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对策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经济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推动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进步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阐述了新形势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和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
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中,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建筑企业管理具有重大的意义。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的目标就是不断的提高经济效益,在目前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1.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1.1资金分散,流动性差
就目前情况来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资金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招投标市场不够规范,普遍存在低价中标的情况,使得建筑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缺乏,无法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二是目前建筑施工企业部分劳务分包队伍无法较好履行合同内容,导致施工企业经常超出合同金额付劳务分包款,造成资金紧张;三是工程竣工后业主单位会扣留一定比例的合同金额作为工程质保金,造成一定程度上的资金紧张;四是一些建筑工程的业主无法将工程款及时的支付施工企业长时间垫资,导致原本紧张的资金状况变得更加的严重。
1.2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经济管理中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财务会计制度中,将成本报表作为内部报表,没有明确要求企业向政府相关部门报送,导致国家对企业成本管理行为的调控失去了信息来源;二是经济管理的制度和法规不健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导致企业的经济行为没有约束;三是在国家一些部门对企业进行检查、评比和排名等活动中,侧重于利税指标,缺乏相关的成本指标,从客观上导致国有施工企业不重视成本指标和成本管理。
1.3经济管理意识不足,观念转变慢
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管理由国家直接管理,不存在外部压力,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意识不足,观念转变满,受到成本无法再降低的思维定式的影响,还是按照传统的观念做事情,忽视了企业的经济管理。
1.4企业资金调控管理不严格
债权债务不能及时清理,导致企业资产和损益的真实性受到极大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法保证。工程结算工作的滞后,确认收入的依据不充分,导致应收账款不实,企业对债权的有效控制受到影响。长年未清理的应收账款和大量的预付分包工程款长期挂账,严重的影响了企业资产和损益的真实性。“潜亏”和“潜盈”现象经常发生,致使企业或项目的实际财务状况很难从报表中看出。当前我国企业财务机构的设置大多呈金字塔型、间层次多、效率低下,缺少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导致企业的理财观念陈旧、员工理财知识和技巧不足,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相违背。
2.新形势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济管理的对策
2.1完善成本管理组织和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
首先,建立健全专职成本管理机构。即在经营管理部门内部设置成本管理科,负责统一协调供、产、销和人、财、物各方面有关成本的经济活动,制定企业内部成本管理制度,组织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核算、分析和考核,对企业的成本实施专业化的综合管理。其次,要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重点是建立健全工时和材料消耗、设备利用、费用开支、工程量统计、工程洽商变更、工程质量、未完施工盘点等原始记录的填制、审核、传递和保管制度,制定先进合理的内部施工定额,并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定期进行修订,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的收发、转移、报废和清查盘点制度,完善计量检测设施,严格计量检验制度,使成本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最后,建立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横向落实各职能部门的成本管理责任,充分发挥其监督、指导、服务、控制和协调作用,保证企业对施工项目的宏观控制;纵向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层次,坚持“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则,建立以企业法人为核心、项目管理为重心、作业层管理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体系。
2.2强化全员成本管理意识,提高全员成本管理素质
国有施工企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提高思想认识。企业内部人员都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把抓成本管理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加强对全体员工成本与市场竞争力、成本与效益、成本与员工利益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并通过建立适当的利益机制和约束机制,增强全体员工的成本节约观念、成本效益观念和成本竞争观念,激发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人人关心和支持成本管理工作,人人参与成本管理工作。还要加强对全体员工成本管理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培训,提高全员成本管理素质。只有成本管理意识深入人心,成本管理素质全面提高,才能把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转化为创造性,激发出有效的成本管理行为。
2.3推行经济责任制企业内部全面推行工作和经济责任
制,按照“全面责任制,彻底市场化”的要求,将一切可以按照市场化运作的管理部门或机构推向市场,不能按市场化运作的部门强化经济责任制,并把指责目标细化,总经理与各部门分别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以提高工作责任和工作效率。
2.4加强宏观管理,改善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外部环境
完善宏观成本调控体系,强化成本监督。首先,国家应建立宏观成本管理的专门机构,负责制定和颁布成本管理的法规制度,统一运用计划、市场、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经济调控手段,对企业的成本管理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其次,完善宏观成本管理法规,尽快制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相关法律,从法律上规范企业成本管理的范畴和主要内容,规范成本构成和形成机制,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及其结果;再次,需要尽快的对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完善,完善企业会计制度,规范成本核算工作,企业建立监察队伍,加强对会计造假的打击力度,遏制成本信息失真的现象。
2.5突出资金管理
强调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资金运用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行和整体效益。在企业内部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对资金运作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监督控制,所有资金进出均通过结算中心办理,实行资金计划调度使用,规范内部资金市场,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制定严格的用款制度,大额资金使用采取报批制,重点掌握工程项目资金的来龙去脉。积极推广网上银行系统,对企业内部资金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动态管理,与规范化的资金流程管理接轨,从而优化资金投向结构,提高资金宏观调控和整体运作能力。
2.6深化成本管理
坚持“企业是利润中心,项目是成本中心”的原则,企业内部成立成本管理中心,制定成本管理办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系统。加强项目成本的监管工作,落实成本控制责任制,实行材料采购和劳务队伍公开市场竞争制;对项目部实行分段考核,定期开展经济分析,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进行对比,分析存在的差异,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控制和降低各项费用开支;加强监管审计,形成有效的检查监督机制,以目标成本为依据,从预算收入、主要实物量、价格、分项成本和资金等方面入手,开展对项目成本的稽查工作;严格工程项目的事前、事中和竣工审计,采取有效措施,制止项目亏损。
2.7实施多元化跨行业发展战略,提高企业赢利水平
国外大型建筑公司,大都是以建筑承包为主的企业,同时又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我国建筑企业共同存在着生产经营领域单
一、抵御经营风险能力不足问题。为此,我国建筑企业在搞好建筑施工承包的同时,要重视扩张经营规模和经营领域,开展多元化经营,由建筑施工阶段承包向建设全过程咨询、服务延伸,由单一的建筑施工逐步向工程服务多元化、地区经营广泛化转变,发展相关产业,开展跨行业竞争。
3.结语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掌握主动,棋高一着,赢得发展,关键是紧紧抓住改革这根主线,牢牢把握经济管理机制中的关键环节,勇于持续不断地进行创新,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始终充满发展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杨进军,刘桔.论国有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成因及对策[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2(06):56-57.[2]李学.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创新浅析[J].新疆有色金属,2008(02):24-25.[3]孙道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254-255.[4]孙满江.谈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J].山西建筑,2009(28):189-190.
