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去买了个白炽灯杂文随笔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事情的起因是我和一个女人聊起,我们没有见过面,我也没有问过她名字,我唤她作网友。
事情是这样的,她调侃说家中电灯坏了。我说我上门来修,但不买LED灯泡,只买老式的白炽灯,因为这个最容易坏,这样我就可以经常来你家给你换灯泡。
这确实是嘴炮且拙劣的调侃,但是我今天真的是去买了一个白炽灯,可能是因为我潜意识里是真的想去给她换灯泡。夏天的午后,我骑着单车走街串巷,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我提着胶片相机走街串巷的日子。
我在一家社区的小店里买到它,店里很暗,一个老人家经营着这家店,一共四块钱。
我开始想一些以前的事情:
为什么不停电了? 我印象中已经是十几二十年没有停电了,小时候夏天停电,母亲就嘱咐,停电不要开冰箱。而我又不顾叮嘱又偷偷去打开冰箱拿冰棍吃,我很开心。
还有深夜突然跳闸,保险丝烧断,举着蜡烛兴奋的在楼道中跑来跑去,大呼小叫。
也许一些老旧的物件,它们虽然不好用,但是总是令人怀念。
第二篇:我愿为你去杂文随笔
看了《后来的我们》之后,有句话还挺深刻的,那个愿意为你”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抓鳖“的人确实挺让人动容的。
可能我们一生都在寻找那个愿意我们穷尽全力,实现心愿的人。以前总会问,在一段关系中,一个人凭什么值得另一个人这样对他/她?后来,慢慢地,明白了,或许真的就是有人愿意为另一个人这样付出吧,竭尽所能地讨对方的欢心吧。
记得女主人公小晓听了男主人公见清这样对她这样说的时候,很开心。但不知道小晓有没有想过,如果他揽到的月,或者抓到的鳖,都不会让你们两个人有着更好的未来,那样的付出有没有价值和必要?
我想小晓最初的时候应该是希望嫁给见清的,也会憧憬有一天和他走上婚礼的红地毯,也会期待在那结婚诺言之后,坚定地说“我愿意”吧。在婚礼上的“我愿意”更多的是指,两个新人可以在地上的时候,无论什么境遇都不离不弃,彼此依靠。
对于小晓来说,月亮再圆,不如你与我团圆。
献给所有婚姻中或即将踏入婚姻的人们。
无花果树的果子渐渐成熟,葡萄树开花放香。我的佳偶,我的美人,起来,与我同去。
第三篇:我们仨个杂文随笔
昨晚做了个梦,一个万里长梦,梦里是在一个夜晚,天空中只挂着黄昏昏的月牙,父母在前面走,要找公交站牌,却怎么也找不到;我在后面跟着,想告诉他们在哪儿,却怎么也跟不上。
就像杨绛先生的梦,一条河、一道堤、一客栈、一孤帆。
有幸在父亲节前读完了《我们仨》,透过杨绛先生的文字,深切的感受到了文学巨擘之家的温情,生活的乐趣,无尽的思念。让我有机会学着杨先生的笔触写写往事,并以此作为父亲节的礼物。
翻看散发着墨香的《我们仨》,仿佛看到了我们仨,一件件往事萦绕在脑海,浮现在眼前。
上世纪三十年代,钱钟书与杨绛远赴英国牛津求学,“格物致知”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乐趣,空闲时间他们喜欢去没去过的街道,探索一砖一石、一草一木。
记得父母开玩笑说,他们唯一的共同爱好就是骑着自行车出去闲逛,发现别样的景致。
一九三七年,钱瑗在伦敦降生,没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帮着照看,夫妇俩摸索着当父母,可能就是因为这样,三口人的关系才如此亲密。
想来我也是这样,出生时身边只有父母,爸爸一个人既要照顾妈妈,还要照顾我,忙的恨不得掰成两瓣儿,后来直到12岁上初中,基本上都跟着父母,去哪儿都是我们仨
一九三八年,他们仨回国,杨绛带着钱瑗在上海避难,钱钟书随父亲在湖南蓝田师院教书,暑假回沪,三岁的钱瑗认不出父亲了。
记得小时候,有次和妈妈在姥姥家,爸爸周末上完课回来,理了短发,他一抱我我就哭,妈妈见了哭笑不得,过了好一阵儿,我才明白头发变短了也是爸爸。
抗战时期,百业凋敝,钱家人生活的很艰难,只能亲手把买到煤灰搓成煤球使用,有时掺的土多,着一会儿就败了。就算是这样,他们一家人仍是身在陋巷,不改其乐。
小时后,家里过得也很紧张,出门就是一辆自行车载着一个家,住的地方离山很近,印象最深的是5岁多的一天,晚上八九点,突然电闪雷鸣,爸爸提议我们在打开门看闪电,边看边讲什么云层呀,正负极呀,只记得一道道亮光划破天际,看的真过瘾。
随着年龄的增长,离父母越来越远,一家人相聚的时间越来越少,想起往事,如数家珍,不禁感叹,三个人变成我们仨是多么偶然。
第四篇:我是个跑龙套的杂文随笔
我平生最爱的四大爱好,玩群,打油,唱歌,跳舞。
