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前语文复习减负高效的一点思考论文
高考前的复习,就像万米长跑中冲刺的最后几百米。这一段时间里,学生的身体、心理两方面都达到了疲劳的极限。不仅如此,由于各科复习都进入高潮,不少学生往往疲于应付,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在复习中迷失方向。学生在这段时间里最累却又感到效率不高,最终影响心理稳定,影响考试成绩。所以,高考前复习的关键就是如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效率的问题。
就语文学习而言,要想做到减轻负担,提高效率,以下几点很重要,应引起教师们的重视:
一、新题与旧题的关系
做旧题,就是一个对见过的题型进行研究、揣摩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当好助手,及时为学生选好典型的旧题,让他们重新去揣摩、体味。做旧题,要找的是一种拨云见日的澄明感觉,是一种水落石出的了然于心。没有这个过程,学生主动研究的能力就不强,因此,要敢于让学生做旧题。做透彻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基本知识点、基本设题技巧的认识,对常见正确思路的巩固和错误思路的矫正。做新题的能力从旧题中来,但是面对各种新题,应保持清醒和冷静,精挑细选。用新题来验证以往的经验,来培养应变的能力。
二、处理好讲、练、考的关系
讲要精简,练要透彻,考要及时。学生能力是靠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所以要把时间尽可能多的还给学生。练考结合,以考促练。考前指导学生有效的复习,考后要认真分析情况和评讲试卷,讲题不仅要讲清对与错,还要讲做题方法,更要注重与同类问题的联系,使学生由做题经历变成做题经验,提高应变能力。有的题目还要讲命题方式、规律,使学生能够知己知彼。注重让学生写考点总结,使其在理论上能够高屋建瓴,做起题来游刃有余。
三、积累和突破的关系
语文试卷中的字音、字形、成语、文言文阅读中的实词、虚词等,是没有解题思路和技巧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前面的复习中都要进行大量的积累,在本段时间内要经常性地拿来识记。要持之以恒地积累,教师所做的就是利用一点课堂时间检测一下,看他们是否在做,效果如何。比如课前听写、讲成语,平时同学之间相互提问、记字比赛等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强化积累,这些基础题的正确率会明显提高。针对病句多考语法的特点,要强化语法训练。抽取主干,看语序、搭配,成分残缺赘余。学生最怕的是较长的句子,而这往往是高考的重点。要对症下药,加强训练。有些长句是定语或状语长,要看语序是否恰当或赘余;有些长句是主、谓、宾由并列短语充当,要划主干视搭配;有些长句是双面照应句,要看前后是否照应。多训练,勤总结,定会有质的飞跃。
四、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高考前,要对课本上的精彩文章再通读一遍。著名语文学者顾德希也说过,“课文是我们全面学习语文应用的范例和凭借”。就像数学中的例题,要想真正地透彻掌握那些定理、公理,就必须反复认真地钻研例题。语文也是这样,字、词、句、标点、修辞、篇章、结构等,都应从这些课文中再次印证、统揽。像《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有一个梦想》、《美腿与丑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文章要熟读。此外,还要熟读《过秦论》、《六国论》、《师说》、《赤壁之战》、《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屈原列传》等文章。通过对上述文章的熟读乃至背诵,既培养了学生语感,又积累巩固了文言词语。
当然,语文的学习不仅仅是单纯的课本学习,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课外材料浩如烟海,这就涉及到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针对高三学生现状,提倡找一些“短平快”材料,如将《语文报》、《读者》、《青年文摘》、《中国青年报》引入课堂,这些材料既有辞采华丽的文学作品,又有催人奋发的典型人物;既有当前先进的科技,又有时下的社会热点……总之,本着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原则,多读书,读好书,营造学语文的良好氛围,既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知识,又可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而言之,应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自行整理、消化、吸收,调整好心理状态,以良好的心境,带着全面充分的复习成果,胸有成竹地走进考场,考出自己的理想水平。
第二篇:高考前地理冲刺复习建议
高考前地理冲刺复习建议
复习备考中应注意的问题
①自然地理部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要学会地理的思维方法,掌握地理原理、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②人文地理部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应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和反思,要注意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③区域地理部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要学会运用地理的原理进行分析,提高综合思维能力。④图表材料的判读——要学会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结合问题组织答案。注意言简意赅,术语准确。复习备考中应注意的误区
误区一:忽视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理论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要比掌握大量具体的零散知识更具价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掌握知识的细节,而忽略了对知识结构整体上的理解和掌握,心中没有一个宏观的脉络。
误区二:把握不住主干知识
地理主干知识是支撑学科的脉络。特别是现在正在进行的第二轮地理复习,必须抓住主干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逻辑推理的能力就是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误区三:区域地理重视不够
要紧紧把握住区域特征认定及其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就够了。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过多地追求细节,特别是具体的地名及其整治措施。其基本复习思路是这个区域是哪(区域的地理位置)?运用有关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分析区域特征,结合人类活动,分析人地关系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的措施。概括起来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在选修教材的复习中要始终贯彻地理思维方法。即运用相关地理知识,展开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结论。高考中的区域只是地理背景,而系统地理才是考查的对象。考查的是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分析具体区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
第三篇:高考前一周,语文复习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高考前一周,语文复习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距高考一周左右时,大多数考生的水平、能力已不可能大幅度提高。这时有的同学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不再积极复习;有的同学拼命冲刺,大量做题,强化训练,学习方式、方法和先前无异。这都是不足取的。考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梳理思路,做好盘点工作
首先,在这段时间内,要把本学期做过的试卷(单元测试卷、综合测试卷和模拟考试试卷)装订成册,翻阅一遍,重点对做错的、易错的、失误的、歪打正着做对的等作标记的题(平时应做好标记)重新审视,加以巩固。对做错原因也要加以整理,以便在高考时有针对性地避免类似错误。其次,各种类型的题目,常见的规律是什么,技巧是什么,变通是什么,易错点在哪儿,要梳理清,做到娴熟,了如指掌。每个考点有几种题型,每种题型解题方法和技巧,特殊性等都应心中有数。如字形题,通过梳理盘点,发现自己对高考常考的“音同或音近而字形不同”、“形近字”以及常见的易误写的字确实已经掌握,但仍然偶尔出错。做错不是由于不会,而是因为没注意到部分字的偏旁所致,以致诸如“寒喧”、..“砌磋”、“幅射”之类的错字没能判断出,那就要有针对性训练“审点”能力。即一看题目就能意识..