第二篇:企业后勤经济管理对策论文
一、企业后勤经济管理的意义
(一)减少资金浪费
通过后勤经济管理,能够有计划的支出各项开支,同时还能够对各项开支进行精确的预算,能够最大限度的规范后勤支出行为,减少资金的浪费,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其经济效益,而通过良好的后勤经济管理,能够促进企业资金不断的循环利用,在一定的程度上盘活了企业的资金,不断的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
(三)完善企业管理体系
后勤经济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后勤工作开展的好坏将会直接的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运转。后勤工作往往比较繁杂,需要对每一项工作进行细化,通过加强对于企业的后勤经济管理工作,能够不断的加强企业后勤管理,同时还利于企业完善管理体系。
二、企业后勤管理的现状
(一)后勤服务部门经济效益低下
由于后勤机构长期的进行内部服务,服务范围窄,缺乏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同时后勤人员受到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造成了后勤服务部门的经济效益普遍低下,其最终结果将是企业来承担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后勤服务部门经济效益低下,很难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后勤经济缺乏活力
后勤经济的发展现状往往是被传统的模式所束缚着,所服务对象也是内部员工,还经常依靠企业的行政调拨手段来进行管理,导致了后勤服务部门满足于现状,固步自封。后勤机关的很多资产往往是闲置存放的,利用率特别低下,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缺乏经济活力,无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生存。
(三)物资管理不规范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所涉及到的物资特别多,同时流动性也特别大,需要一个强大的会计队伍来进行操作。但是企业的物资管理不到位,后勤部门也没有进行对相应物资的统计和核算,无法制定详细的使用规划,同时也影响了对于物资的后续使用。如果不加强对物资的管理,将会直接的影响到企业的物资供应。
(四)后勤人员大量闲置
后勤工作大量的人员闲置,往往会导致办事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后勤专业人员技能不够,往往无法进行独立核算经济能力,很难胜任当前的工作;后勤临时人员的流动性特别大,而且不能够及时的进行相应的培训,造成了无法提供所需的服务;后勤人员往往是职责不分,存在着一职多人的现象,严重的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增加了企业的负担。
(五)思想上不重视后勤经济管理
部分企业领导人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后勤经济管理,往往认为后勤只需要负责相应的物资采购、发放和服务就够了,其余的不需要后勤来负责,直接导致了后勤缺乏独立核算经济的意识,这样容易造成浪费,不计成本的方式还会加大企业的负担,完全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六)人才短缺
人才是一个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任何一个部门甚至是后勤管理也不例外。后勤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待遇偏低等,无法招到专业的人才。而那些招收的临时工,往往无法适应工作或者不能够提供企业所需的服务,造成了人才缺乏熟悉市场经济规律、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导致一些项目无法开展。
(七)考核机制不健全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往往会导致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工作的主动性。企业缺乏考核机制或者考核机制不健全,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市场竞争激烈,一旦不能够充分的利用企业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将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后勤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对于本世纪的我国发展至关重要。后勤经济本身就是一个新生事物,而要实现企业后勤经济在市场经济下发展的产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就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这就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要打破传统,打破落后观念,树立全新的创新意识。
(二)实施经营创新战略,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实施现代企业的经营战略,不断的促进企业后勤部门的成长和发展。要不断的追求规模效益、质量效益、投资效益、联营效益和综合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企业,促使企业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进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
(三)实施管理创新,完善管理制度
企业后勤通过改革,能够实现后勤管理的标准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管理创新的目的是不断的提高效率,获得效益。要不断的从人、物、财方面进行,加强制度的建设,从而来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要加强对于企业资产的管理,防止资产的流失。要不断的加强财务方面的管理,建立和健全相应的财产制度,力争实现后勤存量资金的盘活。
(四)加强物资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大量的物资,只有不断的加强对于物资的管理,才能够制定合理的使用计划和保证物资的合理分配。要详细的做好企业所需物资的数量和资金的详细预算,要及时准确的做好物资的增补工作。同时,还需要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对物资的分配,防止资源浪费的现象产生。要将物资进行登记和留底,要每天对物资进行检查核算,同时还需要及时的向上级部门进行汇报。
(五)实行承包责任制
企业的后勤经济管理工作往往是十分复杂的,企业要果断的引进市场化机制,要将企业内的后勤业务承包出去,将企业内的后勤经济管理业务承包出去,能够减少企业的经济风险和负担。负责承包的要自负盈亏,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但是对于企业内涉及核心竞争力和机密等项目要慎重选择,要果断的排除一些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因素。
(六)提高后勤人员综合素质
在当今时代,一个企业中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后勤经济核算需要很多的专业人才,才能够更好的开展工作,确保工作的有序进行。要采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后勤人员的综合素质,要严格的执行考核制度,吸收相应管理知识和会计知识人才,不断的减少后勤管理岗位的浪费;要吸收和引进先进的人才来为我所用,要对其不断的进行培训,不断的提高他们的经济核算水平;同时还要求企业的领导人来具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要不断的打破常规,动用一切可用的人才为公司所用。
(七)精简后勤人员数量,完善考核机制
要不断的精简后勤人员的数量,这样能够不断的降低企业的负担,同时还能够不断的促进企业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潜能,不断的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对于企业内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要不断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的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八)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经验
