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之所长,教之所能的杂文随笔

时间:2019-05-15 11:0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师之所长,教之所能的杂文随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师之所长,教之所能的杂文随笔》。

第一篇:师之所长,教之所能的杂文随笔

“铃铃铃”,随着一声声铃声,新的一节课要开始了。“启航”社会实践队的队员开始整理课堂,开始上课。“这是我第一次走上课堂,我不能慌。”实践队的队员在心里默默想着。课堂的气氛比想象的要好,这儿的小朋友都是属于自来熟的那种。队员在讲台上自由发挥般控制着课堂,倾听着学生的声音。

?“我想让他们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上完一堂课,想让他们去了解一下其他好玩的地方,其他的文化,这才是我上这个地理人文课的意义。”在这个课堂上,实践队的队员向学生介绍了一个少数民族傣族,带他们去熟悉他们从小就知道的城市湛江。在课堂上,学生跟老师互动,有问有答,这对于“启航”社会实践队的队员来说是一件开心的事。当然,这毕竟是队员第一次上台,“启航”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也看到了其中的不足,比如,准备得不够充分,重点不突出,课堂秩序不太好等等。

?“被人喊老师的感觉真好。”“启航”社会实践队的队员是这样想的。“我们从来没有像这样站到讲台上去向学生去讲解,当你看到这些学生每天都一副开开心心、无忧无虑的表情,想成为一名老师的这颗种子就会在你心里不知不觉的生根发芽长大。”这是“启航”社会实践队开展的第一堂地理人文课堂,可能做得还不是很好,可能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能在这中发现问题并改进,就已经是一件很厉害的事了。

?上榕小学的学生,“启航”想和你们一起再去看看认识一下这个世界,很高兴认识你们。

第二篇:竭尽人事之所能杂文随笔

电影中,导演为了观众暗示情节的发展,总喜欢在故事发生转折或高潮时配以背景音乐和环境的变化。就像坏人登场时都有令人不安的音效和压抑的阴影;男女主分别之际老是下雨,并不时有小提琴隐隐沉吟。

说到底,都是为了煽情而搞的幼稚的把戏。生活是不会给任何人暗示的。当你终于获得了久违的成功,你的身边不会有鸟语花香,也没有激昂的鼓点。

生活的转折总是沉默的,它会在不经意间给你个措手不及。所有那些对你来说无比重要的人,在离开时都是那么突然,所有那些对你来说至关重要的事情,总发生得那么悄无声息。

是的,人生是无法预测的。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这无法预测的人生,都交上了一份份不同的答卷。

就这样,在一次次并不成功的人生道路的探索中,人们不禁开始叩问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许久之前,很多哲学家都认为,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是有其例如:土地的目的是让草木生长,雨水的目的是滋润万物。亚里士多德说:“大自然里,生物的器官顺着功能而演变,功能不是顺着器官而来。”这就好像是在说,人是为了得看见东西,所以才长了眼睛。就此推论的话,那人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这种目的论的观点如今看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却真实地反应出了人们对自身意义的迫切需要。

就这样,世界历史由两种思潮的此消彼长构成的:一种为希伯来思潮,提倡苦行、克制,重来世,重理想与修行;一种为希腊思潮重现世,重快乐,关注于肉体、欲望、享受。前者认为,人生的意义便是为了追求来世的幸福,最典型的表现便是宗教上的“入天堂”或是“成佛”。而后者认为人生的意义便是享受与欢乐。

人们若由着两种思潮来支配自己的人生,只会造成两种结果。前者重,人们在对来世的殷切期望中承受着自己所本无法负担的重量。后者轻,无数的人们因其轻而成为无根的浮萍,沉溺于灵与肉的欢乐,走向自我毁灭。

那些最终被历史所铭记的伟人们,无一不是在此两种思潮中保持住了一种危险的平衡,放出自己最大的热量,照耀着人类前进的道路。

可就算这样,也不可否认,这两种思潮似乎都指向了一条不怎么明亮的道路,带领人们走向的也不是什么皆大欢喜的结局。因为人们在此时对于自己存在的意义的判定是借助于上帝。二者都无可避免地预先为人的存在赋予了终极意义,因为上帝早已为人类的存在赋予了一个意义。上帝告诉了人们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的。于是人类也不需要再去思考存在的意义了,因为上帝早已把它定好。人们只需要去遵循上帝的旨意去实现自己的意义就好了。这种意义的赋予,可以借助宗教。当然,也可以借助政治。

