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善于营造情感氛围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情感素养论文
列宁说;“没有人类的情感,就没有人类对真理的追求。”又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认识,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实践证明教育不仅是认识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是推动师生双边活动的强大动力,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师生情感的交流和升华。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笔者认为善于营造情感氛围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养。
教师的才干不仅表现于渊博的学识,而且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和谐、健康的情感氛围。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是支撑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坚实基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有饱满旺盛的激情
于漪有一句名言:“要把学生培养成人,须着力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而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把火,必须心中布满了炽热的阳光。”这个“火把”就是对教师角色富有的激情。我认为语文教师必须是激情派的,忘我投入式的,才能将语文课演绎得生动有情趣。
1.应把微笑和自信带入课堂
微笑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它可以使学生心情放松,精神愉悦,思维活跃,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因此语文教师每节课都要精神旺盛,情绪饱满,面带笑容,坚定自信地走进课堂,全身洋溢着朝气和活力,为教学铺垫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取得“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最佳效果,绝不允许带着情绪进课堂。
2.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对于作家而言是“情动而辞发”,入选语文教材的作品大都是为时而著、为事而作的佳品,可以说写人时无不含情,写景时无不藏情,写事时无不暗示情。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披文以入情”,深刻领会教材内容蕴含的情感信息,真切体验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要想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因此必须自觉地进入课文中的角色,使教学心态和课文情感同步,用美妙的艺术强烈的激情,再现丰满的艺术形象,以情动情,学生的心弦才会被知识的内在力量所叩响,才能真正领会到《最后一课》中那震撼人心的爱国之情,体味出《一碗阳春面》中那催人奋进的团结之歌。
如果教师缺少激情,没有生动精彩的再现与演绎,只能把作者用血和泪、爱与恨写成的文章讲得苍白无力,味同嚼蜡。
二、设计巧妙精美的导语
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导入是激起学生学习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新课的导入是教师谱写一曲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它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唤起求知欲,使教学过程富有巨大的诱惑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新课的导语,或用极具情感的抒情语言铺垫,如《故都的秋》:“秋天在我们心中是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人们自然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赞叹,但面对黄叶飘零,西风残照的凄凉景象,涌上心头的更多的则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伤感与悲凉。接下来让我们领略一下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所抒写的浓浓的情”;或用美妙和谐的音乐起兴,如《林黛玉进贾府》开场先放一段缠绵婉转的《枉凝眉》曲,带领学生走近《红楼梦》,继而走入课文的鉴赏。总之,采用巧妙的导语诱发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中去感受、理解、感悟、升华。
三、运用情真意切的语言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最主要的工具和手段。“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因此充满魅力的语言艺术是语文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活跃学生的思维,满足学生美的享受,使他们乐于接受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语言要语调抑扬顿挫,音量恰到好处,节奏富有音韵美,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时而深沉舒缓如涓涓细流,时而高亢激奋似排山倒海,时而委婉含蓄如空谷回音,时而雄健感人似江河奔涌,这样才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带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学中教师感情充沛的课文范读。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曾说:“读骚之久,方识真味,须歌之抑扬,涕夷满襟,然后为识《离骚》,否则如戛釜撞瓮耳。”可见,教师在范读时不仅要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更要激情充沛,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感情变化。只有将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力量,或催人奋进、或逼人泪下、或引人深思。如果再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作背景,就会把学生带入“其情也泄泄,其乐也融融”的审美境界。如给《绿》配上欢快明丽的钢琴曲《水边的阿狄丽亚》,《荷塘月色》配上恬静柔美的《月光奏鸣曲》等,不仅营造了情感氛围,而且开启了学生的思维,陶冶了学生的美好情操。
四、富有情感色彩的态势传递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尼说:“在课堂教学中,动作和姿态、表情等非语言行为,是替代词语表达的一种有效而又经济的辅助手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情、动作、手势、身姿等我们统称为态势语言,它能够传递出有声语言所表达不尽的思想和情感,它的恰当运用能使课堂更具光彩和富有成效。
第二篇: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课堂教学活动。即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制造或创设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培智班的数学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找准每一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可让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从而调动培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生认识数字的时候,我就教学生《数字歌》。如:复习1的认识,我就从提包里拿出一支铅笔,再拿出1的卡片,1像铅笔细又长。还有在生活中找1运用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认识1。这样联系学生生活实例进行教学就会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二、加强直观,创设情境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知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培智学生的想象能力,为学生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例如,教学“2的认识”时,我说2像小鸭水上游。让培智学生充分认识2.,我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小翔站在讲台前问小翔长了几只手、几只眼睛、几只耳朵等,我和学生一起在教室里找2,在生活中认识2,当学生弄清2的含义后,让学生自己动脑运用2。我相信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会被激活的。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故事是儿童的第一需要,我们培智班学生更离不了故事。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培智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借助多媒体通过图像的形色、声光的动态感知,激发培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如在教学“数字的认识”时,教师运用三维动画技术,以童话故事的形式认识数字:《数字歌》。同时教师要耐心讲解,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这样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了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对数字的意识。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要多给一点时间和空间,尽量让学生多说、多想、多做、多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