企业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生存和发展的,因此,要不断的吸收和引进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只有不断的采用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经验,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对于企业的后勤经济管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要紧跟时代潮流和发展,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只有不断的学习和前进,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结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做好企业的后勤经济管理工作,只有那样,才能够减轻企业的负担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还要不断的进行创新,要不断的解放思想,要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要广泛的吸收相应的专业人才,同时还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不断的促进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从而促进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三篇: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有关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建筑产业形势严峻,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组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式,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一、新形势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六大变化”
面临“六大变化”:
(一)施工环境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房地产的大发展和基础设施的高投入,建筑产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其发展速度在国家各产业中居于前列。在国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政策导向中,建筑业也属于支持和发展的重点。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和铁路等建设市场的放开,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较大发展空间和施工环境。同时,近年来全国建筑施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一是投资趋缓。如,因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案和“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影响,铁路投资趋缓,建筑施工企业相关订单减少。二是信贷趋紧。国家采取连续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信贷紧缩措施,使得国内基础设施施工项目面临信贷资金不到位、配套资金难落实的困难。三是成本增加。随着国内人力成本增长、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因素,建筑施工企业总成本急剧上涨,利润空间减缩。四是涉外风险。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国外建筑项目的增多,涉外项目的风险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等新问题层出不穷。
(二)结构调整变化
近年来,国家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建筑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普遍加大。建筑施工企业纷纷制定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施工模式创新。一是重新定位。不少施工企业重新梳理和定位发展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和业务结构,实施多元发展战略。原来相对专业化的建筑施工企业纷纷转型,在主业优势上发展相关业务,或者干脆进入陌生领域,如从事港口码头建设的开始建造海上风电,从事铁路建设的做起了港航等等。二是专业转型。不少施工企业在推进多元发展的时候,一旦看好某一新的业务领域,便做精做强,形成新的核心专业,竭力避免在同质化竞争中处于劣势;而某些新专业因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打造出新的行业品牌。三是溢价取向。一些施工企业为了争取和保持既有发展领域或业务订单,会承担更多附加职责。如在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甚至辅助当地政府,负起征地拆迁职责,而征地拆迁工作涉及多方利益,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施工企业介入引发新的矛盾和利益纠葛。
(三)地域扩张变化
原先,建筑施工企业一般聚集在东部地区及大城市。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及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许多施工企业逐步修正战略规划,拓展施工市场,呈现出地域扩张态势。一是不再死守传统地域。表现为经营和施工地域的更广、更远,原来相对稳定的传统“割据”局势被打破。如在东南沿海以建造港口码头为主的企业,到内陆地区建造铁路、公路等。二是大胆承接国外订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政府援助、自主投标等,到国外建设工程。在走向海外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也承担了地域风险(不同文化习惯、思维方式、管理方式等)、政治风险(工程所在国政治局势影响)、经济风险(汇率浮动、外汇控制等)、技术管理风险(规范标准、材料及工艺质量等)。
(四)管理形态变化
随着高新技术项目、巨额投资项目、建筑周期较长项目等成为常态,原先粗放型、经济型、短平快的施工项目管理方式渐趋淘汰,建筑施工企业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完善经营方式,管理形态及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向高端挺进。以BT形式建设的工程越来越多,施工模式由单一专业承包向施工设计总承包转变,施工管理凸显项目部经营职责,内部管理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型。二是强管理效益。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结构从人力成本最小化向管理效益最大化转变,更多的通过加强管理、开拓市场、依赖科技等获取经济效益。三是重施工形象。施工企业摒弃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文明工地创建、企业社区共建等途径,提升企业形象,弘扬职业精神,优化现场管理。
(五)施工效率变化
随着施工科研投入增加、施工技术先进、特别是施工信息化程度提升,建筑施工的效率不断提高。一是施工周期快。投资数十亿元的大项目,竣工时间缩短,致使施工队伍随项目流动而流动,转战南北、挥师东西成为常态。二是管理信息化。领域和地域的开拓,使建筑施工企业“点多、线长、面广”特征更加凸显,同时施工管理信息化的加速,缩短了时空,确保政令畅通、沟通便捷,管控高效。管理的信息化,致使施工人员的思想沟通方式、作业运行方式甚至生活学习方式告别传统,转向现代。
(六)队伍结构变化
建筑施工企业在领域和地域上的扩张,使施工队伍规模不断扩张,涌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队伍年轻化。以三航为例,近年来青年员工(35岁及以下)总量增长较快,目前公司青年员工3441人,占公司在岗员工47.2%。大部分项目部的青年员工比例已达70~80%,少数达90%以上。二是队伍知识化。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员工增多,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明显改善,青年施工人员学习能力强、建功愿望强、创新意识强,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队伍多样化。协作劳务用工、劳务派遣人员等群体大量涌入,主要从事船员、驾驶员、试验工、测量工、起重工、电工、电焊工、清洁勤杂工等操作层岗位,成为一线施工的主体。人力资源结构的多样化,导致素质差异明显。
二、找准切入点,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六大作用”