而在传统宗教与政治都在激烈动摇的十九和二十世纪,人们对于意义的信任也开始动摇。由此诞生了虚无主义。生命从开始起就决定了它将永恒消逝,如同影子一般了无分量,无论它曾是残酷、美丽或是绚烂,它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虚无主义否认掉了人生的一切传统意义,甚至认为人的存在其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就在人类思潮走向虚无之时,就在人生变成《麦克白》中所说的“不过是一个过路的影子”与“傻瓜口中的故事”之时,一些哲学家站了出来,为人们找到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这便是存在主义。

“上帝已死!”尼采这一句响亮的宣言如同闪电一般划破了阴云密布的十九世纪。尼采已然发现,如果我们仅仅依靠上帝给予的这种道德标准来生活,那么在信仰被打破时,我们势必会走上虚无的道路。而这里所说的上帝,并不是单指宗教中狭义的上帝,而是代表着一种绝对权威的,普遍的价值标准。当人们失去这样的一个标准时,就会变得茫然而不知所措。于是,存在主义者挺起了胸膛,将自己化为利剑,杀死了上帝。这种看似毁灭的行为其实并不是为了破坏,而恰恰是为了重塑。存在主义者们为了重新构建,否认掉了一切旧的秩序,旧的标准,同时也否认掉了人们存在的意义。就在丧失存在的意义的同时,我们得到了选择的自由。

存在主义的三大观点:其一,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是荒诞的。第二,存在先于本质。三,便是自由选择。人生下来是一张白纸,其本身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也是加缪说的人生没有有意义的原因。一把剪刀被造出来了,它的意义就是去“剪东西”,剪刀一旦诞生其意义就被赋予了。而人则不同,人生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需要通过行动去给自己的人生赋予意义。这也是人生有趣的地方。我们生下来活着,这是存在,只有活着才能给自己创造意义,也就是本质,这就是所谓的存在先于本质。那么怎么去创造意义呢?怎么选择自己人生的方向呢?这就是自由选择,人若想完成自己所设下的意义,只能依靠自己在荒诞的世间进行自由的选择。发现沙漠之后,便不得不学着活下去。“一个人的失败,不能怪环境,要怪他自己。”人们需要在充满磨难的世间坚定不移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

“反抗者先把上帝否定,旨在否定之后取而代之。”萨特、尼采与基里洛夫抹杀上帝为的是要自己成为神明,为的是要用现世即唯一一次生命实现圣经中所说的永恒生命,并且这种永恒并非上帝所赐予,而是自己赐予的。存在主义认为,虽然人的存在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但存在先于本质,我们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赋予自身以意义与目的。也就是说,我们能自由选择我们的本质,自由的选择去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我们否定上帝和否认上帝责任,唯其如此,才能拯救世界。”就这样,存在主义者们将人类从日渐崩溃与腐烂的上帝手中救出,让每个人类获得了与上帝平起平坐的地位。

所以加缪说,人生越没有意义越值得过。

人生是荒诞的,我们就好像是一个没有经过排练就登上舞台的演员,因为人生的初次排练就是其本身。而人生便像是一张空白的,凌乱而又无法画出图形的草图。就如昆德拉抱怨的那样“我们生命的草图却不是任何东西的草图,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人生精彩,就精彩在其无意义。人生不是计算机代码,而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因为无论完成或未完成,这像白纸一样的生命允许我们每一个人在上面尽情地自由绘画。而行走在这张白纸上的我们,所需要的就是坚持行走在自己的路上,坚信心中为自己赐予的意义,像普罗米修斯一样忍受苍鹰的啄食;像伊卡洛斯一样朝着太阳振翅高飞;像西西弗一样在缄默的群星之下一次次扛起巨石的重负。哪怕我们明日还需受到悬崖上烈日的暴晒;哪怕我们终将摔落地面粉身碎骨;甚至哪怕我们的所承受的一切只不过是造物主对我们进行的无意义的惩罚,我们也需要时刻仰起高傲的头颅,向苍天疾呼:“吾魂无求乎永生,竭尽兮人事之所能!”