第三篇:员工情感管理与心齐气顺工作氛围的营造
员工情感管理与心齐气顺工作氛围的营造
供电企业的发展实践表明,员工在恐惧、愤怒、压抑、紧张、焦虑、嫉妒等情绪下,发生各类人因事件的概率可呈几何倍数增加。如何有效地预防各类人因事件,使员工充满责任感并激情地工作,持续提升企业软实力,值得引起我们各级管理者的高度关注,同时也逐渐成为我们培育企业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员工情感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感在人的心理生活中起着组织作用,在支配个体思想和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员工的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执行力,决定着企业的凝聚力,关系着企业的生命力。所谓情感管理,就是管理者以真挚的情感,通过与员工的情感联系和思想沟通,对员工心理需求给予人性化的呵护和关心,形成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的一种软性管理方式。情感管理最能体现文化管理的亲和力,其核心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员工的消极情感,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其实质是分析员工的需求,掌握员工的心理特征,规范员工的行为方式;其目的在于激发员工的潜力、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员工心情舒畅地为企业持续创造出新的价值。
二、影响员工情感的主要因素与引导方法
人的情感属于精神层面,看不见摸不着,是一个复杂的变量。根据冰山法则,认识最不容易管理的因素。若能掌握人因的变化,就能降低事件的发生概率。影响供电企业员工情感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
企业文化、企业风气、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激励机制、员工心理承受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可能成为员工情感波动的诱因。
那么,如何才能将上述因素对员工情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我认为积极营造心齐气顺的工作氛围是一种有效地途径。因为在这种氛围下,整个企业内部团结、融洽,员工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干群之间真诚相待,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被极大的调动,领导的各项决策部署得到最大程度的执行、落实,全体干部员工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三、如何在企业内部营造心齐气顺的工作氛围
首先,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要有自己的远景目标。因为远景目标是企业不断前进的动力,能激发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激励他们为实现这个远景而不断努力。企业的远景目标实现的同时也是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远景目标统领着全局的方向,也是员工心中奋斗的航标。有力统一的目标,才能使全体员工凝聚成一股力量,才能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才能有一个充满生机的企业,才能有奋发向上的工作氛围。
第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努力营造公平、自由的企业氛围。公平的工作环境对员工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公平作为前提,员工才能安心的做好自己的工作,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公平体现在各个方面,如绩效考核、晋升机会、竞聘上岗、利益分配等等都需要有公平的氛围。在公平的工作环境中,企业才不会有勾心斗角之类的事
件发生。
在努力营造公平的工作环境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员工们不仅希望有公平的工作氛围,同时也希望有一个自由开放的工作环境。给予员工一定的自由度,放手让员工自主的完成任务,让员工有充分发挥能力的空间,以自我实现为目标来工作,能极大的焕发员工对工作的热情。
第三,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还必须和员工进行有效地沟通。企业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是管理艺术的精髓。对企业管理者而言,与员工的有效沟通,可以使员工对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也是了解员工、调查研究、争取支持、汲取智慧的最佳手段。对员工而言,管理者的沟通,是关心他、信任他的表现,也是他了解企业,认同企业文化,获得工作信息的主要渠道。在通用电气公司,从CEO到各级领导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欢迎员工随时进入他们的办公室反映情况,对于员工的来信来访妥善处理,公司的最高首脑和公司的全体员工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生动活泼的“自由讨论”。西门子公司采用“与员工对话”的方式,经理人员倾听员工的意愿,与员工共同商讨发展的渠道,最后双方再共同制定目标与计划。通用电气和西门子公司真诚的信任员工,使企业像一个和睦、奋进的大家庭,生活在这个大家庭的每位成员,互相尊重,彼此信赖,关心融洽,企业发展蒸蒸日上。管理者与员工通过形式多样的沟通,如员工恳谈会、职代会、座谈会、联欢会、问卷调查、员工热线、领导接待日等,无形中拉进了与员工的距离,加深了与员工的友谊,增强了员工的企
业主人翁意识,从而促进工作更加有效地展开。
第四,作为企业的管理要重视人性化管理。一是要理解员工。作为企业管理者,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只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凭主观臆断看人看事,而要从客观地了解员工的需求、愿望,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多为员工着想,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地解决员工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二是要尊重员工。对企业而言,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的必然要求。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良好人际关系,对调动员工的各方面积极性起到决定作用。尊重员工,就要尊重员工的价值、尊严和应有的各种权利。对员工的缺点,要与人为善地批评指正;对员工的优点和进步,要满腔热情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少数员工的反复,要不厌其烦的启发诱导。员工只有受到了尊重,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被重视,被激励,做事才会真正发自内心。三是要爱护员工。企业员工由于职业、年龄、文化、经历以及兴趣、爱好的不同,彼此的观点、看法、主张、要求也不尽一致。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去关心、了解他们的共性和特殊性,想员工之所想,急员工之所急,切实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上的额困难和细节问题,为员工营造一个舒适、融洽的工作环境,如带薪休假、病假激励、带薪培训、绩效奖励、组织疗养、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等,员工在企业里才能感到顺心、有奔头,心甘情愿为企业奉献青春,贡献力量。
第四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表达自己的数学情感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表达自己的数学情感