在新形势下,三航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注重找准切入点,积极发挥“六大作用”:
(一)在建筑施工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形势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建筑施工企业求生存、谋发展、做强盛的重要法宝。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而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中心工作和大局所在,正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因此,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必须着眼于建筑施工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服务于建筑施工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大举措。三航党政班子确定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多元化、国际化、信息化,提出了整合提升内部资源和能力、强化市场开发、加强技术创新等重要举措。三航的思想政治工作围绕这些目标和举措,通过多种形式,把干部员工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力量整合起来,把智慧积聚起来。
(二)在员工队伍结构多元化的状态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引领、凝心聚力”的作用
经营规模、产品结构、市场分布、业务模式等变化,建筑施工企业党组织容易适应,较难适应的是随着员工队伍结构多元的变化导致的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方面的变化。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的不同,直接影响施工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甚至制约施工项目团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加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价值观引领、团结全体员工。三航通过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使施工企业核心价值观落地于制度、融入于规范、体现于行为,确保全体员工在价值取向上“同向”、在目标任务上“同心”、在诚信经营上“同德”、在行为规范上“同行”。
(三)在建筑市场总体稳定但呈波动的态势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稳定队伍、抵御风险”的作用
近年来,建筑市场波动性加大,施工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局面受到挑战。如:宏观因素影响导致资金短缺而停工,引发员工思想波动,队伍稳定堪忧;走向海外而各种风险增多,员工情绪紧张,队伍抗压能力经受考验。如2011年利比亚发生中国企业受到打砸抢烧事件,几十个中国建筑施工企业工地、营地遭到袭击、抢劫,虽然事件已经解决,但员工还是有些后怕。三航建立了海外项目党支部,覆盖面已接近81.25%,以“魂在中华、根在三航、特在海外”为工作原则,以抓班子建设为关键、抓队伍稳定为基础、抓风险防范为特点,加强了涉外项目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在施工企业员工年轻化的条件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平等沟通、激越活力”的作用
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充实到施工企业队伍中,增强企业活力,同时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青年员工既体现出开放透明、崇尚自由、创造力强、包容差异的一面,又存在集体主义意识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责任感淡化等问题,特别是价值标准判断和选择更加现实,重索取轻付出。青年员工是施工企业的未来,是施工企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把重点放在青年员工身上,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三航通过职业生涯设计留住青年人才,通过人文关怀凝聚青年力量,通过心理疏导解扣青年心结,通过激励机制激发青年活力,通过收入分配帮助青年克难,通过创意活动汇集青年智慧,通过梯队培育选拔青年干部,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青年员工心里。
(五)在人力资源结构及利益方多样化的格局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公平公正、协调利益”的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是协作劳务用工、劳务派遣人员比较集中的用工单位。他们虽然不是建筑施工企业正式员工,但事实上已然成为工程建设的主力。他们的整体素质事关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甚至事关企业发展。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一线劳务用工以二代农民工为主,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二代农民工具有新的利益诉求,如追求公平薪酬待遇,希望获得社会尊重,着眼提高自身素质、懂得实现自我价值。同时,施工企业与项目相关的其他各类单位和各种人员联系较多,他们的利益诉求各式各样,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事关项目进度和质量等,也不能不考虑与之协调。三航把劳务派遣人员及项目相关人员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对象范畴,加强思想沟通、利益协调。特别在涉足征地拆迁领域以后,面对利益相关者群体更加复杂的情况,做到思想政治工作早介入、早研究、早到位,为确保工程进度和企业形象提供了思想保证。
(六)在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趋势下,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呼唤创新、引领创新”的作用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掀起和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发达,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必然趋势。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站在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前头,推进自身的信息化,通过信息化途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三航在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方面加强了探索和实践,在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搭建“微博”等沟通平台上都做了尝试,吸引了青年员工参与各种思想政治工作活动,增强了思想动员的即时性、思想教育的生动性、思想引领的潜移性。
三、加强实践探索,着力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六个创新”
三航找准了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以发挥“六大作用”为方向,着力推动“六个创新”:
(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的路径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道理无需多讲,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共识。问题在于: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的途径需要创新。
传统路径是:党委中心组务虚中心工作;形势任务宣传教育;调研员工思想现状;组织开展立功竞赛活动;动员职工参与合理化建议;营造同心同德谋发展的文化氛围等。