第三篇:活着之杂文随笔

忽然想起给许久未见的哥打个电话。

他一个人独居在东北那个偏僻的县城里。虽然几次回去,看到作为交通门户的火车站有了改变,大楼修整得像模像样,有了分界明显的各种功能区,但仍然充斥各种烟草杂味,让人无法忍受,感受不到日益发展的经济形势对这个县城的任何影响。

哥就在这个火车站前负责清扫工作。去年秋末冬初的时候,他心脏不舒服,急惶惶打电话给在另一个城市的爸,爸让他就医。后来他去了医院,打针吃药,慢慢好转了,病因是太劳累。

那火车站方圆几公里的地界,全是哥的管辖范围。不用想,不用看,我都能知道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那个东北人耿直诚实的个性,是断不会偷懒的。日复一日,早上4点出门,晚上6点回来,一条一条街道打扫,而且还时常会被检查。遇到雨雪天气还要加班,而加班费,是每个小时20块钱。

小时候小儿麻痹让哥的左脚变成残疾,又在洪水中泡过,长大后还被自行车撞过,雪上加霜的境况让哥的左脚愈发跛得厉害。他没少被人嘲笑,但了解他的人又对他颇为敬重。他写诗,投稿,总有作品见报。他说不上身残志坚,但从没放弃过追求自己的梦想。他为人仗义,挣了钱帮一些困难邻居和朋友,也会被恶意的人骗,但也结交了不少知心好友。

东北的冬天,可以用“风刀霜剑严相逼”来形容。凛冽刺骨的寒风,随时飘来的大雪,以及路面那些厚厚的冰凌,都成为哥工作中巨大的障碍。我无法想像在平地走路时尚且不好维持身体平衡的他,在冰雪交加的路面上打扫时,滑倒过几次,摔疼过几次,手冻得是否裂开过,脚是否冻得没有知觉过?他这个被别人嘲笑的,却用自己双手挣生活的残疾人,该如何度过这艰难的10多个小时。

夏天的时候,跟哥建议让他开个小店,我们兄弟姐妹出资。可他问了半天,觉得投入太多,还是又转回到环卫工这个岗位上。我常常强迫自己不去担心他,但在年节前,总要给他寄点儿钱。每次都被哥严辞拒绝,他说自己有低保,又有工作,虽然挣得少,但总归够一个人花,不需要我们资助。

虽然寄的钱数额不多,但对于在县城生活的他来说,毕竟会让生活宽裕一些,固执的哥从不接受。偶尔的一两次,估计他可能是真的有困难了,才勉强收下钱。然后就是客气地左谢右谢,弄得我很不好意思。

在县城那个小社会圈子里,仿佛都没什么秘密。哥的终生大事是被他自己放弃了的。也有女人不停抛橄榄枝,但他已经过了那个心动的年龄,考虑的都是很实际的问题。有二婚的,有农村户籍的,有家庭困难的......总之,都是各怀心腹事,但就是缺少知心的和真正能两情相悦的,哥却压根不再提成家的事。

我离家已经20多年。那些历史的家族的原因将哥一个人留在了县城,而相隔不到1小时的高速车程,有爸的家。小我4岁的弟西行在异国他乡,大我3岁的姐也打拼在京城。母亲在我14岁时因病离世,这个家从那时起开始不完整,开始渐渐远离我们可能一帆风顺的既定轨道,开始变化,开始游离。

我渴望有那样一个热闹的年,许久不见的兄弟姐妹和老父亲欢聚一堂,四世同堂已不是梦想,我已成功升级成姥姥,爸也成了太爷爷或太姥爷。那么多山长水长的思念,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蹉跎在岁月里。

昨天哥让我替他发短信,说要感谢一个女人对他的帮助。我欢天喜地措辞了半天,绞尽脑汁把能用上的客气和礼貌用语全用上了,终于在5分钟后收到了那个人的回复。我献宝似地转给哥看她的回复,谁料哥却生气地让我不要再理她。