这群玩的吧,我都不好意思说。貌似和谁都熟悉,其实和谁都不熟悉。究其原因,就是一个字,懒,懒得去深入了解。还美其名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和他们的关系仅止于表面,永远都停留在萍水相逢的擦肩。和我在一起玩几年的群友们,几乎都不QQ好友,就这样肤浅,疯的不成样子。
跳舞更是像狗熊掰玉米,掰着扔着,学着后边的忘着前边的。好像什么舞都会跳,有什么舞都不会跳。每次站在跳舞的队伍里,人家都是整天看人家脸色行事,不过到我这里不好使了,变成整天看人家脚行事。这么说吧,跳舞这么多年,我这头就没有抬起来过。别的不敢夸,舞伴们穿什么鞋,他们呢有多少双鞋。我了如指掌,再说这唱歌吧,最是打击我的自尊心。我爹说我半截腔,唱歌彪高音像狼掐着脖子一样。哪有什么美得享受呀。听着真遭罪,老公说我飙高音,憋的脸红脖子粗的,像严重的便秘患者。面目狰狞,表情夸张。孩子说我飚高音时,像快断气了一般,气息奄奄的,听着揪心,要是半夜来听,根本不扰民,直接把人吓的魂飞魄散的,别人唱歌要钱,你唱歌真的要命呀。原作者和原唱听你演绎他们的作品的和歌,都能听哭,气的,可不是感动的。他们这一盆盆凉水浇的我都成冰雕了,但是我内心的狂热的小火苗依然熊熊燃烧。大概被我的脸皮厚的精神所感动,他们也习以为常,每当我唱歌时,家里人立马逃之夭夭,省的他们万一忍无可忍,朝我身上扔鸡蛋这样的事件发生。
还有就是打油,更是不伦不类。想整点小资情调玩个古风,平仄韵呀律的什么的雅词之类的,结果只感动了自己。刚开始也曾自信满满,不知天高地厚的拿到雅群,得意的炫耀,还得装着很虚心的样子,诚恳的求老师们点评改正,然而结果却让大失所望,我的所谓我作品拿到大群里,老师们从来不屑一顾,根本不做点评,有的老师碍于面子,会说,精神可嘉,继续努力,就这两句话就把我打发了,时间一长,我也就失去信心,退群了。毕竟咱一俗人,玩不了阳春白雪,那就来点接地气的吧,玩打油吧,这油让让我打成了四不像,我喜欢走幽默路线。可是眼高手低,幽默变成了尴尬。这油让我打的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不明白,土不土洋不洋的。看的我自己都不认识这是什么玩意。一点创新意识都没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生拼硬凑的不知所云的大白话。,郁闷死了。
好在姐内心强大,不靠别人的赞美和肯定活着,不管你怎样贬低和排斥,依旧我行我素这样乐活,我有自知之明,不和汽车比赛跑,不和姚明比身高。在文盲里我的文采最好,在跑调门里,我的歌唱的最棒,在阿姨们面前,我是最年轻的,在老奶奶们面前,我是最活泼的。在贫穷的人面前,我是最富有的。
在这个世界里,我就是一个地地道道跑堂的,估计这辈子我都是个纯纯粹粹跑龙套的。
第五篇:我去寻找一座城杂文随笔
推开窗见到了朝阳,一点点一点点把蒙特勒的天边抹上了一片玫红。
今天是把我饿醒的,早餐时我一气儿吃了四只鸡蛋,还有好多肉,好多菜,好多面包,好多水果,不经意间扭头看向窗外,我天,湖对面的山已经拨开云雾,阳光下好漂亮的一座大山。
我立刻再吃点肉,再吃个面包,再吃点蔬菜,再喝点橙汁,赶紧上去画画。
在房间的阳台用了一个小时画了一张水彩速写,流动的云像是士兵在接受大山的检阅,闪动在水中的倒影用崇拜般的跳动向大山致敬。
完成了这幅《阿尔卑斯山下的纯净》,我们也该告别蒙特勒了,包子的车已经在楼下停好,我们准备再去一趟西庸城堡参观顺便完成一个心愿,只有5分钟我们就到啦,买了门票进去走了一圈,了解了一下拜伦和西雍囚徒,我更对城堡的外观感兴趣,因为不是夏季,没办法租到船来到湖中心对着城堡拍照,那是最好的角度,库尔贝笔下的西雍,背倚冷蓝色大山,橙色的屋顶,淡淡土色的城墙,湖水如碧,多美的画面。
参观完毕,我们得干一件事,这是昨天傍晚在这里发生的,晓东来到城堡脚下的湖边兴奋不已,湖岸边有很多被湖水冲刷的圆润的石子,爱用石头打水漂的晓东捡起一块石头,帅气的扔向湖中,石头在湖面上打出了漂亮的五连跳。
谁也没想到晓东手上的串珠也飞了出去,直接撞到岸边的石墙散落在满是鹅卵石的石滩。我的天!
由于天已经黑了,大家努力找只捡回一半,今天趁路过再碰碰运气,石滩上满地的石头,我看每块石头都像是和田玉,真是大海捞针。
我们的精神感动了城堡的主人,他派了城中的天鹅王子来帮我们一起找。
不负我们的辛苦终于找到了一颗。晓东夫妇还是不想耽误大家的时间,最后我们还是选择放弃,昨天正遇中国的正月十六,俗话要遛百病,晓东这一甩,也算是吉兆。
我们重新登上包子的车,向着克洛伊巴德进发了,在有雪线的高山上盘了数十道急弯后我们目的地到了,这个温泉小镇也是瑞士的滑雪胜地,温泉也是这里的特色之一,我们稍作休整后一起在小镇里散步。
明天一觉醒来,我们将在这里滑雪啦。我们期待的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