三航的创新路径是:一是机制相接。通过在政工例会、党支部书记例会上结合公司中心工作,在司务会议、管理例会、调度例会上涉及业务工作中的思想问题及解决办法,使企业党组织领导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三基六化”的工作要求,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与企业管理机制紧密链接,推进“架构、流程、标准、制度、体系”五大要素的提升,真正实现“夯基础、控风险、抓提升、稳增长”的目标。二是体系相济。通过在企业调结构、转方式中建立《关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修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章程》、坚持《思想信息调查分析制度》等,对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体系注入新的时代元素,使管理体系与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对应,力求在精细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四大提升路径”中有突破、有创新。三是虚实相应。通过整合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工作、文明创建活动三者的资源优势,实行组织领导一体化、机构管理一体化、内容形式一体化、检查考评一体化,围绕转型发展、制度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调结构、转方式的全过程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由虚变实、柔中见刚,以思想政治工作“硬举措”服务大局。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员工力量的载体
思想政治工作凝心聚力的功能路人皆知,具体经验做法也许许多多。问题在于: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员工力量的载体需要创新。
既有载体是:创先争优活动带动;主题实践活动吸引;企业媒体宣传鼓劲;先进典型示范引领等。
三航的创新载体是:一是价值引领的载体。强调从一般形式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转变为培育企业的管理思想、企业目标、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制度,引导员工以诚信和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构建并形成了企业与员工、企业与业主、企业与经营合作伙伴、企业与驻地社区的共同发展机制,其效果和做法得到了社会、合作伙伴、员工等多方的好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二是宣传鼓舞的载体。强调从单一宣传模式转变为全方位、多角度的传播体系,引导公司各个层面的传播载体,如公司的《三航报》、网站、手机报,下属公司的报纸,项目部的工地简报及QQ群等,公司《探索》杂志也每期一个焦点聚焦公司发展热点,共同组成凝聚员工力量的良好传播体系,在精神层面上不断增强鼓舞效应。三是道德力量的载体。强调从学习一般的工作先进转变为学习我们身边的且符合诚信、创新价值观要求的道德模范。通过对追求质量、信守合同、公平竞争、合作共赢、履践责任、开拓市场、攻克技术难题等方面典型的选树、培育和传播,进一步培植职业道德、遵循行业道德、完善岗位道德、细化行为道德,以道德的力量凝聚人心。三航连续3年深入开展“向周建明同志学习”活动,以身边人物的道德精神感召人、激励人,并形成长效学习机制,人人争做好员工,涌现了一大批周建明式的的先进人物。四是网络凝聚的载体。强调从传统的宣贯教育转变为多形式地自主沟通和学习,通过顺应项目部流动性大和80、90后员工生活方式变化态势,构建E-Learning网络学习的平台,把共享学习覆盖到所有项目部,改变了流动分散学习沟通难的现状,以平等、公开、畅快的网络沟通方式凝心聚力。
(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提升队伍素质的方式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之一是提升队伍素质,建筑施工企业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问题在于:在队伍结构变化巨大的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升队伍素质的方式需要创新。
固有方式是:加强政治教育;进行全员培训;表彰先进人物;制度管理从严等。
三航的创新方式是:一是融入业务类培训。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员工的培训,不能限于政治思想方面的培训。通过把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融入业务培训,如局管干部培训、党支部书记培训、协作队伍培训、管理专题培训等,延伸为建设施工管理、安全生产知识、施工工艺等培训,提升培训对象对思想政治要求的接受度。二是融入学习型组织建设。结合员工队伍年轻人多、高学历人多、思想活跃等新特点,通过构建学习机制,在长效机制上做出保障;搭建 “总工讲座”、“工地党校团校”、“工地夜校”、“素质讲座”等平台,为员工创造学习机会;加强学习激励,采用证书月度补贴方式激励专业技术人员考证,调动学习积极性;建立学习考核,通过月度点评、季度考评、答辩等形式,保证学有专业、学有所用。三是融入实际操作实务。通过职工大会、新进员工座谈会等,使其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场所;通过开展安全家书、安全演讲、安全口号征集等活动,让安全理念入心。每位员工都可通过QQ群的形式,求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人人都是老师、人人都是学生,通过讨论,集思广益的来解决施工中的各类管理问题,营造了全员管理的氛围,增强了员工责任感和参与度。四是融入劳务派遣和协作队伍管理。将思想政治工作向劳务派遣和协作队伍延伸,关注劳务派遣人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视同仁地加强安全、技术等的培训和指导,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注重将三航文化理念、项目精神目标向协作队伍延伸,通过“农民工电影周”等富有感染力的文化活动和科学规范的管理,求得协作队伍的真心认同。
(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走出去”战略的功能
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走出去”战略是个全新的课题。
三航对创新做法的探索是:一是与处理文化冲突相结合。既认真分析与工程所在国在法律制度、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又有针对性地减少跨文化交流的冲突和风险。缅甸项目部通过对当地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工作技能培训、开设缅工食堂、捐建子弟小学、为水果摊搭设防雨棚等等,拉近了与当地居民的距离。中国驻缅大使李军华赞扬三航缅甸项目部是“传播中缅友谊的外交使者”。二是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既按照制度严格规范员工行为,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造轻松活泼的氛围,引导员工自立、自强、自尊、自爱,培养理性平和、包容开放型的员工。三航修订了《境外工程项目分配的指导意见》,对海外项目员工的收入、休假等都做了调整改善,还通过多种形式联系、团结、帮助员工家属,解除海外项目员工的后顾之忧。三是与法规纪律培训相结合。既要加强海外施工人员外交纪律和作风方面的培训,强化爱国爱企爱岗教育,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又要对其进行跨文化培训,明晰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意识和沟通技巧,提高适应性。新加坡项目部以标准化弥合中外文化差异、以规范化锻造海外品牌团队,以此来适应新加坡高标准的规范要求。四是与应急机制相结合。建立《境外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应急机制,在埃及项目中成功启动应急预案,避免海外冲突和风险。
(五)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塑造施工团队品格的方法
近年来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独树一帜,探索形成了党建工作发挥组织保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思想保证作用、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价值引领作用的特殊方式,施工团队的品格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问题在于:在施工团队成员素质参差不齐的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塑造施工团队品格的方式需要创新。
传统的塑造方式是:树立团队典型;评选劳动模范;开展竞赛活动;加强农民工培训等。