过了好半天,微信上才收来他的解释。他曾帮助过这个人患有肺癌的妈妈,但这个人以为哥对她有企图,便轻视起哥来。又见他独自一人住在县城,常嘲讽他自不量力,同时把哥曾资助过她的事情当成谈资,对他时有人身攻击。哥让我发短信,只不过是让她知道,哥不是孤单一个人,他有兄弟姐妹,有亲人,不可以随便被欺负。

我听完,心酸了很久。我怎么从来没想到过哥的困境呢?我原来以为的困难,只是所谓金钱上的拮据,而无法预测的艰辛,却是这世间最难懂的人心。我忽然无比恐惧起哥所处的那个环境来,又在短信里再三提醒他注意不要乱发善心,会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那天晚上一直失眠,无法入睡。

活着,原来如此艰难。我们可以用一双手、可以用辛勤劳动、可以用善良和智慧改变生活,改变人们眼中仿佛很卑微的人生。但我们改变不了的,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触不到的善变的人心。

我只盼望,那些哥帮助过的人,不用心存感激,只要他们不歧视、不欺负他,便是最大的善良和感恩了。愿我的哥哥好人一生平安。今生没有得到的所有,下辈子都能得偿所愿。

第四篇:年之絮语杂文随笔

转眼间已经大年初九了,一个年就这样呼呼啦啦地过完了。连亲友团拜、喝酒打牌这样的重头戏也已经收尾,上班族又接续了新岁的朝九晚五按部就班的生活。

年前从一迈进腊月开始,急性子并且兼具勤快乐观品质的人,就开始欢欢喜喜地做迎年、过年的准备了。大扫除,买年货,战线拉得又远又长。如我这般懒得连自身胯骨都快带不动了的人,拖延到小年前后,也必须得拖着愈千斤重的“贵体”、病体,顺应着季候,开始紧锣密鼓地忙年了。

“年”最初的涵义是什么?百度了一下。

首先说“除夕”:除夕这个节日是由先秦时期的逐除演变而来。所谓“逐除”,是指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有《吕氏春秋·季冬记》可考,而“逐除”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

再来看“年”: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极其厉害、凶猛的动物,被人们称作“年”。“年”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出现一次,一出来它就会危害人类和牲畜,造成很大的灾难。因为“年”是在晚上出来活动,所以人们最初都是在除夕晚上熄灭灯火,整夜不眠,尽量躲避灾害。后来发现“年”最怕红色、炸响和亮光,于是每到除夕“年”快要出现的时候,人们就贴春联、燃放爆竹、点亮灯火来驱邪,并祈求来年好运。这些习俗流传到今天,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过年”最初的时候或许并没有那么复杂,只是用来驱邪防害,是经过两千多年的沿袭和发展,才变成了今天的模样:红红火火,令人爱怨交加。

如今提起“过年”,大概仍有许多人会有“谈年色变”的恐惧,当然已经不是对于所谓“年兽”的惧怕,而是有了其它令人“恐年”的理由了。

想来人们最害怕的应该是“忙年”。“年”只有一天,稍纵即逝。可就为了这一天的“年”,人们所付出的辛苦,或许比平常日子的一年还要多。

一要打扫。家里犄角旮旯埋伏了三百六十五天的灰尘废物蟑螂蝇尸,半空中闲荡秋千的蛛网灰挂,墙壁棚顶镜面及各物品上的油渍斑点,门窗玻璃上岁月涂抹的痕迹,都必须来一次赶尽杀绝般的彻底清除。还有床上的一应物品,各种帘布幔帐,都要挨排过水一遍。有钱的人可以雇人清扫清洗,自己双手叉腰充当一把后勤总监,尽享一次指点江山的豪迈。没钱人只能自己弯腰弓背,汗马流水地边干边暗怨老祖宗设下的过年老传统。及至所有的地方和物品清扫清洗了一遍,小命也累去了半条,只有等到过年时再予以补仓了。

二要购物。过去是谁家过年都得吃顿饺子。如今生活好了,菜肴果蔬的品种和数量也在不断拔高加添中。除夕有按照习俗必须吃的鸡(还饥荒)、鱼(年年有余),各色蔬菜(百财),猪牛羊肉等,如今很多人家更是在年夜饭以及招待亲友的酒宴中,加添了什么大闸蟹、小龙虾等海鲜。随着条件的改善,舌尖的变刁,各种健康理念的更新,人们已经不满足于过年买点儿花生瓜子糖块,更是增加了各种坚果、蜜饯等,再加上讨口彩的碗筷(添人进口)、驱邪迎神的对联鞭炮、全家老少要穿的新衣等,反正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字:买买买。

