继续播种。
TATEAL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师需要在学习团队中获得继续前行的勇气;通过不断反思与行动,实现专业化成长。对我来说,路还很长,唯有践行[从我读研认识谢老师,谢老师就是一位温文尔雅,孜孜不倦的学生导师,总是在探索、交流。这些风风火火的故事,饱含多少劳累!最近我却发出一个疲惫的感叹:“生活能否再简单一点”,看到谢老师的“唯有践行”的誓言,我不禁感到,自己可能给自己精神的懒惰找了个深沉的理由。
方成纪念!
第二篇:捡起一颗塑胶粒杂文随笔
我真正想念高一,今晚。拥有无数少年的冲闯劲和热血,剪了个奋不顾身有愤世嫉俗的齐耳发,体重不上不下,脾气也总是时好时坏。
高中没有篮球赛,只看得见绿茵场上每一抹颜色的跳动,搅着云丝缕缕和漫天勃勃野心。作为一个刚刚重组的班级,六点半我们这些半吊子未来球星都在现在翻新后几千万的草场上做着阿根廷孩子们小学就精通的基本脚法。樱桃裹明黄,还没有流散烂熟的红色系,故宫博物院正推出承德山庄的梅花鹿之行。梅花鹿进入秘密的紫禁城,爱丽儿掉进荒诞的地底世界,我强迫自己和假想情敌一致对外,完成自己相忘于江湖的女侠豪情。
坐在人工草皮上,我用手指捋开短发,夏天的风,春城散散又起干草的香,全都自由浮动,期间夹杂着嬉笑怒骂,腥咸的海味和热浪,肆意而又自由。王老师说,夏天,一切的逾矩都是可以被原谅,万物超脱而肆意似乎才是生命常态。那个时候我每天最少换一件衣服,一个手提包里全都是换洗的衣物,头发也短短的,不用担心死掉阳光味道的塑胶粒到处乱掉,幸福来得太理所当然,藏在我的开心不开心,无知和麻木中。
可惜那个时候我贪凉又钟意得而不到的景色和人,我太想念夏天,要真实而又透透的热,真实的余晖掺红霞,真实的山雨欲来的急切,真实的患得患失和每一次真实赤诚恣意的自傲。
第三篇: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杂文随笔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独自一人。总要与各种各样的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必要的联系,或者无意的联系,陌生的熟悉的,亲近的疏远的。然而几多生活,几多感悟。有的时候,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有的人或许会喜欢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刷牙,一个人走路,一个人看陌生的风景。其实,这些都是一些习惯,是你习惯了一个人的。但是你终究要别人讲话,和别人有些简单的交流。就好像你总得去窗口打饭,去街边坐车,去排队买票。看到一个年纪很大的大婶笑眯眯地向你介绍着自家卖的食物的时候,你会不会悄悄地内心也温暖地笑起来呢?如果你真的遇到这样一个大婶,就也扬起你的嘴角吧。这些小小的细微之处的情感有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也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心情。有的时候,细腻的就是最美的。
其实,这尚且算不得什么感恩,可以牵强地说,别人没什么义务对你微笑,所以要感谢这个可以让你心情变好的微笑。更应该说它是一种友善。我想,能对陌生人微笑的人内心一定会是温暖的。有人谈起感恩,就会数起我们的父母,师长,或者说有些朋友。我们的确应该对他们心怀感恩。谢谢你们可能让我变成现在的自己,虽然现在的自己不是那么好,可是她真的不算太坏。谢谢你们陪我度过这么些年,谢谢你们有的时候可以在我的手可以触碰得到的地方,谢谢你们陪我走过最美的时候。
然而就在此刻,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需要感恩的地方,只是需要睁大你的眼睛,或许就会发现那些细微之处。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的话,那么这个人应该是善良的,悄悄温暖着身边的人。那他的眸子也一定会很黑很亮,会在黑夜里泛着橘色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前行的道路。他还应该是个开心的人,因为会很少有恨。然而有的时候我们生活在世的目的,不就是温暖开心地活着吗?那就学着去做一个感恩的人,感恩每一天的阳光,每一天的鲜花,每一天还在身边的你们。
演讲稿完毕~ 就是不知道会不会有点假额
第四篇:一颗开花的树杂文随笔
今天星期五,依着往常一样,骑着车子走在回家的路上。一年四季,路旁的景色似乎没什么变化。郁郁葱葱的山,连绵起伏,一座又一座。我也看惯了,继续发呆。
这沉沉的天色,引起我无限的惆怅。突然,一抹明艳映入眼帘。那是一颗桃树,上面开着一簇簇的桃花,你争我挤,可爱急了。我开启了大脑的搜索模式,印象中却从未见过这棵树。要知道,这条上班的路我已走了n多个来回。
我放慢了车的速度,歪着脑袋欣赏,多想就此驻足,可是,我还是选择了前行。不过,那时不时的回头让我的车子抖了几下。
那是颗孤独的树。它的旁边基本没有植物,黄泥掩盖了它的根。但,它又是那么绚丽,明亮。每一朵花都努力地开放,就怕在这春日里迟到。
我没有看得很清楚,但那花的色彩一直映在脑中。也许,它并不需要别人的铭记,开花只是它单纯的使命。那一刻,我好似想到了什么,又突然忘记了。
人生是否应该也像那颗树,活着,努力地开出自己的花朵,不惧外面风景如何。好像,我一直跑偏了方向。现在,重新开花,还来得及吗?开花的树,你能否回答我?
然,我继续我的路途,每个星期五,回家也是我单纯的使命。只不过,我期盼着,星期一的早晨,我还能重逢那颗树,那颗正开花的树。
第五篇:一颗种子的启示
一颗种子的启示
大自然中,万物生长,尽管有的很弱小,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带给我们许多启发。
有一次,我把一颗西瓜子扔到了墙角的水泥板缝隙中。数天后,在水泥板的缝隙中居然长出了西瓜子的嫩芽。它竞然是在没有泥土、没有水、没有阳光的情况下都能生长。那时已经是深秋了,那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没有几天,就下起了雪,我一看到下雪,就想“这下可好了,那颗瓜子苗可以在积雪下暖和地睡上整个冬天了。”可是,当我来到墙角下时,那里的景象令我大吃一惊,厚厚的积雪把墙角埋得严严实实的,就像几个大雪球俯卧在那里,足以让那颗瓜子苗窒息啊!我想小苗子肯定是必死无疑了。
时间过得真快,冬去春来,又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了,墙角的那片积雪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那颗小芽苗也跟着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一场春雨过后,奇迹出现了!原来那科小瓜子苗生长的地方又再次生长萌芽出了一颗新芽苗!虽然,它只活了短短的三天!
还有很多生命也是这样的:比如在沙漠中顽强生长,在风雨中傲然开放的花朵,冲破坚硬的泥土向上生长的春笋„„它们在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不停地向上生长,突破重重碍!更可况是我们伟大的人们呢!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