三航探索创新的塑造方式:一是养成团队品格。通过教育和引导员工自觉把实现个人需求与企业需求相结合、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相结合。围绕诚信、创新核心价值观,在倡导什么、反对什么等问题上旗帜鲜明,切实为生产经营提供思想政治保障、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二是打造施工品牌。结合公司承建的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大力做好“品牌员工、品牌团队、品牌工程”的总结推介工作,注重培育和选树首席、资深级的领军人物,推介出一批在工程领域中有影响力的团队,精心打造一批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品牌工程。三航承建的洋山深水港工程、杭州湾大桥工程、长江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等都为公司打出了品牌。三是弘扬优秀品行。以团队领军人物优秀品行为引领,把干好工程当作舞台,普遍致力于培养优秀的团队,并较好地处理了传承与发展的关系,注重让团队的精魂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北仑项目部从上世纪80年代初立足宁波港水工市场,一直奋战到今,从一个项目部裂变为多个分项目部,队伍整体素质高,始终秉持“质量第一”理念,多次获得“鲁班奖”和“詹天佑”大奖。四是提炼班子品质。强调管理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责任、有思路、有激情,通过“四好班子”评选,公开承诺、专项点评、群众评议等内容,打造严守质量、确保安全、规范履约、做好服务、合作共赢、公平竞争、技术进步和管理优秀的施工团队。
(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文化兴企”的模式
企业文化是企业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问题在于:在普遍作为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的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自身需要创新。
三航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方向是:加强“项目文化”建设。建筑施工企业的根基在项目部,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文化兴企”,也要从项目文化抓起。一是思路创新。牢牢把握住一个建设思路——文化管理,使项目文化持续成为项目管理工作的驱动要素,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的有力保证。二是体系创新。围绕我是谁、成为谁、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等文化建设问题,制定了文化纲要、战略规划、管理大纲、单元手册和岗位职责。围绕目标、理念、工作、落地,构建了项目文化践行的5个体系,即文化目标体系明确——实现项目部“干好工程、创造效益、拓展经营、带好队伍、塑造品牌”五大目标;文化理念体系丰富——围绕诚信、创新不断充实、改进和丰富文化内涵;文化工作体系完备——公司、分(子)公司、项目部各司其职、三级联动;文化落地体系扎实——设计了“12345”的落地工程;文化评价体系到位——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文明创建等进行测评。三是措施创新。确立管理理念和规范流程,围绕诚信和创新,编制《项目文化手册》、《安全文化手册》、《营销文化手册》,制定符合项目部特色的个性化制度,并融入到安全、质量、经营、效益等具体管理中;重视工地标化和行为养成,制定《视觉识别系统规范手册》并严格执行,实现项目部形象布置标准化、员工行为文明化;找准建设路径和传播载体,以安全、质量、廉政等为路径,发挥辐射效应,带动整体工作提高;注重团队锻造和文化传承,发挥文化的凝聚人、激励人、引导人的作用;多元融合、延伸发展,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建设的“走出去”新课题。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和改进的任务很重,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为施工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撑和文化支持,推动建筑施工企业改革发展事业不断前进。
第四篇: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近年来,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有关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下行压
力增大,建筑产业形势严峻,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诸多挑战。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党组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内容、新途径和新方式,有所创新,有所收获。
一、新形势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六大变化”
面临“六大变化”:
(一)施工环境变化
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房地产的大发展和基础设施的高投入,建筑产业成为国家支柱产业,其发展速度在国家各产业中居于前列。在国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宏观政策导向中,建筑业也属于支持和发展的重点。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和铁路等建设市场的放开,为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了较大发展空间和施工环境。同时,近年来全国建筑施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一是投资趋缓。如,因铁道部原部长刘志军案和“7.23” 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影响,铁路投资趋缓,建筑施工企业相关订单减少。二是信贷趋紧。国家采取连续加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信贷紧缩措施,使得国内基础设施施工项目面临信贷资金不到位、配套资金难落实的困难。三是成本增加。随着国内人力成本增长、原材料价格上升等因素,建筑施工企业总成本急剧上涨,利润空间减缩。四是涉外风险。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国外建筑项目的增多,涉外项目的风险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等新问题层出不穷。
(二)结构调整变化
近年来,国家提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新要求,建筑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普遍加大。建筑施工企业纷纷制定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推进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施工模式创新。一是重新定位。不少施工企业重新梳理和定位发展战略,调整产品结构和业务结构,实施多元发展战略。原来相对专业化的建筑施工企业纷纷转型,在主业优势上发展相关业务,或者干脆进入陌生领域,如从事港口码头建设的开始建造海上风电,从事铁路建设的做起了港航等等。二是专业转型。不少施工企业在推进多元发展的时候,一旦看好某一新的业务领域,便做精做强,形成新的核心专业,竭力避免在同质化竞争中处于劣势;而某些新专业因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新材料,打造出新的行业品牌。三是溢价取向。一些施工企业为了争取和保持既有发展领域或业务订单,会承担更多附加职责。如在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甚至辅助当地政府,负起征地拆迁职责,而征地拆迁工作涉及多方利益,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施工企业介入引发新的矛盾和利益纠葛。
(三)地域扩张变化
原先,建筑施工企业一般聚集在东部地区及大城市。在国家和地方政府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及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梯度转移,许多施工企业逐步修正战略规划,拓展施工市场,呈现出地域扩张态势。一是不再死守传统地域。表现为经营和施工地域的更广、更远,原来相对稳定的传统“割据”局势被打破。如在东南沿海以建造港口码头为主的企业,到内陆地区建造铁路、公路等。二是大胆承接国外订单。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政府援助、自主投标等,到国外建设工程。在走向海外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也承担了地域风险(不同文化习惯、思维方式、管理方式等)、政治风险(工程所在国政治局势影响)、经济风险(汇率浮动、外汇控制等)、技术管理风险(规范标准、材料及工艺质量等)。
(四)管理形态变化