就见人们左一趟百货,右一趟超市,到处是人满为患,跑得大家不仅腿肚子吃不消了,钱口袋也跟着缩水了。平时一个月紧手点儿,或许一个人的工资就可以安度庸常。如今这过一个年,两个人的工资加一起花或许只够个零头儿,因为还有那笔孝敬老人、关怀下一代的爱心费用得掏。搞得许多工薪族打工族叫苦连连,过年岂止是一个累,还是一个累(读三声),挫骨扬灰一般。

三是在外居住或打工一族忙着回家和父母亲人团聚。准备给家人的礼物,提前订购机票、车票,还有自驾轿车、摩托车回家的,也要忙着跑商店超市,忙着赶飞机赶火车汽车。自驾一族虽然在时间上自主一些,却多了堵车的烦心和安全上的风险,以及体力上的消耗。只有安全到家了,自己和亲人的小心脏才会如同一块石头,从嗓子眼儿“啪嗒”一声,落回到肚子里去。

有时候不由得会想,如果人间不设年,那又会是一番什么样的光景呢?不必忙年和超常消费,不必千万里着急忙慌地往家赶,人们会不会就真的轻松愉快了许多呢?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已经一反之前“父母在,不远游”的观念,而是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能飞多久就飞多久。只要能有大发展、高薪赚,过上大城市令人羡慕的好生活,度过没有遗憾的人生就行,父母绝对不会再自私地将儿女捆绑在身边。尽管如今交通工具发达,多么遥远的距离,只要有金钱托底都可以一蹴而就。但是时间呢?很显然地就需要有一个长一点儿的假期做基底。这样挣工薪的才可以带薪回家,打工族也只有在法定的节假日老板才会放你一马。

更主要的是,除了真心实意地盼望着回家和父母亲人相聚的那群人之外,也有被传统的阖家团聚观念渗透或者说是捆绑的人,自觉自愿或心有踌躇,喜气洋洋或颇有不甘地踏上春节回家的归程,和父母家人见上一面,互相陪伴几天。因为我们的国家毕竟是一个有着尊老爱幼传统美德的民族,团圆,团聚永远是一个有着无比魅力的字眼。正因为此,也才能创下春运一年高过一年的载客记录,还有从除夕午后到初一清晨,这举国上下十四亿空巷的伟大壮举和奇观。

如此看来,过年可说是亲情延续的温床,是阖家团聚的发酵剂,是游子归家的无声号角,是抚平父母眼角皱纹的最好护肤品。年是情的需要,是爱的感召,是家的期冀,是乡愁的出口,是谁也逃不脱的魔咒。“五一”、“十一”长假是游的日子,只有年才是归的佳期。

而且因为有了春节的团拜,也会加强家族亲人之间的联系,加深弟兄姊妹及其小辈之间的感情。否则大家都各忙各的,除了婚丧嫁娶再无时间或机缘轻松相聚、娱乐玩耍、席间畅饮畅谈,之间的感情会变淡许多的。

如果没有年,我们的日子又会过成什么样子呢?别的说不上来,只是我们庸常人家小小的蜗居,一定会变得不堪入目。有钱人家倒是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他们雇有保姆或佣人打理一切。而我们这些寻常人家,或忙于生计,或耽于娱乐,或生性懒散,平时也就只是保持大面上的看得过眼,那些暗中的“卧底”,由“地上转入地下”的工作者,那些藏污纳垢的角角落落,甚至我们日常双手所经常爱抚的各种扶手,日日宠幸的锅碗瓢盆,还有每天被风霜雨雪光顾的窗户玻璃,都会遗留下季节和生活的印迹或瘢痕,只等到一年一度的春节来将其横扫一通,恢复其质本洁、肤原色。这样看来,过年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也是极其需要不可或缺的。