到词语中错字可能是哪一个,可能错在哪儿。这样就不会出错了。如果发现现代文阅读中理解句子的题常做错,那就要盘点做题思路,进而明确:“理解句子的含义”一般来说多从文章的主旨,行文思路,文句所在段的段意,相邻语句,句子本身(结构、修辞等)角度考虑。若做题思路对,表述常常出错,那就要进一步训练表达能力,注意掌握现代文阅读的表达技巧。
作文也不能忽视。既要梳理各种文体的一般写法思路,“亮点”设计,也要翻阅常见话题或题目、范文或例文、写作材料等,进而系统化。如此,在考试情境中,这些东西才容易被激活,应试时容易进入写作状态。
二、继续做题、保持“放电”状态
考前一两周内,应做一到两套模拟试题,使自己保持一种做题状态。翻阅、巩固梳理课本和试卷等汲取知识如同充电,而做题是放电。一周不做题,高考时,就不容易进入放电状态。应克服那种认为“就要高考了,做题已没用了”的错误观点。这时做题的目的不在于提高多少,在于使大脑不麻痹,时刻处于一种清醒的状态。宜选择难度略小于高考的综合试题来做(各地高考前试题大多如此)或上一的各地高考题,以免难度太大影响自己的情绪,注意限时、认真完成。考生可请老师根据自己的学情推荐试卷。
另外,也可有针对性地做些小练习。如作文开头练习,语言文采练习,文言文翻译练习等。感觉有提高空间的、需保持状态的点,都可做点练习。但强度一定要小,次数一定要少,题量一定不宜过大。
三、适应高考,调整时间、状态
因高考语文科安排在上午9:00—11:30,我们做题也要放在每天这个相同的时间内进行,一般在8:30—11:40之间。梳理、巩固、练习等一切语文复习工作,都应安排在这段时间段内。目的是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以便把语文状态激发出来,使自己在这段时间内最容易进入语文学习、语文科做题状态,最终形成条件反射:这段时间内,涉及语文方面的东西,大脑最容易兴奋,最灵活。特别是那些习惯于晚上或夜间写作、做语文题而上午状态不佳的同学,如果调整不好,高考成绩可能会低于平时。复习时不宜过分用脑,以适应、调整为目的,以轻松为原则。我们可以做做小练习,然后翻阅梳理一下课本或做过的试卷,也可做一套试卷或翻阅历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把考前的这几天安排得充实、有效又不疲惫乏味。
第四篇:复习班高考前两周年级组工作汇报
复习班高考前两周年级组工作汇报 时间:2011.5.22日至今
一、5月23日(周一)召开学科组长会议,针对各学科回归课本问题进行交流,会议上要求各学科组长在考前不但要重视学生回归课本问题同时要重视学生答题规范性、整体处理试卷能力、面对难易不同试题时的心态等细节问题。
二、5月25日(周三)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为了确保高考前不出任何问题,主要要求班主任每天全程到位问题,通过全程到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5月28日(周六)组织学生大扫除,通过大扫除,使学生在考前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四、5月31日、6月1日学生休息两天进行考前心理调整或做考前准备工作。
五、6月2日、3日学生进行最后一次考前适应性训练。
六、6月4日安排复习班高考期间老师带队和组织老师参加学校召开的高考前带队老师动员会。
七、6月5日组织学生参加考前动员会和安排复习班学生认带队老师具体事宜。当晚,对于有些学生不跟带队老师自行参加考试问题上认真把关(做了大量的家长工作和学生工作,最终复习班仅有部分学生不跟带队老师)。
八、6月5日,再次召开班主任会议,安排高考期间学生防蚊防暑工作,要求班主任每晚7点前亲自到学生宿舍给学生打上防蚊药,并且要求班主任每晚值班到11点后等学生全部休息下来后方可离开。在这几天里,我亲自带队,每晚都是逐房落实人数,逐房维持纪律,年级组尽最大可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九、6月8日下午考试结束,积极组织学生安全离校,不能离校的逐人登记,当晚有专人值夜班。
十、6月9日早8点,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认真估分。
第五篇:就高考前如何有效进行复习
就高考前如何有效进行复习
眼下距离高考仅剩两个半月了,考生不但要紧跟学校老师的复习进度,也要制订符合自身状况的自主复习计划。考生要关注《考试说明》中递补进来的新知识考查点和例题,学会从例题出发,锻炼自己的推理、判断以及多维度思考的解题能力。考生要按照考查要求复习。
此外,考生在“一模”过后不要再把时间放在攻克偏、难、怪、新的试题上了,而要把时间集中用于对以往考试中的错题进行分类处理和分项攻关上。考生要明白,二轮复习的重点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清除知识点上的软肋以及锻炼、提升应试过程中解答题目的能力。考前的最后阶段,考生要注意调整好心态,把自身状态调节到最佳,自信迎接高考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