随着高新技术项目、巨额投资项目、建筑周期较长项目等成为常态,原先粗放型、经济型、短平快的施工项目管理方式渐趋淘汰,建筑施工企业不断改进施工技术,完善经营方式,管理形态及模式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向高端挺进。以BT形式建设的工程越来越多,施工模式由单一专业承包向施工设计总承包转变,施工管理凸显项目部经营职责,内部管理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型。二是强管理效益。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结构从人力成本最小化向管理效益最大化转变,更多的通过加强管理、开拓市场、依赖科技等获取经济效益。三是重施工形象。施工企业摒弃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文明工地创建、企业社区共建等途径,提升企业形象,弘扬职业精神,优化现场管理。
(五)施工效率变化
随着施工科研投入增加、施工技术先进、特别是施工信息化程度提升,建筑施工的效率不断提高。一是施工周期快。投资数十亿元的大项目,竣工时间缩短,致使施工队伍随项目流动而流动,转战南北、挥师东西成为常态。二是管理信息化。领域和地域的
第五篇: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特点及防治对策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腐败现象的 表现形式、特点及防治对策
中央纪委召开十七届二次全会,突出地将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建设提了出来,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成为了中纪委七项重点工作之一。近年来,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认真开展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较为有效地促进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但是,也必须清醒看到,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反腐倡廉工作也面临更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一、当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 从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调查表明,当前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腐败现象,主要体现在:
(一)腐败现象存在于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 一是以工程谋取私利。如:有的经营管理人员以企业名义私揽工程;有的将工程介绍或分包给自己亲朋组织的分包队伍;有的将企业的自建工程,变成与关系户的联营工程;有的与所谓的劳务分包队伍相勾结,搞虚假验工或子虚乌有的“变更设计”,将超验工程款私分或侵吞。二是以工程设备物资谋取私利。虽然相当一部分企业已推行物资设备招标采购制度,但许多工程由于其所处的地区条件或工程量较小,不具备招标采购条件,这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有的质次价高、有的以少充多,有的将供应商的回扣或者折扣据为己有。有的将本单位的设备外租,将租金私分或据为己有;有的将工程项目剩余物资或废旧物资擅自处理并私分;有的直接指定自己的关系户或亲友为工程项目材料供应商。
三是借用经营活动谋取私利。如:借对外开展经营活动名义,有的长期大额借支并占用备用金;有的私设小金库,随意开支;有的借向甲方开展“公关”名义,顺便从中搭车谋私。
四是随着经营领域的拓展,有的内外勾结,与本单位开展关联交易,或将盈利业务交由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自己的利益相关人。
五是部分具有法人资格的领导班子搞“制度腐败”,集体谋私。如:有的随意提高自己的职务消费标准;有的借用各种名义,不断提高自己的薪酬标准;有的借用职代会名义或巧立名目,不断进行自我“奖励”。
六是部分经营管理人员借经营管理经验不足行违纪违法之实;有的利用企业管理制度尤其是合同管理制度之不完备,内外勾结,制造经济纠纷,行损公肥私之实。七是收受贿赂手法不断翻新并更高明。有的借用婚丧嫁娶收受贿赂;有的通过赌博方式收受请托人贿赂;有的约定离职后收受贿赂。
(二)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腐败现象的主要特点 分析近几年来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腐败现象,不难发现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是腐败主体正发生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腐败从个体行为向群体行为发展,窝案、串案、跨行业、跨地区的案件越来越多;腐败主体不仅只集中于59岁或39岁,各个年龄段的人员都有,从查处的案件看还有刚从大中专学校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员;腐败主体不仅只是握有较大经营管理权限的决策者,仅仅掌握一般业务权力的管理人员腐败也不在少数。腐败主体的腐败行为都与其职务行为密切相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个人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突出。
二是腐败手段更加隐蔽。明目张胆的损公肥私行为,如直接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的手法少了,腐败分子往往通过一些表面上看似合法的经济活动形式来掩盖其非法谋利的实质。如前面提到过的通过关联交易、实施内外勾结的行为多了,腐败手段更加隐蔽而不易发现和查证。
三是腐败发生的领域和环节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如建筑施工领域看,不仅在资金管理、材料物资管理、劳务队伍管理和干部队伍管理等方面有腐败问题的 出现,也有在投标环节借“公关”之名“慰劳”自己的腐败问题的存在。同时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经营领域的拓展,腐败也有向新的业务领域渗透的态势。
四是腐败危害呈放大趋势。从近几年建筑施工企业查处的腐败案件看,腐败主体的违纪违法金额越来越大,同时腐败主体因其腐败行为给企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腐败主体的腐败行为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呈放大趋势。
二、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腐败现象的成因分析
从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腐败问题表现形式和特点分析,腐败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绝大多数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虽以完成了公司化改造,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引入社会资本,成立了股份公司。但这种变革还不算成功,绝大多数仅停留在形式上的变革,真正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没建立起来。相当多的企业高管仍是主管机构上级任命,即使具有股东选举的形式,但也只是手续的完善。而主管机构的管理方式,仍多是过去的行政管理模式。在主管机构的管理并未有效加强的情况下,作为委托代理人的企业管理者的权力却迅速地放大,这在客观上为一些不法者留下了一些可乘之机。
(二)监管体制存在问题。由于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的较大距离,主管机构和母公司对下级管理人员的作为和表现总体 上不够知情,只能在案发时进行事后监督,实质监督不到。领导班子内部虽然不存在时间空间的距离,但同级班子中存在着分工分权现象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使得同级的监督不能正常展开;下级处于被管理地位,实际处于无权监督状态。
(三)制度不完备。关于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等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员什么能作为、什么不能作为,也就是从业的行为准则,不系统,不完备。近几年,国家虽也注意到这些问题,但都只是中纪委会议的一些提法,缺乏成为具有较强约束力与刚性的法规、纪律、制度。
(四)财务监督失效,职工群众监督无力。应该说,在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财务的监督是很直接的监督,也能够及时发挥作用制止腐败的监督,但实事上财务监督很困难。由于财务人员由公司管理者任命,不服从管理者,则可能下岗,所以财务人员可能不敢监督。职工群众的监督更是形同虚设,既没有明确的监督权力,也没有更多的知情权与监督平台。从一些企业的举报信件看,相当一部分举报信件的举报内容无法查证,还有就是泄愤的。