还有我们的身心。如果没有一个大年在这儿横着立着,我们只是一天混过一天,必然会缺少很多刻骨铭心的东西。并不仅是我们的身体少了一段休憩的时间,肉体上的疲累得不到缓解,我们的心灵也缺失了一个驿站,少了修整和反思。有了这春风一度的年,我们才会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肉身上又多了一圈年轮,知道了我们是怎样从稚嫩走到了懵懂,从懵懂走到了青涩,从青涩走到了青葱,从青葱走到了而立,然后是不惑,再然后是知天命,进而到古稀,最终临近终点。

每逢一次年终,我们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反思一下:这一年自己都做了些什么,有了哪些成长、成熟,抑或进步、收获,还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或开心快乐满足,或沮丧懊悔遗憾。然后我们必然还会对新的一年予以展望,放飞梦想,以便再创辉煌。年既是一个终点又是一个起点,虽然在日期上只是前后脚、上下页,但于我们的心灵却有着临界点般非比寻常的意义。但凡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感慨一咪咪,彻悟一点点儿,然后告别旧年的日升月落,连带着所有的一切成与败,欢与哀,迎向新春的第一缕朝阳,迈开有力而又自信的步伐,去书写人生新的一页。

思来想去,这年还真是万万废不得,扔不得。不是年在死乞白赖地缠着我们不松手,而是我们心心念念惦记着年。尽管握在我们掌中的年是在逐次递减,但我们仍能淡泊地顺其自然,尽量地去过好还属于我们的每一天,每一年,每一个“年”。

第五篇:白马之白杂文随笔

《西游记》中白龙马的戏份很少,在鹰愁涧与孙悟空斗过法,在宝象国与黄袍怪交过手,此外没有更多作为。但是,我们不能小看或忽视这匹马。白龙马的身世,是作者借孙悟空之口交代的,“他不是凡马,本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唤名龙马三太子。

只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他父亲告了忤逆,身犯天条,多亏观音菩萨救了他的性命”。

书中,观音菩萨又强调了这马的重要性,说,“你想那东土来的凡马,怎历得这万水千山?怎到得那灵山佛地?须是得这个龙马,方才去得。”由此可见,白龙马本是龙种,出身贵族,又是菩萨点化后步入正途的,没有他,西天到不了,取经完不成。

事实上,白龙马与唐僧师徒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一则,大家都曾是罪犯——唐僧轻慢大教、悟空大闹天宫、八戒调戏嫦娥、沙僧摔坏杯子、白龙忤逆犯上,所以谁也别笑话谁。再则,大家都是菩萨拯救的,都感恩西天赐予的重生机遇,都是以取经为目标的自我救赎,所以谁也离不了谁。

唯一不同的是,除了唐僧之外,悟空、八戒、沙僧、白龙都与天庭有着历史积怨或仇恨,换句话说,菩萨为圣僧挑选的几个助手,至少不会公开造反,引来非议。因此,小白龙是唐僧死心塌地的追随者,甘当坐骑,负重前行,不过他和沙僧一样,也是担当的苦力角色。

在《悟能之能》、《悟净之净》中曾经分析八戒和沙僧具有间谍属性,但在这里可以肯定的说,白龙马是清白的,他绝不是卧底,只是个搭车取利的叛逆。为什么呢?龙族虽然是神仙,但在天庭的地位并不高,充其量也就是个降水系统里的基层干部,待遇比不了雷公、电母,也没有听说哪个龙王的孩子上天做了官。不做官也就罢了,托塔天王李靖的儿子哪吒闹海滋事后,被太乙真人所救,后来竟然上天做了官,龙王能不记恨?因此,龙族暗自结好西天也是可能的。

小白龙以忤逆之名脱身,借观音的面子加入取经团队,最后得其正果,被封“八部天龙”,盘于擎天华表柱上,留存至今,何等荣耀。回到作者的本心看,由于愤恨朝廷的吏治不公,所以杜撰这些天庭叛逆、变节者的故事,为的是彰显时世之颓相而已。脚踏两只船的不止龙王这伙人。