教师要感染学生,就要把自己的情感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在教学中语言干瘪、乏味,即使是很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表达自己的数学情感,就必须学会以声传情,以神传情。数学教学语言需要感情色彩的依托,需要语音语调恰倒好处的掌握才能得以表现。教师必须用课堂教学艺术打动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在以声传情的同时,还要善于恰当、巧妙地运用神情、手势等体态语言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从而求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进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情感。有时候,一个充满微笑和鼓励的神情往往给小学生最大的支持,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必定会对这位老师产生情感,从而对这门学科产生情感。
第五篇:论文:静思默想酝情感,妙语导读升素养
静思默想酝情感,妙语导读升素养
子长县东风小学
贺建梅
***
内容摘要:只有让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走进课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是需要教师始终关注如何用更好的方法,提高学生朗读的实际效果。课前,教师进行文本细读,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理解文章的精髓,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训练点;课上,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悉心指导,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自读自悟,利用妙语导读激励学生读的积极性,进行必要的技巧指导,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服务;课余,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朗读展示活动,激起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欲望,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关键词:细读,对话,理解,把握;悉心指导,静思默想,妙语导读。
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语言优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好材料,而语言的内化主要靠朗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朗读不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道出了“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的真理。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已成为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效果还是不尽人意: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的朗读却收效甚微,学生读得盲目,读得无味,读得“有口无心”。主要体现在:朗读训练没有找准“着眼点”、朗读情感未激发、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指导等问题。下面我就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谈谈自己的方法:
一、准备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首先要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确定训练的朗读目标。那么,教师要先备读,在字里行间阅读,在空白处阅读,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彻了,教师在课堂上的朗读指导就更加自如了。
1.把好文本的“脉”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如果我们教师能把握好课文的情感基调,这样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读的“金钥匙”。语文课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桥》,作者运用简短的句子,渲染了雨势之猛,朗读的时候应该带着紧张的语调去读,读出洪水的来势凶猛。再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朗读的时候应饱含深情。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达,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只有做到文本细读,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才能做到运筹帷幄。
2.选好训练的“点”
“读”是一项被引领的创造,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因文而异,因情而异,因人而异。细观名师课堂,他们的过人之处也体现在能根据文路找到独特的角度,并形成自己的教路,从课文中抽出相关语句进行整合式的朗读指导和品读训练。我们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也应该讲求一个“精”字,抓住课文的重难点词句和段落进行精心指导,起到举一反
三、画龙点睛的效果。
如教学《清平乐.村居》,这是一首词,我在备课时,重点设计了让学生初读之后,根据意境画出这首词中的画面,然后让学生想象这对白发翁媪会说哪些逗趣的话,最后再让学生带着理解品读。
古人云: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大胆、有效地取舍,避免了“一把抓”的广而不实,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点子上,目标更明确,品悟更充分,切实提高了学生品悟语言文字的能力,积累了语感,朗读训练也更有效。
二、指导篇
1.静思默想酝酿情感
孔夫子说得好,“学而不思则罔”。学生读书若是像小和尚念经那样——口到心不到,即使读上千遍,“其义”也不能“自见”。因此,“朗读”要与“静思默想”结合,才能显现其独特的美丽。在阅读中,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慢慢地读,静静地读,边读边思考,遇到重难点可以反复读、细细品,还可以停下来思考一番,待明白后,再读下去。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角度对文本进行不同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课文《月光曲》为例,我在让学生感知了文意后,组织学生深入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感受。
(学生再次默读句段进行深入思考并整理自己的语言。)
师:谁能把发现跟大家分享?
生1:我是从“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这个句子体会到,是此时呈现的优美月色,激起了贝多芬的创作欲望。
生2:我找了这句:“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可以体会到妹妹听音乐入了神。正是这美妙动听的琴声带给盲姑娘无穷无尽的想象。
生3
:我从皮鞋匠的想象中,感受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随着景象的变化,乐曲的旋律也发生了变化。
师:非常不错的体会,你能读好它吗?(生把语调由舒缓推向高亢,把语速由缓慢推向急速。)
学生在读中把一颗颗稚气、晶莹、澄明的心灵放飞于语言的天空里,从而产生或喜或悲,或怒或乐,或爱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体验,为进一步感情朗读奠定情感的基础。因此,学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读才会散发出灵动的气息。
2.读书如见感同身受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自古以来,阅读活动就十分强调“寻言以明象”,嘴巴读出来,就要迅速地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可感的画面来。在作者的语言引导下,想象画面可以随之进入或久远或当下、或现实或虚幻的世界里,触摸人物的情感脉搏,聆听到作者藏匿于文字之下的心灵声音。可以这么说,语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这种对语言画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师引导学生由文字想象画面,可以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描述,更加亲近人物,体会个性,更有助于有感情地朗读。
让我们在提高朗读教学工作中,也不断地发展我们自己,超越我们自己,更重要的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水平,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真正地有效地提升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朗读切莫“偏食”《文汇报》2009年;
2.《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年第二期;
3.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年04期;
4.《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