(五)纪检监察体制存在严重缺陷。国家对国有企业纪检机构的设立没有明确规定。有的企业设立了机构,有的仅只有一个挂名的纪委书记;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也不到位,有的甚至成为了一个安臵部门。即使纪检机构健全,但双重领导的体制,其对同级的监督缺乏力度。(六)打击腐败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近几年,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发生了不少的腐败案件,但表现出来的是查处率低。同时由于不规范的企业行为与个人行为相互交杂,对于腐败者的惩处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自然而然,对于腐败者成本降低,也成为引发新的腐败的一个重要诱因。
三、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治理腐败思路
新的形势决定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治理腐败需要有新思路、新的对策。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中纪委二次全会提出要加强以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以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主线,深刻把握反腐倡廉工作规律,以建设性的思路、建设性的举措、建设性的方法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把改革的推动力、教育的说服力、制度的约束力、监督的制衡力、惩治的威慑力结合起来,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实效性。
(一)要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权责明确、决策民主、管理科学、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是预防腐败和经营管理者职务犯罪的关键。要确立董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总经理行政指挥的三权分设的企业内部治理模式。当前,虽然相当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从形式上建立起了具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机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但实质却相差甚远,有的企业 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有的董事会、经理层职责虽然公司章程规定明确,但运行中界限模糊;相当一部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董事长、董事、总经理、监事会主席都是由一个大股东委派或者由国资委委任;虽然在有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也推行了外部董事、外部监事,但仍然是控股大股东委派或国资委委派。三权分设的治理模式始终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一股独大”。因此要加快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产权多元化的步伐,以此推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二)要加强监督主体的建设。一是要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监事会的建设。“利益相关者的监督是最有效的监督”。监事会的监督是利益相关者的监督。要进一步完善监事会制度,赋予监事会职权,充实监事会机构,为监事会有效履行监督职责创造必要的条件。二是要强化纪检监察组织的建设。纪检监察的监督是负有“人缘成本”的监督,纪检监察人员在对腐败的查处中面临着种种压力和案件成功查处的压力。如果纪检监察员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来自于纪检监察组织的监督必然大打折扣。一方面,在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可以尝试垂直领导体制,加强纪检监察机构的独立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纪检监察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三是要强化审计机构的建设。一方面要在董事会下设立审计委员会,企业的审计部门主要对董事会负责;另 一方面,要加强对工程项目的审计。要通过对三个主体的建设,强化“自上而下”的监督。
(三)要加强制度建设。人的思想与品德可能会随环境发生变化,不能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寄托于主要管理者品德的高尚。要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用制度去规范各级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行为。从反腐倡廉角度,加强制度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在尊重业务流程本身运行规律,兼顾效率的前提下,对现行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或者再造,在关键环节和关键点植入监督制约程序,对权力进行适当的集中或分解,形成有效的制衡格局,力保违规行为在其出现之时或者在造成损失之前就被及时发现和制止。好比一台汽车,如果发动机过热,则仪表盘相应的指示灯会以红灯警示,提示和要求驾乘人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要加大惩处力度。主要从“查”和“处”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提高查处案件的概率:认真研究解决影响企业案件查处工作的主观因素,及时查清腐败问题,提高成案率,做到违法违纪必纠。另一方面要加大处罚的力度。一是要加大对腐败分子法纪处罚,进一步提高其腐败的政治成本;二是合理加大对腐败者非法收入的收缴力度,进一步提高其腐败的经济成本。三是实施职业禁入。要通过惩处力度的加大,加大腐败者腐败成本的预期,抑制腐败几率的上升。
(五)要完善激励机制。趋利避害属人的本能。对于各级经营管理人员的利益需求要进行必要的引导与疏导。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作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各级经营管理人员,也许他们的付出和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比建筑市场的一些私营企业的老板或管理人员多得多,但他们的收入与这些人员相比却相差甚远。因此要正视他们的正常需求,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建立与市场接轨的薪酬制度,引导他们合法致富。
(六)要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一方面,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呼吁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加快完善建筑市场,确保建筑市场的竞争公平、合理、有效。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企业要尽量避免不规范的竞争行为,依法经营,合法参与竞争,以此在企业的各级经营管理者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七)要加大廉洁从业教育力度。教育并不能彻底根治腐败的问题。但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并不能否定。要从丰富教育内容和载体、创新教育形式、突出教育针对性方面进一步加大廉洁从业教育力度。同时要积极开展廉洁文化建设,建立适合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相适应的企业廉洁文化,在企业内部营造廉洁光荣、贪污可耻的良好氛围。
以上仅是对当前形势下治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一个粗浅思考。认真研究新情况,及时解决新问题,这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治理腐败的现实需要。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腐败问 题的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及相应的主管部门、企业、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