托塔天王李靖的长子侍奉佛祖、次子追随菩萨、三子居官天庭。你看看,这叫佛道两界通吃,不管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我自风平浪静呗。扯远了,还是回来继续说马!白龙马在鹰愁涧等到唐僧,又幸得菩萨亲临,才将他退鳞去角,摘了项下珠,变做马。观音菩萨为何对这事如此重视,为什么要将龙变作马?圣僧直接骑着龙去,腾云驾雾向西行,高端大气上档次,不好吗!这是取经团队组建的法理需要。

通常,佛家把“心猿意马”视为入定修行的障碍。这心猿就是孙悟空,意马就是白龙马。所以唐僧开始西行后,最先遇到的是悟空,其后是小白龙。这寓意着唐僧取经修行的开始,要从克戒心猿意马的思想障碍起步。再往深层次里看,白龙马的出现补全了取经团队的五行,形成了五行相克的平衡关系。

此五行定位数有争议,但普遍认为:唐僧为火、悟空为金、八戒为木、沙僧为土、白龙为水。按五行相克之理,唐生克悟空,因为紧箍咒;悟空克八戒,经常揪耳朵;八戒克沙僧,推脱苦累活;沙僧克白龙,牵着马缰绳;白龙克唐僧,只有我驮你。

可见,白龙马在取经团队中并不是个可有可无,而是有着相当重要的定位和意义,说白了就是为了平衡。白龙马是水,上善若水,水者,无争,有包容之心。

因此,白龙马干活不计较,佛祖褒奖说,“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但白龙马也有弱点,如第六十九回,悟空为朱紫国国王配制丸药,需要白龙马的尿。可是白龙马却厉声说到,”我若过水撒尿,水中游鱼,食了成龙;过山撒尿,山中草头得味,变作灵芝,仙童采去长寿;我怎肯在此尘俗之处轻抛却也?"看看,这话说的就不够低调,有点自我吹嘘了。所以,这马尽管是白马,既有历史的污点,也有骨子里的缺点,还是需要继续修炼。他看来是真的不懂,吹嘘实则心虚的道理!看过此文后,麻烦你告诉他吧!

下载师之所长,教之所能的杂文随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师之所长,教之所能的杂文随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心之雨杂文随笔

    她留了长发,着一袭白衣冒着雨朝外走去。没人知道她的目的地,路人有的见了,奇怪的问道“姑娘这么大的雨,何不打伞?”“不打。”她的声音冷冷清清的,像是远方传来的歌曲,似是那古筝所......

    细微之善的杂文随笔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老人坐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拿出他刚买的新鞋准备让邻座友人观摩,却突然间失手,不小心从窗口掉出去了一只,友人深感遗憾,周围的人也倍感惋惜,以为老人定......

    临岐之殷殷杂文随笔

    女人揪着裙子跑出来,扶住墙壁,她狼狈地捂着嘴,渐渐吐出一些汁液,蓬乱的头发散下来,一丝一丝的,垂悬若断,像挣扎着最后一寸保守。低着头,她的眼神是黯淡的,又有某些觉悟,非要摆出这样绝......

    拈花晬语之杂文随笔

    每一个时代,初开始都是簇新的,渐渐地就变成陈旧的,最后被下一个时代更替。其中的阴消阳长,很象狮群中猴窝里老王和小王的争夺战,即血腥又乏味。锥心的痛苦,幽深的孤独,无尽的磨难,描......

    生活之慧的杂文随笔

    友询而问曰:君于世,于人,于己,有何所见,且稍长于我,愿乐欲闻。余是思之,尝试诗书,虽无多数,然影响甚深,悟道之始也。余无所擅处,然好读书,且受困而难以自拔,是以,当遵孔圣之所教:有余力,则学......

    明乐而乐之杂文随笔

    断断续续写了不少文,投了不少稿,好不容易被江山站评定了一篇精品文,快乐在我心中荡起。而更让我快乐的好事还在后头呢,因为此文对想练习文学写作的人们或许有启发意义,社长推荐江......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杂文随笔

    有一句话很有哲理,曰:‘将予取之,必先予之’,此言出处为老子《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 其意为: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

    残荷之美杂文随笔

    在苏州乐园附近,有一片很大的荷塘。每次去探望母亲的时候,总要去哪儿观望一下。这一阵秋风已起,想必荷花都要谢了,没什么好看了。但神差鬼使,我还是走进了它。果然,荷花已经全没了......